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网络传播

2024-10-17

思政教育网络传播(精选4篇)

思政教育网络传播 篇1

一.大学生网络教育思政教育平台研究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 在教学领域, 世界各国纷纷的采用了新型的学习管理系统、学习系统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同时, 现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并愈加成熟, 这也给该背景下的学校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网络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化已成为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 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 网络化平台建设还只是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虽然在部分学校、部分学者也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设想并为之付出了一定的实际行动, 但其体系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也呈现出严重的不完善和不成熟特点, 需要不断的去完善和改进。

二.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目的和意义

在高校的教育中要更好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 培养新的学习习惯, 不断的去开阔视野。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平台, 利用这一新的载体, 加强对时政教育的宣传力度, 提高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高度。利用网络平台来建立一个大学生讨论思想政治的论坛, 组织开展网络活动, 带动学生积极参与, 互相交流对于思想政治的认识, 不断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针对性及延展性。

通过对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发展, 掀起教育的改革, 不一定是在课堂上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教学, 网络教育平台的发展推动了思政教育的新潮流, 网络平台为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交流机会, 大学生在这一平台可以自由讨论, 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掌握, 发现有错误方向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引导和教育, 对于某些普遍思想可以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活动, 帮助大学生积极解决思想问题。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作用与优势分析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作用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是为了培养更加全面的当代人才。现阶段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 切实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 在现代教学工作中, 有效地借助网络化平台, 更能发挥出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同时对于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借助网络平台来完成;

(2) 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务必要严格的根据现阶段大学生现状来进行, 由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3) 大学生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虚拟性的网络交际活动;

(4) 高校网络政治教育工作, 能够有效地推动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 同时这也是现阶段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根本需求。

(二) 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通过有效地利用现阶段成熟的信息化技术,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的不断拓展, 从而利用更为有效的、新颖的网络化平台, 来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好的开展, 进而满足人才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也是现阶段需要我们重点去研究的一问题。

(1) 有效借助网络平台, 能够使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作用更加明显, 促使学生由最初的被动学习逐渐向主动学习转变;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过网络平台来开展, 对学生的主观思想能够确保得到更加真实的表达, 实现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好的进行思想交流, 从而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准确的实时把握,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并做到及时处理, 从而有效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3) 通过网络平台, 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的接收到思想教育的有关信息, 充分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

(4) 网络平台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能够有效地借助网络信息快速传播等技术手段, 赋予了网络平台更多的使用功能, 进而这也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

四.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可行性评价

现如今, 互联网的普及与快速发展促进了高校教育的新局面形成, 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针对大学生网络平台的构建和使用, 在空间和时间上提供了便利, 这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习惯,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对教育工作实践的考察, 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是具有可行性的。其一, 在现代的大学生活中网络已经成为了生活必须, 学生几乎都拥有自己的电脑, 在应用校园网络时方便学习;其二, 学生有的从小家中就有电脑, 已经对电脑非常熟练, 有的在小学开始学校就已经设立的信息技术课程, 学生对于电脑的应用基本熟练, 可以自由上网;其三, 应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目的不是为了取代教师上课, 而是让学生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去更好的学习, 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性和交互性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讨论中, 这样就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教学的质量。

五.结语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 是对国家信息化建设积极响应, 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及实现教育效果的有效增强而采取的一种互联网教学技术。该教育平台在当代大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给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及充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等多个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但在现阶段的应用过程中, 还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也是需要后期我们不断去努力改善的。相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网络化教学将取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摘要:在现代高校教学活动中, 利用网络平台来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面及运维空间的有效拓展,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的更好发挥出, 同时也促使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教育氛围。本文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出发, 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优势和功能、目的和意义以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希望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洪华.关于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思考[J].品牌, 2014, 12:209+211.

[2]刘慧.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 2013.

[3]房晓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3.

[4]鄢月.大学生德育工作平台构建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09:112-113.

思政教育网络传播 篇2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 已成为大学生收集信息、了解社会、增长知识、交流情感的重要途径, 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接触网络最频繁、素质最高的群体, 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1]。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2], 冲击和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行为, 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资源, 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真正使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径, 是摆在全体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研究通过对某医科大学中高年级医学生的网络相关行为及目前网络思政教育现状的调查, 了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现状, 指出影响该校思政教育工作网络阵地建设的相关因素, 并提出了加强和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建议。

1 调查样本

调查对象选取了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三、四年级及医学影像和麻醉医学专业二、三年级的本科在校学生, 笔者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自行设计了大学生网上思政教育相关调查问卷。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 共发调查问卷285份, 实际收回279份 (回收率为97.9%) , 学生年龄分布在17~24岁之间。 (见表1)

