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运用

2024-09-29

手法运用(精选12篇)

手法运用 篇1

红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艳丽, 十五的月亮在深蓝的夜空衬托下显得特别的皎洁, 高耸入云的山峰在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挺拔……衬托是一种自然现象, 是一种艺术, 是一种技巧。这一手法在写作上的运用非常广泛。什么是衬托手法呢?所谓衬托就是为突出笔下描述的事物, 凸显主体, 作者有意地将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做陪衬或对照。衬托一般分为正衬法和反衬法两种。

正衬法。正衬法是指通过描写与心理、气氛、形象等相同、相似的环境, 从正面衬托所叙述的中心, 即“情哀则景哀, 情乐则景乐”。在影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主人公伤心欲绝时, 一般是一个大雨倾盆的坏天气;而剧中人物意气风发时, 大多是一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作文也是如此, 如表现人物激动喜悦的场面, 常常描绘美好的景物来相衬, 心情好, 所见之景也自然带上人快乐的色彩。如写太阳, “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 大地顿时一片流光溢彩, 花儿红了, 草儿绿了, 小鸟唱起了快乐的歌儿”。朝阳升起的美景, 是因为作者充满新生、欢乐的心情;如表现主人公悲伤酸楚的心情, 常常描写诸如风霜雪雨之类的恶劣环境来陪衬, 同样是写太阳, “火辣辣的太阳露出它魔鬼般狰狞的面目, 似乎要将绝望的我晒干、撕裂”。在绝望的心态中, 作者看到的太阳就变成了魔鬼。文学大师也习惯运用此法。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描绘春雨夜景, 表现喜悦心情。以乐景写乐情, 愈见其乐。又如鲁迅的《故乡》开头的一段景物描写:“时候既是深冬, 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 从篷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这里用“阴晦”、“冷风”、“苍黄”、“萧索”等词语, 写出一个凄凉的自然景象, 通过这个景象的衬托, 把“我”悲凉的心情很好的体现出来。再请欣赏同学的作文《茵草坪上的故事》:“一场春雨之后, 坪里的小草长得愈发茂盛了, 那一大片的翠绿简直就是一块碧玉, 绿得发疯, 绿得逼你的眼睛。在楚文眼中, 泥土里滋生的根本就不是一种植物, 而是一种叫‘幸福’的种子。”这段文字描写表面上是写景物, 其实是写的人物心情。文章没有直接说出主人公内心的喜悦与幸福, 但笔下的这些独特景物, 却将人物的感受巧妙地洋溢于字里行间了, 衬托手法使文章更加含蓄典雅, 情感浓郁。

反衬法。反衬法是指描写与心理、气氛、形象等相反的环境, 从反面来陪衬, 即“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如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 描绘的却是平静的环境;表现主人公悲伤酸楚的心情, 描写的却是晴空万里这类美好的环境, 等等。还是写太阳, “太阳公公咪咪笑, 花儿对我点头笑, 笑什么?笑我刚才愚蠢的行为吗”?此时美丽的太阳的笑脸, 在作者自卑的心态下竟变成了一种嘲笑。再如, “落魄的归鸭扑楞着翅膀从眼前掠过, 夕阳的最后一抹残红也被黑暗吞噬了, 但黑夜, 它能阻止太阳明天的升起吗?不能!黑夜过去, 黎明就要到来”。作者打破“夕阳西下”这种悲剧景象, 赋予它将“朝阳升起”积极乐观的色彩。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同样杜甫的《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碧绿的江, 青葱的山, 火红的花, 洁白的鸟, 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谓不美, 可惜岁月荏苒, 归期遥遥, 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 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再如鲁迅的《祝福》, 结尾写“我”“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 “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 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 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 拥抱了全市镇”。祥林嫂就是在鲁四老爷等人欢乐的“祝福”声中死去。这种景象极为深沉有力地反衬出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 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中考佳作《阳光满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太阳还没有露脸, 天空一片瓦蓝。他骑着‘飞鸽’穿行在行人如潮的大道上。扑面的清风轻轻地梳理着他那柔柔的黑发, 清脆的铃声频频排除着他前方的‘障碍’。那亭亭如盖、挂着露珠的梧桐, 那熙来攘往、朝气蓬勃的少男少女, 那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祥和。然而他心急如焚, 因为他要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可离开会只有10分钟了, 他还在路上。”作者描写清晨的美景, 生动地从反面衬托出他“心急如焚”的心情, 较直接描写他焦急的心情更有艺术魅力。

手法运用 篇2

2、文中成功的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3、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4、作者是怎么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

5、本文以XX为线索,可以分为几层?请分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和作用。

答题模式

技巧手法+内容+效果

首先,明确文中运用了何种技巧手法,主要从五个方面去审视: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启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对偶、排比、对比等)。

其次,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某种表达技巧写了什么内容。

最后,分析评价文中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主要分析评价其在中心思想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意境的营造和布局谋篇等方面收到什么效果。

[样题解析]

例1(全国卷)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解析〕第九段原文是: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很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件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陋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从描写手法来看,作者运用的是简笔勾勒,即白描。描写的内容有河流、风沙、炊烟、老屋,构成了一幅深沉凄凉的画面,抚今追昔,物是人非,作者的内心无限伤感。通过手法、内容、效果的分析,便可以拟出答案。

答: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

例2(20湖北卷)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

〔解析〕本题是从行文结构的角度考查表达技巧的,先梳理层次结构,从全文看,作者先写修表,再由表写到父亲的精神,最后写自己受到父亲精神的激励。然后,从表达效果看,由表及人,环环相扣,结构十分严谨。这样,答案就可以拟定了。

答:作用,第一层写修表的经历,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凸现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好处,由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谨紧凑。

人称类

〔常见设问形式〕

1、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

2、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样题解析]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象征手法运用秘诀例谈 篇3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郭沫若《雷电颂》

阅读心得

现实的黑暗非常沉重。选段显示出屈原摧毁黑暗势力的斗争决心,他要同黑暗势力斗争到底,哪怕自己只有一点微弱力量也毫不退缩。其中,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着广大的人民群众,表达了作者对革命风暴的渴望。

【技法点睛】

象征是一种化直为曲、变显为隐的表现手法。借用象征构思文章,可以使抽象的事物或情感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浅出地表明精深的意蕴,让文章更具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用好象征手法的关键和秘诀是什么呢?

