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手法

2024-09-19

创新手法(共12篇)

创新手法 篇1

摘要:桥梁本身具有自身的功能性和一定的审美性。在构成公共交通的同时, 也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随着设计理念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对于景观桥梁设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文章从景观桥梁特点以当前我国景观桥梁设计的现状入手, 探讨了一些创新的景观桥梁设计手法及其应用。

关键词:景观,桥梁,创新设计,应用

随着设计理念和手段的发展, 桥梁设计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桥梁建筑不仅仅只限于交通而已, 人们越来越重视景观桥梁的审美性[1]。尤其是城市的景观桥梁设计, 在很大程度上对城市的发展就有象征性的意义。我国当前的景观桥梁设计与国外相比相对差距较大, 随着社会需求和审美的发展, 很多创新的设计手法逐渐被引入到桥梁设计当中, 我国的桥梁设计也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1 景观桥梁设计简述

1.1 景观桥梁的特点

景观桥梁在原有的功能性建筑的基础上, 带有更高的艺术观赏性。景观桥梁的设计是在一般的建筑的基础上将自然和社会以及其他的要素相结合, 尤其重视桥梁的外在表现, 从而构成的桥梁的审美性需求[2]。景观桥梁作为桥梁建筑中的艺术品, 满足了桥梁的基本功能需求之外, 也带给了人们审美的享受。所以景观是集功能性和审美性为一体的建筑设计。

由于不同时代的政治、文化、技术等不同, 相应的会影响到桥梁的设计理念, 同时在同一个时代, 由于不同的地理特征, 桥梁设计又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桥梁的地域特色除了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了自然因素的影响, 所以桥梁的特点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3]。

而现代的景观桥梁设计则要求桥梁造型设计不仅要符合合审美的需求, 还要求桥梁的设计还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 同时景观桥梁的设计更要是能够体现自然、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内涵建筑。这是现代景观桥梁设计的出发点, 也是现代景观桥梁设计的发展趋势。

1.2 设计的原则

桥梁景观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能够最大的满足桥梁和周边自然环境带给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自然资源的功能的有效发挥。这也是景观桥梁设计遵循的原则。

第一:确保桥梁的使用功能。桥梁的最基本的功能是连接、交通功能[4]。所以就要求在进行桥梁的景观设计时不能影响桥梁交通功能的发挥。具体的要求景观设计的硬件不能侵入通行的净空界限, 还有设计的夜景的灯光亮度和照射范围不能影响人们正常开车。

第二:保证质量和安全第一的原则。由于桥梁的交通功能, 必须要以安全为出发点去设计。具体来说就是桥梁的主体受力景观造型设计不能低于桥梁本身结构的受力能力, 以确保桥梁的结构稳定。以桥梁结构为载体的景观项目的建设, 比如灯饰、涂饰等对工程质量和结构受力没有影响[5]。而对于影响桥梁手里的景观设计方案在能保证桥梁安全无隐患的前提下, 应该突破结构限制, 以发挥景观的审美性为原则建设。

第三, 桥梁的景观设计以周边环境景观为主。在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允许的前提条件下, 可以对桥梁的周边景观进行艺术的创造和创新。利用景观资源, 达到全方位的展示桥梁景观的艺术审美效应。

第四:坚持环保建设的原则。在进行桥梁的景观设计时应该以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出发点, 保护桥梁建设区的动植物以及特有的地形地貌, 避免声、电、光的污染。

第五, 尊重民俗、民风文化为原则。主要是桥梁的造型、色彩等要与当地的文化民风相协调, 要尊重该地区的风土人情。

1.3 国景观桥梁设计的发展和现状

我国的桥梁发展历史悠久, 尤其是我国古代的桥梁设计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历史遗留下的著名的古桥——赵州桥, 就是很好的例证, 赵州桥在设计上世界最早采用割圆弧拱造型的桥, 不论是在当代还是在古代都是优秀景观桥梁设计的代表。我国古代桥梁设计大多构思巧妙, 尤其是江南水乡的桥梁设计, 更加注重与自然相结合, 带有小桥流水的浪漫意境, 也造就了我国特有的古代山水园林建筑, 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虽然在我国古代已经注重了桥梁设计的审美性, 但是桥梁设计的概念是在近些年才明确提出。

近些年我国的景观桥梁设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在设计上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并没有对景观桥梁的设计内容和原则有正确和全面的认识。景观桥梁的设计首先要满足的就是桥梁建筑的功能性, 同时还要注重与环境的相结合。所以现代的景观桥梁设计不仅要求设计师们要学会利用传统的桥梁设计手法和技术, 同时还要求设计师们的不断创新, 全面, 全面的考虑自然环境, 实现桥梁设计与景观设计相融合[6]。由于学科体系的联系和渗透,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开始融会贯通将新鲜的设计元素带到了桥梁设计当中, 提出了很多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手法, 让景观桥梁设计走向了更宽、更广的发展。

2 仿生设计理念在景观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2.1 仿生概念

仿生设计是通过探讨自然界生物的生活规律, 从而发明和建造和生物相似的生活用品和建筑。仿生的应用我们可以从中国的文字说起, 象形文字是人们通过观察各种生物的具体形态, 然后用简单的比划和线条来表示代表这个事物和动作的文字。还有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奥运会会馆“鸟巢”, 也是设计师利用了仿生学的设计理念, 设计和建造出来的, 在建筑设计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自古以来,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的生长规律和优美的形态都成为了设计师创作和设计的灵感。仿生设计, 旨在通过观察、研究和模拟各种自然生物的形态, 然后将其应用到工业设计当中, 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仿生设计不仅仅是外在形态的模仿, 还有对其色彩和结构的发扬。因此, 将桥梁景观设计与自然相融合, 采用仿生设计理念, 能够直接的从外在表象上达到人们审美的需要, 并且还达到了舒适与和谐的统一的心理需求。桥梁建筑作为建筑的一个分支, 它的形式和内涵也需要随着时而不断地更新。长久以来, 桥梁建筑都是一种容易被人所忽视的建筑形式, 但是桥梁尤其是景观桥梁对于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当地文化风俗的展现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桥梁建筑的发展需要设计师们为其注入新的灵感和创意, 仿生学与桥梁建筑设计的结合, 必然会对桥梁造型和功能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2.2 仿生设计理念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仿生设计手法在建筑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所以将仿生理念应用到桥梁的设计上也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通过在桥梁的规划和设计、施工、监管、防震减灾等环节中, 加入仿生设计的理念, 可以促进桥来建筑的优化和使用。

仿生设计理念在建筑中主要应用体现在:形态和造型、结构与力学、功能和机理、美学和意向、材料与组织以及系统和控制这几个方面。再结合到桥梁景观设计上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从宏观来说, 仿生设计理念在桥梁设计中体现在:造型、意象和结构上。这需要设计师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生物材料的性能、表面的纹理特征、外部的造型、力学结构特点、视觉意象等。从微观上来说, 体现在机理的仿生、系统的仿生和材料的仿生上, 设计师需要研究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内部的反应机理、能量转换、行为的调控和信息的传递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将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仿生设计就是桥梁设计的整体设计和局部设计的结合和统一。微观的仿生设计主要是注重桥梁的功能机理的设计, 宏观的仿生主要是对桥梁的形态结构的设计。在桥梁的仿生设计中常见的有:造型和结构的仿生、对周边环境的仿生以及功能的仿生。

2.3 造型仿生

在景观桥梁设计中经常使用的就是造型的仿生。造型的仿生基于非常明确地形态设计理念。造型的仿生大多是通过模仿生物的造型和生活规律来设计建筑的外形结构, 无论是在感官上还是功能上都给了人们享受[7]。

造型仿生设计的代表建筑是无锡运河的单片柳叶拱桥。无锡运河的拱桥在外形上仿造柳叶的形态。无锡地处江南, 在自然环境上多体现了柳叶弯弯的江南水乡特色。从文化传承上来说, 在历史上柳树也是文人墨客经常用来抒发情感的对象。从自然环境上看, 无锡运河长而宽, 运河两岸的植物也以垂柳最多, 通过柳叶形的拱桥连接和沟通, 就形成了一幅柳叶偏偏的城市画卷, 与江南水乡古典的气韵不谋而合, 是城市象征建筑的佳作。除此之外, 国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著名桥梁建筑。

2.4 自然环境仿生

除了常见的造型仿生, 还有环境仿生。这种仿生设计是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模拟来设计桥梁的, 一方面加强了桥梁与周边环境的额融合度, 另一方面让桥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

桥梁作为环境的一部分, 它是人为的建筑, 如果与周围环境进行创新和结构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种仿生设计主要是将桥的形态与周边环境尽可能的相似, 将桥融入到环境中, 但不突兀。环境的仿生能够有效的展现当地的人文景观, 还可以减少建桥对环境的破坏。

使桥梁构成新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从而使桥梁在具备自身功能美的同时, 还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

著名的环境仿生桥梁建筑是美国的奥斯汀湖人行天桥。由于奥斯汀湖周围本身长有很多芦苇, 这些芦苇在夕阳下摇摆, 本身就是很美的原生态风景。设计师的灵感就来源于这些芦苇。桥的栏杆和底板都采用了钢筋结构, 在钢筋的结构上做文章, 长度不一。在在中间设计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方向, 长短不一、高低错落的钢筋在外形上与周围的芦苇相互呼应。同时远远的看错落有致的钢筋, 又有一种别样的韵律感, 真正的做到桥和环境相融合。整体上看, 这座桥并没有采用很特别的技术和材料, 连使用的钢筋都是原生态的材料, 没有经过任何装饰。从而显得桥更加的自然协调。

