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远程教育

2024-09-07

个性化远程教育(精选12篇)

个性化远程教育 篇1

(一) 引言

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 (Distance Learning) 教育, 是指师生主要凭借计算机网络或其他媒体所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类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如何使教学、培训能满足不同地点和不同学习时间的人们需要, 如何最大限度地使广泛的人群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在这方面已经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 个性化远程教育应运而生, 它的优点在于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并不统一的情况下, 利用计算机网络, 就能与教师进行交互并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 还可以通过Web数据挖掘技术为学习者实施个性化远程学习服务, 它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 已经成为中国人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实施个性化远程教育的关键技术——Web数据挖掘和解释结构模型法 (ISM) 技术, 并利用该技术对个性化远程教育复杂要素间的关联结构进行研究, 通过特征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 揭示出系统的内部结构, 以此建立了追求个性化教育的远程教育平台模型。

(二) 实施个性化远程教育关键技术

1. 网络用法挖掘 (Web Uasge Mining) 技术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学习手段, 适用于各类层次人才的教育, 它是一种提供终身教育的良好手段。其教育对象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 主要体现在:个人学习目标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认识风格不同。这就必然决定了远程教育必然是一种个别化的教育, 远程教学也必须是一种适应个别化学习需求的个性化教学。

远程教育平台的访问个性化意味着每个学生在访问远程教育站点时应得到个性化的服务。然而, 现有的基于Web的远程教育平台大多不能解决个别化学习的需求, 所以也就无法对学习者实施个性化的远程学习服务, 主要是现有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存在一定的不足, 其一是动态交互功能不强, 很难在系统中进行发现式、创造式的主动学习;其二是系统的智能性较低, 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合适的、智能化的交互界面, 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提供相应的指导, 实现因“才”施教;其三是缺乏有效的引导, 并且系统的测试和评价功能不强。为改善这些不足之处, 有必要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引入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 形成一种主动的、协作的、开放的远程教育学习系统, 实现个性化、协作性教育教学,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让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 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要建立这种个性化远程教育服务系统, 网络用法挖掘 (Web Uasge Mining) 技术是我们应该优先选择的一种数据挖掘技术。

Web Usage Mining用于了解用户的网络行为数据所具有的意义, 它所面对的是在用户和网络交互的过程中抽取出来的第二手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用户在访问Web时在Web日志里留下的信息, 以及其他一些交互信息, 具体来说有用户访问日期、时间、用户IP地址、服务器IP地址、方法、所请求的URL资源、服务器响应状态、用户代理、发送字节等。Web Usage Mining就是对Server Logs、Error Logs、Cookie Logs等各种日志信息, 以及用户的注册数据进行挖掘, 以发现有用信息, 并对学员访问留下的日志文件进行分析提取, 获得关于学员学习的信息, 作为对学员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的依据, 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建立起一个智能化的、个性化的远程教育系统。这个学习系统可以通过对学习者行为的分析和研究, 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需求、能力、进度、兴趣等, 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呈现出符合个性的学习资源, 使得学生身边似乎有了一个能针对自身特点进行教学的“老师”而获得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2. 解释结构模型法 (ISM)

解释结构模型法是用于分析教育技术研究中复杂要素间关联结构的一种专门研究方法, 作用是能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 揭示出系统的内部结构, 并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 对系统的整体模式进行结构化建模, 用整体设计中要涉及的内容结构矩阵来描述系统的设计方案, 并以此来诊断系统设计中各方面因素, 为系统的整体设计优化提供方向。

解释结构模型法 (ISM) 是以图论中的关联矩阵原理来分析复杂系统的整体结构, 将系统的结构分析转化为同构有向图的拓扑分析, 继而转化为代数分析, 通过关联矩阵的运算来明确系统的结构特征。首先根据传统设计方式勾画出设计结构矩阵 (邻接矩阵) A, 如图1所示:

其中元素aij表示活动ai需要来自活动aj的信息, 并用aij=1来表示, 若aij=0 (i≠j) , 则表示该元素所对应的活动间不存在信息联系。

然后再进行布尔运算得出可达矩阵 (reachability matrix) R。这里利用了可达矩阵的推移特性, 可达矩阵R可以由邻接矩阵A加上单位矩阵I, 并经过矩阵的布尔演算后求得。即:

可达矩阵R表明各节点间经过长度不大于 (n-1) 的通路可以到达的程度。对于节点数为n的图, 最长的通路其长度不超过 (n-1) 。在可达矩阵R中, 如果某两行或某两列的元素一样的话, 表明这两行 (两列) 构成一回路。

公式 (1) 中RT为R的转置矩阵, 通过RIRT运算识别出系统中各子任务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识别整个系统过程的结构特征, 从而得到结构的优化重组。公式 (1) 是定义矩阵R IRT的运算准则:如果从结点vi到vj是可达的, 则有pij=1;如果从结点vj到vi是可达的, 则有pji=1。因此, 结点iv和vj是相互可达的当且仅当pij.pji=1。这样, 若矩阵RIRT的第i行非零元素在第j1, j2, j3., , ..jk列, 则结点iv, vj1, vj2, vj3., , ..vjk在同一个强连通分支中。

我们利用ISM方法对远程教育模式进行研究, 其一可以用邻接矩阵来识别个性化远程教育系统中各个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 揭示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其二可以通过可达矩阵R中的回路来分析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这样我们就可以揭示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 建立完善的追求个性化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

(三) 个性化远程教育特征要素分析

为了便于研究远程教育模式, 我们首先利用5W1H传播研究模式 (即What、Where、When、Who、Why和How) 对远程教育的特征要素进行分析, 得到12种要素, 分别为: (1) 学员人数:人数可多可少, 非常灵活。 (2) 学习地点:学员可在任何场所上网学习, 不受空间的限制。 (3) 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利用网络化教材来完成学习目标。 (4) 实习机会及场所:无法提供实习场所, 使一些实践性的内容无法更好的理解。 (5) 学员差异的解决:学员之间存在着差异, 应对学员开展个性化教育。 (6) 教材内容:网络化教材制作较难, 主要体现在内容是否丰富, 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7) 即时答疑、交流情况:通过实时交换技术如:聊天室 (chat room) 、视频会议 (Video Conference) 、即时通信 (MSN/QQ/ICQ) 和BBS等解决教师和学员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员之间互相沟通的点对点的音、视频通讯, 同时该技术还支持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教师可以随时召开会议, 也可以进行远程的办公和教科研工作。 (8) 学习历程档案的建立:可通过网上报名, 直接在数据库中建立档案, 这其中主要包含学员的知识等级、学习能力、选课情况、测验通过情况等信息, 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9) 教师:可事先录制好授课案例, 学员上课时不必有真实的教师在现场, 但教师应做好学员档案的管理以及网络教材的制作, 及时通过实时交换技术与学员和别的教师进行沟通, 实行个性化教育。 (10) 课程表安排的灵活性:学员自己可以灵活安排。 (11) 集中受训:远程教育由于人员的分散, 或受地域的限制, 很难做到集中受训。 (12) 因“才”施教, 个性化教育实施:利用网络用法挖掘 (Web Uasge Mining) 技术挖掘学员信息, 建立起一个智能化的、个性化的远程教育系统。

3个性化远程教育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远程教育的特征要素, 以及Web挖掘技术和解释结构模型法, 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反映各特征要素的邻接矩阵, 以便于研究教育模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图2中 (1) ~ (12) 分别代表: (1) 学员人数; (2) 学习地点; (3) 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 (4) 实习机会及场所; (5) 学员差异的解决; (6) 教材内容; (7) 即时答疑、交流情况; (8) 学习历程档案的建立; (9) 教师; (10) 课程表安排的灵活性; (11) 集中受训; (12) 因“才”施教, 个性化教育实施。

依据上述解释结构模型法理论基础, 我们可以计算出该邻接矩阵的可达矩阵R及R ∩RT为:

通过分析各特征要素之间的关系, 以及RIRT的计算结果, 得出{ (2) (4) (11) }, { (5) (6) (7) (8) (9) (12) }之间有相互的因果关系, 接着对个性化教育系统实施级别划分, 进一步识别各特征要素之间的结构特性, 可以得到个性

化远程教育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图, 如图3所示。

图3直观的描述了实现个性化远程教育的模式, 在建立个性化远程教育平台时可依此为理论基础,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 达到学习目标, 并通过实时交换技术把信息反馈到教育平台, 同时, 利用网络用法挖掘 (Web Uasge Mining) 技术, 抽取到用户和网络交互过程中的第二手数据, 建立学员学习历程档案, 教师依此为依据, 在个性化教育平台上对学员实施个性化设置, 满足对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服务, 实现个性化远程教育。

(四) 结束语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学习手段, 是当今实现终身教育的最佳选择之一, 个性化的远程教育又是远程教育的立足之本, 因此有必要研究并掌握相关的个性化的远程教育网站技术。而个性化远程教育的特征要素较多, 相互之间的关联又比较零乱, 我们通过解释结构模型法 (ISM) , 分析各特征要素之间的关系, 揭示了个性化远程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 为建立完善的个性化远程教育平台打下了基础。解释结构模型法不仅可以用来分析教育技术研究中复杂要素间关联结构, 同时还可以分析很多复杂的系统设计, 比如机械行业专家系统的分析, 模具设计过程建模的研究等等。本文研究思路同时也可应用到同类系统的开发中, 相信该技术随着发展会不断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2-36.

[2]傅彦, 顾小丰.离散数学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7:23-54.

[3]Seliger G, Karl H, Weber H.Cooperative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of complex products, Annals of the CIRP, 1997, 46 (1) :67-70.

[4][1]Leonard D Albano, Nam P Sub.Axiomatic Design and Concurrent Engineering.Computer-Aided Design.1994, 26 (7) :499-504.

[5]S.Brin and L.Page.The anatomy of a large-scale hypertestual Web search engine.In Senenth 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 Brisbane, Australia, 1998.

个性化远程教育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全面提高乡党员干部队伍和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让群众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以远程教育工作站为平台,整合本乡现有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源,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带头作用。同时,注重专业知识培训,法律法规的学习使综合效能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二、教学内容

根据我乡实际情况,本着系统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主要安排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城市建设、就业技能、典型经验、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和影视戏剧欣赏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具体设置如下:

1、政治理论。主要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辅导、党的基本知识、组织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以社区组织为核心的组织配套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党的群众工作、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等。

2、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资源与环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就业、集体资产管理、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等。

3、就业技能。主要包括:建筑工人操作技能;居室装饰装修技能;刺绣、剪纸、结艺等手工制作技能;非机动车、机动车(摩托车、农用机动三轮、货车等)驾驶、保养与维修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等。

4、科普知识。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基本知识,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科学常识,当代科学技术成就与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反对邪教、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5、卫生保健。主要包括:艾滋病、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生活卫生习惯、健身体育、远离毒品(包括烟草)等健康常识,食物营养、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畜禽卫生管理等环境卫生常识,地方病预防,用药常识,食物中毒、煤气中毒、外伤骨折、呼吸(心跳)骤停、意外伤害等急救常识,针灸、推拿、按摩、食疗食补和中药煎熬、服用、存放等中医中药知识。

6、计划生育。主要包括: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宣传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知识,两性生殖健康和性病防治知识,避孕方法和知情选择指导,儿童保健与优教,新型生育文化和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等。

7、文化体育。主要包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名胜古迹、乡俗民情、民间艺术,体育健身常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文化旅游和文化娱乐等。

8、影视欣赏。主要包括名人伟人的影片、先进共产党员的故事、传统影视戏曲、歌曲、及音乐欣赏等。

三、培训方式

采取定期培训和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培训主要是借助会议、党员大会等进行培训,不定期采取个性化学习培训,主要是借助党员和群众有时间组织学习。

1、学习对象:需要个别辅导的党员、群众

2、活动方式:按个人要求适时安排

3、学习地点:各远程教育站点

4、学习内容:种养技术、市场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经营管理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划生育、农村卫生、政策法规及公共道德等。

四、工作目的

通过现代远程教学活动,达到以下基本目的:

1、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理论素质。

2、让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适时了解党和国家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政策法规。

3、让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掌握一定的科技技术,以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

4、通过各方面的培训,达到能够自主学习的目的,让学习活动能够持续进行。

5、突出重点,培养典型,并对经济大户进行培训,让其能够自己上网查找所需的资料;

个性化远程教育 篇3

当被问到“现在‘互联网+概念那么火,‘互联网+教育能带来什么改变”时,任友群说,他最期待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产生的“化学效果”是消除信息鸿沟,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撑,催生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让“个性化”的教育不再只是梦想,“因材施教”能关照更多人。

