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音乐艺术教育

2024-09-21

文化音乐艺术教育(共12篇)

文化音乐艺术教育 篇1

本土音乐是以本土文化为依托进行发展的,蕴含了本土文化的精髓,但是当前随着流行音乐以及西方音乐文化的侵入,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已经渐渐走向了没落。音乐教学中对本土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延续以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土音乐文化,对本土音乐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学习本土音乐文化,传承本土音乐文化。

一、本土音乐文化概述

本土音乐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由当地的文化引导发展的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风格。本土音乐也是一种传统的音乐文化,一般都是经过较长历史在当地进行发展和传播的。本土音乐类似于方言,传播范围不广泛,一般都是口耳相传,在当地人的交流中逐渐进行演变,形成具有当地风俗特色的音乐风格,有着重要的传承价值。

音乐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范畴,本土音乐文化是对本土地理环境、人们生活方式以及当地风俗习惯的一种体现,是集合了当地人民智慧和感情的一种独有的文化表达方式。对于当地人们的语言、社会形态、民族交往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反应,本土音乐与其文化背景之间是一种共生的关系。现阶段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对于音乐的要求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果将本土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进行考察和开发,对于本土音乐的认识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教育在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教育在本土音乐的发展和传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土音乐因为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传播范围普遍不是很广泛,影响范围有限。音乐教学中,通过开展相关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让学生接受专业化、系统化的本土音乐的学习,从而扩大本土音乐的传播范围。学校是文化传递的机构,只有通过教育进行传承才能肯定本土音乐的地位,为本土音乐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学习本土音乐,提升本土音乐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

三、本土音乐文化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一)确立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理念。

现阶段各个国家都在关注多元文化音乐的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对本土音乐进行保护、传承和挖掘是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一步。在进行音乐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多元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编写也要多元化,除了主流音乐以外,对于本土音乐也要添加进教材,让学生了解各种风格、各种文化背景的音乐,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氛围,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二)构建本土音乐课程体系。

我国现代音乐教学的模式基本是采用欧洲的体系模式进行,因此,我国的本土音乐课程体系从未经过认真的研讨,本土音乐的文化价值也没有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体现。因此通过音乐教育对本土音乐文化进行传承,构建本土音乐的课程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留意艺术课程在教学中的位置,对本土音乐的教学安排要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其次,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课程的安排密度要根据该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

(三)开设具有地域特点的本土音乐文化课程。

在进行本土音乐的教学中,将音乐的教学与本土的文化背景相结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方言特色、添加一部分表演元素等促进本土音乐的教学。这样可以增进学生对本土音乐的了解,提升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为本土音乐的传承奠定文化基础。例如,在小学的音乐教学阶段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童谣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在课间的广播中播放一些本土的音乐歌曲,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民族乐器,学习演奏民族乐器。

(四)加强民族音乐师资培养。

本土音乐的教师资源比较稀缺,要想通过教育对本土音乐进行传承,就要加强对本土音乐师资力量的培养。在师范类高校中应该加强对本土音乐的教学,建立本土音乐师资培训基地,对师范院校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教育部门要多关注本土音乐的教学,增加本土音乐教师的编制,吸引更多人学习本土音乐文化,同时也要调整本土音乐教师的待遇,这样才能留住人才,从而更好地进行本土音乐的教学和传承。

四、总结

本土音乐是我国地域文化的象征,通过音乐教学扩大本土音乐的影响。传承本土音乐文化,要从教育理念出发,开设本土音乐课程,建立本土音乐的教学体系,同时加强师资的培训,重视对本土音乐的教学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张晓艳.刍议高校音乐教育对青海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大众文艺,2014,(12).

[2]黄卉,陈雅先.对话音乐教育哲学·反思传统音乐教育——“2011中国广州第二届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暨传统音乐教育高端论坛”综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2).

[3]魏莱,韩林彤,张业茂.国内外社区音乐教育研究现状综述[J].北方音乐,2015,(23).

文化音乐艺术教育 篇2

我国的音乐教育中缺乏对其文化属性的思考,为此,需要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意识到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将音乐教育纳入整个文化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文化观,要将社会音乐文化中的积极、正面的因素纳入音乐教育之中,并在对音乐文化属性的深入认识下,寻求解决音乐教育问题的对策与路径。

3.2在音乐教育中融入社会音乐文化内容

流行音乐文化体现出社会共同价值的追求,在音乐教育之中要正确辨析流行文化,吸取流行音乐文化的精髓,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引导学生正确辨析积极与俗媚、大众与低俗。如:网络流行歌曲《老婆最大》,其旋律简洁明快,然而其内容却不免陷入低俗和过于直白化。而《青藏高原》等流行歌曲却显现出鲜明的音乐文化特色,蕴含有深远的文化涵义,值得在音乐教育中加以研究。在音乐教育中还可以将民俗文化纳入其中,要深入挖掘民俗音乐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要了解传统民俗文化中独特的发声技巧和歌词涵义,实现伟大民族文化的传承。

3.3要重视音乐教育文化的辐射效应

音乐教育文化体系应当体现出开放性,要在多元音乐文化的潮流趋势下,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要对音乐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不仅注重于音乐演唱技巧的训练,而且还要传输社会音乐文化内容,寻求更为宽泛的对外渠道,将音乐教育建构于校园、家庭、社区、协会之中,形成音乐教育文化的全社会辐射。4结语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研究是重要的课题,它在文化多元化的态势下,可以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社会音乐文化积极地融入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实现音乐文化的全方位辐射和拓展。

参考文献:

[1]邹如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阅读”与“对话”原则[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6.

[2]王仲才.社会音乐教育的功能与定位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3]蒋雪.我国城市社区音乐教育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5.

[4]黄河.周代音乐教育对我国当今音乐教育的启示[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5]李莹.早期音乐教育的情感语境何在[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

文化音乐艺术教育 篇3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作用

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其自身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整体音乐素养,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在社会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影响下,音乐文化的传播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大,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民族音乐文化在这种形势下,不断地被传承和发展,也取得一定的效果。而在当前的形势下,音乐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地域或者是地区差异性的限制,所以在传播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阻碍,而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人们的音乐视野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拓,从而提高音乐思想境界,从整体上提升对音乐鉴赏的能力。

1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分析

音乐不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体征,而且其自身还区有一定的民族性特征,音乐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形式,不同地区的音乐能够展示出来的内容也大不相同,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让某一各地区的音乐得到一定的传承和发展,就需要通过一定的音乐教育来实现。而对于民族音乐来说,多元文化的这种音乐教育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对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其自身的创造力充分地展示出来,将民族音乐更好的传承和发展。[1]

