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学生

2024-11-17

欧美学生(精选12篇)

欧美学生 篇1

1 欧美独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教育

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是典型的精英教育, 是一种比较成功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然而, 由于欧美医疗行业竞争激烈, 培养医学人才的医学院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拿美国来讲, 现有医学院127所, 分为州立和私立两种。州立的如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 (OHSU) 医学院、南伊利诺伊大学 (SIU) 医学院等, 共有76所;私立的如达特茅斯医学院 (DMS) 、杜克大学医学院、西奈山医学院 (MSSM) 等等, 共有51所。美国的医学院校大多由政府建立且为综合性大学的一部分, 有114所, 占88.8%。平均每所医学院每年招生130人左右, 在校学生400-500人左右, 全美共有医学生66000余名。因此, 在欧美发达国家, 人们普遍认为毕业生的质量关系到医学院的名誉和发展, 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生是医学院奋斗的主要目标。所以, 各医学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有专人进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研究与评价, 而“以学生为主体"是其医学教育的基本点。涉及到医学教育的方方面面,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 是欧美医学教育, 特别是临床教学的主要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欧美医学院校被广泛采用, 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时, 教师通常将讨论的内容变成问题提出,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了解决问题, 学生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知识, 然后相互交流, 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后, 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 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课堂上, 学生用于讨论的时间远远超过教师讲解的时间。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得到极大提高。

2) 教学方式。欧美大部分医学院采用的是小组教学和分散教学方式。和国内通常上百人在大教室授课不同, 欧美大部分医学生一般都是几个人一组, 由专门的高年资住院医师负责教学。不管是在基础医学的实践教学, 还是在临床教学中, 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多, 老师也会组织一些专题讲座。

3) 教学内容。欧美大部分医学院在教学内容上, 很重视基础医学内容和临床医学内容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在基础课程学习中, 会适当地结合临床进行讲授,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临床教学中, 也会不断地联系基础医学的内容进行巩固。甚至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各门课程之间, 也力求有机地结合。因此, 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了对医学知识的完整思考和一个整体的思路, 将相关知识融汇贯通起来, 学会了从多角度进行整体全面的思考。。

4) 教学辅助工具。欧美大部分医学院为了提高教学水平, 巩固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标准化病人和模拟病人的应用都很普及。各学校有自己的局域网络, 各门课程也有自己的网络教学内容。网上上课、检索、答疑和交流都是医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同时, 还使用标准化病人 (经过一定培训的正常人或慢性病病人同意充当某一疾病的模拟) 和模拟病人 (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 是临床教学特别是麻醉、休克、心脏病及呼吸衰竭等严重疾患教学的良好方法) , 供学生学习或训练时使用。这些教学辅助工具的推广, 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训练了学生处理各种急危重症的能力, 还可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中国教育对“以学生为主体”观念上的理解与执行偏差

1) 简单化。我国目前基本维持着传统教学模式, 它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但如何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又发展其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欠缺的。它严重阻碍我国当前以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革。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推进过程, 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以学生为主体”内涵, 认为在课堂上只要让学生多活动, 课后给学生多留作业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实际上, 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考虑教学目的、受教对象的能力、问题的难易、执行过程中监督, 以及课后的反馈, 最终形成有效教学。

2) 片面化。“以学生为主体”需要与“教师为主导”相辅相成, 不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说把课堂还给学生, 上课出一个题目学生讨论就行了。这样做表面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但丧失了教师主导作用, 导致教学失控。当然, 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往往导致片面化。比如国内医学教育中, 基础和临床有一个很大的分野, 教师的知识结构往往注定了他无法完成临床和基础的融合与渗透。再加上由于在教学设置上还没有严格的安排和规定, 那么这种结合结果远远不够, 造成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在学生思考中的严重脱节, 也大大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之我国医学生人数多, 教师少, 这对讨论问题和教学辅导都带来很大问题。

3 对策

1) 倡导和建立准确全面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观念决定态度, 态度决定行动, 行动决定效果。“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的提出, 是教育的一大进步。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所谓主体, 主要是指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1) 自主性: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 (2) 能动性:能够自觉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 (3) 创造性:有强烈的创新欲望, 运用新方法和新的思维方式, 达到创新的目的。所以, 倡导和建立准确全面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就是要面向全体, 注重个体差异性, 使其以上特性得到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2) 建立合理完善的质量评估方式。包括: (1) 教师对学生评价:教师通过考试、与学生交流、观察学生的操作能力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学生间相互评价, 学生彼此评价更能准确、客观地代表学生的能力水平, 并起到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 (3) 通过全国性考核进行评价, 比如医学院校就可以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进行; (4) 毕业生评价:通过用人部门对毕业生水平和能力的反馈, 评价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无论哪种评价方式, 均体现出一个意义: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寻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确保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3)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联动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涉及教育的整个过程: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理念、教育管理方式、教育管理制度、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它需要教学管理者、教学设计者、教学实施者和受教者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教师需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 转变为教学中的组织、帮助、引导和促进者的身份。

通过对欧美“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教育的认识, 我们深感其教育及所不断进行的教学改革, 都是从培养学生的角度考虑的。我们应认识到, 要借鉴其先进性, 要根据我们的特点, 转变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 走出一条“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凌保东.中美高等医学教育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7) :33-35.

[2]周亚夫.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5 (2) :88.

[3]于永华.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88-90.

[4]肖万凤.浅议“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EB/OL]. (2008-02-22) [2010-05-15]..http://xypj.cersp.com/in-teract/200802/7084.html.

[5]徐萱春.对高校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办学理念的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1) :111-113.

[6]冯伟华, 张建鹏, 周谨.“以学生为本”的美国医学教育给我们的启示[EB/OL].[2010-05-15].http://www.etc.edu.cn/show/2003/yi.htm.

[7]陈姝, 娄世锋.对“以学生为本”的美国医学教育模式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刊, 2006, 8 (2) :131-132.

欧美学生 篇2

1.狮子王

2.冰河世纪系列

3.超人

4.机器人总动员(=机器人瓦力)

5.星球大战系列

6.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7.Good Luck Charlie

8.Glee

9.Fallen

10.What I like about you

11.Lizzie McGuire

12.Sonny with a chance

13.The war at home

14.The Suite life of Zack & Cody

15.The Middle

16.Modern Family

17.I am in the band

18.Jonas

19.The simpsons

20.Boy meets world

21.成长的烦恼

22.《Lie To Me》别对我撒谎

23.辛普森一家(动画片)

24.《风雨哈佛路》

25.变形金刚系列

26.哈利波特系列

27.肖申克的救赎

28.美丽人生

29.逃出克隆岛

30.太阳浩劫

31.惊涛大冒险

32.阿甘正传

33.荒岛余生

34.小鬼当家1,2,3,4

35.勇敢的心

36.蜘蛛侠

37.钢铁侠

38.指环王(=魔戒)

39.亚瑟王

40.阿凡达

41.生化危机系列

42.侏罗纪公园

43.后天

44.少年魔法师

45.黑客帝国

46.纳尼亚传奇

47.走遍美国

48.美丽心灵

49.ET外星人

50.小孩不笨2

51.一球成名

52.少年特工

欧美学生 篇3

【摘  要】通过介绍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构建经验,并将其同我国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合其特点及长处,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构建对策。

【关键词】欧美  大学生 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构建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32-03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而社会和谐稳定良性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建立起了相对成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本文选取英、美、德三国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进行分析,借鉴其相关的经验,提出一些新思路,以构建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一、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参与者主要有政府机构、高校、社会组织(就业服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四类,欧美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也是从这几个方面展开的,其中英、美、德三个国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工作最具代表性,本文以这三个国家为例,从相关方面对其进行说明。

(一)英国

1.政府组织。除制定基本的相关就业政策外,英国政府还开展了一个特色项目——Knowledge Transfer Partnerships,即如果企业向政府提交了改进产品和服务的方案,该方案被批准,那么该企业就要招聘1名以上的毕业生参与项目1到3年,在为毕业生增加相关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帮助了企业。目前有近100所英国高校支持这个项目。

2.高校。英国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职业指导中心,除跟我国相似的职责,如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咨询,提供学生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交流机会等外,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受雇能力”,其主要载体是职业生涯管理技能课程(CMS)。该课程注重学生个人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并不断培养和发展自身能力,最终成功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企业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提出建议,而高校则组织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研发计划中,把企业家请到学校进行CMS的授课等,加强学生与企业的联系,丰富学生经验。

3.行业协会。AGCAS(Association of Graduate Careers AdvisoryServices)和 HECSU(The Higher Education Careers Services Unit)是英国两大高等教育从业者的职业协会组织。AGCAS 主要为英国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和其工作人员服务,提供相关信息,如与职业教育、毕业生聘用和继续教育等相关的政策。HECSU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新闻信息,展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二)美国

1.立法机构及政府部门。美国立法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相关法律,如《就业法》《劳动力投资法案》《职业教育法》《紧急就业法》等,确保规范就业,为就业提供法律保障,使得毕业生的就业权利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而政府则主要是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促进就业,如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减免学生贷款等。

2.高校。美国高校已形成“发展式”就业指导模式。该模式认为就业指导不止是帮助学生就业,而是通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来帮助大学生提高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规划好个人长期的、整体的职业生涯。在这种模式下,就业指导更注重长效性,并集服务、管理、教学和研究为一体。另外,在美国高校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一般都具有相关专业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并通过相关考试,持有资格证书,保证了就业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而且美国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有专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教学与就业服务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自己专业和职业的认识。同时,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建立了完备的就业信息库,学生可利用信息库查到自己所需的求职信息。

3.中介机构和企业。社会中介机构为求职者提供相关就业信息与服务,在学校、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起到沟通和信息桥梁作用。美国许多企业与高校都进行科研合作,不仅能迅速有效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实习机会,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