一、选准象征体。象征体犹如比喻中的喻体。在选取象征体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比较身边的事物并注意运用平时的观察和思维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根据文章的立意选取出容易为读者所认识理解并能产生应有的联想,与象征本体具有高度相关性且最具象征意义的具体而微的事物作象征体。

二、写透象征体。在对象征体的象征特质进行精工描写时,不能脱离象征本体的方向指引,描写要有目的性,描写的特征要与所立之意构成表里关系(暗含立意),不得与所立之意相违——也就是说,作者赋予了象征体什么象征义,也就必须根据这一象征义去着力表现和描写其相应的特质。

三、象征义的揭示务必精准。一般而言,象征体和被象征体是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的,这种内在的联系会激发或唤起读者的相关联想,从而帮助作者实现主题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像鲁迅一样,在《药》的结尾以夏瑜坟上红白相间的一个花环象征革命的前景和希望时,不去明确揭示象征体的象征意义,而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品味。但是,由于不同文体的文章对主题的隐与露有着不同的要求,也由于一种事物具有多个不同的侧面,而不同读者对同一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观察角度又不尽相同,所以同一种事物出现在不同的文体之中就会引发同一读者的多种联想或者引发不同读者的不同联想。例如,同是风雨雷电,既可以让读者想到沙皇俄国的反动势力,也可以让读者想到摧枯拉朽的正义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读者对文章的主题产生误解,就需要卒章显志——用以小喻大等方式,把着力描写的象征体的象征意义揭示出来。

【练笔作文】

樱花的贞烈和阳刚

李传宁

我出生于樱花节,且外表柔弱,所以周围的人们就据表象说我是樱花似的女人——也因为这个原因,每当三月,我就会想起“玉仪辞条,落舞飞雪照碧空;曼妙别枝,散作烟霞掩斜阳”“朵朵撩游人之妙绪,枝枝唤览者之意兴”这些描写樱花的诗句。

樱花很美,美得有些让人窒息。那密密麻麻的白色和粉红色的花儿,簇簇相拥,朵朵相依,远远望去,如同一片花儿组成的彩色云海,不啻仙境。樱花的花朵,粉嫩、娇小、秀气,小小的朵儿之中,是娇弱的黄色花蕊,让人不由不生出怜惜之情。

近代邓尔雅诗云:“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山樱如美人,红颜易消歇。”因为有着娇羞美丽和易逝的容颜,所以樱花被人们看成了弱不禁风的女子。

其实,樱花有着贞烈的气节和伟岸的风骨。

由于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所以不少国人就将樱花视为了日本的“土著”。而实际上,日本只是樱花的客居之乡,我国的喜马拉雅地区才是樱花的故乡。有着梅花一样禀赋的樱花,具有较强的耐寒和耐旱之力。

据传,樱花原本只有白色,而无粉红之色,后来的粉红樱花,都是志向未能得以实现的武士,在践行诺言时,以自己胸口的鲜血染红的。所以有人吟道:“遗芳影于尘世,践履生之壮烈。夫花之烈者莫若樱,情之贞者莫若莲。”

你看,那一片花海之中,粗粗的褐色枝干挺立其中,俨然一位有着仙风道骨的仙人;那点缀在褐色枝干上的芬芳花儿,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如同一位威严的帝王身上的装饰品,虽然艳丽,但却不仅没有掩饰住帝王独有的高贵,反而衬托出了帝王特有的威仪和阳刚。

“厌尔桃夭李艳,而绝蜂绕蝶谒。虽和颜之可即,近观焉而莫亵。”樱花虽然柔弱却不乏刚直,虽然艳丽却不乏朴实。其看似不堪一击的花儿,却外柔内刚,承载着坚贞的灵魂;其粉红的色彩,融合了白色的纯洁和红色的刚毅,象征着坚贞不屈的精神。

“不待生之憔悴,不执香之魂销……蹈清白以为尚,纵零落而存洁。”樱花,你是贞洁坚毅、伟岸刚烈的男儿的化身!

“心向高天,怀素之志已扬;身寄净土,不染之道已彰。”樱花,你是外表柔弱而内心坚贞的我的偶像!

练笔总结

作者选择了樱花作为柔弱外表下隐藏着的贞烈和阳刚的象征体,并将笔力聚焦于象征体——外表柔弱的樱花之上,交代了樱花的迁移背景和原生之地,赋予它的自然禀赋,描写了粗粗的褐色枝干的威仪和阳刚,以粉红樱花的传说和“遗芳影于尘世,践履生之壮烈”等诗句,尽力再现了樱花所具有的贞烈和阳刚的内质。而后,作者根据象征体和象征本体的密切关联,以三段(最后三段)直抒胸臆的句子,水到渠成地揭示了象征体樱花的象征义,为主题的表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运用夸张手法,提高学习效果 篇4

一、出其不意, 印象深刻

小学生最喜欢看魔术表演, 多是因为魔术师出其不意的精彩呈现。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也通过表演吸引学生的眼球, 教学的效果一定会大大提高。所以, 老师首先要摒弃平铺直叙式的语言说教, 大胆运用夸张手法, 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这就像相声、小品一样, 作品中的台词和滑稽的表演总让人意犹未尽, 回味无穷。我们的课堂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课堂效率就不用再担心了。

如牛津英语1A Unit 4 My bag的学习, 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 所学的单词也是我们常用的文具:book, bag, pencil, pencil box, 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 我提前用“挂历硬纸”做了一个大大的铅笔 (pencil) , 在练习句子:Pencil, pencil, this is a pencil. 的时候 , 我像变魔术一样把这个大大的pencil拿了出来, 换来的是学生的惊呼声。谁能把单词“pencil”拼读正确, 谁就可以到台 前用一用 这个大大 的pencil。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几乎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个单词。看到学生的兴致很高, 我随机补充了单词big, 形象地描 绘出大铅 笔 (bigpencil) 。与之相对, 我们写字用的铅笔就小很多, 叫什么呢, 教给学生small pencil (小铅笔 ) 。因为这个“铅笔道具”的运用, 学生不但掌握了本课需要记住的四个单词, 还记住了big和small两个表示大小体积的单词。进一步分析了bag和big的区别,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印象非常深刻, 一说到pencil的时候, 学生一边拼读一边做出“巨大”的动作。

