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精选11篇)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篇1
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背景
主权债务危机指一国政府以自己的信用为担保, 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或其他国家举债, 不能按时偿还该债务时发生的违约情况。
冰岛破产, 前波为平:迪拜危机, 后浪再起。时至今日, 希腊也未能幸免。自2009年10月初, 希腊政府宣布该年度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达到12.7%和113%, 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同时由于其财政状况显著恶化,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债务评级, 穆迪甚至把其评为垃圾级, 导致了希腊政府借款成本大幅上升, 希腊政府债券CDS息差价格也大幅上扬, 未来融资能力被削弱, 债务危机正式浮出水面。
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
1. 直接原因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 直接原因可以说是希腊繁重的债务负担, 外加高盛投机联袂导致的。
在2001年希腊为了顺利加入欧元区, 曾经求助于高盛公司为其掩盖其高额的财政赤字, 已达到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达到的两个关键标准——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和公共债务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为此高盛公司和希腊政府联手操作, 由前者运用货币互换等金融创新和融资安排, 变相重组和隐瞒了债务, 使希腊的国家负债率下降至符合欧元区规定的1.2%, 成功进入欧元区。隐患由此埋下。
重要的是,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到欧洲各国, 导致了欧元区国家经济的衰退, 欧洲国家为了尽快走出经济泥潭, 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大力增加政府支出, 希腊政府也不例外, 进一步导致了希腊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
除此之外, 高盛的做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年助希腊一臂之力跻身欧元区的高盛也落井下石, 不但卖掉了手中大量的希腊债券, 还购买了大量信贷违约掉期CDS, 赌定希腊政府无法按时偿还债务, 试图以此获利。目前随着市场上看空希腊政府债务偿还能力的预期加强, 希腊政府的信用评级一再被降低, 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2. 深层原因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可以说是希腊自身的原因以及欧元区本身的机制不完善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欧盟经济体中, 希腊属于欠发达国家。由于其工业制造业比较落后, 市场竞争疲软。国家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旅游、海运、侨汇。金融危机来袭后, 作为其支柱产业的旅游业更是受到重创。与2008年相比, 2009年希腊旅游的美国游客减少了24.2%, 同时欧盟成员国进入希腊的游客也锐减了19.3%, 来自两地的旅游业收入分别减少了16.2%和14%。除此之外, 希腊的腐败问题也很严重。总之这一切, 让希腊的财政收入入不敷出, 财政赤字严重, 就算这次的主权债务危机没有发生, 或许在未来的几年内终将上演。
希腊的高福利政策为很多欧美国家所诟病。据估计, 希腊现有的养老金制度将使其资金缺口在十年内累积达4000亿欧元, 相当于希腊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希腊的福利政策是典型的北欧模式, 主要体现为:福利政策的普遍受益性 (普遍受益性是指所有居民都被给予社会保障福利) 和财政支出在福利资金来源中的主体地位。希腊的高福利政策不仅导致其财政负担严重, 而且占用的资金还会挤占科研、教育等投入, 造成创新乏力、经济增长缓慢。同时过度的福利待遇还消磨了企业和社会的创新进取精神, 助长了官僚主义和工作倦怠。更重要的是, 高昂的福利费用不仅扩大了公共支出, 推高了公共债务水平, 也造成了高税收和高成本, 使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渐失区位优势。
欧元区本身的机制问题。缺乏独立的货币政策——随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施, 欧元区各国的货币政策逐渐退出市场, 单一的货币大大促进了欧元区经济的发展。但是欧元的发行权由中央银行控制, 也就意味着希腊在面对巨额的财政赤字时, 只能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即缩减国内开支, 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或货币贬值等货币手段来解决财政赤字。更不用说主权债务货币化 (央行增发所需数量的货币) 来缓解债务压力。
欧元区监管不力, 财政纪律执行不严。在希腊2001年通过与高盛合谋改组债务成功加入欧元区后, 就意味着欧元区在成立之初就存在监管不力的地方。之后随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 然后蔓延到欧洲各国, 导致欧元区国家放松财政监管, 债务飞速增加。当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时候, 德国总理默克尔不但不愿援助希腊, 甚至措辞强硬地表示, 应当把屡教不改、一再违反财政纪律的欧元区成员驱逐出去。希腊人多次在统计数据上造假, 欺骗欧元区国家。虽然后来默克尔同意了欧盟成员国救助希腊的协议, 但她同时要求欧盟应该制定更为严格的财政约束机制, 加大严惩赤字过高成员国的惩罚力度。
欧元区在成立之初, 国际上就把欧元定位为能和美元相抗衡的硬通货, 因此欧元区的解散不仅是欧元区国家所不能允许的, 更是国际社会所不愿看到的。
希腊在成功加入欧元区后, 就极容易存在道德风险。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在享受着单一货币给经济带来好处的同时, 希腊也在不断扩大财政赤字, 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和高福利政策的需要。数据显示:2008年希腊债务余额为GDP的99%, 而至2009年, 该数据上升至113.4%。目前希腊债务的绝对额为2800亿欧元, 但其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400亿欧元, 结果表明希腊已经破产。
三、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 地方政府负债问题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中国在2008年为了缓解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实施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 同时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根据2010年六月审计署发布的报告, “地方债”规模逼近2.8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政府负有直接偿债责任、担保责任、兜底责任的债务分别为1.8万亿元人民币、0.33万亿元人民币和0.66万亿元人民币。虽然我国目前整体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 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低于3%, 总体债务水平低于GDP的20%。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据有关研究估计, 目前地方债务总额相当于GDP的16.5%。如果地方政府不能有效化解这些债务, 也会带来某种规模的债务危机, 必然会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 我国应尽早控制地方债规模, 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 避免债务危机出现对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的不利影响。
2. 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源可以说是希腊本身经济增长方式所导致的, 缺乏自身经济的引擎点, 仅仅依靠旅游、海运等外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随着次贷危机在欧洲的蔓延和扩大, 希腊的外向型主导产业遭受严重冲击, 希腊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减少的局面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国更应该以此为鉴, 发挥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 尤其是我国存在严重的消费不足现象, 如何扩大内需成为政府有关部门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同时还应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如在银行业中可以加大碳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力度, 特别关注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政府的收入渠道和规模, 真正实现对主权债务风险的防范。
3. 完善中国的福利政策
希腊福利模式建立在普遍受益的基本原则上, 面对全体社会公民, 而中国目前是一种补缺型的社会福利, 对象是特殊群体。从以希腊为代表的北欧福利模式的实践经验来看, 公平公正的福利制度带来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而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公正现象, 已经严重挫伤了广大公民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2010年11月17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报告表明:1.5亿元人民币廉租房保障资金被挪用, 34个项目套取补助资金6129万元人民币。因此, 在中国社会保障建设中, 必须设计一种体现公平和公正的社会制度, 这既是确保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规则, 也是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要机制。同时在福利制度方面, 也应该合理调配公共开支, 谨防财政危机。
4. 审慎把握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力度, 灵活安排宏观政策“退出”时机
希腊现在一方面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削减财政开支来缓解债务危机。另一方面现在立即退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容易使希腊经济再度陷入泥潭。因此希腊主权债务风险提醒我们, 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在刺激经济的同时为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的平衡提供基础, 脱离实际的大规模扩张和极度宽松的流动性将引发巨大的灾难。在目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之际, 中国政府更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实施扩张性的经济刺激方案并根据政策实施效果灵活地选择退出策略。
5. 我国不能草率地建立或加入亚洲共同货币区
在希腊的问题上可以看出, 欧元区是一个货币联盟, 希腊等国家的债务问题就不仅仅是外部问题, 而是一个货币区的内部问题, 外部问题内部化。因此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希腊的债务问题, 将难以恢复市场信心, 会进一步拖累欧元, 严重影响欧元的市场地位和欧元区的稳定性。所以说, 目前中国加入亚洲货币共同区的时机还不成熟, 贸然加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内经济的共同发展,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篇2
然而以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單憑一己之力並不足以克服這一難題,因此外界的援助必不可缺。為此,我國將增加與世界各國及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接觸,尋求及爭取更多的資金援助,並申請歐洲穩定機制,以獲取緊急貸款。我國亦希望通過與各界商討,修改原有債務條款,放鬆援助條件,例如將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赤字控制期限延遲兩年,以便繼續發行債券作融資。
