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

2024-09-14

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精选7篇)

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 篇1

继2014年9月11日中俄蒙三国元首商定将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俄罗斯的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的“草原之路” 倡议对接合作,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之后,今年7月9日, 中俄蒙元首在乌法举行第二次会晤,批准了《中俄蒙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这一路线图将会有力地推动三方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发展。 “中蒙俄经济走廊”既是三国国内经济发展战略衍生出的产物,更是三国国际战略价值诉求高度契合的战略产物。虽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过程会是漫长的,中间会存在着许多障碍,也会出现许多新的挑战,但是只要三国加强战略互信,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真诚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排除所面临的各种障碍,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种新的挑战,“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前景必将是光辉灿烂的。

一、中国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战略价值取向

(一)营造良好的周边政治安全

中蒙俄是欧亚大陆上三个面积最大的近邻,中国与蒙古国共享4700多公里边界,与俄罗斯边境线长达4300多公里,有着特殊的地理地缘和复杂的政治、历史关系。中蒙俄三国的合作交流需要稳定的、安全的周边环境,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中国政府改善和加强与蒙俄两大邻国的政治关系,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减轻美国、日本在亚太地区对中国施加的压力, 让中国在外交方面有更大的回旋空间,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政治、国防、民族环境。

(二)兼顾地区的平衡发展

中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蒙俄经济走廊” 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以及发展缓慢的东北地区, 形成新的 开放前沿。 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沿边省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受地缘政治影响,经济发展的步伐比较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落后。通过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可带动我国东北地区以及内蒙古等沿边省份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促进全面的改革开放, 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从而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增进沿边居民交流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包容、融合,促进三国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经济繁荣和交流合作。

(三)促进“走出去”,消耗过剩产能

蒙古国、俄罗斯两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同时蒙古国工业基础薄弱,俄罗斯轻工业发展较为缓慢,需要从中国进口钢材、水泥、玻璃等建材制品,近几年蒙古国和俄罗斯经济增长放缓,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硬件设施的落后,与此相比,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经验丰富, 部分领域甚至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这些产能可通过“走出去” 得以消耗。

中国与蒙俄两国的对外投资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所占的份额较少。如表1所示, 中国对俄罗斯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长,2013年中国对俄的直接投资额为10.22亿美元, 同比增长了30.29%,投资领域主要分布在能源、矿产资源采矿、林业、建筑和建材生产、 轻纺、家电、贸易、通信等, 但是中国对俄投资份额不足中国对外投资份额的1%,所占份额较少。如表2显示,中蒙之间的贸易合作也是逐年增加, 中国对蒙的投资也呈现增长势头,中国一直是蒙古国的对外投资大国,据中国商务部统计, 2013年中国对蒙古国直接投资流量为3.89亿美元,主要涉及地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建筑工程及建材生产、贸易餐饮服务、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行业,但是总量极少。同时,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使得中国积累了高达四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通过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可以促使中国利用这些外汇储备的一部分作为与蒙俄两国经贸合作的资本金,加强对蒙古、俄罗斯两国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等的实体经济投资,促进中国资本“走出去”,助于减少中国所持有的外汇储备。

二、蒙古国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战略价值取向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08 - 2014年)》。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蒙古国(2014 版)》。

蒙古国地处中国与俄罗斯之间,被两国包围,没有出海港,是一个真正的内陆国家,对外贸易主要是通过中国和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实现的。辽宁锦州港是离蒙古国距离最短的海港,非常适合作为蒙古国的直接出海口,正在修建的“锦州港—朝阳—赤峰—大阪—白音华—珠恩嘎达布旗—毕其格图—乔巴山” 锦赤铁路线,将会直接连通蒙古国和锦州港,为蒙古国的进出口贸易节省大量的运输时间和费用,带动蒙古国对外贸易发展。 同时,蒙古国经济发展缓慢,尚处于工业化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极为匮乏,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开发能力、技术、人才相对落后。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制造业大国,具有产能和技术上的优势, 通过吸引外资和技术,有助于蒙古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加之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蒙古国必须要同中国和俄罗斯建立良好的政治关系,构建良好的外交环境,保障了蒙古国的周边政治安全。

三、俄罗斯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战略价值取向

俄罗斯因为石油价格大幅下跌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的原因,导致卢布大幅度贬值,国内经济十分困难,亟需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支持。俄罗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人口较少, 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落后,需要大量资本以及建材、钢铁等。通过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可以加强三国之间的会晤交流,俄罗斯在国际上获得中国这一大国的支持,可杜绝自己被美国等西方国家边缘化,维护大国地位。同时,可以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促进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出口,缓解国家的矛盾,也可以加大吸引中国的外资和劳动力, 共同开发资源,带动本国的就业,提高收入水平,促进经济的复苏。

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一)战略怀疑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挑战

无论俄罗斯,还是蒙古国, 都有一部分人对中国“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倡议的战略意图持有怀疑的态度。有人认为,中国会借此提议实施扩张战略,担心俄罗斯或者是蒙古国沦落为中国的经济附庸品,并极力主张予以防范。有的俄罗斯人认为,过度地依赖中国会被中国逐渐蚕食,会挑战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同时, 有部分蒙古国人认为,中国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会逐步实施扩张计划,掠夺蒙古国资源,最终蒙古国将会被中国吞并而亡国。一些非政府组织受到其他力量的鼓动,也在大肆散布并制造中国主导、抵制中国的舆论,使蒙俄对于三国合作共建基础设施网络存有疑虑,这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二)三国经贸合作的瓶颈制约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制约

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大部分范围内,俄蒙两国基础设施不发达,三国边境毗邻地区通关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相对缓慢,影响了通关速度和工作效率 ;各国采用铁路轨距的标准不同,列车在国境都需要重新装车,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蒙古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其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迫使中国企业从国内输入劳动力,增加了中方企业成本,并且当地的技术人员很难满足中国企业的需求。除此之外,中蒙俄三国政府在进出口商品的管理、技术性贸易壁垒设限、通关、查验等方面的政策不尽一致,影响了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制约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三国企业治理制度的差异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

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容易,但是站稳却很难。对于蒙古国来说,中国是最大的投资方, 据统计中方在蒙古国有6000多家企业。在企业治理制度层面, 中国企业与蒙古国、俄罗斯最容易起冲突的是环境壁垒和社会责任壁垒,被抵制甚至被驱逐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人权” 等问题。一些中国企业资质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环保意识薄弱、对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 宗教禁忌不够熟悉与尊重,而且在产品质量与知识产权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企业的声誉,引起当地群众的极大不满,导致跨国企业难以继续经营,这些都给“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带来阻碍。

