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2024-10-03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共12篇)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篇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95后”大学生普遍却呈现出缺少精神追求和信仰的状态,面临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峻挑战。要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方法选择合理的教育,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学生的思想特征和行为模式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95后”大学生的显著特点及成因

1、自信、张扬、特立独行、思维开阔、接受新事物速度快。

“95后”大学生成长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和家庭在大学生的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在新时期的网络时代,文化多元的时代中,不少的95后都接触大量的新事物和新的思想、开阔的视野,渐渐独立特行,在很多时候都能够保持自信的状态。

2、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

大学教育是以尊重人的个性发展,重视人的发展为目标。重视学生的发展,引领个性的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成长意识,但忽略了集体教育,他们中的有些人漠视纪律,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在进行集体活动时,与他人心理不相容,不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与工作分工,不愿承担责任,不愿关心社会。

3、勇于竞争,但内心脆弱敏感,无法承受挫折。

经过高考的激烈角逐,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更现实,认为只有在竞争中才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将“竞争”融入于自己的生活。现在的大学生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怀抱中成长起来。较少地经历过磨难,挫折与失败。面对大学校园中的各种压力,又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常常表现得垂头丧气,不能自我调节状态。

4、具有社交意识,但过于依赖网络,现实中交往能力不足。

现在95后大学生大多都从小接触网络,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和沟通,在网上结交的网友,通过网络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然而长时间与现实脱轨,导致他们渐渐的缺失了现实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沟通的能力,不善言辞。

5、富于创新精神,但辨识能力不足,考虑问题片面。

95后摆脱传统与保守,广泛的接受新事物,在新思想中,喜欢从不同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剖析问题,在探索中,往往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但是由于阅历不足,对于大量的信息,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容易影响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二、“95后”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1、“95后”大学生在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

对政治淡漠,缺乏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感,缺乏献身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只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虽然大部分学生也能充分认识到社会与个人、自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规律和矛盾。但部分学生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立场不坚定;同时部分同学对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层面上,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不能理解。

2、“95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家庭的核心,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一味的宠爱,让他们更加注重自我,有较强的优越感,价值本体根深蒂固,注重自我价值的优先实现,热衷于自我设计与自我实现。

当代大学生成才意识日益强烈,但身心发展不平衡,存在许多矛盾和困惑,且理想现实化,功利化,偏重个人发展。

3、“95后”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中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权力与义务的关系,过于自我,社会公德水准和自我修养普遍不高,缺乏自主劳动意识,不想靠踏实的付出得到回报。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关注学生需求和个性发展

现今,大学校园内“95后”学生居多,在对这一群体开展工作时,首先要转变工作思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上,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95后”大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这就要求辅导员克服以往的灌输式的手法,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从“95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沟通、调研等方式,了解学生所关心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动掌握学生个体需求,通过定位和分类,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辅导员自身建设,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

关注个体,使学生全面发展,关爱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谓的个性发展,就是在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发扬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引领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发展方向做出科学的判断,准确的选择,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和张扬。辅导员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做一个正直,献身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

四、结语

“95后”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所以作为一个辅导员要正确的审视“95后”同学们身上的优缺点,坚决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方针,有针对性的开展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此同时,更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本领和对真伪的辨别能力,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

摘要:价值观趋于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极具个性的“95后”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缺少精神追求、信仰缺失的现象。如何正确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得进一步分析探讨,同时应该围绕以德树人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95”后大学生,个性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孙慧,温雪松,陈凤平,等.“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9).

[2]傅园洁.基于“95后”大学生的特点谈辅导员工作方式转变[J].人力资源管理,2009(1).

[3]赵岳,刘伟,谭林.基于95后大学生特点如何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工作研究[J].职业教育,2015(30).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篇2

又如1915年8月刊登在《妇女杂志》上有轶池作词的《竞立小学校歌》:“请看阶前蚁,背穴而斗竞英雄。请看沙场马,介甲而驰竞战功。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都在物竞中,竞争学术发颛蒙命名意无穷。请看岁寒日,兀立松柏最后凋。请看乱流处,中立砥柱不易摇。附和依赖因人成事,何如自立豪。特立独行志趋高,蒙养在吾曹。” 2歌词用蚂蚁在洞穴竞相爬行,战马在沙场竞相驰骋,松柏在东日竞相挺立来强调优胜劣败、适者生存。最后点出唯有人格独立志趣高雅才能再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国民成为现代人格培养的目标,很多校歌中都提到“国民”如张謇在1921年创作的通州小学的校歌“淮南止有狼山高,兴学止有通州早,市市村村小学校。山之高兮积石成,成国民兮小学生。学生爱国须聪明。”3唯亭小学校歌(30年代)“这是第二个家庭,先生同学相爱相亲。这是一生的根本读书明理教品行`看离城三十里水秀山明何等好环境还有陆逊坟照垣亭英雄模范相辉映。” 4 1 上海妇女杂志社.汉寿女子小学乐歌讲义[J].妇女杂志社,1915年,第一卷第六期轶池.竞立小学校歌.[J]小说新报.1915(8)张謇研究中心 南通市图书馆 江苏古籍出版社编.张謇全集 第五卷 艺文(下册).东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第136页唯亭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沈及主编.唯亭镇志.方志出版社,2001年08月第1版.第291页

