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职业指导

2024-10-22

学校职业指导(共12篇)

学校职业指导 篇1

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可以追溯到1908年,职业指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创建波士顿职业局开始了职业指导工作,并提出“职业指导应成为每个地区公立学校体制中的一个部分,其专家所得到的职业指导艺术培训,要像医学和法学界的培训一样仔细。他们应拥有科学技术所能设计的测量儿童感觉,能力及整个身体直立的情感素质的多种设施”。20世纪30年代起,职业指导开始普遍进入美国各公立中学。受美国影响,各国兴起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职业指导运动,有关学校职业指导的各种制度也相继酝酿出台。二战后,学校职业指导在世界范围内进入系统化发展的阶段,职业指导的理论和模式也不断趋于成熟和科学,逐步建立起一套规范的指导方法,并且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教育活动。

我国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开始于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提出实施职业指导。1994年《职业指导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职业指导工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因此,学校职业指导的根本目的,从社会的角度讲,是为社会选拔合格的劳动者,从个人的角度讲,是帮助其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相适应的职业,进而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学校职业指导主要包括升学或就业的职业指导和个性发展的生涯指导。

我国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伴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严峻。中国职业指导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也开始有组织地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最近几年,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职业指导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具体体现在政策的引导与支持、领导与组织机构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发展、内容和途径的丰富等几方面。此外,有些高等院校还非常重视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并成立了学校创业园区,为学生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与物质帮助。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理念的引导与影响下,职业指导工作也受到了充分重视。通过分析现状可以看到,近几年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

理论准备的不充分与认识上的偏差职业指导理论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虽然这些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能够促进我国职业指导的发展,但是对于这些理论的应用由于缺乏本土化研究,加之指导实践开展的时间不长,导致职业指导工作表面化、肤浅化、形式化,缺乏与实际结合的深入性和创新性。理论准备的不充分还体现在职业指导教材教法的单一性与陈旧性。一些高等院校虽然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但是没有合适的教材,通常只能由授课教师根据自己搜集到的一些有限的、零散的资料加上自己的见解作为教学内容。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丰富多彩的实践与运用机会,学生对职业与社会的认识仅停留于感性层面。而从对当前我国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现状分析,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停留在“为就业服务”的认识层面。一些教师把顺利就业、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看作职业指导的唯一目的,而忽略了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培养人全面发展的素质,培养人自我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往往由于建校时间短,学校的主要精力用于招生和就业,而就业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毕业生,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尚未建立。

软硬件资源欠缺关键资源的短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薄弱。从浙江省高职院校来看,职业指导教师以行政人员和政工干部居多,之前没有经过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的专业学习,靠自己的经验摸索,素质参差不齐,教师缺乏职场意识和实际指导能力。调查资料显示,职业指导专职师资的力量相当匮乏,具备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寥寥无几,事务性工作的繁忙与人手紧缺而造成的超负荷工作,对职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构成威胁。第二,职业指导教育缺乏系统规划。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性、连续性的工作,我国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缺乏对受教育者在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系统规划和全程指导,这体现在初等教育和普通高中的中等教育完全以升学率为中心,忽视学生个体与兴趣的发展上。而高职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职业指导主要是职业测评、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手续办理等方面,在短期内客观上满足了毕业生的需求———找工作、办手续,可是当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开始职业生涯第一步的时候,却不知如何计划中长期目标,怎么面对短期工作压力,如何调整职业心态,如何设计职业路线,哪些关键因素会影响职业生涯等等。对于受教育者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系统化、全程化职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的开拓与研究远远不够。第三,现有资源利用率不高且更新缓慢。当前,高等院校一般都配备有就业招聘专用场地和相关可供利用的设备,也都设置了就业招聘咨询中心,但这些资源的利用一般只在就业高峰期比较好,在平时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各个高校都有就业网以供发布最新的就业招聘信息,但是在职业指导的资源收集方面往往非常欠缺,职业指导论坛中的互动较少,更新缓慢。

运作载体单一,效果不明显从现状分析可知,职业指导工作主要体现在就业工作、职业指导课程以及部分学校已在探索的创业教育等三个方面。首先,就业工作除了增加网络与技术的运用外,其相关条款和操作规程大多沿用传统做法,而职业指导课程多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受师资力量的限制,缺乏联系实际和个性化指导,案例分析不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限于教师长期囿于学校环境,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了解的程度不深,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再次,许多高校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多为一些零星的讲座、简短的模拟招聘活动等,缺乏有效的载体拓展与渠道开放,难以体现职业指导的实际效果。

学校开展职业指导要厘清的几种关系

教育与援助的关系学校职业指导有两个任务:教育与援助。职业指导的教育任务使学校的职业指导区别于社会中介机构的职业指导,在强调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外,还强调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的形成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一方面,学校的就业援助是为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对特殊学生和经济贫困学生,不仅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如免费组织毕业生参加就业专场招聘会、提供一定的交通补贴等,并且还要利用学校的战略合作伙伴资源及动用教师力量,为毕业生推荐用人单位;而另一方面,也强调对这些学生心理和精神上的援助,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职业指导的教育任务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受教育过程,而职业指导的援助任务更关注弱势群体,由此达到面与点、整体与局部的有机融合。

职业满意与人职匹配的关系职业指导的目标体系包括了结性就业目标、和谐性就业目标和自主性发展目标(如图所示),他们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职业满意度也是层层递进。

了结性就业目标主要帮助学生实现人职结合,是最低层次的目标。它在整个过程中定位于职业的获取,职业指导工作局限于两方面:提供职业信息,传达就业政策;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推销技能。和谐性就业目标主要帮助学生实现人职匹配,是中级目标。与了结性就业目标相比,更加突出通过各种科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而充分地了解自身和职业,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从而尽可能地优化人职匹配度。自主性发展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职业发展意识、理念以及生涯规划能力,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能力主动适应、转换乃至开拓职业,是最高层次目标。它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择业能力、生涯规划能力和创业素养,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实现其自身价值。职业满意度不仅取决于职业本身,更取决于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生态度。人职匹配是基础,职业满意是追求,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水平提高,职业满意度的提升应该成为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努力方向。

升学就业职业指导模式与个性发展职业指导模式的关系当前,升学就业模式主要体现在学历教育与应试教育两方面,具有浓重的标准化色彩。它是以社会学为理论基础,主要目的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以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影响与塑造人,并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个性发展职业指导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从发掘人的潜能角度提出职业生涯指导,由此,职业指导工作面临一个用标准化的流程创造个性化产品的两难问题。高校的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职业指导工作中,作为高校要重视解决社会问题,但是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发展人的个性才能实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社会和谐。