(四)蒙古国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带来的变数

冷战结束后,蒙古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蒙古是由人民党与民主党联合执政,虽然这能保证总体上蒙古国发展的状态,但是两个政党在工作中分歧不断,使政权频繁地更替,不同的政权在具体的政策制定时就常会发生变更,这对政策的连续性以及实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加之,存在法治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社会问题,都会影响到蒙古国的政策稳定性与投资环境,降低彼此间的合作效率,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带来的变数。

(五)三国文化间的差异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带来的可能误解

“中蒙俄经济走廊”涵盖众多人口,族群繁多,宗教错杂, 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给中蒙俄三国经贸合作带来不可忽视的障碍。中蒙俄三国虽为邻国, 但他们却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文明体系,导致三国存在道德、观念、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在经济走廊建设中可能会造成很多可能的误解。文化差异还会导致中蒙俄在合作谈判中对谈判方式、目标等持不同的看法,这会直接影响最终的谈判结果,进而影响“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

五、积极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

政府应该有一个准确的战略规划,要结合自身优势,制定一个长远的整体规划,并保证规划的长期有效性,引领和指导国内企业加强对蒙俄的经贸合作, 有计划地在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工程建设、建筑业等多个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形成战略性的思考。实施更加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引进来”和 “走出去”相结合,积极与蒙俄解决通关不畅等问题,提高通关效率。

(二)加强互访,增进交流

由政府牵头,加强官方高层互访,促进经贸合作,积极推动对蒙、俄的经济、社会等合作,促进行业的交流。要增加诸如东北亚经济论坛、中蒙俄高层论坛等类似形式的国际研讨会的举办,增进了解,利用中蒙俄三国政府及各部门间现有的合作机制和平台,加强与俄、蒙在资源开放等问题上的对话合作,形成中央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经济合作交流机制。

(三)加强智库建设,加大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各类研究机构和高校在周边国家研究方面力量相对薄弱,急需增强有关研究力量,深化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国家国别的研究,与蒙俄两国智库构建合作网络,采取合作研究、论坛讨论、开展培训、交流等形式,促进三国政策沟通交流,增进互信。

中蒙俄经济走廊:对接与拓展 篇2

从智库的角度来说, 应该重点关注发展战略的对接、经济政策的对接以及人文领域方面智库的对接。

一、发展战略层面的对接

最近三年来, 三国对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从2014年开始, 三国元首的三次会晤—从杜尚别会晤、乌法会晤到塔什干会晤, 提出了三国战略的对接, 到今天《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形成, 以及签署实施。三个国家的发展战略的对接是非常成功的, 这在世界上可能也是一种典范。

然而在顶层设计下面, 各个国家怎么去贯彻落实, 也就是让它如何去落地, 还需要在诸多领域上、发展战略上去考量。比如说在次区域合作方面, 三国要考虑发展战略如何对接, 中国正在实行第二轮的东北振兴战略, 还有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战略;俄罗斯也在实行振兴、开发远东地区的发展战略, 这些区域战略如何去对接?这就需要三国智库机构联合携手, 共同研究这个事情。

从内蒙古来看, 以呼伦贝尔为核心的国家批准的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 是战略对接的一个契合点。围绕“海赤乔” (也就是中国的海拉尔、俄罗斯的赤塔和蒙古的乔巴山) , 中俄蒙三国能不能联合打造远东地区、东亚地区的一个国际经济合作金三角, 是三国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议题。

二、产业政策、经济政策方面的对接

这个方面的内容也是非常广泛的, 产业政策就包括很多方面, 农业产业、能矿产业、加工业产业等等, 服务业方面就更加广泛。就目前产业政策、经济政策方面的对接面临的一些问题, 重点探讨一下。例如, 能矿产业方面如何加强产业对接?在这个领域, 面临着比较多的问题, 三国的产业政策不太一致, 甚至有很多冲突的地方, 所以需要三国的专家学者为各自的政府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在世界能源革命的背景下, 三国的产业政策, 特别是能矿产业政策如何进行有效对接, 如何看清形势, 把三个国家能源产业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方向、发展的思路, 以及发展的重点, 进行有效对接, 也是三国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议题。

还有旅游产业方面的合作。在这方面, 三个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的对接, 取得了积极进展。2016年7月, 在呼和浩特召开了三国旅游部长会议, 就旅游产业的发展政策进行了很好的对接,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然而, 尽管目前政府的推动取得一定的进展, 但是在实际的产业发展过程当中, 跨境旅游合作方面还面临非常多的问题, 需要三国的智库、学者们积极探讨在这个领域的产业对接问题。

再有, 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这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但这是必须要探讨的话题。如果没有投资, 没有跨国投资, 没有企业的走出去和引进来, 没有贸易的便利化, 没有贸易规模的扩大, 那么“中蒙俄经济走廊”只能是形同虚设。所以智库机构在贸易投资政策上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方案, 影响政府的政策, 能够使投资更加自由化、便利化。同时, 要解决防控风险的问题。现在从中国企业家的角度考虑, 到俄蒙投资都有一种担心, 就是投资风险比较大, 怎么解决这个防控风险的问题, 这都是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三、智库领域的对接

在智库领域, 中蒙俄智库论坛的举办就是非常有效地对接。但是在对接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说中蒙俄智库联盟虽然成立了, 但是平时的互动很少。在这里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以推动中蒙俄智库联盟发挥更好的作用。

第一, 要扩大联盟理事会的范围。要增加成员, 现在中国方面相对多一点, 这次会议上我们又增加了十几个成员单位;俄罗斯方面相对少一些, 蒙古国方面也是相对少一些。建议把蒙古国和俄罗斯相关的高层智库吸纳到中蒙俄智库联盟当中。

第二, 要建立常态化的互动机制。如果智库机构信息不沟通, 彼此相互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那么中蒙俄智库联盟的建设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要建立一种机制, 要信息共享, 同时要开展一些共同合作研究的课题。以后在更大范围之内, 在更多领域、更多的问题上, 要确立重大课题, 同时要建立一种人员互动的机制, 中国的学者可以派到俄罗斯、蒙古国, 蒙古国和俄罗斯的专家也可以到中国来, 彼此相互走动起来, 这样更有利于大家取得共识, 拿出更多有质量、能够影响政府决策的成果。