(二)个性思想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个性教育思想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教育对象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价值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其核心内容就是要与戕贼人性、消磨个性的做法进行彻底的决裂。所以,许多有识之士都把“个人”的发现作为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许多教育家们开始探讨、研究学生个性发展问题,校歌中也反映了这一思想。如湖南省常德市务本小学校歌“阳山毓秀,玉带凌霄,英气壮东郊。莘莘学子,总角垂鬓,联习共冶陶。学科研究,经典推敲,昌明今吾教。义勇勤朴,穆民素照,勋勉兮吾曹。” 5歌词中的“总角垂鬓”写出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个性解放”、“个性教育”的旗帜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受到重视,“教授法”被改为“教学法”,突出了“学”的作用,学生的自学、自修、自动的研究和学生自治,都得到了提倡和鼓励。对学生的教导也有传统的灌输、注入、教训式转向开始重视启发式、辅导式。很多校歌也体现出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特点。如创作于1927年的江苏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的校歌“惠山高高,翠泉清清,水呀明亮,山呀美,锡中实小作围屏,水作明镜。高大的校舍,美丽的风景,规模多宏敞,空气多清新,先生同学笑语莹莹,相爱又相亲,这身上我们的乐园,第二个家庭。我们在这里工作呀,读书呀,多起劲。小朋友们来,来提起精神,向前进,发扬我们的第二家庭。我们在这里唱歌呀,游戏呀,多开心。小朋友们来,来提起精神,向前进,发扬我们的第二家庭。”6歌词开篇写学校环境优美、师生关系融洽,这为学生自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这样好的环境下同学们尽情地唱歌、游戏,开心快乐,在欢乐的氛围中学生提出了号召,号召小朋友都来提起精神向前进。这样的教育体现了儿童的主体地位,生活活泼又有教育意义。

由李叔同创作的江苏省扬州市东关中心小学的校歌——《夕歌》“光阴似流水,不一会儿,课毕放学归。我们仔细想想一回,今天功课明白未,老师讲的话可能有违背。父母望儿归,我们一路莫徘徊。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大家5 王天纲.中国校歌歌词集[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178页王天纲.中国校歌歌词集[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126页

努力吧!同学们明天再会。”7这首歌是江泽民同志1932-1937年在扬州东关中心小学就读时的校歌。《夕歌》是学生放学时所唱的歌。夕阳西下,晚霞满天,三五少年,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从学校高高兴兴回家。在回家的路上还不忘想:功课自己明白了吗?老师说的话有违背吗?这是同学自己问自己,在同学相互告别的时候,同学之间还说彼此勉励的话大家努力吧,努力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歌词中没有一句说教的话却以学生自己的口吻来倡导大家努力,这体现了学生自修自治的思想。

(三)个性教育重视个性塑造与社会改造的协调

个性教育思想自觉扬弃了西方式个性主义与个性发展的消极因素,强调个体与群体及社会的不可分离,重视个性塑造与社会改造的协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个性教育观。一些教育家和只是分子看来,个性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改造是个性塑造的前提,而个性塑造对于社会也具有不可忽略的反作用。他们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读书,发展自己的个性,而且要多从事牺牲个人而有益于社会改造的事业,担当起国家振兴,民族崛起的责任。如创作于民国初年龙华小学校歌“古刹窥窥,歇浦迢迢,龙华小学创造早。吴公捐址新告缔造,谁不开颜欢笑。哥哥弟弟姐姐妹相亲相爱,赶快来校。一心一德发扬光大,责任在吾曹。” 8歌词写出了学生的责任。病骸于1915年5月发表在《小说新报》的小学校歌“小小小,高等大学即此建根苗。精神教育宗旨高,起点在今朝。内政与外交,他日担当在吾曹。前途茫茫,后头浩浩。勿谓规模小!”9写出了小学生要担当历史的责任。

在五四运动中和五四运动后,一批受过马克思主义熏陶的教育家和青年知识分子,已不满足于孤立地谈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和个性教育问题,而是试图把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根本改造联系起来,以社会的改造和人类的解放为个性解放的前提,把教育的改造、社会的改造作为个性塑造的前提。恽代英很重视

10社会改造和教育改造的关系。他认为,“教育确是改造社会的工具”要改造社会,7 王天纲.中国校歌歌词集[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124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徐汇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徐汇文史资料选辑 第3辑 普通教育专辑》[M].第 114页

9病骸.小学校歌[J].小说新报1915(5):235恽代英.革命运动中的教育问题[J].新建设1924,1(3)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篇3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社会和时代的重要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主要是以当前社会所崇尚的道德理念、品德修养去促使受教育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使之确立在当前社会上成长的道德资本。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种道德理念的转换和传递的过程,使人得到心灵上的净化,也就实现个体逐步向社会化转变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越深入、越有成效,那么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理念与当前社会和时代发展所赋予的新要求就越合拍、即社会的和谐化越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个性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有它独特的“鲜明个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社会化指向,并不只是与个体脱离所进行的,而是在结合个体、深入个体转化和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只有通过个体的深化和体现,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个体和个性的和谐与丰富,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并努力确保社会更加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把人都变成一个“标本”,也不是批量生产的商品,而要培养具有鲜明个性和良好素质的合格个体,他要求个体不仅能够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具有鲜明的思想特征,而且还须有以自身潜力和创造能力来变革社会、改造社会,解决当前社会的一些弊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对象的社会化过程的同时也是个性化的转变过程,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社会化的教育和引导,影响着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而个性化也为社会化注入良好的思想理念因子,从而更深远的影响社会的转型和进步。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是社会化和个性化双重运动的过程,它体现了当前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社会化和个性化

