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体制(共12篇)
经济合作体制 篇1
本刊讯为期两天的2014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前不久在北京闭幕。会议明确, 今年将继续深化投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财税金融等9个领域改革, 把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一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精简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 推进投资领域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环境, 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的示范性项目。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 促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铁路建设。
二是推进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 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放开一批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 完善和扩大居民生活阶梯价格制度, 探索建立主要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三是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 推进营改增试点、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有序放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 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四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 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加快推进电力、油气、盐业等重点行业改革。
五是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重点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关改革。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改革试点。
七是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扩大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 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 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八是推进社会事业相关改革。深化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 统筹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改革, 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九是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体制。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研究和先行示范区建设, 加大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力度, 狠抓节能减排制度建设, 推进环境治理体制创新,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说:“无论在长期方案设计方面, 还是在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和问题方面, 都要大胆闯、大胆试, 勇于担当, 真抓实干, 加快改革举措落地, 努力以改革成效取信于民。”
会议要求, 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 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狠抓贯彻落实, 确保完成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经济合作体制 篇2
第二,经济体制不仅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而且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军事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如在战争中的国家往往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战争服务。
第三,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有反作用。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完善和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相反,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则会阻碍经济制度的运行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一定的经济制度确立以后,经济体制的选择及其变革就显得十分重要。
-------------------华丽丽的分割线------------------
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为了突破保守势力的重重阻击实行改革而提出来的。所有经济制度主要是所有制,经济体制则是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如同为公有制,可以是集体企业,也可以国有企业,还可以股份制企业等等。按此说法,改革改的只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在这种论调中,改革派看到了他们所希望进行的改革,而保守派则看到不管怎样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身不变,双方各怀鬼态,各取所需,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一致。
在改革开放进行了这么多年之后的今天来看,其实是没有必要区分这两个概念的。经济休制实际上就是经济制度,体制的改革实际上也就是制度本身的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篇3
去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7元,比2002年增长44.9%,年均增长达到11%。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列为本世纪前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十六大以来,我国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和屠宰税。2006年,有2600年历史的税种农业税被免除。与税费改革前相比,每年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约1250亿元。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以乡镇机构、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北京、内蒙古、吉林等8个省(区、市)和部分市县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农村金融改革进展顺利。国有农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土地征占用制度改革开始起步,农村土地流转改革试点稳步实施。
据发展和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03年以来,中央围绕消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了多年想改、难度很大的改革措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
十六大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迄今为止,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形成,股份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2003年以来,共有33家中央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公司制企业户数比重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2006年的64.2%;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5%以上。国有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工作成效明显。垄断行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电力行业逐步实现厂网分开,新组建了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铁路、电信、民航等行业的企业重组工作已基本完成。城市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价格和经营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
近五年来,我国价格改革力度加大,“看不见的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商品和服务价格绝大多数由市场决定的格局进一步巩固。目前,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分别为95.6%、97.7%和91.9%;政府价格决策和管理行为更加规范,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与此同时,我国投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体制加快创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从2005年7月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汇率总体趋向升值。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试论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 篇4
1.1 决策的组织。
一般认为, 有组织的行为优于无组织的行为, 在一个组织内部, 存在着目标, 能产生信息并依此形成一定的假设和态度, 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有关的决策。而经济体制无疑是最复杂的组织之一。但在探讨中, 现成的一般性的组织理论是不存在的, 我们将找出某些会影响这些组织追求其目标的方式的基本特征, 其中之一就是决策的层次。简而言之, 也就是集权和分权的程度。或者说, 如果决策主要是在组织的低层次作出, 这种经济体制就是分权制的经济体制, 如果决策主要由高层次作出, 那就是集权制的经济体制。但是这个特征是相当复杂的。构成经济体制的个别成员通常又归集于隶属单位或较小的组织。这些单位组成整个组织的塔式分级结构。
尽管组织的结构, 即它的隶属单位的规模、数目以及结合方式, 是决定决策层次的重要方面, 但从影响因素的分析来看, 决定决策层次的两个最相关的因素是权力的分配和信息的利用。在完全集权化的经济里, 决策权集中于单一的中央指挥机构, 它将向这一组织内的低层单位发布指示。与这种极端情况相反, 可以有程度不同的分权制。在完全分权制的情况下, 全部的决策权分散在独立于高层权力机构的最低层次的隶属单位。所以, 从理论上说, 可以根据决策权限的分布情况将经济体制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这种决策通常是分散于塔式分级结构的不同层次, 而且它们的重心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决策的层次还有赖于信息的处理。列奥尼得·赫维兹认为, 信息的完全集中是指单一的决策者拥有关于参与者的全部信息, 诸如他们的行为及所处的环境。分权制则意味着这样的决策者不拥有全部信息。
1.2 提供信息及调节的机制。
市场和计划。在经济体制中, 有各种不同的机制提供信息并调节决策。而现代的机制主要是“市场”和“计划”。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经济活动都要接受由高层决策机构制定而后下达至低层机构的各种命令或指令的明确或含蓄的引导, 并且根据低层机构执行这些指令的成就给予奖惩。因此,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 资源根据计划者的命令来配置, 从而排除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者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市场提供了引导经济体制中隶属机构就资源利用进行决策的信号。所以, 市场调节着不同的决策单位的经济活动, 例如, 居民通过向这种经济体制提供土地、劳动和资本而获得收入。基于这种收入, 他们在市场中创造了需求, 企业则因追求利润而对之作出反应。在这里, 隶属机构 (公司和居民) 必须通过市场来协调, 并对市场作出反应。而不一定需要其他提供信息和调节的机制。决策权, 至少是大部分决策, 则被赋予经济体制中的最低层组织。
在市场经济下, 消费者在市场上具有决定权, 从而行使“消费者主权”。如果存在消费者主权, 那么, 关于生产什么的基本决策将由市场的消费者所支配。
1.3 财产所有权。
控制和收入。财产所有权可以划分为对实物的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财产所有权的差别将导致决策规则、激励体系、目标等等的差别, 从而带来不同的经济成果。假定在资本为私人拥有的经济体制里, 由于所有者追求最大的终极收入, 资本的配置是为了获取在相应风险条件下的最高报酬率。如果资本为国家所有, 资本配置的规则就可能不同。
1.4 激励机制。
经济体制的特征也可表现在它的目标以及推动参与者实现这些目标的激励机制上。激励机制必须诱导低层组织参与者完成高层组织参与者的指令。激励机制通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有效:第一, 奖酬的获得必须能够影响经济成果, 颁奖的目的正是为了获得这一成果;第二, 上级参与者耍能够检查下级参与者是否执行了适当的任务;第三, 可能的奖酬对下级参与者必须是至关重要的。
激励机制从手段上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在现代经济体制中通常占支配地位, 而某些经济体制企图强调精神激励,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对一项卓越的工作是授予货币奖金还是荣誉奖章之间的差别。
2 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的类型
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进行财产制度方面的改革。
历史上,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集权式的, 表现在财产制度上就是公共 (或国家) 所有制占有主导地位, 但实践证明, 这种财产制度在决策规则、激励体系、收益分配等方面并不一定有利于实现发展目标, 尤其是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难以理顺的情况下, 十分容易窒息企业的经济活力, 阻滞经济增长。所以, 发展中国家首先应进行财产制度改革, 主要内容是发展私营、合伙、集体经济, 允许居民购买股票, 给予私人投资、企业投资、外国投资以政策优惠等。
2.2 进行分配和福利制度改革。
主张将分配和劳动、储蓄、投资等紧密挂钩, 将福利缩小在政府能够承担的限度之内, 以不发生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为宜。
2.3 进行政府职能改革。
1990年以前的几十年里, 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有害干预的恶性循环而蒙受了损失, 这些政府干预保护了某些特殊利益, 并导致了国家寻求额外好处和“掠夺”行为的发生, 政府干预市场的目的有时是为了解决政治不稳定和其他政治难题, 但结果通常是, 全面扭曲和“掠夺成性”的国家给发展带来了灾难。因此, 显而易见, 政府职能的改革必须重新估价市场和政府各自的作用, 这是目前最可靠的和最能给人以希望的发展方针, 简而言之, 政府在那些市场可以较好地发挥作用, 或可以使其较好地发挥作用的领域要少干预, 以强化市场、价格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激励效率和创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 这有助于将许多国有企业民营化。各国政府要使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发展起来, 同时, 在不能仅依靠市场作用的领域, 政府应发挥作用, 这就意味着政府应对教育、医疗卫生、营养、计划生育和消除贫困工作进行投资;政府应建立质量更好的社会的、物质的、行政的、规章制度的和法制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政府应为公共开支的融资动员资源, 以及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基础。做不到这些, 一切便无从谈起。
2.4 进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
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地制度的合理与否。为此, 需要对农村土地的登记、使用、转让、出卖、纳税等一系列制度方面进行改革, 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和规模经营的需要, 并使农民对土地有一定的权属。
2.5 进行经济监督机制的改革。
要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必须有包括计划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银行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监督、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法律监督在内的经济监督机制的改革相配套, 以促进民主和法制建设, 避免腐败和权力经济。
2.6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有机组成部分的劳动力流动和就业体制改革, 势必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此, 有必要建立健全失业和退休保险与救济体系, 保证政治、社会的稳定, 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责任编辑:孙兆杰
摘要: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经济体制结构具有积累、效率、稳定经济、公平、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消费结构合理化等功能, 以实现经济腾飞的发展目标。
经济合作体制 篇5
从引发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割裂。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一轮改革中,协调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和前进的步伐,使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政治、文化体制改革是经济改革的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保障,文化体制改革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实际上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者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二是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发生变化。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形成、巩固和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这种经济基础,妄图使其免于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政治体制改革,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战略意义: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有力保证;政治体制改革为现代化提供新动力;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冲破既得利益集团;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政企彻底分开;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建设有效政府;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中国企业以一流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参与全球竞争。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有力保证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具有正相关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能够为推动民主政治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他们能够推动社会的必要分化,有助于提高各阶层的知识水平,这是民主化的一个社会基础;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民众从传统意义上的“臣民”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公民意识的觉醒是实现民主化的一个前提条件;再次,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的规则和秩序,而法治和秩序恰恰是民主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政治体制改革为现代化提供新动力对中国社会发展来说,过去近30年改革和发展使中国社会具备了步入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战略基础和社会条件。纵观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政治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也只有在这个层面上,一国的现代化才能持续。原因在于,有效的体制是现代化的前提,有效的体制包括有效的经济体制、有效的政治体制、有效的文化体制和有效的社会体制,而有效的政治体制是一个核心问题。因此,为了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篇6
今年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会议,部署开展“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过去一年多来,体改司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综合改革司局,积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精心组织制定改革方案,协调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的重点改革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工作职能、工作作风转变,有力发挥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定位:
全面深化改革带来重大机遇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体改司对推进定位转型的重要性紧迫性,有着独到的理解和认识。过去,改革更加侧重经济领域,往往是某一领域的改革单兵突进,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足;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协同推进,全面展开。
