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教育网络文化(通用6篇)
高职思政教育网络文化 篇1
在一定程度上, 高职思政教育就是一种解决人们在立场以及思想方面问题的社会实践, 本质上就是以文化为载体, 发挥传承、感化、调控的作用, 对培养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均起到了积极向上的作用。而高职教育作为提供一线技术人才的地方, 其校园文化一定要与企业文化进行对接, 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加强人才培养, 促进思政教育的开展。
一、高职思政教育的特点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 目前提出了一种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概念, 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尤其是在全球化经济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在思政方面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 致使教育人员对思政教育的认识程度越来越深刻。只有有效的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对接, 才可以更好的展开思政教育工作。在校企文化对接的基础上, 开展高职思政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发展性。校企文化对接的概念主要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并且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开展校企文化对接的思政教育工作时, 必须要达到政治文明建设的标准, 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待事物的看法比较幼稚以及缺乏一定识别与抵抗能力的特点而言, 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运用学校、企业发展与改革中出现的相关新鲜事物以及时代发展精神去感化他们,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进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 争做时代发展的全新人才。二是, 必然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下,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相应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也逐渐融入到了世界发展过程中。一些优秀企业的文化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 已经逐渐成为社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构成环节。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创新、服务、竞争等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也逐渐成为了公民道德规范的要求, 自然也就是开展高职思政教育的需求。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 不仅要求学生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还要具备适应企业文化的能力, 在企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所以, 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 一定要加入一些企业文化, 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们更好、更快的接受、认可企业文化, 并且得到自身的发展。
二、高职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 以校企文化对接为出发点
在各个高职院校中, 对办学理念的定义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但是却有着一定的共识, 也就是培养具备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 尤其是要面向企业、面向社会, 一定要将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当作是设定专业的依据、培养人才的方向以及改革教学的目标, 运行科学的手段为一线生产提供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 同时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这也就要求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 一定要有效的渗透一些校企文化对接的理念, 在渗透过程中, 一定要充分对专业教学特点、校园文化、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进而创建一个鼓励探索与创新、宽容、轻松的教学文化氛围, 让校企文化对接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二) 以就业为指导方向
因为高职教育的特殊性, 其生源素质、培养标准、毕业去向等方面同本科院校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差距的, 因此, 两者在管理学生与思政教育方面都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在高职院校中, 其培养方向是面向基层、生产、服务等一线岗位的人才, 一定要坚持以就业为指导方向, 与社会零距离的办学理念。零距离办学中也包括学生与企业文化之间的零距离。因此, 在开展高职思政教育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高职思政教育的模式
(一) 主体化教育模式
太过理想化的学习环境, 经常会让学生以理想态度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 很可能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在开展高职思政教育的时候, 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们走出校门, 从社会实际生活中学习相关内容, 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们了解社会发展情况与国家发展情况,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 不仅扩展了自己的视野, 也可以在企业文化中得到成长。因此, 一定要积极举办一些主题活动, 培养合格人才, 比如, 举办“学风与创业”的演讲比赛、“努力学习, 全面成才”的主题班会等, 尽可能缩短学生们与社会之间的距离, 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结合, 这也是加强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 体系化教育模式
在开展高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 一定要建立社会实践保障体系, 研究实践育人的有效方法, 引导高职学生走出校门, 参加基层工作。高职院校一定要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教育教学的规划与大纲之中, 并且设置相应的学时与学分, 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要想实现校企共同开展教育的模式, 就一定要充分调动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与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 建立一个适合其健康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与内外协调的工作, 不仅可以提升高职校园的实力与活力, 还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 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 加强体系化教育模式的建设, 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职业道德与劳动理念, 进而实现开展高职思政教育的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高职院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对其发展情况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校企文化对接概念的提出, 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就业导向的发展, 通过对校企文化对接概念的深入研究与实践, 实现了高职思政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高技术、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 对于高职思政教育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中一个比较热点的话题, 逐渐从自发性走向自觉性, 并且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主要以校企文化对接为基础, 对高职思政教育的特点、途径以及模式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校企文化,对接,高职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德峰.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08) .
[2]雷久相.试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教育与职业, 2006 (09) .
[3]熊振刚, 李步青.高职校企文化对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J].企业家天地, 2007 (05) .