智库助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篇3

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中蒙俄三国人民的美好愿景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古丝路精神发扬光大的重要载体, 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是有效对接三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 是互尊互信、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伟大构想, 是惠及三国人民长远利益的美好愿景。

从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地缘看, 中蒙俄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和通道, 是古代草原丝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承载地。三国山水相连, 睦领友好, 交往频繁, 亚欧人民堪称三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典范, 知识交流、相互学习的先行者。比如, 中蒙共同享有相同族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渗透在两国的历史文化中, 也存续在两国现实社会生活中, 是中蒙两国游牧文明的真谛和草原文化的胸怀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进程中发扬光大, 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文化瑰宝和文化力量。再比如, 从18 世纪中叶到20 世纪初, 中国北方草原有一条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的“茶叶之路”。这条茶路由二连浩特出境, 途经乌兰巴托、恰克图等地, 终点为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 横跨亚、欧大陆, 绵延万里, 创造了辉煌的商业奇迹。中俄“万里茶路”, 带动了沿途城镇、商业、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 展现了民间社会密切交往的共同需求, 也是一条商贸之路、文化之路, 友谊之路。这些历史记忆是留给现代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的一份重要文化遗产, 以这条“万里茶路”为主题, 三国联合签署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宣言, 开启了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开拓未来的重要合作新篇章, 是有利于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底蕴深厚的共享资源, 是一种崭新的历史观, 也是中国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出发点, 是再现“茶叶之路”辉煌的创新之举。

从现实的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缘上看,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一个符合三国发展愿景的巨大合作平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北在陆地上的延伸、向南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的一种新跨境合作战略构想, 既缩小了俄罗斯和蒙古国与亚太地区的时空距离, 又体现了俄罗斯和蒙古国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要求。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构想是实现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蒙古国“草原之路”和俄罗斯“亚欧大铁路” 的有效对接。编制《中俄蒙经济走廊合作规划纲要》, 根据公布的中期路线图可以看到, 三方正在将发展战略对接落实到具体合作领域和项目上来。 在经贸合作方面, 为进一步提升三方贸易便利化水平, 包括在相互贸易中扩大使用本币结算, 三方将探讨建立经贸主管部门合作机制。完善三国工商会合作机制, 推动定期举办洽谈会和经贸论坛, 加强三方间贸易、投资和商务伙伴关系。开展三方海关合作, 举行三国海关署级会晤。继续定期举行三方交通运输部门和机构工作组会晤。中蒙俄三国落实发展战略对接, 打造经济走廊, 将进一步拓展三方合作空间, 更将带动整个欧亚地区的发展。古老的“茶叶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前景可期, 将为该地区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中蒙俄三国加强沟通与合作, 不仅巩固了中蒙俄三国双边关系, 同时还可强化以中俄为主的多边合作机制。在地理地缘上, 目前复杂的国家关系和地区格局中, 只有中蒙俄三国的双边、三边关系最为稳定, 且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中蒙俄三国关系未来走向对东北亚, 乃至中亚、东亚发展举足轻重。在经济地缘上, 虽然东北亚六个国家的地上、地下资源各有千秋, 但是更多的能源性、战略性资源还是集中在中蒙俄三个陆地国家。中蒙俄经贸合作成为东北亚经济复苏发展的助推器。“中俄蒙经济走廊”战略构想一方面加强了中俄与蒙古国各经贸领域的全方位合作。特别会使蒙古国经济从简单的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转移;从单一内陆经贸合作向陆海并重转移;从单纯的资源原料运输向多元化经济合作转移;从粗放型运营向环境保护型转移。另一方面, 中俄蒙三国首脑会晤首先开启了东北亚区域内新的多边对话模式, 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三国的地区影响力以及对地区局势的掌控能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旨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为我们描绘出了和平发展的美好蓝图, 符合三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是三国人民的共同美好愿景。

智库是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引擎

智库为影响政策而生, 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智库 (thinktank) 的叫法起源和美国有一个集聚美国“最强大脑”的别号叫智库街的影响, 以及智库在世界历史上的独特作用反复证明, 智库已成为国家外交的重要主体, 智库在谋划发展蓝图, 推动合作共赢、促进国家间友好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智库间的合作已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实现“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这一宏大愿景, 是复杂的系统工作, 涉及多元合作伙伴、多个区域板块、多类实施主体、多项重点任务, 更加离不开各方智库的影响和推动。当务之急迫切需要集中了各类高端人才的三国智库的积极参与、服务和务实合作, 搭建三国人文交流的文化走廊, 发挥智库的重要引擎作用。

智库的引擎作用还表现在智库相当于芯片, 即智库= 芯片的“智库+ 模式”。“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构想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实现三国战略对接和一系列的具体规划及项目对接, 这客观上迫切需要智库进行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务实研究, 有效发挥智库的党委政府的“外脑”、社会舆论的“向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及外交的润滑器作用, 以加大理解和共识, 加强政策引导和阐释, 提供智力咨询和服务, 破除各种难题和困境。具体讲“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通”为主要内容。政策沟通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保障, 民心沟通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社会根本。作为咨政建言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 智库不仅是本国政策与学术研究之间的桥梁、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 也是各国之间深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政策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智库的专业研究能力及对政府和公众的影响力, 对促进三国政策沟通、民心相通, 为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此外, 除了从宏观视角的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外, 其余的“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等微观的内容同样需要强有力的智库智力支持和服务, 发挥智库的智力芯片作用, 每一通都有智库服务的相关要素支撑的一系列的“智库+ 模式”, 如智库+ 贸易畅通, 即可以分解为智库+ 政府决策 (影响) 、+ 高端智库人才、+ 高端产业 (聚集) 、+ 金融创新服务、+ 智库专业咨询, 由此形成以政府政策开放带动、参政议政的高端人才聚集推动、高端产业集聚拉动、金融服务融合互动、专业咨询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全智能智库服务链条。以上智库= 芯片的“智库+ 模式”和具体每一项的衍生的智库要素的组合服务模式使智库智力服务的架构和体系更加清晰完善, 五通的内容植入智力的芯片, 插上芯片的翅膀, 动力更强, 飞得更远, 增添强有力的智力内生动力, 有力推动“五通”的顺利实施, 有力提升智库话语权、影响力, 使智库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不可或缺的重要新引擎。

