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要求

2024-11-28

效果要求(共5篇)

效果要求 篇1

新的社会主义形势下,教育要发挥其与时俱进的特性,采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合理化的变革,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健康的、专业化的人才。本文分析了新课程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对新课改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作了阐述。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进步,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现状,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笔者作为在政治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浅谈自己的看法。初中政治课程的内容,相对于语文课程的内容而言是枯燥无味的,和英语课程相比,又因其少了一定的陌生性而使初中学生减少了对其的好奇度,这也就使得初中学生在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对政治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要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转而探索新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九年级政治《学会合理消费》这一章节时,因为初中生基本处在只花钱、不挣钱的阶段,开始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先组织他们调查家庭的消费结构,让他们了解父母辛苦挣钱的不易,逐渐培养他们感恩意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合理消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差钱》、《钟点工》等与消费相关的小品,为课堂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在恰当的时候引出相关的学习内容,明确细分问题,让好、中、差学生各抒己见,从而使学生在与同学和老师的愉快、融洽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掌握基本的课堂知识,学会利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当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之后,定会因此而产生成就感,那么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便成为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基础。

二、鼓励初中学生质疑,在疑问中拓宽思维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在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忽略初中学生的质疑所发挥的作用,当前多数教师仍在使用“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面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却昏昏欲睡。要知道,这样无论是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是自身道德的修养都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他们根本没听进去,也没学进去,所以在进行初中政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可调动的因素,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激发学生质疑思想,活跃、拓宽他们的学习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实践,不断拓宽学习领域

为有效推进初中政治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政治理论知识都是社会实践的升华,是对社会实践的规范化、系统化的反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例如,教师在教授九年级第六课“行使政治权利中的建议权和监督权”时,可以结合时事政治和社会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行使的权利和体会行使权利必要性的同时,加强对社会的认识,对自己职责的认识,从而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

初中生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发挥着主导作用,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会直接表现于自身言行中,从而作用于学生对老师的认识。当教师思想道德水平高时,那么自然会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得到学生的信服,使学生心甘情愿地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努力学习,反之亦然;其次,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作用于教学实践,影响教学结果。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体现在其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上,还体现在其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因材施教上。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如在学习成果上,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在学习动机上,有的是因为学习而学习,有的则是因为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有的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有的则灵活运用其他记忆法,这种种的不同组成了一个班级,而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要求教师以学生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从而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

马克思曾经说过:“创新思想就像一颗种子,它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灵活的火花,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种子,还在于启迪和唤醒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得种子发芽、成长。”马克思的这段话,体现着创新教育的思想。随着新教材的推行,教师应该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引导。

参考文献

[1]赵彦笋.试谈对新课程下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认识[J].学周刊B版,2010(03).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丁志旺.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0(33).

[4]胡玉强.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创新教学[J].学周刊C版,2010(04).

效果要求 篇2

广东以“行风建设月”活动促殡葬行业优质服务

撰写时间: 2011-06-24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 广东省民政厅

根据民政部统一部署,广东省殡葬系统深入开展 “行风建设月”活动,形成诚信为本、优

质服务、群众满意的殡葬行业新气象。

一是加强领导,全力做好清明节工作。广东省民政厅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全力做好群众祭扫活动有关工作。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有关部门,制定工作预案和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应急值守制度,加强对殡葬服务单位的管理监督,为群众祭扫提供优质服务。刘洪厅长、张元醒副厅长分别带队检查广州市、佛山市清明殡葬工作。清明节期间,全省10个清明观察点共接待祭扫人数超过90万人次、机动车流量达9万车次,没有发生突发事件。各市、县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安全保障工作放在首位,切实落实责任,严加防范,认真组织做好清明节工作。

二是周密部署,扎实开展“行风建设月”活动。广东省民政厅成立了以张元醒副厅长为组长的“行风建设月”活动领导小组,并派出工作组对部分市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地在开展“行风建设月”活动中,注重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流程;提高素质技能,优化服务质量;畅通监督渠道,完善服务反馈,取得明显成效。3月27日,深圳市殡仪馆在全国率先组织了 “殡仪馆公众开放日”活动,打造“阳光殡葬”,让群众“零距离”接触殡葬所有业务场所,揭开“人生最后一站”的神秘面纱,让更多群众理解殡葬、支持殡葬、宣传殡葬、监督殡葬。茂名金凤山陵园派出大巴车免费接送丧属前来祭扫先人,并与茂名市民政局、市老干部局联合举行弘扬炎黄文化文体节目汇演、图文展览等系列活动,弘扬殡葬先进文化,400多人参加“传承炎黄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演出,《南方日报》等媒体予以广泛报道。

