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基金

2024-10-04

养老基金(精选12篇)

养老基金 篇1

挪威的主权财富基金是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根据《挪威养老基金法》,即123号法令,挪威政府养老基金于2005年12月21日成立。该基金是由原来的政府石油基金和国民保险基金演变而来。其成立目的是对中央政府国民保险规划的养老基金支出提供融资支持,并从长远视角考虑石油收入的运用。石油活动取得的收入不同于中央政府的其他收入,它是靠减少国家石油财富获得的。挪威财政政策指引中指出了石油财富的这一特性,以确保石油和天然气收入能使未来后代受益。

挪威政府养老基金由政府全球养老基金和政府挪威养老基金构成。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由财政部委托挪威银行进行日常运作管理。政府挪威养老基金则由国民保险规划基金负责。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积聚的资金要转变成金融资产投资于挪威境外,获取更高的收益。通过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运作,大量的石油收入投资于国外,引导资金外流,避免了由于石油部门业务活动带来的大量的外币流入引起的挪威克朗汇率的波动,维持了挪威工业结构的调整,为挪威经济的平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挪威的主权财富基金,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投资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建立了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框架

挪威银行身为挪威的中央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管理大量资金,主要包括以财政部的名义管理的政府全球养老基金(原为政府石油基金)、以中央银行名义管理的国际储备以及以石油和能源部的名义管理的政府石油保险基金。1998年,挪威银行投资管理部(NBIM)受财政部委托,对政府石油基金和政府石油保险基金进行投资,同时也管理挪威银行外汇储备中的投资组合,挪威银行货币政策部(NBMP)和市场操作处(MOD)管理外汇储备中的货币市场组合和缓冲组合。

与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有关的组合是缓冲组合。在1998年版的《外汇储备投资指引》中,挪威银行将外汇储备分为流动性组合、长期组合、免疫投资组合和石油基金缓冲组合四个次级组合进行管理。2003年以后,改为三个次级组合,即货币市场组合、投资组合与缓冲组合,取消了免疫组合。在石油基金缓冲组合中,规定每天接受资金,按月转移到政府石油基金,由NBMP/MOD负责对缓冲组合进行外汇购买。

二、注重公司治理制度的改进

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挪威追求的公司治理准则。挪威政府非常重视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公司治理,除要求其遵循OECD公司治理的一般原则外,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举措,2004年11月,财政部还为政府全球养老基金颁布了《道德指引》,规定了所投资公司的筛选和排除标准。规定在基金投资中,不得投资于违背人类基本原则生产武器的公司,排除违背人权、腐败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的公司。对于已投资的公司要求退出,并公之于众,限八周内完成。截至2008年3月31日,共有27家公司从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投资中排除。

挪威银行对日常风险进行控制,确保满意的风险管理系统。此外也对操作风险和交易对手风险进行管理。

三、适度放松对单一公司持有的最高股权比例

最初,挪威政府石油基金对投票股份公司和公司的股本金的所有权限都设为1%。2000年提高到3%。2005年3月11日,挪威银行致财政部的建议中,把限制由3%提高到10%,强调了以下观点:挪威银行(作为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股份登记所有人)仍保持作为财务投资者而不是战略投资者身份;为多元化投资需要,而对所有权限制是没有理由的,多元化是由基准指数的选择和跟踪误差保证的;根据各头寸期望承受的风险,3%的限制日益成为内部和外部管理的障碍;少量放松限制不足以解决长期的挑战问题。财政部在2006年国民预算中考虑了这项建议,并修改了规则,将限额由3%提高到5%。

政府给国会的24号报告(2006—2007年)关于在2006年管理政府养老基金中考虑了基金基准组合的扩展,包括了小公司股票。现已得到批准,并分阶段进行,财政部在评估中注意到:“如果把小公司包括在基准组合中,管理人可能希望增加对他们的持有,以便保持积极头寸的规模。5%所有股权限额会使达到这一点更为困难。”

在2008年2月1日挪威银行向财政部的汇报中表示,强烈要求增加政府全球养老基金股权投资允许的所有者限额,最合适的限额应为15%。

挪威银行希望经常参与需要较大资本扩张的公司注资活动。在低所有权限制下,挪威银行只能在这种注资过程的初期阶段投入有限量资金。

和本基金规模类似的欧洲最大的基金并没有所有权的任何限制,如荷兰的基金ABP和PGGM,以及英国的Hermes。

财务投资者使用15%~20%所有权限度是市场中的标准惯例。这种限度考虑的关键是确保基金是一个财务投资者而不行使战略所有权。挪威银行认为,不在于所有权百分比的限制,而在于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及如何通过他的行动,发挥作为大股东的影响。

四、为基金建立基准组合

财政部为基金建立了一个基准组合。为固定收益工具建立的策略基准组合的构成是:60%的组合应该由雷曼全球加总(LGA)债券和雷曼欧洲全球实际债券(LGR)组成,不包括挪威克朗,此外还有在雷曼瑞士法郎加总中的本国政府债券。这部分基准组合由欧元、英镑、瑞士法郎、瑞典克郎和丹麦克郎构成。35%的组合应该由美国和加拿大的LGA和LGR组成。相对于市值权重指数,美元抵押支持债券和资产支持债券的权重降到25%,增加了本国政府债券(名义和通货膨胀指数)、公共机构发行的美元无担保债券、其他政府有关债券(LGA Government related)和公司债券(LGA Corporates)的权重。这部分基准组合由加拿大元和美元构成。其余5%的组合由来自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新加坡)LGA和LGR发达市场的本国政府债券构成。日本份额是根据日本债券25%的市场资本价值计算。这部分基准组合的货币有澳大利亚元、日元、新西兰元和新加坡元。

为股票建立的基准组合是基于税务调整的FTSE全世界指数(大中型公司),其构成是:50%FTSE全世界欧洲指数,包括15个国家;35%FTSE全世界美洲指数/FTSE全世界非洲指数,包括5个国家;15%FTSE全世界亚太指数,包括7个国家和地区。

五、对基金进行全球资产配置

财政部在2005年12月22日公布的《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管理规则》中,对政府全球养老基金规定了全球投资领域。投资在固定收益工具的比例在50%~70%,投资在股权工具的比例在30%~50%,可以使用与资产类别有关的金融工具,包括衍生工具。固定收益工具的组合应该根据可投资国的货币和区域分布进行投资:欧洲50%~70%,美洲和非洲,25%~45%,亚洲和大洋洲,0~15%,可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有31个。股权工具组合也应该根据可投资国的货币和区域分布进行投资:欧洲,40%~60%,美洲和非洲,25%~45%,亚洲和大洋洲,5%~25%,可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有42个。

在2006年9月挪威银行致财政部的建议中指出,按模型计算估计,高比例的股权投资将有75%的概率使十五年期的累计回报增加。如果采用大基金经理的一致观点,预期股票溢价不少于两个百分点,当股票投资比例从40%提高到60%时,基金期望的回报每年增加至少0.4个百分点。

2007年挪威财政部接受了挪威银行的建议,扩大了政府养老基金多元化投资组合的领域,允许股票投资比例,从现有的40%升为60%。同时调低对固定收益产品投资比例,由60%下降至25%。为提高回报率,下一步还计划将10%的资产用于投资房地产及基础设施行业,5%用于投资杠杆收购基金以及风险投资基金。

六、指数化管理与积极管理相结合

指数化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减小实际组合与基准组合之间的回报差异,这是一种成本有效的管理形式,但并不会提供超越基准组合的很多机会。如果遵循纯粹的指数化策略,石油基金不可能获取同基准组合同样的回报,主要是由于交易成本和税负。

指数化经理的目标是尽可能获得接近基准组合的回报。也可以利用各市场的特点,获得更高的回报。

挪威银行也注重政府石油基金的积极管理。在1999年管理石油基金的年报中,涉及了挪威银行获取尽可能高回报的策略,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是:为获得一个期望的稳定的超额回报,积极管理的多样化是必须的。

积极管理的多元化是投资策略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积极管理获取超额回报的机会随时间和市场而变化。市场发展越好,能够持续获取超过平均回报的概率越小。因此,挪威银行在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程度的积极管理。

七、由内外部经理共同管理基金

挪威银行为获得超额回报,其投资策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做大量独立的不相关的投资决策。作为这个策略的一部分,它使用了很多内部和外部经理人,挪威银行在管理协议规则中制定了使用外部经理人的权力。“在管理基金时,挪威银行可以使用外部经理和其他外部服务提供者,挪威银行是与这类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的当事人,应当以基金的名义监督他们的活动。”规则要求,应当有合适的内部道德指引规范经理人的活动。管理协议要求挪威银行选择个别经理人时要事先通知财政部。

作为财政部管理政府石油基金的委托机构,挪威银行1998年优先为监督外部指数化管理经理建立健全了制度,制定了全面的外部积极经理选拔程序,同时准备启动内部股票管理。内部积极股票管理始于1999年夏。该期间的固定收益组合主要是由内部管理。管理紧密遵循基准组合,允许有一定积极管理的因素。在逐步建立内部股票管理专家队伍的同时,扩展内部固定收益管理和内部战术资产配置,增加了期望的回报。

截至2000年7月底,共有14个外部经理负责管理43.1%的组合。股票组合的93.4%和固定收益组合的8.8%委派给外部经理人。可以看出,固定收益内部管理的比例较高。

2007年第一季度末,21%的基金由外部经理人投资管理,外部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54%,外部积极管理的风险约占58%。到2008年第一季度末,15%的基金由外部经理管理。外部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50%,外部管理中与积极管理有关的风险约占57%。

八、完善政府石油基金的再平衡机制

在挪威政府石油基金的资金构成中,有挪威财政部注入的资金,也有在外汇市场购买并转入缓冲组合的部分资金。每季度末,政府石油基金的实际基准需要进行再平衡,以便使不同的资产份额回到策略基准份额水平。这种再平衡发生在资本转移到基金的同时,使得相对频繁的再平衡发生而没有产生大量的交易成本,转移的资本已经用来购买暴露会增加的资产。

政府石油基金的策略基准由财政部为投资区域(欧洲/北美/亚太,50/30/20)和资产类别(股票/固定收益工具,40/60)设立的权重来确定。实际基准是基于策略权重。实际基准的权重受各种资产类别和区域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如果股票价格在一个时期快速上升,实际基准中股票的比例将高于40%,再平衡使得实际基准权重回到策略基准权重水平。经常会面临这样的一个困境:如果再平衡发生的太少,组合将会漂离于策略权重,而再平衡过于频繁,会导致高的交易成本。因此一个再平衡策略必须权衡这两种考虑。

在季度转移、季度再平衡机制下,实际基准每季度要随策略(基准)权重进行重新调整。按季度转移到石油基金的资金量非常大,当基金根据实际基准做再平衡时,它唯一必要的是卖出石油基金中有限量的资产。如果石油基金规模增长,可以想见未来这种再平衡机制会导致相对大的交易成本。因此,挪威银行建议改变到一种每月转移、按条件的全部再平衡机制。全部再平衡的条件应该是,在实际基准中的六种资产中的一种或多种资产,连续两个多月偏离策略基准的权重超出了一定的限度。

九、定期公布投资绩效

挪威银行每年会在挪威银行年报上披露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投资绩效。根据挪威银行年报,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按基准组合的货币篮估测的回报与按挪威克朗估测的回报略有不同,主要是由于挪威克朗与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投资的货币之间的汇率会发生波动,在挪威克朗升值或贬值的情况下,会影响到收益率水平。

2003年,按基准组合的货币篮估测的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回报最高,为12.59%,最低是2002年,为-4.74%。1999—2006年之间按基准组合的货币篮估测的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简单年平均回报为6.03%,复合年回报为5.84%。

2002年,按挪威克朗估测的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回报最低,为-19.09%,反映挪威克朗与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投资货币相比,当年升值15%。而2003年,按挪威克朗估测的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回报最高,为19.96%,反映了该年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投资货币对挪威克朗近6.54%全面升值。1999年到2006年之间按挪威克朗估测的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简单平均回报为5.00%。

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在建立投资管理框架,注重公司治理制度的改进,适度放松对单一公司持有的最高股权比例,构建基金基准组合,进行全球范围的资产配置,将指数化管理与积极管理相结合,由内外部经理共同管理基金,完善基金的再平衡机制,定期公布投资绩效等方面的经验,是中国中投公司学习的典范。

参考文献

[1]Norwegian Ministry of Finance“,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government pension fund in2006”,2006.