2 音乐文化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音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概念,音乐文化是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将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所要表达的内容充分地展示出来,音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民俗风情以及不同地区等等,所以音乐的文化形式也大不相同,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也层出不穷,这些民族音乐逐渐成为音乐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音乐文化作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础部分和内容,是有效展开音乐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分析

3.1 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

音乐文化如果想要长期稳定的持续发展,就需要利用音乐教育来对其进行相对应的传承以及发展,对于民族音乐的整体发展以及传播过程来说,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都显得格外的重要,不同的文化不仅对不同的时期、地区等等都有一定的体现,而且包括音乐也是如此。音乐文化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自身对于生活以及生产的一种需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为了打发时间而逐渐创造出来的,并且经过时间的积累以及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2]而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影响下,人们日常接触到音乐文化主要是依靠网络或者是一些电视节目来实现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则是利用学校对于音乐的一种传播形式来进行的,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将音乐作品当中的一些文化内容充分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逐渐的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了解到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将民族音乐的整体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取得一定的发展。

3.2 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对于社会政治的稳定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系没有办法形成,就会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很难实现一定程度的融合,这种文化体系也就会慢慢被遗忘,而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加强文化的凝聚力,从根本上将文化的传播范围以及影响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大。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而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由于民族音乐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包括其民族语言、民族文化背景等等都各不相同,所以在传播的过程中,也要充分体现出每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特性,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够从根本上将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以及融合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教育逐渐让学生们认识到民族音乐的特色和重要性,感受到民族音乐内浓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能够得到加强和实现,从而保证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3.3 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顺应当前社会时代的整体发展潮流,根据当前的社会时代发展状态进行相对应的改革和创新,从根本上保证民族音乐文化的“新鲜感”,这样才能够帮助音乐文化更加完整的传承和发展。音乐教室利用多元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逐渐的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进行客观详细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民族音乐的背景以及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保证积极正确的态度,不仅能够促使音乐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而且能够在传播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另外也能够保证更多音乐形式的整体发展,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以及未来长远稳定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民族音乐的整体背景以及文化的传承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解和传播,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对其充分的理解,从而展开有效的学习,并且为民族音乐文化自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4 结语

当前,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影响下,教育行业也要顺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而音乐作为学生学习生涯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特别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十分的重要,而为了能够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进行顺利,就需要利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和民族音乐文化特有的特征,这样不仅对音乐教师展开教学有所帮助,而且对民族音乐的整体传承和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谦平,赵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4(18).

[2]张敏.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5(02).

[3]申展,刘永莲.浅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4(17).

文化音乐艺术教育 篇4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教育,音乐教育

社会文化多元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跨文化音乐教育的方法、手段、目的和内容都是音乐教育领域中被重点关注的对象。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可以通过音乐文化传导来实现, 这也是跨文化教育的目的。“中国传统音乐”在世界各国关于跨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被认定为“中国主题音乐” (并且一般局限为乐器, 因为乐器不受语言不通限制) 。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音乐文化历史, 这种音乐的显著特征包括由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和“无半音的五声调式”等。然而, 体会中国音乐鲜明的异国情调, 吸引听众的注意, 这些均可采用表面不同的音乐元素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这些表面不同的音乐元素, 在中国音乐文化中体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 不能代表中国音乐文化固有的传统与特色。要想深刻地体会中国音乐文化的内涵则需进一步讨论产生这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 当代中国传统音乐已不是中国音乐文化的所有内容, 各种形式的“新音乐”不断兴起, 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内涵。20世纪初, “新音乐”萌然而生。与传统音乐的几千年历史相比, “新音乐”被认为不是典型的中国音乐, 因此广大听众和西方研究者对这种“新音乐”并不感兴趣。但这种年轻的中国音乐却诞生于20世纪中西文化碰撞阶段, 当时社会政权出现了剧烈的更替变动, 所以其可以充分反映中西文化变化与融合的过程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跨文化教育思考的核心问题是选择何种音乐作为内容丰富的中国音乐教学内容。在跨文化教育研究领域, 中国传统音乐将被中国新音乐所取代或者作为研究内容的主要议题, 这将更好地实现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解。

首先, 民族音乐学提出“音乐就是文化”的观点。那么关注音乐的同时, 也要关注其诞生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文化与传统并不是静止不变的体系, 是随着时间的变迁、文化的影响和社会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所以关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并不能体现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同时必须对中国当代音乐进行研究, 才能通过中国音乐了解中国文化, 了解当代中国人的行为与思想。

其次, 这种蕴含中西文化的音乐与传统中国音乐相比, 更能被西方人士所接受和理解。因为人们可以在其中发现与自身音乐文化的迥异之处。在跨文化教育研究中, 中西音乐文化是如何碰撞的?中国音乐文化的传统精华是否得到保留?保留多少?如何体现?西方音乐在中国音乐中如何体现?如何理解?中国新音乐是否将西方音乐完全复制, 还是在融合中求存同异?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会促进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解。社会音乐教育的普及, 令钢琴音乐走入寻常家庭, 钢琴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最常见的乐器之一。而钢琴音乐也超越了其他音乐成为一种国际上共通的文化语言。

对钢琴音乐的演奏、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实现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的教育, 提升中国国民文化素质, 而且可以传播中国文化与传统价值观念, 促进国内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向全球人民阐释中国文化, 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文化平等价值观。

跨文化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陌生的音乐文化介绍产生这种音乐的文化,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音乐本身的分析, 也就是所谓的文化传导。如果想通过音乐作品探究当时的政治、社会条件与作品内容的关系, 体会作品产生时期的文化背景和作品中蕴含的审美和民族文化传统, 讨论这些文化存在异同的原因, 就需要从音乐作品的技术层面进行分析。音乐中暗含的非音乐性且带有文化属性的不同因素, 会通过音乐作品表面的音乐现象与自身文化的异同来表现。

在跨文化音乐教育中, 运用中国钢琴音乐进行中国音乐的传导需要遵循以下两个步骤。中国钢琴音乐在运用西方艺术音乐进行技术分析时, 要克服文化性心理的作用。即要舍弃固有的艺术标准, 探究钢琴作品创作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 不能戴着文化的有色眼镜, 只是单纯地审视作品表面的不足。例如, 钢琴音乐起源于西方, 在西方专业作曲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借鉴, 从而产生中国钢琴音乐。基于此, 人们往往会认为中国钢琴音乐仅仅是西方音乐风格的模仿和复制, 通常会将中国钢琴音乐与西方音乐风格进行比照。

