工伤管理

2024-09-30

工伤管理(共12篇)

工伤管理 篇1

如何处理工伤及职业病的问题是一个全球化问题, 一旦处理不当, 不但影响到患者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 还会影响到企业内部其他员工的工作士气, 也会影响到工伤保险的支出与给付, 并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 各国政府都希望建立良好的工伤康复管理政策及管理模式, 以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医疗和康复治疗, 协助他们重返工作及重返社会, 减轻因工伤而产生的种种负面问题。

背景及现状

20世纪早期, 美国在公共健康部门建立由公共健康护士与社会工作者合作、共同照顾管理病人的工作模式。20世纪20年代, 精神病学与社会工作专业工作者开始在社区机构中对长期、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管理照顾。20世纪30年代, 公共健康护士开始通过社区探访, 进行个案管理照顾其病人, 由此形成个案管理的萌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对从战场归来、被多种伤病困扰、需要综合性介入的士兵, 保险公司开始使用个案管理的模式, 雇用护士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协作, 对其进行管理和照顾。20世纪70年代, 美国公共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开始为残疾人、长期病患及低收入和残弱老者提供个案管理服务。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 由于急性期保健医疗服务中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的双重需要, 个案管理计划开始激增。综观个案管理模式的发展过程, 成本控制是其重要发展因素, 但最主要的发展推动力是为消费者提供高效的健康保健, 因此从事个案管理工作的人数也迅猛增长, 至2006年, 美国的个案管理员的数量增长到10万。个案管理在国内的一些社会服务领域, 特别是在精神健康、老年人服务、肢体残障、吸毒人员和新生儿等服务机构和医疗机构中被广泛应用。

主要内涵

工伤个案管理有着明确的工作责任及目标, 即协助工伤职工在受伤后发挥其残存的职业潜能, 提升工伤职工的生活质量。工伤康复的个案管理是根据工伤职工的康复需求, 沟通、协调及利用现有资源, 通过评估、计划、执行、统筹、监督及检讨相关的选择及服务, 达到高质量且符合成本效益的康复目标合作过程。

个案管理员不仅关注工伤职工能否得到合适的医疗照顾, 也需要从案主受伤的日期开始, 列出帮助案主重返工作的目标, 无论是过渡的、调整的还是全职的工作。工伤康复个案管理的核心任务包括:

1.及时促进工伤职工重返工作。

2.支持工伤职工获得工伤医疗照顾和福利待遇。

3.使工作场地时间损失最小化。

4.促进雇主对残疾事宜的控制。

5.提高团队竞争力、凝聚力。

6.使雇主资源的使用最大化。

7.减少残疾的成本, 包括时间成本。

8.增强工伤职工的信念, 尊重他们的身体和文化的差异性。

9.保护工伤职工的就业能力。

10.确保服从相关法律和组织。

11.确保服务品质。

运行模式

工厂内部个案管理由雇主的工作人员提供个案管理服务, 包括在工作场地联络案主, 主要通过电话或实地探访。

电话个案管理个案管理服务通过电子化方式进行沟通协调。

外部和实地个案管理个案管理服务通常由雇主之外的保险公司, 或职业保健个案管理机构提供。某些情况下, 内部个案管理员引导、配合或促进外部个案管理员的个案管理服务和重返工作的实地探访工作。

工伤康复个案管理运行模式是以工伤职工为核心, 注重工伤职工及家庭、所属企业的人事主管或上司、所属工会工作人员、专科医护人员、康复专业人员“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协调及合作, 并共同参与协助解决工伤职工面对的康复问题、评估个案的医疗及康复过程和结果, 共同负起职业康复计划的责任, 以协助工伤职工重新工作及重新适应社区生活。

工作流程

工伤个案管理工作主要分为4个阶段:个案评估、个案计划、服务协调、服务检查, 它们构成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个案评估需要有一个全面及跨专业的评估方法, 以评估工伤职工的医疗及职业康复需要。

个案计划根据工伤职工的评估需要, 而替其定位个人化的医疗及职业康复计划。

服务协调与团队内的相关者定期沟通, 了解个案的进展及转变, 配合医疗及职业康复计划, 商讨并协助解决工伤职工在康复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

服务检查定期检查服务提供的品质。

管理效益

工伤个案管理大部分情况下会关注那些损失极大的个案, 即高成本、康复周期长, 或需要多重服务的康复个案。从管理的视角看, 个案管理模式是促进组织生产力管理最大化, 相关成本最小化的过程。它通过减少损耗时间、训练时间和医疗成本, 节约了“硬成本”;通过促进工伤职工重返工作, 间接提高企业雇员士气, 节约了“软成本”。若能鼓励企业参与配合个案管理的工作, 将有助提高工伤职工重返工作的机会, 减少因工伤对企业带来的人力资源损失, 并让企业实践良好社会责任, 最终能减少因工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

实际运用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自2006年引入个案管理服务模式, 为工伤职工提供以重返工作和社区适应为目标的全面康复服务。至2011年底, 已经服务来自广东全省的工伤患者3 600名, 其中重返工作岗位率达到82%, 取得了良好成效。案例

井某, 24岁, 河南人, 未婚, 高中文化, 2010年9月9日工作中不慎从高处坠落造成“重型颅脑损伤”, 经临床治疗后身体功能逐渐恢复, 但仍存在言语功能下降、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晕的症状。于2011年底返回原公司处于照顾性质安排了轻工的岗位, 但未安排任何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评估个案的问题

个案对公司信任度低井某所在的公司属于港资企业, 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工伤相关事宜, 公司总负责人对井某此次工伤非常重视, 常常到医院探望, 并且为其安排轻工的岗位。但是井某及家人认为公司办事人员在拖延工伤处理的时间, 未及时为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井某及家人存有诸多的猜疑。

个案康复期望值较高井某对病情愈后有不客观的评估, 期望恢复正常的功能状况。

伤残适应不良井某始终不能接受受伤后的变化, 易激怒, 尤其是语言交流能力的下降, 不愿意与人交往, 对自我评价降低。

未来生活的计划尽管井某已返回原公司的不同岗位工作, 但是由于未有具体的工作任务, 反而加剧了他的无用感。井某对于继续留在公司工作的信心降低, 期望离开公司, 但对于再就业的信心不足。

个案管理跟进过程

1.对井某及家人进行《工伤保险条例》指导, 使他们对政策条例、处理流程有理性的认识, 减少对公司的误会和猜疑。

2.由于工伤带来的身体残疾会对未来生活有一定影响, 井某有较高的康复愈后, 抗拒接受残疾的结果。在工作人员与井某的信任关系建立后, 表达理解他的感受, 理解他接受残疾需要一个心理调适的过程, 鼓励及协助他接受并适应康复愈后的可能结果, 将井某的忧虑具体化, 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

3.工作人员予以正面的关怀, 同时需要清晰辨别井某不能接受现实背后所透露的恐惧、忧虑的原因。在“过来人”的经验分享的过程中, 使井某逐渐正视及接受身体的限制。另外, 工作人员组织外出适应性的训练, 增加井某与人交流的机会及能力, 提高他的自我效能。

4.技能培训。转介井某进行电脑技能的培训, 增强他市场竞争力。

5.与雇主协调。工作人员与井某分析继续保留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他最终考虑继续在公司工作, 并且有明确的就业意愿, 期望调整至招聘人员、跟单员的工作岗位。经职业治疗师的评估显示井某能够胜任以上两个工作岗位。故工作人员在井某出院前半个月, 与公司人事经理联系, 沟通协调井某出院后的工作安排。工作人员向公司反馈井某身体功能恢复的情况、工作愿望及实际的工作能力, 期望借此能够让公司全面了解井某的能力, 并且发挥他的能力, 对于公司来说也是人力资源成本的节约, 同时体现公司人文关怀, 鼓舞其他工作人员的士气。

6.井某出院后, 工作人员继续以电话跟进他的情况, 公司已为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并为其安排跟单员的工作, 工作人员告知井某在复工初期会有不适感, 鼓励他以正面的态度度过适应期。

结案

井某返回原公司跟单员的工作岗位, 现阶段工作适应性良好。

工伤管理 篇2

关于印发《广州市社会工伤保险工伤康复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主管局(总公司、企业集团公司)、市直属企业,各有关单位:

现将《广州市社会工伤保险工伤康复管理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障局

二OO二年七月五日

(承办处室:工伤和生育保险处,电话:86322763)

广州市社会工伤保险工伤康复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广州市工伤康复事业的发展,规范工伤康复管理工作,根据《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广州市社会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工伤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工伤康复纳入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坚持“先治疗康复、后评残补偿”的原则。

第三条 纳入本市社会工伤保险基金一体化管理的企事业单位职工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工伤康复对象(以下简称康复对象)的,适用本办法。未纳入本市社会工伤保险基金一体化管理的企事业单位的康复对象也适用本办法,康复费用从其统筹地区工伤康复费中支付。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的工伤康复包括医疗康复(含康复检查)和职业康复。