[2]Norges bank annual reports,from1999to,2006.

[3]NBIM,Quarterly Performance Report First quarter,2007.

养老基金 篇2

论文摘 要:由于老龄化、提前退休、养老金替代率过高等养老保险的制度性因素以及基金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地方主义等问题,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给付风险日益凸现,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分析成因、探讨防范及改善对策措施是当务之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风险状况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是整个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其他技术历程的晴雨表,它能反映出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其他技术操作环节的严密性。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给付风险可以分为制度风险和管理风险两类。制度风险是由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规定所导致的养老金给付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风险。管理风险是指社会养老保险在给付环节所产生的风险,由管理不完善和管理缺乏效率而引起。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的制度风险在实际的操作中主要体现为:①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实际运行约为80%左右,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制度设计的替代率偏高,这导致基金给付总额相对偏大,产生高于预期替代水平的给付风险;②退休年龄规定偏低,“低龄退休”现象普遍,与之相反的是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趋势,因此产生高于预期支付的给付风险;③行业提前退休,产生制度设计未预期到的给付风险;④在“地方统筹、地方管理”的基础上,部分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未能及时足额发放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存在拖欠情况;⑤由于社会养老保险金随物价或工资增长率的指数调整机制的缺乏和不完善情况,导致长期处于缺乏弹性的较高位给付水平。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的管理风险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主要体现为:①由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识别能力有限,许多地区出现了不遵循给付原则的欺骗性、“死者”领取养老金、“企业欺骗性冒领”等各种道德风险现象;②管理系统缺少效率,不能保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及时足额发放,同时还存在错付情形;③由于受地方主义的相关制度规定影响,社会养老保险金未能做到随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流动而正常转入或转出,使劳动者在未来退休时领取基本养老金困难重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风险因素分析

2.1 人口老龄化问题

与发达国家在“先富后老”的情况下遭遇人口老龄化问题相比,我国则是“未富先老”,在发展还处于化初级阶段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而且速度很快。这对我国的养老保险给付产生了巨大冲击:离退休职工人数和职工总数的比值不断上升,对养老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基本养

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负担越来越重。且养老金给付需求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对企业和国家都产生了越来越难以承受的缴费负担,还进一步影响和阻碍经济的发展速度。

2.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扩面征缴困难、征缴率较低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并未能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普遍较低。有相当部分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户等非公有制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游离于养老保险之外。且扩面征缴方面的法规尚待健全完善,对不按要求参加社会保险和恶意拖欠保险费的企业和个人,执法力度也应加强,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扩面征缴的质量还要付出巨大努力。

从管理角度来看,产生社会养老保险给付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不对称诱发的道德风险分析。

尽管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已经逐步实行网络化管理,但却无法完全及时掌握退休职工真实情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信息掌握不完全或者获取信息滞后的状况:①退休职工已经死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未及时获取信息,可能存在“信息时滞”,在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发生由别人代领现象;②个别企业虚报退休职工名单,多报人数,致使不受保障的人员非法获利;③提前退休诱发的道德风险:行业部门通过虚报提前退休职工的年龄,将未达到退休年龄规定的职工纳入退休计划。

(2)管理缺乏效率诱发的风险分析。

由于面临着预算约束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管理一方面是缺乏高效率的管理信息系统,另一方面,经办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意识不强。目前仅上海等部分城市已建立高效率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水平、支付效率等环节产生了重大作用。其他更多地区却并未真正建立起这种对劳动者集工作记录、基金管理、养老服务于一身的信息系统,反映在给付环节上就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不能及时到位和发生错付情形。另外,经办人员的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及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也是产生管理风险的因素之一。

(3)地方主义诱发的道德风险分析。

劳动力流动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途径。可是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过程中,由

于地方主义作祟,却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不要说起到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的作用。地方主义倾向致使劳动者的缴费收入不能随劳动力流动而顺利、及时地转入或转出,影响劳动者未来退休金的领取,因此产生未来的给付风险。

养老保险基金给付风险的防范措施建议

(1)完善养老金给付制度,严格养老保险统筹项目,逐步统一给付标准。加强养老金的征缴,以及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加强监督,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将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编制社会保障预算。

(2)立足保障基本需要,切实降低养老金替代率。我国现行的养老金替代率远远高于

发达国家40─50%左右的平均替代率。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在最低社会保障标准的国际公约中指出,一个人缴费30年,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相当于缴费工资的40%。给付标准与国力的不协调违背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增加了的压力,也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可将替代率定为养老金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之比,适当考虑物价指数,有效地控制养老金增长速度,做到退休人员养老给付的绝对值不减或有所增长的基础上,使其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稳步下调,实现养老金替代率的逐步下降。

(3)调整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年龄,严格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条件。面对老龄化,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提高退休年龄的做法。而根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1年,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因此,适当调整退休年龄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有利于降低赡养比、减轻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但在延长退休年龄的具体方案实施中,应该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分步骤进行。严格养老金的领取条件,可以通过退休或已提前退休人员的生活状况,对继续就业或就业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应停发养老金,并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并且应严格审核统筹项目给付基数,建立基金给付的制约机制。

(4)逐步统筹协调区域之间养老金给付标准,适应发展需要,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与区域流动。由于地区差异性,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要实现区域之间养老金给付的统筹协调,有大量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但在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才的流动逐步加大的情况下,势必促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于控制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管理低效率、地方主义等管理风险,还得要从制度着手,提高技术手段,增强工作效率。

1.坚持不懈地完善社会保障基金风险防范机制

国内外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无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的设计是多么合理,运行是多么规范,采取的手段是多么有效,随着社会经济及与社会保障相关因素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会保障基金制度依然可能遭遇不良后果。非常典型的例子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建立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制度时,西欧与北欧国家在炫耀福利国家的成就时,均未估计到或至少未充分估计到可能出现的社会保障危机及调整这种制度的难度。因此,必须对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的动态性有充分地把握,坚持不懈地构建社会保障基金制度风险防范机制,破除试图使社会保障基金制度风险防范机制毕其功于一役的幻想,并据此建立和健全灵敏的社会保障基金制度风险防范机制,以保证政府及时修正社会保障基金制度运行中的失误,维护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2.把事中管理、事后监管与监督与预警密切结合根据社会保障基金制度风险传导机制的特点,要构建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基金制度风险防范机制,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基金制度风险防范机制的社会系统工程。(1)应当密切跟踪制度环境风险因素的发展、演变动态,以此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2)对制度设计一方面要严格

坚持其科学性、前瞻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制度设计的支持系统给予高度重视。制度设计系统包括:一是法制系统,它是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的共同依据,是规范性层次。二是管理系统,依照法律的规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各种社会保障实施机构及其实施内容履行管理之责;三是监督系统,依据法律的规定履行对社会保障管理系统与实施系统的监督职责,其中重点是对实施系统的监督。上述三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制约关系使整个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具备了内在的免疫力,从而是社会保障基金制度正常运行、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3)对制度实施风险实施严密监控。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制度实施风险是客观的,在某种情况下其对社会保障基金制度正常运行的影响是致命的。因此,对制度实施风险的危害性要有充分的认识,要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根除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贪污、挪用、浪费等问题。

3.立足长远,建立防范中国养老保障基金制度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完善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紧密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是防范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风险长效机制的根本对策。按照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紧密相关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层次性要求,应该包含三个层次的法律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基本法、社会保险专门法和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目前我国只有国务院和劳动保障部颁布的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尚无综合性的社会保障基本法和专门性的社会保险法。

4.制定社会保障基本法,规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原则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制定一部完善而有高度强制性与绝对权威性的社会保险法。因此,应加快立法步伐,加强工作力度,以保证社会保险法的及时制定和有效实施。这主要包括:一是要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法律规范;二是要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法律规范;三是要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法律规范;四是要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的法律规范。

参考文献

[1]李珍,孙永勇,张昭华.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选择——以国际比较为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养老基金 篇3

养老本源:保障

养老理财投资,顾名思义就是管理投资人用来养老的钱。对此,戴德舜指出,养老理财最重要的不是获取高收益,而是能规避风险保障安全,细水长流地获取稳健收益。实际上,其本质就是让投资者获取保障,对此投资者可选择收益稳健的基金,如保本基金、债券基金以及专业的养老基金等。

以海富通养老收益基金为例,戴德舜强调,该基金的特点就是稳健投资,追求绝对收益。投资策略方面,基金将充分考虑宏观背景来选择行业和不同类别资产仓位的配置比例,同时精选景气板块和个股进行投资,在获取收益的同时全程配合运用止盈止损策略来锁定已得收益,从而达到保障目的。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以三年期定存利率(税后)+2%作为业绩比较基准,在实现既定投资目标同时将可能的损失最小化。

据资料显示,该基金突破常见混合型基金限制,配置比例高度灵活,股票投资区间将在0~95%之间浮动,债券等资产投资比例可从5%提升至100%。基金按照投资时钟理论,根据宏观预期环境判断经济周期所处阶段,结合当前政策因素,得到权益类、债券类以及行业的初步配置。

具体操作上,海富通养老收益将适度利用债券杠杆策略,通过债券回购融入资金,寻求高于资金成本的投资收益,获取尽可能大的安全垫,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股票投资比例,而灵活的资产配置让其成为可能。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投资范围空间宽阔,中小企业私募债、股指期货等新兴品种均囊括其中。业内人士对此指出,在市场震荡背景下,灵活多变的资产配置可有效分散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保障关键:止损策略

戴德舜特别强调,海富通养老收益基金在追求绝对收益、实现养老基金保障目标的投资策略中,止盈止损策略最为关键,可严控基金下跌风险,争取下跌幅度不超过个位数。其中“止损策略非常重要,甚至比止盈策略更重要,是对投资人投资习惯的约束。”

止损策略包括两类,一类是产品净值从高位回撤时的止损,另一类为收益率落后大盘,市场调整时的止损。对于第一类止损设置两个级别警戒线,并进行实时系统监控。当基金资产净值回撤超过一级警戒线时逐步减仓;当基金资产净值回撤超过二级警戒线时强行平仓。对于第二类止损策略,大盘上涨后,如果基金收益率落后大盘超过警戒水平,一旦市场调整,基金管理人将及时进行止损保护,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或确保已实现收益。

同时在仓位控制上,受益于灵活资产配置策略,该基金权益类仓位控制上与传统相对收益产品区别明显,将通过判断股票市场上涨概率,寻找高胜率机会,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

据了解,海富通养老收益的权益类仓位控制主要取决于三个指标:预期上涨幅度、预期下跌幅度、上涨概率。上涨概率的准确判断对最终仓位的控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确定仓位的同时,基金运用海富通个股精选策略,选择稳定收益的高安全边际型股票作为核心,同时利用均值反转策略主动管理事件驱动型股票,把握有利投资机会,追求收益最大化,从而达到基金“抗通胀”的目的。

海富通:绝对收益投资“熟手”

值得注意的是,海富通基金在绝对收益产品投资方面并非“新手”。据戴德舜介绍,海富通基金目前绝对收益产品已经囊括了年金、社保、专户等,总体规模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判断,在各种阶段合理配置不同类别资产,平衡股票债券现金管理等工具,从而得到绝对回报。

齐全的产品线,不断扩大的资产管理规模,日益增多的客户数量,都是海富通在养老金领域不断进步的最好说明。从2∞5年首批获得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开始,海富通为全国80多家大中型企业管理着超过200亿的企业年金资产规模,在2010年又获得了社保投资管理人资格,在为实现养老资产如何保值增值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机构养老领域取得阶段性成绩后,海富通养老收益混合基金的此次发行,也是首次将整个投研团队管理企业年金资产经验运用到了公募产品领域,打造了该款贴上争取“绝对收益”标签的产品。