2.5 功能仿生

功能的仿生主要是模仿生物的构造和受力原理使桥梁的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功能的仿生有可以分为:生理功能仿生和结构的仿生。由于自然生物的多样性导致生物的生理功能及其复杂, 目前在这一领域的模仿还有限制。而现在用到的大多是结构的仿生, 设计师通过模仿生物的结构功能, 可以设计出既有自然美又有社会美的建筑。目前在桥梁设计中用到结构仿生的实例也很多。代表性的有我国天津海河上的奉化桥, 此桥设计基于引力路径和光, 塑造出了一种比较复杂的结构样式, 有多个曲拱组成。桥梁结构分析计算采用大型空间结构计算程序ANYSYS、MIDAS等, 对节点、杆件反复验算, 对各部件逐一得出符合规范受力要求的截面形式。其花瓣也不仅仅是装饰性, 更是有较大刚度和强度的重要连接受力构件。全桥有27道飞跨拱、68片钢结构“花瓣”和296根吊杆, 通过花瓣将这些曲拱连接起来, 是一件现代风格的艺术作品, 该桥造型优美简洁, 宛如从空中撒落在海河上的美丽花瓣, 被人们称为海河上的花瓣。这些花瓣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 花瓣对这些拱起到一个连接的作用, 以防止这些曲拱变形。其次, 这些花瓣是根据太阳的运动来感知白天和黑夜的, 从而增强了行驶的汽车的方向感。

3 景观桥梁设计改革创新的建议

仿生设计理念已经是现代景观桥梁设计手法的发展趋势, 而未来的发展则要依靠新的技术, 才能实现景观桥梁的智能仿生。要实现这一技术的革新, 需要设计师们的不断学习以及新的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3.1 学习国内外经验和成果

首先在基础设施条件上, 我国与国外的差别还比较大。在桥梁设计时不仅要确保安全度和工艺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还要保证最大的发挥桥梁的使用功能。这要求我国的设计和施工团队要不断地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经验和技术, 尤其是在结构性能和材料的选取上。要重新考虑到结构的裂缝和形变、受振动的情况以及美观性、疲劳度等, 力求制造出来的成品具有美观、强健、耐腐蚀、抗疲劳等优良的性能。我国应该学习这种设计理念, 注重研究建筑本身的服务性, 来分析建筑发生的规律与机理以及该性能逐渐弱化的原因, 从而进一步的掌握和开发出适合我国地理特色、民俗特色等新的桥梁景观设计方法和理念[7]。

3.2 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材料

当今我国的桥梁建造主要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材料。材料作为桥梁结构创新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 同样需要不断地开发和创新。首先, 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在桥梁的建造上, 设计人员要根据施工的环节选取最适合的材料并最大限度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在建筑业广泛应用的仿生设计理念也随着科学的发展, 出现了新的仿生材料, 向智能仿生发展[8]。

仿生材料作为新型的建筑材料必然会推动对桥梁景观设计的改革发展。建筑设计师应利用新的技术和材料的同时, 要注重自然环境的融入, 提升桥梁的功能使用和艺术观赏性。比如利用研究自然界水消融和腐蚀的原理来设计研发桥梁防水材料与涂装层材料;新型蓄光型自发光材料凭借其优良的“自给自足”特性已广泛用于公路标志, 设计师可尝试将其运用于桥梁涂装上, 结合各种染色料, 使桥梁结构白天充满丰富的色彩感, 到了夜间可自发光照明, 从而取代原始的电力照明, 大大降低了能耗, 同时也保证了桥梁作为城市景观的艺术审美性。

4.结束语

桥梁景观设计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环境设计的更高要求。桥梁建筑和其他建筑一样都是工业技术和艺术设计结合的产物, 这种人工建筑物它必须依靠对应的技术和设备, 同时还需要大量的材料。同时景观桥梁的设计又有着自身的特殊要求, 所以景观桥梁的设计在遵循传统建桥的技术和工艺的基础上, 要积极地探索创新设计手法。在对自然环境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历史文化发展, 再加上设计师自身的设计元素, 从而打造出与人文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郭刚.现代桥梁设计理念与技术创新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 (17) .

[2]赵立飞, 乔云飞.现代桥梁设计理念及其技术创新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12) .

[3]潘健, 陈飞.仿生建筑学在景观桥梁设计中的应用与展望[J].交通科技, 2013 (10) .

[4]宋晓晖, 龙涛.仿生设计在桥梁景观中的运用[J].工程设计, 2009 (03) .

[5]李春凯.景观桥梁设计发展与仿生学设计在景观桥梁的应用[J].科技风, 2011 (07) .

[6]洪科, 费雯.系统性设计方法在景观桥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2 (08)

[7]石京, 叶桢翔, 杨朗, 等.景观桥梁的设计理念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06 (08)

[8]胡喜, 李朝晖, 蔡道平.武汉新区四新大道景观桥梁布局与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 (06) .

创新手法 篇2

平时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其他行业的客户或朋友,大家在一起探讨是否能将保健品的一些先进的营销手段运用到他们所在的行业,以及如何运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们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谁学得快谁用得好,谁就能快速地从他的行业脱颖而出,以下例子足以说明。

××是南方某市的一家建材厂家,市场以前一直做得不咸不淡。去年大胆使用了保健品的营销手段,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今年该厂的熊老板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那么,他们都采用了哪些保健品的营销手段呢?

建材行业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建材是一个低关注度且渠道模式简单的行业,而且也是一个极度分散、品牌众多但强者甚少的行业。借此机会着重谈谈利用保健品的营销手段作活广告。

消费者要购买低关注度的建材产品时,必须要让产品进入消费者选择的概率之中。由于建材产品日常的不关注和购买时的理性决策行为必然导致消费者在有需求时信息搜集与品牌间的选择比较复杂,因此传播对促成消费购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该厂家实力不够强大,只能采取四两拨千斤的策略。

有谁会相信一个小小的火柴盒,却能将丰田车的销路打开呢?在日本,丰田车当时却是靠微不足道的火柴盒打开本国销路的。那时丰田公司的一名推销员发现:吸烟者一般都在兴趣激昂或困倦乏神之际点烟,而且有凝视火柴盒思考的习惯。于是他便委托火柴厂在火柴盒上印上自已的名字、公司电话和地图来宣传丰田车。他成功了!不多久许多客户纷纷打电话购买丰田车。丰田车成为当时市场的畅销产品,知名度也大为提高。

怎样才能寻找到为该厂低成本、而且威力大的媒体“火柴盒”呢?一次外出回广州在天河北路收到一份某医疗机构派发的内刊杂志,心中灵光一闪:“火柴盒”找到了!于是立马动手行动,很快一份类似医疗机构派发的内刊杂志炮制而成了。杂志的形式和风格就类似保健品的小报,不只是介绍自己的品牌信息,还要介绍一些建材的相关知识。

就这样经常不断变化内容,在新建住宅小区和售楼部长期坚持派发,就象当年保健品送小报一样,在恰当的地点、派发给恰当的人。一年下来业绩翻番,市场推广费用仅比上年多开销23%。

请记住:你的产品也许未必非要花巨资去电视台、报纸做宣传就能见效,还是精心策划一下哪些是你最佳的广告媒体!

论广告语言的创新手法 篇3

[关健词] 广告语言 创新手法 幽默式

语言文字是广告传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作为广告“点睛之笔”的广告语,则是增强广告表现力的决定因素之一。那么,什么样的广告语言较能吸引消费者呢?笔者在翻阅大量的报刊广告作品和观看大量的电视广告作品后发现,大凡做得好的广告,不仅灵活运用了各种修辞和幽默手法,还在语种特点、文化背景、媒体策略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创造了出奇制胜的广告文案。如以下几种表现手法,就有效地吸引了受众的“眼球”和“耳膜”,易被记住。

一、幽默式

运用幽默表现形式的广告文案旨在引起受众的兴趣,提高注意率,加强信息的影响深度与广度,进而收到显著的广告效果。

目前最时兴的幽默式广告文案或广告语,多采用常识打趣、成语错用、一语双关、形象联想等手法,既能使广告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又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如最近有一则治“斑”、“痘”的药品广告的语言:“赶快下‘斑’,不许‘痘’留。”追风透骨丸的广告:“爷爷的‘天气预报腿’失灵了”。三九皮炎平的广告:“快止痒、止痒快、痒快止!”这些语言,给人深刻印象。不过我们同时应当看到,幽默式广告在实际应用时,最大的问题是幽默尺度较难把握。同样的一则幽默广告,某些人群会感到乐不可支,另一些人群可能会认为是低级趣味,甚至还会有人感到厌恶。因此,幽默的话语或画面一定要运用得体,才能取得预期的广告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二、委婉式

应该说,广告的语言应该简单明了,不能和受众兜圈子,怎么又有了委婉手法呢?这里的委婉手法指的是用生动具体的表达来代替直白的说明或论证,而不是故意不把话说清楚。委婉手法可以避免人们使用一些敏感字眼,比如人们不便张扬的生理特点等等。“难言之隐,一洗了之”,用了这句广告口号的洁尔阴,其聪明之处就在于用“难言之隐”代替了一些妇科疾病,既能令受众理解产品的功能究竟是什么,又避免了受众在看广告时可能会出现的尴尬心理。“做女人挺好”,丰韵丹的广告则避开了对女性生理特征的直接描述,用词方面狡黠又风趣,把产品的效果说明得十分清晰,因此这句话很快就在大众中流行开来。当然也要特别注意,当广告的诉求策略要求用直白朴实的语言时,委婉是不可取的。