第五条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工伤康复事业发展规划和指导、协调、监督,以及对工伤康复费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社保基金中心)负责工伤康复费核拨、结算及其他业务管理。

广州市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医鉴办)负责工伤康复早期介入康复对象的确认工作。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按本办法的规定,组织康复对象进行工伤康复。第七条 工伤康复工作应尽可能恢复康复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劳动能力。对以功能损害为主的工伤康复对象,应在其伤病情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早期介入进行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在工伤医疗期和康复期限内,当康复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劳动能力恢复至相对稳定状态时,才能进行工伤医疗期(又称医疗终结期,下同)确定和残疾等级评定。早期介入工仫;康复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 工伤康复对象

第八条 康复对象是指因工伤(含职业病,下同)致残或造成身体功能障碍,在伤病情相对稳定或工伤医疗期满后,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康复检查或因其具有康复价值而进行康复治疗的工伤职工。

第九条 依法参加本市社会工伤保险且仍保留社会工伤保险关系的职工,医疗终结后被评定为因工伤致残或旧伤(病)复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列入本市工伤保险康复对象范围:

(一)工伤医疗期未满但伤病情相对稳定,经确认具有康复价值而需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康复对象;(二)被评定为五至十级残疾的康复对象,可根据伤病情况进行康复检查;其中,经确认具有康复价值的,应进行医疗康复;

(三)被评定为残疾,且具有医疗与护理依赖、心理障碍、智力和言语功能障碍,或伤残后合并较严重的褥疮、泌尿系反复感染情形的康复对象,应进行医疗康复或职业康复;(四);波评定为一至四级残疾的康复对象,实施中期或短期康复治疗;

(五)被评定为一至二级残疾,且出现严重合并症(如严重褥疮久治不愈、严重泌尿系反复感染、时有呼吸困难等)的康复对象,由市劳动保障局按规定指定的工伤康复机构(吵:下简称工伤康复机构)以设立“家庭病床”方式实施康复治疗。

第十条 属于本市城镇常住户口,医疗终结后被评定为一至十级,且已列入本市社会化管理的康复对象,经确认具有康复价值的,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实施工伤康复。

第十一条 比照工伤保险待遇的康复对象,可参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 康复对象伤病情是否相对稳定对其进行功能评估,并由市医鉴办确认。

第十三条 康复对象的确认程序可参照本办法第由工伤康复机构

(一)康复检查: 由工伤康复机构确定。对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康复对象,由其进行康复检查。(二)医疗康复:早期介入进行医疗康复的康复对象,由工伤康复机构提出,经市医鉴办审批确认后转入工伤康复机构进行医疗康复。医疗终结后被确定为残疾且需医疗康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康复对象,由工伤康复机构确定并进行医疗康复。

(三)职业康复:需职业康复的康复对象直接由:工伤康复机构确定。

第三章 工伤康复待遇

第十四条 工伤康复期限

(一)康复检查期,每次时间一般为6天。(二)医疗康复期。工伤抢救、治疗应就近送往本市王伤保险治疗指定医院(以下简称指定医院)。抢救期完成后,在工伤职工伤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经确认具有康复价值的,应即转由工伤康复机构对其进行医疗康复,尽可能恢复其受损的身体功能。医疗康复期为:短期30—45天,中期6—12月,长期最长不超过2年。

(三)职业康复期。在医疗康复的基础上,对康复对象进行职业康复。根据康复对象的实际情况和体能指标,并充分考虑其个人愿望,由工伤康复机构对康复对象制定详细职业康复方案,提供职前技巧训练、就业辅导和职业环境改良等职业康复服务,并对康复对象的劳动能力进行分析、评估,以及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尽可能促使康复对象重返社会,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职业康复期为30—40天,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90天。

第十五条 工伤康复期间待遇

(一)工伤康复期间,康复对象的工资福利待遇,或离岗退养费,由单位或发放此项待遇的部门继续发放,不得减发。

(二)住院期间的伙食费,按当地因公出差伙食费利、助标准,由工伤康复费支付三分之二,由康复对象支付三分之一。

(三)康复对象的工伤康复费用,按下列办法从工伤康复费中支付:

1、康复检查、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的各项费用,按国家、省、市有关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由工伤康复费支付。

2、工伤医疗期内在工伤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的,属于工伤保险范围内的各项符合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按《工伤实施办法》的规定,由康复对象所在的单位负担30%,工伤保险基金支付70%;属于工伤康复治疗费用,由工伤康复费负担。

3、工伤医疗期内,在工伤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治疗‘期间的医疗护理费,;按《工伤实施办法》的规定,由单位支付。

4、从工伤医疗期满之日起至工伤康复期满止,如康复对象本人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和洗漱、自我移动五项护理依赖条件中至少有四项不能自理的,每月由工伤康复费按康复对象参加康复时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70%的标准支付严:重特殊医疗护理费。

5、已领取定期残疾护理费的一至二级残疾的康复对象,经确认需在工伤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治疗期间,仍由社会工伤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残疾护理费,但工伤康复期内的陪人费由康复对象自付。

第十六条 工伤职工经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时,必须安装假肢、配置轮;椅、拐杖等康复辅助器具,或康复辅助器具:需要维修和更换的,由工伤康复机构提出意见,安装义眼、镶牙:的,由指定医院提出意见,并由单位填写《广州市工伤职工安装、维修或更换康复辅助器具申请表》(一式三份,简称《康复器具申请表》),经市医鉴办批准后转工伤康复机构安装、维修或更换。

康复辅助器具安装费用按国内普及型标准,工伤医疗期内安装的,由所在单位负担30%,工伤保险基金负担70%;工伤医疗期满后安装的,由所在单位负担30%,工伤康复费负担70%。国内确无合适类型而须安装进口康复辅助器具的费用,工伤医疗期内安装的,由所在单位负担50%,王伤保险基金负担50%;工伤医疗期满后安装的,由所在单位负担50%,工伤康复费负担50%。

维修、更换康复辅助器具的费用,全部由工伤保险基金负担。

第十七条 关闭、破产企业的工伤人员(含已移交社会化管理的工伤人员),需维修、更换康复辅助器具的,由本人向相应的退休人员管理机构(以下简称退管机构)或市劳动保障局指定的伤病鉴定服务机构递交书面申请,由服务机构填写《康复器具申请表》(一式三份),由工伤康复机构提出意见,经市医鉴办批准后转工伤康复机构安装、维修或更换,全部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负担。

第十八条 在工伤康复期间,康复对象因下列情况之一发生的医疗费用等,工伤康复费不予支付:

(一)康复对象的一次性生活用品费用;

(二)康复对象非因工伤病或其合并症、并发症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和伙食费;(三)超出工伤康复期的费用;(四)康复对象家属的交通费用;

(五)康复对象故意加重残情或无理拒绝工伤康复机构检查治疗而增加的医疗费用;(六)违反社会工伤保险规定的工伤康复费用;

(七)康复期间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致伤病发生的医疗费用。

第四章 工伤康复计划编制、监督与管理

第十九条 工伤康复费用结算

工伤康复费用按工伤保险制度规定的提取比例实行总额控制、按计划拨款、年终结算的办法。市社保基金中心根据工伤康复机构上年度工伤康复实际发生的符合工伤康复费支付范围的费用,以及审核通过的季、年度计划,于每年的第1季度最后1个月从工伤康复费中预拨当年度的周转金。

第二十条 工伤康复计划编制与管理

(一)工伤康复计划包括康复人数、床位使用数、康复治疗手段。康复经费预算计划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处理。

(二)市劳动保障局委托市社会劳动康复中心(以下简称工伤康复中心)根据全市工伤职工情况、床位使用情况及工伤康复费用的使用规定,编制下年度康复经费预算,经市社保基金中心核准后,于每年11月20日前报市劳动保障局审批,并按批准的 预算,编制季度用款计划。

市社保基金中心于次年1月20日前向市劳动保障局报送上年度康复经费决算情况。

(三)在工伤康复计划执行过程中,当上级下达的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或由于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对康复计划执行影响较大时,工伤康复中心必须报市社保基金中心调整工伤康复计划;对计划执行影响较小时,由工伤康复中心自行调整,报市社保基金中心备案。

第二十一条 工伤康复费提取使用与管理

(一)在本市未实行社会工伤保险一体化管理之前,工伤康复费(含医疗康复费和职业康复费,下同)按不超过当年工伤保险基金结余的三分之一安排跨年度使用。

(二)工伤康复费主要用于建立全市示范性工伤康复中心和工伤医疗康复(含工伤康复检查费,下同)及职业康复:开支。

(三)工伤康复中心和市社保基金中心于每季度最后1个月5日前,将康复经费预算计划报市劳动保障局,并由市劳动保障局于每季度最后1个月底前汇总报市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统一从财政专户拨付给市社保基金中心,并按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办法进行结算。

(四)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对工伤康复费预决算提出审核意见,并对康复经费的使用情况实施行政监督。工伤康复费的提取、使用与管理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市医鉴办、市社保基金中心和工伤康复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到全市各有关单位了解工伤职工的有关情况,使工伤职工能得到早期康复治疗;工伤职工所属单位及指定医院应积极配合工伤康复机构的工作。

第二十三条 非本市工伤保险康复对象的其他工伤人员到工伤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治疗,参照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收费标准收取有关费用,费用由工伤人员或所在单位按规定负担。

第二十四条 工伤职工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条件,但单位拒不转送工伤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检查和治疗的,工伤职工可向市劳动保障局投诉或申报。

第二十五条 职工因工负伤后,本人故意加重伤情或无理拒绝接受工伤康复机构的康复治疗的,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医疗期内,经市医鉴办确认需早期介入康复的康复对象,单位或指定医院拒绝接受的,由单位或指定医院承担其经确认应接受早期介入康复之日起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六条 工伤康复待遇申请程序和费用结算办法,由市社保基金中心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2年8月5日起试行。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工伤管理 篇3

工伤问题,谁都不愿意发生,然而在企业的日常作业中,却又无可避免的不幸又发生了。从管理角度来看这个个案,面对复杂的工伤处理作业,相关的赔偿金额在法律程序尚未定谳之前,双方的劳资关系、沟通作业究竟应该如何操作才能确保企业的利益与保障员工的安全?