在教育教学运行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互动方面,任友群认为,任何一种新型技术工具的出现,都要考虑它在教育中正面和反面的作用,微信也不例外。目前,不管哪一种新工具,一定是在云、网、端这3个层面以及之间的连接中发挥作用。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这样的现实,并积极研究“互联网+教育”中的各种新情况。

针对网友提出的“在信息技术和教育的融合上,老师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任友群表示,教师不仅要会运用PPT取代板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策略和行动中具有更开放的思维,共享优质资源,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通过管理信息化分析学情、制订个性化方案。教师要“走出”传统课堂的局限,把握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契合点。

个性化远程教育 篇4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国内各高校越来越多地把学习过程放在网上, 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足不出户便可享受网上学校提供的服务, 无论对于学生课后复习还是异地教学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 随着远程教育的广泛开展, 出现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网络教学系统模式单一, 且以系统自身为中心,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完全相同的学习内容, 系统没有将学习、授课、交流等子系统同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结合起来, 系统对所有的学习者都只是提供一个统一的学习界面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而不同进度、不同方式、不同兴趣的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由于网络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与学生打交道, 无法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指导学生, 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被有效的控制;学习者缺乏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有效评估;面对网络上海量信息, 如何准确、快速地获取符合自己学习需要的信息却是普通学习者棘手的问题。

为此, 本文提出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系统, 建立个性化远程教育系统模型, 使远程教学系统的资源围绕学生的需求来配置, 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2、建立个性化远程教育系统模型

传统的远程教学系统中每个学习者看到的界面是相同的, 所以无法实现因材施教。通过挖掘学习者的兴趣爱好、访问页面情况、学习的能力等给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界面, 让学习者感到进行的是一对一的教学, 有利于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基于这种思想, 本文提出了一个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个性化远程教学系统。该模型由教师模块、资源库、用户库、工具库、个性挖掘模块以及系统界面组成, 各组成部分功能描述如下:

2.1 教师模块

教师的操作包括两方面, 一是对资源库进行管理, 二是对用户库进行管理。

2.2 资源库

资源库中存放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各类资源:各种试题、作业、相关课件等。

2.3 用户库

用户库中存放着所有与学习者有关的信息。包括学习情况数据库、个性特征数据库和行为记载数据库, 该用户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可根据系统需要进行扩展。

2.4 工具库

工具库中包含远程教学所需的各种工具:作业、答疑、交流和考试工具。系统克服了传统的远程教学系统的缺陷, 采用模块化设计, 将原来的各个系统转化成对应的远程学习的支持工具, 这样将原来独立无关联的子系统转为相应的子程序, 便可随时调用。

2.5 个性挖掘模块

这是体现个性化的关键, 是整个个性化远程教学系统的枢纽, 它包括三个部分:信息采集中心、个性化分析中心、信息调度中心。信息采集模块所完成的任务是对学习者行为跟踪采集, 记录学习者的行为并连同用户库里记载的该学习者的相关信息一起提交到个性化分析中心;分析中心收到相关信息后, 选取适当的挖掘方法进行分析挖掘, 得到结果后发命令给信息调度中心;信息调度中心收到命令后调用合适的学习工具访问教学资源数据库, 然后将需要的信息返回到学习者界面, 同时传递给个性化分析中心, 分析中心对得到的数据再次进行分析, 将得到的最终分析结果写回用户库中。经过上述操作, 学习者便能得到与他请求的内容相关的数据, 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2.6 系统界面

学习者登录后, 个性化界面记录其个人信息, 同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个性挖掘模块, 个性挖掘模块经过分析得到结果, 这些结果将用于学习者的界面重组, 即根据学习者的要求提供相应界面, 将学习者关心的问题呈现出来, 方便学习者进一步操作。

3、利用关联规则帮助课程建设和分析学习行为

3.1 教员课程建设分析

网络课程的主讲教员在网络课程中起着专业资源建设、虚拟教室配置和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等作用, 教员对本专业课程的建设质量以及与在网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持续性对于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本门专业网络课程的忠诚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一门资源丰富、配置齐全、学生在网上学习交流的情况不断得到反馈的网络课程, 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保持学生对这门网络课程学习的忠诚度;反之, 我们通过学生对此门网络课程的学习情况也能反映出这门网络课程建设的质量好坏, 从而也能对负责建设这门网络建设的教员对他所承担的网络课程建设任务作出一个评价分析。

例如我们通过数据库里的记录教员教学活动情况的"教员日志" (包括教员姓名、课程名称、最近访问时间、累计在线时间、批阅作业次数、回答问题次数、组织考试次数、批阅试卷份数) 信息表和记录网络课程基本信息的"虚拟教室" (包括课程名、授课教员、课程访问量、章讲数量、习题数量、课程配置指数) 信息表, 以及记录学生学习活动情况的"学员情况" (包括学生姓名、最登录时间、累计在线时间、访问本课程的章讲数、提问发帖、作业考试) 的信息表进行数据准备、数据挖掘 (过程略) , 得出挖掘出来的关联规则例如下:

VisualClassroom (260, "配置指数高") →Classroom ("访问量高") [0.3, 0.7]。

我们对此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这是一个布尔型关联规则, 该规则的含义是虚拟教室配置丰富完善的, 使该虚拟教室的访问高的这种结果, 其支持度为0.3, 可信度为0.7。它包含的意思是"在260个虚拟教室中, 有30%的访问量高, 其中配置指数数高的虚拟教室访问量高的达到70%"。我们从中可以看出, 一门资源丰富、课程配置齐全的虚拟教室更能吸引学生前来进行网络学习, 而学生访问量高的课程同时也督促建设该网络课程的教员更加积极地维护、完善网络课程, 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3.2 学员学习行为分析

由于网络学习较课堂实时学习相比, 它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灵活性的同时也造成了学习者学习的随意性, 而学生网络学习的情况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因此, 为了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 可以借助于相应的数据挖掘工具, 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课程相关规律或模式, 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学习、改进教师的网络教学策略提供必要的支持。

例如我们通过提取数据库里的记录学生学习在线时间、讨论交流、考试测试等学习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 得出关联规则如下:

Student_log (1000, "在线时间长") , Student_log (1000, "讨论交流多") →Study ("考试成绩好") [0.33, 085]。

我们对此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该规则的含义是学生网络学习时间长、积极和教员进行讨论交流的, 最后网络考试成绩好的其支持度为0.33, 可信度为0.85。那么它包含的意思是"在1000名学生当中, 有33%的网络考试成绩不错, 而经常上网学习的、积极和教员学习交流互动的, 网络考试成绩好的占85%"。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网络学习的效果, 首先上网学习的时间要有一定的保证, 其次教员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交流互动。

4、结束语

科技的发展表明, 数据挖掘在各个领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包括在远程教学系统中的应用。数据挖掘使远程教学系统功能更加完善, 更具个性化, 以便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有清晰的了解, 在不断反思和坚持中完成学业, 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同时, 让教师对教学有全局的了解从而改进教学。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个性化远程教育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进而研究了个性化远程教育系统的模型中的各个模块, 特别是其中体现个性化的数据挖掘模块。同时, 对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在远程教学中的教师课程建设和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相关应用作了探讨, 并对其挖掘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据挖掘,远程教育,关联规则

参考文献

[1]Bing Liu著、俞勇等译.Web数据挖掘[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11.

[2]吴江红.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课程相关性研究与应用[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09 (8) :73-74

[3]罗兴文, 闫友彪.基于Web挖掘的个性化远程教育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 (6) .

家庭个性化教育 篇5

个性化教育,简单概括就是根据孩子独有的个性因材施教。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健康和谐的家庭教育能够为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非常大的贡献。所以,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做好个性化教育,作为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一、家庭个性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要做好家庭个性化教育,首先家长要对家庭个性化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个人认为,做好家庭个性化教育,应该遵循下面的几个原则。

1.重视个性化教育,但更要重视共性化教育

相对于家庭个性化教育,学校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共性化教育,因为学校教育虽然也强调注重学生个性,但是在教育方式上,更多的是采用统一的方式,注重的是标准化规范化。

我觉得,在当今社会,家庭个性化教育只能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绝不能替代学校教育。因为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体意识,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也可以更好的保证孩子们按部就班接受系统化教育。也有些人把家庭个性化教育走到了极端,不让孩子上学,结果,孩子个人能力得到了发挥和开发,但是,却丧失了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能力——社会能力。

所以,家庭个性化教育,只能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绝不可以替代学校教育。这就是家庭个性化教育的基本定位。

2.不能单纯的用分数高低来评价孩子好坏

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并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能力。所以,绝对不用某次考试的分数来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孩子取得好成绩,我们和他一样高兴,孩子考得不好,我们会鼓励他,帮助他进行分析,看到自己的不足。也用其他方面的进步来鼓励孩子。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本身就很有上进心,那么,这时候,如果再横加指责,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永远不能是我们指责孩子的理由。

另外,我们也不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其他孩子的长处比。我们总是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让他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对于别的同学,也鼓励他找出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

别的孩子的长处,永远不会成为我们指责自己孩子的理由。

3.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

我们一直认为,在人格上,不能区分大人和孩子,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对孩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年的父子成兄弟”。现在也确实如此,孩子的个头已经超过了父亲,孩子可以和父亲勾肩搭背了。

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尊严,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尊,学会尊重别人。只有成为朋友,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平等,才会无拘无束,能够和父母自由的交流思想。

但是,这种尊重,决不是一切由着孩子。我一直向孩子灌输一种观念:非原则问题,可以讨价还价,但是,原则问题绝不能轻易让步。比如,在品德上、在金钱上,都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4.不仅仅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能力

系统化的知识学习,学校做得更好,因为学校已经根据孩子们的身心发育特点制定了科学的知识传授计划和传授方法。而且一般家长,并不真正了解学校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适当的知识传授,也许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家庭个性化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

作为大学教师,作为新生班主任,我也发现并深有体会的就是,现在的学生,自理能力差,自制能力差。学生习惯于什么事情都由别人给安排好,没有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学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别人的督促和监督,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做不好,自己就不会约束自己的欲望。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上大学之前在这方面的训练比较少。所以,在家庭个性化教育上,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所以,自理能力、自制能力的培养,就应该从中学生开始。

二、家庭个性化教育的基本做法

1.加强沟通,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需要,也会使我们发现孩子身上那些我们未曾注意到的长处和进步。

而了解孩子,最重要的是交流,是一起相处。所以,在孩子放学之后,我们常常和孩子一起玩,或者一起做事,通过孩子的言谈举止了解孩子的想法。当然,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就必须真正平等的对待孩子。绝对不能动不动就拿出父亲的威严。因为对于中学生,父亲的威严,不是来自于父亲的身高,也不是来自于高声吼叫,而是来自于孩子对你的敬重和佩服。你平等对待孩子,孩子敬重你,他才会和你真心交流。

2.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

我们一直向孩子灌输一种观念,自己的事情,就是需要自己去做,要自己去完成。比如,从孩子上学到现在,我们从来没有帮孩子整理过书包,更没有帮孩子背过书包。记得在他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早晨出门晚了,我送他去坐班车的时候,班车已经启动了,我们俩只好快跑,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没有帮他背书包。

在平时他自己的事情,我们会让他去做,为了防止忘记,让他自己写个计划贴在墙上。到了假期更是如此,自己制定作息时间,安排学习时间。当然,有的时候做得并不好,但是,至少给他一种意识,他自己的事情,就该他自己安排。

在平时学习中,让他自己安排做作业的时间。在作业方面,都是他在自己房间里独立完成,我们不陪在身边。如果他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找我,我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引导他分析,教给他思考方法。

3.发现长处,及时鼓励

孩子需要家长的肯定,这样才会增强他的自信。比如,国庆节全家跟随旅行社到曲阜和泰山旅游,孩子的表现就很独立,不再和父母走在一起,而是自己走在前面,而且主动地帮助导游做一些事情,帮助导游组织游客。通过这件事情,我们由衷地感慨,孩子真的长大了。同样,我们也对他的做法大加鼓励。再比如,今天放学回家,他兴高采烈的说他今天受到表扬了,我就仔细问了表扬的原因,对他进行肯定和鼓励,他自己也很高兴,表示自己会做得更好。