三是突出主题,加强殡葬改革宣传。广东省民政厅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制定了《2011年广东省殡葬改革宣传活动指导方案》,确定了 “推进惠民殡葬、绿色殡葬,建设幸福广东”的宣传活动主题,指导各地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海报、微博等宣传媒介,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活动。全省各地在殡葬管理工作中关注和保障民生,积极出台惠民殡葬政策。汕头市龙湖区辖区对户籍人口死亡火化综合服务费全部由区政府埋单,率先实现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蕉岭县政府对全县辖区内去世的户籍城乡村(居)民,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各地继续加强绿色殡葬宣传,深圳、汕头、韶关、东莞、湛江等市组织开展了骨灰海葬、树葬活动。深圳市各殡葬服务单位推行绿色殡葬,倡导无烟祭扫,购买10000多束鲜花免费派送给群众,并免费派发环保袋。清明节前后,我省各级民政部门还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各地市坚持媒体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内刊宣传相结合,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清明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向媒体提供各项殡葬便民惠民服务资讯,为群众解答惠民殡葬政策等殡葬热点问题。

四是强化监督,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全省各地民政部门结合开展 “行风建设月”活动和经营性公墓检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殡葬服务单位进行认真检查,严肃查处并切实纠正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违规行为。如深入调研深圳市西丽报恩福地墓园违规出售(租)超面积高价墓地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殡葬服务价格及有关

情况专项调查。

打印本 稿

关闭窗 口

效果要求 篇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高中化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也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广大化学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 深入课程改革实践, 寻找与之对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将新课改的新理念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来。

一、转变教学观念, 完善教学培养目标

不同的教育观念具有不同的教育行为, 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长期以来, 学校在教育中偏重智育, 往往通过题海战术实现知识的巩固, 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 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中化学新课标提倡化学教学要“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那么, 高中化学教学在制订教学目标时, 就应把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作为实施课程标准的核心任务, 把培养学生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贯穿化学教学的主线, 让学生在生产、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化学知识, 倡导学生在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 并走出课堂, 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具体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二是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三是要结合哪些生活实际?还要考虑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等等。

总之, 教师应恰如其分地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融合, 并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改进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直以来, 教师的工作任务都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 从古至今信奉“师道尊严”。教师的作用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修筑的围城里, 教学课堂形成了灌输式教学模式, 学生也逐渐形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性, 习惯于被动接受。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 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 新课改要求下教师应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引入兴趣教学。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关键因素,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实验事实、有意义或有趣的现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等灵活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直面新、奇、趣, 感受矛盾, 给学生以出乎意料、耳目一新的感觉,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如讲授“氨气”时, 教师可引入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的氨气泄露事故: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 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露事故, 整个厂区是白茫茫一片, 寒气逼人, 方圆数百米,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然后, 在此基础上结合情境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将要讲授的内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 (1) 为什么厂区内会寒气逼人? (2) 从本则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呢?使学生在释疑的强烈愿望支配下进入主动思考的状态, 在揭示事物的矛盾过程中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是引入体验教学。体验教学是通过观摩, 或者直接使教学活动再现, 使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所描述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感悟来得到知识经验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可从生活生产实际入手, 创设体验学习的情境, 让学生如亲临现场, 由此缩短距离感, 激发了解物质变化过程的愿望, 以及情感上的共鸣, 并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驱动其知识的建构。同时, 教学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讨论平台,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循序渐进地习得知识。这样, 经教师点拨, 不但掌握了知识, 而且还锻炼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促进了由书本知识的学习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三、优化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内容增删与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要求和规定, 强调化学新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重点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 变教为诱, 变学为思,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合作和体验, 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并自主去探索、研究、发现, 从而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一是设计问题情境。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在思考中发现问题的过程, 而发现问题就是对所学对象知识生发疑问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创设问题情境, 促使学生的原有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 激发学生的直接认识,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其探究思维。例如, 在讲授“浓硫酸的性质”一节内容时, 围绕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及强氧化性, 笔者采用了“启发、探究、实验、对比”的手法, 引导学生设计浓硫酸使“火柴梗”、“棉花”、“蔗糖”脱水碳化, “蔗糖变成黑面包”及“浓硫酸与铜的反应”等四个课堂演示实验, 学生的参与性非常强。然后, 向学生提出诸如“实验室用浓硫酸制氯化氢气体、利用其什么性质?”“将浓硫酸加入浓盐酸中可快速得到HCl气体, 利用浓硫酸什么性质?“设计一个实验, 验证木炭和浓硫酸共热生成的混合气体”等七个“思考题”, 再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这样, 通过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从而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思考, 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设计探究实验。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来自实验活动的外部刺激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探究式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充当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精心筛选有代表性的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验证性实验, 帮助学生根据已确定的探究课题做出种种可能性假设, 并针对这一假设设计多种可靠、易行的科学探究计划和方案。主要包括:探究的课题, 实验器材和资料的准备, 探究的过程和程序突出实验设计、观察和判断, 更深入地挖掘其探究功能, 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四、开发教学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高中化学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引入, 可以将化学教学带入一个绘声绘色的世界,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 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 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 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激发学习兴趣, 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化学教师要切合新课改要求, 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 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昌平.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09, (2) .