雖然各界目前對希臘的經濟前景態度並不樂觀,但正所謂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相信憑著新一輪經濟改革措施,輔以各界的援助,我國的財政赤字必將慢慢縮小,債務水平亦將逐步降低。我們會竭盡所能,為希臘,也為全球經濟的未來創造轉機。
希腊危机与欧洲主权信用危机 篇3
近期,欧洲政治预测实验室警告,歐洲主权信用危机的实质,是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庞大债务危机。今年二季度,全球金融危机将进一步恶化,主权国家债务违约和随后形成的债务,将与西方银行体系产生致命冲突。
由于各国在2009年投入大量救市资金,使危机暂时得以缓和,却并未解决根本体制问题。主权国家处于无法还款的状态,失业率大幅上升,失业者因找不到工作而超期失去社会救济。美国很可能在未来8个月出现高达500家中等规模的银行倒闭。美联储低估了危机的严重性,而且,美国面临中期选举,不可能对银行再实施大规模救助,欧洲政治预测实验室的这一爆炸性预测,皆源于希腊危机。
信用评级成危机推手
希腊危机的爆发,与迪拜危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09年10月8日,迪拜世界和它的财务顾问罗斯柴尔德公司与德意志银行达成协议,推迟偿还200亿美元的债务。11月25日,迪拜政府称,其负债额达590亿美元的国有集团迪拜世界,请求债务偿还暂停6个月,迪拜世界旗下棕榈岛集团的35亿美元到期债券也将延后偿还,
11月25~27日,穆迪投资和标准普尔都大幅下调了众多迪拜政府相关实体的债务评级,市场及媒体导向都将迪拜危机指向欧洲金融机构,皆因其逾一半债权由欧洲银行持有。
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宣布,降低希腊主权债务和相关银行长期债务的评级,并将希腊公共财政状况前景展望确定为“负面”。12月14日,迪拜政府表示,已收到阿布扎比政府提供的100亿美元,用于偿还迪拜世界及房地产子公司纳希勒公司的部分债务,紧接着,12月15、16、22日,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分别再次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欧元随?-下挫1.3%。2010年1月15、20日,评级机构再对希腊信用等级表示要进一步降级,导致市场恐慌加剧。
对对冲基金监管加强
在一次对冲基金巨头的聚会上,对冲基金经理们声称,欧元预计会跌至与美元“平价”的水平。对冲基金BrigadeCapital的主管摩根认为,希腊的债务犹如处在多米诺骨牌前端,一旦倒下将带来连锁反应,最终将殃及美国公司、市政债券及美国国债。Greenlight CapitalInc,总裁艾因霍恩曾最早、也最坚决地看空雷曼等公司,并大举做空这些公司的证券。
索罗斯的对冲基金表现积极,其本人也高调唱空欧元。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中,瑞银、劳埃德、德意志银行和巴克莱银行等欧洲银行皆唱空欧元,罗斯柴尔德家族再次隐现其中,因为其持有巴克莱银行大部分股权。
欧元汇率下跌,美元汇率上升。但是,在美国就业状况持续低迷之际,欧元的脱轨将把美国拉下战车。于是,美国和欧洲的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打压欧元。欧美金融机构不愿意政府实施退出计划,而危机舆论可以有效阻止各国退出,欧洲危机也可以遏制美国国会通过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
各监管机构开始关注对冲基金的举动,英国及欧盟紧盯持有希腊及欧洲主权信贷违约掉期的对冲基金。基金经理聚首看空欧元后,美国司法部去信给与会者,指反垄断委员会正就对冲基金协议买卖欧元展开调查,并要求基金保留外汇交易纪录及相关文件,以审核基金有否串谋狙击欧元。欧盟宣布调查区内主权债券信贷违约掉期交易后,美国司法部随即就对冲基金涉嫌联手卖空欧元展开调查。 欧美两地的政府均开始倡议要对信贷违约掉期市场进行监管,务求经济较弱的国家如希腊面临主权债务危机时,金融市场尽量减少出现不必要的压力。不过,此举可能反令欧元走势更为波动。
各国财政赤字威胁欧盟根基
市场对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债务水平的担比,使欧元遭到大肆抛售,欧元一路贬值。希腊、西班乐葡萄牙、爱尔兰的财政赤字,均占到本国GDP的10%以上,远远高过3%的安全线和欧盟自身的安全标准。如果出现债务违约,欧元几乎难以避免发生动荡。
西班牙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目前失业率为19%,债务累累,预算赤字巨大。2009年,西班牙GDP萎缩3.6%,预计今年会继续萎缩,西班牙陷入五十年来最深重、最漫长的衰退之中,加入欧元区的西班牙无法靠货币贬值来增加出口,也不能靠降息来刺激借贷,只能通过减税和扩大支出来刺激增长。但是,巨额支出导致其预算赤字去年激增至GDP的11.4%,西班牙需要发行更多债券来筹资。西班牙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无力重启经济增长,可能导致其考虑退出欧元区,进而打破欧元区的统一。这样,西班牙就可以贬值货币,进而增加该国的竞争力,令经济恢复增长。
但是,欧元区的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不敢面对退出欧元区所带来的金融动荡,包括西班牙政府在内。退出欧元区的代价将非常高,一个国家的政府如果暗示货币贬值,就会出现银行挤兑,与那个国家签订的任何欧元金融合约实际上都会违约。欧元区诸国对于危机并不陌生,但持续的预算赤字将威胁欧盟的根基,从而对欧元造成致命的威胁。市场随后很可能忽略任何欧洲经济数据的改善。而是密切关注该地区解决主权债务的进展。
希腊危机背后的
美国债务危机
当然,希腊危机背后不仅是欧元危机,更是美国债务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大肆宣扬籽“坚定不移地削减美国国债”,随后再报预算1.9万亿美元,将使美国债务达到天文数字的14.273亿美元。美国政府预测美国经济2010年增长2.7%,2011年增长3.8%,此后4年增长率均超4%。市场普遍认为,未来十年,美国实际生产力将低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且政府的经济增长预期实现难度很大。
西方发达国家正面临归还2005~2007年债务的高峰期,希腊问题只是用来掩饰危险的英美国债问题。希腊问题对欧元区和欧盟来说是内部问题,欧元区领导入非常了解欧元目前的跌势不会持续下去,因为实质上是美元和英镑在贬值。
美国利用目前希腊发生的主权信用危机,来掩盖其公共债务问题,同时也乐于看到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入欧元区的管理。与2009年3月所谓“东欧导致欧洲银行体系和欧元陷入主要危机”相似,希腊债务危机又是一次刻意炒作,旨在抹黑欧元区,转移国际注意力。2009年,大量海外投资从美国流出,而美国国债的需求依然旺盛,为了稳定市场,将利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美国财政部于2009年1月购买机构债券,3月购买长期政府债券。也就是说,美国自己印钞票买自己的债券。2010年,全年到期需偿还的美国国债3万亿美元,其中1~5月份是国债到期高峰,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选择在去年底陆续引发市场对迪拜、希腊、欧元的恐慌。
欧盟救助希腊危机态度消极
未来,希腊主权信用危机很可能在可控的范围内持续,希腊危机不会导致希腊主权信用破产,进而危及欧元甚至欧元区的存亡,也不会得到欧盟的全力救助而彻底解套。希腊已通过出售短期国库券和80亿欧元的债券融资筹得136亿欧元,后又成功发行50亿欧元十年期国债,共筹得186亿欧元。这样,偿还4、5月份到期的200亿欧元国债问题不大。大规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基本被排除,但这也造成了欧元区大国在救助希腊问题上态度消极。
法、德等欧洲大国态度消极的原因,是想借此维持欧元弱势态势促进出口,因为短期内,欧洲经济复苏只能依靠出口。欧盟也想借希腊危机逼迫欧元区各国认真考虑建立EMF(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必要性,并拟于2010年6月底前敲定相关细节,如果EMF得以成立,将成为欧盟进一步对抗美国的手段,引发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大变革,削弱美国的传统权力基础,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篇4
关键词:金融创新,主权债务,政府预算功能,政府预算原则
希腊债务危机是全球持续关注的话题, 诸多经济学家及政府官员都担心这一危机是否会引发另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因为不只是希腊, 目前在欧盟内, 与希腊相似的重债务国家还有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 甚至爱尔兰。如果这些国家都出现了问题, 整个欧洲金融将会陷入一片混乱, 而债务链引起的连锁反应一定会使全球金融市场进一步陷入动荡与不安。
一、过度福利导致政府过度举债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最直接的原因是政府过度举债, 以及欧洲式的高福利模式所带来的私人部门负担过重。希腊以及其他几个国家长期以来习惯了寅吃卯粮的日子, 加上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 社会福利又向德国等富裕国家看齐, 政府的赤字和债务始终处于高位, 并不断增加。但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 由于他们被看成是“富裕的欧元区”成员, 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一流, 主权信用始终被评为A级, 所以谁也不会注意他们的债务问题。所以导致了希腊的债务不断增加, 从而形成不可逆转的巨大危机。
在欧洲国家中希腊的社会福利是最好的, 比如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方面, 每年大约有十几亿的支出。在公务员的退休金领取方面也是可以继承的。根据欧盟的数据公布到21世纪中叶在希腊政府的养老金支出的份额占到国民生产的12%。相对于其他的欧盟国家这个数据只有3%。在希腊公务人员每个月的奖金有6到1300欧元之间, 不仅量多而且名目繁多。就是遵守一些基本的上班秩序也会有奖金的。所以在希腊整个社会中必须进行改革的, 但是由于各个政党以高福利为优势相互竞争, 所以这种风气在很短时间内还是很难纠正。在欧盟各个国家中希腊的经济也一直不景气。由于高福利, 政府的历史欠账越变越多。
二、为进入欧元区, 盲目尝试金融创新
与国际投行签订的金融衍生交易协议可以说是压死希腊的最后一颗稻草。从2001年, 当希腊刚加入欧元区, 根据欧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欧盟的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的标准, 那就是每年的财政赤字低于或等于3%。国家负债的数额必须低于GDP的60%, 但是希腊的情况确实最为糟糕的, 对于欧元区和希腊都是两败俱伤的。希腊非常聪明, 利用美国高盛公司的“货币掉期交易”方式把将近10亿的公共债务“消除”, 希腊便一举进入欧盟。
货币掉期交易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交换交易。在一般情况下, 是指两种货币资金的本金交换。掉期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交易形式。更为准确地说, 掉期交易是当事人之间约定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等价经济价值的现金流的交易。
这次交易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高盛公司提供了将近10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参照美元与欧元的汇率去换算希腊的未来资产。希腊未来的资产包括未来希腊在机场和彩票行业的利润。从外在的结构形式上看, 或许可以看做是“掉期”。用希腊未来的资产置换成当今现在的美元和日元, 接着希腊政府又将这些美元和日元去弥补当今政府的财政赤字, 从而使希腊的财政赤字由红线以上降到了红线以下, 达到3%GDP的要求, 使希腊较为容易地进入欧元区。如果按照市价的汇率计算, 或许就达不成一致。实际上高盛公司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拟定了一个汇率, 高盛公司可以向希腊放出一大笔资金的贷款。这笔债务不会在希腊的公共债率中体现出来, 例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 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也就是说, 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 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这样, 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 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 远低于欧盟规定的3%红线。当然高盛公司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样做的风险很大。因为后期希腊必然会陷入一个经济衰退时期, 在此期间高盛公司得到了希腊政府的3亿欧元的佣金, 防止希腊在后期出现支付能力下降的现象, 高盛公司便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 以便在希腊政府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