4.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

有句名言,“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我的理解就是,教育,不要拘于什么形式,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比如,去年和他妈妈到北京游玩,他妈妈就让孩子自己看地图,决定去什么地方,怎么坐车。在无形中,就培养了他出门旅行的能力,也让他很有成就感。我喜欢背古文,在高中的时候学的一些古文,也能背诵。前两年,我就把白居易的《琵琶行》背给儿子听,儿子对爸爸很佩服,而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主动地跟着背诵,时间不长,也会背了。用这种方式,还学会了背诵其他几首长诗。儿子很得意,也成了自己的保留节目,在带他参加大学生联欢会的时候表演给大家。我也喜欢和孩子一起骑车,在前年的时候,我们两个就骑车去了胶南县城,更多的时候是在开发区内。在骑车的过程中,就告诉儿子交通规则,也应到儿子学会欣赏开发区的美,让孩子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

再比如,有一天他放学的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没有现金,只有各种银行卡、身份证、名片。回家后他给了我,我就和他一起和失主联系,第二天一起交还给失主。通过这些过程的参与,让他学会对类似事情的处理,该考虑到什么问题,该怎么说话。

5.对待缺点,及时批评。

因为毕竟是孩子,缺点在所难免。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何况是个孩子呢。所以,孩子有缺点,我们能够给予充分的理解,但是,绝对不纵容。如果孩子什么事情做得不好,我们会给他指出来,督促他改正,甚至进行批评。在批评的时候,尽量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和语气。另外,批评一定要就事论事,他做错了什么,就批评什么,千万不能以偏概全,一棍子打死。所以,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从来不说“你真笨”,“你怎么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

6.鼓励与惩罚并重

对待孩子成绩,我们总是肯定,但是从来不提奖励。我们总是给孩子灌输一个观念:自己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好是应该的。比如学习,取得好成绩是应该的,不是给家长的,所以,家长没有必要奖励。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他考试成绩很好,他回家后对我说,“我们班有个同学对我说,他要是考得这么好,他父母会奖励给他五百元钱。”我对儿子说,我们不会奖励,因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庆祝。所以,考试之后,我们安排和他一起出去玩,[~课件]和他一起出去吃饭。我们绝对不想让孩子把从父母这里得到奖励当成学习的动力。

另一方面,对做错的事情,也会严格处罚。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情,是要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的。有一次,他在家里洗碗,把碗摞得过高,而且是小碗放在下面,结果,哗啦一下子全倒了。我们肯定了他做家务事,但是,也对他打碎碗作出了惩罚,罚掉了他一个星期的零花钱(我们要求收拾自己的房间,洗自己的袜子等,然后每个星期给他六元钱。)。通过这件事情,我们要让他明白。出了问题,就要受到惩罚,就要承担责任。也让他明白,即使是做好事,造成了坏结果,也要承担责任。

当然,庆祝的方式和惩罚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随时灵活运用。

7.培养孩子发自内心的快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可能外向,有的可能内向。我们希望孩子能有真正的快乐。

在我们看来,这种快乐,并不仅仅取决于孩子的内心,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视角。我们总是鼓励孩子,学会欣赏别人,学会欣赏周围的世界。,绝对不能让孩子怨天尤人。

另外,还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学会幽默,学会欣赏幽默。幽默,不仅仅能带来给人快乐,也是一种智慧。

三、结语

对于家庭个性化教育,谈不上有什么体会,只是从孩子小时候就想着尊重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从目前来看,孩子还是很快乐的,每天上学、放学,都是高高兴兴。

个性化远程教育 篇6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理念高校教育应用

一、 高校教育现状以及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教育需要面临更大的学生基数,加上这一批在校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培养方法以及个人能力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学校应该尽快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脱离“流水线”式的传统人才培养方法,这样才能让学校本身的运作模式增添新的动力。

就目前的高校教育状况而言,具有一定规模与相应的教学规范的工作方法,已经形成并逐渐根深蒂固,固定的课程设置、课堂讲授模式、教学评估方法等,的确在过去的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关键的基础性作用,能够保证在校生的学习有计划的开展,并实现其校方的培养目的,然而,目前学生群体较过去的学生而言,具有更鲜明的个性,更大胆的想法与作为,加上现阶段工具以及信息网络的进步,为他们将思想意识转化为对应的行动提供了足够的支持,高校以及老师们更需要在这一方面重点关注,为他们的心智成熟与知识积累过程保驾护航。

如今的社会也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社会,各种社会角色或岗位除了要求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比以往更加强调人的附加价值与潜在能力,它可以是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突出才干或成绩,也可以是他所坚持和传达出的一种精神力量与理念。可见,高校想要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上完美的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思想解放与工作调整。

二、 个性化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一)促进高校教师解放思想

个性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在高校,而高校中奋战在教学一线的便是教师们。一些资历较深的老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惯性,可能一时间难以适应教学观念调整带来的改变,这种过程是必然的,人们需要努力的便是尽量缩短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尽快配合调整,推出新的教学方法与课程安排。尽管高校中仍然是“铁打的老师,流水的学生”,但是教师们不能忽视自己教学活动的动态发展,个性化教育对老师们提出了新挑战,要求他们在日常的课程中能够增加对学生学习意愿、学习方法以及家庭背景的了解,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后的反馈,以便将自己的教学宗旨逐步向学生的实际需求靠拢,摒弃以往教学中笼统、粗糙的控制方法。促成老师的思想解放还需要学校在组织领导层面进行积极的引导,推出相应的教学改革计划以及必要的思想动员,为老师们的大胆改革提供强大的支撑。这种来自教师和学校的先进思潮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改革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科学有效的调整方法,能够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的落实个性化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实现现代教育的宗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注重把握学生共性与个性

个性化教育理念虽然表面上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特点,但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共性也同样需要人们合理的把握,才能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大多数高校都需要面临一个有規模的学生群体,而只要是整体都会显示出相似的行为取向、思想特点以及阶段反应,这些因素一般显而易见,更容易被老师们发现和把握。

然而,想要实现个性化的教育改革并不意味着彻底的推翻以往以学生共性为施教方向的模式,而是需要权衡二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效率,从而巧妙的把握,产生最优的教学效果。老师们对学生状况的整体把握是开始个性化教育的的重要铺垫,他们需要了解学生大致的智力与学力水平、主流的学习态度以及考试成绩,以此来设置个性化教育尝试的起点、程度、持续周期等等,除此之外,老师们也可以根据学生课业的平均水平,有效的区分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从而有重点的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推动学生能力的整体提升。有了整体教学调查结果作为对比,老师和学生们能够更加明显的看到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成绩、能力以及心理状态带来的变化,以便老师能够据此及时的调整学习进度和强度,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稳步实现。

(三)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

个性化教育理念本身作为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就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放思想的人作为生力军,需要具有先进性的教学模式以及硬件设备作为坚实保障。高校中的教育改革同样需要新型的教学途径、具体方法以及具有新意的局部改良,这对高校的教师们无疑是一次考验,不仅要求具有求新求变的思想和足够的胆识与勇气,还需要他们有必要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对原有教学模式的改良称得上是整体改革的第一步,它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能够熟练的控制与调整。老师们常用的大课讲授、作业批改以及常规的期末考试等形式可以进行小幅度的调整,比如增加课时、将大量的学生自主的分批分组,并设置课程内容不同、难易程度有差别的小课,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及最大可能的集中精力、吸收基本的课程知识。除此之外,老师们可以将一张卷子的考试调整为多元化的考试设置,除了增加课堂表现成绩与实习成绩作为参考,还可以创新的设置任务,比如,完成一次自主实验、提出一出可行的创新方法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多途径的课程考察,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与挑战性。一些新元素、新方法的加入,也能够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个性化转型,比如设置自主课堂,能够满足学生多种多样的自我发展需求,实现高校的全面培养,还可以设置学生个性档案并形成电子资源库,为每个学生的培养过程实现全程记录,为不同阶段的教育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三、 总结

个性化教育可以成为是“尊重人”的教育,它能够保证人的个性化特质比如个人兴趣爱好、专长或是想法等,得以适当的引导与培训,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要求。同时,它也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区分,良好的把握群体内存在的各种不同个体,做到合理统筹,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良夫.个性发展与教育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00(11).

[2]庄惠婷,吴莎,张玲菲.个性化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角色转变的影响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4(9).

[3]蒋学风.通过校本课程多样化建设 提高学生个性化教育服务水平[J].辅导员:中下旬(教学版),2014(8).

个性化远程教育 篇7

我国高职教育的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由于社会的“艺考热”现象、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以及经济效益的驱使,很多高职院校陆续投入到艺术教育的办学行列。由于缺乏办学基础,不仅艺术教育软硬件严重欠缺,师资和教学设施也不能满足艺术教育的要求,从而使培养出的艺术人才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主要原因之一是个性化教育在艺术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教育模式没有体现个体的差异性、教学过程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管理没有重视学生的多样性。如何把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办好、办出特色,以符合现代社会对高职艺术人才的需要是各相关院校都在探索并为之努力的目标。探究高职艺术教育中个性化教育的问题就是为实现其教育教学目标而寻找重要途径!

1个性与个性化教育

个性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在品质、性格、思想、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表现在人的语言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个性化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重要属性,个体的潜力是无限的,其个性也必然彰显出极富特色的差异。古今中外杰出的艺术家和精品力作无不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强烈突出的个性风貌。

个性化教育是指在个体已有的遗传素质基础上给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针对个性现状的、能使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不断激化而形成新的内部存在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

2个性化教育的应用现状

个性化教育是针对传统“划一性教育”提出来的,“划一性教育”实施的群体化教育模式,把学生看作是一样的个体,把学校看成是“工厂”,培养千篇一律的人才。“划一性教育”无视人的个性差异,容易抹杀个人的价值取向、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得培养出来的模式化的、僵化的和缺乏创造性的人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经济的要求。而个性化教育则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强调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的发掘与发展,主张培养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目前,个性化教育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强劲的教育思潮,也是各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目前,亚洲、澳洲、欧洲甚至非洲的很多国家都在加大个性化教育的推进力度,尤其是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把个性化教育当作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占领制高点的重要国家战略在实施,在个性化教育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方面不遗余力。我国的教育中“划一性教育”和“应试教育”还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努力在中国推行个性化教育,是研究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3个性化教育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鲜明的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具有鲜明独创风格的艺术作品,才能够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正如潘天寿大师所说:“不同才是艺术”。古今中外,凡在艺术上有成就者,他们之中没有步人后尘的,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个性乃是艺术的生命,是艺术风格和特征形成的基础。

艺术最重个性,如果不能体现鲜明的个性,艺术就无法独树一帜,形成其独特的风格,从而引人注意。艺术创作,不仅是一种带有社会性的文化行为,更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艺术教育是要培养有创造个性的人才,个性化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个性的充分发展为前提的,个性发展就是个人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只有加强个性化教育,突出个性特征和能力,挖掘创造潜能,才能促进个人独特才能的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与社会对高职艺术人才的需求相一致。

高职艺术教育既有一般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它除了技能的培养,还要更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它是以培养高等艺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对象的实用型和技艺型。它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市场为导向、课程体系体现职业能力要求、教学体系以艺术职业能力为中心。

高职教育的职业能力应涵盖社会发展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对于高职艺术教育的学生而言,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创新是艺术创作与设计的灵魂。只有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艺术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鲜明个性和独创精神的艺术人才,从而保证培养出的学生符合社会需要,使其步入社会后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增强其在职场竞争中的实力。

个性化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内涵是相同的,因为只有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培养其创新能力。通过个性化教育,一定的教学活动就能培养造就一定的创新能力,它是教育者在教育总体目标指引下,寻找不同的方式、途径、使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领域,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充分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掘自我教育的潜力。

4个性化教育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个性化教育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开发学生个性潜能优势,挖掘每个学生的亮点。在高职艺术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育除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满足学生多样性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个性化评价体系外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4.1探索分层、分类教学之路

分层、分类教学是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这与在高职艺术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尊重学生普遍性的心理与需求兼顾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以培养高等艺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4.2尊重学生的艺术感觉

灵感的迸发源自于感觉,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艺术感觉,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灵感。学生有与生俱来的艺术潜能,教师应相信并尊重每个学生的艺术感觉和体验,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情趣。艺术教育是自由的、民主的,表现是多样的,教学中不应存在权威,教师应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大胆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4.3用教师的艺术成就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要用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感染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学生。要告诉学生自己所拥有的艺术成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艺术成就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作品作为教学案例,以自己的创作经历启发学生创作的灵感。

4.4放大学生作品的个性

每个学生的作品中都有一定的闪光点,都有其个性化的一面。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放大学生作品的个性,以此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发现和放大学生作品中的个性,还要激扬和强化这样的个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和独创精神的艺术类人才!

