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患者

2024-12-18

门诊输液患者(精选12篇)

门诊输液患者 篇1

摘要:门诊输液工作任务繁重、琐碎, 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输液护理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从输液前的准备、输液中的护理、输液后的处理以及心理护理四个方面, 详细分析了输液护理工作。

关键词:门诊输液,护理,语言沟通

随着门诊输液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门诊输液室作为临床一线科室, 工作的优劣直接反映医院的护理质量。门诊输液工作繁忙、琐碎、工作重复性强且缺乏新意, 而输液患者多、杂使用药品种类多而新, 人员结构参差不齐等, 增加了门诊输液的不安全因素[1]。特别是门诊输液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给输液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 总结了门诊患者输液护理体会, 现报告如下。

1 输液前的准备

1.1

首先应评估患者生理、心理方面, 对疾病和输液知识的了解程度, 评估患者预穿刺侧的皮肤和血管情况。尤其在冬季, 因周围温度低, 致静脉痉挛而充盈不良, 造成穿刺困难, 可先给予局部热敷, 血管充盈后, 再行穿刺。

1.2 药物的准备。

检查各种待输入的药物, 包括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 药物的瓶体、瓶颈、瓶底有无裂纹, 药物有无沉淀、混沌、变色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原则进行配药, 严格防止污染, 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药物宜现配现用。

2 输液中的护理

2.1 穿刺部位的选择。

仔细选择静脉进行穿刺时, 尽量选择直、有弹性、不易滑动、易固定的血管。如:手背、前臂、肘部等处。避免使用有病变的部位, 避免盲目进针。对较长时间输液者宜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血管, 一般从远心端开始, 根据输入溶液的特性和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部位, 针头大小根据患者年龄及用药选择, 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穿刺。

2.2 准确掌握输液速度。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门诊患者的病种比较复杂, 一般采用40~60滴/min, 心肺功能不全者, 年老体弱患者采用20~30滴/min, 出血、脱水、休克等急需短时间补充大量液体者, 可采用快速滴注80~100滴/min。穿刺后应交代患者有关注意事项, 药物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呼叫护士的方法等, 再次核对姓名、药物。同时, 应加强输液中的巡视工作, 观察有无反应、漏水、针头脱出、阻塞、局部有无肿胀、疼痛,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确保患者输液过程顺利。

3 输液后的处理

3.1 输液后输液完毕, 及时拔针, 以防空气进入形成栓塞。

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针眼。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 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正常人出血时间为3 min, 凝血时间为3~5 min, 建议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时问以4 min为宜。因为老年人血管的特点, 在拔针后按压时间一般为5~6 min, 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 不影响下次找血管[2]。对行动不便的患者, 护士应主动为其按压, 直至注射部位不再出血。

3.2 健康知识宣教。

门诊输液室的患者在医院停留时间相对较短, 因此健康宣教内容要十分精练, 形式新颖, 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不必要做求全求细的系统性教育, 针对时令、个人或集体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采取简洁, 明快的答复, 指导患者在季节交替时饮食要清淡, 注意保暖, 避免感冒, 适当进行户外运动, 生活要有规律。通过系列健康知识的宣教, 给患者心理支持, 健康指导, 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4 心理护理

4.1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对不同患者有针对性交谈, 紧紧围绕患者的病情治疗, 少用医学术语, 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增加患者克服病痛, 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老年患者及感情脆弱的患者要多使用安慰性语言, 对青年人、小孩要多使用鼓励性赞扬性语言。

4.2 沟通要讲究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医学的发展, 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 还应深入学习各个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掌握了全面的知识, 才能应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取得患者的信任,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利于患者康复。

4.3 善于应用非语言沟通。

在注射时, 要用亲切和蔼的面容, 善意关注的眼神平视对方, 必要时的触摸 (对儿童、重患者) 消除患者紧张的心理[3];沟通时, 要注意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 注意保持眼神的交流, 不要中途打断患者的说话以示尊重, 仔细聆听患者的诉说等并表示同情、关心、理解;接诊时, 应主动迎接患者, 给患者安排座位, 巡视患者时顺手为患者倒上一杯温开水, 摸摸发热患者的额头或在为患者静脉注射完毕帮患者放下衣袖等。在一些细微的动作中让患者感到温暖、亲情的关怀, 促进护患关系融洽。

参考文献

[1]张秋兰.门诊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 8 (1) :8.

[2]郭建林, 叶虹, 姚莉君.输液室护士对老年患者静脉注射成功的探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17 (3) :230.

[3]陈彩霞, 胡冬梅.门诊手术室护患纠纷原因及对策.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1) :75.

门诊输液患者 篇2

静脉输液:是通过静脉途径提供水分、营养、药物的一种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门诊各种治疗中亦广泛应用。

静脉输液的进展:从最初的皮下输液、周围静脉输液到目前输液路径的不断增加,包括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管等。而门诊输液只限于浅表静脉及小儿头皮静脉。

一、门诊输液患者的观察

1、用药及用药过程的准备: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时间和用法。查输液封瓶、询问药物过敏史,对病人提出的疑问一定要核对清楚再执行。

2、对病人现状进行评估

内容:(1)病人的病情、输液的目的、出入液量、心肺功能、心理反应、合作程度、精神状况等。

(2)穿刺部位皮肤完整性(有无破损、皮疹、感染)、静脉状况(解剖位置、充盈、弹性及滑动等)。

二、观察要点

(一)输液故障

1、溶液不滴:针头是否滑出血管外,针头紧贴血管壁、针头堵塞、压力过低、静脉痉挛等;

2、滴管内液面过高;

3、滴管内液面过低;

4、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二)输液反应

1、发热反应(较常见)、静脉输液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早已被人们所接受,但在输液过程中:(1)由于环境空气污染输液室,治疗室内人员流动量大,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纤维、微生物含量都很高,这样可随着排气进入液体造成污染。(2)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输液针头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适合病菌附着,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可引发感染。(3)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无菌观念淡薄,在工作量大的情况下用手抓注射物的情况,反复抽吸药液,反复暴露针栓,造成注射器污染。

症状: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口唇紫绀、四肢湿冷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处理:(1)停止输液或减慢滴速,解释反应原因,给病人安慰以消除其紧张心理,遵医嘱给非那根等治疗,保暖,吸氧等。

(2)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加强无菌观念,加入药液的注射器,做到一个一针一管,并避免橡皮屑随针头进入液体内。

(3)治疗室,输液室应定时消毒,保持清洁,空气要流通,减少污染等。

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与输液速度过快,输入液体量过多有关。

症状: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门诊输液很少见。

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安慰病人;

(2)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3)加压给氧,20-30%酒精湿化吸氧,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4)遵医嘱给镇静剂,扩心血管药及强心药等;

(5)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消除呼吸道分泌物;

(6)止血带四肢轮流结扎。

预防:(1)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其是有心、肺病患者、老人及儿童。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认真倾听病人主诉。

(3)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

3、静脉炎:与长期输入高浓度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管长时间留置,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

症状:沿静脉定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发红、肿胀、灼热、痉痛等。

处理:(1)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酒精或硫酸镁湿敷;

(2)超短波理疗。

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要注意保护静脉,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使用时要向患者交代。

4、空气栓塞:输液过程中,不慎有少量气体进入静脉时,病人有不同程度和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胸部发紧、气喘和紫绀等,严重者可引起昏迷和死亡。

处理:(1)解除进气的因素;

(2)给氧;

(3)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

(4)必要时给高压氧治疗;

