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信息

2024-10-15

生活化信息(精选12篇)

生活化信息 篇1

摘要:受传统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信息技术课被上成单纯的操作训练课,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毫无生活气息可言,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做题,不能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作者认为,要将教学内容及其过程与我们的生活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生活问题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阐述了他对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主张,强调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信息技术课被上成单纯的操作训练课,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毫无生活气息可言,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做题,不能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当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推崇生态课堂,让教育回归生活是各级教育部门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符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技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那么,该如何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将教学内容及其过程与我们的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下面,我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拿出来与大家共同探究。

一、创设情境,从走进生活开始

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信息技术课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有些鲜活的资源可以直接为教学服务,有些却需要我们去寻找、挖掘,才能为我所用。如果能创设鲜活的情境,课堂一开始便将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契合点,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国庆长假来临之际,我们正好要学习《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这一课,了解到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有出游计划,所以我创设了一家子“出游上海”的生活情境,围绕出游计划,搜索景点介绍、门票、交通线路、旅游攻略等若干资料信息。因为课堂引入的内容正是学生目前关注的,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大家的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以预见,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工作将顺利轻松许多。

二、主动参与,感受生活问题的求解

良好的开始犹如好的“药引”,但药的功效好不好,还要看药方本身的功力,课堂教学亦如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因此,“生活化”不只是课堂引入时用到,而应该贯穿整个课堂,让新知识的获得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始终成为课堂参与的主体,感受生活问题的求解过程,掌握问题求解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学习的价值,增强他们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这一课的时候,我将家庭生活中碰见的问题搬进了课堂。把课堂上原本枯燥的说教,转换成帮助部分家庭解决“如何将多台电脑同时接入因特网的烦恼”这一课题,在课堂上,由学生阐述各自家庭的上网需求,挑选其中的典型案例,围绕网络的规划、硬件的选择和购买、硬件设备的安装连接、软件设置和体验成功等环节展开教学。让学生亲自摸一摸路由器,让学生亲自尝试做一个网线,软件设置碰到问题再集体讨论研究解决,等等,这一系列的学生自主体验,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也让课堂变得丰满起来,不再枯燥乏味。更主要的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问题求解活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慢慢地提升了。

三、大胆设想,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身体和心理素质正趋向成熟化,思想敏感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不能将他们的思想束缚在教科书里,要带领他们跳出教材,跳出课堂,大胆设想未来,提出有创造性的点子。为此,我在每一节课都会设置一个拓展环节,结合课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某一个方面描绘未来生活的样子,让学生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比如,在介绍计算机构成的时候,我让学生描绘自己心目中未来的计算机的模样,畅想它的新功能,这远比要求他们背诵“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这样的概念强多了。当然,这也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评,让学生的设想和展望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四、教学评价,紧扣生活开展

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充分利用好教学评价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改进方法、增强自觉性,这必将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效。新课程强调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采用富有弹性的评价指标,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学生,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发展的可能性。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能是为了评价而做题,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应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的做法是,在每个章节里面都合理设计贴近生活应用的评价方案,考查学生的参与过程,即形成性评价;年终再由全体师生对个体进行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仍旧体现出生活化的特色,围绕生活化展开。并将这些评价的思路在开学一开始就告知所有学生,让他们有的放矢,一开始就高度重视把这门学科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死记硬背。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生长点。信息技术学科很多知识源于生活,跟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诚然,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努力,这条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生活化信息 篇2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这就为教师研究“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准备。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生活化”教学具备了可能的载体。新一轮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信息课程的内容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一定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在人类活动中的轨迹,贴近学生实际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信息和教科书上的知识的联系,将生活和学科知识融为一体。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科整合

本文将从生活实际的需求、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发展四个角度出发,简要阐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的必要性,总结论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应用策略,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分析探讨。

一、从生活中寻找例子,导入课堂教学

儿童心理学认为,引发小学生好奇心的“兴奋点”来源于生活:生活中遇到了但不能解决的问题、听到了但不能解释的事物、见到了但对之知之甚少的东西。下面以计算机病毒这节课为例,说明如何从生活中的例子导入课堂学习。

一上课,教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老师生病了,反应的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头痛,请学生给老师诊断。

学生:老师感冒了!

师:感冒是怎样引起的?

学生:流感病毒传染。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人感染了流感病毒会发烧、咳嗽,出现各种各样不好的反应,这个时候,就要去医院请医生帮忙。可是,同学们想想,我们的电脑是不是也会感染病毒呢?电脑感染了病毒以后是什么样的`?会发烧、咳嗽吗?谁来给电脑看病呢?