工伤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和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一、台商应对大陆工伤保险的认识

有鉴于台商对大陆法律规定的工伤保险认识不足,以下就大陆工伤保险的属性、原则及重要内涵稍加多所著墨:

(一)用人单位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是法律强制性规定,工伤保险是其中的一个险种。实践中常有台商咨询,谈到员工不愿意买社会保险,并且书写自愿放弃的切结书,是否有效?由于社会保险是强制性保险,书写切结书的行为是无效的。

(二)工伤的认定实行的是无过失责任赔付原则,即工伤性质的认定不受是否存在主观责任的影响。因此,即使员工是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事故造成其人身伤害,也仍应认定为工伤。实践中常有台商询问员工无上岗证操作叉车(堆高机)或未经允许擅入操作区域而发生身体伤害,此种因员工过错所发生的身体伤害,仍然会被认定为工伤。

(三)享受工伤待遇不以行政程序完成工伤认定为必然前提。假如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均未在法定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不意味着工伤职工丧失工伤待遇资格和权利,法院有权审查确认工伤。使得那些确因工受伤的职工可以经由司法救济的途径和管道,其依法应当享有的劳动权益会得到法院的确认和支持。

(四)用人单位未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假如因而发生工伤事故,经工伤确认及劳动能力鉴定后,用人单位可能要负担全部的费用(除了原本要由用人单位负担的费用外,再要承担原本由工伤保险基金负担的费用。)

二、什么情况下,员工受到伤害可以认定为工伤?

(一)根据2004年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该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二)同法第15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三)同法第16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2、醉酒导致伤亡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三、工伤保险费率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高风险行业(如采矿)费率较高,低风险行业(如商饮、金融)费率较低。但考虑到目前各地产业结构不同,实行全国统一的行业差别费率尚不具备条件,因此授权给地方一级政府根据行业工伤风险与企业工伤事故率的差别率和浮动费率规定本区的工伤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由企业按职工工资一定的比例缴纳,各地规定略有不同,职工本人不必缴纳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列为管理费用。下表为部分城市企业负担的工伤保险费率:

四、工伤保险待遇规定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企业为员工投保工伤保险后,发生工伤事故,且通过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后,工伤职工可以依法享受工伤待遇。分为以「用人单位」(例如企业)和以「工伤保险基金」的两个支付单位。

兹以东莞市为例说明。一些工伤费用的项目与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因此呈现出地方的差异性,台商应当参考企业所在地地方政府的规定。

五、案例分析

笔者最近接不少台商的工伤个案,种类不一而足:

(一)某企业未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因而发生工伤时的赔偿费用,由企业全部负担问题。

这个案例发生在不少的台商身上,有些员工则是刚进入公司没几天来不及投保社会保险,就发生工伤事故,企业就要负担庞大的医疗费用以及接着下来的各种名目的工伤补助金。法律上的预防之道在于签订劳动合同后就要马上替员工办理社会保险。

(二)某企业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却因发生工伤,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一个月)申请工伤认定而必需全额负担赔偿费用问题。

笔者刚刚被咨询过这个工伤事故案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法律上的预防之道在于发生工伤或疑似工伤事故时,应把握申请时效。

(三)某企业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某员工发生工伤,企业也依鉴定的伤残等级支付工伤医疗及伤残就业补助金,但该员工不满意,在当地黑律师指导下诉之法律仲裁之问题。

这个案例是因为该员工不满法定的补助金额,转而向当地黑律师求助,而提起劳动仲裁,后来仲裁裁决,员工败诉,企业仍然只须支付那笔费用而已。这个案例能够圆满收场是因为法律最后支持企业原先的决定,法律成为劳资沟通的最佳模式。而东莞的案例就没那么幸运了,东莞的该名员工在等待法院二审判决期间,被公司要求搬离宿舍(这个要求是对的,因他已经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就在沟通过程当中,劳资双方频起冲突,以致引发命案。

(四)某企业应征员工面试操作不当被截一根手指头算不算工伤之案例。

这个案例是应征员工发生的身体伤害问题,由于尚未签订劳动合同,亦无劳动关系,在此期间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不能算是工伤,也不能按照工伤保险制度的规定处理,而是应当依照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处理。

六、预防管理对策方向

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大陆正式进入「法制管理」的时代,台商对于劳动法律的规定,不能再漠视,而是要以正面的心态面对各种法律、法规的条文规范,并将法律的规定融入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与组织文化里面,作为未来员工管理的基础。兹就本文意旨,提出台商应该建立的管理策略方向:

(一)台商或HR主管对工伤保险的法律程序要清楚

工伤康复患者的生活管理 篇4

1 临床资料

我中心于2008年成立, 设病床130多张。是我市工伤患者定点康复机构。主要收治康复期的工伤患者。我中心自成立以来, 共收治工伤康复患者约1000多人次, 年龄在16~53岁, 平均年龄25岁;学历水平文盲~大专, 平均学历初中。他们大多来自偏远农村地区, 综合素质偏低, 生活陋习较多, 对病房的管理及康复治疗带来诸多不便。

2 方法

2.1 内容

针对工伤康复患者的生活陋习, 我中心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具体如下:

(1) 建立激励奖励机制, 对违反住院管理制度的患者进行登记;每月进行一次名单总结, 予自觉遵守制度者每月50元的伙食奖励 (以饭卡充值形式发放) 。

(2) 为丰富工伤康复患者的工娱生活, 开办了公娱室, 设有报刊阅读, 象棋、围棋、电脑上网等娱乐设施, 每天19:00~22:00开放, 并有医务人员值班。

(3) 定期举行“关爱工伤职工”活动, 在我国的传统佳节 (如中秋节、端午节等) 组织工伤康复患者聚餐或茶话会, 并送小礼物以示慰问, 使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4) 每月组织一次工休座谈会, 听取他们对我们服务的意见及建议, 并作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管理当中, 提高自主意识。

(5) 在夏天及秋天6:30~7:30组织所有行动方便的康复患者进行户外太极拳训练, 既可锻炼身体, 又杜绝“睡懒觉”现象。

(6) 定期组织集体健康宣教, 通过多媒体或讲座形式进行相关内容的宣教。

(7) 制定新的请假外出规定, 请假超过24h者, 需出示企业请假证明。对擅自外出者电话联系本人及通知企业负责人。

(8) 组织学习烟草的危害, 在入院宣教中明确病区的吸烟区及禁烟区, 并由工作人员组成禁烟小组, 不定时进行巡查并对吸烟者进行劝导宣教。

2.2 效果评价方法

在整改措施落实2个月后,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反馈工伤康复患者及医务工作人员对生活管理整改措施的评价。问卷均以陈述题的方式, 以是、否作答。其中选取整改措施落实前入院超过半月的患者50人, 发出问卷50份, 回收问卷50份, 其中有效问卷46份, 有效率为92%。医务工作人员中发出问卷40份, 回收40份, 其中有效问卷37份, 有效率为92.5%。

3 结果

3.1 工伤康复患者对生活管理整改措施的评价见表1。

3.2 医务工作人员对生活管理整改措施的评价见表2。

4 结论

通过生活管理整改措施的落实, 工伤康复患者的行为举止文明多了,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康复治疗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与医务人员的距离也拉近了, 患者与患者间的关系也拉近了, 创造了一个和协的良好的医院社会环境[1]。病房管理井然有序, 营造了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康复病房。做好康复患者的生活管理, 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也有利于医务人员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摘要:目的 探讨适用于工伤康复患者的生活管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工伤康复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分析, 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整改措施。整改措施落实2个月后,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 反馈工伤患者及医务工作人员对整改措施的评价。结果 生活管理措施有效可行, 能营造出一个舒适和谐的医疗环境。结论 做好工伤康复患者的生活管理, 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也有利于医务人员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工伤康复患者,生活管理

