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电子专业(共5篇)
思政教育电子专业 篇1
校园是人才的集中地,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这在人才的培养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为了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适应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通过分析旅游专业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和思政教育与旅游专业课程的结合, 论证思政教育融入旅游专业的必要性, 并且提出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旅游专业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旅游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它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 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 甚至宗教、民族、建筑等都在旅游专业的研究范围之内。旅游学科内容的丰富性使学生对于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旅游专业教学中, 中国历史、新疆民族的发展史、民族风俗、著名旅游景点、全国的重点景点和世界遗产名录等都是教授的重点, 在教授过程中, 教师可通过教材、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授课方式, 将祖国的青山秀水、民族风情、生活习俗等展示给学生, 再加之把历史、地理、人文风情以故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通过课堂的讲解, 加深学生对于祖国的了解, 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在学习新疆的旅游知识时, 教师可以结合真实的事例进行讲解, 并且通过对于新疆民俗风情和宗教知识的了解,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这种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形式, 比单纯的思政教育要有效得多。
二、思政教育和旅游专业课程的结合
社会大众普遍认为旅游行业是低投入、高收入的较为轻松的职业, 但是, 只有真正的业内人士才能明白其中的辛酸苦楚, 正因为如此, 很多人对此望而却步。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课的过程中, 要注意将培养艰苦朴素的精神穿插在课程中。
在日常授课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 将旅游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告诉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在走入工作岗位之前就了解到旅游工作的艰辛, 同时也要让他们体会到珍贵的收获和感受。在课程中通过介绍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提高以及面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处理,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 使其在社会上能够做到独当一面。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 当结束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打交道, 与人交往是一门艺术, 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学生思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遵纪、自信、爱国的精神。遵纪能够使学生用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会道德规范自觉地约束自己, 从而做一名正直而善良的人;自信是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人的重要前提;爱国才能够使学生事事以祖国为重, 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重, 以民族团结为重。在旅游专业课程的教授中, 教师要设计多种模拟情境,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处理。在这样的课堂模拟中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贯彻遵纪、自信、爱国的精神, 形式的多样化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实行思政教育的具体措施
现代社会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人文修养, 还要具有科学知识素养, 学习新的理论和思想, 从而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对待外来文化要兼收并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而不是一味地肯定或否定。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可主要实行以下几项措施:
1. 社会的重视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 我们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行, 要把思政工作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 采用有效而强力的教育措施, 不能因为学生的年龄而忽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2. 学校的重视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 应该在重视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德育发展的培养, 应该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只有先学会怎么做人, 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 学校应该培养的不是只具有良好学习成绩的学生, 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性素质的学生。
3. 更新教育者的教学方法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实现教学方法的更新。部分学生觉得思政教育课枯燥乏味, 这种现象与教育者是有一定关系的。作为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 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来授课, 力求角度新颖、不落俗套, 加上不回避现实问题, 对于学生的判断给予认同, 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学生接受教育的热情, 这样才能引领他们走进正确的思维模式。同时, 要注意实事求是, 对于学生的优点要给予肯定, 对于缺点也要给予批评, 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总的来说, 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更新下, 将思政教育融入旅游专业, 有利于为旅游专业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符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摘要: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使其思想发生改变,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使学生对于社会的理解发生改变。旅游专业的教师在进行专业教授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思政教育, 应该将思政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适应这个社会, 获得正确的是非观, 懂得互相理解和换位思考, 从而完善自我。
关键词:思政教育,旅游专业,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邓英.情境教学法在旅游专业课中的实践[J].内江科技.2010 (09) .
[2].赵颜.关于枣庄地区开设涉外旅游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 2010 (24) .