三、留白式

留白手法出现的第一种场合是省略语句的某个成分,给受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当晚霞消逝的时候……”这则留有想象余地的标题,是某保健品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刊出的一个广告,虽用了一个省略号,没把话说完,却提醒了人们,不管人生经过多少春秋,都会像消逝的晚霞一样,有自己的终点,因此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生活做出长远打算,在年衰之前就要注意保养身体,选择适当的保健品(该公司的一个产品),并要办理医疗保险。广告虽没明确地把销售目标写出来,但实际上已经利用留白在消费者心中为自己的品牌备了案。

留白手法出现的第二种场合是文字与画面相配合,不需要用大篇幅文字来解释画面。有一个治疗脚气药品的报纸广告,诺大一个版面上,仅仅在中央位置画有一个用药膏挤出的句号标志,下面有一行小字:“该给你的脚气画上句号了!”在版面的右下脚,配有一副“999选灵酮康唑乳膏”的产品样品图,图下一行字:“治脚气,功效久久久”。除此外,版面的其他部分全為空白。这样留白的方式,由于个性十足,与众不同,很容易跳进受众的视线,让受众耳目一新。

四、玄虚式

广告文案故弄玄虚常常能起到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吸引目标受众注意的作用。

如脑白金的广告:“人类可以长生不老?”“两颗生物原子弹”、“格林登太空”等语言,便是在故弄玄虚中充满着趣味性。再如金日心源素的广告:“里根现象:美国人怎么了?”“日本人认为:中国人厉害。”“黄日华给谁送礼?”“德国艾者思的《奥斯卡影后的失败》”等。再如红花化瘀祛斑胶囊的广告:“怪!怕老的女人抢购疯”,题目开头用了个“怪”字,在刹那间就引起了消费者目光的注意。秋生堂推出的秋子胶囊广告:“特别告示:每位女性保鲜身体迫在眉睫”。这些语言,易引起受众阅读兴趣,而且读后不易忘记。还有的广告却通过说自己的坏话成就了品牌名声。自贬或是自谦就成了玄虚手法的一种。如:“不比别的药强多少,稍好一点点而已”———最近出现的一个皮炎药的广告,语气谦和,给人一种良好印象。而事实上,不管自谦还是自夸,毕竟比别的产品都好。但也要注意,运用玄虚手法时切忌噱头玩得太过,否则不仅不会引起受众好奇心,反而会造成对产品诚信形象的伤害。保险的做法是,在玄虚过后,把实在的广告信息传递给受众。

五、数字式

黄金搭档的一组报纸广告,标题是:“权威试验:女人皮肤水分增加28.3%”、“权威试验:孩子感冒人次下降78.4%”、“权威试验:孩子阅读速度提高56%”等。红桃K有一个平面广告,标题是:“吸收比传统铁剂高8倍”。再如:“一天不大便等于抽三包烟”(一种通便药品的广告)、“女人四十,是花还是豆腐渣”(一种治疗妇科疾病药品的广告)、“40岁以上:‘心’问题典型化”(一种治疗心脏病药品的广告)等广告,其成功之处正是在于巧妙地运用了数字,用数据来说话,消费者就比较容易接受。

当然,创新的广告方案的手法不仅仅只有这五种,本文只是通过这几种手法旨在说明广告方案要的创新手法可以使广告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总之创意的广告语言在现代广告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它决定着广告的内容和形式,“将广告赋予精神和生命”,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结果。

参考文献:

[1]刘绍庭:现代广告运作技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周立:应用文写作与口头表达[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描写手法在创新写作中的应用 篇4

一、形象思维的含义和怎样进行形象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 形象思维把客观事物的形象, 具体地保持在自己的思维活动中, 并且依靠这些具体形象的联系、概括和综合, 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了解和把握形象思维的基本过程。

形象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形象直感——意象形成——形象表现。形象直感是指观察事物时, 能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 但这时感知的具体形象基本上是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 还没有深入到客观事物的本质。要深入客观事物的本质, 还必须对感知到的表面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 只有这样, 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形成作者的“意象”。意象不仅包含着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 还包括着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判断, 也就是作者的意念。“意象”形成以后才有可能生动、形象、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不仅生动具体地表现客观事物的外部形象, 而且深刻全面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只有经历了这三个阶段, 利用形象思维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感染读者、感动读者。

二、运用各种手法进行描写

以肖像描写为例, 肖像描写就是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描写人物外部形态的特征, 把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及他的神情、体态、风度等特点描写出来。具体实施起来常用以下手法:

(一) 在完成人物肖像描写后再反复点染

这种手法往往在人物肖像给了自己特殊的感受, 让自己终生难忘时采用。如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的身材、服饰, 以及穿铁道、爬月台时的体态描写, 使父亲的背影浮雕似的突现在读者面前。这背影是作者记忆最深、最令作者感动的父亲形象, 所以后面两次点染了父亲的背影。一次说“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 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另一次写道:“我读到此处 (指父亲来信说的‘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 晶莹的泪光中, 又看见那肥胖的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些点染充分表现了父亲对作者深挚的爱, 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二) 随着时间的转移、情节的发展, 逐步深入地描写人物肖像

鲁迅的《药》开始写康大叔的形象时, 说“一个浑身黑色的人, 站在老栓面前, 眼光正像两把刀, 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这是华老栓在丁字街口买人血馒头时看到的康大叔的凶恶形象。当时贪婪的康大叔急于要从华老栓身上找到钱财, 他的眼光“像两把刀, 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来康大叔到华老栓店里向茶客们谈“药”时, 文章写道:“驼背五少年话还未完, 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 披一件玄色布衫, 散着纽扣, 用很宽的玄色腰带, 胡乱捆在腰间……”这段肖像描写进一步突出了康大叔凶恶、蛮横、肆无忌惮的刽子手形象。当时华老栓“店里坐着许多人”, 在这种情况下, 上述肖像描写就更鲜明地突出了康大叔气焰嚣张、目空一切的刽子手性格。采用这种描写手法, 得服从于情节发展的需要, 这样做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 人物的肖像有助于深入理解情节;另一方面, 情节的发展也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物的特点。

(三) 在不同场合反复描写人物肖像的同一特点

老舍的《断魂枪》写孙老者和王三胜在土地庙的场子上见面写孙老者“小干巴个儿, 披着粗蓝布大衫, 脸上窝窝瘪瘪, 眼陷进去很深……眼珠可得像两口小井, 深深的闪着黑光”;写孙老者和王三胜在场子上交手时, 说“老头子的黑眼珠更深更小了, 像两个香火头, 随着面前的枪尖儿转……那俩黑眼珠似乎要把枪尖儿吸进去……眼亮得发着黑光”;写孙老者在沙子龙家里时, 说他“用深藏着的眼睛打量着沙子龙”。文章之所以在不同的场合反复描写孙老者的眼睛, 因为这眼睛不但显示了他有很深的功夫, 也显示了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在不同场合描写人物肖像的不同特点

鲁迅的《祝福》三次描写了祥林嫂肖像的不同特点。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帮工时, “头上扎着白头绳, 乌裙, 蓝夹袄, 月白背心, 年纪大约二十六七, 脸色青黄, 但两颊还是红的……”这一肖像描写表明, 祥林嫂朴实、健壮, 安分耐劳, 正因为这样, 尽管她头上扎着白头绳, 戴着孝, 四婶仍然把她留了下来。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帮工时,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 乌裙、蓝夹袄, 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 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 眼角上带些泪痕,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从这一肖像描写可以看出, 事隔三年, 祥林嫂衣着仍和过去一样, 但两颊不像过去那么红, “已经消失了血色”, 而且眼光也没有光前那样精神了。这一肖像描写反映了祥林嫂生活上的困窘, 和精神上所受到的新的折磨。

祥林嫂去世前夕的肖像, 和上面两次写到的肖像大不相同:“五年前的花白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 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 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神色, 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还可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 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 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一神情呆滞, 徒具形骸的肖像表明, 由于长期忍饥挨饿, 精神上受到了残酷的折磨, 祥林嫂已完全丧失生存的愿望和勇气, 她即将在极度的生活困苦和精神痛苦中“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这三个肖像描写的不同特点, 反映了祥林嫂一生屡遭不幸的苦难遭遇, 看到祥林嫂肖像的变化, 便人们对一生受尽折磨、无限凄苦的祥林嫂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综上所述, 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 必须注重培养他们写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能力, 而且教师要运用多种描写手段, 指导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

摘要: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在记叙性的文章里, 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 对场面、环境的描写, 作者都需要积极地展开形象思维活动, 否则就不可能把人物的形象、场面的气氛、环境的特点, 生动、具体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篇5

在排除动词或形容词作谓语的前提下,用名词、名词短语直接排列组合而成。

作用是叠用意象,具有整体美。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楼外白云,窗前翠竹,井底朱砂

二、移时

把古代事物与现代事物“生拉硬扯”组合在一起,以增强感染力。

例:林冲出身枪棒教师的家庭,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技术员。

三、空设

根据表达需要,临时设立一个没有的东西,以获得奇巧生动、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

例:但我还是照常走,并且说明……他虽然属于绿林大学出身,而杀人又却不很高明。

四、奇解

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赋予一个词原来没有的某种新义而作出奇特的解释,产生网址生动的效果。