在这个例子中,我选择了生活化的话题导入病毒,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描述遭遇计算机病毒的经历,紧接着提出研究课题——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尽管接下来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但不用担心学生心不在焉,因为生动的导入已经提起了学生的兴致。由此可见,将抽象的课本知识转为学生密切接触的生活常识,对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学科整合,凸显信息技术课程优势

新课程改革中提到了学科整合的概念,在实际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可以融合其他学科内容,为我所用同时服务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笔者现在使用的西安交大版《信息技术》课本中从三年级开始就已经接触到互联网的基本操作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由此信息技术教师可经常与其他学科老师沟通,将学生的预习查找资料的环节放置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完成。

三、运用类比,使讲授深入浅出

类比作为人们所熟知的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种,尽管不能代替论证,但可以为理解新知识、概念和规律提供依托。同时,教育学当中提到,儿童记得最牢固的知识就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鉴于此,笔者认为,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意义的东西类比计算机当中的概念来进行讲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融合生活让学生懂得生活规律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却容易忽视其中的规律,而简单的生活规律又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如,在教学《我给文件找个家》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将简单的生活规律融合到实际教学中的。

有一次,有个男孩子反映,存在电脑里的作品找不到了。我就跟他解释说,可能是被在这台电脑上操作的另一个班的同学误删了。男孩子当时很气愤。我建议他跟对方谈谈。他哭丧着脸说“不知道是谁干的。”由此笔者在进行《我给文件找个家》一课时依据上例,举例家中的衣柜,提问学生是否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很多学生却无法回答。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我们的衣服种类很多,衣柜作为衣服存放的地方,其中有很多的抽屉格挡,是为了方便人们将衣服分类存放的。不同的衣服放置在不同的地方,不同人的衣服放置在不同的格挡,再引上例中小男孩的遭遇,提出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能随意放置,要有一定的调理和规范,在讲解文件夹建立的时候,将文件夹内建立分类的文件夹概念很容易就灌输给学生,学生也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同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也明白了身边的生活细节中总是融入了方方面面的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活化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环境;教学任务;教学过程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全面深入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需要。信息技术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信息技术生活化已是大势所趋。而小学生因其年龄特征,社会经验还不丰富,教师只有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创建“生活化”教学环境

学以致用,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创建“生活化”教学环境,让小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学做合一”。创建生活化教学环境,核心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预案设计要立足于营造学生亲切熟悉的生活情景。

如教学“下载图片”一课时,我了解到数学课正好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课,于是课前与数学老师磋商,让数学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网上搜集、查阅“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资料。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学习生活情境之中,并能学以致用,因此特别用心、特别专心,效率也特别高。

二、探究“生活化”教学任务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设置生活化的教学任务时,必须先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去探究“生活化”的教学任务。

如学完Word后,我结合学校少先队要求制作手抄报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电子小报制作竞赛”,规定一个主题,提供给学生一些素材,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学到的诸如:文档版式设计、表格制作(建立、编辑、修饰表格)、图形和图像处理(绘制、编辑、修饰图形,图文混排,插入图片、艺术字等)等知识综合运用于电子小报的设计、制作过程中。

三、探究“生活化”教学过程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认识事物更多的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避其所短,扬其所长,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如教学《遨游因特网》一课时,我结合语文课的教学,问学生:“上语文课《九寨沟》时,语文老师让你们搜集九寨沟的相关资料,同学们都用了哪些方法呢?”学生回答方法很多,如翻阅报纸杂志、请教父母等。我接着说:“其实你们搜集到的资料不算多,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个有着海量信息、包罗万象的知识大宝库——因特网,你们想去那里了解更多的关于九寨沟的知识吗?”学生顿时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就可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查找信息,这样的学习,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

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应用探研 篇4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千万间普通课堂。无论是日常学习还是生活,信息技术应用都无处不在。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对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及认知还很薄弱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甚至有些学习内容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难以用到,所以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而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将教学形式生活化、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练习生活化和评价生活化,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提高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方式,通过情境教学能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学习氛围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质量。低年级学生知识结构简单,生活知识储备量大于书本知识,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虽然当前的学生都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从小便接触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但一般只限于“玩”,没有对其工作原理及生活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更快、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学习。例如,在学习“管理好文件”一课时,许多学生认为管理文件就是把文件往硬盘里面放,没有学习的必要,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上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大家想不想让自己的小秘密存在电脑中不被发现呢?比如日记或某些照片。因此,要给自己的文件夹“上一把锁”或者直接将文件夹“藏起来”。学生的隐私意识及独立意识都比较强,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适当教会学生一些小技巧,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内容

学生活泼好动,对长时间的理论知识学习会感到枯燥而提不起精神,无法集中注意力。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教师首先要注重时效性,关注学生生活内容,不能将自身童年生活内容放到当前教学之中。当前学生一般物质生活较为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空白,课余时间多被电子产品所占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放大物质生活特征,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例如,在学习“认识画图”一课时,教师在教会学生运用基本绘图工具或绘图步骤后,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画出自己的卧室并介绍给同学、画出自己最喜爱的一件物品或最想要的一件物品,也可以让学生画一幅全家福,还可以把老师画下来。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取得更高的成就。

三、采用生活化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是知识内容的载体。对于信息技术学习来说,教师要尽可能地以生活为依托,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生活化教学过程要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注重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创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课堂。例如,学习“安装与卸载软件”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安装技巧。由于商业利益的关系,因此,安装软件时,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捆绑安装多个不要的软件。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生活场景,将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生活化。比如下载某一软件,逐步教会学生如何避免被捆绑安装多个不要的软件,学习如何正确安装、卸载。要力求贴近现实生活,做到与生活实际相一致,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选择生活化的课后练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不应用,理论知识永远只是理论。对学生来说,要提高实际能力,信息技术作业必须上机操作。传统练习方式难监督、易造假,课后练习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教师可以将课后练习生活化,如在学习“画图”时可以画出自己的家,也可以跟同学一起玩“我画你猜”的游戏。生活化、趣味化的作业,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五、注重生活化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般评价方式是教师通过测验检查学生整学期的学习成果,忽略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正的,也是素质教育所否定的评价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随时评价、多方面评价、生活化评价,通过评价促使学生进步。例如,对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知识接受较快的学生可以不定期表扬,表扬学生有计算机天赋;对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多鼓励,评价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过去到现在的变化,给予学生未来发展意见,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实现智力、情感的双重发展。

