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案例(共12篇)
教育教学案例 篇1
一、背景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 在引导学生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强化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天鹅、大虾和梭鱼》教学中, 教师以文本教材为载体, 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进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促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的基础上, 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相应提升。
二、案例描述
(一) 设定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本课中涉及的生字, 并能够默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主要识字量为12 个。
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明确文中的天鹅、大虾和梭鱼都是为了拉动大车而努力, 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 彼此之间按照各自的想法拉车, 所以最终大车“未动分毫”, 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二) 明确教学难点
在学生了解天鹅、大虾和梭鱼都用力拉车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大车最终“未动分毫”的基础上,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理解团结的重要性。
(三) 教学具体流程
1.课前导入。
教师先在黑板上贴天鹅、大虾、梭鱼的图片, 结合图片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 今天老师要向你们展示三种动物, 看图说一说, 你们认为这三种动物都有什么本领?
生:天鹅可以飞。
生:天鹅、梭鱼和大虾都会游泳。
生:大虾会倒着游泳。
生:天鹅也会在地上跑。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片下板书。)
师:现在在天鹅、大虾和梭鱼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 (齐声) 想!
师:下面让我们将书打到第九课《天鹅、大虾和梭鱼》, 这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写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 今天我们就对这篇寓言进行学习。
2.课堂教学。
(1) 认识生字, 设置小组挑战。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 我们首先要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生字学习。
(学生学习生字。)
师:结合拼音, 你们是不是已经对本节课的生字进行了初步认识?
生: (齐声) 是!
师:现在, 老师将本节课的生字按照难度划分了几个等级:一星:读出生字的读音;二星:在教师的提醒下可以组词;三星:能够书写汉字;四星:认识生字中的多音字。星级越高, 难度越大, 哪个小组来进行星级挑战?
(学生踊跃挑战, 小组合作情况较好的学生基本完成四星挑战。)
师:我们要对完成四星挑战的小组提出表扬 (鼓掌) , 没有完成的小组也不要灰心, 相信你们已经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进行小组合作, 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通过合作, 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 分析课文, 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师:完成生字学习后, 我们来阅读课文, 下面找四位同学分别读不同的小节, 其他学生思考文章讲了什么故事?读第二小节, 你觉得怎样才算拼命?最后板车为什么“未动分毫”? (教师板书问题的关键词。)
(完成朗读后, 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生:课文讲了天鹅、大虾和梭鱼三个动物一起拉车的故事。
生:我觉得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才算拼命。
生:拼命应该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拉车。
生:三个动物都向不同的方向拉车, 所以车才不动的。
生:它们没有向一个方向拉车, 肯定拉不动车。
……
师:现在你们已经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基本意思, 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刚才合作效果较差的小组这次一定要把握机会。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板书三种合作学习方式:分角色朗读、按故事绘画、分角色扮演, 供小组选择。)
师:小组讨论, 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学习, 讨论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进行热烈讨论, 探究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3) 小组学习汇报。
师:首先请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进行小组学习演示, 说说你们的阅读感受。
生 (小组代表) :在阅读中我们小组发现“拼命”“使劲”“钻”“一心想”这些词说明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努力拉车了, 但由于他们“不是一条心”, 所以“白费力气”, 最终导致板车“未动分毫”。
师: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已经说明了他们的看法, 选择第二种方式的小组怎样理解的呢?
生 (小组代表) :通过绘画, 我们发现天鹅想让车向上走、大虾的动作会让车向后, 而梭鱼向水里游则会导致车向水里, 也就是向下的方向走, 它们三个选择的方向不同, 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下面请选择第三种方式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生 (小组代表) :通过表演, 我们发现按照它们的方式, 用了很大的力气也不能拉动车, 力气无法集中, 甚至向后退的力量还会阻止车向前走, 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你们的小组讨论结果都很有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拉动车呢?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经过尝试, 发现只有三个人向着同一个方向拉车才能拉动。)
师:通过演示, 可以发现, 只有你们的方向一致、团结合作, 才能拉动大车, 才能共同克服困难。“人心齐、泰山移”, 同学们, 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要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 在互相帮助中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快快乐乐生活。
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在小学教育阶段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解决学习问题, 提升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基础上, 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天鹅、大虾和梭鱼》这一教学案例中,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设置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 然后在识字教学、分析课文和学习汇报的过程中以小组学习的方式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使其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 接受团结合作教育, 最终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教学思想, 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通过小组探究逐步解决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 所以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应用。
教育教学案例 篇2
怎样写教学案例和教育案例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1.什么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2.教学案例的特征: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二、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
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三、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及关键点
1.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
(1)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一节课下来,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那么哪一个事件才该选择?哪一个对于自我发现更有潜力?案例的性质怎样,是关于教学策略、学生行为还是教学政策方面?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还是为了职业发展?尽管没有一个选择是非遵循不可的规则,但下面一些建议对写好一个案例却仍是有益的:事件对你有情感力量吗(心灵是否受到震撼)?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的境地,还是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吗?事件使得你必须以一种感觉不熟悉的方式亦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吗?事件暗示一个与道德或道义上相关的问题吗?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满足以上各条,那么你的选择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2)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这以后发生了什么?接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事件发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么?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怎样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或怎样使之恶化?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是什么?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教学因素是什么?历史因素是什么?在写案例时,你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必须考虑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3)确定事件中的“演员”。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贡献的角色才得以充实。在案例写作时要考虑:谁是主要演员和次要演员?出场的演员是谁?幕后演员是谁?每个人都扮演了什么角色?相互之间关系怎样?与你的关系呢?坚持考虑每个角色个人的情感、动机、目的、期望,不要忘记把自己放于演员表之中;不要忘记通过情感、动机、目的、个人价值这面多棱镜来审视你的角色;也要审视你可能要做的假定:假设源于何处?它怎样影响你的行动?
(4)检查你行动的结果。教师所做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你的回应引起的一些反应是什么?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对班级气氛的影响是什么?对其他演员的影响是什么?你所采取或未采取的行为对自己的结果是什么?你的行为以何种方式提高或降低你对自己的重视?(5)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你怎样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看待演员?如果再做一次,你的行为不同之处是什么?现在允许你重新考虑,你要选择一个不同的回答吗?