(三)德国

1.立法机构。德国立法机构同美国相似,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就业,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就业促进法》《职业教育法》等。德国中央联邦劳动总署与各地方的劳动局是主管就业的政府机构,负责制定相关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与培训等服务,比如,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雇佣失业人员,设立大学协调组,具体实施培训、服务规划等。

2.高校。德国高校也都设置了形式不同的专门机构,有充足的人员和经费投入,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及个人规划辅导,同时,学校为帮助学生培养相关技能、提升就业能力,也开展了辅修专业、实训等方式。

3.中介机构和企业。德国私人咨询介绍所出现于1994年,多是营利性机构,经联邦劳动总署批准注册后成立,主要针对企业,为其提供招聘策略等服务。私人介绍所联系企业、学校与学生,在企业与求职者之间起到纽带的作用。

在德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企业为高校提供培训和实习岗位。通过提供实习岗位,政府会在不同程度上减免企业税收进行鼓励,以帮助大学生获得潜在就业机会。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异及其原因

(一)差异分析

对上述英、美、德等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与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进行比较。

第一,法律、政策和法规完善程度。欧美发达国家相关法律体系完善,其政策制定主要是供给促进型,在于提高就业质量。而我国的相关服务还停留在政策性规定的层面,不仅没有上升为法律制度,且有一定的短期性和功利性,注重就业数量。

第二,就业指导与服务本身。总体来说,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有科学理论支撑,机构设置精简高效,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程度高,经费投入充足,指导内容和形式也更加丰富实用,贯穿整个大学生涯。而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专业化程度低、经费投入不足,比较重视一次性就业、群体就业,这种观念缺乏长远性,也无法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根据大学生的个体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三,创业服务。在大学生创业服务中,我国主要是政府协助高校建立创业平台,同时通过相关资助、税费减免政策提供支持,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创业,银行、企业、风投机构等社会主体尚未被调动起参与积极性。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是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鼓励大学生创业,并吸引社会团体为这些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形成多主体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二)原因

1.传统文化因素。欧美国家一般都倡导个人主义,因而比较重视学生个体价值的体现,这也体现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而在我国,集体主义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集体利益往往被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这一观念导致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政府和高校更注重整体的就业率,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

2.政治经济因素。欧美发达国家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该体制决定了就业指导及服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劳动力资本在参与自由市场竞争时获得优势,并能激发大学生的就业主观能动性,促进高校通过培养在劳动力市场更有竞争力的毕业生而保证自身竞争优势。而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核心主体是国家,政府不仅统一管理毕业生工作,也参与就业服务的具体实施环节。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影响着目前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状况。

3.对待就业工作的态度因素。欧美发达国家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门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已形成了诸多理论流派,且在具体实践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我国,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重要主体之一的高校,其长期以来仅仅将就业指导看作学生工作的一部分,其关注重心还是放在教学、科研方面,导致在政策、资金、设备和人员上投入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发展。

三、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构建经验的启示下,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可从政府、学校、企业及中介机构等方面来构建。

(一)政府

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提供就业保障,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在继续保持原有政策外,还应推出一些新的就业政策,比如为了提高用人单位吸收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还应加快改革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政府对大学生就业,除了提供政策性的保障,还应加强相关法律建设,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法律条款,结合我国实际,在我国《宪法》中加入促进就业的相关法律条款,并出台诸如《就业法》《职业教育法》《创业法》等法律法规,把就业详细到具体的法律条款,将我国大学生就业事业提高到法制高度,以法律保障和促进就业创业,让大学生能够真正无忧就业、放心创业。

除了制定法律及相关政策,政府还可以在创业指导方面对高校进行有益补充。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服务中,主要就是提供资助、税收减免等政策性支持,没有调动起银行、企业等机构对资助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因而,我国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应继续协助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给予开设课程相关的经费支持等,鼓励大学生创业;另一方面要对银行、风投机构以及一些有能力有意向资助大学生创业的企业提出一些资助大学生创业的要求,并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吸引这些社会团体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最终形成多主体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另外,我国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编制和经费明显不足,没有达到教育部对此的规定,即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所以,政府应敦促就业经费投入和机构编制增加,使得就业指导工作能顺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高校

在欧美发达国家高校的经验启示下,我国高校应在如下方面创新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构建工作:一是树立全新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理念,进行发展式的就业指导,充分认识到就业服务的目的不止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就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其在就业过程中以及就业后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最终实现自我价值。这关系到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二是促使就业指导服务全程化。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应该是全面、持续、系统的。对此,高校就业指导应贯穿学生整个学业生涯,从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介绍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到如何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来完善自己,再到正确评价自己、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和提高对自己的将来做出决策的能力,最后进行就职前的培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就业素质,并在整个体系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三是促使师资队伍(下转第90页)(上接第33页)专业化。我国高校的指导队伍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应规定一定的学历标准,还要求其有相关的职业咨询与指导能力。同时高校也应吸收具有相关背景的专家、学者和职业人士参与到就业指导的研究、教学和咨询工作中。四是优化高校专业设置。社会需求应该是高校专业设置的导向,高校开设专业应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既发展创新原有专业,又紧跟社会发展步伐设置新兴专业。高校可以根据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和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及时调整课程结构,优化专业设置,保证学生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另外,高校也应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可以由高校与企业共同制订,课堂教学部分由高校负责,具体实践部分由用人单位负责,双管齐下,一方面在扎实理论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的人才,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及中介机构

企业是吸纳人才的主体,因而可以对照其自身发展需要,向高校提出人才培养建议,与高校合作,为高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利用高校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发展企业需要的学科建设,培养能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人才,将高校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人才储备基地。同时,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习基地,吸引大学生到企业实习,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培养学生,也可以利用实习的机会发现合适的人才吸纳到企业,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机会。

近年来,提供就业信息的中介机构在我国有一定的发展,但局限于面向高精尖人才的猎头公司和仅为用人单位和个人牵线搭桥的小型中介机构,且发展极不完善,政府对其监管也不到位,以至于出现大学生上当受骗的现象。对此,政府应加强监管,制定政策规范中介机构发展。中介机构本身也要重新定位,真正成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一方面深入了解企业需要,向高校学生提供详尽的就业信息,另一方面也应掌握高校学生情况,同高校一起建立毕业生个人档案,了解学生对工作的需求和个人特性,既将合适的人才介绍到用人单位,也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岗位,真正起到中介服务的作用。同时,中介机构可利用自身了解企业的优势,为大学生开展相关应聘策略的培训,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获得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马晓春.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及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9(9)

[2]宋玲,张继清.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观念变革与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2(6)

[3]王占仁.英国高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启示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

[4]杨淑岭,王娜,滕斯玮.美德日三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特刊,2011(28)

[5]张秋建.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研究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0(3)

【基金项目】广西财经学院2013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作者简介】齐真珍(1987-   ), 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大学生就业指导;李道洋(1987-    ),男,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能耗监测、大学生就业指导。

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发展探析 篇4

一、意识与效益:欧美发达国家战略中的留学生教育

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充分认识到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战略意义,明确将接收留学生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2012年8月,加拿大发布了该国第一个国际教育战略———《国际教育:加拿大未来繁荣的关键驱动力量》(International Education:A Key Driver of Canada’s Future Prosperity),提出要在重大的国际事务中强化加拿大的国家品牌,提高国家认知度,吸引留学生将加拿大作为留学目的国。[3]2014年1月,加拿大发布该国最新国际教育战略《加拿大国际教育战略:利用知识优势,推动创新与繁荣》(Canad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Harnessing Our Knowledge Advantage to Drive Innovation and Prosperity),旨在使选择到加拿大留学的留学生和科研人员的数量在2022年翻一番,达到45万人。[4]

2012年11月,美国颁布了首个详细阐述其国际教育战略的国家报告———《全球性的成功:国际教育及参与(2012~2016年)》(Succeeding Globally Through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Engagement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trategy 2012-2016),首次明确把“国际教育”置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并明确指出,美国当前的国际教育是为维护其国家利益服务的,致力于提高美国教育质量和提升美国国际战略地位。[5]

2013年7月,英国商务、创新和技能部颁布了英国国际教育战略———《国际教育战略:全球增长和繁荣》(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Global Growth and Prosperity)。这一战略提出,政府和整个教育部门将把握全球新机遇开展共同合作,并特别强调热烈欢迎留学生来英学习,英国接纳的留学生数量将不设上限。[6]

(一)留学生教育与国家软实力

欧美发达国家视留学生为“亲善大使”(good will ambassador),通过留学生教育传播本民族文化,提高本国文化吸引力。它们已经认识到,“今天,实力的界定不再强调军事力量和折服,科技、教育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在国际权力中正变得日益重要”,[7]国家需通过软实力来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因为软实力显得比较温和及更有吸引力,且其带来的收益也是长期而稳定的。欧美发达国家通过价值观的对外输出,以实现对留学生潜移默化的吸引、影响和同化。这些国家通过教育交流向世界广泛地传播本国文化和意识形态,以达到逐步弱化文化差异和冲突的目的,进而在发展中融合兼并,使得本国思维和文化遍及世界。

欧美发达国家许多奖学金合作项目具有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考虑。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学生和学者提供奖学金,为的是奖学金受益者未来成为所在国不同领域发展的中流砥柱时,能成为对留学国具有感情、对发展两国友好关系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合作伙伴。以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中久负盛名的富布莱特项目(The Fulbright Programme)为例,该项目在全世界范围已与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已有超过36万人次的学者、教育工作者、研究生和专业人士参与该项目交流。[8]