推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有效策略

了解其他国家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过程,研究我国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求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要厘清的关系,都是为了寻找与实践推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有效策略与途径。以生涯发展的理念为指导,结合我国职业指导开展的实际情况,可以提出以下八大策略。

系统化策略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发展过程,这决定了职业指导也是一个连续和系统化的工程。从纵向看,职业指导应该从幼儿园教育开始,贯穿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甚至人的一生。从横向看,职业指导与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信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人事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有紧密联系。从职业指导的内容与目标看,“认识职业与专业、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做好准备、走向社会———人职匹配、实现人生价值”,其本身就是一个连续与递进的过程。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要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与专业建设与品牌专业打造相结合,与劳动人事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联系,与用人单位合作,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以确保职业指导工作的全面性。所有这些方面都表明,系统化策略是推动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重要指标。

人本化策略生涯发展与规划重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需要、个性特征和外界环境形势,规划、选择和开拓未来人生道路,即需要学生在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的基础上,做出抉择,制定目标,再付诸行动。它强调的是个体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指导。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自己职业生涯的设计者、规划师和决策者,教师只是引导者、顾问和咨询师。在生涯职业指导过程中,引入职业测评系统,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合理调整择业观的依据之一,是实现人本化策略的一种方式。此外,弹性学分制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课程及课程学习与完成的时间,辅修制即学生可以选修其他专业课程以向跨专业和复合型发展,以及个性化、面对面的职业规划与选择的咨询与交流都体现了职业指导过程中的人本化策略。

专家化策略专家化策略体现在职业指导课程任课教师的专业化,即具备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的专业知识、具有职业指导的实际经验、持证上岗等。此外,还可以聘请劳动模范、实业界成功人士、校友等作为学校职业指导人员,用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切身体会与学生展开具体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并能够以身示范。

实践形式多样化和整合化策略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在于学校应根据本身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开拓与创新。除了职业指导课程、讲座、交流会以外,还可以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职业考察、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以及开办创业园等,并且整合利用这些方式。

全程化策略广义的全程化策略是指将生涯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狭义的全程化策略则可以理解为在学校教育阶段特别是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指导。以“生涯教育”为理念的职业指导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习阶段,结合职业指导课程和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等,可分划几个阶段的指导过程。

企业化策略企业化策略主要是指在工学结合的环境中,实现职业指导的过程。在工学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企业管理的规范环境、企业文化的人文环境、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中,按照实际的生产项目、工艺、规范、操作要求等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经历从一名学生向一名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转换。在这一真实的互动过程中,不仅有职业操作技能的训练,更有职业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冲突,职业道德的考验,作为一名职业者,他必须思考这份职业与自己个人特征的适合性,蕴含的权利与义务,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做出价值选择。真实的职业环境赋予了学生多重角色,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形成提供了真实而较为温和的情境。

法制化策略从美国职业指导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职业指导工作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健全的法律法规在规范职业指导的各项工作、确立职业指导的相关标准以及设计职业指导内容等方面,使得各类学校有法可循,同时也保障了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落实。在我国,关于职业指导的法律法规建设还属于空白,亟待研究与加强。

技术化策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立专门的就业网站在我国高校中已基本普及。就业网站基本包括新闻公告、就业政策、招聘信息、就业操作流程等,有些就业网站还包括就业论坛、职业咨询、校企交互平台等内容。事实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职业指导工作开辟了实时互动的途径。如网上应聘、就业指导短信平台、在线测评系统等。

摘要:分析研究了美国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历史和经验, 并对照当前我国各类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现状, 提出了学校职业指导中要厘清教育与援助的关系、职业满意与人职匹配的关系、升学就业职业指导模式与个性发展职业指导模式的关系, 进而提出了系统化、人本化、专家化、多样整合、全程化、企业化、法制化、技术化等学校职业指导的八大策略。

关键词:学校,职业指导,推动,策略

参考文献

[1]蒋乃平, 杜爱玲.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特点及其对职教改革与发展的导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7) .

[2]刘嘉祥.促进个性发展的学校职业指导探讨[J].职教通讯, 2007, (3) .

[3]刘颖.试论学校职业指导的开展和推动[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4]李洁.我国学校职业指导应遵循的教育思想[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1) .

[5]刘英姿, 屈振辉.以人力资源开发为职业指导应然的理论基础[J].理工高教研究, 2007, (12) .

学校职业指导 篇2

安徽重点高职院校: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重点高职院校: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重点高职专科院校: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重点高职院校名单: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重点高职院校名单: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重点高职院校名单:长沙民政职业技术、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重点高职院校名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重点高职院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重点高职院校: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重点高职院校名单: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重点高职院校名单: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学院

河南重点高职院校名单: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重点高职院校: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重点高职院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工学校职业指导教育的实践探索 篇3

【关键词】职业指导教育;职业教育;技工学校

职业指导教育是技工学校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通过职业指导教育使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职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实现学有所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成为当前技工学校面临的新课题。

1 職业指导教育的目标和作用

职业指导就是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和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获得职业角色与职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教育活动,最终使得学生学会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进行职业决策。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利于技工学校及时把握市场的脉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也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的发展,避免结构性失业,保持社会稳定。

2 技工学校职业指导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战略眼光,职业指导教育定位不准确

大多数技工学校的职业指导仅仅停留在毕业生阶段,错误的将职业指导定位为就业指导,认为把学生送进企业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动态则考虑的很少,对低年级学生的引导和对历届毕业生的跟踪调研更是欠缺。这种模式缺乏长远规划,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淡薄,在一次性就业率连续提高的同时离职率却连续走低。

2.2 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目前,很多技工学校都把职业指导教育等同于德育来开展,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也大多是德育课甚至是语文课教师。这些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都缺乏系统的培训,不具有职业资格证书,难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2.3 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手段单一

首先,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实行填鸭式教学,活动设计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得较少,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课程基本是集体讲授,缺乏对学生个体的专业咨询和有效指导;再次,教材理论性过强,内容繁杂,所举实例很多也不适合技工学校学生的实际,因而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对职业指导教育的实践探索

3.1 建立和规范职业指导组织机构

技工学校应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职业指导组织机构,统筹安排教务处、学生处和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等职能部门的工作,通过分工负责、合作配合,调动一切与职业指导教育有关的部门的积极性,使职业指导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更好地发挥对就业工作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3.2 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包括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职业指导的专业能力,可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参观学习,不断研究和改善专业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紧跟市场步伐;开展职业指导的教研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经验交流、观摩和业务指导工作,在实践中加强锻炼。

3.3 明确不同年级的职业指导教育重点

3.3.1 一年级的职业指导教育重点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自我辨识与自我认知的阶段。这一阶段职业指导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我和职业的内涵。可在专业人员的辅导下进行兴趣测评、技能测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定现在具备的技能,去掉不切实际的幻想,为今后的职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3.2 二年级的职业指导教育重点

