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手消毒剂(共7篇)
快速手消毒剂 篇1
品管圈活动是由工作相同, 相近或互补的一群人自动自发组成的一小圈团体, 简称QCC。通过现场管理方式, 分工合作, 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使员工自主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 在工作中获取满足感和成就感,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1]。2010年10月开始我科将品管圈应用到规范使用快速手消毒剂的行为之中,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 并确立主题
根据自愿原则在科内选出10名对品管圈管理有兴趣, 较活跃的护士作为品管圈小组成员并选出圈长1名, 辅导员1名, 秘书1名。通过小组成员的选定以规范使用快速手消毒剂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设定圈名与圈徽, 每月组织1~2次例会。
1.2 现况调查
1.2.1 调查对象
科内共有医生6名、护士28名、护工5名, 平均年龄31.99岁, 平均工作年龄6.2年。
1.2.2 制定快速手消毒剂使用不规范行为调查表
根据小组成员的积极讨论, 共同参与, 摒弃了传统的权威定论, 各抒己见, 共同制定了不规范行为调查表, 包括七步法未到位、按压剂量不准确、未干燥即操作、挤压手法不正确、使用前手污染严重、消毒剂污染及过期六项。于2010年10月至11月期间, 随机选1名圈成员采用隐蔽性观察法, 共观察560人次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情况, 在不记名的原则下采用“正”字计数, 根据上述调查表的不规范行为逐一填表, 组长每周进行统计, 辅导员总体把关, 并指导和纠正调查中存在的缺陷。调查8周, 共出现不规范行为1 470次 (规定每人次、每项不规范行为为1次) , 发生率为43.8%, 平均183.8人次/周。
1.3 解析问题的要因
例会组织讨论, 从管理因素、时间因素、工作人员因素三大方面利用鱼骨来分析不规范使用快速手消毒剂的原因。 (图1)
1.4 对策拟定与实施
全体圈员就评价项目, 依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对策拟定[2]。根据80/20原则, 按对策的共性, 合并归类为六项。
1.4.1 严格按洗手七步法洗手
将正确的七步法洗手操作流程编入科室流程内, 并上墙;加强人为的监督;组织学习, 培训, 对象包括全科医生、护士、护工及新入科人员, 外来人员。
1.4.2 按压手法正确
掌握正确的按压手法, 用手背按压, 轻按至底;组织学习培训, 将正确按压手法的彩图粘贴在每瓶快速手消毒剂瓶旁, 以示提醒。
1.4.3 按压剂量准确
每次按压需轻按瓶颈至底, 每次约2~3mL;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督查。
1.4.4 确保双手干燥后操作
每次使用快速手消毒剂需确保双手干燥, 待干时间约20~30秒;可边按七步法洗手边待干。
1.4.5 严格评估双手
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学习, 使用前需严格评估双手污染程度;树立正确的观念, 认识手污染的严重性。对接触特殊感染病人或物品及明显接触血液、体液等, 则不能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代替;对有预见性接触污物时加戴手套。
1.4.6 加强管理, 防止手消毒剂污染及过期
专人定期检查更换快速手消毒剂, 每日用消毒灵擦拭瓶盖, 未使用完的各床之间调配使用, 但与特殊感染病床间不能混用。
2 效果确认
通过品管圈活动, 于2011年2月28日-4月24日, 品管圈活动小组采用同样的观察记录法进行效果确认, 共发现不规范206次, 发生率为6.1%, 平均25.8次/周, 下降86.1%。 (表1)
3 讨论
3.1 规范快速手消毒剂使用的重要性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直接影响院感发生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因此规范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尤为重要, 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且能节约医疗资源。在品管圈活动开展前, 从观察的560人次中反映我科不规范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行为共出现2 470人次, 且2010年10-11月份正是我科病人最多, 最忙碌时期。且每天的8:00-10:30是医务人员最繁忙时, 而流动水洗手费时且不方便, 如果没有快速手消毒剂就会降低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的手卫生执行率[3]。表1显示本次品管圈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 规范快速手消毒剂使用, 改善手卫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医务人员使用快速手消毒剂的规范性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针对不规范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逐项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制定并落实了相应的措施。使大家都能较自觉的遵循快速手消毒剂洗手的规范使用方法, 减少交叉感染, 确保护理质量。通过多次的实践自创了正确的按压手法和准确的使用剂量, 粘图上墙以示提醒, 并将正确的使用规范编写入科室流程。对新入科的每位护士、医生、护工及外来人员进行带教及培训。本次品管圈活动取得的成果推广到全院各临床科室, 可提高全院医务人员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的规范性。
3.3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岗位责任感, 激活了护士工作积极性
品管圈活动是每个人展示才华的舞台, 研究显示品管圈活动非常适合在护理人员中开展, 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从而提高管理效果[4]。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了自我管理意识水平。品管圈活动还可激发活动人员的工作热情, 加强工作责任心;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协调性;提升科室的管理职能[5]。同时使科室成员的潜能得到了深入发掘, 个人的价值也得到充分体现。不仅使工作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 而且使工作环境、效率、质量都不断改善。
关键词:品管圈,快速手消毒剂,不规范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旺君, 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5) :55-56.