展望后市,戴德舜指出,经济形势总体上还是波澜不兴,股票更多是结构分化机会;长期来看,无风险利率可能呈现下降趋势,对债券市场相对有利。在此背景下,海富通养老收益基金可充分把握股债市机会,获取稳健回报,给投资者提供保障,助力其安心养老。

中国养老基金监督策略研究 篇4

(一)概念的界定

养老基金监督是指相关部门对养老保险税(或费)征收、养老基金运营、养老金支付全过程的监督,这一般被称为广义的监督;而对于养老基金运营的监督,一般被称为狭义的监督。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征收和支付环节的问题较少,政府的监督重点放在养老金运营的监督上,即狭义的监督上。在本文中,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狭义的监督方面。

(二)养老金监督的原因分析

1. 直接原因。

当我们分析对于养老基金运营的监督时,风险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而关于养老基金面临的风险,投资风险最为突出,它可以作为养老金监督的直接原因。养老基金的投资风险即养老基金的资产组合价格会随时发生变化的风险。20世纪中后期以来,基于风险分散以及对投资收益的平衡,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探索证券投资等养老基金投资的多元化渠道,逐渐超越简单国债和货币组合,涉足股票、房地产等更高风险的资产类别,养老基金面临的风险也日趋复杂化。这就要求养老基金监管制度必须作出相应调整,正如约翰希克斯所说:商业经济制度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如何找到减少风险的途径的问题。2001年年底,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也告诉人们一个事实:养老基金的建立并不等于问题的终结,基金的各类风险必须面对。

2. 深层原因。

关于养老基金监督的深层原因,笔者从养老金所具有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入手。首先这一性质表现在养老基金关系到众多平民百姓的老年生活保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其次,养老基金与财政和税收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再次,养老保险资金的收支已经成为一国宏观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变量,并且从世界范围内发展的趋势看,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事实,这将使养老基金对经济特别是对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值得提及的是,从本质上说,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是一种代理理财的行为,基金的实际所有人与养老基金资产管理人、基金资产托管人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的关系,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金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分离将使得监督成为必要,非常直观的表现之一就是养老保险很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完全问题。

二、中国加强养老基金监督的紧迫性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至今,政府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与监督工作从一开始的摸索,到集中严格管理,再到放松投资限制与强化基金监督,可以说,作为社会保障基金一部分的养老基金渐渐地依法步入了扩大投资范围与加强投资监督并重的新轨道。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法制基础还不健全,中国的金融市场尚待发展,要控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实现成功的监督,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一)中国面对着一个尚待规范和发展的新型金融市场

一方面,中国股票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波动偏大,且市场中可投资的品种较少,缺乏能够规避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另一方面,由于监督层在审批环节严格把关,导致基金业进入困难,我国证券市场上私募基金规模在不断扩大,出现法外经济超过法内经济成为法律规范市场的奇怪现象。这一现象至少揭示了两个问题:一是目前资本市场属于不成熟的资本市场,投机性占主导地位;二是基金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市场形势发展的实际需要,基金管理制度的漏洞在法外经济的大肆扩张下暴露无遗。

(二)金融投资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在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金投资同其他领域一样除了必要的外部环境,还需要两方面的资源:充裕的资金和专业人才,两者缺一不可。现阶段,中国金融投资机构在硬件上可能不存在很大问题,然而,专业人才的缺乏则是制约金融投资及监督发展的重大瓶颈。再者,中国的基金组织中,由于契约的不完备和制度规范的缺失,投资基金委托—代理双方的制衡能力存在严重的不对称,造成了基金持有人的弱委托和基金经理人的强代理关系,这也是当前存在的显著问题。

(三)金融市场的法制不健全

这表现在许多方面,如信托法中对于受托人的义务规定不够严密,缺少对“信赖义务”的规定,这就使得委托方的权益处于危险状态。在对资产外部保管的条款方面,对于托管人与资产管理人的独立性问题规定不明确,这也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显然,这将给养老基金监督工作带来很大阻力,“无法可依”将使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国外养老基金的监督措施

在探讨中国养老基金监督策略之前,我们有必要简单学习一下国外比较规范或流行的养老基金监督措施。迄今为止,关于各种制度设计和监督机构运作的文献仍然非常少见。对养老基金的运营实施监督主要是借鉴了银行等其它相关行业监督的经验:其一,运营前审批发放运营许可证;其二,在运营过程当中进行监督和调查;其三,在运营问题出现后采用补救措施,对于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一)准入标准与审批

具体的准入标准,在不同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国家只允许养老基金以开放式基金的形式运作,由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有些国家以信托基金或基金会的方式建立养老基金计划,一般对基金经理较少实施严格的职业证书要求,并且基本上没有资本金和储备要求,而是把这些纳入谨慎性标准之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监督方法,例如美国,对多方共同管理的资产有附加要求,并且管理基金需要监督机构的赞同,但是,同欧洲的普遍做法一样,没有像智利等拉美国家那样对基金管理公司实行严格的财务要求。

关于基金运作的审批,国际上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以拉美国家为代表,养老基金计划以少数几个开放式基金为基础,基金的审批构成了监督机构的主要活动之一,通常设有专门管理这种审批活动的部门;另一种以美国为代表,对发起养老基金的雇主不要求任何特许。运营的必要条件是通过他们赖以建立的文件而间接地设立的,这些文件要公布信托条款和养老金计算公式,指明每个人的特定责任。其它许多经合组织国家一般采用类似美国的做法。

(二)监督和检查

大多数监督措施的核心都在于对养老基金的运营活动进行监督。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养老基金财务状况报告的审查和现场监督。在这两个方面中,各国基本相同的一点是监督机构都会要求取得财务报告,只是在财务报告的频率要求和深度要求方面,不同国家有很大的差异。

(三)合规性监管

在这一方面,有些国家更倾向于采取事前行动,强调根据有关政策法规来检查养老基金的经营决策活动是否合法或合规,目的是谋求通过在侵害事实发生之前进行规范和限制,防患于未然。有些国家侧重于事后行动,其矫正性行为更像是民商法诉讼。此外,有些监督者还依赖于以通过披露问题的制度造成坏名声的形式进行道义劝告。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有措施都要求养老基金的监督必须建立在政治中立的基础上,但这种权威的地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拉美国家通常会设立一个独立的职能机构,其它国家多数都是把养老基金监督机构作为某个部门的一个分支机构,通常是作为金融监督当局、劳动部门或保险监督机构的一部分,在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一些国家,则由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督当局实施集中监督,全面负责各类金融业务的监督。

四、中国养老基金监督策略的思考

有了前文对养老基金监督的理论及部分经验的学习,以及对中国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紧迫性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养老基金监督的必要性、必然性以及规律性,同时又是因国而异的,中国的问题多,相应的策略也应该与之相应,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少,笔者认为有必要讨论几个主要的策略。

(一)风险管理

首先,风险管理是一种理念。就是在当今市场经济一路高歌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努力着一步步走向完善的过程中,我们的投保人、基金经理人和基金监管组织都应该抱有一种风险的意识,开展风险管理。其次,风险管理贯穿于社保基金投资的全过程, 是投资运营后最为重要的环节。一方面,风险管理离不开符合市场情况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另一方面,风险管理有赖于完善的公司内部投资管理部门, 以及保障有效监督机制的风险管理的稽核和监察部门,这就要求重视人员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业务能力培养,改善队伍结构,提高监督质量。

(二)考虑向谨慎人的监管模式的转变

根据监管当局对投资资产组合类别和比率的限制程度,国际上存在定量限制监督和谨慎人监督两种基本模式。研究表明,在谨慎人监管模式下,养老基金持有的高风险资产高于实行定量限制监管的国家,并且在收益率、风险以及灵活性上也更胜一筹。因而,随着一国资本市场的深化、养老基金规模的壮大以及监管者水平的提高,各国一般都会逐步从定量限制监管模式向谨慎人监管模式过渡,放松对投资工具和比例的限制。比如,加拿大2005年取消了对海外投资的最高限制规则;墨西哥于2002年改革了养老基金的投资规则,允许投资于海外证券市场等等。

有学者认为,由于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和各类中介机构发达程度低,相关法律和制度环境不完善,应当采取定量限制监督的模式对养老基金进行监督管理。笔者认为,虽然目前中国需要把定量限制监督的模式作为主要策略,但是,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将谨慎人监督模式的方法适度引进来,一方面两种模式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另一方面在于中国市场经济处于不断成长之中,我们既需要自我完善,又需要尽可能多地和世界上多数国家接轨,才可能为下一步国外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建立严格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在目前,应当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规定任何机构进入养老基金管理行业都必须满足这些标准,并经过监督机构的严格审批;必须制定严格的退出标准和程序,一旦养老基金内管理者无法满足有关标准,就必须自动退出养老基金行业。当然所有这些机制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健全的法制和发达的资本市场。

中国养老基金监督策略,还有诸如人们多提及的法制健全的问题、人才引进的问题、市场化的问题、海外投资的合理化问题等等,都是我们现阶段及将来长期需要坚持的策略,需要继续研究并尝试、实施。

摘要:中国养老基金监督的策略是:要考虑风险管理, 考虑向谨慎人的监管模式的转变, 建立严格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三方面因素。

关键词:养老金监督,风险,金融市场,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珍, 孙永勇, 张昭华.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体制选择——以国际比较为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2]李珺, 杨一帆.金融危机中养老基金投资的反思与启示[J].上海保险, 2009 (6) .

[3][美]阿伦.S.摩拉利达尔.养老基金管理创新[M].沈国华, 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4]刘红林, 高桂林, 王云生, 张新勇.发达国家保险监管制度[J].时事出版社, 2001 (5) .

[5]欣静.国外如何监管社保基金[J].社区, 2007 (3) .

[6]乐飞红.美国退休金的基金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 , 2000 (9) .

社保基金条例:养老金入市 篇5

《条例》共分五章三十条,涉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监督、法律责任等各方面内容。《条例》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托管人设定了明确的禁区。一旦触及红线,国务院强调,将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较于资金规模不足2万亿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金规模更大、累计结余达到3.4万亿元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更令社会关注。此次条例出台,是否在为养老金入市探路?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诸福灵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二者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必然联系。他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独立的储备基金,其规模越来越大,运行了十多年,但具体的规范尚不完善,尤其是在基金的投资运营方面亟须出台明确的规范条例。

重大项目需集体讨论

据了解,《条例》出台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加强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以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属于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

诸福灵认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社保储备基金,基金来源、管理规范、使用规范等都必须要明确,虽然已经运营了很多年,但具体的规范一直不完善。

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采取市场化的投资方式,投资范围包括境内外的存款、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近年来,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召开第五届理事大会第三次会议,会议公布信息显示,截至底,理事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达到19139.76亿元,基金权益17968.05亿元。其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15085.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676.39 亿元;8个试点省(区、市)做实个人账户资金1149.25亿元;广东和山东省委托资金1732.88亿元。

另据记者了解,去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收益总额为2287.04亿元,收益率达到15.14%,比上一年度提升了3.71个百分点,接近历史收益最高点。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是此次《条例》关注的重点部分,共涉及12条规定,条款数量为各章节之最。国务院要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制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配置计划、确定重大投资项目,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并集体讨论决定。

具体分工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应当制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办法,在管理运营的各个环节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评估、监测和应对,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办法应当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备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应当依法制定会计核算办法,并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为养老金投资管理探路?

《条例》规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财产应当独立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管理人、托管人的固有财产,独立于投资管理人投资和托管人保管的其他财产。同时,《条例》对参与投资运营的相关责任方划定了明确的红线。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托管人不得有下列行为: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财产混同于其他财产投资、保管;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未公开的信息,利用该信息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此外,《条例》明确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或者违规投资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一旦违反上述规定,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0万元的,并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暂停或者撤销有关从业资格,并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206月,人社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那么,此次公布社会保障基金条例,是否也是在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出台做准备呢?

