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信任(精选3篇)
伙伴信任 篇1
一、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及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战略联盟作为企业应对全球经营环境巨变而产生的组织创新受到了广泛关注, 但是战略联盟失败率居高不下, 如何保持战略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 国内外学者都认为企业间的相互信任是战略联盟存在和成功的基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学者们认识到了信任是一个多维度和动态的概念, Lewicki和Bunker (1995) 将战略联盟企业间的信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计算的信任, 在这阶段企业做好依赖其他企业而承担风险的准备, 因为他们相信在合作关系中获得的收益将超过成本;第二阶段是基于了解的信任, 如果联盟企业能够以加强信任的方式运作, 那么能够产生基于对伙伴企业能力、需求以及正直了解的信任;第三阶段是基于认同的信任, 当伙伴企业继续合作, 形成相同的文化时产生。
另一方面, 学者们发现联盟的运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如Das和Teng (2002) 认为, 联盟的发展阶段包括了形成、运作和结果三个阶段。在形成阶段, 企业选择联盟战略、选择伙伴企业, 通过谈判签约建立联盟。在运作阶段, 联盟实施签订的契约。在此期间联盟可能迅速成长, 也可能因为多种原因而重构或终止。联盟的结果阶段是收获、评估的阶段, 在此阶段联盟可能稳定发展, 也可能重构、衰弱及终止。
以往对于联盟企业间信任影响因素的分析大多基于静态的、单维的视角, 但是在联盟的不同发展阶段信任的类型是不同的, 联盟企业间不同的信任类型的关键影响因素也应该有所不同。所以, 本文基于Lewicki和Bunker信任发展的三阶段模式, 将信任动态性发展置于战略联盟动态性发展过程中研究, 从多维、动态的视角分析联盟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联盟企业间信任的因素。
二、战略联盟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间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1. 联盟建立阶段企业间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信任是合作的基础。Lewicki和Bunker (1995) 认为, 任何企业在联盟的建立阶段的信任都取决于理性的计算合作关系能够带来的收益和产生的成本之间的比较。首先, 企业组建联盟是为了获得伙伴企业互补的资源和能力以有充足的资源来实施价值创造战略 (Das, Teng, 2002) , 能力和资源互补提高了合作企业对于联盟能够为其带来利益的期望, 增加了企业间基于计算的信任。其次, 企业往往会在联盟的建立阶段向联盟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专用性资产投资可以看做是投入企业继续合作期望的信号, 减少投入企业进行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 增加其他企业基于计算的信任。合作企业在结成联盟之前已经较长的交易历史所进行的关系投资也能起到专用性投资相同的效果 (Das, Teng, 1998) 。再次, 当伙伴企业声誉良好时, 不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对其声誉造成损害而失去未来潜在的交易机会 (Gulati, 1995a;Larson, 1992) , 所以伙伴企业良好的声誉也会增加企业基于计算的信任。最后, 联盟内企业间设计详细的合作契约, 制定严厉的惩罚条款、规定详细的控制和监督机制及完整的退出条款等使得企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大于所获得的收入, 能够增加企业的基于计算的信任。
2. 联盟运作阶段企业间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联盟的运行阶段就是企业合作实施所签订的契约的过程。随着联盟活动的展开, 企业间冲突可能随之出现, 联盟可能会解散, 也可能通过重组重新回到轨道上。联盟企业间出现冲突时可以诉诸正式契约等治理的“硬功能”, 但是在实践中无法制定完备的契约, 所以企业治理中也使用信任这“软功能”作为正式契约的补充来保持联盟的顺利运行 (Cullen, Johnson, Tomoaki Sakano, 2000) 。在联盟的运行阶段, 伙伴企业间在长期的并且满意的合作过程中, 惯例与规则慢慢建立起来, 合作企业增加了对彼此的了解和认识, 行为也更加能够预测, 在互动中逐步建立起情感纽带, 会产生基于了解的信任, 超越了简单的功利关系, 关系双方不仅完全考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也会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容忍对方的过错, 不会因为短期功利而损害长远利益, 带来的也就是关系的持久化。当然获得利益是企业合作的最终目的, 企业是基于长期的利益的考虑而忍受短期损失, 所以在联盟的运行阶段依然存在基于计算的信任。在此过程中, 通过频繁的交流沟通和信息的共享, 能够进一步了解伙伴企业的能力和品德, 增强伙伴企业之间对于目标、任务以及责任的理解, 提高协同处理问题的能力 (Mohr, Spekman, 1994) , 增加合作企业之间的信任。在联盟的运行过程中, 公正是另一个影响该阶段信任的因素。联盟在决策、冲突的解决过程中是否公平合理, 即使企业间的力量不对等是否也能体现出平等, 重视每个成员企业的意见, 将对信任产生直接影响。