效果要求 篇4

1 发展初期主持人的语体特点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图像、声音、文字为传播符号,借鉴报纸杂志的编排方式,将不同内容、形式、品质的多个新闻节目整合为一个杂志式报道单元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板块。”[1]开创电视新闻新语态的《东方时空》创办之初效仿广播杂志类节目,融合多种电视节目样式,定位电视新闻杂志类栏目。1996年改版之前,4位栏目主持人都是不同组合,没有规律,每次出镜也只是三言两语,起串联作用。虽然栏目在创办时已经力求平等交流的状态了,但主持人难免仍会带有播音员的烙印。节目主持人表达内容和表达态度明显出现改变是在1994年6月上旬的三期节目中,节目快接近尾声时,主持人说:观众朋友,对于我们以上的报道,您看呢?”这一句在现在的新闻节目中很常见的话在当时可谓是新鲜事。当年听惯了说教式新闻的受众,看到电视中的节目主持人和自己互动式的交流,那种感觉应该是新奇和惊喜,双向交流相比单项表达更注重传者和受者的互动,也是给与观众思考的空间,让观众通过思考得出和主持人一样的结论,《东方时空》主持人语言的这一改变,说明了电视新闻节目开始更注重信息传播的完整性和传播效果。此后,《东方时空》节目主持人语言一直将单向表达和双向交流并用,加强传受双方的沟通,增进和观众的感情,保持观众对节目的忠诚度。

2 强化信息服务与深度报道时期的语体特点

2000年,央视开始尝试将打造早间新闻节目,致力于“新闻详尽,专题透彻”,第三次改版的《东方时空》“早新闻”栏目主持人打破传统播报方式,由4位主持人开聊的方式,用轻松活泼的语态将当天从报纸和网上获取的资讯你一言我一语聊出来,播报样态近乎说和播之间,多用短句,语义明晰,节奏也偏快,主持人之间有交流,与受众也有交流。

2001年版的《东方时空》很好地弥补了国内很多电视新闻节目深度报道缺乏时效性的问题。但由于2000年版的《东方时空》信息量过大,板块混杂过于繁冗,将资讯类的节目分离出去,新增板块《时空连线》实现了新闻报道中第一时间让观众触及新闻现场,对话新闻当事人目的,在演播室的主持人可直接连线前方记者,栏目的总主持人可以根据热点事件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报道,在语言上也更加灵活。例如,康辉在播报一则矿井事故救援情况时,总主持人张宇问道:现场的救援进展怎么样?康辉也立马做出反应,对事件的细节做出描述,也对这一事件做出恰切的评议。栏目的改版和节目定位的改变以及整个电视新闻界的发展,也让已有将近十年历史的老牌节目《东方时空》强化了演播室主持人串联节目和强化信息传播的能力。

3 转入新闻频道后的主持人语体特点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观众对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越来越挑剔,在信息洪流中国家电视台如何凸显信息视野的广度和专业视角的深度,《东方时空》基于变化适时调整,满足当前受众的心理需求。从2009年开始,《东方时空》主持人的体态语有所转变,用LED屏幕作为实时连线和资讯呈现的介质,开始站着播讲,体现新闻节目的动态性,主持人导语和串联词观点独到,语言组织方式新颖,有声语言表达流畅自如,配合站着讲解式的播报,整体状态有动态感,方便受众全面了解信息,强化接受的兴趣。

在节目风格逐渐趋近世界电视新闻资讯类节目后,主持人语言在播讲样式和状态上也是主打亲切温暖的情感沟通牌,在这两年的《东方时空》节目中,对于受众较为陌生的专业术语和法律法规,栏目主持人通常是配合身后的电子屏来讲解新闻背景,这样在电视和手机等各种小窗口媒介中,观众就能很形象的快速知晓新闻,这也是以受众为中心,呈现更符合受众需要的传播样态。

摘要:央视《东方时空》自开播以来改变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语态,二十多年来历经数次改版,主持人语言样态也随节目不断调整而发展变化。本文以《东方时空》栏目主持人语言样态为研究对象,分析语境的演变导致的各个时期主持人语言样态的转变,并分析栏目发展各个时期主持人语言样态的发展和不足,为提升新闻节目主持人核心竞争力,优化当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效果提出思考。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语境,主持人,语言样态

参考文献

效果要求 篇5

2复古,复古,还是复古。当复古的鞋款以高端姿态摆上了秋冬新品鞋架,无疑,其热度将随着标价一路水涨船高,迅变成街头最时髦的单品。

3窄腿裤配彩帮板鞋、条纹裤配格子鞋,另类的混搭方法,带出别样的运动味道,让青春的朝气在大街小巷飞扬,让时尚潮流走向随“我”而动。

上一篇:小儿咳嗽变异哮喘下一篇:机车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