高职思政教育网络文化 篇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在高职学生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高职学生的“必备品”,几乎实现了“人手一机”。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不仅限于打电话、发短信,还包括上网、玩微信、聊QQ、听歌、看视频、玩游戏等。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高职学生的思想、学生和生活方式,这些改变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移动互联网改变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网页、电子书籍、在线学习等方式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移动互联网的及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微博等,方便快捷,加强了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移动互联网的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等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消极的方面来说,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当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会开始玩手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或写课下作业时,也会利用手机在网上直接搜索答案,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恶学习、依赖手机的习惯。有些学生上课可能忘记带课本会觉得无所谓,但是如果忘记带手机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心学习或做其他事情。有些学生在虚拟网络上朋友很多,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知道如何跟舍友、同学相处,甚至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解放思想,不断拓展思政课养成教育的空间。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思政课养成教育的模式应当更加开放,思政课养成教育的空间也应当变得更广阔、更开放。建立思政课程QQ群或者微信平台,将与课程有关的教案、课件、案例、视频、习题、作业等内容上传到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将课程教学由课上拓展到了课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放低姿态,不断加强与高职学生的沟通。从以前的“面对面”到现在的“屏对屏”,移动互联网时代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具有地位平等性、信息隐蔽性、言论开放性等特点。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学会用现代交流工具解决问题,以QQ好友、微信好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要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倾听学生的想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平等,从而更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掌控思政课养成教育的主动权,有针对性的加以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潜移默化的引导。
(三)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更贴近时代、学生和专业的现代教学模式。在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思政课教师必须勇于创新,探索现代教学模式。教师要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课堂教学的策划、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移动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或视频在课上进行展示,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讨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思政课养成教育中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高职思政教育网络文化 篇3
【关键词】网络文化环境;高职院校;思政工作
网络文化环境是基于网络的发展而形成的特殊形态的文化环境,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具有开放性、虚拟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随着网络的逐步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文化环境既带给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巨大的挑战,也给其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1.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分析
1.1网络文化环境带给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挑战
网络文化环境带给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对思政工作的舆论导向控制能力的挑战,对思政工作者能力与素质的挑战以及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三个方面,下面逐一对其进行分析。
第一,对思政工作的舆论导向控制能力的挑战。在传统的舆论环境中,思政工作者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舆论引导机制,可以牢牢把握舆论的导向权。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舆论引导机制带来了新的挑战,给思政工作者把握舆论导向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第二,对思政工作者能力与素质的挑战。思政工作者首先必须具备的素质就是能够持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及修养以适应思政工作的要求。在网络文化环境下,是选择坚守传统思想还是“西化”,如何处理网络文化环境下外在要求与内心信念之间以及教师的权威与学生的个性要求之间的激烈冲突,以及如何面对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服务于自身的工作等,都是网络文化环境下,思政工作者面临的全新挑战。
第三,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网络监管存在较大的难度,加之相关法律监督的不到位,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色情、不当言论等不良信息,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思政工作带来了挑战。
1.2网络文化环境带给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机遇
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网络文化环境下,思政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重大机遇。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高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创设了更加畅通的平台,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行高效互动,能够促进“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新模式的展开。同时,网络文化环境因其趣味性和生动性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增强了思政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对策
2.1在网络文化环境下重塑思政工作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过于强调社会价值的纯道德理念,不利于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有机结合。在网络文化环境下重塑思政工作的教育理念,指的就是打破这种束缚,打造全新的契合当前形势发展趋势的价值理念。在倡导社会价值观的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净化网络环境,杜绝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将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够为广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平台,尊重其自身要求,从而使社会价值和学生的个人价值相协调,共同发展。
2.2建立有效的校园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系统
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体现民意的,校园网络舆情是学生表达个人见解的平台,建立有效的校园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系统,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其思想予以正确的引导。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信息的收集以及反馈的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及时的、全方面的收集校园网络舆情,并建立多方联动的机制对其中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将结果通过多种途径反馈给学生。第二,对信息必须进行分析和鉴别,并对其进行引导。正因为网络环境极大的自由性,有些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论存在与事实不符之处,此时就要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别之后,对学生的不当言论进行引导。第三,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以及应急处置机制。这对于构建安全校园至关重要,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2.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在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管理机构必须更新管理理念,不仅要注重对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更要注重校园信息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为学校思政工作的进行服务。逐步建立专门的网络辅导员队伍,承担学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工作,把握网络宣传的方向。作为网络辅导员必须跟紧网络发展的步伐,更新自己的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向导,对网络文化和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特点进行综合把握,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使其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实现对其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
2.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新局面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办校规模在不断扩大,“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因其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获得了深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新局面,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深入了解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打造思政教学工作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培养基地;第二,根据工学结合的具体要求,对思政教学的考评体系进行完善;第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打造多媒体思政教学的全新平台。
3.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文化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必将协助学校充分利用此发展的关键期,提高思政工作的水平,更好的完成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桂玲.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對策研究[J].广西教育,2011,(15):89-90.