六、结束语

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将学生从单调、无趣的学习过程中解脱出来,使得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学习带来的乐趣,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将学生生活、知识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运用教学艺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魅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我的信息生活 篇5

第一课时:我选择,我快乐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信息时代选择的重要意义,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传媒,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2.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活动课时:

2课时 活动准备:

指导学生课前搜索资料,开展课外调查(主要从学生平时接触频繁的电视、网络两大方面开展调查),填写课外调查表格。活动过程:

第一教学环节

一、问卷大调查。

1.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最喜欢的节目,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爸妈的态度、自己的时

间安排、自己的感受等。

2.完成调查表。

3.相互交流,了解同学看电视的情况。

二、电视你我他

1.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喜欢它的原因;

2.讨论:看电视的好处与弊端;怎样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以及适合学生看的节目等。

3.组织辩论:看电视会毁掉你吗?

三、你说我说大家说

1.说说你最喜欢的广告、最讨厌的广告、印象最深的广告等。2.讨论:为什么商家要出钱做广告?现在的广告存在什么问题?你如何看待广告?除了电视人们还用什么方法做广告?

第二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享受网络,享受生活》 出示一则数据,由真实的数据和课堂调查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激起使用网络的激情。

二、网络交往新空间 1.神奇的网络作用

学生各抒己见(提示学生可举实例来说明),来谈谈网络的神奇作用。2.网络作用畅想曲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网络还会给我们以后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进一步感受网络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3.网络使用成果展 展示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并由自己设计的电脑制报,内容为神奇(奇特、美妙)的

文化。评选最佳作品。并由获得最佳作品奖的同学谈使用网络的感受。在欣赏、评比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直观感受网络的神奇。

4.小记者采访站

让学生充当小记者,对本班同学进行关于网络交往的采访,主要问题有:(1)你在网上最关注的内容是什么?(2)你心目中的网友是什么样子?

(3)与你保持固定联系的网友在几个:你知道他们的国籍、地区、年龄、性别、职业 等真实情况吗?

(4)能否谈谈你与网友交往的有趣故事。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分

享网络的沟通无极限。

5.为网络写一首赞美诗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运用词语文字的表达,表述对网络的赞美。教师可出示自己准备好的诗句,与学生一起共赏。

6.辩论“上网冲浪利与弊”

让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辩一辩,明了上网冲浪的两面性,既了解上网冲浪的优势,又了解上网冲浪的弊病。

三、课后实践

调查学校各班上网人数及上网主要内容,并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调查网络带来的危害案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不要在网上迷路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网络上享受信息高速公路的同时,对于不良的一些网站信息、网络游戏能够自觉地进行抵制,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2.让学生能在网络上养成良好的网络礼仪,尊重他人,树立网络文明。3.使学生主动学习各种上网常识,增强学生上网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网络陷阱。

活动准备:

1.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人,如爸爸妈妈等,他们对于网络的使用情况,以及他们的看法。

2.课前调查我市的网吧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写出相关的考察报告,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小丽是一个网络爱好者,经常上网查资料,也经常上网玩游戏或上网聊天,有一天,她的一个网友提出要跟她见面,小丽该怎么办?设置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思考。

二、小丽遭遇记的启示 出示小丽遭遇的一件案例:小丽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婉转地取消了网友的盛情邀请,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麻烦。让学生思考,从这一案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三、来自小丽的求助信

小丽遭遇色情网页和网上购物的诱惑,小丽感到非常糟糕,请同学们为她想一想,这时该怎么办?

四、考察交流

让学生将课前调查我市的网吧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交流,并进行归纳,得出我市网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我为创建绿色网吧献计献策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积极思考如何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如何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朝几个方面(包括文化管理、法律层面、网吧经营户以及各种创造性的方法)去思考。

六、辩论赛“唇枪舌剑”

师:一部分同学认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互相可以不遵守规则,甚至可以互相攻击;也有同学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即使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也应该遵守规则,否则容易在那里“迷路”,甚至“撞车”。那就来一场“唇枪舌剑”吧,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争做健康文明E少年

1.师:网络世界五彩缤纷,我们在网络世界中自由遨游,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一定要遵守网络规则,还要提高警惕,免遭伤害,更不要在网上“迷路”哟!

2.出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全体学生一起宣读,并要求学生严守此约。

3.师: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信息世界中,我们应该安全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体,获得丰富的信息和知识。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综合大家的建议,共同制定有关信息生活的文明公约,把它发表在学校的BBS上。

生活化,让信息技术课堂更有趣 篇6

关键词:信息素养;生活化;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顺应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往往会把一些充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境界中。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充满生活化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样进行信息技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呢?