4.5评价方式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以目标评价为基本形式,只注重学习结果,强调统一性,忽视个别差异。在高职艺术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育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学生,让学生发现自我优势,充分调动潜能,实现个性的发展。教学评价既要有总结性评价又要有过程评价、既有主体评价又要有客体评价、既要有定量评价还要有定性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学生,让学生发现自我优势,充分调动学生潜能,促使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多元化个性人才。

4.6营造个性化教育的大环境

在高职艺术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课程教学层面,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优势,营造艺术教育的大环境。如建设相关艺术工作室、组建学生艺术社团;定期举办学生及教师作品展、艺术观摩、艺术考察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等。从而使学生随处、随时、随地接受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艺术教育。丰富、宽松的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结语

总之,个性化育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个性是艺术的生命,个性化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个性化教育是高职艺术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鲜明个性和独创精神的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金捷.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特点探求[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4).

[2]寇跃灵,毕鑫.高校个性化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4).

个性化远程教育 篇8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 以及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以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依托, 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模式可以实现在不同地点实时地、交互地和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等优点。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就成为其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 因此也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Web挖掘就是将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和Web结合起来, 进行Web知识的提取。一般Web挖掘可分为:Web结构挖掘、Web内容挖掘和Web使用挖掘。本文讨论的重点在于Web使用挖掘。

2. Web使用挖掘

2.1 处理模型

Web使用挖掘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用户的浏览行为 (即对Web站点的使用) 。和其他数据挖掘一样, Web使用挖掘也需经过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模式发现和模式分析等过程。

2.1.1 数据预处理

对得到的原始用户浏览信息进行处理, 取出用户访问的URL、页面的大小、请求的时间、在页面上停留的时间、请求者的Internet域名、用户、服务器状态等变量。下面分析比较常见的从Web日志中获取的浏览信息的预处理过程。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1. 1 数据清洗。

删除Web日志中与数据挖掘不相关的冗余项。Web日志记录了用户IP地址、用户名、用户请求访问的URL页面、访问时间、传输协议、传输的字节数、访问出错信息等属性, 而与数据挖掘相关的只有用户IP地址、用户名、用户请求访问的URL页面与访问时间, 其他属性可以去掉。

2.1.1. 2 用户识别。

由于本地缓存、代理服务器和防火墙的存在, 识别用户的任务变得很复杂。只能尽可能地用比较合理的启发式规则来进行用户识别。如一旦发现用户端浏览器软件或操作系统发生改变, 则认为是新用户。

2.1.1. 3 事务识别。

会话是指同一个用户连续请求的页面, 不同用户访问的页面属于不同的会话。

2.1.2 模式发现

在对事务进行了划分后, 我们就可以根据具体的分析需求选择访问模式发现的技术, 如路径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序列模式, 以及聚类和分类技术。这些对于Web站点的性能改进有重要的作用, 如路径分析可以用来发现Web站点中最经常被访问的路径, 从而可以调整站点的结构。

2.1.3 被发现的模式用于个性化处理

在模式抽取后进行分析和应用。挖掘结果可能会有大量的模式, 如关联规则可能会发现很多的规则。如果这些模式全部被采用, 人们就很难理解。模式分析忽略了一些不重要的模式, 而且允许人们将模式表示加上一些限制, 将抽取出的模式用容易理解的方式显示出来, 如可视化。然后应用这些模式改进站点的结构和帮助用户浏览。

2.2 Web使用挖掘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Web使用挖掘在远程教育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各个方面。

2.2.1 系统改进

对Web系统的特性数据进行分析, 如:可以提供Web流量行为的分析, 利用它来进行Web缓存、存取平衡等, 据此对远程教育系统性能进行改进。

2.2.2 站点修改

对所有学生的浏览路径进行挖掘, 发现其中某些页面的逻辑关联。把一组频繁访问的页面直接链接, 以改善远程教育站点结构。

2.2.3 智能服务

学生如何使用远程教育网站来进行学习对于远程教育提供者来说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学生行为和所选课程等关系的挖掘, 发现其中的学生群学习特征和趋势等来进行智能服务, 为远程教育提供者提供决策依据。

2.2.4 个性化

从单个学生的浏览信息发现学生的兴趣, 向每位学生提供符合其兴趣要求的个性化界面。

3. 个性化远程教学模型

Web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HTTP服务等功能, 应用服务器内存放学生的个人注册和相关课程等信息。

每个学生在开始使用网站时先在应用服务器上进行注册, 控制模块负责对采集的学生浏览路径进行预处理和相关的数据挖掘, 学生个性数据库用于存放挖掘出来的各种模式。

个性化远程教育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3.1 浏览路径预处理

对学生的浏览路径信息进行一些预备处理, 包括数据清洗、用户识别、会话识别和路径补充等。数据清洗是指删除一些无用的或错误的数据。用户识别是指对路径信息通过一些启发式规则进行识别路径的用户归属。会话识别是指在用户识别的基础上辨认不同的会话。一般利用超时的方法决定用户是否都开始了一个新的会话。路径补充是在路径不完整的情况下利用站点的拓扑结构找出遗漏的页面。

3.2 建立学生个性数据仓库

对已预处理过的学生访问数据建立数据仓库, 这个数据库负责提供一个良好的数据挖掘环境。数据仓库可以设立多个维度, 如时间维、域名维、文件维和浏览工具维等。每个维设立多个属性值, 如时间维的属性可以表示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等。

3.3 被发现的模式用于个性化处理

在已建立的数据仓库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用五种挖掘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支持服务。

3.3.1 根据路径分析改善站点结构。它可以用于辨别在Web站点中频繁访问的路径集和其他一些通过路径分析得到有关知识, 并利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站点结构。

3.3.2 利用关联规则发现学生的某些知识兴趣点之间的相关性, 然后将它们之间的超链接动态地提供给学生, 使学生在网上学习更加方便。

3.3.3 通过分类算法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类, 给予不同级别的训练。

3.3.4 利用聚类算法从Web访问信息数据中聚类出具有相似性的那些学生。

3.3.5 利用序列模式的挖掘来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事件序列关系。

本文对Web使用挖掘的过程、挖掘算法, 以及挖掘出来的模式和表示进行了分析, 构造了一个基于Web使用挖掘的个性化远程教育网站模型。进一步的工作是将模型细化、扩充, 使其在远程教育的实践中发挥作用。

Web挖掘技术在远程教育的教学支持服务中的应用是一个新的领域, 也是一个带有很大挑战性的课题。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此项技术将为远程教育中个性化教学支持服务研究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周蔚.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现状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05, (3) .

[2]冯建军.试论个性化教育的原则[J].江西教育科研, 2004, (5) .

[3]舒蓓, 申瑞民, 王加俊.个性化的远程学习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1, (9) .

创业教育个性化研究 篇9

然而, 创业是市场实战活动, 创业教育稍有不慎都会误导创业者付出沉痛的代价:轻者伤筋动骨, 重者生命难保。为此, 笔者从分析当前创业教育个性化的障碍与问题入手, 进而对创业教育个性化的内涵进行界定, 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性、先进性、开放性、强势性、激励性、引导性、整合性等创业教育个性化的理想特征, 最后从教学目标特色化、教育体系特色化、教学方式特色化、教育管理特色化4个方面探索出具有操作性的全方位措施。

一、当前创业教育个性化的障碍与问题

创业教育一直是不少高等院校希望成为新的亮点的特色性创新性课程, 但是, 由于“创收、创富、创业”“投机、投资、经营”“商业、企业、事业”“生意人、商人、企业家”“创业创始人、创业合伙人”“生存性创业、机会性创业”等概念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界定, 因此实践中创业教育长期乱象丛生。

1. 障碍

(1) 观念性障碍

社会普遍存在功利性创业教育观念, 虽热度高但过于浮躁。特别是由于创业教育发展的成熟度不高, 社会的一般认知更倾向于对创业教育进行直接的商业价值评判。企业家讲师也都集中于那些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成功人士身上, 而那些离大学生创业最近、充分体验着创业艰难的中小企业业主却很难得到这样的教学机会与平台。

(2) 资源性障碍

缺乏创业教育所需师资、教材、资金和场地等基本条件。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仅数量不足, 而且普遍存在知识结构未能满足创业教育多学科结构的要求;同时, 本土化、系统化、实质性、可操作的优质教材也相对缺乏;另外, 基础性的组织机构和实施部门也普遍缺乏, 很难获得专项资金和场地。

(3) 机制性障碍

尚未建立创业教育进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度安排。创业教育大都远离第一课堂教学, 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师生激励导向、质量评价体系一般都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其中, 甚至在实践中时常出现叶公好龙现象。

2. 问题

(1) 基本概念未能廓清, 创业课程内容十分混乱

由于创业教育教学处于探索阶段, 加之前述一些基本概念没有得到很好界定, 因此各高校以前的创业课程不但名称不断在“创业”“创业管理”“创业实招”“SYB (创办企业) ”“自主创业管理”“KAB (了解商业化) ”之间频繁变换, 而且课程内容也随之在“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之间游弋, 有的学院甚至将国际劳工组织扶助社会弱势群体解决生存性问题的生计性培训作为大学课程引进, 更有教师将耍小聪明式的投机艺术作为创业内容传授。总之, 乱象丛生既是探索阶段的难免现象, 也是以前“创业”课程的最形象写照。

(2) 目标与定位不明确, 创业教育无的放矢

从规范的角度来看, 创业教育在中国可以说才刚刚起步。不仅组织实施创业教育的实体千差万别, 而且各类教育组织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培养目标。就业“分流说”与基础“育人说”长期争论不休, 究竟是“帮助学生完成创业运作”还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这一问题至今难于求得答案, 并继续困惑着教育机构与教育者。

(3) 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教育课程体系不够灵活

目前, 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十分“参差不齐”, 有的院校只是赶时髦开设一门创业课程 (如创业学、创业管理等) , 有的只是作为就业指导的一个环节。虽然近年来一些高校在系统地开展创业教育方面的尝试, 但是可以说国内教育界对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从现状来看, 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普遍存在机械式照搬国外课程, 本土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课程单一;现行的教学模式都是课堂讲授加案例讨论, 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差异很大, 没有统一的基础性课程设置和培养教学目标, 缺乏灵活性, 效果也不好;开展创业教育的专业人士也很少, 很多学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学院派, 停留在理论层面, 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

(4) 低端功利性“创收”与高端研究性“知识”二极主导, 创业教育的务实性与务虚性未能相融

创业是务实性的活动, 而创业教育则是致力于长效的社会机制, 因此, 实践中常常出现其务实性与务虚性不能有机结合——强调务实性则多见于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操作, 而这种“创业”操作因受操作主体精力、阅历等综合因素影响, “实操”往往徘徊于低端功利性“创收”, 缺乏持续经营内涵;强调教育性则多见于研究性的“知识”灌输, 其内容虽然高端, 但却难免华而不实, 犹如孔乙已炫耀的回字的4种写法。当然, 近年来各类创业大赛越来越多, 其本身对于务实性与务虚性是一种很好的中和, 但由于这些创业大赛多为独立性活动, 缺乏创业教育体系的支撑, 同样难免囿于务虚性囧境。目前市场上不少创业读物有两大极端现象:有的单纯移植或嫁接企业管理学内容, 侧重于理论性。这类读物虽能面向“明天”, 引导创业者树立远大理想, 掌握未来规模经营、发展壮大的学问, 却难教会创业者如何掌握过好“今天”, 真打实干地度过初创期、生存期的本领。有的创业读物喜欢把玩成功者的创业结果, 以成功者的偶发性机会为案例, 夸大成功者的偶发性因素, 忽视创业过程中内在、本质、必然的成功规律, 甚至玩噱头取悦创业者。[2](1)

二、创业教育个性化的内涵把握

要探索创业教育个性化, 笔者认为必须准确把握创业教育的内涵。而准确把握创业教育的内涵, 又先要十分明确创业的内涵。

据笔者考究, 目前典型的创业定义不外如下3种:

第一种, 价值说:创业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3]第二种, 功利说——创业就是一个创造财富或积累财富的过程。第三种, 实体说——创业需要一个承担创业的实体, 而通常这个实体就是企业。[4]

因此, 广义的创业一般将其定义为“创造新事业的过程”, 既包括营利性组织, 也包括非营利组织;既包括官方设置的部门和机构, 也不排斥非政府组织;既包括大型的事业, 也包括小规模的事业甚至“家业”。

除广义上的“创业”外, 次广义的创业也是现实存在的创业概念, 一般理解为“通过创办企业创造事业的过程”。它包括两个层次, 即:一是自主创业, 常见形式为独立创建新企业;二是组织创业, 多为在企业内部开创新项目, 所以也称“公司创业”。