(二)留学生教育的智力积聚

争夺全球人才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欧美发达国家将在全球范围内“吸收、培养和使用”留学生作为引进人才和外部智力的重要手段。美国是世界上引进和利用外部智力卓有成效的国家之一。美国有计划地从国外引进专业人才,这些引进人才为美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公布的数据,2011年,在其他国家出生而在美国获得科学或工程博士学位的人,有66%完成学业后申请临时签证留在美国,其中中国、印度留学生比率分别高达85%和82%。[9]2014年,在全美境内,有42%的理工科博士毕业生出生于国外。美国基督科学箴言报指出,这意味着美国教育机构内操作试验设备、设计复杂电脑程序或教授本科生的最聪明头脑,很大部分是从外国来到美国的人。[10]

加拿大则通过吸引留学生学成后定居本土,来填补人力资本的缺口。为缓解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严重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联邦政府公民与移民部(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Canada,CIC)2011年在其年终报告中坦言:“加拿大未来10年的劳动力净增长以及未来20年的整体人口增长,都有赖于移民。”[11]而移民的主要来源则是受过高等教育、熟悉加拿大社会和文化、对加拿大及其人民富有感情的留学生群体。

(三)留学生教育的经济贡献

随着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留学生教育的主要驱动力从外交驱动转为全球化带来的经济驱动,留学生教育常常伴随着经济动机。冷战后,面对经济衰退,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扩大教育服务贸易,把高等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以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公布的“2014门户开放报告”中显示,2013年,留学生和其家属所支付的学杂费及生活费已为美国经济贡献超过270亿美元。[12]伦敦商界游说团体“伦敦优先”(London First)和普华永道(Pw C)于2015年1月联合发表一份报告《伦敦在召唤:留学生对英国经济的贡献》(London Calling:International students’contribution to Britain’s economic growth)称,在伦敦留学的非欧盟留学生每年对英国经济的净贡献达23亿英镑。[13]澳大利亚也将吸引留学生前来留学作为增加国家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行业是澳大利亚出口服务业中的最大支柱产业,教育出口行业在2009年为澳大利亚贡献了186亿澳元,提供了澳大利亚境内的125,000个就业岗位。在教育出口行业的巨额收益中,90%是在澳大利亚境内产生的。[14]

(四)留学生教育的文化意蕴

全球化发展趋势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确保学生获得听说读写和科学技术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意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创新性思维、与他人合作的知识和能力。留学生是构成大学校园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大学生发展理论及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参加与文化多样性有关的课内外活动将对智力、情感和行为发展水平有显著性积极影响。欧美发达国家诸多研究发现,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的跨文化互动,能够帮助学生减少负面认知,留学生和本土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都有所提高。[15]1998年诞生于瑞典马尔摩的“在本土国际化”(Internationalisation at Home,Ia H)的概念,如今正在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理念,其旨在使更多的教师、学生成为国际化进程的主体,而不仅仅局限于留学生群体和少数教师。本土学生不用离开本国,便能获得与国际化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其中主要途径便是利用留学生教育所带来的多元文化的契机开展跨文化学习,通过与留学生接触发展跨文化沟通能力,促进国际理解意识和承担国际发展责任。[16]

二、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的经验与问题

(一)留学生教育的经验

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在国家层面和高校层面积累了许多经验。2010年,澳大利亚公布了由政府委员会(Council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s)制定的《澳大利亚留学生战略》(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rategy for Australia)。这项战略概述了12项举措以支持促进留学生获得高质量的留学经验;确定了四大关键领域:留学生的福利、消费者保护、留学生教育质量以及向留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17]在院校层面,不少院校设立了留学生和本国学生共同参与的国际同伴项目(International Peer Programme),对同伴项目实施效果的研究表明,参加同伴项目的学生学业成绩较高,同伴项目对留学生和本土学生具有互惠互利的效应。[18]还有一些大学,诸如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则设置了留学生助教岗位,以促进留学生提高课堂的参与和课外学习的投入程度。

与此同时,欧美学界对留学生与当地人互动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对促进留学生获得归属感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施拉姆和劳弗(Schram and Lauver)在一项对美国就读的600位留学生是否有被疏远的研究中,发现来自欧洲地区以外的留学生属于高风险被疏远群体。他们建议院校改善干预措施,应根据留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提供针对性的策略。[19]佩蒂格鲁(Pettigrew)认为“无知加剧偏见”,并指出接触(contact)对促使留学生和当地人态度改变的重要性。通过接触:(1)可以进一步了解外群,有助于减少外群刻板印象进而降低偏见;(2)促进情感联结和产生群际友谊,有利于降低群际焦虑;(3)使人们重新评价内群。与外群的接触使人们有机会认识到内群规范与信念不过是管理和理解社会世界的多种可能路径中的一种。一旦内群地位从“唯一”转变为“之一”,随着内群偏好的降低,对外群看法也不会过于偏执和狭隘。[20]基于接触假设的理论,学者们建议院校可以通过创设留学生与当地人共同参与的项目,以弱化内群与外群的边界,构造一个更具涵括性的内群,从而改变留学生和当地人双方对各自群体的感知,认识到彼此都同属于一个定义更为广泛的群体,实现彼此共享的内群认同。

(二)留学生教育中的安全与歧视问题

留学生进入留学国学习,会对留学国与其发生作用的载体形成感知和做出评价。欧美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留学生在欧美发达国家感知的研究,我们可以从文献中了解到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暴力事件为例,针对留学生的袭击和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有关留学生人身安全遭受威胁的报道常见于世界各大媒体。根据媒体报道,乌克兰曾发生针对留学生的严重暴力事件。[21]在澳大利亚的印度留学生频遭抢劫和暴力袭击,仅2009年就有超过150起在澳大利亚的印度留学生遭受攻击的案件。由于一系列袭击事故,在2009年,约4,000名印度学生取消了留学澳大利亚的计划。[22]对于留学生的家人来说,留学生离开父母,到陌生的异国环境求学,家人的担心和牵挂自留学生走出国门的那一刻起就从未停止。倘若留学生在留学期间遭遇不幸,则令留学生家人最为悲痛。2008年,一位在澳大利亚的中国女留学生被强奸致死,其母亲到悉尼参加女儿的葬礼,随后这位43岁的母亲宣布在澳大利亚建立一个留学生支持基金,以指导新来的留学生关注和保障人身安全。这位母亲告知媒体,“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希望所有留学生和公众能够知道留学生安全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对每个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23]

此外,国外不少文献提及留学生在欧美发达国家留学期间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歧视(discrimination)问题以及新种族主义(neo-racism)的凸显。李和莱斯(Lee and Rice)对在美国留学生的一项研究表明,一部分留学生表达了他们在课堂中或参与活动时被忽视的感受,或者是有被同学吼叫过的经历。[24]研究者认为,来自不同文化和国家的留学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但是有一些问题是长期存在的,比如围头巾的女性留学生感受到敌意等。然而,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对是否受到歧视的感知也不尽相同,那些来自欧洲、加拿大和新西兰的学生并没有感知受到过歧视,而来自东亚、印度、中东和拉美的学生则强调种族主义已成为其留学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9·11”事件之前,那些蒙着面纱或头巾的女性也报告其有不愉快的留学经历,表示融入美国校园非常困难。[25]贝茨(Betts)对在欧美发达国家就读的非洲女性留学生的研究表明,她们从当地学生对其态度中感受到被排斥和缺乏有效支持。贝茨认为,这些非洲留学生曾经遭遇的殖民体验和其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所处的边缘地位也被嵌入了她们对留学经验的消极感知中。[26]

(三)留学生教育的满意度问题

阿德勒(Adler)将留学生学习收获等同于自我实现,是从一个较低水平的自我和文化意识的状态发展到高自我和高文化意识的状态。[27]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留学生都在留学期间学有收获。研究者对在英国留学的日本女留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与改善自身经济状况相比,期望“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个人价值得到实现”是大多数日本女留学生的首要留学动机,但是在英国的留学经历并没有使她们获得所期望的发展。[28]阿特巴赫和泰希勒(Altbach and Teichler)指出,留学生有可能被教育机构所利用,教育机构仅仅将国际化视为产品和商机售卖给外国人,留学生接受的是低质量的教育或承担高额财务剥削的压力。[29]

李和凯耶(Li and Kaye)发现,在英国就读的留学生中,亚洲和其他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在语言、教学与指导、财务、住宿、交友、情感等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30]面临因离开熟悉的环境而造成的不适和孤独时,社会支持对留学生显得极为重要。许多研究指出,由于缺乏熟悉的朋友和社会网络以及面临陌生的文化或语言环境,社会支持和社会联系(social connectedness)对确保留学生在新环境取得成功起着重要作用。[31]那些缺乏社会支持以及遭遇消极经验的留学生反映出较低的学术表现。[32]赵和库(Zhao and Kuh)的研究发现,亚洲学生花了大量时间与本国人进行社会交往,却很少参加与多元化相关的活动。研究者认为,单纯地扩大留学生数量并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就读经验,建议院校通过有目的的指导项目引导不同国家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33]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教育相比,我国来华留学生事业正在起步过程中,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借助留学生教育的“后发优势”,学习和借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代表的留学生主要接收国的经验,并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主动避免其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022欧美伤感签名 篇5

2) 爱进自己空间,不是自恋,是想看看你有什么最新动态

3) 无论人生小说的结局如何都是一场心甘情愿的自导自演。

4) 初恋时不懂得情,懂得情时,却再也没有初恋了

5) 亲人之间,谈到钱就伤感情;情人之间,谈到感情就伤钱

6) 每一个女孩,我的心里住着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7) 你是第一个让我忘记自己的人