一、选取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新课改强调“小课本、大生活”这一生活化的备课方式。我们生活中资源丰富,有很多宝贵的资源可为我们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备课时,做个关爱生活的有心人,多读书、看报,多上网查阅资料,多关注社会舆论热点问题,追踪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最新应用情况,时刻留意我们身边有价值的信息,用敏锐的眼光去寻找、挖掘我们生活中的事物,随时搜集对信息技术教学有帮助的信息,建立体现生活化教学的素材库。

教学实践证明:把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恰当地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中,可以减少课堂理论教学的枯燥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发展而教育。”信息技术新的课程理念也着重强调了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以教材提供的内容为基础,有效地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体验信息技术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修改或调整,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能贴近我们的生活,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安徽省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其中有一节内容要求以“黄山旅游”为主题来设计一条旅游线路。那么,作为太湖人,我们对于这里的旅游资源非常熟悉。我们太湖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分别有国家“4A”级风景区五千年文博园和花亭湖旅游风景名胜区。这两个风景区学生也都很熟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以“太湖风景区旅游”为主题设计出一条旅游的路线,以供外来游客参考。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从网上搜集素材,或是自己游览时拍下的照片,或是自己的感受,把各自的“所见所闻”作为素材制作出一些精美的作品,上传到网站上,对外宣传太湖的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选取的素材大都是自己所熟知的,在回顾生活的同时,也获得真实体验,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化,充满生活气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在教师精心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生活化的素材,再现生活化的情景,使学生获得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真实体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放给学生看,进行一些简单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就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挖掘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生活情境,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为学生创建更加真实的教学环境。当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与生活贴近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所掌握知识就会越快。

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通常会讲到计算机系统硬件部分的内容。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候使用教学课件纯理论性地讲解计算机的硬件,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沉闷,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将一台已经打开机箱的计算机放在讲台上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看到电脑内部的组件,如计算机硬盘、内存、显卡、主板、电源等,并通过实物展示与教学课件相结合,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可以营造出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从而能引发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

四、设计生活化的课堂作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可是一旦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中就显得有点困难。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我们应当想办法让学生的作业更加生活化,为学生架设“学”与“用”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地应用于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感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例如,在学习Word文档编辑中的图文混排时,我在课堂上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安排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制作出精美的电脑小报、节日贺卡或设计个人名片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化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制作出精美的节日贺卡,如元旦贺卡、教师节贺卡、春节贺卡、生日贺卡等。有部分学生奇思妙想为自己设计精美的名片,还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电脑小报。教学实践证明:贴近生活化的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自由展示自我才华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得学生乐于完成作业。

在教学中,教师把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相关的生产、生活、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作业融合到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发掘学生深层记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缓解学生对单纯性操作或纯理论知识的枯燥感,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生活化课堂这一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探索的理论还很多。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能够有意识地加强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让生活充分融入课堂。教师只有不断地尝试、探索有效实施教学生活化,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莉斌,《浅谈信息技术“生活化”》《读写算》,2013年第4期;

2.陈冬红,《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生活化》《考试周刊》,2010年第49期;

生活化, 让信息技术课堂更有趣 篇7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充满生活化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提高教学质量。那么, 怎样进行信息技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呢?

一、选取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新课改强调“小课本、大生活”这一生活化的备课方式。我们生活中资源丰富, 有很多宝贵的资源可为我们教学服务, 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备课时, 做个关爱生活的有心人, 多读书、看报, 多上网查阅资料, 多关注社会舆论热点问题, 追踪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最新应用情况, 时刻留意我们身边有价值的信息, 用敏锐的眼光去寻找、挖掘我们生活中的事物, 随时搜集对信息技术教学有帮助的信息, 建立体现生活化教学的素材库。

教学实践证明:把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恰当地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中, 可以减少课堂理论教学的枯燥感,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从定义上说, 生活教育是生活的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发展而教育。”信息技术新的课程理念也着重强调了教育应该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 以教材提供的内容为基础, 有效地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 来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课堂体验信息技术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过程。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 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修改或调整, 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能贴近我们的生活,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安徽省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 其中有一节内容要求以“黄山旅游”为主题来设计一条旅游线路。那么, 作为太湖人, 我们对于这里的旅游资源非常熟悉。我们太湖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分别有国家“4A”级风景区五千年文博园和花亭湖旅游风景名胜区。这两个风景区学生也都很熟悉,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以“太湖风景区旅游”为主题设计出一条旅游的路线, 以供外来游客参考。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从网上搜集素材, 或是自己游览时拍下的照片, 或是自己的感受, 把各自的“所见所闻”作为素材制作出一些精美的作品, 上传到网站上, 对外宣传太湖的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选取的素材大都是自己所熟知的, 在回顾生活的同时, 也获得真实体验, 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化, 充满生活气息,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在教师精心的组织和引导下, 通过生活化的素材, 再现生活化的情景, 使学生获得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真实体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放给学生看, 进行一些简单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也就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挖掘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生活情境, 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为学生创建更加真实的教学环境。当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与生活贴近时,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课堂所掌握知识就会越快。

例如, 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 通常会讲到计算机系统硬件部分的内容。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候使用教学课件纯理论性地讲解计算机的硬件, 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沉闷, 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将一台已经打开机箱的计算机放在讲台上进行展示, 让学生能够看到电脑内部的组件, 如计算机硬盘、内存、显卡、主板、电源等, 并通过实物展示与教学课件相结合,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可以营造出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 从而能引发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