2.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好个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学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四、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
(1)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 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能算案例,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
(2)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 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地渲染自己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发生偏移。(3)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应该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着眼点,至少应该是近5年发生的事情,展示的整个事实材料应该与整个时代及教学背景相照应,这样的案例读者更愿意接触。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
(4)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一个故事—— 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同时,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最好包含有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对于课堂教学案例来说,应该有学生围绕某一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不同见解的波澜起伏的过程性教学冲突。(5)一个好的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翔实——案例不应该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该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案例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是准确的、纪实性的,包括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也应作具体的陈述,因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了问题发生的场景,隐含着问题形成的某些重要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背景材料的叙述不应该影响到对主要问题实质的把握。
(6)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括从案例所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案例写作必须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头的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对话、笔记、信函等,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重要的事实性材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7)一个好的案例必须理清问题的性质——案例所说的问题是何种性质?是教学策略问题,还是学生行为问题,或是师生关系问题?如此等等。这是案例分析的关键,不要让纷至沓来的信息干扰了自己对问题性质的基本判断。(8)一个好的案例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问题,它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并包含着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这应该是案例写作的重点。如果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话,那么最为适宜的方案,就应该是与特定的背景材料相关最密切的那一个。如果有包治百病、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案例这种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
(9)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解决问题的决策的评价——评价是为了给新的决策提供参考点。可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以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
(10)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及其内心世界——案例要揭示出案例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等。换句话说,要围绕一定的问题,展示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
教育教学案例 篇3
摘要:我国是幅员辽阔、多民族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初中生必修地理课程有:“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把丰富多样又与学生家乡联系密切的乡土地理知识案例融入地理課堂教学中与教材案例结合,是对普通地理教材的丰富和补充,也培养学生用已学的地理知识来认识一些身边的地理现象甚至是解决一些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材案例;乡土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13-01
一、教材与当地实情分析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第三节。
这一节分为了:“乡村与城市”、“聚落与环境”、“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三个教学板块。其学习目标是: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区别;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其中教学的重难点是: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材运用了大量世界的和中国的案例,以图片的方式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分析聚落相关的地理知识。
2013年6月22日,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的红河哈尼梯田被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此被国内外的人士所广泛关注。这为红河哈尼梯田带来的发展的机遇,但也对当地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如在当地大量的传统建筑——蘑菇房被迅速推倒。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且具有生态功能的朴素、温馨、平和的传统村落,现今变成了尘土漫漫的大工地。由于地理学科的性质,在对当地学生进行地理学科文化知识的传递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思维的灌输也是地理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乡土案例”与“教材案例”组合教学
(一)城市与乡村。
很明显我们居住的是村寨,属于乡村聚落而不是高楼林立的城市聚落,而下面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案例对比来看,A是非洲的原始村落;B是北美的乡村,可以看出来地广人稀的大农场;我们处于C图中人口密集的亚洲乡村,由图4.18可以看出,亚洲的山村,大多选址在河流经过的平坦地区,沿着河流、河谷成条带状分布。
而我们当地的村寨并没有选择在山谷地区,而是选在了海拔在1850m—1860m之间的山腰,形成了森林(在上)--村寨(居中)--梯田(在下)的景观。这里的村寨也有着亚洲村落的普遍特点:人口密度大。这样规模小而人口密集的村寨如粒粒明珠散落在群山的腰间。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场所。由于聚落的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等不同类型。由上面的拍摄图中的层层梯田可以知道,我们的聚落是农村,主要从事稻田耕作。
(二)聚落与环境。
早先聚落的选址都会选择如图3所示的“土壤肥沃,适于耕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如我们的哈尼“哈巴”(一种哈尼古歌,哈尼族没有文字,用口耳相传来传承文化)所唱的一样:“从前哈尼爱找平坝,平坝给哈尼带来悲伤,哈尼再也不找坝子了,要找厚厚的老林高高的山场,山高密林的凹塘,是哈尼亲亲的爹娘……”(古歌《哈尼阿培聪坡坡的一段》)。我们哈尼族是个迁徙而来的名族,一般认为我们是甘青高原氐羌族的一支,不断向南迁徙,在迁徙过程中为找到适合定居和生产的地方——“平坝”而与那些原著民族发生战争,最终渡过红河,进入了山高林密的哀牢山区,在这里经过祖祖辈辈的努力,建造了世界农业奇迹——“红河哈尼梯田”。红河河谷地区由于处于背风坡,气候炎热、蛇虫鼠蚁众多,对于从凉爽地方迁徙而来的哈尼族来说,适宜不了河谷炎热气候,爆发疫病。最终进入大山在山腰凉爽的地方定居下来。半山不仅气候凉爽,靠近森林也有丰富的水源和建材、食物。在山脚开辟层层梯田便于梯田管理和冲水施肥。
表1(选址半山的优势)
气温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山腰较河谷地区凉爽,无严寒和酷暑
森林靠近森林有丰富的泉水资源进行生活和生产;森林提供大量的建材和丰富的菜肴
梯田便于利用山上下来的水流,把肥料冲去梯田施肥,省时省力
世界上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都是当地环境和当地民族文化的反应,我云南省的傣家竹楼为了适应当地炎热潮湿的环境也采用了干栏建筑,下层架空,用来堆放杂物,楼上才居住人。由于我们红河哈尼梯田地区,多雨湿润的气候条件,哈尼村寨的传统建筑——蘑菇房采用的也是“下畜上人”的形式。
传统的蘑菇房是就地取材建起来的建筑,运用粘性较强的黄壤,甚至运用长期浸泡在梯田水里的水稻土(它更为细腻),放在木制的模具中脱水成型来制成泥砖建造房屋。所以蘑菇房和周围的自然从审美上是和谐一致的。哈尼人把牛等牲畜和柴火放在底层,二楼用来居住,常年不熄的火塘,不仅可以用来做饭,由于大山的湿冷环境还能起到增温、除湿的作用。顶层的阁楼很低矮,勉强可以算做三楼,通风效果很好,可以储存玉米等食物。经济条件宽裕的人家会给成年的儿女在主屋的旁边修建耳房,耳房的顶部通常都弄成平顶作为晒台,方便晾晒谷物和纳凉、绣花等,因为在山区很难找大面积的平坦地方作为晾晒场地,建造平顶晒台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传统的蘑菇房不仅仅具有生活的功能,还具有生产的功能。在蓄养耕牛的底层墙上,哈尼人会把牛的粪便拍在墙上,待脱水掉下后收集起来,在播种玉米等旱作植物的时候放在挖好的坑下面,作为底肥再撒上种子,这样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本地区最著名的还是大面积的稻作水田,要为村寨下方成百上千阶稻田施肥还有更巧妙、独特的方法——“冲水肥田”。完整的蘑菇房一般都配有一个小型的“肥塘”,哈尼人把一些剩下的菜叶、家禽的粪便或者是枯树叶扫进肥塘,在这里沤的漆黑发臭变成很好的肥料,待到山水来的时,顺着四通八达的沟渠冲到梯田中,这样的施肥方法省时、省力还生态环保,也是哈尼人顺应山地的地势的“独创”。