8) 坚强不是我想要的解脱,假装能好好过

9) 曾经流过的泪,湿了伤口,就让阳光晒干而褪

10) 总感觉不想再爱了

11) 我用时间证明了我的专一,可你让时间证明了我的愚蠢。

12) 爱情和冲动一样都很可怕

13) 信誓旦旦地承诺,却被时间扑了空

14) 多少人曾用一颗赤诚之心喂养一只虚情假意的畜生

15) 我爱你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可以把两个陌生人联系到一起

16) 每个人都有过去,不要踩在别人过去来实现的未来

17) 我会想你的,但有些记忆永远也不想想起

18) 沉默像首悲伤的歌,捂上视线却模糊了。

19) 永远不要从他人嘴里了解自己爱的人,好不好自己感觉,爱不爱自己知道

20) 我爱你,只是希望你爱我

21) 总有一个人,在一段时光里,当过另一个人的神

22) 一颗坚定的心,比任何甜言蜜语都重要

23) 离别与重逢,是人生不停上演的戏,习惯了,也就不再可怜

24) 我死心了,请给我留点尊严好吗

25) 你诱惑我,让我觉得这是爱

26) 我心痛的时候你在哪里啊

27) 我不放弃,你怎么能原谅背叛

28) 看到有关你的一切,心还是会莫名的痛。心若痛了,爱就哭了。

29) 白头偕老不就是染个头发,打掉几颗牙的问题

30) 我只想成为你的听众,在你背后默默支持

31) 分离是苦,幸福只给不怕苦的人留机会

32) 我你,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因为我喜欢与你在一起时的感觉

33) 我很困惑,但我绝不逃避;我冷漠却不寂寞

34) 信誓旦旦地承诺,却被时间扑了空

35) 你不知道你心爱的人那刀刺你一下的痛苦

36) 为你背叛了我的骄傲,换来的确是你的嘲笑。

37) 忘了,不是时光机,回不到过去。句子。

38) 我对你只有爱没有恨

欧美流行“合并”家庭 篇6

后来一想,一人离婚超过两次,所以有可能。的确,在我们所处的社会里,“离婚”现象就像丢弃失去糖味的口香糖一般,很少有人大惊小怪。“合则聚,不合则散”、“好聚好散”大家还是朋友嘛,何必彼此为难!

来美国之后,我的脑袋里装了许多新鲜的婚姻状况名词:“原版婚姻”称为“Original marriage”,“二次婚姻”称为Second marriage,“三次婚姻”称为“Third marriage”……以此类推。与此相对应,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孩子们在称呼上更是辛苦:生父Biological-father、生母Biological-mtoher、养父Step-father、养母Step-mother。孩子与养父(母)前次婚姻所带来的小孩互称为Step-brother或Step-sister。

现在美国学校的孩子有1/3甚至1/2是生活在离婚或再婚的家庭。大部分人口统计报告都把离婚家庭的孩子与未婚母亲的孩子放在一起计算,并统统包括在单亲家庭或只有母亲户的大类之中。1991年的统计表明,在这个大类中,有1/5白人的孩子、1/3拉丁美洲的孩子和1/2美国黑人的孩子是生活在只有母亲的家庭中。而近年来母亲户的统计数几乎是1960年的7倍,是1970年的4倍,大约有1/2的美国儿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曾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单亲家庭中度过的。一些研究结果指出,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来自双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发生更多的问题。

为了避免和减少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现在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流行一种新式家庭结构:离婚父母和他们的新配偶组成的两个再婚家庭“合并”在一起,这样,每个孩子便拥有两爸两妈。于是在欧美,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以下场景:在美国波特兰一所学校的体育馆里,凯丽·斯科特坐在露天看台上,为她参加篮球联赛的儿子加油助威。坐在她旁边的一个是罗·马西,她的前夫(与凯丽有两个孩子),而另一边是她的现任丈夫史蒂夫·斯科特,在马西身边则是他的女朋友。他们四个人一边为孩子加油,一边交谈,看起来其乐融融。

对凯丽和马西这两家来说,这样的聚会并不少见。四个成年人还一道观看了孩子们在学校的戏剧和唱诗班演出。年初,凯丽、她的现任丈夫和前夫还一起参加了小斯科特的家长会。

越来越多的像斯科特这样的人,和他们的前伴侣建立起协同、友好的关系。他们经常在一起参加孩子的学校典礼、钢琴独奏和比赛等。当伯恩斯坦博士的3个继子在小学和高中上学时,她就建立了这种合作关系,与丈夫的前妻一起参加家长会、观看孩子们的演出。她说:“这需要双方极大的相互尊敬和礼貌,而不仅仅是友谊关系。成年人最应做的就是将他个人的事情抛在一边,一切为孩子着想。”科罗拉多州的离婚和再婚中心的婚姻和家庭临床医学家吉恩·麦克布里奇说:“如果父母们不将个人恩怨抛开,孩子就会觉得处在敌对的气氛中。”

欧美学生 篇7

许多人肯定会认为我们是不能拿欧美电影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的, 理由是:欧美国家与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 因而这些国家的电影中宣扬的是资产阶级思想, 其必然与我们所要宣传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相抵触;另外, 欧美电影中往往凸显个人主义、享乐主义, 宣扬暴力, 甚至有的影片中还有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这样的影片会对学生的思想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还有人认为让学生看欧美电影, 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人们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但是不让学生看欧美电影却又不免失之于片面和偏激, 将欧美电影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过分夸大了。

一、欧美电影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笔者认为, 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 是可以以欧美电影作为素材的, 理由如下。

1.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 应该让学生看欧美电影。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失去了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与途径, 其发展就会迟缓甚至停滞。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吸收借鉴了大量的外来文化, 发展出了为国人所自豪的汉唐文化, 并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文化鼎盛局面。由此看来, 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可以丰富和发展本国文化, 促进本国的全面发展。作为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结晶, 爱国主义思想蕴含在各种文化形式包括影视作品之中, 接受外来文化可以丰富、发展并完善本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欧美国家在发展过程中, 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种爱国主义思想常常体现在他们的影视作品中, 因此,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可以让学生看欧美电影的。

2. 让学生看欧美电影, 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固然是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但要避免陷入民族狭隘主义与民族沙文主义的误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即正确认识本国和本民族在世界中的地位。因此,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必要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影视作品作为表现社会风貌和思想文化的窗口, 有助于人们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达到了解社会的目的。欧美电影往往典型地表现着该国的社会风貌、思想文化、人们的生活状况及经济发展状况等, 是学生了解世界、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窗口。让学生观看欧美电影有助于学生了解欧美国家的情况, 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全面地评价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 建立正确的民族观, 使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获得正确发展。所以,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可以让学生看欧美电影的。

3. 让学生看欧美爱国主义电影, 可以丰富并完善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是各国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世界各国都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有很强的教育与指导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电影, 这些电影在对本国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其他国家的青少年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这是因为世界各国关于爱国主义思想内涵的定义与阐述基本上是相同或相近的, 这就为其他国家的人们理解爱国主义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使人们思考如何热爱自己的国家, 进而丰富并完善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欧美电影着力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 欧美国家在影视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产生了一系列堪称经典的作品, 其弘扬正气的文化基调与教育意义不亚于我国的优秀爱国主义电影。同时, 欧美电影对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往往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它们表现了我们过去未加注意而现在又亟待表现的主题, 如公民对国家的义务与责任、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等;有的则蕴藏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如英雄人物身上的普通人性等。让学生观看欧美国家的优秀爱国主义电影, 可以引发学生对如何正确地爱国进行深入地思考, 有助于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并使学生将爱国意识植入灵魂深处, 从而强化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思想感情。

世界上的人们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 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与文化, 但在许多事情上世界各国的人们又往往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观念。表达相同或相似思想观念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对各国人民都具有感染力, 对各国青少年都具有教育意义。如爱情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魂断蓝桥》, 就曾净化了中国青年的爱情观。爱国主义电影也是这样, 改革开放之初, 我们引进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影片, 如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 对当时的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思想教育作用。欧美当代电影, 如《辛德勒的名单》《勇敢的心》《U—571》等, 也可以作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二、如何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引入欧美电影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是可以而且有必要让学生观看欧美电影的, 那么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应如何组织学生观看呢?这里涉及三个具体的细节问题:一是看什么, 二是怎么看, 三是看后应当做什么。

一是看什么———影片类型选择。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以让学生看欧美电影, 但这并不是说可以不加选择地将欧美电影一股脑儿地拿来, 这种错误做法在我们让学生观看国产爱国主义电影时曾经存在。如一些教师对影片的选择较随意, 不考虑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水平, 只要是在“百部影片”之中的就给学生放, 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是否能够理解。有些教师存在思想认识偏差, 只让学生观看战争题材影片。这些做法使爱国主义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让学生看欧美电影时, 我们必须注意到:第一, 必须选择爱国主义题材的;第二, 必须选择经典作品;第三, 必须选择内容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思想发展水平的;第四, 必须选择对学生的正确思想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只有注意到这些问题, 让学生观看欧美电影, 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是怎么看———观前教育工作。

要使学生通过看电影达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就不能进行“放羊式”管理。一些教师让学生看爱国主义电影时, 只是把学生领进电影院, 看过一遍就算完事, 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发挥爱国主义电影的教育作用的。我们让学生观看欧美电影时, 应避免此种做法。一些学生在观看了欧美电影后, 往往羡慕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所谓的“自由”, 而对电影的教育意义认识不够, 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进行艺术欣赏虽然是自由的, 但也是需要引导的。我们组织学生观看欧美电影时, 必须提前做好观前教育工作, 如带着什么目的去看:是看其中的电脑特技和宏大场面, 还是看其中的思想内容;是看人物的勇猛强悍, 还是看其思想性格。这都是我们必须加以考虑并对学生进行观前教育的。要使欧美电影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可以尝试以下方法。一是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二是引导学生思考电影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点。如果我们做好这些启发和教育工作, 欧美电影就可以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另外, 让学生观看欧美电影应尽量选择在较高的年级, 以避免低年级学生因思想不成熟而不能正确理解其主题。