四、设计生活化的课堂作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可是一旦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中就显得有点困难。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我们应当想办法让学生的作业更加生活化, 为学生架设“学”与“用”之间的桥梁, 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地应用于生活中, 在生活中学习, 在实践中感知,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例如, 在学习Word文档编辑中的图文混排时, 我在课堂上任由学生自由发挥, 安排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制作出精美的电脑小报、节日贺卡或设计个人名片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化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制作出精美的节日贺卡, 如元旦贺卡、教师节贺卡、春节贺卡、生日贺卡等。有部分学生奇思妙想为自己设计精美的名片, 还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电脑小报。教学实践证明:贴近生活化的作业,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自由展示自我才华的思考空间, 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使得学生乐于完成作业。

在教学中, 教师把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相关的生产、生活、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作业融合到教学实践中,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进一步发掘学生深层记忆,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缓解学生对单纯性操作或纯理论知识的枯燥感, 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生活化课堂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需要我们探索的理论还很多。因此, 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能够有意识地加强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 让生活充分融入课堂。教师只有不断地尝试、探索有效实施教学生活化,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莉斌, 《浅谈信息技术“生活化”》《读写算》, 2013年第4期;

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生活化 篇8

一、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陶行知说:“教育好比是菜蔬,文字好比是纤维,生活好比是各种维他命(vitamin)。以文字为中心而忽略生活的教科书,好比是有纤维而无维他命之菜蔬,吃了不能滋养体力。它没有生命的能量。它是创造、建设、生产的最大的障碍物。”所以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在讲课时要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把技术运用于生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和所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促使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生活化是必要的。下面我谈几点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1. 从日常生活中引入新授的教学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要想一开课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采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导入,使他们表现一种强烈探究欲望。

对于新课,有如下引入方法: (1) 直接引入法; (2) 问题引入法; (3) 复习引入法; (4) 资料引入法。

以计算机病毒这节课为例,讲解如何从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有与病毒打交道的经历吗?计算机病毒与普通病毒有区别吗?

学生A:有过,只要感冒就会有感冒病毒。

学生B:非典时期,SARS是一种病毒。

……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人感染了病毒会发热、头疼,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就要吃药、打针、挂水。那么,我们的电脑是否也会感染病毒呢?答案是肯定的,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写的小程序。

以上事例中,以“感冒病毒”为题导入新课,比较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引入之后,讲解新课时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2. 讲课中适当运用类比,加强学习印象。

在讲解Windows基本操作这一章节时,因为都是些理论知识,所以比较枯燥。关于剪切、复制、粘贴的操作,我们可以采用生活中相似的事例的讲解增强记忆。

比如剪报事例。同学们读到报纸上一篇优秀文章时,可以通过剪切该段文章,然后粘贴到你们的读书笔记上。也可以复制该段文章后,再粘贴至笔记本上。在这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复制和剪切的区别所在。

综上,教师用生活中的事例类比计算机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受益颇多。

二、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提倡“生活化”,就是说评价应注重平常的理论和实践。以一种生活的眼光来进行评价。

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之间评价、全班集体评价、自我评价,其中,学生自我评价作为主体,教师评价作为主导,教师主要给予点拨、启发。

下面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叙述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1. 理论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理论知识为:信息、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的获取、网络技术基础……

如何进行理论知识的评价呢?

说起理论知识的评价,我们往往把评价与考试等同起来,认为量化考试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检测。我认为这注重了知识的考查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注重了技能的认知而忽视了人文的素养。我觉得,理论知识的评价应该依赖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理念中,应时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准则,以综合应用为评价主要内容。

考试可以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给定某一具体任务)来进行。在选择题中,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如: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随时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 (1) 载体依附性; (2) 价值性; (3) 时效性; (4) 共享性。这个事例体现了信息的(%%)。

A. (1) (2) (3) B. (2) (3) (4) C. (1) (2) (4) D. (1) (2) (3) (4)

通过这种与生活相关的选择题,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点,达到举一反三。

2. 实践部分。

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实践能力的学科。其知识点主要以操作题的形式进行考核。

考核目的: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某一主题的相关知识点。

考核次数:每主题安排一次考核。

考核原则: (1) 评价次数不宜过于频繁。学生根据考核要求完成某项规定任务,仅仅说明其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点,过多的考核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产生枯燥的感觉,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 (2) 学生自我评价课堂效率。适当的课堂自我评价对提高学生课堂效率、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上有很大作用。在完成评价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梳理知识点是否已了解,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教师根据评价表,可以及时加强学生的薄弱环节。

总之,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离不开生活环境,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应尽量使“生活”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让生活世界成为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中获得一辈子受用的教育财富。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2]陶行知全集 (第二卷)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篇9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些概念和知识非常抽象也非常复杂,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这时, 老师就要注意利用学生本身所具备的生活常识和他们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日常操作经历来辅助教学, 让学生们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 加深其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从这个层面来说, “生活化”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的。

1. 日常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高高在上的事物, 在现实的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中, 都能随时随地看到信息技术的运用。如在校园有监控系统保证学校的安全;在教室有电脑多媒体系统辅助教学;在食堂有“一卡通”系统方便学生就餐;就连聊天交朋友、查资料、玩游戏、购物这些学生最常做的事, 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轻松完成。由此可见, 现在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了。

2. 新课程标准要求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在重庆现行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编写说明中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要注意贴近生活, 渗透人文精神, 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此,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围绕如何培养学生、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来展开,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 帮助他们打牢学习基础, 成长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3. 信息技术教学呼唤生活化