在整个村寨的下方,也就是整个村寨海拔最低处,设置有公共厕所和一口大肥塘,每当要进行插秧以前,搅拌整个肥塘里的肥料,开水口把肥料冲入梯田为秧苗的成长做好准备,所以本地区森林、村寨、梯田形成一个完整的良性生态系统,凝聚着哈尼人对环境的深刻认识和利用自然环境的智慧。
教育教学案例 篇4
1 案例教学法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适应性
1.1 适应成教学员重实际的求学心理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
大都是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典型事例, 成教学员从生产中来, 大多注重技能学习和实际的能力培养, 对空洞的理论讲解抵触心理一般都较强。
1.2 适应成人学员乐于交流的优势案例教学法多采用双向交
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 学到多少要考试时才见分晓。在案例教学中, 学员先要进行消化, 然后查阅资料, 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 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 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1.3 适应成人学员差异性大的特点差异性是成人教育的一个
显著特点, 他们在年龄、阅历、工作岗位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这给老师的传统的备课教学带来不小的难度, 无论老师怎样尽心尽力, 也很难使学员都满意。而采用案例教学时, 学员们都表现出了少有的兴趣, 积极参与和配合老师授课, 老师从中也受益匪浅, 能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 成人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及其作用
2.1 有利于调动成人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
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如何激励起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员积极参与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2.2 有利于实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拓
性思维教学法, 在一定案例背景下, 成人学员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案例背景,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选择一些学员熟悉并迫切希望解决的案例, 进行教学意图的对接处理, 学员就会顺其自然,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 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由于成人学员有丰富的实践经
验, 对于有些案例背景、过程熟悉程度可能高于教师。如果教师对案例没有精心的准备, 案例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样, 就会迫使教师花出更多的精力、时间去准备课堂案例, 从而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成人案例教学法中案例选择的原则
3.1 具体性原则由于成教学员大都有具体工作经验, 对于实践
问题非常熟悉, 但若用理论来解释时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所以, 教师在选择和加工案例时一定要具体、明确。
3.2 针对性原则案例选择应针对具体课程、具体知识点、具体
对象, 因为对成人学员而言, 一般实践经验丰富而往往结合理论很难, 对没有针对性的案例, 他们就可能没有明晰的思路, 找不到方向, 有的学员就可能将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复述一遍了事, 这就有悖于案例教学的目的。
3.3 熟悉性原则由于案例教学法为各高校、各个层次、各专业
所广泛采用, 因而, 各种各样的案例集也大量被编写, 教师对案例随意选取, 特别是那些大型的、成功企业的案例被广为采用, 学员会感到是空中楼阁, 你我相隔较远, 让他们分析起来也只会人云亦云。所以, 在成人案例教学中, 应选择那些成教学员身边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应用。
4 认真做好教学案例的组织与选择
4.1 要亲手选择尽可能多的本土化案例由于采取案例教学的
主体有不同的层次、分布在不同的地区, 因而, 教师在选择课堂案例时应尽量立足本土化。在具体选择中应注意放弃那些规模大的、大众化的、离我们较远的案例, 而亲手选择成教学员所在企业的成败案例, 就更会形成明显的个体特色。
4.2 重视案例格式的规范化教师采集选择的案例, 不论是具备
本土化特色的, 还是其他渠道的引用案例, 在进行具体的案例编写时, 都应做到案例格式的规范化。这样可使每一个案例都具备相同的质量水准,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案例选择的良莠不齐。
4.3 重视对课堂案例分类选择、穿插使用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
内容及进程的需要, 分类选择整理一些不同型式的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 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3.1 专题型案例专题型案例是案例分析的最低层次, 即只针
对某一问题、某一具体方面、某一因素进行剖析。这一类型的案例分析最大优点是目标集中, 涉及的问题具体明确, 有利于学员分析时把握案例重点, 直接入题, 比较适合于初学者。
4.3.2 综合型案例综合型案例所涉及的背景材料、理论问题相
对比较全面系统, 常交叉运用多种理论依据, 反映了完整而多元化的运作顺序。案例来源一般是间接引用, 若是教师自己动手编写, 则难度较多, 可能涉及到一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或多门专业课程的相关理论汇集,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对待, 慎重选择。
4.3.3 讨论型案例这是案例分析的最高层次, 这种案例只要教师引导得当, 学员积极配合, 案例教学就有了一定的学术探讨性。
4.4 案例的选择要进行动态更新目前的案例教学法中的教学
案例选择的静态化倾向较为明显,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部分教师在使用案例时, 一般都是采用一些既成事实的静态案例资料。二是有的教师一次选择好某个知识点的案例后, 就用它几年或几届, 一成不变, 内容从不考虑与时俱进, 学员也感觉乏味, 使案例教学黯然失色。因此, 教学案例选择必须经常性的进行动态更新, 使之成为源头活水, 不断焕发应有的光彩。
总之, 成人高等教育案例教学法对成人学员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要最大发挥作用, 体现效果, 很重要的就是要针对成人特点, 认真选择组织有实在价值的教学案例, 并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实施, 唯其如此, 才能真正体现出案例教学魅力, 以期全面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洪才.大众高等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8.
[2]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0) .
案例与案例教学法 篇5
近年来,随着我国管理教育的发展,许多机构都声称他们使用案例教学法,许多学员也趋之若骛,引以为荣。但最近对案例教学法的各种说法中不乏夸大与误解的成分。什么是案例,如何使用案例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一直是困扰许多教师和学生的重要问题。
在一些情形下,许多的学员反映,使用案例教学,他们仅仅听到了一个故事;也有学员反映,通过案例教学知识点过于零散,没有整体的框架;更有甚者,他们觉得,讨论简直是浪费时间,因为其他同学的发言简直不着边际。这些都意味着,案例学习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需要学习者对案例廓清一些认识,掌握一些适用于案例学习的方法。案例和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对某个组织里一些人所面对的实际商业情形的描述,它通常涉及一个组织(家庭、企业、产业甚至课堂)中的某个决策者所面临的困难、挑战、机会和问题等,案例里面包含了组织的背景材料以及关键人物处理事务时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资料。案例教学,最早应用于美国的法学院。后来哈佛商学院首次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取得很大成功。现在案例教学法已经是商业教育领域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充当决策者,取得管理和拥有权,感受压力,分析形势,识别危险、并作出决策。案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协同工作。由于案例来源于不同地方、不同的组织类型和规模、不同的职能区域和不同的责任级别,因此案例教学会让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到理论的实践方法。
此外案例的真实性、实战的模拟性,可以激活学生充当决策者位置的意识,从而仔细鉴别相关数据资料,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案例学习的过程
对于学习者而言,有效利用案例这一学习工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多数情况下,通过案例学习需要比单纯听老师讲课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对于管理类课程来说,效果可以更好)。一般而言,案例学习需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个人准备
认真的个人准备是案例学习的基础,一般每个案例我们建议要花一两个小时仔细阅读。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可能不尽相同,我们把一些学生的做法推荐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1.浏览案例的最初几个段落,然后以很快的速度把案例剩余的部分翻阅一遍,并思考:这个案例是关于什么问题的?将要涉及哪些方面?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供我分析?
