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作文

2024-10-03

问题作文(共12篇)

问题作文 篇1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而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他们的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然而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 许多教师却存在着认识上的模糊和训练上的盲目等失误, 现归纳如下:

一、训练的随意性

一些教师的作文教学没有整体的、全局的计划和安排, 碰上作文课, 全凭“心血来潮”和“灵机一动”而随意出道命题作文, 然后“提示”几点, 放手让学生去写。作文训练在随意、顾此失彼、主观地凭教师的个人经验和直观感受进行。至于训练要达到什么目标、什么目的, 需讲究什么艺术手段、采取什么方式, 有什么要求等, 却缺乏研究。

二、出题的陈旧性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们似乎都遵循着这样一条“祖训”——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在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是完全正确的。但许多教师在理解上存在着片面性, 缺少创新意识, 给学生布置的题目往往是《我的爸爸 (妈妈) 》《我的老师》《一件小事》《我的好伙伴》等像狼外婆的故事一样陈旧的话题。学生年复一年地重复, 写出的东西千篇一律, 毫无新意, 让人不忍卒读。

三、训练的模式性

初学写作的学生, 一般并无写作体验, 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提炼是不自觉的, 浮光掠影的。于是一些教师“拔苗助长”地对学生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诸多方面进行指导, 使作文课成了方法课、技巧课。还有些教师在学生写作之前, 喜欢给学生朗读相关范文。这都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视野和创新意识,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几乎是一个调子, 毫无创意和个性可言。

四、立意的虚假性

旧学作文常常以古人先哲的名言为题, 以代圣贤立言为好文章的评价标准。今天我们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作文本应“发之于口舌, 形之于笔墨”。可现在, 强调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的文章, 已远远逊色于强调主题提炼的文章。无论大事小事, 都要上纲成大道理, 连想象作文也被逼入这条大一统的路上:见了石子, 就颂石子的铺路精神;见了绿叶, 就赞绿叶甘作陪衬的精神;见了蜡烛, 就颂其燃烧自我、光照人间的共产主义风格……天下哪有那么多哲理?奇怪的是, 我们的评价标准还在推波助澜, 把虚假的东西, 当成好文章来标榜。这种好文章的判断观念不改变, 任你怎样前馈、后馈, 作文课都只能把学生培养成唯书、唯上、唯心的“三唯”庸才。

五、提高的无序性

作文由较低级的结构转变为较高级的结构, 称为有序。而纵观作文的教学现状, 仍拘于应试作文的泥淖之中, 认识训练、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的落实让人忧虑。作文课上, 一些老师只是随意地出道作文题, 让学生在半自由化状态中习作, 结果造成有训无序, 训练达不到目的, 作文水平迟缓不前。各年级的训练没有层次性, 没有由低级向高级写作转化的内在机制。

六、评改的偏颇性

我国自古就有“文章不厌百回改”之说。人们写文章, 都要进行修改, 就是作家也不例外。作家何其芳曾说:“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 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对于语文教师来说, 我们不仅要善于评价学生的作文, 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的本领。可是在教学中, 一些教师受“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这一传统训练模式的禁锢, 片面地认为“精批细改”是语文教师负责任的表现。于是不管教学工作怎样忙碌紧张, 教师都要面对“作文山”, 每天“挖山不止”, 力求做到精批细改。他们或者将学生的作文大段大段地删掉, 或者改得面目全非, 作文本上“满堂红”, 或者写了满目的评语, 或者罗列了作文中大大小小的毛病。教师虽然很辛苦, 可学生们却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 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反而降低了。结果正如叶圣陶总结的那样, 可谓是“徒劳无功”。

要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从根本上说, 教师还要把学生当作主体, 使他们成为写作文的主人, 不要“只顾到学生作的文, 却忘了作文的学生”。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要贯彻以正面指导为主的原则, 充分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引导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 我们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作文教学中的陈规陋习, 彻底摆脱过去一些错误思想的束缚, 转变教育观念,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是, 作文教学的春天必将来临。

问题作文 篇2

人口问题作文-英语事件类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口问题作文-英语事件类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Nowadays,population as well as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he population is growing faster and faster,though,Chinese government has put forward strageties, such as ,one chil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rease has slown down,which is to our relief.As for the environment,the biggest problem is that people do damage to it and seldome do they ,we would like to say,if they still don·t stop those silly mistakes made to destroy the environment,one day ,human beings will be the last creature in the world.Protect the environment!Our earth is our mother for all of us.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浅析 篇3

问题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教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

问题二,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的作文训练。一言以蔽之,他们注重教师教学,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理论和方式的影响,过分地看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问题三,注重应试作文,忽视素质作文。长期的应试教育必然造成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应试作文的后果,许多学生只能根据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乱凑字数,甚至虚构。因此,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指导学生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让学生下大功夫背诵应试范文。直接后果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文章越来越多。

针对上述问题,解决的途径如下:

一、注重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地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应该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坚持写作练习灵活多变,倡导自由式作文和专题作文相结合。经过逐步的训练,使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使他们不仅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也分析社会的种种现象。让学生学会把握写作的机遇,表现浓厚的写作兴趣。