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新一轮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常识和生活经验, 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一些难题。相关实验证明, 一旦老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从学生的日常应用中找到信息技术学科所对应的知识点, 就可以很容易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 用生活化的手段制定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为保障学生理论学习和技术学习的相互促进, 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就需要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 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 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 重新组织学习材料, 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即教学内容生活化。如旅游是现在最流行的休闲娱乐方式, 那么, 我们能否制作一个旅游计划, 来规划好我们的旅程呢?在重庆现行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二章《信息的获取》课程结束后, 就有这样一个综合作业:设计一个旅游计划。那么要做好一个旅游计划最关键的又是搜集和筛选各种各样的相关信息, 如路线、费用、景点、交通工具、注意事项等。这时, 学生就会围绕这个关键点, 主动地带着兴趣去学习信息搜集的相关策略和技巧, 这样就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都能有所了解和掌握, 对于一些重点、难点, 如网络搜索引擎百度、谷歌中的“与”“或”“非”和常见的“and”“or”“not”等逻辑符号的使用, 这些就需要老师灵活地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来讲解和演示, 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泛泛的讲解知识好得多。所以, 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 要学会从生活中去寻找教学切入点, 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营造一个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生活化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课堂引入的生活化, 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建构信息技术能力。如举行演讲比赛, 要对各个参赛学生评分, 这时, 就需要学生用电子表格Excel制作一个评分程序来完成相应的评分工作。而这个程序中, 最关键的功能是去除这些分数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然后再计算平均分, 来保证分数的公平性。这时, Excel中枯燥难懂的函数就派上用处了, 如用MAX () 函数找到最高分, 用MIN () 函数找到最低分, 用AVERAGE () 函数求去掉最高、最低分后分数的平均值。甚至可以把这些函数组合成一个复合公式: (SUM (A1:I1) -MAX (A1:m1) -MIN (A1:I1) ) / (COUNT (A1:m1) -2) , 来迅速解决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老师不再需要去枯燥地讲解Excel中函数的用法, 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学习、掌握, 使他们既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也获得直观的操作体验, 这时老师再顺水推舟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 就可以让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靠生活化的方法营造信息技术的教学情境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老师应充分掌握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活动, 围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要, 设立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老师要想办法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 做到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在PPT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学校校园的美景做成PPT幻灯片, 作为学校的广告片。由于学校对于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而且充满了感情, 找到相关素材也很容易。因此, 在制作PPT幻灯片的过程中, 不但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把PPT做出来, 还会做得精致美观。如插入校歌作为背景音乐、将幻灯片的舞台设置为电影模式的16∶4的比例、设置大量炫目的动画过渡、切换效果, 甚至加上旁白解说。如此一来, 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便加深了对多媒体技术的印象, 既增长了知识, 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 要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生活化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掌握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 关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是一名成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做到这一点, 灵活地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 就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自然, 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生活, 进而提升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孔维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之初探[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3 (12)

[2]张燕.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开学第一堂课[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3 (10)

[3]白玉莲.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J].学周刊, 2014 (2)

[4]赵婕瑜.浅析高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2 (4)

生活化信息 篇10

一、借“生活经验”, 学习知识

信息技术课程中有许多术语, 如:程序、操作系统、软件、文件夹等等。这些固有名词让学生难以记住, 经常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请同学们打开“我的电脑”, 打开“E盘”, 找到某某文件。小朋友们一头雾水, 纷纷地问:什么是“E盘”啊?什么是“文件”啊?真得孩子们对字母都不熟悉, 别说是“硬盘”、“文件”这些固有名词了。怎么解释为妙呢?我就说电脑里面有一间大仓库, 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个房间, 我发给大家的语文游戏就是一个文件, 它有自己的名字, 打开第三个房间可以把语文游戏找到。经过如此解释, 孩子们明白了, 经过几次练习, 慢慢地告诉他们每个房间都有名字, 分别是C盘、D盘和E盘, 每个房间里都有一个个黄色的箱子, 我们把语文游戏放在一个箱子里, 把数学游戏放在一个箱子里, 这些箱子就是我们说的文件夹, 这些文件不就很容易地找到了吗?

学会了在写字板中保存文件后, 操作过程中, 有部分小朋友说保存不进去, 我发现他们在没有打开盘符的情况下保存文件, 我就告诉他们:“房间的门都没打开, 你怎么往里面放东西呀!”如此一来, 小朋友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讲解“保存”和“打开”命令的区别时, 我是这样告诉孩子们的, “保存”是我们今天刚刚完成的“新任务”, 我们要把它保存好, “打开”是我们是打回以前工作的“旧任务”, 继续完成工作。用“新”和“旧”两个字一对比, 孩子们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区别所在, 选错命令的情况也明显减少。