相对于广义、次广义上的“创业”, 狭义的创业概念为“创建一个新企业的过程”。但要求:首先, 企业的创办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其次, 创业企业要能够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第三, 新创企业需要确立适合于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模式;第四, 新创企业需要一个创业团队, 并能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包括技术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综上所述, 笔者将创业概念归纳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 合理整合资源, 在激情、悲伤、欢乐、责任交织中推出富有个性的经营模式, 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2](310)

基于创业概念的理解, 笔者认为创业教育个性化的内涵应该把握为: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和冒险精神的个人, 让他们的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都得到很高的提升。而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 则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等, 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人才的需求。

围绕创业教育的内涵, 笔者认为创业教育个性化的外延应该包括:创业人格培养与创业企业经营技能教练。具体包括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创业家精神的培养、创业相关知识的掌握、创业实践能力的修炼等。

三、创业教育个性化的理想特征

如果说创业教育热潮正在兴起, 那么透过“热”象我们也不难发现:社会上五花八门的创业教育其实不少只是传统工商管理教育的翻版, 为此, 我们有必要严格将工商管理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区别:前者突出“守业”, 后者突出“创业”;前者强调对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掌握, 后者则注重相关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 根据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与时代性的普遍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创业教育特色应该表现出以下特征:

1. 系统性

创业教育个性化首先要求其教育活动必须形成特色化的教育系统, 这主要基于创业项目的系统性与创业成功要素的综合性。

创业者群体是思想最活跃的一种群体。创业者普遍的优点是富于思想, 不乏创意。但变幻莫测的创业过程决定了创业者仅有创意是不够的——创意是零散的、独立的、微观的, 只有将各种创意统一于具体创业项目这一主线, 并围绕创业项目优化组装资源, 形成系统工程, 创业“点子”才能通过“面子”完善地实现其目标。而且, 创业成功的保证, 是不但要求创业者有思想, 更要求创业者的思想要能系统化, 各种思想要能有机地协调统一。

创业教育是旨在帮助创业者成功创业的特殊教育, 而创业的成功,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除主观因素外, 有客观因素;除内部因素外, 有外部因素;除具体因素外, 有时效因素、组合因素。

2. 先进性

创业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社会活动, 创业教育个性化应当体现公众在社会生活中特有和表现出的与社会一同进步发展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生存方式和精神追求。创业教育个性化的先进性主要表现为, 它把创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先进要素合理吸纳、积淀, 从而成为自身良好的创业文化传统。同时, 创业教育个性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反映社会进步方面并且能够不断激发人们积极投身创业实践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爱民、富国裕民、互助互爱、诚实守信、见义勇为、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无私奉献等等, 都是创业教育个性化的源头。

3. 开创性

创业教育个性化其开创性主要表现为创业教育必须引领、指导创业实践的发展, 不断创造、创新;能够引导创业者形成“敢想前人没有想过的事, 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思想意识、超前思维、竞争心态;能够引导创业者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创业教育个性化的开创性实质上是创业教育的生命特征, 如果没有开创性, 创业教育必将成为没有生命力的教育活动。

创业教育特色要来源于创业实践, 反过来又指导着创业实践, 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鼓励创新, 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创新可以激发创业活力, 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创业教育个性化建设只有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统一起来, 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当地文化习惯的整合有机地统一起来, 把发展经济与承担风险、改革创新统一起来, 才能构建创业者们一致赞同和接受的观念体系、行为模式, 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创业者才会积极创新, 和谐创业。

4. 强势性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缩小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 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世界店”“地球村”“国际城”等诸多形象的说法, 无不说明一个事实, 那就是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近、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劲、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事实上, 就在这么一个“店”、一个“村”、一个“城”, 为什么有的国家发达、有的国家落后?为什么有的地区富有、有的地区贫穷?为什么有的民族强盛、有的民族弱小?环视世界国家、地区、民族, 其发达与落后、富有与贫穷、强盛与弱小, 根本差因无不在经济。而经济的差因在创业, 创业的差因在经营, 经营的差因在人才, 人才的差因在教育。因此, 创业教育必须破除中庸之道, 贯穿直面竞争、勇敢挑战等强势内容。目前, 我们的社会产业正在转型升级, 为此要求教育改革与产业升级必须协调发展。现实是, 收音机技术造不出MP4视频手机, 传统教育培养不出现代人才。因此, 我们完全有理由说, 创业教育个性化是经济发展的内源动力。

5. 激励性

激励是教育本身就有的一种特性, 创业教育较之其他教育活动其特色化更应体现这一点。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证明, 创业者的动力和积极性不仅来自于经济收入等物质利益, 而且来自于精神鼓励。创业教育应该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创业者情感、自尊、归属感等心理所需, 特别是满足“尊重”与“自我实现”等高层需求, 培育创业者的创新、效益、竞争、学习和融合意识、全局观念以及开拓、勤奋等精神, 从而激励创业者全力以赴地走创业之路, 可见, 创业教育个性化具有强有力的激励功能。

创业教育个性化的丰富内涵, 对创业者、对广大民众具有巨大的感召力, 对形成社会共同价值取向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创业教育个性化的对创业者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为, 它可以强化创业者的工作动机、激发创业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成功创业, 离不开创业教育, 离不开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再创业的文化氛围, 特色化的创业教育应当激发人们的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创业冲动。

6. 引导性

创业教育个性化观念体系应该具有教育、引导功能, 表现在对创业者的心理、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取向强有力的引导作用上。

创业教育个性化包括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心理意识, 它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引导人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合作;营造发展的社会氛围, 引导和鼓励人们通过合法劳动、诚信经营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7. 整合性

“整合”是不同的部分或因素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亦即一体化的过程。个性鲜明的创业教育其整合性一是指教育资源的整合, 特别是对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专业教学资源及其内容能有机组合, 二是指教育内容能指导创业者有意识地对创业过程中不同的离散资源或事业要素通过有效地整理整顿并将其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实现经营主张、经营意识和经营实践一体化。创业教育个性化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 必须经过有意识的整合。虽然完全自由放任的整合过程也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 这一过程的缓慢和持久以及其整合方向的随意性, 很难于支持创业教育个性化的发展, 甚至不利于创业的发展。

四、创业教育个性化基本思路

创业教育是应用性教育, 因此创业教育个性化必须具体到创业教育的方方面面才能得以实现。为此, 笔者认为至少有必要在以下方面加以落实:

1. 教学目标个性化

(1) 总体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创业人格和教练学生基本创业要领, 让学生掌握“创业创意”“创业团队组织”“创业机构建设”“市场、资金、效益预测”“创业战略规划”“创业项目系统策划”“创业运营准备”等要领, 练习捕捉商机的眼光与整合资源的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创业点子商业化系统设计”, 使学生能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 并初步形成创业人格。同时让学生会实际办理或指挥开展创办企业的10个基本步骤的各项工作, 能像商业领袖一样扬长避短去经营自身资源、组装社会资源、激发市场资源。

(3) 知识目标。要让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后, 可以认识创业的现实环境, 理解创业的基本要素, 了解创业的基本步骤和具体工作内容, 掌握创业的基本要领。

(4) 素质目标。尽管接受创业教育的部分学生不一定立马创业, 但实施创业教育, 必须能够培养学生成功创业潜质, 这种潜质一旦与现实机遇相结合, 即能转化成创业行为及成就创业事业。

2. 教育体系个性化

北京吉利大学经过多年的创业教育试点实验, 初步形成了“创业——成功人格与企业家精神”“创业——创意策划与项目商业化”“创业——管理与经营技能”“创业——运营理论与实战研习”等专业系统, 并已经形成了“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运营”等创业教育系统, 《创业实招》作为“创业意识与技能”教程, 更是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在实践中笔者体会:教育体系个性化, 主要是要建设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和非课程体系。

严格要求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服务于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基本涵盖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创业教育的课程不仅要传授创业专业知识, 而且要传授经营管理和创业相关综合知识;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 而且要能够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增强创业能力。课程要系统整合成功创业者素质的各方面。通过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的组合设计, 用模块化方式实施。

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包括课程体系, 还包括非课程体系。创业教育体系不仅要学校参与, 还需要社会介入;不仅要具有理论性, 还要具有实践性。因此, 笔者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和项目,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从创业教学、创业教研、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践五个部分描述创业教育体系。[5]

(1) 创业教学。这个模块的教育任务主要是由学校来完成的, 它在内容上应偏重理论性, 但兼顾实践性。创业教学的对象可以分为MBA、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高职生、高校自设专业本科生五类, 从课程性质上可以分为创业意识课、创业管理技能课、创业经营知识课、创业实战研习课。从我国当前创业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看, 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集中在商学院。基于此, 北京吉利大学通过公开选修、课时交换等措施使广大非商学院的学生同样享受到商学院教师的创业课程, 并着手通过政府采购, 向兄弟高校输出创业课程, 从而有效提高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普及程度。

(2) 创业教研。要切实提高我国的创业教育水平, 必须大力加强创业教育个性化教育研究。因为像任何一门学科一样, 研究是教学的基础, 研究可以促进教学, 教学又可以拉动研究。创业研究工作主要靠专业研究机构、高校的相关机构和人员, 通过探索创业活动规律, 获得有价值的理论成果。近年来, 我国创业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在举办创业研究会议、出版研究成果、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进展迅速。目前国内学者已经翻译了不少有关创业学的教材、专著, 介绍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框架, 并在此基础上有了一些自己的研究成果。比如:北京吉利大学就专门立项开展了“基于创业和就业导向的创业学教改研究”;同时国内不少高校更是依托商学院成立了创业研究和教育中心, 这些机构开展的研究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创业教育和研究工作。如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大学的创业管理研究中心, 以及北京吉利大学的创业素质教育部, 这些机构及其教研人员围绕创业与创新、创业与企业成长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 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3) 创业论坛。这个教育模块要整合校友资源, 主要将校友中的创业者请回学校现身说法而传经送宝, 偏重于对学生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的传授。因为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复杂性, 学校创业教育需要以论坛的形式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创业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以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学校开设讲座, 开展对话, 给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技能。这种校友参与的创业论坛对于弥补在校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和学校创业课堂的局限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国外的创业教育中, 社会尤其是企业界的参与十分广泛。在我国大学里, 作为丰富校园文化的一个内容, 常常也邀请一些商界精英到学校开展企业家论坛和对话活动。但是, 很多学校组织的这种论坛具有临时性和分散性的特点, 还没有形成一种机制可以使这种论坛长期化和制度化。因此, 创业教育体系中的这块内容需要加强。各学校应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校友网络, 凝聚一批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 并且通过聘任讲座教授或兼职讲师等形式, 形成一种稳定的、在校园里常设创业论坛的机制, 使这种论坛活动成为学校创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4) 创业竞赛。这是大学生创业模拟练习的一项有效方式, 可以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内容, 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2011年9月, 北京吉利大学举办了“吉利杯”全国学生创业大赛, 全国高校共有700多个项目参赛, 10个获得了创业基金组委会颁发的奖金和相应的创业基金支持。北京民办教育协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林高度评价此次大赛, 他认为创业大赛的成功举办对全面推进创业教育发展, 鼓励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发展。北京团市委大学部副部长孔毅认为吉利大学在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勇立潮头, 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起标杆。

创业竞赛过程中, 学生要经过组队、选项目、培训、市场调查、完成创业计划书以及答辩等阶段。通过参与这个过程, 学生获得了宝贵的模拟创业经历, 学习积累了创业知识, 培养了创业能力, 锻炼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 提高了分析和研究能力。

(5) 创业实践。如果说创业竞赛是一种创业模拟练习的话, 那么创业实践则是实实在在的市场活动。

众所周知, 真空里育不出傲雪青松, 干岸上也无法练习游泳本领, 课堂上更教不会军事技能。创业技能的掌握, 无法回避市场实践。不过, 创业实践不是任凭学生盲目胡搞瞎撞, 而应该从项目选择、方案推敲、行动步骤等方面全方位监控、全过程指导。创业教育单位必须将市场实践作为教学的有机环节, 将学生的每一步实践活动都纳入教师的教学内容, 这样才能有效地消减市场“伤亡”。

北京吉利大学携手北京国经管联管理咨询中心筹创的大学生创业联盟在大学生创业实践方面作了初步探索。当然, 联盟的组建和有效运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联动。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生社团, 其活动也不是组织几场讲座、开展一些联谊活动那么简单, 而是要通过一个互动的平台把风险投资机构、企业、科技园、孵化器以及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联系在一起, 争取获得它们的支持和参与, 使大学生创业活动具有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在这个创业生态系统中, 既可以加强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 又可以密切学生与风险投资界、企业界等的联系, 从而丰富学生的创业学习和实践, 放大高校的创业教育功能。[6]