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此前表示,引导外部资金入市,是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台之后最先的一个表态,推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培育壮大机构投资者已成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项重点任务。

用生命周期基金养老 篇6

大家现在都已经意识到,退休金需要积极准备。但这个积累的过程,以及其中需要的技巧是有些难度的。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这次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那就是根据自己的阶段性理财目标,比如退休金在哪一年准备好多少金额,然后配置一些在时间上、投资风格上与自己需求相符的“生命周期基金”(Life Cycle Fund)。

生命周期基金属于动态管理

当初,生命周期基金名字的来源,就是由于它提供的资产配置组合能根据投资者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的需求而进行变化,属于一种动态的配置过程。起初该类产品是一种专门为投资人提供退休金规划的理财工具,如今则已扩展至子女教育金、购房等长期资金规划运用上。

这种基金一般会设定一个目标日期,其资产配置将随个人理财目标日期的到来而调整,越接近目标日期,高风险资产配置越低,低风险性资产越高,非常符合普通个人投资者储备养老金过程中风险承受能力下降、投资期限缩短的特点。这类基金名称多以目标日期直接命名,例如“目标2010”、“目标2025”等。投资人投资起来非常简单,仅需依据自己的退休时间,即可选择合适的基金。

三只生命周期基金之异同

目前我国市场上也有三只生命周期基金—分别是汇丰晋信“2016生命周期基金”、汇丰晋信“2026生命周期基金”、大成“2020生命周期基金”。

这三只生命周期基金都属于“目标日期型”基金,大家通过其名称,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三只基金分别适合打算在2016年、2020年或2026年左右退休的人群。

理论上,该三只生命周期基金虽然都是随着生命的轨迹不断降低投资风险,但最初的起步却大不相同,每一阶段降低风险的幅度也各有千秋。

最先成立的汇丰晋信2016生命周期基金,2006年5月成立以来就以混合型的身份进入市场,根据该产品契约,其每年的股票投资比例上限都有所变化,至2016年6月1日以后,股票的投资比例最多不超过5%,业绩比较标准也调整为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完全转化为债券型基金进行操作。

2006年9月成立的大成2020生命周期基金,相对来说更为激进,初次进入市场,股票投资比例上限可以达到95%,而且有四年多的时间可以维持这种方式的操作风格,至生命周期结束以后,也可以有至多20%的股票投资比例。

以上两只基金对每个阶段投资的股票比例没有下限控制,固定收益类投资比例都可以达到100%,这就给了这两只基金比较大的仓位调动空间,在市场行情很差时,尽量降低风险。

而2008年7月份成立的汇丰晋信2026生命周期基金,对股票投资比例的上下限都作了规定,该基金成立初为股票型基金,然后逐渐调高固定收益类投资比例,至2026年9月1日以后,股票投资比例上限为20%。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这三只基金的表现又大不相同。

根据“好基汇基金体检中心”的统计,大成2020生命周期基金从2007年二季度的94%左右的股票仓位调整为2007年三季度的54%,下调幅度高达40%,第四季度增仓至93%左右,虽然表现活跃,但择时上经常会踏错行情。

汇丰晋信“2016”则随着股票投资上限不断减小的契约规定,并结合了市场行情的变化,2008年以来将股票投资比例控制在20%至40%之间,表现更为稳健。

成立时间较长的“大成2020”和“汇丰晋信2016”生命周期基金,对股票投资下限都没有规定,但在市场大幅下跌时都并没有大幅下调股票持仓,特别是在2008年的熊市中,没有很好地利用“没有股票投资下限”这一规则。

2008年7月份成立的汇丰晋信“2026生命周期基金”从2009年以来将股票仓位控制在80%以上,跟大成“2020生命周期”一样,属于“高收益,高风险”,相比之下,汇丰晋信“2016”表现更为稳健。

挑选适合自己的生命周期基金

其实,从现有的这三只生命周期基金来看,我们发现,无论是在目标投资期限、动态资产配置调整周期、还是在每个周期内的资产配置比例上,大家都有较大的差异。这其实也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思考,就是个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命周期基金?

一个是考察基金的目标日期。一般情况下,只有在目标日期以前,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才会不断调整;在目标日期以后,风险收益水平则相对固定,投资者需要注意基金的目标日期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例如,汇丰晋信2016因为其偏低的风险特征,就比较适合现年50岁左右,再有六七年就要退休的人士。而大成2020和汇丰晋信2026更适合30多岁的投资人,现在能分享股票市场的高风险和高收益,然后逐渐降低投资风险,保固成本和前期收益。

其次考察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变动率。各只生命周期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的变动速度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基金A早期将10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在10年内演变为一只货币市场基金;基金B早期只有6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在20年后演变为一只债券型基金。那么基金A比基金B的风险收益特征变动率更高。这个要看个人自己的偏好和对自己风险承受力变化的预估。

再者,要考察买入基金时的风险收益特征。在投资者买入生命周期基金的时候,该基金可能由于已经运作了一段时间,已经调整了资产配置比例,就需要考察该基金当前的风险收益特征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探究 篇7

下面我们就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现状与困境、对比国外成熟的养老金管理方式、寻找优化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方式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现状剖析

(一) 我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从1997 年至今,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 在该模式下, 来自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当年缴费收入一部分计入社会统筹, 另一部分计入职工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资金由政府统一管理运用, 个人账户基金作为个人养老储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部分来源于社会统筹, 一部分来源于本人个人账户的积累。

(二) 我国养老保险规模。由于政府的推广, 以及在参保单位和人员逐渐增多的推动下, 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不断增加且增速较快。截至2014 年底,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约为34, 124 万人, 较上年增长了1, 906 万人, 增长5.9%。其中, 参保职工25, 476 万人, 参保离退休人员8, 648 万人, 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 299 万人和607 万人。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5, 310 亿元, 比上年增长11.6%;基金总支出21, 755 亿元, 比上年增加3, 285 亿元, 增长17.8%,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18 万亿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0.38 万亿元, 合计约3.5 万亿元。考虑到这些资金一部分需要用于当期待遇支付或支付准备, 不可能全部用于投资, 所以初步估计, 目前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数目大约为2 万亿元。

(三)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面临的困境

1、投资途径狭窄。在2015 年8 月17 日国务院颁发新的《基本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之前, 中国基本养老基金的投资途径受到严格的限制, 根据1997 年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规定:“加强对基本养老基金的管理, 基金的结余额, 除预留相当于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 应全部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专户, 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新办法发布后, 明确了养老金可以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 投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虽然增加了投资股市这一新的途径, 但是办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养老金仅限于境内投资”。

2、养老金收益低。养老基金投资效益低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养老基金管理部门很头疼的问题, 拿近几年的养老金收益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相对比, 如表1 所示。 (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 除最近的2014 年外, 养老金每年收益率都低于同期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 而银行存款利率已经是众多理财产品中年收益率最低的。倘若考虑到近年我国约4%的通货膨胀率的话, 那么我国养老基金不仅每年不能实现保值增值, 而且还在不断的缩水, 由此可见我国养老基金收益令人担忧的现状。

3、养老金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据人社部统计, 2012 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已经达到2.5 万亿元, 较2011年增加约3, 000 亿元。2012 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 543 亿元, 比2011 年增加了18.84%。同时, 试点了许多年的个人账户做实工作推进艰难, 2012 年13个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省份中, 基金收入共计722 亿元, 累计做实个人账户基金收入为3, 499 亿元。以此计算, 即使减去做实的个人账户基金, 个人账户空账依然超过2.6 万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为23, 941 亿元。这就是说, 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都用于填补个人账户, 仍然会有缺口。可见, 我国养老金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

二、国外成熟养老金投资管理制度

(一)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统一管理制度。新加坡模式是一种国家集中管理的中央公积金模式, 1955 年7 月建立, 该模式下, 政府立法强制个人储蓄、建立个人公积金账户, 劳动者于在职期间与其雇主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 劳动者在退休后完全从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 国家不再以任何形式支付养老金。国家对个人账户的基金通过中央公积金局统一进行管理和运营投资。中央公积金的投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于购买特殊政府债券, 其由新加坡政府发行和担保, 按照票面利率定期支付利息, 安全性很高;第二部分是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 该计划允许公积金成员独立选择投资工具实现投资增值。1986年5 月中央公积金引入核准投资计划, 允许公积金成员最多可将20%的普通账户资金, 由成员自主投资于股票 (限于蓝筹股) 、单位信托基金、黄金等。

(二) 智利的私人化市场型运营模式。正好与新加坡国家集中管理相反, 智利是私人分散管理的完全市场型养老金管理模式。1980 年, 智利政府颁布了《养老基金法》, 新法规定采用完全积累制, 个人缴费, 个人所有, 并由私人机构运营投资的管理模式。每人每月按工资收入的10%缴费, 并存入养老基金的个账户进行积累。雇员自由选择一个养老金管理公司对自己的养老金进行管理和投资。

养老金管理公司负责养老金的投资, 国家法律对其有着严格的规定。智利养老金的投资范围和比例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但是投资范围是逐步放宽的, 在改革之初, 由于养老金规模小, 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 只能存银行和买政府公债;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和养老保险改革力度加深, 开始涉足公司债和股票。20世纪80 年代, 养老金可以投资公共设施公司的股份, 90 年代开始投资海外市场。如今, 养老金的投资范围很宽, 包括了银行定期存款、短期存款、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基金、商业票据、抵押贷款和国外证券及衍生品等。政策允许股票的投资占比可以在30%以上, 而国外证券占比高达80%。

(三) 美国的政府结合市场模式。美国养老保险金分为三大支柱。第一个支柱是社会养老保险计划, 即在联邦政府层面进行全国统筹, 以税收的形式强制征收, 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 税率远低于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率;第二个支柱是由雇主发起的私人企业养老金计划, 分为两种:一是传统的受益确定型 (DB) , 由雇主支付承诺给雇员的一定资金;另一种是以401 (K) 为代表的缴费确定型 (DC) , 对受益不承诺, 但可以获得累计基金的投资收益;第三个支柱是自愿性个人养老金, 即个人退休账户计划。

作为公共养老部分, 根据美国的法律, 美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只能投资国债等, 在保值增值方面与我国一样颇为保守, 但与其搭配的企业年金中主要的401 (K) 计划投资则灵活了许多, 债券、基金和股票均在其投资范围之内。公共养老金主要投资国债, 2000 年以来始终保持4%以上投资回报率。401 (K) 计划的投资策略兼顾了安全性和成长性, 长期获得了6%以上的年平均回报率, 而且通过资金的不断补充和投资获取收益, 1984~2012 年之间资产规模从1984 年的917 亿美元增加到3.5 万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企业雇员持有的401 (K) 计划养老金资产规模翻了5 倍多, 也使得美国第二支柱在养老金体系中的比重从不到20%上升到了53%, 有效减轻了公共养老负担。

下面我们将新加坡、智利和美国三者的养老金投资管理主要内容进行对比, 见表2。 (表2)

三、通过国际比较寻求解决我国养老金困境方法

(一) 关于拓展投资渠道方面。第一, 股市方面, 在新办法出现之前, 我国一直严格规定只能将养老金用于投资国债和存入银行, 考虑到今年我国新发布的养老金管理办法, 规定明确可以将养老金投入股市, 但投资额不得超过30%, 大概明年可以实现。这应该也是受到国外的启发, 以上三个国家都是将其部分养老金投资于股市, 而且取得很好的收益;第二, 海外资产方面, 由于新办法中提到, 养老金只允许投资国内市场, 不禁让人思考, 海外市场投资是否真的不可行。提起海外投资, 挪威无疑是最好的一个例子。近年来, 挪威一直凭借养老基金蝉联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榜首, 挪威银行2015 年3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 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2014 年的投资回报率达到7.6%, 在股票、债券和房地产三个领域的资产配置比例分别为61.3%、36.5%和2.2%。可见, 挪威敢于将基金投资于海外,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希望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也可以实现养老金海外资产的配置。

(二) 考虑管理方式市场化。我国养老金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统一负责投资管理的, 不存在像智利那样基金公司的介入, 国家负责返还给职工最基本的养老金, 所以在投资方面就会直接选择最稳定, 风险最低的投资品种, 无法将养老保险金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而将养老金交给市场去运作, 政府只要给予足够的监督, 基金公司就会在保证足够安全的条件下将养老金的投资做得更好, 这也是资本市场资本追逐利润的最终结果。智利和美国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对于基金公司的介入, 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先给出一家基金公司两个名额, 给予一定的养老金作为试点, 让其投资, 然后再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状况作出决定, 以此来改善我国养老金投资回报率的困境。

(三) 解决养老金管理漏洞问题。面对养老金的亏空形势日益严重, 国家出台了延迟退休的计划, 这无疑是治标不治本的暂时性办法。归根结底还是制度原因, 养老制度中存在不合理、模糊的规定, 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管理不严, 存在交叉局面, 使得资金的使用不明。针对这种情况, 我国养老金制度可以向目前国际上健全的养老金制度学习, 厘清政府、企业、个人的养老责任, 建立当今世界主流的三支柱养老模式。有些类似于美国:第一支柱为公共养老金, 提供参保者最基本生活保障;第二支柱为职业养老金, 由国家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 激励每个人在工作阶段不断积累, 企业匹配一定比例的资金, 同时这些资金通过参与投资保值增值, 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并实现自我累积, 成为养老金体系的核心支柱, 以确保社会的养老安全。历史数据表明, 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第二支柱养老金长期回报率都在年均6%以上;第三支柱是个人自愿参加的养老金计划。

摘要:2015年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通知, 明确养老保险金可以用于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 这一规定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热点。本文通过对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现状分析, 并与世界成熟养老基金相对比, 以寻找不断优化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启示和途径。

关键词:养老基金,入市,国际比较,投资优化

参考文献

[1]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相关政府网站和科研论文.