二、多种夸张, 强化记忆

夸张手法的运用不能太单调。我们在上课的时候, 通常会用语言配合表情进行夸张表演。在上课的时候, 不妨让学生也参与其中, 学生的表演可能更容易引起注意。另外, 我们还可以借助道具, 如教学资源的利用:教材教具、多媒体录音、图像、录像等。夸张的道具会让学生产生心理差异, 很好地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还可以借助道具, 结合老师的组织, 运用课本剧表演、游戏活动等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一节课, 可以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如进行牛津英语2AUnit8Dinnertime的学习时, 学生对吃的东西最感兴趣。本单元需要学习的单词有bread, rice, milk, juice。我准备的教具有:牛奶和果汁各一瓶、一次性的纸杯、一块面包以及米饭的拼图。学生准备的学习用具有一张硬纸卡, 一盒彩笔。在学习的时候, 先进行单词的拼读。限定时间记单词, 四个单词随便选, 只要能够正确拼读出其中一个单词, 就可以来品尝老师带来的食物和饮料。很多学生都选择拼读比较难的juice, 因为学生都喜欢喝果汁。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手段, 学生非常喜欢。然后, 我让学生喜欢什么食物就用彩笔画出来, 然后用句型I like...表达出来。学生在活动中, 识记单词和句型的效率非常高。

三、合理适度, 保持新颖

夸张手法的利用要合理适度, 根据本课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规划, 或者是用语言, 或者是用道具, 抑或是老师的扮演、夸张的动作等。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 如果在低年级段用学生理解不了的夸张方式, 那就没有效果可言;如果在高年级还用比较幼稚的语言进行夸张, 就会显得老师水平很低, 很可笑。所以, 老师在利用夸张手法的时候, 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找准契合点, 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夸张本来就是要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如果老是用一种方法进行, 势必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所以, 夸张手法的运用也要常用常新, 不断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 增强英语课堂的魅力指数, 让学生爱上英语课。

如2B Unit 2 At the zoo的学习, 我们可以用很多的头饰来表演, 低年级的学生很喜欢扮演老虎 (tiger) 、鸭子 (duck) 和猴子 (monkey) 等角色, 都争着戴上头饰站到台前做模特, 让其他同学运用所学的句型来描述:Lookat the monkey, it has small ears, bigeyes and a long tail.Look, tiger’s tail islong, but the duck’s tail is short. 如果是高年级, 则不可以用头饰来表演。当然, 还可以设置参观动物园的情景, 进行对话练习。

运用象征手法的作文 篇5

小朋友们来到草地上做游戏,小草说:“来吧,来吧!我的身体很软很软,踏上去像地毯一样,不会像荆棘那样刺伤你们的身体。”

小鸟来到草地上叽叽喳喳地唱歌,小草说:“唱吧,唱吧!随风摆动的我为你清脆的歌声伴舞。”

一头头小牛来到草地上,吃起草来,小草说:“吃吧,吃吧!我十分鲜嫩可口,吃饱了,能让你们长得更加强壮。”

小草每天迎接着不同的客人,为他们带来不同的快乐!

数学教学中语文手法运用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文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54-02

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和数学同为基础学科,它们是相通的。将语文知识溶进数学教学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通俗易懂,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一、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学习

阅读,是我们生活的一项重要的活动,是涉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说到阅读,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语文的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的数学化正在兴起,贷款、股票、市场预测和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词汇的频繁使用,正昭示着社会的数学化的到来。在数学化的社会里,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涌现,一个人不可能终生依靠老师,必须具备自学能力,阅读就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目前,许多学生只是把数学教材当成习题集,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阅读教材竟成了老师的“专利”,学生认为只要听懂老师讲的就行了。即使老师布置预习,学生也只是泛泛而读,不得要领,流于形式。阅读正在成为阻碍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阅读教材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数学教材,是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教育教学一般规律、数学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读教材包括课前泛读、课堂精读、课后深读三个环节。课前对教材泛读,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找出困难和问题,在上课时,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上课,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精读教材,更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把握知识要点;课后深读教材,对知识进行自主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不能孤立地学,应该在生活中,在社会中学,课外读物有利于学生加强数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为此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报刊杂志,希望他们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高中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系列”丛书、《中学生数学》杂志等。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无处不数学,学着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动态,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可是,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局下,书店里大量充斥的是什么考王、密卷等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习题集,而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需要的、渗透现代科技的、高质量的、有利于拓广学生视野的数学课外读物实在是太少了。

关于读书,古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呢?是说读书要用心去感悟书中的知识和内涵,是心灵的对话,要随时将读书时产生的点滴感悟写下来。对于数学阅读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数学阅读时,对一些问题,总有自己的见解和困惑,甚至是一些奇妙的想法。数学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和头脑中突然出现一些奇妙的想法(灵光闪现),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很快补遗忘,那么阅读就仅仅是读了一遍,什么收获都不会有,如果我们能及时将记录下来,进一步探索,那对于数学学习将大有帮助。我经常要求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勤动手,借助纸笔记录阅读中的疑问和那些奇妙的想法,思考并通过演算、推理去消除疑问,验证猜想。

二、借语文概括大意手法,把握问题实质

概括段落大意,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解决数学应用问题,尤其是遇上有大量文字叙述的数学应用问题时,学生遇到繁琐的文字叙述,就感觉无从下手。在应用问题的教学上,我引导学生应用语文上的概括大意手法,抓住问题的要义,领会问题到底是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比如下面的问题:

在一边长为1的正方形跑道的四个顶点上各占有一人,他们同时开始以等速顺时针追逐下一人,在追击过程中,每个人时刻对准目标,试模拟追逐路线。并讨论:(1)四个人能否追到一起?(2)若能追到一起,则每个人跑过多少路程?(3)追到一起所需要的时间(设速率为1)?(4)如果四个人追逐的速度不一样,情况又如何?

这个问题叙述冗长,乍一看,真找不到什么头绪,摸不着头脑。对这个问题概括一下大致的意思,就是“环形跑道上的追击问题”,这样问题的实质就明朗了,就能知道下一步该从哪里入手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概括段落大意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为什么一些语文学得好的学生怕叙述性的数学应用问题呢?很大一部分责任在我们老师。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知道语文的方法也可以用到数学学习中来。

用概括大意的手法将繁琐的问题简单化,用语文上的一句话说,就是“褫其华衮,还其本来面目”。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而且思维得到了训练。

三、同样借语文上的扩充手法让问题清晰明白

扩写是给一个原本不详尽的句子补充一些省掉的成分,使其意思完整、透彻。有一些问题,叙述得精简,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

当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加1/11,当冰化成水时,体积减少几分之几?