3. 教学方式个性化

(1) 梯级开班。创业教育应该有一个从“创业意识”到“创业技能”再到“创业运营”的循序渐进过程, 而且, 成功创业毕竟还决定于创业者的成功人格、社会机遇等综合因素, 因此, 笔者认为在培养规模上, 应该以“创业意识”人群为底基, 以“创业技能”人群为中坚, 以“创业运营”人群为高阶, 梯级开设“创业——成功人格与企业家精神”“创业——事业开创与项目商业化”“创业——管理与经营技能”“创业——运营理论与实战研习”等班级。“创业——成功人格与企业家精神”课程可以供一年级新生或部分二年级学生选修, 总人数可以适当多一些, 主要培养“创业意识”;“创业——事业开创与项目商业化”与“创业——管理与经营技能”课程可以供二年级学生或部分三年级学生选修, 人员在已经选修过“创业意识”课程的学生中选取, 总人数为“创业——成功人格培养与项目商业化运作”课程的1/3为宜;“创业——管理与经营技能”与“创业——运营理论与实战研习”课程可以供三年级学生或部分四年级学生选修, 人员在已经选修过“创业技能”课程的学生中选取, 总人数亦为其1/3为佳。

(2) 小班授课。创业教育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 因此为了强化教学效果, 有必要注重师生沟通顺畅、互动性好, 学生参与机会多、学习积极性高, 以及学习氛围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便于营造一个松弛有度的学习环境, 等等, 从实践经验来看, 小班授课是有效实现这些教学目标的切实措施。

(3) 教练体制。知识可以学习, 技能需要操练, 而创业教育恰恰集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于一身, 于是既有必要“教”又有必要“练”。因此, 教学方法上应博采博士生教育、军校生教育、运动员教育、以师带徒技能教育之众长, 揉合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MBA教育模式, 以教练体制为主要教学体制, 除传授基础文化、职业文化、专业文化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知识外, 还按“商战特训”大纲系统教练应用技能、职业实务、职位实践、市场设计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每周至少一次同步走向市场, 像在水中学习游泳一样以实际工作练习创业的经营管理。

(4) 活动教学。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机会意识、竞争意识,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除了练习环节要求学生参与外, 更多的要在平时课堂教学环节中设计学生参与环节, 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方式, 设计系列教学活动。笔者考虑, 至少可以设计以下8项活动, 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4. 教育管理个性化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创业管理个性化是前述各项“个性化”的保证。离开创业管理个性化, 创业教学目标个性化、创业教育体系个性化、创业教学方式个性化等都将难于落到实处。正因为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以下管理措施, 以使“创业教育个性化”得以实现:

(1) 开设“创业先锋班”, 创立第二学历学位。在这方面, 中央财经大学已经作了一定探索。为完善“创业先锋班”之探索, 笔者建议一是从教学对象上加以规范, 即“创业先锋班”学员拟在最后一学年的高年级学生中选取, 并要求其之前必须选修过创业意识、自主创业管理等基础性课程。二是培养体系方面应该贯彻“五五体系”, 即应包括练习、演习、见习、实习、研习等5个基本环节。三是课程体系上要形成系统, 至少必修“创业——成功人格与企业家精神”“创业——事业开创与项目商业化”“创业——管理与经营技能”“创业——运营理论与实战研习”等。四是各学校要根据有关双学位和辅修专业毕业证书管理的有关规定, 对达到要求的学生颁发双学位或辅修专业毕业证书。

(2) 建立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创业生态系统。一是“设立创业基金”, 提供支持创业教育的资金和物资基础。北京吉利大学于2010年6月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 投入了3000万元, 是我国目前投资额度最大的大学生创业基金, 也是我国首家“学校型”创业基金。通过不断完善, 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 基金会对评审通过并注入资金的项目, 启动创业培训专家及风险投资专家的“一对一”指导, 并最终将项目孵化成企业。基金会已得到海纳通投资公司等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

除此之外, 政府要通过税收优惠, 鼓励企业对创业项目的捐赠, 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 动员社会资源为创业教学和科研提供资金支持, 确保创业教育支持资金能够充足并可持续。二是各创业教育单位要提供创业教育的技术支持。由于创业教育要求交互式教学方法, 对于创业教育的师资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需要支持对教师的培训计划, 开发和使用新的合适的课程资源。建立职业发展特许机会, 帮助提供创业教育课程材料, 支持案例研究。鼓励经验共享和实践交流, 聘请创业导师的参与。为创业教育者提供跨境和跨学科交流的机会。三是努力培育创业文化。各类学校在毕业生宣传方面, 尽可能多地宣传“创业明星”而非“就业明星”, 特别是少宣传回避竞争现实的“考研”“考公”人物。同时, 要为创业者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更好的内部环境。

(3) 严肃创业教育资格, 组织培养优秀创业师资。由于创业教育是学科跨越最多、最具综合性的学科, 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科, 课程以行动为导向, 经验引导的体验多于概念规则的讲授, 因此, 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全面、深厚的管理基础知识, 还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 因此, 国内高校须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其重要途径是通过专业培训、企业输出、国际合作以及引进短期企业培训师、海外教师等形式尽快提高国内大学创业教育的水平。同时, 我们应当借鉴美国许多名校的做法, 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政府官员等担任兼职讲师, 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一些创业课程。另外, 学校还应当创造条件适当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创办经营企业以及各种研究活动, 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很多美国大学商学院的教授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 并担任过或现在仍在担任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 这使得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的变化有良好的洞察力。

(4) 举办创业教育系列活动, 加强创业交流与合作。创业教育活动是巩固创业教育课程知识、深化创业教育课程成果、模拟创业教育实践、交流创业教育经验的重要渠道。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包括: (1) 组织创业教育讲座或报告, 邀请专家、创业成功人士和创业杰出校友作兼职创业指导教师, 定期或不定期用讲座、报告等方式普及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 (2) 举办创业沙龙, 为准备创业者和已经创业者提供交流、沟通和学习的平台, 为高校和学生联系企业家、风险投资机构、大学科技园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争取支持与合作提供便利, 创造更好的条件丰富学生的创业学习和实践, 放大高校的创业教育功能。 (3) 组织和参与创业计划竞赛, 为大学生创业模拟提供有效途径。东南大学学生创业协会每年定期举办的“创业创新论坛”, “金点子”商务大赛、“赢在东南”和组织参与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和积极参与, 有效地促进了创业学习、交流与合作。[7]

(5) 加强创业教育实践, 加速创业教育成果转化。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创业实践, 促进科技和创业教育成果转化。成功的创业实践又能有效地验证创业教育的成效, 反过来推动创业教育的更好开展。北京吉利大学成立了全国首家民办高校创业园, 设立了全国首家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 并初步形成了以创业基金为基础, 科技园、团委等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和指导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 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 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创业实践。

(6) 以“模拟仿真”为创业教育主导思想, 大张旗鼓创办“校园市场”。学校可以以校门口的闲置房屋创建“创业大厦”、可以以校围墙等无效设施建设“创业长廊”, 进而以创业基金为依托, 严格挑选有价值的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学生对经营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 通过专家评审的方案才能获得经营权;市场摊位也有优劣之分, 学生可以竞拍;学生可以亲自设计商店店面、给商店取名、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开发广告等。通过这种模拟实战演习, 可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激烈竞争带来的益处, 体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成就感。通过参与策划和仿真, 学生能够发挥企业家精神, 运用企业运作模式解决现实问题, 同时可灵活运用课堂知识, 提高表达及分析能力, 开阔视野和思维。广东某高职学院通过这种创业教育体验, 2009年仅管理系毕业生就有30%以上选择了自主创业。[8]

(7) 实施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分成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 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 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若教学评价体系的模块考评中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时, 建议采用6:4的方式记分。

另外, 要根据不同课程和演习的特点,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 包括书面考试、研究报告、创业计划、课程论文、感想和体会等。同时, 建议强化过程评价——课堂发言与讨论、完成个人或小组任务的情况等, 都可以作为对学生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评价;改革、完善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方式。结合学生完成各环节任务的情况, 注重考核学生潜在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对商机的发现、把握能力和创业计划书的水平, 作为考核评价的重点;在教学中平时分任务模块计算“任务实践”成绩, 课程结束时根据学生各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8) 开设“创业名家讲堂”, 规划系统性创业讲座。学校应该邀请知名企业家、青年创业典型、优秀校友开展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座谈、沙龙等活动, 使学生在校学好专业知识, 增强创业意识, 激发创业热情, 分享创业艰辛和成功心得。广东某高职学院仅在2010年半年的时间里, 就举办创业讲座十余场, 共有十多位公司企业老总、优秀校友到学院做报告。实践证明, 每周一次的创业知识系列专题培训讲座或人文素质讲座, 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 如职业岗位必备的从业能力、社会知识及法律法规的运用能力、接受理解新技术的能力等, 在创业过程中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分析与决策的能力、联想迁移和创造能力、确定企业布局的能力、发现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理财能力、控制和调节能力等, 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谈判能力、企业形象策划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9]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新闻网 (http://www.jyb.cn/info/jyzck/201005/t20100514_359988_1.html) , 2010-05-14.

[2]张贵平.创业实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3]周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4]国际劳工局.创办你的企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

[5]杜海东.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的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10 (1) :4-6.

[6]任广新, 张贵平, 关永娟.就业导向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2) :32-35.

[7]陈然.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综述[J].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刊) , 2010 (10) :19-25.

[8]刘志新.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之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6) :78-79.

个性化教育的推进策略 篇10

一种理想的教育, 首先应该具有一种教育的理想。我们的教育理想, 就是让每一个人在教育的过程中享受教育, 走向成功。当然, 任何一种理想的教育, 仅有教育的理想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科学的策略与合理的行动去支撑, 教育的理想才可能变成理想的教育。本文想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已经不在于个性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而是谋求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出一系列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策略, 供大家参考。需要说明的是, 下面介绍的这些策略都是我们在实践中付诸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的, 而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我们摸索到了一些个性化教育的基本规律、途径和方法, 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找到“六大支撑”, 或者称之为“六条推进策略”。下面分别作简单的阐述。

一、个性化教育的管理

个性化教育的管理, 就是根据我们学校的学生、教师、体制以及学校文化特点而形成的与一般学校管理不同的管理, 特色的管理。我们学校的性质是一所自收自支的全民事业单位———从学校的投资者角度来说 (万里教育集团投资) , 不属于公立;从学校资产的所有者角度来说 (无偿捐献为国有资产) , 不属于私利。因此在体制上她兼融了目前公立和私立两种不同性质的学校各自的优势于一身, 在教师保障和学校风险机制上, 她优于私立学校;在机制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上, 她优于公立学校。而对于国家和地方来说, 又得到了这种体制无偿的奉献, 促进了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为百姓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 因此, 形成了一种多赢的局面。正因为有这样的背景, 我们学校在管理上具有广阔的选择空间, 事实上, 我们正是抓住了这种独特的机遇, 建构了我们万里国际学校与众不同的管理机制。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内部的全员聘任制、所有工作岗位的岗位责任制、按劳分配优质优酬的绩效薪酬制, 重大决策的民主集中制, 资源整合与共享制。此外从机制的类型上我们还在市场机制、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开放机制、发展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说全员聘任制, 在许多学校中都有这种说法, 但是真正落实下去的不多, 因为来自于各个方面的阻力很大, 而且如何通过这样一种机制形成先进的生产力, 不仅需要勇气, 而且需要智慧。我们学校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 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如果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 人心惶惶, 一定会影响办学质量 (比如很多不成功的私立学校) ;但是如果过于稳定, 像一滩死水, 优秀的人员进不来, 不合格的出不去, 也会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 (比如很多不成功的公立学校) 。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所有的教职工都是劳动协议制, 但具体的劳动协议则因人而异, 久经考验的优秀员工可以签订长期的劳动协议, 甚至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协议, 而一般员工或新员工可能会签1~3年劳动协议, 为双向选择都留下空间。这样学校就可以根据每年学校的考核标准和员工的工作实际来决定下一年是否继续聘用, 员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来选择学校。这种机制的成功之处在于我们控制着这个流动的比例, 始终保持在一个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最大值中取舍。