中国作曲家在中国钢琴音乐不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 努力地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典型的钢琴音乐形式相融合, 最终确定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学习和模仿、消化与吸收、融合与创造。成熟的中国钢琴音乐并不是简单的对西方音乐的模仿和复制, 而是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风格、音乐要素、专业作曲技术的结合, 并产生了变化, 它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相碰撞后的文化融合与吸收。中国的钢琴作品受作曲家的文化觉悟、自身政治和当时国家文艺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对中国钢琴音乐的研究要考察当时社会政治背景、作曲者个人思想及其成长环境等。中国钢琴音乐进行跨文化教育理念的重点是那些非音乐的文化特征以及他们与音乐要素的关联, 而这些是西方人对中国钢琴音乐感到陌生和不理解的原因所在。西方人单纯依靠经验主义对中国钢琴音乐的音乐要素进行剖析, 所以产生了文化误解。想要认识中国音乐文化的传统与现实, 需要分析和介绍非音乐要素, 才能感知音乐中的陌生与不同。因此, 跨文化教育内容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中国钢琴音乐。

建议在具体的教学中, 注意以下几点:

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习语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所感知到的“不同”。认识这些习语可以将具有特色的旋律、装饰手法、音色、和声等作为出发点对音乐进行分析。想要深刻理解原作的民族特色, 可以将西方类似的钢琴作品, 或者被熟知的技法改造过的作品与中国钢琴音乐原作品进行比较, 便可以获知这些音乐元素的区别。

非音乐元素的介绍包含以下几种:一, 作曲家介绍。需要对作曲家特别关注是因为中国作曲家的介绍在西方文献中出现的很少, 而中国的作曲家又都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二, 创作的背景。中国的音乐创作都会受到政治影响。当时的文艺政策要求作品的美学观念和技术手段都要与之相符合, 整个艺术领域都会受到当时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所限制。所以充分了解创作时的历史背景是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内容的关键。三, 充分理解音乐标题。标题是音乐内容的精髓体现。深入了解中国钢琴音乐需要介绍一些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 因为标题是解读作品隐含的音乐文化、背景文化、历史文化的关键。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民间故事、民俗场景、风俗习惯是理解音乐内容的关键, 一些作品的标题中都含有这些中国元素。

在教学实践中,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音乐的认识,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欣赏原作品后, 带着学生自己编创具有中国风格的旋律。可以根据作品中的故事情节, 文化背景进行创作环境重现, 以感受作品中非音乐元素的内容。在课堂上由不同的同学进行乐曲演奏, 并同时播放中国演奏家的录音或者录像, 一起讨论每个演奏者的不同之处, 各自演奏中的不习惯之处, 并一起讨论原因。播放关于中国社会实践电影的录像或者图片, 播放中国钢琴音乐或者与其相关的中国传统音乐的录音、录像等, 通过这种多媒体手段使学生从多方面对钢琴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

跨文化音乐教育是以中国钢琴音乐为主体来实现文化传导的, 在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探究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艺术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缩影。而跨文化教育的各种方法在国内音乐教育中同样可以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昌逵.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取向——阴柔之美[J].艺术教育, 2009 (08) .

[2]赵静斐.从多元文化谈高师钢琴课程配置[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 (13) .

[3]崔思蕖.中国钢琴音乐教学的理性思维[J].当代教育论坛 (学科教育研究) , 2007 (06) .

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研究论文 篇5

一、湖南民间音乐文化概述

湖南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地形多山地和丘陵,也不乏湖泊水系,正是这些地方孕育出了数之不尽的民歌。湖南的少数民族非常多,因各地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其音乐风格也不同。北部湖南中部地势较为平坦,人们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传承并挖掘了许多时令小调以丰富生产生活,代表作品例如《放风筝》《浏阳河》《刘海砍樵》等。湖南水系交叉盘错,当地劳动人民耳熟能详的号子较为典型,例如《澧水船夫号子》《澧水船工号子》等。这些音乐不仅能提示人物内心丰富情感,还能烘托气氛,其结构严谨、用词独特、曲体多样、别具一格,达到了极高艺术境界。

二、湖南民间音乐主要种类

湖南民间音乐按题材,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和号子。山歌是湖南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所演唱的曲子,在山野,在田间,在山冈,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可以独唱,也可以对唱,男声多在砍柴、割草、出工时演唱,女声多在采茶、摘果和浣衣时演唱。山歌历史悠久,按其声腔又可以分为高腔、平腔、哼腔和童腔山歌。湖南山歌虽然没有北方山歌的豪放,没有西部山歌的辽阔深远,却有其独特的豪迈大气和绵柔婉约。湖南小调结构规整,以抒情为主,旋律委婉流畅,节奏匀称。小调易学易唱,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调。湖南小调又可以分为丝弦和生活小调。丝弦小调以丝弦乐器伴唱,歌词含蓄,曲调柔和;生活小调描绘了普通劳动人民的家长里短、日常生活、人生百态,地域色彩浓厚,通常自由演唱,不用伴奏。湖南号子主要是湘、资、沅、澧水系演绎的号子,可以分为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和洞庭船工号子,在这五大水系中,湘江和资水船工号子较为相似,澧水号子流传较广,其中又以船工的劳动号子流传最广。

三、湖南民间音乐特色

民间音乐简单、婉转、清新、耐人寻味,湖南民间音乐也是如此。从旋律、音阶调式、节奏节拍等方面来看,湖南民间音乐独具一格。(一)音阶调式。在音阶调式上,湖南民间音乐也和当地语音和语调有很大关系。湖南号子按水系分为五大水系号子,这其中湘江和资水船工号子音阶调式相似,澧水和沅水在湘西纵横,流经西南方言区,也有相似之处,八百里洞庭则吸收了各水系的特色,呈现自身特色。湘江船工号子以6123四声和61235五声调式音阶为主,资水旋律由613三声和6135四声音调构成,主要为羽式调。澧水调式丰富,宫、羽、徵均得到采用。由于其在行船过程中形成,因此也由独特的地方小调转化而成。沅水属于西南官话地区,沅水号子与澧水号子相似,四声和五声都有,主要采用羽式调。洞庭水系船工号子通常采用6135大、小三度音调,但也有612和561等音调的曲调旋律。湖南山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片区:湘方言区、西南官话区和赣、客方言区。各个片区在曲调上不同,但主要是五声音构成,由6135构成,以羽式调为主,曲调丰富。除此之外,湖南山歌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徵”音,其可以上入羽音,下入角音,在湖南山歌中发挥了其独一无二的作用。湖南小调主要采用徵调式,但也有宫调式和商调式,大、小三度音阶的进阶音出现频繁。(二)音乐旋律。在音乐旋律上,湖南民间音乐呈现了与湖南人民劳动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特征。无论是田间耕作时唱的劳动号子,还是山间劳作的山歌,抑或是分享生活乐趣、歌唱世界万物的小调,都和当时的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等相关联。号子的旋律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湘水、沅水、资水、澧水和洞庭水系的船工号子演唱和音乐风格都各不相同。例如湘江船工号子采取领唱自由且拖腔长,还有长领、长和的形式,而资水船工号子领唱部分以短促的高音和爆发性强的长音为主,和唱部分重复固定的旋律。湖南山歌在旋律上变化较大,节奏舒缓,曲调多滑音、倚音和甩腔。湖南山歌也与湖南人民的耕作劳动息息相关,因此注重娱乐性。它不如号子铿锵有力,也不如小调绵柔多情,但它表达出人民的淳朴和野性,例如《郎在外面打山歌》《隔河望见荷花开》《对着妹妹唱山歌》等。湖南小调通常为独唱,对唱较少。小调以旋律优美婉转为特点,但也有大跳音阶,起伏较大,例如《洗菜心》《思情鬼歌》等。(三)节奏节拍。“节奏是旋律的生命”,节奏的快慢、简单性、复杂性等都会直接影响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在节奏节拍上,湖南民间音乐也有其独特风格,从整体上来说,可以分为结构规整和结构不规整、带有疏散倾向的节奏节拍。在湖南的民间音乐中,号子、小调和山歌节奏单一、统一,一般是四二拍和四四拍,节奏感强。号子比较突出,节奏突出、强弱对比明显、坚稳有力。而湖南山歌通常有固定节奏,用以突出主题,强化形象,使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湖南山歌中,也有不规整的节奏,节拍丰富多变,有多单拍子和复拍子,具有疏散倾向,不受速度约束,也不受动作、舞蹈动作、乐器等伴奏的影响,演唱时往往会增加临时长音、延留音和切分音。有些山歌甚至不用小节划分,节拍非常自由,例如《对着妹妹唱山歌》等。