[2]王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0,(24):67-68.
高职思政教育网络文化 篇4
进入新世纪以来, 在教学领域, 世界各国纷纷的采用了新型的学习管理系统、学习系统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同时, 现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并愈加成熟, 这也给该背景下的学校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网络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化已成为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 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 网络化平台建设还只是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虽然在部分学校、部分学者也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设想并为之付出了一定的实际行动, 但其体系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也呈现出严重的不完善和不成熟特点, 需要不断的去完善和改进。
二.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目的和意义
在高校的教育中要更好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 培养新的学习习惯, 不断的去开阔视野。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平台, 利用这一新的载体, 加强对时政教育的宣传力度, 提高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高度。利用网络平台来建立一个大学生讨论思想政治的论坛, 组织开展网络活动, 带动学生积极参与, 互相交流对于思想政治的认识, 不断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针对性及延展性。
通过对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发展, 掀起教育的改革, 不一定是在课堂上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教学, 网络教育平台的发展推动了思政教育的新潮流, 网络平台为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交流机会, 大学生在这一平台可以自由讨论, 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掌握, 发现有错误方向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引导和教育, 对于某些普遍思想可以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活动, 帮助大学生积极解决思想问题。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作用与优势分析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作用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是为了培养更加全面的当代人才。现阶段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 切实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 在现代教学工作中, 有效地借助网络化平台, 更能发挥出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同时对于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借助网络平台来完成;
(2) 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务必要严格的根据现阶段大学生现状来进行, 由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3) 大学生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虚拟性的网络交际活动;
(4) 高校网络政治教育工作, 能够有效地推动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 同时这也是现阶段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根本需求。
(二) 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通过有效地利用现阶段成熟的信息化技术,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的不断拓展, 从而利用更为有效的、新颖的网络化平台, 来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好的开展, 进而满足人才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也是现阶段需要我们重点去研究的一问题。
(1) 有效借助网络平台, 能够使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作用更加明显, 促使学生由最初的被动学习逐渐向主动学习转变;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过网络平台来开展, 对学生的主观思想能够确保得到更加真实的表达, 实现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好的进行思想交流, 从而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准确的实时把握,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并做到及时处理, 从而有效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3) 通过网络平台, 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的接收到思想教育的有关信息, 充分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
(4) 网络平台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能够有效地借助网络信息快速传播等技术手段, 赋予了网络平台更多的使用功能, 进而这也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
四.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可行性评价
现如今, 互联网的普及与快速发展促进了高校教育的新局面形成, 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针对大学生网络平台的构建和使用, 在空间和时间上提供了便利, 这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习惯,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对教育工作实践的考察, 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是具有可行性的。其一, 在现代的大学生活中网络已经成为了生活必须, 学生几乎都拥有自己的电脑, 在应用校园网络时方便学习;其二, 学生有的从小家中就有电脑, 已经对电脑非常熟练, 有的在小学开始学校就已经设立的信息技术课程, 学生对于电脑的应用基本熟练, 可以自由上网;其三, 应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目的不是为了取代教师上课, 而是让学生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去更好的学习, 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性和交互性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讨论中, 这样就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教学的质量。
五.结语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 是对国家信息化建设积极响应, 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及实现教育效果的有效增强而采取的一种互联网教学技术。该教育平台在当代大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给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及充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等多个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但在现阶段的应用过程中, 还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也是需要后期我们不断去努力改善的。相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网络化教学将取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摘要:在现代高校教学活动中, 利用网络平台来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面及运维空间的有效拓展,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的更好发挥出, 同时也促使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教育氛围。本文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出发, 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优势和功能、目的和意义以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希望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洪华.关于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思考[J].品牌, 2014, 12:209+211.
[2]刘慧.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 2013.
[3]房晓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3.
