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手段

2024-10-09

思政教育手段(共9篇)

思政教育手段 篇1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的全面拓展,计算机逐渐普及,数字通讯技术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媒体技术逐渐兴起,使人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传播方式走进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的思政教育也不例外。新媒体技术既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手段,又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代信息技术是新媒体的基础,是新媒体的平台和媒介。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对大学生的交际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高校教师要认识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避免其缺点,来更好地帮助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个人调查研究,系统分析了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指出了我们应该如何科学使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思政教育水平,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第一,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新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充分使用新媒体技术来开拓新的教育领域。同时,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新媒体技术有着很大的兴趣,使用这些技术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课堂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挫伤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使用新媒体技术,创办专业的思政教育网站,录制相应视频,方便学生在课下学习,创建相应平台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消极影响

第一,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各种信息都聚集其中,虽然很多高校对学校网站、论坛等进行了严格的监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传播信息的安全和健康,但是,手机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却缺乏有效监控,导致各种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再加之,大学生尚未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网络上的负面信息极易对他们产生影响,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

第二,新媒体上的错误信息会误导学生。虽然4G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缺乏对移动互联网进行有效监管,导致在传统媒体尚未发布正式信息,网络上就出现了各种消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错误的舆论,并且无法得到有效地控制,这些错误的消息会蒙蔽学生的思想,误导学生。此外,新媒体的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执法机构无法有效地追查信息源头,分不清谁是这些信息的发送者、还是传递者,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手段分析

正是因为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既产生了积极影响,又产生了消极影响,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加强思政教育,提升教育水平。为了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我们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现阶段,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既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设置思政学习平台,鼓励学生通过这些平台来学习思政知识,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强思政教育与客观实际的联系,不断拓展新的教育阵地。

(二)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高校思政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让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新媒体,提高他们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通过新媒体来获取健康信息,趋利避害,促进自身发展。高校管理者要在充分了解客观实际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多种手段,加强对校园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定期邀请专家技术学生观来学校讲座,定期派遣骨干教师去参加培训,既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也要引进新型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让教师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新媒体,来更好地引导学生。

(三)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校思政教师要充分使用新媒体技术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当然,传统的校园文化与新媒体文化不一定是完全对立的,我们要将这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最大效益。同时,我们要将校园网络平台、手机平台等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去,坚持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思想政治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使得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相互协调,营造健康、生动、丰富的校园新文化。同时,高效管理者要更新观念,提高对新媒体和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相关投入,加强对校园新媒体软硬件的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总之,新媒体的发展既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也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新媒体上的错误信息会误导学生。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的深入拓展,计算机逐渐普及,新媒体逐渐兴起,走进了千家万户,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也不例外。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既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道路,丰富的教育手段,又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高校,思政教育,手段分析

参考文献

[1]高矗辉.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J].新闻战线,2015,(10):129-130.

[2]肖婷.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44-45.

思政教育手段 篇2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党员数量增长迅速,但是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上规模的扩展,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他们求知欲望强,甄别能力差,且逆反心理较重,自我意识增强,易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他们社会实践经验少,容易理论脱离实际,他们生活在幸福的和平年代,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人的理解不深刻等。为此,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方式,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新的方式和途径。针对大学生党员这一群体的特殊性,要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政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应用相结合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他们的头脑,清楚了解党的最新理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政治觉悟、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通过理论学习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来抵制当今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大学生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要坚持用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行;善于用党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适应新时代要求,及时应用和发展于实践,才能成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强有力的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对高校育人为中心工作的服务组织作用。要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坚持理论传授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使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实践应用的各个方面,坚持理论传授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

面对科学发展观视域之下,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增加新内容、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方法上下工夫,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时俱进地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根据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我们要明确高校所有的课程均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所有的教师应该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高校思政课老师的事情,也不能只依靠班主任和辅导员,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要一起并肩负起应有职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所有的教学工作中,形成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要把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构筑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传统的课堂教育与现代网络教育相结合

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以传统的课堂教育为主,而且程式化、套路化等弊端比较突出,因此需要不断充实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时代活化其内容,增加党建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剔除不符合实际和过多说教,使之更人性化,更容易为青年学生所接受。网络媒体形式活泼,可视性强,是效果很好的教育载体。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使大学生党员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性引导与校园文化环境陶冶相结合

在新时期,由于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具有多样性,在坚持和发扬传统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同时,还应重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方法。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快,厌恶单调、枯燥,喜欢变革和丰富多彩,我们应该适应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特点,坚持启示引导与校园文化环境陶冶相结合,注意教育内容和载体的新颖性和实效性,实现灌输教育向启示引导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转换,发挥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寓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增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感染力和有效性。

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高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符合不断变化的情况,与时俱进,抓紧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唯物辩证法、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大力提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整体性的经常性的党员标准教育。

