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024-09-30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共12篇)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篇1

至2012年9月以来,在实施新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对作业的研究相对较少。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为简单的听录音、背课文、抄单词,缺乏开放性、激趣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教师如何能按照新课程理念,创造性地进行作业设计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实践,尝试着进行作业改革。

一、合作开放型作业

合作开放型作业是指通过合作手段完成的开放性作业。它要求作业设计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科知识渗透并使之建立联系,使作业成为课内外、家校联系的纽带。这种作业是学生与同学、朋友、父母或社会合作的产物,强调答案的多样性、获取信息的广泛性。这类作业能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7B Unit6 Reading“Down the rabbit hole”的时候,本节课是《爱丽丝梦游仙境》节选部分,篇幅较长。教师与其逼迫学生课外死记硬背课文,倒不如根据课文情景灵活改编教材,设计排练小课本剧,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课文,又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体验角色。

二、分层激趣型作业

学生在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个性、能力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采取“分类作业”策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作业难度分三层。层次一:基础生完成基础类作业;层次二:中等生完成发展类作业;层次三:尖子生完成创新类作业。不同层次学生可选一层或多层作业。

1. 基础类作业———动手类作业

(1)张贴———贴一贴。学习英语需要一定的词汇量,但如果让基础生死记硬背单词,必然使他们感到厌烦。课外作业应成为学生充分展示才艺特长、弘扬个性的天地。例如,教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7A Unit6“Food and Lifestyle”第一课后,教师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要求学生到菜市场购买各种食物,并用两面胶贴上相应的单词,在课外通过比赛操作熟练后,再在课上表演。学生通过动手、游戏、比赛和表演,展示了他们积极的一面,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制作——画一画。在学完《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7A U-nit5“Let’s celebrate”第三课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制、互赠圣诞英文贺卡,让学生自己画图片,再写上单词或简短的祝福语。此类作业既可帮助学生牢记单词及短句,也提高了他们的英语书写水平。

(3)收集———找一找。为了让学生更能感受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英语节”前,教师布置了一个“英语在我身边”商标展,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各种商标的英文名并进行一些说明。学生收集的有:“雪碧(Sprite小妖精)”“纳爱斯(Nice美丽的)”“苏泊尔(Super特级品)”。

2. 发展类作业———动口类作业

对于中等生,光记忆单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要求学生结合已学内容,灵活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

3. 创新类作业———动脑类作业

(1)评选最佳路线。在教完《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8B U-nit2 Travelling单元后,教师布置了“评选最佳路线”的任务:全班同学暑假将前往扬州玩,其中必须游玩以下四个景点:廋西湖(Slender West Lake)、大明寺(Da Ming temple)、古运河(Oudegracht)、朱自清故居(zhuziqing former residence)。需要选择一条时间合适、价格合理的路线,并算出所需要的交通费用。通过分析,学生制订了自己的出行计划。

(2)新编英语歌谣:在教完《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7B Unit8“Pet“第三课后,教师布置了部分学生模仿Reading两首小诗的韵律来新编英语歌谣。

三、综合创新型作业的设计

在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要求学生通过作业灵活、综合应用语言材料,拓展视野,提升语言文化意识。例如,在教《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8B Unit7“International Charities”第二课时前,教师设计的作业是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各种国际慈善机构的资料,要求学生对书本中出现的“ORBIS”慈善机构作介绍,了解如何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到课堂上介绍相关内容。

四、结束语

经过两年来“作业改革”的实践,学生做英语作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越来越喜欢教师设计的英语作业。新颖多变、生动活泼的作业为英语教学撑起了一片新天空,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学生们在新型的作业之中不仅巩固了英语知识,还增强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黄宛辉.任务性教学与英语作业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01).

[3]朱晓红.改变当前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6).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篇2

——芜湖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与教学改革区域性实验研究”物理学科研究报告(节录)

芜湖市的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改革有着较长的历程。早在1990年,我市作为实验城市,承担了九年义务教育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物理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并取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5月,芜湖市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基础课程改革38个首批国家级实验区之一。2001年秋季开学,我市市区31所初中8843名初二学生开始使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司南版《物理》实验教材。

几年来,我市的初中物理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在各级领导和专家们的关心、指导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

2001年8月课改之初,市教研室就出台了《芜湖市实施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意见》,组建成立了芜湖市初中物理课改领导组和学科研究组,主要成员有各校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骨干教师。其主要职责是实施课改计划,制定学科课改工作细则,开展教学研究、科研课题研究及教师培训,收集研究资料,沟通联系、反馈信息,同伴互助、总结成果。市区各实验初中(含完中初中部)也都成立了校级物理课改中心备课组。每个学校均已指派专人(即联络员)负责实验计划、数据、信息、资料的记录、采集、取样、整理、归类、保存和上报工作。2.扎实开展课程培训,积极推进校本教研。

(1)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新课程培训,接受新课程理念洗礼。

早在2001年6月,我市就选派市物理教研员和两名中学骨干物理教师赴北京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的课程改革国家级培训,在聆听教育部专家的通识和学科报告、亲身经历新课程理念洗礼后,三位老师回芜又对即将“上岗”新课程教学的67名8年级物理老师进行了二级培训。2002年,我市所辖繁昌县作为省级实验区进入新课程,我市组织全县教师参加安徽省教育厅组织举办的新课程全员培训。