二、创“生活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 学生能积极主动,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教育家卡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 设计可以触发情感的环境, 使学生被这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 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启迪学生的思维, 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键盘操作的知识学起来既枯燥又繁琐。字母键、数字键的位置学生要记忆, 各种功能键的组合功能学生要掌握, 容量之大学生不但不容易记忆, 而且容易记混, 所以教学时需要教师用更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如:在学习键盘分区时, 键盘指示灯功能的教学比较复杂, 既要让学生知道每个指示灯所指示的不同键盘区域, 又要让学生了解指示灯明、暗的不同状态所表示的该键盘区域输入的不同状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联系航海生活中灯塔指示大海中航行的船的实例创设情境, 如键盘就像一个巨大的海洋, 每个键区就像海洋中的一艘大船, 每个键盘区域通过指示灯与人进行交流, 就好像大海中指示航船的灯塔一样, 这时提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指示灯是怎样和人进行交流的呢?”。通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激发了学生进行深入学学习的兴趣。这样既建立了指示灯与各个键区之间的联系, 又引发学生思考各键区怎样通过指示灯与人进行交流呢!渗透了人机交互的思想。各键区如何控制指示灯呢?点亮与熄灭指示灯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继续学习指示灯的功能埋下了主动探究的伏笔。可以看出生活情景的创设一下子让繁琐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起来, 学生会学得津津有味。

三、采“生活实例”, 培养意识

很多时候, 在使用教材时, 发现里面的许多素材与生活相脱轨。于是, 课堂上的教学变成了“义务劳动”, 为教而教。老师教得毫无兴趣, 学生也学而无味。课堂上一味地由老师讲, 学生听, 教学气氛非常尴尬。因此需要打破这一僵局, 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新内容。《神奇的仙女袋》一课, 是让我们利用仙女袋里的材料来画画。当然如果按书本上的照样子画葫芦, 有可能上得很轻松, 但是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大的进展。一位老师别出心裁, 让学生来当回设计师。孩子们都喜欢课文中那美丽的插图, 羡慕这些插图的作者能做出这么好看的图片。该老师抓住这一契机, 引导学生:金山画王里有这样的功能, “仙女袋”里的各种图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素材。借机, 师示范《找风筝》一课的插图。再让孩子自己练练“给课文配插图”。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使他们顿时发现原来金山画王还可以这样使用啊!利用语文学科中的现有素材, 为信息技术服务,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再为课文配上插图, 不仅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而且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也得以验收。

学生在学习完W O R D的知识后, 能够在课堂上制作出精美的电脑小报, 可是一旦走到生活中让他去完成一次板报的布置, 就开始觉得不知所措了, 就知识而言布置一个板报所用到的WORD的知识比起制作小报来要简单很多, 可是学生们为什么觉得很困难呢?就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局限于课堂之上, 缺乏对生活的认知。所以在WORD这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每学一节课我就让他们在课下参观学校的各种宣传栏目, 然后在下一节课上说一说学校的哪些宣传栏自己用所学的知识就可以完成制作了。例如学生刚刚学习了字体、字型、字号的知识后, 就发现在学校的宣传栏中有各种大小不同的标题文字自己有能力完成了, 心中充满了兴奋。

生活化信息 篇11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生活化教学 效率 有效性

从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其每一个新的理论的出现都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信息技术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 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进行思考,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展开教学活动,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一、提升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在心理上对教师的依赖性也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较之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生活化教学是一门将学科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学科,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学习,同时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这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要注重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理念,针对目前初中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将学科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意识不强的情况,应该首先培养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意识,这样才能将生活化教学落实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去,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将学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教师在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果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并不能为学生所关注,那么无疑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目标就很难体现,即使是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也被“理论化”。本人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通过生活的角度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其中为了更好的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本人采取的一个重要教学策略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对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现象透过信息技术学科的角度进行思考,使学生对生活中哪些方面能够用到信息技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就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

当然初中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与能力都还不够强,同时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就更不强,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透过信息技术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例如教师为了使学生了解Word办公软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宣传页,学生通过观察宣传页会发现,很多字体、图形都是通过对该办公软件的一些功能的使用实现的,这样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再将生活中的例子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就更有助学生的理解。

三、以实际生活为依托对学生展开信息技术教学

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個角落,因此不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较为简单的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对学生进行较为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可以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结合起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十分重要,而教师只有在进行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依托,才能真正将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落到实处。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并不是教师在教学中将生活中的例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就能够达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否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果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就能够达到生活化教育的目的,否则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就提示教师在实现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生活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质

我们将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不仅仅是指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而且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的信息技术学习。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要进行多学科的学习,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科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把握好在仅有的课堂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信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很多学生家中都有电脑,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练习,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信息技术学习也为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取得进步提供了条件。

五、在生活中获取更多实际应用知识点的机会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学生也要为自己寻找更多实际应用知识点的机会。例如学生可以积极的报名参加社会上组织的针对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竞赛或者操作竞赛,为自己寻找更多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与信息技术知识相关的问题,学生要积极的加以思考,通过对学习的知识点的应用,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也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生活化信息 篇12

1 深化课标回归课堂拓展思维

1.1 找准自身定位, 切实回归课堂

1983年9月,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北京景山学校时题词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自此开始, 全国各地各校都开始加大力度, 朝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不断前进。三十多年来, 教育现代化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就在这三十年间, 各地自上而下设立电教馆、教技室, 这为基层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双重身份”埋下了伏笔。