思政教育手段 篇3

关键词: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多媒体手段;准确性;实效性

当前,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相当比重。如何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学担负着重要的作用。但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不强,又影响着思政课功能的实现。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普及,多媒体技术在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提高教学实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现状与多媒体手段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来源广,文化素质低且思想素质复杂,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难免有自己的特殊性。高职学院的学生,认为自己来学校读书,就是为了学会一门专业技术,专业课学好才是以后出去工作的关键。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以前高中的时候,学习政治是为了应付高中会考,这些学生对政治课没有兴趣并且政治理论基础很差。如何使高职学院的思政课,学生想听、爱听,教师们进行了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探索实践。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长期以来,思政课上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因此对思政课越来越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积极性。

随着国家对高职学院投资的加大,高职学院的教学设备得到了很高的改善。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种形势下,掌握最新的知识,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已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思政课教学当然也不能墨守陈规。随着传统的教学手段向现代教学手段的转变,多媒体技术引入了思政课的教学。媒体,就是信息的载体,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表示方式。多媒体教学,就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影音文件等多种媒体为一身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生动形象,图文并茂,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充分调动学生手、眼、耳、脑多种器官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传统政治课教学方式中“一张嘴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若恰当使用,可起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突破难点,深入浅出;增大容量,提高效率;人机交互、启发思维;互助互动、培养合作等良好效果。突破了黑板加粉笔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贫乏、形式单一的框架,拓宽了时空的概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以其鲜明的画面、逼真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及声音效果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说等感官;发挥师生交互的优势,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问题

(一)课堂多媒体教学互动不足,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学院的思政课,本身内容就很枯燥,如果与学生互动不足,就更感觉乏味。有的教师整堂课只是简单地将预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按部就班地播放演示,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在了多媒体的播放上,完全忽略课堂讲授。课件里的精彩内容则让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没有了。如果教师盲目地按照课件的制作流程来进行所有的教学环节,而不是让学生主动起来,给学生适当的点拨,教师只是点击鼠标,说几句过渡的语言,教师只起“放映”的作用,会使整个课堂的教学节奏受限于课件内容,教师的思维也为课件所左右,课件反而成了课堂的主体和中心,许多学生成了“观众”,便不能充分确立其主体地位。使用这种多媒体课件的课,使学生、教师的思维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学生思维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过分崇拜和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教学思想创新

许多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无所不包,无所不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所以现在高职学院教师特别是有些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基本人人都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似乎不用就意味着落后、教学水平不高。加上这门课要讲得生动,必须需要依赖多媒体的运用。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实际上,多媒体不论其功能多么强大,归根到底是一种技术,一种媒体,它是为一定的教育思想服务的,多媒体教学应用得好,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仅停留在多媒体运用和知识的灌输上,他所研究的是如何运用更多的多媒体和如何把更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那么多媒体教学只是文字教材图片的机械翻版和简单重现,因此,要想使多媒体教学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改变传统观念,教师要改变以前那种知识传播者和教学主导者的角色,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和辅导者,教学过程的安排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为主要出发点,而不是以传播知识为主要出发点等等。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将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与我们国家的时事政治结合起来,才是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依赖把理论内容形象化,忽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挥

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多媒体固然可以将一些抽象理论问题形象化,但是这些形象化的图、表及动画和视频以一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占据学生的头脑,学生往往认为某些復杂问题往往就固化成一张图、一个表,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可能一学期的教学完成后,学生可能就对这些图片,图表或者视频有深刻的印象,对我们学习的理论,缺乏系统化的理解。如果此时教师对这种情况不加以重视,不能循循善诱的启发学生的思考,那么,学生势必不能发挥独立思考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对问题产生新的思考、找到新的解决思路。长此以往,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成了一个“快餐制造者”,而学生也乐于做一个“快餐消费者”,形成了“惰性教学”,对教学效果提高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三、提高思政课中多媒体手段运用的实效性与准确性的对策

首先,我们要理解实效性和准确性的含义。“实效性”可以理解为两层意义:“实”就是行为立足社会实际,内容实实在在,功能全面而实用,结果清清楚楚,“效”就是行为有效率(较少时间完成任务)、有效果(实现目标)、有时效(及时而持续的效果)。思政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理论课程,其教学的实效性是决定思政课的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准确性(accuracy)是观察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主要受系统误差的影响。

其次,要结合高职学院思政课的实际情况,在思政课教学中有必要提高多媒体手段运用的准确性和实效性。高职学院与纯粹的高校有些不同,高职學院的学生更重视专业课和技能课的学习,对思政理论课更加没有兴趣。本人对教学的几个班作过问卷调查,2/3的学生对思政理论课不感兴趣,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反对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觉得还不如多些专业课的教学时间,这样与以后的实践和工作紧密相联系。所以我们高职学院的思政理论课教师更应该用好多媒体手段,发挥它的优势增加学生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对学生而言,这是一门客观上强制的“要我学”课程。多媒体图文并茂,既可描述现实,又可再现历史,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局面,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可以将“要我学”和“我要学”合二为一。