例:没有平凡的工作者,领袖就成了“空军司令”

五、闪避

在实际场合,说话者不正面回答别人的问题,利用含义宽泛的概念或不太精确的语言,把话故意说得不明白,不具体,从而达到某个特定目的。

例:1、大嫂,你别问了,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

六、精细

在数字运用中,本可以模糊的地方却出人意料地使用十分精确的数据来表达,这故意的精确,独具匠心在特定表达情境中带来模糊数字望尘莫及的效果。

例:1、孔乙己欠酒店掌柜的十九文钱。

(显示潦倒)

2、祥林嫂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

(祥林嫂的勤劳节俭、婆家的刻薄)

七、错综

为避免词句的重复单调呆板,有意变换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使用参差变化的句型,使语言富于变化。

(一)词的错综

1、慧眼认英雄,睿目识豪杰

2、今日的仇,昨日的恨

3、余杭郡为最,龙隐寺为尤,冷泉亭为甲

(二)句子的错综

错木据水,则不若单鹭,历险乘危,则骐不如狐。

八、返源

在使用成语时,有意偏离成语的通用义,而返回它的字面义,直到奇特效果。

例:1、牙刷好,一毛不拔

2、青蛙对运动的物体明察秋毫,对静止的物体视而不见。

3、火成岩诞生于水深火热之中

九、析字(化用)

利用汉字结构特点,把字的形体离析整合,起到雅俗共赏妙趣横生的作用

例:1、成都十八子(李)

2、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愁)

3、海动山倾古月摧(胡人)

十、偏语

讲述中故意偏离客观实际或事之常理,以不合理但合情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感情的修辞(即知错说错有意为之)

例: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不能实现的)

十一、增饰

先说出一个中心词,后多次为中心词补加修饰限制成分。

作用是为了丰富内涵,表义更具体、全面、准确、鲜明,增强语势,强调语境。

例:1、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人--一个有能力的人,有感情的人。

2、它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中的精灵。

3、下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的试验

十二、字示

即用汉字或符号来表示某种形态,使之形象生动

例:1、他留着“八”字胡。

2、这兔子跑出了一个“8”字。

3、十字路口

4、S形大街

十三、示现

即把非眼前的情形说得如同就在眼前一样

例:1、(悬想式)只听得轰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

2、(陈述式)脑海里闪出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明月。

3、(预言式)春天来了,闭上眼,树上仿佛已满是桃儿、杏儿。

十四、同字

建筑规划设计创新手法微探 篇6

【关键词】建筑规划;创新手法;建筑设计

前言

建筑规划设计是现代建筑开始施工之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提前进行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实现建筑物的价值,并且使建筑物在使用期限内得到价值的适当提升,满足生活、生产、工作等功能需求。建筑规划设计分为多个方面,从外部设计到建筑的整体施工风格定位都要符合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在保证建筑物使用的条件下尽可能最大化其观赏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规划阶段需要建筑专业知识与扎实的经验进行统筹规划,而设计阶段则可适当加入创新手法,强化建筑的生命力,为今后的持续开发保留适当的余地与空间。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手法可以参考人文、社科、美学、艺术等多方面知识,融合多个领域的不同技术手段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

1.建筑规划设计创新的意义

1.1建筑规划设计的现状

传统的建筑规划设计思路是靠建筑师前辈们不断累积的经验、不断摸索修正得出方案。这种设计方案虽然在现代的建筑设计规划中也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应有的影响,但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建筑风格与建筑适应的环境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必须对传统建筑规划设计进行合理创新与改革,推出新方法、新模式、新方案。原有的规划设计思路可能将不再与现有建筑风格相匹配,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效借鉴传统规划设计方案中适合现代建筑要求的部分,而对于设计中对能源消耗较大、对建筑周边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的设计应进行创新改革。规划设计创新的手法应具有科学性、均衡性与可持续发展性。传统建筑规划设计工作模式与采用创新手法建筑规划设计的流程对比如图1所示。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阶段,过快的发展进程也导致了庞大的人口数量,虽然及时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我国的可用于建筑的土地资源依然十分紧缺与珍贵,因此传统建筑规划设计不再适合当下国情。在创新规划设计中应注意考虑此种现状,尽量不采用土地资源消耗大的规划设计方案,保证土地的有效利用。

1.2建筑规划设计创新的意义

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是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也可以使得建筑物的价值在使用期限内得到最大化利用。原有的建筑规划设计往往以丰富的经验为基础,很多时候不适用于新型建筑物。且传统经验很多不符合当下的节能环保需求,新型规划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多方面,达到可观性与实用性功能性的双赢。最后,高效的建筑设计规划还可以有效的节约设计所需时间,简化设计过程。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手法综合运用了各种高效技术手段,将科学性与可持续发展性有效融合到设计理念中,既满足当前需求又保留了日后的可扩展空间,具有较高的机动性灵活性。

2.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手法分类

2.1链接创新手法

任何事物内在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与关系,建筑物也是如此。同一个城市的建筑,城市中的每个区域的建筑、区域中每个个体建筑、每个建筑中不同的房间都存在其内在联系。建筑中各个部分展现的内在联系应符合建筑的整体标准。链接创新手法强调建筑物内在风格的链接,而不仅仅局限于空间的链接。如果各个空间没有内在风格的互通,只使用传统建筑规划设计的物理链接则会使整体建筑设计失去其灵魂与意义。建筑规划设计中的链接创新手法已经在我国建筑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合适的创新链接手法应用于建筑规划设计中,可以使整体建筑风格更加丰满,表现张力更强烈,实现链接的建筑物能够更好的协同运作,使建筑物的整体灵魂有更强的表现张力与感染力。

2.2补缀创新手法

建筑规划设计中不是所有建筑都是平地而起,很多规划设计建立在古老建筑设计上。而在原有建筑的改良更建中不能根据设计图纸随意操作、修正。不适用于原有建筑的设计不仅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反而可能对原有建筑造成损坏,加速建筑的使用年限衰减和老化。原有的补缀手法只局限于简单修缮维护,而近年来新兴的补缀创新手法在满足新需求的同时,保护了原有建筑的整体架构风格,是创新与原始的巧妙结合。使用此种创新手法补缀后的建筑不仅能继承旧有风格,同时可以适应新需求,对建筑的修缮改造过程要不断发现问题,将不符合新需求的部分去除,留下符合当下需求和整体风格的部分。另外,针对旧有建筑的规划设计中补缀手法的创新还包括新技术的应用,在进行旧建筑改造的设计分析中可以应用新型规划设计软件,对建筑进行整体设计感知,精密的计算机软件可以通过统计出的计算模型来完善旧有建筑的补缀过程,通过计算结果绘制的模型图可以合理指导旧建筑的补缀过程,将补缀过程的每个细节量化处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完善整体建筑规划设计过程是现代补缀手法的新创新,近几年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3嵌入创新手法

嵌入式创新是建筑规划设计中使用十分普遍的创新手法,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中。嵌入创新是以过去建筑师的经验设计为实际操作基础,加入现代数字化新技术,从更科学的角度展开建筑规划设计。嵌入式创新的支撑基础是计算机科学技术,该规划设计创新手法需要很高的计算机操作实力,属于高技术含量创新,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性以及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有很高的要求,进行嵌入创新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在后期需要能够适应发展需求。嵌入创新手法有多个组成部分,每个阶段都需要有专业只是技能的人员全程跟进,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的设计决定整体是否成功,不能忽视规划设计中的每个细节。此外,嵌入式需要一个核心,以此核心为中心展开工作,将整体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建筑设计更不能忽视规划设计的原则,也需要选择一个核心部分,围绕此核心展开施工使工程有条不紊地开展。嵌入式创新设计需要利用周围环境的特点,与周围环境有效互动,形成相互作用和有利影响,这也是嵌入式创新手法的精华。

3.结束语

随着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规划设计中的创新体系架构也日趋完善,针对不同种类的建筑的创新方法也逐步趋于成熟。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建筑行业也要逐渐适应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建筑规划设计思路的创新需要考虑当下建筑的已有基础以及未来的发展的长期性与持久性,制定合理的创新方案与规划设计。我们生存在科学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建筑规划设计方案需要进行适当修正更改,发展建筑领域新的规划设计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高华,甄利锋.论城市空间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J].科技风,2013,(15).

[2]王艳华.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概述[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3.

[3]刘勇,宓学民.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J].科技致富向导,2013,(10).