这个问题没有明确写出比较对象,学生就很难理解意思。如果补充成“当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加水的1/11,当冰化成水时,体积减少冰的几分之几,比较对象明确了,题意就明朗了。

由此可见,我们如果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引导学生应用概括、扩充的手法,对于理清数学应用问题的大意与正确解题大有益处,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善用修辞手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许多名言警句,借数学知识作比喻,妙趣横生,发人深省。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引用这些名言警句,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大文豪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就愈小”。这句话既形象地说明了分数的性质,又不着痕迹地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没有愉悦的心情,学生的动作就是僵硬机械的,绝不能舞出赏心悦目的韵律。在数学课堂上,我在讲述语言中,尽量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这样,不仅使严谨的、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并且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乐中思、乐中学,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容易理解知识;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抽象的严谨的数学概念与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达到冗长的讲解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除了上述的做法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并且教学中要“用活”教材,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浅析《蝇王》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篇7

作为寓言大师, 戈尔丁在《蝇王》中充分发挥了他以小见大的特长, “似乎每个人物, 每个场景, 每个工具都有它的特殊意义”。正是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解读, 读者能充分体会到《蝇王》的丰富内涵。

一、人物的象征性

《蝇王》中的人物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拉尔夫为首, 象征着理性、民主和文明。他对孩子们的约束力象征文明对人类的约束力, 他后来成为孩子们捕杀的对象则象征人类天性与文明的对立。猪崽子是智慧的象征, 他的死象征智慧的消亡, 因此他死之后全岛便为疯狂所笼罩。另一派是以杰克为首, 象征着野蛮、恶毒和粗暴。他杀害了猪崽子, 又追杀拉尔夫, 对猪崽子的迫害象征人类邪恶天性对理智的否定。他们对海螺的蔑视象征着邪恶对人类社会秩序和权威的蔑视。杰克有意杜撰野兽存在的目的是借孩子们对野兽的恐惧而更好地维护自己野蛮的统治, 而统治者杜撰宗教也是为了借人类对神的恐惧而达到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目的。对野兽的恐惧和对神的恐惧恰恰都同时起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恐惧。“书名《蝇王》本身就是个讽喻, 它来自希伯来语, 意为‘粪之王’或‘苍蝇麇集的粪堆之主’, 是邪恶的象征”。在故事里, 这种邪恶表现为孩子们对“猛兽”的惧怕, 为了安抚恐惧心理去祭拜腐烂的猪崽子, 这些都是人类邪恶本性的象征。拉尔夫对海螺的拥有象征文明能够带来秩序和组织纪律性, 因为孩子们一听到海螺的声音就跑过来会合、握有海螺者才有权利发言, 其他人只能沉默倾听和服从。综上所述, 不论是拉尔夫一派理性、民主、文明的象征, 还是杰克一派野蛮、恶毒、粗暴的象征, 无不渗透在人物的情节之中, 使人物性格在深层的隐喻内涵中形成和发展。

二、实物的象征性

小说中的实物的象征性处处可见。海螺既是权利的象征, 又象征民主治理和理智。海螺的粉碎意味着民主与理智的终结, 无政府主义和混乱的开始。在作品的前半部, 皮格不时地擦他的眼镜片———这个小知识分子在用智慧思考问题了。孩子们要生火, 苦于无火, 无燧石, 也无燧木取火的技术。于是想起了在学校里学到的用镜片聚阳光点火。皮格的眼镜有了新的用场。火果然点燃了, 有了火可以取暖, 可以吃熟食, 照亮黑暗的夜空, 可以作为求救的信号引来过往船只的救援。

火的象征是家喻户晓的, 火总是和神灵联系在一起。《圣经》中的《出埃及记》记载了上帝白天用烟柱, 晚上用火柱引导以色列人安全地逃出埃及, 通过荒原, 到达目的地。火也使我们想起从宙斯那里盗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以拉尔夫为首的孩子把看守火和保持火的旺盛看作是头等大事, 因为火与烟能引起过往船只的注意, 使救援成为可能。而以杰克为首的孩子却玩忽护火的职责, 一味追求打猎食肉和取乐。这是以酒神为代表的非理性力量与太阳神为代表的理想力量的冲突。

为了揭示人性中暂时被文明压抑住的恶, 戈尔丁运用面具意象来象征人性中的恶及其外化。自第四章“涂花脸与长发”后, 涂花脸面具意象贯穿了整个小说。面具的遮羞功能、象征含义, 以及拉尔夫对此的认识不仅使小说情节的开展更加真实合理, 而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谢淑芬在其论文中曾谈道, 读者在进行文学欣赏的过程中, 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作家的诱发, 去认识他所反应的生活, 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索, 从而获得美感享受”。戈尔丁正是通过涂花了脸的孩子形象紧紧扣住读者的想象力, 引导读者去认识与感受他所展现出来的艺术世界与现实生活, 去思索这些生动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刻主题。

《蝇王》表现手法的象征性正是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的源泉。汉斯·罗伯特·尧斯在《文学史对文学理论的挑战》一文中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独立自足的、对每一个时代每一位读者都提供同样图景的客体。它并不是一座文碑, 独白式地展示自身的超时代本质, 而更像是一本管弦乐谱, 不断在它的读者中激起新的回响, 并将作品文本从语词材料中解放出来, 赋予它以现实的存在。”

综上所述, 读者对作品所占据的中心位置, 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作品, 是因为作者采用的象征表现手法, 进入了读者接受的过程中, 衍生出各种的阐释与社会影响, 对读者接受而言, 这正是作品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张中载.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徐明.论《蝇王》的象征手法.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作文表达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篇8

1.比喻。

(1) 直接博喻式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 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 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 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 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

例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 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考生《爱心》

(2) 设问句﹢博喻式

这种比喻句, 往往是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 然后再用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也是提高比喻能力的一种常见方式。

例如:敢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人生的灵魂, 是人生妙章中最重要的一笔。没有亲情, 犹如酷寒的冬季没有结束的日期;没有友情, 犹如漂泊不定的小舟没有避风的港湾;没有爱情, 犹如黑夜里的寒月没有温暖和光明。