“当前,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全面性。”体改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相比过去30多年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确有许多不同之处:一是“统筹”,即不是单个领域体制的调整和修补,而是各个方面体制与制度的深度革新,是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二是“系统”,即不是各个领域体制改革的单项推进,而是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改革的系统推进。三是“集成”,即不是止步于改进体制机制,而是着眼于制度聚合与集成,形成总体性的制度成果,既有“物理反应”,又有“化学反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体改司对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改革与发展相结合、推动部门司局系统形成合力,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新形势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以往。我们要牢牢坚持问题导向,使改革更好地服务于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防风险。要把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检验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针对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新老问题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难和问题,通过改革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发展潜力、化解潜在风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培育和催生发展新动力。”该负责人表示。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则要“定好位”、“防越位”、“补缺位”。“定好位”,就是要求政府当好国民经济的“掌舵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市场运行的“裁判员”、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防越位”,就是把该放的坚决放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补缺位”,就是把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很多该管而没管好的事坚决管好。
“我们要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协调推进各领域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使改革新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该负责人表示,“投融资体制改革、价格改革、国有企业和重点行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改革、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都是改革的重点任务,体改司将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在这些方面主动协调、有所作为。”
转型:
勇于承担全面深化改革新任务
“相对而言,体改司过去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位置感、着力点总觉有限。全面深化改革以后,体改司一下子就像汪洋里的小船找到了方向,心明眼亮,工作任务越来越明确。”该负责人表示。
2014年是体改司任务最多、加班最多、成果最多的一年。2015年体改司的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可以说是形势喜人、形势逼人。体改司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改革司局,肩负的责任尤其重大。“我们要加快定位转型,除承担有关改革任务在部门和委内司局层面的统筹协调职能外,还承担着多项重大改革任务的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工作任务前所未有地饱满。”该负责人说。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如期完成了中央督办的21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2015年又承担着19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这些改革很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为了落实好中央部署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各项改革,体改司牵头制定了分工方案,明确了各项改革的责任单位,提出改革的预期成果形式和时间进度要求;进一步健全委内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建立了改革联络员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每个司局都明确一位侧重改革的负责人作为联络员,进行不定期会商,及时沟通、研究、协调改革工作。去年下半年,体改司还建立了重点改革任务每日督办碰头会制度,由委领导主持,承担改革任务的司局负责人参加,每天听取进展情况、研究安排下一步工作,推动重点任务日有所进。
“中改办对改革任务的督办,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倒逼机制,很多改革进度明显加快。”该负责人说,体改司将进一步加强改革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建设,增强推进改革的合力,“把需要攻坚克难的硬骨头找出来,把需要闯的难关、需要涉的险滩标出来,加强对跨区域跨部门重大改革事项协调,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
除了综合协调改革推进工作,体改司还承担了大量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和落地实施工作。今年,一方面,要着力推出一批新的改革举措,包括:制定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的意见,制定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制定石油天然气、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等;另一方面,要着力抓好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落地,包括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电力体制改革、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等。
“2015年,我们要着力增强沟通协调的主动性,经常性地向中央改革办、经济生态组、国办等认真汇报,密切沟通;要把方案制定作为中心环节,注重多目标统筹、多利益兼顾、多方案比较,反复论证、精雕细琢,努力兼顾各方诉求,凝聚各方共识,严格工作程序,确保各环节工作规范进行。”该负责人表示。
除此之外,加强对改革试点试验工作的指导,也是体改司的重要工作内容。体改司组织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第三方评估,总结试验区的经验。今年,体改司将着力做好经验推广工作,并在试验区部署一批新的改革任务。同时,体改司将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等试点工作,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改革方案。
制度建设:
为推动改革落地提供制度保障
“现在体改司正是需要‘出活的时候,如何认真思考和谋划自身工作,并体现在行动上,怎么使改革工作落地并开展下去?这需要制度化保障和队伍作风的改变!”该负责人强调。
他认为,抓落实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完善务实高效的改革推进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衔接和协作互动,建立跨部门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联合攻关。要建立改革落实责任制,明确改革落实的责任主体;要出台细化实施方案,着重抓好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改革举措;要加强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强化督促评估,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特别是要发挥社会舆论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作用。通过精心组织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在体改司全体的共同努力下,全司研究制定了14项工作制度,加上已经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制度,编印了体改司工作手册,涵盖了会议、工作协调、调研、公文办理、岗位责任、借助外脑、纪律建设、信息报送、课题研究、资料传阅、集中学习、业务交流、支部建设等方方面面。
例如,健全日常公文运转机制,提高公文办理质量和效率,要坚持“精简、高效、合规”原则,做到“临近逾期必报告,可能逾期必说明,无故逾期必问责”;健全工作碰头会机制,每周集中研究一次如何推进全司的业务工作,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按计划推进;健全委内改革联络员的工作机制,把会务筹备、会上协调、会后落实等环节都机制化,提高办会效率,提升会议效果;进一步发挥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在部际联席会议会议成员和联络员两个层面,集中研究重大改革、沟通各方情况,协调不同意见。
浅谈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经济方向 篇7
我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要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到一起, 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下发展市场经济, 这是以前根本不存在的, 是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项创新举措, 从逻辑上讲经济的发展方向虽然发生改变, 但是还是在社会主义体制下, 两者相互结合, 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而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还分为很多类, 其中以经济创新发展领域为主的经济体制除了扩大再生产之外, 还必须要遵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规律, 各个体制之间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同时也存在着矛盾性, 这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生产、交换、消费等多种放下, 各个经济体制都有所结合与对立的方面, 都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 也许有些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 但是却没有对经济体制进行创新发展, 当然这也是一种特殊情况, 对于我国就必须要坚持以经济体制作为制度保障, 否则就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了, 市场经济要与特色经济体制相互协调发展, 这才是我国特殊社会主义的根本所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于经济条件需求也就逐渐增大, 尤其是我国当前经济水平的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经济领域中的投资、金融、市场分配等都有所抑制, 所以想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首先要解决经济体制的一些弊端, 要对现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深化机制创新, 要从起点和形式上进行挖掘, 要形成完善的特色经济体制。
二、经济市场的国际化和多元化是并存的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经济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现今经济的一种趋势, 世界经济贸易不再受地域、文化的限制, 尤其是在特色经济领域, 商品的交换方式、经营模式都开始发生转变, 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化制度与经济已经快速融为一体, 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济全球化不再是单一的, 它是与多元化并存的, 在多元化经济中占据着一定地位, 特色经济与其他经济种类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它体现了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 很多情况下, 一些商品不能以其自身的商品价值来衡量, 主要是看人们对于商品精神方面的追求与认同, 商品更多时候只是一个载体而已, 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 也在促进着经济消费。所以说特色经济的发展也是未来国际化经济的一种趋势, 人们必须要加强对特色经济的意识和认同, 否则就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三、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在我国刚刚改革开放时期, 社会经济体制主要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生产方式上也较为单一, 全民实行公有制发展, 人们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起来, 在农村与城市开展不同的合作经济体制, 农村主要是以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多种形式开展, 而城市就主要以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经济, 这些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 无论是个体经济、私有经济、还是公有经济, 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会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护, 国家会对各个经济体制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 同时也会有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督, 这样就会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为健全。而文化创意生产的个体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更为突出, 已经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
为了适应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趋势, 增强对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就必须要实现投资主义多元化发展, 要让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进行融合, 实行混合经济所有制发展制度, 要实行多元化股份制度, 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为健全, 表现形式多样化发展。
在特色经济体制与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今天, 特色经济体制要避免与其他经济体制进行碰撞、冲击, 要多种经济体制共同发展, 相互协调, 进一步增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四、创新市场经济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改革, 也必须要加强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政府要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要建立政府职责体系, 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让经济与政府职能相互协调发展, 实现政府的快速转型, 建立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从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对于公共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多, 政府对此要进行调整和安排, 不见得所有的公共服务都必须要由政府进行组织安排, 可以由一些非政府和非国有经济组织来承担, 进行合理分工和合作, 满足其共同精神需求, 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公共活动可以由非政府和非国有经济组织来安排, 但是并不代表着政府部门可以不对公共服务进行支出, 而且政府部门对此还要加大支出, 要尽量给予主办单位活动场所的安排, 要给予举办方一些政府补贴和政策优惠, 要根据当地居民的精神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政府要作为群众精神需求的主要支持者。
参考文献
[1]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C].吉林政报·理论专刊, 2008.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足迹 篇8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并分三步推进。9月2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会议指出, 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规范津贴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 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 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分三步展开:第一步从2009年1月1日起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第二步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特别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 从2009年10月1日起, 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第三步从2010年1月1日起, 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 对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会议明确了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基本原则:一是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 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秩序, 严肃分配纪律。二是以促进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为导向,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三是分级分类管理, 因地制宜, 强化地方和部门职责。四是统筹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收入分配关系, 不断完善绩效工资政策。
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湖北武汉市召开。8月28日, 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同志作了题为《抓住机遇明确目标扎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讲话。彭森同志指出, 新时期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是以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开端的。此后, 国务院从全国改革发展的全局出发, 又相继批准了天津滨海新区、重庆市、成都市、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深圳经济特区为不同类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四年多来, 各试验区围绕改革攻坚和体制创新这条主线, 按照中央关于新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开发开放、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 因地制宜开展改革试点, 取得了积极进展。到2009年5月, 七个试验区的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全部获得国务院批准, 这标志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步入新阶段。四年多的实践证明,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顺应时代潮流, 符合改革规律, 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有效形式, 为顺利实施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必要的体制条件, 为改革攻坚和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营造了良好氛围。
彭森同志强调,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 各试验区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 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方向, 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 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体制保障。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深圳特区应着眼于进一步开发开放, 继续发挥改革开放的窗口示范作用, 围绕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建设需求, 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 提前形成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体系。重庆市和成都市应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重点围绕推进特色产业、优势工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的制度建设要求, 以及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加快进行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财税、金融、土地管理、劳动就业和内陆开放等方面改革试验, 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和实现现代化提供经验和借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应着眼于“两型”社会建设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目标要求, 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改革试验, 探索有利于产业、市场、人才、技术聚集,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体系, 探索一条新型工业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新道路。
彭森同志要求, 各试验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特别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向好迹象的情况下, 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抓住有利时机推出有利于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改革措施, 是提振市场信心的最好办法”的要求, 抓住机遇,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系统推进既有利于解决当前问题, 又有利于消除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的系列改革措施, 进一步加强对改革试验的组织领导, 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国家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督促检查, 做好总体指导和协调服务工作。