创新手法 篇7

1 项目背景

苏州博物馆馆址位于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 是苏州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在这么敏感的区域, 新馆如何延续传统文化, 又能具有时代特色, 正是大家所关注的。

2 设计分析

2.1 叠山

对于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园林各要素的创新, 北侧墙下的“叠山”是新馆庭园规划设计当中最为精彩且最难处理的部分, 既不能仿古, 又不能做成现代雕塑。他从中国北宋画家米芾的山水画中汲取灵感, 创造出“以壁为纸, 以石为绘”的写意手法。在摒弃了苏州园林中常见的假山营造手法之后, 他将许多块大小不一的石头经过切割和打磨, 相互叠加并排成一排放置在水边, 渲染出宋代山水画的意境。

2.2 理水

水在造园中具有拓展空间的作用。在古典园林中, 治水一般都是山脚临水, 石矶浮水, 皆环以林木。水面则以掩映、舒朗、深远及大小等为主要特征。而新馆庭院中以水造景的方法与古典水景是大相径庭的。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 贝聿铭放弃了传统的形态和手法, 而是采用了长短不一的直线围合而成复杂的平面, 并用石材构造水池, 呈现出了简洁的现代感。独特新颖的建筑群在平如镜的水面上产生了虚实影像与高低层次变化, 然而, 微风徐来, 建筑与倒影荡漾在水中, 这静、动之间构成了一道美丽的画卷, 与建筑构成了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2.3 亭

亭的造型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形式, 是将传统古亭的解构和重塑。结构上, 它以现代的钢骨架作为支撑并放置照明灯具, 玻璃顶覆盖木饰面格栅, 中间是洗漱台。亭的位置悬置于水面之上, 四面景色尽收眼底, 坐在亭中北面可观赏石与桥, 东侧的建筑与植被形成借景, 南侧与建筑大厅的亲水平台以及建筑立面互为对景, 西侧皆竹林为背景。

2.4 置桥

主庭院中的桥通过直线的交叉, 并把桥作为体块来进行处理, 桥并不是主要景观, 而是作为联系构件和观察点来设置的。用桥将水面分割成一大一小两块水面是传统置桥手法中最大的特点, 目的是为了使大的水面显得更大, 而小的水面显得更加悠远。而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桥的设计, 是使人走在桥上既能观赏建筑和亭台在水中的倒影, 又能观赏紧临拙政园的山石, 同时桥的尺度与人们的视域比例也十分恰当, 让人有种移步换景的感觉。以突显景观的层次, 并表达造园所追求的“人在景中, 景在人中”的思想。

2.5 植被

在植物配被上, 贝聿铭放弃了传统园林追求的层次性和丰富性, 突出了单株植物的观赏性。进入主庭院设有四棵树, 分别是东门两侧松树, 一棵高大挺拔的靠近大门, 作为进入大门的借景之用;一棵为盆景造型, 美轮美奂;南侧是一棵梅花, 凉亭西侧的一片茂密的竹林;南侧一棵桂花, 以及西部展区的一个小庭院中, 栽种了一棵石榴, 树旁以太湖石作为配景;东廊对景的“紫藤园”中, 两棵紫藤嫁接了忠王府中明代文征明亲手种植的百年紫藤;在建筑上通过屋顶构架的呼应, 使整个建筑空间与历史产生了共鸣。在《园冶》中说到造园要“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要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要体现“小中见大”, 堆砌植物反而可能会弄巧成拙。贝聿铭将这几种植物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作为一个“雕塑”来隐喻传统精髓, 同时用植物来营造“虚实结合”的意境, 赋予了不同于传统园林的现代感。

2.6 叠瓦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风格上保持了传统粉墙黛瓦, 但屋顶却不用传统的瓦片做装饰, 原因是传统的瓦片易碎, 又不易保养。而是铺设黑中带灰的“中国黑”花岗岩, 来隐喻瓦片。淋雨的时候是黑色的, 经过太阳照射后变成深灰色, 这与苏州的粉墙黛瓦的格调相协调。另外, 在建筑的高度处理上也做了一些文章。苏州古城的主要建筑特色便是高低起伏和错落有致。形斜坡屋顶也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建筑文化特色, 它与周边建筑的形式有着鲜明的反差, 却又有相似之处。屋面与墙体边饰以及白墙相配, 为粉墙黛瓦的江南的建筑意境增添了新的诠释, 并精心营造出意境。

2.7 门

在博物馆大门的设计上, 贝聿铭有别于传统建筑大门的造型语言。传统古建筑大多是高墙围合成, 朱门紧闭。而博物馆是公共建筑, 在设计上要运用新的造型语言, 让博物馆显得更开放, 有一种邀人入内的感觉, 用现代材料而又具传统韵味的大门形式, 营造出大气的特点。还有大堂前用钢和玻璃设计的现代月洞门, 亦反映了这种“雅致而微妙”地用现代设计来隐喻传统的手法和思路。博物馆主入口的门利用钢结构顶棚、格栅伸缩们和朱红色推拉门, 与右侧白墙上的黑色题字融合。

2.8 窗

在新馆中的设计中, 窗起到了模糊室内空间与外界空间的作用。贝聿铭用现代材料将传统建筑花窗形式赋予了新的生命, 以达到“借景”的效果。如在大堂的北侧墙上开的两个“六方式”花窗, 巧妙的将凉亭和花树纳入眼帘, 营造出“探幽”的意境。东廊透过紫膝园, 可看到茶室的东墙上钢结构的“海棠花”漏窗, 它以传统的冰裂纹为图式为装饰。其妙处在于以空寓虚, 借物寄实, 避外隐内。还有一处方窗设计十分巧妙, 在“虎丘云岩寺塔”展厅, 方窗上覆一层薄纱, 借外围朦胧之亭台水石.不仅给幽暗的展厅采光, 而且让人不经意间抬头远眺窗外美景。

3 结语

从中国古典园林摹拟到抓住文化灵魂后的大胆创新, 是贝聿铭另一种形式的“共享空间”的创新。他把“園”字进行拆解, ‘□’代表围合的墙, ‘土’代表亭, ‘口’字代表池塘, ‘衣’则寓意为似石与树。这些要件在贝聿铭先生最终的实施方案上一个不少地被用上了, 运用动与静、虚与实、大与小等对比呼应的手法, 营造园林的内在精神主园的设计保留了传统园林的构成要素及要素的组合方式, 展示了贝聿铭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悟性。并对各要素自身的形式进行创新。这正是贝聿铭对中国现代园林所做的贡献, 也足以证明它存在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摘要:传统园林有其价值, 也有其历史局限性。而国内现代园林的兴起与发展, 也正在进行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 这既需要秉承传统, 又要适应现代。园林设计中传统和现代这两大课题在当今社会环境下面临着融合与协调。下面以苏州博物馆为例, 试从各类造园要素出发来探讨现代造园在继承传统园林的同时所运用的新的手法。

关键词:传统园林,现代园林,继承创新,苏州博物馆

参考文献

[1] 洪杰.贝聿铭的探索——阅读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几点体会[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2008 (4)

[2] 何光华, 贝聿铭的建筑思想及创作手法[J].建筑师风采, 2009

[3] 王洪海, 唐安惠.中国传统中的园林艺术[J].山西建筑, 2007 (10)

[4] 童雋.江南园林志[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

[5]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5

[6] 徐千里.在现代化背景下重解传统[J].苏州: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05

[7] 陈从周.唯有园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创新手法 篇8

中国建筑风格在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进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每当我们提及到中国建筑, 不禁会联想到中国建筑所特有的艺术风格。比如说:建筑多以榫卯结构, 对外形讲究对称, 布局以庭院式为主, 多呈迂回状态, 讲究天人合一的特性。这样风格的形成与民族宗教、文化、思想以及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有着必然联系。本文主要以建筑泰斗——贝聿铭老师的苏州博物馆为例, 通过对现有案例进行分析、学习, 探讨其艺术价值及影响。

一、建筑的构思方面

贝老虽说是20世纪一位在建筑领域的卓越人士,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但他所创作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则是紧邻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之作拙政园和狮子林, 所以这不仅仅是在建筑形式上的一种超越与挑战, 更是在建筑构思以及后期园艺上的一种极限超越。因而在做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整体方案时, 贝老就对设计主旨给予了明确指示, 说:“要坚持做到中而新、苏而新”, 充分运用苏州的独特园林特色, 加以贝老独有的设计风格——现代框架式的建筑结构, 融合苏州粉墙黛瓦的风格, 通过小景、借景的点缀, 使得最后的成品备受人民喜爱与赞誉。如果说传统的园林中的一草一木, 每一个造景都是极致的美的展现, 那么苏州博物馆新馆中的每一个小景则都是一种登峰造极的展现。

二、建筑实体外形方面

苏州博物馆新馆从建筑群上来说, 是主要以贝老独有的设计风格——现代几何造型为主, 通过现代几何造型体现错落有致的江南建筑风格特征。以深灰色的石材做屋顶以及墙体边缘的装饰, 以这种物质本有的色彩来而更好的衬托白墙的雅致, 给人以清新简洁的感觉。从而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江南的那种粉墙黛瓦的特效。

三、建筑的内在方面

1、建筑内在布局上的差异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在布局上主要遵循的是中国古典园林所固有的主庭院和若干小庭院相结合的布局模式。主庭院主要是在一座古典园林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 而与这一墙之隔的就是拙政园, 将其自然而然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而位于主庭院北墙边下则修的更为巧妙, 是贝老独创的“中国山水”图。那看似为山的“山”其实是由薄薄的石片, 由工匠按照贝老的意思将其高低错落地排砌在一起, 同时结合湖中之水的倒影, 在江南特有的朦胧烟雨之中, 营造出了一幅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意境。可以说贝老设计的此景称得上“以壁为纸, 以石为绘” (本句引自《园冶》) , 形成可一幅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小品。其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给人以身临山水之中的梦幻感。从苏州博物馆漫步走向拙政园, 你可以亲身体会到这种千年历史与当代艺术的完美融合, 新旧远景笔断意连。此种设计毫不夸大地说, 只有贝老才可以做得到, 这是一种阅历与经验均具备时才可做出此大气之作。

2、建筑的内在细节方面

走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 参观这些展品时若留意馆中的建筑细节会有惊喜发现。馆中在细节的处理上, 诸如水渠以及中央空调的送风通道, 巧妙地采纳了苏州园林中常用的排水功效的“地漏”。将园林中石制地漏换为与馆中地面相仿的材质, 具有了整体美观的特性, 又符合物理原理。我们都知道冷气下沉多积于地面, 从地漏溢出冷气, 最贴近观者, 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这既是对中国古典建筑的一种延续, 又是一种在功能使用上的创新。