3. 联盟结果阶段企业间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克服联盟组建和运行阶段的困难后联盟进入结果阶段。该阶段的一个关键特征是联盟的绩效可视并且可以通过某些标准进行评估, 企业在判断与伙伴企业之间的信任程度以及下一步的行动都以绩效作为判断标准。当绩效与预期相匹配时, 企业更加忠于联盟 (Das, Teng, 2002) 。联盟伙伴企业间密切合作的同时保持着各自企业的独立性, 各个伙伴企业也在努力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就要求在结果阶段分配利益时, 必须体现出公正性, 即参与合作所得与其投入一定要成正比, 所以成本及收益分析仍然是该阶段信任的基础。在这个阶段, 联盟可能会成为一个日益感知自己身份和文化的稳定成熟的组织 (Marshall, Nguyen, Bryant, 2005) 。伙伴企业在长期合作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沉淀形成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经营宗旨、道德行为准则等, 即共同的文化。此时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合作伙伴的需要、偏好、想法以及行为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合作企业有效的代理 (Lewicki, Bunker, 1995) , 伙伴企业之间产生基于认同的信任。
当然, 联盟的解散或者重组在联盟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伙伴企业可能建立联盟来实现某些目标, 如技术交易、进入特定的市场或者实现剥离和收购, 当目标实现, 那么就会解散联盟。当在短期联盟中建立了较高的基于计算的信任以及开始建立一定程度的系统的信任, 可以增加未来再建立联盟可能性 (Saxton, 1997) , 并且在新建立的联盟中企业之间直接进入信任发展的第二或者第三阶段。当然伙伴企业之间没有以能够加强信任的方式运作, 即上述各阶段中能够加强伙伴企业之间信任的各因素缺失, 伙伴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或者原有的信任降低, 也会导致联盟的解散、衰退或者重构。即使联盟进入了稳定期, 但是随着资源基础的收缩或者适应环境能力的下降 (Das&Teng, 2002) , 也会发生联盟的衰退、解散、重组。
三、结论
本文研究的是联盟发展的一般模式下不同阶段信任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因为该一般模式具有普遍性, 对于希望建立联盟并且保持联盟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战略联盟企业间的信任是随着战略联盟的发展不断的动态演变, 在信任的动态演变过程中, 下一类信任是上一类信任的发展结果, 而在战略联盟发展的各不同阶段中, 可以同时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信任, 只是各阶段不同信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联盟的不同发展阶段信任的影响因素也存在着差异, 所以在联盟的不同阶段企业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来培育企业间的相互信任。
当然, 本文所分析的联盟不同发展阶段的信任影响因素可能有所疏漏,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更深入地探讨。本文仅考虑了联盟企业间的信任随着联盟的发展而不断地动态演变, 而没有分析信任的动态演变对于联盟的发展存在的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中也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R.Scott Marshall, Thang V.Nguyen, Scott E.Bryant.A dynamic model of trust development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strategic all iances[J].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 2005.
[2]R.C.Mayer, J.H.Davis, F.D.Schoorman.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 Trus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
[3]P.S.Ring, Anderw H.Van de ven.Developmental processes of cooperative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J].Academy of Mana gement Review, 1994.
[4]Lewicki R J, Bunker B B.Trust in Relationship:A Model of Development and Decline[J].In:Bunker B B, Rubin J Z· (Eds·) Conflict, Cooperation, and Justice.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95:133-173.
[5]John B.Cullen, Jean L.Johnson, Tomoaki Sakano.Success Through Commitment and Trust:The Soft Side of Strategic Alliance Management[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00.
[6]T.K.Das, Bing-Sheng Teng.The dynamics of alliance conditions in the alliance development proces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2.
[7]张明, 江旭, 高山行.以发展阶段为主线的战略联盟研究评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08, (6) .
[8]史青春, 王平心.基于组织认同的伙伴关系评估[J].现代管理科学, 2009, (2) .
[9]李钦.战略联盟的形成及其演变[J].现代管理科学, 2004, (2) .