三、流通体制改革
我国放开化肥经营, 取消市场准入中对企业所有制性质的限制。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 放开化肥经营, 取消对化肥经营企业所有制性质的限制, 允许具备条件的各种所有制及组织类型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进入化肥流通领域, 开展化肥经营。《决定》提出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则是:放开市场、公平竞争, 规范秩序、加强监管, 改善服务、提高效率。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放开化肥经营, 同时,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 还设立了必要的市场准入条件。《决定》结合我国化肥市场的现实情况, 对经营者进入化肥流通领域的条件作出了规定, 要求经营者有相应的场所, 企业注册资本 (金) 、个体工商户的资金数额不得少于3万元人民币。另外, 在省域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和跨省域设立分支机构的企业, 注册资金分别不得少于1000万元和3000万元。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为加强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 国家财政部公布了《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的公布实施, 为促进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办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明确了资产使用的范围和原则;二是加强了自用资产的管理;三是强化了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管理;四是采取了授权管理的模式;五是明确了监督管理的责任;六是突出了资产管理信息化。
五、财税体制改革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财政工作将重点从六个方面下功夫。国家财政部主要负责同志在中宣部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上介绍, 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将重点从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健全协调配合的财税政策体系,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重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协调配合, 不断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改革省以下财政体制,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 统筹兼顾、有保有压。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 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四是推进税费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大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完善税收政策体系, 优化税制结构, 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全面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健全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 建立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五是坚持依法理财, 强化财政监督, 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实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六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强化财政工作组织保障。强化领导班子建设, 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 改进工作作风, 大力弘扬财政文化。
六、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六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对服务外包产业金融支持。为加大金融对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 重点做好20个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了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金融支持手段。《意见》指出, 应全方位提升银行业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水平, 积极发展符合服务外包产业需求特点的信贷创新产品, 探索推动适合服务外包产业业态的多种信用增级形式, 深化延伸对服务外包产业配套服务的信贷支持。《意见》建议, 可从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选取有一定基础的城市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试点, 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等途径切实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以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市场、有订单的服务外包企业尽快做大做强。《意见》指出, 要多渠道拓展服务外包企业直接融资途径。包括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境内外上市;积极通过各类债权融资产品和手段支持服务外包企业, 鼓励现有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充分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可转换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支持各类社会资金通过参控股或债权等投资方式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 鼓励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及创业投资企业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投资力度。《意见》指出, 要完善创新适应服务外包企业需求特点的保险产品。包括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 创新保险产品类型, 积极发展科技保险, 逐步建立服务外包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出口的保险保障机制。此外, 《意见》还指出, 要改进外汇管理, 便利服务外包企业外汇收支, 降低服务外包企业的汇率风险, 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离岸外包业务时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商务部发布第四批国别投资报告。9月9日, 国家商务部在厦门举行“中国对外投资促进报告发布会”, 发布了第四批共4个国别投资报告, 包括《投资西班牙》、《投资美国》、《投资乌克兰》和《投资匈牙利》。这些报告内容涉及对目标投资国的宏观经济、优势产业、投资环境、投资法律与政策、投资风险与防范、生产要素成本、投资服务等各个方面, 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具有指导意义。据介绍, 自2006年起, 商务部在每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均发布《中国对外投资促进国别/地区系列报告》, 目前共发布了四批, 包括24个投资目标国/地区。
七、地方改革
上海市明确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办法。9月7日, 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关于本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办法》。会议指出, 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办法, 形成导向明确、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 提高区县进一步开展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进一步优化上海市生态环境。会议要求, 近期先从建立基本农田、公益林、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机制入手, 逐步扩大范围、完善方式、健全机制。据介绍, 《关于本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包括公共财政投入、扶持产业发展、市场运作和相关制度保障四个方面内容。《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办法》注重体现区县贡献和政策导向, 注重发挥主管部门作用和转移支付整体效用, 内容包括转移支付分配因素、资金使用和管理三个方面。
广东省适当放宽困难企业认定条件。为进一步发挥社会保险功能扶持企业发展, 广东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地税局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加快落实发挥社会保险功能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明确适当放宽困难企业认定条件, 使更多困难企业能够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以及发放补贴等优惠政策。据介绍, 与年初出台的《关于发挥社会保险功能扶持企业发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关问题的通知》相比, 该《通知》在以下方面放宽了困难企业认定条件:申请企业的范围不再限定于服装、制鞋、纺织、玩具、印刷、包装、电子元件、家用电器、五金塑料、家具加工等行业;粤劳社发[2009]6号文设定的“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在80%~100%之间”和“在申请前3个月没有出现连续亏损”不再作为困难企业认定的条件限制;增加“受金融危机影响, 销售额同比大幅下降, 但仍然维持生产经营”作为困难企业的认定条件之一, 销售额下降的幅度比例将由各地劳动保障、财政、地税部门根据申请企业的情况和本地区失业保险基金的结余情况确定。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李克强要求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引向深入。9月26日, 部分省 (区、市)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在江西南昌召开, 李克强副总理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 推进今年医改工作, 要坚持保基本、建机制、可持续并与当地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方针, 进一步搞好基本医疗保障扩面提标, 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7200万, 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实施好给2300万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1180万农村生育妇女补服叶酸和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改造建设好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李克强指出, 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 涉及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 今年要在3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 必须通盘考虑生产、配送、使用、报销等各个环节, 确保药品及时足额保质供应和价格合理下降。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要积极稳妥推进, 探索经验, 今年在100所左右公立医院启动改革试点工作。
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9月23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会议提出, 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争取到2015年, 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为此, 一要以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二要按照优化布局、集中开发、高效利用、精深加工、安全环保的原则, 巩固和提升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三要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为着力点, 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四要优化交通资源配置, 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五要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 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 发展县域经济, 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六要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七要优先发展教育,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增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八要以薄弱环节为突破口, 加快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 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完善支持中部崛起的政策体系。
三、国有企业改革
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6户调整为135户。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实行联合重组。至此, 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6户调整为135户。
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多部委联合下发《意见》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经国务院同意,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国资委等单位9月16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 以建立健全中央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指导意见》主要从适用范围、规范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薪酬结构和水平、薪酬支付、补充保险和职务消费、监督管理、组织实施等方面, 进一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作出了规范。《指导意见》从我国实际出发, 总结近年来改革的实践经验, 借鉴国际上加强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做法, 确定了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相结合;二是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三是坚持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兼顾;四是坚持负责人薪酬增长与职工工资增长相协调;五是坚持完善薪酬制度与规范补充保险、职务消费等相配套。《指导意见》明确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结构主要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中长期激励收益三部分构成, 并对企业负责人的补充保险和职务消费作出了原则规定。
五、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
邮政局发布《邮政普遍服务》标准。9月18日, 国家邮政局向社会发布了《邮政普遍服务》标准。这个标准是邮政实施体制改革, 实现政企分开以来,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依法首次向社会发布的《邮政普遍服务》行业标准。标准于10月1日起与新修订的《邮政法》 (简称新《邮政法》) 同步施行。为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邮政普遍服务》标准规定了邮政普遍服务的基本内容、要求和服务规范。从用邮安全、邮政设施、营业时间、邮件传递时限、投递深度、赔偿等多个方面细化了新《邮政法》的相关条款, 明确用户的权益和企业的义务, 把法律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六、金融体制改革
三部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监管规定发布施行。为贯彻落实新《保险法》, 适应保险中介市场改革发展的需要, 中国保监会颁布了新的《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保险经纪机构监管规定》、《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 并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新“三个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更加注重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二是适当提高市场准入的标准。三是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的力度。四是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与整合的作用, 提高保险中介业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
七、地方改革
上海市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又辟新途径。10月1日起, 凡是符合享受上海廉租住房政策、承租经济适用住房、通过市场租赁且月房屋租赁费用超出家庭月工资收入20%三个条件之一的职工, 可申请使用个人公积金账户余额支付房租。28日公布的《上海市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屋租赁费用操作办法 (试行) 》, 对相关租赁提取的金额作出了明确规定:享受本市廉租住房政策的, 每月可提取的住房公积金额度不应超过租赁房屋的月租赁费用与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的差额部分;承租经济适用住房的, 每月可提取的住房公积金额度不应超过租赁房屋的月租赁费用;通过市场租赁方式依法租用住房, 月房屋租赁费用超出家庭月工资收入20%的, 每月可申请提取的住房公积金额度不应超过租赁房屋的月租赁费用扣除家庭月工资收入20%后的差额部分, 且每月最高可提取额度不超过1000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足迹 篇9
一、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胡锦涛强调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1月8日就世界主要国家财税体制和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着力实施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的政策措施。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发挥财政政策作用直接、运用灵活、定点调控的优势,加大“三农”投入,加大推动自主创新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度,支持发展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力度。要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特别是要支持解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有力地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集中财力办大事、办推进改革、建立制度和长效机制的事。胡锦涛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要加快完善税收制度,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按照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要健全预算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的政府预算制度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国务院原则同意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中国证监会1月8日宣布,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借出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业务活动。证监会将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净资本规模、合规经营、净资本风险控制等指标和试点实施方案准备情况,择优选择优质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首批试点,并根据试点情况和市场状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股指期货是以股票指数为交易标的的期货合约,是国际市场成熟的期货品种和风险管理工具。2006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批准成立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三年多来,按照“高标准、稳起步”的要求,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完成了沪深300指数期货的合约设计、规则制定以及股指期货挂盘交易的各项技术系统建设,并开展了大量的投资者教育工作,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证监会将统筹股指期货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发布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明确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审批股指期货合约以及培训证券公司中间介绍业务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接受投资者开户等工作。
二、垄断行业改革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会议明确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重点工作:一是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双向进入试点。二是加强网络建设改造。三是加快产业发展。四是强化网络管理。五是加强政策扶持。
三、文化体制改革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一是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打造合格市场主体和骨干企业。二是运用高新技术,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三是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四是建设新闻出版产业带、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五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六是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解放和发展新兴文化生产力。