[2]张辛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践与技巧[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25-27.
[3]朱立红, 沈元, 张申, 等.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与干预方法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4) :542-544.
[4]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8, 22 (4) :1103-1104.
[5]汪四花, 林芬, 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1) :60-61.
快速手消毒剂 篇2
1 使用方法
取3M爱护佳TM9200 免洗外科手消毒液适量, 滴于安尔碘痕迹上, 再用布轻轻擦拭, 仅用30 s, 安尔碘残迹就会完全清除干净。
2 优点
外科手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篇3
1 外科手消毒的重要性
外科手消毒是指外科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 (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 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所用手消毒剂具有持续抗菌活性。外科手消毒是外科手术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操作过程, 其目的是清除参加手术人员指甲、手和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 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 抑制微生物的快速繁殖, 防止细菌从他们手上转移至手术部位, 以求达到几乎无菌状态。根据近期资料显示, 医务人员的手污染与所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直接相关, 当手的皮肤污染严重时, 使用普通肥皂的洗手方式并不能完全清除手上的暂居菌[3]。由此可见, 手术人员术前的洗手消毒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为了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 采用科学、有效、快捷的外科手消毒方法, 选择一种高效、速效、安全且能持续抗菌并对皮肤刺激性小的外科手消毒液尤为重要。
2 手部皮肤细菌的特点
手部皮肤细菌分为暂居菌和常居菌。暂居菌位于皮肤的表面, 是皮肤和其他污染物品接触时滞留在皮肤上的, 这些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变化不定, 与每个人接触物品的次数、污染的类型及程度和手的清洁习惯密切相关。暂居菌中有一部分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 这些细菌在皮肤上的存活时间一般不足24 h。常居菌的数量和种类是相对固定的, 这些细菌多为非致病菌, 它们在皮肤的深层长期生存和繁殖, 占手部细菌总数的10%~20%, 一般的肥皂揉搓不易将细菌去除干净, 化学消毒剂可将他们杀死或抑制, 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手部皮肤的彻底消毒, 暂居菌会进入毛囊、汗腺和皮脂腺内, 变成常居菌, 反之, 常居菌也会移到皮肤的表面, 成为暂居菌。
3 常用的外科手消毒方法
3.1 根据消毒步骤分为
①消毒刷洗手臂法:基本操作步骤为流水肥皂常规洗手—擦干—用无菌刷子蘸洗手液刷手2遍 (每次更换刷子) —用无菌巾擦干—取消毒液涂擦于手和前臂、待干—戴无菌手套。②先刷洗后消毒手臂法:基本操作步骤为取无菌刷蘸肥皂液刷手3遍 (每次更换刷子) —用无菌巾擦干—取消毒液涂擦于手和前臂、待干—戴无菌手套[4]。国内近年来关于外科手消毒方法研究较多, 文献中报道的外科手消毒方法按消毒步骤基本上分为刷手式外科手消毒法和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法 (即揉搓法) , 前者同先刷洗后消毒手臂法。后者用皂液或洗手液揉搓清洗双手前臂、肘部及肘上10 cm (按“七步洗手法”) —流水冲净—用无菌巾擦干—取消毒液持续揉搓双手前臂、肘部及肘上10 cm (按“七步洗手法”) , 晾干, 戴无菌手套 (消毒时可据不同的消毒液用冲洗或免冲洗方法进行) 。两种方法均能达到要求, 但后者更有效、安全、便于使用, 所以均推荐采用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法[5,6]。
3.2 根据消毒的作用原理分为