三是看后应当做什么———观后疏导工作。

欧美国家发展较早, 科学技术先进, 人们生活富裕, 但在社会制度与宗教信仰等方面与我国存在很大的区别, 这些都会在欧美电影中表现出来, 并对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为避免不利影响, 我们应做好学生观影后的思想疏导工作, 要以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为导向,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与讨论, 吸收电影中正确的思想意识, 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充实和丰富。

欧美学生 篇8

●《对舞》(Contredanse,法国、英国)

●《弗拉门科》(Flamenco,西班牙)

●《加沃特》(Gavotte,Gavotte,意大利、法国)

●《吉格》(Jig,英国)

●《帕萨销亚》(Passacaglia,Passacalle,意大利、法国)

●《里戈东》(Rigadoon,Rigaudon,英国、法国)

●《缪赛特》(Musette,法国》

▲《对舞》,1659年前后,英国伦敦

对舞(Contredanse)这种舞蹈可能是从英国的乡村舞衍化而来的,而后者应是最初诞生于1600年前的民间舞,随后则发展成了一种社交舞,并于1659年被写入约翰·普莱福德的《英国舞蹈大师》一书中,其舞蹈形式有两种:(1)纵队调度的,男女舞伴儿们面对面地跳舞:(2)圆舞调度的,男女舞伴儿们按照圆形跳舞。两类跳法都以基本的调度图形为主题,进行了丰富多样的变奏。大约在1685年,这种英国的舞蹈开始出现在欧洲大陆,其舞名也随着增加了Contretanz、Kontertanz和Kontratanz等形式,并丁18世纪风靡欧洲各国,陆续发展出了五种变体:方阵舞、科蒂荣、昂格莱兹(英式对舞)、德式对舞和法式对舞,而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大作曲家,都普使用德式对舞的舞曲写过音乐。

《加沃特》

加沃特(Gavotte)一种欢快的舞蹈,节奏型为稳健的4/4拍子,衍生于法国的加普地区,因为当地的民众就叫加沃特。最初是一种民间舞,在玛丽·安图瓦涅特皇后时期成为宫廷舞,从而发展出日益复杂的舞步,尤其是在芭蕾大师维斯特里和皮埃尔·加代尔手中之时,它更是发展到了非专业舞者无法正确完成的复杂程度。它的前面通常是一段阿勒芒德或小步舞,随后则是缪赛特风笛舞。

《吉格》,图片说明:第1张是托马斯·罗兰德森的漫画《最后的吉格》,又名《再见,老英格兰》,灵动的线条描绘出了舞者们的无拘无束;第2张是传统的爱尔兰吉格,A.L.哈斯凯尔,英国伦敦

吉格(Jig)一种欢快的舞蹈,主要由一连串腿脚带有弹性、脚趾击打地面的动作构成,节奏型为6/8或12/8,最初来自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有人认为它衍生于法国的Gigue舞,或者是意大利的Giga舞。

《弗拉门科》、卡门·阿玛亚舞姿,图片出处:美国纽约

弗拉门科(Flamenco)因为长期风靡世界,而被外国人称作“西班牙的国舞”,实际上只是西班牙南方的代表性舞蹈。作为歌、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它是吉普赛人四海为家、广收博采的结果:公元四世纪,这些人从东印度出发,一路北上,陆续到达东欧、中欧、西欧,然后进入西南欧的西班牙,最后径直南下,在安达卢西亚地区驻足,并在此将这种舞蹈基本定型并加以命名,而“弗拉门科”这个词在西班牙的罗马尼语中,就是“吉普赛”的意思。可以这么说,吉普赛人四海为家的基因、广收博采的能力,应是弗拉门科如今能风靡世界的内在原因。

弗拉门科的伴奏最初只是一根棍子击打地面,随后衍生出了击掌和击脚,而击脚的持续发展最后则形成了精彩的踢踏舞;响板最早仅出现在女子的舞蹈中,男子对此不屑一顾;即兴作舞是它的另一大特色,通常的表演都是舞者在一种节奏型基础上的即兴表演。这些特征都能让我们看到东印度的赤脚踢踏古典舞—卡塔克的影子,而总体上看,抑扬顿挫、风驰电掣的脚下节奏则是它能风靡世界的外在原因。

早期的弗拉门科只能由男子们去跳,直到20世纪的30至40年代,才因著名吉普赛女舞蹈家卡门·阿玛娅(1913—1963)火焰般的激情和闪电般的速度,一举打破了这个清规戒律,进而实现了男女间的平等。这种舞蹈的显著特色是舞者不仅脚下需要踢踏作舞、铿锵有力,手臂和手腕的动作也极其丰富;与此同时,女舞者敲击手中的响板,男舞者则用击掌来作出回应,而整个身段无论男女,均需要梗劲十足——头、颈与肩、胸以及手臂之间那种强烈的扭动和对抗,加上高度凝视、炯炯有神的目光,还有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脚下节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西班牙这个伟大民族宁折不弯的“斗牛士”性格。

《缪赛特》

缪赛特(Musette,法国)即风笛舞,在路易十四和十五的宫廷非常走红的一种舞蹈,节奏型可以是2/4、3/4或6/8的拍子,在特征上可谓加沃特的一种乡村形式,自始至终贯穿着风笛的低音嗡鸣声。

七、18世纪

●《阿帕拉契亚山区舞》(Appalachian Mountain Dance,美国)

●《对舞》(Contras,American Country Dance,美国乡村舞)

●《卡马尼奥》(Carmagnole,法国)

●《科蒂荣》(Cotillion,Cotillon,英国、法国)

●《小步舞》(Minuet,Minuetto,英国、意大利)●《帕斯皮耶》(Passepied,法国)

●《兰德勒》(Landler,奥地利)

《小步舞》(2幅),图片说明:舞者脚下及头顶上为法国人弗耶的舞谱,巴黎,17至18世纪。

小步舞(Minuet)意译即为“小步舞”,最初是来自法国普瓦图的乡村舞蹈,而作为宫廷舞蹈则产生于库朗特。在路易十四的时代,它成为最受欢迎的宫廷舞蹈,不仅传播到了欧洲各地,而且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贵族所跳的全部舞蹈中名列榜首,被誉为那个时代的“交际舞之王”。三拍子节奏,动作高度程式化,主要特征是舞者们从容不”迫,一步接一步地行走着,两脚基本上不离开地面,遵循严格的图形,男女分别需要完成考究的鞠躬和请安礼节。

追根寻源,这种舞蹈至少在15世纪就已存在,至今幸存的最早的小步舞曲由吕利创作于1663年,而莫扎特所写的那组由12首小步舞曲构成的组曲,则是晚在1789年的事情了。尽管它在今人看来有些不够自然,甚至矫揉造作,但在其兴盛时期,却曾被看作是最优美与最和谐的舞蹈。因此,要完美地表现它,需要长期而细致的学习才行。事实上,人们对它在态度上的这种巨变,恰好说明了不同的时代一定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小步舞是由自由结合的舞伴来完成的;旁观者与舞伴均能得到礼仪性的鞠躬和敬意。舞者们用雅致小巧的走步和滑步,或左或右,或前或后,转身1/4圈,手拉着手,既靠拢又退后,既追求又躲闪,时而侧身而行,时而面面相视,时而滑步而过,使这种古老的求偶舞蹈与人生游戏呈现出一种最新的和几乎难以辨认出来的程式化和精美化。

尽管它在法国大革命前就已红极一时,但还是成了18世纪末批评讽刺的对象。伏尔泰就曾将他那个时代形而上学的哲学家们比作“跳小步舞的人们”:他们故作风雅,鞠躬施礼,然后则以小小的步伐,扭捏作态地穿行于室内,炫耀自己的魅力;他们尽管不停地舞动着,却又不曾向前行进一步,并且还结束在开始之处。

《科蒂荣》,图片说明:上图为风车图形的调度,下图为圆舞图形的展开,1860年前后;《科蒂荣》,上图为圆形调度,下图为传递帽子,1860年前后。

《科蒂荣舞会》,图片说明:1796年前后,巴黎宫廷;《科蒂荣舞会》,图片说明:1796年前后,地点不详。

科蒂荣(Cotillon)(1)一种非常流行的舞厅舞,来自大约在1659年以前问世的对舞(Contredanse),并且经常用来为舞会压大轴。它有一对领舞的舞伴,而他们则会从大量现成的调度图形中挑选一些,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地变换图形。但作为舞曲,人们更喜欢华尔兹和马祖卡,而科蒂荣最具知名度的音乐例证则出现在柴科夫斯基歌剧《奥涅金》中的第二幕。(2)独幕芭蕾,编剧科奇诺,编舞巴兰钦,音乐恰布利埃尔,布景贝拉尔,1932年4月12日由蒙特卡洛俄罗斯芭蕾舞团首演于蒙特卡洛,主演图曼诺娃、李欣、沃伊奇科夫斯基,并得到了这样的评论:“《科蒂荣》这场舞会令人心痛欲碎,它透过那弱不禁风的表情,似乎表现出了刹那间的那种不安全与及时行乐的意味,而在这种意味之上,则徘徊着某种宿命与毁灭的感觉。”

《兰德勒》

欧美日韩的国家公关 篇9

>政府主导各方参与

发达国家由于开展国家形象公关较早, 因此形成了相对完备的运行机制。总体上, “政府主导、各方协调、民间呼应”是他们的共性。但各国在具体操作手法上又有不同, 有些国家是政府主导并且直接参与, 有些国家则是由民间团体出面, 政府只是起协调和指导作用。