思政教育电子专业 篇2
关键词:高职专业教育思政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使命在于使学生具备健全的思想和心态,使学生学会做人。[1]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思政理论课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而言,高职思政理论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教师不了解学生,同一个教案千篇一律地在不同专业反复重唱;教学内容不与具体专业相结合,不切实地为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思政理论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程教学融入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从服务专业的理念出发,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是提高课程实效性的当务之急。
一、思政理论课教学融入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思政理论课教学融入专业教育
高职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高职院校首先应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然后是使其具有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再是促进其能够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但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因每个专业的学生面临不同岗位,其对学生提出的职业素养的要求势必存在差异。作为担当育人重任的思政理论教学,只有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改革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并通过在社会或专业实践过程中融合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达到在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二)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融入专业教育可增强其教学的实效性
思政理论课在高职学生中缺乏吸引力,不仅在于所用的教材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不紧密,与不同专业学生的切身利益、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联系不多;还在于教师不了解或不甚了解自己授课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不清楚或不甚清楚自己的授课对象今后在哪些具体的岗位工作,这些岗位对从业人员有什么要求,针对这些要求高职生应如何提高思想、道德、法律素养等,这势必导致了理论教学和学生思想实际脱节,学生为此不愿参与课堂的讨论学习也就很平常了。如果明确地以思政理论课教学与学生专业结合为指导思想的话,教师备课将会更有针对性,教师的课堂讲授也会形象而生动,巧妙而深刻;同时学生将会利用对专业的兴趣来消解思想政治理论的枯燥,感觉思政理论课具体实用,兴趣也就会增加,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会更好。的发展方向,发展什么产业都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要定位于服务地方,具体来说就是为本地的企业服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考察了经济环境和地方区域经济特色的情况下,确定学校的办学特色,使得学校能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个支撑作用。
2.加强与当地企业互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
经管类学生经验和实践能力很重要,而实践和经验主要来自于经历。而且,在企业实习过或者参与企业的一些经营管理活动往往也会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理想,这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当地企业的实践,积极牵线搭桥或者努力把一些本地企业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实现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模式常见的有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校企互动式模式,“订单”式合作。地方本科应用型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本地企业特点、市场特点选择和创新合作模式。
当然这种合作模式也会对学生培养的模式比如说课程设计、考察方式、教师素质都提出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在各个方面做出相应的、系统性的调整。
3.开设小语种以及特定地区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课程,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正如前面分析,欧美的贸易需求降低至少增速下降,而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可能是我们以后的主要市场。因此有必要开设适合当地企业的小语种和文化课程。比如广西,把东盟各国作为主要的贸易伙伴,特别是越南已经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广西一些地方应用型院校就可以大力开展越南语的课程。同时,全球经济联系的加速,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在未来会大大增加竞争力。作为地方应用型大学,跟国外的大学合作,互相交换学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4.培育创新的校园文化
培养创新的学生,归根结底就是在学校培养一种创新的氛围。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自信才敢于行动,有行动才可能创新。而培育学生的自信心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因此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次,学校要重奖创新并树立榜样,比如一些学校对于学生创业就给予一定的支持。对于创新成功的同学,应多加宣传,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带动一大批人。三是要容忍失败,创新往往是许多次尝试之后的结果,往往有较多的失败,学校对于创新失败的同学,多多给予关注,并且要求辅导员做好他们的工作,并尽可能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和提供支持,使得他们获得进步与最终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柯健.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0,3(12):20-23.
[2]韦宗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2-3.
[3]朱连生,王红梅,刘晴晴.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0)6-7.
思政教育电子专业 篇3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专业课处于更重要的核心地位。由于三年制学时和实习实训的要求,高职大学生在校接受课堂教学或实训室实践的时间只有两年时间。[1]思政公共课时间往往被压缩,而且以合班大课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又以开卷或划重点复习的方式进行,授课效果难以掌控。而专业学习也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微学习作为一种正式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为师生搭建起全新的学习场域。充分利用微学习,可以有效弥补高职教育在专业学习、思政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知识传递更便捷、更及时、更有效。
2. 微学习的内容
目前风靡教育领域的微学习研究,最早源于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Innsbruck University),该校三位学者(Martin Lindner.Theo Hug和Peter A.Bruck)是微学习研究的领导者。[2]Martin Lindner于2004年提出微学习(Micro learning)的概念,即借助于新型媒介技术传递微型内容的新学习方式。近年来该校连续举办的全球微学习大会更是将有志于微学习研究的各国学者汇聚一堂,分享微学习研究进展。我国学者也多次参与该会,提交中国微学习研究报告。
在国内,祝智庭教授提出微学习设计应该遵循交互界面的简洁性和低技术门槛、微学习的流程、激发学习者参与的兴致等原则,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微学习时的非连续注意状态[2]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在校生与手机用户数量全球第一,这些无疑为微学习提供巨大的应用空间,也更有利于微学习应用的开展。
