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职业学校

2024-10-02

县级职业学校(精选12篇)

县级职业学校 篇1

一、职业学校的学生现状分析

当前县级职业学校招生难, 生源质量差, 文化基础薄弱, 学习自觉性不够, 没有明晰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自我管理意识淡薄, 自控能力较差。学生心理素质差, 对老师的教育教导易产生逆反心理, 入学以后往往持混日子的态度而缺乏自觉进取精神。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其结果达不到原定的教学目标, 难以让学生得到多方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够充分地开发。整齐划一的教学进程, 没有考虑到学生能力上存在的差距, 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 导致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觉得学而无趣。

二、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分层教学之前, 必须向学生讲清分层次教学的内涵、目的、意义、操作方法等, 让学生放下过去没学好, 以后也学不好的包袱, 呼唤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在确立每一位学生的层次时,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启发学生正确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上, 由学生自己填写自己所在的层次。我们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 如果你不向他说明分层的意义以及认清自己需要, 学生就会认为是老师偏心只教成绩好的学生不理基础差的学生, 从而在思想上有抵触情绪, 这样很难开展教学工作。要培养与学生的良好情感, 要让学生觉得不上课是对不起老师, 这需要老师付出许多, 要提供各种机会,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营造一种想说就说、不会就问、宽松、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教师的单向教学为师生的多向教学, 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1. 按学生的学习程度将学生分层次。

对学生分层应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教师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及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采取学生自报和教师考查相结合的方法, 将学生分为A、B、C三层, 分别占全班人数的30%、50%、20%左右, 随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A层学生所占的比例应有所增加, B、C层学生所占比例应有所减少。分层后, 再按自愿结合的方式组成互帮互学小组, 每组里A、B、C三层学生都有, 在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中,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互帮互学, 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动手能力。另外, 教师还应建立学生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个人档案, 使分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按学生的不同层次确定教学方法。

班级上的每个同学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所以我遵循“因材施教”准则, 采用“层次化”的方法训练, 全班同学图纸可以相同, 对不同学生的要求可以不同。教师巡回指导过程中, 对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少化点时间, 让他们自己发挥“主体”作用, 向更高目标迈进;对基础差的学生, 老师对他们多关心点,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他们学习技能的信心。

3. 按学生不同的层次确定评价方法。

分层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 逐步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递进, 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水平。一个班级内学生的差异是始终存在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评价中也应进行分层A层学生侧重发展, B层学生侧重鼓励, 对C层学生侧重表扬。让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从而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目标分层次的教学效果

1.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开始时, 不少学生都感到难学、学不懂, 信心不足, 有些学生有懒惰的心理, 以学不懂为借口来应付老师。因此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对不愿动手操作学习的学生, 可先让他依据实验样板完成整个电路的安装, 并对学生说明, 只要在整个实训课学习中能动手操作并能按要求目标完成学习, 就能有合格以上的成绩。由于教学目标分层次的教学, 对好学生较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适合于他们, 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对于原来失去了学习兴趣的学生, 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于他们, 会觉得学习并不可怕, 通过努力得到了进步, 就会产生成就感, 逐渐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重新树立起自信心。

2.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知识的积累使他们感到天天有收获, 日日有进步, 学到了实在本领, 当学生完成教师安排的教学目标后, 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会向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发展, 如当学生完成电路部分安装并运行成功后, 学生在欢喜之余会对电路产生疑团, 很想知道电路控制的原因, 教师可指导学生对电路图作全面分析, 从而理解线路的自锁作用及欠压和失压保护功能,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县级职业的学生基础差, 学习目的不明确, 教学难度大, 学校教学设备落后, 种种客观原因的存在, 使我们的教学质量上不去, 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切合实际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不同角度, 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实施因材施教, 做到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

摘要:当前县级学校存在学生生源少, 知识程度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教学质量上不去等现状, 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专业课教学模式, 正确把握学生的差异, 开展“专业课分层次教学”实验。使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 才能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生源少,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周峰.素质教育[J].广东教育,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 (5) .

[2]王磊.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教育, 2001, (8) .

[3]韩立福.教师教学能力的深度转型[Z].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3.

[4]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A]//西南教师论文集[C].2002.

县级职业学校 篇2

金沙县中等职业学校 姜 赟

【内容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都在不断加大教育建设的投入,尤其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其逐步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到中职学生自身学习基础差、学习热情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本文在中职学校内涵建设前提下,结合“贵州省县级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课题,就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进行探究,旨在促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县级 中职学校 教学质量 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如何构建新常态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普遍共识,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好应有的作用,是我们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贵州推进教育9+

3、实施百校大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至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举措,是深化贵州职业教育改革的建设性工程。

近年来,中职招生数量与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层次不齐,无形中加大教师的教育教学难度,阻碍着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怎样去改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探究的问题。

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职学生的基础差

目前中职学生的情况是: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纪律涣散、上网成瘾、早恋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等。这样的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良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无形中加大授课教师的教学难度。此外,中职学生无论是在知识领悟能力,还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有待于提升。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难以提升中职学校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中职学生就读的目的主要是获取一张文凭,以此在社会上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所以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之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中职学 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方面都难以满足用人单位与企业要求,更是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理念更新缓慢

现在不少县级中职学校的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述为主的“灌输式”教学,仍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氛围沉闷。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

二、内涵建设前提下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学活动主要的执行者与实施者,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要想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培训主要是师德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学习《贵州教育精神》,重温《贵州教师誓词》,增强教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其次,应当重视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教师在掌握主教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应当广泛涉猎其他各方面知识,从而在教学课堂中游刃有余开展多种形式活动。通过定期的开展业务培训活动,如开展“课堂大练兵”、“优质课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师技能过关大赛”等,巩固教师现有知识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中职学校应当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队伍,兼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能力。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学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由学校选派合适的专职教师深入至企业实训基地锻炼;二是到企业选聘合适的人员担任相应学科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与改革活动中,努力建设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不断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呈现出越来越多新的教学观念。然而,部分教师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较深,一直沿用落后的教学观念,难以保障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无法培养出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教师应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全新的教育模式。

此外,中职学校应当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方式,采用开放式教学,接受全新的事物。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便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变化,促使其改进自己的不足,以适应于社会发展需求,为教学的质 量与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三)创新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我校目前的发展来看,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效果显著。在2016年、2017年全省学前教育和护理专业优质课大赛中,我校教师胡晓、王婷钰运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参加比赛取得了一等奖(第1名)的优异成绩。

具体做法为:以专业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设计学案。要求教师在“学案”设计时,学习目标中必须写出:学习三维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中必须写出: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做到“学习线索”清楚明白,可操作性强,小组建设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管控适度”、“收放自如”,能灵活有效的控制课堂,小组的活动多,体现学生的“学为主体”。导学过程中首先要告知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然后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把“学习方式”细化为学习活动中具体的可执行程序(包括学习指令或指导语言),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的系列问题。然后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程序”设计为“学习线”,将“学习内容”和“设置问题”设计为“问题线”,导学过程就是围绕“学习线”和“问题线”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两条线是并行而又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学案的设计中必须从纵向上清晰地展现出这两条线索。在横向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组合成“学习环节”,“学习程序”和“问题”组成“学习活动”,“学习环节”可分解为若干“学习活动”,学案在设计中必须从横向上体现出“学习环节”与“学习活动”的总分关系。学案的设计中重点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环节和学习活动。通过这一措施,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国中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重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障所需要的各项材料与工具,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案”的设计,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实验设计时,应当提供其开展实验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独立的解决相关问题,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对课堂所学各种知识的巩固。

(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中职教师应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踊跃提出问题,给予及时的、有效的解 答。即使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同样应当与学生加强交流,从而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在师生的双向互动中,便于教师适当改进自己教学的同时,增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促使教师获得学生更多的信任,让学生爱上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内容。