四、湖南民间音乐文化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运用研究

(一)开设湖南民间音乐课程。多年来,政府一直倡导弘扬湖湘文化、保护湖湘文化、传承湖湘文化,在“大保护和大利用”政策倡导下,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湖南民间音乐也成为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学习的重要部分。目前,在高职院校中,音乐专业课程模块的《民族音乐概论》或者《民歌》课程中,会对中国甚至是世界民族音乐进行讲解和传授,且限于课时因素,湖南民间音乐基本上处于无立锥之地。那么,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课时,给音乐专业的高职学生灌输湖南民间音乐的理念和基本知识在当下是重中之重。因此,对音乐系的学生开设湖南民间音乐课程,既有利于湖南音乐文化的传承,也突出了音乐课程特色。(二)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在湖南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目标、课程体系等都突出西方音乐教学模式,建立了西方音乐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西方音乐也主导了从乐理、视唱练耳到和声、曲式和作品赏析,甚至于专业技能的钢琴演奏、声乐演唱等课程,民间音乐鲜少涉猎,仅仅是偶尔提及,这一状况严重影响湖南省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本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加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得到重视。湖南民间音乐体现了湖南本土人民的淳朴和善良,珍惜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和谐共存的理念,这不仅在音乐特点和理念里得到体现,也是音乐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高职院校应立足本土文化,开发本土文化,彰显本土特色,构建新的音乐教学模式,重新梳理湖南民间音乐的表达方式和表述系统,让湖南民间音乐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得以渗透到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去,使高职学生深刻体会湖南民间音乐的内涵,树立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教学观念。

五、结语

湖南民间音乐文化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日月的积累,经过湖南人民的浸润和提炼,已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是音乐宝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对湖南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要以地方音乐文化建设为己任,积极探索本土音乐传承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使地方音乐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蕴洁.湖南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教学分析[J].音乐时空,,(03):146-147.

[2]李青.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院校民族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J].戏剧之家,,(19):222-223.

[3]彭铁光,李洪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路径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4):38-39.

[4]黄京.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5]唐宇翔.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6]廖小芒.湖南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教学研究[J].文教资料,,(17):55-56.

[7]田中瑞.民族民间音乐在高职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01).

文化音乐艺术教育 篇6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中开展的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对于高校来说,应当如何继续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成为了新的课题。而且随着社会进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开展好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笔极大的财富,能够在提升学生音乐水平的同时培养高尚的品格,因此音乐教育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学生和社会的持续关注。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音乐教育是当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放眼国内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水平,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提升和完善。根据对当今各高校的初步调查,在高校的音乐课程中,体现地方特色性的内容涉及的非常少,除了部分几个对音乐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外,学生在课堂上能直接学习的音乐知识十分有限。另外,在教学模式上,几乎所有高校的教师都是以“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只一味的灌输知识,不管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所学音乐文化的内涵。因此,采取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势将必行。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中逐渐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一般来说,在校园中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极大地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前接受多元文化教育,以便学生将来踏入更加多元化的社会时,能够快速的适应这个社会。音乐已经不再是一个教育过程中附属的学科,它在如今的素质教育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使学生能经过高强度的繁重学习后放松自己的大脑,活化精神,从而以更高的效率再次投入学习生活中。所以,在高校中开展多元化音乐教育十分必要,使学生在放松大脑,调整精神的同时接触多元文化,为将来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怎样在高校中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在高校中全面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并非易事,它需要系统的规划和改革,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并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制

在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之前,一定要建立完善的体制,健全相关的教育制度,由此来确保多元化音乐教育的顺利展开。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填鸭式教育”对学生强行灌输。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计划,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高校音乐教师可以将一部分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带入课堂,让学生能够了解各个地区不同的音乐文化,用这种方式来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加全面的实施多元化音乐教育。

(二)提高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水平

在开展教育工作之前,授课音乐教师一定要确保十分重视和理解多元化音乐文化,明确多元化音乐文化教育的意义,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不单单得具备较强的音乐理论基础,还需要在课堂中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并激励学生自主的去创新新的方法来获取知识。针对个性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当采取更多的沟通和引导,分析学生自身因素,对症下药,采取措施让学生对学习多元化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要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好在教学过程中,以最饱满的状态开展多元化音乐教育。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

在开展多元化文化教育工作之前,教师应当改变之前的传统教学方式,摒弃“填鸭式”教育,将强行灌输知识的方式转变为用音乐文化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主动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求知、自主学习。当然,如果单纯的强调和展示多元化内容的教育就无法达成具体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强调音乐知识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加深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和体会,为教学模式的建立打下基础。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类文化蓬勃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的发扬光大,这为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世界各地的代表音乐作品代入课堂供学生们欣赏,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放松身心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体会多元化文化的意义,清楚的认识到世界上的音乐具有的丰富内涵。但是在高校中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的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探索和研究。对现在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对于多元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里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探讨,探讨研究在高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策略,旨在为各大高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方向性的指导和可行性的建议,为高校音乐教育事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晨.解析高校音乐教育中急需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群文天地,2013,(04).

[2]侯涛.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07).

