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精选11篇)
临床药理 篇1
关键词:大黄,药理,临床应用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泻热通肠,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临床上常用于实热便秘, 积滞腹痛, 泻利不爽, 湿热黄疸, 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肠痈腹痛、热毒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 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现对大黄的药理作用, 应用经验, 介绍如下。
1 药理
大黄中含有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甙、去氧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食用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鞣酸等。其所含芦荟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 增加其推进性蠕动, 而促进排便。芦荟素能引起盆腔内脏出血, 从而有活血通经的作用。大黄能降低血管通透性, 可使毛细血管致密, 因而有止血功能。大黄还能促进微循环血小板凝聚, 使血小板凝聚性明显增高, 并有升高血小板数目的作用。大黄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其中以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最为敏感。此外还有抗病毒和消除内毒素的作用。
2 配伍应用
大黄苦寒, 性重浊, 主沉降, 力猛善行, 长于荡涤肠胃实热积滞, 为泻火攻积的要药, 并能入血分, 逐瘀通经, 泻热凉血。大黄配芒硝, 荡涤肠胃积滞、泻热, 用于胃肠燥结便实, 或热病邪结、阳明高热、痞满燥实证。大黄配牡丹皮, 凉血化瘀, 用于血瘀腹痛、肠痈腹痛、便秘等证。大黄配甘草, 荡涤肠胃宿食且保护胃气, 用于宿食停滞, 食而即吐证。大黄配附子, 寒热并用, 用于寒实积滞。大黄配黄连, 清热燥湿下行, 用于邪热内结之痞证。大黄配茵陈,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常入茵陈蒿汤中, 用于湿热壅结的发黄、胁痛等证。大黄配肉桂, 寒热相济、益脾泄下, 用于习惯性便秘。大黄配煅石膏, 清热解毒、敛疮生肌, 用于烫伤。临床通过配伍, 用于便秘、昏厥、肺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妇科疾病、黄疸、疮疡等的治疗。
3 临床应用
3.1 胃火炽热症
胃火炽热引起的口舌生疮、齿龃肿痛、口渴咽燥、大便秘结或吐血、衄血、舌质赤苔黄腻或黄燥, 取生大黄9~24 g, 水煎汁150~500 ml。用于漱口、湿热敷及洗涤, 每日4~6次。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口腔炎、口唇溃疡、皮肤毛囊炎、头部疖肿等炎性疾患。在治疗前, 局部应先予以清洁, 头发宜剪掉, 暴露患处。溃疡处洗涤时, 必须将局部分泌物洗净, 但局部摩擦不可用力太大, 以免血液渗出。
3.2用于妇科瘀热症
大黄用于妇科临床, 又有其特殊性, 临床用大黄主要取其通瘀泄浊的功效, 用于妇科的血瘀症和瘀热症, 如瘀热在上的倒经、行经头痛;瘀热在中经前胸胁乳房胀痛有块、烦燥易怒, 瘀热在下的腹胀坠痛, 跳痛拒按或经行腹痛, 色紫暗有块, 淋漓不净或带下黄赤秽浊, 恶露不下等。一般用酒熟大黄10~15 g, 患者虚实夹杂者可用3~8g, 临床实验对照表明, 清热化湿药加用大黄对消除盆腔炎常见的下腹腰骶腹痛方面疗效突出。
3.3 便秘
取生大黄粉3~6 g, 每晚睡前用温水送服, 2~4周为1疗程。其中药量以每日可无困难排便1次为准。或用大黄贴穴, 取大黄5~10 g, 研为粉末, 醋调为糊状, 置伤湿止痛膏中心, 贴双足涌泉穴或肚脐处, 10~15 h取下, 为巩固疗效, 可继用2~3次, 同时配合中药自拟方, 药物组成:杭菊花10 g, 金银花10 g, 蒲公英10 g。用法:日1次, 开水泡饮。
3.4高脂血症
大黄经切片、晒干、粉碎后过120目筛, 装入胶囊, 每粒含生药量0.25 g。每1周, 每服0.25 g, 每日4次;每2周, 每服0.25 g, 每日3次, 1月为1疗程。由于服药剂量小, 1日最多服生大黄1.5 g, 因此, 绝大多数患者服药后没有泻下现象, 偶尔下腹部有闷痛感, 无需处理, 便后自行消失。
3.5 肾功能衰竭
大黄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等作用显著, 一直被用来治疗急危重症。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亦有明显疗效。如对因进食毒簟而致急性肾衰、尿毒症患者, 急以生大黄30 g, 生甘草5 g水煎服, 间以益气养阴解毒之法调理, 疗效甚好。
4 讨论
大黄主要功效为攻下积滞、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胆退黄、活血化瘀。大苦大寒, 其性沉而不浮, 其用走而不守, 其力猛而下行, 能直达下焦, 善能荡涤胃肠实热积滞而长驱直下, 为苦寒攻下之要药;且入血分, 既能清泻血分实热、凉血止血, 又能通利血脉以逐瘀通经;此外大黄尚有利胆退黄之功。用于胃肠宿食燥粪, 腹部胀痛, 大便不通;或湿热下痢, 里急后重;或因实热亢盛而致壮热不退, 神昏谵语;或因火热迫血妄行而致吐血衄血;或因实热产生痈肿疗疮, 结合膜充血, 脑充血之头痛, 牙龈肿痛以及湿热黄疸等证。并可与热药同用, 以下寒实积滞。此外, 借其入血降泄之功, 又能活血行瘀, 并治妇女淤血经闭, 癥瘕积聚, 产后瘀阻, 以及跌仆损伤。研末外敷, 又有清火消肿解毒之功。
临床药理 篇2