①机械清洁法:用肥皂洗手或刷手, 是一种机械的去污过程, 能使皮肤脂肪乳化和微生物悬浮于表面, 再用清水将其冲干净。实验证明:手部皮肤经肥皂水一般搓洗后, 再用肥皂洗1 min, 可将97%的暂居菌清除干净。②化学消毒法:用消毒剂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由于常居菌处在皮肤深层, 一般的肥皂水搓刷不能将其清除干净, 单纯机械清洗不能彻底消灭手部皮肤内的常居菌, 化学消毒剂可起到将少量的残留细菌杀死或抑制的作用。因而在进行外科手消毒时, 机械清洁法和化学消毒法都是非常重要的。此种方法不仅能清除手上的暂居菌, 而且能杀灭部分常居菌, 使之达到几乎无菌状态并维持较长时间的抑菌作用, 防止细菌从手上转移至手术部位。所以必须将机械清洁法和化学消毒法相结合, 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7]。免刷式外科手消毒即是利用机械清洁法+化学消毒法+作用时间, 共同构成除菌效果, 能使皮肤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几乎是无菌状态, 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风险。
4 刷手式外科手消毒法的弊端
在选择外科手消毒方法时, 是否需要用手刷刷手存在争议。我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版) 中规定, 在进行外科手消毒时应采用刷子刷手的方法。随着人们对皮肤屏障功能认识的逐渐深入, 刷手被认为是不必要的。相反大量的研究证明, 频繁地用刷子刷手, 可因除去了外层皮导致皮肤干燥并暴露皮肤深层菌群, 反而促进了微生物在此大量聚集繁殖, 从手部脱落的微生物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传播更多细菌[8]。一旦医护人员因洗手导致皮肤损伤, 还会加快皮肤深层菌落的释放, 导致局部菌落数量增加, 同时损伤后的皮肤更易细菌繁殖, 从而影响洗手效果。因此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方法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5 免刷式外科手消毒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5.1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1978年, 研究者就证实使用普通皂液和一种含有乙醇的消毒洗手液采用免刷式揉搓法, 其效果同使用碘伏刷手两遍达到的消毒效果相同。这种免刷式的洗手法可以减少皮肤损伤和皮炎的发生, 并且能够减少洗手时间和节约用水。国际护士协会关于外科洗手法的相关建议, 是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而制订的, 其对外科洗手有许多指导性意义。新近临床研究表明:洗手时间不宜过长, 2 min~6 min即可。洗手时不需要用刷子刷洗来保持洗手效果, 频繁刷手会损伤皮肤, 反而导致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数量增加, 降低医护人员对标准外科洗手方法的依从性, 导致洗手效果的降低[9]。目前在美国、澳大利亚、丹麦、法国等的手术室均采用了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法。
5.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由于受经济、传统观念等影响, 医院管理人员在外科手消毒的方法选择上考虑较多的是消毒效果和费用问题, 而较少考虑到医护人员的皮肤保护和依从性问题。吕一欣等[10]调查络合碘、爱护佳等4种消毒剂效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络合碘消毒剂价格经济便宜, 但洗手时间长;爱护佳等3种消毒剂洗手时间较短, 有舒适感, 但费用较高。而此项调查忽视了毛刷、海绵块、小毛巾等的费用, 也没有调查参与手术者洗手的依从性及皮肤的舒适性。外科手消毒方法及外科洗手液的研究在我国一度缓慢, 近几年来才得到较快发展。李福宣等[11]对外科手术人员刷手后消毒和免刷洗手后消毒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两组人员消毒后的消毒效果达到《消毒技术规范》标准, 且免刷式洗手对皮肤刺激性小, 可提高手术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并可降低成本, 减少工作量。王琦[12]用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法对91人手消毒效果调查, 切口感染率随访结果符合国家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标准。孙继英等[13]采用洁芙柔消毒液分别用免刷式和刷洗式洗手法进行消毒, 进过临床试验比较, 结果显示, 两组人员检测双手消毒效果均达到《消毒技术规范》标准。