[2]仙蜜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现状问题与对策.科技创月刊, 2015.

[3]俞慧君.中国养老基金现行的投资运行方式及现状.博研周报, 2012.9.3.56.

[4]翟一春.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 2008.

[5]东南快报.2013.12.14.

[6]李东平.美国第一支柱养老金——联邦公共养老金 (OASDI) 计划管理运作及借鉴.中证金融研究院, 2014.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研究 篇8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基本方针是“安全至上, 控制风险, 拓宽渠道, 提高收益”。因此, 我国长期以来把保持基金的安全性作为首选目标, 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进行了严格限制。根据2001年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 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 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 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 且不允许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到2009年底,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对固定收益产品投资占全部基金的比例为40.67%, 对境内外股票投资占32.45%, 对实业投资占20.54%, 对现金等投资占6.34%。

与此同时, 社保基金会管理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从2001年的200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7 765亿元, 其中, 基金权益为6 927亿元, 基金权益投资收益率达到16.1%, 为849亿元。截至2009年底, 全国社保基金成立9年来累计投资收益2 448亿元, 而2009年一年的投资收益占到了社保基金在过去9年累计投资收益的35%。这就意味着, 社保基金成立9年以来的收益中, 有超过三成是在2009年中获得的, 之所以社保基金在2009年出现高回报, 主要得益于股市回升。因此, 如何提高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回报率, 确保基金稳定地保值增值, 不受或者少受股市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以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危机的提前到来, 以及自然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是我们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社会养老金的投资渠道

(一) 购买政府债券和其他金融债券

购买政府债券是社保基金最可靠的投资渠道之一。因为政府债券是以国家信誉为担保的, 投资风险几乎为零, 而且通常政府为了鼓励购买, 政府债券的收益往往高于银行同期储蓄利息。但是目前, 我国银行持续加息以后, 社保基金投资国债带来的收益更少, 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 持有国债的成本进一步加大, 无法满足社保基金获得较高增值的要求。因此, 当前投资国债的比例要考虑适当向其他渠道转移。

(二) 存入银行

银行存款是社保基金入市以前基金资产的最主要形式。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银行也是企业, 也有破产的风险, 但是只要选择信用好、业绩优良、经营管理水平高的银行, 基金的风险是很低的。存入银行的社保基金可以选择多种存期的组合, 既要有长期, 也要有短期, 以增强基金的可兑现性。社保基金存入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通货膨胀及利率波动的影响, 因此要尽量准确地预测经济形势, 合理安排好长期存款和短期存款的比例。

(三) 购买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社会保障基金可以投资于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及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 所占投资比例可达50%, 这一规定为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009年, 全国社保基金实现投资收益849亿元, 其中60%来自于股票市场, 对股票的投资比例已经达到全国社保资金总量的32.45% (不包括股权投资) , 全国社保基金已成为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鉴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不规范, 监督管理不到位, 市场风险大大高于西方成熟股市的风险, 我们可参照国际惯例, 采取由少到多、逐步推进的战略, 允许养老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度地进入证券市场, 主要购买风险小、收益稳定的证券投资基金或新股。待条件更加成熟以后, 再允许养老保险基金参与股票投资、信托投资、实业投资、不动产投资以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

(四) 实业投资

从投资组合理论及分散风险的角度分析, 社保基金入市不一定要局限于资本市场, 投资工具的选择也不一定要局限于金融工具。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 社保基金应有选择地投资于建设项目, 特别是符合政策导向的建设项目, 如基础设施项目。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周期长, 需要长期资金支持, 同时, 这些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将有长期收益, 这也符合社保基金要求长期回报的特点。由于投资实业的风险大于存入银行和购买债券, 所以这部分投资在社保基金中的比例不宜过大。

(五) 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通过对美国养老金和共同基金的关联效应分析可以看出, 它们之间存在正的关联效应, 也就是说养老金投资共同基金的份额和共同基金的业绩表现是成正相关的。鉴于此, 我国应该将养老金投资到投资基金中。由于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成熟, 波动较大, 存在着资产质量报告及信息不对称、庄家操纵股价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且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 因此股票型基金并非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首选。由此, 我国养老金应重点投资于产业投资基金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随着股票市场的健全、养老金制度的完善和数额的增加, 再逐渐扩大对股票型基金的投资。养老基金投资应注重安全性、流动性、谨慎性、交易成本和管理效率等方面的考察分析, 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集中资金、专家管理、组合投资、分散风险、规模经济的投资工具, 具有和上述关注因素相符的理想的投资对象的特征。产业投资基金具有相对高的投资收益、稳定的资产增长以及良好的风险规避功能, 使其成为养老基金的最佳投资工具之一。

(六) 进入海外资本市场

目前, 国内资本市场不可分散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票市场波动比较大, 市盈率水平比较高, 股息收益低;二是产品结构单一, 固定收益证券市场不发达, 缺少可以使用的避险工具。这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相对于国内资本市场, 海外有比较发达的资本市场, 丰富多样的投资品种, 健全的对冲机制, 这些条件均是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必要组成条件。有时, 国际市场的资本收益率要高于国内市场, 特别在国内资本相对充裕时, 应当考虑把社保基金适当投资于海外资本市场, 但同时会面临比较大的汇率和政治风险。

三、投资多元化和重点化———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必然选择

从上述不同投资品种的分析来看, 无论社保基金进行哪一种投资都将面临投资风险。采用多元化投资模式才是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正确选择, 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真正实现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现实情况来看, 养老基金投资于产业投资基金具有风险和收益方面的优势, 与养老基金的特点和收益要求也比较匹配。

(一) 投资于产业投资基金, 有利于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效率, 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养老基金具有数额巨大、来源稳定、收支间隔时间长的特点,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是经济建设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依照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模式来管理和运营养老基金, 必将有力推动养老基金资产的科学管理, 有效杜绝对养老基金的挤占挪用和低效率运作。

(二) 投资于产业投资基金, 能满足养老基金安全性的要求

养老基金以产业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运作, 具有多重的基金资产安全保护机制, 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养老基金安全、谨慎及增值的需求。首先, 按照投资基金的运行机制, 基金资产交由独立的信托人来保管, 实现管理人和保管人相分离, 运作当事各方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减少了基金资产被滥用或侵吞的可能性, 为养老基金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投资制度保障。其次, 因为产业投资基金资产严格独立于有关当事人的自有资产, 即使管理人或信托人破产, 基金资产也能依法不被追索所有权。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会受到有关法规的严格限制, 对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对象、投资比例、任职资格、信息披露等操作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范, 同时产业投资基金监管机构还将定期对基金运作情况进行现场或非现场检查, 能较好地保证基金运作的合规性。再次, 信托人作为缴费者的代表和基金资产的名义持有人, 对基金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负有最终责任。

养老基金 篇9

关键词: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现状,策略

一、引言

联合国有关测算数据显示, 我国老龄化系数将从2000年的10.1%上升到2050年的29.98%, 我国的老人赡养率 (65岁及以上人口与15岁至64岁人口之比) 将从1997年的11%上升到2030年的25%和2050年的36%。而根据我国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预测, 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老人将从2000年的1.3亿增长到2030年的3.57亿和2050年的4.5亿, 而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从2000年的10.26%上升到2030年的23.25%和2050年的28.19%。另一方面根据我国2008年全国人普查数据显示, 截至2008年我国总人口数已达132802万人,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10956万人, 占总人口比重8.3%, 老年抚养比为11.3%, 这也意味着我国已经完全步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可见, 我国老龄化问题以及老龄化社会形势异常严峻。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将人口老龄化长期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加以深入分析与研究, 其中如何选择成功地选择与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来有效解决老龄人口赡养的资金来源问题, 无疑最为紧迫。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深入分析与正确的选择将有助于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资现状分析

1. 基金的原始积累及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突出

资料来源:王利军.论中国养老金缺口财政负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2006

自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 长期资金短缺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和正常运行的主要制约因索, 统筹养老金一直存在较大的缺口, 无法有效地满足统筹养老金需求 (见表1) 。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把劳动者的大部分工资收入都转移至建设支出, 其中很大一部分就包括了该用于社会保障资金积累的。而在这部分劳动者退休或下岗之后, 他们的养老金支付问题要通过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 当前在职并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账户即因此而变成了空账, 但是由于过去并没有相应的养老资金的积累, 从而导致对职工的养老金支付需要和原始积累的缺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2. 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突出

现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且随着我国老龄化阶段的进一步发展, 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10.1%持续上升到2050年的29.98%, 老龄化发展如此迅速的局面意味着在未来20-50年之间政府将而临巨额的养老保险金的支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类社会保障需求水平的提高, 这类隐性的统筹养老金缺口将完全有可能转变为现实的债务, 这对现阶段己经背上了债务负担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无疑是一个更加严峻的考验, 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3. 社会覆盖面较窄, 职工参保率低

作为一项公共事业性质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其广泛覆盖性应该是一项基本的要求, 而在现阶段我国长期二元社会的基本国情下,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已经被人为的扭曲。其主要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 目前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区域主要还是集中于城镇, 而占我国总人口数比重近七成的广大农民, 没有完全被包括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范围内。第二, 在目前部分积累制这种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下,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上也只是覆盖城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 对于民营、外商独资以及中外合资的职工, 私营企业的职工, 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 很多只是名义上被要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但事实上并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或者虽参加了养老保险, 但个人并没有缴纳或持续缴纳养老保险费, 因此就形成了名义上的社会养老保险高参保率。

三、现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1. 现行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制度不尽合理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筹资主要是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者相结合的模式, 其中主要还是依赖缴费制, 而这种缴费制形式一旦因缴费不足而无法满足该时期内养老金的支出, 就会导致整个养老保险收支系统的不平衡, 并影响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正常运转。根据权利与义务互为基础的原则, 养老保险资金的积累应该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 但是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积累来源却主要体现于企业和个人的缴费, 国家的责任却主要体现在允许企业和个人缴费在税前列支。从现阶段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退休人数与增长人数 (见表2) 来看, 仅靠企业和个人缴费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 因此对于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 有必要对其缴纳的结构进行调整, 政府应该进行积极干预, 承担起应付的转制成本, 做出新的制度安排。

资料来源:根据2001-2009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而来

2. 筹集方式不规范、法律保障不健全, 缴费机制不统一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资金在筹集上主要由各地区根据各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自行制定具体筹资办法和比例, 其中以养老保险统筹为例:上海市规定的统筹比例是25.5%, 北京市、天津市是18%, 河北省是16%, 而浙江省最低为12%。事实上, 这种筹资方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导致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负担差异, 进而阻碍了公平的竞争环境的形成, 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这种制度的另一个弊端就是使得各地区各自为政, 地方财政和企业的负担水平差异, 从而社会保障的社会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降低了统筹基金分担社会风险的能力。