(5)对症治疗。

预防:输液前要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加压输液时要专人守护,及时更换输液瓶等。

5、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大环内脂类,喹喏酮类等不需要做药物试验的药物。

症状:病人可有恶心、呕吐、出冷汗或皮诊,头晕等症状。

处理:停药或减慢输液的速度,给予心理安慰,一般可自行缓解。

6、药物的外渗:在临床上很难避免,这与药物的刺激性,病人血管的通透性,尤其是小儿或儿童,哭闹,多动,胶布粘贴缺陷等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我们的穿刺技术和巡视病房是否及时有关,与工作责任心有关,一旦外渗,轻者致穿刺局部肿胀疼痛,若处理不当严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据我们临床观察,一般抗生素药物无须特殊处理;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用酒精、硫酸镁湿敷有效。当然,抗肿瘤药物是绝对不能渗出血管的。

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

1、输液前护理(心理舒适护理)

(1)创造一个良好的输液环境。输液室空气新鲜,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按时通风,做到整洁舒适,整洁的输液环境能缓解病人的紧张感,达到心情舒畅。

(2)输液前与病人及时沟通,达到语言安抚作用。护士主动与病人交流,使用安慰性语言询问其病情,有无过敏史及特殊的要求,在交流中注意礼貌称谓及谈话务员语调和语速,语言安抚能反映出护士的美好心灵,给病人以温暖和鼓舞,消除紧张情绪达到心理舒适。

2、输液中护理(心理、生理、舒适护理)

(1)护士在操作中必须沉着、稳健、熟练、稳、准、快、一针见血,尽可能减少穿刺中的疼痛刺激带给病人的不适,使生理上舒适。

(2)输液中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对于输入抗生素类药物的患者,护士必要在旁观察30分钟后,确定无异常情况下方可定时观察,同时观察输液是否通畅,针头是否头过高过低,注意观察病人的注射部位有无液体外溢,疼痛等。根据病情控制滴速,及时密切观察,使病人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和安全感。

(3)在巡视过程中,可用轻松的语调,适中的音量询问病人,“有什么不舒服可以告诉我”,让患者感到心理舒适,同时嘱咐病人在输液过程中选择舒适体位,防止 劳累。

3、输液完毕后的护理(心理、生理舒适护理)

(1)输液结束拔针时动作要轻柔,嘱咐病人按压3-5分钟防止血肿形成,对行动不便的病人,护士应主动为其按压,直到注射部位不再出血,对于血管弹性差的病人,嘱其经常热敷,保持血管弹性。

(2)输液完毕后帮助病人穿好衣服,整理床铺,嘱其有关注意事项,再次观察有无输液反应等。

心理护理用于门诊输液患者的体会 篇3

关键词:心理护理;门诊输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36-02

近年来,在门诊输液患者越来越多,而静脉输液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护理操作。如何及时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输液的穿刺成功率,杜绝输液中的返功率,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笔者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4年4月1日~5月31日门诊输液患者每日平均250例。

1.2 心理问题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疾病的患者,对其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大致可表现为:紧张焦虑、孤独无助、急躁心态等。

我们知道日常医疗工作中,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远远多于医生。而病人在进入医院后,由于对疾病的担心、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都会使病人产生新的心理困扰。因此,临床工作不仅仅是医疗活动过程,也是护患双方交往的过程。病人在疾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在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了解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会产生有害的影响,表现在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缺乏相互信任的基础,从而将会导致病人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遵医行为降低,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使病人的情绪不稳定,医生和护士的情绪也不会放松,甚至还会有医疗纠纷的发生。面对这样的局面,医生和护士常常感到困惑和迷惘以及身心疲惫。所以心理护理与身体护理一样,对病人和医护人员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在护士为病人提供的护理服务中,心理护理被提到更为重要的地位。尤其门诊是医院的第一线,患者多切病种复杂,患者对门诊诊疗程序陌生,在加上疾病的困扰等,了解门诊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做好门诊输液室患者心理护理的关键。

树立良好的护士专业形象:输液室的病人一般经历了挂号、候诊、缴费、拿药等一系列就医流程已身心疲惫,加之病人是一群特殊人群,他们在拥有与健康人同样需求的同时,还有一些特殊需求,即:需要同情帮助,需要关心呵护,需要舒适方便,他们更需要人性化的服务。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得体的仪表,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稳定的心态。护士着装应整洁,给人以稳重端庄之感,心态安详,不管是面对急躁不安的病人,还是紧张恐惧的患者,都能面带微笑,用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气,用良好的护士形象服务于病人和家属。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爱、呵护。对此输液室全体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职业道德规范、护士礼仪等培训,并就输液室工作特点制定了输液室的服务用语。

1 静脉输液时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恐惧心理 在众多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中,对静脉输液的目的、治疗了解甚少。尤其是首次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看到输液针头就产生恐惧感,有的甚至出现晕针现象,由于这种恐惧心理,使有的患者接受静脉给药而改用其他方法,从而延长了病程,延误了治疗。

1.2 紧张心理 大多数患者在穿刺前都有一种紧张而担心的心理。在治疗过程中,有的患者担心液体和药物输进血管会产生不良后果,还有的患者在输抗生素时怕有反应,所以在输液过程中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如一患者感冒发烧输入青霉素,液体输入后针眼痛,一会说胳膊痛,询问是否青霉素过敏,不停的向护士提问题,种种紧张心理,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1.3 怀疑和焦虑心理 几乎所有门诊患者都希望尽早明确诊断,尽早得到治疗,期盼得到自己熟悉的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生诊断治疗。希望医生在接诊时耐心倾听他的主诉,仔细认真检查。全面详细地了解自己的发病史。有些患者通过书本、电视、网络等渠道自我诊断,过高、过重地估计自己的病情。当有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再加上疾病的影响,患者就会产生怀疑和焦虑的心理。

1.4 其他心理 有些慢性病患者病程长,疾病的恢复过程也比较慢。有些疾病诊断不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反常的心理,这时患者可表现为:无能为力、绝望、愤怒和敌意、孤独等。

2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患者施以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充分认识静脉输液的特殊性,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2.1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输液 针对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首先要给患者以心理安慰,以亲切、诚恳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和态度,结合专业理论,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静脉输液的一般知识、治疗原则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从科学的角度认识静脉输液。

2.2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输液 医务人员把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要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如所患的疾病、用药的目的、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其防治方法,护理人员操作时应尽量做到动作轻柔,减轻患者的痛苦。

2.3 以良好的业务能力与娴熟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 当患者了解输液的一般知识,亲身体会到静脉输液并不可怕后,剩下的忧虑就是对护士操作技术的信任。因此护士应具有多科、多类型疾病治疗、护理、康复和咨询工作能力。工作中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细致的技术操作,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用恰当的语言回答患者的提问以消除患者的担心心理。不断提高静脉穿刺率,有时静脉穿刺一次失败后,一定要关注患者的感受,此时可更换他人操作。并用恰当的语言安慰或道歉。良好的工作能力与娴熟的操作技术会使心理护理的效果更好。

2.4 注重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自我护理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健康及舒适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过程。医务人员在对患者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应适时地用医学专业知识,医学心理知识向患者宣传、解释。使他们了解自己的疾病。从而消除对疾病的错误观点和认识,帮助启发和指导患者尽可能早的进行自我护理。

医院是人们健康和生命相托的地方,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患者满意为目标,为患者提供真心、细心、贴心的温馨服务,是医护人员起码的职业素质。对于门诊输液室护士,注射时的无痛技术和输液打针时的“一针见血”是护理人员与患者最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所以,输液室护士应勤于练习,通过娴熟技术体现护士的职业素质。同时还应加强护理心理学的学习,倡导人性化护理,注意察“言”观色,从不同的患者及家属的眼神中读懂他们的疑虑和疾痛,尽最大努力给予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服务,解决患者的疑问,从患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出发,善待每一位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复。

通过对门诊输液病人的心理护理,我们体会到,了解门诊输液病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并采取的系列心理护理,真正做到方便病人,服务病人,使病人来我院输液放心和感受到真挚的温暖。我们也从病人的赞扬声和感激的目光中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成绩,更增加了努力工作的信心。实践证明: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不仅有益病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提高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维茂,宋茂银.要服务病人应读懂病人.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2):16-17.