(2)邀请国家物理课标组课程专家,亲临我市调研指导。

我市先后邀请课程标准组负责人西南师大廖伯琴教授、安徽省教科所何润伟所长、重庆市教科所唐果南所长、合肥市物理教研员王继恒老师、教育部课程中心罗星凯、余文森教授等多次来我市做专题调研。课程标准组成员、物理试验教材编委邓磊、李太华两位专家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到我市蹲点,全程指导并参与了我市初中物理课改工作。他们通过多次听课、评课,与老师座谈,对我市的初中物理课改实验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对我市的初二物理课改工作作出了“起点高、观念新、抓得实、效果好”的高度评价。(3)革新学科教研模式,大力开展校本教研。

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推进,我们认识到观念的转变仅靠专家教授们的集中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提出培训要经常化和校本化,并摸索出了集参与式研讨和集体备课为一体的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培训)方式:培训中,我们将全市所有实验教师打乱分为若干小组,每一组的老师都来自不同的学校,每一组又选出或指派一名组长和一名记录员,负责本组的讨论和记录。同时,我们将每一组的座位都排成开放式的U字型,这样既方便本组内的讨论,也便于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在每月一次的培训中,主持人通过专题讨论、现场示范、参观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围绕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大家展开研讨,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异常热烈。每次的教研培训也是一次集体备课,针对下一阶段课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家群策群力、各抒己见。这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培训真正切合了教师的实际和需要,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

8年来,我们共组织大型教师培训45场次,参加培训教师3400余人次。教研员在培训中切实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通过学科教研会、培训会、专题讲座、深入学校调研、走进课堂与教师同研究、同备课、同上课、同反思等形式,与一线教师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积极互动。通过各种培训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了交流教学感悟、把握教材特点、应变教学策略的平台。

2003年3月17~19日省教科所在省社会主义学院召开了全省各新课程实验区教研室主任参加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专题研修班。我市作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做了专题发言,赢得了与会同志的热烈掌声。会后,代表们都说:芜湖市已经为校本教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此项工作的推广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3.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工作的科研含量。

新课改呼唤科研型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我们的做法是:“不等、不靠、不伸手要”,发动我市全体教师,针对实验中的疑难问题、核心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为此,我们努力提高教学工作的科研含量——建立起了动态的课题研究制度,掀起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全体实验教师都是研究人员,“教室” 即“研究室“,“问题”即“课题”,每周进行“新课程教学研讨”,研讨中教研员和教师们即时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教研员和教师们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二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和老师们展开“课题”研究,在一线不断的教学尝试中,集体攻关,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

其次,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实践表明,《学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

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4.自力更生,多渠道自主开发建设课程资源。

(1)自制教具、学具

实验开始时,各实验学校的师生普遍感到与新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相当匮乏。单就我们使用的上海科技出版社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随堂实验器材就达几十种,这还不包括延伸至课外的学生自主开发的探究内容,所以我们大力倡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几年来,我市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逾万件。(2)自建互联网站“物理教研”

2002年3月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创建了芜湖市“物理教研”网站(网址:http://www.wuliedu.net),网站以理念更新和课改实践为特色,在众多的教学网站中独具一格。8年来“物理教研”网站历经了四次改版,栏目开设和内容组织已日趋成熟,网站以理念更新和课改实践的特色,在众多的教学网站中独具一格,在全国已初具影响,多次得到教育部国家物理课程标准组的肯定。“物理教研” 网站目前已成为我市中学物理新课程资源开发、课改信息交流、经验成果介绍和观点意见争鸣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其中的“BBS论坛”已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教研沙龙”。网站作为国家级实验区辐射其它兄弟地市的重要窗口,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数十篇真知灼见文章,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物理教师的教研热情,极大地提高了我市物理教师的教研能力水平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水平,在我市广大物理教师中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网络教研热潮。

5.参与教材建设,投身课标教材研究。

几年来,课标组和教材编写组先后十余次邀请我市物理教师座谈对课标的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体会,征求课标使用意见和教材修改建议。2004年4月我市教研员携教师代表赴合肥参与教材修订工作。2005年元月教材编写组来芜向一线教师征询对教材的意见。此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市广大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和教研论文,其中不乏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和学术价值文章,获得各级嘉奖。

6.提升教师职业生活品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在我市建立起来的动态课题研究机制提高了教学工作的科研含量,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也空前高涨,一批“科研型”、“课改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纷纷涌现出来。一批批课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陆续发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学会杂志《物理教学探讨》、教育部直属刊物《教学仪器与实验》、国家级杂志《物理教学参考》、《教育文汇》等陆续刊发我市课改专稿。特别是教育部直属刊物《教学仪器与实验》和我市课程同步连续约稿,已发表系列文章28期(篇)。7.积极探索物理中考评价改革。

积极探索和实践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评价改革,不仅能充分地发挥考试命题对新课程教学的导向作用,更能够有力地促进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早在01年 8月出台的《芜湖市初中物理课改实施意见》里,我们就提出我市初中物理学科考试评价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循序渐进”,“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几年来我市物理学科在中考评价改革研究方面工作细致入微、扎实有效,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市独立命题的物理中考试题也赢得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组暨全国中考物理试题评价组的高度评价,其中2003年获得教育部最高等级A。试题也同时得到了学校、教师及社会的认可,并在全国兄弟实验区中赞誉有加。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市物理学科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总体说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在变,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学生在变,变得更加喜欢学习;教师在变,素质变得更高了;评价在变,变得更加关注学生发展。