参考文献

工伤管理通知 篇5

赣州荣兴(行政部)字【2012】0006号

通 知

由于员工受伤事故经常发生,除部分是意外原因外,主要原因是由于员工人为因素(忽视安全生产、工作疏忽大意、违反操作规程等)造成受伤事故,受伤事故的发生不但影响了工作,还造成了公司和个人财物损失。为了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明确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经公司决定,特通知如下:

一、责任部门与安全责任人的划分规定:

1、车间生产部门安全责任人:第一责任人:总经理、厂长;第二责任人:班组长。

2、办公室及后勤部门安全责任人:第一责任人:总经理、副总经理;第二责任人:行政经理。

二、工伤待遇与奖惩管理规定:

1、安全奖励:两个月内无任何安全工伤事故发生,依照责任区域划分类别给予安全责任人奖励: ◆生产部车间:奖励第一责任人300元,第二责任人200元。◆办公室及后勤:奖励第一责任人200元,第二责任人100元。

2、费用担当:所属部门员工若发生工伤事件,所属部门责任人需承担公司所支付保险公司理赔之后的差余额部分的工伤医疗费用总金额的20%,第一责任人各承担40%,第二责任人承担20%;

3、若员工发生工伤事件,公司给予支付医疗期限2个月(含)内的工资,工资为1800元/月,以每天60元来结算工资;

4、工伤期间的住院伙食费(每餐标准为10元)、交通费,凭有效票据公司给予补助标准支付百分之七十,剩余百分之三十由本人支付。

以上通知规定于2012年10月15日正式执行,公司如有变更要求,另行通知,请各位知悉!

荣兴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十月十三日

签发: 主题:工伤管理通知

工伤管理 篇6

关键词:公司注销;工伤待遇;股东赔偿

如本律师最近代理的一起典型案件:郑某自2012年2月起在某金属制品公司上班,主要从事钢管捡料及搬运工作,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金属制品公司亦未给郑某缴纳工伤保险。2012年8月20日14时许,郑某在工厂工作时左手中指被机器压伤,经医院诊断为左手中指指骨骨折、左手中指血管神经损伤。因金属制品公司拒绝支付郑某相应的赔偿费用,郑某于2013年2月28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其与金属制品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金属制品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差额部分及经济补偿金等。在仲裁过程中,金属制品公司于2013年5月30日办理了注销登记。2013年9月17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郑某与金属制品公司从2012年2月到该公司注销之日的事实劳动关系成立,并支持了郑某关于双倍工资及经济补偿金的仲裁请求。金属制品公司不服该仲裁裁决向法院起诉,一审法院于2014年2月18日判决金属制品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等。金属制品公司不服法院判决向中级法院上诉,中级法院于2014年8月12日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14年11月21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郑某2012年8月20日左手中指指骨骨折、左手中指血管神经损伤为工伤。2015年1月21日,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伤残十级。郑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该金属制品公司的股东刘某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该会认为本案的主体不适格,遂于2015年8月26日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郑某不服该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刘某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此案的处理,涉及两个有争议的法律问题:一是金属制品公司的股东刘某系自然人,他是否是劳动争议案件的适格主体;二是郑某的工伤保险待遇由谁赔偿。

一、公司注销后,用人单位的自然人股东是否是劳动争议案件的适格主体

有人认为,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和2008年施行的《劳动合同法》调整的都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但均不包括公民自然人。并且《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更是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而本案是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纠纷,由于主体不适格,因此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受案范围。

本律师认为:金属制品公司已经注销,其法人资格丧失,确实不能作为当事人参与诉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本案就成为一个死案。因为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2号令)第八条“发生争议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以及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歇业,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依法将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主管部门作为共同当事人。”该部门规章明确规定了在“有些时候用人单位已消失”的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将用人单位的出资人列为案件当事人的,因此金属制品公司的股东刘某可以成为本案中的当事人。所以本案将刘某列为当事人符合法律的规定,刘某是适格的主体,本案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受案范围。

二、公司注销后,公司股东是否应当对原工伤职工承担工伤事故损害赔偿责任

虽然解决了刘某的主体是否适格的问题,但是还没有解决本案的核心问题,即郑某的工伤待遇到底由谁来支付。《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并且《公司法》规定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可是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现金属制品公司已经注销,其法人资格已经丧失,无法承担民事责任。即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金属制品公司注销后分别作出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伤残等级的评定,但是郑某依然无法找金属制品公司支付应有的工伤保险待遇。

既然刘某是金属制品公司的股东,那么他是否应当承担郑某的工伤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呢?

本律师通过查询金属制品公司的工商档案得知,其系刘某投资设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而《公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另外,该金属制品公司在注销时既未依照《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在清算组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也未于六十日内在全国或者公司注册登记地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进行公告,更没有依照《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的规定在公司清算结束后制作《清算报告》。所以,作为清算组成员的刘某没有依法履行法定义务,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九十条第三款的规定,清算组成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且,作为该金属制品公司负责人和清算组成员的刘某,在明知郑某正在申请劳动仲裁,应当考虑到郑某工伤待遇的给付问题,但他仍然在未支付郑某工伤待遇的情况下注销了公司,给郑某的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害,此有恶意逃避债务之嫌。

终上所述:本律师认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当依法予以保护,郑某在金属制品公司工作期间遭受工伤,依法应当享受工伤待遇,国家设立工伤保险制度的目的也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由于金属制品公司未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统筹,因此应由金属制品公司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负担郑某的工伤保险待遇。虽然金属制品公司已经注销,但其系一人有限公司,其股东刘某无法证明其个人财产独立于公司财产,且刘某在公司清算过程中存在重大过失,因而其应当依法承担对郑某的工伤待遇赔偿责任。这样不仅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本意,更体现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邹汉英诉孙立根、刘珍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0年第3期.

作者简介:

蒋文虎(1987.6~),男,四川省营山县人,四川大学法学院2013级政法干警硕士研究生。

泰州推进工伤人员社区化管理 篇7

今年以来, 泰州市认真实施工伤人员“社区化”管理, 努力提高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水平。一是试点实现工伤医疗费用实时化结算。在全面实施工伤认定简易程序的基础上, 确定将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市区工伤医疗费用实时结算试点定点医疗机构, 工伤职工在此就医个人不需垫付费用, 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与试点医疗机构实时监控并考核结算。今年已实现540名工伤人员实时化结算, 费用82.9万元。二是探索旧伤复发工伤人员定点管理。针对工伤人员旧伤复发管理难的情况, 通过协议谈判, 确定旧伤复发工伤人员定点医疗机构, 采取人头付费、包干结算的方式, 保障工伤人员康复治疗, 实时结算报销, 有效控制了基金支出风险。三是实施退休工伤人员社区化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保专管员的作用, 对已退休的工伤人员积极探索社区化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开展送医送药, 建立健康档案信息, 及时跟踪服务。四是启动社区工伤康复指导。组织创办康复中心开展康复训练, 对一般性伤残的工伤职工实行早期介入, 指导社区和家庭进行康复训练。

工伤管理 篇8

由于历史原因, “老工伤”人员工伤待遇一直得不到良好的保障, 这长期困扰着工伤人员本人、所在单位以及政府部门, 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道难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将全国130万‘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解决“老工伤”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向全国人民承诺办好的一件大事, 对相关部门来说既是业务工作更是政治任务。

山西省是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这几年全省各地在“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笔者在学习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认为把“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应解决好“四个要素”问题, 即一个基础、一个机制、一个条件、一个保障。

一、彻底摸清“老工伤”人员的底数, 筑牢工作基础

“老工伤”是历史遗留问题。数量大, 增量小, 基本是个定量。因此, 摸清“老工伤”人员的底数是整个工作的前提。

一是要给“老工伤”一个准确的定义。由于历史条件等原因, 发生工伤的情况千差万别, 人员构成纷繁复杂, 各地对“老工伤”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 必须对“老工伤”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对“老工伤”的种类有详细的界定, 否则就会出现不同统筹地区间政策千差万别, 同一伤残等级待遇高低悬殊的问题, 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政策依据不足的问题, 容易引起新的社会矛盾。

二是要按照“全面彻底、不漏一人”的原则摸清底数。要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 专人专职深入企业了解“老工伤”人员情况。要最大限度地将各种“老工伤”登记进来,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登记制度。同时要明确区分企业、个人与政府之间的责任关系, 防止出现职责不清、责任倒推等问题的出现。

三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弱者优先的原则。由于“老工伤”人员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时间跨度大, 受管理条件限制等原因, 很多人员的原始材料丢失毁损, “工伤”的性质很难确定。因此, 要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弱者优先的原则分类登记到人。

四是要认真测算各种费用, 人数是基础, 费用是关键。要结合“老工伤”摸底情况, 在初步筛选的基础上, 对“老工伤”人员所需基金、经办费用、经办力量等进行认真细致的测算, 为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二、多方建立“老工伤”基金筹资渠道, 形成机制