简而言之, “信用违约互换”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A向B申请贷款, B为了利息而放贷给A, 放贷出去的钱总有风险, 那么这时候C出场, B和C之间签订信用违约互换, 由C对B的这个风险予以保险承诺, 条件是B每年向C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但万一A破产的情况发生, 那么由C补偿B所遭受的损失。
如此一来, 高盛处于稳赚的地位, 如果希腊经济向好, 在掉期交易到期日可以还款, 高盛便能获得高达3亿欧元的佣金;如果希腊经济衰退, 高盛不仅可获得3亿欧元的佣金, 并且其持有的CDS交易也会大幅上涨, 高盛可以通过CDS的套利获得更多的收益。
显然, 高盛在徘徊之后毅然选择了后者。高盛公司大量购进希腊国家债务的CDS, 当然这是在希腊没有被人意识到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的前提下的选择。然后对希腊的支付能力大做文章, 在CDS达到顶峰时全部抛出。在2011年初, 这笔交易的到期日来临至今, 高盛联合其他基金公司对希腊的信用等级进行下调, 还传出希腊即将破产的谣言。另外大量地把欧元进行抛售。国际市场随后跟风进而发展到恐慌的地步。欧元在一周内跌了将近7%。在随后的两个月内跌幅达15%, 连锁反应在欧元区也发生, 许多国家也出现了融资困难的现象。于是整个欧元区的CDS大量增长。从去年到今年7月, 希腊在债务风险反面的保险利率番了3翻。直到今天希腊本国的CDS高达428点。
最终, 高盛赚了盆满钵满, 而希腊和欧洲各国在债务危机面前倒下。
三、政府预算的失职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政府的预算, 决算和政府财务报告与公司的财务报表有很多相似之处, 因此, 在适用于公司的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以应对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时, 政府的财务报告也应逐步加强对资本市场交易的关注度。
政府财务报告应坚决实行权责发生制。与导致雷曼破产的“回购105”协议一样, 这次希腊政府与高盛进行的货币掉期交易同样不会显示在财务报告中, 这也使得希腊在统计赤字占GDP比率时才能低于欧盟规定的3%红线, 进入欧盟。可以说, 这也是这笔金融炼金术最成功的一点。然而从会计的角度来看, 高盛以优惠利率贷给希腊的多出来的10亿欧元是希腊在2001年就已经享用的, 根据权责发生制必须在收益期进入报告, 而不是这笔交易的到期日。许多金融创新都是以权责发生制的漏洞为前提, 如果政府财务报告能够在这一方面逐步完善, 相信会避免很多类似交易的发生。
政府财务报告应加大审计力度。08年金融危机之后, 雷曼的破产引出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上的纰漏, 雷曼的多笔回购协议都未被列入负债, 而是当作了销售。这之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迎来了第二次重大改革, 将负债项目的许多科目进行了定义, 也加大了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显然, 由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政府财务报告并不可行, 但是政府自身必须配备足够专业、客观的审计队伍。在美国, 联邦政府的财务报告由立法机构 (审计署为主) 进行审计, 而我国缺乏这一方面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蒋永穆, 杨少垒.欧债危机:当代资本主义一体化异化噩梦[J].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2 (02) .
[2]张超, 谭春彦.对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思考[J].时代金融, 2011 (03) .
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探析 篇5
关键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区政策协调;货币政策;社会福利支出
中图分类号:F039 文献标识码:A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过程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在动荡与不安中艰难前行。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爆的全球经济动荡在经历了若干阶段后迅速从美国本土蔓延至全球各个主要经济体,而在大陆另一端的欧洲首先感受到了丝丝凉意。2008年10月北欧小国冰岛,由于其银行系统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银行的破产潮导致政府对到期债务无力偿还,这一举动又导致了国际评级机构对冰岛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的急剧下滑。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瞬间袭击了欧盟成员国中其他一些财务不稳的国家,爱尔兰、葡萄牙、希腊等等国家都面临了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债务面临违约的风险,整个欧罗巴大陆陷入一片恐慌中。这就是由美国次贷危机为起点的,引爆欧洲的第一轮主权债务危机。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与原因
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除了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显现外,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长期来欧洲内部的种种问题。
(一)滥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过度使用货币政策,造成货币的超发,流动性的泛滥。当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又不得不收紧流动性,但此时面对种种现实问题,包括大量到期债务等,使欧洲各国在面对货币政策时陷入两难的境地。事实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背景下,凯恩斯通过研究得出的一个成果。虽然对大萧条的成因并没有定论,但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同当时货币的过度紧缩是成因之一。这一结论使得欧洲各央行在面对欧洲债务危机时,为了避免重蹈当年大萧条的覆辙,采取了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然后,有一个事实是他们忽略了的,那就是当今的金融市场和当年的金融市场是天壤之别,现今的金融市场杠杆化严重,同时,各央行在平時正常年份一般也都会采取适当的扩张手段,并不会像上世纪大萧条时期那样过度收紧货币。因此,当今的央行应该更审慎的使用货币扩张手段。
(二)过度的社会福利支出也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诱因之一。虽然对高福利的争议不断,也很难判断其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更进一步的,高福利不光是个经济政策的选择,更是一个社会政治为题选择,我们无意评价这个政策本身,但过度的高福利使国家财政支出大大增加的确造成了财政的重大负担。我们以希腊为例,由图一可以看出,希腊的财政赤字每年都在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福利开支。这不能不说是欧债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希腊的养老金开支将上升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2%,高福利使得一部分希腊人不愿意出去工作,而宁愿在家等待政府救助,这种过于优越的社会福利制度也是造成财政赤字严重和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希腊的社会福利支出规模与希腊的政府财政赤字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从工资水平上看,尽管希腊GDP增速始终徘徊在1%~2%之间,但实际工资增速却一直高于5%当经济危机来临时,政府收入显著下降,但政府的财政支出却是刚性的,甚至是有所增加的,那么巨额的财政赤字就将是不可避免的。[1]
(三)欧元区政策协调的困境也给欧债危机埋下伏笔。欧元自1999年诞生以来,一路坎坷不断,但没有任何一次坎坷比在2008年开始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影响更大。由于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决策主体过于分散,各个国家除了有责任和义务遵守欧元区的财政纪律外,出于本国利益和现实情况的考虑,往往会制定出违背共同货币利益的政策。美国经济学家、被称为供应学派经济学之父的马丁·费尔德斯坦在《欧元与稳定公约》指出,“欧洲现行的集中货币政策和各国分散财政政策的组织机构,使各成员国有一种推行大规模的持续财政赤字并提高负债对GDP比率的强烈倾向。”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本次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欧盟也在反思这一现象。由于在欧元区,面临债务危机威胁的国家众多、甚至法国和英国都存在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上述国家GDP占欧元区的35.2%,欧盟的25.9%,且仅2008年其债务总额就已经高达25228亿欧元,体量巨大,无以承担。欧盟如果选择救助,必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另外,如贸然出手,则会造成逆向选择,变相鼓励希腊这类欧元区外围弱国长期放任财政赤字,绑架区内严格执行财政纪律的和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这也是为何作为主心骨、且当初牺牲坚挺马克入欧元区的德国迟迟不愿出手的主要原因。[2]
三、后欧洲债务危机的反思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经过将近3年的发展,期间跌宕起伏。如今随着欧债危机的中心焦点希腊获得第二轮援助协议的“过关”,希腊债务问题的解决取得了一定进展,整个金融市场的恐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据高盛集团统计,2月欧元区整体将面临1203亿欧元到期债务,3月到期债务规模更将达1488亿欧元,为全年最高水平。今年随后几个偿债高峰期分别为4月、7月和10月,到期债务分别为1272亿欧元、1111亿欧元和1008亿欧元。[3]因此暂时的平静过后一切都未可知。
本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最初的北欧小国冰岛开始,最后蔓延至几乎整个欧元区,危机深重。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如下四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要正确认识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从凯恩斯理论诞生至今,整个经济学已经发生了多次重大革命,政府作为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管理部门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不能仅仅抓住凯恩斯这一根救命稻草,事实上经济的发展最终只取决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制度的完善。我们要牢牢抓住现在经济转型的契机,痛下决心,在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面前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事实证明,滥用凯恩斯理论的后果无异于饮鸩止渴。
(二)对目前热烈讨论的亚洲区货币一体化保持清醒的头脑。蒙代尔(Mundell)和麦金农(Mckinnon)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只有成员国在资本和生产要素流动性经济开放度、经济互补性、市场一体化、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趋同的情况下,加入共同货币区才可能带来最大的福利增进,在条件不成熟时勉强加入可能得不偿失。[4]纵观亚洲区目前各国的现状,离蒙代尔等人所说的资本开放度,市场一体化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理想契合还有相当距离。盲目推进亚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三)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事实上,中央已经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投入了巨大的关注,并且社会各个阶层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也有着相当的认识。但是转变的过程依然缓慢,阻力重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制度的导引,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抉择使得改革不那么容易。因此,除了继续转变观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激励机制进行重新设计,导引人们更注重社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四)中国目前持有天量的外汇储备,主要集中在美债、欧债。如何确保所持债券的安全,亟需解决。因此,增加战略物资和生产要素储备,将外汇储备与贵重金属、战略物资、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储备做适当的结构调整, 是规避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的重要举措之一。[5]