3、建筑的整体选材方面

在选材主要以现代建筑手法, 钢加玻璃的形式为主要结构代替苏州传统建筑的木榫卯结构。在屋顶上多以集合形态构成坡顶, 但仍可以看出继承了苏州城内古建筑的那种纵横交叉的斜坡屋顶, 三角形的稳定性结构更能够更好地起到稳固作用。因考虑到钢加玻璃的结构过于现代化, 所以在屋顶上的铺设上做了较大的改观, 打破传统的砖瓦混合概念。

首先, 屋顶更换为玻璃突破采光难的问题, 充分体现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设计理念。其次, 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了一个折角, 呈现出了一个优美的三维造型效果, 在视觉造型上令人赏心悦目, 再次, 考虑到光线强度问题, 在不影响采光的前提下, 采用木贴片对光进行折射处理, 使得自然光更好的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影进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和展区。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 使之对光过滤, 产生不同的空间光线变化以及明暗对比, 让这些线条流动起来, 对整体效果增色不少。

4、建筑的辅助性用色以及装饰手法方面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用色上遵循江南特有的色彩, 以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 与白墙相配, 清新雅洁。屋面上一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石取代了传统的灰瓦, 黑中带灰的“中国黑”在淋过雨后呈现黑色, 而经过太阳照耀后颜色会变浅呈现为深灰色。这凸显江南建筑的“粉墙黛瓦”特色。在地面铺设多以青石为主, 台阶的铺设借鉴苏州园林中的青白石相间的铺设方法, 寓意为“平步青云”。

总结

贝聿铭老师对于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仔细斟酌, 大到主题方案, 小到细节处理, 他一直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贝聿铭老师还是一个完美主义使者, 无论是在塑形, 还是在功能各方面都追求一种姿态优美, 柔和流畅, 要建筑本身与人机工程学有机结合, 达到刚柔并济、相得益彰的效果。对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时还考虑到了文化氛围的渲染, 特意设计了一个分园取名为“紫藤园”, 是引用嫁接了从文徽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来的一根枝蔓, 寓意对苏州文脉的延续。这是一种对故土的眷恋, 一种对本民族文化的敬重。通过对贝老的作品的分析, 可以体会到贝老做人做事的原则性, 尊崇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原则性。这也正是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未来的设计师所应该具备的品质与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 2002。

[2]建筑师的20岁,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 安腾忠雄研究室编, 王静、王建国、费移山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5。

[3]李新生, 永恒艺术魅力的探寻——中西绘画鉴赏比较.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 2008。

[4]以贝聿铭苏州博物馆为例谈中国现代建筑设计——黄宇琼, 山西建筑, 2008年9期。

创新手法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于2014年1月—12月期间选取接诊的90例颈椎病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 (45例) 与对照组 (45例) 。观察组中男18例, 女27例;平均年龄 (43.1±2.8) 岁;平均病程 (13.4±5.8) 个月。对照组男20例, 女25例;平均年龄 (43.8±3.0) 岁;平均病程 (13.7±5.7) 个月。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①理筋手法:患者保持正坐姿势, 操作者位于患者身后, 使用一指禅推法、接法、揉法、拿法等, 于患者颈部反复进行。并在其风池穴、百会穴、肩井穴、太阳穴、神门穴、天宗穴及大椎穴等实施点揉治疗, 力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②颈椎关节调整手法。患者取侧卧位, 放松颈部肌肉, 操作者使用一侧拇指对患者颈椎凸起的横突前结节进行顶推 (从前往后) , 并用另一拇指下一椎侧横突后结节进行顶推 (从后向前) , 操作者两拇指呈前后交错状态。随后患者改为仰卧位, 操作者将掌心朝上, 用拇指 (与患者同侧拇指) 顶住患者病变颈椎凸起横突外侧, 并使用示指顶住患椎棘突部位。对侧手掌托扶其对侧颈椎部, 患椎棘突处使用示指顶托。每次治疗20 min, 隔天治疗1次, 每周治疗3次。对照组给予牵引治疗, 每次接受20 min治疗, 每天1次, 每周接受5次治疗。

1.3疗效判断[1]采用Tele Myo 2400 T表面肌电图仪对患者颈部后伸肌群进行测量, 主要包括积分肌电 (IEMG) 、平均功率频率 (MPF) 、中位频率 (MF) 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颈部左侧、右侧肌群IEMG、MPF以及M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

3讨论

颈椎病属于临床多发疾病, 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大, 颈椎病的发生也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成为现阶段新型职业病之一。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骨错缝”有密切关系, 因此临床常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 在调节患者关节状态中具有重要作用[2]。

颈部经筋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就是颈伸肌群, 其在寒、热、风、创伤等因素作用下, 可使经筋出现疲劳状态, 从而对维持关节稳定作用造成不利影响, 诱发患者出现颈椎病变。其中理筋手法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效果理想;而中医关节调整手法提高颈椎关节功能效果理想, 且还可有效调节患者关节周围深部经筋。因此, 采用理筋手法联合颈椎关节调整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颈部经筋及肌群疲劳情况,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波.牵引联合理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 26 (9) :2181-2182.

创新手法 篇10

不管是晃动和长时间曝光应该都属于主观摄影中的一种。就普遍的理解来看, 所谓主观摄影和客观摄影的区别如以下几点:

1.客观摄影

在最熟悉的马克思唯物论中认为客观物体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那基于这个观点的话, 客观摄影应该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客观的描述和模仿一个物体” (这点同样是基于艺术起源的“模仿说”的一种发散) 。

问题在于物体和观看者之间的关系中, 意识所能覆盖的面积到底有多大。这是能区分何为物体何为意识的关键的部分。同样基于马克思理论, 意识的定义是“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应”。理论中存在的一个灰色地带。是客观物体范围是与人隔离开的, 还是到达人脑之前的过程。

如果所谓客观物体是物体穿过人视网膜和眼球 (在不考虑照相机的前提下) 到达人脑之前的所有阶段。那么所有在没有客观物体的打扰下 (眼镜, 相机) 意识察觉的影像都属于客观影像, 比如:1000度近视的人不带眼镜下看到的花朵和眼睛极好的人眼中所看到的花朵是一样的, 同为客观。这显然是有悖于客观物体的定义的。一个有着1000度近视眼中的花朵的花瓣, 可能用手去捉, 根本捉不到。

经过分析得知, 摄影中客观物体的范围应该是不能以到达人脑之前为界限, 起始应该是基于客观物体到达人眼的时刻 (不包含照相机的情况下)

2.主观摄影

为什么长时间曝光和晃动属于主观摄影?长时间曝光和摄影中的晃动之所以我们能理解, 很大一部分程度来自于, 在观看中人类眼睛的视觉残留现象 (又称“余辉效应“——人眼在观察景物时, 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 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 光的作用结束后, 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 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 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 就像在快速运动中的电风扇,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化的圆形一样。而这些图像的传播过程之所以属于主观范围, 是因为在上述结论中提到的, 它们是通过人眼传达到我们人脑的特殊影像。

如果说有着长时间曝光和摄影中的晃动的图像具有客观性, 它只能是基于自身接受客观物体的运动趋势时客观的表达。不管是长时间曝光或者晃动, 它们本身是不具有客观性的, 可是我们却能用客观的方法表达出了我们对于影像传达到眼球后的影像。

所以我认为, 不管是长时间的曝光或者晃动, 如果它需要有意义, 则是通过我们运用照相机这个媒介客观的还原和表达出——图像在人脑或者意识中的客观运动趋势或能通过意识理解到的真实的影像或概念。

二、长时间曝光和晃动的区别

长时间曝光或者慢速摄影:这是指使用1/30秒以下的快门速度拍摄照片。用慢速拍摄, 可使运动的物体, 在曝光瞬间, 在底片上留下移动的影像。基于在慢速摄影中相机的位置保持不变的动作, 所以它更多的是用来表达和传输, 客观物体在相机面前的运动趋势, 表达观看者对于特定物体在人脑意识中的表现或者动态的夸张。基于人脑对于动态或者物体内在趋势的理解和模仿。所以它具有比晃动摄影更客观的表达概念。能表达出物体在拍摄者内心中摇曳和舞动。

三、晃动摄影见于长时间曝光摄影的优点

晃动: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晃动, 指来回摇动或上下摆动, 特指反复地和急促地或波浪式地摇动。所以在一定程度喜爱晃动是包含长时间曝光中物体自身的运动的概念的, 而相对于物体的自身运动而言, 它也能反应一种来自外力的驱动, 或者干预。就像在拍摄过程中, 晃动是运用, 主动的摇晃照相机来达到的。

在长时间曝光和晃动的概念中存在着交叉地带, 是基于物体的运动轨迹或者对于运动趋势的猜测的一种客观的移动的传达。而相对于长时间曝光, 晃动更具特点的是, 人为的, 或者是展现一种来自于外力的力量。它可以改变原先物体的运动轨迹.