这一阶段职业指导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状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初步确定自己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学会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

3.3.3 三年级的职业指导教育重点

对于毕业班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重点是法律知识和顶岗实习指导。

在实践过程中可就某个专题请律师、劳动法专家进行知识讲座,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由于实习地点分散,不可能在每个学生实习的企业都安排专人辅导。因此,必须通过完善制度以保证实习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学生实习期间,建立联系制度,与学生和企业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工作状况、工作表现、企业意见等。对于实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逐步走向稳定。

3.4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4.1 情景教学法的运用

情景教学法要求学生不只是一个观望者,而是一个行动者。例如,在学习求职技巧时,可将课堂改造成模拟考场,由教师担任面试考官,学生根据招聘广告来应聘。通过真实的演练,使学生体验了面试环境,熟悉了面试步骤,了解了面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增强了心理素质。

3.4.2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引导学生追求一种正确的答案,而在于让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越辩越明,互通有无。例如,笔者在讲授《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一课第一节“职业是人生的基石”时,曾组织学生讨论“庄文辉的职业变迁”案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真正学到了知识。

4 结束语

职业指导教育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都有深远的意义。技工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扎实有效的基础性研究,大胆改革和尝试,从学生入学开始灌输职业的概念,在指导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爱好,提升学生的潜能、全面完整地关照学生的发展,必能提高办学质量,为我国职教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晓云.中等职业学校全程化职业指导模式实践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咸桂彩,杨金梅.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探讨与建议[J].职业技术,2009(12).

[3]竺辉,方湖柳.论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推进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2009(5).

[4]施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9).

[5]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教育创新专题调查组[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

学校职业指导 篇4

关键词:《职业指导》,教学心理辅导职业能力和道德

我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应当对受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传授职业知识, 培养职业技能, 进行职业指导, 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必须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 真正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作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指导》教学应该从学生入学时进行, 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在实施《职业指导》教学的过程中, 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感受到就业的压力, 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习质量。

一、当前学校《职业指导》教学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认为《职业指导》仅仅是职业指导课老师的任务, 认识不到《职业指导》需要全员参与, 且是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全程辅导。

(二) 在《职业指导》教学过程中, 尚未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还存在教学方法的单一、陈旧。未能从学生的心理品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角度进行综合辅导。

二、教改的尝试

(一) 《职业指导》教学是学校根据培养目标,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 增强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自觉性的教育活动;也是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顺利就业、升学, 并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得到发展的过程。

因此, 《职业指导》也需要发挥全员育人的“大德育观念”, 实行全员化教育模式发挥家庭、社会、企业的力量, 对学生进行能够接受, 行之有效的全员教育;调动学校各个层面, 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政教处”等部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还要主动与班主任老师以及其他专业课老师联络, 将相关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指导》教学相结合, 将《职业指导》教学工作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有条件的情况下, 既要走访学生家长、走进相关行业, 又要将家长或相关行业请进学校, 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来。

(二) 《职业指导》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教育过程, 除课内教学外, 还应将教学的重心与课外相关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转变《职业指导》满堂灌似的政治说教, 要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 因此,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改的尝试:

第一, 《职业指导》教学应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中职学校学生成绩不好未考上高中, 有很强的自卑心理, 学生躁动不安。入校后, 认为没有什么学的, 而且学了也没有用, 感到前途茫然, 因而产生松懈、自卑、对未来失去信心的心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产生恐惧感;目标的理想化和现实生活的差距又增添了失落感;频繁而复杂的人际关系对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更是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 《职业指导》教学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建立在对学生的能力、兴趣、理想、价值观、职业发展水平等心理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纠正认识偏差和心理误区, 扬长避短, 充分展示个性, 实现“人——职”匹配。教师通过观察、谈话、调查等途径掌握学生的职业发展资料, 通过生理测量、心理测量建立个人职业发展档案。教师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经常与学生交心摆谈, 并将自己的电子邮箱公布给学生, 以便与他们进行隐性交流, 真实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

《职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深入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为把自己培养成合格人才而努力。

第二, 《职业指导》教学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

首先, 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的。选择目标时要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及已达到的知识水平, 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而且学习的目标不只是落实在教学文件上供教师和管理者使用, 而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明白, 使学生懂得学好理论知识是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 注重联系实践, 适应社会角色。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 有组织地让学生到生产建设第一线, 实地参观考察, 了解第一手信息, 掌握第一手材料。还可以把相关行业的专家请到学校里来, 传授他们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激发学生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兴趣。

最后, 到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职业指导》每周安排两、三次不同专业的毕业班学生去相关实习单位, 在整个环节中, 侧重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整个过程中,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过程, 学生的积极参与, 深入讨论以及亲身动手实践, 引导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实践, 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适应角色, 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第三, 《职业指导》教学应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职业指导》教学以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为载体可以更有效地渗透到学习生活中, 既拓宽了德育内容, 增强德育效果, 也提高了《职业指导》教学的有效性, 有针对性地培养对职业的情感。我的主要方法是:

(1) 利用《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才能培养高尚的情操, 使学生具有爱憎分明的感情, 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以及对学习、工作的满腔热忱和乐观主义态度。

(2) 将《职业指导》教学与职业理想、社会理想教育结合起来,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法, 让学生接触社会, 接触成功人士, 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热爱和了解。如请在北京德宝饭店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姚佳同学来学校介绍自己的就业心得和体会, 使同学们实际感触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 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3) 将《职业指导》教学与当前学习结合起来, 通过邀请毕业学生介绍就业的体会, 使学生明确学习与职业的关系, 以强化学习的内驱力;将《职业指导》教学与学校政教处、学校共青团、学生会、班集体班会等工作结合起来, 加强养成教育、礼仪教育、法制和行规教育, 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当前, 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指导》教学的必要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教学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 把握《职业指导》教学的内涵和实质, 增强《职业指导》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参考文献

【1】马庆喜《关于职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探讨》

学校职业指导 篇5

论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推进策略

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增强职校办学活力的有效手段.大力推进职业指导工作,必须改变观念陈旧、机制不全、师资薄弱、方式单一等现象,从完善职业指导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作 者:竺辉 方湖柳  作者单位:竺辉(浙江省奉化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方湖柳(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刊 名:中等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ZHONGDENG ZHIYE JIAOYU 年,卷(期): “”(5) 分类号:G7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指导   推进策略  