参考文献
[1]李畅,简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1,(36)
[2]武琼、段迎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其政策困境[J].浙江金融,2010,(11)
[3]人民网,偿债高峰此起彼伏 欧债警报难言解除[DB/OL]. http://world.people.com.cn/GB/157278/17181318.html 2012-02-22
[4]刘扬、陈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武汉金融,2011,(12)
[5]王晓钧、刘力臻,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对我国外汇储备安全的启示[J].亚太经济,2010,(6)
作者简介:
浅析主权债务危机 篇6
关键词:债务危机,政府作用,货币政策
在世界经济尚未走出世界金融危机阴影时,主权债务危机在很多国家相续爆发给本就脆弱的世界经济沉重打击。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到整个欧洲的欧债危机,主权债务危机逐渐扩散,美国尚未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又陷入其中,日本等国政府债务评级也造下调,主权债务问题越演愈烈。
一、主权债务危机的起因
随着2009年希腊主权评级的下调,欧债危机拉开序幕,随后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债务问题也浮出水面。与此同时,美国债务规模也接近了法定上限,国债信用被评级公司下调。主权债务危机正逐渐在发达国家之间扩散和发酵,至今未出现缓和的趋势。由于涉及到很多政治问题,对于如何解决主权债务危机始终不能拿出有效的方案,导致危机逐步恶化。
欧、美是主权债务危机最为突出的两个地区,从两地来看危机的起因存在差异。欧洲债务危机是由于货币一体化过程中欧元区各国尤其是非核心国家工资福利快速提高使消费较快增长进口扩大,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不断攀升。由于欧盟内部货币政策统一而财权分散,在个别国家出现债务危机时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最终使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而美国债务危机是由于政府在救助深陷金融危机中的个人和金融部门时引起债务上升,是金融危机的延续。金融危机导致个人和金融企业积累了大量不能自行消化的债务,美国政府为了解决这些债务问题避免金融体系出现崩溃,不得不举债进行救助。在救助的过程中,大量私人债务转化成公共债务,加上长期积累的财政赤字政府债务问题逐步恶化。
二、债务危机暴露出的政府问题
在主权债务危机中各国政府成为了矛盾的集中点,政府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在宏观决策上的失误和不作为会使个人和企业受到损失,其自身也会陷入危机。从欧美等国来看,正是由于政府自身的问题才引起或加剧了债务危机。
一是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债务和赤字问题未得到有效缓解。按照经济学原理政府应该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大赤字支出刺激经济,在经济繁荣时期缩减赤字避免经济过热。但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世界各国经济普遍良好时期,美欧等发达国家未曾有效的控制财政支出,而持续的提高国内福利导致经济萧条刚刚初现多国都已经债务缠身无力偿还。债务危机在经济繁荣时期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当时不调整负债规模缩减赤字而是持续的对社会福利大幅投资,迎合了选民心理在当时也未造成严重影响,但随着经济的萧条债务危机开始爆发。
二是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手段。货币主义学派在经济政策制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国家政府都将货币政策作为经济调节政策的首选工具。从经济现实来看,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期的效果最为显著,在经济启动时期也有着较好的效果,在经济萧条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效果往往会差强人意,即使不陷入流动性陷阱也会以高通胀为代价。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导致国家间政策依赖性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过度的货币发行给世界其他国家造成很大影响,在短期国内状况有所好转,但在长期对他国的负面影响也会反馈到国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扩大国债规模增加货币供应,不但未能有效的促进经济回暖,而且引起并恶化了主权债务问题,使债务危机在国际间迅速蔓延。
三是政府的作用发挥失当。一直以来各国政府一般都在提供公共服务和经济调节两个方面努力发挥作用。在调节经济运行中,政府的作用并非万能,政府作用的发挥需要把握好尺度,过度的政府行为会造成自身的危机。正是由于政府在调节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时,过度的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才导致或加深了债务危机。由于欧美政府采取的过度福利政策导致主权债务危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美国政府救助个人及金融部门也造成了国家债务问题。
三、中国的债务问题
2010年中国的债务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7%,与美、日、英三国的87%、210%和80%的债务水平相比中国的债务水平很低。如果加上地方债务、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贷款中国的债务水平将大大提高。尽管如此由于中国的税收和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还贷能力远高于欧美国家,并且大部分债务由本国公民和机构持有,目前的系统性风险很低。
但近年来中央银行过多的货币发行和地方债务的积累是不容忽视的潜在问题。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货币供应量保持了快速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从2008年末的47.5万亿元逐渐增长到2011年9月末的78.7万亿元,不到3年的时间货币供应量增长了65.7%。过快增长的货币发行量造成了潜在的风险,由于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部分国外学者将中国的债务危机描绘成货币危机。另一方面,在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以土地为担保背负了大量债务,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萧条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明显下降。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还贷高峰,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篇7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由此暴露的主权债务危机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
2008年至2010年间, 冰岛、迪拜、希腊等国相继发生主权债务危机。
面对屡屡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 了解其实质内容, 分析造成各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 对世界其他各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
1. 金融业扩充过度
金融业扩充过度, 流动性过剩, 银行和大商家纷纷涉足高风险投资。
例如, 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冰岛开始大力拓展虚拟经济规模, 其银行开始效仿西方大国的国际投资银行, 在国际资金市场大量借入低利短债, 投资次级按揭等获利高同时也是高风险的资产, 从而获得巨额的利差, 为此冰岛三大银行所欠的外债超过1000亿欧元, 为当前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2. 金融创新与“金融大鳄”的对冲操作
2001年, 希腊为满足进入欧元区的两大指标: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 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 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 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一被称为“金融创新”的实质是, 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 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 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 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
与此同时, 高盛为防止自己的投资打水漂, 便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 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 至此, 高盛就将在这场交易中的风险完全转移回欧元区。
3. 经济政策的错配
欧元区各成员国实行同一货币制度, 具有统一的货币政策, 但欧盟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 形成政策错配。所以在遭受外来冲击时各国只能更加倚重财政政策, 容易造成赤字和债务负担普遍超标, 危机刺激政策使债务更加凸显。
4. 高福利带来道德危机
在后危机时代, 欧洲的自愿失业率非常高, 因为有着高水平的福利——失业补贴, 人们都不愿意去做辛苦的体力活。
这样的道德风险引发很多居民宁愿不工作以领取补贴, 导致GDP进一步下降, 政府财政收入进一步收缩, 在财政收入下降的同时, 财政支出仍然保持在高位, 必定导致信用恶化, 引爆债务危机。
5. 经济一体化面临的各种障碍削弱了政策的作用
尽管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体存在, 一体化面临的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 政治、语言等差异造成的障碍, 削弱了政策的作用。
三、主权债务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1. 金融市场动荡或将加剧。
在主权债务危机频频出现后, 全球股市纷纷下挫, 道琼斯大跌近3%,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蓝筹股指数分别下跌了近6%和5%, 亚太股市也大跌。
汇率市场动荡进一步加剧, 美元强势反弹, 伴随的是欧元的大幅走跌。
债务问题还波及到大宗商品市场, 原油价格大幅下挫, 基本金属纷纷收跌。
2. 国际资本流动将更加紊乱。
欧洲债务问题爆发之后, 在发展中国家寻求高收益的国际资本寻求避险重回美国的迹象十分明显, 美国国债长期收益率不断走低。资本流动的群体行为可能导致全球信贷市场出现结构性紧缩, 即欧洲国家融资困难, 而资本重回美国趋势愈发明显。资本流动的紊乱将加剧。
3. 全球经济复苏将放缓脚步
IMF预测, 只要欧盟各个经济体的经济走势大相径庭而且财政协调机制无效, 那么债务问题很难短期内就能解决, 欧洲经济可能就难以真正复苏, 更值得注意的是, 公共债务利率迅速提升, 欧洲面临政策两难, 如果继续经济刺激, 债务将进一步上升;如果退出经济刺激计划, 经济复苏进程将受影响, 这意味着欧洲国家的复苏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日本、美国等政府也面临持续的政策两难问题, 尤其日本经济复苏前景十分暗淡, 全球复苏的步伐难以加速, 甚至会放缓。
4. 使得银行业的风险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次贷危机提醒我们加强风险管理, 而风险管控不足则是迪拜危机为这一教训添加的又一例证。除了国外许多私人投资者, 迪拜危机还直接打击了不少注资阿联酋的外资银行, 推高了阿联酋尤其是迪拜的泡沫。这些在金融危机中跌落马背的金融机构再次受到牵连, 值得业界深思, 应引起各国监管当局的高度警醒。
资料来源:UAE, Emirates Banks Association.