2.仔细阅读案例,并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作出标记,读完之后,回答:案例的事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记住,尽量假设你就是案例的事主,而不要置身事外。
3.在笔记本上记下关键的问题与重要的事实,再通读一遍案例,将相关信息整理出来,这个时候,你也许需要一些初步的计算,或者需要基本的分析框架,如果有必要,翻阅一下你的教材也许有帮助。
4.将你的分析整理出来,并得到分析的结论和你的建议。
自此,你的个人准备就已经完成,可以拿到学习小组与大家分享了。
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不一定需要严肃的形式,宿舍里、餐桌旁、草坪上,都可以。这个阶段的并不是为了就案例事主所处形势和建议取得一致意见,而是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他/她自己对案例的分析。
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老师会根据案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引导讨论的进程。有时候,老师会点名让某个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或者对发言同学的观点进行有时是“不留情面”的追问。她/他这么做的目的决不是与你为敌,更不是对你个人有什么看法。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或者是容易产生混淆的观点,老师需要全班认真思考。有的时候,老师还有意挑起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事实上,每一种意见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案例中复杂的管理问题的一个侧面。兼听则明,不同意见的交锋往往能让我们对问题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在案例讨论结束时,老师会小结讨论的成果,并通过案例,给出分析的思路或者学习的结论。这并不是最终的结论,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在充分吸收了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以后,仍然有不同的看法,没关系,管理从来就不是教条,让你今后的实践来证明。
对大量案例学习过程的研究表明,上述三个阶段的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真的个人准备,你很难在下面的小组讨论中与同学相互激发,相互学习。同样,如果你仅仅在上课的时候才匆匆浏览一下案例,老师精心设计的讨论过程对你也了无意义。只有认真准备,积极讨论,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于案例学习的建议
案例学习是一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也许
下面的建议会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案例学习的特点要求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学习过程。如果你没有仔细地阅读案例,不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不积极思考案例事主的处境,一堂课下来,你可能什么也没有学到。同样的,如果你不把自己置身于案例事主所处的困境,“不把自己摆进去”,始终抱着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很容易口若悬河,不着边际。只有主动、积极地把自己想象成案例的事主,才可能想他之所想,急他之所急,才有可能在一个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中学习决策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一个使用案例教学的课堂来说,每一个成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责任为其他人的学习贡献自己的智慧。
2.以开放的心态听取不同意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案例的讨论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其优势是可以利用集体中每个人的思索,对复杂管理问题的各个侧面进行全面的考察。每一个人的意见都有合理之处,以开放的心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哪怕是与你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意见),从中吸取合理的营养,不仅是有效的利用案例学习的优势的正确方法,也是未来的商界领袖必须的职业素质。
3.致力于问正确的问题,而不要试图寻找正确的答案。在案例讨论结束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我们在此强调,对于案例学习而言,从来没有正确的答案。课堂讨论的结果,可能会形成若干“可行的方案”,这些方案各有千秋。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Charles I.Gragg指出的那样:“商业还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至少迄今为止还不是。对于商业管理问题而言,并没有所谓唯一正确的答案。因此,不等指望通过翻翻教科书背后的习题解答就可以验证自己是不是正确地回答了一个商业管理的问题,相反,最通常的情形是,最佳的解答可能根本找不到,即便是老师也找不到。”当然,在课堂上,老师会带领学生对若干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既讨论方案的优点,也讨论方案的缺憾,最后,老师还可能告诉大家最后实际发生的结果。无论实际发生了什么,或者某个人认为应该发生什么,都不能视为唯一正确的或者完全有效的。真正有效的恰恰是,通过案例学习,你知道在一个特定情况下,如何分析和处理不同的决策选择。
政治课案例教学中应如何选择案例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案例 案例教学 有效性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讲授为主,老师在课堂上解释概念、阐述原理、举例说明、归纳小结,学生则被动的接受。这种被动学习让学生对上政治课感到枯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案例教学因其开放性、探索性特点,成为政治课教学中的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和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创设情境,比较强调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案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是否选择了适当的案例。选取案例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兴趣,最终会影响整个教学效果。下面,按照案例教學的特点,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谈政治课案例教学中应如何选择适当的案例。
一、案例的选择要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教育环境中易产生激情、兴趣、丰富的想象力和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动力。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案例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趣味性。所谓的趣味性就是要求我们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可读性。只有选择了学生感兴趣、喜欢读的案例,他们才会就案例涉及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引发学生的兴趣,把课堂打造成一个充满趣味的知识园地,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所谓知识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并能进行深入思考,从中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受到启迪。学习知识,掌握规律,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才是我们提倡案例教学的目的。如果只注重案例的趣味性,一味地求新、求奇,而忽视案例的知识性,就有一点舍本逐末了。
在学习九年级思政《合理的消费方式》这一内容时,我考虑到学生平时并不关心家庭收支状况的实际,我一方面安排学生调查自己家庭的消费结构,培养学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衡念物力维艰”的感恩意识;另一方面,又让同学们调查自己的一星期的零花钱是如何使用的,并分析自己的零花钱使用是否恰当。对于这样的案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学习和运用了课本中的知识,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时代性,把握时代脉搏
政治课是时代感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把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最新资料补充到教学中,使政治课更富有时代气息。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那些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案例,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地推陈出新,反映现实问题,反映社会热点,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时代发展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学习九年级社会《市场经济》这一节时,我选择2009年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众多措施:增加投资4万亿元,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等作为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同学们深刻理解了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的弱点和缺陷,也懂得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启发性,为学生预留出想象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站。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不是以教为主,而是以指导为主,不是重在传授知识,而是重在对学生激发思维,指导思维,发展思维,训练思维,培养思维,使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中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有机统一。因此,选择启发性案例对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在讲述《科教兴国》这个的热点专题时,我以2008年9月“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为案例,设计了一个问题:试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选择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阿木古郎牧场作为第一着陆场的原因。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把政治、地理、历史三个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真实性,增强可信度和有效度