1.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 2003年12月,由我市物理教师编撰一套丛书——“初中物理教与学系列丛书”《新教案》、《新学案》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丛书分8、9两年级共4册,共110余万字,该套丛书凝聚了我市初中物理新课程实验以来教与学的心得和智慧。教育部物理课标组负责人、原安徽省教科所所长物理特级教师何润伟对该套丛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特别为丛书作序,在全国发行。自2001秋季开始,应国家物理标准组要求,我市向标准组和实验教科书编委会同步提供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案例、实验教材修订建议、新课程研究论文数十篇,其中三十余篇被收录入标准组编的《物理教师培训用书》和《新课程物理教学案例集》,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中学物理教学探讨》、《中国教师报》、《教育文汇》、《安徽省教育科研》等多种报刊杂志刊载过我市物理课改实验论文数十篇,特别是教育部《教学仪器与实验》杂志,自2002年第四期开始,连续十余期刊载了我市的课改文章。新课程实施以来,在省级以上教学论文和优质课评比中,我市共有15篇教学论文获省级以上奖次,其中国家级奖次有2篇。2003年9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初中物理师资培训指导》(国家物理标准组组长廖伯琴主编)有近50%资源录自芜湖实验区。2004年,我市又应司南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编写组要求,主持编撰了与司南版教材配套的新课程学生作业集《新课程初中物理同步三练》,全书共60余万字,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兄弟实验区使用后受到广泛的好评。2003年6月,应国家物理标准组邀请,我市物理教研员李文波老师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物理标准组教师培训”电视专题片录制工作,该片暑期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播出; 2003年12月,我市物理教师,第七中学程泓及铁路中学洪杰,应中国教育电视台邀请,赴北京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5+2》栏目大型互动式教育节目《我为老师打分》的录制,展示实验区教师对物理新课程的体会与理解,并双双获得“我最喜欢的老师”奖。

2.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

自2001年以来,我市物理学科教师在省级以上新课程培训会上进行示范课、观摩课教学的教师共有近20人次。在省级以上课堂教学评比中,我市参评教师获奖的人次、等级在全省也都处于领先水平,其中,课堂教学省级以上获奖15人次,国家级以上获奖4人次;录象课教学省级以上获奖5节次,国家级以上获奖1人次,其他形式课堂教学省级以上获奖4人次,国家级以上获奖1人次。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程 教学改革

1 引言

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一样,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才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基于这一认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构建高效课堂,就要从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及积极协调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入手,保证历史课堂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從这一点来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认识到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根据历史教学需要,重点构建高效课堂。

2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现状

表1. 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喜欢程度分布表n=50

非常喜欢 比较喜欢 喜欢 一般 很不喜欢

人数 5 25 20 4 1

比例(%) 10% 50% 40% 8% 2%

从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喜欢程度调查数据表1显示:非常喜欢的有5人,占10%;比较喜欢的同学有25人,占50%;喜欢的同学有20人,占40%,总体喜欢程度非常高,占到总数的91%,说明初中历史课程还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门课,只有9%的学生觉得该课程一般或者不喜欢。

表2. 对初中历史教师教学满意程度分布表n=50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满意 一般 很不满意

人数 2 20 18 8 2

比例(%) 4% 40% 36% 16% 4%

根据表2的对初中历史教师教学满意程度调查数据显示:总体满意程度为80%,该历史教师还是非常不错的,只有20%的学生是一般或者很不满意。

3 促进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在课程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则是课程标准,并且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确是教材,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里面的教学资源,吃透课标,明确教学目标,准确八五历史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教学措施;教师做好课前备课准备工作,熟悉教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3.2 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之前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根据调查与观察,目前不封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还是相当陈旧,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使得这些教师追求功利性比较普遍,大纲考什么我

就教什么,对于大纲不作要求的内容就让学生课外去看或者根本就不去涉及这块 “雷区” 。在新时代下,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提高考试成绩;

3.3 在课程教学中,处理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也是最好的学习动机。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促进学生成绩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 “教” 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

3.4 把多媒体教学融入历史课程教学

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很多历史已经做成剧本,演成电视剧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课外的观看,提高对历史课程内容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动画等灵活多变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有很大的提升。另外,多媒体技术能够从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强化、记忆的强化和理解的引导,比起单纯的听读来说,效果要强得多。这对于学生兴趣的形成、课堂效率的提高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王凤瑛.历史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208.

[2]路喜亮.试谈中学历史课堂的创新教学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71.

[3]丛素霞.新课标历史教学的突破[J].中国教育先进装备.2014,5:111-112.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篇4

一、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校生源75%是农民工子女,绝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未接受或从未重视过英语课程。现在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对他们来说起点高,不太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除了不容易启发、调动学生们的学英语 兴趣之外, 还有作业的布置方面也是难题。本改革试图改变这种状况。本调查旨在了解历时三年的初中英语的作业改 革实施情况及成效。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作业的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 起点低、教材 难度大的学习任务完成途径,解决学生们惧怕学习英语的问题,帮助学生渡过困难期,顺利完成三年的英语学习任务。

三、研究的内容

1.七年级至九年级现用教材中平时布置的学 习任务。2.七年级能初步达到口头和笔头交际能力所学的语言等。3.八年级能达到进一步地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4.九年级能达 到较自如 地运用所学知识,能具备有质量的预习能力。如:预习时找出所学的重、难点,并能够轻松和正确地完成书写小短文。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研究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民工子女英语作业的改革;通过对初中英语作业的改革, 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五、研究的方法

1.通过口语操练、笔头作业布置、集 体或个体 指导法等多方面去进行研究。比如:外研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上册Module 2Great books Unit 1的作业布置,我会要求学生尝试用对话中的一些短语造句或编写小短文:as far as,not…any more,be read,be influenced ,millions of,be known as,这样的作业练习,不仅突出了本模块的语法———被动语态及重点短语,而且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和创造力。每次改作业时,我都会有一些意外或惊喜。同时,我会非常重视作业讲评这一环 节:我会点名表扬一些同学,尤其是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在班上选读他们自己编造的精彩句子,让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极大地增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我也会展出一些优秀作品,贴在教室的墙上,让他们更有成就感。(请看后面所附学生们的作品。)

2.采用问卷和数据的方式调查,根据调查目的设计 问卷。如:

调查表(1)

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是否对 英语这一 科目加深了认识和了解呢?请大家就下面的调查问题做出回答:

1你现在是否会运用本学期课本上的单词或词 组造句子呢?