四、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警示
1. 警惕“中国式的主权债务危机”
所谓“中国式的主权债务危机”, 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个危机。
从此番欧元区希腊等国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我们可以认识到:源于各种需求, 政府本质上是有主动负债的愿望的。
这对今天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行为有着警示意义。当今中国地方政府根深蒂固的“GDP考核观”, 各地政府为保证当地对整体GDP的贡献度不惜借入资金, 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出现了7-8万亿的债务负担, 相当一部分信贷投到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长线项目里, 长时间不产生收入。这对未来中国经济肯定是巨大的隐形风险。
所以, “中国式的主权债务危机”, 不是中央政府的, 是地方政府的危机。
2. 经济发展不可脱离实体经济
迪拜债务危机的爆发源自金融市场泡沫膨胀, 脱离实体经济。其房地产泡沫在热钱不断涌入、金融市场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越来越膨胀, 最终由于金融危机, 引爆了泡沫的破灭。
中国当前的房地产和迪拜危机爆发前有一定的相似度, 尤其是海南地区的房地产, 自从三亚旅游经济区建立以来, 以三亚为代表的海南的房价被炒到一个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高位, 而此次迪拜危机的爆发无疑为中国敲响了警钟, 要及时矫正这样的脱离。
3. 发展中国家面临加入共同货币区选择时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共同货币区具有简化流通手续、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外汇稳定、促进资金流动等优点。
但是, 根据20世纪60年代基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争论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 一组国家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可以组成货币区, 在经济趋同的基础上实行单一货币。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只有成员国在资本和要素流动性、经济开放度、经济互补性、市场一体化、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趋同的情况下, 加入共同货币区才可能带来最大的福利增进, 在条件不成熟时勉强加入可能得不偿失。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 关于亚洲成立共同货币区乃至设立“亚元”的呼声一度高涨, 但这次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给这种热情降温不少, 发展中国家想要建立共同货币区还需谨慎。
4. 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必须立足国内, 在此基础上争取外部的支持
冰岛、希腊、迪拜的情况, 无一不是依赖外部融资的典型。这样的经济最大的风险在于一旦外资撤资退出本国市场, 必定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导致本国发展困境的政策弊端, 才能真正获得国内、国外投资者的信任, 进而赢得市场的尊重。仅依靠外资援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问题, 且外部援助常常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所以, 中国应该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扩大内需, 减少对外资的依赖, 从根本改变本国的经济实力, 增强本国抵御风险的能力。
摘要: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2009年的主权债务危机让全世界都变得提心吊胆, 在后危机时代, 主权债务危机屡屡发生, 对此,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我们又能从中学习到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主权债务危机?本文就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原因、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旨在警示中国应该在恢复经济的进程注意主权债务问题。
关键词:主权债务危机,资本过度扩张,金融危机,警示
参考文献
[1]张敏:冰岛.国家破产?.世界知识, 2008 (21)
[2]黄梅波:熊爱宗.迪拜债务危相:原因、走向与影响.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10 (1)
[3]郑联盛:迪拜和希腊的“裸泳”闹剧.中国报道, 2010 (1)
[4]荣跃:警惕“中国式的主权债务危机”.和讯财经, http://forex.baidu.com/2010-04-15/123351063.html, 2010.4.1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影响 篇8
2010年2月初以来,从迪拜到希腊、再到欧元区,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包括之前陷入危机的冰岛等欧洲经济体接连不断地遭遇了巨额的债务问题,正在影响着尚未完全复苏的世界经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为契机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至2009年底,希腊政府债务余额已经超过其GDP的110%,财政赤字超过了其GDP的12%以上①(根据欧盟的规定,政府债务余额不能超过GDP的60%,当年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3%)。从2010年4月份开始,希腊政府必须力争从国际市场上筹集到大量的资金,以偿还其陆续到期的巨额债务。鉴于希腊负担的债务已经远远超过其所能偿还的能力,四大信用评级机构将其债券评级不断调低,4月标准普尔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8月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希腊的政府债券评级下调4个级别,从A3下调至Ba1反映其对该国中期信用基本面的看法。所以,希腊政府通过市场筹集资金的成本(债券的收益率)将进一步加大,也连锁导致该国政府未来偿还债务能力的进一步降低。由于德国政府的强硬要求,希腊政府还必须拿出更可信的缩减财政赤字的方案,才有可能取得欧元区成员国和IMF的贷款,这都使希腊政府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中(见表1)。
关注希腊的债务危机就不得不提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债务问题,就在希腊的国债评级被调低后不久,葡萄牙的国债评级也被降至A1级,穆迪则声称将西班牙政府债券的AAA评级,并放入可能下调的观察名单中。如果欧洲债务问题仅仅局限于南欧这些国家,那么还不会引起国际社会如此广泛的关注,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不大,对其他国家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但是,认真分析欧洲的总体情况后却发现英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大国同样有类似的问题,这三个大国的债务负担均已超过了欧盟规定的标准。如德国的政府负债已经占GDP的90%(尽管其中直接的原因是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最新决议,德国政府必须将国有坏账托管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部分不良科目纳入政府负债当中),财政赤字也已经达到GDP的3.4%;而法国2009年底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1 448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公共债务达1.489万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7.6%,均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由于这些国家大多数的债权人都在欧洲,而且是明显的交叉持有债权。如希腊的债权人主要是法国和德国,分别有500亿欧元和300亿欧元,而葡萄牙的债权人主要是西班牙和法国,分别有600亿欧元、300亿欧元。因此,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问题不仅仅局限在自己国家,必然会涉及到所有的欧洲国家。因此,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实际上已经引爆了整个欧洲的债务危机,其影响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值得人们高度关注。
数据来源: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成因
种种迹象显示,早在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欧洲就已经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的种种迹象,美国的次贷危机只不过进一步加速了其暴露与爆发的速度。众所周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一个主权国家为了调节经济良好运行所能采纳的两个重要调剂工具,宽松的财政政策往往会伴随紧的货币政策,反之亦然。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导向与调节机制不尽相同,通过松紧搭配的各种组合,这两种宏观经济政策就可以有效地对经济运行实施调控,进而达到既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欧元区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欧元区各国运用经济政策发展本国经济的空间与能力。
第一,在欧元区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以后,区内各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跛足”的现象;再加上是由统一的欧洲央行控制货币的发行,区内各个国家就只能单一地依靠实施财政政策来发展经济②。虽然根据《稳定与发展公约》的规定,欧元区各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本国GDP的3%,主权债务总额不得超过本国GDP的60%,但是实际上多数国家都早已突破了这两条警戒线。
第二,由于欧元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距甚远,如希腊、意大利、土耳其等南欧国家在经济体制与运行方式上都与英、德、法等西欧国家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国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就逐步表露出来了。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既没有特殊的地域优势,自然资源也不丰富,更不具备领先的创新技术。有鉴于此,德、法等经济发达国家自然而然就垄断了欧盟对外出口的绝大部分的份额,强国的发展优势与弱国的发展劣势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也就变得越来越明显。经济强国带动不了弱国,弱国的放缓也同时拖慢了强国的发展。由于没有发展后劲,又要筹措资金偿还不断到期的债务,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第三,尽管实施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但当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时只能靠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救助,欧洲央行却无法对单一的国家实施救助,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建立有效地解困机制与救助机制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欧盟与欧元区的决策机制极为复杂(所有的救助行为都需要经过各国议会的一致批准,重大问题决策还要经过所有国家的全民公决并且一致通过才能确定),面临突如其来的危机,作为一个“拼凑在一起的”整体的欧元区是很难迅速做出反应,并制定出有效地应对策略,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多米诺排骨”似地危机爆发现象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首先在希腊爆发固然有希腊自身问题,但为了是否给予1 100亿欧元的援助基金,欧元区国家已经反反复复讨论了近半年时间,贻误救助的时机,导致危机的不断恶化不能不说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的另一个因素。
三、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冲击。
欧洲债务危机多来自于政府负债过多,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需要政府继续扩大赤字。面临危机,欧洲各国只能选择收缩政府支出,才能避免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同时,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说明国际金融危机的后果尚未远去,经济持续复苏的势头还不知能否持续,甚至有可能被推迟,进而会延缓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
一直以来,欧盟(EU)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2009年中国对欧盟出口总额为2 360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的19.7%,而欧盟对中国的出口总额约为1 280亿美元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必然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2010年一季度以来的据相关数据显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出口欧盟贸易额的增速影响已经达到了9%④,2010年3月份我国首次出现了月度贸易逆差。如果欧盟债务危机继续扩大,必将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也会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贸易政策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2.高度关注贸易逆差背后的问题。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6 17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1%,一季度贸易顺差为144.9亿美元,减少76.7%。3月份,我国出口1 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进口1 193.5亿美元,增长66%,贸易逆差为72.4亿美元⑤。这是自2004年5月以来,我国外贸首次出现的月度逆差,这一反常现象确实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大多数学者对中国时隔6年再现贸易逆差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逆差的出现表明国内经济彻底回升,国内消费强劲启动;二是证明贸易顺差还是逆差与人民币汇率没有必然联系,能够减轻一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在看到上述两个有利方面的同时,对中国时隔6年再现逆差的态度应不容过分乐观,仅仅由于6年来首次出现的贸易逆差就因此判断中国经济已经彻底回升回暖是没有说服力的。