此外,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处于平等对话的位置,对于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与见解,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促进思想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等。同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不同之处,多表扬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二是教师应当真诚的对待学生,在公共场合不批评学生,而是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此对学生进行启发、劝说以及引导等,促使其认识到自己学习中面临的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爱护与关心,由衷接受教师的批评与指导。

(六)强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中职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联系社会与企业需求,避免出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互脱节的问题。中职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课程结构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结合市场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有条件的学校组织教师编写适应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课教学,全面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此外,应当适当的增加技能实训,提升实践教师的技术与知识含量,重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与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保障教学的实效性与有效性,不断的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七)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很多中职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缺少规划,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要做什么。由此可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学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中职学生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从职业需要的角度去分析自我,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只有在认识了自我个性、自身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其次确定职业目标,中职生在完成了认识自我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确定职业目标。只有确定了职业目标,你才能理性地去选择职业。再次是规划发展目标,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与时俱进,在不断学习提高的同时,还要根据所学专业的发展动态,适当调整职业发展方向。让学生知道,只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目标,朝着自己制定的发展目标去努力,才会有动力,才会有激情。只要有科学合理、合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会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面,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八)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近些年,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在开展中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学安排上,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所占比重,给予学生使用高科技教学设备机会,促使学生对实际工作流程有真实的感受。此外,教师在开展课堂试验时,可以采用情境模仿的方式,让学生勤动手、勤动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学校应加大实训实习基础的建设,保证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用人单位与企业的需求,适当的调整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为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尤其是要重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展望职业教育的未来,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职教战线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未来职业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高然.《新形势下提高我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思考》,广西农业机械化出版,2012年。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转型与发展 篇3

一、教师进修学校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l、从时代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正面临着深化改革,力-陕发展的艰巨任务。与此相适应,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同样也面临着提高、调整、改革的三大任务。抓好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完成三大任务的基础。而由国家、省、市进行的骨干教师培训只占中小学教师总人数的10%,仍有90%的教师培训工作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承担。

2、从现实需要看,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必须有一个专门的管理中心兼培训机构负责。因为,一个县一般有几千名教师,大县甚至达上万名教师。这么大规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单靠教育行政部门来管理是很不够的。而任何一所高等院校都不可能承担起所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因此,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有必要在县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肩负起管理、培训的双重任务。

3、从进修学校的职能看,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进修学校具有管理职能、规划调控职能、指导职能、培训职能。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首先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中心,管理全县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与年度计划,制定具体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制定教师学籍管理的有关制度,建立教师进修学籍档案、业务培训档案。其次,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还能为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自学进修,校际之间的经验交流、特色学校的创建等诸方面提供指导、帮助,提供服务。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承担着教师继续教育的“大头”。这些都是高等院校鞭长莫及的。

4、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教师接受培训教育也应具有系统睦、连贯性、全面陛、层次性。而这样的要求绝不是高等院校的一次、两次集中培训能达到的,它必须有一个既能面向全体教师,又能对教师分层、分类进行系统的、经常性培训的专门机构,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对培训工作全面规范,而这正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重要职能。

5、从教师自身的需要来看,一方面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要求。中小学教师都是实践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需要的培训必须和他们的教学实践紧密贴近,能有效地促进他们课堂教学操作水平的提高。所以他们希望的培训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磨合过程,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实践能力。高等院校远离基层教育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教育,对中小学第一线的工作了解不够,在培训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满足一线教师的学习需要。而教师进修学校在这方面独具优势,它可以通过在第一线进行教学观摩、经验交流、问题研讨、上公开课、说课评课等多种形式为中小学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搭建平台,架设桥梁,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从教师工作、生活的需要看,高等院校承担培训任务,由于路途较远,集中时间长,给教师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负担。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都很重,长时间集中培训,工、学矛盾比较突出;而较高的培训费、车旅费、住宿费又让本来就不富裕的教师负担加重,这些都不利于激发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教师进修学校为基地进行联合培训,则可以大大减少这方面的矛盾和压力。

二、当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自身必须改革的方面

1、办学层次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在推进小学教师专业合格培训和学历合格培训阶段,把县级老师进修定位在教师的学历合格培训这一层次上。长期以来从事学历补偿教育的进修学校的教师们在面对新的非学历的继续教育任务时显得有些不适应。

2、有些发展较快的学校资源闲置,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一是人力资源闲置。因为不适应新的继续教育工作的需求,一些

教师显得无事可做。

二是物力资源闲置。为了适应新的继续教育工作需求,不少进修学校都在加强自身发展,努力改进办学条件。很多学校建起了综合楼,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和学术报告厅等等。但由于目前对教师进修学校的性质、地位、作用、任务的定位不明确,也由于其它条件的限制教师进修学校不肓撇开手脚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因而造成不少物力资源闲置。

三、教师进修学校改革的整体思路与措施

l、探索新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模式,对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转型,提升层次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是本县范围内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中心、指导中心和培训中心。然而目前一些学校都从各自不同角度担负起中小学教师培训、指导工作。但这种互不干涉、独自作战的模式往往使培训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而培训的目标、内容上也缺乏沟通,不能形成合力,极大地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效果。因此把县级的各种中小学教师培训部门整合起来,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的教师培训中心,既可以提高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层次,又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培训合力,增强培训效果。

2、加强培训中心自身的队伍建设

在实行“四位一体”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时,一定要抓住契机,对教师进修学校原有的人员进行调整,切实加强自身的队伍建设。

一是领导班子要专业化。建设—个富有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和开拓精神、思想解放的领导班子。校长必须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并熟谙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规律和要求。

二是师资队伍兼职化。要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以兼职为主的优秀教师队伍。专职教师队伍要少而精,要选配当地最优秀的既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的理论水准的教师,从事进修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发挥教研室、教科室及电教中心专业人员的作用,多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包括高等院校的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增加师资队伍的实力。

三是后勤服务社会化。建设——支精干的后勤队伍,把后勤工作推向社会,以竞争促质量。

3、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培训中心的办学思路

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有的教师进修学校规模较大,实行“四位一体”,仍有物力资源闲置。对此,应允许培训中心办实验班、实验学校、办附小、附中。从幼儿园到高校预科班都可进行尝试。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又可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建立一个实习基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建立高等院校函授站,与高等院校联合办班

要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定期送教师到高等院校接受培训,增强培训中心自身的适应能力。

四、转型后的教师培训中心的发展方向 、

1、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心

(1)努力研究教师在职培训的需求、特点、运作模式、方式方法;研究和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和规律,成为适应教师资格认证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培训基地。

(2)开设面向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公共教育图书馆,建设教育信息中心。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设备、技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指导和服务。

(3)定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切磋提供理论指导和研讨场所。

(4)与教研部门通力合作,以图书馆为依托,成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培训中心和研究中心。

(5)与电教室、仪器装备室联合,成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推广培训中心。

(6)成立师范大学函授站,负责教师函授进修的报名、辅导、考试等等工作,成为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教师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2、成为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中心

事实上,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长期处于职业焦虑、高压力下的教师会丧失对教师职业的热情,没有了从容、平衡、稳定的心态,又何谈去发展自己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呢?教师培训中心应为教师提供一个释放心理矛盾、缓解心理压力的空间。因此可以将教师培训中心建设成教师公共活动社区,使全县中小学教师可定期或随时到社区活动进行交流。与此同时,通过讲座、心理辅导等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职业心理调适,指导教师进行积极的人际交往,帮助教师逐步建立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3、成为社区学习中心

教师培训中心在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建设一支积极向上的高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同时,还应主动向社区辐射,通过对社区成员的积极影响来改善教育的外部环境。

曰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县级职业学校 篇4

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2005年前后,武山职校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时,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仅23亩,办公、教学设施十分简陋,学生都在校外租来的民房中住宿……

面对这些似乎无法克服的困难,学校领导每天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出路在哪里?