再次,提高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准确性和实效性的途径:

第一,在课件的制作上,不需要太片面追求花哨的视觉效果。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是实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些思政理论课的教师过分追求视觉形象,追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未对画面上的信息加以限制。同时,教师在课件中还会配上动听的音乐、好看的画面,而学生可能只注意了最抢眼、最热闹的东西,而忽略了学习最根本的东西。所以过于花哨的课件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上课时无法抓住重点,形成上课热闹,下课后觉得两手空空、一无所获,降低了教学效果。笔者作过问卷调查,2/3的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应用大量的视频、音像材料形式虽然很喜欢,但是只是关注了影片的内容而忽视了我们政治理论课要达到的目的;只是对影片的情节记忆很深,但是对为何放这个视频的教育意义一无所知。所以制作时应遵循教学原则,根据教学需要有所取舍,不能因为学生对思政理论课不感兴趣,就想法设法地去收集大量的音像资料,来迎合学生的兴趣,不能政治理论课上成了电影欣赏课。所以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可以先设定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视频等音像材料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笔者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第一章理想和信念内容时,先设定了一个关于信念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的问题,其后播放了关于江姐在监狱里斗争和英勇就义的视频片段。请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避免了单纯为了吸引学生而播放视频,从而达到在实例中总结学习的目的。

第二,对于多媒体材料选择上要注意针对性、准确性和实效性。多媒体知识容量多,信息量大,为教师说明问题提供了丰富材料,但我们运用时要注意准确性,典型性和针对性:即所使用的媒体内容和手段要贴切,不要与教学内容离题偏差。更不能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以免滥竽充数,牛头不对马嘴。高职院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化特点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有其自身的要求。高职学院思政理论课不仅是一门传授知识的理论化课程,更是一门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政治课,在课件的选材、制作上,应凸显课程的这一个性化特征,所选择的音像、图像等应与教材内容相呼应,在影像资料的选择上,所选内容要典型、有说服力并与教学内容一致。比如笔者在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这一内容时,笔者采用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永远的丰碑》纪录片片段来辅助讲解关于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等内容。这样形式灵活,内容贴切,学生耳目一新,在传授这一章节内容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效性是指真实并具有时效。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选择的音像、图片等材料时,要注意两个因素:(1)是学生有所见、有所闻的现实的真实材料,要避免人为的编造材料。所以,如有真实图片,应尽量少使用漫画。(2)典型的、时效的材料。因为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在教学中,如果讲历史的东西,可以播放一些当时的纪录片,比如笔者在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内容的时候,就收集了当时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农村大跃进亩产万斤的照片,工业中大炼钢铁的图片等,还收集了纪录片《复兴之路》中关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重大事件。如果讲时事政治的内容,选择的材料应该是最近的、最新的,而不是三四年前,更不是五六年以前的。

第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应当有效结合。多媒体教学具有强大功能和突出优点,可变抽象为具体、隐形为显形,拓宽教学时空纬度,调动学生感官,强化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归根结底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软件,再好的教学软件也只能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教”。而学习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多边活动课,它不仅需要创设情景,而且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和交流互动。而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全面接触,运用语言、手势、表情进行知识传递和情感交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能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理解判断能力。所以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协调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实现两者有机融合。首先,教学课件设计中要注重和突出“情景设定”、“问题引入”、“课堂互动”等环节;其次,课堂教学中注意课件操作与课堂把握的转换。教师可以站着操作和讲解,同时辅以肢体语言,通过提问、讨论,达到师生共情之效果。作为课堂教学互动的延伸,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之外通过校园BBS、QQ群、E—mail等渠道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学生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交换意见。这些方式不仅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而且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创造一个教学互动的多媒体学习环境。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运用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只有从课件控制课堂转变为师生共同创建课堂。实施互动式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效性,更好地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服务。

第四,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上,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启发。在多媒体教学中,虽然多媒体素材很多,内容很丰富,为了避免成为填鸭式的教学,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特别是高职学院的学生政治课理论基础差,思考问题比较单一,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发散思维尤为重要。吉尔福特提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就是让学生突破常规,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问题、探索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有意识地让学生大胆地求异,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大大拓展他们的空间。教师们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材料,是一种让学生根据现象引入思