“老工伤”人数多, 所需基金庞大, 已成为各地“老工伤”纳入社会保险难的关键所在。山西省省直2006年将所有省属国有重点煤矿“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了统筹管理, 从当年基金支付的情况看, “老工伤”待遇支出占到了省属国有重点煤矿工伤总支出的58%, 2009年为37%。虽然“老工伤”待遇支出所占比例逐年减少, 但基金总支出却在逐年增大, 2009年省属国有重点煤矿的工伤基金结余支付能力不足2个月, 基金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如果再将“老工伤”人员旧伤复发治疗费用和职工退休后被诊断出尘肺职业病人员治疗及康复费用纳入统筹管理, 所需费用将更大。从这些情况看, “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专项基金没有保障, 单靠现有职工工伤基金的支付将很难维继。鉴于此,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 要改变现有工伤保险基金完全可以支付“老工伤”待遇水平的错误观点, 要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 针对不同情况通盘考虑。要充分考虑到“老工伤”纳入后所面临的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 要留有足够的基金空间来保障这部分人群的待遇。

其次, 要真正建立起长效的筹资机制。由于“老工伤”是定量人群, 构成因素复杂, 在责任问题上政府有不可推脱的历史责任, 工伤保险基金可承担义务责任, 当然用工单位要承担起主要责任, 形成“两家抬”或“三家抬”的筹资格局。

第三, 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对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或因解散、撤销已无单位负担的“老工伤”人员等, 要制定不同的筹资标准, 既要保证“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统筹管理, 又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及统筹地区的实际。比如, 有些统筹地区采取了按社会平均工资一定比例进行征缴, 有些地区采取了与现有工伤筹资机制综合征缴的办法。对无单位的“老工伤”人员, 有些地区采取了由财政或经办机构统一负担的办法。

三、科学制定“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准入办法, 完善条件要求

“老工伤”认定要把握三点。第一是“老”, 就是要有明确的时间界限, 也就是以2004年1月1日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前作为明确的时间界线。第二是“工”, 就是伤残事实结果是因工 (公) 造成。第三是“伤”, 就是要有确切的伤残鉴定、伤残记录或伤残事实。这三个要素紧密相联, 环环相扣, 互为依托, 相互补充, 缺一不可。所有认定工作都要围绕这三个要素展开, 只要符合这三个要素要求的都可认定为“老工伤”。

准入办法的制定要在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以人为本、尊重伤者的前提下, 坚持“粗细结合, 区别对待, 先易后难, 分类分期, 有理有据”的原则全部纳入。通常情况下, 各地均把历史上有工伤认定材料或劳动能力鉴定材料的首先认定为“老工伤”, 只要符合当时的工伤认定条件, 有原始凭据可查, 就应首先纳入, 不等不拖。

对于因破产转制下岗失业的人员, 以及已经退休的人员, 以前曾经从事有毒有害等可能患职业病的, 在规定的期限内诊断出患有职业病的, 应当由相关部门予以工伤性质认定。当然, 有工伤认定、鉴定材料是“老工伤”认定最直接的依据, 但不能成为唯一依据。对那些没有认定工伤而事实上已享受工伤待遇, 或被相关部门、医疗部门认定为因工作原因造成伤病的, 均可称为“老工伤”。要本着谁受益谁举证的原则, 只要原单位和个人能够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那怕只有一项材料可以证明均应认定为“老工伤”, 但所提供的材料必须有合法性和说服力。同时, 在“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的具体办法中还应规定争议处理办法, 避免出现新的社会矛盾。

四、全面落实“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各项政策, 做好待遇保障

国家将“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的初衷就是让这部分人群有更好的保障。只有将“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 “老工伤”人员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一是要进行工伤保险待遇社会化发放。在待遇支付方式上, 许多地方采取的是直接拨付企业代办, 造成“老工伤”待遇资金被挪用、恶意拖欠、申报不及时等问题, 影响了工伤待遇及时、足额申领。开展社会化发放可以有效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二是要不断提高伤病康复、就医便捷服务水平。“老工伤”人员遗留各种伤病, 需要经常服药、就诊和康复锻炼。服务便捷也是“老工伤”待遇方面呼吁多年的主要内容。对有药物依赖、旧伤复发住院治疗、更换辅助器具等的“老工伤”人员的待遇, 要加大直接结算和“一站式”服务的力度, 最大限度地方便“老工伤”人员享受待遇。

三是强化经办力量。“老工伤”认定、管理、待遇发放等内容程序复杂, 加上“老工伤”人员居住分散, 还有些是长期居外人员, 提高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 加大经办机构的服务力量, 也是提高“老工伤”人员待遇的必备条件。同时, 在待遇保障方面还要处理好“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前、后待遇项目和标准的衔接问题, 处理好工伤保险待遇和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问题。

工伤管理 篇9

一、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铁道部关于铁路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铁路运输企业以铁路局或铁路办事处为单位集中参加所在地市级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基金筹集原则是以支定收, 收支平衡。沈阳铁路局工伤保险基金按照国家、各铁路办事处所在地市和铁路局的有关规定筹集, 以企业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 实行差别和浮动费率。即工伤保险费根据行业发生事故及职业病的风险类别、频率制定费率, 并且由用人单位缴纳, 职工个人不缴费。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上一轮工伤保险费的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 在劳动部规定的行业费率范围内对费率进行浮动。

二、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工伤保险待遇支出主要包括:工伤医疗费, 生活护理补助费, 伤残补助金, 伤残津贴, 辅助器具配置费, 遗属抚恤金, 丧葬补助金, 一次性工亡补助等费用支出。从发展趋势分析, 应包括康复性治疗费、事故预防监察费用和储备金等。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方式, 一是工伤医疗费, 康复性治疗费等的支付, 由医疗机构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结算。二是伤残补助金, 伤残津贴, 遗属抚恤金等, 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发放给工伤职工或委托银行、邮局、社区进行社会化管理。

1. 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体制不完善, 产生工伤医疗不合理支出

工伤医疗实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相关部门制定了考核细则以及结算办法, 尽可能规范工伤医疗费用支出行为,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工伤医疗费支出不合理的问题。

由于医疗机构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 因此在传统的卫生医疗体制下, 医疗机构普遍养成了“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习惯, 尽管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开始运行, 但医疗机构靠药品和检查收入来补贴经费不足的运行机制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些定点医疗机构为了增加收入, 采取分解住院、降低入院标准、用药档次偏高、用药量偏大、用药时间偏长、部分药物可用可不用、就医资格作假 (即冒名顶替) 、住院床位作假 (即挂床住院) 、诊断升级、增加检查项目、票据处方作假、医疗明细医疗文书作假等手段,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住院费用的增加, 大量增加了工伤保险基金的不合理支出。

2. 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缺失, 工伤基金结余过大

工伤保险在维护职工权利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但暴露出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相结合机制以及基金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的问题, 有些地区基金结余很大。据有关资料反映, 工伤保险基金现已有几百亿的累积结余。有这么多结余, 而没有动起来, 这就有问题了。《工伤保险条例》, 法规只是确认了工伤保险具有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功能, 但如何体现工伤预防功能从而“促进工伤预防”, 实际上没有具体和明确的表达, 尤其是对工伤保险的预防和工伤康复费用没有明确规定, 实质上难以促进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就相关问题在进行探讨实践, 但由于工伤保险方面法律不健全, 资金短缺, 正在进行试点的城市对未来工伤补偿机制的走向产生了困惑。沈阳铁路局工伤保险缴费大于待遇支出, 有部分结余, 要加大事故预防和工伤康复费用等基金支出和建立储备金制度, 而不能仅仅用降低缴费比率的方法减少结余, 消弱工伤保险的保障作用。

三、加强工伤保险基金的措施

1.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内部管理, 建立竞争的准入机制

在工伤医疗服务行为中, 医院和医生处于主导地位, 需进一步强化、细化协议管理, 量化指标,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医院要严格执行工伤保险政策, 认真履行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签订的服务协议;医院要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工伤保险相关政策的学习, 杜绝工伤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 医疗机构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诚信等级制度和“警示”制度, 对违反工伤保险政策的医院采取通报、限期整改等措施。我局已建立了工伤定点医疗机构的竞争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按服务协议和有关政策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 才能增强医疗机构的责任感, 建立规范有效的制约机制, 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 保证定点医疗机构的规范操作。

2. 加强对工伤医疗费用支出的审核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工伤医疗支出的审核, 应把握好工伤医疗保险基金费用审核和医疗服务管理两个环节。合理确定审核依据, 明确审核内容和院企双方责任, 同时充分合理利用费用控制手段。工伤保险基金医疗费用的审核, 不能只单纯按标准审核费用, 工伤保险的结算管理也不能仅限于票据管理, 必须对医疗服务进行审核、管理与控制。因此, 工伤医疗费用支出审核的内容应包括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处方、入出院标准、住院病历和特殊检查治疗等医疗服务管理内容, 具体量化结算审核的定额管理控制指标, 以此作为结算审核的依据。