我国部分手术室采用了安高特牌泡沫型皮肤消毒剂进行免刷式外科手消毒[14]。梁妙珍等[15]用诗乐氏和洁芙柔两种消毒液对搓擦法 (免刷法) 和刷洗法的消毒效果进行了反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优选的搓擦法同样能达到传统的刷洗法的消毒效果。庞冬等[8]比较爱护佳无水洗手液揉搓及洗手刷和海绵蘸碘伏消毒液3种洗手方法对皮肤的影响, 结果显示, 爱护佳组对皮肤损伤较其他两组小。同样曾俊等[16]研究结果也证实, 揉搓组消毒效果好, 对皮肤损伤小。在操作过程中相对于传统方式, 免刷式洗手法操作流程简单、时间短、不需要手刷盒和棉球, 减少了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 同时减少了皮肤深层菌落的繁殖, 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适合医护人员术前洗手消毒。对连台手术尤其是紧急病人的抢救有重要意义。他们均认为搓擦方法和洗手液的改良, 奠定外科手消毒的可行性, 还有省时、省物, 避免了刷洗法的许多不足, 是外科手消毒发展的方向。
5.3 对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法的不同观点
虽然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法普遍受到欢迎, 但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对此应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 在外科手消毒中是否应该废除刷手程序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一个沿用上百年且被认为可靠的操作技术要废除需要长期的严格的科学研究, 在得到大量的临床流行病学的统计数据之后, 并经过业内专家的鉴定评估方可作出结论。相关研究报告的结果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有关皮肤消毒效果的评价涉及到要求较高、技术性较强的规范操作, 一个试验和在方法学上不能成立或缺少统计学所需要的数据量, 其结果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国内目前尚未见有关规范出台, 对手搓揉消毒剂、消毒方法和消毒时间尚缺乏系统研究。
6 影响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效果的因素
6.1 洗手液的化学成分及包装要求
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法使用的消毒液必须是国家卫生部认证的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液。目前国内使用的主要包括爱护佳、洁肤柔、丹尼尔等多种, 其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盐 (氯己定) 和乙醇。由于单纯的乙醇很容易使皮肤脱水、干燥、皲裂、发红、毛糙等, 破坏了皮肤的天然屏障作用, 影响洗手效果。研究也表明, 洗手对皮肤的这种损伤严重影响了洗手人员对规范洗手的依从性[17,18,19,20,21]。乙醇加上氯己定的配合, 具有快速和持久活性, 累积杀菌效果好, 而且通常无水洗手液都会含有大量的护肤成分, 包括润肤霜和保湿剂, 使洗手人员对洗手规范的依从性较高。
由于免刷式外科手消毒使用的手消毒液都含有乙醇, 因此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密闭状态, 才可以保证其有效浓度, 达到外科洗手效果, 如果开启包装, 其内的液体暴露于空气中, 则有效期明显缩短。另外, 重复使用的包装和取液管道可能导致二次污染, 造成微生物的传播。因此, 外科洗手液必须使用一次性包装, 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必须采用非手接触式。据调查, 目前使用的新型手消毒剂均使用原液、原包装、直接压取出液, 单向流出, 不需要稀释、配制, 避免了二次污染[22,23]。消毒剂放置位置也应方便医务人员取用。
6.2 指甲的清洁操作
手术组人员指甲必须短、干净和健康。由于揉搓不能将指甲缝污垢中含有的微生物去除掉, 因此在洗手前必须用一次性的指甲清洁器在流动水下清洁干净。即使没有肉眼可见的污垢也必须严格执行此项操作, 其目的就在于清除甲缝污垢和部分暂居菌。
6.3 洗手时间
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是用手直接取含乙醇外科洗手消毒液来进行手消毒, 不需要棉球和手刷, 时间少于传统洗手方法所需的时间, 一般揉搓2 min~6 min, 无需盲目地延长揉搓时间。徐蓉[24]的调查显示, 皮肤消毒剂在手上作用3 min就能完全发挥作用, 真正达到“消毒洗手的规范”要求。