三、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积累作文素材

作文评语需注意的问题 篇4

一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 恰当、实时地表扬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能通过作文自由表达自己的快乐, 能认识到写作是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 就会引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每次完成习作后, 都想得到老师的夸奖, 此时要老师善于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进行鼓励性评价, 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 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语句, 一个生动的词语, 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 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 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我曾在一个学生的作文中这样写道:“此诗歌想象合理, 准确表现了风的特点, 还能注意句子的节奏美, 好好努力, 你将很快成为一名小诗人。”从那以后这个学生爱上了写作, 写作兴趣得到了提高。对写作较好的学生当在他们写出了较好的作文时进行表扬:如有的学生阅读面广, 在作文中能恰当地引用学过的古诗词, 从而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便不失时机地在评语中写道:“你真是一个小作家呀!”或者说:“继续努力, 相信你的名字会出现在我们学校的校刊上。”因此, 老师恰当地赞扬会像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 使学生受到极大地满足和鼓舞, 从而喜欢写作。在教师激励性的言语中, 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思维更加活跃, 写作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走进学生内心深处, 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农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 有的还是单亲家庭。特殊的家庭环境形成了学生在心理上的特质。他们非常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 想和他们经常在一起, 但有时又对爸爸、妈妈的做法又不理解。在学习了《最后的姿势》这篇文章后, 我让学生写篇读后感, 从班里一位性格忧郁的学生作文中我了解到, 他很尊敬爸爸, 但不太理解爸爸对待自己的方式。我就在作文评语中写道:“孩子, 读了你的习作我很感动, 你从谭老师舍身保护学生的伟大精神联想到爸爸对你的爱, 说明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有心人。人生在世有爱才能感觉世界的美好。其实, 你的身边还有很多关心你的人, 例如在家里有你的亲戚、邻居, 在学校里有老师、同学、朋友。孩子, 我相信, 你现在能勇敢地接受生活对你的磨炼, 这样, 你才能更快更好的长大。”从此这个忧郁的学生经常用作文和我交流, 一段时间下来, 这个孩子性格开朗多了, 也喜欢和周围的人交往了。恰当的评语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自己的一位好朋友, 能走进学生的内心, 他们有什么小秘密也乐于告诉你, 因为他们知道作文已是自己和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从而爱上写作。

三作文的评语不光注重学生遣词造句、标点符号, 更要关注学生内心情感的表达

好的评语不光对学生的习作有帮助, 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文关怀应成为作文评语的一个重要部分。俗话说:“言为心声”, 即口里说的其实往往就是内心想的。作文是每个学生生活的经历和情感的体验, 写出真实的人和事, 表达的是真情实感,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对孩子的作文评语不光要注重学生遣词造句的好坏, 标点符号的使用, 更要透过字里行间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有位学生由于家里有了小弟弟后, 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态度有了一些变化, 女孩在作文中流露出对爸爸、妈妈的抱怨, 认为他们不爱自己, 爸爸、妈妈重男轻女, 女孩很痛苦。我看了作文后评语是这样写的:“此文字里流露着你真挚的情感, 老师被深深地触动着, 活泼可爱的你内心却这么孤独, 这么渴求父母的爱。希望你能像《社会》书中讲的那样, 与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 老师相信你的父母很快会改变对他们可爱女儿的‘忽略’。习作有些地方字词还需稍作修改哟”。通过老师的指点, 女孩和父母及时沟通, 相互得到了理解。

环境问题作文 篇5

游牧地の开垦、树木の输出や农作物の��产などが原因で砂漠化が深刻化している。国家林业局の�k表によると、现在中国の30省、889の�hで合计174万平方キロメ�`トルの砂漠が�冥�り、これは中国国内の18パ�`セントに当たるとしている。砂漠化が进むことにより、中国では日本�窑�澳�4,500亿�窑猡谓U�g损失と计算されている。この砂漠化により黄砂が年々��化し、中国国内や韩国、海を渡った日本にまで被害を及ぼしている主要因と见られている。近年では日本と协力して砂漠を绿化する试みが行われている。しかし、放牧地として利用されてきた「砂漠」を农耕の�Q点から绿化しているとの批判がモンゴル人研究者から出ている。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训练问题 篇6

近年来,在一些大型考试中,作文分数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步子迈得比较大的上海市则率先提出并局部实施了“语文考试只考一篇作文”的方案,这种做法引起了诸多评论,褒贬不一,但大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语文教育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当前语文教学充斥了太多的理性色彩,文学教育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加大作文的比重是合情合理的。不难看出,作文教学正悄然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轻视。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高中三年的作文训练应被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备作文课时应做到“立足一点,放眼三年”,即首先应制订一个三年的训练方案,确定几个教学阶段,明确每一个阶段的训练目的,那么这每一个阶段都是总的三年训练中的一个环节,而任何一个环节教学目的的落实要依靠每一节作文课,甚至每一节语文课,这一节课就是我们立足的“一点”,每“一点”都应该有具体的训练目的和方法,同时,这每“一点”不是孤立的,它为每一环而服务,又是三年作文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基础。这样,三年的整体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

一、将作文教学渗透在语文教学的环节中

作文教学不应是孤立的,每个人在学习语文时都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总是有一个识字——组词——造句——赏析——作文的过程。一个人有一定的字词句及章法的积累储备,他就能够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而如果想写出一篇声情并茂、思想深刻、意境悠远的、能引人共鸣、给人以启迪的文章来,作者还须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丰富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力,大胆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清晰的思考分析能力,鉴赏评析他人文章的能力,以及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培养这些能力是我们每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因此,作文教学应以每一堂语文课为基础,作文训练也应与日常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取得突破进展,才能做到事半而功倍。

二、在作文题目上要巧用心思

作文题目很关键,出一些学生“有话说”的题目,或采取一种能启发学生的命题方式,会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命题上,要巧用心思,下足功夫。例如高一是整个三年作文训练的起始点,这个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步入写作的殿堂,并训练一些写作的基本功,因此在题目选择上,应该注意:

第一,选择一些当前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热门话题,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话题,这样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理可议,有情可抒,也就不会东拼西凑来交差。例如对现在热播的穿越剧宫廷剧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就很感兴趣,纷纷在文中阐述自己的看法观点,少了一些应付,多了一份认真,论证清晰、见解深刻、观点独特的好文章数量明显增加。