四、国有企业改革
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为129户。据国资委网站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远东国际贸易总公司并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1户调整为129户。
五、其他领域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今年1月10日,国办发布了该通知。主要改革措施:一是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增加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效率。二是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金融机构在继续支持居民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同时,继续实施差别化的住房税收政策。三是加强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和商品房销售管理,加强市场监测。四是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中央将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对中西部地区廉租住房建设的补助标准,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资金的下达方式,调动地方积极性,确保资金使用效果。五是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责任。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稳定房地产市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
六、地方改革
陕西省市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计划精简部门43个。陕西省10个市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获陕西省委、省政府批准实施,市级政府机构将从原来的392个精简为349个,共精简部门43个。本次机构改革,陕西将进一步完善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管理体制,整合农业、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管理职责,整合工业、信息、中小企业等管理职责,加快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的融合,调整理顺城市客运及出租车行业管理职能,加强城乡建设管理规划统筹,加快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整合调整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管理职责,实现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整合,加强文化领域综合管理,建立大文化管理体制,调整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
成都市将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成都出台《关于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的意见》,提出今年将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制度框架;到2013年,在准公共物品领域基本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机制,使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有较大提升。成都将在公共卫生、公共就业、社会保障、法律、公共文化、养老等服务领域,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成都市及区(市)县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负责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承担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审核项目并将其经费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统筹安排。
吉林省首家文化体制改革企业获发营业执照。2009年末,吉林省工商局制定出台了《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文化企业的名称核准、出资方式、经营场所、经营范围和年度检验等方面都做了特别规定。1月14日,吉林省曲艺团取得营业执照,成为吉林省第一家文化体制改革成功企业。
(2010年1月16~31日)
一、农村体制改革
中央1号文件对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作出部署,并提出了若干改革任务。日前发布的2010年中央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部署了“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五个方面的任务。其中,第四部分着重安排了改革任务。即: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稳定渔民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上级审计、监察、组织等部门参与考核。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严格限定在试点范围内,周转指标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统一管理,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仍属农民集体所有,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确保复垦耕地质量,确保维护农民利益。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
——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为农民提供多种有效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各级政府扶持的贷款担保公司, 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各种专业服务。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和专业示范村镇建设。
——积极推进林业改革。健全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现代林业管理制度。深化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配套改革。规范集体林权流转,支持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深化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建立森林采伐管理新机制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新体系。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办法,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评估师制度。逐步扩大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范围。扶持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支持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和国有森林资源统一管理改革试点。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水平,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按相关规划和要求,中央和省级财政继续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清理化解,推进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防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坚持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农民自愿、上限控制、财政补助的原则,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认真总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扩大试点范围。继续开展农民负担重点治理,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快落实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基层社建设,强化县联合社服务功能。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指导。
——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补充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在县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用,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主要用于产业集聚发展,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推动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下放管理权限,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
——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支持优势农产品扩大出口,提供出口通关、检验检疫便利和优惠。推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支持建设出口基地。推动农产品出口信贷创新,探索建立出口信用保险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支持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维护自身权益。充分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保税加工物流等措施,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和农业资源开发合作,制定鼓励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引导外资投向鼓励类产业,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实行灵活高效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建立健全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进出口监测预警机制,严厉打击农产品走私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强进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督。
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发布。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财政部发布该办法,对新农合参保人员到城镇就业、农民工返乡以及城镇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就业三种情况下, 如何转移接续基本医疗保障关系作了规定。为逐步打破地区壁垒和城乡分割,实现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协调发展,《办法》规定,各地对城乡各类流动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不得以户籍等原因设置障碍。《办法》对加强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管理服务提出要求:一是明确个人在参保中的义务,要求流动就业人员在3个月内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登记手续;二是规定了社会保险和新农合经办机构的责任,明确由经办机构负责传递参保(合)凭证信息和办理转移接续手续等工作;三是加强部门沟通协作,简化手续,规范流程,共享数据,方便参保(合)人员接续基本医疗保障关系和享受待遇。
《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的意见》出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多措并举,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提高参保地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就医地的医疗服务监控,大力推进区域统筹和建立异地协作机制,方便必需异地就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结算,减少个人垫付医疗费,并逐步实现参保人员就地就医、持卡结算。一是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尽快实行市(地)级统筹,在同一统筹地区范围内实行统一结算,实现同城无异地,减少异地就医;二是明确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和常驻异地工作的人员就地就医,费用报销原则上执行参保地政策,通过两地协商,参保地经办机构邮寄报销、设立代办点、委托就医地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代管报销等方式,逐步实现就地结算;三是规范参保人员因短期出差、学习培训或度假异地就医,或因当地医疗条件限制异地转诊的医疗费用结算管理;四是加大金保工程建设投入,加强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逐步扩大联网范围,实现持卡结算。
三、国有经济改革
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加强全员业绩考核。国资委1月27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全员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中央企业充分认识全员业绩考核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坚持考核的正确导向、坚持按照岗位职责考核、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全面落实全员业绩考核工作要求。《意见》从建立健全业绩考核组织体系、实现考核的全方位覆盖、完善全员业绩考核方法、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指导和监督、不断创新全员业绩考核方法六个方面,对中央企业加强全员业绩考核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意见》强调,各中央企业要切实加大业绩考核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考核范围要涵盖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副职、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从集团公司到所属全部子企业或单位、全体员工,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和压力从上到下层层传递,真正建立起完善的业绩考核机制。为了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中央企业要把业绩考核与薪酬激励和干部任免紧密挂钩,严格兑现奖惩,做到有目标、有记录、有评估,先考核后定绩效薪酬,赏罚分明,合理确定业绩考核结果的分级比例,避免考核等级的平均化倾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足迹 篇10
一、总体改革部署
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部署下阶段工作。
4月14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 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要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 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摆到突出位置,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着力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当前, 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 花更大的力气抓好农业生产。
(二) 做好金融调控工作。
(三) 努力稳定价格总水平。
(四) 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
(五) 保持内需合理稳定增长。
(六) 积极推进结构调整。
(七)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八)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九)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抓紧出台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导意见。继续深化垄断行业改革, 进一步加大农村、财政、金融等方面改革力度, 推进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改革。
(十)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西部大开发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4月7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会议强调, 今后十年是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必须以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 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 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支持, 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二要坚持把加强“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三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四要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五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六要进一步加大西部重点区域开发力度。七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及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
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国家卫生部要求稳妥、有序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4月7日至8日, 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工作会议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会议要求, 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应重点抓好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直接、产生效果好、易于操作的任务, 并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基础性工作。要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 统筹城乡医疗事业发展, 建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要加强内部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 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要规范化培训合格的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在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治理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国家六部门印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规划》提出, 到2020年,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 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支撑要求。《规划》以全科医生为重点, 围绕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环节, 着重提出了三大工作任务:一是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二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三是用制度和机制留住并用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同时, 《规划》从组织领导、监测评估、经费保障、配套改革、舆论宣传五个方面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 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力争近期内初步缓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的矛盾, 逐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 基本建立起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和用人机制, 逐步形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良性循环。
四、财政体制改革
国家财政部发布意见规范和促进地方融资担保业务发展。
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地方财政部门积极做好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相关管理工作业务的意见》, 规范和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 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等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支持。《意见》对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在发展融资性担保业务中承担的主要任务和职责作了明确规定:参与地方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监督, 提高财务管理规范性, 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完善融资性担保行业监管制度体系;加强对政府出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高效运作等。《意见》指出,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支持融资性担保业务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 依法经营与加强监管相结合, 开展担保与提升信用相结合, 业务创新与规范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着力解决制约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
五、金融体制改革
人民银行发布《2009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