伙伴信任 篇2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农产品沿着农户、合作组织、加工企业、物流中心、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运动的一个网状链条。农产品竞争力与农产品供应链关系密切。这是因为,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出于整体利益的考虑, 它要求链条中各节点的农户、加工企业、零售商必须遵守统一的生产、流通标准, 以及根据统一标准而制定的各个环节的标准。农产品供应链的上下游也需要依靠统一的标准达到相互约束的目的。
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不是单个农户、单个企业更不是单个销售商所能解决的, 它应该是一个集体、一个供应链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整合各部门、各单位的资源, 按照相关的统一标准实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才能切实降低农产品成本, 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信誉。
在农产品供应链合作关系中, 企业所面对的不确定性有两种:一是未来未知事件的不确定性;二是成员企业对这些未来时间可能做出的反应的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两个不确定性, 相互信任就成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手段实施的基础。当遇到了契约中没有考虑的问题而需要某一方或双方承担某些责任时, 如果双方不信任、不合作, 则意味着重新谈判或讨价还价, 甚至导致仲裁或诉讼, 这些都将造成企业额外的费用或者分散它们的精力。因此, 在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间要建立起相互信任机制, 确保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形成“Win-Win”的协同效应。
二、农产品供应链信任机制建立的意义
(一) 从宏观角度看,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 农产品物流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 涉及到农业的现代化, 涉及到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 建立农产品供应链信任机制, 是保证农产品物流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 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力保障。
(二) 从消费的角度, 提出人们的农产品消费观念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性、繁琐性转向现代的多样性和快捷性, 对农产品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必须给顾客提供更好的质量、更大的柔性、更多的选择、更高的价值和更低的服务价格, 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是农产品物流企业面临的主要课题。建立农产品供应链信任机制, 是保证市场上为消费者更好、更快捷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 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三) 从农产品流通特性角度, 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矛盾。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存在着时间、空间、品种、数量等矛盾, 农产品本身具有易腐烂、变质的特点,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和完善为前提。浙江大学在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国外的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毛利在20%左右。而国内超市经营农产品的毛利仅0—10%, 大多是无利可图并亏损, 不少超市不得不退出生鲜农产品经营。而另一方面, 批发供应商却在抱怨超市苛刻, 难以进入。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 正说明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尚未真正起步, 在发展农产品供应链的过程中, 链条中各环节是利益共同体, 是相互合作的伙伴。竞争体现在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 而不是单一企业之间, 链条的延伸过程, 也是一个增值的过程。
(四) 建立农产品供应链信任机制最大目的是要帮助农民增收。要防止有些政策的制定和措施的落实, 实际是把小农户排斥在了价值链之外。从一定意义上讲, 我国目前缺乏专业化水准较高的农产品 (尤其是生鲜农产品) 物流服务商及配送体系, 是继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产销衔接“盲区”后的又一个“盲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中的“冷链”建设及组织、完善程度至关重要, 但它至今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总之, 信任是合作的基石, 使农业企业间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盈利共享;信任还是合作的“润滑剂”, 可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与矛盾、谈判与协商, 提高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任机制的建立
(一) 建立重复博弈的合作原则
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博弈分析模型。假设博弈在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上甲、乙两个企业之间展开。两个企业各有两种战略;信任对方或不信任对方。为简化模型, 假设双方彼此同等程度相互信任时, 合作能带给双方各5个单位的收益;当一方信任不值得信任另一方时, 其信任将被对方利用, 因而信任方向将遭受5个单位的损失, 另一方则因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而得到10个单位的收益;当双方互不信任时, 就没有合作的可能, 博弈结束, 双方收益为0, 各种战略组合下制服距阵如表所示, 表中, 数字中的前者为甲企业的博弈所得, 后者为乙企业的博弈所得 (负数代表损失)