第二,在作文题目中给学生一些提示或材料,比只给学生一个简单的题目效果要好。提示和材料可以辅助学生理解题目,找到角度。比如,许多学生看到“如何面对这个让我‘怕’的社会”的题目,会一头雾水,连题目的意思都搞不明白,更不用说写文章了。假如我们在题目下加这样一些提示:现在这个社会日新月异,各种高科技让未来越来越难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难以琢磨,在这方面,请谈谈你的感受和想法。读到这样的提示,学生下笔便不会那么难了。

第三,一些富有哲理、能锻炼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题目很受学生欢迎。

十六七岁的孩子,过于简单的题目往往引不起他们的兴趣,而一些较有内涵的题目如“瞬间与永恒”、“‘吹毛求疵’好”则更吸引他们。我们不妨做此尝试,多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述能力。

三、技能训练与思维训练并重

技能的培养依赖于思维过程。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差,他的写作技能也不可能很高。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符合题目要求却写得平平的文章,就是由于习作者只具备浅层次的写作技能而缺乏深层次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提高借助于技能的培养。思维是以语言作为工具的,写作技能高的人,思维水平相对来说也高。因此,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在技能训练中完成的。例如我们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实际上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我们训练学生的审题技能的同时,也在训练他们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茅盾先生说:“技巧实在是形象思维的构成部分,而不是作家构思成熟以后外加上去的手术。”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二者谁都离不了谁。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应二者并重,每一节作文课,我们都既要明确技能训练目的,又要明确思维训练目的。例如有时我们会给出一个开头,让学生补写后文,这种方式就是既训练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联想想象能力,又训练他们的立意与表达技能。

四、注重讲评的重要性与技巧性

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实践来看,学生对讲评课很感兴趣,写完文章后,他们往往期待着老师的认可和评价,也希望看到别的同学的好文章。因此,上好讲评课,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最终落实。老师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讲评课以突出重点,如专题讲评课、佳作讲评课、综合讲评课等。讲评课上到底讲什么,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下三方面是应该涉及到的。

第一,审题立意。对于题目和材料,学生已进行过思考,有的题目老师还进行过写作前的指导,但是,在学生习作中难免还存在理解偏颇、认识不周等问题,因此讲评课上,老师应带领学生再分析一次,边举出学生作文中的认识观点边讨论材料,这样,一些学生的认识能得以纠正,一些学生的思路也可以拓宽。

第二,欣赏佳文佳作。对于学生作文中表现好的地方,如文章布局好、开头好、某一句话说得好、立意深内涵好,老师应指出来,读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品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树立习作者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达到以个别带动整体的目的。

第三,指出存在的不足。作文中出现的弊病,必须指出来。老师可以摆出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它的不合理之处,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从而促进了有此问题的学生去改正,其他同学能引以为戒。

作文讲评课是讲究技巧的,有些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效果极佳。比如,全班同学一起为某同学的文章作评,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讲评的时候,老师应注意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努力发掘学生习作的长处,含蓄地指出它的毛病。

作文教学是一条漫长的路,许多老师的成功经验都给我们以很好的借鉴和启发,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要掌握好作文教学的训练策略。

高中作文教学问题面面观 篇7

1. 对于作文审题, 多数教师就题说题, 审题方法不明确。

对于高中作文, 第一个难点是审题, 许多学生最愁的是不会审题。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还可以对付, 一遇到材料作文就犯难了, 不知道该如何立意, 也不知道该从哪方面来立意, 很多学生仅仅抓一两个字眼来发表观点。这样就会导致文章缺乏整体观, 想要全面把握材料更是艰难。

2. 多数教师的作文教学没有计划。

很多教师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 根本不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否有提高。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 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和重难点, 也不能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也没有给学生指出作文中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作文教学缺少必要的计划, 不够重视作文课, 这些都应该引起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

3. 多数教师要求太死板, 以至于学生的文章缺乏创新。

同一篇材料,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分析、联想的话, 就会有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立意。如果教师的要求太单一, 学生就会下笔无言或者千篇一律。这样写出来的作文, 纵然没有偏题跑题, 但也不会拿到高分。

4. 忽视学生的日常积累, 学生没有可以使用的素材。

现在的学生埋头于课本中, 很少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教科书”。一写作文用到的事例不是李白、杜甫、陶渊明, 就是爱迪生、居里夫人、牛顿,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在用这几个事例, 完全没有时代感, 缺乏时代的活力。这也就使得文章老套陈旧, 不够新颖。

二、针对问题, 改善现状

1.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先有了写作兴趣, 学生才会有写作的激情。高中的作文课堂训练应与学生生活相贴近, 使他们有东西可写, 有写东西的欲望。如果所给的命题离学生的生活太远, 必定使学生无处下笔, 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等, 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 锻炼他们的能力,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另外, 在寒暑假期间, 可以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 使他们有东西可写, 能对生活进行思考, 能洞察社会现象, 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 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当中, 教师必须与学生共同进步。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 要想让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 就必须使作文教学实现新的改进。

2. 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

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 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 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是看结果, 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 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 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 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当然, 我们所说学生作文的自由, 也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 不管不问, 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 不愿意写的不必逼着他们写。更多的时候, 我们要做的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

我一直认为学生作文是其在进行艺术创作, 而不是在教师严格标准下的“文字堆砌”。既然学生作文是其创作的艺术品, 那么就必然允许他自己的作品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实践中, 我感到自由作文受到学生欢迎, 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 从教的角度看, 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 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3. 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树立作文的创新观念, 使学生确立作文创新的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点。教师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作文创新的理念, 灌输创新思想, 鉴赏创新文章, 这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 传统的作文教学多采用老师命题的方式, 这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应该尝试自由写作, 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灵性, 让学生写真文章。教师在教学中要贯穿创新的思想, 使学生放下包袱, 将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 对于作文批改要独辟蹊径。