2 大学生网络相关行为表现情况及分析

2.1 男女大学生网络相关行为的比较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男生上网时间普遍较女生长, 只有14.3%的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有益, 65.6%的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无明显影响, 5.0%的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是有害的, 另有15.1%的学生不清楚上网对学习是否有影响;52.0%的学生有通宵上网的经历, 男女生通宵上网情况无明显差别;21.9%的学生承认浏览过不健康网站, 其中男生占绝大多数 (85.2%) 。同时, 我们也发现, 在上网时间的选择上, 65.2%的学生选择在节假日上网, 表明了六成多的学生对上网行为是有一定节制的, 但同时也有39名 (14.0%) 学生表示放学后就会去上网, 只有11名 (3.9%) 学生表示一有时间就会去上网, 另有46名 (16.5%) 学生选择其他时间上网。

2.2 学生上网目的情况

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集中在多媒体娱乐 (歌曲、VCD、Flash等) 、聊天 (聊天室、QQ、Fition等) 、浏览新闻和其他一些信息、查阅学习资料和下载软件, 依次分别占64.2%、57.0%、55.2%、52.3%和39.7%, 玩游戏和参加BBS论坛、社区。讨论组的分别为23.7%和22.9%。同时我们也看到, 低年级学生上网聊天所占比例较高 (占60.4%) , 随着年级的升高, 查阅学习资料、参加各种论坛讨论、收发电子邮件和下载软件的比例均随之增加, 高年级的学生上网的目的更倾向于浏览新闻和多媒体娱乐, 上网聊天在不同年级情况相差不明显。

3 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情况及分析

3.1 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态度

在网络对自身的价值观是否有影响方面, 41.6%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 只有5.4%的学生认为有消极影响, 还有28.7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大部分学生 (54.5%) 认为有必要开拓网络思政教育阵地, 但只有35.8%的学生认为网络辅助思政教育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也有11.5%的学生认为没有效果;学生中认为学习政治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帮助的占75.6%。在不同年级学生中调查显示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态度无明显差别。

3.2 学生喜欢的网络思政教育形式和内容情况

有56.3%的学生更愿意用论坛自由讨论的形式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同时有27.6%的学生渴望与思政人员进行QQ、电子邮件、留言板等进行直接交流;学生对思政教育专门网站上的时政新闻最感兴趣, 有45.5%的学生希望看到最新的时政新闻, 其次是他们比较关心的就业信息, 而政治理论知识方面只有12.2%的学生有意从网络中获取。

4 初步结论

从以上对大学生网络相关行为和思政教育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 大学生网络普及率很高, 男生网络化程度较女生高, 大多数学生上网行为是有节制的;第二, 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生使用网络趋于理性化;第三, 政治学习对实际生活有较大帮助, 但现行的思政教育所起的作用有待提高;第四, 网络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辅助功能未能充分显现, 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有待进一步加强。

5 依托网络优势, 打造高校和谐网络思政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它的迅猛发展打破了传统思政工作的信息权威地位和信息单向传播方式,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着巨大影响, 网络上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具有空前的自由度和极强的渗透性, 这些都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促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提供了契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5应依托网络的优势, 适应新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及时转变陈旧的观念和老套的方法, 认真做好规划, 加强网络管理, 构建高校和谐网络文化的长效机制, 以真正实现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5.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思政网络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否在中国经久不衰, 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 直接取决于能不能培养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网络文化的根本, 高校网站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 始终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内容, 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要支撑, 大力弘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 努力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积极开展文明上网和互联网安全的宣传教育, 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 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在各种思想碰撞和平等交流中, 消除大学生的消极心理, 提高其思想认识, 从而增强思政工作的预见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5.2 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渗入到高校思政教育网络中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为网络文化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给养。传统文化秉承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家国本位的思想, 能够形成对外来文化思潮的自觉抵制, 具有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倡导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使命感和责任心的形成。同时, 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要融入更多的时代特色, 通过努力打造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网络文化精品, 不断推出大学生喜闻乐见、生动鲜活的文化形式, 积极主动地占领网络阵地, 让中华文明的优秀民族文化来熏陶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刻苦学习、锐意进取、乐于奉献、创新成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先进的网络文明文化引领当代大学生不断争优创先, 争做新时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5.3 加强思政教育网络阵地的机制建设

一是要完善引导机制:思政教育网络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阵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指引, 以高尚的道德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功能和网上信息, 有效引导学生理性上网、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二是要加强互动机制: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转变观念, 把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由学生“看”转变为学生“用”, 使网站成为提出要求、反映思想、传递信息、获得反馈的主要渠道, 实现网络思想教育与服务功能的互补, 增强思政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三是要健全监督检查:通过必要的法律、行政、技术、教育、自律等手段, 建立校园网安全“防火墙”,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 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文明意识和责任, 提高网络文明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网络行为的自律能力。四是要建立评估机制: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和手段, 通过定期检查和网上调查等方式对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条件与设施;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与实施;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等进行检查和评价, 建设和谐网络文化氛围。五是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首先要建设一支讲政治、懂技术、肯钻研、纪律严、作风正的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其次要提供充足的经济物质保障;第三要整合社会资源, 为高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第四要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开发力度, 不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先进性, 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稳定人心的功能。