就在这时候,国家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武山职校的领导敏感地意识到,对学校发展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为此,学校抓紧时间制定了发展规划,确立了紧抓机遇、依靠自己、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

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努力初见成效。

——县上先后三次规划拨地60亩,使校园初具规模。

——争取到省市职教专项资金累计350万元,争取到中央灾后重建项目资金420万元,共计770万元。

770万元,这不是一笔小数字。在这些资金的基础上,武山职校又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资180万元建成了教学楼1栋,投资840万元建成综合教学楼1栋,投资120万元改建了4000m2的加工实训车间1个,配备了50多台机器设备;投资70万元装配了电子电工实训室6个,投资160万元装配了计算机网络教室7个、学生网络活动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多功能厅1个。

武山职校校长张东宏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基本改善了学校的教学、实训条件,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008年,学校还投资80万元改建学生公寓楼一幢,投资150万元修建了学生食堂、开水房,基本解决了学生吃饭、饮水、住宿等一系列问题。

一位电子专业的学生说:“以前我们在租来的民房里住,很不方便。现在好了,有了新公寓楼,住宿方便了。有了开水房,不愁没热水了。新公寓的宿舍还有暖气,冬天再也不怕冷了。”

与名校联办,与企业合作

“送孩子去职校,我首先担心的是学校能不能教好孩子?如果孩子上了几年职校,啥都没学到,说实话,还不如让他们去打工,这样可以挣些钱。”提到让自己的孩子上职校,武山的一位学生家长这样说。

2005年前后,武山职校不但缺乏教育资源,办学条件落后,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大多数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上职校。这给学校的招生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当时,武山职校每年的招生人数仅为300人左右。

生源不足,这是当时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张东宏说:“在全市范围内,武山职校较早开始与东部发达地区联合办学。这样,一方面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鉴于此,武山职校首先与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北京金隅科技学校、全国数控技术培训基地一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联合办学,揭开了武山职业教育改革的序幕。

不久,学校又和北京现代职业学校、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天津劳动经济学校等名校联合办学,每年招生数量不断增长。加上这几年学校自身条件的改善及招生方式的改进,到2010年,学校招生人数达到1343人,超额15%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任务,居全市前列。

与名校联办只是促进招生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对家长来说,他们关心的不是孩子能受到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毕业后孩子能干什么,到哪儿去工作。”张东宏分析当时学生家长的心理时这样说。

家长的这种担心恰恰给武山职校的招生工作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以就业促招生。

于是,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成了学校的重点工作。

为了促进学生就业,2003年,武山职校先后与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深圳,长江三角洲的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地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关系。近几年来,已累计推荐1500多名毕业生就业,学生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积极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与北京融天物业公司、浙江奇美公司、江西天使集团、武山县山丹建筑公司签订培养协议,预先商定培养人数、学费、教学内容、就业岗位、工资待遇等具体事项。

蒲鹏云是江苏昆山惠贸电子有限公司某生产线的线长,他是武山职校2008级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他不无感慨地说:“学校考虑学生的就业,为我们的就业着想,这让我们心里踏实多了,也让家长放心了。”

排除了家长、学生的后顾之忧,招生的“入口”也就畅通了。

为学生建造精神家园

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学好专业技能是首要的,但是,也不能忽略另一点,那就是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他们更需要拥有良好的文化知识素养。

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提供了便利条件。

武山职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有它自身的优势。

张东宏说,武山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先贤名士给武山教育留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先贤的感人事迹润泽了一代又一代武山教育人。“深厚的文化传统,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基于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武山职校组织教师开发了校本教材《可爱的武山》。这本教材的内容涉及武山的历史、社会、自然等诸多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人文性。

在这本教材里,学生可以了解到家乡曾经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社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杰出英才和家乡的山川风貌、风土人情,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此书的最后一章是杰出人物选。其中陈青选、李克明、裴慎、郭维屏、李国香等先生,在大学毕业或取得成绩后,有的放弃了外地优厚的生活待遇回到家乡,兴学兴教;有的克服了重重困难,一面治病救人,一面创办学校,为更多贫寒子弟实现人生梦想提供了教育机会;有的客居异乡,但始终心系故园。

“书中这些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强烈的时代使命感、顽强的奋斗精神,对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实现人生理想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和极大的感染力。”编写《可爱的武山》一书的一位老师说。

除此之外,学校组建了文学社、广播站、校园网站,经常刊载、播放一些优秀人物热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故事。在耳濡目染中,学生的文化素养慢慢得到了提高。

“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张东宏说。

近年来,武山职校统一组织了多次大型系列活动,如“文明礼貌月”活动、“师生职业风采大赛”、“师生经典诗文诵读”等。

县级政府职业教育督导评方案 篇5

督导评估考核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牵头,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具体组织实施。根据督导评估考核工作的实际需要,决定设立5个评估考核组,评估考核组成员主要由省督学和省教育督导评估专家组成。

二、督导评估考核对象

督导评估考核的对象为在2010年接受省评估考核的16个县市区政府及其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凡2009在受评县市区担任党政主要领导职务满半年的均必须接受考核;如果在省评估考核时已调离的,可以不参加汇报述职,但必须提供书面述职材料。任职时间不足半年的,如本人提出要求可以进行考核,但不定等次。长沙市: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 株洲市:天元区、芦淞区、醴陵市

岳阳市:岳阳楼区、华容县、临湘市 益阳市:赫山区

怀化市:洪江区、会同县

郴州市:北湖区、临武县、嘉禾县

根据督导评估规划,华容县、临湘市、益阳市赫山区、会同县、临武县、嘉禾县只进行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和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其他县市区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教育强县市区视导一并进行。

三、督导评估考核时间

督导评估考核从5月中旬开始,分5个评估考核组同时进行。每个县市区的评估时间为4天(未主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城市区减少半天)。

四、督导评估考核内容及程序

督导评估考核内容大体分为教育发展环境、经费投入、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发展水平5个方面,具体内容见《关于印发县级教育工作第二轮两项督导评估考核、教育强县市区视导及县级政府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有关实施细则(修订稿)的通知》(湘政教督〔2010〕3号)。督导评估考核内容所涉及的时段为整届政府的教育工作,但主要评估2007年-2009年的教育工作;对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实绩的督导考核,一般只考核2009的教育工作。评估考核组根据《湖南省第二轮两项督导评估考核、教育强县市区视导及县级政府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规程》(湘政教督〔2010〕4号)开展督导评估工作。

五、督导评估考核工作要求

1、切实进行自查自纠。各受评县市区要对照评估考核指标体系认真进行自查自评,各市州政府教育督导室要会同党委组织部门精心组织好初评考核,并在4月30日前将初评考核情况及结果报送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县市区自查和市州初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进行整改。各市州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县市区的整改工作要加强跟踪督查和指导。

2、认真做好资料准备。各受评县市区要根据评估考核的内容及有关文件规定,切实做好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和归档工作。提供的资料要注意保持其原始面貌,确保客观、真实、准确。对弄虚作假的行为,一经发现将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接受督导评估考核的县(市、区),应向评估考核组提供如下材料:(1)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包括教育强县市区创建工作和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2)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和县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自查报告、自评计分表及有关统计表,教育强县市区创建工作自评计分表;(3)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实绩述职报告和自评计分表;(4)支撑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有关背景资料;(5)与督导评估考核工作有关的其他辅助材料。

3、积极给予支持配合。各受评县市区应积极配合、大力支持督导评估考核工作。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走访、现场察看、咨询调研等环节上,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要予以协助、提供便利,不得阻挠或抗拒评估考核组依法执行职务,不得阻挠他人向评估考核组反映情况,不得对反映情况的人进行打击报复。

县级职业学校 篇6

答:目前,我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吸引力不强,质量有待提高,还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新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新期盼。针对这些问题,我区近期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加快推进我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

问:《计划》设立了怎样的改革目标?提出了哪些改革任务?