[3]赵书一,李哲.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现状与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4,(17).

文化音乐艺术教育 篇7

一、音乐文化与多元文化教育

音乐教育对于音乐文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同样, 后者也影响着文化的底蕴与形式。二者紧密相连, 密不可分, 却又不能完等同。

(一) 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内涵

音乐文化是人们对自我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和民族的文化传统相互影响, 带有明显的传统文化特性。音乐教育同样随着不同的文化而相互区别, 它随着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而变化, 为我们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色彩。音乐文化一般分为音乐机构、传统、活动等内容, 音乐教育被看成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 且对音乐文化的整体传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前要对音乐的文化内涵深入探索。音乐教育活动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产物, 是被制度化了的教育, 其教育和研究成果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传播发展, 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有覆盖, 对于整个音乐文化的价值和观念起到决定性作用, 其发展潜能也是巨大的。

(二) 音乐教育的特点

音乐符号作为音乐文化的载体, 体现者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精神形态, 并且在发展追求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实现了音乐和文化的统一, 将一个民族的精神形态都融入到音乐教育中。各民族间拥有的价值观具有差异性, 它们支配着多种音乐文化。因此, 音乐的多元文化教育应该以民族音乐文化为核心, 并以此为基础使学习者领悟音乐文化的内涵、民族文化风格。在当代的音乐教育中应把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研究置于首位, 其次可以在理解内涵基础上探索其他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 应该确保校园在音乐文化传播中主体地位。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发展

(一) 多元音乐教育对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意义

在一个民族悠久的成长历史中, 音乐文化早已融入民族传统, 渗入到民族文化的多方领域。在音乐教育时, 应该对学员在关于音乐文化的特征、经验、传统等方面进行教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具有高度系统性和概括性, 使其在传承发展中沿袭原有特色风格。同时, 音乐教育在传递音乐文化时又具有选择性和稳定性, 它针对不同的社会需求和学习者的自身素质等特点进行有选择地传承, 加大力度去发展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文化因素, 并对当前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的相关因素进行废弃或者弱化。中国音乐文化史上存在过的简谱和五线谱乐符记乐法现在音乐文化传承中起很大作用, 而其他记乐法如工尺谱等已经渐渐被遗弃。音乐文化随民族文化的发展而更加丰富, 通过文化教育将精髓传承下去, 使其在不断发展中保持活力。

(二)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意义

在对音乐文化的精髓进行传承及弘扬时会孕育出一种新形态文化, 这种行为叫做音乐文化变迁。文化传播使得音乐文化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或者不同的社会形态之间进行传递, 是音乐文化变迁的重要内容, 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 音乐文化传播具有稳定性、选择性, 音乐文化的精髓是在发展中丰富自身; (2) 可以根据教育所反馈的信息, 对传播内容或方式进行完善, 确保文化传承的正宗性; (3) 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扩大传播领域; (4) 音乐教育可以使用最佳教学手段, 使传播过程更高效。

音乐教育可以使音乐在文化传承中相互借鉴吸收优秀成分, 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 并且培养民族的文化自信, 在传承中坚持创新, 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前人留下的文化。要抓住文化教育的优势, 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之间的相互学习, 有选择地吸收外来音乐文化。

(三) 音乐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

在民族的发展中会产生许多种类的文化, 如政治文化、音乐文化、经济文化和教育文化等, 这些不同的文化都是相互交融的, 就像音乐文化就要依靠教育和社会的进步才得以发展。在音乐文化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多元思维方式, 促进不同文化的共享及交流。民俗环境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熏陶已经是现代音乐教育重要的一环, 在研究音乐教育要保持音乐文化的整体性, 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强音乐文化凝聚力。

三、结语

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二者自身发展都会促进对方的发展。我们要立足于音乐文化的本体, 在教育中展示出民族文化的内涵。要同时用批判和继承的态度对待民族音乐文化, 面向当前, 也着眼长远。将音乐教育融入到文化传播的大环境中去, 为其注入强大生命力, 发挥音乐教育在本民族文化中的优势, 立足本国家, 面向世界, 为民族音乐的人文内涵赋予新的意义。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 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处在快速增长中。在文化发展中尤其是音乐文化更引人注目。在此过程中, 音乐教育其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产物。本文对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对文化的促进进行阐述。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音乐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何晓兵.殖民主义阴影下的音乐学[J].中国音乐, 1999, 01.

[2]张天彤.承认历史创造历史——也谈二十世纪国乐思想的“U”字之路[J].人民音乐, 1999, 07.

[3]邢维凯.全面的现代化, 充分的世界化: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必由之路——关于“中国音乐文化自性危机论”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学, 1997, 04.

文化音乐艺术教育 篇8

一、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间的相互关系

音乐文化的概念从广义看, 是指人类后天获得的, 与一切音乐活动相关联, 并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的事物;音乐文化从狭义看, 即是指人类后天习得的并为一定群体所共有的音乐观念和音乐活动行为, 一般指音乐文化中的精神层面。广义的音乐教育, 是指一种无意识的教育行为, 它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的, 可以说, 广义的音乐教育自音乐诞生之日起就已经产生;狭义的音乐教育则是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行为, 一般指学校音乐教育, 也包括现在的家庭音乐教育和有组织的社会音乐教育。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不能简单地将之相互等同。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教育也是文化的载体, 教育还是传承、传播和发展文化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途径。应当这样讲, 没有一种文化不是通过教育传承下来和传播出去的。中国的音乐教育在当代对于发展音乐文化面临巨大的挑战, 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音乐教育去传承和传播中国的, 民族音乐文化?我们必须去探究更有效的音乐教育形式和教育传播途径,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将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文化孕育在音乐教育当中。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音乐教育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确立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在文化领域的壮举, 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过程中的理想信念、行动指南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 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各种交流越来越密切。这些交流包括政治交流、经济交流、科技交流当然也包括文化交流。而音乐无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流中只有通过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的音乐艺术文化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提高和传播我国的音乐文化, 必然要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那么学习和进行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就尤为重要。音乐的多元化尤其必然的形成原因。首先世界上的文化是由不同民族和不同区域生活的人们所创造的, 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这不同的文化, 那么这些文化就构成了世界上的多元文化。而音乐文化是各个民族和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音乐, 从音乐的风格、文化乃至音乐所使用的乐器都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也必然导致音乐的多元化形态, 同样音乐的多元化背景下, 我们为了更好的实现音乐的教育和传承必然导致音乐教育的多元化。随着知识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地球村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缩影, 人类之间的文化大交流背景下, 人们生活在一个跨文化的多元社会中, 我们的生活中的音乐已经不再只是单一的中国传统音乐, 从美国黑人的嘻哈、爵士到法国、意大利音乐,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充斥着我们生活的空间。随着, 改革开放不但各种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涌入中国, 外国音乐也对中国的传统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的文化舞台上怎样更好的传播和发展中国的音乐文化, 保持中国音乐文化所特有的风格和韵味, 加强中国音乐文化在交流中的影响力, 是我们对于中国音乐文化所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在这里, 音乐的传承是音乐发展和传递的必然手段和途径。只有通过良好的传承才能保证我国音乐的传统, 保存我国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保持音乐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不失民族的风格特征。