韩国的国家形象公关是由政府主导并直接参与实施。2002年世界杯以后, 为了进行更系统、更有效的国家形象公关, 韩国政府成立了国家形象委员会, 由总理直接负责, 委员由财政经济、教育人力资源、外交通商、行政、产业资源、文化观光等部门长官组成。此外, 还有学术、媒体和文化等方面的10名民间委员参与。委员会还设立了专门的实务委员会负责具体事务的实施。

日本的国家形象公关中政府虽然处于主导地位, 但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政策、监督、引导和资金支持等, 具体实践活动则由半官方组织或民间机构负责实施。日本国家公关由外务省统筹协调。外务省负责制定基本的公共外交政策, 通过政策倾斜和专项资助引导国际交流基金会、日本海外青年协会、经团联、日本观光振兴会等半官半民的机构, 以及涉外企业、志愿者等, 多层次、多领域、多角度地进行形象公关。

2 0 0 7年5月3 0日, 由中国浙江师范大学与乌克兰卢甘斯克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孔子学院在卢甘斯克师范大学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在乌克兰开办的首家孔子学院。图片>C F P提供

此外,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非政府组织和民间机构的作用, 日本各地具有文化交流功能的民间机构非常活跃。

>打造国际性媒体

尽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国家公关已经超出大众媒体的范畴, 具有多介质、多渠道的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 迄今为止, 媒体仍然是国家公关的主要渠道。

目前, 西方国家的媒体巨头, 尤其是美国的主流媒体, 占据着全球舆论的制高点, 向全世界提供美国式的思维方法和观点, 是各国国家形象的主要塑造者。为了打破这种垄断, 一些国家把加强国际传播作为国家公关战略的核心, 不惜投入重金打造国际一流媒体, 争夺国际话语权。

2005年12月10日, 由俄罗斯政府斥资设立的“今日俄罗斯”英语电视台正式开播。其主要创办者是颇具实力的俄罗斯新闻社, 而且获得了克里姆林宫的直接支持, 目标是要成为俄罗斯的CNN和BBC。该电视台拥有几千万美元预算资金和数百名新闻工作者, 向北美、欧洲、亚洲和非洲用英语24小时滚动播报新闻, 向英语国家传播俄罗斯的声音。

2006年12月6日, 在法国政府支持下创办的法国首个全天候播报国际新闻的电视台“法国24小时”也正式开播。这是全球第一个同时用法英双语播报时事新闻的电视台, 旨在向全世界传达法国的世界观和对文化多样性的重视, 并与C N N、BBC展开竞争。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在接受“法国24小时”的访问时表示:“一个像法国这样的大国应当拥有自己对于世界的观点, 并且把这种观点传播出去。”

日本领导人曾经抱怨本国没有吸引足够的国际关注。2006年, 时任外务大臣的麻生太郎呼吁日本开设英语国际频道, 在“向海外推广日本文化方面更加积极”。2009年2月2日起, 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 (NHK) 正式推出面向海外观众24小时播出的英文电视频道。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表示, 建立这个英文频道, 是为了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日本。

>本国文化和语言推广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 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为了抵御美国文化霸权的渗透和侵袭, 无不从战略层面推广本国的语言文化,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为了在世界传播法兰西的文化价值观, 法国大力开展文化外交, 在近百个国家建立了150多个文化中心, 以此为基地来推行法语和法国文化。法国领导人曾多次表示, 文化往往能够起到政治、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 法国因此采取了多种措施应对外来文化的侵入。1996年起生效的一项法律要求全法国1300多家电台在每天早6时30分至晚10时30分之间的音乐节目必须播送40%的法语歌曲;各电视台每年播放法语电影不得少于40%, 违者处以罚款, 并用于资助民族文化。

为增强国家软实力,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也下大力气支持俄语推广和俄罗斯文化研究。2007年夏, 普京下令成立了“俄罗斯世界基金会”, 该基金会由俄罗斯外交部和教育科技部直接管理, 专门从事保护和推广俄罗斯语言文化工作, 在境内外建立俄罗斯语言和文化中心, 提供俄语书籍和影像资料, 资助和俄罗斯语言文化有关的海外教学研究项目。基金会将俄语看作打造国家软实力的工具, 传播俄罗斯价值观。

英国也非常注重文化产业, 尤其是对创意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视, 目的是为了改变在世人心目中的老朽没落帝国的旧形象, 重塑其在发达世界的核心竞争力和时代强者的新形象。为此, 英国还专门进行了以“创意英国”为主题的形象传播活动。

2003年4月至2004年1月, “创意英国”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大城市举行。由英国文化协会和英国驻华使馆主办, 由当时的首相布莱尔亲自充当形象大使。活动耗资400多万英镑、堪称英国政府有史以来在海外组织的最大规模的国家公关活动。主旨是将现代英国在各个层面的创新成果以及现代英国人的革新意识与创造精神全面展现给中国人民。

此外, 韩国的国际交流财团、日本的国际交流基金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也都在从事类似的工作。

>国际活动塑造国家形象

从国家公关的角度来说, 文化、体育、国际会议等重大国际活动是形象传播的绝佳平台。一方面重大国际活动本身就能很好地展示主办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形象;另一方面, 此类活动往往能够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而成为重大媒介事件, 从而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因此, 国际活动成为各国公关传播的必选项目。

日本利用奥运会和世博会实现了日本形象的“异军突起”。1964年东京奥运会是日本二战后首次举办的国际性综合体育赛事, 日本各界利用此次奥运会多角度进行国家形象公关, 向世界展示了一个高效、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形象。此后, 日本又成功举办大阪、冲绳、筑波和爱知四次世博会, 与韩国合办世界杯足球赛, 频频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向世界全方位地展现和巩固了日本的良好形象。

另一个相似案例是韩国通过举办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实现了国家形象的“成功转型”。1988年首尔奥运会举办之前, 韩国在世界的形象还是个比较封闭的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半岛国家, 人们总会把韩国与朝鲜战争、国土分裂、军政府独裁、示威游行、劳资对抗激烈、国民性格内向且倔强等一些比较负面的特征联系起来。事实上, 韩国经过数十年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非凡成就,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为了扭转这一认知, 韩国进行了全国性的动员和精心的准备, 举全国之力保证了首尔奥运会的圆满成功。通过奥运会, 韩国给世界留下的印象是整洁的城市、清新的环境、井然的社会秩序和谦虚、热情、彬彬有礼的韩国人的精神风貌。从而让世界重新认识了韩国, 全面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

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的成功举办则是韩国利用重大国际活动提升国家形象的升华之举。世界杯大大提高了韩国国家形象, 挽回了金融危机时受损的形象, 恢复了国际信任度, 提高了信用等级, 并大大增强了国民的自信心。在世界杯赛举行期间, 韩国通过周密的准备和各种公关活动, 成功展现了“活力韩国”、“IT强国”、“文化韩国”、“文明国民”的形象, 为提高韩国整体国家形象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欧美流行舞史话(五) 篇10

链舞 (Chain Dance) 的历史源远流长, 或许可以追溯到克里特王朝 (大约公元前1400~1200年间) 的米诺文明时期;也就是说, 这种舞蹈至今已经跳了3000多年。与此同时, 它和古希腊诗人荷马 (公元前9~公元前8世纪) (插图1) 同处一个时代, 因为荷马曾在其著名史诗《伊利亚特》的第十八卷中, 将链舞描述为阿喀琉斯 (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之一) (插图2) 盾牌上的图案之一, 并且使用了它的两种基本调度图形:弧线的与直线的。

西方舞蹈史学家认为, 这种严格按照弧线图形跳的舞蹈便是环舞 (Ring Dance) , 它或许是所有西方舞蹈形式中最为古老的——它通常会有一个圆心, 而这个圆心则通常会是某种圣物, 比如说一棵树, 或者一块直立的石头;整个舞蹈都会以它为核心进行, 而舞者们的动作也会以它为核心进退或收放。不过, 环舞在随后的欧洲舞蹈史上, 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 也不是荷马描述的那种圈舞 (Circle Dance) 。其完美的例证当属英国的乡村舞——赛兰格尔的圆舞 (Selenger’s Round) (插图3-4) 。

如前所述, 卡罗尔作为中世纪初期的链舞, 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绕弧线而舞的变体, 叫布朗莱 (Branle) , 主要流行于北欧国家;另一种则是沿直线而舞的变体, 叫法兰多尔 (Farandole) (插图5-9) , 主要是地中海国家最具代表性的舞蹈。

法兰多尔 (Farandole)

在这种舞蹈中, 舞者们总是列队向前, 载歌载舞, 并能合着任何有固定节奏的音乐跳舞, 无论这种节奏是双拍子的, 还是三拍子的;是简单拍型的, 还是复合拍型的, 无一例外。他们可以一边唱, 一边走, 或者跑, 或者跳, 周而复始, 这种节奏虽然看不见, 却是真实存在的。

法兰多尔的最显著特征是舞者们列队行进的图形, 尽管这种图形是非常简单的。其中最简单的是一种“迷宫式”的:舞者们千回百转, 循环往复, 似乎随心所欲, 并无既定的安排, 而一切则是跟着发令者的口令进行的。我们可从16世纪末一本关于克兰多 (Coranto) (插图10-18) 的舞书中看到这种情形, 而这种舞蹈则是法兰多尔在文艺复兴晚期发展出来的变体。这种舞蹈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当是它的三种弧线图形:第一种叫“穿针引线”, 第二种叫“蜗牛”, 第三种则因为没有什么一目了然的特征, 所以就叫“弧线”了。