A.会B.不会

2你会模仿课本上的句子自己造句吗?

A.会B.不会

3你会用口头或笔头自己造句吗?

A.会B.不会

4你已能自己写出五个句子以上的小短文了吗?

A.能B.不能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七年级教学实践初步调查阶段(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第二阶段:八年级在教学实际中实施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鉴定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课题的研究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 台阶

第一阶段:2009年6月,通过问卷 调查了84名学生,结果如下:实验班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和训练,调查中的各项问题已完全解决,合格率达100%,已超出原定的目标。非实验班结果显示:第一项合格率达55.2%, 第二项合格率达40.1%,第三项合格率达37.1%。

第二阶段:2010年6月,通过问卷调查了84名学生,结果如下:实验班经过一年的学习和训练,调查中的各项问题已完全解决,合格率达100%,已超出原定80%的目标。非实验班结果显示:第一项合格率达53.8 %,第二项合格率达68%,第三项合格率达32.1%,第四项合格率达75.3%,

第三阶段:2011年南宁市中考英语成绩对比结果如下:实验班———宋词班参加中考共38人,其中A+6人、A 16人、B+12人、B 4人;非实验班———元曲班参加中考共41人,其中A+0人、A 7人、B+18人、B 12人、C+4人。结果表明实验班成绩明显优于非实验班。

(二)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在新形势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研究新的 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民工子女英语作业的改革,并通过对初中英语作业的改革,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对初中英语作业的改革的课题研究与提升,发挥课题研究在素质教育中的更大作用,稳步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的研究引领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高效性、创新性不断地升华,必将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作出贡献。在开展课题研究期间,我学会了思 考,能积极撰写随笔、论文,工作有成效,获得了一些荣誉,如:

2009年发表论文刊登在《广西教育》上;2011年论文获广西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08—2011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 竞赛,荣获国家 级二、三等奖、广 西区级一、二、三等奖;2008年获南宁市“十一.五”时期“教学骨干”称号;获2008年南宁市中考成绩评 比校级二 等奖; 2010年被聘任为南宁市青秀区中学英语兼职教研员;荣获校级2011年中考“推优工作一等奖”;获青秀区2011年中考“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等。

(三)建立、完善十七中初中英语资源库

根据教学的需要建立了南宁十七中教学资源库,对初中英语作业改革采用问卷调查;通过口语操练、笔头作业布置、集体或 个体指导 法等方法,进行改革 研究。这些资源都是进行课题研究期间,收集和整理出来的, 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使今后的教学更有实效性。

八、问题与思考

1.本课题是初中英语作业的改革研究,课题只在初中英语作业布置上进行了探索研究。今后可在小学、初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九年一贯制英语教学能螺旋式上升,使学生的英语逻辑智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在取得一些经验的同时我也总结了教训,对该课题的理论研究与分析缺乏一定深度;今后我还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思考,不断地总结经验,我相信自己能在今后的课题研究实验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摘要:我校的生源75%是农民工子女,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未接受或从未重视过英语课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研究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民工子女英语作业的改革,从口语操练、笔头作业布置、集体或个体指导法等多方面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初中英语作业的改革,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运用英语的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篇5

摘要:初中阶段通过历史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综合能力,注重挖掘学生潜能,为其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们目前的历史课堂,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教学成效的教学现象随处可见,这严重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基于此,作为当下一名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注重课堂知识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高效课堂;兴趣;环境;自主学习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学习。然而初中历史课程历史跨度长、内容多、范围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长期以来研究摸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初中阶段历史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

1积极构建良好教学环境是优质课堂构建的基础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研究: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其记忆力是平时的三到五倍。对于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应该重视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首先,笔者觉得我们应该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这个见解十分有益。为此,我们要为学生提供高效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如承载历史教学的图片、光碟、媒体、模具等,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让学生利用这些辅助学习的材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其次,创建自由质疑的学习环境。学贵有疑,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尊重历史事实,又要允许学生假设与质疑,在质疑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质疑与析疑中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最后我们还可以创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有人认为,只有当教育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因此,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予学生理智上的挑战,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文本,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其实,良好的教学环境真的是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通过上述三种教学环境的构建,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兴趣和愿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古往今来,凡有成就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浓厚的兴趣,因而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引言如同演员“亮相”,能一下子抓住观众的心一样,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因此,教师必须讲究开头艺术,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现行的历史教材中,每一专题前都有“导语”,它不仅具有导入新课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多种功能,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合理运用“导语”。为此,每次上课,笔者都注意使用“导语”,并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边讲边问,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课程内容,寻求正确答案,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使文字、图形、动画、影片等多种信息来帮助教师呈现教学内容,提供辅助信息,充分发挥听、视觉感知活动的作用,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3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次新的变革,即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为了追上新课改革的步伐,广大一线教师必须积极学习,更新理念和教法。以下是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给予充分尊重和信任,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验证事实真相。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建立交流、民主的合作型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预习课文,找出背景信息,进行自学互助;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学、讨论问题和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行成于思”;在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创设争论情境,鼓励发散思维