在音乐文化传承中, 文化主体的意识是核心, 文化“认同”的结果, 从根本上是文化主体特质的文化属性。从民族文化学和民族音乐学的观点看, 任何文化首先是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既是文化主体以深层的文化体验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创造过程, 也是对一个民族文化深层之意识、行为、形态的探索过程。音乐教育一是要挖掘保护和培养传统音乐文化形态与行为。

三、把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传承、传播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点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到目前为止, 尚未取得应有的地位, 归根结底在于民族音乐文化没能充分对外传播, 而没能对外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来没有把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传承、传播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点,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必须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 必须明确强调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把确立音乐文化主体意识作为音乐教育的最终结果加以强调。应当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入研究, 发觉其内在深刻的民族精神;其次, 我们应当注重音乐文化的传承和音乐教育载体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研究。我们应当努力使得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不仅能准确地掌握音乐的本体, 还能够深刻体悟其生成的文化背景, 能够准确把握音乐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和作用。应当努力实现中国音乐文化走向世界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创新必须立足于国情, 让民族音乐文化充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新面貌和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

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根植于本土文化, 一个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播同样必然要根植于本土文化, 因为本土文化是产生民族音乐的土壤, 那是民族音乐产生的源头。因此更好的保护本土文化是本土文化得以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了本国文化资源的宝贵, 都极力的注意本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这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大事。中国的民族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 那么就需要我们立足本土积极学习和吸收外国音乐文化的先进技术和进步的方式方法, 走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探索之路。建立和健全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音乐教育体系, 运用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将我们民族的音乐瑰宝传承下去, 培养优秀的民族音乐的人才, 更好的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依赖于我国教育的进步, 要大力发展我国音乐教育, 在传承好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实现音乐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唐艺.用文化多元化的视角研究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J].下转第241页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11:87-89.

[2]樊祖荫, 谢嘉幸.中国 (大陆) 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音乐, 2008, 02:23-28+38.

[3]赵芊.从音乐对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看未来商丘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J].改革与开放, 2010, 16:138+140.

[4]王勇华.论多元文化语境中的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传承[J].教育与职业, 2007, 30:126-127.

[5]舒畅.试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D].首都师范大学, 2006.

[6]胡帮荣.新课程背景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 2009, 14:77.

[7]杨晓.跨文化理解:认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三个视界——读《世界音乐与多元文化经典译丛》[J].音乐探索 (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 2003, 04:48-52.

[8]吴歌.迎接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新时代——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5, 01:63-66.

文化音乐艺术教育 篇9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一) 音乐文化的内涵

音乐文化的内涵已超出了人们对音乐艺术所界定的内涵。甚至可以说音乐文化是包括了音乐艺术的, 却又高于音乐艺术。音乐文化是一种综合物, 包含了各种性质、各种形式、各种作用的音乐现象。音乐文化是受时代的的影响顺势形成的, 它具有着自身独特性质、作用和特点。音乐文化和音乐艺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音乐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 而音乐艺术是一种审美属性或艺术品位。

(二) 音乐教育的内涵

音乐教育指的是, 为了将民族音乐知识、文化、方式传递给下一代而进行的以音乐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进行音乐思考的一个过程。其中, 最主要的是关于我国民族音乐知识的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从商周时代就开始形成, 经过我国五千年历史的打磨和不断传递, 凝聚了我国所有的音乐文化精髓, 是我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名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各种名族文化的融合提炼, 同事, 又是我国各种民族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由此可见, 民族音乐文化是同历史人民的生活发展息息相关的, 它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民俗、语言、和美学。但是, 由于近年来外国音乐文化对我国音乐的冲击, 使得外国的名族音乐文化传承与, 我国的音乐文化教育脱节, 造成了我国音乐文化的不断流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应该以学校为民族音乐传承的主要阵地, 不多扩充多种渠道的传递方式, 不多开拓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传承手段, 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能与时俱进, 不被历史所湮没。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渠道

为了使人们能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传统、经验和技能, 应该将音乐教育文化多元化。然而, 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的保存和维持是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等方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 在对音乐教育进行多元化的时候, 应该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习近平曾指出:文化不能做市场的奴隶, 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音乐当中。面多日益多元化、竞争化的音乐市场, 各个音乐人不能只从利益的角度出发, 制造出一些恶俗、低劣的音乐产品。比如王蓉的《好乐day》, 这种音乐产品随能一时吸引大众的目光, 却存在歌词恶俗, 旋律单一的弊端, 不能真实的反映当下具体的生产情况, 也不能有效的表达音乐人的真实情感。这样的作品是不符合社会真正需求和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的, 只会被历史所湮没。

(二)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借鉴、传播外来音乐文化从而促进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一方面, 我们需要承认外来文化给我国的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冲击给挑战。另一方面, 外来文化给我国的音乐文化同样也带来了机遇和发展。在新型文化引进时总会产生一个传统音乐文化与新型音乐文化磨合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中, 人们会从新型音乐文化和传统音乐文化中进行对比、选择然后进行整合, 从而形成另一个更加精炼的音乐文化, 从而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进修有效而合理的借鉴和传播能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

(三)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具有增强音乐文化凝聚力的功能

无论何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整合为一的, 都是依靠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为依托的。反过来, 也只有融入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环境文化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的融入到时代社会当中去。在音乐教育中, 学生们能充分感受到音乐中所蕴涵的社会情怀, 能感受到音乐中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内涵。比如:《中国的希望》、《在希望的田野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歌曲, 它所蕴涵了一种歌颂伟大祖国的爱国情怀, 在这种情怀下, 不仅能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还能增强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结语

综上所述, 音乐文化的存在形态决定了音乐教育, 而音乐教育在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又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多元的音乐教育不仅丰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还是我国音乐传承的主要渠道, 也是增强我国音乐文化凝聚力的有效法宝。

摘要:音乐文化指的是一种由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形式、不同作用的音乐现象而组成的一种综合物。它是虚化的, 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文化器具。然而, 这些特定的现象却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并形成了它们自己独特的特征、性质和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雅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4) .

[2]李晓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城市, 2014, (7) .

[3]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音乐, 2004, (4) .