3. 多支柱养老保险筹资体系结构缺乏足够的合理性

多支柱养老保险融资体系是指“三支柱”养老保险模式, 具有较低的财务风险, 本质是利用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组合对现收现付部分及积累部分的风险分解, 以使得总的财务风险得以更好地分散。我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由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和个人养老保险计划三个不同层次组成, 而目前该体系结构表现出严重的失衡性, 尤其是企业年金发展的严重滞后, 主要表现在覆盖范围过于窄小, 年金规模过小。根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有关数据显示, 截至2008年底,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人数为1038万人, 占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4.74%, 参保企业为3.3万户, 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1191亿元;而截至2009年底,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人数为1179万人, 占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5.01%, 参保企业为3.35万户, 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2533亿元。尽管企业年金的参加人数和企业以及年金积累额每年都有提高, 但现仅占全国1.8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5%左右, 与发达国家如丹麦几乎100%、荷兰85%、英国60%等相去甚远, 而且就企业年金规模而言, 与几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年金占目前GDP和退休收入的比重都是最低的。

4. 现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统筹层次过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省份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多在市级, 有一部分省份还未实现省级统筹。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 这种低层次的统筹方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养老保险缴费率在各地差别很大, 严重加剧了各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并大大削弱到养老基金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由于各地区的缴费率的差异和缴费负担的不平衡, 又导致各地区间社会平均工资的巨大差异, 这也不仅加大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也极不利于各省区之间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而基础养老金的一般计发标准又与各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 各地会由于利益驱动和利益防范的冲突阻碍养老保险关系的顺利转移, 一方面在职人员想往退休高待遇的地方流动, 而另一方面, 待遇高的地方又会设立人员流入壁垒以阻止自身变为高老龄化的老年城市。这些都市低水平统筹层次带来的后果, 低费率地区又不愿分担高费率地区的养老负担, 高待遇水平地区也不愿降低待遇水平, 而这样的后果直接阻碍了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

四、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提升策略

1. 建立与完善缴税制模式

缴税制相比于缴费制和储蓄制更具有更高的强制性和约束效果, 并且通过税收的方式筹集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不仅有利于增强资金筹集的刚性, 增加资金来源的社会透明度, 最大程度上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 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提高养老保险资金统筹的层次, 并且这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养老保险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养老保险资金的筹措问题, 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社会养老金筹资方式, 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事业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及时足额地提供资金来源。我国应当借鉴世界各国征收社会保障税的经验, 从我国所处的实际环境出发, 尽快采取税收的方式筹措社会保障资金。

2. 建立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解决了资金的来源问题, 从养老资金来源到资金的具体筹集, 应有一个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养老保险制度本身需要规范, 政府和财政对养老保险的管理也必须规范。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应以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基础,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筹资的一条很重要的成功经验是各项社会保障法律比较健全, 依法筹资, 依法保障。目前, 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先大不足, 除了对残疾人、妇女、老年人权益等方面颁布了相应的法律外, 社会保障的主要领域如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至今没有法律。因此, 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势在必行。当前, 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化经济, 它意味着社会保障权益与义务的对等, 所有社会保障筹资的具体操作规范都要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因此我国有必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立法经验, 加紧制定包括养老、失业和医疗等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法律, 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要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和监督方面进行立法, 做到有法可依。

3. 进一步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筹资体系

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筹资体系的缺陷主要在于“三支柱”之间严重的不合理性, 主要在于第一支柱占据主要地位, 第二支柱发展严重落后以及第三支柱缺乏足够的规范管理。因此对于养老保险的改革应更加注重于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和提高社会参保率, 并确保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进一步增强基本养老保险支柱的抗风险能力, 夯实第一支柱;完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尤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制度, 协调管理各机构及明确各机构之间的具体工作职责, 在建立效率优先的基础上, 逐步提高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水平, 充分管理好第二支柱;加强统筹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相辅相成关系, 逐步完善职工养老保险计划, 从而规范第三支柱。只有在充分发挥多支柱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多重目标, 才能更有效地应对普通存在的多重风险, 发挥更大的灵活性, 更好地适应不同主要目标人群的需要, 增强社保制度的长效机制。

4. 全面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

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有助于有效防范养老统筹基金的支付风险、充分发挥养老基金的互助功能;促进企业缴费基数和费率的统一, 缓解地区、行业以及企业之间费用负担不均的矛盾;最大程度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为实现省级统筹地区没首要目标就是实现统筹, 各地应按照社会保障信息化全国性标准与规范, 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 建立以省为单位的集中式社会保障系统;调整养老保险制度, 遵循保证原有养老金权益的同时体现地方差别, 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设立省级养老金, 统一缴费基数、比例和待遇水平, 同时合理地方性养老金, 体现地区差异。

参考文献

[1]郑秉文:经济理论中的福利国家[J].中国社会科学, 2003, (1)

[2]何樟勇:两种养老保险模式运作的内在机制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 2004

[3]林羿:美国的私有退休金体制[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4]宋晓梧:社会保障分析导论[J].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5]王鉴岗: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 2002 (02)

[6]李连友:社会保险基金运行论[J].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7]于秀丽: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理论评析[J].社会保障制度, 2005 (6)

[8]赵耀辉:养老基金制度改革唯一出路是市场[J].中国改革, 2000 (7)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效果评价 篇10

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借鉴的基础上, 对过去几年我国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 对投资的效果进行评价, 总结经验教训, 并提出解决对策, 以期为我国养老金改革提供必要的借鉴。

一、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总额趋势分析

(一) 基本养老保险投资总额及其趋势分析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础养老金部分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收入以及国有股减持收入, 目前仅限于投资银行存款和国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个人储蓄部分则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 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债券、委托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基本养老保险投资总额及其投资增长率如表1。

(数据来源: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官方网站整理)

由图1可见, 基本养老保险金投资总额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这一方面与人们对于基本养老保险金逐步认同并增强了缴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关;另一方面与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收入以及国有股减持收入的增加有关;同时也与做实个人账户政策的推行、个人账户保值增值方式的不断探索密切相关。虽然投资总额逐年递增, 但是基本养老保险的投资增长率2007年达到最大之后有回落的趋势, 2011年投资增长率甚至接近于0。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改革初期, 投资比例被严格限定: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而股票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0%。近些年,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部分投资于股票的比例越来越大, 基本维持在30%以上, 2009年、2011年股票投资的比例甚至都超过了32%。而除固定收益类资产及实业投资外, 其他资产投资比例仅占百分之零点几, 其影响微乎其微, 固定收益类资产金融危机影响很小, 实业投资是唯一一类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取得巨大收益的资产。所以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 股市的波动成为基本养老保险投资增长率变动的直接原因。除了上述原因之外, 我国投资渠道过窄, 不能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市场机制尚不完善, 无法抵御泡沫经济, 也是导致投资增长率大幅下跌的原因。

(二)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投资总额及其趋势分析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形式, 主要由个人缴费、企业缴费和年金投资收益三部分组成。2011年5月1日施行的新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重新限定了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范围, 包括银行存款、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万能保险产品、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 以及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债、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金融产品。根据办法规定,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资产配置比例应当控制在以下范围内:第一, 投资银行活期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等流动性产品以及货币市场基金的比例, 不得低于投资组合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5%;第二, 投资银行定期存款、国债、金融债、万能保险产品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比例, 不得高于投资组合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95%;第三, 投资股票等权益类投资产品的比例, 不得高于投资组合资产净值的30%的上限。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投资总额及其投资增长率如表2。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整理

从图2可以看出, 我国企业年金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原因有三点:第一, 企业年金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实施, 使得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和人数不断增加, 企业年金规模也不断扩大;第二, 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逐渐扩大, 有利于进行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增加投资收益;第三, 企业年金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专业机构的介入, 使得企业年金将逐渐走上市场化管理运营的轨道, 企业年金的投资总额与日俱增。但是企业年金的投资增长率图形与基本养老保险的投资增长率相似, 在2007年达到顶峰后就有下降的趋势。其直接原因也是由于股市波动所导致的。而且2011年以前, 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工具限定更为严格:限于银行存款、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产品, 包括短期债券回购、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和企业债、可转换债、投资性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基金净资产的20%;股票基金投资比例不超过10%;风险系数较高的企业债、可转换债及债券基金的投资比例不超过30%。与基本养老金不同之处是企业年金2011年的增长率有所增加。2011年, 企业年金资产总额虽然较2010年增长了27.09%, 但实际平均收益率仅为-0.78%, 所以导致企业年金资产总额增加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增加了4.4万户。另外, 2011年,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进行了改革, 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限制进一步减少, 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这是促使投资增长率增长的另一个原因。

(三)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投资总额分析

特别指出养老基金的第三支柱,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它是由企业职工个人自愿参加、自主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形式。是由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 职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 按照规定缴纳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费, 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并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据2011年6月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 中资保险公司总资产从2001年的 4 502亿元, 增长到了 47 860亿元;业务收入从2001年的 2 076亿元增长到了 13 893亿元。虽然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资产总额增长很快, 但是在我国,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并不顺利, 其补充养老保险的地位并未显现, 甚至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这种养老保险。而且作为承办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还存在竞争秩序混乱、管理运营水平不高、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

二、养老基金投资结构分析

(一)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工具

自养老金制度改革以来, 我国养老保险投资工具范围不断拓宽。从一开始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 到现在可以进行委托投资、实业投资以及海外投资等。就目前来看, 我国养老保险投资还是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银行存款

我国对养老金银行存款的投资比例做出了限定:银行存款不得低于社保基金总资产的10%;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50%。银行存款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但是由于利率低, 容易受到通货膨胀影响, 导致其贬值。所以在投资时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 但不宜过大, 其规模可以控制在支付相应养老金规模的范围。

2. 债券

债券具有流动性强、利息固定、收入稳定、安全性较高等特点。而且, 投资债券的可选择性较多, 投资适当比例, 可以利用投资组合充分分散风险, 符合养老基金安全性的要求。但是2011年, 投资于债券的比例不到10%, 其原因是由于其收益率较低。在增值需求迫切的形势下, 不适宜将资金过多的投资于债券。

3. 股票

一方面, 股票是一种高风险投资。尤其是我国, 股票市场涨跌幅较大, 风险较高。另一方面, 股票投资又是确保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有效选择。改革初期, 鉴于股票的高风险性, 股票投资比例被严格限定, 尤其是企业年金股票投资比例被限定在20%的范围内。但是近些年, 为了保证养老金的增值, 逐渐放宽对股票的投资比例。股票的投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0增长为2011年的32.39%。

4.委托投资

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他投资需要委托信托公司运作。而信托公司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及广泛性”的制度优势, 拥有专业的投资队伍, 可以利用信托受益权制度优势, 通过进行有限、劣后收益等分层设计, 约束外部投资管理人行为, 保障受益人利益。而且当前, 各信托公司会借鉴基金模式, 实施投资组合策略、试行信托精致管理等机制, 可以充分发挥其综合业务平台优势。

5.实业投资

实业投资是指通过基金投资得到被投资单位的股份, 可以通过长期持有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 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 以分散经营风险的目的。社保基金已投资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大唐控股等九家企业, 截止至2010年8月31日, 实现增值 1 030.11亿元, 获得了巨大投资收益。可见投资于一些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 可以达到基金增值的目的。

(二)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结构分析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日益迫切, 改革初期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工具比例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详见表3。