冬季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 篇4

1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

冬季由于气温较低, 患者周围静脉不能很好的充盈, 给静脉输液造成了困难, 使穿刺不易一次成功, 延误治疗时间, 给患者造成痛苦, 现采用几种方法使血管快速充盈,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1.1 热敷法

可以让患者在室内稍坐20~30 min, 以促使手背静脉恢复充盈, 再行穿刺。也可在输液前5 min给患者使用热水袋, 将热水袋置于患者手背或将手全部浸泡入热水中, 使静脉血管扩张, 注意水温不宜超过50℃, 以防烫伤。

1.2 改变常规扎止血带方法

(1) 两次扎止血带法, 选择好穿刺部位, 先给患者扎止血带, 然后再给输液器排气, 排气结束松开止血带, 进针前再扎止血带, 可以使血管很快充盈起来。

(2) 扎双止血带法, 肘窝: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上 (内关穴处) 各扎一根止血带于部行静脉穿刺;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 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 cm处, 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

(3) 延长扎止血带的时间, 扎止血带60~90 s, 确定穿刺的浅静脉, 消毒穿刺部位及左手食指, 用左手指按揉血管10 s, 手指离开, 见暴露充盈立即进针, 细小静脉扎止血带时间延长可以使浅静脉更好的充盈, 增加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1.3 局部涂血管扩张剂

(1) 使用75%乙醇涂擦穿刺血管周围皮肤;

(2) 用消毒棉签蘸取硝酸甘油 (5 mg/ml) 适量, 涂擦穿刺部位3~5次, 也可使用2%的利多卡因和阿托品 (同时局部辅以热敷) 、2%的山茛菪碱等涂擦, 等3~5 min血管扩张充盈后再行穿刺。

1.4 下垂甩臂法

在进行静脉穿刺前, 上臂保持下垂的状态下用力甩臂5~6次, 而后仍然在上臂保持下垂状态时扎好止血带, 然后将手臂平放在输液小枕上并握拳, 然后选择需要穿刺血管常规消毒皮肤, 进行穿刺。

1.5 物理刺激法

(1) 拍打:穿刺前可给予穿刺面拍打, 使静脉充盈再穿刺, 此方法适用于细不充盈的, 穿刺血管外周无损伤者。

(2) 手指推压法:用大拇指轻按欲穿刺的静脉, 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推行3~5 cm, 嘱患者用其对侧拇指按压固定静脉后, 再用拇指在被固定静脉远心端 (离穿刺点3~5 cm) 向近心端推行, 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 穿刺后即松开。

1.6 易见回血法

(1) 一是调节器高调法, 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 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 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 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 这两种方法, 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 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 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 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 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2) 增大输液管道负压穿刺法, 使回血迅速易见。方法为:按常规输液排气后夹紧调节器, 将调节器下部的输液管前端返折, 并挤去前端液体0.2 ml或0.6 ml[6], 固定好返折处, 穿刺针刺入皮下后, 松开返折处, 使管道内压力明显低于静脉压力, 增大输液管道的负压, 当穿刺针一旦进入血管, 血液即迅速流入针管内, 穿刺易成功。

2 输入液体加温, 提高患者输液的舒适度

在秋冬春季环境温度较低, 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时, 大量的液体从体外直接通过输液器进入人体血管, 因药液的温度偏低, 常常导致患者四肢发冷、疼痛、麻木、寒颤, 严重时血管痉挛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从而加重患者的痛苦。提高输入液体的温度, 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各有优劣,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2.1 恒温箱加热法

输液前将所需液体放入医用恒温箱加热至37℃, 然后加入药物再使用。优点:此法加温过程无气泡产生;缺点:加温时间较长不适于紧急情况下使用, 且加热不均匀, 温度不精确, 保温效果较差, 输液过程中先热后凉。2.2输液器加温法使用输液加温器直接加温输液器, 可将加温器直接缠绕在输液器上, 对已经配置好药物的液体进行加温, 通过对输液管中流动的液体进行持续的热量交换, 提高输液管内液体的温度。可根据具体需要调节温度至37℃~41℃。优点:加热速度快, 接通电源即可加热, 加热温度有具体显示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输入液体是流动性的, 加热较均匀, 且不受液体初始加热温度的制约。缺点:加热时输液管中会产生气泡有被输入患者体内的潜危险性。使用输液加温器会产生一定的费用, 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2.3 输液处皮肤加温法

可以将热水袋或瓶隔几层毛巾, 放置在穿刺部位以上的肌肤上, 沿血管走向对皮肤直接加温, 这样既避免了药凉对局部血管的刺激, 又不至于烫伤肌肤和影响药效。优点:经济方便, 输液管壁无气泡产生, 避免了空气栓塞的发生。缺点:温度不够恒定。这种改进后的加热方法, 不仅能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而且可以避免静脉炎等产生。另外, 静脉输液中, 操作者除了具有娴熟的技术, 还要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 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最重要的要有一颗关爱患者的心, 真诚地关心体贴患者,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 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5,6]。

关键词:门诊输液,冬季,护理

参考文献

[1]高士英, 丁玲芳, 万珍兰.肢体垂吊时对静脉穿刺输液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 :36-37.

[2]张秀娟.手取不同姿势扎止血带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0) :44.

[3]钱凌.甩臂法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8) :44.

[4]陈学建.静脉输液时加温方法的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0 (6) :159-160.

[5]王青云.心理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5) :108-109.

门诊注射室输液流程 篇5

(一)收药流程

(1)、核对药物数量、质量:首次接待病人的护士根据医嘱治疗单收药,核对本次治疗的天数与药物总量是否相符,查对药物剂量、名称及有效期,有无配伍禁忌。认真检查药物质量,药液瓶口有无松动、裂纹、对光检查有无杂质、变色。核对无误后签字,收齐当天用药后连同治疗单一起交给配药护士配药。

(2)用药指导:①告知病人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②有两瓶以上的连续用药时,要标明顺序并告诉病人具体的瓶数,输液所需的大致时间,使病人心中有数。

(二)配药流程

(1)、坚持操作前、中、后查对制度:严格查对输液瓶、输液药物质量、药名、剂量,并注意有无配伍禁忌,检查注射器、输液器质量,是否有效期内,有无破损。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配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配药间每天紫外线照射一次,操作台每天用消毒液擦拭。

(三)注射流程

(1)、认真查对药物及病人姓名:查对药物有无混浊、絮状物,查对病人姓名,查对病人姓名采用双向核对,并请病人自述一下姓名,以确保注射安全。

(2)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一消毒手,认真消毒注射部位,注意彻底排除输液器内的空气。

(3)个性化指导:根据病人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数,告诉病人输液注意事项,用药指导内容中的重点向病人讲述。