文化音乐艺术教育 篇10

一、对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和审美的音乐教育的定义

1. 先撇开音乐教育, 看看文化和审美的定义。

中国古代“文化”一词, 实际上是指文治教化, 是与“武功”相对而言的概念。西方“文化”一词主要来源于拉丁文的“culture”, 意思是指从耕种、培养、教育发展出来的事物, 是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的。近代以来, “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 有上百种之多, 其中第一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来的是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将其涵义系统表述为:“文化, 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 是个复杂的整体, 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和习惯。”2“aethtica” (审美) 一词出自希腊文“aesthesis”, 意思是用感官去感知, 而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18世纪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的文艺理论里, 它的本意是“感性学”“感觉学”或“审美感觉学”, 最初是研究人类的感性认识, 但自从这一名称诞生以来, 它却始终涉及美及其在艺术和自然领域中的表现问题3, 可以说它是18、19世纪西方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

按照文化人类学的观点, 文化分为物质、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艺术、音乐和意识形态都属于观念层面, 其中的音乐必然包括以审美目的产生、并以审美价值为其核心价值的西方艺术音乐, 从这个意义上说, 文化和审美的关系并不是互相对立的, 而是一种包含关系——文化包含着审美。

2.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是广义的音乐教育, 审美的音乐教

育则是狭义的音乐教育, 这样说主要是取决于对音乐教育中的音乐的界定。前者是音乐民族学或音乐人类学从跨文化角度界定音乐的概念, 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就提出一个音乐的界定:“声音、概念、行为。”这一界定已被音乐民族学家所认可和应用。据我们所知, 迄今为止, 各种人类社会都有音乐, 但是人类早期的音乐, 甚至今天的很多民族民间音乐, 并不是单单为审美而存科教学的规律;既使信息技术优化了美术教学过程,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传授了信息技术, 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真正实现双赢的结果。

在, 也并不是为了审美而发生, 它们很多是伴随着巫术和宗教仪式 (这些都属于文化) 而产生, 是具有某种功利性的目的, 尽管其中的一些音乐不乏美的因素。因此, 可以说音乐是普存的, 但它的意义却不是普同的, 审美价值只是其中之一。

再者, 我们称为音乐的”music”这一概念, 并非所有文化都有, 我们认为是歌唱的那些东西, 在伊斯兰文化中被认为是“吟诵”或“朗读”;我们认为是鸟语的东西, 在非洲的某一文化中被认为是“音乐” (内特尔语) 。可见并没有一个可以囊括所有音乐的词, 因为某一文化认为美的音乐, 另一文化的人未必有相同的感受;即使是同一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美的体验和理解也不尽相同。

因此, 从上述两个方面分析, 笔者认为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和审美的音乐教育在逻辑上是属种关系, 即前者是上位概念 (属概念) , 后者是它的下位概念 (种概念) 。

二、音乐教育哲学的划分。

由于一个事物有不同的属性, 所以充当划分的标准可有多个。

以音乐教育的价值为标准进行划分, 可以将音乐教育哲学分为形式论、实践论、所指论和语境论。4由于审美的音乐教育被认为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内在表现力的反应来进行的人的感觉教育” (雷默语) , 所以它涉及形式论和所指论,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就是语境论。因此, 审美的音乐教育和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是把音乐教育哲学按其价值这一标准划分后得出的子项。这也是本文在开头所述的大多数国内论文中所认可的划分。

笔者在本文中则是采取另一种划分, 即以对音乐的界定为标准, 将音乐教育哲学划分为广义的音乐教育哲学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 和狭义的音乐教育哲学 (审美的音乐教育) 。前者是按照音乐人类学的标准, 适用于世界上各种形式的音乐, 它“视音乐为特定文化的传统及价值的工具” (雷默语) ;后者是以西方音乐美学对音乐的界定为标准, 主要适用于以作曲家个人创作为代表的东西方艺术音乐。既然广义的音乐包括艺术音乐、民族民间音乐、通俗音乐等, 以审美为主的艺术音乐是广义的文化范畴的音乐中的一种, 那么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自然包含审美的音乐教育。

综上所述,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和审美的音乐教育在逻辑上是何种关系, 主要是看以什么样的出发点作为界定的标准。以音乐教育的价值为标准, 二者就是并列于音乐教育哲学下的两个属概念。以对音乐的界定为标准, 二者就是一种包含关系, 即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是属概念, 审美的音乐教育是种概念。

注释:

摘要:在众多的国内期刊论文中, 审美的音乐教育和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是作为彼此对立的音乐教育哲学理念而存在, 这就意味着在逻辑上二者是同属于音乐教育哲学这个属概念下的两个不同种概念, 也就是说二者在逻辑上是并列的。笔者认为, 要弄清二者的逻辑关系, 须明确它们的概念, 本文试图从以下定义和划分两方面予以分析。

关键词:审美的音乐教育,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文化,音乐,审美

参考文献

[1].《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信仰宣言”和“文化政策”》.刘沛译.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辑, 1998年, 第64页.

[2].《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 谢嘉幸,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年5月第一版.

[3].《音乐审美经验的感性论原理》.邢维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第一期.

文化音乐艺术教育 篇11

关键词: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文化;互动研究;双向互动

1 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关系概述

1.1 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

从根本上来说,音乐与文化之间存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文化是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的结合体,音乐是文化精髓的最直接的体现形式,也是最容易被人类接受并产生心里共鸣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音乐活动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音乐活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娱乐活动,因而具备基本的文化属性。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教育具备鲜明的音乐属性。

首先,音乐教育是以千百年来人类创作和传承下来的经典音乐作品为主要教育素材,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具备鲜明的音乐属性。经典的音乐作品是历史文化印记的一个缩影,更是特定历史时期民众精神风貌的直接写照。如山西地区流传的一首《走西口》民歌就是民俗音乐中的经典代表,反映了陕北人民为了生计和追求远大的人生理想而到内蒙古包头和恰克图地区经商的传奇故事,从歌词的字面意义上来看是守在家中的妻子或未婚妻送别情郎时所做的,使男女双方难割难舍、情意绵绵的心理状况跃然于纸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社会生产力落后的局面。其次,音乐教育思想已经演变成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并在古典诗集和近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介绍,如《礼记·文王世子》中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体现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突出地位。最后,音乐教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延伸。因此可以这样说,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是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没有音乐教育的繁荣就没有社会音乐的发展、同样没有社会音乐的蓬勃发展音乐教育也就失去了内在的源动力。音乐教育的独立性决定了它与其他系统存在着平等的互动关系,通过与其他系统的互动实现了对音乐教育内涵的深层次挖掘,有助于获得音乐文化新的功能和价值。因此,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的音乐教育可能远远超出了人们普遍了解的“文化”与“教育”的涵盖范围,并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1.2 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文化的必然联系