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真实的案例才最具有说服力,才能让学生信服,而“信度”提高了,“效度”也就自然提高了,也就有利于达到案例教学法的最佳效果。因此,在案例的教学中,所选案例必须真实地来自国内外的重大时事政治、社会各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尽可能地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政治学科的特点。例如,在初二生命与健康的权利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了三鹿奶粉事件。由于其真实性,所以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符合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实际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团结协作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因此,政治课教学案例的选择,就显得非常关键,选好案例、用好案例不仅仅是政治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更是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今后政治教师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政治课教学》.1999年第7.11期
2.《思想政治课教学》.2002年1~2月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怎样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篇7
一、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意义
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对于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贴近实际,理论与实践结合。
许多教师学了不少教育教学理论,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对其真正掌握。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有相当大的距离,难以与之联系,还不如学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更实用。因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教学的情况并不少见,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不大。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而教育教学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与工作实际相脱离的不足,它像一座桥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反映出教育教学理论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能够有效地避免纯粹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偏差。
2. 交流研讨,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教育教学案例是“教育教学情境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教育教学案例十分适用于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的有效载体。教育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反思、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能提高教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教师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确定阶段性的研讨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并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校本培训等形式,对有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进行反思,使新课程研训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实践反思,总结经验。
教育教学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教师个人教学档案和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保存和研究的价值。通过多年的积累,把若干教育教学案例进行整合、拓展、升华,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教育论文。
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时,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往往局限于写具体的做法,缺乏的是提出“为什么”以及“怎样解决”等内涵的东西。诚然,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哪些教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哪些教法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案例还是教师记录自己的教学生涯、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事件。有的问题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但也不能把它记成流水账,那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
二、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教育教学案例从宏观上可以介绍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教育教学情况,微观上可以描述一次专题活动或一堂课;长的可以详细叙述教育教学事件发展的过程,短的可以着重介绍某个教育教学情境或片断。可以侧重于实践描述,也可以侧重于理论分析。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必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客观性。
教育教学案例记录的是教育教学实践的经过与结果,它必须如实反映教育教学实践的事实。与论文相比,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论述为主。教育教学案例则是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教育教学案例主要是讲一个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从写作的思维方式看,论文的写作一般是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教育教学案例写作是归纳性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 典型性。
教育教学案例选择的是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教育教学某些特征的实例,通过理性分析来探索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与教案、教学设计相比,教案、教学设计是对将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教育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选材和写作内容的特点各有不同。
3. 指导性。
教育教学案例具有启发迁移的作用,通过教育教学案例这种形式的交流,教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类似或其他问题、事件的分析处理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从而明确教育教学方向,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行为,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教育教学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要素。
1. 交代背景,有所侧重。
要交代清楚教育教学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可以包括学校、班级、学生、教师的情况等等。但描述事件的大致场景不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其案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给读者提供了解案例的背景资料。
2. 突出主题,揭示本质。
教育教学案例的主题,即这个案例准备反映什么问题。这是案例撰写者对案例的背景、全貌、细节等深入了解、综合分析、处理提炼而得出的,是案例描述的人物行为、事件所显示出来的贯穿于全篇的基本思想。比如,案例可以是反映对某种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可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建设;可以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课程或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或是介绍怎样帮助学困生,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面临的独特问题、情境、经历,以及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讨论等等。一般而言,比较新颖、复杂的情境,会提供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能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问题,因此,选择的问题,一是要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选择人们所关心、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切忌老生常谈。二是应该选择自己体会最深、最受启发的问题,选择恰当角度切入,切忌人云我云。三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和对象,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总之,动笔前需要思考、分析、判断、选择并确立鲜明的主题。
3. 反映特定内容,写清关键细节。
教育教学案例的写作不能有闻必录。应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要问题的特定内容进行详尽的描述,讲明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挫折,要注意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转变过程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的关键细节却一笔带过。
在这个环节中,要特别注意揭示相关人物的思想和心理。面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执教者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有什么理论支撑,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好的教育教学案例应该能够切实反映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因此,人物思想和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教师撰写案例,往往容易偏重于教师一方,忽略了学生心里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
4. 突出特色,交代其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育教学的思路,描述教育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育教学的结果,既某种教学措施所取得的效果,包括教师的感受和学生的反应,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成功的体会和失误的遗憾有哪些,以及今后的设想等。细节和结果是构成教育教学案例正文最基本的要素,是案例的主体部分。案例的写作形式没有严格规定,其描述语言要求平实、简洁、准确、生动,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事件的来龙去脉,忌文学化和繁琐的文字叙述。
5. 多角度评析,总结成败原因。
评析是在记叙事件的基础上,评价分析教育教学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通过对案例中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梳理利弊得失,总结成败的原因和教育教学的规律,揭示事件的启示意义及其价值。