三种手清洁消毒方法的效果观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医务人员30名, 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 每组10名。3组医务人员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健之素牌手消毒剂洗手, B组采用0.2%过氧乙酸液洗手, C组采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洗手前后均留取手培养标本, 比较3组的洗手效果。除菌率= (处理前菌落数-处理后菌落数) /处理前菌落数×100%。
1.2.1 洗手方法
①健之素牌手消毒剂洗手:取1 mL健之素牌手消毒剂 (主要成分异丙醇等复合醇、乳化剂护肤剂等) , 仔细搓擦至手背、手心、指尖及指缝处, 直至溶液完全挥发, 约1 min 后再留取手标本。②0.2%过氧乙酸液洗手:0.2%过氧乙酸液浸泡小毛巾, 每人1条抹擦手部待自然干燥, 2 min后再留取手标本。③肥皂流动水洗手:普通肥皂洗手2 次、每次15 s, 用流动自来水冲洗干净, 待干取样。
1.2.2 标本采集及处理
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 在双手指曲面从手掌到手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 并随之转动条样棉拭子, 剪去操作者接触部位后, 然后用无菌剪剪下棉拭子放人10 mL采样液的试管内, 振打后送检, 采样液适当稀释后接种平板。放置37 ℃温箱中培养48 h,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进行细菌计数。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预防医院感染, 首先要求医院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医院感染为接触性感染, 主要通过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感染。吴小英等[2]研究表明, 医护人员手的污染情况严重, 手细菌培养的合格率在67%~83%。这充分说明医护人员洗手意识薄弱。
机械性的手部皮肤清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洗手方法, 当手部皮肤被污染后, 一般的清洁洗手, 用流动水肥皂、抗菌洗手液即可除去60%~92%的手部微生物[3], 如果使用相应的消毒剂擦手效果会更佳。因此做好手的清洁消毒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有实验表明, 0.2%过氧乙酸的除菌率100%, 杀菌效果最好, 但有一些副反应, 有刺激性的醋酸味, 对皮肤黏膜有刺激, 使用时需用大量小毛巾, 耗材多且不方便。健之素牌消毒剂无色、有水果香味, 使用简便, 是一种含护肤因子醇类凝胶型消毒剂, 可以快速杀灭细菌繁殖体、白色念珠菌等微生物, 其护肤因子对皮肤有优良的滋润养护作用, 并能防止醇对皮肤的干燥影响, 使消毒作用更加有效。
医院应建立洗手管理和监测制度, 加强卫生宣传,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 手是传播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 洗手和无菌技术是阻断医护人员因操作而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它也是最基本的、最廉价的、最简便易行的手段。医院的设施要利于消毒处理, 力求符合卫生型设施。在提高医护人员无菌意识的同时提倡使用科学的洗手方法和高效的清洁消毒剂, 加强实施洗手程序的督导和洗手效果的监测, 以切断经手传播医院感染的途径, 保证医疗安全。
摘要:[目的]观察3种手清洁消毒方法的效果。[方法]将30名医务人员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 每组10名, A组采用健之素牌手消毒剂洗手, B组采用0.2%过氧乙酸液洗手, C组采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洗手前后均留取手培养标本。比较3组的洗手效果。[结果]A组、B组处理后手指培养平均菌量均低于C组 (P<0.05) ;A组、B组除菌率均高于C组 (P<0.05) 。[结论]健之素牌手消毒剂和0.2%过氧乙酸对手的消毒效果较好, 但健之素使用较方便、简单易掌握且无刺激性。
关键词:医护人员,手清洁消毒,过氧乙酸
参考文献
[1]尚少梅, 王宜芝, 郑少霞, 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6) :507.
[2]吴小英, 程本坤.医护人员手部带菌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13) :2564.