考本质的素材,而不是要他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教师在展示完材料以后,要提问学生,让他们进行思考,这些材料说明什么问题,揭示什么实质。比如,笔者在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绪论的时候,引入了《千年伟人马克思》的材料。这些组合材料其震撼力和说服力就不言而喻了。更为重要的是,看完材料后,让学生思考,开启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人类社会过去1000年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在历次评选中都高居榜首?西方思想界如此看重,如此敬重马克思的深层缘由到底是什么?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马克思先后被评为“千年风云人物”“最伟大的哲学家”“最伟大的德國人”的事实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促进了学生明了在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后,为什么仍然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所在。特别是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时,如果讲到法律这些章节的时候,以案例文本为基点,拓展问题域,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达到“学思并重”。一般而言,一个精当的教学案例文本所蕴涵的信息量应当是极为丰富的。深入挖掘案例文本背后的问题情境,既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锻炼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第五,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维护上,工作应该经常化,教师遇到问题应该及时找专门的技术人员维修。一般来说,思政理论的教师对于计算机的技术性问题可能是无能为力的,再好的课件遇到故障的机器都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达不到最初的教学目的,甚至打乱整个课堂的教学环节,产生始料不及的不良影响。所以要让多媒体手段运用地更有实效性,就要保证设备运转基本正常,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学院也要加大力度对设备维护的资金和人力上的投入,教师们也要经常接受计算机技能的培训。

总之,高职学院思政理论课教学中,随着当前教学环境的改变和高职学院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进入教学领域,引发了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的革命,有利于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始终不能代替传统教学,取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针对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多媒体手段运用的现状,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多媒体在思政课中运用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本文从课件的制作上,多媒体材料的选择上,新旧教学方式的结合上,在多媒体教学发散思维的启发上和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维护上,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只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遵循教学规律,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才能做到手段和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延宇.试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

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 篇4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 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显示, 截止到2015年12月底, 国内网民的数量已达到6.88亿, 18-24岁的网民占到总数量的38.6%, 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 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宽泛, 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便利已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特征

(一) 德育主题的自主性。

与传统道德相比,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学生的道德呈现一种更少依赖性、更多自主性的特征。互联网是人们基于自己的需要自觉形成的, 每个人即是参与者, 又是组织者, 正是由于这个特性, 人们必须确定自己干什么、怎么干, 自觉地做网络的主人。

(二) 德育内容的开放性。

与传统道德相比, 信息化时代的道德呈现道德意识、理念及行为之间的冲突、碰撞及融合的特征。德育内容的开放性在于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开放性, 任何事物都能以文字、图片等方式存在。

(三) 德育过程的多元性。

与传统道德相比, 信息化时代的道德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现实中道德是单一的, 一元的, 但是信息化时代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共同性的主导道德规范, 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二、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高校除了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外, 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可从下述几方面着手:

(一) 建立信息发布和交流的网络论坛。

为了实现与学生及时、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可针对性地建立学习和交流的网路论坛, 教师不仅可以在线发布教学内容, 还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在线互动, 满足师生双方的沟通。具体来说, 要从满足下述需求方面进行:第一, 思政教育理论学习内容。教师可将思政教育内容的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类发布, 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针对不同时期的重大政治、实时事件, 教师可及时将这些内容上传到论坛提供给学生, 采取这种模式能有效地减少召集学生分发资料的不便, 给师生带来了巨大的方便。第二, 思政教育信息的公开发布。高校辅导员工作面多而广, 传统的口头通知、班会等管理方式远不能满足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信息化平台上发布这些信息不仅能及时、快捷地发布信息, 还能避免由于忽视信息传播的情况。学生只要登录网络论坛, 就能及时得到通知。第三, 思政教育的师生在线互动。传统的思政教育比较重视和强调师生的思想灌输, 师生面对面的信息传输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畏惧的状况, 从而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网络在线平台能有效避免这种问题, 让学生的心理接受出现一个缓冲期, 同时虚拟网络的交流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让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 在网络交流平台可将思政教育内容以一种大学生能够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了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了解, 可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也是未来发展的必行之路。信息化的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便捷性, 对学生的各种材料进行记录和保存, 便于随时调阅及打印, 不仅减少了教师在纸质文档中的查阅之苦, 也能实现轻松备份, 有效防止和避免学生信息的丢失。与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相比, 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实现信息的海量存储及高速检索, 完全克服了传统模式的不足。

(三) 建立学生干部的信息化队伍。

学生干部是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 通常素质都比较高, 学生干部都是从学生群体中选择出来的, 是被大部分学生认可的, 因此学生干部的观点、思想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因此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建立一支学生干部的信息化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信息化队伍的建立必须要做好下述几方面:第一, 选择能力强、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学生加入队伍。其次, 要不定期进行培训, 采取各种教育模式, 如案例教学、模式演练等, 提高学生干部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工作能力。最后,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通过考核激发学生干部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 高校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信息化时代, 高校除了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队伍,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还要与时俱进, 在信息化时代搭建思政工作的网络平台, 为师生双方的交流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交流的欲望, 将思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马文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初探[J].西安社会科学, 2014.11 (27) :56-58.