社会化和个性化是教育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社会化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个性化使得个人具有超越现实、改善现实的独特性与创造性。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体现了教育的理想。一个社会如果只允许社会化的存在而扼杀个性化,它就可能变得沉闷、单调,缺少活力,长期在一种水平上简单重复;如果一个社会过分强调个性化而忽视社会化,那么这个社会将可能失去稳定和凝聚力,甚至可能冒失范和动乱的危险。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习惯于从社会需要出发,强调用社会要求去“统一”思想,“塑造”品格,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比较重视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适应性比较忽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满足个体需要、促进个性发展强调不够,也缺乏研究。致使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对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关注和培养,忽视了个性品质、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这种状况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但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发展。

(三)个性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个性化教育是教育思想的一大解放,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它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创造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日益成为国家、民族、个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个性解放就没有创造性,就没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必然降低和削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21世纪的中国需要大批创造性人才的现实,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将培养创造性人才,促进个性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是禁锢人们的思想,限制个体的发展,而是要解放人们的思想,拓宽人们的视野,促进个体的发展;要通过教育、引导帮助人们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从而使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个性化教育特色

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就必须承认并尊重个体思想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差异性与多样性乃是创造性思维生成、发展所必须的土壤。一个社会固然需要有统一的意志和良好的秩序,有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和主导价值,有共同遵守的法律、法规。但社会生活是极其丰富复杂的,社会给人们提供活动的舞台非常广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拓展了每个社会成员的个性发展空间。加上个体人生经历、个性特征、行为模式等的不同,每个人已经形成的思想图式必然是千姿百态,各有特色的。正因为思想教育上发挥了个性化教育的作用,才有人类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才可能在不同思想的碰撞、摩擦中产生新的组合,推进各自思想的发展。因此,要求所有的人都按照同一思想模式或轨迹发展,是无法想象的,只会导致单一、僵化、深冰、沉闷的政治空气,企图用千篇一律的公式化的方法去解决人的复杂多样的思想矛盾,是徒劳和不可取的。教育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允许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社会要求。教育也应该考虑不同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的更新观念和方法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我们尤其应注意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独创精神,鼓励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在坚持价值导向、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尽量减少强制性的教育内容,增加可选择的教育内容,使教育对象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他自身的教育,从而使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内在的需要与能动的追求。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篇4

一、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实践

“你告诉我, 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 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 我可能会明白。” (杜威) 即主张要学生实践、动手和参与。

因此, 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 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上, 在教育教学中力争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 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 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 真实性与操作性统一。创新的教育观念主要包含: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要做“长流长新的活水”, 不断补充知识量,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学习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两个重要文件《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和《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认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

二、加强业务钻研,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能力直接影响着高中政治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高中政治教师既要做“专”家, 又要做“杂”家。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 了解教坛最新信息;通过广泛涉猎, 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 获取相关资源;通过校本研究, 学科教研, 博采众长。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而知困”, 教师只有学习、学习, 终生不断地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 全面发展, 学有专长, 才能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总之, 高中政治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像一把钥匙, 启开封闭学生个性发展的大门;高中政治教师先进的理念, 创新的精神, 渊博的知识, 独到的见解, 灵活的教法, 幽默的谈吐, 不俗的气质, 为高中政治个性化教学这项“伟大而崇高的创造性的工作”奠定了必备的基础, 用自己的教学悟性、教学机智、教学艺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学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走进新课程》编委会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4月.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篇5

摘要:个性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动机、意志、气质、情感等,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任何教育如果离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作用。可见,它实际上是体现认识与参与到行为之中的一种能动作用。在具备了良好的动机、目的前提下,行为的产生和执行都受着个性的制约,从良好行为的准备阶段到执行阶段,从行为方式的训练到行为的养成,都离不开个性的持续作用。所以,在人的一生中,高中阶段个性的培养对人的行动实施实在是太重要了。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既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德。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中生;个性

一、高中生个性心理特点

作为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开始的高中阶段,个性心理发展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不平衡性

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埋发展。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在情感方面,他们很脆弱,有时会因为同伴的一个表情、一句话而影响学习。女生由于比较敏感,因此她们在情感方面比男生更脆弱。

(二)动荡性

高中生思维敏捷,但片面性较大,易偏激。如:校团委组织了一次讨论,关于学雷锋问题。有些同学竟偏激地认为,学雷锋是在走形式,早就过时了。为了纠正学生们认识上的这种偏激,班主任就需要召开班会,专门讨论学雷锋是否过时的问题。

(三)自主性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

(四)闭锁性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那样,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易感到孤独。

二、高中生个性的发展

与其智力发展的情况相呼应,高中生的各种个性品质也已趋于稳定和成热,而且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高中生在个性发展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必须明确自己个性的主要特征,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候,所以,一切问题既是以“自我”为核心而展开的,又是以解决好“自我”这个问题为目的。这种主客观上的需求使得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获得了高度发展。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高中生对其自身的态度和看法,影响着他们实际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高中生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对人对己评价时,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位置。

(三)自我评价的成熟

高中生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行为的动机及效果的一致性情况等,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

(四)有较强的自尊心

高中生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总之,高中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高中生个性培养中的作用

对于高中生个性的墙养,绝非一朝一夕的过程,它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和相关服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环境保证、方法保证和责任意识保证。

(一)思想保证

马克思的人的主体性思想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人的发展,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所以也要以此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鲜明个性心理特征的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绝非意志薄弱、情感脆弱、理智丧失、缺乏主见、盲目随从的个体,绝非“单面化”和“畸形化”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的需要出发,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的能力并使之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既要防止“右”,又要警惕“左”。