3. 微学习的优势
(1)可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将时间化零为整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在教室、实训室等进行课程讲授,而高职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期间会被分散到不同的公司,和其他员工一样完成工作任务,持续时间通常在1至3个月,很难在回到学校或汇聚到固定场所接受课堂教学。微学习借助极为普及的大屏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能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学习,把零散的空闲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通过网络或App学习软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或作业;相应地,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或作业批改。
(2)覆盖率可达100%,实现全员学习
由于专任教师少,高职开设的“两课”通常以合班课的形式进行,两三个甚至更多班级集中在阶梯教室上课,教师点名很困难,学生经常缺课或者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如果课堂讲授内容不精彩或者互动环节少,学生玩手机现象就会非常严重。相比较而言,微学习优势明显,一方面能够通过精彩的视频、音频、图像、文本等多种媒体形式以及交互式学习,把教学内容加以呈现,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机械、单一、枯燥等缺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空闲时间,以相对个性化而且灵活的学习方式,而不是选择固定的时间段到指定教室参加学习。微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通过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3)课程数量多,可选择的空间大
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和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把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解为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安排相应的课程。这些课程通常可以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方向综合,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职业素养与礼仪、就业指导、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等公共课程是所有专业都必须开设的,而且在所有课程种类数和学时数所占的比例均超过30%。本文对某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结构进行了统计,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见,三年在校学习过程中,每个高职生所学课程只有31门(不包括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如果去掉专业实训和专业课程内的实践教学时数,那么每个高职生所学课程仅接近20门。如此少的课程学习难以满足专业岗位对知识或能力的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毕业生在工作以后要继续接受岗位知识学习和技术培训,而无法实现离校与入职之间无缝衔接的主要原因。
微学习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甚至通过学院内部不同专业或不同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远远超过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程数量。微学习的优势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微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而不是取代。由于课时限制或场地制约,与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相关的课程只好一再精简。微学习则是相反,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增加课程内容。另一方方面,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需要选择相应的微学习课程进行学习,从而增加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4)加速知识管理与知识传播的速度
教师能够通过微学习模式把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从而摆脱课堂教学模式的滞后性。既然大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极为普及,充份利用这些先进通讯设备开展微学习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学院应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微学习活动,搭建微学习平台,培训或指导任课教师开发微学习知识模块,并通过微博、微信、App等加快知识传播的速度,提高传播效果,并对微学习课程模块进行管理,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很多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传统课程教学需要经过知识更新、编写出版教材、课堂讲授等漫长的环节,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更新与传播的节奏。微学习模式可以即时、及时地进行知识更新,从而加快知识传播的速度。对于思政教育或专业课程学习,微学习模式的优势极为明显。思政教育的理论相对稳定,而大量新鲜的案例则每天都会发生。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阅读极易接触到这些时政与社会新闻,如果不加引导,则容易产生误读误传。借助多元的互动交流平台,教师通过微学习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坚持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通常微学习成本为传统课堂教学成本的1/3
微学习成本主要包括空间租赁费用、平台建设费用、微学习课程开发和维护费用等。学院可以统一租用电信空间或者自购服务器,由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平台建设和维护并对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微学习课程开发培训。相比较而言,微学习成本远低于传统课程教学成本,也是目前微学习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4. 微学习在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中的设计方法
(1)思政教育的微学习课程设计方法
高校思政课程的作用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学生形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曾经在《天使的预示》里说:“一粒沙里读一个世界。”[3]高校思政课程则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自我,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
首先,在选题方面,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需要紧扣教育部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体现了国家意志,是思政教育微课程选题的依据。[4]要在正确分析和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思政教育课程的理论难点、热点、易错点等确定如何组织微学习内容组织与安排。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还应充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是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思政教育从初中、高中开始,许多理论已经植入学生脑海,不需要更多解释。随着时代发展出现的一些社会新问题迫切需要教师正确解读和引导。这些新问题也正是学生极为关注的。二是微学习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即意味着教师无法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课堂式的教育辅导,学生完全根据自身空闲时间和兴趣所在,对微学习课程进行选择性地学习。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学习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选题既要紧扣教育部课程标准,也要充分适应学生的“学情”。