怀疑是争论的开端,只有学生敢于怀疑,大胆地进行思考,并勇于坚持个人意见,才能点燃争论的火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倡和鼓励学生质疑,以便使学生形成敢于争论、热爱争论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总结道:“愚公和智叟两人分析问题的思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愚公行愚思智,而智叟则是行智思愚。”我的话音未落,就有一名男生激动地举手说:“老师,我与您的说法有争议,我们的确应该学习愚公精神,但是,我觉得他的思维确实很滞后,确实显些‘愚’。因为开出一个山洞就能通过,这比把山搬走要节省很多时间,也会省很多力。”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听了有的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有点道理。我听后笑着说: “你见解很独特,其他同学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呢?”这下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个个情绪高涨,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个好办法,有的说当时科学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更有的说愚公确实是“蛮干”而不知 “巧干”……像这样的疑问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发展了创造力。在这一争论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

三、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理念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过于重视传授课本知识,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更多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因此记忆也不会深刻和牢固。由于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热情、缺乏主动探索意识,这对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非常不利。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关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对基础较差、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鼓励和帮助。此外,教师还要优化和创新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学生的观点,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良性的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因材施教

由于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很大,如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处理班务等,因此教师往往没有太多精力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不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对后进生缺乏足够的关心,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召开座谈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争取做到因材施教,如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提问有难度的问题,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问较容易的问题,使他们都能有所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升华传统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强烈要求创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语文课程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拓宽语文教学的发展空间,重视对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许多科目的教学都涉及到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也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现代技术发展的產物,多媒体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课堂上幻灯、投影以及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学生对教学内容就会有更多的认识。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讲解的主要方法是板书和口头讲解,课堂内容显得乏味无趣,现今,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不但极大的节省了时间,而且使得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直观、生动。课堂上,教师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方法向学生展示书本内容,带领学生走进文章情景中,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书本内容,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篇7

1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1.1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是目前针对新课程改革而实施的教学手段,是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而实施的教学方法,以期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其在个人的基本素养和身体体质、对于体育教学的接受能力以及个人的后天环境因素等等诸多方面的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教学受体本身的差异性,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来实施初中体育教学,“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虽然教学效率比较高,但是教学质量却很难令人满意,对于个人身体素质好、学习接受能力高的学生很容易完成老师规定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没有挑战力而对初中体育教学丧失了学习兴趣,而个人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反而跟不上初中体育教师的步伐,由于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丧失学习的信心,最终使得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众口难调而导致教学质量欠佳。

新的课程改革中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目标,要求体育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并且根据差异性来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过程和手段,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体系。为了能够满足新的课程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 采用分层教学法来完成初中体育教学,从而满足由于学生个体的基本素质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引起的不同需求,进而使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最终在整个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升身体素质和情感体验,满足身体生理生长的基本需求。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分为学生分层→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和辅导→分层评价和考核。首先,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层,初中体育教学的分层标准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学习接受能力和抗压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划分,对于优秀的学生分为第一层次,对于处在中等的学生分为第二层次, 对于各个方面较差的学生分为第三层次。当然,学生分层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可以通过专门的考核、调查、谈话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每一个情况。在学生分层确定之后,就可以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以“乒乓球”教学为例,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的教学方式的核心,是以指导式教学,即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生握拍姿势、挥拍动作、各种类型的发球动作要求和各种球的接球动作要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领悟和训练;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在第一层次教学的基础上,需要为其演示各个核心动作,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建立直观的影像动作,使其能够进行模仿训练;而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不仅要进行动作要领讲解和演示,体育老师还要辅助他们学习,使其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快速进行领会和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动作要领,从而完成该课程的学习。

分层教学法是初中体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基础教学方法,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手段,通过老师的分层教学来使班级内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掌握各个要领动作,并且在后期的训练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发展自我,进而明显地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2活跃教学氛围

新课程改革还充分强调了对学生角色的转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所以活跃教学氛围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才能放开手脚,积极地学习课堂的教学内容。初中体育教学为了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老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课堂的教学内容,既要时刻保持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还要充分体现体育精神,从而抛弃传统的、呆板的、枯燥的教学过程。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学生分组的方式进行体育竞赛,或者通过对专业问题的讨论而相互发表自己的看法等方式来使整个课堂氛围保持活跃,进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断地发觉自身的潜能,增加思维和身体的双重锻炼,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1.3游戏教学法

初中体育的教学对象是很多少年时期的初中学生,游戏法教学是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手段。例如在中长跑训练中,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在田径操场上跑,学生会丧失学习兴趣,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接力比赛,或者举行“占领高地” 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们跑得更有目的性,不仅使学生们在奔跑着得到锻炼,更多的是收获快乐,进而完成相应的教学手段。

1.4优化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是有效开展各种教学方法的前提,新的课程改革重点突出学生在课堂的重要性和主体性,老师如果想开展各种教学方法,必须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老师首先应该抛弃老师高大上的观念,要走到学生中间,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互动,以便为学生主动积极地来参与初中体育教学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第一层次的学生充当辅助老师的角色来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或者在团体性的活动中,要是要积极地参与进去,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是班级集体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各种活动也顺理成章。

2结语

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初中体育教学也必须随着课程改革对中学生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分层教学的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自身实际情况,得到应有的体育训练;通过活跃教学气氛,以彰显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的方式替代传统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优化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体,从而使初中体育教学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卫雪.探索新课改后的初中体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9):19.