探讨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规划 篇6

关键词:学生就业;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随之而来的2014年则是更难就业季。“727万”又一次触动社会的神经,相比2013年的699万,增量不大但总量很大,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来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可以肯定的是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技师学院的学生也是如此,在蓝领工资越来越接近白领时,我们就应抓住机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有效重视,使他们的就业不再难,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近年来,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劳动力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担忧。职业学校毕业生与农民工抢饭碗,起薪点低于熟手农民工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信心。职业学校必须在继续关注就业率的同时,更加关注毕业生的就业流向、薪酬水平、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综合指标,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从事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方向,它对人的生活发展占据了大半时间甚至影响和决定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交往能力。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缺乏职业设计知识,就业意向的不明确,甚至有学生对所学专业适合何种岗位一无所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准备和准确定位。

一、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够,缺乏职业定位

技师学院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感觉和认知的矛盾心理,大多数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清醒的认识,缺乏实际的实施和了解。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并影响今后的人生发展。由于大部分技师学院的教学经费有限,专业的师资队伍不足,大部分技师学院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不了解和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目标不明确。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和自信心

当今社会充满着激烈的竞争,技師学院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精心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学习、思考、实践的能力。同时它也是解决问题、个人技能、责任感和个人特征的体现。拥有就业能力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在校期间是正式培养和锻炼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应有规划地根据自己设计的目标,不断地学习、积累和实践。

三、注重对技师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考核和评价

为确保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和评价,不需要结果性评价。技师学院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成功与否的评价,在校学习这段时间,难以做到完整、全面的考核与评价,只是有选择地选取主要项目进行评论,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合理评价。

在学校,还可以举办职业规划大赛,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掌握自己的未来,提高就业率。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毕业大军中脱颖而出。做好职业规划的同时,学校给予培训,开设就业指导、求职礼仪等相关课程。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在做好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施展演练。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接受教育的增多和社会锻炼的加强,对自身的职业了解和认识也逐步加深,就业能力也会逐渐提高,自信心也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

(作者单位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对策 篇7

关键词:学校,职业指导,对策

一、当前形势下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强大的人力资源大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繁荣, 必然提出更高、更加急迫的人才需求。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也是我国高素质劳动力集中的地方, 培养合格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是各级各类学校的职责。学校职业指导是指学校内的职业指导部门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职业结构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 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 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专业和职业, 进行定向培训, 同时帮助用人单位选择适合的劳动者就业, 达到人与职业的优化结合。学校职业指导的开展, 对推动学生的就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至关重要。

开展职业指导有利于学校把握市场脉搏, 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位自身的发展。目前很多学校属地方政府主管, 学生主要来源于本地, 毕业生大多数在本地区就业,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这就决定了这些学校必须是为地方经济服务, 只有做到立足本地市场, 就业渠道才会畅通, 同时也会得到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开展职业指导有利于学生更新就业观念, 有效促进招生、就业, 增强办学活力。针对学生在求职和应聘过程中的问题, 为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分析、供求趋势分析, 让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进而提高就业率。

二、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一些做法

作为山西旅游职业教育的领头军,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各项指标在同类学校中都保持领先水平,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这些年来, 我们深刻感受到职业指导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职业指导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 提高了学生职业素质, 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1.开设职业指导课, 开展就业形势教育, 使学生形成崭新的就业理念。

为适应社会需要, 我们对三年级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课程, 对一、二年级学生开设职业讲座。在职业指导课上, 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科学选择适合社会需要和个人条件的就业目标或方式, 让学生了解自己, 认识社会, 在就业的道路上有备而战, 防止盲目就业现象的发生;在教学中,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就业心理障碍, 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近几年, 我校90%以上毕业生能够做到先就业后择业, 实现顺利就业;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鼓励学生一专多能、一专多证, 多渠道教会学生生存, 促使学生在走向社会时能尽快做一个成功者。

2.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实现共赢。

就业安置是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 也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坚持“立足本地, 面向全国”的就业原则, 我们努力拓宽我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是通过组织人才供需见面会、洽谈会等, 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创造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便利条件。连续几年, 我们每年举行双向选择洽谈会十多场, 并及时把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通过网络、电话、通知等形式告知学生, 方便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二是加强学校与当地人事、劳动等部门的联系, 寻求一系列职业教育发展的体系, 如政策扶持和倾斜, 充分利用就业服务机构,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三是切实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广泛开展“定单培养”、“校企联合”, 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供需合作关系。四是积极鼓励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就业, 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指导。五是鼓励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 服务西部经济建设, 鼓励毕业生致力于基层经济建设, 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通过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真正把毕业生妥善安置好了, 学校的发展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3.形成良好的就业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实践中, 将就业教育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首先, 让就业教育的思想进入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渠道, 也是进行就业教育的主渠道, 就业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在文化课教学上, 也注意渗透就业教育思想, 尤其像语文、英语、政治、历史课的教学中, 从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入手,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思维活跃、多谋善变的能力。其次, 学校注意围绕就业教育这一主题开展活动, 比如, 通过专业兴趣小组、毕业实习等形式, 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就业兴趣, 激发就业热情,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再次, 树立就业榜样, 邀请就业典型人物来校做报告, 尤其是对本校优秀毕业生就业历程的宣传, 对就业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职业指导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职业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还要清醒地看到, 职业指导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急于解决的问题。

1.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教学质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 部分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脱节, 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水平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专业动手技能和专业知识更新能力不强, 实验实习设施陈旧、落后, 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手段落后, 缺乏专业竞争的能力, 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2.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 由于人力和物力投入有限, 职业指导人员比例较少, 缺乏对学生职业倾向进行测评的有效和长期的方法, 难以系统的全面的对学生职业教育进行指导。

3.各个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均衡, 传统专业就业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一些热门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但社会需求量小的传统专业如法律、会计专业, 就业状况则不尽如人意, 毕业生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显著。

四、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总结我们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和不足, 结合其院校职业指导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 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推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领导, 形成规范化的职业指导制度。首先, 要加强对职业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开展职业指导是形势发展赋予学校教育的新要求、新课题和新义务, 职业指导的过程, 是对领导者和职业指导者综合素质考验的过程,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 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职业指导队伍, 把职业指导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认真抓好, 就业才会有显著效果。其次, 制定规范化的职业指导制度。当前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着“三个没有形成”:组织化没有形成、制度化没有形成、规范化没有形成。其结果造成职业指导工作盲目性大, 随意性强, 有章不循, 缺少约束, 甚至使职业指导工作变为应付式, 工作质量不高。学校可以制定相关制度, 如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水平和就业层次等因素作为考核院 (系) 领导干部政绩和院 (系) 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并与经济效益、职称评定等严格挂钩等。有了这些制度, 就能把职业指导责任落实到领导和每个教职员工身上, 客观上就可以督促和规范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使职业指导全员化、全程化。