其次,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设计的核心在于“寓教于课”,向学生传达的知识、理论以及正确的观点。如果对课程设计不当或者过于直接,很容易流于形式,引起学生反感从而拒绝学习。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应围绕选题,对内容结构、表达方式、教学策略、图片视频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具体而言,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设计的步骤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需要阐释的理论或知识点,形成非常凝练的重要主题;根据主题思想,撰写100字左右的引言,占时1分钟即可,主要任务是为该微学习课程提供背景知识,让学生进入恰当的学习情境;选择合适的案例,循序渐近地对重要主题进行详细阐述和解释,一般时长为5分钟左右,这是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的核心部分;最后再进行1分钟左右的归纳和总结,或者给学生布置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进行正确地分析。一个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的录像时长控制在6至8分钟,时间过短说不清问题,知识点阐释不全面,时间过长也不符合微学习的特点,降低学习效果。
第三,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对制作技术的要求主要是画面清楚、语言表达明白,视频画质不卡顿、图像稳定。画面录制场地应摆脱教室的呆滞,选择易于拉近师生距离的场所,比如校园里、咖啡馆、客厅,甚至街边,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场地。问答式、采访式等新闻视频的制作方法均可以纳入到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的策划与制作。在视频后期合成时,也可以加一些背景音乐,使画面更生动活泼。从某种意义上说,微学习课程更易于实现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5]。
(2)专业课程的微学习设计方法
高职专业课程各类多、课时少,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训课程。微学习课程作为新的课程资源类型,是一种新形式的“课堂”教学,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从另一方面看,专业学习的微学习课程设计与开发,不仅仅是对移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二次应用,也是在互联网思维下专业课程的创造性开发。目前许多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程微学习课程重视不够,甚至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对微学习本质的理解不准确,认为微学习课程是对专业课程课堂式教学的再现,即把本应在课堂内完成的教学内容进行录制、截成片段,制作成视频的方式发布在微学习平台。[6]再比如过于注重视频、声音与画面等微学习课程制作技术,而忽视微学习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计,华丽的视频背后蕴含的知识容量不足,导致微学习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
专业课程的微学习教学设计需要严格遵循“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课程分析→课程技术选择”等框架进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微学习课程的优势,借助网络技术在较短的时间把知识点讲解透彻,确保微学习课程为学生乐于学习和易于接受。需要专业知识,同时又要计算机、网络技能,专业教师在微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应与计算机专业教师通力合作共同开发。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微学习课程时间较短,一般是6至8分钟,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45分钟,因此微学习课程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体现为短小精悍。“微学习课程教学内容通常选择教学计划中的重点或难点,即学生通过自学很难理解、需要教师进行辅导和解释。”[7]对这些教学重点或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辅以多元化教学形式、多样化表现方式,微学习课程可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微学习课程应采用“问题(假设性问题及事实性问题)→讨论(合理想象、发散思维)→启发引导→概括提升”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参与同步思考,聚焦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设计微学习课程的录制脚本。录制脚本能够很好地控制微学习课程的结构安排和时间节奏,降低后期合成加工的难度,加快课程制作进度,保证课程录制质量。
最后,微学习课程录制。合理运用视听媒体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微学习课程的质量。对课堂教学进行简单的现场录制,其效果很差,很难为学生接受。目前微学习课程的视频制作形式分别有课堂摄制型、屏幕转录型、后期加工合成式。本文认为,后期加工合成式能够综合多种视频制作形式的优点,把视听演示和文字图片有机结合。主要录制技术是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和PPT技术相结合。“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可以完整地录制PPT课件的内容(包括教师的背景音乐、同步讲解、操作过程等),在准备好PPT课件、熟悉讲稿、理清思路后,只需设置好音频和摄像头、屏幕像素、灯光设计、环境调适等准备工作后,教师只需要按下“录制键”就可以完成微学习课程视频的自动录制。[8]字幕标题、时间间隔、声音处理、画面镜头切换可以在该软件中编辑修改,最后合成输出教学视频。”[9]
另外,微学习课程应当加强表现力和感染力。[10]如果说,传统课堂式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艺术天赋、口才、现场教学组织能力等,微学习课程则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和影音合成技术,以及多种教学资源整合,不同专业特长的教师团队共同开发,提高微学习课程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顾小清(2009)等提出了微型移动学习的可用性设计研究,认为,“对于微型移动学习的设计,除了考虑内容、媒体的设计之外,还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对其可用性进行设计”。[11]一是巧妙设计微学习课程的学习情境。二是注重视频画面设计,提高微学课程的视觉效果。三是注重课程内容讲解的专业性和艺术性,既生动形象,又表述准确清晰等。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微学习理论兴起,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微学习课程开发和应用,但是离大规模地推广和普及仍然相距甚远。高职院校如何在专业课程学习、思政教育等领域开展微学习活动,既要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开发真正适用的微学习课程,也要充分重视微学习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协调和平衡传统教学模式与微学习的关系,提供资金支持,制定激励措施,保证微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微学习作为一种正式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为师生搭建起全新的学习场域。本文探讨了微学习在高职专业课程学习和思政教育的学习模式与应用方法。
关键词:微学习,专业学习,思政教育,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荣辉.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四环相扣”人才培养模式探索[EB/OL].2015-02-07.
[2]肖升.微群及其在微学习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3]雷超.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天才的绘画诗人布莱克[J].飞天,2011年14期.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课程标准[EB/OL].2014-04-15.
[5]莫岳云、陈敏.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的历史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6]施云春.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7]俎美杰.基于课程bbs师生网络教学交互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博硕论文,2007.
[8]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二)[EB/OL].2014-11-11.
[9]微课制作方法与技术[EB/OL].2015-01-03.
[10]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EB/OL].2014-12-27.