智库合作交流是助推“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路径

为了实现“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我们必须构建打造智库联盟, 加大智库间合作交流。三国学术界应抓住有利时机, 增强使命意识, 把握时代特性, 积极探索智库对话新模式, 全面拓展务实合作新途径, 不断完善智库合作新机制, 进一步推进智库间的广泛交流合作。我们应秉持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构建国际开放智库平台, 特别是要实现三国智库有效对接, 有效整合三国的智库资源, 最大限度发挥智库的集聚效应, 携手共同打造三国智库共同体, 有效发挥三国智库的优势, 共同关注和致力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研究, 使三国智库成为实现三国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有效平台和重要支撑。

促进中蒙俄国家智库交流合作, 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增信释疑, 凝聚共识, 提供政策支持。通过三国智库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和交流, 充分调查、反映三国困难、问题、关切与疑虑, 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 增强信息交流, 促进政策沟通, 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 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思路创新、决策咨询、磋商沟通与方案设计, 进而实现国家间政治互信、政策协调。

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 篇4

关键词:“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价值,天津市,独特优势,措施

“ 中蒙俄经济走廊” 构想的提出及其战略价值

(一) “中蒙俄经济走廊” 构想的提出

“中蒙俄经济走廊” 构想是国家主席习总书记在2014年9月与三国元首会晤时提出, 其观点得到了蒙方与俄方的一致认同和积极响应。 对于中方来说, “中蒙经济走廊” 构想是 “一带一路” 战略的分支或节点, 若 “中蒙俄经济走廊” 的进程停滞不前, “一带一路” 战略的落实也会是天方夜谭。对于蒙方来说, “中蒙经济走廊” 将会和其提出的 “草原丝绸之路” 实现很好的对接, “草原丝绸之路” 的目标是打通 “俄罗斯——蒙古——中国”的公路, 这将会加快中蒙俄三方的贸易投资, 进一步满足各自对互补性产品的需求。 对于俄罗斯来说, 其在2014年提出了 “欧亚联盟计划”, 虽说只有3个成员国, 但其经济增长潜力不可估量。 对此, 中蒙双方对此计划的重要性纷纷给予肯定, 并一致认为“中蒙经济走廊” 与 “欧亚联盟计划”将会达成战略上的一致性。

(二) “中蒙俄经济走廊” 的战略价值

我国边疆地形复杂, 与多国接壤, 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因为只有国家处于和平稳定期, 才会有精力来专心搞经济。 而反过来说, 也只有经济实力雄厚, 才会有能力维持国家的长久治安。 因此,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既可以说是三国政治外交的手段, 也可以称为拉动彼此经济增长的 “马车”。 长期以来, 蒙古、 中国、 俄罗斯三国之间的政治关系比较稳定, 经贸关系紧密 (如图1) 。 据图1显示, 中国和蒙古国贸易结合度指数远远大于1, 可见二者贸易联系非常紧密, 虽然在2008年到2010年之间有波动, 但并不影响彼此紧密的贸易关系; 而我国和俄罗斯的贸易结合度指数总体趋势呈现平稳, 二者之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值依然大于1, 贸易联系紧密。 根据计算, 近年来蒙古国对中国、 俄罗斯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均在10左右浮动, 这充分表明蒙中、蒙俄在贸易方面的联系非常紧密, 蒙古对中国、 俄罗斯的经济依赖度较高。由此看来,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和三国经济形势高度吻合, 其必将引领三国在政治、 经济、 科技和文化等方面迈向新台阶。

根据数据分析显示, 中蒙、 中俄之间的贸易结合度之所以这么高, 并不是凭空而来, 而在于各国出口和进口的产品互补性很强。 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和俄罗斯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进出口匹配度很高, 资本密集型产品中的化学产品及有关产品贸易互补性强, 食品、 活动物、 饮料贸易互补性也较强。 据表2数据显示我国与蒙古在资源密集型产品非食用原料 (燃料除外) 上的贸易互补性强, 而我国与俄罗斯在这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较弱。 总体而言, 中俄和中蒙之间进行贸易的产品近90%都是互补性强的产品, 这为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也会助力三国充分发挥各自的出口优势与进口优势, 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国消费者对 “物美价廉” 商品的需求。

综上所述, 中俄、 中蒙之间的贸易潜力无限, “中蒙俄经济走廊” 的建设将会进一步促进三国的贸易合作, 发挥各自的贸易优势, 可见推进 “中蒙俄经济走廊” 进程的意义之重大。下文将论述在建设 “中蒙俄经济走廊”过程中, 天津所存在的优势以及其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计算得出。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计算得出。

天津市与俄罗斯、 天津市与蒙古国的贸易投资状况

(一) 贸易状况

一直以来, 天津市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相对频繁。 据统计, 2014年天津市与俄罗斯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33465 万美元, 其中, 天津市对俄罗斯的出口总额为108088万美元, 从俄罗斯的进口总额为52377万美元。 天津市对俄罗斯的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 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服装的出口; 而天津市从俄罗斯进口的产品主要是能源资源性产品。

天津市与蒙古国的贸易领域相对较窄, 其二者在未来的贸易合作前景可观。 天津市主要向蒙古国出口机电产品、 矿业机械和日用品等, 从蒙古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有畜产品和矿产品。蒙古国人口稀少, 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其对机电产品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而天津市对机电产品出口需求旺盛, 其在2014年对机电产品的出口总额达到3583236万美元。

(二) 投资状况

作为外向型经济的城市代表, 天津市对外投资总额逐年递增, 由2013年的260992 万美元增加至2014 年的313732万美元。 其中, 天津向俄罗斯的投资项目主要在能源领域, 包括石油、 天然气的合作开发项目以及炼厂合资建设项目等, 其次是房地产领域, 主要流程为 “设计-施工-销售”; 天津对蒙古国的主要投资项目涉及矿产开发、 电站建设、 经济适用房建设、 绿色住宅小区建设、 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俄罗斯对天津的投资主要涉及科学研究、 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制造业、 批发和零售业等领域。 蒙古国对天津的投资涉及原材料领域, 主要涉及高级彩钢板以及彩钢的加工项目等。

天津市在推进 “中蒙俄经济走廊” 进程中的独特优势

相比中国其他城市, 天津市在推进 “中蒙俄经济走廊” 中的优势明显。

(一) 长期的友好关系基础

早在1992年9月27日, 天津市就与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市结成友好城市。 天津市工业发达、 运输便利、 机遇重叠、 贸易和投资递增, 而乌兰巴托市不仅是蒙古国的第一大城市, 还是蒙古国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者强强联手可谓是相得益彰。 此外, 天津市铁路局与乌兰巴托市铁路局在国际联运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