《报告》认为,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中国政府果断应对, 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在外资继续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同时, 中资也继续积极审慎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今后, 中国将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 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继续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协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六、文化体制改革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全面启动报刊退出机制工作。
4月7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召开全国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指出, 建立报刊退出机制, 是进一步深化报刊出版体制改革的需要, 是促进报刊产业发展的需要, 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报刊出版管理水平的需要。2010年是出版体制改革的决胜之年, 也是报刊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之年, 将全面启动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
七、国有企业改革
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为126户。
据国资委网站4月12日消息, 经报国务院批准,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整体并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 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27户调整为126户。
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七省市将实施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试点。
为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不断推进贸易便利化,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促进涉外经济发展,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实施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0年5月1日开始, 将在天津、江苏、山东、湖北、内蒙古、福建以及青岛等七个省 (市) 开展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试点。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合规企业的正常进口付汇业务无需再办理现场核销手续;取消银行为企业办理进口付汇业务的联网核查手续;外汇局对企业实行名录管理, 进口付汇名录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 企业异地付汇无需再到外汇局办理事前备案手续;外汇局利用“贸易收付汇核查系统”, 以企业为主体进行非现场核查和监测预警, 针对异常交易主体进行现场核查, 确定企业分类考核等级并实施分类管理。外汇局表示, 这项改革, 一是实现了由逐笔核销向总量核查、现场核销向非现场核查、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的转变;二是大力简化了企业进口付汇手续, 降低企业成本, 特别是保证合规企业的正常业务活动顺畅进行;三是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 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依法处罚相关违规企业。
九、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国务院批准沈阳经济区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经国务院同意, 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八个城市组成, 半径100公里范围内 (一小时交通圈) 涵盖了8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16个县, 区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2359万人, 城市化率65%, 是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国务院批准在沈阳经济区进行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旨在使沈阳经济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 大胆探索、率先突破,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 带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为全国范围内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按照《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框架方案》, 沈阳经济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以区域发展、企业重组、科技研发、金融创新四个方面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紧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主题率先突破;配套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对外开放、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 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支撑平台和配套措施。
十、地方改革
湖北省启动清理驻京办工作。
4月1日, 湖北省召开加强和规范驻京办事机构工作会议, 启动清理规范驻京办事机构工作。湖北省现有各级政府及省直部门驻京办事机构71家。此次清理规范, 按照“谁派出, 谁负责”的原则, 对省直部门、县及县以下政府、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各类开发区管委会, 以及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单位, 以各种名义设立的共约54家驻京办事机构, 全部撤销。省政府驻京办、武汉市政府驻京办按规定继续保留;各市州、直管市政府今后确需设立驻京办的, 均须向省政府申请, 获批后才能设立。确保凡是除核定保留的机构外一个也不超, 凡是明确撤销的机构一个也不留, 凡是撤销的机构、人员的编制一律收回注销, 保留的驻京办按新的职能规范运转。
甘肃省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力度。
甘肃省政府出台《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施方案》, 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目标任务、实施范围、工作进度、贷款投向及金额等作了明确规定。《实施方案》规定, 对农户建房、婚嫁、医疗、上学等消费需求, 以及种植养殖、运输流通、外出务工、小本创业等融资需求, 将给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原则上不低于1000元、不超过15万元。对生产规模大、经营效益佳、信用记录好、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户, 一事一议, 开通绿色通道, 经各行社审议后可适当提高信用贷款额度, 但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30万元。工作流程采用“农户自愿申请—农村信用社受理并调查—评定信用等级—农户在核定的额度及期限内柜台办贷、随用随贷”, 极力方便农户贷款。
江苏省计划用3~15年基本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根据省政府要求,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财政厅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要求今年4~17月, 各市、县要全面开展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状况的调查摸底工作, 8月31日前完成“十二五”城市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据介绍, 该《通知》首次正式提出了“两个扩面”和“三个应保尽保”。“两个扩面”是: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扩大到低收入家庭, 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扩大到中低收入家庭。“三个应保尽保”是:实现全省城市低收入无房家庭申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应保尽保”, 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保尽保”, 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部分住房特殊困难的中低收入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应保尽保”。
2010年4月16~30日
一、总体改革部署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4月28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会议指出, 2009年以来,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 将深化改革和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相结合, 医药卫生体制、增值税全面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对提振社会信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最后一年, 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必须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推进改革, 把保持经济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 把完善政府调控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结合起来, 把推进社会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结合起来, 把提高经济效益与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把加快国内发展与提升开放水平结合起来, 完善体制机制, 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完成“十一五”时期各项改革任务, 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会议确定了2010年重点改革任务。一是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完善对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国有资本要切实把投资重点放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二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性行业改革。加快推进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制定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并开展试点, 推进电力、铁路、盐业管理体制和邮政主业改革。三是深化水、电、燃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逐步实施城市污水、垃圾及医疗废物等处理收费制度。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覆盖政府所有收支、完整统一的公共预算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健全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 完善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制度。五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监管体制。修订出台《贷款通则》, 加快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启动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试点。加快股权投资基金制度建设。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六是协调推进城乡改革。深化土地管理、户籍制度改革,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快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 启动国有林场改革。七是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收入分配政策调节体系建设, 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八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重点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九是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促进对外贸易协调可持续发展。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改革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强组织领导, 狠抓贯彻落实, 确保各项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马凯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4月18日,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院长马凯在出席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时指出,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又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绩, 总体上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也要清醒地看到, 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 突出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 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完善,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任重道远。今后十年, 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和法制社会的步伐,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都需要着力改革制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改革将进入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互促进、全面推进的新的攻坚阶段。其中,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关系改革全局的一个重要环节, 尤为重要和紧迫。
三、金融体制改革
涉农保险投保情况将成授信要素。
中国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的意见》, 引入涉农保险机制, 分散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信贷风险, 提高农村借款人贷款的可获得性。根据《意见》, 今后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涉农保险投保情况作为授信要素, 借款人的投保情况将作为其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建立投保情况与评级结果挂钩机制。借款人为贷款的抵押财产特别是经营的农业项目投保财产保险, 农户家庭主要劳动力参保人身保险, 可以增强借款人的风险应对能力和信贷资产保全能力, 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借款人在确认参保类别和参保比例后确定相应的贷款优惠条件。
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
4月20日, 中国证监会宣布了对《上市公司检查办法》的全面修订, 并更名为《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此次修订规范了对检查人员和检查对象的行为要求, 细化现场检查程序, 延伸现场检查范围, 突出现场检查重点, 明确了监管管理措施。本次修订突出现场检查的重点包括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公司治理的合规性、控股股东行使股东权利的规范性等。现场检查不仅包括上市公司及其所属企业和机构, 还规定, 如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涉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并购重组当事人、证券服务机构等有关单位和个人的, 可以一并在检查事项范围内进行检查。
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
《若干意见》提出, 我国将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扩大开放领域, 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严格限制“两高一资”和低水平、过剩产能扩张类项目。为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 《若干意见》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和中期票据, 拓宽融资渠道, 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信贷支持。稳步扩大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境外主体范围。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创业投资企业, 积极利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完善退出机制。根据《若干意见》, 为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 我国将根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情况, 补充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 增加劳动密集型项目条目, 鼓励外商在中西部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若干意见》还提出, 全面清理涉及外商投资的审批事项, 缩短审批时间。改进审批方式, 在试点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在全国推行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格式化审批, 大力推行在线行政许可, 规范行政行为。
五、科技体制改革
国家科技部印发意见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
为加强对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推动, 科技部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 试点工作要围绕确立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等八个方面的任务展开。《指导意见》强调, 加强评价监测是指导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效手段, 也是评价试点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在总结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 科技部研究制订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 (试行) 》, 包括创新投入、企业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惠民、创新环境6个一级指标和25个具体监测指标。从今年开始, 科技部将对试点城市开展监测评价, 今后逐步扩大监测评价范围, 不断完善监测评价指标和相关工作, 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咨询意见。
六、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中央编办与湖北省政府共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4月19日, 中央编办与湖北省政府就共同推进湖北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关试点指导方案签署会谈纪要。根据会谈纪要约定, 双方将从深化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完善省直管县体制、探索完善城市综合执法监管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编制实名制管理、探索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等7个方面, 共同推进试点工作。
七、地方改革
河北省直所有部门和各市县预算将逐步向社会公开。
4月19日召开的河北省政府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透露, 河北省2010年将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公开, 逐步将省直所有部门和各市县预算向社会公开,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河北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河北省级预算公开范围将扩大, 在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和财政外网全面公开省本级预算和省总预算的基础上, 重点推进部门预算公开。报送人大审议预算的省直部门, 在省人大批复预算后尽快公布本部门收支预算总表和财政拨款预算表, 公开预算的省直部门也将逐步增加。河北省财政厅还将加强对市县预算公开的指导, 并按照相关要求, 统一地方财政预决算报表格式, 细编、早编预算。各地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的预决算, 应按照完整、真实、细化的要求向社会主动公开。河北省还将探索实施参与式预算试点, 推进预算编制民主化。
广州佛山实现医保同城化。
经济合作体制 篇11
关键词:市场经济;举国体制;关天朗现象
中图分类号:G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2-0012-05
Abstract:Along with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Chinese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social forces have gradually spread into the field of athletic sports, which has caused the concern among foreign and domestic media.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reasoning,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it has distinct features of the times and is necessary to appear the above phenomenon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trength and market economy, and it will be an effective supplement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overnment-oriented sports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requires reasonable localization, the emancipation of minds and system innovation, and active introduction of social and market resources.