答:《计划》提出,2014年,全面启动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招生规模明显扩大,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突破。到2017年,按照国家办学标准和要求,基本形成“各具特色、多元立交、产教融合、适应需求、充满活力”的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新格局。到2020年,将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成为我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

《计划》提出以下9点改革发展任务:一是编制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发展规划;二是扩大招生规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五是改革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六是实施“9+3”教育精准扶贫计划;七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八是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九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问: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如何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答:针对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办学体制机制不畅的问题,《计划》提出要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引企入校、校办企业、办校进厂、企业办校等多样化合作模式。广泛吸纳行业企业的课程设置意见,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爱岗敬业等企业课程引入学校。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二是推进职普融合、与城市职校联合办学和中高职衔接。广泛开展初中职业教育渗透,初中学校要利用劳技课时普遍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县级中等专业学校接收从初中三年级第二学期转入的初中学生,在帮助其继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的同时,增设职业指导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并积极引导其继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县级中等专业学校与普通高中融通办学、与城市职校联合办学、与高职院校贯通办学。

三是积极探索开放办学新途径。鼓励县级中等专业学校与区内外有实力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办学。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支持优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与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组建跨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县级政府可以通过委托管理、合作共建、地方建校集团运营等多种方式支持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参与职业教育集团。

问:如何改革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答:《计划》指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辖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和城市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统筹,优化专业布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县级中等专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与学校共同研究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设置工作、“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集中力量支持学校办好1—2个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骨干专业、1—2个适应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涉农专业,努力办好2—3个服务农村新生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富民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需要的特色专业。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国家颁发的指导性专业教学计划,构建灵活开放的课程体系,科学编制教学班级,科学设置综合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科学确定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

问:如何加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答:《计划》要求县级中等专业学校按照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6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60%以上的政策,突出加强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从4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加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新机制。

一是推行人事分配新机制。改进学校绩效工资管理方式,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经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决议,报主管部门同意,并向同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后,可提高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占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控制线比例。

二是引入用人新机制。建立适应职业教育办学特点需要的灵活用编用人制度,在中等职业学校临时性的聘用教师编制定额内,通过学校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用人计划,教育行政部门报同级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方式,由学校自主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专业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调剂空余编制和岗位用于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提高优秀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实施教师定向免费培养计划和特岗计划,为学校培养和安排“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专业课教师。建立全区“双师型”教师信息资源库,探索建立培养培训、资格认证、聘任管理新机制。

三是落实社会服务激励机制。鼓励学校面向市场需求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开发经营、技术服务和职业培训并取得合法收入,允许学校按绩效工资发放有关办法从其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或进行自主分配,用于支付本校教职工开展科技开发经营、技术服务和职业培训的课(劳)酬,以及教师到企业管理学生实习、开展招生就业等方面工作的补助。

四是构建培训激励机制。实施国培、区培计划,免费为学校培训教师,提升在岗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实施中职学校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名师对县级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的辐射作用。各学校要以“传帮带”“名师工作室”“请进来”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教师校级培训;以“走出去”方式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安排专业教师每2年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实践。

问:办学成绩突出的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可享受哪些奖补政策?

答:《计划》提出建立分类考评奖补新机制。2014—2017年,自治区在教育发展资金中每年安排不低于2亿元的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奖补资金,实行分类指导、奖补分开、奖优扶先,调动各级政府办学积极性。

一是补助各地推进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2014—2017年,自治区每年安排每县不低于100万元的推进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补助经费,用于加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向经济基础和教育基础薄弱的地区倾斜,向专业建设特色鲜明的学校倾斜。先启动先补助,不启动不补助。

二是奖励各地争优创先。2014-2017年,自治区每年安排项目经费奖励,对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实行分类考评、分类奖励。考评内容主要包括招生送生情况、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情况、办学条件改善情况、毕业生就业(含升学)情况、特色专业建设情况、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等6个方面。每年对综合考评优秀的前10名,每县(市、区)给予不低于4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基础薄弱、进步显著的前10名,每县(市、区)给予不低于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某单项改革在全区领先的前10名,每县(市、区)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自治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经费奖补办法由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计划》鼓励各地创新奖补机制。各市、县(市、区)要因地制宜通过资金、项目扶持等方式,加大对辖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的奖励补助。

问:如何激励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城市职业学校与县级中职学校的结对帮扶?

答:《计划》提出建立结对帮扶激励新机制。一是创新结对帮扶方式。高职院校可通过在县级中等专业学校设立中专部的方式开展中高职贯通办学,城市职业学校可通过在县级中等专业学校设立分校或教学点的方式开展合作办学。鼓励高职院校和城市职业学校通过管理、课程、师资、设备“四下乡”方式结对帮扶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办学,通过选派管理干部到县级中等专业学校挂任校领导和接收“校长挂职、干部跟班、教师进修”等方式提高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二是激励开展结对帮扶。2014—2017年,自治区对合作办学和结对帮扶成效显著的高职院校每年给予200万元奖补。同时,优先安排其招生计划,优先推荐国家项目和改革试点,优先安排自治区项目和改革试点。对合作办学和结对帮扶成效显著的城市职业学校,自治区优先安排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等项目,优先推荐国家职业教育项目。

问:“招生难”一直困扰着县级中职学校的发展,那么该如何鼓励学生就读县级中职学校?

答:《计划》提出要完善鼓励学生就读中职学校的政策体系。一是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自治区实行中职学校学生学费全免政策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读县级中等专业学校接受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全部免交学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给予1500元生活补助,对继续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给予2000元学费补助。二是畅通学生就读通道。实行初中毕业生免试注册升入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学习制度、县级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入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学习制度、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口升入本科院校学习制度、县级中等专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相互转学制度。逐步扩大本科高等学校和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规模,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多升学机会和多种升学路径。

问:如何落实推进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的责任?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战略 篇7

那么,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走出困境, 真正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 真正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出路在哪里呢?

高度重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和首要地位

为什么教师进修学校地位被淡化、功能被弱化、业务被分化?其主要原因还是人们的认识问题。

教师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师资来源和质量的前提, 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为适应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的改革需要, 我国亟需改革传统的师范教育体系, 重建新的教师教育体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各级行政领导要进一步认识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重大意义, 高度重视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 并把它作为“尊师重教”的第一要务来抓, 切实办好“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有特色”的颇受当地中小学教师、校长欢迎和满意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坚定不移地促进各种教师培训资源的融合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应当成为教师 (包括小学校长) 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指导中心、教育科研规划与指导中心、教师学习与提高的信息资源中心、教师教育政策咨询与指导中心。单凭教师进修学校的力量, 显然不能完成这一使命。这就要积极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研、教科、电教研等机关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合作, 优化资源配置, 形成合力, 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同时, 构建上挂高等教育机构, 下联中小学校的立体化教师教育培训模式。这种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不能简单地“1+1”式地组装, 而要在建构之前, 准确定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方向, 明确其性质与功能, 规范办学行为, 分清主次和轻重, 特别对那些附设普高、职高、艺术班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 要凸现主业, 回还“本份”, 严防“种了别人的地, 荒了自己的田”。

打造过硬的师训干训教师队伍

首先, 师训干训教师要力争成为复合型的人才。这是因为, 教师进修学校与普通中小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它的突出特点是超前性、综合性和研究性。这就要求进修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专业功底, 并且能够打破专业学科的界限,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因而对进修学校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更加宽泛、更加严格, 这就要求进修学校的教师必须一专多能、一专多通、一专多精。

五常市教师进修学校对教师提出十项达标的规定, 笔者认为对培训进修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颇具借鉴价值, 现摘录如下:

⑴理论提高达标。深入研读学科课程与教学管理专著, 每学期要写35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

⑵业务素质达标。熟悉新教材, 熟练解读新课程标准, 每学期写出40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体会。

⑶培植典型达标。至少培养2~3名市 (县) 以上学科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

⑷合作共建达标。每学期整理和点评指导优秀课例5个以上。

⑸综合指导达标。每学期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2次以上。

⑹研究成果达标。每学期至少写一篇以上有价值的科研论文或调研报告、阶段性科研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