那么甲是否应该信任乙呢?由表可见, 如果博弈所得只进行一次, 标准的答案很清楚。如果甲一旦信任乙, 乙的最后选择是欺骗, 以为欺骗所得的10大于诚实得到的5。如果甲不信任乙, 那么乙的最后选择也是不信任。因为乙信任甲就会损失5, 而不信任就不会合作, 也就没有损失。因此, 只进行一次博弈2纳什均衡只有一个: (不信任, 不信任) 。所以双方合作不会成功。但这是一个双赢的博弈, 互相信任会使每个企业都得到5, 是一个帕累托最优, 可以使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益最小。现在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是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虽然 (不信任, 不信任) 对单个企业是最优选择, 但是 (信任, 信任) 可使双方都得益, 从而“共赢”, 对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是最优的。
因此, 对于农产品供应链合作双方来讲, 应该采取重复博弈的策略, 增强合作的长期性, 降低风险, 在农产品供应链企业间, 为了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必须建立自我可信任形象, 采取一定的策略:①加强与委托人的个人接触;②创造能力强、可靠性高、公平交易的声誉;③愿意合作与快速响应;④争取长期的合作关系;⑤对合作项目进行必要的前提投资;⑥加入被社会认同的商业协会、专业联合会等组织;从未来的长远利益来看, 只有从重复博弈中才会产生合作的结果, 形成农产品供应链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真正地达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共赢”。
(二) 建立过程型的产生机制。
行为的一贯性和经验性是信任建立的基础。行为的连续性决定了过去的行为对现时将来的行为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因此长期持续、可靠的相互关系的进一步转化为相互间的信任和依赖。而一旦合作各方与其相互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可带来更大的利益时, 相互信任的关系也就会随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而不断地以强化。
(三) 建立机制性的产生机制。
即使是在高度信任的合作关系中, 各成员农业企业也必然受到预期的经济利益的诱惑, 所以要使每个成员的行为理性化, 尤其要抵抗住外部的巨大诱惑, 农产品供应链内部建立一套阻止相互欺骗, 防止机会主义的规范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四、结论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要想有大的发展, 必须有现代化的流通商、超市系统、物流配送、运输、信息、仓储等各个方面的专业化经营的企业。完善市场化的企业组织, 农业企业与供应链的结合, 有利于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洗礼”中“共同生存”, 避免“共同淘汰”,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笔者认为建立农产品信任机制的重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⑴提高欺骗的成本, ⑵增加合作的获益性。要提高欺骗成本, 农产品供应链可以通过成员企业相互间的不可撤回性投资来“锁住”对方,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如果成员企业背弃结盟关系, 那么它为加盟农产品供应链而投入的资产以及企业的商誉将会受到很大损失, 甚至难于挽回。另外, 还可以通过保护性合同或契约来阻止机会主义行为, 这些措施要力争从根本上消除企业通过欺骗而得益的可能性, 使企业必须像关心自己的利益一样来关心其他成员企业和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兴败盛衰。
参考文献
[1]黄昊舒, 谭跃辉.基于博弈理论的供应链合作伙伴[J].安装, 2003, (2) :36-37.
[2]李长江, 徐静, 苏繁, 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及实现机制[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5, (2) :89-P96.
[3]许淑君, 马士华.我国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危机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2, (1) .
伙伴信任 篇3
1 物流服务供应链企业信任的涵义及意义
随着物流外包业务范围的扩大及整体性与复杂性的提高, 以物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 形成的物流服务供需关系流程, 这种多级化的分包代理关系就构成了多级供需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申成霖等认为LSSC是以集成物流服务企业为核心的新型服务供应链, 它的作用是为物流需求方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1]。阎秀霞等将LSSC模式定义为围绕物流服务核心企业,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对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控制来实现用户价值与服务增值的过程[2]。其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服务合作伙伴信任关系影响因素的分析, 建立维护和提升物流合作伙伴之间信任关系相关机制, 为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提供实际借鉴与理论支持。
2 物流服务供应链企业信任关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1 物流服务供应链企业信任关系的特征
(1) 物流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具有利益的依赖性。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依存性越高, 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就越高。在市场机遇稍纵即逝且难以预测的前提下, 企业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 会慢慢弱化其完全竞争的观念, 走向供应链协同竞争, 物流个体利益来源于整个服务供应链的竞争营利, 合理利益的取得不仅是物流服务供应链建立前提, 也是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