在教学实践中, 不少教师都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 没有采取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批改方式。虽然全批全改是作文批改的一种重要方法, 但这种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的批改,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5. 提倡学生自助式评改。

作文评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篇8

一、给足面子, 评语要有鼓励性

爱迪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 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 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 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 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 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 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因此,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 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分理解, 多一份尊重, 我们要善于“无中取有”, 找出其闪光点, 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下评语时要充满爱心, 抒写对学生的关怀, 让学生从中获取进步的信心与力量, 对于写得比较精彩的文章, 教师要拟定有针对性的评语, 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才能, 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写有关春天的作文时, 一个学生把春天的景物描写得非常逼真, 有景有情, 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我给他下了这样的批语:“你观察真仔细, 春天在你笔下锦上添花了。”对于写得不够好的文章, 教师也要挖掘其中的闪光点, 指明其继续努力的方向。如, 一个孩子一次作文时只潦草得写了几行, 我并没有为此大发雷霆, 而是在评语中给予他朋友式的鼓励:你的选材真不错, 如果能多写几笔, 就能把淘气的小猫写得人见人爱, 老师相信你会写得很好。对于有进步的文章, 我会结合这个学生的表现及特点给予表扬。如“这篇写的比上一篇好, 继续加油啊;内容再具体生动点, 你很有希望成为作文小组成员;多读书、细观察、勤思考, 你的习作很快就会在报刊上发表;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又不是神童, 他们能做到的, 相信你也能做到, 而且你会比他们表现得更出色;都是老师教, 你还怕写作水平不上升吗?每晚坚持看作文书, 我就是这样掌握了很多好词语的;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现在你习作的字数比以前多多了, 这是你认真写日记的结果;上次你的作文在班里公开朗读, 向你表示祝贺。下次争取写得更棒, 好吗?不要总担心自己比别人笨, 只要按老师要求做, 你的梦想迟早会实现;老是写不出什么内容, 是因为你付出的汗水还太少;把作文小组同学的日记、作文借去多看看, 保证对你有很大帮助;灵感从来不喜欢拜访懒汉;勤奋勤奋再勤奋, 当你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的时候, 你会觉得吃点苦是值得的。”

二、有的放矢, 评语要准确客观

写作文评语是一件颇费脑筋的事。怎样写使学生更能接受?怎样说更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热情?这些都需要教师用心琢磨。绝大部分学生相当重视老师的评语, 这就要求教师在评语的撰写上要格外用心。要遵循学生各年龄段的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规律, 要做到正确、客观, 不要随意拔高要求, 更不要求全责备。评语要写得具体明确, 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 给学生指明方向, 使学生有所警醒和收获。比如教师发现学生的习作行文多有不通时, 就不能光写个“语句不通”了事, 而应具体指出语病的根源, 属于何种毛病, 应如何避免等, 像再世华佗一样, 开出“对症良方”来, 如“记叙较清楚, 层次较分明, 但语言欠生动, 中心欠突出”之类的评语。这些程式化的批语抽象、生硬、古板, 缺乏感情, 甚至连“很、久、较”之类副词也似乎取得了这类作文评语的专利权。这样的评语内容空洞, 让学生无所适从, 它能给学生多少切实的指导呢?一个称职的批改者应该像名医开处方一样, 对症施药才会奏效。在多年的教学中, 每次作文批改, 我都会认真写好批语。

当然, 除了准确客观的评价学生作文外, 还要从文中发现学生一些比较片面的一些认识, 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记得有位同学在《我的同学》一文中写道:“某某经常随意拿别人的东西。一次音乐课上, 他的手又伸到我的铅笔盒里……老师多次与他讲道理, 可他总是这样, 老师也拿他没有办法。我真不想让这样的人坐我前面。”面对这样的一篇作文, 除了对他的篇章、字句做批改外, 我着重抓住作文中对同学的片面认识写了一段评语:“谢谢你把老师当作真心朋友, 你敢于在作文中袒露自己真实的思想, 但作文中的观点是有些片面的。尽管这位同学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 但这绝不是他的全部。我们要学会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周围事物 (包括人) 。其实他也有不少闪光点, 比如他上课参与非常积极, 知识面很广等。我们应该看到这些, 并且尽自己的全力帮助他。‘人之初, 性本善’, 只要我们真诚帮助他, 他定会转变, 成为一名好学生的, 你说是吗?”过后, 我又找他谈心, 并私下研究帮扶对策。

三、形式多样, 评语要充满感情

好的评语本身就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美文, 妙笔生花, 点石成金, 能让学生模仿、借鉴和欣赏, 让学生满怀敬仰, 既给学生以美感, 让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态去阅读体会, 又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因此, 教师在写评语时, 要形式多样, 语言幽默。在平时, 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只在作文末尾下一个总评, 且笼统生硬, 三言两语, 学生看了不知所以然。久而久之, 学生便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我在批改学生习作时, 不仅认真写好尾批, 还注重眉批和旁批。记得开学之初的一次作文批改时, 一位同学写的是“湘中之旅”。记叙的是他被父母送去娄底特训学校学习的事。写出了自己深深的懊悔之情。文章写得不错, 我给他就下了不少旁批。比如, 浪子回头金不换,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使这位学生大受鼓舞。另外活泼好动的学生喜欢在生动有趣的语言中获得教益, 喜欢在笑声中悟出道理。给学生写评语也应避免板起面孔说教, 评语应尽量幽默风趣。一条风趣的评语, 学生会竞相传阅, 仔细体会评语中的“味道”, 最终悟出其中的道理。如许多同学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了:“我的老师有大大的眼睛, 高高的鼻梁……”一看就是套用模式, 我为之写了这样的眉批:“老师的眼睛大大的还说得过去, 至于鼻子嘛, 对不起, 可能做完了垫鼻手术才称得上高高的吧。”结果全班同学竞相传阅, 以后学生习作中就很少出现此类错误了。