———考生《亲情》

(3) 中心句﹢博喻式

与前面表达技法相似, 就是在一组比喻句前写上一个中心句, 然后再将它的具体内涵用比喻的形式挖掘出来, 那么其气势、其形式、其效果, 是令人回味不已的。

例如:潇洒不是外表的奇装异服, 而是内在气质的一种外现。潇洒是诸葛亮空城退敌的自信, 是陶渊明淡如菊的淡泊, 是李白散发弄扁舟的逍遥, 是文天祥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潇洒是来自于生命对自然的体验和认识, 是对事物的执而不泥……

———考生《谈潇洒》

2.排比。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 根据文章主旨表达的需要, 巧妙地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排列起来, 可以增强文章的语势, 使文章的议论说理、描写抒情各得其宜, 各尽其妙。排比句可运用于串连论据、描摹形象、议论说理、抒发感情、拓展思路等方面。

(1) 串连论据式

这种方法是考生在证明议论文的论点时, 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通过列举三个以上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诗意地生活, 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 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 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 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 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智慧, 从阅读中学会思考, 人们才能懂得诗意地生活。

——考生《诗意地生活》

(2) 描摹形象式

描摹形象时,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其去极力状写, 使所描写的形象更加惟妙惟肖, 有血有肉, 显得生动形象而又具体可感。

例如:你的脸纯朴而安详, 你的手粗糙而温暖, 你的心质朴而善良。爱, 从你的手上传递开来。孩子感受到了, 老人感受到了, 年轻美丽的心灵感受到了, 孤寡残疾的身躯也感受到了。你———林秀贞, 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传递出爱的太阳, 让九州温暖。

———考生《传递爱的太阳》

(3) 议论说理式

学生议论文往往习惯于很直白地去说理, 显得空洞, 语言干瘪, 没有半点儿生机。而要克服这种弊病, 说理时就要学会运用排比进行论证, 以增加语言的气势, 增强文章的内涵, 拓展行文的思路, 这种方法不失为提高议论文语言表达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记住,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芳香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 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自己的光辉, 自己的声音。

———考生《坦然看生活》

(4) 抒发感情式

运用排比抒发感情, 不仅可以使行文自然, 表意集中, 更可以使抒情酣畅, 产生感染。

例如:当你贫穷时, 不忘帮助别人;当你富有时, 更不要忘记帮助别人;当你年轻时, 不忘帮助别人;当你高龄时, 也不忘帮助别人。在早晨, 在傍晚, 在春夏, 在秋冬, 时时刻刻不忘帮助别人。帮助别人, 我们将永远年轻;帮助别人, 我们将青春永驻;帮助别人, 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乐章。

———考生《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5) 比兴入题式

这是考生作文常见的开头形式。通常是选取典型的自然意象, 在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又水到渠成地联系人类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

例如: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 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 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 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考生《幸福之花, 开在感恩枝头》

3.引用。

(1) 直引式

即直接将个别诗词名句引用到自己的语段中。这种用法最为浅易, 比较适合语言功底较差的学生, 但在引入时一定要得体, 并符合文意表达的需要。

例如:青莲居士, 这位放荡的浪子。他有着横溢的才华, 更有着超人的自信。他狂笑“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他放歌“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 使他摘取了诗歌界的桂冠;自信, 使他谱写了一段熠熠生辉的历史;自信, 使他在今天仍然催人奋进不已。惊人的自信, 使他登上了诗歌的巅峰, 他成功了。

———考生《成功的秘诀》

(2) 复引式

即将符合文意的多个诗词名句融入整句中, 或将一组诗词名句分列出来。这种用法既能做到句式整齐, 节奏和谐, 又增加了内蕴和气势, 是展示自我文采的又一途径。

例如:试想, 众多发明家的创造都是出自我们常见的很平常的事物, 但我们当中成功的人为什么很少?创造需要“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的积淀, 创造需要“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 创造需要“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壮志, 创造需要“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坚持, 创造更需要“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机遇。

———学生习作《创造需要机遇》

(3) 化解式

即将诗词名句化解, 选取部分词语嵌入自己的语言里来增加文学含量。这种用法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既要有丰富的积累, 又要有思辨能力, 要考虑如何裁新。但这种用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 应多做尝试。

例如:冰雪奉献爱心, 甘心消融自己来换取光彩灼灼的桃花;桃花奉献爱心, 不怕成为落英缤纷的桃瓣去迎接映日别样红的荷群;荷群奉献爱心, 宁愿变为秋日的香残红藕也要迎接傲霜独立的金菊;金菊奉献爱心, 不惜自己成为比西风还瘦的残骸也要换来让冰雪逊色的梅花。

———学生习作《生命诚可贵爱心价更高》

这段文字通过化解的笔法, 使语言颇具文学气息。“灼灼的桃花”化用《诗经》的《周南·桃夭》篇里的“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一句, “落英缤纷”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映日别样红”则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 “香残红藕”截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一句, “傲霜独立”化自苏轼《冬景》诗中“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 “比西风还瘦”化用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一句, “冰雪逊色”化于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句。

(4) 综合式

即将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两种或三种共同使用到文章的语段中。这种方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章的文化品位, 并进而显示出考生扎实的写作功底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要达此写作水平, 除考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以外, 还要对相关内容做到恰如其分的嫁接与融合。

例如:一位“芰荷为衣, 芙蓉为裳”的诗人披发行吟于江畔, 我见他形容枯槁, 却不为己哀, 大声吟道:“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当我问他何不自伤身世时, 他答道:“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而犹未悔!”这是正道直行的忠臣, 这是志洁行廉的诗人, 这是至死不悔的屈原!他为明天留下了什么?是一颗关怀天下的赤子之心, 是一颗挚爱祖国的拳拳之心!