数据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整理。

由图3可见, 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整体呈现逐年降低趋势, 而股票、委托投资、实业投资等资产的投资比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里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和债券。在改革初期, 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比例一度达到98%以上, 近几年才稳定在50%左右。通过以上对投资工具的分析可知, 银行存款和债券的安全性较高, 但是收益率较低。为了保证投资收益, 将银行存款保持在足够支付的范围内即可, 而债券则可以进行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所以, 固定收益类资产有逐年降低趋势。股票近些年来其投资比例整体呈增加趋势, 直到2009年开始, 稳定在30%左右。股票一直都是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重要的投资工具, 尤其2007年的牛市, 更是让社保基金获得了43.19%的收益率。委托投资的比例逐年增加是由于委托投资机构可以整合各种资源, 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但是近两年, 委托投资比例稳定在41%左右, 主要因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 所以不能盲目的投资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将委托投资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符合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要求。另外, 实业投资逐渐成为近几年社保基金投资的重点, 我国社保基金尤其是在2010年, 更是达到了20.90%的投资比例。据2011年社保基金理事会年报显示, 2011年社保基金实业投资的比例占总资产的16.31%。而由于金融危机后股市低迷, 2011年,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近70%都来自于实业投资收益。所以, 适当的增加实业投资的比例, 有利于养老金的增值。

三、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分析

(一)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策略分析

截止到2011年底,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各大类资产实际比例中, 固定收益占50.66%, 股票资产占32.39%, 实业投资占16.31%, 现金及等价物占0.64%。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有总资产一半的份额, 体现全国社保基金长期以来坚持稳健投资的风格。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于2003年开始投资股票, 历年股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平均为19.22%, 占全部投资收益的46%。可见, 股票投资一直都是养老保险收益的主要来源。但是2008年,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股票资产首次出现浮亏。所以, 对股票投资上要始终坚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近些年来, 实业投资在社保基金资产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股市低迷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社保基金也逐步增加了用于实业投资的比例。据推算, 从2012年到2015年, 全国社保基金用于实业投资的最高规模可达到2 500亿元。

(二)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分析

尽管我国对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工作做出了很大努力, 但是目前的投资收益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数据来源: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官方网站;实际投资收益率是自行计算得出的。注:1.年均投资收益率为自成立以来各年度收益率的几何平均值。2.年均通货膨胀率为自成立以来各年度通货膨胀率的几何平均值。3.年均实际投资收益率为年均投资收益率扣除通货膨胀率。

由图4可以看出, 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 除2002年以外, 其余十年社保基金的实际投资收益率都低于投资收益率。所以, 在考察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时, 应该计算其实际投资收益率, 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社保基金收益情况。

由图5可以看出, 2001-2005年, 社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增长缓慢, 实际收益率较低。2006-2009年间, 社保基金实际收益率大幅度波动, 在2007年达到峰值, 2008年又跌至谷底。这是由于2007年股市大涨, 所以2007年收益率达到38.39%。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股指大幅下跌, 导致社保基金收益率低至-12.69%。2009年经济略微回暖, 社保基金实际收益率略微增加, 而到2010年、2011年, 经济又持续衰退, 受资本市场的影响,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又开始滑落。

(三) 去除异动点的对比分析

由表4可知,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历年平均值是8.4%, 减去通货膨胀率之后是5.97%。但是这个高收益率主要得益于2006年和2007年的高收益。2006年、2007年, 我国股票市场急剧上涨, 但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在2008年,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股票市场泡沫破碎, 股票价格一路下跌。相应地, 这一年的社保基金收益率达到了最低值。所以说, 社保基金的高收益率是不能持续的。为了能更准确、真实的反应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情况, 去除2007年的最高值和2008年的最低值后得到的平均收益率更为可靠。见图6所示。

去除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异动点后, 得到社保基金的实际平均投资收益率为4.04%。这一实际平均投资收益率仅比2001年以来这11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高一些。从图6可以看出, 2008年及2011年, 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由此可见, 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过低, 有些年份的收益率甚至跑不赢通货膨胀率。养老金资产没有实现增值, 却在无形中贬值。

四、结论与建议

总体来说,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目前投资总额及资产积累总额逐年增加, 但是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基础上, 得出如下结论: (1) 进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种类过少, 不能通过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虽然股票是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的首选投资工具, 但是如果过度的倚重股票, 而无法有效的分散投资风险, 2008年投资收益率的负增长情况还会再度上演。 (2)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收益率过低, 远远达不到增值的要求。 (3)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并不顺利, 其补充养老保险的地位并未显现, 甚至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这种养老保险。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 丰富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工具, 拓宽养老金的投资范围。目前, 多元化的最优方式就是进行委托投资。可以适度的增加委托投资的比例, 通过委托投资扩大投资范围, 分散风险。我国还可以适当的拓展其他资产类型, 如不动产、基础设施、私募股票等。实业投资在2011年表现出了良好的增值潜力, 所以可以考虑增加实业投资, 尤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另外, 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 又可以带来低风险高回报实现双赢的投资选择。 (2) 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 所以作为管理者的政府则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不断进行改革, 确保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预防泡沫经济再次出现。 (3) 为了增强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作用, 政府明确责任, 加强宏观管理, 加大对商业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 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扩大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综上所述, 如果不对养老金基金进行战略配置、优化投资组合, 拓宽投资工具范围, 那么就不能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所以今后应该不断探索养老基金投资的最优化组合, 以实现最小化养老金投资风险, 最大化养老金的投资收益。

摘要:文章基于2001-2011年养老保险投资总额、资产配置比例以及投资收益数据, 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总额、投资结构、投资收益等情况进行分析, 做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总体评价, 以求更详尽的体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种类过少, 不能有效分散风险;收益率过低, 远远达不到增值的要求;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补充地位并未显现。为此,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制度改革应围绕拓宽投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加大对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这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总额,投资收益率

参考文献

[1].王建光.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问题探讨[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08:4-5.

[2].吕志勇.我国社保养老金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2010:7-10.

[3].江雪峰, 梁晓姗.浅谈养老金入市[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02) .

[4].陈少英, 余玲, 樊旭.如何在确保收益的基础上控制养老基金的投资风险[J].企业家天地, 2007 (04) .

[5].黄路.我国企业年金资产配置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时代金融, 2012 (08) .

[6].董登新.企业年金制度设计再思考[J].中国社会保障, 2007 (03) .

[7].董毅, 冯铭文.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探析[J].管理观察, 2009 (06) .

[8].李昌.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创新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 2011 (03) .

[9].刘庆华.我国养老金基金保值增值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1:38-39.

轻松养老不妨尝试基金定投 篇11

人在退休之后有很多生活方式。有的可以选择出去旅游,有些人还得继续工作。一项调查表明,在全世界每100个退休老人当中,25人已经去世,20人处于贫困,46人生活质量一般,只有9人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从这里可以看出,退休≠安享晚年。

退休之前,随着年龄的增长,收入不断增加。退休之后,不考虑养老金和社保,收入只能是退休前储蓄的利息。支出虽然也会降低,但不可能一下子降到很低。这时收入和支出就会产生一个缺口。一般考虑3种方式来弥补这个缺口:社保养老、子女补贴和自给自足。

对于步入退休的老人来说,子女也面临着他们年轻时一样的问题:房子,车子和孩子。沉重的工作压力已经让他们非常疲惫,把整个养老寄托在子女身上只能加倍增加他们的负担。

其次来看社保养老。当被触及今后的养老问题时,多数人脱离不了这样一个回答:“我已经有社保了。”社保的主要模式有两种,我国采用的是现收现付模式,这一模式由在职职工承担已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成本,也就是年轻的劳动者承担退休者的养老金成本。这一模式的特点就是退休者的养老金是直接来自这一时期缴纳养老金的年轻职工。但前提是人口现在是金字塔形的,退休的还不算多,金字塔的最高层往往是利益的受益者,最低层往往是利益的投入者。所以在社保的金字塔中,退休的老人成为塔尖,而新进入社会工作的年青人则是塔的基础。但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80~90年代出生的一胎子女将成为今后几十年社会的主要劳动者。就社会保障而言,1~2个年轻人面对2~4个老年人,意味着金字塔的基础最终会小于塔尖,最终成为一个倒金字塔。用现在人的钱支付上一代人的养老金的现象也就日益严重,这样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就变本加厉。最终的结果就是养老金不足。因此,养老只能靠自己。

现在开始定投及早规划退休生活

基金定投是一种门槛较低、分散风险的投资模式。适合筹备教育和养老经费的人士或有一定的资金但工作繁忙、没有专业金融知识的人群,以及风险承担能力较弱的工薪阶层和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等。钱少不应该成为不理财的理由,很多理财方式都可以积少成多。每个月只需两三百元,就可以尝试定期定额理财计划。对于年轻时期收入极具增长潜力的投资者来说,几年后这笔小小的投资的积累也可以减轻退休后的晚年生活负担。

养老基金 篇12

经国务院批准,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 投资运营广东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 000亿元, 此举首开地方养老基金委托进行多元化投资运营的先河。从该理事会往年受托投资中央财政补助9个试点省市做实个人账户资金的良好成绩来看, (1) 在可预见的将来, 有望根据国务院的统筹安排和具体省份的要求, 逐步扩大委托投资地方养老基金的试点范围, 并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 对结余基金只能购买国债或存放银行的现有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

近年来,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不断加剧, 以及领取养老金的人数的逐年增加, (2) 养老金支付缺口也逐渐扩大。更有甚者, 由于近年来通货膨胀指数的持续走高, 养老基金面临着较大的贬值风险。资料显示, 地方养老基金截至2011年底累计结余为1.85万亿, 十多年来的其年均收益率不到2%, 如果扣除通货膨胀率, 其实际投资收益为负数。笔者认为, 在有限的财政资金无法全额弥补基金收支缺口的前提下, 若不及时对现有的基金投资政策进行反思与调整, 全力实现基金的保质增值, 在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时, 出现参保居民“缺钱甚至无钱养老”的现象也并非耸人听闻。

根据各国的经验, 谨慎地放松养老金的股票投资限制是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率的重要途径。幸运的是,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 地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现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理念, 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社会保险法》第69条明确规定, 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国务院《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再次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 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然而, 作为硬币的另一面, 从安全性角度上说, 存放银行和购买国债无疑是最为稳健的投资方式, 而实行基金委托进行多元化投资, 尤其是进入尚不太成熟的证券市场, 则暗藏着较大的投资风险。因此, 防范和化解地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进行多元化投资尤其是证券投资的潜在风险, 是人大、政府、基金投资机构及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鉴于此, 考虑到地方养老基金自2010年开始纳入预算编制范围, 以及广东省养老基金委托投资1 000亿元的现实, 笔者不揣浅陋, 拟从基金的投资风险入手, 并结合自身审计工作实际, 基于政府审计的视角, 对基金委托投资尤其是证券投资的风险控制问题展开研究, 期以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

二、地方养老基金委托投资的风险解析

一般认为, 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根据风险的不同划分标准, 地方养老基金委托投资的风险也表现各异。仅从审计的角度上看, 地方养老基金委托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为:一是由于从事的是委托投资, 故必然存在委托—代理风险;二是由于从事的是多元化投资, 每种投资形式都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投资风险, 其中, 以投资证券的风险最大。

(一) 委托—代理风险

理论认为,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与代理人都是理性而自私的, 他们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代理人有着与委托人不同的利益, 因此会采取一些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代理人通常比委托人拥有更多的信息, 故委托人很难监督代理人并保证代理人的行动符合自己的利益。委托人试图使具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利益选择行动, 但其不能直接观察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 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道德风险问题。因此, 委托人必须解决的是, 根据他所能收集到的信息来奖励或惩罚代理人, 激励代理人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也就是选择一个可行机制来实现最大化的期望效用。

在地方政府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案例中, 存在着三级委托—代理关系 (见下图) :一是参保人员将主要由单位和职工缴费所形成的养老基金委托地方政府管理所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人是参保人员, 代理人是地方政府;二是地方政府将其所管理的养老基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所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人是地方政府, 代理人是该理事会;三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委托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等20家境内投资管理人和德盛安联资产管理公司 (Allianz) 等10家境外投资管理人进行股票、债券投资, 委托人是理事会, (1) 代理人是投资管理人。根据委托代理等相关理论, 作为代理人的地方政府、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投资管理人, 在筹集、使用、管理、投资养老基金过程中, 均可能利用自身较委托人有利的信息优势, 从事损害委托人的利益的行为。诚如耿志明教授所言, 由于在养老保险基金中产生了信息不对称性的委托—代理关系, 从而在养老保险基金中产生了不完全的产权。这种不完全产权处于公共区域, 体现在基金代理人可能产生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 并使基金投资人的利息受到损害。比如, 基金代理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去从事一些风险较高的短期性投资, 而这样的投资活动有悖于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原则。