3、工伤保险补偿应和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 盘活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 是工伤保险的两个重要内容。防患于未然, 减少工伤发生率, 从而降低工伤保险的费率, 促进文明生产, 是从根本上搞好工伤保险的“治本之策”;而工伤康复, 则是工伤治疗的延伸和提高, 内容包括生理康复、心理康复和职业康复, 是促进工伤职工回归社会, 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段。工伤保险最直接的任务是经济补偿, 保障伤残职工和遗属的基本生活。同时要做好事故预防和医疗康复, 保障职工安全与健康。从长远角度看, 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者结合起来, 形成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是我国工伤保险发展必然趋势。在我国, 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都未能得到其应有的重视, 工伤保险仅仅侧重在工伤赔偿方面,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建设还有较大差距。

工伤保险条例明确工伤康复作为工伤保险的三大任务之一。但条例没有明确工伤康复的强制性措施。前几年广东市敢为人先作为, 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 出台了工伤康复管理实行办法, 但无强势的法律地位, 很难贯彻实施。工伤保险作为政府强制实行的社会保险应明确工伤康复的法律地位。如制定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管理办法明确工伤预防费开支和工伤康复的适用范围、对象、待遇, 以及康复计划、经费的监督管理, 健全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 设专门科目、专款专用, 才能对员工有足够的号召力, 同时盘活工伤保险基金。

4、建立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研究建立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 增强基金对重特大恶性工伤事故和突发性群体事故的风险抵抗能力。工伤保险实行现收现付制度, 并确定了“以支定收, 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缴费。在现实生活中, 工伤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为了避免当期突发事件时, 工伤保险基金难以支付的情况, 应研究建立风险储备金制度, 当储备金不足支付时, 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垫付。储备金提取具体比例, 应根据地区发展水平和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 既要防范风险, 又要防止浪费贬值。

工伤管理 篇10

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三大基本任务:预防—补偿—康复中的首要任务。工伤预防是指采用管理和技术等手段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 减少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 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安全健康的劳动条件, 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近年来,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在修订改革推进过程中, 也越来越对工伤预防提起重视, 2010年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专门在工伤保险基金支出范围中增加了预防宣传费, 这一信号预示着国家对工伤预防工作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落实。工伤预防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的体现以及工伤预防与工伤保险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凸现出工伤预防在工伤保险领域和企业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二、企业工伤预防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工伤预防的关注度有待提高

通过工伤预防可以减少企业事故发生, 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虽然从《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 我国提倡事故预防的呼声越来越大, 但是由于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时间不长, 配套的政策、制度还不够完善, 企业和社会的理解、支持、自觉认同和主动参与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目前, 我国工伤保险职能仍没有发挥事故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主要作用, 仍停留在企业发生工伤事故、社会保险支付待遇阶段, 实行的是无责任补偿, 实质上只考虑了职工的医疗康复与人身伤害补偿, 而未充分体现工伤保险事故预防功能与增强职工安全意识的作用。

2、企业队伍建设较为滞后, 缺乏专业监管机构

建立预防优先的工伤保险制度, 对工伤保险机构和企业单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工伤保险机构必须成立一个专门的事故预防机构或小组, 由既熟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又熟悉工伤保险业务的人员组成, 二是企业内部也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具有相关业务知识的管理人员来落实工伤预防工作。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因为人员编制受限, 经费投入不足, 使得开展工伤预防工作的主体缺少人员, 基层经办机构基本上都没有成立专门的工伤预防机构, 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和工伤保险待遇的发放上;另一方面, 企业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 聘请一些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增加额外的费用, 由此, 大部分企业要达到这些要求都有难度。

3、我国工伤预防法律有待完善

《工伤保险条例》的第一条提出“促进工伤预防”的立法宗旨。但如《工伤保险条例》第一章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预防工伤事故发生, 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这是一种务虚的表达, 没有涉及工伤保险在工伤预防上要做的具体工作, 如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生产最基本的措施和标准;如何对员工实施最基本的安全防护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等。所以, 工伤保险的法制瓶颈制约了我国工伤保险关于工伤预防功能的实现。

三、完善企业工伤预防管理的策略

1、地方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督促帮助企业重视工伤预防

尽管在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中明确提出, 工伤保险基金可用于支出工伤预防宣传、培训的费用, 但据统计, 全国大部分省、市政府仍未出台具体管理办法, 这使得经办机构在开展工伤预防工作时无法得到政策支持, 不敢轻易动用工伤保险基金, 该项工作仍然停滞不前。那么, 如何才能使得这笔钱管好用好, 笔者认为, 制定《办法》时, 要明确经办机构的工伤预防职能、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 要明确经办机构与安全监察等职能部门紧密结合的协调配合机制, 要对工伤保险基金用于工伤预防方面的费用比例和用途范围做出明确硬性的规定, 要健全工伤预防费开支的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等监督机制, 保证专款专用, 严防挤占挪用等。

2、强化企业工伤预防的监督管理和工伤预防宣传、教育

分析近年来工伤事故率和职业病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的情况, 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劳动防护意识和职业危害意识不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据统计, 有80%以上的工伤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并可以避免的。要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 强化监督管理。监督工作要善于抓住重点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 建立对职业危害风险较大行业的监测制度。要定期对从事职业危害风险较大行业如粉尘行业、噪音危害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行业的职工免费进行健康体检普查与重点监护, 以期通过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来达到工伤预防的目的。最后, 除加强生产和职业安全监察工作外, 有必要建立工伤保险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平台, 经常性地在企业开展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的宣传, 普及工伤预防知识, 尤其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事故多发岗位的员工进行工伤预防专题培训, 进一步提高企业各阶层的认知水平与安全防范技能。

3、完善工伤保险的费率机制、调剂返还和奖励制度

《条例》明确规定, 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 并根据工伤发生率情况和工伤保险费使用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工伤保险费率科学合理的定期浮动是工伤预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工伤保险的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是根据企业的职业风险和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率, 确定和调整企业交纳工伤保险的费率。通过费率的确定和调整, 促进企业改善劳动条件, 减少或降低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工身体安全、健康。这就需要研究和制定工伤保险费率模式, 其中包括科学确定风险费率的档次和浮动的级次;科学确定工伤保险费的平衡期和统筹地区内用人单位分摊费用的系数;建立工伤保险费收缴的计算数学模型。通过实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达到提高生产经营者的安全健康意识, 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的目的。这样, 企业安全生产得到了加强, 而且也减轻了企业经济负担。同时, 企业发生事故后的各种风险又可以通过工伤保险基金得到化解, 工伤保险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从而增强了企业工伤保险意识, 调动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为鼓励企业搞好安全生产, 对及时足额缴纳了工伤保险基金, 又没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大中型企业, 实行工伤保险基金调剂返还制度, 返还的基金主要用于企业安全生产宣传和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奖励对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工作做出贡献的车间和个人, 适当补偿企业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预防投入资金的不足。

4、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

工伤保险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经济补偿, 但这并不是惟一的任务。它还有更积极的任务, 那就是在工伤事故发生以前做积极的预防工作, 搞好生产安全和职业卫生, 防止职业病的发生。首先, 企业通过事故预防减少事故发生, 从而降低了企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也就减少了工伤赔付, 企业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工伤事故预防的宣传教育和支持企业改造有关设备设施、促进工伤事故预防项目的建设, 使工伤保险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状态;其次, 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是用经济、法制、技术、管理等一切手段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约束, 而不是干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它能够把安全监督的外部压力和企业的内在动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事故预防的新机制, 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生产环境, 降低企业的风险等级, 降低企业所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率。在工伤事故发生后, 要做好医疗救助和康复工作, 使职工尽早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同时采取积极的宣传、教育、检查、奖励等措施, 防止此类事故的再发生。实践证明只有将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职业康复衔接起来, 才能更好地保护职工的权益。

四、结语

工伤预防是国家政府和企业防止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工业事故或职业伤害采取和积极防范措施, 突出的是有目的的预先预防为主。强化工伤预防工作既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又能降低事故发生频率, 保障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减少企业工伤保险金的支出, 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所以, 要促进企业工伤保险工作的全面开展, 就必须遵循和贯彻工伤预防优于工伤补偿的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生产第一, 加强对工伤预防和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 把工伤预防为主落到实处,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避免和减少因工伤事故带给工伤伤残员工精神上的痛苦和创伤。因此, 积极推进工伤保险, 促进工伤预防, 直接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意义十分重大。

摘要:国内外严峻的安全形势来看, 对所有劳动者实行工伤社会保险制度, 加强工伤事故预防和职业病的防治, 妥善处理职业伤害事故的善后工作, 对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对企业工伤预防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希望对企业在工伤预防管理工作方面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企业,工伤预防,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田成平, 王东进, 步正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2]葛蔓.工伤保险改革与实践.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0