评析可以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切入,进行理论阐述,也可以有感而发,就事论事。同一件事,可能引发不同的思考,评析贵在具有独到的思考,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作者的学养水平决定的,评析可以是自评,也可请专家点评。
教育教学案例 篇8
关键词:二力合成,平行四边形,情境与探究,物理教学案例
一、情境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案例设计背景
在教的过程中, 倡导民主平等教学, 新课标下的教学最突出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 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民主则在传播知识时, 能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空间, 强调了师生间的平等性;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重视学生体验成功。因此要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 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统一。对物理学科来说, 与学习知识同等重要的是科学素养的培养, 让学生能够对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 并尝试通过探究找寻答案。情境与探究相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学科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 强调围绕解决问题开展教学活动, 而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贯穿于问题解决过程始终的情境中,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主动构建包含在问题中的知识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情境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案例设计内涵
情境与探究相结合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达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二力合成的学习情境和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是教学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学生的学习中调动眼、耳、口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则学习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是“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
为此创设情境和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的主线: (1) 在课堂教学上首先通过演示二力合成的图片, 模拟二力合成的实际生活情境, 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从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讨论, 先让学生得出二力合成可以用“等效代替”的思维方法。然后在师生共同完成随堂小实验的基础上讨论自己的探究方案。 (2) 要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使学生学会如何透过生活中的表面现象去探究规律, 教师再分析并总结, 给学生提供科学而丰富的信息资源, 得出正确而科学的结论。
三、教学案例反思与总结
贯彻课改精神, 创设物理情境, 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动手实验中学习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在分组实验中充分体现了合作探究的精神。要相信学生,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应体现科学探究的特征、方法和过程, 而对于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不能脱离“学习”而盲目追求探究的形式, 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探究的步骤, 领悟探究的方法, 自主地建构知识, 探究过程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本案例中对二力合成规律的猜想, 对学生来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案例由生活情境出发引出了二力合成的等效代替思想, 由师生共同的随堂实验铺垫了探究实验的思路, 另外还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作用, 通过计算机采集到的数据同步画出力的图示, 学生很容易逻辑推理、猜想、验证出二力合成的规律。知识靠学习者自己建构, 而不是由教师提供。
(二) 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DIS数字实验系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逐步地进入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验, 实验数据处理平台, 它能充分展示教师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不同的需求实现自己的设计愿望。在本案例中, 通过计算机采集到的数据信息, 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就减少了实验数据的处理时间和提高了精度。
(三) 当然在本案例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
(1) 有少数学生动手能力差, 个别女生不敢放手做实验; (2) 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数据能力和作图能力掌握不够, 所以在实验当中有些组未能完成实验。
总之本案例以情境创设与实验探究相结合为主, 充分体现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将物理情境、实验探究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 渗透了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究意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案例 篇9
相比语文和英语等文科科目来说,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都是较强的,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文科科目那样活跃,而是一门较严谨的学科。在数学课程设置逐渐深入的情况下,很多同学往往会因为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态度不对、学习习惯错误等原因而使得数学这一科目成绩较差。而后随年级的增长,数学的难度也在增加,这就让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如此循环往复,使得我国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和困难。
1.我国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与案例式教学策略的积极作用
1.1我国小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不高
我国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处于被动的状态,为了应付每次的考试而学习, 而且小学生还处于思想不成熟的阶段 ,自身的主 动学习意 识不强 ,学习目标 不够明确 ,这样一来 很容易造 成教师对 数学这一 科目的教 学难度加大。 经观察可以发现, 我国很多小学生都有错误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薄弱。很多小学生的家长由于长期外出打工、忙于工作或个人文化水平较低等,没空看管孩子学习和作业,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放松状态,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数学成绩下降,于是学生逐渐对数学这一科目的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只会使其学习形成恶心循环。案例式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方便其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使得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更简单的学习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1.2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的小学生较多, 因而逐渐有了一定的竞争力,在这种社会现状下教育工作者在对小学数学教学方面就只重视考试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不授予学生对数学这一科目的学习方法,只一味授予学习重点,小学生只能接受枯燥无味的知识然后通过不断重复等各种方式达到牢记的目的。同时教育工作者还会在每一次考试前把教材的内容进行压缩,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接受,在时间不充裕时还会占用一定的课余时间进行加课辅导,这就在无形中加强了小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在学习数学时思维不活跃,缺乏创新意识,个人能力无法得到发挥。还有些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为了让小学生在每一场考试中从容应对, 正常发挥,就在课上课下通过不间断地试卷练习的方式让学生逐渐适应考试,把原本应该有趣的教材知识转化成了各类枯燥的练习题。学生在成长阶段应有的灵活思维都变得迟钝,数学的魅力也被各种练习题所埋没, 小学生每天在一堆重复的劳动中也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取案例式教学策略, 这样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和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为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供保障。
1.3教师的个人专业水平及教学设备不一
虽然我国已经有大部分小学院校已经采取多媒体教学,但也只是依靠于黑板和粉笔及简单的幻灯片进行教学, 这样的教学并不能调动学生对数学这一科目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无法在创造中学习。而且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个人专业水平不一,多数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就不够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就只会依照教材适当进行浅层面教学, 无法深入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 也无法为小学生提供一定的便于数学学习的学习方法,这就使小学生不能接受到较深入的数学知识。
2.案例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1案例式教学的意义及方法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将较隐形的知识向显性转化的教学方法,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所具案例一定要贴近实际,真实性较强,便于小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该案例也要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难易程度适中,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2.2教学中所举案例要具有真实性