5.4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网络思政工作的特殊规律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使人类的文化变得越来越丰富多采, 网络文化也日益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并日益成为人类多种文化交流、展现、融合的重要渠道和方式, 同时在这一特殊领域内也不断地产生和形成新的文化观念、文化形态、文化功能。如何使网络文化成为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真正成为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先进文化, 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 其兴奋点和注意力易受到网络新奇信息的吸引, 缺乏自律意识和理性判断, 部分大学生受到网络世界的信息污染, 意志衰退、沉溺于网游, 在网络世界中有意无意地强化了自己人格中的虚伪成分, 极大阻碍了个人的发展。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网络文化发生发展所带来的特殊情况, 及时把握规律, 克服网络世界的弊端, 最大限度的防止网络世界潜在负作用的影响, 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塑造和个体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范海荣, 李艳坡, 王娜.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8) :210-11.

[2]高晓钟.网络文化的正负功能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8; (18) :97-8.

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研究 篇3

1 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概念及功能

1.1 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概念

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 是指积极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信息、意识形态、操作运用等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实体及形式, 是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的新时期富有时代特点的各种新媒体总和, 包括QQ群、PPT、微视频、短信、博客、微博、微信群、飞信群等各种传播载体。这些新媒体显著特征就是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现代最新传播手段进行快速传播。

1.2 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功能

1) 即时传递、播报功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促生出与网络有关的各式各样的新媒体, 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新的、更多的载体。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内,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时代重任, 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 借助和发挥其最大优势, 促使这些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强力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由于这些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拥有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的速报性、时空性、数字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等诸多优势特征, 备受高校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运用, 更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在传播思想政治时发挥出其超越时空、超越国界的优势, 凸显出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的即时传递、播报功能。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的即时传递、播报功能打破了思想教育的地域、时间限制, 能够在在最短时间内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向外传播, 从而保证了受众大学生的即时被教育。

2) 纵深解读功能。在现今信息社会中, 人类一切活动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 就连高校思政教育也不例外, 采用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进行思想传播,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另外, 采用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进行思想传播, 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内容之一, 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重要课题以及大众传播的具体实践内容。有以下内容: (1)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能够娴熟地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 (2) 借助各种新媒体的优势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纵深解读; (3) 借助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传播客观性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研判能力。熟练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新媒体和提高大学生应用能力已被写入高校教学大纲,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能力上培养高校大学生运用各种新媒体的动手能力。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 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效果与能否运用和驾驭新媒体的能力, 以及运用新媒体时间长短有着密切关系, 那些娴熟驾驭新媒体和经常使用新媒体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更加过硬, 对思想政治的研判能力更强。经过对实践仔细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新媒体的熟练运用, 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横向认识, 而且还能够促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实践向纵深解读。

3) 双向交互功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的运用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采用互联网+技术、局域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最新信息技术, 构建出各式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新媒体,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容量大、速度快、全覆盖、立体化等传播优势, 凸显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新媒体广泛、主动和便捷等特点, 突破思政教育的传统模式束缚, 为思政教育搭建起一个坚实而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平台。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的运用, 能够极大地增进思政教育施教和受众双方的亲近感, 使受众高校大学生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 开阔眼见, 逐渐形成大学生的政治辨别力和自觉性。同时, 运用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能够彻底改变传统思政教育中师生间那种循规蹈矩、不平等施教模式, 也将逐步改变教师教学思想意识, 改变以往唯我独尊的教学模式, 从而形成教与学平等、自由的双向交互良性的教学环境, 消除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和隔阂, 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2 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利用形式策略

科学、充分利用思政教育传播新媒体, 发挥其优势,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 意义重大而且深远。

2.1 网络媒体

作为新媒体之一, 网络媒体有着传播信息量巨大、传播速度极快、互动性极强等优势。所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网络媒体, 发挥其优势, 把思政教育中的呆板、苦涩的理论结合网络媒体的生动案例以及图文并茂的PPT课件, 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和学习。特别是现代大学生青睐网络世界, 更加喜欢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 为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偏好因势利导, 在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多运用网络媒体, 最终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2.2 网上论坛