二、个性化教育的教师

个性化教育的教师就是我们学校与众不同的教师引进、培养、使用、提升的策略与方法。个性化教师培养的一个核心就是首先要关注并且挖掘每一个教师的闪光点, 让每一位教师都形成一种事业的成就感和光荣感, 让真、善、美的元素得到绽放, 让有价值的思考形成辐射, 从而形成一种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团队文化,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经营的手段很多, 比如:晒晒你的“阳光与梦想”、个人五年发展规划、发展论坛分享、学年末“三次亮相”、读书沙龙引导、促进师徒结对、鼓励专业冒尖等措施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里只举一个例子:学年末“三次亮相”。每个学年结束之后, 我们大约有一周的时间进行教师校本培训, 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培训中我们每位教职工都要作好三件事, 即“三次亮相”:第一次亮相, 是每位教职工面对自己的同事作一次年度总结, 特别是要说说自己一年中为学校做出了什么贡献, 工作上有什么创意和作为, 专业上有哪些提高和发展。这次亮相实际上是给每一位教师一次自我表扬的话语权, 平时默默奉献、鲜为人知的好事一下子得到呈现, 正能量得到释放, 健康的力量陡然上升。这种氛围的营造有效地瓦解了怨天尤人、不思进取的职业倦怠, 强化了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第二次亮相, 是叙述这一年中发生在身边的“最感动我的人和事”, 这一活动是互相关注、互相发现、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一个过程, 也是一次温暖的情感交流的过程。能发现别人的美好, 不仅改善了自己的心情, 也提升了自己向善的品质,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 大家的心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强化了团队的凝聚力;第三次亮相, 是为学校提一个合理化建议, 我们称之为“金点子”。我们每年对金点子都要进行评奖, 鼓励那些有思想的思考者和那些能拿得出具有可操作性方案的建设者。任何一个管理者和管理团队都有自己的思维盲点,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 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思维的盲点, 而且可以密切干群关系, 形成合力。

三、个性化的育人模式

个性化的育人模式就是我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而采取的针对性的育人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是“导师制”。导师制虽然不是我校的首创, 600多年前牛津大学就开始尝试了, 但是在中学阶段, 100%推行“导师制”, 我们学校在国内应该是最早的先行者之一。“导师”, 本来是大学研究生阶段专业指导教师的称呼。将导师的概念迁移到中学来, 不仅仅是学科学习上的帮助, 而且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人生规划上的指导。所以导师制在中学阶段推广的实际意义是提高了教师对学生个体关注与帮助的频率与深度, 因而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导师制的推进不仅对近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以来的教育模式提出挑战, 而且对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突破。我们关于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从自发到自觉, 从实验到推广, 直至取得显著成绩, 至今已经有16年的历史, 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实验阶段 (1996~2002学年) 。我们的行动是:关注学生的差异, 并针对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开始开设寄宿制学生特别需要的选修课,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大批参加个性化教育实验的学生出现了显著的进步。2001年, 我校老师积累的个性化教育的案例———《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并被教育部专家组选定为全国38个城市首轮新课程培训教师参考用书。2003年, 我校优秀学生的单科免修实验逐渐成熟, 中央电视台午间三十分曾经报道。第二阶段:推广阶段 (2003~2007学年) 。我们的行动是:明确提出“个性化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思想, 导师规模逐步扩大到100%;开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验、选修课的大量开发与走班制实验。这一阶段我们将我校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汇结成一本书———《个性化教育透视》, 2005年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年, 我校经历三年实验的理科特长生培养方案获得了成果, 俞晓凯、楼大鹏两位同学在高考中进入浙江省理科前100名, 该实验课题《走班制+导师制———理科特长生培养的双翼》被评为浙江省基础教育科学一等奖。第三阶段:深化阶段 (2008学年~今) 。构建了全方位的个性化教育体系, 即个性化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六大支柱” (如上文所述) 。并且开始将导师制的育人模式推向省内外, 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作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基础教育参考》、《中小学校长》、《中国语言文字报》、《中学语文教学》、《浙江教育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我校个性化教育行动。我校个性化教育特色的报告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卓越校长峰会以及全国十几个省市频频亮相, 反响非常热烈, 100多所学校参与个性化教育行动。为了推广我校的个性化教育的经验, 2012年5月11日宁波市教育局主办的“个性化教育论坛”在我校召开, 全方位地展示了我校的个性化教育特色和新课改的成果, 受到了全国、省、市教育界领导、专家和兄弟学校的充分肯定和鼓励。今天, 100%覆盖全校每一位学生的“导师制”为标志的个性化育人模式已经成为万里国际学校的育人品牌。

四、个性化教育的课程

我们从漫长的教育历史中得到一个规律, 学校教育无论如何变革, 最后都会落实到课程中去, 或者说教育的变革一定会通过课程产生作用。在我们浙江省推进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更是如此。我们的课程从顶层设计阶段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的主导色彩。我们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除了国家课程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以外, 主要考虑的是本校实际情况, 这里包含三个元素:即充分关注“本校学生的需求”、“本校教师的特长”以及“本校的文化特点”。我们认为, 课程是为“人”服务的, 所谓特色的价值取向不是简单追求“与众不同, 标新立异”, 而是要充分体现人的需要。具体来说, 我校的课程特色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第一, 国家课程校本化;第二, 选修课程多元化;第三, 学生课程个性化。下面分别作一下简单的说明。

1. 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 在某种意义上说, 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一种体现, 任何国家莫不如此。因此国家课程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标准是不容颠覆的。这是一个没必要讨论的问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家课程在任何一所学校都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 中国那么大, 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显而易见, 即使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情况也有天壤之别。所以, 在遵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原则的基础上,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况进行校本化改造, 将国家课程标准中原则性的表述化作针对本校学生实际的可操作性的方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具体来说, 就是对每个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课程要素与我校学生的现实基础和接受水平作一次接轨, 从目标系统、操作系统和评价系统三个方面将该学科内容化解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之中。由于我校生源的平均学业水平在宁波市直属学校中处于中等程度, 而且学生梯度分布非常大, 最优秀的学生可以考入宁波市任何一所优秀学校, 而成绩差的学生只能进入宁波市最后一批录取的学校。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在课程上就要分层设计, 拉开档次。既要有面向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 又要在操作中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以语文学科为例, 我们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补充了万里国际学校高中学生的语文标准, 即语文学习的“三个抓手” (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读几部经典的文学名著) , 并且制定出了相应的课程目标、操作流程和检查评价系统。这项工作萌芽于2003年, 起步于2004年。2006年, 形成万里国际学校所有学科的《校本教学指导纲要》并进入实验, 2008年开始在全校推行, 2010年, 我们又根据《校本教学指导纲要》制定了针对学生使用的《高中学科学法指南》, 这两个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的小册子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市教育局从起点看变化的发展性质量测评中, 我校从2007年开始连续五年, 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中名列前茅, 表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对于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

2. 选修课程多元化

选修课程本来就是为学生量身打造的, 如果再能吸收本校教师特长资源和本校文化特点的因素, 就会打造出非常有活力的选修课程。我们学校的选修课程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年以前。由于寄宿制的原因, 学生两周回一次家, 在学校的时间里, 出于安全考虑, 学生基本上是封闭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是引起了学生的普遍厌学, 为了转变学生厌学的状况, 2001年开始, 学校发动老师开发自己的特长, 为学生开设了20多门选修课。开设的课程大多数是开发学生兴趣特长的选修课, 以文体活动的延伸为多, 比如各种球类、棋类、体操、田径、声乐、器乐、版画、水彩、书法、旅游等等, 后来又扩展到生活技能类, 比如家电维修、烹调、手工、摄影等, 少数学科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训练的比较多。现在回忆起来, 这一阶段学校开发的选修课的类型其实大体上与现在浙江省颁布的选修课的四个类型 (知识拓展、兴趣特长、职业技能、综合实践) 是基本一致的。此后十多年的时间, 学校不断完善选修课程, 目前已经开设80多门选修课, 不但增加了选修范围, 拓宽了选修课程的资源, 而且增加了走班的力度和选修课在课程结构中的比例, 多元化的选修课程基本上做到了满足学生的需要, 也催生了一批优秀的选修课成果。比如张老师的口语选修课, 不仅形成了与之配套的校本选修教材, 而且他培养的学生连续多次在宁波市和浙江省口语大赛中斩宫折桂, 甚至两次问鼎全国口语大赛冠军;韩老师的版画教育开创了版画创作的新模式, 他和他学生的多幅作品被北京国家美术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东京艺术博物馆、慕尼黑国际杰出作品展收藏;郑老师的创新发明选修课, 从生活现象观察和研究入手, 开发学生发现和发明的智慧, 目前有三十多项小发明获国家专利, 有的学生的发明专利甚至走向了市场,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学生课程的个性化

这种说法在此之前并不多见, 因为一般认为课程不是个体行为, 至少是学校行为。我们之所以提出“学生课程”这个概念, 目的也是为了强调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 既然如此, 学校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需要, 甚至为学生量身订做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个性化课程。暂且不考虑学校的条件能不能做到, 如果承认这个观点和方向是对的, 那么我们就可能会突破很多禁区, 形成新的课程观念。如果说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兴趣与发展的价值取向, 那么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层次尝试不同内容和不同程度的教学, 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的成效提供更大的帮助。当然这种课程观念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如果我们能找到克服这种困难的办法就意味着我们的个性化教育的课程又往前推进了一步。我们学校是这样做的: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 将学生分为不同类别, 当然要给学生选择的空间, 但是我们要引导学生进入到适合他们的空间中去, 然后在同一课程中设计不同的目标和内容, 并尝试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并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在这个过程中, 有时一个层面只有一个学生, 尽管如此, 我们仍然不遗余力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课程, 以帮助他们获得最大的进步。比如今年我校有一位高二的学生, 在进入高一之前就已经将高中物理课程利用暑假自学完毕, 老师为了检测一下她的学习效果, 她刚一入校, 老师让这位高一的新生随机参加了高三理科创新班的物理测验, 结果她考出了前五名的好成绩。于是老师就让她进入物理单科免修。正常的物理课堂, 该同学进入教师资料室, 按照老师单独为她设计的课程计划自修, 老师再找时间与她单独探讨, 结果这位学生当年就获得了物理学科全国竞赛一等奖。当然这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例子, 正常学习跟不上的学生也有, 那么老师就要为这些学生设计他们能够跟得上的课程, 以适应他们的学习。

五、个性化教育的教学

个性化教育的教学行动, 是指针对学生的不同起点、不同接受水平而采取的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过程。个性化的教学行动包括课前备课阶段, 针对学生特点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 对教学内容、节奏和方法所进行的调整;课堂教学之后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答疑解惑, 以及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弥补。以课堂教学为例,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指导的针对性, 我们对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五个必须”, 作为基本要求, 在这个基础上, 各个学科根据具体内容可以适度调整。这五个必须是:第一, 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要有“预习呈现”。预习呈现的过程不仅展示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 才可能有的放矢, 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的习惯。第二, 课堂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 而不能图热闹、走形式, 为了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 在那些没有意义的问题上进行泡沫式的对话和互动,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符合高中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 巧妙的问题应该是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而且可以摘到不同的桃子, 甚至还可以摘到桔子和苹果, 这些又有赖于学生能进入独立思考的境界, 调动每个学生不同的生活积累, 才可能出现精彩的答案。第三, 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现代社会, 单打独斗包揽天下的格局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必须从我们的每一节课中获取。事实表明, 经过团队合作探究之后, 高中学习的绝大部分内容, 高中学生可以不依靠老师解决, 因此,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 而且可以体会到合作过程的效率与快乐。当然, 高效的合作学习是高中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 而这种难点的突破首先必须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第四, 课堂教学必须体现课堂效果的检测环节。现代的课堂效率评价标准不再是老师讲得如何, 而是学生学得如何。老师讲得再精彩, 学生没进入状态, 课堂效率等于零;反过来, 老师一句话没讲, 学生全学会了, 仍然是高效课堂。当然老师讲的多少与学生学得如何并不一定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所以我们用课堂学习效率检测的方式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是没有争议的。第五, 课堂作业与练习必须体现出层次性, 以便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 让不同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难度的作业与练习。这一点很多学校也在用, 不再赘述。