2010年3月份逆差的出现,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第一,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涨幅过快。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若价格大幅上涨,必然导致进口价值额度加大。但是,我国在进口价值额度增大的同时,出口并没有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状况。不仅如此,由于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阻挠,我国的出口又屡屡受挫,出口附加值出现大幅下降的趋势,两头夹击才是中国贸易出现逆差的根本原因。中国经济确实率先开始出现复苏,呈现出一定的回暖趋势,但国家政策和大量国际资本的输入在此功不可没,逆差不能充分说明中国的经济完全回暖。第二,3月份出现的逆差并不是在出口强劲、进口超过了出口的基础上出现的,而是由于出口“缴械投降”、进口“不劳而获”才取得的。3月份,我国出口1 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这说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超过了中国的出口速度。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投资局限性越来越大,消费启动需要时间的时候,中国的出口一直不能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未来出口明显转好的迹象仍不明朗。第三,3月份首现贸易逆差,虽然额度不是太大,但是主要因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这就不得不让人们警惕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通胀的助推作用。如果中国进口的都是高科技产品而导致贸易逆差则无可担忧,但是恰恰是诸如石油、铁矿石等基础产品的大幅涨价,使得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出现了逆差,这对中国的通胀传导作用是非常大的。
3.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冲击。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实体经济部门和资产市场两个方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实体经济部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直接需求效应、间接需求效应、汇率风险三条渠道发生的。第一,对实体经济部门的直接影响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减少了危机国家的进口需求。从近期的数据来看,只要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欧盟经济大国不陷入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出口需求的直接影响就不会太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间接需求减少效应表现在欧盟非危机国家,由于拨付巨额财政资金参与救援,其国内需求将会相应的减少,特别是某些消费品需求会有所减少。但是,只要这些国家自身不陷入危机,这种间接的需求减少也不会太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汇率风险效应首先体现在我国对外资产、特别是外汇储备缩水上,其次是体现在出口企业的出口收入缩水上。欧元贬值将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欧元资产缩水,但这种缩水仅仅是账面浮亏。由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巨大,我国不可能大举抛售欧元资产存量,所以这种浮亏基本上只有字面意义。对于以欧元计价结算的我国出口企业而言,欧元贬值将导致出口企业的收入缩水,但欧元区国家对区外贸易用欧元计价结算比例不高,而且进口贸易(即欧元区外的国家对欧元区的出口)中欧元计价结算比例低于出口贸易(即欧元区外的国家从欧元区的进口)。从中国方面来看,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结算80%以上使用美元,对欧元区的出口也不例外,所以用欧元计价结算而受损的规模应该不会太大。与此同时,欧元贬值将增强欧元区出口的竞争力,德国、荷兰的货物贸易出口将受益最大,其次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之类南欧国家的旅游业。由于中国出口产业与欧盟出口产业竞争不多,这种效应对中国暂不构成冲击。第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资产部门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危机在股市等领域引发的“唤醒效应”。由于中国企业在欧洲直接投资规模还不算大,还不至于出现因欧元区危机而发生企业倒闭连锁传染的风险。此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给中国企业切入欧洲流通等环节、提高对欧盟出口效益创造了一定的机会,但其长远影响却不可低估。
四、从容应对欧洲的债务危机
对中国而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并非全都是负面的。由于美元对欧元、英镑大幅升值,导致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压力显着减轻。2010年年初至今,人民币对欧元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6%。鉴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人民币对欧元大幅升值,以及欧洲进口商获得贸易信贷的能力下降,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出口增速可能趋缓;国际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也使得中国政府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阻断输入性通胀的紧迫性有所下降。但是在市场注意力由人民币汇率转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时,恰好为人民币汇率机制弹性化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时间窗口,在市场预期分化时期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才能真正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因此,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进入快车道,但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已经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特别是对仍然没有摆脱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国经济而言,其影响不可小视。我国应未雨绸缪,提早做好准备,主动积极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尽管当前国民经济继续回升向好,但国内外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必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重要的是宏观调控要适时适度,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始终合理把握政策力度。
摘要:2010年2月初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消退、世界经济复苏越来越明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国际金融市场出现震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间接性的汇率风险,即我国巨额外汇储备中欧元部分的趋势性贬值风险。但是,我国应未雨绸缪,提早做好准备,主动积极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关键词:主权债务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外汇储备
参考文献
[1]余南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理论挑战与现实警示[N].文汇报,2010-04-17(101).
[2]宋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下半场或将至[N].中国证券报,2010-04-21(A08).
[3]张尚斌.希腊债务危机——美国未来十年的榜样[J].证券市场周刊,2009-12-07.
[4]严丽丹.欧盟施压希腊应对危机措施升级[N].金融时报,2010-01-12.
[5]张锐.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与影响[J].中国货币市场,2010(3).
[6]郭红利.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之主权债务危机[J].商场现代化,2010(2).
[7]张婷婷.主权债务危机的警钟敲响[J].金融博览,2010(1).
[8]杨林.迪拜债务危机及其影响[J].宏观经济研究,2010(1).
[9]韩志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和发展的四个方向[J].当代经济,2010(7).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启示 篇9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 全球金融危机是诱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欧元区国家受到严重冲击, 为了保护自身经济稳定, 欧洲各国纷纷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扩张财政赤字, 使其在原本债务累累的基础上加上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债务问题因此升级。而另一方面, 危机的背后隐藏着大国为了利益的博弈和看不见的暗战, 业内人士认为美国为了捍卫其美元的霸主地位和拯救当前低迷的美国经济而有目的地对欧元区实施了刻意打压, 而且在做空欧元的“战役”中, 美国的对冲基金和投行资本扮演了扰乱希腊等国在债券市场融资能力的幕后“推手”, 当欧元贬值国际避险资金开始青睐美元和美元资产迹象明显, 面对当前情势美元走强符合美国的利益, 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快速复苏, 更能够在金融领域扩大对欧元的相对优势。
(二) 欧盟经济政策的二元性矛盾是引发欧元区国家债务危机的体制性弊端
欧盟的政策二元性是指欧盟各国实施独立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 即欧盟各国货币政策由欧盟统一制定, 而对于财政政策则缺乏与货币政策相对应的财政联盟, 无法影响也没有权利去管制各国的政府预算和财政状况。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欧洲成员国少了一个独立的用以宏观调控的工具, 结果只能是过度的依赖使用财政政策。加之欧盟各国的国情差异较大, 没有了灵活的货币政策之后, 那些发展相对落后、债务负担本就较重的国家 (如希腊等) 就只能选择大量的投资消费来推动经济的增长。
(三) 长久以来的高福利、高回报收入分配制度成为束缚欧洲国家经济的枷锁
欧洲各国从二战后就建立了以高福利、高工资为标杆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以爱尔兰为例,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排行榜上, 爱尔兰名列全球第五。爱尔兰乃至欧洲人以为找到了发展的最好归宿即以追求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目标, 可是他们忽视了一点:如今欧洲各国政府已经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高福利生活成本, 高支出维持国民生活幸福指数和生活水平的背后, 是欧洲各国政府都面临着的财政支出单向膨胀和停步不前的财政收入之间的紧张局面, 经济的表面繁荣掩盖着巨额的财政负担。2010年9月爱尔兰宣布经济第二季度出现萎缩, 债券市场已基本崩溃, 两年期爱尔兰国债的收益率自7月底已经上涨逾三倍, 达到6.7%。
(四) 经济缺乏竞争力, 经济基础薄弱是欧元区各国陷入危机的自身原因
并不是所有财政赤字大、债务比例高的国家都面临着债务危机的问题。英国国债达到4万亿英镑 (约合6万亿美元) , 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2%, 公共部门净债务总额达到8485亿英镑, 相当于GDP的59.9%, 与希腊不相上下, 但因其国家竞争力强、经济基础雄厚所以并没有陷入主权债务危机, 而希腊、葡萄牙等国家在欧盟成员国中本就处于欠发达的地位, 对于这些国家而言, 一方面在经历了全球化的制造业转移后, 非高科技产品市场不断被挤压, 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劳动生产率也长期慢于收入的增长, 失业率则一直在10%左右居高不下;在国际收支上特别倚重旅游等行业, 第三产业是其获得外汇、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产业经济特点使国民经济更易受到外部危机等冲击。另一方面出口缩减, 内需也长期接近饱和, 导致长期贸易逆差的结构失衡, 而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 引入的大量经济刺激举措更是扩大了原本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 加速了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 依靠发行国债来维持财政支出成了希腊等国迫不得已走向的一条道路。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欧元区经济复苏前景依旧危机四伏, 仍有可能加剧的债务危机无疑是首要威胁。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伙伴以及第一大出口市场, 不断蔓延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给中国对外出口、外汇储备安全性带来了影响。