———考生《留给明天》

这段文字,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而犹未悔!”基本上是从屈原《离骚》一文直接引用而来, 而“芰荷为衣, 芙蓉为裳”是对《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一句的化解。此外, “披发行吟于江畔”、“形容枯槁”是化用了《屈原列传》中的“屈原至于江滨, 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一句, “正道直行”、“志洁行廉”又都是化自于《屈原列传》中的“屈平正道直行,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其文约, 其辞微, 其志洁, 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其行廉, 故死而不容”这些语句, “至死不悔”又是对“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化用。

运用对比手法学习鲁迅作品探析 篇9

一、情节的对比

最明显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不惜笔墨详细地具体地描述了百草园的各种景物, 还有长妈妈美丽动人的“美女蛇”的故事增添百草园神话般色彩, 雪后捕鸟紧张而愉快的心情更加深对百草园的无限深情, 这一切使美好的百草园令人神往, 充满无穷乐趣。可与之有天壤之别的三味书屋怎样呢?文章巧妙运用过渡转到对三味书屋的描写, 尽管寿镜吾老先生在当时还是比较开明的, 但封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是腐朽落后的, 严重地压抑着学生, 摧残学生的的身心健康:不准提课外问题, 不准玩, 整天泡在枯燥无味的“之乎者也”之中, 还有先生可怕的戒尺, 书屋罚跪的规矩。作者用清新明快、晓畅自然的笔调刻画了百草园, 而用凝重、冷峻、讥诮的笔调描写了三味书屋, 对比鲜明。《社戏》中用看戏前的向往和波折, 看戏中的无味与无奈, 看戏后的偷豆与煮豆的快乐相互对比组织情节, 而《雪》《故乡》等也是如此。

二、人物自身的对比

如《故乡》中写闰土少年形象是“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项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二十年后的闰土形象是“他头上一顶破毡帽, 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红活圆实的手, 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像是松树皮了”。采用对比手法描写闰土的少年和二十年后变成一个“木偶”人, 表现了鲁迅对闰土的无限同情。二十年前闰土喊“我”为“讯哥”, 亲密无间, 二十年后闰土喊“我”为“老爷”, 前后称呼的对比, 突出了阶级的存在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其中的杨二嫂, 记忆中的“豆腐西施”“擦着白粉, 颧骨没有这么高, 嘴唇也没有这么薄”的形象与眼前所见到的“细脚伶仃的圆规”的形象进行对比。由记忆中的“终日坐着”卖豆腐的自食其力, 与眼前的说话刻薄且“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的做法进行对比, 表现了杨二嫂从外貌到精神的显著变化, 揭示了他生活日趋贫困, 社会地位日益底下的生存现状, 从而有力地说明了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 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

《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描写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的:一是脸的前后对比。初到酒店时“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着些伤痕”, 中秋节后到酒店里时“脸上黑而且瘦, 已经不成样子”。二是穿着对比。初到酒店穿着长衫, 虽然破旧点, 但毕竟是长衫, 显示了其读书人的尊贵, 中秋节后到酒店却是“一件破夹袄”, 说明此时的孔乙己再也无暇顾及读书人的尊贵了。三是动作的对比。喝酒的动作由初到酒店时的站着喝, 到后来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 用草绳在肩上挂着, 坐着喝酒;付酒钱的动作, 由起初的“排”出九文钱到后来的“摸”出四文大钱。这几个方面截然不同的前后对比“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生活境遇的急速变化和被封建统治者摧残的严重程度, 有力地反应出丁举人之流的残暴狠毒”。

三、人与人的对比

小说《孔乙己》一开始就对两种不同的顾客———“短衣帮”与“穿长衫的”进行描写。他们的服饰不同, 喝酒的方式不同:一“里”一“外”;一“长”一“短”;一“坐”一“站”;一边是“要酒要菜”, 一边是“用钱并不阔绰”。这些描写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短衣帮”的辛苦劳累, 生活贫困;“穿长衫的”悠闲自在, 大模大样, 有钱有势。文章含蓄地揭示了顾客的贫富悬殊, 阶级对立, 把封建社会的最本质的特征展现在学生面前, 也为孔乙己的出场设置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小说中还有很多对比, 如孔乙己的“出现”与“消逝”, 酒客的“快活”与孔乙己的“孤寂”, 孔乙己的“生命”与粉板上那“十九个钱”都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些对比使得孔乙己的形象从他出现直到最后被黑暗社会吞噬, 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久久不能磨灭。

四、景物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百草园中的景物无论是写颜色、形状, 还是写动作、声音, 都选择有对比作用的景物描写, 如“碧绿”与“紫红”“肥胖”与“轻捷”“长吟”与“低唱”“高大的树上”与“断砖的底下”等。这样对比, 不但给人的印象鲜明、生动, 而且让人感到园中景物各色各样, 丰富多彩, 有声有色。《雪》中对江南与北方的雪景的描写也是如此, 在对比中体现了作者的倾向。

以上种种形式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使他的作品熠熠生辉,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抓住情节、人物、环境的前后不同的对比描写, 运用质疑的教学方法, 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如什么原因使人物前后发生巨大的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 组织学生由表及里, 反复品味, 仔细推敲, 积极思考, 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已有的经验, 去思考问题、探索新知, 从作品真挚、坦诚情感的流露中阅读鲁迅高尚的人格魅力。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抓住鲁迅作品中对比手法的传神运用, 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 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专题7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篇10

《考试大纲》对修辞考查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同时规定了“常见”的范围为9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其设题方式主要是主观题,常与语言运用中的仿写、扩展语句等考点放在一起考查。现代文阅读中涉及的考查修辞手法的题目,则以鉴赏评价为主。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诸多考点中的一个小考点,赋分不多,却几乎是每考必见。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全面备考,吃透考点,力争不失分。

1.夯实基础,吃透概念。对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要吃透,如比喻,应准确掌握其基本结构形式、基本类别,同时也要学会区分不同概念之间的异同,如比喻与比拟的区别、三种比喻的比较等,同时还应该掌握比喻常见的表达效果(常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2.善于观察,勤于动手。首先,注意观察、积累那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优美、精彩的句子,领悟其神韵,汲取其精华,化为自己的语言素养,为自己写出优美的句子做好准备。其次,勤奋练习,从单个句子的模仿、练笔到作文中有意识地运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最后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3.潜心琢磨,积极备考。首先,搜集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找到其中考查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分类比较,切实了解、掌握常见的考查方式和常见的题型。其次,要深入钻研每一类题型,潜心思考,把握答题思路、规律,熟记于心,而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典型例题解析】