思政教育电子专业 篇4
1 抗挫折心理能力的类型调查与分析
问卷统计数据显示, 挫折主要源于学习、人际交往和情感、就业等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大,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方面压力和挫折较少, 且由于对未来工作目标意识并不太强烈, 就业挫折约占一半。由于专业的特点, 文化学习和训练是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习主题, 大部分学校对不及格科目较多的学生采取留级、取消学位等措施, 在理论知识等文化学习方面的挫折越发突出。
2 不同年级挫折类型和抗挫折心理能力的调查分析
2.1 不同年级挫折类型调查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 大一学生挫折类型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 (78%) 、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66%) 、情感挫折与困惑 (32%) ;大二学生挫折类型最主要的原因是:考试或比赛失败 (81%) ;情感挫折与困惑 (62%) ;大三 (2013级) 学生挫折类型最主要原因是:情感挫折与困惑 (72%) 、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 (82%) 、考试或比赛失败 (43%) ;大四学生挫折类型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 (83%) 和就业压力 (65%) 。
通过卡方检验, 得到χ2=211.21, 自由度df=16, P<0.001, 则各年级挫折类型主要原因的构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在大一和大四学生中所占比重最大, 大一学生主要表现在对理想大学生活的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大二、大三面临着严重的情感挫折, 以及考试和比赛的专业性质挫折。
2.2 不同年级抗挫折心理能力的比较分析
调查表明, 不同年级在消极挫折认知、生理因素、情绪调控和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具体而言, 情绪调控和消极挫折认知方面, 大四>大三>大二>大一;社会支持方面, 大一>大四>大二>大三。总体而言, 大一学生在应对挫折时具有社会支持和关注方面的优势, 主要源于家庭、教师、同学的支持与关注。随着阅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见多识广, 大四学生具有情绪调控能力和认知方面的优势。大二、大三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优势相对不突出, 处于成长和历练的阶段, 这阶段学生内在的自我抗挫折心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 应对挫折的方式调查与分析
应对挫折的方式选取, 是反映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关键指标。在对遭抗挫折后应对方式的回答中, 68% (205人) 的学生会通过哭泣、倾诉、自嘲、放松等相对大众化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52% (156人) 的学生会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积极对待挫折;但有22% (67人) 的学生会采取封闭自己、不合理的宣泄方式、轻生等比较消极的方式应对挫折。
挫折应对的方式受性别影响较为明显, 其中积极应对挫折的男生为78% (占所有男生的比例) , 积极应对挫折的女生为52% (占所有女生的比例) 。宣泄情绪的方式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生多会选择运动、游戏、睡觉、喝酒等, 而女生则多会选择向好友倾诉、逛街、旅游等。
家庭因素也是影响抗挫折心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 独生子女对抗挫折, 在生理因素和社会支持因素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而非独生子女, 在个性品质、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4 思政教育对策分析
4.1 区别对待
区别对待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 就是针对大一至大四, 分不同年级进行有侧重点的思政教育。大一到大三要加强对挫折的认识教育, 通过与学生、家长的定时沟通与交流, 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消除挫折。大二、大三学生, 还要加强比赛挫折和情感的教育,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比赛输赢,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观、价值观。大四学生, 则主要源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加强就业指导, 加强人生观教育等是思政工作的重点。第二, 分性别地区别对待, 针对男生和女生的抗挫折心理能力以及消除挫折的方式, 进行积极的引导, 例如预防男生喝酒滋事、女生旅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三, 针对学生家庭情况, 有区别地对待, 主要指针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 应注意其各自特性。独生子女, 应注重其自身内在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非独生子女, 应注意从同学相互之间、师生之间的支持与关注方面, 帮助其应对遇到的各种挫折。
4.2 强化思想认识, 加强品质教育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应对和消除挫折的关键。思政教育者, 应注重强化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首先, 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从思想源头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应对不同挫折, 把一些挫折看作人生的历练, 并将通过积极方法克服掉挫折作为一种成就感。其次, 就是加强学生品质的培养。结合专业特点, 突出专项训练优势, 不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勤于拼搏、永不放弃等意志品质, 进而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4.3 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应对挫折
体育教育专业, 兼顾文化学习与训练的双重主体任务。作为思政工作者, 应积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 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特色活动。例如篮球等集体项目的比赛、学生自身专项的比赛与表演, 充实学生的生活, 同时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同和肯定,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第一, 能有机转移学生注意力, 有利于消除学生因遇到挫折而产生的消极心理;第二, 培养学生正确消除挫折的方式方法。第三, 通过集体活动和专项表演, 能从社会支持、关注和学生自信心培养角度, 有助于学生正确消除抗挫折产生的消极心理。
参考文献
[1]张骞.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 (10) :101-104.
[2]年大琦.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境况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 18 (5) :112-115.