(一) 欧元贬值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欧洲债务危机发生后, 自2010下半年以来欧元兑人民币贬值超过18%, 欧元走弱导致人民币随美元大幅升值, 这也使得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欧盟市场上大打折扣, 基于当前形势, 不利于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 中国将推迟人民币汇率改革以便支持国内出口。以贸易加权指数计算, 人民币的币值已经明显上升, 欧洲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对中国商品需求的下降会给中国出口带来巨大压力, 即使人民币汇率不再作出调整情况也已经相当严重。虽然2011年年初欧元区核心国复苏稳健, 但由于南欧国家主权债务仍较为堪忧, 欧元升值前景尚不明朗,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依旧处于被动升值状态, 有利于缓解外界迫使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压力。
(二) 欧元区经济萎缩影响中国产品出口
尽管中国对PIIGS五国 (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 出口份额只占我国出口总额3.5%左右, 但是这些陷入困境的国家在欧盟引起的连锁效应不容忽视, 因为欧盟其他国的银行大量持有希腊等高债务国的政府债券, 其他国家如德国、法国也很快会被波及。我国对欧盟出口总额在2362亿美元, 占中国总出口额19.7%,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极可能拖累欧洲经济, 经济增长放缓, 需求下降, 从而不能避免的影响到中国对欧的出口, 不利于我国对欧的出口增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 能够减小我国与欧洲长久以来的贸易逆差, 缓解贸易矛盾。
(三) 欧债市场低迷刺激国际热钱流入中国
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让人们对其国债的“含金量”产生了怀疑, 从两年前危机爆发的希腊到现在爱尔兰, 葡萄牙的岌岌可危, 欧盟力挽债务危机狂澜的付出似乎并未得到显性回报。投资者不仅对于欧盟能否成功化解债务危机表示怀疑, 也动摇了对该地区经济复苏的信心。国际性游资的本质是追逐利润的最大化, 当一个地区的风险较大市场低迷时, 就会迅速游离到别的利润空间大的地区去, 投资者在将资金从债券投资转移到股票的同时也将对欧洲市场的投资撤离转移到美国及亚洲新兴市场中, 中国作为高速增长的经济体首当其冲, 投机资本可能大量涌入中国, 削弱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控制, 加重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欧债危机对我国而言, 不能躲避也不容忽视, 危机的影响利弊参半, 它既提供了一次迎接新的挑战重新审视自身状况的机会, 也是一个在经济格局变化中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话语权的好时机。
(一) 未雨绸缪, 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希腊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在于经济基础薄弱, 过度依赖服往往务业的发展缺乏内生生产力的推动。为了拉动经济的增长, 政府的主动投资基础建设事业以及过度财政支出使得经济发展结构越加不平衡, 债务危机的爆发也在所难免。以欧洲债务国为前车之鉴反思我国经济,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扮演着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 也是我国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面对当前震荡的国际经济局势和随时而来的经济风险, 积极主动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变以物质资源消耗为基础的发展模式, 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 使得投资、出口、内需齐头并进共同拉动经济增长是降级中国经济风险、维持均衡发展的利器。
(二) 提高警惕, 加强对地方债务及国际热钱的防控监管
虽然2010年我国财政赤字与GDP之比低于3%, 与总债务之比低于20% (远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 , 短期不用担心会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但是,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 隐藏了不少问题不容忽视。截至2010年底,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最大口径下负债总额23.76万亿元, 占2010年全年GDP比值59%, 接近国际公认的公共部门负债率的警戒线, 这些资金中85%以上都来自于银行体系, 一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 政府偿付能力出现问题, 势必对银行等融资机构造成巨大冲击, 扰乱金融秩序, 因此加强地方债券市场金融监管、控制债务规模已经势在必行。此外, 不能放松对国际热钱的警惕, 欧元的走弱使得国际投资者将宽裕的游资纷纷改道注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以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热钱入境后有可能对资本市场的产生较大动荡, 必须加强监管对外资的流入、流出, 通过设置门槛提升资金进出成本, 灵活调整货币政策来防范和化解“热钱”的冲击。
(三) 把握机遇, 在经济格局洗牌中获益
从目前形势来看, 当前欧洲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加大, 市场需求紧缩, 欧元走弱, 对欧出口会受到不利影响。但从长期来看, 从投资方面来说, 欧元贬值不利于欧洲对我国投资进一步扩大, 但有利于中国企业趁欧元贬值之机增加对欧盟的投资以较低人民币价格进口购进所大宗商品及国内缺乏的先进设备, 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获取更多资源和市场。在另一方面, 欧元区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经济利益已经紧密相关, 中国在其有难时伸出援手帮助度过危机将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合作发展水平。实际上中国已经在这方面采取行动, 不仅增加了对希腊、西班牙等国家的国债持有比例, 还加深了与欧洲企业的合作。中欧经济的互补性非常明显, 双方在创新科技、节能环保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这样互利的举措能强化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中的权威地位, 使中国在新格局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摘要:2009年以来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涉及了几乎所有欧洲国家, 爆发的原因除了世界金融危机等外部原因外主要还是由于欧元区债务国自身的经济问题。欧元区此次债务危机不仅影响了整个欧元区经济, 对中国进出口、资产价格等方面也有影响。以此为鉴, 中国应当重视自身的债务状况及发展结构, 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进而更加稳健的发展本国经济。
关键词:欧洲主权债务,债务危机,原因与启示
参考文献
[1]吴国培, 马冰.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J].发展研究, 2010 (7) .
[2]陈静.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J].China'sForeign Trade, 2010 (14) .
[3]王东.希腊债务危机与欧盟体制的弊端[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 (14)
[4]李伟, 邓斌.浅谈我国地方债务风险以及解决措施[J].商场现代化, 2010 (22) .
[5]李可, 高洪艳.主权债务危机在欧元区蔓延[N].中国贸易报, 2010 (3)
[6]王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影响与启示[J].财政研究, 2010 (5) .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篇10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的缘由
欧洲债务危机形成之后,基本呈现了一种不断蔓延之势。2009年10月,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将超12%,远高于欧盟允许的3%上限,2010年4月,三大信用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2011年10月,法国和比利时合资的地方债发行机构德克夏银行集团发表声明,集团因“结构性问题”陷入困境,穆迪调低了6家葡萄牙银行的独立评级、英国12家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从多维度透视可见,主要是下述原因造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恶化:
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积累了危机隐患。二战以来,欧洲各国实施了以高工资、高福利为特色的政策与制度,造就了过分强调民众高收入、高福利的社会现象:一是工资水平高速增长,实际工资增速超过了GDP的增速;二是社会福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用于社会保障的公共支出占到了GDP的18.7%。工资、福利水平过高并且持续攀升的结果是消磨了企业和民众的创新精神,促使危机隐患不断积聚。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冲击。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各国为了避免经济衰退,纷纷扩大财政开支,不断向金融市场注资。IMF的数据显示,希腊2010年和2011年公共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预计分别达到120%和135%,西班牙和葡萄牙2011年公共债务占CDP比重将分别升至74%、91%,均超出欧元区国家规定的60%的上限。公共债务在经济不景气背景下如此膨胀,必然遭到信用评级机构的强烈抨击,从而导致主权债务危机迅速蔓延。
危机国产业结构单一助推主权债务危机恶化。长期以来,欧元区国家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贡献较低的经济发展格局。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服务业占比均超过70%,而制造业占比普遍不到20%,这种以金融、旅游、运输等为主体的服务业具有顺周期的特点,很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环境波动的影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这些国家经济竞争力大幅下降,必然助推主权债务危机趋向恶化。
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引发“道德风险”。欧元区由于经济差异与多样化,在实行统一货币政策时却没有形成统一的财政政策,这就为部分国家过高的财政赤字埋下隐患。成员国财政赤字的加大可以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同时又可以把通货膨胀的责任归于欧洲央行。在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的结构下,必然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因为不必担心本国的货币和物价不稳定的负面影响,各国都可能有加大财政赤字的内在动力。而各国财政超支内在动力的不断强化,则必然加重主权债务危机的程度。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洲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产生了明显的一影响。
首先,使国际资本流动更加紊乱。一方面,欧洲国家面对风险溢价大幅提升的困境,其融资难度将增大;另一方面,国际资本为了提高投资收益率,将重新加大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投资,从而造成发展中国家资产价格膨胀。
其次,加大全球高通胀危险。面对主权债务危机,为了应对债务偿付能力不足,许多债务国都会采取债务货币化的做法,这就会使主权债务危机演变为通胀危机。在美联储为美国政府赤字融资已经释放过量美元的情况下,欧洲的债务货币化将进一步使全球基础货币暴增,从而更加催生资产价格泡沫,加大全球高通胀危险。
再次,加剧股价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升级后,全球股票和大宗商品价格纷纷下挫。2011年10月3日欧元区17国财长决定推迟希腊救助计划后,德国DAX、法国的CAC-40、英国富时100指数大幅下跌。随着股市的走弱,大宗商品价格也大幅下跌,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电子交易中,11月交货的基准原油价格每桶下跌1.31美元,跌至77.89美元。
在我国经济发展依赖投资拉动的弊端已经显现、形成消费和内需的强劲拉动力尚需时日的情况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其一,出口受抑制进而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在金融危机阶段,我国就开始调整出口结构,克服出口过分依赖于美国的情况,加大了对欧洲国家的出口。目前占据我国外贸出口前三位的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欧洲债务危机发生以后,欧元以及欧元区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是盯住美元的,造成人民币对欧元以及欧元区货币大幅升值,这不但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欧元部分缩水贬值,而且因为欧元区国家的购买力、支付能力的下降而极大地抑制了我国对欧洲国家的出口,从而使得我国出口贸易雪上加霜,对国内经济构成严重影响。
其二,加剧国内通货膨胀。欧债危机的蔓延会使得欧洲央行推迟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并且不断推出相关的救助计划,这意味着欧洲将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在此情况下,像我国这样不断加息、货币具有较大升值预期的国家,就会成为国际资本短期流动的目的国。因而,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我国就会有更多短期资本流入,从而加大央行冲销压力,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
其三,增大外汇储备管理难度。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外汇资产增持更多的是欧元资产,随着欧洲主权信用危机爆发,美元、欧元、黄金为主的储备货币波动风险加大,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欧元对日元与美元已经显著贬值,而且可能进一步贬值,这无疑加大了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的难度。