教师写作文评语还要以情去感染人, 要以己心去发现他心。可落笔真呼其名, 还可多情地加上个“小”字, 敞开自己心扉, 似家常絮语, 像亲朋叙旧, 字字句句轻扣学生的心弦。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写人记叙文, 记叙了“爷爷”苦难的一生, 写得质朴感人。读后, 我动了真情, 写下了这样一条批语:“字里行间, 流露出对爷爷的思念之情, 质朴的语言, 淳朴的感情, 令我不禁潸然泪下”。拨动学生感应的心弦, 这样, 学生阅读了老师深情的评语后, 感受到老师是用心在关注他, 用情在欣赏他, 用爱在发现他, 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还会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大大提高学生对评语的阅读兴趣。另外, 作文是进行情感交流的好方式。学生天真、单纯, 他们在文中常常会真实流露各种情绪。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情绪, 用饱含真情的笔墨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真情就在身边。如:有位父母离异的学生在《老师, 我想对您说……》一文中写道:“别人的爸爸妈妈都在一起, 而我的爸爸妈妈却离婚了, 妈妈每天都去搓麻将, 对我的功课从不过问。今年要毕业了, 虽然现在是就近入学, 但我还是希望以最理想的成绩毕业。在这样的家里, 我怎么能安心复习功课呢?……”读了该生的作文, 我立刻回忆起他平时不整的衣衫和低落的情绪, 我想首先要稳定他的情绪, 然后再帮忙解决困难。我在作文评语中写道:“首先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家, 本应该是温馨的、欢乐的, 然而你……老师很同情你, 但你要正视现实:一方面, 恶劣的环境能磨炼自己的意志, 另一方面, 老师会想办法帮助你。”事后, 我多次上门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 要求他妈妈尽量多抽时间陪陪他。由于思想上的交流, 情感上的沟通, 从此他和我成了朋友。

四、多用商量语气, 评语具有交流性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不应把学生看成小字辈, 从而忽视学生思想, 居高临下, 唯我独尊;而应把学生摆在与自己平行的位置上, 把学生当成朋友, 重视他们的思想, 与他们交流、探讨。

我认为, 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意向、兴趣、爱好等, 教师应该在评语中给予回应;不应把学生作文的这些内容仅仅看成是为文造情, 而应视为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寻求理解、抚慰、交流、引导。因此, 教师写作文评语, 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最好不要使用简单评判式的肯定或否定语气, 否则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顺从心理或逆反心理。如果评之得当, 倒也无大碍;倘若评之欠妥, 则既伤老师之权威, 又损伤学生之自尊, 弊多利少。因此, 给学生习作指出缺点, 最好用建设性、商讨性的语气来实现。如: (1) 若将标题换成《×××××》是否更加妥当呢? (2) 你认为本文用倒叙好还是用顺叙好呢? (3) 想一想, 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 (4) 如果引用一首和本文有关的诗开头, 你感觉如何? (5) 叙述的事件, 采用插叙的方法是不是更引人入胜? (6) 结尾的语言如果再精炼含蓄且富有哲理, 更会让人回味无穷, 你认为呢?……这些小评语都使用了商讨性的语气, 既指出了不当之处, 又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显得亲切、平和, 容易让人接受。

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的探讨 篇9

本人就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总结出了以下三点看法。

一缺少生活体验

现行教育体制剥夺了学生的生活空间, 大多数学生为学业疲于奔命, 往往被禁锢在课本中、教室里, 渐渐远离了生活, 割裂了与社会的联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充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学生缺少了生活体验, 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对人对事表现得很冷漠, 往往熟视无睹, 甚至把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认为是合理的。他们很多人把父母、亲人对自己的悉心照顾看成是理所应当的, 认为既然生了自己就该供养自己;把朋友的热情关心视为当然, 否则就不是朋友;把教师的深情教诲看成是必须, 认为那就是教师的工作和职责;把社会对自己的付出理解为责无旁贷, 因为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 社会就应该培养关心他们;而他们对别人却缺少理解和同情, 对社会政治、国家大事缺少关心, 往往持冷漠甚至不屑一顾的态度。日常生活中一些值得同情的人和事也引不起他们的重视, 他们的创造力、感受力、想象力也因而衰退、减弱。因此, 在作文里也看不到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情感的缺失必然导致了作文的空虚, 也就写不出有新意、有内涵的文章。

二缺少材料储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写作来讲, 素材就如同米, 缺少了米, 再高明的巧妇也会一筹莫展。因此, 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找“米”。学生的写作素材, 一是来自于生活, 二是来自于阅读。然而, 当今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却被学校、学业挤占, 对生活观察不够, 体会也不深。另外, 为了高考, 学生的课程被排得满满的, 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读课外书。阅读量小, 知识积累不够, 读书面窄, 视野不开阔, 思维放不开。要想写好文章, 使作文精彩流畅, 既要感悟生活, 又要广泛深入阅读。叶圣陶先生就曾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现状是:

1. 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投入严重不足

经费上, 多数高中生在文学书刊方面的消费少得可怜, 时间上, 绝大多数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不足半小时, 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时间逐渐减少, 兴趣上, 多数学生喜欢看《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还有些学生挑动漫、网络小说等休闲或快餐文学来看。一些家长和一些非语文教师为了各自的目的, 不主张甚至打击学生的课外阅读, 严重抑制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2. 阅读的随意性和功利性制约了写作的激情, 影响了作品的品位