思政教育电子专业 篇5
一、西点军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一)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有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之分。核心价值观是指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核心是非标准,遵循的核心行为准则,它是整个价值观念体系中最稳定并起统领作用的部分。在社会群体中,价值观可以多种多样,但是核心价值观却是唯一。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灵魂,从深层次稳定恒久地影响着个体或群体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实践。
军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相应地也有符合并反映其根本利益和需求的共同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在拥有多民族、多信仰和多文化的美国,为了迅速有效地统一官兵们多元纷呈的思想,一直以来美国军队都十分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其核心价值观根植于美国宪法以及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颁布的一系列伦理规则,美国军人入伍时都必须宣誓支持并捍卫宪法所确立的价值观,并称与一切破坏自由、平等、自治的敌人做斗争。上个世纪90年代海军率先提出了“荣誉、勇气、承诺”的六字核心价值观,稍后,空军和陆军先后提出了“诚实至上、无私奉献、力求卓越”和“忠诚、职责、尊敬、无私奉献、荣誉、正直、个人勇气”的核心价值观。实践证明,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潜移默化地核心价值观建设对解决部队人员面临的价值观冲突、培养其领导力和发展特色军种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地作用。
(二)西点军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西点军校的校训只有三个词、六个字:“责任、荣誉、国家”,而正是这简单朴素的话语奠定了学校荣誉道德教育的基石,激励着西点毕业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各种能力去报效祖国,也是西点军校核心价值观的浓缩。具体来说,西点军校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荣誉教育
荣誉教育是指以荣誉观念为核心建立一系列的相关荣誉奖惩制度,从而对学员的意识行为进行指导、强化、培养的一种教育方法。西点军校是最早将“荣誉教育”系统科学化应用的军事院校,在其诸多核心价值观中,荣誉观是基础和核心所在。经过200多年的实践,该校逐步完善起一套独特的荣誉教育体系,该体系主要由荣誉准则、荣誉教育制度和荣誉调查听证制度构成。
每年入校新生,首先要接受16个小时的荣誉教育,教导他们郑重地看待荣誉准则。用具体事例让学员建立一种坚定的信念:荣誉是西点军官的生命。西点为学员制定了“每个学员决不撒谎、欺骗和盗窃,也决不容忍其他人这样做”的《荣誉准则》。这些准则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规定了形形色色符合或违反荣誉准则的行为。比如,一位新学员在没有请假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一次宗教团体晚会,并在连队缺席卡上擅自填写了“批准缺席”,虽然事后他主动向学员连荣誉代表坦白了实情,而且实际他是有权参加此次聚会的,只是需要得到教官批准而已。尽管如此,荣誉委员会依然认定他有意说谎,违背了荣誉准则,第二天,便被毫不留情地开除学籍。
西点的荣誉委员会是执行荣誉准则和维护荣誉体系的主要机构。它通常由四年级和三年级学员组成,经民主选举产生,设一名主席、两名副主席、一名书记员、四名学员团荣誉代表。有四千多名学员的西点军校,下设四个学员团,每团编设八个学员连,各团推举一名荣誉代表进入学员荣誉委员会领导层,各连推举一名荣誉代表作为荣誉委员会普通成员。当出现荣誉问题时,该委员拥有独立的权力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再交由学员组成的荣誉法庭进行审判,提出处罚意见,结论呈学员队司令,最后由校长审理做出决定,重大问题则直呈陆军司令部。
在西点,荣誉制度比纪律规定更为权威和严厉,一般来讲,处罚也比违反纪律来得更重。曾经有一名学员,因为在“是否擦了皮鞋”这一问题上撒了谎,而受到了退学的处罚。可见荣誉制度的严格,也反映了西点道德品质第一的理念。
2.责任感教育
责任是道德的基础,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在西点,无论教官还是学员都具有坚固的信念: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没有责任感的公民不是合格的公民。第一个到西点军校访问的地方大学历史教授莫顿·杰伊·卢瓦斯曾肯定地说:“西点人对待自己工作的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是无价之宝。”西点学员的“四个标准答案”只能为:“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我不知道”,学员不能多说一个字,长官只要结果,而不是要为什么没有完成任务的解释。
西点四年的学习生涯是不断强化学员责任意识的四年。其中“不容忍”条款即学员必须有鲜明的集体荣誉感,不能容忍任何学员发生有损荣誉的行为,若对违反了荣誉准则,漫不经心甚至寻找各种借口开脱都是学校不能容忍的。西点的学员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被培养出自身的“责任感”,并将这种品质贯彻始终。此外,西点还与时俱进,不断注意改进强化学员责任观念的方法。威斯特摩兰主持陆军工作时,责成军校进行一次“诚实的自我检查”,明确“职业军人之特点是忠诚和无私的奉献,而其先决条件则是自我纪律、熟练技术、广泛知识和愿意遵循现有的军队的道德标准。”稍后,西点就对这些标准开展了深入研究,建立专门研究小组分析并改进现有的教育方法,让学员深刻认识自己的个人责任,特别是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3.服从意识教育
军人的天职是“服从”———无条件执行上司的命令。西点对学员的服从意识培育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兽营”的训练。在此过程中,西点采用“斯巴达式”的各种训练,使学员身体疲惫不堪,没有提出反抗的余力。同时也将学员对军官以及高年级学员命令的服从意识渗透到日常的训练和生活的点滴中。比如,不管之前的社会经历如何辉煌,入校新生都被视为如同白纸一样的婴儿。新生受训刚开始是没有名字,没有一切个人的特殊物品(包括最基本的财物),日程安排很满让学员只有时间去执行命令而没时间去思考。高年级的学生不能和低年级学生谈恋爱,以此显示高年级学生的优越性;走在校园里,低年级的学生必须走直线,而高年级的却不用;如果低年级的学生做得不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随时批评他们。需要注意的是,西点强调的“服从”,是通过服从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达成既定的目标,从而强化军队的纪律性,而绝非盲目的服从。正如西点毕业的巴顿将军所言:“纪律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们发挥最大潜力的关键。所以,纪律应该是根深蒂固的,它甚至比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死亡的可怕性质还要强烈。”