到了中世纪的晚期, 法兰多尔的这三种图形都无影无踪。事实上, 我们总是难以精确地断定某种事物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停止流行的, 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 这三种图形是在15世纪停止使用的, 其中的原因则可能是女性的精致头饰成为时尚。尖顶的帽子和插着两支犄角的头饰使得女舞者们看上去像头神牛, 而戴着这样一些身外之物是不便于完成这些弧线图形的。与此同时, 到了16世纪初叶, 抬臂的动作也在上流社会的舞蹈中已全然消失了, 但这种动作依然是所有农民舞蹈的显著特征。直到18世纪的后半叶, 我们才在一种叫做阿勒芒德的宫廷舞蹈中看到了这种动作。西方舞蹈史学家提醒说, 这种阿勒芒德 (Alemande) 全然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同名舞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这种抬臂的动作不像有些当代制作人或编舞者所认为的那样, 是“宫廷舞风格”的代表性特征。为了制止这种风格上的错误, 我们可从15到18世纪英国皇室的文献中找到这样的证据:在这个时期的宫廷舞中, 抬臂的动作决不能高于肩膀。

导致这些弧线图形失踪, 或许还有更加微妙的原因。这些图形对于此前的时代而言, 一定具有某种象征性的意义:他们代表着通过一扇门, 然后进入冥界。这些信念在明显地遭到拒绝之后, 却一直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隐隐约约地存在着, 直到最后全然地消失。

在这些弧线图形从法兰多尔中消失后, 我们只剩下最初这种迷宫式的图形, 以及非弧线的图形, 由此出现了黑 (Hey, 或Hay、Heye、Haye) 这种舞蹈。这种图形在西方舞蹈形式中的重要性怎样形容都不过分, 因为它在浪漫芭蕾于19世纪出现, 其它要素占据了主要地位之前, 一直都是舞蹈空间设计中的根。从根本上说, 黑这种舞蹈的图形主要是舞者们相互交换位置, 其最简单的例证可举8字形的里尔 (Reel) , 或兰瑟斯 (Lancers) 中的大链条 (Grand Chain) 图形:男舞者们逆时针, 女舞者们顺时针地绕圈行进, 并且是先用右肩, 后用左肩引领着身体, 由此构成了环形的黑舞。其舞者可以少则四人, 多则为空间允许的任何人数。

这种黑舞的图形最初在法兰多尔中只是直线, 但当两条直线相遇时, 比如在“清理森林”这个图形中, 就会相互穿越, 直到最后, 当两条直线的末端相交时, 又回到最初的图形上去。黑这种舞蹈的图形可谓数不胜数, 人数最少的只需要三人, 他们在8字形上各有各的起点, 然后同步地相互追逐:这个舞蹈叫做三人的里尔。四人的里尔则是8字形上多绕了一圈, 而人们就是从这个舞蹈开始, 发展出了更多弧线与穿越的组合。这些黑舞则构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舞蹈 (Danze Balli) 和英国乡村舞蹈 (Country Dance) 的基础。

欧美排行榜 篇11

1. Marley & Me

Author: John Grogan

Publisher: William Morrow

2. The Fifth Horseman

Author: James Patterson & Maxine Paetro

Publisher: Little, Brown

3. Cell

Author: Stephen King

Publisher: Scribner

4. The World Is Flat

Author: Thomas L. Friedman

Publisher: Picador

5. Manhunt

Author: James L. Swanson

Publisher: William Morrow

Grogan 和Jenny是一对新婚夫妇,为了提前感受一下做父母的感觉,他们养了一只拉布拉多猎狗。这种狗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性格温和、安静和可靠的动物,但在《Marley & Me》中,这对夫妇所养的“Marley”可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它刚到这个家时是一只惹人喜爱的小狗,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特别的好动和调皮,跟它的主人发生了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

Movies

1. Madea's Family Reunion

2. 16 Blocks

3. Eight Below

4. Ultraviolet

5. Aquamarine

在《16 Blocks》中,Bruce Willis扮演一名纽约警察局的探员,此人已经对自己的警察工作失去了热情,总是在漫不经心地应付差事。某天,他接到了一份看似轻松的任务——护送一个小混混Eddie Bunker(Mos Def饰)从拘留所去法庭作证。然而,这个唠叨不停的Eddie绝非是无足轻重的,他是指证一个警官涉嫌腐败的关键证人,而那个警察背后的幕后人物可并不想由此被牵出来,坐以待毙。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证人保护战开始了……

Albums

1 In My Own Words

Ne-Yo

2 High School Musical

Soundtrack

3 If Only You Were Lonely

Hawthorne Heights

4 Precious Memories

Alan Jackson

5 The Breakthrough

Mary J. Blige

已经进棚录制过10张专辑的乡村音乐歌手Alan Jackson,在2006年推出了他的首张福音专辑——《Precious Memories》,在风格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这张专辑是其所有作品中最“安静”的一张,弥漫着一种静谧与虔诚的气息,而且每首歌曲都基本是以钢琴、原声吉他、和音人声为主,有时还会加入风琴或其它一些元素。虽然本来就少的编曲部分在曲风上不是那么丰富,不过,却非常合适那些传统的福音经典曲目,而且也适合Jackson来演绎。

Singles

1 So Sick

Ne-Yo

2 Temperature

Sean Paul

3 You're Beautiful

James Blunt

4 Be Without You

Mary J. Blige

5 Check On It

Beyonce Featuring Slim Thug

演唱《So Sick》的歌手Ne-Yo是一个善于演绎故事的高手,在早年时期就开始了创作历程。他所具有的鲜活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使其可以为不少多白金艺人创作歌曲,如“Mary J. Blige”、“B2K”、“Faith Evans”和“Musiq”。在谈及他为其他艺人创作了那么多首冠军单曲一事时,Ne-Yo言简意赅地说道:“我感觉好音乐总是会有空间的。我只是想用歌词来打动人们的心,而至于谁唱合适就由上帝来决定。”

UK Top 5英国排行榜

Books

1. Labyrinth

Author: Kate Mosse

Publisher: Orion

2. Honeymoon

Author:

James Patterson & Howard Roughan

Publisher: Headline

3. The Undomestic Goddess

Author: Sophie Kinsella

Publisher: Black Swan

4. The Lost Art of Keeping Secrets

Author: Eva Rice

Publisher: Headline Review

5. The Historian

Author: Elizabeth Kostova

Publisher: Time Warner

《The Historian》讲述了一个奇幻的故事:某日深夜,一个年轻女子在翻阅父亲的藏书时发现了一本古书和一些藏匿起来的信件。这些已经泛黄的信件全都以“我亲爱的、不幸的后人”为开头,并揭示出,数个世纪以来存在着一种黑暗力量(迄今为止最强大的黑暗力量之一),与此同时有人在不断追寻着去消灭它。而让数代历史学家都不顾自己的名誉和生命去追求的正是关于中世纪统治者“穿刺王伏勒德”(吸血鬼德拉克拉的原身)的真相。现在,轮到这名女子做出抉择了——自己是否也要去追寻那个真相……

Movies

1. Date Movie

2. Syriana

3. Lucky Number Slevin

4. Chicken Little

5. Big Momma's House 2

黑人笑星Martin Lawrence 在《Big Momma's House 2》中扮演了一名FBI探员,当其老搭档被杀害后,临危受命再次化身为肥胖的老女人,到一名有犯罪嫌疑的软件设计员家中卧底当保姆,调查真相……虽然前作非常成功,但这一题材明显不适合再衍生出个续集来,因而此片推出后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好评。不过,即便如此,票房上还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Albums

1 Corinne Bailey Rae

Corinne Bailey Rae

2 In Between Dreams

Jack Johnson

3 Whatever People Say I Am That's What I'm Not

Arctic Monkeys

4 Eye To The Telescope

KT Tunstall

5 Employment

Kaiser Chiefs

《Employment》以伦敦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为创作题材,是一张被Kaiser Chiefs赋予了极大厚望的处女作,志在成为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标杆之作。然而,该专辑并未达到那个高度,不过还是有些值得传唱的好歌的。虽然这张专辑的歌曲有好有坏,但整体来说还是一张非常有前途的作品,预示着Kaiser Chiefs有朝一日将会推出更加出色和意欲深远的作品。

Singles

1 It's Chico Time

Chico

2 Beep

Pussycat Dolls Ft Will.I.Am

3 Put Your Records On

Corinne Bailey Rae

4 Sorry

Madonna

5 No Tomorrow

Orson

欧美原料皮市场报告 篇12

欧洲制革企业对原料皮的需求则相差较大,生意好的企业需求自然较高,而那些订单不佳的企业则选择保持沉默。即便是那些积极的买家也需要提前很长时间进行支付,才能保证买到较优质的原料皮。

7月第三周,在意大利的阿尔兹格纳诺地区,有很多制革企业联合起来拒绝缴纳原料皮的增值税。据了解,开始只是发现几家制革企业不交原料皮的增值税,但内部人士担心,随着调查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制革厂牵扯其中。如果这件事情被有关方面追查到底并且给予严厉处罚的话,当地本来已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制革业,将会受到更沉重的打击。

7月第三周里,由于原料皮供应商并不能确定其从屠宰场采购原皮时的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因此,如果没有任何经济保证的话,他们同样也不愿意在此时提前销售9月份的原皮。原料皮供应商的这种态度与前几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仅在几周前,他们还害怕夏季来临会导致原料皮滞销,因此极力推销手中的原料皮,但现在却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7月第三周里,中国制革企业对原料皮的需求一如既往的高,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制革企业在订购了原料皮后都要求立即运输。并非亚洲客户不会讨价还价,而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运输条件是决定价格的第一要素。目前中国制革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在欧洲市场采购原料皮,中国有关机构对此作出了如下解释“一些美国的原皮供应商不愿意运输低价位的原料皮”。