2.以人为本, 完善学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学校要将职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 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职业介绍、个性测试外, 还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求职择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方法和途径上, 有授课咨询、测验、职业调查和求职技能训练等。同时, 学校可定期邀请本校历届优秀毕业生与学生座谈, 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 培养自我, 创业发展;也可聘请劳动力市场及各用人单位有关领导来校做职业指导讲座, 使学生直接了解社会对本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要求, 加深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技巧的了解, 从而树立起正确职业发展观、择业策略观。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今国内外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理念, 也可以增开有特色的创业教育课。在开设创业教育课时要考虑学科、专业和学生个性兴趣, 也要考虑地方经济特色及发展状况, 重点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创业基本素质。创业教育课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 拓宽创业视野, 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 为他们在未来成功创业提供可行的理论指导。

3.因地制宜, 建立“双赢”的学校职业指导机制。学校应根据当地的产业定位及产业特点, 设置、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 把教学完全融化到市场与企业中去, 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与大型企业联合办学, 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到大中型企业就地办学, 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联系吸纳社会资金, 合作办学, 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经常到一些中小企业去调研, 就企业中存在的技术、管理等问题, 组织若干攻关小组, 与企业联合攻关。定期举办校内人才供需见面会, 利用网络等宣传手段为学生架起就业的桥梁。

4.借鉴经验, 提高职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开展好职业指导工作, 需要交流经验, 取长补短。这种交流包括国内院校之间的互相学习, 也包括向国外高校“取经”。例如, 美国的大学职业指导就非常专业化, 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职业指导中心, 其从业人员人数多、专业化程度高, 很多人具有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博士学位。这些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不仅体现在较成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上,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院系的职业指导能依托专业背景, 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未来的职业领域, 使学生对于专业发展和可能的职业领域有一个整体的前瞻性的了解。仅从这一点看, 我国学校真正实现职业指导专业化, 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 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人员, 大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的培训, 他们的职业指导是在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的, 而目前我国的学校普遍缺乏受过专业培训的合格职业指导人员, 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指导需求。目前, 在学校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主要是原来从事教育管理的教师以及从事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人员, 他们的共同缺点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指导训练。学校要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就必须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培训, 逐步建立健全职业指导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强化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 增强职业指导的研究意识, 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系统化和高水平的高校职业指导队伍。

综上所述, 学校职业指导的开展和推动对促进毕业生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已经展开, 但还存在许多问题。职业指导形成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 还需要一个过程, 这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从事这项工作的人, 多一些研究与探讨, 多一些调查与实践, 使我们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汤生玲, 曹晔.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王珍, 张树桂等.职业指导.地质出版社.

[3]齐良书.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

[4]孙晓颖, 江波.国外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状况.中国培训, 2005, (3) .

[5]张富洪.试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6, (6) .

学校职业指导 篇8

一、职业指导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把握人生, 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通过科学的职业指导能使学生明白社会、职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就业的范围越来越广。个人出路多元化的同时, 高新技术的发展也要求现在的职业劳动者必须具备: (1) 在心理状态上, 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浓厚的民族感情和国家感情;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现代竞争意识和积极开拓创新的能力。 (2在知识结构上, 以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为基础, 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以专业技术为主干, 以社会需要的各种知识为分支, 既有较深的专业造诣, 又有较宽的综合知识面。 (3) 在能力结构上, 以操作能力为主, 协调基础的认识能力和复杂的社会交往能力, 使能力多元复合。既具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 又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机会, 从基础知识学起, 刻苦努力, 打牢基础, 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学会合作, 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提升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以适应社会和职业的要求,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职业指导能帮助学生正确职业定位, 确定明确的择业就业方向

通过职业指导, 首先使学生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价, 经过指导教师的帮助或进行自我测试, 发现自己的优势, 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兴趣是每一个人成就事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源泉, 也只有对某一职业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人“情有独钟, 初衷不改”, 在曲折和困苦中实现自己的目标。其次, 了解自己的能力, 培养自己的能力。能力是一个人从事职业劳动所必需的本领它决定着每个人的前途。因此, 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要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强培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学会关心他人, 关心集体关心社会, 努力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在实习期间不怕苦, 不怕累, 从小事做起锻炼自己的韧性和意志, 培养自己的竞争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再次, 职业学校的学生还要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量相信他人的真诚, 相信组织和社会。困难面前不退却, 不怨天尤人, 对前途信心百倍, 始终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正视社会, 并凭借自己的能力去选择职业, 谋求发展。

三、职业指导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及稳定性, 实现学生的有效就业

教师要通过职业指导, 使学生掌握求职的知识和技巧, 珍惜并不放过任何的就业机会。职业指导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联系用人单位, 促进人与职业的最优化组合。对不能如愿就业的学生, 可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及其他条件, 认清形势, 科学规划, 也可走创业成才之路尽力使每一位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有一个理想的归宿。同时, 职业指导人员也要与已参加工作的学生经常沟通进行职后指导, 使就业者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诚实守信, 奉献社会;使创业者不畏艰苦, 总结经验, 努力进取。

摘要:本文从职业指导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 把握人生, 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帮助学生正确职业定位, 确定明确的择业就业方向, 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及稳定性角度阐明了职业指导对职业学校学生的作用。

技工学校班主任职业指导的渗透 篇9

一、新生入学后,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和学习观

大多技工学校招生时对学生承诺“包分配”, 很多学生以为进了校门就进了“保险箱”, 不思进取, 一心等着毕业时学校给分个好工作。针对这种情况, 班主任首先要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 了解自我, 正确地理解个人与社会、事业与谋生、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 从实际出发, 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加强班级日常管理,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和学习观之后, 还必须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它是学生在校学习和将来就业的根本保证。有的学生在刚入学时把以前的不良习气带入了校门, 有的学生表现为:留长发、吸烟、戴首饰、行为散漫等等。班主任要从新生入学军训开始, 从学生穿着打扮入手, 坚持不懈地抓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逐渐克服它们的不良习惯, 要求学生先能坐住“板凳”, 统一购买“班服”。这样, 不但规范了学生的穿着, 还增强了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三、强化专业的训练, 巩固专业思想

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 在学习文化课时困难较多, 而学生在校学习, 将来参加工作后, 最终靠的还是一技之长。因此,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重点是专业技能。作为技工学校的班主任要了解、掌握所带班级的专业特点、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技能要求等, 并将与专业有关的一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积极配合专业教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树立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信心, 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学习方法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 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通过我们学校近几年的教育实践, 每年都有很多在入学时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在后来的专业技能课中学习较好, 最终在就业时获得了成功。