中俄也早在1949年建立友好关系, 贸易往来频繁。 单就天津市而言, 其与俄罗斯旅游产业发展势态更为突出, 根据天津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与天数的数据表显示: 天津市每年接待外国游客数量基本稳定, 而接待来自俄罗斯的游客数量逐年递增, 由2011年的1631人次/天增长到2014年的4829人次/天 (如表3) 。 天津市与乌兰巴托市的这种友好关系、 与俄罗斯的这种良好发展势态必将为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 “中蒙俄经济走廊” 的 “桥头堡” ——天津港

天津港在中蒙俄贸易运输中的地位显著, 其即将连通外接蒙俄、 内接环渤海港口的 “欧亚大通道”。“欧亚大通道有两条: 一条是蒙俄经二连浩特口岸至天津港, 另一条是蒙俄经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至锦州港”。 这两条通道一旦形成, 蒙俄进行贸易的最近海运线路、 中国内陆港口向蒙俄进出口的最便捷通道便应运而生。

近年来, 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增长迅猛, 截止2015年, 其货物吞吐量将达到5.6亿吨 (如图2) 。 这种迅速增长不仅仅是天津港素有 “北方最大综合性港口” 的缘由, “中蒙俄经济走廊” 的逐步推进也对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蒙古国是一个内陆国家, 其海运货物的95%以上都要经过天津港进行转运。 由此, 伴随着 “中蒙俄经济走廊” 构想的启动, 蒙古的出口与进口量均呈现上升趋势, 对天津港的依赖程度越发明显。 蒙古国的出口总额由2007年的18.87亿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57.74亿美元; 进口总额由2007年的21.17亿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51.31亿美元, 出口量与进口量均以2到3倍的速度增长 (如图3) 。 可见, 天津港将在蒙古国的进出口运输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同时, 天津港在蒙古国与俄罗斯、 中国与俄罗斯、 俄罗斯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运输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比如, 一批从日本海运至俄罗斯的货物, 需要七十多天, 但如果经过天津港进行转运, 仅仅需要十多天, 时间缩短不说, 运输成本也将会大幅度下降。 因此, 发挥好天津港在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中的 “桥头堡” 作用将会使三方同时受益。

数据来源:天津统计年鉴。

(三) 推进 “中蒙俄经济走廊” 的驿站与基地——天津自贸区

天津自贸区是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 顾名思义, 其将会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来吸引拥有 “大项目好项目” 的企业、 金融创新的企业入驻。 这便会使得天津与国际接轨便利化, 随时随地学习先进理念, 吸收先进科研, 体验并应用高端服务模式, 逐步成为我国开放经济“ 学习与创新” 相结合的新高地。 同时, 消费者可以在 “家门口” 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物美价廉的商品, 而企业也实现资金调拨自由, 投资和贸易将更加便利化。

天津市长黄兴国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 “天津是中、 蒙、俄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 是中、 蒙、俄经济走廊的主要基地”。 这一精准定位已经在中蒙、 中俄的贸易模式中有所体现。

近几年, 蒙古与天津自贸区的联系紧密。 在其对外出口的产品中, 活禽、 动物和蔬菜类占据的比例逐步加大 (图4) , 而这些产品在长途运输过程中, 又最容易出现腐烂变质现象。因此, 在转运的途中, 缩短时间成本并提供一个完善的储存系统将显得至关重要。 天津自贸试验区将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该产业园提供一条龙式服务, 即 “一站式进口、 查验、 仓储、 分拨、 配送”, 与此同时, 该产业园区还提供用于临时储存的超大冷库, 不仅为各国贸易商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新鲜商品通过天津口岸入驻产业园。

俄罗斯与天津的交集也逐渐扩大。在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 上, 中俄双方签署了很多协议, 其中有两个项目惠及到天津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的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的石油公司达成总额高达50亿美元的项目协议, 而这个项目将落户天津市南港工业区, 并计划于2019年之前启动。 可见, 天津自贸区在外来投资者选址上的显著地位, 这也将进一步印证了天津市是“中蒙俄经济走廊” 主要基地不二之选的观点。

(四) 推动 “中蒙俄经济走廊” 的加速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的观点是习总书记在2014年初提出, 意图是将北京、天津、 河北这 “两市一省” 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实现经济内生性增长的模式。 其中天津在这个区域性发展战略中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现代制造中心和世界影响力的区域经济中心。 这一发展目标将会成为天津发展的新生动力, 继续提升其传统工业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 北京在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创新创业资源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天津可以充分利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机会向其学习借鉴, 从而找到打造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现代制造中心和区域经济中心” 的捷径。 当然,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在带动天津、 北京以及河北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 也会使周边城市以及与我国有合作项目的国家尝到甜头。 比如, 涉及 “中蒙俄经济走廊” 项目的俄罗斯、 蒙古, 他们可以与天津、 北京以及河北一起享受在实现 “京津冀协同发展” 目标过程中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阶段性成果。这无疑又为 “中蒙俄经济走廊” 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强动力。

(五) 融资租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 融资租赁已经成为全球的第二大债权融资方式, 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市场渗透率在10%~30%之间。 而对于中国而言, 融资租赁的市场渗透率较小, 在3%~5%之间浮动。可见, 融资租赁服务在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

在国内, 天津算是国内融资租赁产业发展的佼佼者。“截至2015年9月底, 天津市市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金约占全国12167亿元的18.8%, 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占全国39800 亿元的32.7%。” “总部设在天津市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达到624家, 比年初的335家增加约289家。 其中, 金融租赁7家, 增加2家; 内资租赁18家, 增加3家; 外资租赁599家, 增加284家 (如表4) 。”

融资租赁汇聚了很多优点, 比如财务风险小、 限制条件少、 融资期限长等。 也正是因为如此, 其越来越受中小企业、 新创企业青睐。 倘若蒙古国、 俄罗斯的企业来天津市进行投资建厂, 其就能充分地享受融资租赁服务所带来的便利和天津市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六) 居民消费水平提升, 能源消费量加大

近年来, 天津市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如表5) 。 “据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统计, 2015年上半年天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 非食品价格上涨1.6%;工业品价格下降0.3%,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8%。”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能源的消费量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清洁能源。 据统计, 天津市能源终端消费量增长迅速, 从2000年年消费量2553.6 万吨增长至2014 年的年消费量7955.5 万吨 ( 如表6) , 光靠天津市自身能够生产的能源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其消费需求, 外国向天津出口能源的市场前景广阔。