二、西点军校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方式
西点军校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其价值观几乎融入到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包括课程学习、日常管理、军事训练、校园文化建设等等。
课程学习方面,西点军校四年的学习计划包括了40多门课程,其中与价值观直接关联的课程就有20门之多。在课堂上教师在教学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学生不断明确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为了这一崇高目标学习则需要秉持端正的态度、刻苦的精神,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凡是不遵守课堂秩序、学习懈怠等不良现象是被认为没有责任心的表现。因此,学生在学习中都争先恐后,力争考出好成绩、发挥出高水平,极少会出现只满足于考试及格的现象。
日常管理方面,西点军校制定了覆盖面广、条目清晰的各种军事化管理制度。各级军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学生,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处罚也是相当严格和严厉的。其中还有诸多的规章更是学生绝对不能触碰到“红线”,例如考试作弊、打架斗殴、偷盗欺骗、私自离校等,凡是触碰了这些“红线”,学生肯定是要被作开除处理。严苛的规章制度背后实质上是对其价值观的坚定维护,坚决不容违反规定的学生逃避相应的处理。因为西点军校的学生作为将来的美军军官,是要为国家利益奉献出全部的,而违反规章制度则被认为不具备责任心、荣誉感、及其为国家效力的基本要求。
军事训练方面,西点军校的的军事训练课程有7门,其中包括了野外生存训练。西点军校的军事训练要求是相当严格,甚至是不近人情的。在西点军校教官的观念中,学生即是军人,军人就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要具有不怕流血流泪、吃苦耐劳的铁人品质。在队列训练、射击训练、抢滩登陆、工程作业等课程中,经常能看到因未能完成任务或者懈怠懒惰而受到惩罚的学生。据记载,西点军校的某学生在队列训练期间小声说话而被罚做500个俯卧撑,直至胳膊抽筋。在需要团队协作完成训练项目时,凡是未达到标准或者落后的团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也极大的促使每个人都尽全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了荣誉不甘愿落后成为输者。西点军校的这些做法,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一种磨练,更是对军人品质的一种塑造,是对国家利益的负责。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在西点军校的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以美国英雄名字命名的建筑,如艾森豪威尔大楼、华盛顿大楼、塞耶大楼等,还有校友的雕塑也是散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荣誉墙上校友的相片、名言、寄语也被一一的展示出来。西半球最大的花岗岩石柱矗立在校园中,以纪念美国内战中牺牲的将士。校训更是镌刻在墙上、印在纪念章上。西点军校还会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例如邀请军队的将领以及社会名流为学生作演讲,组织学生到企业、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参观学习,开展对外交流等。让学生对作为西点军校的一员充满了荣誉感、责任感,更坚定了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信念。
三、我国飞行专业学生思政教育的基本做法
我国历来都特别重视对飞行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无论是军队还是民航的飞行学院都将思政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就民航飞行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而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津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几个我国主要的民航飞行员培养院校都有行之有效的举措。例如: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飞行专业学生从刚入校就首先接受集中教育,明确“人民送我学飞行,我学飞行为人民”的学习目的;在入校一个月之后开始对学生进行入党教育,号召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培养学生坚定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每日、每周的教育讲评中,针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政教育。此外,我国开设飞行专业的所有院校都坚持开展“三会一课”教育,并将其融入到学生的思政教育之中。把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教育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把日常思想教育和新生入校教育、团学骨干培训、积极分子培养、党员教育、中高教学生返校教育等专题教育相结合。把规章制度建设、公寓文化建设、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整体考虑。上述做法可以说是我国飞行专业学生思政教育的一贯传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有力保证了我国飞行员队伍的政治合格、品德高尚、技术过硬等优秀品质。
四、对我国飞行专业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一)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逐步加强,境外反社会主义思潮也伺机入侵我国大学校园,出现了极少数教师不顾政治立场在大学课堂宣扬反党、反社会主义、反国家言论的现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大学,应该坚决抵制这一苗头的继续蔓延。因此,思政教育进课堂是当前应该着重加强的,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做好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同时应该加强自身政治品德的锤炼,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做好示范。在教学思维方式上要积极创新思维,有机的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飞行的目的,坚定的树立起跟党走的政治立场,积极塑造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的思想认识。