(二) 多元化投资风险

多元化投资风险主要是指投资者在进行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 遭受损失或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投资风险一般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而每种投资形式的投资风险则是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总和。

现以证券投资为例略加说明。所谓系统性风险, 是指由于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不确定性。系统风险对所有公司、企业、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种类均产生影响, 如经济周期性波动、利率和汇率变动, 因而通过多样化投资不能抵消这样的风险, 所以又成为不可分散风险;所谓非系统风险是指由非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在现实生活中, 各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会受其自身因素, 如决策失误、管理能力的降低、产品质量的下滑的影响, 会造成该家公司或该公司所在行业的证券收益率的变动, 它是某个公司或所在行业所遭受的风险。由于某种证券收益率的非系统性变动跟其他证券收益率的变动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因而可以通过证券多样化方式来消除这类风险, 所以又被称为可分散的风险。

三、基金委托投资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基于上文对基金投资风险的分析, 鉴于系统性风险具有全局性、体制性等特征, 通过政府审计直接加以防范和化解的功效相对较小, 下文主要通过对养老基金预算编制、执行等重点环节的审计,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地方养老基金投资的委托—代理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进行控制:

(一) 投资决策的审计控制

笔者认为, 对于地方养老基金的委托投资应当与转移支出、上缴调剂金等重要事项一起, 列入年度所在地的社保基金预算编制范围。是否委托投资、投资给谁、规模多大等情况都应接受本级人大预算或其他专门形式的审查与批准, 同级地方人民政府仅有委托投资的动议权和执行权。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根据法律规定, 地方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决定各项工作的重大事项, 既包括对本级政府工作的监督, 也包括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审查和批准。自2010年开始养老基金就已纳入政府预算范围, 委托投资行为应当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接受本级人大的审查和批准。二是从养老基金的性质上说, 社会保险基金作为公众的“养老钱”和“保命钱”, 主要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的, 从本质上属于全体参保劳动者共同所有, 政府仅负有代为管理之责。由于“全体参保劳动者”是一个泛化的共同体, 实践中很难界定其明确的代表人。从法理上说, 地方人大属于最能反映本地“民意”的代议机构。因此, 动用本地养老基金进行有较大市场风险的投资, 应当接受其审查和批准。三是根据《社会保险法》第76条关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投资运营以及监督检查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的规定, 对于地方养老基金委托投资后的运营情况, 本地人大仍有权继续加以审查和监督。综上所述, 对于任何未纳入社保预算编制范围, 或者未通过人大预算或其他专门形式的审查与批准的地方养老基金委托投资行为, 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另一方面, 实行地方养老基金全国统筹是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未来发展的最终形式, 当前应以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为重点。现有研究表明, 在地方养老基金管理方面, 尽管政府在2009年底宣布全国所有省 (含直辖市、自治区) 都实行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或出台了省级统筹方案, 但从政策执行情况来看, 除几个直辖市和个别省份外, 大多数省份采取的都是养老保险的省级调剂金模式, 而不是完全的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也就是说, 征缴的养老基金仍然大部分掌控在地市级、县级政府等上千多个独立的行政单位手中, 形成了养老基金管理的“碎片化”状态。在这种状况下, 如果允许地市级、县级人大决策委托投资, 不仅因投资主体众多易于带来管理上的混乱并增加管理费用和监管难度, 更会因此增大基金的风险源, 降低了基金抗风险能力, 因为一旦该层次的基金投资失败, 将很难从其他市县进行资金调拨, 从而使当地养老金出现支付困难甚至是支付危机。因此, 就当前情况而言, 只有省级政权才能被授予将地方养老基金进行委托投资的权限———当然, 根据中国行政管理体制, 这种决策还得经过国务院的事先批准。

鉴于此, 从审计的角度上说, 应当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地方养老基金委托进行投资的情况;如若存在, 则需进一步关注以下事项: (1) 是省级政府或是省级以下政府, 发起养老基金委托投资的动议, 审查是否曾在无权动议的情形; (2) 省级政府是否将投资的情况, 事先纳入本级社保预算编制的范围, 审查有无少报、瞒报和漏报委托投资项目的情形; (3) 委托投资行为是否经过本级人大的审查和批准, 审查是否存在人大尚未审查和批准就已委托投资的情形; (4) 委托投资行为是否经过国务院的批准, 审查是否存在未经国务院批准而由地方自行委托投资“各自为政”的情形。

(二) 投资主体的审计控制

鉴于地方养老基金的民生性质与巨大规模, 以及当前国内外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 政府在对受托投资机构和基金管理人的选聘方面, 必须采取最为谨慎的方针, 只能经过法定的遴选程序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才能被授予投资运营权, 主要委托给那些国家专门成立的或在海内外投资管理当中长期投资业绩优秀、风险控制能力强、治理结构优的资产管理机构开展投资的专业化运营。待运营机制成熟后, 还可根据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绩效形成自由竞争机制, 取消投资不规范的基金管理人后续竞标资格。例如,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9条的规定, 取得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业务资格、根据合同受托运作和管理社保基金的专业性投资管理机构即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基本条件, 主要包括在任何时候都维持不少于5 000万元人民币的净资产、最近三年没有重大的违规行为等七项。

鉴于此, 从审计的角度上说, 应当严格对照相关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对合格受托投资机构和基金管理人的选聘程序和准入的条件, 重点反映是否存在未经公开招标方式及其他违反法定遴选程序的情形, 重点揭露因运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低下等原因致使的不符合基本条件机构投资者混入委托养老基金证券投资市场, 从而增大投资风险的情形。

(三) 投资比例与规模的审计控制

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克维茨 (Markowi-tz) 提出著名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Modern Portfolio Theory) , 理性投资者会利用“分散投资”来优化他们的投资组合, 从而避免出现“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中”的危险现象。就养老基金委托投资而言, 为了分散投资风险, 地方政府一般都要求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仅将一定比例的基金投入证券市场, 借以控制进入证券市场的资金规模, 促进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这些比例的上下限要么会作为机构投资的法律依据被强制执行, 要么就作为正式条款在委托投资协议中加以明确, 从而有力地约束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如在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养老基金的委托投资协议中, 明确新增资金将更多配置到固定收益类产品中。而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28条的规定, 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 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 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这样测算, 此次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养老基金的1 000亿元, 最终能进入股票投资的规模上限为400亿元。 (1) 另一方面,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为有效降低证券投资的风险, 通过投资纪律性再平衡对证券投资实行比例管理。 (1) 具体而言, 根据资金性质和各大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性, 社保基金确立了中长期资产配置计划, 设定了股票和债券等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区间。在实际投资中, 当股票资产比例低于目标比例区间下限时, 就增加投资、提高股票资产的比例;反之, 则减少投资、降低股票资产的比例。

鉴于此, 从审计的角度上说, 应当严格对照限制投资比例和规模的法律法规及委托投资协议, 审查基金投资比例和规模限制政策、协议的执行情况以及投资纪律性再平衡比例的管理情况, 重点反映是否存在地方养老基金超比例、超规模进入证券市场, 从而造成股市动荡、增大投资风险的情形。

(四) 投资进度与期限的审计控制

就地方养老基金投资证券市场而言, 由于基金规模过于庞大, 考虑到证券市场投资秩序的稳定, 有必要对委托投资的基金进入和退出证券市场实行进度控制。因为过大数量的基金同时进入或退出证券市场, 易于冲击正常的投资秩序。例如, 在此次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养老基金的委托投资协议中, 明确1 000亿元资金将分批逐步到位。与此同时, 养老基金委托证券市场投资, 一方面应当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分享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收益, 着眼于分享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成果, 使其不会采取短期投资行为, 不会依靠股市的大起大落炒作盈利;相反, 它是股市中的一支稳定力量。然而, 另一方面为便于及时对委托投资行为的考核、评估, 投资又应设有固定的投资期限。具体的期限, 可根据委托投资的时间、投资证券的种类、受托基金管理人以往投资业绩等多种因素确定。如在此次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的案例中, 主要是处于首次试点委托的考虑, 投资期限暂定两年。

鉴于此, 从审计的角度上说, 应当审查委托证券投资的进度与期限规定的执行情况, 重点反映是否存在实际投资资金未按规定分批逐步到位的情形, 并对因投资期限过短或过长所带来的风险提出预警。

(五) 投资对象与收益的审计控制

鉴于地方养老基金的特殊性质, 为有效降低风险、维系基本收益, 应当对其投资对象与保底收益进行必要的控制。在投资对象方面, 考虑到证券市场不太完善的现状, 如果投资股市的话, 目前应当主要投资国家战略性产业、资源性产业和垄断性产业。这些产业资金需求量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 投资回报率较高且风险较小, 符合养老基金可以长期使用但必须低风险运作的特点, 可以为社会保障基金赢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尽管如此, 由于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 只赚不赔只是理论上说假设, 基金投资存在亏损的可能。因此, 另一方面, 对于养老基金的投资还应当进行必要保底收益的控制。如果投资收益低于收益下限, 应首先由基金管理人动用储备金予以补充———这就要求基金管理人事先按一定比例提取自有资本存放委托人指定银行用作保底收益的担保储备。若储备不足弥补的, 应动用基金管理人的其他自有资产加以补足。若仍不够弥补的, 由于政府是养老保险的最终责任主体, 则应由启动委托投资动议的本级政府承担“兜底”弥补责任。例如, 在此次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养老基金的委托投资协议中, 明确规定委托人可获得不低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的收益, 以确保实现基金基本的保值增值。

鉴于此, 从审计的角度上说, 应当审查养老基金的投资对象与保底收益情况, 重点反映是否存在证券投资资金未按规定进入战略性、资源性和垄断性等收益较大、风险较小产业的情形, 揭露委托代理双方未签收益保底协议或条款, 以及基金收益实际低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等情形。

四、结语

由于审计机关具有独立于地方养老基金委托代理关系双方当事人的特殊身份, 又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法定职责, 因而可以通过政府审计的手段, 对投资的决策、主体、比例与规模、进度与期限、对象与收益等方面进行全面审计监督, 从而规范代理行为、减低投资风险, 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具体而言, 通过对地方养老基金开展审计, 在委托投资方面可以达到以下基本目标:一是对地方养老基金预算的编制、执行等重点环节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 反映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二是揭示基金委托投资在实体和程序上, 尤其是在投资的决策、主体、比例与规模、进度与期限、对象与收益等方面, 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法处理和问责, 促进政府、理事会以及相关基金管理人强化对基金的内部审计和内部管理, 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三是所谓“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电灯是最有效的警察”, 通过审计公开或结果公告, 完善养老基金投资的信息披露制度, 为人大、财政、社保主管部门、纪检监察及社会公众对基金投资的外部监督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四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与完善基金投资、控制投资风险的审计建议, 促使政府研究出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条例》、基金投资的实施细则以及长远规划、计划, (2) 为中央完善对全国各地养老基金投资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提供重要参考, 从而提高基金投资的整体性、宏观性和前瞻性。

当然, 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对纳入地方预算的养老基金投资行为进行风险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政府审计仅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除了养老基金投资相关部门和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外, 还应构建审计监督与人大、财政、社保主管部门、纪检监察及社会公众等其他监督形式“多位一体”的外部监督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更为有效地对其投资风险尤其是证券投资风险进行控制, 更大限度地确保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 从而让中国居民的养老金在更大程度上享受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林治芬, 高文敏.社会保障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203.

[2]耿志明.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163.

[3]陈瑞华.信息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134-140.

[4]Louis D.Brandeis, Other People’s Money and How the Bankers Use It, New York:Frederick A.Stokes Company, 1914:92.

[5]吴黎华.社保基金获准运营广东千亿养老金[N].经济参考报, 2012-03-21.

[6]白维军, 童星.稳定省级统筹, 促进全国调剂:中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及模式的现实选择[J].社会科学, 2011, (5) .

[7]闫俊.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中的政府理财责任[J].社会保障研究, 2011, (1) .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导航策略下一篇:建筑节能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