学生的阅读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打发时间, 舒缓压力;或者是一种投机的心态, 想花尽量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就连教材“课本”, 有些同学也只是浏览式阅读, 至于《读本》, 相当一部分同学也没有真正用心去读过。这就是我们花了不少时间进行作文训练, 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根源。我们割裂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读, 成了低效率随意性的读;写, 成了无趣味无目标的写。

由于缺少了阅读积累, 不少学生找不到好的材料。在选材上, 动辄请出古人, 从掌握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说事, 甚至直接从历史教材或政治课本中东拼西凑, 严重缺少生活的真实感。这种空对空的作文不在少数。

三作文模式过于公式化

作文教学的失败, 除了升学压力导致学生感情匮乏, 写作缺少素材外, 还与教师的引导有关。教师包办, 将自己的思想和模式灌输给学生, 使学生失去主体意识;教师引导不当, 作文教学目标不明, 训练又形不成体系;教师把“好文章”的范例强加给全班学生, 让每位学生舍弃自己的个性和优点来模仿。

部分教师为了追求短期目标和应对中高考作文, 经常对学生进行模式化的作文训练。强调最理想的作文模式就是“凤头、猪肚、豹尾”。认为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将结尾概括为名言归纳式、总结升华式、铺陈排比式等, 认为能起到归纳全文、照应全篇、深化主旨的作用。至于中间, 为了提升文章的韵味, 可以多加些名言警句、诗词章句或经典故事, 就为了显示那么一点深沉或者高雅。甚至不管所引用的内容是否和自己所写内容有关联, 语言上辞藻华丽、诗词名句堆砌, 人物故事一个接一个, 但是没有自己的思想, 整体内容就显得空洞乏味。这也是源于教学误区所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必须勇敢地清除模式化作文的陈规陋习, 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他们勤于动笔, 尝到写作的乐趣;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使他们的作文在形式和内容上丰富多彩起来。引导学生关注自我, 关注现实, 表现真实的自我, 表达自己的见解, 展示自己的长处。写作, 一定要提倡写真情实感, 不做作, 少卖弄。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想文章不再空虚, 就必须做个有心人,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必须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要把整个社会看成一个大学校, 把整个社会的生活内容看成教学内容。要言之有物, 要有个性, 要以情动人, 并从不断的、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知识, 积累素材, 再借鉴古今优秀作品的写作方法, 汲取精华, 在不断的学习与训练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写出充实的丰满的高质量的文章。

初中作文评价存在问题微探 篇10

一、当前作文评价中遇到的困境

1.作文缺乏应有的自由性

现行的作文大多数是采用命题作文, 由命题人决定作文的绝大部分要求, 进行写作思路的指导,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学生作文实际上是来完成教师心目中的好作文。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充实的素材, 作文题目往往是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 如身边的人或事 (老师、同学等) 、节假日的生活等, 但是这样的题材也让学生感觉写起来索然无味。在写作尚缺乏必要的体验和感悟的时候, 学生便要接受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描写等过早过多的表达技巧训练。学生作文逐渐成为一种按照同样的方法, 描摹某个同样观点的活动。

无论是作文技巧还是作文内容, 学生往往不敢标新立异。因为对富有创造性的文章, 给定一个客观的分数较之对“四平八稳”的评定更为困难, 在考场中这样创新的作文思路也容易因为不能较好的把握要求而分数忽高忽低。因此, 在考试前, 语文教师往往不要求自己的学生写创造性的文章, 担心不仅拿不了高分反而得一个有失水准的低分, 而常规作文却起码有获得基本分的保证。

由于作文题目往往有着细致的要求, 所以学生在遇到自己缺乏相应生活经验、感想的题目, 便往往编造故事或者无病呻吟。即便是一些真人真事的有感而发, 学生也常会牵强附会地发议论, 生搬硬套地谈感想, 以拔高其思想境界, 不露真情, 缺乏自我, 更缺乏童心。

2.抑制学生作文成就感

作文是字词句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 因此教师会不自觉地把写作视为检验语文水平的途径, 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较为严格, 往往评价、得分不高。这样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写作的动力, 甚至害怕作文, 学生会主动找数学题演算, 找故事书阅读, 但很少主动去写一篇文章。在批改评分时, 作文也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 评分宽严掌握不一。

同时, 一个班将近50人的作文, 需要一两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批阅, 而这个批阅也大多是一个分数和几行评语, 不能对所有学生都进行面批或者重点批阅。往往学生的作文便只有教师这样一个“读者”, “作者”和“读者”互动交流得不够, 也使得学生逐渐缺乏兴趣。

3.体会不到作文的价值

目前初中学生所接受的作文训练相对而言文体单一, 对于实用性文章的写作不够重视, 使作文有些变为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同时, 更由于作文训练有较为鲜明的文学化倾向, 有时用过高的标准或者优秀学生的标准来衡量全部学生的作品, 使得学生体会不到作文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 认为写文章只是完成功课的需要, 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 长此以往就会失去作文训练的价值。

二、改进作文评价的建议

教学评价根本目的, 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兼顾学生过去的发展, 重视学生现在的发展, 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它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也不是给学生一个分数、等级, 而是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它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达到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要发现、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有必要注意在作文评价中实施下列评价策略: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作文的教学中,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 进行自我作文评价, 逐步形成一种自我作文评价、自我激励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倾听学生对作文评价的看法, 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有利于学生清醒地看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 使学生在看到自身成绩的同时, 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学生与学生是平等的主体,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多组织学生的相互评改, 相互欣赏、相互批评, 将评价他人的要求用在自己下次的作文上。在进行相互作文评价之前, 要先让学生明确作文评价的内容、标准、目的、意义;评价结束后, 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评改重新进行批改, 引导矫正学生的评价方向。