四、注重劳动教育,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

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后, 所从事的岗位大多是一线产业工人—蓝领劳动者, 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而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以前的劳动锻炼很少。技工学校的班主任要注重劳动, 对班级劳动要有正确的认识, 只有通过劳动教育, 才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精神, 班主任要多给学生创造劳动的机会, 让学生多参加有意的劳动, 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五、培养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技工学校学生毕业时的年龄一般在19岁左右, 它们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决定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今后择业可能会存在有两种极端情况:一是期望值过高。对自己的就业能力和水平估计过高, 对将来的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期望值过大, 对学校分配的企业东挑西拣, 一旦毕业择业时达不到自己所希望的企业或理想职业岗位时, 就会彷徨, 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出现第二种极端情况—期望值偏离。出现了自卑的心理, 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了, 对自己估计过低, 随便一个什么企业都急于就业, 影响自己的一生。这种状况在第一次企业面试淘汰下来的学生中表现的较为突出。

针对学生毕业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班主任要结合日常工作对学生进行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可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会、主题班会, 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并教给学生搜集就业信息的方法、应聘技巧, 让学生了解影响择业的主要因素。从社会需要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启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对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以积极的心态去认识、接触、培养、适应职业。常言道“干一行, 爱一行”, 自我意识强了, 职业兴趣高了, 就能爱岗敬业。使学生以客观的心态对待事物, 从心灵上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对待个人的择业, 不能只看眼前, 要看长远, 要看发展空间, 不要好高骛远。对用人单位也要以同样的择业态度, 不要过分地强调个人待遇和企业目前环境, 要有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 要用发展的目光去看待企业, 诚心地利用企业的舞台去充实、完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六、班主任的职业指导工作要坚持与家庭、社会相结合

认识社会、认识职业, 首先从家庭开始。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 班主任要经常鼓励同学帮助家里做家务, 鼓励他们充分了解父母、亲友的职业和创业经历, 从而提高他们对职业的认识;鼓励他们经常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思想, 从而得到一定的教益、心理的平衡和情感的满足。另一方面, 班主任要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外出参观、下厂实习等机会了解社会、了解职业, 自觉与社会有关部门、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有计划地搞好社会调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 及时了解专业对口单位的用人状况、职业情况、有关行业经营情况、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等, 通过调查, 让本班同学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为自己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职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决定了班主任必须与学校及其他社会力量密切协作, 广泛搜集职业信息, 以保证班主任职业指导工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学校职业指导 篇10

关键词:职业学校,职业指导,思路,方法

一个人的职业选择正确与否, 是他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学校扩招影响, 职校生入学素质总体下降。一是被动地接受教育。部分家长长期在外打工, 形成许多留守儿童, 家长出于无奈而将其送到学校“托管”, 他们由于绝大多数是被动接受, 所以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找不到学习方向, 学习没有压力, 没有动力, 怕苦、怕累, 生存能力较差, 就连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老师“强行”灌输给他们的。在这部分学生的头脑里是不会有“就业”的观念, 而真正到了就业的时候, 他们便显得不知所措, 不敢去面对现实, 害怕就业, 一味地依赖家庭。二是为好奇而读书。部分学生读书的目的是对某个专业技术产生好奇, 而不是为了学习专业技能谋求合适职业, 他们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的、浅薄的, 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能力都缺乏了解。

一、创新职业指导工作思路

要贯通学生与职业。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能帮助学生转变观念, 改变头脑中的职业偏见,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熟悉职业情况, 明白学习为了工作, 要生存必须工作, 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努力工作的道理, 进而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潜能, 并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 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贯通教育与职业。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服务就业”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 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 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 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正确面对新问题、新环境, 善于解决新问题, 从容应对新变化, 形成新思路、新对策;勇于投入创业实践, 不畏艰难, 不怕挫折, 艰苦创业;善于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力,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要贯通学校与社会。职业学校, 只有紧跟市场步伐, 及时调整、开设与社会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专业,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此同时, 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积极拓展推荐就业门路, 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争取主动, 进而促进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

二、积极开展职业指导

增强对职业的了解。所谓职业, 是指社会分工的产物, 是劳动者随着社会的进步以获取经常性收入为目的而从事连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专门业务, 通常又叫工作岗位。职业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特点。 (1) 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会推动职业的发展变化。职业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产生, 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在以前, 会打算盘就能干财会工作的在我国比比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而今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是否会打算盘上, 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现代理财新观念、新知识。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面临多次的职业变化, 要想不被社会淘汰, 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2) 经济发展变化会催动职业的发展变化。经济格局和经济发展速度在制约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 也制约着人们的劳动方式。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生产力水平很低, 生产工人往往从事比较单一的职业便能应付正常工作, 因而工种分类相当细, 如机械类的钳工专业就细分到装配钳工、维修钳工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对生产工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那些单一的专业 (工种) 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应运而生。职业是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 (3) 地域、环境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职业。常言说:“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沿海地区的水产资源丰富, 因而渔业较发达;大庆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石油开采成了那里的主要行业;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澳门, 港澳台同胞回乡投资办厂较多, 因而手工业较发达。

不同的投资环境、投资方向或历史发展不同会派生出不同的职业。如北京、广州市的旅游资源较丰富, 旅游业相对较发达;景德镇、佛山市盛产陶瓷而被誉为瓷都;顺德市成为小家电、热水器的生产大镇, 东莞市虎门镇的服装生产销售全国闻名, 远销海外等。

了解自己的个性, 增强自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 这些因素影响着他在职业上的选择和发挥。因此, 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 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再了解自己的个性, 明白自己能做什么, 然后结合现实情况, 扬长避短, 找一个最佳结合点。

三、实施正确有效的职业指导方法

职业指导包括就业指导课程列入常规教学计划, 开展规范教学。为了提高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 近年来, 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逐步建立了相关的职能机构, 将职业指导教育工作更加完善地开展起来。配备了职业指导专业教师, 鼓励教师加入职业指导知识培训班, 同时安排职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 开设职业指导这门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 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 常抓不懈, 保证了职业指导的时间与空间, 规范化与有效性, 改变了以前在学生临毕业之前讲一讲或开个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了事, 运用各种保障措施确保学校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的好成绩。

开展交互性教学活动, 进行全面的指导教育。职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 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除了具有本身独立的内容外, 有些内容还会反映在其他学科中。因此, 在职业指导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这门课与其他学科, 尤其是专业课的结合, 做到相互渗透, 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如上德育课时, 要强调职业道德与就业的关系;上专业课时, 又强调学好专业课与将来就业的关系;上基础课时, 给同学们讲清楚学不好基础课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而影响将来就业的关系。此外, 还要利用班会课、黑板报或广播就某些“就业失败案例”展开大讨论。除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规范地开展职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教学外, 还注意到这项工作的“全面性”, 即职业指导是我校全体教职工的事,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 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要把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职业指导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 而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要求知行合一。因此, 根据同学们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 针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 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育, 使同学们在学习有关职业、择业、创业、心理、社会等有关知识的同时, 积极参加课堂内的各种教学活动。把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等的培训变成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动。比如, 通过观看录像、模拟训练、座谈讨论、参观考察等活动, 反复思考, 牢固掌握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 勇于实践探索, 在实践中培养和增强求职能力和创业能力。再比如,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教育, 或安排学生走出社会, 到现实中去接触劳动模范、企业家、岗位能手, 从而让学生懂得有所作为和人生价值的真谛。