[2]徐聪聪.新课改下初中体育创新性教学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45.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篇8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 将实验教学变成演示和口述, 缺乏实效性

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足, 没有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在实验教学时往往以演示或者口述为主, 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验中, 也没有真正提高初中生的实践能力。由于化学课时量有限, 因此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步骤和结论, 使学生对实验只有感性的认识, 而没有深入的了解, 无法通过实验增长能力。还有的初中化学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 但是实验过程中基本是教师“一言堂”, 严格限制了初中生的个性发挥, 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实验, 也就使实验教学成为摆设, 学生对实验也变得不重视, 不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缺乏明确的实验目标, 学生动手机会较少

许多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都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完全是教师想到哪里就教到哪里, 对初中生的思维造成一定的阻碍, 使初中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学习模式。还有的初中化学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 会将学生分成小组, 让每组学生都做相同的实验, 然后对表现较好的小组给予鼓励。这样的教学使小组中的化学上等生占据优势, 在实验时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而对于化学下等生则动手实践的机会少, 他们害怕失误被同学笑话。再加上有的初中生性格内向, 不善于表现, 看到其他学生抢着做实验, 自己就只在一旁观看, 从而失去了许多动手的机会, 一节课下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有一些教师思想守旧, 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实验内容和形式, 因此使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不感兴趣。化学教师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实验, 在课堂上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即使初中生有新颖的想法和独特的思维也无法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为了防止初中生在实验过程中弄坏实验设备, 许多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和限制, 使化学实验课程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师对于学生区别对待, 喜欢提问上等生, 对下等生缺乏指导, 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 不利于实现全面进步。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一) 积极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 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 创新实验教学方式, 给初中生提供发展和提升的空间, 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为实现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奠定基础。化学实验课上教师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实验技巧。比如, 在做“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时, 要让初中生明白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 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 选择一些物品让学生检测它们的酸碱性, 如食物, 橘子汁、牛奶、鸡蛋清等,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收获到生活的经验。

(二) 制定明确的实验目标,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前要精心设计实验目标, 尽可能减少学生的负担, 让初中生可以轻松地进行实验学习, 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 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提高实验教学效益。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均衡发展。比如,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时, 要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掌握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和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在实验开始前我先给学生进行了演示实验, 然后将注意事项告诉学生, 并确保每个初中生都能够亲手进行实验, 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不断拓展实验内容和形式, 增强化学实验的多样性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要做到“精讲多练”, 教师讲授要具有针对性, 避免对水平不同的学生造成困扰。化学实验的形式多种多样, 除了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以外, 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验, 或者让学生回答家里后进行实验等。每一种实验形式都有不同的作用, 需要化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比如, 学习了“水的净化”以后, 可以让学生回家以后收集一瓶污水, 然后带到课堂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还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热爱环境的意识。又如, 学习了“生活中常见的盐”以后, 我给学生提出了互动问题:为什么食盐可以食用而有些盐不能食用呢?这样可以实现化学实验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从而使初中生更具有活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 探究高效的实验教学策略, 给初中生带来全新的实验体验, 从而不断拓宽初中生的视野, 为初中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出铺垫。在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化学教师必须积极提高教学水平, 正视实验教学的作用,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双边互动的有效开展, 进而优化初中生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白丽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教师, 2011 (12) .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篇9

一、化学有效教学要以科学备课为前提

在新课程的框架下,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进行科学备课, 做到: (1) 备学生。认真分析,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恰到好处地结合教材; (2) 备课程。教师应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要善于将生产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与化学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3) 备方法。在备课时,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思考采取什么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效的突出重点, 克服难点; (4) 备情境。化学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思维、活动以及媒体等各种情境[2], 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高效学习; (5) 备自己。教师在备课时, 要善于自我反思, 敢于质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从而超越自己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化学有效教学要以构建有效课堂为主题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 “教师走向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学定教”。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资源和课堂生成的资源, 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加鲜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小组人数, 每组6-8人最合适。小组内各成员的成绩要各有差异, 应将思想上进, 学习刻苦, 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定为小组长, 以便更好地组织小组学习, 检查落实学习任务, 验收学习成果。小组成员在有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 合理分工、相互合作, 共同探究。

在教学中, 充足的时间是学生顺利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有力保证, 对即将发现的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 并从各小组中推荐一名代表做精彩展示。通过展示, 让学生的观点得以展现, 让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流, 让学生的潜力得以挖掘, 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创设化学学习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欲, 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按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生活情景中,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情境创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贴近学生生活, 符合他们的认知结构, 如为什么在雾霆天, 行人容易出现头晕, 这种问题的设置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 还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3.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有了兴趣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 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化学肥料”教学时, 上课前, 剪辑一段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研制的高产稻丰收在望的视频, 然后, 适时地提出与这节课相关的问题: (1) 要提高粮食产量, 最关键的是什么? (化肥的科学使用。) (2) 农作物生长主要需要哪些化肥? (氮肥、磷肥和钾肥。) 多媒体教学, 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形象化,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化学有效教学要以有效实验为辅助

化学实验是学习初中化学的基础, 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通过实验探究, 可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 理解化学基本原理, 研究化学常见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1. 让学生动手做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由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到学生自主实验是一个质的改变, 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案导学”的演示实验由学生自主完成, 可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学习习惯, 体验科学探究法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3]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他们发现新问题时开始的, 充分发挥实验质疑作用, 可以使实验探究和知识体系问题化、具体化、条理化, 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通过上课亲自做演示实验, 受到的启发都能够反馈出来。此时, 教师给予及时、适当的诱导、点拨,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使探究活动更充分、深入, 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直接、全面、深刻, 也容易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 做到科学备课, 以学生为本, 构建有效课堂并重视化学实验, 使学生对化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延伸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 针对新课改的理念, 我们将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 为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志超.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 2013, 05:123-124.