网上论坛, 又被高校大学生戏称为“网上论战”、“网上论剑”, 备受高校大学生的青迷, 随着近年来网上思政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网上思政平台, 更加喜欢通过网上论坛真实、毫无避讳地发表个人意见, 一改传统思政课上的有老师在不敢言、不敢批等非对称不平等关系, 任何一位同学或老师提出或发表个人意见, 其他任何人均可自由、平等地对他的言论公开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 那怕是自己的老师, 也一律平等, 都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从而保证了言论平等、自由, 最终达到把思想政治问题辩驳得客观、公正和明晰, 进一步提高和加深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3 博客

注重博客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传播中的具体使用。博客作为新媒体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形式, 格外受到大学生的追捧, 都已开通了自己的博客, 为此让学生主动把思政教育信息通过个人博客传播出去, 会引来粉丝和朋友的好奇与学习, 对思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又叫掌上媒体, 据统计现在98%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手机, 高校思想教育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广泛媒体, 借助其智能化等优势及时向绝大多数学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为思政教育传播开辟一条便捷通道。

参考文献

思政教育网络传播 篇4

关键词:“手机人”,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思政教育

一、新媒体技术的介入给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课堂教育与直接面谈这种单一、生硬的学习和交流方式。现代大学生更热衷于博客、微信、手机、E-Mail、QQ等轻松便利的社交工具。

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的变化,新媒体逐渐成为思政教育的新平台。在高校师生群体中,常以QQ、微信等依附于网络的社交工具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工作。同时,各大高校建立专属于自己学校的BBS,服务覆盖全校师生。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在网络平台的交流更加自如,特别是改变了以往“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的传统教育模式,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消除了心理障碍,促进感情交流。

二、“手机人”时代下移动传播新媒体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智能化使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前几年,“手机人”这一名词就已出现,北京大学传播学系刘德寰教授在《正在发生的未来:手机人的族群与趋势》一书中将其定义为“使用手机的人,包括日常的通信和上网的人群;人和手机密不可分;手机让人们真正进入信息智能社会,未来人人都是‘手机人’,手机成为时代美学。”经调查,如今的大学中,每个人手上至少有一部手机,并且大部分人都在使用手机微博、QQ、微信等社交工具,同时也使用手机进行浏览网站、观看视频及阅读等在线服务。移动互联网已经融入大学生活,“手机人”时代下移动传播新媒体已经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论更加自由开放,彰显个性。然而,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道德约束能力不如现实社会的强,这也导致一些人利用移动互联网传播不良语言或信息。而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校思政教育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短板剖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媒体不断发展创新。移动QQ、微博等程序技术以其资历深厚,拥有稳定而庞大的受众群;微信、易信等程序技术方兴未艾,功能由通讯拓展到金融领域,受众量激增。APP等程序技术以受众参与设计开发的特点,深受青年大学生的喜爱。但是,高校思政教育却未能及时与最先进的科技密切结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遭遇明显的发展瓶颈。

进入“手机人”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未能与时俱进地运用新媒体,存在明显的适应性问题。经调查,我们发现在微信尚未出现的时候,QQ是大学生使用最多的社交工具之一。由于微信提升了顾客的体验服务,大学生使用群体迅速转移,逐渐偏向于关注微信的内容。然而,在微信兴起之时,高校思政教育尚未以微信这一社交工具为载体开展起来。

四、高校思政教育的移动传播工作室结构设计

为了高校思政教育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团队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日常思政教育路径出发,结合移动QQ、微博、微信、易信、APP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功能特点,构建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媒介为载体,以高校大学生为受众的移动传播工作室。

移动传播工作室主要分为三个模块:日常工作、信息通知以及平台管理。日常工作模块,顾名思义就是处理日常工作,是移动传播工作室的基本内容。信息通知模块为辅导员、辅导员助理与班委之间的交流工作服务,利用移动QQ、飞信、微信三种工具传达信息,确保信息全面送达并让班委及时发放通知,促进工作开展。平台管理模块,所说的平台就是由微博、博客、微信公众号所建立的一个能让师生互动的平台,平台内容包括校园新闻公布、学校消息通知、小知识分享、思政教育内容传播以及师生思想认识之间的交流等,使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及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也使每个学生能直接从经常使用的软件中马上了解学校近期的事项,积极配合校园工作。

五、高校思政教育的移动传播工作室建设工作计划

以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为试点,试行移动传播工作室的运作机制,并在运作中实时跟踪,即时反馈,及时改进,在不断的实践中检验移动传播工作室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将前期的理论建构试运行到实际应用当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召集参与试运作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开展座谈会,收集用户体验数据,并对移动传播工作室提出进一步改善的建议和意见。

在分析用户体验数据的基础上,参考师生用户改进建议和意见,对移动传播工作室的运作机制作进一步的调整改善。总结移动传播工作室的成功经验,并着手进一步推广该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随机考试系统下一篇:高中语文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