六、个性化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可以分为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显性环境主要包括硬件设备设施, 如建筑、植被、文化标识以及环境布置等等这些可视可触摸的物质层面的东西。隐性环境主要指师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那种对所处环境的感受。这种感受看不见摸不着, 但是很重要, 重要的程度往往会影响或改变一个人的工作动力。比如说,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 她的硬件环境非常简陋, 但是她却培养了一大批包括李政道、杨振宁等世界一流科学家在内的精英人才。解放以前我国还有两所中学家喻户晓, 那就是南开中学和春晖中学, 这些学校当时办学的条件并不好, 甚至相当艰难, 但是却办成了驰名中外的名校, 聚集了大批优秀的师资, 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的文化影响了师生, 学校的精神哺育了师生, 这种文化和精神就是一种软环境。笔者从两个角度谈谈软性环境, 我校如何将个性化教育思想融化到学校环境之中。先来谈谈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环境的灵魂, 换句话说, 没有文化的学校就是没有灵魂的学校。文化是什么?文化首先应该是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 并且要通过“人”将这种理念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我们个性化教育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是, 挖掘每一个人的亮点, 让每一个人自信地站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校风主题词是“彰显个性、和谐发展”八个字, 这是对学校文化的一个高度概括, 也体现了万里人对办学理想的一种追求。“彰显个性”就是希望在这所学校中, 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尊重, 每一个人又懂得尊重别人, 每一种健康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呵护与培养。不仅如此, 教育者和管理者能够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 针对性地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策略, 让每个人都在成长的过程中感悟到世界的真善美、享受教育的快乐、经历必要的挫折、走向人生的成功。“和谐发展”就是说个性彰显的前提或者说归宿是让整体感到和谐, 得到发展, 而不是由于彰显个性却破坏了整体的和谐与发展。事实上, 在一个集体环境中, 只有充分展示了个体健康的个性, 挖掘并张扬了个体的特长, 才能做到各显其能, 优势互补, 才能做到百花盛开、生机勃勃。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 而导师与学生接触以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 特别是学生的特长。如果用心的话, 我们找不到一个没有特长的学生, 所谓特长就是自己比较突出的优点, 有超越别人之处。所谓“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就是这个道理, 按照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 至于有没有一双慧眼, 善于发现孩子们的特长, 那要看老师的悟性了。比如, 学习成绩最落后的同学, 你仍然会发现, 他们往往并不是在所有学科中都是最后, 很可能某一学科还学得不错, 甚至名列前茅;即使是所有学科都处于落后的学生, 你也会发现他们的很多独特的优点, 有的孩子学得慢但是记得牢, 有的人很厚道、朴实, 有的勤奋、执着, 有的很爱劳动, 有的很有孝心, 有的擅长唱歌跳舞, 有的喜欢竞技体育, 有的心理素质尤其是抗挫折能力远远高于一般同学, 而且这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最怀感恩之心, 往往多年之后回到母校来看望老师的并不见得是那些当年学习成绩前几名的学生, 因为那些成绩落后的同学往往接受过老师更多的帮助, 当他们走上自己人生之路的时候, 发现当年老师的苦口婆心原来才是真正的金玉良言。所以, 我们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是“敬业爱生教书育人”, 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注每一个生命, 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 热爱每一个孩子。当然, 我们的老师对学生是这样, 我们的校长对待老师也是这样。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每一个教师都是校长心中的宝。在我的网络空间里, 有一个专为教师搭建的平台, 叫作晒晒“阳光与梦想”, 我们把这个平台称之为“职业天堂”, 因为这里有所有教师人生中最光荣最璀璨的记录, 每每翻到这一页, 我都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我们的老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教师。现在, 我已经将这个平台开放, 让大家在互相欣赏中互相学习、互相感染, 从而形成一种优秀的团队文化。

世界上找不到一个没有特点的人, 将特点变为特长, 是教育的最大价值。

充满个性的世界不仅是一个多彩的世界, 而且是一个和谐的世界。

打造个性化的创业教育 篇11

关于创业典型“招炜”

近年来,江苏省宝应工业学校在创业教育上不断探索,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尝试中探索个性化创业人才的培养。招炜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招炜,江苏省宝应工业学校08韩语与电子商贸班学生,学校首批学生创业园“小老板”之一,2009年6月份进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10月份募集个人的第一支私募期货基金,11月份完成募集,截止2010年3月1日,基金净值增长率为63.4%。现在的招炜已经成了同学们眼中的“明星”,他在学校个性化方案的培养下,进行期货投资创业活动仅半年多,就盈利60万余元,既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能力,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全校的风险投资“创业家”。现正在南京期货公司专门从事期货交易。

什么是“个性化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指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那么,何谓“个性化的创业教育”,我们的理解是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开展个性化的创业教育活动,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创业领域,继而掌握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

学校“个性化的创业教育”

的理念

有研究者敏锐地指出,中国真正的教育改革是在职业教育领域。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其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育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是一种使学生群体不断“掉队”,直至淘出“金子”来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则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为此,学校确立了全新的创业教育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为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正如广东省教育厅长罗伟其在一次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所说,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素质,并非鼓励学生毕业后马上都去创办自己的公司或经营自己的店铺,创业教育的对象本身应细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大众化的,即面向所有在校生,培养每个人的创业意识和素质;另一个层次是个性化的,对部分确有创业愿望并具备相应条件的,给予个别的指导和服务。

学校“个性化创业教育”实践

1.培养独特的个性

我们在采访中得知,赵炜同学从小开始,便对经济和金融有着浓厚的兴趣。初一时开始接触股票和期货,在此之前一直进行着基础理论方面知识的学习。2008年的中考,赵炜同学考了545分,这样的成绩勉勉强强也可以上高中,但招炜顶着家人的压力,最终选择了宝应工业学校。他说,“这才是真正属于我的舞台!”

2009年,学校在开展创业园项目申报时,招炜同学申报了“期货交易”创业项目,当时负责创业园管理的老师感到非常吃惊,觉得这个项目离我们的专业和生活比较遥远,同时这个创业项目也引起了学校殷德平校长的关注,于是殷校长亲自将招炜同学请到办公室,和他探讨期货交易。这时,招炜同学带来了长达70多页的创业申报说明书,而且谈吐之间,表现出了同龄人少有的稳健和成熟。殷校长当时就觉得招炜同学是一个富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殷校长认为独特个性是创业的基本素质,个性培养应成为教育的一面旗帜、一项任务,必须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鼓励新异与卓越,鼓励独立思考与独立探索,而不是片面地求同和服从,并建议学校创业教育负责人对招炜同学进行个性化培养。

2.创设真实的创业情景

创业是可学而不可教的,只有在做中学,才能真正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与快乐。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灌输创业知识,而是开发创业能力,训练创业意志,并落实到学生的情感体验、观察与反思、探索与实践等实实在在的活动中。创业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过程,跟农民种地、教师教学是一样的,需要一个真实的情景。为此,学校在个性化创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招炜同学单独创设了一间办公室,并提供网络、电脑、空调等基础设施,让招炜同学可以更加方便地在网上进行模拟交易。在2009年2月20日至2009年4月16日模拟交易的38个交易日里,账户资金由100000元增长至497575元,若以实际交易日计算,总交易天数38天,盈利27天,亏损11天,胜算率高达77.14%,短短一个多月,资金收益率为397.58%。这也为招炜进行实盘交易提供了依据。

3.给予足够的创业时间与空间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认为,看一个学校是不是真的搞创业教育,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给同学提供创业的时间,“你把课程安排得那么紧,而没有给尝试的同学以时间和鼓励,他怎么能在行动中找到自己的感觉?”学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常规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上,给个性独特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和空间。在对招炜创业时间安排上,学校果断决策,除了招炜感兴趣、对创业有帮助的课程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进行自主创业。同时,学校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共商对招炜同学的培养方案,并鼓励其进行实盘交易。在家长及学校的鼓舞与支持下,学校为招炜正式成立浩蓝基金工作室,并向其亲朋好友募集资金,进行实盘交易。截至目前,浩蓝基金工作室募集的100万元基金本金已全部返还,尚有获利的几十万元在继续进行实盘交易,至此,招炜同学成为名副其实的风险投资“创业家”。现在,他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一半时间在南京期货公司实盘操作。他的下一步打算是聘请操盘员工,平衡心态,做实做大基金规模,成为职业的风险投资创业者。

学业预警与个性化教育 篇12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预警,个性化教育

大学生学业预警就是对学业成绩出现问题的学生通过书面的方式向学生本人、学生家长进行提醒和警示,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管理措施。我们通过一系列调查发现, 高校的学业问题学生一般来说个性特征都比较突出, 缺点与特长并存。教育者需要正确看待他们, 以发展的眼光在实践中认识他们, 通过构建学业预警的个性化体系及多元化评价体系, 加强跟进性教育, 建立个性成长档案等路径来进行有效学业预警, 发挥其潜能, 促使其个性有效发展。

学校的学业预警既要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辅导, 又要给予大学生人性化的情感关怀, 是把传统的事后处理型管理转变为事前、事中预防型管理, 体现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大学生学业预警及个性化教育现状

科学性的学业预警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业中出现的问题, 向大学生提供学业方向、学习策略、学业规划和学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 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综合自身特点、校内外资源和社会需求, 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和学习计划, 以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目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尚未完全树立, 对于大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学和学多少等方面给予的关注度不高。高校在提升大学生的学习体验, 如大学生对专业的熟悉、热爱程度及学分制选课的具体流程、对网上网下学习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等问题的辅导不够深入。总之, 大学生学业预警理念不够个性化和人本化, 没有真正做到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大学生的参与为主, 难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 大学生迫切需要得到个性化的辅导。

现有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与个性化教育的要求相比, 存在较大差距, 人员不足, 使得学业预警工作难以细化。无法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许多培养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无法全面铺开。

二、大学生学业预警体系的个性化构建

(一) 建立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学业预警辅导队伍。

高校应建立一支由学业导师、专职辅导员以及高年级本科生党员组成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大学生学业预警辅导队伍。学业导师主要负责专业课程学习的指导, 重点提供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评价等方面的辅导。专职辅导员主要负责大学生的选课指导、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方面的咨询指导, 重点是对没有明确目标和方向的大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高年级本科生党员可以向低年级大学生提供间接的知识和经验, 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低年级大学生的学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坚持把学业预警辅导贯穿于大学生需求阶段,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策略, 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

(二) 建立个性化的学业预警系统。

高校可以建立数字化的校园信息平台, 既包括学生选课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已修课程成绩查询、学业信息发布等学业信息, 又包括大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评奖评优、违纪处分和素质教育等管理信息。学业辅导人员可以将大学生的学业信息与管理信息综合起来分析大学生的学业情况, 筛选出进入学业预警范围的大学生, 然后对其主动开展学业辅导, 进而提高学业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 建立个性成长培养档案, 实行针对性教育。

教师的实际工作中, 要不断搜集学业问题学生各方面的信息, 建立学业问题学生的个性成长档案。教育就是要“扬长避短”, 最主要的就是要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 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源泉“制高点”, 在对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自主选择的基础上, 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特色化的教育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优势潜能的巨大潜力, 使其优势潜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个性化教育把每一个学生个体作为关注对象, 给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最适合的教育方案, 最大程度地做到了以学生为本、育人为本。在特色教育中, 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 特别尊重个性发展, 把个性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加以开发, 为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提供广阔的平台。

(四) 坚持“以学生为本”, 实施柔性管理。

学业预警机制的成效取决于预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 在预警实际工作中, 要学会柔性管理, 注意沟通技巧, 学会倾听、换位思考以及体谅, 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要做到“以人为本”的观念, 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 帮助他们寻找解决和克服其内心矛盾, 开启他们心智, 完善他们的人格, 在转化教育过程中融入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怀, 关心和爱护他们。在大学教育过程中, 为学业问题学生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教育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中自我提升, 在活动中自我成才。帮助学生在班级和学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树立走向成功的自信, 获得取得成功的喜悦, 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人本性。

(五) 利用网络开展学业预警辅导。

高校应当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信息量大、灵活性强、扩充内容丰富等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学业预警辅导。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方式灵活, 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网络上还有其他更为丰富的资源供学生可以利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 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技能。通过网络课程的开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当前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师和学习内容, 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内进行学习, 帮助大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提高大学生的学业质量。

(六)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评价观建立在一元价值观的基础上, 以目标评价为基本形式, 只注重学习结果, 强调统一性, 忽视个别差异, 这种评价观显然不能适应个性化教育的要求。要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 强调评价多元化。个性化教育是对于个人潜能的激发, 并不强求所有的人都掌握同样的知识, 所以教师教学评价目标应是差异化的, 要紧紧抓住其个性的闪光点及时评价, 促其发展。同时,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综合, 过去对于学生的评价仅仅以总结性评价为唯一标准, 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学生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得不到发展, 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个性化教育的评价, 要遵循多样综合的原则, 既要有总结性评价, 又要有过程评价;既要有主体评价, 又要有客体评价;既要有定量评价, 还要有定性评价, 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俊, 乔蔚虹.高校学习辅导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探索, 2009

[2] .李建国.试论大学生学习指导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3] .陈钦华.构建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的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上一篇:标识制度下一篇:中学地理双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