[2]刘效全.情感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1, 03:57-58.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篇10

1.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新课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深入发展,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就部分学校目前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情况来看, 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 难以满足新课改在英语文化素养、基础知识、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如,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要求英语教师能够用标准英语组织课外学习活动及课堂英语教学;能够针对一般问题, 通过得体的语言与外宾自然交谈;对发生的简单事件, 能够用英语详细、连贯描述, 并保持语音语调的准确自然。除此之外, 新课改还在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创意设计能力、掌控课堂能力等方面作了严格要求。将初中英语师资队伍的实际水平与以上这些标准进行对照,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我国目前初中英语师资队伍的实际水平与这些标准还相差较远, 难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初中英语新课改的实施, 给英语任课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一些教师在个人能力的发挥上感觉力不从心, 较弱的组织管理能力、较低的英语文化素养、较差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过于单一的英语知识结构、过窄的英语知识面等, 都已成为制约和影响新课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的主要障碍。

2. 学生缺乏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方法。

较强的学习能力、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是保障学生顺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 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较强的英语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具备, 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学习方法的掌握, 对于学生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英语教学中, 常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四种:交际法、资源法、调控法、认知法。由于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受传统行为主义教学理念的影响,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单纯地对记忆和模仿进行强调, 而忽视了思辨和创新, 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 自主独立性较弱, 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个别学校的英语教学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发现,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普遍重视对英语理论知识的讲授。除去教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方法外, 几乎不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及能力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培养。学习方法的缺乏, 直接导致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较差。个别学生甚至不能独立、连贯地对单词进行拼读, 更不用说英语写作、阅读等能力了。教师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能力及方法的培养和指导, 是导致以上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虽然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具有一定的影响, 使教师落后、传统的教学思想得以改变, 但是许多教师依然没有树立起先进的、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观念。

二、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英语教学的对策

1. 明确英语教学目标。

要想推进新课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化, 完善初中英语教学, 必须要对英语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和准确化。只有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 才具有较强的评价性和可操作性。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主要体现在能够摆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应对考试为主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终身、全面发展方面。具体来说, 就是不仅要注重英语理论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能够掌握它们, 还要重视对学生英语创新能力、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智力方面对学生的开发, 还要注重在非智力因素上对学生进行开发, 即新课改所提倡的价值观、态度、情感相结合的三维教学目标。这就要求,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将这三者进行科学的整合, 将英语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握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并在英语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中对价值观、态度、情感逐步加以渗透。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初中英语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 因此随着英语课堂教学动态的变化, 教学目标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不一定在每堂课的教学中都做到面面俱到, 只要能做到有所侧重就好。在一堂课中, 只要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的, 均可作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2. 完善教学内容。

新课改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划分, 主要包括英语文化素养、学习方法、态度情感、运用技能、基础知识五个部分。英语文化素养包括了所学语言发源国家的风土人情、价值观、文化艺术、地理历史、生活方式等。文化素养的具备能够保障学生在运用英语时做到符合语言发源地文化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学习方法指的是为了获得有效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相应行为及步骤, 包括资源、交际、调控、认知等方式,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学习态度情感是指合作精神、意志、信心、动机、兴趣等, 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及过程的有效性具有直接的影响, 是保证高效英语教学的关键因素;英语运用技能包括英语听力、交谈、朗读、写作四方面技能, 是构成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英语基础知识主要涉及到话题、功能、语法、词汇、语音等五方面, 基础知识是英语教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是英语运用能力得以发挥的基础。这五部分内容相互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在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 要坚决克服以前教学中只重视英语基础能力和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其它内容的错误做法。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我们可喜地看到初中英语教学较以往取得了显著进步和成效。但也应清楚地认识到, 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初中英语教学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苏英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互动式教学问题及方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6) .

[2]杨帆.浅析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3) .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解决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更加的密切,英语是现在对外交流的主要需要之一,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初中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基本,需要不断地加强初中英语课堂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英语任务的叙述是这样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的层面上,加强学生高效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但是现在中学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

1.学习乐趣

学生在没有学习英语的时候,都对英语充满好奇的心理,让学生学习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后,他们的好奇心也会大大增加。利用观察提问、座谈问卷等方法,我们认识到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习兴趣状况是:很多学生因为对英语渐渐熟悉,其中的新鲜感也逐渐降低,甚至随着年级的增加,一些原来有兴趣的学生,因为难度的增加,不但没有对知识进行加强,反而学习能力大大下降。

2.情感态度层面

初中生都比较注重情感,在学习了英语后,都喜欢用英语向别人打招呼,甚至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朋友和老师,他们还会使用英语来介绍自己身边的事物,积极性很高,敢于积极主动地参加,具有团结合作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也敢于大胆积极地回答问题,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他们也会逐渐变得害羞,怕别人嘲笑,在课堂中就不敢积极回答问题,也不愿意参加各种英语实践活动,在活动的时候不喜欢合作,遇到问题不愿意向老师请教。