在我国各方面都迅猛发展的现状下, 数学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渐改变了原本以获取高成绩为主要教学目的的思想,而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学会在实际中的应用作为主要的数学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现实进行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思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社会。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一定要有真实性这一特点,在设立各种教学任务时都以实际出发,譬如在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如“100-37-29=?”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实际情景:小明的妈妈出去买菜,一共带了100元钱,在购买土豆和鸡肉时共消费37元,然后又购买汤圆和白糖共消费29元,小明的妈妈还剩下多少钱? 这种依据于实际的案例不但不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而且在今后实际应用中也大有帮助。
2.3案例式策略要有开放性
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时所采取的案例也不需要规矩不变的模式, 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譬如在对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让学生知道正方形、长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求法,然后根据其公式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有学生认为, 若将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向内对折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该长方形的长为三角形的底边的二分之一,长方形的宽是该三角形高的二分之一,因此该三角形面积为长方形的两倍,即三角形的底边长×高÷2。
让学生推向不同的解决方法: 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将两个边对其拼成平行四边形,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边×高,其中底边为二分之一三角形的底边长,高为三角形的高,该公式所得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因此三角形的面积为底边长×高÷2。
第三种解 决方法 : 把一个三 角形纸片 的顶角平 行折向底边 , 然后沿折 痕将三角 形剪为两 部分 ,即梯形和 三角形 ,再将其中 的三角形 进行中间 对折并沿 折痕剪开 ,所得两个小 三角形分 别放置于 梯形的两 边 ,可以得到 一个长方形 。此时长 方形的面 积为底× 高 , 该长方形 底为三角 形的底 ,高为原来 高的二分 之一 ,因此三角 形的面积 为底边长×高÷2。
这样就让 小学生凭 借自主思 维实现该 堂课的教 学目标,改变原本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课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激发其创造性。同时学生也能够透彻地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由来,不再是死记硬背,不但使得课堂的趣味性大大增强, 而且学生在对数学学习中的兴趣不断提高 ,自主学习 能力大大 增强 ,既获取知 识 ,又形成获 取知识的能力。
3.结 语
教育教学案例 篇10
一、案例教学法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运用案例进行教学, 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并且将一个个具体的管理场景搬进讲堂, 学生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进入角色, 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 不承担任何风险, 不付出任何代价, 又能及时得到教师、同学的帮助,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塑造性。
2.运用案例进行教学, 弥补了课堂讲授的不足, 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掌握已学的基本知识。课堂讲授在传授知识方面是必要的, 能够达到时间短、见效快的目的, 但学生基本上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 对所学知识如不加以巩固, 很容易遗忘。案例教学把现实生活中企业碰到的真实问题带进讲堂, 从而使学生在不离开教室的情况下, 大大扩展他们的视野和经历, 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分析、争论, 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
3.运用案例进行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且尤其适用于培养管理者。通过分析案例, 可以帮助未来的管理者学习如何对特定问题进行分析, 以及如何运用他们的知识、智慧进行科学的决策。案例教学使学生有机会试验他们的主意和想法, 有机会彻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机会和别人交流思想、分享思维成果, 从而得到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
二、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两个责任中心。一个是教师, 他们有责任选择案例教学形式和案例教学教材, 引导学生开展激烈的讨论, 创造一个比较理想的教学环境;另一个责任中心是学生, 学生拿到教师发给的案例或特定材料后, 必须据此作出真实生活中的决策, 并从中得出现实的有用的结论。
(一)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教”
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主要不是讲授, 关键在于启发、诱导, 具体工作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工作主要有:选择一个恰当的案例、拟定思考题, 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
选择一个恰当的案例。选择案例或编写案例时要围绕教学目标, 由浅入深, 要注意案例内容与强化所学知识有关, 案例难易程度与学习知识的深浅程度有关, 案例篇幅与案例教学时间相适应。一般来说, 一个好的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
描述了管理过程中一个有趣的、真实的故事;
与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要求相关;
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和较多的主要人物的直接引语;
引人深思, 有争论余地和启发作用;
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所需理论与技能的使用价值。
准备好案例后, 教师再反复钻研案情, 结合学生理论学习深度和实践经验, 看哪些地方需要提示或需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
拟定思考题或讨论题。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案例内容确定思考题、拟定的思考题要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诱导性和可争辩性。
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讨论。讨论范围的大小, 要根据教学目标、案例案情、学生人数、教学环境等确定案例的组织形式。如个人发言为主的小型分析讨论会;管理形式的模拟或角色扮演;分组集体讨论 (4~8人不等) , 各组织代表上台发言;大型辩论会等等。
2. 主持案例课
教师利用案例教学前几分钟, 介绍案情或相关的背景材料, 然后提请学生思考拟定的讨论题。学生利用一定时间, 对照讨论题, 反复思考, 推敲案情, 待学生基本熟悉案情, 得出案情基本结论时, 再组织讨论。
教师在主持案例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当“导航”“导游”“导演”, 倾听学生发言, 适时地引导学生, 或提示、或反问、或发问、或故设疑团、或充当争论反角, 引起争论, 使讨论不断深入, 要引导大多数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充当上述“三导”角色时, 切忌充当“三员” (忌当“演说员”, 不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忌当“评论员”, 对学生的发言品头论足, 发表见解;忌当“仲裁员”, 对学生之间的争论横断是非) 。
3. 讨论后总结
每次讨论结束, 教师一般都要做简短的总结。一是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主要总结学生讨论发言积极与否、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问题是否透彻、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等等;二是对案例本身的讨论总结。学生讨论结束后, 教师应作简明总结, 明确哪些方案不可行及原因, 通过讨论受到哪些启发, 哪些属于新颖的见解, 以及案例讨论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教师对总结材料, 要加以整理, 做好记录, 作为案例教学资料的积累。
(二) 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学”
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 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讨论前, 学生对案例讨论内容准备如何是关系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一环。教师介绍案情, 提出思考题 (讨论题) 后, 要求学生:
(1) 联系实际、仔细阅读、把握全貌。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仅靠教师介绍案情是不够的, 学生必须带着问题认真、仔细阅读案例。有些案例实在理解不了, 可以跟周围的同学交流、磋商, 从案例情节的细微处去捕捉线索, 在错综复杂的描述中梳理头绪, 把握案情全貌。
(2) 根据问题找原因、提措施。在把握案情总体面貌的基础上, 学生要进一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 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主要原因, 提出各种可能措施, 再根据企业内部、外部环境条件, 切实分析每一条措施的可能性。
(3) 在综合分析基础上, 拟定发言提纲。学生在联系实际, 认真阅读, 把握全貌, 找到措施以后, 要将自己的思路加以整理, 写好讨论发言提纲。
2. 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言
进行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时, 部分同学发言不积极, 怕自己的看法不成熟, 被人嘲笑。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也应把讨论发言当作提高自己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素质的机会和场所, 只有通过发言、辩论才能使案例问题逐渐明朗化, 才能深化和巩固自己所学知识。
3. 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 教师作了必要的总结以后, 学生要总结自己在阅读案例、发言准备、案例讨论中存在什么问题;在知识的巩固、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在这一案例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等等。
三、案例教学成绩评定
教学活动要有成绩记载。在案例讨论时学生成绩的评价不能用一个框框去套, 主要看学生准备是否充分、发言是否积极、说理是否透彻、论据是否有力、观点是否新颖、有创意, 语言表达是否严密等等。案例分析书面报告成绩评定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对于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案例, 应主要看定性分析, 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于定量计算的案例, 应着重看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其次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对于有几种可行方案的案例, 应着重看其选择方案的理由, 而不单是选择方案本身;