思政教育专项选题指南 篇5

思政教育专项课题指南

1.高校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教育研究

2.在大学生中开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瓶颈及其突破研究

3.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研究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5.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研究

6.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7.大学生正能量培育的氛围营造探析

8.新形势下大学生井冈山精神的培育及弘扬研究 9.大学生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10.提升大学生道德践行能力--克服道德冷漠的教育对策研究

11.新媒体时代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升研究 12.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来源、培养与出路研究 13.高校辅导员心理疏导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

思政教育手段 篇6

关键词:思政,艺术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现状概述

大学时代是意识、品质、心理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开始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调节和疏导, 就会转化为心理障碍或更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当今社会, 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了年轻一代自我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1. 当代大学生现状分析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 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想象力和竞争力, 给人一种年轻、向上的力量。大学生处在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 他们有了完全自我发展和定义的空间, 脱离了高中时期老师束缚式的管理模式, 来到相对自由自主的大学生活, 在心理和生理层面都会发生不小的变化, 很多学生逐渐产生不适应的消极心理。这一时期, 大学生开始形成最后影响一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但社会上的新观念、中西文化的冲撞以及许多临时的变化都会让他们感到迷茫, 难以适应。此外, 也不乏存在一些神经抑郁、交流困难的学生, 甚至有一些学生不同程度的患有心理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 部分学生开始有了结交异性朋友的想法, 但也会有失败的体验, 有的学生一笑而过, 有的则会陷入自卑甚至做出伤害性举动。他们离开父母独自生活, 种种的不习惯让他们产生各类情绪反应甚至心理障碍, 而很多学生则不知道如何宣泄, 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据教育部一些相关资料显示, 目前在校大学生中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已经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 大学生若干问题及原因探索

目前我国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 忽视心灵的成长, 从而容易导致学生在竞争压力面前丧失信心, 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厌世的心态。近年来, 此类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件更是屡屡出现在我们视线当中, 从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件, 到机场伤害母亲事件, 再到最近上海中山大学黄洋被毒身亡事件, 此类频发的大学生矛盾和一些伤害事件, 均体现了学生心里承受能力的脆弱。笔者在对部分大学生作心理咨询和音乐治疗过程中, 也清晰体会到他们内心的迷茫和压抑感。总结起来, 目前他们的主要心理压力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教育溺爱引发抗压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然而年轻的80后、90后的孩子们, 往往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与一身, 骄纵、自我是他们的通病, 他们的生活轨道相对顺利, 鲜有失败经历, 因此走入大学, 开始独立生活后, 来自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随之而来, 带来的挫败感让他们无力反抗。

(2) 人际交往能力弱引发抑郁、自卑;当代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大都沉浸在升学、考试的模式之中, 与社会甚至同学的交往大都局限于学习交流, 来到大学之后逐渐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些学生开始显现出不合群, 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贫困, 来到大学后显现出自卑、焦虑的情绪。

(3) 恋爱观偏离引发轻生或暴力倾向;在大学校园, 恋爱已经成为继学习、打工之外最普遍的学生现象, 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来到大学都是初次恋爱, 对待问题时容易走极端, 近期, 一些学生由于失恋而频发的自杀事件, 已经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4) 就业形势严峻引发心理焦虑;2013年被称为史上就业最难年, 学生所面临的的就业压力逐年递增, 很多学生由于无法找到工作而引发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

(5) 个别特殊心理疾病。大学校园也不乏一些存在心里疾病的学生, 常见的为抑郁、强迫症、焦虑和恐惧症等。

目前解决学生问题主要是通过心理咨询, , 由语言纠正头脑整理的混乱观念以达到改编情绪的目的, 然而这种方式能做到“晓之以理”, 却无法做到“动之以情”。枯燥的心理咨询解答甚至容易引起学生的急躁和逆反, 而音乐本身就是情感、情绪的产物, 是作曲家对外部世界内心感受的一种直接表达, 也是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孟子曾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音乐是心灵的语言, 容易产生共鸣, 是治疗“心病”的良药。这种音乐的表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上必然可以产生重要辅助作用。

二、艺术教育手段是思政工作的有效载体

艺术教育不是简单的音乐美术教育, 广义的“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 人的生活或多或少与艺术存在着联系, 例如读小说、听音乐、看电影、赏画展等。由此可见, 广义的艺术教育是以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1。通俗的说,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健康的人。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当中, 有利于培养出更富于朝气的新一代接班人。

(1) 艺术教育是德育模式的创新体验, 艺术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 进而内化为一种美的意识和观念, 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在艺术教育范畴内进行德育, 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时也可以渗透到学生内在, 不知不觉中起到感化作用。特别是针对一些内心敏感, 不善表达的学生, 艺术教育的德育模式更能体现教育广度。

(2) 艺术教育促使德育内涵更加丰富, 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 可以起到“以善导美”的作用。德育工作相对枯燥, 而通过艺术教育的渗透, 则能将思想教育工作寓教于乐, 变得有趣而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被教育的过程中爱上这种模式,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3) 艺术教育辅助德育积极拓宽思路, 无论是看电影还是读小说, 无论是音乐欣赏还是素描工笔, 艺术教育均多变而灵活, 当代学生年轻富有朝气, 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因此在艺术氛围下进行思想教育, 能使学生欣然接受。良好的氛围对德育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思政工作中艺术教育手段运用的有效途径