3.学习方法

初中生在学习英语遇到困难时,都会向老师和学生请教问题,能够攻克自身的害羞和担忧,并且也会积极地给他人提供帮助。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很多中学生反映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方法掌握不到位,没有进行相关的学习方法训练,更不懂如何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需要老师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老师长时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建立多种模式的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在使用新教材的时候,对新教材中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掌握不到位,不会合理地使用教材;新教材对老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有很多老师都不符合标准。这些老师在讲解新教材,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实践的时候,往往会感到茫然。所以,老师要及时弥补自己在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方面的差距,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二、新课程下初中英语教学改革

1.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对促进活动的有序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兴趣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老师要适当地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讲解句型和单词的时候,可以一边讲解,一边提供图片、模型和实物等道具,让学生眼前一亮,不但耗时较短,内容丰富,而且还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激发学生学习乐趣的主要力量。

2.根据语言教学特点,明确课堂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要建立明确的教学任务,教授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程度。这不但是教学的基础,还是教学的关键,教学的过程要以相关的目标为基础。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基础教育中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任务进行了准确的划分,其中有“知识,能力,情感,方法和文化”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在增长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时候,要把“情感,方法和文化”融入教学目标中,并且保证目标更加具有层次化和具体化。这也是新时期英语教学的基本思路,所以,我们要有效地处理过去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把新的教学总任务作为基础,明确课堂教学任务。构建全新的教学观念,以情感为基础,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目标变得更加具体,方便学生操作。在面对全体学生时,要注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改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1)需要大力支持“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传播知识的过程作为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媒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学习方法,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处理问题。

(2)强化学生的学习引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第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可以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不但要知道事情的结果,还要知道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例如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和记忆单词。例如把单词放到适当的语境中,再根据上下文之间词语的搭配,来猜测单词的含义;对同类型的词语可以使用联想的办法;使用构词法,来反映词义;使用音、形、义的结合;对一些名词可以用图片和实物表示;对动词可以使用动作等方法来表现;还可以通过阅读来增加词汇量等。第二,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构建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讨研究,把问题融合到实际中去处理。

4.建立交际情景,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英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实践表明,学习语言不但需要合理的学习策略,还需要建立真实的语言交际氛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没有真实的英语交际氛围,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创造一个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环境。大自然的民俗风情多种多样,有许多好听的英文歌曲,还有很多敢于创新的人物类型以及多种教育材料等信息都给老师提供了充足的交际资料。例如问候,打电话,日常询问,引路,购物,邀请好友,看病以及学习研究等材料,老师可以利用实物和教具的展示,图片播放,投影图片,角色扮演,诗歌讲解,生活琐事等内容,调动课堂气氛,使用录音、图画和录像等方式进行英语竞赛演讲、课外英语交流等活动,构建语言交流的良好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还要通过大量的调查,把握交流情况,争取有效地解决学生中不敢说、害羞、怕出错的心理问题,给初中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会话表演,提升后进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语言状况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通过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器官,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5.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正视学生差距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教学的关键和目标。”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英语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建立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只看到优秀的学生,要使用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对待每个学生,要学会尊重和关爱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在进行课堂提问和对话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建立具有坡度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充满自信。尤其是一些成绩落后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在他们回答对问题的时候,要对他们进行支持和鼓励。创造条件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6.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处理学生在英语环境中的不足,需要适当地使用教室,学校,远程教育网络为学生构建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要积极拓展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例如建立英语角,英语乐园和英语天地等英语栏目,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拓展视野的时候,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珂.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A),2014.

[2]孟营.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篇12

1.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重视程度不一。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虽然一套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懂得如何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吸收, 那么, 再好的教学方法也起不到切实的作用。目前, 在我国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 大部分教师都将改革的重点放在教法改革上, 却忽略了对学法的指导。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有的重点都放在学生知识的形成上, 却不能做到有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如何提高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不是十分关注。

(2) 课堂提问存在误区。在新课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有部分教师为了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经常不停地向学生问问题, 有的教师甚至将问题贯穿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虽然这样能够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但是却又使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的方式, 而且有些教师在提问题的时候, 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提出的问题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导致学生根本不能充分理解教学内容, 只是机械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不能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充分掌握。

(3) 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没有做到科学分配。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 部分教师对多媒体的利用不合理, 很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 从来没有板书示范。这虽然也是一种教学方式, 但是用这种方法来替代教师的讲解, 根本起不到示范的作用, 学生对知识也不能扎实地掌握。

2.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将问题解决和数学思维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数学研究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重视渗透教学的思想和方法, 有意识地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 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深化学生的思维层次。其次,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还应该结合实际生活来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一种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2) 对教学问题进行合理设置。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 起到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合理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设计, 首先应该做到提问要有针对性, 应该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其次, 提问要有趣, 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 应该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最后, 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提问。学生主动提问,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 而且在教与学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3) 合理使用多媒体, 板书教学也不能忽视。为了能够将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教师应该做到合理使用多媒体, 一方面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还可以合理使用课件来激发兴趣, 创设愉快氛围,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但是, 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 不能缺少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板书示范, 比如几何中的作图与添加辅助线, 证明过程中的推理步骤, 代数中的计算的必要步骤等。

综上所述,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并不是一项短期之内就可以完成的任务, 而是需要循序渐进, 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出合理的改革体制。同时, 教师们还应该坚持科学的教学理念,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对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以此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给初中数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就必须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从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初中数学,问题,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段江苏.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1 (14) .

上一篇:节日生活下一篇:解读中国饮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