高职思政教育网络文化 篇5
摘 要:思想政治课,简称思政课,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每个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思政课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系统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阵地、主渠道。新时期新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是有效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抓手,是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思政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来源于现实生活更植根于现实生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四个全面”等一系列新的,更适用于我国当前发展形式的重要理论。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时期新形式下,各高职院校更是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的要求,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优秀毕业生。
过去,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掌握某一行业必备的专门知识,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所具有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否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否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其中要求的重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时培养目标已经是: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掌握某一行业必备专门知识的,能在生產、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因此,新时期新形式新背景下,要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务必要认真做好思政课教学工作。思政课,是对当代高职学生传播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主要渠道。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一抓手,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关键一步。
1 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网络的普及和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不同元素的激烈碰撞等,使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较大的波动和变化,使得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重大挑战。同时,我们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的模式枯燥,多数情况是演示教学的方式,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和积极性均不高,导致课堂基本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又比如,很多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热情,要么社会实践教学形式陈旧单一,敷衍应付了事;要么干脆找各种借口不搞社会实践教学。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均会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改革和完善。
2 如何以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为抓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
要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基础性作用,需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
2.1 充分认识和发挥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作用
目前的思政课教学,情况大多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多灌输、少反馈,强调有余、互动不足。实际上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任课教师需真正转变教学理念,充分重视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实践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实践更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生命线,实践服务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服务于思政教学。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必须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然后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总结,才能让学生形成辩证的、发展的和全面地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思维和能力,真正锤炼思想,提升政治素养。
2.2 以典型事例、最新热点和新闻为依托,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思政课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必须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所处的不同成长阶段,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依据,对接思政课教学的内容。
比如,对于刚刚经过高考,步入大学生活的新生,很多学生会发现他们踏入的并非他们理想中的校园。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校园生活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发现所学不是兴趣爱好所在。总之,学生们开始抱怨、郁闷,新生迷茫期随之而来。很多任课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无所适从。然而,这个阶段正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职业规划,树立正确价值观,升华自己思想,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阶段。可以通过安排学生集中观看《大国工匠》等纪录片,组织“个人价值,大家谈”等讨论班会,让他们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这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形式上,容易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在内容上,学生们既能引经据典,又能深刻探讨突出的社会现象;在效果上,讲述自己观点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认真地思考了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07-21.
高职思政教育网络文化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法;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一)适应文化开放的全球化大环境。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民众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在不断渗透和扩张,极大地冲击着我国主流文化,这必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和适应能力,更好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促进高职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任务是在于教书育人。教育者不仅要教他们掌握知识,还要学会教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将大学生培育成为有素质、有知识的年轻人是高校思政教育者的重要使命。因此,通过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积极提高思政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使其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对其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不断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新形势、新情况下,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的实效性正逐渐弱化,因此,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确保思政教育的作用能够落到实处。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理论知识的灌输多于实践活动的运用;教师的说服多于学生信息的反馈;理性的教育多于双方情感的交流;针对大众的教育多于针对个人的教育;单向的说教多于双向的互动交流;教师的理想教育多过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关心。
(二)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首先,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者专职教师数量比兼职数量少,兼职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也不合理,层次偏低;其次,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决定学校需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全能型教师,但现实中却紧缺;再次,虽然这些教育者接受过专门的课程学习,取得了相应的学历和学位,但由于部分教育者缺乏人格影响力,政治素养较低、业务能力不足、知识水平也有限,因此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三)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忽视。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所采取的一味灌输的教育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试图通过片面的灌输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考虑学生的主观情感需要。这种灌输法的教育只是一种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不断简单重复的机械式教育,学生容易产生反感情绪,从而滋生逃课、叛逆等行为。这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也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的原因之一。
三、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方法创新途径
(一)培育一批优秀的思政教育者。一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钻研精通专业知识,拥有广博的知识,来增强教学的科学性。二是要不断更新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拓宽教学的视野,不要墨守陈规,作茧自缚,而束缚了原本该充满生趣的课堂,应该要力图增加课堂的新颖性和开放性,开辟一条教学的新思路,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改进思政教育教学方法。一是由灌输式向互动式的转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征,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思想的渗透,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从而不产生排斥感,要注重把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成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方式,将知识与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脑中,不断启发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与研究。二是由单一向多样化的转变。首先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通过同学之间亲密的沟通交流,再通过学生干部和党员的及时反馈使老师更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其次,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家长作为是学生生活中最亲密的人,要主动关心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情况,加强家长的教育功能,让家长也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来,这将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最后再结合教师的引导和强化作用,使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能够达到最初所预期的效果。三是由强制约束向积极引导转变。要改变高职院校一味强制约束学生各种行为的做法,对学生进行充分和耐心的引导和管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做法却有所局限,往往只将目光停留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及遵纪守法方面,在引导工作方面做得还不够深入和细致,导致思政工作的重心从塑造和教育学生变成了以防学生发生事故,各种闹事的看管工作。随着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逐渐增强,对学生的这种强制约束的方法应有所改变,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积极引导。
参考文献:
[1] 李碧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3.08;
【高职思政教育网络文化】推荐阅读:
高职学生思政教育08-29
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创新07-20
思政教育网络传播10-17
高职思政课堂05-16
高职思政课程08-04
高职思政课09-14
高职院校思政课07-28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思政06-16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论文发表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