“2014 年5 月21 日, 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一份期盼已久的为期30年、 总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长期供销协议。” 该协议对于天津而言, 不仅有利于严重雾霾的治理, 还可以推动天津市和俄罗斯在能源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填补其能源消费缺口; 就俄罗斯而言, 也可以减缓其经济危机, 充分发挥其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 蒙古国也是一个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 是中国进口能源的主要国家之一, 特别是在电力、 可再生能源领域。

总体而言, 天津市逐年增加的能源需求对蒙古国和俄罗斯不断供给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而反过来说, 蒙古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也离不开天津市能源需求递增的拉动。 这种 “双赢”的关系会使 “中蒙经济走廊” 建设的难度相对降低。

天津市进一步加快“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的措施

以上分析了天津市在推进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中的独特优势, 接着本文将谈几点有关天津市进一步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措施。

资料来源:租赁联盟快讯。

数据来源:天津统计年鉴 (本表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

数据来源:天津统计年鉴。

一是彰显自身区位优势,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天津市素有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 和 “最大国际港口城市” 之美誉, 天津市可以充分借助美誉背后良好的投资环境、 广阔的市场前景、 便利的航空与港口运输条件等优势来吸引蒙古和俄罗斯的企业来当地投资建厂以及促进天津与蒙古、天津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 诚然, 区位优势的初始状态是天然形成的, 能否最大限度地开发区位优势潜能还在于服务质量能不能跟上, 消费者的需求能否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 所以, 天津市在参与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的过程中, 充分彰显和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的同时, 也要不断完善天津机场和港口的管理制度, 大力发展投资与服务便利化的相关业务。

二是明确自贸区功能定位, 发挥自身优势。 中国目前有四大自贸区, 分别是上海、 天津、 福建和广东, 虽然这四大自贸区统一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但其各自的功能定位存在差异。通过细看天津市自贸区总体方案不难发现, 其整体更多的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发挥其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而在未来的能源发展方面, 则着重强调了天津自贸区的绿色贸易与低碳交易。 这与我国与俄罗斯、 我国与蒙古的能源贸易趋势具有互补性, 俄罗斯向我国出口的主要能源是天然气和石油, 蒙古向我国出口的主要能源是煤炭。 这些能源的进口对于中国自身来说亟需一个绿色管理体系, 而此时天津自贸区明确其功能定位, 充分发挥其绿色贸易与低碳交易的优势将显得十分重要。 由此, 天津自贸区在未来的发展中, 在与其他自贸区进行交流学习的基础上, 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设立发展目标, 以体现其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推动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中的显著优势与特色。

三是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拉近三国的 “距离”。“中蒙俄经济走廊” 构想的推进将意味着三国今后在经济上的合作将会多于竞争, 行动趋于一致性, 这就要求我国、 蒙古、 俄罗斯要尽可能地缩短磨合期, 建立共进退的默契。 在此过程中, 天津市可以借助其多次举办销售展会的经验, 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比如定期邀请蒙古、 俄罗斯的学生来天津参观; 定期组织来自蒙古、 俄罗斯的交换生和本国学生进行有关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的知识竞赛或者是有关三国文化特色的辩论赛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三国对彼此文化差异的了解, 增进双方的互信度, 不至于在后来的经济合作中出现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 同时, 伴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 三国之间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就会逐渐褪去, 从而产生合作的默契。

四是整合多重战略机遇, 助力“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 近年来, 天津的战略机遇层层叠加, 比如建设自由贸易区、 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滨海新区建设和“一带一路” 建设。 这些战略机遇千载难逢, 为天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机遇也是稍纵即逝的, 其要求天津政府、 企业乃至个人牢固树立大局意识、 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 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最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各个战略的建设中去; 与此同时, 多重战略机遇可能会导致天津顾此失彼的 “窘境”, 这就需要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多重战略机遇进行整合, 建立完善的制度措施和统筹发展机制。

五是扩大直接投资领域, 规避政治风险。 近几年, 天津对外直接投资占据了庞大的海外市场。 截止2014年底, 天津市在境外设立企业和机构的总数已经达到1393 家, 其中企业占1128家, 机构占265家。 无疑, 在当地直接投资建厂可以节约大量的贸易成本和运输成本且收益性高。 天津市可以借助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路径, 鼓励企业在蒙古国和俄罗斯当地投资建厂。 与此同时, 天津市和企业也应考虑到政治风险的存在, 尤其是俄罗斯的投资。 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由此笔者认为天津市在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 可以通过扩大投资领域来分散各种风险, 比如适当减少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增加对制造业的投资。

参考文献

[1].阮晓东.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J].新经济导刊, 2015, (9) :57-62.

[2].于洪洋, [蒙]欧德卡, 巴殿君.试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与障碍[J].东北亚论坛.2015, (1) :96.

[3].刘敬严, 赵莉琴.“一带一路”战略下天津港口物流发展分析[J].研究与探讨.2015, (7) :29.

[4].卫志勇.环渤海港口融入“一带一路”的对策研究[J].对策研究.2015, (9) :25-27

[5].定军, 陈海银.地方冲刺对接“一带一路”, 天津将打造新支点城市[N].2015-3-17 (6) .

[6].邹玉娟.发挥自身优势, 彰显天津在“一带一路”中的桥头堡作用[J].城市发展战略.2015, (6) :28-31.

[7].顾阳, 武自然, 韩秉志.风声水起天津港[N].经济日报.2015-6-30 (10) .

[8].李文增.更好地发挥天津在“一带一路”战略中重要作用的建议[J].城市发展战略.2015, (11) :16-20.

[9].孙洁, 舒臖.天津市长黄兴国:天津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基地, 做足“一带一路”文章[EB/OL].http://news.163.com/15/0309/19/AK9O560200014JB6.html.