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 处于人格塑形的关键期, 在发展中伴随着诸多的问题, 通过艺术教育的手段, 培养学生认真的人生态度, 重塑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阳光人生, 都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1) 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 开设艺术类兴趣团队、社团, 通过交流建立互信;大学艺术教育起步较晚, 但发展很快, 特别是在艺术社团的建立上, 目前呈现一种繁荣景象。这类社团, 对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学习、适应社会都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另外, 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 从另一个侧面辅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达到美学体验, 不知不觉中进行德育的感化。

(2) 深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多课堂艺术教育的和谐发展;针对目前高校百花齐放的艺术类课程, 正是进行教学改革的最佳时期。一方面可以完善艺术课程门类, 另一方面可以规整部分课程, 引导学生积极选课。深化改革, 从体制上给予完善和重视, 是提高学生素质、加强思政教育的良好举措。

(3) 思政工作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 提高师生亲和力;学生经过12年的惯性教育, 对教师往往形成一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 容易导致大学思政教育陷入一种尴尬的境界, 通过组织开展一些文艺类活动、参加各类书画展或欣赏高雅艺术, 与老师近距离畅谈, 都可以拉近双方关系, 提高师生间的亲和度, 对于之后各项工作和团队合作都将是一笔有意义的情感投资。

(4) 构建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提倡人人参与的艺术教育口号;每个孩子自小受到的艺术教育各异, 对艺术的理解和参与热情也会各不相同, 在校园里营造一种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艺术氛围。尝试各种类别的艺术形式, 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中的各类艺术进行适当的引进和指导,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艺术教育, 构建良好校园文化体系。

总之, 利用艺术教育进行思政工作, 对于思政教育而言是一种全新且积极的尝试, 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 更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对于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反思与对策蔡岳建重庆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2] 、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李燕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NO.12

思政教育手段 篇7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环境,思政教育手段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 高校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现代科技的环境中, 手机、电脑等网络通讯工具为高校学生获取各方面的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高校思政教育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单一的教育手段, 另一方面, 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削弱了政府的权威性, 给高校学生带了负面影响。因此, 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 降低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是当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简述

1. 新媒体的内涵。通常情况下, 以网络计算机技术为依托, 以数字化时代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手段就是新媒体。与传统的媒体不同, 新媒体的传播面更加广泛, 传播技术更加先进, 传播速度更加快捷。

2. 新媒体的特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存在着如下几个较为显著的特征。首先, 新媒体的传播更加广泛,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政府以及传统媒体如电视节目等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播途径, 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1]。其次, 新媒体具有一定的互动性, 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交流平台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有效的提高了受众的参与性, 吸引了更多的受众的加入;再次, 新媒体技术具有极大的时效性, 信息通过新媒体技术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向更大范围的受众群体传播, 新媒体不但能够传播文字和声音, 还可以传播视频, 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最后, 新媒体具有一定的虚拟性, 用户通过网络客户端可以自由的上传和传播各种信息, 在这个虚拟的网络环境中, 人们可以传播各种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的控制力度, 同时削弱了传统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二、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1. 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手段。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通常集中在班会、讨论会以及讲座等形式上, 这种教育模式较为单一, 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高校学生很难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无法掌握。新媒体技术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 高校学生通过微信、QQ等网络交流平台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反馈给教师, 便于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 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网络社交平台向高校学生传播一些正能量的信息, 有助于教师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 新媒体使高校思政教育中师生更加平等。与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不同, 新媒体技术的加入打破了教师与高校学生之间的界限, 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平等的交流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思政教学中处于更加平等的地位,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得以更加顺利的开展。

3. 提高了思政教育工作的灵活性。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只能在思政教育的课堂上或者班会、讲座中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 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向无法及时掌握, 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新媒体技术的加入使教师通过网络交流平台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并对思想出现偏差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和修正, 有效的避免了许多误会和冲突的产生, 并且新媒体技术的加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及时沟通, 使思政教育工作的灵活性大大的提高。

三、新媒体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

1. 弱化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权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严谨的权威的教育工作, 一旦失去导向作用和权威性, 就会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新媒体技术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再集中于教师的授课, 这虽然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便利, 但是也使得学生不再严肃认真的对待思政教育, 使得学生缺乏管束, 影响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

2. 弱化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导向力。新媒体技术的加入, 使得学生学习思政教育不再集中于教室、讲堂等真实的环境, 而是分散在网络平台这个虚拟的环境中。与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相比, 新媒体技术的思政教育工作使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途径更加丰富, 削弱了教师对学生的导向作用。然而, 学生对于网络中的不良信息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 如果没有教师的良性引导, 很容易导致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进而影响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 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3. 思政教育手段过于依赖新媒体。由于新媒体技术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快捷性的特点, 给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使得一些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过于依赖新媒体技术, 缺乏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变得冷漠。同时, 学生过于依赖新媒体技术提供的信息, 容易沉迷于网络, 影响高校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3]。此外, 过多的依赖于新媒体网络信息技术, 也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学生通过网络接受到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各种信息, 其中不乏一些不利于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不良信息, 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统一管理, 这使得正常的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四、引入新媒体技术的思政教育手段