⑺专业引领达标。每学期小学至少上4节示范课、初中上3节示范课。

⑻活动效果达标。每学期至少主持一次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⑼学术水平达标。每学期至少深入一个实验点进行课题研究, 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 达到顺利结题和推广。

⑽题库建设达标。组织学科教师建立学科学业水平测试题库。

在教师队伍的结构上, 笔者主张“立足本校, 广泛吸纳”。建立一支以本校专任教师为主, 以聘任县内中小学名师及高校专家为辅、进修学校之间教师资源共享的“三合一”专兼职教师队伍。

改革与创新教师教育的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

传统的教师培训存在许多弊端:一是用新瓶装旧酒——培训内容东拼西凑, 不是“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而是“我有什么”就“讲什么”, 缺乏针对性;二是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有的师训干训教师对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本身就是一知半解, 但仍然冒充南郭先生, 不懂装懂, 让学员听了,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三是盖房请来箍桶匠——盲目迷信专家学者, 花高价钱请专家学者搞讲座, 可是脱离了县情、校情、教情, 从理论到理论, 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四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现在不少中小学教师紧缺, 老师们根本没有整块时间外出学习, 导致每次培训缺课、请假的教师很多, 甚至有时教师成了“光杆司令”。这种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的培训, 到头来, 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培训没有效果, 学习没有收获, 行为没有改变。

教师培训结构, 将教研、教科研、电教并入进修学校后, 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其工作职能主要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1.指导, 尤其是对各中小学校本培训的指导;2.服务, 通过多种途径, 为中小学提供师资服务、资源服务、上门服务等;3.协调, 促进校际间的交流与协作, 推行校际间的优势互补;4.研究, 深入研究培训的方向、内容与形式, 从而增强培训的实效。

就目前教育的需求来看, 以下几种培训模式比较有效:问题需求式、个案研究式、菜单讲座式、集体分享式、网络教育式和研修反思式。

教无定法, 教有优法, 贵在得法。同样, 教师教育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适合教师模式, 才是合适的模式;只要是有效的模式, 就是科学的模式。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构的运作机制, 保障教师教育的正常开展

(1) 大力推进创建标准化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活动

按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的八项指标:组织领导、功能定位、规划管理、基础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社会影响、特色创新, 逐项对照, 全面整改, 力求达标。创建标准化、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过程, 是一个全面优化学校管理的过程, 是一个全面提升师生素质的过程, 是一个全面提高学校品位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教师培训机构领导与教师认识水平的过程。长期以来, 一些教师进修学校常常把生存状态的不佳归咎于行政部门领导不重视、经费投入不足等客观原因, 但缺乏对自身不足的查找与反思。所以, 教师进修学校要打破发展的瓶颈, 必须转变观念, 振奋精神, 自力更生, 奋发有为。以有为求有位, 以有为求发展, 以有为求实效, 以有为求品位。

(2) 建立多级化网络, 构建区域性教师教育一体化运行机制

构建学校五级区域性教师教育新体系, 形成“以县为主, 上下贯通”的阶梯式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必须树立开放意识、大教育观念, 创立上挂高等院校, 中间加强进修学校之间的协作, 下联中小学、幼儿园的立体教育网络。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 构建科学发展的教师教育机制。

(3) 改革人事制度, 优化教师队伍

要大力改革教师人事制度。首先, 通过竞争上岗, 择优聘任的办法, 对观念陈旧、知识老化、责任心不强、严重不适应新形势下教师教育工作的学校干部和教师进行合理分流;其次, 通过外请内聘, 上挂下联的办法, 聘请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基层中小学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兼职教师, 建立一支强大的、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并不断根据培训的实际需要, 充实调整。最后, 建立并完善培训教师的培训机制, 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使他们真正胜任“教师的教师”。

(4) 打造教师教育文化, 提高教师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大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通过塑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校园环境, 为基层教师提供高雅、清新、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要抓好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 积极推行“教师至上, 服务至上, 发展至上”的学校办学理念;要不断积淀适合校情、教情、学情的教育文化、教学文化和管理文化。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形式, 文化力体现实力, 彰显魅力, 决定竞争力。

县级职业学校 篇8

一、县级职业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

1. 缺乏必备的生活基础。

写作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 要有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当今的职校学生, 生活单调而乏味, 每天都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运动。学校为了便于统一管理, 实行全封闭式管理, 把学生完全限定在校园内, 就连中午学生也得在教室自习。这样的生活, 叫他们去哪里寻找写作的素材, 又如何获得写作的激情?因此, 写起作文来, 内容枯燥, 千人一面, 也就不足为奇了。

2. 教材文本与生活太远。

现行的语文教材, 其篇目经过精心挑选, 篇篇精美, 令人赞叹不已。然而遗憾的是, 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 对于广大职业中学学生来说, 犹如架上的葡萄, 可望而不可即。比如朱自清的《背影》, 把父子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是散文中的精品。然而, 现在的职校学生有几个曾为它感动?如今的孩子, 别说是几个橘子, 就是你扛来了一箱橘子, 他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叶圣陶老先生曾有“课文就是例子”的主张, 但这个“例子”在新形势下对于广大职业中学学生来说, 难以举一反三, 语文课的“例子”永远只是“例子”。

3. 学生作文与老师批改的矛盾。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 写作需要自己努力去写, 也需要教师认真的批阅。有时一句精妙的评语, 会像一座明亮的灯塔, 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有时一处恰当的改动, 又会像巨石投湖, 在学生的心里激起难以消失的涟漪。可以说, 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批阅, 也没有一个教师不希望把自己学生的作文改好。然而, 如今的学生和教师都大大地不走运, 教师太忙, 大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二、县级职业中学作文教学的对策

1. 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紧张, 生活枯燥, 而这恰恰又是写作之大忌, 因为紧张会压抑思维, 写作需要轻松愉快的氛围。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曰模仿法。比如上完了《绿色蝈蝈》, 我要学生模仿《绿色蝈蝈》, 写一篇关于蜻蜓的说明文。在对蜻蜓的特征作了一番简要的介绍之后, 我从事先准备好的小盒子里放出两只蜻蜓 (它们身上捆着细线, 可以随时收回) , 让它们在教室里飞蹿。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看着它们, 写作的热情空前高涨。二曰一反常态。我常常在上课 (尤其是写作课) 时故意作些一反常态的举动, 使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写作的冲动。比如, 那天, 我故意把一些字写得很小, 许多学生直吵着说看不到, 但我并不予以理睬, 依然故我地写着小字, 直到最后亮出作文题目———“谈谈近视眼”, 学生才恍然大悟。在那篇作文中, 学生对近视眼的危害性谈得真切具体, 而且很是深刻。

2. 时文赏析。

针对目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缺陷, 我采用适时提供时文以供学生赏析的做法, 一般每周精选一篇文章让他们欣赏。由于这些文章比较贴近时代生活, 较能引起中学生情感共鸣, 读后不但能留下较为长久的记忆, 而且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3. 灵活多变的写作训练。

针对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即每学期除了写若干篇大作文外, 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记、甚至杂感、语丝上。鼓励学生捕捉瞬间的灵感, 文章不求篇幅, 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 哪怕不成文不成章, 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的结果是, 学生摆脱了“写作文”这个框框的束缚, 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 往往是在还没有来得及意识到自己是在“写作文”的情况下, 一篇短文就写好了。

4. 注重技巧训练。

针对学生写作基础较差的现状, 有必要进行细致耐心, 具有可操作性的写作技巧指导训练, 手把手地教他们该怎么写。通过一项一项专题训练, 使作文教学系统化、细致化。老师可以用写小作文的方式来训练学生, 每次及时做出评价。学生们只有摸着门道, 才能灵活运用各种技能技巧, 挥洒自如。

5. 多作肯定, 推荐发表。

在批改作文时要多肯定学生的优点, 哪怕仅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对于不足之处则应委婉指出,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对一些比较好的习作, 帮助学生修改后, 推荐发表在校刊上。让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 大大提高了创作的积极性。