四、晃动摄影可以表达的情绪

如果要学会运用在摄影中的晃动效果, 首先需要的是理解为什么晃动, 以及晃动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师出无门, 在照片中没有理由的晃动是一种无味的, 没意义的行为。

1.表现紧张感

可以脑补一个场景, 明天高考, 父母叫醒你时, 来回的推你肩膀, 然后你睁开双眼, 发现还有10分钟打铃, 然后你飞奔出去, 又或者你要唤醒沉睡的城市。所以晃动是可以表现出紧张感的。在这点上需要注意的: (1) 唤醒的事物本身是沉睡的, 是静止的; (2) 就算是大幅度的催醒动作是也是有规律的。

2.表现临场的严肃感

一样的场景, 你到达了考场后, 马上, 试卷从监考老师发下来了, 这个时候你的腿在不自觉的抖动。所以晃动也是能表达出临场的严肃的感觉的。在这点需要注意的: (1) 晃动是来回的趋势; (2) 就算是大幅度的紧张感, 速度也是极快的。

3.表现愤怒感

表现愤怒感同样可以运用晃动来表达, 比如你电脑总是死机, 你现在特别恼怒, 然后拿脚愤怒的踹着主机。在这里需要注意的:动态是猛烈的, 快速的。

五、晃动也有通过外力的介入来达到的:

比如现阶段人类对于自然的改变和破坏。所以一切通过人类活动改变极大的物体或者事件都能用晃动来表达。比如, 游行、罢工、抗议、革命, 大楼的建立和崩塌。信仰的建立和崩塌。

1.表现自然的力量

来自自然的力量, 海浪, 龙卷风, 洪水, 泥石流, 火山喷发都能造成晃动感, 而在摄影中运用晃动手法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2.需要得到重视或者注意力

在班上一般都是好动的孩子会受老师的注意, 老师上课最喜欢捉的也是交头接耳的孩子。所以晃动是可以“发声“的, 它可以帮不能动的树木发声, 可以帮不能叫喊的土地, 太阳发声, 能帮助所有不能运动的事物发声, 换句话说, 只要它们有生存的权利, 它们就应该有晃动的权利。

摘要:摄影从1839年被发明之后, 就不断的影响和冲击着人类自然, 科技, 文化, 艺术各个领域, 从胶片时代过后, 21世纪数码时代的到来, 摄影变得更加“平民化”。在这个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师的时代, 摄影的理念和方式, 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变。在19世纪中期开始在欧洲活跃的新一代摄影师如克莱因, 弗兰克等, 一改照片原先既定模式, 开始尝试长时间曝光, 晃动和模糊的拍摄手法, 不断的冲击着人们对于照片的审美和看法。本文通过摄影中的晃动拍摄和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概念出发, 系统的阐述和分析了关于晃动拍摄和长时间曝光拍摄的隶属主观摄影还是客观摄影等问题, 详细的介绍了它们之间的优点和缺点。本文提出的观点和概念对于正在用摄影作为表达手段的艺术家和同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晃动拍摄,长时间曝光,主观摄影,客观摄影

参考文献

[1]李楠著.影响:中国当代摄影精神交往录.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3.3.

[2]蒋载荣著.摄影的视觉心理.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4.8.

[3]海杰著.表态:与十四位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对话.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3.5.

[4] (日) 森山大道著, 苏志豪译.迈向另一个国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9.

实现工业建筑创新设计手法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工业建筑 建筑设计 设计原则 影响因素 创新

随着当今经济格局的发展与变化,工业建筑对社会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在日益变化着,当前工业建筑已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设计类型。从现今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城市的快速发展与自身所拥有的大量工业建筑基础支撑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逐渐走向微型化、自动化、可持续性等的现代工业,对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有着更为专业的需求;再者,随着当代城市中各种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新区的建设与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立足于当代工业建筑的设计原则,分析当前工业建筑创新设计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有效的方法以实现工业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与优化。

一、现代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原则

1、现代工业建筑更为注重对土地利用率的提升。

现代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更为注重对工业用地容积率、建筑密度以及非生产性设施用地比重等各项指标标准的遵守与执行。当前工业生产都追求更为先进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并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基础上,逐渐缩短各项工艺流程,推动自身企业走新型工业化的生产道路。所以,对于工业建筑的厂房设计也要随之改变。

2、现代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追求可持续发展。

对于工业建筑的设计原则应该同工业生产的生产原则相一致,即注重节能技术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对于工业建筑,设计者要对各种可再生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采取科学合理的平面布局与剖面形式,并尽量将自然采光、通风以及遮阳挡雨等情况处理好,以最大程度降低照明取暖所耗费的能源。

3、现代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更为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挖掘。

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要尽量将企业的发展特点、文化相结合,充分地挖掘并建设独特的企业形象与精神,从而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促进企业职工的凝聚力,推动企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

二、现代工业建筑创新设计的影响因素

1、生产因素。

现代工业生产倡导绿色发展,而工业建筑的绿色设计对于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工作舒适程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特点对建筑的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工业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从而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增强工业建筑的形象反映。

2、环境因素。

工业生产作为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其的建筑形象应与城市形象相互协调,以显示城市发展与工业生产的相互融合与推动。但是,从实际来说,当前的工业建筑与周边环境已经严重不协调,所以,对于工业建筑形象的创新设计刻不容缓。

3、文化因素。

企业是一个整体,而企业文化则代表了其中特定的生活方式。工业建筑作为企业文化、精神传播的媒介,其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对现代工业建筑的创新设计应注重其使用性与文化性的双重性。

4、产品因素。

企业的工业产品对于现代工业建筑的创新设计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企业产品的属性、色调以及企业的使用商标等,是工业建筑创新设计的直接设计符合。而将其巧妙地应用到工业建筑的创新设计中对于企业的个性化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现代工业建筑创新设计手法的实现

笔者认为,要实现工业建筑的创新设计手法,要从两个方面,即空间创新与形象创新入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究有效的创新措施与方法。

1、工业建筑设计手法的空间创新。

①营造生态环保的厂房空间。

现代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即在企业工业建筑的创新设计中必须尊重生态系统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并保持其关系的平衡与发展。因此,传统工业建筑设计中封闭的、不协调的建筑形式就需要得到有效的改变,使其能够在保证自身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并保持生态系统建设与自然的平衡关系。

所以,对于工业建筑的创新设计就需要遵循两个要求,一是追求生产环境的生态化;二是追求建筑自然的一体化。而在工业建筑的设计手法上,最简单的手法就是通过绿色建筑设计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工业建筑对环境的损耗;同时,在工业建筑的建设施工中,我们还需采用新型的建筑工艺与技术,以及工业建筑天然代谢的设计原则,来进一步减低建筑本身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回收与利用。

②提供生产空间灵活性。

生产空间的灵活性就是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可变性。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型材料的应用,使得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充满了灵活性。而具有灵活性的生产空间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业生产设备的更新与产品的代谢,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建筑浪费,从而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

2、工业建筑设计手法的形象创新。

①建设无公害的工业建筑形象。

现代工业建筑的创新设计应秉承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设计理念,而无公害的工业建筑形象的设计就能够很好地反映这一设计理念。对于无公害工业建筑形象的创新设计,我们要采用以下几種手法。

一是,在工业建筑的建设施工中多采用绿色建材,并尽量减少对天然资源的消耗。绿色建材对于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都有着一定的优势,其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同时其还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其符合现今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成工业建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共存。

二是,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工业建筑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其对于能源有着巨大的消耗,同时其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在工业建筑中应尽可能的利用建设当地合适的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这对企业的生态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②重视对工业建筑建设材料的选择。

工业建筑在城市的规划发展中属于比较大型的一类建筑,所以,在现今的生态城市建设中,工业建筑对建设材料的合理选择对于工业建筑的形象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今的工业建筑,在建设施工时,大都采用性能较为优越的钢材作为建筑材料,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材料的选择方式是不恰当的。钢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耗大,其还会对环境能够产生严重的污染现象,而天然的工业建筑材料,却能在建设与回收中几乎不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符合我们生态化建设的设计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工业建筑的形象。所以,对于工业建筑的创新设计,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我们要多考虑对天然材料的使用,以提高工业建筑的形象创新。

四、结语

工业建筑的创新设计是推动工业建筑设计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工业建筑独特的空间特征与形象是对当代建筑技术美学艺术与工业文明力量的体现。因此,要实现工业建筑设计手法的创新,我们必须要对工业建筑的空间与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综合工业建筑的设计原则以及创新设计的影响因素,探究实现工业建筑创新设计手法的具体措施,以提高工业建筑的总体设计水平,从而进一步稳固生态环境的建设,促进城市的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容少聪.工业建筑设计创新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5)

戏剧手法与作文教学 篇12

莫言的获奖与他这“戏剧味道”有很大关系。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就写作而言, 中学阶段, “理论创新”不必过多要求, 而最强调的是“表达创新”, 用“亏他想得出来”的独特表达方式, 凸显文章主旨。缘此, 拿来戏剧手法, 最为简捷———用具象的“出戏途径”取代抽象的写作术语, 令作文像戏剧情节那样九曲回肠、峰回路转、扣人心弦, 成就高品格。

拿来戏剧手法作文, 有两大长处:第一, 凭借“出戏途径”的具象, 构思文章。第二, 用生动有趣的戏剧性情节, 揭示通常道理, 凸显文章主旨。

“出戏途径”之具象, 由两方面因素组成:其一, 动词。“出戏途径”具象中有“动作”, 这能迅速联想到现实生活, 立即进入构思状态。其二, 矛盾。“出戏途径”具象中蕴含矛盾冲突, 构思文章时, 迅速联想现实生活“矛盾冲突”及其发展过程。对于作文而言, 戏剧性就是出乎意外,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行文要有冲突、曲折、难意料, 方能出彩、出戏、出意境。