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的思政工作带了一定的挑战, 也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些便利[4]。因此, 教师应在新媒体环境下积极运用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手段, 对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了解和引导, 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1. 加强思政教育教师的信息素质。在引入新媒体技术的思政教育中, 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 科学合理的建立一个网络信息化的思维模式, 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技能, 深入了解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网络交流平台的使用技巧,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抑制新媒体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2. 积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网络平台。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建立一个完善的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网站, 及时在网站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精神、观点等方面的信息,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还可以定期更新近期发生的时事政治信息, 从而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思政教育网站及时了解真实、健康的时政信息, 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促进思政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此外, 高校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些个性化的思政教育网站,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知识体系进行理解和学习,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 优化教学手段。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交流平台促进与学生之间的及时沟通, 使教师更加充分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动向, 从而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渗透作用, 通过高校学生喜欢的网络形式将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动向, 从而促进思政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再次,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和案例,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平等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通过案例的分析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 思政教育工作者, 应适时的带领学生走出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 组织高校学生定期到校外体验生活, 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 不但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 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效率。

4. 加强高校学生网络素质的提高。高校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每天都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 许多高校学生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 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因此, 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开展一些讲座或者宣讲会, 为学生普及一些与网络相关的法律知识, 培养学生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力, 帮助学生健康上网, 抑制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促进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

结论

新媒体的发展, 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也对学生的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个大环境下, 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及时转变传统观念, 积极创新教学手段, 发挥引导作用,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深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赛, 余雪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隐性教育[J].铜陵学院学报, 2012, 04:80-82.

[2]邹海林.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策略[J].才智, 2015, 32:28.

[3]赵云霄, 韩彦, 江祁萌.新时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 2015, 09:155-156.

[4]陈春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5, 05:73-75.

[5]孙淑秋, 张玉强.思政教育者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导向[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2) .

思政教育手段 篇8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思政教育,问题与现象,手段与措施

一、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思政部门新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对应用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由于国家政策及新媒体教育企业年度计划的原因, 必须要加强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的应用管理及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增加单位的销量, 但是对于我国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过程中对监督技术的应用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控制力度不足, 专业监督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 诸如此类的问题, 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来改良应用管理手段, 加强我国高校思政部门新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的有效性, 为我国整体行业的监督监督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分析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一) 我国高校思政部门新媒体教育手段的管理松散

我国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的监督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应提高到财务管理的范畴中, 提高监督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的手段需要落实到每一个步骤中, 通过发展营销监督管理, 来带动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发展的有效性与公正性, 但是现如今我国高校思政部门新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管理有效性低下, 主要表现为对单位所有的监督管理人员及其工作水平不能充分掌握, 对我国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的效率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这主要源自于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对监督监督方式的应用与管理的认识严重不足, 对监督监督的应用管理的具体实施不够全面, 导致我国高校思政部门新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管理手段不足, 营销管理有效性低。

(二) 我国高校思政部门在思政教育中对监督手段的使用不足

在我国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中, 通过对监督技术应用管理的了解与掌握, 能够对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的整体工作进行控制, 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足, 对监督技术管理的认识不足, 导致对监督技术的应用管理不充分, 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应用管理的有效性, 对监督技术进行有效管理, 能够帮助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对自身情况做到充分的掌握, 进而做出正确的下一步抉择, 然而不足的监督技术应用管理导致对自身思政教育工作的进度情况估计失误, 导致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产生了盲目性, 造成对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的客户及生意的严重损失, 因此加强对监督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的控制是加强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发展工作的必要手段, 需要得到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的管理层及财务销售应用管理人员的重视。

三、探究加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手段与措施

(一) 建立新媒体教育监督管理控制的制度

通常由新媒体教育企业的管理部门制定应用管理制度, 对监督技术与新媒体教育人员的使用方法以及规格进行规定, 对应用管理队伍的建设有监督性的作用, 对新媒体教育管理的标准也作出明确规定, 保证了新媒体教育在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性。并且在进行新媒体教育应用管理的过程中, 制度是监督新媒体教育控制与管理有效性的最有力措施。

(二) 加大对我国高校思政部门对思政教育的监督应用管理使用的力度, 保证思政教育质量与思政教育的效率

在我国高校思政部门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实施监督技术应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可以同时实施双方人员互相监督的手段, 最大程度加强监督技术及思政教育的应用与效率的有效性, 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应用管理的手段, 对于这类监督体系, 必须要保证由专业性的监督技术人员与思政教育人员来进行, 加强对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应用管理监督技术的控制, 保证了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工作的正常有效发展, 还可以通过监督技术的管理来完善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的效率监测, 来保证监督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当然加强监督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的最基本手段还是加强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应用管理人员的聘用, 思政教育人员是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的重要人员组成部分, 营销头脑与思政教育手段过硬的人员是保证思政教育效率的基础部分, 完善招聘体系是加强监督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的重要方式, 需要得到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管理层的重视与关注。