争当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排头兵 篇5

从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中蒙俄经济走廊倡议,到2015年4月三国就启动建设达成共识,再到前不久签署《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中蒙俄经济走廊在六大走廊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已经进入务实推进阶段。随着中蒙俄经济合作战略构想的不断清晰,各有关省区市也都提出了各自的行动方案。黑龙江省提出构建“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哈尔滨为中心,以绥满、哈黑、大哈佳同、沿边铁路4条铁路干线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贝阿铁路为依托,建设联结亚欧的国际货物运输大通道,吸引生产要素向通道沿线聚集,发展境内外对俄产业园区,打造跨境产业链,构建发达的外向型产业体系,构筑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辽宁省则提出具体部署,加快推进以大连、营口、丹东、锦州、盘锦和葫芦岛港为重要节点,以跨境物流为引领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天津市提出定位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我区根据国家的总体布局,确定依托经满洲里口岸,内连大连港、秦皇岛港和东北经济区,外接俄罗斯欧亚大铁路至欧洲腹地;依托二连浩特口岸,内连天津港和京津冀经济区,外接蒙古国乌兰巴托铁路和俄罗斯欧亚大铁路至欧洲腹地等6条战略走向。

当前,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如俄蒙倾向于与东亚各国建立多元合作关系,其与我方合作的意愿不如我方强烈;经济合作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原材料等方面,结构单一、层次不高、深度不够,合作形式和模式也缺乏创新;俄蒙国内政党轮替,政策环境不稳定,对投资贸易造成不利影响,等等。目前在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的制裁下,俄罗斯发展战略由西转向东,将远东地区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与我国合作意愿也明显增强。所以,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既富有挑战,又充满机遇,需要我区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争当建设的排头兵。

一、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战略支点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与俄罗斯、蒙古接壤,有4200多公里边境线,已建成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8个对外开放口岸,年过货能力达到1.37亿吨,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两条主要线路,无论是东线走满洲里,还是西线走二连浩特,都经过内蒙古,从地缘、口岸,还是交通等方面,内蒙古有着其他省市区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要充分发挥我区的区位优势,特别是三条欧亚大陆桥形成的黄金通道以及口岸众多等综合条件。

一是要积极搭建各类合作平台。加快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陆港、空港和进出口加工园区、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园区;合理布局口岸开放,各有侧重、差别化发展,推进阿尔山、额布都格、阿日哈沙特口岸升格为常年开放口岸,开通策克、甘其毛都等铁路口岸,争取呼和浩特、包头、海拉尔等内陆铁路口岸;办好中蒙国际博览会等贸易交流平台,规划建设中蒙博览会永久会址。

二是大力推进基础建设互联互通。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运、跨境管道皮带、电力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在现有基础上,当前要重点推动策克至那林苏海图、甘其毛都至塔本陶勒盖、珠恩嘎达布其至霍特跨境铁路建设,二连浩特至乌兰乌德、满洲里至博尔贾铁路电气化改造;推进珠恩嘎达布其至西乌尔特、阿日哈沙特至乔巴山、乌力吉至达兰扎德嘎德等跨境公路建设。研究规划建设蒙西至蒙古国南部送电通道,与蒙古国南部电网实现多点联网。

三是争取把我区纳入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全面扩大开放推出的新的重大举措,已经有4个地区通过两个批次获准了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现在新疆、陕西也已经启动了申请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工作,我们应该抓住国家外交政策有利、经济战略支持、我区基本条件具备(如满洲里由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升级为保税区、赤峰物流保税区获批)等机遇,积极向国家争取,努力把我区纳入国家自由贸易区实验范围。

二、发挥产能优势,构建中蒙俄合作的重要枢纽

发挥我区已形成的能源、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产能优势,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支持我区企业参与蒙古国塔木察格油田、南戈壁煤铜、乔巴山铀铅锌等金属成矿区和俄罗斯西伯利亚油气区、远东金铁等金属成矿区开发,合作建设一批产业基地,推广“境外初加工-境内精深加工”的跨境加工模式。支持我区企业参与蒙古国电厂现代化改造、电源点和输电线路建设,拓展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合作。鼓励我区有条件的农牧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参与中蒙哈拉哈、中俄达乌利亚等农业合作区建设,共建果蔬、粮油、牧草、现代养殖等农牧业基地。积极推广“境内生产半成品-境外成品组装销售”模式,在蒙俄当地建设一批轻工、纺织服装、五金建材、装备制造、机电产品、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

三、发挥聚合作用,形成区域服务、金融合作中心

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的实施,让我区在交通上由末梢变为枢纽、市场上由边缘变为窗口,将形成优质要素大量流入局面,具备了推动我区发展成为区域性贸易中心、物流中心、加工制造中心、金融中心的条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要抓住国内外经济转型和产业转移加速推进的机遇,通过市场引导和政策调节,把欧洲同我国、欧洲同东北亚、欧洲同东南亚之间具有贸易往来的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凝聚和集中到我区来进行加工和交换,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对外沟通欧洲市场与东南亚和东北亚市场,对内联结东北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西兰新线经济带的贸易中心、物流中心、加工制造中心。要积极争取国家进出口银行、亚洲基础投资银行等在内蒙古设立分支机构,为中蒙俄合作项目提供金融服务,组建中蒙矿业金融与贸易服务中心,支持内蒙古银行、包商银行在蒙古国、俄罗斯设立代表处或分支机构,推动扩大中蒙俄本币互换和扩大双边本币结算规模,发展跨境投资贸易信用保险。

四、发挥人文优势,搭建“丝路”文化国际交流平台

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 篇6

中蒙俄互为邻国和战略伙伴,合作的地缘优势基础良好, 经济结构互补强。蒙古国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联通中俄两个大市场,地缘优势突出。中方的市场、资金、技术、通道与蒙方的资源富集优势互补性明显。 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蒙期间, 蒙方长期关心的过境运输和出海口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双方在矿产品深加工、新能源、电力、 农牧业、环保等领域开展的全方位合作,将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俄罗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重要国家。习近平主席在今年5月访俄期间,与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联合声明。双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以产业合作为内容,将不断拓展双方边贸易合作的领域,并为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作机制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

三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经济走廊领域合作的空间广阔、潜力巨大。我们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 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强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建设,推进通关和运输便利化,促进过境运输合作,研究三方跨境输电网建设,开展旅游、智库、媒体、环保、减灾救灾等领域务实合作。 三方可以深化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安全, 实现共同发展。我们相信,只要对接得好、融合得好,完全可以发挥叠加效应和倍增效应,形成互利共赢。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中国提出的倡议,也是中国与包括蒙古、 俄罗斯在内的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得到蒙方和俄方的积极响应。中国愿与蒙古、俄罗斯等沿线国家一道,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目前,渝蒙俄铁路、中俄同江铁路桥等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正在研究规划。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平台。中蒙二连浩特边民互市贸易区正式对外招商,中蒙俄之间人文交流和生态环保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入,夯实了推进经济走廊建设的情感基础。

长远看,中国希望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蒙古和俄罗斯建立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与欧亚经济联盟或欧盟不一样,它不是实体,相对松散,不搞约束性文件。它将遵循国际通行规划,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它不搞“封闭制”,始终是开放的、包容的。 它不是排他的,而是强调把三方发展战略对接到具体合作领域和项目上,推进经济走廊建设走向深入。