(二)环境保证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人们做“出头的椽子”“出林的鸟”,还要为之营造出宽松、包容、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只要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不论多么与众不同,都要宽容;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对不同的观点也要持虚怀若谷的态度,包容别人一些非原则性的错误,对别人不能责全求备,不能要求尽善尽美,做到兼容并包,以形成宽松、包容、积极、健康的氛围,以促进个性发展。

(三)方法保证

要培养千姿百态的性格,需要因材施教的方法。几千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四)责任意识保证

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让教育者正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坦然接受现实的自我,根据自身的特点,克服消极个性。特别是在个性塑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受到种种限制,这就要增强主体的个人意志,培养其适应能力与承受能力。

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正视自己,还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增强个体主动地接受教育和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分辨是非,自主选择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作者简介: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把模式定义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方法的过程是先确定研究的目的,然后按照研究的目的把客观事物的原型抽象化,并转化为认识论上的模式进行研究,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更深刻的认识,最终达到认识客观事物本质的目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状。

传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是与学年制相适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学生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学习生活的。学生工作按班級配备辅导员或班主任,院系有直接负责学生工作的总支副书记,学校有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学生处,分管学生团工作的校团委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学生基层组织成员相对稳定,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层次清楚。由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相对稳定,固定在相应的年级、班级和院系,管理的范围和空间较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因而过多的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经验,缺少与管理系统外的信息交流,难免会出现管理松散、覆盖面不全的现象。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切问题都由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包办,结果出现“吃力不讨好”,学生不买账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作用的效果不理想。虽然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索,但其实际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一些活动流于形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得不到学校及师生的重视,教学方式单调,同时没有很好地处理思想理论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大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进入社会,结果使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针对性还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没有很好地把握当代学生思想变化发展的特点,没有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开展工作,也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开展工作。

3.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件设施不足。近几年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硬件设施逐渐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同时课堂教学规模在增大,使教学效果受到限制。

二、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硬环境建设,如高雅的建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赏心悦目的绿化等;二是软环境建设,如墙面、橱窗的环境布置, 班级文化、组室文化的开展,制度文化的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等。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首先,以校训校风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其次,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再次,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 文化。第四,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形成优良的学风教风。第五,以各项活动为载体,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定位准确,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应有明确的文化定位。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活动模式建设。

1.学生的课外活动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高职院校活动的方向指导,学校尽量为学生创造活动的各种条件和设施,鼓励各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2.建立健全学生活动的各项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3.注重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学生干部是活动开展中的骨干分子,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能力素质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1.改革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既要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

2.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

3.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首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其次,把系统教育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再次,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在结合中改进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耀辉.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工 作体系探析[J]. 三峡大学学报,2015,7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篇7

在过去, 思想教育对人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只将人作为完成工作的一个因素, 而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向人们传达上级的意思, 以完成工作为最终目标和全部要求, 这种忽略人正常心理和生理需要的方式使得人们参与工作的主动性下降, 不求上进, 实际上并不利于工作的进行。新的环境要求思想教育的主体回归到每个人的需求上来, 以满足人的个性需求和工作完成两方面共同进行, 并以人的需求为导向, 实现双赢。

1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

1.1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和谐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使得人的具体价值和需求被摆在重要位置, 并力求构建和谐型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满足人们对于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 还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使得人员的发展更加全面, 并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和谐社会的形成和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思想教育工作的注入, 而进行这一工作, 人性化是必要的内容, 通过人性化的注入, 推动社会性的聚集力的形成, 人们对自我的满足转化为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服务。整个精神面貌都将发生质的变化, 人们之间的沟通障碍减少, 利益更加均衡, 容易相互包容, 人性关怀被凸现出来。

1.2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个体价值意义

思想政治方面的正确引导将调整社会的风气, 敦促人们注重为社会以及他人着想, 使得每个人的发展环境更加宽松, 更加有动力。思想教育本身需要以人性化为重要元素, 并能给被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和行动上的自由, 使其能调整自己的状态, 合理发展, 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让每一位成员具备发展机会, 而人性化可以作为发展的重要指引性思想, 这有助于对工作中过分僵硬的教条主义进行纠正。人们的发展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教育作为传递思想, 实现理念传达的重要方式, 使得人的发展变得更加合理, 更具备健全性, 人际关系更加协调, 发展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融入人性化的教育将大大提高其思想水平, 人本身即有自然性的一面, 也有社会性的一面。这使得人的存在具有一定复杂性, 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进行不一样的选择。人性化教育将人性作为重要的发展因素, 进而引导和调整人的思想状态, 使其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使思想教育有助于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使受教育者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思想教育对人性化元素的坚持表现在对个性需求的肯定和满足, 并推动其发扬自己的个性, 将个性需求的满足与工作的实现两相结合。发挥属于个人的特殊的工作能力, 对思想进行引导, 使从前未被重视的个性因素被突出出来, 形成工作的巨大动力, 使自身价值以及工作任务得到统一。