(2) 物流合作伙伴信任具有机会主义特征。物流服务合作伙伴的信任往往是建立在对整个物流服务链、对物流服务链其他成员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其合作伙伴所拥有专业技术和运作能力的期望基础之上的。在物流服务链运作过程中除了法律和合同约束外, 还有一种心理上的预期, 当物流合作伙伴面临社会的外界风险时, 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可能选择不利于合作对方决策, 从而使物流服务合作伙伴蒙受损失。为使这种损失降到最小, 在下文中提出了相应的约束机制。
(3) 物流合作伙伴间的信任是交流与整合的过程。物流服务供应链企业往往是由拥有不同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物流服务个体成员组成, 旨在使整个服务供应链能够有效衔接, 提高其运作效率, 增加彼此的信任程度。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需要重视的首要工作就是让这些拥有不同专业技能、不同技术水平与业务能力的物流服务个体进行充分的知识交流与共享, 在充分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物流服务供应链物流合作伙伴间共有的知识储存和价值增值系统。
(4) 物流服务合作伙伴关系是社会化与内在化过程。参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物流结点与个体, 不论其公司实力、发展状况如何, 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加入到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 并且共同为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整体绩效目标而负责。这就使得众多物流服务结点与个体的行为习惯经过磨合而走向协调, 最后成为整个物流服务供应链所有合作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服务供应链所特有的行为规范, 即为社会化过程。贯穿其整个物流服务过程中还有组织内部隐形的知识和共同规范的内化过程。
2.2 物流服务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
(1) 物流合作伙伴的满意度是影响信任关系的主要因素。物流服务合作伙伴的满意度主要包括物流服务需求方对物流服务供给方的信任感、忠诚感与归属感。所以, 物流服务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来源于合作伙伴对其提供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其中, 合作伙伴的满意度同时又来至于物流服务合作伙伴在服务过程中程序的公平性。如果合作伙伴对其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服务态度, 财务运营指标, 内外部设施越满意, 则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信任度就越满意。
(2) 物流服务合作伙伴的转换成本是影响信任关系的重要因素。物流服务合作伙伴的转换成本是指物流服务需求商从一个物流服务供应商换为另一个物流服务供应商所花费的总费用, 如果转换的成本低于转换所带来的收益, 则物流服务需求商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信任程度就会比较低, 如果转换的成本高于转换所带来的收益, 则物流服务需求商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信任程度就会较高, 物流服务的转换成本包括的开发客户成本、交易成本、学习成本、信任损失成本等方面, 所以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了赢得物流服务需求的信任应该尽可能增加其转换成本[3]。
(3) 物流服务合作伙伴对风险规避也是影响信任关系的重要因素。在物流服务合作过程中信任与风险并存, 如果物流服务需求商属于风险规避型, 它将不会冒险去尝试换另一个服务伙伴提供服务, 而愿意选择有过合作经历的物流服务商进行合作。因为, 如果物流需求商改变的物流服务供应商, 它需要与新供应商在业务流程上有一段时间的磨合, 并且需要承当一定的经营风险。反之, 如果物流服务需求商喜欢挑战风险, 属于风险的爱好者, 它将会不断寻找服务更好的物流服务供应商, 从而放弃原来的供应商。因此说物流服务合作伙伴对待风险的态度也是影响彼此信任的重要因素。
(4) 承诺也是影响物流服务合作伙伴信任关系的因素。因为物流服务是一种不易保存的、无形的商品, 它需要通过承若来获得信任。承诺是建立信任的基础和保证, 当承诺得以实现之后才有利于信任的维护与提升, 古斯登曾指出, “信任”是对“承诺”的一种跨越。在物流服务供应链中, 承诺包括对企业自己员工的承若也包括物流服务合作伙伴的承诺。物流服务个体只有先满足对企业员工的承诺, 员工才会努力工作实现对物流服务需求商的承诺。承诺是对物流服务合作者的激励, 它有效减少了服务供应链中不确定性因素, 增强了物流服务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
3 物流服务供应链企业信任关系的维护与提升的措施
3.1 确保利益的合理分配是信任关系维护的基础
获利是形成物流服务合作伙伴关系的动力, 利益的合理分配是维持健康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无论合作伙伴是否是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核心, 他们在参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运作时应一律平等, 在合作过程中要按照事先规定的流程来处理事务与分配利润, 利润的合理分配是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有利于维护物流服务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 确保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良性发展。