就目前实际而言, 信息技术教师兼职教技室成员的情况几乎是一种常态。这样的现状往往会导致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重技术维护而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产生也并非仅是因为教育现代化所带来的弊端, 究其原因, 主要有三:其一是传统的教学评价体制重视量化测评, 对于信息技术这样更多地在于操作实践的课程缺乏必要考核;其二是信息技术教师由于繁杂的技术维护工作重视技术本身而淡化课程教学的研究;其三是社会、学校、家长等各方面对信息技术课程存在误解和偏见。其中, 我个人认为最为本质的原因当是其二。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对自身定位的偏颇直接导致课堂成为技术灌输的“加工厂”。因此, 在追寻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认清自己的身份, 回归课堂, 潜下心来研究教材, 研究教法, 研究课堂, 使信息技术课堂首先成为有“人气”的课堂。

1.2 结合课程整合, 拓展教师思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纲要 (试行) 》中明确提出来的。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对信息技术整合作了如下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 ”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 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 促进教学得最优化。”

例如,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教材中画图软件模块的教学, 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 让学生以教材为根据画房子、画树等无疑显得枯燥乏味。我们不妨把美术老师的美术课请进课堂, 先由自己介绍画图程序的基本操作方法, 再请美术老师讲解简单的构图、上色等原理, 从而再让学生发挥其主体性, 结合两方面的所学来用计算机画图软件进行创作。这样,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既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计算机的工具性质也在平凡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地淋漓尽致。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往往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原来画图软件如此有趣, 学会了计算机画图, 我们可以省去很多的画图工具, 也不会弄脏衣服和课桌。

2 立足基础生活引领关注过程

生活引领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1 关注学习过程, 确定三维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的另个显著特征是实践性。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中规定了“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换而言之, 小学信息技术课绝大部分都是上机实验的课程。因此, 在我们的教学目标设定时, 通常我们将学生掌握操作技术作为重中之重。一个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 我们不应当只停滞于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要求, 更多的应当融合新课程标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设置全角度、多方位的综合的三维课程目标。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综合的教学目标引领下, 我们才能真正让信息技术课程走出技术范畴, 实现促进技能与素养共同发展的教学任务, 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完美统一。

以目前执教的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教材中《LO⁃GO语言》教学板块的《画正多边形》为例。本节课是该单元中的第五课, 要求学生在掌握LOGO语言基本命令的前提下, 学习了解重复命令的作用, 掌握REPEAT命令的用法, 进而掌握LOGO语言中正多变形的一般画法和操作命令, 是整个模块教学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课。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认识正多边形;2) 掌握重复命令的基本格式;3) 掌握使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 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画出正多边形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不完全归纳法总结画正多边形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和科学探索的精神;2) 以重复命令为契机, 逐渐渗透计算机程序编程中模块化的思维模式。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既有知识技能目标, 又有情感态度目标, 体现了知识性和情感性的和谐统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不完全归纳法的方法引导, 推出正多边形旋转角度是“360度/边数”的一般方法, 进而巩固重复命令的基本格式, 达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小组讨论探究、自行上机试验等方法的运用也得以使情感态度渗透进具体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体验了猜想、争论、证实的科学探索过程, 也尝到了合作共赢、团结协作的甜果。可以说,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生活化的典型实例。基于教学内容又贴合生活实际的教学目标设定给整个课堂增添了生气。

2.2 架构主题情景, 优化任务驱动

《画图》模块是三年级学生在认识熟悉计算机后所接触的第一个软件操作。我在教学该模块内容时尝试以故事形式来设定情景。每一课的情景设置都围绕一个故事主题所展开。第一课教学时, 我将完整描绘故事发展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 展现的是春天里郊外春游时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地激发, 紧接着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 设置整个模块的任务, 就是要通过《画图》软件的学习来画出自己向往的春游画面。每一节课的情景我将完整的画面进行分解, 让学生每节课来完成画面中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情景创设和任务布置的过程中, 我圆满完成了本模块的教学任务。

完整的场景或故事描述,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任务。由于学生想要画出自己向往的画面, 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恰恰成为我课堂教学实施的方向。大任务的驱动下小任务的完成在学生感受成功快乐的同时对进一步更深入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好奇, 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并且, 在不同小任务构成的大任务完成后, 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知识架构也有了初步的认知, 尤其在高年级段编程教学中, 这对学生形成模块化编程思维、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大有裨益。

3 勇于探索力求创新共同发展

3.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翻转课堂”的出现可以说是21世纪以来, 教育体制改革和信息社会发展、时代变革的有效结合, 是时代背景下教育实践的结晶。它给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有价值的启示。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校设置的一项课程而存在, 应当成为“翻转课堂”深入普及的“试金石”, 同时, “翻转课堂”的发展也催促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形态的变革。就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视角而言, “翻转课堂”真正将教学与生活高度融合, 实现了向学生自主、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曾经看到洪榴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叫《让学:“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 文章概括了“翻转课堂”中的三个“翻转”:时间翻转, 让学生的自主空间更充足;关系翻转, 让学生自学动力更充沛;方式翻转, 让学生自由思维更充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翻转课堂”的表现形式其实很简单, 就是在于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是生活教育所要致力研究探索的有效教学方式。

3.2 努力追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发展

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生活化, 首先是以生活为引领, 充分将生活元素、生活资源放进课堂教学, 丰富教学素材。其次是让信息技术走进生活, 让学生学以致用, 以生活实际为载体, 深刻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的。以上两点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发展是一致的, 都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 关注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我们对计算机一般操作技术的基本普及等社会飞速发展的实际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该文结合实践, 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的具体方法。

上一篇:学院发展下一篇:艺术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