(二)加强日常管理在思政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飞行专业因为其职业特点,要求飞行学生做手册学员,养成服从命令听指挥的职业素养。因此,对于飞行专业学生的日常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不仅军队飞行学院如此,就是民航的飞行学院也有这方面的要求,带有较强的军事化色彩。就民航飞行学院而言,对于飞行专业学生的日常管理有着一套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公寓管理、内务规范、请销假、着装礼仪、一日生活制度等。从国内民航飞行学院的上述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来看,有些制度在执行中放了水、走了样,有的学院对新老生区别对待,有的甚至形同虚设。规章制度不仅仅是管理的手段,同时也是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学生违反规定,按照规章制度应从重从速处理,可以教育学生、挽救学生,使其发自内心的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端正思想认识,避免今后酿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三)突出“二课”活动在思政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飞行专业学生因为培养的独特性,不仅需要在四年内完成大学的理论课程学习,还要进行初中教、高教机的训练,基本无暇顾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说,飞行专业学生的大学生活是充满压力、超高负荷、索然无味的。业内现在逐步认识到了这一弊端,提出了要突出“二课”活动在飞行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作用。根据飞行专业学生培养计划,适当的减负,腾出较宽裕的时间让其投身到“二课”活动中。例如:组织其参观国外航校、去航空公司走访交流、投身公益事业;鼓励其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摄影绘画体育竞赛;邀请知名校友讲座、开展飞行经验交流会;参加素质拓展、军事训练等。通过“二课”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砥砺学生的品行,“二课”活动与思政教育互相融合、互相补短,达到既有趣味、又有效果,既有形式,又有内容。
五、总结
我国飞行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质量事关国家航空安全,在迎接国家民航大发展的机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飞行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过硬的技术,尤其要坚定的树立起为社会主义奋斗终生、报效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才能适应国家航空发展建设的新需求。本文在探寻西点军校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有益做法,希望能对我国飞行专业学生培养提供些许参考。
摘要:成功的价值观建设是西点军校铸就辉煌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建设价值观的方式方法对我国飞行专业学生思政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西点军校,核心价值观,启示,飞行专业,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Ambrose,E.S.(1999).Duty,Honor,Country:A history of West Point.Maryland:The Johns Hopkins Press.
[2]Basic Concepts for U.S.Military Academy.West Point NY:USMA,1979.
[3]Crackel,T.J.(2002).West Point:A bicentennial history.KS Lawrence:University of Press of Kansas.
[4]Kaseman,T.A Longitudinal Study of Moral Development in the Class of1981."Research Paper for PL489,Spring,1980.West Point,NY:Department of BS&L.
[5]Lipsky,D.(2003).Absolutely American:Four years at West Point.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6]Priest,R.P.Validity of the Scott Value Scales in Relation to Other Values,Behavior and Moral Reasoning.Report 80-007b,West Point,NY:Offic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September,1980(b).
[7]白晓忠,周锐,王春茅.西点军校[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8]柏艺琴,陈广承.中美通用航空飞行员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民用航空,2012(10).
[9]冷承槐,张邦栋.西点军校概览[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内部资料),2003.
[10]赖瑞·杜尼篙(美),陈山(译).西点军校领导魂[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
[11]田湘,范平,周燕辉.西点军校核心价值观塑造的特点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6).
【思政教育电子专业】推荐阅读:
思政教育路径07-12
思政教育手段10-09
思政教育简报06-06
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12-10
高职学生思政教育08-29
思政教育“灌输论”12-29
小学思政教育现状10-19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10-20
中学思政教学感恩教育08-27
高校思政教育管理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