快速手消毒剂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 0 1 4 年3 — 6 月参与外科手术的医生及护士12 0 人, 均无免洗外科手消毒液过敏史。对外科手消毒液做细菌培养, 排除其影响因素;排除水质影响因素, 流动水符合手术室使用的规范标准。随机分为无菌毛巾组 (A组) 、一次性干手纸组 (B组) 及无菌纱布组 (C组) , 各40 人。
1. 2 干手方法A组洗净手后使用无菌毛巾: 干净小毛巾打包高压灭菌, 置于清洁有盖塑料盒备用, 使用前无菌包布打开, 打开后有效期为4 小时。用时一人一巾, 用后再清洗、干燥、打包高压灭菌, 如此重复使用。B组洗净手后直接取用一次性干手纸 (维达, 执行标准:GB/T24455) 擦干手, 干手纸桶固定在洗手池旁墙上, 装纸桶前先洗手消毒, 装好后先抽取一张。C组洗净手后直接使用无菌纱布干手, 使用浙江绍兴好士德公司生产的灭菌医用纱布。三组医务人员均先七步洗手, 然后干手 (3 种方法) , 再用外科免洗手消毒液按七步洗手法涂擦双手, 自然干燥。
1.3 细菌培养三种方法干手前后及免洗外科手消毒后, 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 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 (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 ,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 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若采样时手上有消毒剂残留, 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标本统一编号后立即送细菌室, 置于37℃恒温箱进行培养, 计数菌落数, 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48 小时后观察培养结果。免洗外科手消毒后培养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且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符合WS/T313-2009《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和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要求为合格。
1 .4 成本核算按每天1 00 台手术, 以上三种方法的成本计算均按每天400 次干手来计算。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 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免洗外科手消毒后合格情况A组39 人 (97.5%) , B组39 人 (97.5%) , C组40 人 (10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 . 02 , P > 0 . 0 5 ) 。
2.2 三组成本核算A组: 毛巾约1.0 元/ 条, 清洗、晾干、包装、灭菌的成本约0.8 元/ 条, 且反复使用、灭菌后出现破损消耗 (折旧率为20 次/ 条) , 每天毛巾费用为340元。B组:一次性纸巾10 元/ 包, 200 抽/ 包, 按每一手术人员每次干手4抽计算, 每天一次性纸巾费用为80 元。C组:无菌纱布2 .2 元/ 包, 每包5 块, 按每一手术人员每次干手2~3 块计算, 即每包可干手两次, 每天无菌纱布的费用为440 元。
3 讨论
当前不同单位采用不同干手方法, 常见的为消毒毛巾、一次性干手纸、无菌纱布、干手机等, 而探讨医务人员手卫生措施依从性的问题, 便捷可及的设施及高效、迅速、使用方便的手卫生产品是保持有效洗手的必要条件[1]。
本文结果显示, 不同的干手方法细菌培养结果均能达到外科手消毒卫生学标准。医用无菌纱布虽使用方便, 但费用远高于其他两组干手物品。无菌毛巾虽可以反复使用, 但是毛巾的成本加上每次使用的消毒费用、人工费用等合算后仍高于一次性灭菌干手纸的费用。毛巾的整个清洗消毒过程易因人为因素造成毛巾消毒不彻底, 消毒质量难以保证, 从而导致洗手后再次被污染的危险,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化学消毒对人体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2]。综上所述, 一次性干手纸在免洗外科手消毒中使用是最经济、便捷, 同时安全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潘慧琼, 黄赣湘, 易金军, 等.“手卫生月活动”促进手卫生依从性的成效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9, 8 (3) :189.