亚洲客户对欧洲原料皮的这种需求能够持续多久我们不得而知。然而,无论如何,欧洲原料皮出口商和供应商都对此都表示极大的欢迎,他们目前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在当前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下,如何能够在夏季里把售出的原料皮尽快地运输出去。不仅欧洲的原料皮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皮在近几周内也出现上升的态势,南非原料皮也同样因为中国买家的介入而发生了一定的价格波动。

目前,意大利家具革生产企业正遭受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而欧洲原料皮价格却非但没有因此而有任何的下降趋势,反而在不断上升,这种情况多少让人有些迷惑。

英国和爱尔兰牛皮小母牛皮市场报告

7月第三周里,远东地区的客户对牛皮/小母牛皮的需求量仍然很高,但由于此类牛皮的屠宰率较低,而且呈现出越来越低的态势,因此,目前市场对该类皮的订单较为敏感。

中国客户仍然是爱尔兰牛皮/小母牛皮的最重要的买家,据了解,中到重磅牛皮/小母牛皮的需求最高,原皮贸易商和出口商们对也爱尔兰牛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有些人是买来后重新包装成英国牛皮再卖到远东地区。

总的来说,7月第三周里英国和爱尔兰牛皮/小母牛皮的价格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市场对此类皮的需求也一直在提高。英国36kg及以上质量范围的牛皮/小母牛皮以$45/张的价格(到岸价)被卖到中国市场,爱尔兰36kg及以上质量范围的牛皮/小母牛皮售价在$39~41/张之间,英国31kg及以上质量范围的牛皮/小母牛皮则以$40.50/张的价格(到岸价)被卖到中国市场。

不仅仅是中国市场对牛皮/小母牛皮的需求不断提高,意大利一部分制革厂对该类牛皮的需求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一些种类的轻质皮张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爱尔兰22kg质量范围的牛皮/小母牛售价达到0.90欧元/kg,26kg质量范围的达到0.82欧元/kg,而31kg质量范围的则达到0.72欧元/kg (运到意大利北部制革厂)。所有这些价格都比上周的价格水平提高了10~12欧分。

此外,英国无烙印公牛皮售价达到0.65英镑/kg (不计张幅),而英国标准36kg及以上质量范围的牛皮/小母牛皮售价则达到0.58~0.60英镑/kg (不计张幅)。

预测:虽然此时正是一年中的原料皮销售旺季,而原料皮价格也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原皮供应商为了降低风险,目前正逐渐减少与中国客户的贸易往来。例如,他们有时通过把优质皮张优先卖给本国客户,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生意中的诚信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原料皮的价位应该不会太高。

母牛皮市场报告

7月第三周里,母牛皮供应量非常有限,因此,母牛皮价格也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但母牛皮市场的具体价格水平如何我们不得而知。现在距离欧洲的暑假还有几周的时间,意大利北部制革厂中仅有几家仍在维持生产,因此,母牛皮应该销量并不大。

同样,由于母牛皮供应量本来就非常有限,而且价格水平也不明朗,因此,大部分供应商都存在一定疑虑,他们不知道目前还能够有多少母牛皮应该以何种价格水平销售(9月份运输)。尤其是近几周来母牛皮市场处于逐渐走强的态势,供应商们不知道下个月从屠宰场的收购价格如何,他们因此也不愿意提前卖出手中的皮。

如果以德国北部标准母牛皮作为衡量标准,7月第三周里,25kg及以上质量范围的母牛皮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价格体系,大约在0.65欧元/kg的水平(运到意大利北部制革厂),而到周末的时候该价格则已提高到0.70欧元/kg (含运费)。甚至有贸易商认为该价格还有可能提高到0.75欧元/kg的水平。而通常情况下,德国南部的30~39kg的母牛皮,要比北部的同类母牛皮高出1 0欧分左右。法国重磅母牛皮售价为0.70欧元/kg。

据了解,7月第三周里,爱尔兰平均质量为27kg的盐淹母牛皮,以$28/张的价格被卖到中国市场。由于中国市场对母牛皮的需求量并不像其对阉牛皮、小母牛皮和公牛皮那样非常积极,因此欧洲母牛皮价格并未出现大幅攀升也是正常现象。仅有的一些美国优质黑白花奶牛皮售价为$33/张,荷兰26/28kg重1 00%机器剥皮的黑白花奶牛皮有交易以$29/张成交,其他一些轻质欧洲母牛皮则销量非常有限。

预测:由于母牛皮供应量很少,因此,7月第三周里母牛皮市场较为平静,与此同时,由于家具革市场仍然较为惨淡,使母牛皮的需求量也非常有限。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母牛皮市场也许会越来越趋于稳定,但不会像公牛皮市场那样出现大批量的订单成交。优质母牛皮的销量应该要相对较好一些。

犊牛皮市场报告

在连续几周的活跃后,7月第三周里,犊牛皮市场开始逐渐恢复平静。有传闻称,意大利制革企业对犊牛皮的兴趣有所减弱,但也有恰恰相反的说法。已经成交的意大利国内的订单目前正在运输过程中,而供应商对犊牛皮的叫价正处于不断的上升趋势。例如:意大利的犊牛皮原来卖2.60~2.65欧元/kg的在7月第三周达到了2.80欧元/kg,平均质量为16kg的犊牛皮甚至卖到了3.00欧元/kg。法国犊牛皮的价格相对意大利的犊牛皮要便宜一些。

虽然如此,总的来说犊牛皮市场仍然较为坚挺。质量16.5kg范围内的荷兰标准犊牛皮售价在2.70~2.80欧元/kg之间,而质量14.5kg范围内的荷兰标准犊牛皮,则售价要高出10欧分左右。荷兰重磅犊牛皮的售价目前达到2.40~2.60欧元/kg。

欧洲原料皮报价

注:英国、爱尔兰报价为/kg,其他国家及地区的报价为欧元/kg,并运到意大利北部制革厂,付款周期为30d。

预测:虽然7月第三周里犊牛皮交易量较为有限,但犊牛皮市场仍然可以说处于不断恢复中。但这种状态能够持续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亚洲客户对犊牛皮的需求较为稳定,至少从目前来看,全球对犊牛皮的需求量能够充分保证其价格不会下滑。

公牛皮市场报告

7月第三周里,公牛皮仍然是市场的焦点,但供应量却相对较少,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对于公牛皮的价格走向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种版本的猜测,总的来说应该比目前的价格水平高出10~20欧分。

意大利一个机构认为德国南部40~49kg和50~59kg的公牛皮售价应该达到1.10欧元/kg,德国北部40kg及以上质量范围的公牛皮应该相对低1 5欧分左右。

英国36kg及以上质量范围的无烙印公牛皮售价为0.65英磅/kg (不计张幅),法国40~49kg重的公牛皮达到0.90英磅/g (含运费)。

预测:7月第三周里,公牛皮的交易量并非如预期那样很大,但人们对公牛皮的期望值却仍然很高。发生的几笔交易中交易价格都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期望。

美国原料皮市场报告

7月第三周里,美国阉牛皮的价格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交易量有限。虽然市场对阉牛皮的需求量不高,但足以使阉牛皮的价格在几个交易日内提高10%~12%。母牛皮的价格保持稳定。各类皮张的价格都相对较为稳定,供应商们都不愿意过早的提前销售手中的皮。

德克萨斯阉牛皮价格攀升

自从7月第二周德克萨斯阉牛皮达到其价格顶峰$44.00/张后,重磅德克萨斯阉牛皮在7月第三周又连续创了$45.00/张和$47.00/张的价格新高。折算成到岸价格,先后达到$50.00/张、$51.00/张和$52.00/张。甚至有消息称$53.00/张和$54.00/张的出价被供应商拒绝了。有一些阉牛皮的主要供应商由于已经提前售出了大量阉牛皮,目前开始停止供应阉牛皮,因此,采购商不得不出高价争抢市场上仅有的一些阉牛皮。

烙印阉牛皮价格提高10%

7月第三周里,受到德克萨斯阉牛皮价格提高的影响,烙印阉牛皮价格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从一周前的$38.00/张和$39.00/张的价格水平提高到$42,00/张和$43.00/张的水平。科罗拉多阉牛皮价格也从$36.00/张提高到$38.00/张。

美国牛皮报价

臀部烙印阉牛皮价格提高12%

7月第三周里,臀部烙印阉牛皮的价格也有所提高,从略高于一周前的$40.00/张和$41.00/张提高到$44.00/张和$45.00/张,汽车用革市场的活跃对此有一定贡献。

重磅阉牛皮价格攀升

7月第三周里,汽车革生产商的积极参与,使重磅阉牛皮价格出现大幅度提高,从前一周周五的$44.00/张提高到$47.00/张和重磅阉牛皮$48.00/张,而且几乎被抢购一空。

小母牛皮交易有限

7月第三周里,小母牛皮的交易较为有限,主要由于市场供应量很少。产过仔的重磅小母牛皮售价达到$35.00/张,而烙印小母牛皮售价也达到$32.00~33.00/张。

大张幅母牛皮保持稳定

与阉牛皮相比,母牛皮市场相对较为稳定。母牛皮价格也处于稳定状态,并没有出现大幅提高的现象。供应商处于有皮不愁卖的有利位置,无烙印母牛皮视产地不同交易价格达到$24.00~26.00/张。而一些大的肉品厂的无烙印母牛皮售价则达到$28.00/张。

烙印母牛皮的交易量相对较小,西部区域的售价达到$15.00/张,而西南部的售价则高达$19.00/张和$20.00/张。

奶牛皮价格提高

7月第三周里,奶牛皮的交易情况要比母牛皮好一些。平均质量为48~52磅重的奶牛皮有交易,以$28.00/张的价格成交,有的甚至达到$29.00/张。但供应量较为有限。

公牛皮市场乐观

上一篇:遥测自动气象站下一篇:沉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