Key words:market economy; national system; Guan Tianlang phenomenon
2013年4月,我国14岁小将关天朗在美国奥古斯塔国家高尔夫俱乐部表现优异,成为历史上美国大师赛最年轻的参赛者。由此引发了国内外的热评,成为继丁俊晖、李娜之后我国职业体育成功的又一案例。4月13日的英国《金融时报》甚至在头版最显著的位置刊登了关天朗在大师赛上挥杆击球的照片,照片标题为“中国体育变革的推动者”[1]。那么,未来我国的体育改革到底要走向何方呢?是不是意味着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下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步被若干个关天朗、丁俊晖等所替代,市场完全可以代替政府,成为未来竞技体育发展的必选项?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以及未来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1 关天朗现象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今天,世界竞技体育是一种组织严密、运作规范、参与人数众多、耗时耗力的一项社会活动,长期的投入意味着背后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事实也证明,奥运奖牌榜上的排名与国家的实力(包括硬实力与软实力)有着高度相关性,即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一个国家体育的崛起往往也意味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通常而言,国民财富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用于体育的消费会出现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阶段。由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当经济水平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时,就意味着该社会逐步进入休闲时代。用于休闲的支出会急剧增长,特别是一些消费较高的项目如高尔夫、保龄球等会在短期内得以快速发展,以美国为例,由人均GDP决定的居民消费能力是影响高尔夫球俱乐部发展的重要经济指标。“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同一水平人均GDP下,高尔夫球俱乐部的发展程度应是相同的”[2](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1970年,美国的人均收入近5 000美元时,系数下降至0.63,随经济的增长,系数不断升高,说明在1970年人均收入接近5 000美元时,是高尔夫球俱乐部发展最快的时期,俱乐部增长比例高于经济增长比例,其他时期略低于经济增长比例。“总体上,这一系数保持在0.5~2.0之间”[2]。这一现象在八十年代的日本和九十年代的韩国都得以印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见表2),人均收入和国民财富都得以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正处于5 000美元这一拐点,尤其是高收入人群数量的快速增长,为高尔夫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奠定了人力、物力基础。休闲需求得以快速释放,以高尔夫为代表的休闲运动必然成为人们的新宠,目前,中国高尔夫消费人群已达100万人,且这一数量还在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由此新生代高尔夫球员在国内逐步成长成为必然。
2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产生到变异的必然性分析
不难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会有更多的关天朗、丁俊晖、李娜等明星破茧而出。“关天朗推动中国体育变革”无疑是指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突破与创新问题。那么,这种现象是对举国体制的否定与消解,还是体制之内新生力量的萌生,会继续推动原有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自我更新呢?
2.1 举国体制产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首先应回顾一下举国体制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优缺点。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政治孤立,因此竞技体育担负起强盛民族、民族自立的沉重使命。1952年6月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由于西方欧美国家在政治上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中国积极向苏联学习:成立体育学院、集中训练优秀运动员、举办全国运动会等等,在人才培养上动用国家行政力量,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集中管理即后来所称的“举国体制”初步形成。其后这一模式不断充实、壮大、成熟。
举国体制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首先,薄弱的经济实力是举国体制的现实选择。经过近百年的外强侵袭,国家一穷二白,发展体育事业所需的场馆、设备乃至人才都极为匮乏,要实现迅速提高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予以发展。其次,我国国家机构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这种体制在建国之初发挥了极为巨大的作用,是前期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直接制度动力。第三,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的形成符合当时社会心理。百年屈辱之后的独立解放,由此而来的巨大自豪感产生出惊人的爆发力。在此背景下不难理解“三年赶英,五年超美”的宏伟甚至不切实际目标提出的社会心态了。在这种极度爱国情绪左右下,急于展示民族崛起的姿态,在政治孤立的局面下体育承担了这一历史责任,由此举国之力,成国之事成了当时唯一的、必然的选择。第四,当时的政治形势也决定了举国体制的形成。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采取经济上压制,政治上独立的政策,而作为近邻的苏联既有地缘优势(中苏直接接壤)又有着制度上的相似性,当时从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以“老大哥”为模板,举国体制下的苏联迅速成长为世界体育强国,与美国共同称霸世界体坛,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我国选择以苏联为榜样的举国体制成为必然。第五,传统文化对举国体制的形成也有着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流传两千余年的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国民以国家荣誉为荣,因此视举国体制为自然,由此举国体制得以确立。后有学者将之定义为“以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以政府为主导,以体育系统为主体,以整合、优化体育资源配置为手段,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国家层面上形成目标一致、结构合理、管理有序、效率优先、利益兼顾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体制”[3]。事实也证明,这一体制在集中资源、有限发展重点项目上具有极大优势,我国在奥运会、亚运会上的表现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2.2 市场经济中举国体制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市场在竞技体育事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部分项目已经走向职业化道路,完全由市场承担。但是并不意味着举国体制作用的消失,即使在欧洲职业化程度极高的足球中也是如此。以德国为例,自1998年开始,德国足协一方面要求职业足球俱乐部在其青年梯队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地区范围内的天才球员发展计划,筛选并培养11岁至16岁的天才球员。其目标是将足球俱乐部中190万青少年培养到18岁,使其将来具备成为德甲或者德乙职业球员的潜能,并取得好成绩。足协专门成立专门机构对在训青少年进行评估和排名,对极具天赋的少年实施“天才球员发展计划”,1.4万11岁至14岁最具天赋的球员在全德国366个培训网点接受天才球员发展计划的培训。然后,通过职业俱乐部的竞训中心和精英足球学校进行继续培训[4]。这种管理机制无疑是利用足球的影响力与足协的管理方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足球行业实施了真正的“举国体制”。这一计划的实施对德国足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12-2013欧洲冠军联赛中,德国的拜仁与多特蒙德力克其余四大联赛,甚至连号称宇宙队的巴塞罗那也甩在身后,提前将冠军杯的决赛留在德国,无疑是对德国足球水平最好的诠释。
不难理解,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坚实的人力资源,而广大的爱好者与参与者是构成竞技体育金字塔塔尖的底座。如何协调塔底与塔尖的关系,疏通由下向上的通道,使得优秀人才得以迅速成长、发展,最终达到塔尖,为国、为俱乐部、为个人争取效益与价值的最大化是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协调广大的群众基础必然需要高效有力的管理机构,无疑举国体制可以实现这一目的,甚至在市场经济中,这一体制更具优势。市场本身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追求利润,缺乏宏观和长远的规划是资本市场固有的弊病。而举国体制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弊端,从行业本身出发,制定出良好的发展规划,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另外,市场经济中举国体制的实施优势与劣势并存。劣势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流动完全按照市场需求流动,不接受行政计划的直接调节,任何方案的实施需要整合的因素众多,各利益主体之间达成协议必然涉及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为构建良好的上行机制造成阻力。优势在于市场经济更容易吸纳社会资本的介入。通常而言,计划经济的存在是基于物质基础比较贫乏,要满足不同主体存在、发展需要宏观计划调整,而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也就是社会资本较为充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需动员国家人力、物力发展某项事业必然会汲取社会资源,占用其他事业发展所必须的资源,因此往往会引起部分群体的不满。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为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金牌数量增长与青少年体质下降之间的矛盾。而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流动是市场的自然选择,不会引起该方面的顾虑。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举国体制理解为一台水泵,在计划经济中这台水泵要将资源汲入到竞技体育中来,由于总体经济水平与竞技体育所需要的经济条件之间差距极大,因此这一水泵需要更大动力才能将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上来。而在市场经济中,社会总体经济水平较高,几乎与竞技体育所需经济条件相持平,因此,水泵无需动力(或极少动力)就可将资源纳入到竞技体育中来。