门诊输液患者 篇6

【关键词】门诊输液;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44-02

门诊输液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干预方法,能够快速的针对患者实施治疗,并改善其情况,但是在门诊输液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熟练较多,同时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护理效果常常不佳,所以我们及时进行有效方法的总结。本次我们针对8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分组护理,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目的在于能够及时帮助患者提高护理效果,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8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分组护理,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在进行本次研究前,我们均对患者说明本次研究的概况,对于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我们进行纳入干预,即为本次入选的80例患者;同时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均为年龄超过18周岁的成年人,即患者在输液完成后,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进行满意与否的评价;对照组患者中女性22例、男性18例,患者年龄20.5-63.5岁,患者年龄均值为37.352.13岁;观察组患者中女性23例、男性17例,患者年龄20.0-63.5岁,患者年龄均值为37.652.0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P>0.05,故可比。

1.2方法

针对8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的方法即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药物的使用,同时在注射前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核对,确保准确后对患者进行输液,输液期间患者出现问题和自行联系医护人员,同时在换药前需要及时告知护士,输液完成后患者对输液部位进行按压后,即可自行离开;观察组为综合护理干预,在患者进行输液前,我们应该积极引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就诊,并指导患者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输液的环境尽量包括干净卫生、同时禁止在输液大厅吵闹,输液前需要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有无其他严重不适等,同时可以严格排除患者的过敏史,如果发现患者情况存在异常,应该及时向医生进行反映,减少用药疏漏的出现[1];交由相关工作人员完成配药后,针对患者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对患者进行注射,注射中可以来回进行巡视,对于患者存在的问题耐心进行指导;用药完成后观察患者的注射部位情况,确认无异常出现后才准许患者离开。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即是否在输液的过程中出现漏针、肿胀、出血等不良事件,对于两组的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同时调查患者对于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包括不满意和较满意、以及很满意三项另患者自行勾选,勾选完成后进行统计,其中很满意和较满意两项之和则为总满意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满意率[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经过检验如果P在0.05以内,则说明两组间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针对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现,观察组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

3 讨论

在临床对于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患者的流动量往往较大,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相对繁重,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只有做到有条不紊,才能够减少护理中出现的疏漏,从而提升护理效果。而在输液大厅进行门诊输液的过程中,患者的疾病类型往往不尽相同,同时多数患者由于疾病影响会产生不适的感觉,所以患者多数伴随焦躁、茫然等现象,而护理人员是和患者的第一线接触人员,在护理人员出现少许不到位的情况下,容易和患者出现分歧,同时引起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不满意,甚至引起纠纷的发生。综合护理干预则是从全方面入手,杜绝问题的发生,首先对于患者进行就诊之前,对患者进行耐心引导,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同时在用药前对于患者的既往病史和过敏史等进行充分询问,避免出现用药疏漏的现象。而在确定进行输液时,我们则需要按照药物的实际信息对患者进行核对,避免用药错误;在输液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患者活动不当等情况,引起针头偏移,我们则要及时进行巡视,发现异常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另外一方面问题就是,护理人员应该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专业护理水平,例如在进行扎针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适合患者的位置,减少输液中出现出血等显现,同时对于患者的输液速度应该进行细致观察,避免因为速度不当而导致患者产生不适等;从而对于整体的护理效果进行有效提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

本次我们针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现,观察组发生率2.5%明显较低(对照组为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发现观察组患者95.0%明显较高(对照组为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说明对照组使用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具有相对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门诊输液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发现,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因此值得我们在进行门诊输液护理的过程中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萍萍.护理管理干预用于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250-251.

冬季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门诊部输液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 男32例, 女24例;年龄15~75岁, 平均年龄 (42.3±2.1) 岁。

2 护理方法

对输液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减少其痛苦; (2) 加温输入液体, 提高患者舒适度, 具体措施如下。

2.1 促进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的护理对策

2.1.1 热敷法

先让输液患者先稍坐30 min左右, 待手背静脉恢复充盈之后再行穿刺, 或者让患者先使用几分钟的热水袋, 让静脉血管充分扩张, 但应让水温低于50℃, 以免烫伤患者。

2.1.2 物理刺激法

(1) 拍打:穿刺前, 可先用手拍打穿刺面, 让静脉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 (此法仅适合用于细而不充盈或者穿刺血管外周没有被损坏的患者) 。 (2) 手指推压:用大拇指对即将穿刺的静脉按压, 大概从近心端往远心端推行移动约5 cm, 并嘱咐患者用对侧拇指按压与固定好静脉, 最后用拇指在被固定的远心端向近心端推行, 以利于静脉充盈, 穿刺后可松开, 即为手指推压法, 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穿刺方法[2]。

2.1.3 下垂甩臂法

静脉穿刺前, 应让患者上臂保持下垂状态, 并用力甩臂6次左右, 然后在下臂保持下垂的状态下扎好止血带, 平放手臂于输液小枕、握拳, 消毒穿刺部位, 进行穿刺。

2.1.4 易见回血法

(1) 增加输液管道负压穿刺法。该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常规输液排气后, 右手持针柄, 左手于距针头20~30 cm处将输液管返折, 并挤去前端液体0.2 ml或0.6 ml, 然后迅速用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紧输液管, 不可松开。穿刺针进入皮下组织后, 把折返处松开, 保证管道内压力比静脉压力低, 促进输液管道负压增大。针刺入血管之后, 血液则会从穿刺针流入到针管内, 此时说明穿刺成功。 (2) 调节器高调法与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采用上述这两种方法时, 因为输液瓶内液体是满的, 且液体瓶位置较低, 故有虹吸功效;调节器高位, 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地方增多, 当针进入血管后, 血液则极易返回到针管内, 有效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2.1.5 变革常规扎止血带法

(1) 两次扎止血带法:先明确穿刺的部位, 并帮患者扎止血带, 然后对输液器进行排气操作, 松开止血带, 进针前再次扎止血带, 促进血管的快速充盈。 (2) 扎双止血带法:肘窝, 在肘关节及腕关节都扎一根止血带再开始静脉穿刺;手背, 在腕关节内关穴处扎上止血带, 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再扎一根止血带;足背, 在踝关节内踝上6 cm处、足部1~5跖骨小头处都扎上一根止血带。 (3) 止血带时间延长:可将扎止血带时间延长至60~90 s, 在确定穿刺浅静脉后, 对穿刺部位与左手食指进行消毒, 然后用左手手指对血管按揉约10 s, 待看见血管暴露且充盈后马上进针;对于细小的静脉, 可适当将扎止血带时间延长, 促进静脉的充盈, 提高穿刺成功率。

2.1.6 局部涂抹血管扩张剂 (适用于穿刺难度较大者)

(1) 在穿刺血管周围皮肤涂抹上75%乙醇; (2) 用棉签蘸适量硝酸甘油后涂于穿刺部位, 约3~5次; (3) 用2%的利多卡因与阿托品, 或25%山莨菪碱等涂抹于穿刺部位, 待血管充盈后再进行静脉穿刺。