社会音乐文化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可以代表本民族鲜明特色的音乐文化成果,如陕甘地区的民歌就是当地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的典型代表;二是在当前社会音乐生活中倾向、风格、习惯、情感等的统一结合体,是当前社会精神风貌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典型代表,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内涵的核心体现。而音乐教育在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可以说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种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都是整个音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想通的,即都具备基本的音乐文化属性,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同时又接受音乐文化大系统的制约,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两者必然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其中一方的变化必然会在另一方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体现。

第二,音乐教育只处于一个良好的社会音乐环境下才能实现本身的长久发展,即社会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本身的内在一致性决定了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紧密的联系,音乐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音乐文化基础,包括基本硬件设施与民众积极的学习心态等,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与推动下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的长久发展。

2 音乐教育的文化对策

2.1 积极引入社会音乐文化

首先,流行音乐文化是社会共同价值追求的直观反映,要做到准确辨识流行文化,吸取流行文化中的精髓,并积极引入到音乐教育活动中,作为音乐教育的素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自由的流行音乐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普遍喜爱,从本质上来说,流行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一样具备基本的音乐元素,同样也应该是音乐教育课堂所重点关注的音乐形式。其次,传统民俗音乐更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备的一些独特的发声技巧和歌词内容等无不是代表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特性,更是社会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研究音乐教学,首先要将民俗文化考虑在内,深刻挖掘民俗音乐的内涵,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传承。最后,音乐教育要对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社會音乐文化的表现特点,加深对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的了解,实现社会精神文明的伟大传承。

2.2 实现音乐教育文化的辐射

一个开放的音乐教育系统不仅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吸收社会音乐文化的精髓,还要能够积极地对外界发挥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社会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首先,要明确现实情况,认清自身优势。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社会物质需要已经基本上满足了民众的生活需求,精神追求开始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音乐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配合全国基础教育的改革要求,为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其次,改革现有的音乐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音乐教育往往过多的注重音乐演唱技巧的训练和相关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音乐文化的传承,应该大力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将社会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育中,并运用创新思维实现音乐教育的长久发展。最后,要寻求对外渠道,建立活动制度。音乐教育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应该通过校园、家庭、社区、协会等建立一个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丰富音乐教育的形势和内容,并实现音乐教育对社会精神文化活动的辐射。

3 结语

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之间的互动性研究是当今音乐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可以给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对社会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提升音乐教育水平应该积极引入社会音乐文化以及实现音乐文化的辐射等。社会音乐文化的提升应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求为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 徐菁菁.文化视域中的中美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 赵娟.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 夏元勇.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文化音乐艺术教育 篇12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一) 学校音乐教育以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各国的文化相互交融碰撞, 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每个国家都力图寻找优秀的文化资源, 使自已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 为了使我国的教育走在时代的前沿, 学校音乐教育必须以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但是, 目前民族音乐在学校的教育中仍存在形式化的弊病, 一些教材没有明确规定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目标, 致使教师和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1。为了使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学校音乐教育应当更加突出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地位。

(二)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以学校音乐教育为载体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很多载体, 比如民间音乐团体, 但最主要的载体还是学校音乐教育。学校是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基地, 在这一阶段, 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强, 可以把握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学校音乐教育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媒介作用, 使国人学习民族音乐的精粹, 为文化的传承提供动力。

二、如何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一) 创造良好环境, 促进文化传承

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 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良好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国家的努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文化政策, 引导社会关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立法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保护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

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需要学校领导层的努力。校领导应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引进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 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同时, 音乐组的教师应当定期开展科研活动, 探求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新的教育方法2。

(二) 树立正确理念, 指导传承行动

理念是指导行动的方针, 只有树立正确的理念, 才能指导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行动有效进行。学校的音乐教师应当正确处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使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与时俱进。

首先, 教师应当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让学生分析音乐中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我国许多的民族音乐都蕴含着民族精神, 比如《春江花月夜》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虚静”, 《阿里山的姑娘》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质朴, 《高山流水》则蕴含着道家的自然观。教师让学生挖掘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 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其次, 教师应当使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与时俱进。民族音乐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以古曲《梅花三弄》为例, 有古筝版本, 有古琴版本, 还有琴箫合奏的版本。古筝版本以泛声演奏主调, 格调清雅;古琴版本采用泛音奏法, 琴声悠远;琴箫则合奏空灵绝尘, 古朴典雅。教师在具体的讲授中, 应该让学生了解各种版本, 并加以分析比较, 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民族音乐的变化。

(三) 完善音乐教材, 优化课程设置

教材是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渠道, 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载体, 因此, 学校在音乐教育中应当完善音乐教材, 优化课程设置。

在完善音乐教材这一方面, 学校可以进行如下工作:第一, 在教材中引入我国的民族音乐, 以时间的顺序进行编排;第二, 按照各个地区的民族音乐来编写教材。值得注意的是, 在完善音乐教材这一过程中, 所挑选出的音乐必须具有经典性, 从而让学生领略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3。

在优化课程设置这一方面, 学校可以进行如下工作:第一, 学校应当增设民族音乐的学习课程, 如设立中国民族音乐史等, 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进行了解。第二, 学校应该设置任务目标, 把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具备初步的民族音乐理论体系。

(四) 壮大师资力量, 加强音乐教育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教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 学校应该壮大师资力量, 加强音乐教育, 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 一些师范院校的音乐培养以西方音乐为主, 使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学生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这些学校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到民族音乐上来, 为社会培养一批民族音乐素养较高的音乐教师。其次, 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 部分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不够, 学校应当加强培训, 并提供本校音乐教师出外交流的机会, 从而提高教师的民族音乐音乐素养。再次, 学校可以让民族音乐传承者进入学校, 与音乐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壮大师资力量, 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

(五) 运用科技手段, 传承音乐文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校音乐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热情, 使民族音乐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和视频, 为同学们介绍传统民族音乐的类型。网络上有大量的民族音乐可以免费下载, 教师可以让学生下载经典的民族音乐, 在课后进行自主鉴赏。此外, 在现代传媒技术的作用下, 许多唱歌软件大量出现,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软件练习民族音乐, 将民族音乐与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4。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必须在现代人的手中得到传承。学校音乐教育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国人应当把握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在学校教学中创造良好环境, 促进文化传承、树立正确理念, 指导传承行动、完善音乐教材, 优化课程设置、壮大师资力量, 加强音乐教育、运用科技手段, 传承音乐文化, 从而将我国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注释

11.张耀春.浅析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发展[J].大舞台, 2015 (6) :184-185.

22 .张政.刍议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 2015 (3) :202.

33 .黄佳颖.分析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通俗歌曲, 2016 (5) :106-107.

上一篇:游戏管理学下一篇:工程成本的事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