2.3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变异势在必行
举国体制在集中资源、有限发展重点项目上具有极大优势,这一点无论是国外先进经验还是我国在奥运会、亚运会上的表现都充分证实了这一点。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举国体制自身弊端越来越明显。
首先,举国体制强调资源的集中,过多占用社会资源,这样必然会挤占其他行业(甚至行业内部)有限的生存空间,由此造成造成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不畅,导致国民体质下降,我国数十年来青少年体质数据连续下降就是明证。而举国体制中的运动员也被当作夺金工具,缺乏人文关怀,运动员伤病多、退役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体育行业,尤其是垫脚运动员情况更为突出,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其次,举国体制有碍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进程。作为不同利益主体,举国体制的以国家利益为主,而职业化则强调企业、运动员为主体。同一赛场上上,由于不同主体利益的冲突必然会引起冲突。以我国网球为例,李娜等“金花”在体制内参赛、训练积极性都不高。而一旦走向职业化道路,其自身潜力得到极大释放,并充分展示了我国女网实力,为个人、国家争得荣誉,实现了共赢。在此意义上,举国体制的变异反而更好地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在职业化、市场化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原有体制进行改革成为必然。
最后,政府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倡导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购买公共服务[7]。以前依靠海量的人才储备来支撑竞技体育发展的时代一去不返,很多俱乐部、训练队,依靠培养队员参赛获得比赛奖金、转会费等维持队伍运行。例如广州恒大就为我国职业足球树立了一个正面典型。从队员引进、队伍管理、教练聘用以及薪酬制定等各个方面,整个俱乐部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在健全的制度基础之上才在中超乃至亚洲得以迅速崛起,最终问鼎亚俱杯。除了俱乐部名利双收之外,恒大还为国足提供了大量的优秀运动员,兼顾了国家与俱乐部双方面的利益,这种职业化做法已经远远超出原有举国体制的范畴,一味依赖计划调控已经无法满足竞技人才的正常流动和职业赛事的举办。由上,传统的举国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3 社会力量的介入是举国体制创新的基本方向和优化的助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过程之中。如何借助体制优势,振兴我国体育事业才应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对此,体育局局长刘鹏同志在2008年指出:“对举国体制的完善,我们要从更加宽广的视角来观察、思考、设计和统筹。[5]”关天朗、丁俊晖、李娜以及广州恒大的成功无疑为体制的改善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样本和方向。
随着国力的增强,民间资本日益活跃,并逐步涉足于各个行业,甚至石油、铁路、通信等领域都出现了民资的身影。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政府要自我革命,主动放权,“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6]。社会力量介入竞技体育无疑是当前政府积极倡导的行为,且是解决举国体制本身痼疾最好的良方:首先,社会力量(家庭资助)的介入拓宽了竞技体育资金来源,摆脱了举国体制挤占社会资源的痼疾;其次,李娜、丁俊晖、关天朗等人的成功仅仅是其成长、成才的一种选择,是将体育运动作为人格完善、素质提高的一种方法(途径)。这些人未来可以选择的道路极为多样,自然不必沦落为从事某项运动的工具。另外,对于一些像高尔夫、台球等在国内尚不普及的项目,知名运动员的成功无疑是对举国体制的一种完善与补充。这意味着一些国际上职业化程度高,推广力度大的个体项目,完全可以依靠市场运作代替计划培养。当然在此意义上,市场与计划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在不同领域各自起到应有的作用。
4 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的优化路径
4.1 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观念的解放
首先,体育“强国梦”的实现需要举国体制纳入市场元素。传统观念中,举国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一个范本,举国体制要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应该首先解放旧有观念。特别是当前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过程中,需要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举国体制中应确立“体育为人”的本质属性。原有的举国体制无疑是为了夺金目标的达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在竞技体育中的深刻影响,竞争和共享已经不是最好地概括体育精神的词汇,体育和国民身体素质成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坐标[8]。随着社会发展,政府角色逐渐由“行为者”变为“管理者”,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待体育的方式越来越向我们证明,只有做到体育为人才能真正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也只有体育为人,才能真正调动社会上的有利资源,真正实现举国体制。
4.2 准确定位,明晰政府与市场责任
按公共经济学理论,体育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种属性。提高国家声誉与国民体质的是公共产品;满足私人交往、精神愉悦等为目的是私人产品。这就要对不同体育项目进行准确分类。另外,任何项目发展都应考虑其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问题,对于国家而言,追求项目的效用最大化,而市场追求项目的价值最大化。站在投入—产出的角度,可将当前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情况可分为以下八种(见表3)。
对于投入较高而价值也较高的项目,如高尔夫则应侧重于市场化运作,充分吸引社会资金的介入,对于投入高效用高的项目则主要由国家承担。对于投入较高,而效用与价值都较低的项目就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予重点发展。通过对项目的合理定位,准确掌握不同项目发展的不同规律,将其分为市场化运作与国家负担相结合。
4.3 原有举国体制的优化与创新
首先要拓展选材范围,以全体青少年为发展对象,让他们充分享受体育权利。其次是改变参赛体制。让传统三级训练体制外的、具有天赋的青少年充分享有参赛资格,提高体制内外竞争力度。最后,体育主管部门应将所有体育事业作为公共事业予以发展。从德、法等国的经验来看,在青少年阶段其主管部门也给予充分关注。以法国为例,其基础阶段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以俱乐部、体育协会为核心,各单项联合会依托各级俱乐部和体育协会,负责各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工作。法国共有18万个俱乐部、体育协会,总计1 600万会员,占法国总人口的27%。各级俱乐部、体育协会以培养青少年的运动兴趣、发现体育人才为宗旨,构成了遍布全国、布局合理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材选材体系。这为法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见图1 )。
5 结束语
诚然,我们在面对关天朗、李娜、丁俊晖等体制外明星的出现应抱有欣喜之情,并将之作为未来中国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注入新型燃料。当然,任何一种体制都是特定历史的选择,举国体制亦是如此,我们只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现有理论,使之不断地发挥应有作用,泥古守旧只能被历史淘汰。
参考文献:
[1]英国媒体高度关注关天朗[N].新华社,2013-04-13.
[2]郁小平,夏洪胜.中外高尔夫球俱乐部发展条件比较及中国高尔夫球俱乐部发展预测[J].体育学刊,2004(7).
[3]苗治文, 李勇勤, 张大庆.论举国体制的改革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741-743.
[4]李岩.德国足球协会天才球员发展计划效果评估[J].体育与科学,2012(8).
[5]刘鹏.在2008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 //www. sport. gov. cn/show_info. php? n_id=30224. 2008-01-08.
[6]李克强: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EB/OL].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3npc/n/2013/0317/c359033-20816427.html.