3.2 建立合作伙伴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在物流服务供应链运作过程中, 物流服务的需求是由最终消费者决定的, 然而由于物流服务提供商不能直接地接触到最终客户, 整条服务链的需求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将会产生放大的现象, 在理论界称之为“牛鞭效应”。由于这种放大效应不利于物流服务合作关系的维护和提升, 因此有必要提出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在物流服务供应链运作中, 可以利用建立物流服务供应链信息系统平台, 来实现信息的快速、高效的传递。通过信息共享, 物流服务供应商可以直接根据零售商或消费者的信息来安排生产, 准确预测服务的供给量, 有效较少牛鞭效应的影响, 增强物流合作伙伴彼此的信任[4]。
3.3 建立物流服务合作的信任机制
信任是合作的基础。无论怎么详细的合同和契约都不可能涵盖了一切偶然突发因素的干扰, 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信任机制, 才能有效补充合同和契约的不足。首先要建立信用记录的考核机制, 考评合作伙伴是否严格遵守合同协议, 保持高质量的服务, 是否有不利于合作关系的行为发生, 是否有交易的不良记录, 并且对物流服务供应链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此外, 要建立不诚信交易的惩罚机制。在物流服务供应链内部建立防止互相欺骗、相互隐瞒信息和阻止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提高合作伙伴的欺骗成本, 增强物流服务供应链上企业的共同收益。
3.4 建立高效合理的激励机制
适当的激励措施是维持与提升物流服务合作伙伴的有力武器。在管理学中有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 这种管理思想同样可以利用于物流服务供应链合作伙伴信任关系的管理, 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 价格激励机制。对于服务满意度高, 运作速度快, 供给能力强的物流服务供应商要给予相应的价格激励, 进一步提高企业合作积极性。其次, 淘汰激励机制 (如图-1所示) 。这种机制可以提高物流服务供应链企业的危机感, 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了维护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就会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 加强
物流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关系。
3.5 建立动态合同控制体系
动态合同即柔性合同, 是指在内容上根据物流服务合作伙伴工作的进展及市场的变化情况设置灵活的条款, 在形式上应用序列合同形式, 即完成现有合同所规定的任务, 才能续签下一项合同, 同时合同内容还体现了对完成不同阶段任务并达标的, 将给予相应的褒奖和优惠, 动态合同执行过程配以相应的动态检查机制、激励与惩罚机制、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和清算机制。此外动态合同还具有以下优点:
(1) 核心企业将其所负责的任务分割为不同的阶段, 避免一次将任务交给一个物流服务合作伙伴而被套牢, 进而有效避免因合作伙伴选择不当所带来的风险。
(2) 在形式上应用序列合同形式, 能有效激励物流服务合作伙伴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任务。否则, 不仅得不到足额的报酬, 还会损害自身的信誉, 并且还会失去续签下一阶段项目的机会。
(3) 在内容上根据工作进展与市场变化情况, 设置灵活选择条款, 有利于供应链物流服务合作伙伴关系协调管理与双赢目标的实现。
(4) 能够进行动态检验, 有利于及时了解合作伙伴的工作进展, 为下阶段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 也有利于可以减少合作伙伴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起到检查与监督作用。
3.6 支持物流服务合作伙伴的发展
物流服务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企业中实力强弱不等, 实力最弱的服务合作伙伴就成为整个供应链运作的瓶颈, 制约了整个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发展。物流服务供应链核心企业不仅仅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还要不断帮助物流服务链中实力较弱的企业增强其竞争力。近些年, 服务链核心企业在帮助物流服务合作伙伴增强服务能力方面主动性明显增加, 也有很多成功案例。扶持物流服务合作伙伴的形式多样, 包括资金援助、技术指导、人员支持、经验交流等。
4 结语
物流服务供应链将成为21世纪企业物流运作的重要模式, 作为一种物流服务合作伙伴间的合作型运作模式, 彼此之间的信任是确保物流服务供应链高效运作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在如今激烈的竞争中, 物流服务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机制, 才能有效提升其整体的竞争优势, 以适应并且不断满足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 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企业及各节点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摘要:物流服务供应链作为供应链整体的一部分, 其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上物流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水平。本文即是通过分析物流合作伙伴之间的问题, 来探讨物流服务合作伙伴之间维护与提升信任水平的措施与机制。
关键词:物流服务供应链,合作伙伴,信任关系
参考文献
[1]申成霖, 汪波.基于AHP方法的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决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
[2]闫秀霞, 孙林岩, 王侃昌.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特性及其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5 (11) .
[3]董常亮.服务性企业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J].对外经贸, 2007 (1) .
【伙伴信任】推荐阅读:
信任的作文:信任的底线09-27
有关信任的作文:真诚和信任08-26
读《信任》有感 信任论读后感 书评07-05
销售信任做基础:建立客户对销售信任的技巧07-30
伙伴联盟07-25
伙伴决策10-30
信任控制07-16
银行信任07-17
信任体系05-15
信任机制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