那段工伤经历 篇11

那段时间,厂里赶货,各个部门都是超负荷工作。在这燃眉之际,偏偏烤漆课不争气,生产出来的不良品比合格品还多,导致生产进度跟不上。为了处理不良品,我们被现场管理人员紧盯着,快马加鞭,每天都要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才下班。大伙儿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首先想到的就是睡觉。勤快点的,还接盆水洗把脸,洗洗脚,懒一点的,和衣往床上一躺,把鞋一蹬,不出两分钟,就已发出了震耳的鼾声。

我刚进厂,为顾点面子,还算勤快,但也闹出了笑话:洗脚的时候,把脚放进水里,人就躺下去,等天亮了被人叫醒才知道,双脚在水桶里泡了一夜。

尽管这样没日没夜地干了半个多月,不良品不仅未减,反而还在上升。

这天加班的时候,我们刚进车间,班长把我们三个杂工叫住,指着堆得像座小山似的不良品对我们说:“今晚加班,你们三位不用干别的活,专门用剥漆水处理这堆不良品,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时候下班,还记嘉奖一次,20元奖金。不过,必须注意安全,剥漆水是有腐蚀性的,若出了问题,自己负责。”说完,他发给我们每人一双劳保胶手套。

我们三人望着那一大堆不良品,都傻了眼,但相当于三天工资的奖金对我们来说,都有一定的诱惑力。重赏之下定有勇夫,即使只有1%的希望,我们还是用100%的努力去争取。于是,我们作了简单的分工,就干开了。

因我是新进来的,所以只能惟命是从。我被安排负责把剥掉漆的不良品从剥漆水里捞出来,交给负责冲水的工友。刚开始,我还是十分小心,用一个钩子伸进去,摸索着把不良品钩出来。由于钩子较长,不受力,有时候眼看已经钩出来了,稍不注意又滑了回去,效率相当低,加之冲水的那位工友又在旁边催促,就惹恼了我。我把钩子往旁边一扔,同时把注意事项也丢到了脑后,干脆手戴着橡胶手套直接伸进剥漆水里,把不良品往外面拿。用这种方式快多了,一口气干了两个多小时,成绩已经突显。他们两位在旁边给我一番鼓励,使我干得更加起劲。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我们胜利在望的时候,我隐隐约约觉得左手大拇指有一种火辣辣的刺痛。我脑子里马上闪过一丝不祥的预兆,心想:是不是胶手套被磨破了?但很快被我否定了,因为我在橡胶手套的外面又戴了一双棉绒手套呀。但是,刺痛仍在加剧,于是,我就停下来想把手套脱下来。由于戴的时间长,胶手套不透气,我的手指被水泡胀了,脱都脱不下来,最后,在工友的帮助下,才脱下来,一看,整个大拇指已经红肿得像个胡萝卜了。

一位工友跑去叫来班长,他看了看我的手指,用关心但不怎么友好的语气问我:“痛不痛?”

我说:“还能顶得住。”

“若是没有大碍,我就不带你去医院了。你现在下班休息吧,明天照常上班就是了。”班长说。

其他工友都还在加班,我回到宿舍,因为是晚上,也没有用什么药物对伤指做相应的处理,毕竟,进厂才半个月,可以说是人地生疏。本来,厂里工伤事故时有发生,那通常是五金部开冲床机的,他们的工伤都是血淋淋的事件,要么划了一条口子,要么冲断了一个指头。我这个就不同,除了手指有些红肿,没人相信你很痛苦,哪怕你在那里呻吟,旁人还认为你太夸张。夜已经很深了,时间仿佛已凝滞,剧痛让我无法入眠。

第二天,我按昨晚下班时班长的吩咐,举着已变成炭一样的伤指,忍着剧痛去上班。人们见了我的手指都吓了一大跳。我被带到课长那里,课长见了,也有些失态。这也难怪,据老工人讲,我是本厂第一位因剥漆水造成的工伤。

根据我的伤情,是没法上班了。课长把我的情况反映到厂部,同时给我办理了工伤手续,一会儿找这位经理签字,一会儿找那位经理盖章,然后安排专人带我去医院治疗。这一过程虽然让我觉得繁琐,但与昨晚只身躺在床上、任由剧痛煎熬而无人关心问候的情形相比,不禁使我热泪盈眶。

医生检查我的伤势之后也感到束手无策,因为他们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好在受伤部位一下子还不会危及生命,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为我治疗,不外乎涂些膏药在伤处,然后包扎起来。这样一转眼就是两个月了,可伤指始终不见结痂,这使我烦躁不安。

医生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告诉我:手指也许保不全了,因为坏死的部分已经伤到骨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坏死的部分包括骨头截除掉。最初我不同意,医生却说,我们也想保住你的手指,但都两个月了,还是这个样子。小伙子,不能再拖延了。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最后还是按医生的建议,做了截除手术。又治疗了半个月,伤指结痂痊愈了。我带着比原来短了一截的手指回到车间,开始上班。课长特地关照班长给我安排轻松一些的事做。

不加班时,工友们三三两两的出去消遣。我因工伤期间在外面逛的时间较多,已没了兴趣,一个人躺在宿舍,看着丑陋的伤指,回想起进厂以来所遭遇的变故,不禁悲从中来。离家时好端端的,才三个月却成了残疾人,虽说没有丧失劳动能力,却是另一番滋味。

我到处打听,了解有关工伤赔偿方面的事宜,因为据知情人讲,像我这种截掉一段手指的情况,厂里是绝对要赔钱的。一天,我把我的想法跟课长谈了一下,并请他帮忙向厂方转达我的意思。

没几天,我们部门的经理让保安叫我去他办公室。我胆怯地走进经理室。经理很随和地让我坐下,对我说:“你们课长把你的想法反映给我了。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我作为你们的经理,也有责任帮你们处理好这些问题,让你们能够安心工作。不过,你因刚进厂,还没给你买保险,就受了工伤,这钱只能由厂里出,而不是保险公司赔。这两天,我帮你争取了一下,经厂里协商,还好,厂里决定一次性赔给你1000元,你看怎么样?我认为已经很好的啦,若同意,你现在就可以去会计那里拿钱。我已经跟会计打过招呼啦。”

这消息来得太突然了,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我显然有些手足无措。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就得到了公司给我的赔偿,何况是1000元,我一个月加班200多个小时才拿到500多元呢。于是,没作什么考虑,我就同意了厂方的意见。

得到赔偿之后,我的心情舒畅了好一阵子。要不是自尊心作祟,也不会有后面这段经历,让我有了一次通过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

本厂五金课开冲床的工友工伤后要赔偿,一般都是先让法医评出伤残等级,然后依照《劳动法》的规定,按等级得出赔偿金额。那样,他们所得到的赔偿至少都在3000元以上,相比之下,我这个1000多元似乎毫无依据,而是老板良心发现作出的施舍。我突然觉得很不是滋味,心想,我也得按《劳动法》来解决问题,当给1000元我得1000元,当给800元,我退厂里200元。

为此,我自己掏钱跑到龙岗人民医院请法医帮我鉴定,最后得到一份由法医开出的“丧失劳动能力9%”的伤残鉴定书。拿着这份鉴定书,我找到经理。他不恼不怒地说:“你拿了钱就表示同意厂里的处理意见了,怎么又反悔呢?安心上班去吧。”碰了一个软钉子,我只好怏怏地退回来。我不敢三番五次地去找经理,假若一旦惹恼了他,把我扫地出门,我不仅没达到赔偿目的,反而丢了工作,两头吃亏不合算。

好一段时间,我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一个星期天,厂里放假,我决定去一趟劳动局,兴许能帮我解决问题,结果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因为有心无胆的我在那里盲目地转了一圈,连门道都没摸着。怎么办?算了吧。正当我准备放弃的时候,忽然看见路边一块指示牌上写着“龙岗报社”字样,我豁然开朗,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脑子里初步形成:通过媒体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把我工伤的经过及想法一五一十地写好,然后寄到龙岗报社,但也仅仅只抱一线希望。

一天下午,厂里的总务找到我,要我马上跟他去厂长办公室。我不明白是啥事,慌慌张张地来到厂长办公室,只见厂长正跟两位胸前挂着工作证的陌生人交谈什么。厂长示意我在办公桌前坐下。我见办公桌上赫然放着一个信封,那字迹,正是我写给龙岗报社的。我的心一下子紧张起来,局促不安地坐在那里。

这时,他们停止了交谈,其中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指着那封信问我:“你叫阿杜吧?这封信是你写给龙岗报社的吧?”我胆怯地点了点头。“你简直是乱弹琴,芝麻大点的事情还要写信到报社,直接找我们不行吗?”他责问道。我一直低着头,不吱声。

后来,那人换了一副口气,继续说:“我们是爱联劳动监察站的工作人员,今天上午收到一封信,这封信就是你写给龙岗报社的,报社根据信中所涉及的内容,就把它转给劳动局,并委托劳动局帮忙解决。劳动局又把这封信转给我们劳动监察站,并要求我们重点处理好这件事。本来,对于你所要求处理的问题我们可以不予理睬,一是时间已超过两个月,二是你当时已接受了厂方的处理意见。但是,考虑到你所采用的特殊的方式和造成的影响,我们还是帮你同厂方协商,重新处理你的赔偿问题。”

厂长是当地人,是厂方在这方面的全权代理,他们稍一合计,意见很快就统一了:决定按当时《劳动法》的规定,伤残程度每百分之一赔偿440元的比例,我是伤残9%,就应赔偿3960元,之前已领了1000元,现在厂里再补2960元。厂长问我这个处理还有没有意见,若有就提出来,重新协商。

说实在的,当时我已吓得全身冒冷汗,何况,重新裁定的比原来多出近三倍,并且完全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得出的结果,我哪还有什么不服的呢?