近来,怀疑“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导欧亚大陆”、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会使其他参与方沦为中国的经济附庸”的说法不时显现。我想,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中国以前“被主导”、“被势力范围”过,吃够了它的苦,打心底里反对它,深知那条路走不长、走不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大会上讲话中明确指出 :“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各方要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实现合作共赢, 必须超越旧思维,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参与各国无论大小、 强弱、贫富,都是平等的参与者,都可以建言献策,都不能对别国指手画脚。中蒙俄经济走廊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中方的倡议为各方参与提供了基础,下一步各方可以通过双方边沟通磋商,来探讨具体的合作模式或对接方式,确保走廊建设是共同决策、共同行动的成果。

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三方应当增进协作,研究提出可行性的推进方案,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助力经济走廊建设顺利开展,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在中蒙俄三方元首达成的共识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的政策沟通 ;二是加速推进联合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进程,提出一个操作性较强的走廊建设路线图 ;三是中俄蒙智库合作联盟成立是走廊建设一个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应积极发挥作用,整合好三方相关研究资源,根据三方面合作需要和走廊建设进展情况设置研究议题和方向,鼓励三方智库渠道多做走廊建设的解读和宣传工作 ; 四是努力推动政府、智库及走廊建设主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决策、研究和落实各环节之间要能够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撑。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正与沿线国家智库建立联系,牵头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我们愿同包括中俄蒙智库合作联盟成员在内的各国相关机构开展沟通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希望与会的各位朋友为落实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为推动沿线国家的互利合作贡献智慧。

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 篇7

内蒙古既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始发地, 又是推进走廊建设的“排头兵”。为了落实好三国领导人关于共建“中俄蒙经济走廊”的重大战略决策, 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其重大战略价值, 盘点其有利与不利因素, 进而谋划积极稳妥的实施路径。

一、充分认识合作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大战略意义

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 是三国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事业, 是实现三国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不论对三国的经济发展、相互间战略伙伴关系的提升, 还是对北亚地区的和平发展、地区战略格局的变化, 都将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共建这一经济走廊, 是充分发挥三国经济互补优势的重大举措。不论是资源和市场、投资与需求、过境优势与过境需要, 还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制造业水平、科技创新潜力、富裕产能等方面, 三国间都有着很强的互补优势。充分利用这种互补优势、实现产业链的对接, 是实现共同发展的最优战略选择。特别是一些战略性大项目合作, 必将带动三国经济加速发展。对于缺少出海口、经济欠发达的蒙古国来说, 更是有望带动其经济的起飞、地缘经济地位的大幅提升。

共建这一经济走廊, 对实现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蒙古国倡导的“草原之路”、俄罗斯倡导的“跨欧亚发展带”的对接合作, 更是具有直接而重大的战略价值。“中蒙俄经济走廊”不仅是三大倡议实施的战略依托, 而且有望成为三大倡议实施的首发项目、示范项目。不仅有望推动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蒙古“矿业立国战略”的实施, 而且有望引领三国今后几十年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共建这一经济走廊, 对于深化三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提升相互间战略伙伴关系水平, 推动三国相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必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进而还可以说, 必将有力地推动北亚和东北亚经济板块的整合、促进地区国家的共同繁荣, 推进欧亚陆权的回归、对冲霸权国家的海洋霸权。

二、认真盘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认真盘点走廊建设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是谋划走廊建设实施路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于更快更好地实现走廊建设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首先应当看到, 有利因素很多。例如, 三国关系处于高水平, “合作共赢”理念广泛相通;三国高层对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拥有共识, 上上下下高度重视;三国发展要素、发展需求高度互补, 有利于践行“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保证合作的可持续性;三国互为友好邻国、交往历史悠久, 具有开展合作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三国同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国家, 面临的发展改革任务非常相近, 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产业优势高度互补;三国间既有合作基础广泛, 中国是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国, 同时也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 俄蒙经济联系也非常紧密;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 有望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响应;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新兴金融机构可望为合作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其次也应看到, 存在不少不利因素。例如, 历史上的恩恩怨怨仍未得到认真清理, 战略互疑仍然存在;所谓中国“资源附庸论”、“经济扩张论”、“人口扩张论”在蒙古、俄罗斯仍然存在一定市场, 走廊建设的民意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三国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和亲西方势力可能从左右两个方向对合作项目的实施制造干扰, 外部势力特别是具有敌意的某些大国可能千方百计地进行牵制、搅局;三国的法律法规、体制制度对接任务艰巨, 有可能成为合作项目实施的障碍;蒙古国债务负担沉重、俄罗斯经济发展低迷、中国经济增长减速, 也可能对走廊建设形成一定制约。

三、以积极稳妥的姿态扎扎实实地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首先, 要进一步深化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重大战略价值的认知, 坚定推进走廊建设的战略决心, 切实做到“民心相通”。要努力消除战略互疑, 排除内外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 特别要努力防范亲西方势力和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制造麻烦。要大力活跃公共外交、人文交流、媒体合作, 向三国民众讲好共建经济走廊的“故事”, 夯实经济走廊建设的民意基础。要着力构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历史机遇难得, 必须紧紧抓住。

其次, 要加强合作机制建设, 强化法律规则对接, 真正做到“政策沟通”。缺少体现“合作共赢”理念的合作机制, 走廊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合作机制建设既应突出重点, 又应覆盖各个领域。不仅应包括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会晤机制、政府部门对口磋商机制, 以及经济走廊建设协调委员会机制, 而且应包括税收优惠、通关便利、联运衔接、人员流动、本币结算、产能合作、电子商务、专业培训、信息交流等机制。特别是人员流动机制十分重要, 如果没有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仅靠蒙、俄当地劳动力, 任何合资企业都难以赢利、难以生存。

其三, 要紧紧抓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一合作重点, 推进“设施联通”, 并且以此带动沿途经济的发展。重中之重应是, 联通三国、通往欧亚多国的现代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油气管道和电力输送网络、新能源开发和生态保护, 以及矿业开采、物流枢纽和口岸港口、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特别是蒙古出海通道建设、蒙古作为欧亚桥梁作用的发挥。

其四, 要加强智库建设, 为走廊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内蒙古牵头建立“中蒙俄智库联盟”就是一项很有见地的重要举措。智库研究不应混同于一般的学术研究, 更不应生搬硬套西方理论框架来观察思考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必须创新理论研究, 紧密联系实际, 紧紧抓住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提出既高瞻远瞩又能较快产生效益的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上一篇:活塞环组下一篇:头颈部动脉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