(三) 完善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对于新媒体教育的应用与管理工作标准程序, 保证思政教育的可靠与有效

在进行具体的监督技术的应用与管理改革工作前, 要注意对管理手段的制度建立与规章控制, 才能从基础上实际加强新媒体教育监督管理的效果, 因此对于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而言, 在进行实际手段完善之前, 要加强对制度与规章的控制, 才能最大程度完善监督技术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在进行相关制度管理时, 可以加强对监督监督及思政教育人员的工作控制, 说明对于工作人员工作的要求, 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进行规定与要求, 从最基础的方面完善高校思政部门的新媒体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完善高校思政部门的思政教育的相关人员结构, 改革监督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的手段, 全面带动我国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管理与营销监督改革的进程。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的技术发展也到达也一定的高度, 但是由于发展的不断进行, 对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的监督技术管理也应该同步发展, 所以要对高校思政部门新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管理进行政策及手段上的加强, 为我国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监督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的控制手段, 需要从制度及政策等手段切入, 保证应用管理监督技术工作的可靠, 并注意相应的监督工作, 保证我国高校思政部门新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淑秋, 张玉强.思政教育者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导向[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陈国鹏.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刍议[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

[3]邱伟彬.大学生心理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本报通讯员:连维兴, 苏伟珍.本报记者:马跃华.厦门高校思政教育吸引力从何而来[N].光明日报, 2009.

思政教育手段 篇9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影响

1. 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的吸引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吸引力,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通过学习兴趣的引导, 使其产生高层次的学习动机。

2. 增加课堂容量, 增大信息密度,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 由于受时间和条件限制, 教学内容难以扩展, 教学信息的传递只能用粉笔、黑板和语言较单一的方式进行, 学生缺乏感性直观的认识, 信息的获取很有限, 影响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手段,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文字, 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 这有利于学生大量信息、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知识和各种信息, 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还有利于发展学生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3. 拓宽教育渠道, 强化思政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观点、知识, 而且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事,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依据教材内容, 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因素, 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诚信遵纪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 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 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从而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效果。

二、成功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因素

1. 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前提。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 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 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师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研究性探索学习的条件的主体, 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是使用多媒体并发挥其应有效果的前提。因此, 教师要转变观念, 不断学习, 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深入研究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规律, 研究教学课件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要探索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课程中的重点、难点, 将教学信息以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呈现传递给学生的方法, 这些是制作使用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认识前提。

2. 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是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作用的基础。

目前, 在思政课教学中, 计算机技术应用仍然是零散的、随机的, 较多地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志和对课件制作技术的掌握程度, 主要是制作使用PPT课件作为课堂辅助教学, 以Word文档和图片为主, 并进一步发展为电子教案, 处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较低层次, 尚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 写好教案, 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而面对全新的现代化教学设备, 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将现代化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中, 接受并有效利用现代化课堂教学手段是大势所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势必成为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硬件”要求。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 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及其教学适应性,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与技能等, 并运用其指导教学实践。

3.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质量是发挥多媒体技术作用的关键。

目前,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多媒体教学时间比较短, 处于起步阶段, 使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 主要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不高, 教师运用技术不熟练, 以至于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方式及其作用, 从而产生怀疑。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课堂辅助教学的助教型课件, 另一种是用于学生自学的自学型课件。这些多媒体课件应主要由教师亲自设计制作。目前第一轮使用的课件, 是教研室集体分工协作, 资源共享, 未及时仔细修改与完善, 和个人讲课思路不完全相符, 加之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课件开发与制作的系统专门培训, 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理缺乏了解, 对全新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缺乏研究, 制作的课件质量不高, 因此, 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是广大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 辅助课堂教学。

要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效果和应有的作用, 必须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 教师在讲解和启发的同时, 辅之以多媒体课件的及时演示和补充, 使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达到理解和接受的目的。否则, 不分内容和时间, 满堂课都用冗长的文字和大量的图片, 很容易造成学生感知的困难和文字信息在传播中的损失, 使学生抓不住重点, 思维抛锚,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思政课的功能是传递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素养, 教师既要教书育人, 更要用自身丰富知识、经验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2. 把握节奏,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余地。

多媒体课件可以依靠计算机技术将教学内容和大量信息以屏幕放映的方式演示给学生, 省去板书的时间, 因而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教师可把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 在增加课堂信息的同时,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 在课堂重点和难点的地方, 注意启发引导学生, 让学生充分地思考。不能把课堂教学变成课件演示, 更不能把讲课变成作报告。

3. 及时总结经验, 改进提高。

上一篇:三相交流电路下一篇:通过地图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