2.2 提高患者输液舒适度的对策

冬季温度往往较低,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 大量液体从体外进入到血管后, 由于药液温度过低, 常引起四肢发冷、麻木、寒颤、疼痛等不良反应, 增加患者的痛苦, 应适当提高输入液体的温度, 减轻患者的痛苦。 (1) 输液器加温法:加温输液器后, 将加温器直接缠绕在输液器上, 然后加温配置好的药物液体, 并利用流动液体进行持续的热量交换, 使液体温度升高, 再结合实际需要, 可将温度调节到37~41℃, 则称为输液器加温法[3]。该方法的好处:加热快, 只需接通电源便可加热, 且可根据实际调节加热温度;液体有较强的流动性, 加热均匀性好, 不会受液体初始加热温度的制约。不足:加热过程中, 输液中会产生数量的气泡, 且输液加温器会给患者增加额外的费用支出。 (2) 输液处皮肤加温法:拿热水袋或是几层毛巾, 将其安放在穿刺部位以上的肌肤处, 然后沿着血管走向直接对皮肤加温, 以免药凉而对局部血管造成刺激, 并能避免肌肤被烫伤影响药效。该方法的好处:价格便宜且操作方便, 输液管壁无气泡, 减少了空气栓塞的可能性。不足:温度具有变化性的特征, 缺乏恒定性。该方法在改进后,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且能预防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3) 恒温箱加热法输液之前, 先把需要的液体放入到医用恒温箱, 然后加热到37℃, 与药物融合后才使用。使用该方法时, 无气泡产生。不足:加温时间相对较长, 紧急情况使用不便, 且加热均匀性不好, 温度缺乏精确性, 不具备良好的保温效果, 输液过程中先热后凉。

3 结果

在给予上述护理措施后, 全部患者均成功输液, 无不良反应发生。56例患者中54例患者满意, 满意度为96.4%。

4 讨论

冬季气温相对低于其他季节, 患者从室外进入室内后, 静脉不易显露, 给静脉的成功穿刺增加了较大难度。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冬季输液的应注意事项, 并掌握多种成功穿刺及减轻患者痛苦的方法, 以提高输液的成功率, 保证患者输液的舒适。

除此之外, 输液者还应具备娴熟的输液技术, 良好的心理状态及稳定的情绪, 工作时尽量做到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并注意规范自己的操作, 以保证穿刺成功。作为医务人员, 还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对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怀, 保持与与患者的和谐相处, 赢得患者的配合与认可。

综上所述, 冬季门诊输液时, 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输液的舒适度, 大大提高了输液效果, 赢得了较多患者的认可。

摘要:目的 探讨冬季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56例输液患者, 在输液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观察输液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输液, 患者满意度为96.4%。结论 冬季门诊输液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能够提高输液成功率, 减少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冬季,门诊输液,护理

参考文献

[1]安荣华.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吉林医学, 2010, 31 (14) :2074.

[2]胡园.门诊输液反应的护理体会.海军医学杂, 2013, 34 (3) :208-209.

浅谈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8

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统计的门诊静脉输液患者324例。年龄7~52岁。病种:上呼吸道感染、肠炎、发热、盆腔炎、乳腺炎等。注射时间3~7d。

2 常见心理问题

2.1 环境生疏

门诊输液室是为不住院患者短时间静脉输液的治疗的场所, 人员流动频繁, 是医院重要工作窗口, 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的好坏直接导致他们对医院工作的评价, 患者首次来院就诊, 对医院环境不熟悉, 对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不了解, 医院的就诊程序和取药、划价、卫生间等都是患者陌生、担心的问题, 会产生一些担心和惧怕心理。

2.2 焦虑的心理

由于医院科室就诊患者数量大, 医院就诊人数不断增加, 专业的细化使诊疗过程中要往返多个科室, 甚至需要长时间排队进行诊治和检查, 好容易医师做出诊断治疗方案, 要在门诊输液, 这时患者一旦对服务过程中的某一方面不满, 极易产生焦急、烦躁的情绪, 本组中特别是一些患儿家属, 看到孩子发烧等极易导致医护间的冲突。

门诊患者总希望药到病除, 希望医师治疗的准确及时, 立即见效, 在输液过程中时常问一下:“医师、护士我们的孩子怎么还发烧啊, 什么时间退烧。刚打上针就问医师你看我妈妈怎么还肚子痛啊”。多数患者存在焦虑的心理, 迫切想体验到一种行之有效、药到病除的方法。

2.3 疼痛恐惧心理

患者接受治疗时的心理反应不尽相同, 他们希望能尽量减轻疼痛达到无痛, 特别是幼儿、年老体弱者对疼痛耐受性差, 初次接受治疗者普遍也有这种心理, 有些一次静脉穿刺不成功部分患者更加重心理负担, 患者的不耐受性、猜疑心理增加, 甚至会产生后遗症, 不愿配合治疗和护理。

2.4 服务质量的过分要求

患者到医院看病, 希望得到全面诊治, 在就诊过程中希望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接待和良好的服务。这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服务宗旨, 尊重、关心、理解患者, 把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具体的各个环节中, 提供最优质服务, 提高患者对就诊医院的“第一印象”。但是现阶段普通公立医院由于门诊治疗患者多, 就医环境、医护和患者比例等不可能每个患者一到输液室就能立即得到治疗护理, 需要排队, 有的患者就产生不被重视、尊重和关心的心理, 不满意医师和护士的服务, 还有的血管条件非常不好的患者, 常常患者要求护士必须一次穿刺成功, 打针输液“一针见血”。如诊疗效果不好、门诊输液室护士就静脉穿刺不成功, 有些患者不满情绪上来吵闹, 甚至对医院的信任整个全盘否定。

3 护理措施

3.1 就医环境改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院就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新建的门诊输液室设置就诊流程说明和标志, 宽敞明亮, 整体设施齐全, 环境干净整洁, 舒适幽雅, 设有大屏幕数字电视区、小朋友玩具区、室内卫生间、饮水机, 我们还为患者准备了医学书刊、健康宣教手册, 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使患者倍感亲切, 尽可能减少患者的陌生、紧张的情绪。

3.2 热情、礼貌服务

由于接受治疗的患者数量较多, 我们科室专门设立导医人员, 使用文明用语, 多用“请”、“您、稍等”语言, 引导、代办门诊输液一些事项, 热情接待每一个到输液室患者, 减少就诊程序中的往返, 便捷的服务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得到患者的好评。舒缓患者紧张、不耐烦情绪、陌生心理, 减少护士边操作边引导的不足, 使患者在轻松的氛围中诊疗。这样使输液室护士注射后有时间巡视患者,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3.3 个性化心理护理

门诊输液室患者病情各异, 个人素质、经济状况、需求各有不同, 输液室护士应根据其不同的心理需要, 准确的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亲切语言, 不计较患者的态度, 多关心患者, 做好心理护理和抚慰, 端正服务态度, 给患者一个认真负责的好印象, 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1]。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心理。耐受力差的年老体弱、幼儿患者, 使用安慰、鼓励性的语言, 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 对一次穿刺未成功患者应先道歉, 不要强词夺理, 尽量使他们理解, 语言交流具有特殊的魅力, 准确而亲切的语言是护患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2]。

工作中需要大约时间与患者前期沟通, 如做试敏、退烧、症状缓解需要等一段时间, 要耐心、细心与患者告知, 不要不理、不采, 患者一问就是你先回去、不知道、问大夫, 应不分职业、民族、地位、年龄、性别差异, 而一视同仁, 平等对待, 体现对患者的尊重, 忙而不乱, 快而有序地进行治疗工作[3]。

3.4 提高技术水平

输液室护士要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 提高操作技能, 赢得患者的信任, 好的诊疗护理技能是护患沟通的前期基础, 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穿刺成功率,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输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防止出现输液反应、肺水肿的不良现象, 保证患者输液安全。同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对患者宣传治疗用药的种类、剂量、目的、方法、效果以及可能产生的一些副作用反应, 使患者了解病情、用药及治疗过程, 消除患者对治疗“药到病除”的心理, 提高患者对护士心理上的信任, 主动配合操作。