1.(2015年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识,难度相对较低。命题者把它与诗句结合起来命题,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与综合性。A项出自黄庶的《探春》。这两句诗是说“东风”拿起“刀尺”,裁剪出“万叶千花”,采用拟人修辞,将“东风”人格化。C项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春日五首》(其一),这两句虽是写花,却赋予物以人情,经雨的“芍药”和“蔷薇”,好似两个娇弱的女郎,一个饱含泪水,一个醉卧晓枝,亦采用拟人修辞,将“芍药”“蔷薇”人格化。D项出自宋代诗人刘攽的《新晴》,诗人把“南风”写成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南风”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成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将“南风”人格化,是典型的拟人手法。B项出自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环境的宁静。这两句是对仗工整的诗句,没有使用拟人修辞。

【参考答案】B

2.(2015年安徽卷)某校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郊游活动,全校同学将以班级为单位参与。请撰写本班活动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语言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中有三个关键词,“自然”“青春”“团队”。所拟标语应符合特定主题的郊游活动这一语境,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对这一题型,我们在作答时应该做到“一个用心、两个关注”。“一个用心”是指用心阅读题干,全面提取答题要求。看到题时,应对题目逐字阅读,把涉及的考点一一提取出来,不遗漏任何一个信息。“两个关注”,一是关注所写句子形式方面的要求,明白自己所要书写的句子在外在形式结构上的特点,二是关注内容上的要求,清楚应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参考答案】示例一:郊游放飞青春梦合作凝聚团队魂

示例二:让我们在自然中放飞青春的梦想

示例三:拥抱自然花样青春热情相拥

【常见题型撷英】

1.(201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要求:不得改变原意。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碌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 年湖南卷)下面对语段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A.比喻排比B.对偶比喻

C.排比夸张D.夸张对偶

3.(2015年四川卷)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求:1紧扣宣传目的;3运用比喻手法;3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4年重庆卷)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4年江苏卷)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6.(2014年四川卷)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个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3年重庆卷)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两种自然景物,另写两句话。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身后的那片鲜花,可能是听了小草讲的笑话,乐得咧开了嘴,嬉闹在明媚的阳光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3年北京卷)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

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

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新题演练】

1.对下列诗句中所使用修辞手法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月照花林皆似霰(比喻)

B.可怜楼上月徘徊(比拟)

C.五花连钱旋作冰(夸张)

D.辞根散作九秋蓬(比拟)

2.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老师时时陪伴在我们身边。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最美的对老师的赞歌。除对偶外,另外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一支粉笔,积淀千秋智慧;三尺讲台,寄托万世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一副赞颂诸葛亮的对联,其中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一生唯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授;

下联:八阵名成,两川福被,十倍荷褒荣,三分功定属元勋,所合精锐四方。

下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寒假正是读书的好时光,下面是一段关于“阅读”的文字,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要求:与画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符合上下文的特定语境。

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备受关注,而每次的颁奖词都广为传颂。它们与那些杰出人物一样感动了公众,感动了中国。请你为自己喜欢的作家或作品写一段推荐词或颁奖词。要求:突出作家或作品的特点;有一定的文采,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博喻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抒情更强烈,使议论更充分。请在 “人生”“爱心”“心灵”中选择一个词作为陈述对象,写一组博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这段话中,画线的句子表达得不够准确,也不生动。请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把它改写得既准确又生动。

群山苍翠,江水澄碧,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深情地注视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注视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照画线句的形式,再续写两个句子,使整个语段形成一组排比句。

青春是旺盛的小草,用它蓬勃的生机昭示明媚的春天;青春是晶莹的露珠,用它剔透的纯净昭示人生真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一副有关劝学的对联,语序被打乱了,请你将其还原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五更鸡/若有恒/十日寒/最无益/莫过一日曝/何必三更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常见题型撷英】

1.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符合试题要求,其他答案亦可)

2.A

【解析】“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分别将“梦想”比作“源泉”和“太阳”,运用的是比喻修辞。“面对…… 面对…… 面对……”运用的是排比修辞。

3.示例:创新是青春的火炬,创新是创业的翅膀,用创业点燃创新梦想,用创新放飞人生希望。

4.示例:就像下棋一样,如果一个棋子走错了,整盘棋都可能会输掉;人生这盘棋每一步都要走好。

5.A

【解析】依据对仗的原则,“墙头”对“水面”,“雨”对“风”,“垂”对“聚”,“草”对“花”。

6.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7.示例一:头上的那朵白云,可能是受了微风的吸引,着急得伸长了腿,奔跑在无垠的蓝天上。眼前的那株小草,可能是得了大树的教诲,听得拍起了手,微笑在广阔的原野上。

示例二:房前的那片翠竹,可能是受到了春雨的爱抚,高兴得伸展枝叶,摇曳在和煦的春风中。眼前的那只雏鹰,可能是受到了白云的鼓励,自信地展开双翅,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中。

8.A

【解析】A项的“飘”与 “花香”是可以搭配的动宾关系。B、C、D三项,动词与宾语之间本来不适合搭配,都运用了修辞学中“拈连”的修辞手法。“拈连”指甲、乙两个事物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又叫“顺拈”。本题考查“拈连”修辞,超出了《考试大纲》规定的常见的9 种修辞的范围,这也就提醒学生在备考时要注意扩充自己的知识积累。

【新题演练】

1.D

【解析】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示例一: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心护花二月风。

示例二: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3.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4.示例:珍惜阅读,阅读便是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尽珍惜阅读,阅读便像一杯茶,茶香满口情悠悠

5.示例:苏轼———你站在中国文坛的黄金马车上翘首远瞻,你立在宦海沉浮的风口浪尖上踯躅向前。你年少成名,初露锋芒,文惊四座,中年坎坷,远谪异地,可正是在你官途暗淡之际,却真正唤醒了你人生璀璨的群星。面对灰暗肃杀的寒冬,你从容的轻挥兰手,抽出了早春第一枝新绿。谪仙的挥毫洒脱与诗圣的铿锵有力,在天地自然的鬼斧神工下,熔铸成你不屈的豁达魂灵。那夜空中熠熠闪光的银河是对你最佳的溢美之词,这大地上奔腾豪迈的长江是对你无上的礼赞之章。这一切的繁华与辛酸,都汇聚成为五千年一个词坛巨人的名字———苏轼。

6.示例一: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示例二: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示例三:人生就像一壶香茗,平淡而深刻;人生就像雨后的彩虹,短暂却绚丽夺目;人生就像交响曲,自成一体但不能独奏。

7.示例: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8.示例一:青春是潺潺的小溪,用它清澈的细流滋润人生的心田;青春是绵绵的春雨,用它晶莹的雨珠滋润人生的沃土。