事情解决之后,他们就要离开了。刚开始批评我的那位工作人员拍拍我的肩膀,笑着说:“今后,你或你的工友有什么问题,只要是有理的,直接告诉你们厂长,然后由我们来帮你们解决。”末了,他还伸出手和我道别。握着他温暖的手,望着他那和善的笑容,我的眼睛模糊了。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问题重新解决后,我仍旧在厂里上班,不仅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老板的刁难,反而因为这件事得到老板的赏识,没过多久,竟破格将我提升为班长,真是因祸得福。

工伤管理 篇12

1 工伤医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工伤医疗费占基金支出的比例偏高

根据青岛市2010年到2015年工伤医疗费支出分析,工伤医疗支出占基金总支出的平均比率为36.4%,其中2 0 1 0 年、 2 0 1 1 年分别达到43.6%,43.7%。目前,工伤医疗费占基金支出的比例仍为30%左右。市级工伤医疗费每年以22%的速度递增,增速较快,2013年为15%,2014年为8%。

1.2 工伤医疗费开支不够合理

对2015年工伤医疗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不合理的现象:一是个别医疗机构的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费用占到医疗费总支出的21%。例如:同是胫骨骨折使用的内固定钢板,材料费从五千元到两万元,而一个人工全髋关节材料从两万五到六七万元不等。医生在使用同一品种的医用耗材时,往往选择价格高的,甚至过量使用。二是存在滥用药物,小伤小病大用药,普遍使用新药、特药、洋药,超量开药,搭车开药等现象,药品支出占到总医疗费用的54%,明显过高。三是存在过度医疗,开大处方等现象。比如:个别医师对手术病人不分病情,大剂量常规使用兰索拉唑;给一个头部外伤的病人全身做CT, MRI检查等。四是个别医院受经济利益驱动,故意延长职工住院时间等。

1.3 工伤医疗费流失与浪费严重

一是协议医疗机构大量存在冒名、挂名就医,伪造病历骗取工伤医疗待遇等现象。二是部分医疗机构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诱导消费等行为。三是存在工伤职工就一个伤情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反复治疗、反复开药的现象。

2 原因分析

2.1 医疗机构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工伤保险对工伤职工实行无责任补偿原则,个别医疗机构受经济利益因素驱动,为了增加本单位的经济收入,将工伤医疗收入与医护人员自身的待遇直接挂钩,增加了过分提供医疗服务获取最大利益的可能性,其表现就是诱导消费、误导消费、开大单,将只需门诊治疗的小伤进行住院治疗等。

2.2 经办和监管力量薄弱

工伤保险基金能否安全平稳运行,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青岛市现有参保人数236.7万人,2014年工伤救治人员1.67万,且逐年在增加。青岛市现有工伤保险经办人员仅38人,有的经办人员还是兼职,真正从事病历审核的人员不足20人,平均每人每年要审核800多份病例,而从事病历审核的人员中还有一部分不是医学专业,个别区市甚至一个医学专业人员都没有。在现有的经办力量下,只能对医疗机构上传的信息进行抽查,同时还要对70多家工伤协议医疗机构进行监管,难度可想而知。目前,对协议医疗机构和工伤职工的监管仅局限于病历审核、信息上传筛选、现场抽查等,很难实现对整个救治过程的监管。

2.3 部分工伤职工过度消费严重

大量医疗违规行为的另一原因,是个别工伤职工的驱利心理作祟,同时反应出政策规定和惩罚措施不够完善。比如:个别工伤职工认为自己是因工作受的伤,为单位做出贡献,对伤病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执意坚持特殊用药、特殊治疗且拒绝出院。还有个别工伤职工与单位之间因待遇问题产生分歧,以不出院作为对单位表达不满的一种手段等。由于工伤医疗和基本医疗保险没有制定相应的衔接政策,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发生的医疗费用一般按工伤医疗支付。另外,现行政策对医疗违规行为在行政处罚上力度不够,刑事处罚上又没有对骗取社保基金做出明确规定,欺诈骗保者违规成本很低,不足以起到震慑医疗违规行为的作用。

3 对策建议

通过对协议医疗机构医疗违规行为分析,不难看出,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是当下工伤保险工作的重要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遏制工伤医疗违规行为。

3.1 建立对医疗机构的约束机制

控制工伤医疗费用支出的关键在于对协议医疗机构的管理。一是要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协议医疗机构是贯彻执行工伤保险医疗政策的前沿阵地,选定什么样的医疗机构作为协议机构,直接影响工伤保险医疗政策的落实。因此要建立严格的准入条件,对评估符合准入条件的才能纳入。同时,对违反规定的,要采取退出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准入”、“退出”机制,促进各协议医疗机构之间的合理、公平竞争,增强危机感和遵守工伤保险政策规定的意识。二是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协议管理。服务协议要明确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包括:范围、内容、质量、费用结算、审核与控制、违约责任、争议处理、服务协议的解除或终止条件等。要细化工伤保险协议管理内容,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查验职工的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和工伤认定等相关证明材料,确保人、证、卡相符,杜绝挂名、冒名住院等现象;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控制入、出院条件,不得任意延长住院时间;要求医疗机构在病历现病史中详细记录工伤事故发生时间及原因,并出具诊断证明书,明确伤害部位和伤害程度等。因冒名、挂名,过度医疗,开大处方等产生的医疗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对于情节严重的,解除服务协议。三是督促协议医疗机构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要求其将工伤职工就医情况及费用结算情况及时上传,实现对医疗费用的实时监控。

3.2 强化“三个目录”的管理

要在基本医疗规范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工伤医疗特点、与《工伤保险医疗管理办法》相配套的明确具体的工伤保险“三个目录”,使工伤医疗监管工作更加明确、具体、规范,便于操作。首先要严格执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严格控制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需要做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需单位批准并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查同意,防止过度使用大型检查项目。其次是对工伤职工因伤情需要安置内固定钢板等手术特殊材料的实行最高支付限额管理。要优化工伤医疗结算方式,探索部分病种实行单病种结算,确保工伤医疗的合理性。比如:对尘肺病实行单病种结算;对工伤骨折内固定材料取出术实行定额结算。

3.3 强化工伤医疗费支出监管

受人员编制限制,很难实现对工伤医疗费用支出的全方位监控,为此要探索运用“互联网+”的思路,实现对工伤医疗费用的信息网络监控。一是建立多种工伤医疗费审核机制。建立工伤保险医学专家审核制度,对存在过度医疗的机构,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医疗合理性审核;建立考核机制,加强对协议医疗机构的日常管理和医疗费的审查,改变过去只审核病历的单一监管方式,避免工伤医疗费的不合理支出。二是实现对工伤医疗救治过程的信息动态监控。研究建立医疗机构服务监控系统,建立电子病历档案,及时录入参保人员的诊断、住院医疗用药等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对协议医疗机构HIS数据通过软件进行全程在线监控,实现对工伤职工诊治及用药情况的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三是规范工伤职工的就医行为。职工认定工伤后,确需门诊继续治疗的,应当使用工伤保险专用病历,避免重复开药、超量开药等现象;工伤职工在外地或转往外地治疗的,应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未按规定办理的,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职工在治疗工伤期间,治疗非工伤、不符合工伤保险“三个目录”、外购药品、不按规定使用专用病历等发生的医疗费,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为避免工伤职工利益受损,与基本医疗保险部门建立相应的移交制度,对治疗非工伤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按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予以报销。四是要充分发挥稽查队伍的作用。实行平时稽查和重点稽查相结合的稽查方式,深入病房接受参保病人的政策咨询,检查有无冒名住院、“挂床”住院问题,是否做到药与病、份与量相符等,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或处理。

3.4 提高经办人员专业化水平

工伤医疗管理是工伤保险经办过程中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它要求经办人员不仅熟练掌握工伤保险政策法规,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因此,需要逐步引入“内行”参与管理,把既懂医疗、又会管理的人才陆续配置到工伤保险管理岗位上,充实和壮大工伤医疗专业管理队伍,不断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摘要:控制工伤医疗费用支出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协议医疗机构的管理。要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明确医疗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加强对医疗机构日常管理和医疗费的审查,改变过去只审核病历的单一监管方式。

关键词:工伤医疗费,过度消费,控制监管

参考文献

[1]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课题组.关于医疗保险欺诈与反欺诈问题的研究报告[R].2005(5).

[2]周慧文.我国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及可持续性分析研究[R].2008.

上一篇:女性伦理下一篇:增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