4 结果

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满意度由原来的67.1%上升至93%, 护士在加强心理护理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

5 结论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 心理护理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以患者为中心, 为患者提供温馨服务, 满足患者身心健康是医护人员追求的目标, 门诊输液室护士应提高职业素质, 不断练习, 做好注射时的“一针见血”和无痛技术, 动作要轻柔、准确, 熟练的穿刺技术满足患者需求, 护理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护理心理学的学习, 倡导人性化护理, 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指导, 提高了患儿及家属自我保健能力, 降低了疾病复发概率。

加强打针时与患者交流态度, 用真心、细心、贴心的与患者和蔼沟通, 注射时尽量要分散病人注意力, 力求穿刺一次成功, 加强输液过程中巡视, 及时发现输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防止出现输液反应、肺水肿的不良现象, 尽最大努力给予患者及家属的满足,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解决患者的疑问, 使每一位患者满意,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促进患者心理良性发展, 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肖根秀.门诊注射室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5) :381.

社区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安全管理 篇9

1 护理安全纠纷隐患

1.1 客观因素

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复杂、病情多变, 加之门诊输液的主要对象多为年老体弱者。

1.2 患者因素

患者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增强, 当医疗效果、护理服务、护理技术低于患者的期望值时, 容易引发医疗纠纷。部分患者医学知识缺乏, 不遵守药物过敏试验规定, 擅自离开观察区或擅自调节药物滴速, 易引起不良反应。输液高峰期时, 有些患者等候时间稍长易产生烦躁不满情绪, 引发与护士的冲突。

1.3 护士因素

护士在操作中执行查对制度不严, 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造成护理失误或差错。门诊患者早期诊断不明, 输液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 导致处理不及时。有些新护士临床护理经验不足, 当服务对象产生不满情绪时, 存在生、冷、硬、顶现象。

1.4 药剂人员

药剂人员在配方时工作不够细致, 有发错药、多发药、少发药的现象, 也有对多种药物的配伍禁忌把关不严的情况。

1.5 意外伤害安全隐患

如陪伴家属织毛衣, 易出现毛衣针刺伤。小孩随地小便或地面积水, 患者容易滑倒等。

2 防范措施

2.1 规范服务流程, 改善医疗环境

门诊以方便患者就医过程为切入点, 以门诊医生工作站为核心, 减少患者等待及往返时间, 即使是坐轮椅的患者也能安全方便出入并到达各处。配药室和注射处分开。输液大厅宽敞, 配有软式座椅, 可随患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调节, 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套子随时保洁。有观察床2张, 输液室内有电视、空调, 同时还有氧气瓶、抢救车、饮水用具、书报、健康教育宣传栏等。陪伴家属可以看报、喝茶, 让其感受“亲情式”服务。

2.2 强化安全意识

护士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 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 结合实际进行案例分析和警示教育, 把护理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一位护士的实际工作中。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 如《护士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使护士树立“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的观念, 增强落实护理安全措施的自觉性。

2.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做好药物的核对工作, 准时给药。操作前后洗手, 严格遵守穿刺针“一人一针一管, 一用一灭菌及一次性使用”的原则。对配制好等待输入的液体用医用输液瓶口贴完全覆盖在输液瓶口上, 需要输液时撕下瓶口贴即可插入输液皮条。为避免输液室发生交叉感染, 常规做好清洁、消毒、灭菌措施。

2.4 强化输液流程的环节管理

严格输液标志, 做到每一组输液标志醒目、清晰, 告知患者和陪护人员共几组液体。实行双签名, 签时制, 配药者在执行配药后签起配药时间并签名, 执行输液者也要在输液瓶上签时、签名。核对姓名时采用反问式提问, 即让患者自己报出姓名, 可避免患者听错姓名发生用药差错事故。

2.5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成功穿刺既要做到一针见血, 又要减轻穿刺时疼痛。对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 采取低置输液瓶打开输液调节器法[1]。为有效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程度, 采用空杯状手法和40°进针可缩短进针时间, 减轻疼痛[2],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2.6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加强观察与巡视,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重视患者的主诉,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处理。静脉输液滴速:成人一般40~60滴/min, 婴儿8~10滴/min, 幼儿10~15滴/min, 学龄儿15~30滴/min, 心肺疾病患者一般20~40滴/min, 脱水者 (心肺功能良好) 120滴/min左右;也要考虑体位因素, 发现平卧位改半卧位后, 输液滴速减慢5~10滴/min, 平卧位改坐卧位后, 输液滴速减慢8~13滴/min[3]。交代患者及家属不要自行调节滴速, 密切观察静脉输液不良反应, 多巡视、多观察、多询问, 及时发现、排除输液故障, 保证输液安全。对病情危重者及时转诊到有条件的医院。

2.7 护理专业警惕性应该融入到抗菌药物使用的每个细节中

护理专业警惕性就是注意和确认有效的临床观察和信号, 权衡护理行动本身所带来的内在危险性, 以及随时准备采取合适而有效的行动, 来减少危险性和对威胁的反应。做到认真询问病史 (家族史、用药史和过敏史) ;确保皮试药物浓度准确;保证静脉用药现配现用;掌握抗菌药物滴注时间, 开始15min速度要慢, 20~30滴/min, 观察30min后未见不良反应才能把滴注速度调快。推广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 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备好抢救物品[4], 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2.8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最佳心身状态, 克服职业疲劳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情、尊重、关心患者, 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和方法, 杜绝因语言表达方式不正确而导致的护患纠纷。关心爱护护士, 在门诊输液高峰期实行弹性排班, 减缓护士的工作压力, 缩短患者等候的时间, 消除因忙乱现象给输液治疗带来的安全隐患,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9 外带药品注射管理

为方便群众在本门诊部使用外配注射药物的安全使用, 依据浙卫发[2009]3号文件精神, 患者必须签订本门诊部的知情告知单。告知内容包括:患者应提供门诊病历记录、注射说明 (包括患者姓名、药物名称、用法、用量) 、医疗机构发票和药物 (药物需按说明书要求正确贮藏) , 对需皮试的药物和中药针剂必须在首诊医疗机构使用过。本门诊部根据有关物价规定收取相应费用, 要求患者在外带药品注射知情告知单上签全名。

参考文献

[1]陈华征, 张爱华, 章月照, 等.低置输液瓶打开调节器行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观察[J].护理学报, 2011, 18 (1B) :52.

[2]陈泽芳, 王美连, 吴熹, 等.3种静脉穿刺法疼痛程度的比较[J].护理学报, 2010, 17 (7B) :51.

[3]万诗燕, 王传英, 朱琴梓, 等.我国静脉输液滴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报, 2011, 18 (1B) :15-16.