6. 评改形式多样化。

县级职业学校 篇9

关键词:县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职业生命质量 ( quality of work life, QWL) 又称工作生活质量, 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护士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 提高他们的职业生命质量, 可以确保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健康、安全、积极的工作, 并对患者享有优质的护理服务及推动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 护理人员QWL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但对于县级医院护理人员QWL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 为了解县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医院管理部门制定提高护理人员QWL, 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医院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2013 年5—6 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湖南省邵阳市30 家县级医院 ( 包括人民医院, 中医院, 妇幼保健院) 中随机抽取5 所医院。然后在被抽取的医院中, 对正在从事护理工作并持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者按50% 抽样, 共抽取477 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38 份, 有效率91. 8% 。

1. 2 调查工具

1. 2. 1 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根据研究内容自制, 包括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月均收入、工作年限、职务、科室、交通方便程度 ( 您上班交通是否方便) 、兴趣 ( 您对目前的工作感兴趣吗) 、社会支持 ( 您工作得到上级、同事、家人的支持程度) 等。

1. 2. 2 QWL表 ( QWL 7-32) 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编制[3], 经验证Cronbach's a = 0. 792[4], 量表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主动性、自豪感、胜任感、工作家庭平衡感7 个维度, 共32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评分, 量表大部分采用正向计分, 少数为负向计分。总分越高, 表示QWL越高。

1. 3 统计方法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月均收入、工作年限、职务及科室者职业生命质量总分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两两之间比较采用LSD法。职业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 0 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

2. 1 不同特征护理人员QWL状况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最高学历及月均收入者QWL总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不同工作年限、职务及科室者职业生命质量总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进一步对其进行两两之间的比较, 结果见表1。

注: 上标字母完全不相同者, 组间职业生命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上标有相同字母者, 组间职业生命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2. 2 QWL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以QWL总分为因变量, 护理人员一般人口学资料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 a入= 0. 05, a出= 0. 10) 。赋值情况见表2。

回归模型经检验F=50.912, P<0.01, R2=0.382。进入方程且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职业兴趣、社会支持、交通方便程度、ICU科室、年龄。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婚姻状况、学历及月均收入者的QWL总分之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这与丰成祥[5]的研究结果相似。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及职务的提高, 县级医院护理人员QWL呈上升趋势。其原因是由于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得到成长和自我实现方面的机会要比刚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多, 一定的工作年限与较高的地位会带来较强的胜任感及领导与同事的认可, 从而会产生较强的组织归属感[6]。

多因素结果显示, 职业兴趣和社会支持对护理人员QWL影响最大。有研究指出, 如果一个人的兴趣与其工作相匹配, 则其取得更大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的机会将更大[7]。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 临床护理工作繁重, 工作环境复杂, 压力大以及在重医轻护的传统观念影响下[8], 如果护理人员对其工作没有浓厚的兴趣, 得不到医院领导以及家人社会的支持[9], 就会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并对工作产生不满, 进而影响其QWL。上班交通方便程度与护理人员的QWL呈正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交通拥堵问题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交通堵塞给出行者个人或团体带来不便, 大大降低了预期效用, 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10]。在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中了解到, 护士上班时间实施严格的打卡制度, 迟到将会面临扣工资、写检查甚至被投诉的状况, 所以上班交通方便程度成为影响其QWL的一个重要因素。ICU科室的护理人员与其他科室相比其QWL较低。ICU是集急、危重于一体的科室[11], 工作强度大, 医疗设备更新快, 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要求高。强大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丧失工作热情, 产生情绪疲溃感、工作冷漠感及个人工作无成就感等一系列综合症状, 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12]。本研究还显示, 年龄是护理人员QWL的另一影响因素。这与其他研究学者的结果相似[13-14]。但在单因素分析时不同年龄者QWL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分析原因是工作年限等其他混杂因素对其产生干扰。而在控制其他混杂因素的情况下, 年龄对QWL有影响。

县级职业学校 篇10

1.1 县级区域学校防雷设施安装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对教育事业日益重视, 投入日益增大, 县级区域的教育设施水平相比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通过改造、新建等方式, 目前大部分的县级区域中小学校都有教学楼、综合楼、师生宿舍楼等一套相对完善的教学区, 这些建筑物楼高基本在3层10米以上, 并且有部分建筑物建在暴露制高点, 20%左右的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 但是, 与教学设施不断改善相反的是县级区域学校的防雷工作多年来却驻足不前。以武义县为例, 经实地调查全县中小学校80%以上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没有安装防直击雷设施或安装的防直击雷设施达不到国家防雷规范技术标准, 100%的计算机系统设备没有安装防雷电波侵入和防雷电感应的防雷设施。可以说, 县级区域的学校存在重大的防雷安全隐患, 2007年重庆开县一学校因雷击造成7死39伤的重大伤亡事故就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1.2 县级区域学校防雷安全制度落实情况

一个完整的防雷安全体系, 除了有符合国家防雷规范技术标准的防雷硬件设施外, 还应当有一套相对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防雷安全制度并加以落实。防雷硬件设施安装好后并不代表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 随着时间的推移, 防雷设施也会磨损老化失去其原有的雷电防护作用, 必须有相应的维护措施。同时, 即使安装了防雷设施, 也并不意味着能起到百分百的保护作用, 在下雨天打雷的时候仍然需要有相应人为防护措施。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以笔者所在武义县为例, 经过调查走访, 全县52所中小学校, 没有一所学校制定防雷安全制度, 也没有一所学校设置专职或兼职的防雷安全员岗位, 防雷设施自安装后就无人管理, 许多防雷设施严重老化, 如小针锈蚀、避雷带断裂等情况比较普遍, 从其他相关渠道了解的信息基本上也和武义县类似, 可以说县级区域的学校基本上没有相应的防雷安全制度, 其防雷安全体系是不完整的。

2 县级区域学校防雷安全工作开展难点

2.1 学校经费不足, 无力对防雷设施进行投入

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县级区域学校多为义务教育, 公用经费普遍不足, 许多地区更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创建教育强市/强镇/强区”等过程中改建学校硬件设施时欠下债务。二是部分教育政策有较明显的偏差, 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省市一级的重点学校几乎都添置了空调、直饮水设备, 而大部分县级区域学校连自身的教育经费都难以得到保障, 学校教室光线不足却不敢开灯, 夏天气温高也不敢开风扇, 加上县级区域学校大多兴建年代较早, 基本没有防雷设施, 要重新安装防雷设施投入较大, 因此许多学校明知存在防雷安全隐患, 也无力加以整改。

2.2 县级区域防雷宣传不到位, 防雷安全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 受县级区域教育普及度不高, 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影响, 防雷安全的宣传一直不是很顺利。一些学校只注重教学质量、升学率、竞赛成绩、比赛名次等显性指标, 防雷安全意识薄弱, 防雷安全措施不及时不到位, 想到了甚至出问题了才来处理。而且由于雷击事故毕竟概率较小, 许多地区从未遭受过雷击, 导致大部分学校管理层存在侥幸心理, 没有制定防雷安全制度, 没有应急处理预案, 也没有专职或兼职的防雷安全管理人员, 或虽有但没有进行必要的演练, 一旦出现事故, 很容易出现混乱, 从而酿成事故。而部分学校虽然也做了相应的工作, 但是由于对防雷安全工作未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 认为只要安装防雷设施就高枕无忧, 在防雷设施安装的过程中未按有关规范施工以及安装后维护不到位等, 使得防雷安全仍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 对县级区域防雷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宣传工作, 提高防雷安全意识, 落实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要在县级区域开展防雷安全工作, 根本上要在观念上加以转变, 在防雷安全意识上加以提高, 最后在制度上加以落实。加强防雷科普知识宣传, 增强师生防雷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和宣传栏、开设法制课、防雷安全教育课等途径对师生进行防雷安全知识教育。以笔者所在武义县为例, 我们在“3.23”世界气象日印制了3万多份防雷安全知识彩册上门向全县中小学校免费发放, 在县安全生产日以展示牌、科普手册、电视宣传和人员现场答疑等方式积极进行宣传防雷安全。此外还可组织防雷安全知识竞赛, 提高师生防雷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观看防雷安全警示影像, 举行防雷安全大讨论, 使学校进一步体会防雷安全的重要意义。同时要积极在学校落实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指定专职或兼职的防雷安全管理人员, 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 建立完善的防雷安全管理档案, 制订切实可行的防雷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可操作性强的事故处理流程, 以及事故报告流程, 并进行实战演练, 让广大师生熟悉突发事故处理方法, 明了事故发生时应当采取的正确应对措施。这样, 既做到“防范于未然”, 又便于出现了责任事故时有序应对, 并第一时间准确上报。