[7]萨马兰奇.体育是青少年成长的助推器[EB/OL].新华网,2008-08-2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足迹 篇12
一、农村体制改革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1月5日召开的会议提出, 在“十二五”期间, 使全国农村电网普遍得到改造, 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 农业生产用电问题基本解决, 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为此, 一要按照新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对未改造地区的农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二要对已进行改造但仍存在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可靠性较低问题的农村电网, 实施升级改造。三要因地制宜地对粮食主产区农田灌溉、农村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加工、畜禽水产养殖等供电设施进行改造, 满足农业生产用电需要。四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 在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基础上, 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 进一步减轻农村用电负担。五要深化农村电力体制改革, 全面取消县级电网企业“代管体制”, 建立有利于促进农村电力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六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资本金主要由中央安排。继续执行每千瓦时电量加收2分钱的政策, 专项用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升级工程贷款的还本付息。
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1月12日召开的会议指出, 近年来,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参保范围不断扩大, 对保障职工权益、分散企业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前已认定为工伤、未纳入统筹管理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伤职工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等老工伤人员, 大多仍由单位承担工伤待遇, 缺乏制度保障, 待遇普遍偏低。会议决定, 2011年4月底前, 将国有企业有伤残等级的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2011年年底前, 将国有企业其他老工伤人员和集体企业、原国有和集体改制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所需资金由各地通过统筹基金调剂、企业一次性缴纳部分费用、政府补助等渠道筹集, 中央财政按照“奖补结合”的原则, 给予一次性补助。
三、教育体制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通知》从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三个层面, 确定了15个具体方面改革试点的任务及试点地区、学校。其中, 专项改革试点包括10个具体方面: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推进素质教育,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提高教育保障水平。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包括4个具体方面: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四、财税体制改革
《关于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发布。《通知》就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根据《通知》, 技术转让的范围, 包括居民企业转让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生物医药新品种, 以及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确定的其他技术。《通知》所称技术转让, 是指居民企业转让其拥有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技术的所有权或5年以上 (含5年) 全球独占许可使用权的行为。居民企业从直接或间接持有股权之和达到100%的关联方取得的技术转让所得, 不享受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部分城市开展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的改革试点。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 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 (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上海、重庆两市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 从2011年1月28日起开展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的试点工作。根据《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 上海市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的对象为:上海居民家庭新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的新购住房。同时明确对上海居民家庭给予人均60平方米的免税住房面积予以扣除。重庆市政府1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开展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会上表示, 重庆主城9区内存量增量独栋别墅、新购高档商品房、外地炒房客在重庆购第二套房, 将被征收房产税, 涉及10%的人数, 主要针对富人群体征税, 其税率为0.5%~1.2%。重庆市房产税改革试点采取分步实施, 首批纳入征收对象的住房包括:个人拥有的独栋商品住宅;个人新购的高档住房, 高档住房是指建筑面积交易单价达到上两年主城九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建筑面积均价2倍 (含2倍) 以上的住房;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 (含第二套) 以上的普通住房。未列入征税范围的个人高档住房、多套普通住房, 将适时纳入征税范围。
《关于调整进境物品税税目税率的通知》公布。根据《通知》, 《进境物品税调整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 自2011年1月27日起实施。进境物品税税目税率的调整方案如下:一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进口税率表》中原归入税号2的计算机, 视频摄录一体机等信息技术产品和照相机归入税号1中, 税率相应地从20%降低到10%;二是将原归入税号2中的“摄像机”更名为“电视摄像机”, 税率维持不变。
五、金融体制改革
人民银行发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办法》明确:凡获准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企业均可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 银行可依据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证书或文件直接为企业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 相关金融服务手续更加便利。人民银行和外汇局根据《办法》对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实施管理。人民银行、外汇局和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监管合作机制, 加强事后监管, 强化银行的真实性审核责任。
银监会修订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进一步扩大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衍生产品业务的范围, 鼓励更多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利用衍生产品工具对冲自身资产负债风险。同时, 监管部门可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力的不同对其具体业务模式、产品种类等资格实施差别化管理。《办法》加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业务的市场风险资本约束, 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交易范畴内的衍生产品业务规模进行上限管理, 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衍生产品业务中的风险意识和资本意识。《办法》还增加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销售和后续服务的要求。
证监会就《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指引》规定, QFII参与股指期货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 并按照中金所的有关规定执行。为了保证股指期货产品推出初期稳定运行, 《指引》对QFII可投资股指期货规模进行了一定限制, 规定QFII在交易日日终持有的股指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外汇局批准的投资额度。上述规定可基本满足QFII对资产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同时, 为了防止频繁交易加大市场波动, 《指引》规定QFII在交易日日内的股指期货成交金额不得超过其投资额度。
国家外汇局修订《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制度》。此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根据现行的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相关制度及其应用系统功能, 对2003年版的核查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并废止了旧版核查制度;二是将大额交易与重要交易项目重点核实工作纳入核查制度, 归并原大额交易重点核实工作的相关规定, 并废止原大额交易重点核实制度;三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核查工作涉及的相关量化指标;四是规范现场核查和大额交易重点核实工作的流程;五是明确各级外汇局国际收支部门对违反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规定行为的处理措施及向外汇检查部门移交案件的操作程序。修订后的《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制度》, 于201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六、交通运输体制改革
2011年起免征支线航班机场建设费。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自2011年1月1日起, 免征支线飞机执飞国内支线航班机场管理建设费。根据规定, 纳入免征范围的支线机型包括国产新舟60、CRJ200在内的8种支线飞机。这些支线飞机执行的航班涉及航线844条, 连接29个省 (区) 的129个机场 (其中:中西部省份占64%, 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下的中小机场占71%) 。预计每年将有近1000万旅客受惠于此项政策。免征政策重点向中西部、老少边穷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 向小机场倾斜, 向中短途航线倾斜, 使得广大偏远地区群众能够以更低廉的成本享受航空消费, 充分体现了民航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普遍服务的理念。
七、住房管理制度改革
《中央补助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发。《办法》明确:中央补助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 (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 是指由中央财政设立的用于补助财政困难地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分配给相关地区。具体补助范围包括:西部12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中部10个省及辽宁、山东、福建3省 (不含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专项资金在优先满足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前提下, 可用于购买、改建或租赁廉租住房支出。其中, 购买廉租住房可以购买旧房, 也可以购买新房。在完成当年廉租住房保障任务的前提下, 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可以将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新建、改建、租赁公共租赁住房。《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草案) 》。按照统筹兼顾工业化、城镇化需要和房屋被征收群众利益, 把公共利益同被征收人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的总体要求, 条例草案规定:一是对被征收人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与临时安置补偿、停产停业损失补偿和补助、奖励。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被征收人除给予补偿外, 政府还要优先给予住房保障。二是征收范围。确需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旧城区改建还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三是征收程序。扩大公众参与程度, 征收补偿方案要征求公众意见, 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 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 还要组织听证会并修改方案。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 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四是政府是房屋征收与补偿的主体。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 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具体工作的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五是取消行政强制拆迁。被征收人超过规定期限不搬迁的, 由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此外, 条例草案还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会议决定, 该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 由国务院公布施行。会议提出, 考虑到集体土地征收是由土地管理法调整的,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抓紧对土地管理法有关集体土地征收和补偿的规定作出修改, 由国务院尽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议指出, 自去年4月份《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印发后, 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为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 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 继续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必须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 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 (二)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三) 调整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加强税收征管。 (四) 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五) 严格住房用地供应管理。 (六) 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七) 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约谈问责机制。 (八) 坚持和强化舆论引导。
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三部门出台《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办法》在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方面做了以下规定:一是完善监管机制, 形成管理合力。二是明确了房地产经纪机构招用人员的要求。三是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实施备案管理。四是体现了寓服务于管理的新理念。五是强化了对房地产经纪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和责任追究。《办法》在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方面做了以下规定:一是明确了房地产经纪的内涵。二是明确了房地产经纪机构的信息公示和告知义务。三是规范了房地产经纪合同行为。四是对房地产经纪服务实行明码标价制度。五是实行交易资金监管制度。六是明确了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人员的从业禁止行为。《办法》将于2011年4月1日实施。
八、水利体制改革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文件1月29日由新华社经授权发布。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 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文件共分八个部分, 包括: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文件强调, 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大力发展民生水利,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 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 “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全文如下:
“ (二十三)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 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 (二十四)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质, 分类推进改革, 健全良性运行机制。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 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 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 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 加快推行代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 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积极走向市场,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 (二十五) 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 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 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 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 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 (二十六)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 兼顾效率和公平, 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 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 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 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财政部等三部门印发《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办法》指出, 水利建设基金是用于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 由中央水利建设基金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组成。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地方水利工程建设。跨流域、跨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重大水利建设工程和跨国河流、国界河流我方重点防护工程的治理投资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办法》对水利建设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行, 到2020年12月31日止。
九、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出台。《评估办法》明确规定, 评估程序包括发布通知、审核资格、实地考察、审核终评和公示授牌等几个环节。评估共设五个等级。规定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 可以优先接受政府职能转移、获得政府购买服务, 获得政府奖励;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公益性社会团体可以按照规定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获得4A以上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可以简化年度检查程序。对不符合评估等级要求、违规使用评估等级证书牌匾以及受到有关政府部门行政处罚等情况的, 可以作出降低或者取消评估等级的处理。此外, 《评估办法》还确立了不向评估对象收取评估费用的原则。《评估办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十、文化体制改革
保险支持文化产业试点工作启动。1月10日, 文化部与保监会在京联合举行“保险支持文化产业试点工作启动仪式”, 同时公布了第一批11个文化产业保险试点险种和3家试点保险公司。此前, 两部门于2010年12月29日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开拓创新, 大力开发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险产品。保险机构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保险的创新发展, 努力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文化产业需要的保险产品, 逐步建立文化产业保险市场运行机制和制度。在现有传统财产保险业务的基础上, 保监会和文化部将共同组织开发、分批确定文化产业保险险种, 并推进有关试点工作。《通知》确定演艺活动财产保险、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企业知识产权侵权保险等十一个险种为首批试点险种;确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试点经营。
十一、国有企业改革
中商企业集团公司并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据国资委网站1月31日消息, 经报国务院批准, 中商企业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商企业集团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财政部卫生部印发《医院财务制度》。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 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 (所) 、疗养院等, 不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制度对医院的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成本管理、收支结余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及开办费管理、对外投资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本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 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
十二、地方改革
《广东省调整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方案》印发。根据《方案》, 广东省此次调整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顺所得税分配关系。除南方电网公司、中国电信广东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东电网公司、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所得税, 以及中央返还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继续作为省级固定收入外, 其他所得税地方收入部分均由省级与市县按“五五”比例分享。理顺所得税分配关系后, 相应取消中央下划企业所得税和利息所得税超基数增量分配办法;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所得税继续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卷烟工业企业税收分配方案〉的通知》执行;省内跨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继续按照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印发〈跨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执行。二是调整省级与市县共享收入比例。营业税、企级与市县分享比例由“四六”调整为“五五”。对今后国家新开征税种或财税政策调整涉及省级与市县财政收入划分的, 另行研究确定分配办法。各级非税收入划分方式及分享比例按现行非税收入办法执行。同时, 《方案》对调整后各级财政收入划分、清理规范财政体制上解事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方案》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了江苏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二要坚持科学治水、人水和谐。三要坚持标本兼治、统筹兼顾。四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五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制约水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加强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 形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意见》的第七部分“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中部署了有关水利体制改革任务: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