门诊输液患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进行输液治疗的2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上述患者均选择手部或足部浅静脉穿刺, 并排除交流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80例, 其中对照组中, 男564例, 女516例, 年龄59~89岁, 平均65.7岁。行动不便需帮助者225例,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00例, 呼吸道感染者235例, 尿路系统感染者198例, 肺心病106例, 冠心病45例, 糖尿病36例, 脑血管病35例。干预组中, 男590例, 女490例, 年龄61~88岁, 平均69.1岁。行动不便需帮助者265例,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01例, 呼吸道感染178例, 尿路系统感染129例, 肺心病110例, 冠心病80例, 糖尿病62例, 脑血管病5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静脉输液护理, 干预组给予全面的输液前护理、输液中护理以及输液后健康教育指导, 具体方法如下。

1.2.1 输液前护理

1.2.1. 1 环境准备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卫生的输液环境, 每天上下班之前对治疗室进行定期消毒, 使用84消毒液浸泡过的拖把清洁地面。并设置良好的传呼系统、空调系统以及通风系统, 准备齐全电视、杂志、报纸、纸巾、一次性杯子、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同时, 张贴关于疾病防控、合理饮食、护理知识等方面的宣战文字、图片等。护理人员必须仪容仪表整洁、态度和蔼, 佩戴帽子、口罩、胸牌。给患者提供舒适、健康的医疗环境。

1.2.1. 2 心理护理

在临床上, 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碍、情绪障碍、精神障碍比较突出, 部分老年患者行为、性格异常, 甚至丧失理智, 治疗依从性较低, 抗拒治疗或不配合治疗[3,4]。就其原因分析, 可能是受到长期病痛折磨, 患者对生活、对治疗失去信心或迫于经济压力等因素, 导致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碍非常严重。因此, 需要加强老年输液患者的交流、沟通, 倾听患者需求, 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关爱, 尽量满足患者需求, 理解、体贴、尊重患者。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 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并向其介绍疾病的病理、预防机制、治疗安全性与可控性, 取得患者的配合与信任,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 预防负面情绪的产生。

1.2.2 输液护理

1.2.2. 1 穿刺护理

在输液前, 必须严格“三查七对”制度, 严格无菌操作, 并注意自己的走路姿势与站姿, 动作轻柔, 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结合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体位, 避免因体位不适影响输液的正常进行。在选择血管时, 应选择粗、直、弹性较好的血管, 止血带松紧适度, 并及时询问患者是否需要调整, 并加强与患者交流, 态度亲切, 转移患者注意力。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 降低患者疼痛感。除了讲解药物知识以及健康知识外, 护理人员应重点讲解如何选择穿刺部位, 并希望患者如何更好的配合穿刺, 通过和蔼的态度与专业的操作技术, 赢得患者及其家属信任, 进而降低患者恐惧感[5]。穿刺成功之后, 严格遵医嘱调整输液速度, 并叮嘱患者不能随意调节输液速度, 预防老年患者心脏功能不良导致的意外。叮嘱患者如果有输液不适感或滴速过快、过慢, 需要按铃呼叫。

1.2.2. 2 强化输液巡视

因老年患者身体功能衰退、一般疾病多、新陈代谢缓慢, 体内药物积蓄一般较严重[6]。因此, 护理人员一定严格遵照操作流程, 加强病房巡视, 注意输液禁忌证与适应证, 并密切观察患者输液后状态, 通过加强与患者交流, 了解患者感受以及不良症状, 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一般老年患者输液速度较慢、所需时间较长, 很容易导致患者疲劳。在为患者选择适合穿刺部位与适合体位同时, 定时帮助患者变换姿势。对于年老体弱患者, 还需以选择保护用具, 并加强护理, 预防意外发生。警惕局部渗漏的发生, 因老年患者静脉血管弹性低、血液黏稠, 容易刺破、回血慢, 很容易导致药液外渗[7]。所以, 应经常询问患者注射部位是否有肿胀感、疼痛感。一旦发现异常, 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并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情绪、意识、肢体活动、皮肤黏膜以及生命体征变化, 重视患者主诉问题,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一旦发生问题, 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1.2.3 输液结束后护理

在输液结束针头拔掉之后, 指导患者正确按压方式, 指导患者或家属按顺时针方向按压穿刺部位3~5 min, 直到针眼部位无渗血。对于输注血管扩容药物患者, 输液结束后还应该及时测量血压。对于输注致敏药物患者, 应在门诊观察30 min后, 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开[8]。对于行动不方便患者, 还应帮助其解决大小便问题。与此同时, 加强患者的健康指导, 结合患者的生活方式、心理、疾病等因素, 对照针对性健康指导工作, 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加强疾病防控意识。

1.3 满意度调查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 对输液后患者进行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 共发放2160张调查问卷, 收回2160份。问卷内容包括对护理人员服务、操作技术、输液环境、健康教育等多方面问题进行考核。与此同时, 采用观察法掌握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主动咨询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干预组的患者满意度9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主动咨询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 主动咨询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 (%)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人们对于医疗技术、护理水平的需求有了新层次的提升。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逐渐在临床中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医院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 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也随之增多。因老年患者的基础性疾病多、身体各项器官处于衰竭状况、心理障碍比较严重, 在输液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一旦疏忽大意, 就会导致无法挽回的结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输液前护理, 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输液环境质量;加强穿刺护理与输液护理, 能够降低患者不适感, 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加强输液完毕后健康指导, 能够提高患者自身知识水平。通过本文研究证实, 干预组的患者满意度9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 (P<0.05) , 干预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率、主动咨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全面的输液前护理、输液中护理以及输液后健康教育指导, 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高健康知识水平, 降低护患纠纷, 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建林, 叶虹, 姚莉君.输液室护士对老年患者静脉注射成功的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1, 17 (3) :230-231.

[2]谢月明, 陈爱莲, 周翠萍.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时间及护理效果的研究[J], 河北医学, 2009, 15 (6) :738-739.

[3]杜晓秋, 杜胜男, 杨明英.浅谈社区护患之间的沟通[J].西部医学, 2006, 18 (2) :255.

[4]任淑华.护士在输液中应注意配伍问题[J].中国伤残医学, 2008, 16 (4) :119.

[5]陈凤朱.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技巧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7, 4 (17) :1619.

[6]赵佳辉, 姜萍, 朱丽丽, 等.浅谈老年静脉输液的几点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9, 6 (2) :180-181.

[7]段玉琴, 陈邱玲, 吴超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西南军医, 2010, 12 (3) :601-602.

门诊输液患者 篇11

【关键词】 品管圈;门诊输液;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27-02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1]。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而门诊输液则是其主要的工作之一,具有病情复杂多样,治疗时间集中,环节繁多,工作量大的特点,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形成了较高的要求[2]。为了提高急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升医院品牌形象,我科将品管圈应用于提高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组圈 我科于2015年5月通过自觉自愿原则成立了品管圈小组,设铺导员1名,圈长1名,圈员7名。开展头脑风暴[3],经投票取圈名为“微笑圈”,意寓:用我们的技术与微笑换取病人满意的微笑。

1.2 现状分析和目标设定 于2015年5月8日至2015年5月28日,采取随机问卷打勾式评估,每日发放问卷10份,随机发放,及时回收,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有效回收率100%。评估内容包括:①服务态度,文明用语;②输液等候时间;③输液、肌注、皮试、静推技术;④健康教育;⑤主动巡视,及时换输液瓶;⑥拔针时主动告知注意事项。

5月29日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门诊输液病人满意率为85.3%。柏拉图分析[3]结果显示:输液等候时间长、健康教育缺如、拔针后针眼漏血、渗出是造成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也是这次改善的重点。而造成输液等候时间长的要因是护士分工不合理、病人等候心理时间长、标识不明显;造成健康教育缺失的要因是护士知识缺乏、宣教内容缺乏;造成拔针后针眼漏血、渗出的要因是护士在拔针时未主动交代注意事项。根据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设定了本次品管圈活动目标值为:在2015年07月31日前门诊注射室输液患者满意率由89.3%上升至94.7%。