总的说来, 人性化的教育对人的个性进行推动, 使其对自身的主体性的认可更加明确, 并成为重要的思想教育的重要动力。

2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2.1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提法源自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具体而言,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充分反映他们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一切为了人, 一切依靠人, 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重视对人的无限关怀, 要求理解人、关怀人, 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 让人的生命自由生长, 因而它亦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驱动力。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以受教育者为主体, 要尊重受教育者, 关心受教育者, 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这是对“人本”教育理念的最好阐释。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 因此它必须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离开了人, 离开了对人的真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就难免会失去针对性和目的性, 成为一种空洞的说教。只有明确这一点, 才能真正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受教育者, 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2.2 要实行人性化的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掌握交流的方法, 并建立起良性沟通模式, 这时, 教育双方都要从具体的条件, 教育环境等状况出发, 制定适合教育者进行成长和完成工作的最佳交流方式和交流内容, 把主流思想与实际人性需求联系起来, 并说明其执行价值, 对教育者传达重要内容, 使其愿意主动接受主流意识中具有科学性的方面, 使其与社会需要能够融在一起, 形成独立完整的思想形态, 并指导被教育者展开工作。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加大情感因素的投入。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中注意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 关心他们的生活问题, 了解他们的思想问题,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使受教育者能够认同并信仰思想政治教育所力倡的思想内容和行为规范。将教育寓于教育对象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 使受教育者在愉悦的状态中不自觉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振奋精神, 思想方面受到塑造、培养、发展和提升。

2.3 要培育人性化的育人环境

育人环境的人性化是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外界环境, 促成人的良好品格的形成。我们现在强调的育人环境, 主要是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尤其是在学校, 特别要注重加强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长期育人实践所积淀的共同心理定势、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 对学生起着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只有置身于健康向上的校风中, 通过耳濡目染和内心体验, 学生才能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真理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同时, 在育人环境中要注意营造人性化的氛围, 以人性化管理的实施为龙头, 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带动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的营造,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4 要丰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传统知识体系对于大多数受教育者是一种驯服, 包含了对人性的压抑, 这样的教育内容所驯化出来的人自然是人性理念缺失的驯顺灵魂, 因而受到了强烈的抵制。提倡人性化进行教育内容的创新, 能受到受教育者的认可。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 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 促进教育对象身心健康发展。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优化、层次合理、重点突出, 就要多联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 多用事实来说明处于深刻变动中的当代社会现实,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实际和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浩斌, 王飞南.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与人的全面发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3) .[1]王浩斌, 王飞南.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与人的全面发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3) .

[2]曾毅强.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J].重庆与世界, 2011, (07) .[2]曾毅强.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J].重庆与世界, 2011, (07) .

论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篇8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自冷战结束之后, 发展成为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共同特征, 成为社会的主题, 发展概念成为当代社会使用频率最多的概念。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言:“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 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一个是和平问题, 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是说发展问题”。发展主要是经济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经济发展、经济竞争。成为当代世界范围的主导性因素, 越来越突出, 也越来越激烈。

我们把发展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 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 并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改革、转变。简单地说, 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发展的过程。二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深化发展过程。总之,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是两种状态、特征不同的教育, 是分属于两个不同时代的教育。但是, 我们肯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并不是否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历史地、客观地肯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之外, 我们还要继承传统教育的教育传统。传统教育和教育传统的概念是不同的, 传统教育是已成的、定了型的, 过了时的教育, 是过去时代一个实体性的东西。而教育传统, 则是联结教育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一个动态的流程, 处在不断更新重构、创造之中的尚未定型的东西。作为定型的传统教育, 它是无法适应和搬到现在这个时代来的, 作为传统教育的优良的教育传统, 是可以传承并融于现代教育体系中的, 而且现代教育要以传统教育为基础和前提, 才能建构现代教育的体系。所以我们既要看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不要割断历史, 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 不断创新发展。

二、思想教育人性化的涵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人、培养人和提升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 是“一种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的价值、开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给人以更多选择和创造机会的人生哲学。因此, 促进人的人性丰富和完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意义。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则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意义的层面上体现了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要求, 有助于受教育者在学习、生活、情感和创造等方面获得更为充分的发展, 有助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形成合力, 促进受教育者成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得到和谐。

1、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的完整特征

科学地准确地认识人和了解人, 把握“人”这一实体的特征及其表现, 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第一, 人的社会性。人类在从事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结成了自己丰富的社会关系, 成为有思想、有感情和有个性的社会人。教育者只有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社会影响, 才能真正地了解教育对象。第二, 人的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双向互动的, 两者都是有思想、有主见和有实践能力的社会人, 具有主观能动性。

2、以符合人性的教育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必须坚持将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研究和掌握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对症下药, 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实锻炼法、熏陶感染法、自我教育法、比较鉴别法和心理咨询法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表现出发, 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实现教育对象人性的丰富和完善,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育人”, 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对象首先要成为人, 具有人的一切高级特征。同时, 还要使人的这些特征丰富化和高级化, 即提高人的素质, 避免人的单面化和畸形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实践的可能性分析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呼唤:国际形势呈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价值多元化的趋势。我国进入经济大变革的关键时期, 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 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势的多样化等新情况。所有这些都是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长期以来, 在片面的价值论的指导下, 思想政治教育重教育者主体轻教育客体、重服从规范的工具性价值轻促进个体发展的目的性价值的功利化倾向非常明显。教育对象被置于绝对客体化的地位, 异化成为消极被动接受社会规范的工具。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单一封闭的社会结构的解体以及大众传媒的悄然兴起, 教育对象主体意识日益觉醒, 教育者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就必然受到质疑。强制性灌输的合理性和合道德性受到冲击与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 其根本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对于自己本质的全面而真正的占有。当代人类学的研究表明, 人是一种非特定化、未完成的存在物。人的类本质说明人只是一种存在的可能性, 是有待于自身去争取的一种存在, 它自身始终处在不断生成、发展和日益完善的过程之中。正如马克思从人的主体性向度揭示的那样, 人“是为自身而存在的存在物”。人的存在具有未完成性、形成性、特定性和开放性, 它总是向未来、向新的可能开放, 而不是最终完成于某一确定的状态。可以说, 人在完满性及总体性渴望的促动下, 反思自身及现存世界的分裂性和匮乏, 探掘现存世界的生长点, 抓住一切可能性, 并由此构成了人类现实历史发展的内驱力, 人类不断创设新的自我和新的世界。