4.评价一个案例的答案, 固然要参考答案标准, 但框框不能过死, 尤其要注意答案中的独到之处与新颖简介;
5.评价一个案例的分析及答案正确与否, 不应看重评论案例本身价值高低或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多少, 而应着重看学生是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决策的能力;
6.案例允许多解, 并不要求唯一解, 因此, 评价案例主要是案例分析的思路与结论是否呼应, 是否系统的应用了所学的知识。
教学案例 篇11
初中怎样来教会学生打球往往是个难点,因为它的动作技术要求比较难,不容易学会,所以,如果没有游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那种内驱力、积极性就会受到限制,本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对排球技术的渴望来进行教学的。
案例描述:
上课伊始,师:大家想不想进行排球比赛?生 :想 ,师:随便怎样打都可以,学生分组比赛5分钟。师:你们觉得比赛打起来有什么困难和想法。生:光打不学技术不行,师:好我们就来学习排球最重要的技术上手传球。教师出示上手传球的动作图解,以学生兴趣活动为主体的“学着做”学生根据自己对技术的掌握情况,自选练习方式:自抛自传、两人抛传 、多人抛传、或对传等。充分体现了现代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技术的学习。
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参与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常见的错误有:击球点过高或过低、举手跑或举手不放、传球手型不正确等问题。及时集合解决,纠正错误,请不同的学生来示范,让学生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再讲解与示范,引导模仿练习(默记口诀)强调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有好的技术,才有好的传球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动作,看来掌握的比较很好。如果传球继续传下去,没完没了,实际这一堂课也不可能学会或学好,教师及时转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通过隔网竞赛实践运用。把传球技术动作教学有机穿插到比赛游戏过程中,要求学生配合好,不让球落地,尽可能的运用传球技术,发挥团队精神,怎样把球打好。第二次进入游戏,学生们玩的非常非常高兴,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积极性,确立让学生在玩中学的指导思想。只有在“玩球”中学生才可能爱上排球,同时指导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和技术,我想到了一定的时间,学生会打球就不成问题了。新的体育与健康教材,特别强调会打球,也就是说:通过打球来锻炼学生的身体,达到五个领域的目标。
由此可见,在这种“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非常自然地意识到学习需要是自己产生的,不是别人强加的,学习过程是自己实践的,不是他人包办代替的,学习目标的完成也是自己尝试探究的结果,不是机械地重复和模仿的结果。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完全全地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是充满兴趣的探索性创造活动。
教学案例设计 篇12
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七八年级学习有关频率的基础上, 继续学习有关频率与概率初步的知识。本节课首先通过课堂实验活动, 让学生体会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实验频率, 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 在操作实验与统计中探究知识。为了突破本节难点, 采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树状图法和列表方法来组织学生掌握概率计算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会用树状图法和列表法计算涉及两步实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让学生在实验、统计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反思和拓展, 逐步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身边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与统计中体会知识的应用, 在交流与合作中归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和统计, 使学生学会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规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 在合作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集体学习的乐趣, 进而积极地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会用树状图法和列表法计算涉及两步实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树状图法和列表法计算涉及两步实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方法: 实验———统计; 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与讨论。
教学准备:
1. 课堂实验用的扑克牌、两枚一样的一元硬币、两枚骰子。
2. 检查各组教学材料的准备情况。
3. 幻灯片的制作。 ( “扫雷”游戏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 幻灯片展示) 现在, 我国的福彩、体彩等吸引了不少人, 你有哪些亲戚或朋友是“彩迷”? 你觉得买彩票一定会中奖吗?
师: 其实这是一个概率问题。针对这个问题,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 让一生扮小明, 另一生扮小亮) 先让小明对小亮说: “我向空中抛2 枚同样的一元硬币, 如果落地后一正一反, 你给我10 元钱, 如果落地后两面一样, 我给你10 元钱。”问小亮愿不愿意? 然后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
温馨提示: 这是一个数学游戏, 老师只想用此介绍一些概率问题, 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是不能参与买彩票的, 而赌博更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噢!
二、操作实验、分组交流
( 用幻灯片演示问题和图片)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要求各组拿出准备好的两副扑克牌 ( 牌面数字分别是1、2、3) 从每组牌中各摸出一张牌进行摸牌游戏。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几的概率最大? 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4 的概率是多少? ( 学生在活动时, 教师要注意组织, 避免课堂混乱。并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做这个游戏次数少了, 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希望生: 在实验操作时得到不同的解法, 甚至是错误的解法。便于提供给全班讨论。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注意收集不同的作法, 一旦发现有用“树状图”或者用列表法求解的, 及时鼓励并演示如下的幻灯片:
用两张幻灯片激发学生思考: 哪种方法对? ( 各组推选代表说理由)
由此表可知: 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2、3、4、5、6 的概率都是你认为对吗?
( 充分让学生说出理由。若有争论, 引导他们进行辩论)
三、反馈问题、归纳知识
( 幻灯片展示) 在上面的这个游戏中, 可以借助像树状形一样的图形来解决。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树状图法; 也可以用表格来解决, 把这样的方法叫列表法; 你能说说在运用它们求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时, 要注意些什么吗?
1. 引导学生看教材P136 - 138, 各小组成员归纳总结, 得到一致结论。
2. 板书: ( 树状图、列表法)
前提: 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3. 由列表法解决前面问题时, 你还能从表中获得哪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 此时, 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肯定、鼓励并引导学生对所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进行反思和拓展, 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师]还记得前面抛硬币的游戏吗? 请用列表的方法求出两个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 要求学生做在草稿子上, 并相互对正答案。然后阅读教材P136 ~ 138 页例2、例3 进行对照)
四、练习巩固、灵活运用
1. 做教材P138 页随堂练习及习题25. 2。 ( 注意巡视学生出现的情况, 及时引导并帮助“后进生”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2. 补充习题: ( 幻灯片演示) 各组进行掷两枚骰子的实验: 一个同学掷骰子、一些同学记录每次的点数和 ( 50 次) 。另一些同学用这节课学的方法求出点数和为6 的概率是多少? ( 掷一次) 看一看理论概率是否与实验频率相一致。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 因为实验次数很大时, 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但并不完全等于理论概率)
3. 活动探究: ( 幻灯片演示) 一个密码保险箱的密码由6个数字组成, 每个数字都是0 ~ 9 这十个数字中的一个, 王叔叔忘记了其中最后的两个数字, 那么他一次就能打开保险箱的概率是多少? ( 引导生: 王叔叔知道前面4 个数字, 只忘记最后两个数字。而这两个数字中的每一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有10 种, 则组成两个数字的可能结果数有100 种。结果是多少呢?)
五、小结反思、板书设计
小结: (幻灯片演示)
1. 本节课学习了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求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你掌握了吗? 在运用时要注意些什么?
2. 在与同学们交流、合作时是否愉快?
3. 板书设计:
补充习题参考答案: 实验次数很大时, 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但并不完全等于理论概率。
4. 作业: 习题25. 2 第3 题与第5 题。
六、教学反思、作业反馈
用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在掷硬币、摸扑克牌游戏时, 当看着同学们兴奋、愉快地参与其中的样子, 我也兴奋、愉快; 当看见同学们争论激烈时, 我惊讶而谨慎; 当聆听同学们振振有词地说明自己的理由时, 我简直有些不敢相信。当然, 在组织教学时, 由于经验不够丰富, 有几个环节浪费了时间, 造成了后面做练习的时间紧, 作业做得不够好。但我坚信! 同学们这节课是高兴的、愉快的、有所收获的, 设计这样的课也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效果评估:
【教育教学案例】推荐阅读:
三爱教育教学案例09-10
禁毒教育教学案例09-22
地理教育教学案例10-15
干部教育案例教学07-09
案例教学教师教育11-24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10-17
教育教学案例及其撰写07-06
案例教学公共教育学05-10
案例教学法护理教育08-26
大班教学案例教育随笔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