1.3 对策及实施

1.3.1 缩短输液等候时间 ①修订门诊输液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护士配药效率和静脉穿刺成功率:一方面重新修订各班次工作职责,明确各人工作内容,改变以往各干各活的工作模式,分工合作,各尽其职,相互配合,从而提高护理效率;另一方面,弹性排班,在上午输液高峰期增派一名护士上班,解决因人手不足而导致病人等候时间长的问题。②设专人负责接待病人,核对输液卡,安置、安抚病人,缩短病人等候心理时间。③更新和增加标识:门诊路线指示牌使用了近10年,陈旧、不醒目,加之注射室的门牌是急诊“治疗室”的标志,常导致患者不能及时准确的找到门诊注射室,针对此情况,首先制作新的路线指示牌放于门诊大厅,醒目的指明药房与注射室方向,其次,更换新的门诊输液流程图,指引病人缴费—领药—输液,并把“治疗室”换成了“注射室”,让病人一目了然,最后在门诊输液区,粘贴温馨提示—输液等候区(请出示病历本、输液卡、药物清单排队等候),明确排序标识,巡回班负责接待查对、安置病人,消除病人担心插队和手续不全的顾虑。

1.3.2 加强健康宣教 ①收集常用药品说明书装订成册,便于护士在工作中随时翻阅查看,并利用晨会时间进行培训学习、考核,旨在让每位护士熟练掌握药物的相关知识,做到正确的向患者宣教。②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见缝插针的宣教相关疾病保健知识,主动告知药品名称、作用及注意事项,语言要通俗化,利于病人理解接受,另外,巡回护士主动与病人沟通交谈,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疾病健康宣教。③印发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册置于输液大厅及走廊供病人取阅。

1.3.3 输液结束后拔针时主动交代注意事项 ①每次拔针时主动告知病人静脉输液有两个进针口,拔针后不仅要按压皮肤进针口,更要按压静脉进针口,教给病人正确的按压部位、方法及按压时间,避免造成皮下淤青及出血。②在输液大厅粘贴“拔针后正确按压针眼法”的图片,标明按压的部位、方法及时间,图片采用对错对比图,图文并茂,让患者印象深刻。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实施两个月后,于2015年8月,采用改善前的问卷有效调查210人次,统计得出总平均满意率为96.8%,高于设定的目标值92.7%。详见表1。

2.2 无形成果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圈员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荣誉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品管手法均有明显提高。通过开会讨论、头脑风暴等方法的的运用,圈员们各抒己见,有效调动了积极性,并能够运用品管手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后在企业广泛传播,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医院管理领域[4]。门诊输液室是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这里人群集中,疾病复杂多样,护士工作量非常大。近年来,受政策、经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选择在门诊输液的病人越来越多,而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士的要求

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护士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形象,也直接决定了护患关系,因此,提高门诊输液病人的满意度显得迫在眉睫。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我科更新和增加了门诊大厅及输液室各类标识,让病人对门诊输液流程清楚明白,对从药房到输液室的路线一目了然,节省了问路及走错路的时间,缓解了心情浮躁。在输液室走廊粘贴了温馨提示,让病人知道输液所需手续,了解输液前中后的注意事项,增加了安全感和温馨感,减少了护患摩擦。明确了各班职责,制订了标准的操作流程,巡回班专职接待安顿病人,并因人制宜的进行相关疾病的健康宣教,满足了病人对本身疾病知识及保健知识的渴求,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从而大幅度的提升了医院的品牌形象。在整个品管圈活动过程中,由于全科护士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感受到了被尊重、被认可、自我实现的事业成就感,进而激发了更大的工作热情[5]。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水平,还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综合素质,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楼萍.品管圈活动缩短门诊输液患者等候时间[J].护理学杂志,2014,4(29):68.

[3]张幸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杭州: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1):3,71-72.

[4]陈花兰,余秋芳,张祥英,等.运用品管圈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服务满意率的路径[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7):3872.

[5]王慧琴.应用品管圈减少护士来回于护理站与病房的途中耗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12-15.

门诊输液患者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0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年龄大于60岁患者100例, 男62例, 女38例, 年龄60~102岁, 平均年龄 (69.7±7.6) 岁。均为清醒合作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选用5.5号静脉输液针, 男34例, 女16例, 年龄60~102岁, 平均年龄 (70.2±7.8) 岁。对照组选用7号静脉输液针,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60~99岁, 平均年龄 (67.9±7.2) 岁。两组患者均使用江苏康进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输液针, 穿刺部位一致。严格按输液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选择具有穿刺技术好的护士进行操作。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注射部位血管反应。穿刺成功标准是有回血, 静脉输注畅通, 且穿刺局部无液体外渗为一次穿刺成功;退回重新穿刺为失败。疼痛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疼痛:无痛、有痛感、轻微疼痛;中度疼痛:疼痛较剧烈, 但可忍受;重度疼痛:剧烈疼痛, 难以忍受。注射部位血管不良反应为静脉炎和淤血情况。穿刺部位周围淤血, 每次拔针后均按压5min, 穿刺部位周围有淤血、乌青为阳性, 若无为阴性。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注射部位血管不良反应的比较

见表1。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穿刺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2。观察组中度+重度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组间比较χ2=4.960 3, P<0.05。

3 讨论

5.5号静脉输液针梗细 (0.55mm) 、短 (15mm) , 由于5.5号静脉输液针的针梗比7号静脉输液针的针梗短10mm, 则进入血管内针头越短, 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面积越小, 对血管壁的损伤程度轻, 红细胞及其血浆成分渗出少, 出现血管淤青、血管壁增厚变硬机会少[1]。

由于老年人的活动量减少, 血管细而不明显, 体型瘦的老年患者大部分因为进食量少而致血容量不足, 静脉充盈度和弹性都较差, 血管细而滑, 不易固定, 而肥胖性患者皮下脂肪厚、血管深而细, 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脆性增加, 可见, 5.5号静脉输液针穿刺输液时穿刺时疼痛程度、血管周围淤青、输液后静脉压痛感明显低于7号头皮针。选用直径相对细的5.5号静脉输液针穿刺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而且对血管损伤小, 有利于血管的保护, 较好地提高了同一血管的再次使用率及使用寿命[2]。

老年人输注需要严格控制滴速, 5.5号静脉输液针直径细, 间接控制了输液时的最大速度 (笔者观察最快不超过60滴/min) , 这样就减少了临床上由于老年患者擅自放快输液滴速导致的急性左心衰的危险性[3]。

本科采用5.5号静脉输液针常规输液治疗后, 据对100 例门诊老年患者的观察, 5.5号静脉输液针在穿刺成功率 (92.0%) 、静脉炎 (16.0%) 、淤血 (8.0%) 和血管疼痛性[中度+重度疼痛 (18%) ]等方面与7号静脉输液针穿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深受患者好评,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5.5号静脉输液针在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应用。方法:选择门诊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使用5.5、7号静脉输液针对患者进行输液。对两种型号的静脉输液针在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穿刺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5.5号静脉输液针的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穿刺疼痛程度均显著好于7号静脉输液针 (P<0.05) 。结论:5.5号静脉输液针在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值得提倡推广。

关键词:静脉输液针,老年患者,门诊

参考文献

[1]蒋洁, 陆浩雅, 陆伟娟.5 (1/2) 号针头在大蒜素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 2009, 23 (1) :103.

[2]岑爱萍, 胡琴.5.5号头皮针在心血管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J) .现代医学, 2007, 35 (4) :307-308.

上一篇:血清甲状腺球蛋白下一篇:网络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