快速手消毒剂 篇6
资料与方法
试验分组:体采科选出手部无破损, 连续进行工作的采血护士60人, 随机分为3组, 每组20人, 3种方法均选择在采血护士手消毒后, 采血操作穿刺前取样。
消毒方法:A组使用七步肥皂流水清洁洗手法自然晾干。B组使用安捷牌乙醇消毒液, 以乙醇为主要成分, 乙醇含量 (75±5) %, 原液擦拭作用后挥发至干。C组使用健之素牌手消毒剂, 这是以异丙醇为主要成分的复合醇, 总醇含量 (55±5) %, 使用方法为每次挤压出1~2 m L均匀涂抹, 待其自然挥发至干。
采样方法:在手消毒后自然晾干后即刻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 用浸有硫代硫酸钠的无菌棉签拭子, 对被检者双手从手指屈面根部至指尖往返涂擦2次采样, 并随之转动拭子, 将棉签试子用无菌剪剪入装有硫代硫酸钠的10 m L试管内, 将采样标本进行充分震荡洗脱80次, 取洗脱液1 m L接种培养, 进行活菌培养, 计算细菌总数结果判定:国标GB15982-2012中规定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以≤10 cfu/cm2为合格。
结果
3组消毒方法的卫生手取样后在 (36±1) ℃恒温培养箱培养48 h后观察结果, 其中B、C两组菌落数均为0, 消毒效果均符合GB 15982-2012相关标准的要求, 见表1。
讨论
A组:国家卫生部提倡的七步洗手法, 在使用时, 采血护士每个步骤至少揉搓10 s, 每次使用时间至少1 min, 此法只进行手部的清洁, 合格率仅60%。血站外采主要是在流动采血车和献血屋, 由于采血车洗手条件有限, 献血人群流动性大, 献血空间相对狭小, 工作人员每天接触的人员较多, 工作量大等原因, 七步洗手法时间较长, 在流动采血车上的采血前手卫生消毒难以按规定执行。
B组:采用75%的乙醇消毒液擦手, 手消毒结果均符合要求。用浸有乙醇消毒的原液擦拭双手, 在采血中变更下一位献血者时消毒一次, 每次用量有多有少, 容易浪费。但针对采血护士来讲, 擦手时对手有刺激性, 有酒精过敏者不能使用, 与健之素速干消毒剂相比, 酒精的干燥时间相对C组较慢, 在献血人员较多的情况下影响工作效率。
C组:采用健之素速干消毒剂擦手, 手消毒结果均符合要求。此法可以不受流动采血车的条件限制, 在外出没有流水洗手等情况下, 携带方便, 操作便捷, 干燥的时间短, 没有刺激气味, 没有过敏现象, 采血护士更宜接受, 更适合外采使用。
总之,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其目的是消除皮肤上的暂居菌[1], 最大限度地减少暂居菌数。选择合适的手消毒剂和洗手流程可帮助手术人员增加洗手的有效性, 减少手部皮肤损伤[2]。监测显示, 采血人员有效的手卫生处置, 可降低25%~50%的医院感染率[3], 因此, 减少采血护士手部的细菌数量是降低站内感染的关键环节之一。建议树立无菌观念和预防感染的意识, 改善手卫生设施, 加强手卫生培训, 定期对采血护士的手卫生穿刺前执行消毒情况进行监测, 并纳入考核范围, 从制度上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 保证血液质量的安全。
摘要:目的:调查血站采血护士手卫生状况, 比较三种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 为规范采血前手卫生的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手消毒实验方法:A组用七步洗手法, B组使用肥皂清洁洗手后用75%酒精消毒液擦拭, C组使用健之素牌手消毒剂, 比较消毒效果。结果:A组有菌落生长, 后两组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结论:用健之素牌手消毒剂进行消毒操作流程简单, 刺激性小, 消毒作用迅速, 更适合外采护士手卫生消毒。
关键词:采血护士,手消毒,效果
参考文献
[1]连冬梅, 王丹华.手卫生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3) :220-222.
[2]庞科, 郑修霞, 王宜艺, 等.北京市三甲医院外科手消毒剂使用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3) :292.