充分发挥家庭的力量, 进行多方位评价。学生的作文可以被老师、学生传阅和评价, 也同样可以被学生的家长很多文章里的当事人进行评价。家长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 从其他方面对学生的作品提出意见, 进行褒奖, 以免学生的作文局限在学校评价体系这个狭小的范围内。

2.评价内容多元化

在作文评价过程中, 除了关注对写作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更要去关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写作知识技能关注通常有两方面:一是对作文得失的分析, 讨论分析其思想内容、表达、立意、材料选择安排、叙述顺序等方面的优劣, 让大家知道这篇文章的优点是什么, 有什么不足之处, 从中受到启发。二是文字的推敲。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一些有欠妥当但不是错误的词语, 引导学生分析探讨这些字词的运用, 提升文章的美感。

新课标要求评价要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 因此在已有的评价基础上, 还应当对作文中反应的多方面内容进行反馈。比如有针对性的反馈, 帮助学生逐渐积累写作经验, 认识自己的写作情况;评价具有启发性, 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鼓励学生特长、兴趣的发展, 抓取哪怕是一些细节的内容, 对其中积极向上的部分进行鼓励, 激发其积极性;通过作文间接的以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学生的心理, 侧面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

3.评价语言个性化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 从小生活、学习环境的差别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同, 而这一阶段又是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因此, 作文的评价要针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性格兴趣, 结合作文中的具体问题, 减少千人一面的模糊性评价。评价要有助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形成着眼于有助于学生个性化思考的氛围。评价的语言要具艺术话和生活话, 具有激励性和鼓励性,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认可和赞美, 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用赞许的眼光捕捉学生的创新点, 用关注的眼光洞察学生的疑难点;用激励的语言推动学生的发展, 用真诚的语言扫除学生的困惑, 用感召的语言唤起学生继续前进的勇气。

中职作文教学中选材问题初探 篇11

相对于数学课而言,职校学生更喜欢语文课。因为语文课轻松,没有负担。不需要记住那些繁复的公式,也不需要做大量的作业。但是,每当作文课,学生们都会大叹一口气:“唉!又要写作文了!”

学生为什么害怕写作文呢?笔者做了一次调查,发现80%的学生不会选材。每次作文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内容,脑子里仿佛一片空白,找不到合适的材料。结果只能绞尽脑汁,七拼八凑,组合成了一篇文章。这样的文章要么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情感;要么夸张至极,有弄虚作假之嫌。不要说学生写的过程很痛苦,笔者每次批阅这些文章的时候也十分痛苦。为什么自己的学生就不能写出一篇篇真情实感、生动流畅的优秀作文呢?

仔细一分析,就找出答案来了——现在的学生都很“粗心”。他们往往只关心自己,而不在乎他人;只追随明星时尚的风向,而从不留意大自然的变化。试问,一个粗心的人,怎能写出一篇细腻的文章呢?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示子遹》)学写文章何尝不是?“作文”,先要在“文”外下工夫,也就是需要生活实践,需要在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脱离生活的作文是离开水的鱼儿,不久就会干渴而死。那么,我们这里所说的“生活”具体是指什么呢?是不是流水帐式的记事?显然不是!在作文中,它指的是学生司空见惯而往往被忽视的“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课余生活。邻里亲情、街谈巷议、校园喜怒、田园野趣、花鸟鱼虫、晨雾朝露,何尝不是写作的素材?

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我们完全可以就地取材,信手拈来,只要你多留一个心眼,注意搜集和积累。

有一次上语文课,天气阴沉沉的,突然就下起雨来了。于是,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都转向窗外。有的在叹息,有的在窃窃私语。正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差不多已经完成了。笔者就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喜欢!”“不喜欢!”台下乱成一片。笔者挥挥手:“好,无论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现在外面正在下雨,请你将你现在的心情写下来。”因为是亲身感受,学生写得特别真切和生动。你看,一段心理描写的练习就完成了。趁热打铁,还可以写一段关于雨的景物描写。

班里有一个学生,十分调皮,每当上午第四节课快下课时,他总是心不在焉,一心盼着打铃,抢着去食堂吃午饭。于是,笔者就对他说,同意他每次第四节课的时候可以早5分钟走。但是有一个条件,一周之后他必须交一篇命题作文《下课前的五分钟》。一周之后,他果然如期交出了一篇作文,而且质量非常高,细节描写十分传神。下面摘抄一段:“下课前的五分钟,一些同学已经蠢蠢欲动。他们一边整理课桌,一边观察老师……下课前一分钟,坐在教室后门旁边的同学已经整装待发,右脚已经跨出教室的门,左手拿好书包……铃声响起,老师刚刚说完‘下课,这个同学已经冲出教室,等到他走出教学楼的时候,下课的铃声还未停止。”这个同学平时在班级写作水平一般。可是,这一次,他认真观察了,用心观察了,就写出一篇佳作来了。

我们有些老师把作文教学的目标定的太高了,希望培养出一位位小作家、小诗人。这种“精英教学”的观点是比较偏激的。作文教学不可能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鲁迅、茅盾。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做到的是教会学生面对不同的作文题目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恰当的材料来完成这篇文章,符合该篇作文的要求。特别是在考试的时候,选材不当很可能会导致偏题,从而影响到整个考试的成绩。我们更应该让学生懂得作文的材料不是胡编乱造的,而是靠平时的积累,要学会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以上的两个小案例就是最好的证明了。

生活,不妨多一个心眼。早晨的太阳、路边的花草、阵阵的微风都是创作的源泉;公交车上的所见所闻、课间十分钟的谈天说地也是创作的素材。把这些亲身经历的感受及时纪录下来,就是每一篇作文最充分的材料。教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这些素材。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发现写作文并不艰难,也不可怕了。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篇12