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的警示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和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结构性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比出口、投资更好、更长效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在出口战略上,应该将主要对欧美国家出口转向对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出口,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江苏作为一个出口大省,着力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尤其显得重要。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讲,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经济全球化下欧洲各国包括产业结构矛盾在内的经济结构性矛盾的一次集中释放。这些国家最终都要依靠实体经济调整以及产业结构转型走出危机,这就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为此,我国必须强化产业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新兴主导产业的发展,保护一些幼稚产业的发展,加快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江苏作为利用外资和出口大省,尤其要注重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出口企业更要善于在危机中求生存和发展,要通过自主创新、兼并重组等手段进行战略调整,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审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各地纷纷推出大规模救市措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据估算,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这些借贷资金给地方政府留下了隐性赤字和债务负担,造成巨大的财政结构性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化解这些债务,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会对实体经济的复苏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间接但是巨大的影响。为此,必须重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评价体系,对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结构和偿债能力进行标准化的动态评价;尽快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推动其融资行为的市场化,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责任制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与监管,推出更为审慎的风险管理举措,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浅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篇11
关键词:主权债务,债务规模,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增长
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以政府债券为抵押品向世界银行 (World Bank)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或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当一国的国债收益率高到无法通过发行新债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 即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时, 只有选择债务违约或延期还债, 债务危机爆发。
为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经济力量弱小的希腊可以引发令世界担忧的欧洲主权债务额危机?要弄清这一问题, 首先应该研究欧元区边缘小国 (本文以希腊为例进行论证) 出现债务危机的内外部因素, 然后找出危机的传递机制, 最后再从整个欧盟以及外部干预的角度, 探求根源。
一、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内外部因素
希腊债务危机的产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既有其自身债务总量惊人、经济结构不平衡、生产率下降等弊端, 也有全球金融危机的外部打击以及欧盟制度缺陷对其试图自救所形成的制约。
1、违规加入欧元区
根据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及随后的《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要求, 欧元区成员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必须控制在3%以内, 公共债务的比例在60%以内。但是根据如今披露的数据显示, 2001年希腊的实际财政赤字超过5.2%, 高于规定要求, 为此高盛公司 (Goldman Sachs) 通过通过货币掉期交易和信用违约掉期合约这两项金融衍生工具, 帮助希腊政府掩盖了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 使国家负债率降低到了规定要求下的1.2%。2001年希腊正式加入欧元区。由此可见, 希腊本不具备加入欧元区的资质。当这笔债务到期, 公共债务压力骤增, “掩耳盗铃”、“寅食卯粮”的灾难性后果就会显现。
2、表面生活光鲜, 实际危机重重
在欧盟一体化和统一的货币的影响下, 希腊受益于德国和法国等“AAA”信用评级国家的信誉和经济实力, 享受着与自身实力不符的低融资成本, 私营部门的消费和信贷得到极大刺激。2001年至2009年希腊GDP增速一直维持在7%左右, 是整个欧洲地区增长最快的经济体。生活在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有强大工会保护、拥有远高于其他大经济体国家的社会、医疗和养老保障的地中海小国, 可以说, 加入欧元区这8年, 希腊国家发展水平“蒸蒸日上”, 人民十分幸福。美好的生活让希腊人忽视了危机重重的现实。本就不强大的实体经济中产业结构单一, 过度依赖旅游业和造船业;在享受与自身实力不符的高福利制度的同时, 希腊用工成本快速上升、生产效率日渐低下, 市场竞争力逐年下滑;公共事业支出快速增加, 并已占到其GDP的40%, 但效率却极其低下;严重的偷逃税行为更是降低了其捉襟见肘的财政收入、扩大了本已无法负担的赤字。
3、外部因素促发债务危机
08年美国次贷危机使欧美经济陷入寒冬。为了走出困境, 希腊大幅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意图降低失业率, 但公债率却已逼近违约的临界值;对银行业等虚拟经济的救助意味着私营部门债务变成了希腊主权债务;居民和其他私营部门收入的减少又打击了旅游业, 因此财政状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不断恶化。
此外, 国际评级机构对希腊等国主权信用评级、债务评级以及欧洲银行业的评级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主权信用降级导致国债收益率飙升进而引发借债成本上升、财政赤字扩大。由此主权信用、主权债务又会被调低, 如此往复的恶性循环对解决危机可谓无半点好处。周小川曾批评三大国际评级机构说, 小到一个公司大到一国政府出现问题, 他们就会不顾后果地大幅调低评级, 但其所用的模型并不能准确预测危机的发生。
二、债务危机的传递
欧元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欧洲银行在各成员国的快速扩张提供了便利。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 所持有的证券根据持有目的可划分为三类账户, 一类是以短期交易为目的, 一类是以持有到期为目的, 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可卖证券。在一般会计准则下, 位于交易账户的证券价值随着市场价值而变化, 其损益直接计入当期盈亏, 而后两类账户的证券, 其价值在被卖出或持有到期前则不被当前市场价值所影响。在欧盟内部, 银行业间广泛的业务往来在趋同的利率环境下搭建起了庞大的银行网络。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 金融业的发展受益于此。当经济形势恶化, 被债务链条绑在一起的欧洲金融机构便会一损俱损。各国政府为了确保金融业稳定, 对银行业务进行担保, 这在某种程度上将银行业间的债务转变成了主权债务。
三、欧盟一体化的内在缺陷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关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选择的论述, 一国的经济目标只能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完全流动中选择两个, 三者不可兼得。随后, 在蒙代尔-佛莱明模型的论证基础上, 欧元的创立就是基于区内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自由流动, 但不得不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这意味着, 原本稳定的财政、货币政策双支撑变成了各国的货币政策被绑在了一起。在出现危机的时候, 一国只能动用财政政策这一种工具, 这种不对称的制度缺陷在创建欧元的时候就已经给欧元的稳定埋下了隐患。
1、最优货币区的适用条件
根据完整、系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 满足以下条件的国家所在地区适用最优货币区:
(1)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蒙代尔认为, 一国出现外部失衡主要是因为需求转移。若要在国家间维持固定汇率, 并且保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 就必须保持生产要素的高流动性。
(2) 统一的商品大市场。为了降低交易成本、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 经济开放程度高、彼此间贸易密切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应该建立一个对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对外实行统一的浮动汇率体系的货币区。
(3) 区内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小国的产业结构往往单一, 很容易因外部冲击而使本国的支柱产业遭受重创。由于全球产业分工的要求, 很少会有国家囊括所有产业门类。当拥有不同产业结构的国家形成一个整体时, 在汇率不用做出大的调整的情况下, 区内国家可以自如面对冲击。
(4) 高度一体化的国际金融市场。在一体化的金融市场内部, 利率的小幅波动就会引起资本的流动, 从而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5) 协调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货币两大宏观经济政策是最主要的调节经济的政策工具, 两者的协调配合使用是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
(6) 近似的通货膨胀率。哈伯勒和佛莱明认为, 由于各国不同的发展结果、工会力量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进而引起国家间通货膨胀的差异, 而通胀差异会引发投机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如果通胀差异消减, 汇率的波动就可以逐渐避免。
(7) 政治理念、风俗习惯相互融合。相似的政治理念、融洽的社会风俗可以有效避免因主观偏见所引发的冲突。
通过分析爆发债务危机的国家的经济数据不难发现, 希腊的国民收入主要来源与旅游业和航运业;西班牙、爱尔兰近些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房地产和金融业, 这些产业门类十分脆弱。在经济发展良好时期, 它们可以增加就业、提高社会福利。一旦面临外部危机, 就很容易因为内部需求不足、外部需求骤降而遭受重创。由于劳动生产率、语言、法律、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差异和出于对搬迁成本的考虑, 生产三要素 (土地、资本、劳动力) 很难在主权国家之间流动。此外, 就通货膨胀因素而言, 希腊的2008年7月的通货膨胀率高达5%, 而10年来德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仅为1.9%, 货币同盟内部出现如此大的通胀也会引发异常的资本流动。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二元结构矛盾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规定, 欧元区成员国无独立的货币政策权利, 货币政策统一由欧洲中央银行制定;拥有各自独立但受到约束的财政政策权利, 如年度财政赤字须低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 剩余公共债务总额不得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0%, 如果出现违规, 将会被处罚。但是由于相关条款中列举的可或免处罚的特殊情况较多, 处罚程序繁琐, 实施难度较大, 因而缺乏实质性的约束。
此外, 欧盟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理念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货币难以产生应有之效。以德国央行为前身成立的欧洲央行的一贯宗旨和出发点是抑制通货膨胀。当经济危机来袭时, 为了增强政策效果和提高政策的及时性, 一些国家想通过货币贬值方式刺激出口而不得, 就会发挥财政政策的主动权, 扩大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可见, 缺乏差异化、灵活性的货币政策显然不利于债务危机的解决。
各成员国政府为了降低统一的货币政策带来的经济波动并促进增长与就业, 且在松弛的财政纪律之下, 主要措施便是利用手中的财政权力扩大财政支出, 这就导致了欧元区公共债务长期居高不下。
参考文献
[1]安国俊, 安国勇, 王峰娟.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 2008 (12)
[2]胡晓珊.欧盟财政政策协调及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 2005:13-15
[3]樊明太.金融结构及其对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J].经济研究, 2004
[4]廖岷, 杨元元.全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与监管的发展状况及其启示[J].现代商业, 2009 (6)
[5]傅丽.欧元体系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性分析[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3 (4) :88-92
[6]焦莉莉, 焦晓松.欧元区财政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搭配的经济效应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4 (5) :40-41
[7]成新轩.欧盟经济政策协调制度的变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8]Antonio, Afonso.Fiscal Sustainability:the Unpleasant Case.ECB Working Paper.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