职业教育要十分注重全方位地开展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活动。一方面, 从家庭开始。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 鼓励同学们帮助家里做家务, 鼓励他们充分了解父母、亲友的职业和创业经历, 从而提高他们对学好职业指导教育的认识;鼓励他们经常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思想, 从而得到一定的教益、心理的平衡和情感的满足。另一方面, 大力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外出参观、下厂实习等机会了解社会、了解职业, 自觉与社会有关部门、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有计划地搞好社会调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 及时了解专业对口单位用人状况、职业情况、有关行业经营情况、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等。通过调查, 让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为自己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隐形职业素养

事实表明, 用人单位在招聘和使用人才时, 越来越重视人才在专业技能之外的隐性职业素养。所以, 要大力提升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应加强对职校毕业生的隐性职业素养的就业指导。

职业素养通常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即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责任与纪律、职业技术与工艺、职业设计与创造的情感、规范、能力及其水平。

隐性职业素养是推进中职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力源。不仅仅要面向社会, 强调实用, 还要面向学生, 更要面向未来, 强调创新、强调发展, 使学生既能适应当前社会, 毕业就能上岗, 上岗就能成才, 转岗后能够较快适应, 又有较大的发展后劲。那种只重视专业技术教育的观念, 在今天发展变化比计划快、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的社会, 可能致使学生核心能力不能持续发展的后果。高职教育也应是为学生今后职业活动持续发展奠定职业技术基础和职业活动素养的教育。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使技术、产品和劳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使职业的转换越来越快, 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多次转岗或者重新选择职业的考验。同时, 高科技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又对每个人提出了如何适应职业与社会变化的问题。此外, 由于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也要不断补充更新。而职业素质高的劳动者, 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 对自身的知识、能力等素质进行有机整合, 并能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进一步提升和发展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鉴于我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起点只能确定在学校, 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注重中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根据中职生的现状, 应着力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育:第一, 培养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精神。要去掉学生的“娇”“骄”二气, 使其在职业岗位上任劳任怨, 不怕吃苦。第二, 强化团队意识。去掉学生的任性、逆反心理, 使其学会求同存异, 从大局出发。第三, 培育意志品质。要去掉学生的浮躁、轻薄作风, 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毅力。第四, 做到与人为善。要去掉学生的清高、孤傲性情, 学会创造友好型工作环境。第五, 培育开拓创新能力。要去掉学生的守旧、老套习惯, 使其不仅善于接受新知识, 而且在工作中善于独辟蹊径。第六, 要有从基层做起的信念。要去掉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毛病, 使其在基层、第一线锻炼和丰富自己。

在实施更为宽厚的素质教育这个问题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 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 但不能给人以一个和谐的人格。更重要的是人借助着教育得到对于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觉, 人必须对从属于道德性质的美和善有亲切的感觉, 对于人类的各种动机、期望和各种痛苦有所了解, 才能和别的人和社会有合适的关系。”现代中职教育观念对中职学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市场、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要适当开设综合课程, 促进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加强课程的开放性, 激发人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充分、自由发展。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就业率高能使学校提高影响力,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从而为明年的招生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中职学校做好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推荐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实证明, 学校在强化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 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因此, 加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应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学校职业指导 篇11

随着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为主体的劳动就业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职业学校如何更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职业学校工作的经验,从预防性职业指导、学校职业指导组织机构等方面,探讨开展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初高中生过早进入劳动力市场增加了就业压力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数量多,但人口素质还有待提高。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劳动力的大量流动转移,初高中毕业生没有受到专业化系统化的职业培训,过早地离开学校涌入劳动力市场。他们文化素质过低,选择就业的余地很小,只能从事低技术的简单劳动,从而增大了就业的压力。

2.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

随着毕业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凸显,而“白领”岗位数量有限,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相当严峻。2014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达到23万人,比2013年的22.9万人又有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竞争相当激烈。大学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高学历低能力已成普遍现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与现代岗位的需求不适应,由此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明显增加了社会的整体就业压力。

3.农村劳动力就业加重了城市就业压力

在困难群体就业难度加大的同时,农村劳动力就业矛盾更加突出。据资料统计,北京市农民在二、三产业就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转移就业的要求日益迫切。特别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很多农民需要重新就业,由此进一步加重了城市就业的压力。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核心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职业指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职业指导和就业促进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牢固树立市场意识,按照市场需求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创新办学模式,培养出具有学校特色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实现就业为导向。

1.加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指导

加强对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职业指导尤为重要。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和相关标准,构建以专业知识为核心、相关知识基础及一般知识为支撑的合理知识结构、强化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坚持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指导,提高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无疑将直接促进学生就业。

第一,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积极务实就业。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职业指导应全程贯穿,指导学生学会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自我职业发展方向。学校要认真开设好职业指导课,矫正学生“一次就业定终身” “就业期望值过高”等与市场需求反差很大的就业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指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自身定位,端正择业心态,积极务实就业。

第二,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和就业对口率。要积极做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指导的工作,使学生尽快进入一个就业岗位,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此外,学校要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管理与培训,从实习实训课的设计、实施、过程质量管理和结果考核等入手,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在教育教学各环节全程渗透职业指导,提高就业对口率。

2.重视提高学生职业转换能力的指导

第一,督促学生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随着知识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职业和岗位的转换是必然的。为适应复杂多变的职业岗位群,职业指导工作要注重对学生职业转换能力的培训与指导。除学好专业知识外,学生还要掌握相关通用知识(外语、计算机等),提高综合职业素质,成为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和调整。

第二,鼓励学生参加培训,掌握多样技能。劳动者职业转换能力的提高,不仅要有适应本岗位的知识技能,还要具备适应新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适应新岗位的要求,职业指导工作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提高指导, 鼓励学生参加多种职业培训,掌握多样职业技能,取得多个职业证书。

3.注重提高学生工作能力的指导

第一,督促学生尽职尽责,提高工作质量。职业指导工作要注重对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教育和指导,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文明守纪的职业信念和追求,使学生增强工作责任心,遵守职业规范,增加就业的稳定率。

第二,引导学生尽心尽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职业指导工作还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引导学生根据工作标准和要求,在工作中探索规律,掌握与职业相关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在实习就业岗位上,达到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加强专业化指导队伍建设