3.2 对县级区域学校现有的防雷设施进行整改和完善

防雷安全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防雷硬件设施的防护上, 这是防雷安全工作的根本。在防雷设施的整改和完善上, 县级区域学校确实有现实上的困难, 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是要循序渐进, 个别地区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 在这种情况下, 应当制定一个分步实施计划, 没有防雷设施的首先整改和完善教学楼、宿舍楼等重点场所, 有防雷设施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能整改的加以整改, 如防雷设施局部老化锈蚀的加以局部整改, 有断头的加以修复, 确保防雷设施的基本功能, 确实无力整改的辅以其他措施加以完善。另一方面, 我们应当积极筹措, 为县级区域学校的防雷设施整改和完善解决资金问题。以笔者所在武义县为例, 2007年有鉴于当地学校防雷状况堪忧, 安全隐患严重, 同时重庆开县的重大防雷安全事故也引起了地方和中央的高度重视, 中国气象局和教育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 武义县气象局通过与县教育局的沟通和协调, 达成共识, 由气象局牵头, 联合下发了有关防雷安全工作文件, 并且根据实地调查, 以详细数据编写了武义县学校防雷安全现状的报告向县委、县政府反映情况, 向县财政争取经费实施了全县范围内学校的防雷设施整改工程。由于经费问题, 该工程主要完成全县52所中小学校的防直击雷工作, 通过整改, 基本完善了武义县学校的防雷设施, 极大地改善了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状况, 杜绝了大部分防雷安全隐患。

3.3 县级区域学校防雷设施整改技术方案

由于上述的一些原因, 目前学校防雷设施的整改是难以一步到位的, 在设计整改方案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 做到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 切忌急于求成, 在不违反防雷技术规范确保防雷安全的同时, 适当地进行变通, 方案上要体现阶段性, 使整改工作能够较为顺利地开展。

系统防雷主要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外部防雷包括:接闪器 (避雷针、避雷带等) 、引下线、接地系统等等, 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了确保建筑物本体免受直击雷的侵袭, 将可能击中建筑物的雷电通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系统等, 泄放入大地。内部防雷系统是为保护建筑物内部的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而设置的, 主要以空间屏蔽、等电位连接、减少接近耦合、过电压保护等措施, 通过在需要保护的设备的前端安装合适的避雷器即过电压保护, 使设备、线路与大地形成一个有条件的等电位体, 将可能进入的雷电流阻拦在外, 将因雷击而使内部设施所感应到的雷电流得以安全泄放入地。

针对学校的外部防雷, 一般是实地勘察后, 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对于安装有外部防雷装置但年老失修的建筑物, 方案上以修复为主。生锈腐蚀的用砂皮打磨后通过涂漆等方法进行防锈处理;屋面保护范围不满足的通过加装接闪器加以改进;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规范要求的, 则增加接地体, 一般采用扁钢埋深80公分, 然后每隔3-5米埋设角钢的方法, 在经济上来说比较节省。对于没有安装防雷设施的建筑物, 方案设计上尽量采用简单节省的设计, 接闪器设计上一般采用避雷带的形式 (使用Φ8mm的圆钢) , 并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 引下线部分由于县级学校的建筑物一般年代都比较久远, 难以利用柱筋, 一般使用Φ8mm的圆钢作引下线在墙角部位明敷并穿pvc管, 引下线间距小于25米。接地体使用复合接地, 在地面以下0.8m处埋设环型水平接地体 (水平接地体采用4mm×40mm的镀锌扁钢) 、在地面以下1.5m处每隔3-5m埋设垂直接地体 (垂直接地体采用4mm×40mm40mm的镀锌角钢) , 两者之间采用多面焊接法进行可靠焊接。

县级学校的内部防雷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和楼层供电电源的防护这两方面。考虑到大部分县级学校的多媒体化程度较低以及经费方面的问题, 方案设计上主要侧重于供电系统的防护。目前供电系统的防护一般采用三级防护的方式。电源第一级防雷:作为系统电源进线端的主级防雷器, 在雷击多发地带至少应有60-100KA的通流容量, 可将数万甚至数十万伏的雷击过电压限制到数千伏, 防雷器可并联安装在建筑物内低压总配电室双回路电源总开关处电源出线端;采用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电源第二级防雷:分配电柜的电源防雷器, 对通过电源初级防雷器的雷电能量进一步泄放, 可将几千伏的过电压进一步限制, 防雷器可并联安装在各栋建筑物所在的配电柜电源进线处。电源未级防雷:电源未级防雷系统也是系统防雷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现代的电子设备都使用很多的集成电路和精密的元件, 经过一二级防雷保护而进入设备的雷击残压仍将有千伏之上, 这将对后接设备造成很大的冲击, 并导致设备的损坏。具体措施:在用电设备电源插座前安装避雷器, 用于重要电子设备的电源末级防雷防护, 经过了电源三级防护, 达到了分级泄流的目的, 把过电压从几万伏降到800-1000V, 从而在电源线路上达到保护设备效果。

4 结束语

受限于县级经济水平的发展程度以及县级区域防雷知识的普及程度, 县级区域学校的防雷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工作的开展需要有耐心和有策略地进行, 一方面大力进行防雷安全知识的宣传, 提高群众的防雷安全意识, 同时加强与教育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与沟通, 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另一方面逐步推进学校防雷设施的整改工作, 一个个学校、一个个建筑物进行落实, 有条件的学校先整改, 能整改的部分先整改,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阶段性完成防雷安全工作。推进县级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进展, 为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目前县级区域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校防雷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防雷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武义县全县中小学校80%以上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没有安装防直击雷设施或安装的防直击雷设施达不到国家防雷规范技术标准, 100%的计算机系统设备没有安装防雷电波侵入和防雷电感应的防雷设施, 校园防雷状况堪忧。该文将以武义县为例, 浅谈如何在县级区域开展学校防雷工作。

关键词:农村,学校,防雷

参考文献

[1]GB50057-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2]田金华.计算机机房防雷设计[J].河南气象杂志社, 2004.

[3]蒋映源.谈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C].第二届中国防雷论坛, 2003.