首先, 我们来思考以下问题:作文教学你有一个详细计划吗?作文教学中你是否有点随心所欲呢?你研究过作文的得分点吗?如果你能解决这三个问题, 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

我们要转变观念, 改变以前一些做法。反思我们的一些不良做法, 也许你会从中找到一些积极的因素。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 在每一学期初, 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 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 即使有, 也缺乏系统性, 随意性很大, 可操作性较弱。在作文教学中, 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 甚至应付了事。究其原因, 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提升明显, 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 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 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 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而对于考试成绩来说, 无论学生写的作文如何不好, 也能得一点分数, 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作文阅卷主观随意性较大, 同样水平的作文在分数上可能有较大的差距, 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 进一步消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也有些老师只注重数量, 而不重质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 各科教学都有追求“大运动量”的趋势, 作文训练也不例外, 许多老师曾片面地认为, 只要不断增大作文训练量, 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提高, 因此不断地鼓励学生多写多练, 一周交一次作文, 天天写日记, 读书笔记, 每天的所见所闻等等, 学生拼命地写、凑字数, 甚至抄袭, 老师拼命地批改, 讲解, 师生不堪重负, 造成了事实上的两败俱伤。究其原因, 一是受理科教学的影响, 搞题海战术, 错误地以为广种就能兼收。二是“多读多写”一直被公认为是传统经验而加以推广, 教学大纲也要求老师尽可能给学生以更多的写作机会, 许多老师片面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 没有将“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统一考虑, 没有认真地研究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问题是明摆着的, 那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种问题呢?

一.在合作互动中教会学生作文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有兴趣写作, 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现在的学生不比以前的学生, 我们可以强制他们做些什么。现在的学生都比较有个性, 独生子女多, 如果课堂没有吸引力他们是不会听的。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的要求, 与时俱进, 让课堂能吸引学生, 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过去的作文教学独立多合作少, 每个人大多数时间都是封闭的个体, 他们的作文思路变得狭隘起来。其实, 作文也应体现对话、交流、反思的过程。学生对问题、对事物、对现象的理解, 需要一个交流的过程, 通过讨论各自的见解, 相互促进, 相互启迪, 相互沟通, 从而更好地学会表达语言。例如, 写《仰望星空》, 这是一篇想象作文,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针对夜空的景色展开讨论, 学生对天色、星星、月亮、云朵有不同的感受。如月亮在不同学生的眼里变得丰富多彩, 他们描述月亮的特征, 想象月亮的情感, 创造月亮的童话, 他们的对话虽是支离破碎, 但富有情趣, 打开了思路, 激发了写作欲望。在作文教学实践中, 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笔者曾多年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 一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 坚持写作练习灵活多变, 倡导自由式作文和专题作文相结合。在自由式作文中, 学校、家庭, 社会、自然现象等皆可成文。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 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 表现生活的高手。在专题作文中, 老师给出一个作文题目, 让学生从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去思考, 各抒己见, 自由争论, 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从而能顺利地完成作文。经过逐步的训练, 学生习作中表现出的是真实的自我, 真实的个性, 他们不仅在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 也在分析社会的种种现象。他们学会把握写作的机遇, 表现浓厚的写作兴趣。近几年我们自编了一本作文读写本, 依照不同年级教材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制订写作计划。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学生慢慢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从摘桃中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二.注重制订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作文教学因为其效果不明显, 所以很多老师对作文比较随意, 时间一长更是无从下手。其实, 老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 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 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 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 有侧重地训练, 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 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

三.在观察想象中教会学生作文, 注重仿写能力的培养

不会观察, 不会想象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障碍, 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学会观察的方法。观察能力来自于实践, 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条件、手段、背景。只观察不想象也不能表达丰富的情感和独特思想, 因此要做到观察和想象的密切统一。例如写一种花, 学生按次序, 抓特点,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 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就需要创造性的发挥, 在这创造的过程想象尤其重要。想象对于学生来讲不是很难的, 而是我们过去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和规范, 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 教会学生想象首先让学生敢想, 什么都可以想, 什么都可以联系, 这样才能使想象丰富起来。心理学家说过:想象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学生学会仿写也是一种想象能力之一, 学生的生活积累相对比较少, 如果要他们写出什么优秀文章确实是有点难度, 但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学会仿写, 仿名家的, 仿最近同龄人写的优秀作品, 从中得到体会与启发, 从而学会观察与思考, 只有这样, 学生的作文才能有所进步。首选, 仿写降低了难度, 让学生更有兴趣。其次, 仿写更能看到一些实际的进步, 从而让学生更有信心。

四.作文评改要多一点赏识

作文批改过程中, 老师要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不要太挑刺, 多发现学生的优点, 并大加欣赏和表扬, 最好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你的肯定。首先我们要把他们的兴趣提起来。作文批改是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批语应避免呆板, 要生动形象、新颖, 使学生便于接受。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 认真进行作文讲评, 选佳作当范文读,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评析, 和自己的作文比较优劣。鼓励找出差距, 寻找提高的途径。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讲评, 将对学生写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通过老师的批改, 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并加以重视和改正;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习惯;可以培养学生脚踏实地, 严谨求学的良好习惯。因此, 老师既要注重作文批改, 又要采取多种形式。从批改者的角度, 作文批改可分为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三种形式。总之改得要精细, 次数不要太多, 其实每两三个星期改一次, 但每改一次最好能让写的好和不好的认真地面对面的交流。这样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多关注每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及一些改卷信息。

虽然每年的评分标准大致相同, 但在改卷场上还是有很多技巧的, 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要学会打听评卷场的信息, 最好能每年争取机会去参加改卷。这一点很重要。

上一篇:酒精工业废水下一篇:转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