同时, 人作为自我意识的存在和人的实践性存在, 为人性超越提供了内在动力。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特存在, 人的意识不仅能够认识外界对象, 且能够反观和认识自己的身心状态, 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和心理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 可以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从而控制着自己的力量, 调节着个体与周围现实的关系, 即成为自己的主体。实践是人性最根本的存在方式, 是人的自我塑造和自我肯定方式。马克思把实践同人的存在本身联系起来, 认为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观和确证。人正是通过实践活动把自身从自然中提升出来而赋予主体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凸显人性化 篇9

1.1 全面掌握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是源于对高校学生思想实际情况的考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观念,了解并积极向中国共产党靠拢,使得高校学生成为一个对共产主义的“四真新人”,即真懂、真信、真用以及真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的实现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了解学生、深入掌握学生的实际思想情况,从而获得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掌握。唯有这样才能将心比心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反之则会偏离正常轨道。而高校学生思想一般还不算成熟,对社会的想法相对来说较为理想化,同高校学生还面对着来自社会外界的各种诱惑,因此他们往往在许多是非面前陷入迷茫和困惑,从而将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心生一些疑虑或抵触。一般来讲,坚持从高校学生思想实际情况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点出发。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地了解高校学生实际的心理需求,一般的办法可以通过走访学生宿舍、开展网络交流以及创设心理咨询协会等等形式,全面而又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内心的困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心理,然后进行针对性和疏导性解决,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第二,需要与时俱进地紧随社会形势的发展,在遇见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在第一时间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消除各种误会,以避免各种不必要的猜忌产生。第三,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有坚定的信念,力求在各种大是大非面前无所畏惧,毫不动摇,这将会给学生一个心理上的支撑点。同时还得始终不移地恪守实事求是的为人处事准则,尤其是在信息资源缺失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私加判断性的乱下结论,最好能和学生一起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尽量提倡民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作必要的指导和分析,从而借助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来整合和引导各种各样的思想意识,这样对于学生推拓展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1.2 培养高校学生的科学学习观念,这是源于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考虑

不管怎样,高校学生还得以学习为主要任务,著名的“四会”理念之一就是学习。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不仅仅是开展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还得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培养高校学生科学学习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注重个性和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提倡因材施教不仅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符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进而对学生个性化特征施以差异化教学。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引导并且加以培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鼓励学生建立终生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理念。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进行创新,勇于探索,逐步推进终身学习实践理念。同时,思想(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54页)教育工作者还得注重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坚持“授之以渔”的学习理念。

1.3 关心高校学生的校园生活,这是源于对学生实际生活情况的考虑

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了解高校学生的实际生活方式、学生课余爱好和兴趣以及所追求和向往的生活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事先有的放矢和人性化特征。现如今,高校学生大多是九零后,手机和网络几乎成为了他们形影不离的“伴侣”。但是,手机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加强联系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之间现实中的交往,而且不合适的使用则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以及财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掌握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转变,通过对学生生活追捧点的掌握而进行多种不同形式的教育。譬如可以借助于手机在交流方面的优势逐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拉大,进行多样化教学,紧密地将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同时也可以借助手机及时性的优势及时将国家的政策方针以及高校先进事迹传达给学生,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1.4 帮助高校学生理性规划未来,这是源于对学生未来实际情况的考虑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凸显人性化的核心部分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少大、空以及假,多细、有用以及真实;尽可能地将学生的个人未来和国家的未来紧紧联系起来,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急学生之所急,尤其是对高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要格外予以重视。这是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直接性影响。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学生的思想上容易情绪化、不稳定,看待问题不理性、片面、极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积极发挥其实在功效,凸显人性化,站在学生的角度其帮助学生理性地规划未来。首先,开展对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以就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指导学生正确疏解心理压力;其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譬如吃苦耐劳、乐于助人以及诚实守信,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最后,也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大胆自主创业。

2 总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凸显人性化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又可以进一步鼓励、鞭策以及理解和帮助高校学生,这将是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可观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凸显人性化理念要切实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困扰,这样在彰显人性化的同时也展现了一定的“人情味”,同时也有利于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周喜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6).

[2]胡宏伟.对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哲学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7(8).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篇1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教育改革就把人的个性发展不断趋于完善作为发展的主题, 使所有的受教育者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我国体育教育体制改革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从单纯地强调身体健康逐步过渡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体育观, 也开始逐步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塑造, 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养成, 并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近年来,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 对中学体育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 教学组织形成也较为单一, 使得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转变。因此,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体育的个性化教育可以堪称为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 由于个性化教育思想在我国研究的起步相对较晚, 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实践相对来说尚不成熟, 这也是制约和影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个性化教学的一大桎梏。因此, 结合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现状,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对中学体育的个性化教育思想的审视, 对于推进中学体育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个性化教育思想内涵的界定