快速手消毒剂 篇7
1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择对两种外科手消毒方法均熟练掌握的外科手术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共50名。
1.2 调查方法
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以及消毒操作规程, 自行设计制定问卷调查表, 50份当场填写并收回, 由专业调查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和统计调查资料, 进行分析和作出结论。
1.3 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对传统式外科手消毒方法的了解情况;采用传统式外科手消毒方法, 手及前臂皮肤的感觉情况;采用传统式刷手方法, 皮肤不适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对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方法的了解情况;采用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方法手及前臂皮肤的感觉情况;您更愿意接受何种外科手消毒方法;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 哪种手消毒方法你能严格按规范完成。
2结果
发出调查问卷50份, 收回50份, 回收率100%。在调查的50名医护人员中, 外科医生34名, 手术室护士16名。50名医护人员对传统的外科手消毒方法均了解, 采用传统方法时, 手及前臂皮肤的感觉情况均选择不舒适;具体表现有:出现皮肤干燥的50名, 占100%;出现脱皮的45名, 占90%;出现皮肤发红的45名, 占90%;出现皮肤皴裂的30名, 占60%;50名被调查人员中, 对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方法均掌握。采用此方法时, 手及前臂皮肤的感觉情况, 均选择舒适。两种外科手消毒方法中, 48名医护人员愿意接受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方法, 占96%, 两名人员愿意进行传统式刷手方法, 仅占4%;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 90%的人员能严格按规范完成免刷式外科手消毒程序, 只有50%的人员能严格按规范完成传统式外科手消毒程序。
3讨论
3.1 两种外科手消毒方法效果均安全可靠
传统式和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方法各采样100份进行监测, 合格率均为100%, 说明无论采用刷子刷手还是揉搓方法, 只要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执行, 均能达到安全可靠的消毒效果。
3.2 免刷式消毒方法对手部皮肤不适影响明显低于传统方法
在50名调查对象中, 采用揉搓方法进行消毒时, 皮肤的感受均选择舒适, 而采用传统式消毒方法时, 50名人员均选择不舒适, 其中100%人员出现皮肤干燥, 90%人员出现皮肤发红、脱皮;60%人员出现皮肤皴裂。研究表明, 采用手刷刷手会破坏手部及前臂的表皮细胞, 频繁刷手会使医护人员手部皮肤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及皮炎的发生。而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方法采用两手揉搓的方法, 减少了对皮肤的机械刺激, 保护了手部表皮的完整性, 使不适程度大大降低。
3.3 采用传统方法刷手人员依存性明显低于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法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医护人员更愿接受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方法, 因为用刷子刷手明显会给手术医护人员造成皮肤干燥、发红、脱皮、皴裂疼痛等不适现象, 这种皮肤损害在寒冷季节会更加严重, 这种不适会大大影响有些医护人员再次刷手的认真程度, 从而降低消毒效果, 反而增加了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1]。而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方法则不会引起因机械刷洗而造成的皮肤不适, 从而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手消毒的依从性。
3.4 外科洗手观念转变, 更提倡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方法
随着人们对皮肤屏障的认识逐渐深入, 对外科洗手观念也有所转变, 刷手被认为并不是必须的[2], 相反大量的研究证明, 频繁用刷子或海绵机械擦洗皮肤, 可因去除了外层表皮导致皮肤干燥, 并暴露皮肤深层菌群, 反而促进了微生物在此大量聚集繁殖, 从手部脱落微生物数量增加而传播更多的细菌, 一旦医护人员因为外科洗手而导致皮肤损伤时, 会加快皮肤深层菌落的释放, 导致菌落数量增[3,4]加, 从此角度来看, 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方法更值得提倡
摘要:目的 对我院手术人员采用两种外科手消毒方法 的依从性的调查结果 进行比较。方法 随机选择50名手术医护人员, 对两种手消毒方法 的依从性进行问卷调查, 当场填写并收回, 由专业人员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50名人员中, 大多数人员在采用传统式刷手中, 会出现皮肤干燥、发红、皴裂等不适现象, 96%的医护人员愿意接受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方法 。结论 两种外科手消毒方法 中, 免刷式的依从性明显高于传统式, 从新的消毒观念来看, 更提倡免刷式。
关键词:外科手消毒,依从性,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庞冬, 郑修霞, 尚少梅, 等.不同外科手消毒方法对手部皮肤影响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5) :539-541.
[2]J.M.Boyce.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idelinesfor hand hygiene in health-care setting, 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51, 2002, 10 (23) :16-18.
[3]Pottinger J, Bums S, Manske C.Bacterial carriage by artificial ver-sus natural nails.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1989, 17 (12) :340-344.
【快速手消毒剂】推荐阅读:
手清洁消毒05-12
六步洗手、外科手消毒操作规程07-01
化学消毒剂07-09
消毒剂整改措施05-23
卫生部消毒剂卫生行政许可规定10-13
畜禽消毒10-18
设备消毒05-28
化学毒剂06-05
熏蒸消毒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