做好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关键取决于职业指导师队伍的工作效果与质量。因此,开展职业指导,建设一支能干高效的职业指导队伍至关重要。

1.进一步提高对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

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活动,也是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及身心特点顺利就业、升学,并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得到发展的过程。

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重在育人,教育性应占第一位,但其援助性也不可忽视。“援助”是对学生就业或升学提供的具体的帮助和服务,它是职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我们应处理好教育性和援助性的关系,避免将职业指导简单理解为就业指导或仅是帮助学生找工作。

2.进一步扩大职业指导队伍,提高影响力

扩大职业指导师队伍,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团队,是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先决条件。扩大职业指导队伍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是培养懂业务、有经验、高水平的职业指导老师,进一步提高职业指导队伍人员素质,打造一支理念新、责任心强,水平高的专业工作团队,明确职业指导工作职责,定期进行业务交流,建立管理与考评机制。

二是对现有职业指导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既懂业务,又具备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在信息占有、知识储备和方法运用等职业指导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彰显职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性、时代性和创新性。

三是建立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充分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方位覆盖的良好工作格局。

3.进一步加强职业指导研究,提升指导水平

学校要通过组织对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的考察调研,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加强职业指导研究;建立健全各种信息库,做好动态管理和动态监控,及时处理分析相关信息,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研究水平,提高科学职业指导工作水平。

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课改革的新尝试 篇12

一、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指导课程为中职学校必修课, 一般安排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年, 学时为26课时左右, 集中在一至两周内完成教学任务。任课教师大部分是兼职教师, 一般由就业办人员、德育课教师或无专业课任务的专业教师来担任,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专业能力不强。每个毕业班由一名教师独立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这一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课程计划安排不尽合理。

面对还是未成年人的中职学校学生, 只用短短的一两周时间来进行职业指导肯定是不够的, 也是不现实的, 很难收到实效。

2. 师资队伍薄弱, 难胜其任。

由于任课教师一般都是兼职人员, 专业能力有限, 并由其一人独立完成理论性、实践性、可操作性都很强的职业指导课程, 上课效果可想而知, 这种师资配备很难驾驭该课程, 也满足不了本课程的需要。

3. 从教学内容上看, 理论性强, 脱离实际, 没有针对性。

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 因此我们一般采用高职院校的教材, 理论内容多, 内容繁杂, 所举实例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际, 学生普遍认为大道理多, 可操作性差。

4. 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一般采取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少, 课堂气氛沉闷, 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5. 从教学效果上看不尽如人意。

由于整个教学过程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轻实践能力的培养, 阐述多、实例少, 没能和学生的自身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 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针对以上现状和种种问题,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效果明显。

二、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首先, 我们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和特点, 根据社会、用人单位所需, 明确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

现在的中职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6—18周岁, 属于未成年人。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够成熟, 对社会、对职业的了解就更少。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确定了以下职业指导课教学内容。一是规划职业, 明确职业目标, 帮助学生完成职业规划;二是自觉维权, 知晓劳动者相关的法律法规;三是了解就业准入制度,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四是了解创业, 提升创业能力, 帮助学生完成创业计划;五是求职准备, 面对职场, 准备求职材料;六是求职实践, 自身体验。

上述内容的确定, 为学生全方位提升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为其将来走上社会, 成功就业, 奠定了基础。

其次, 改变过去把对学生职业指导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分离的状况, 把职业指导教学内容与德育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从而使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

2009年, 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把以就业创业为重点,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指导, 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 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作为中职德育课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可见中职德育课教学内容中已包含了职业指导课的部分内容。为此, 我们就把职业指导课中的职业规划和法律维权两部分内容融于德育课教学中, 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年完成。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 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 明确职业方向, 规划职业生涯, 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帮助学生针对自身实际和特点, 依据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明确职业资格技能等级, 指导学生制订职业规划, 并以此作为学生今后学习的原动力, 不断激励学生自己更好地完成学业。在“职业道德和法律”教学中, 把同劳动者密切相关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制度, 作为重要法律维权内容来学习, 真正提高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和能力。总之通过德育课教学完成职业指导课中的相关内容。

第三, 在教学方式上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 采取模块式专题教学。

职业指导课是融专业教育、思想教育与就业教育为一体的整合课程, 既有相关理论知识内容, 又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为了使本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发挥实效, 我们组建了由德育教研室牵头, 联合相关专业科室、招生就业办三方共同组成学生就业指导小组, 共同完成这一教育教学任务。

所谓“模块教学”就是围绕一个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 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 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 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教与学, 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

针对职业指导六大方面内容, 划分为六个专题模块, 分别由三方共同承担完成, 同时进行教育教学。由德育教师、专业教师、就业办教师来共同完成, 这样既发挥了不同学科在职业指导方面的优势, 同时也选择有专业能力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 从而使职业指导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在“求职准备”专题教学中, 确立了以“准备求职材料”为中心, 提高学生应聘能力为重点的专题实践内容, 由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任教, 他们经常与用人单位打交道, 有丰富的推荐工作经验, 带学生现场教学,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 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 改变原来单一讲授式教学形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专题内容, 分别采取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及现场教学等,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第五, 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一是通过定期安排学生到人才招聘市场、劳动力市场、毕业生招聘会上进行社会实践, 感受就业氛围, 观摩招聘过程, 了解用工信息, 考察自己所学专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情况, 从而增加职业认识, 积累就业经验。

二是常邀请专业对口的企业经理或用人单位的主管领导来校讲座, 讲授企业的用人标准和企业发展趋势, 以及市场的需求变化;同时邀请本校优秀毕业生回校作交流报告, 通过现身说法, 交流自己的成功经验、自主创业的经历等。

三是为锻炼学生的应聘能力, 在求职实践这个模块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现场应聘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可以把就业理论和择业实践连接起来, 让学生在现实中得到锻炼。例如, 在模拟面试中, 我们事先安排模拟现场, 由三名教师组成一组, 作为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从学生敲门进屋、送达自荐材料等各个细节开始考查, 然后进入重点面试问答阶段。该阶段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自我介绍, 二是招聘人员提问, 一般三个问题;三是应聘者提问。经历这一实践演练, 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 很多学生都克服了面试中的胆怯惧怕心理, 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际操练, 学生应聘能力大大提高, 学生普遍反映受益匪浅。曾经有某个大企业来我校招工, 出现过全班学生没有一个人过面试关的情况。而近几年来, 由于注重学生这方面的指导和锻炼, 再没出现类似情况。

总之, 通过对职业指导课的大胆改革和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普遍认为, 职业指导课是他们走向社会成为职业人的敲门砖。

参考文献

上一篇:流域水生态环境下一篇: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