1.发现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发现学习理论是由布鲁纳提出的, 强调学习的过程, 并且在学系的这一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探究者和主动参与者, 并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 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中学体育个性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中学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在以学生为中心, 以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为培养方向, 以崇尚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和完善为最终目标, 这也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对外部知识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的结果, 是学生个体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另外, 建构主义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并倡导合作学习。因此,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鉴证学生个体主动学习的基础上,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推进了中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个性化的发展。学习动机理论是由奥苏贝尔提出的,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首先是建立在学习动机的基础上, 并产生对知识学习内驱力, 通过自主学习以满足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这一理论表现在中学体育个性化教育过程中, 对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个性化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

1.国外个性化思想的追溯

国外个性化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自然教育的思想的兴起, 自然教育思想提出主要由夸美纽斯和卢梭所倡导,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要学会适应自然, 并强调人的自然发展本性, 自然教育的原则是满足儿童自然的天性, 并满足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 这种思想在强调学生自然发展的同时, 教育的思想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随着欧洲教育改革的不断渗透, 西方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强调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这也是中学体育教育个性化教学的思想渊源, 同时, 也为中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也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2.我国个性化教育思想的结穴

我国的个性化教育思想是最早源自上世纪20年代初期, 由蔡元培先生提出的, 通过倡导“思想自由, 崇尚个性”的教育理念, 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这一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对人才要求由单一化走向多元的发展趋势。但是, 由于饱受封建主义思想所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使得我国的个性化教育一直陷入困境, 统治阶级不断扼杀和泯灭人的个性。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 人的自由、独立、个性的解放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并展开了以“个性教育”和“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模式, 使人们长期被束缚的个性得到的充分的释放, 中国的教育也逐步走向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年来, 加之西方人本化教育思想的影响, 众多学者们开始意识到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 在对学生个体价值挖掘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独立, 推进了我国教育体制由学科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因此, 在中学体育教育过程中, 个性化教育思想的提出需要建立在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基础上, 并结合时代的需求, 彰显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和教育过程的个性化, 为中学体育个性化教育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体育个性化教学发展的阶段划分

1.初创阶段

也就是在建国初期, 当时的中学体育教育完全效仿苏联的体育教育模式, 把“三基”作为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2.停滞阶段

随着文化革命的到来, 使得中学体育教育陷入了瘫痪状态, 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

3.恢复阶段

由于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 西方科学主义教育思想的引入, 使中学体育教育重新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4.快速发展阶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社会对人才要求转向了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也为中学体育三维体育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学体育教育体制改革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5.日益成熟阶段

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把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并把“健康第一”作为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 为中学生个性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以来, 我国实施了基础课程改革的决定, 中学体育教育在于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改变了传统体育教育的工具性色彩, 为中学体育个性化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方法。

五、我国中学体育个性化教学改革的尝试

通过我国体育个性化教学发展的阶段划分, 我们可以看出, 个性化教育思想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实践源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 由于受到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影响, 确立了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在于满足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发挥自身潜能, 实现自我。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 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模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等教育思想为中学个性化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个性化教育思想的认真梳理, 认为个性化教育是当前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符合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也是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要求。但是, 对于中学体育教育实施个性化教学依然要坚持“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思想理念, 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 以真正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为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思想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学体育,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郭法奇.论美国的个性化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1) .

[2]姜淑颖, 李啸.试论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12) .

[3]冯建军.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J].教育科学, 2004, (2) .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教育;价值;创新

G641

顾名思义,个性化教育模式兴起于近两年,它指的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在个性化教育的塑造中,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个性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根本上说,个性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挖掘学生的优点、凸显学生的长处是个性教育的内在含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个性教育指的是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思维发展模式,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教育的价值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趋势。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曾经提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并且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个性教育的提出对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个性化的教育方法,能够预防学生误入歧途、沾染不良的习俗。另一方面,能够充分鼓励学生挖掘自身所凝聚的思想精华和价值品性,帮助学生树立独树一帜的个性,进一步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含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教育的具体问题

(1)授课方式“大众化”,忽视教材个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过于重视大学生思想理论教学、忽视思想实践课程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当前部门高校的思想教学中,所选用的课本、教材和其他学校寻去的本科、专科教材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这样一来,导致高校课本中传授的知识过于宏观,在教材上并无针对性。直接引发授课方式、教学结构、培养计划、学分制度较为“大众化”“统一化”,不利于学生个性才华的展示挖掘。

(2)教学模式“灌输化”,忽视学生个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发展个体,因此在教学形式上需要教师进行有区别的对待。但是,很多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者都重视“照本宣科”,使大学生感受不到思想政治知识的趣味性,甚至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和全面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评价考核“单一化”,难以树立威信

学生是教育的實施主体,在考核机制上,学生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大多数来自于期末考试,在评价机制上也多采用“学分制”的评价形式。没有根据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合理的搭配。没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个性发展意识。

三、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个性教育的具体措施

(1)创新思想政治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应该敢于打破传统的教育发展途径,在精神教育的推进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法。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言行特点和心理需求,协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探索、相信自己,具备坚毅、果敢、善良的良好的道德品性。其次,要加强大学生思考能力的哦培养,要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和新思路。当学生在遭遇挫折的时候,要使他们具备对事物客观严谨的分析和认识,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除了教育方法的创新,还要结合学生的个性感,树立科学的精神创新理念,尽量减少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干扰和影响。

(2)建立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在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中,良好的学习氛围、宽松的教育环境和融洽的校园文化是增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条件。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大部门院校都实行“大锅饭”式的教学管理模式,这一方法不利学生的培养。而“目标管理”方法则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树立“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培养目标。例如,将思想教育设置为理论阶段、实践阶段、融合阶段三个方面层次。要针对学生在某一课程、某一特长上,推行者三种思想教育阶段。在大一、大二理论阶段,注重加强学生对健康心理的理论认知。在大三实践阶段,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通过选修课和必修课相互结合的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在大四、实习期等设置为融合阶段,通过增加学生自身行为、道德水平的提升,增加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教学效果更佳突出。

(3)构建科学化的评价模式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沿袭了“应试教育”的发展模式,以分数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深化,个性教育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评价机制变得更加立体、生动。要以学生自评为主、他评为辅助、教师评价为综合的课程评价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全面的评价中感受自身的价值。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传统的教育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个性化的教育研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不断满足大学生成长成人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大柔,丛杭青.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2]谭谦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葛亚莎.个性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7(4).