对高考作文而言, 当下我们要慎重处理“很好写”和“写得好”的问题。一般而言, 现在的高考作文都很好写:命题都面向考生的生活, 审题上无太大障碍。但要写好却又不易。作为选拔性考试, 我们千万警惕不能跌入命题人预设的“温柔陷阱”, 不能让常规表达迷住心窍!高考命题要求“命意是明确的, 表述是隐蔽的”, 务必发现隐蔽的真实命意, 展开超常思维, 进行超常思辨, 策划超常思谋, 找到“戏剧性表达途径”, 写出个性化的上乘之作。

先来看我校2009年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

品味时尚

江苏东台中学2009届叶蓁

去年的现在, 我在上海黄埔江, 经不起旅游宣传手册上“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诱惑, 爬上了一叶扁舟。

“现在最流行这个了, ”漂亮的导游说, “大城市里就兴这个, 复古嘛。”

摇摇晃晃的小船上覆盖着一顶编织的棚, 游人就坐在里面。棚里贴着一张打印纸:30分钟50元。导游见我盯着纸看, 不无得意地说:“我们的团员只要30块钱, 1分钟才1块钱。你看这意蕴。”

意蕴, 船头的老人在摇桨, 沉默地重复这急切的动作, 我走过去也不回头来看一眼。而走进时才发现, 老人的白汗衫上露出的标签赫然写着:Made in China。原准备与老人搭讪的, 也只好悻悻地回到船舱。

船继续在江面上晃荡, 隔着晨雾依旧能看到这繁华的上海。高楼屹立在雾间, 消失在云尖, 好像在得意地诉说什么。而不远处驶来一艘不大的轮船, 飞快地开远, 只留下一道巨大的水痕, 让我们的小船颠得更厉害。

而这所谓的“复古时尚”, 在这繁华的城市面前, 卑微得一如这摇桨的老人, 一言不发, 格格不入。

从上海回来, 又到妈妈的老家逗留了几天。那是个沿海的小城镇, 混浊的黄海打小镇边起伏, 却承载了整个小镇的一切衣食住行。

我来到海边的时候是傍晚, 潮水不安地咕咕冒泡。恰好妈妈遇到她的舅爷爷, 便叫我爬到他的船里玩一会儿。这是只极老的木船, 船沿高高地围着船膛。舅爷爷和我一并爬进来, 让我坐在小凳上。船里有一张绿色粗绳编织的网, 也许是在海水里泡久了的缘故, 已经快成黑色了, 但仍散发出阵阵腥味, 鱼鳞也粘在上面。“待明天再热些就禁捕了, 那时候就不能下海啦。”舅老爷说。

老人的儿子也来了, 他是在海上开快艇的。10块钱坐1次的快艇可以让你在海上飞快地打旋, 惊险却有趣。这是这个小镇上最有趣的游戏。白天很多渔民的孩子会花上10块钱在海上刺激一把。老人力劝我也坐一回, 说不会收我的钱, 我却因恐惧不敢一试。这小镇上的“时尚”, 是那么的惊险, 弄不好就会翻船。他们没有更多的钱来构建更安全的游戏, 只能在这海上嬉闹一回。老人也很无奈:“这有什么办法, 开这玩意儿来钱啊!”

不一会儿又有人来乘快艇。看着快艇离我们的老木船越来越远, 开始不停地急转弯而激起一阵阵白浪, 又想起上海那“复古的时尚”, 不知为什么, 心里涌上一阵无名的酸涩。

而这两种时尚下, 又有着怎样的我所看不见的落差?

[简评]尼采曰:一切文学, 余爱以血书者。此文乃以“心”写者。从“世相”之下, 审视“人心”, 从“意蕴”中窥见“真相”, 作者始终投入了自己的“真情”、“真意”乃至“真魂”。“扁舟”与“快艇”, 都市与渔村的“时尚”之间, 存在的是何种“落差”?作者似乎没有说什么, 似乎什么都说了…… (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

何老师为高考作文作评, 一年也难得有一篇。这次他亲自“出马”, 足见他对这篇作文的满意度之高。他所欣赏的是这篇文章里所浸着的小作者的“真情”、“真意”和“真魂”, 而从写作的技法角度而言。文章正是成功运用了“戏剧笔法”。

叙述快节奏———“戏剧笔法”入境

“剧本笔法”入境, 多采用蒙太奇手法, 将多个场景、片断直接叠加, “赋予静态画面 (或思想) 以运动” (前苏联·爱森斯坦语) 。这篇作文写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在黄浦江边的旅游, 一个是她自己的家乡———江苏东台弶港农场海边的玩耍。场景的切换干净利落, 镜头感、戏剧味很足。

这样的笔法在高考满分作文中不乏其例。《心灵的雕琢》 (2011年湖南考生) 一文为表现母亲对儿女的眷念, 第二、三、四段, 分别描写“坐在摇篮旁, 她……”“站在田野里, 她……”“倚在沙发上, 她……”等情景, 组组镜头, 直接叠加, 片断间不著一字, 却形象地传达出眷眷慈母之心。可在整体结构中运用此法。不少优秀作文全篇直接由若干画面组辑而成。《“我爱你”》 (2000年江苏考生) 描写一位女子从十五岁到五十岁40年的爱情生活, 条屏组合, 交相映衬, 连小标题也没用, 全文借酣畅的文气贯通。采用“剧本笔法”组句或组篇, 文章的叙述节奏大大加快, 激发了读者的联想, 扩大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戏剧笔法”还可用来组句。学会以纯名词性短语组句, 减去冗语, 凸显了作品的画面感。如与其写“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不如写“蓝天, 白云, 奔跑的马儿”, 同样能描绘出优美的草原风光。请看《交流的无奈》 (2012年湖北考生) 的开头:“君山旁, 断崖边, 菩提树下。风, 吹沙而过的风。我站在这三岔口, 心在徘徊。”再看《忧与爱》 (2012江苏考生) 一文:“深深的围墙, 明眸的宫女, 沉寂的粉蝶, 慵懒的梳妆……”两篇文章免去了不少山间景物和宫廷环境描绘, 通过几种特别的物象, 快捷而传神地勾画出人物活动的艺术环境。

描绘慢镜头———“戏剧笔法”入神

文章成功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是, 描绘要细致, 语言要有“浮雕”一般的质感。要在作品中巧妙安排几处精雕细刻的片断, 如同影视作品的慢镜头。考生写作时要注意多元透视, 从不同角度描绘所写对象, 还广泛联想, 打通多种感官, 全面立体地再现艺术形象。

第五小节“船继续在江面上晃荡, 隔着晨雾依旧能看到这繁华的上海。高楼屹立在雾间, 消失在云尖, 好像在得意地诉说什么。而不远处驶来一艘不大的轮船, 飞快地开远, 只留下一道巨大的水痕, 让我们的小船颠得更厉害。”

读这样的文字, 我们如看电影般。小船在江面上“晃荡”时的感觉与感想。“隔着晨雾看繁华的上海”, “高楼”好像在“得意”地诉说, 而不远处驶来的轮船“飞快”地开远, “让我们的小船颠得更厉害”。用笔细腻如画, 有浮雕的质感。写景由低到高, 由近及远, 立体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深刻展示了作者在黄浦江上对“古典”时尚的那种独特的品味。

“戏剧笔法”, 强调描绘形象一定要有强烈的构图意识。注重艺术画面的营造, 画图处理上, 有广角、中景、近景和特写之分;形象设置上, 有远近、上下、内外、面点、动静之别;画面构建上也要十分注重形象广度和密度, 主体形象与一般形象的配置。要注意远近或动静结合, 灵活地处理好不同类别的镜头, 从不同视角进行形象配置, 有意识地构划和着色, 突出视觉刺激, 这样文章的画面感一定更加明显。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篇学生平时写的随笔:

神圣的一刻钟

江苏东台中学2010届8班冯润城

清晨, 启明星依旧摇曳着微光在东方露着鱼肚白的天空闪烁着。而我们则像一棵棵白杨树一样笔直地站立在操场上, 静静地等待着那神圣的一刻。

“出旗!”一声嘹亮的号令从主席台发出, 声音还在操场上久久地回荡, 而护旗队的同学, 早已迈开整齐的步伐, 雄赳赳, 气昂昂地踏着步。

近了, 近了, 在离旗杆还有20米处时, 又一声嘹亮的号令:“正步走!”队列依旧整齐, 但护旗队队员们的腿却笔直地迈出, 与地面距离为标准的30厘米。腿整齐划一地翻动, 配着那蓝色的制服, 仿佛像巨浪一样涌动。有力的节奏传达着我们年轻的节拍和火样的热情。

“立定!”踏步声戛然而止, 最庄严的一刻终于到来———

“升国旗, 奏国歌, 行注目礼!”旗手托着一方醒目的国旗, 缓缓释放。风卷动着国旗的一角, 展开一片醒目的红色。那是从旭日上采摘下来的明艳, 那是从革命烈士鲜血中萃取出的刚烈, 那是从十三亿中华儿女心中奉献出的赤诚!五颗黄色的星星冉冉升起, 将五湖四海照亮, 将我们心中的激情点燃。

太阳已跃出地平线, 将光辉洒满大地。启明星虽已消失, 却指引着年青一代我们向前, 向前, 再向前!

旗杆上的国旗, 也沾染上这无比耀眼的火光, 像一团霍霍燃烧的团团火焰, 一团被包裹住的滚滚波浪, 迎风飘扬。

上一篇:教师内涵下一篇: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