示例二:青春是挥动的画笔,用它绚丽的色彩描绘美好的未来;青春是嘹亮的军号,用它破空的号声谱写人生的乐章。

9.上联:若有恒,何必三更灯,五更鸡;

浅谈白描手法的运用及效果 篇11

在景物描写中,运用白描的手法可使景物和人物性格高度地融合,使景物的内涵更加丰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作者运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便勾勒出一幅欣欣向荣、和爱平等的世外桃源仙境。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舍整齐,有肥田、美池、桑树、村落,道路纵横,时闻鸡犬之声,男女老幼都愉快安乐。文中的景象正是作者多年来所追求和希望的理想世界。作为一个归隐田园的隐士,向往自由,追求解脱的性格使然,这样的景物是其特定性格下的景物,景物和性格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使这种特定景物描写的内涵更为深刻饱满。

在人物描写中,白描手法的运用可使人物神韵突出,形象鲜明。

1.描写外貌时,运用白描手法可以洞穿骨髓,触及人物灵魂。朱自清《背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很朴实的几句话,内涵却极其丰富,非常到位地表现了父亲生活道路的坎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阴冷,暗示了父亲晚年由于境况不好,年老体弱,但关爱儿子的心依然没变。作者意想中父亲的背影,不单单是父亲往日背影的再现,而是寄托了作者对父亲深沉浓烈的思念,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灵魂深处的朱自清。

2.语言描写时,白描手法的运用可传神达意,凸显人物品质。朱自清《背影》:“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有要事,又怕儿子车上口渴,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亲自去为儿子买橘子,同时还担心儿子的安全。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之情。父爱无声,沉默本身也就意味着一种无私的伟大。

3.描写动作时,运用白描手法可使表意准确,语言洗练。魏巍的《我的老师》:“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打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平实的字里行间,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读来,仿佛有一股绵长的暖流,浸润着我们的心田。

手法运用 篇12

一、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举前。当范进中秀才时他来了, “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 说自己“倒运, 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 ……不知累了我多少。”坐下便挖苦范进“现世宝”、“穷鬼”, 然后居高临下地教训范进, 虽中了相公, 不可在他这样“正经有脸面的人”面前“装大”, 要立起“规矩”, 不能有失“体统”。临走的神态是“横披了衣服, 腆着肚子”, 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范进向他借盘缠, 胡屠户还骂范进“想天鹅屁吃”、“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甚至还骂范进的母亲是“老不死的”。

中举后。胡屠户立即带着“烧汤的二汉”, 提着七八斤肉, 四五千钱, 正来贺喜”。当众人要他打醒范进以治其疯病时, 这个平日百般辱骂、讽刺女婿的人却犯难惶恐了:女婿中了举人, “做了老爷, 就是天上的星宿”, “是打不得的”, 否则阎王要让下“十八层地狱, 永不得翻身”。经过众人怂恿、劝说, 他才喝两碗酒壮胆, 颤着手“打”了范进一下。范进醒来, 他很懊悔打了“文曲星”。回家途中, 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 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到了家门”, 又高叫“老爷回府了”。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由原来的“居高临下, 见面就骂”变成了“毕恭毕敬, 逢人便夸”, 夸他是“贤婿老爷”、“天上的星宿”, 夸他是“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夸他是“天上的文曲星”。还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 却是认得人的”, 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对范进的母亲也恭敬的称之为“老太太”了。

中举前后, 态度前倨后恭, 通过鲜明的对比, 将胡屠户这样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小市民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范进中举前后心态的对比

封建社会, 封建秩序是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工具, 官位本是封建秩序的主要特征。范进中举之前, 对胡屠户的训斥是“唯唯连声”, 当他被胡屠户骂了一个狗血喷头时, 还低三下四地说:“岳父见教的是”, 反映了范进精神的猥琐和麻木。中举之后, 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而改称为“方老爹”, 表现了他因社会地位的提高, 心态发生的巨大变化, 已经是高人一等了。同是一人, 地位不同, 反差竟是如此之大。这一现象, 把范进醉心功名、灵魂卑劣的腐儒形象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 也可从中看出当时千千万万读书人的精神面貌。

三、范进中举前后的待遇对比

中举前后的境况和遭遇形成鲜明的对比。中举前, 住的是茅草棚, 穷困潦倒, 家里经常揭不开锅, 文中说他到城里乡试结束回到家时, “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 他的母亲饿得两眼昏花, 什么也看不见了, 到邻居家借米也借不到。出榜那天, 家里连早饭米也没有, 母亲还叫他去集上卖鸡买米。可中举后一切都改变了, 不但胡屠户对他有了敬畏之心, 就连素不相识的张乡绅也赶来拜访, 赠银, 送房, 乡邻们也是呵护有加。总之, 中举改变了范进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变化之大, 对比之强烈, 是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当时炎凉世态的最辛辣的讽刺。

四、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

范进中举前忍饥挨饿无人救济, 参加乡试没盘缠无人过问, 大家都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可一旦范进中了举人, 众邻居就不请自来, 主动关心, 极力帮忙。报录的人来了, 范进还在集市卖鸡, 有人主动去寻找;范进喜极而疯了, 往外疯跑, 众人主动跟着, 他的一只鞋掉了, 有人主动拾起来;面对着范进的疯病, 众人积极主动商量医治的方法;范进家贫, 一时拿不出什么款待报录人, 便有主动拿鸡蛋的、拿白面的、背斗米的、提两只鸡的、搬桌凳的。中举前众邻居漠不关心, 中举后热情异常, 只因中举后的范进在他们眼里再也不是穷书生了, 而是有权有势的举人老爷了。进一步展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五、张乡绅对范进态度的对比

张乡绅早已是举人, 又做过一任知县, 家中富有, 但对中举前的范进却不屑一顾。范进中举了, 他装得才认识似的, 郑重地写好大红全帖, 亲自坐轿来访, 主动跟范进攀亲, 称自己与范进是“亲切的世兄弟”, “如至亲骨肉一般”, 不仅送银子, 还送房子。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这般亲切慷慨, 极力拉拢?就因为中举后的范进地位和他相仿, 拉拢了范进, 他就可以攀附范进的宗师周学道和房师汤知县, 可以扩大、巩固自己的权势, 他也可以和范进相互勾搭, 欺压百姓了。

上一篇:方言运用下一篇:舞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