作者简介:董璇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9.12 性别:女 籍贯:河南南阳

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 毕业院校:菲律宾马尼拉大学,指导与咨询专业 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团学工作(学院团委工作)、高校学生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和辅导员工作思考)等

邮编:473000

浅谈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篇12

1 人性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首先来谈一谈什么是人性化?人性化表示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向合乎人性要求的性质或状态的转变, 就是以人为中心, 依据人性发展的需要, 以人性的和谐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一个发展的过程。

那么, 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什么呢?他与人的关系及社会的发展又有怎样的联系呢?思想政治教育, 是我们的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道德规范, 对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教育影响, 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本质上来讲应当“以人为本”。

1.1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 一方面,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人类知识的激增, 通讯与传播技术的发达使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路径增大。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受教育者来说, 在吸收知识的同时, 需要增强选择和判断能力;另一方面, 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1.2 人自身发展的呼唤。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发展不屈从于其它任何活动和条件, 能为个人驾驭。人对自身发展规律的自觉认识、自觉遵循, 人对自身发展的主动权的获得, 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人的自身发展呼唤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不难发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绝对地对立起来, 强调将群体利益高于个体、自我利益, 忽视了个体的存在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定位

2.1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2.1.1 人性化思想教育符合人的自然性。

物质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人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人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离开衣、食、住、行、用等物质资料, 人就无法生存和发展。我们体贴并且理解学生各种各样的追求, 让学生真正的相信你, 依赖你, 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 才能更多更好的去了解学生, 才能使教育做到实处, 更加有利的指导学生向正确方向的发展。“少年强则国强”学生有了良好的观念, 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2.1.2 人性化教育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重视社会影响的后果, 不能片面的强调学校的教育功能, 应该将学校与家庭、与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受教育对象主观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在世界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构成了人的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使人具有了理性需要, 从而具有了为自身发展而努力的可能性。人不是一种由外部条件盲目支配和随机支配的存在物, 他始终具有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指向性, 现实存在的一切永远不能满足人, 人永远要去改变它。

2.2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2.1 注重发挥人的潜能。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从人性出发, 关注人性, 尊重人的需要, 激发人的潜能。人首先是一种自然的存在, 具有一定结构的高于动物的潜能。创造性、自发性、个性、真诚、关心别人、爱的能力、向往真理等, 都是人类自身具有的胚胎形式的潜能。但是这些潜能仅仅是人类体内一种类似本能的微弱冲动, 如若要将之转换为现实, 则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引导、发展、完善和巩固。

2.2.2 注重引导、完善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文化与情感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作为个体的人社会化, 使个体拥有社会所要求具备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的过程, 其根本目标是引导个体完善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是把主体价值的培养放在根本位置。强调主体价值并不是要排斥知识, 而是把知识结合于价值意义关照之中。由此, 对受教育者情感、意志等品德的培养也必然得到关注, 这样才能培养出相对完整意义上的人性丰满的人。

2.2.3 注重发现自我价值和全人类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 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生产高度发达, 世界实现大同, 人是自己与世界的主宰。前者重视人的内在价值, 后者则在肯定人的内在价值的同时, 强调人的外在价值, 认为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内在价值是外在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外在价值是内在价值的实然表现。但是, 上述人的价值不是短期内能全部得到发现和认识的。要全部发现和发挥人的价值, 必须借助于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这样, 人就能逐步发现自己所应有的内在和外在价值。

3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艺术, 是一种目标

人性化教育是一门艺术, 一个真正懂得艺术的教师往往身兼多职, 他既是一位深沉似海的严父, 又是一位耐心细致的慈母;既是指点迷津的兄长, 又是交心换心的朋友;他还是一名合格的医生, 对学生的心里状态了如指掌并能对症下药, 及时引导。要达到这种境界与具备这种能力, 除了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道德作风及优良的职业素质外, 尤其需要人性化的艺术。要达到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以人为本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 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则承认教育对象的人性, 相信受教育者是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完整生命体, 如布伯所说的, 受教育者“具有潜在性和现实性的特定人格”。只有明确这一点, 才能真正把人性本身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才能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受教育者, 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3.2 培育人性化的育人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外界环境 (自然条件, 社会条件) , 促成人的良好品格的形成。我们现在强调的育人环境, 主要是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尤其是在学校, 特别要注重加强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长期育人实践所积淀的共同心理定势、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 对学生起着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

3.3 丰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人性化, 就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 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 促进教育对象身心健康发展。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调整的需要, 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优化, 层次合理, 重点突出,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实际, 多做释疑解惑工作;多用事实来说明处于深刻变动中的当代社会现实,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总之,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 爱护、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爱之后, 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这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人性化教育蕴涵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 是学生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 是促进社会健康、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2]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 2002 (12) .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上一篇:基层民主选举下一篇:改革不是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