县级职业学校 篇11

(一)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瓶颈的有效途径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者短缺。发达国家的产业工人基本都是技术工人,其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我国现有技术工人约7000万人,只占全部工人总数的1/3,其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6%,高级工占4%。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就业能力明显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偏低。人才短缺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问题不解决,就难以增强科技经竞争力和经济实力。把加快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速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员,发挥出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这是解决“十一五”期间人才瓶颈问题的重要着力点。

(二)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推进整个教育体系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都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整体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方面急需解决的一个薄弱环节。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乃至于推进整个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发展是推进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工程。

(三)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首先,应将“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在基本权利的实现上。人的发展首先要具有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现代社会中首先是知识和技能,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发展自己,才能实现就业这一基本权利,才能使人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第二,必须重视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社会政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把为人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是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特别需要办好的事情。

二、坚持改革和发展并举的路子

(一)明确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的落脚点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为就业服务就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这是当前职教中心发展需要把握住的根本原则。县级职教中心必须坚持就业技能教育的办学方向,立足于培养中初级技能型人才。必须坚持由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向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由以书本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书本知识与技能教育并重。

(二)深化体制改革

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已经明确了“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实施这一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办学资源整合,解决目前仍然存在的条块分割、布局分散、多头管理、重复办学、效益低下的现象。目前,市一级职业教育已取得了成功经验,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效益。县一级职教中心的发展也必须坚持这样一种管理体制原则,要体现综合性。即学校综合;专业综合;职前职后教育兼顾;功能综合。国家对实施管理体制改革的县级职教中心给予倾斜扶持。

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国务院也已经明确了“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实施这一办学体制,要在继续发挥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要把着力点放在积极推进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上来。突出的是要鼓励和吸引企业、行业及民间资本参与投资举办职业教育,并仍支持鼓励县级职教中心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

我们要创造一种政策环境扶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对民办职业教育给予和公办职业教育一视同仁的支持。

(三)转变运行机制

转变运行机制,需要抓住三条:第一,积极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坚决减少政府部门行政干预,自主制定和调整学校发展规划,自主调整和设立专业,自主选用和编写适用教材。努力实现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公平竞争,增强职业学校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第二,推动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尽可能多地引进企业管理制度,加强校企合作,主动与市场接轨。自主聘任教职工,自主确定学校经费使用方案。校长既应该是教育家,也应该是善经营的企业家。第三,要转变办学模式。有些地方已经创造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归纳和总结出了值得借鉴的办学模式,大家可以参考借鉴。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和基础。目前,县级职教中心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普遍感到存在两大难题,一是专业技能师资短缺,水平不高;二是短缺的师资因编制限制进不来,不合格师资出不去。我们要想办法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例如,有的地方提出可否在事业单位或教育部门统筹管理的编制中,调剂一部分机动编制用于解决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这部分编制可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还有的地方提出,可以建议当地政府增加一部分职业教育岗位津贴,对职业学校教师给予资助,以稳定师资队伍,吸引更多的人才。总之,我们要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上出点实招,办点实事。

(五)加强职教中心建设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建设内容需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校舍建设,二是要加强实训设备配置。国家今后一段时期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将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有所侧重,花出效益。

(六)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我们要积极想办法研究探讨一些可行的政策,如当地财政安排一定的职业教育助学津贴,对于贫困学生给予减免学费和生活资助。金融机构要提供助学贷款,资助家庭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学校通过实习基地、校办产业和开展社会服务等方式,资助贫困学生就学。

三、履行发展改革部门职责,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一)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国家和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和改革工作大局,认真研究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角度,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当前,“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制订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编制好职业教育规划,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二)要积极增加投入,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条件保障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2004年在全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工作中,作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薄弱环节之一,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我们调整投资结构,安排专项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并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组织制订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组织各地编制了专项建设计划,总体目标是在今后几年经过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加强1000所左右市、县级骨干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形成一批设施、设备条件基本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基本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求的职教基地。国家将在今年已经安排5亿元的基础上,在今后3—4年持续安排大体相同的资金额度,推动实现上述发展任务。

(三)规范收费行为,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县级职业学校 篇12

一、县级电视台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 新闻的有效传播关系着国家的发展, 同时与政治、政策存在着紧密联系。因而, 在此基础上, 县级电视台在记者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提升记者的政治理论修养, 以满足新闻报道的需求。事实上, 对县级电视台的记者而言, 政治理论在新闻线索采集、新闻价值判断、新闻主题确定等领域均起着引导性作用, 且有助于提升记者新闻报道的质量。因此, 县级电视台记者在实践新闻报道的过程中, 要在保障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 坚定政治立场, 同时将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报道内容, 规范新闻报道体系。此外, 为了提升记者的综合素养, 亦应引导记者提高自身的思想观念, 规范自身新闻主题, 融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从而在这个基础上, 围绕中心营造氛围, 唱好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 理论联系实际地将这些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放在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去深刻体会。由此做出的报道, 也就能确保舆论导向的合理性。另外, 县级新闻报道对记者的新闻发现力、政治敏锐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二)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县级电视台人员少, 且存在着装备差的现象。因而在此基础上, 县级电视台应注重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引进科班人才。同时, 县级电视台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孤军作战”, 拍、写、编集中于一身等问题亦逐渐凸显出来。这决定了县级电视台的记者要具备很多基本功, 其中观察联想能力更是不可缺少的。为此, 记者在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应坚守“真实性”的报道原则, 即深入现场, 挖掘报道素材, 了解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 继而报道可读性强的作品, 服务于基层群众。县级电视台的记者在社会活动参与过程中应注重发挥自身的洞察能力, 观察社会热点问题, 解读生活现象, 继而丰富新闻素材。善于深究是记者重要的素质, 记者通过敏锐的观察和适当的联想可以让报道亮点纷呈。

(三) 具有扎实的采访功底

县级电视台记者要有扎实的采访功底, 就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记者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 需要与不同层次的群体进行交流。因此, 县级记者在新闻采集的基础上, 应注重提高自身的采访能力, 从生活调查活动入手, 全面了解基层群体的心理特征, 并扩大自身的社会脉搏, 继而丰富新闻创作灵感, 同时彰显新闻的真实性、可读性, 满足群众的需求。新闻采访的方式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不管采用哪种采访方式, 都不能违背一名记者的职业道德与良知。一名出色的记者善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被采访者, 让被采访者积极配合自己的采访, 帮助自己顺利取得第一手的采访资料, 从而做一篇典范的报道。

(四) 具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口语化写作能力

在采访过程中, 县级电视台的记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问和引导, 听访问对象说。除采访新闻主干外, 记者还要注意对细节的追问和获取。在具体的新闻采访情景下, 为了获取更多的新闻报道素材, 记者应注重记录采访的信息。例如, 以录音的形式记录整个采访过程, 且在记录过程中注重对数字、人名、地点等信息进行核对, 以满足新闻真实性的报道条件。采访完成后的工作就是用文字来表达采访成果。近年来, 新闻雷同现象越发严重。为了吸引基层群众的关注度, 规避“雷同”报道, 记者在撰写新闻报道内容的过程中应强调对文字写作方法的应用, 秉承趣味性报道的意识, 达到最佳的报道状态。此外, 为了较好地发挥新闻报道的价值, 可以结合受众文化水平, 以口语化、方言等的报道形式来表达新闻事实, 最终增强受众的接受能力。

二、提升县级电视台记者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 开展训练活动

在县级电视台逐步发展的基础上, 为了提高记者整体的职业素养, 新闻部应定期举办竞赛活动, 如“知识抢答比赛”等, 由此引导记者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并以钻研业务、提高素养的形式来获取良好的比赛成果。此外, 县级新闻报道对记者摄像、新闻写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开展记者训练活动的过程中, 应注重设置同题新闻竞赛、摄像竞赛等, 并以展览的形式展示获奖者作品, 继而引导其他记者通过对他人作品的揣摩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 加强推动年轻记者的成长

县级电视台的记者受条件的限制, 逐渐呈现出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为了保障整体新闻的报道质量, 县级电视台应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营造“传帮带”的氛围, 鼓励电视台老记者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互助意识, 以自身人格品质、业务水平、敬业精神等感染周围的青年记者, 以此满足新闻报道需求, 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内容。此外, 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 为了营造“传帮带”的氛围, 应以一对一指导的形式组建拍摄、采访、写稿小组, 鼓励老记者与年轻记者展开交流、研讨, 最终推进记者专业水平的提升。

当前, 县级电视台记者的综合素养仍然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因此, 应鼓励其在成长过程中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并在新闻报道、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秉承着贴近基层群众的意识, 提升整体报道的质量。

摘要:县级电视台在我国广播电视系统创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当前的现状来看, 由于资金、覆盖面、技术等条件的限制, 我国电视媒体领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滞后的现象。因此, 为稳固县级电视台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并着重宣传新闻领域的发展。归根到底, 这还是新闻记者队伍能力、素质的竞争。

上一篇: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下一篇:禀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