能用一种药物就不要用两种
药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XXXX班WDL UXXXXXXXXX / 5
当初选课时选择“临床药理学”其实是有原因的,并不只是为了拿几个学分。而是想好好学些这方面的知识。因为我妈妈患有高血压,需要常年用药来控制。每次都是去药店或者然所谓的药师给配药,或着就是凭经验自己买药。面对着这么多种类的降血压药物,有时候真是有些不知所措。每次只能通过查阅说明书来权衡利弊,选择药物。通过对“临床药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觉得真是收获颇丰,不但学习到一些关于降血压的药物的选择与使用及注意事项(有计划地联合用药:达到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如氢氯噻嗪+各类降压药可治疗各期高血压。)还学到了很多从未想过的东西。
抗生素,是一个很常见的名词,但之前从未注意过。就算“超级细菌”的出现也没有太引起我们这些大学生的注意。可事实上这是一个关乎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义务去了解并合理应用。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40%死于抗生素的滥用;7岁以下儿童因抗生素致聋的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而一些发达国家只有0.9%的比例。2001年我国药品消费总额为230l亿,抗菌药物用药约占30%(690.3亿),其中不合理用药至少占40%(276.12亿)。这些数据可谓是触目惊心的,但这就是现实,就是我们中国的现状。虽然政府已作出很大的努力,努力规范我国的医疗机构并改善我国的医疗环境,努力解决看病难问题。但这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而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的事。特别是医生们,相信他们的水平是毋庸质疑的,但为什么就有那么高的药物滥用率呢?我们不得不说一些医生是不合格的医生,他们失去/ 5
了作为一名医生最宝贵的东西——医德。但当我们作为一名病人时,如果我们遇到了一名不合格的医生,然后我们成了一名受害者时,我们也是要反思的。倘若我们懂得一些医学常识,我们就不会被玩弄于股掌之中了。
对于抗生素的滥用,其后果并不仅仅是哪一名受害者受到了怎样的伤害。而是对我们全人类甚至所有生灵的伤害,“超级细菌”的出现令许多医学家科学家惶惶。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抗生素滥用的结果。大量长期滥用抗生素大大加快了一些细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耐药菌是全人类的敌人!滥用抗生素将使人类回到无抗菌药物可用的时代!!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WHO给我们的忠告。
对于抗生素的控制,在大城市可能还好些。但对于农村及一些小的城镇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在我们那里,药店老板就是“药师”,基本连“望闻问切”都不用全用就可以开药。病人也可以自己到药房买各种药,还有谁难受大家喜爱的所谓赤脚医生,他们可以到患者家里为患者看病治疗。对于这些医疗方式的抗生素的控制是很难得,甚至是做不到的,因为有些药店老板甚至都没有去考虑抗生素的使用除了与他们的收入有关之外还会对人类有什么影响。这也不能完全责怪他们,因为用许多店主都是凭经验及一些简单的培训来开药的。这就有需要我们自己开注意了。在农村,大部分人不会到医院去开药的,因为医院的药价对农民来说可谓是天价了,而是自己到药店买药,常常是发现一种药好用就每次都买同一种药。而抗生素什么又没有什么限制的。我想,学了“临床药理学”我对抗菌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5
以后我选择药物时不但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世界负责!
记得去年冬天,我感冒头痛得厉害,于是到校医院准备输液。医生给我量完体温后就开始给我开药方,我就说我要输液,但医生坚决不给我开单。他说体温没到要输液的温度,不用输液,还给我解释不是输液就好。也并不是输液好得就快,当时我还特不高兴,特不理解!可现在看来,校医是对的,这就是合理用药的一种体现吧。
有句俗话说的好啊,是药三分毒。虽然说药物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武器之一。但药物作用具有两重性——(1)治疗作用—防病治病;(2)不良反应——有害的反应,药源性疾病。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的和不期望发生的反应。任何药物都是会有不良反应的,不同的药物其不良反应只是种类多少,发生概率及症状轻重之别罢了。所以说,用药之前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并不是药吃得越多,越贵就越好。我们有些人就常常盲目的凭自己的感觉调整服用剂量,以期尽早赶走病魔早日恢复健康活力。殊不知,适得其反,这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不能称之为不良反应而是事故了。虽然有时确实达到了预期目的也没感到哪里有什么不舒服。但,这必然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只是没察觉罢了。还有就是多种药物混合服用,本想着早日康复却引起了不良反应。下面是一串令人悚然的数据: 我国ADR发生情况的估计
●1996年住院患者人数5023万,因ADR住院人数250万,住院病人中发生ADR者,500万。(根据WHO对发展中国家ADR发生/ 5
率的估算)
●根据145份ADR病例报告,ADR平均延长住院
6.6天,按每日住院医药费45.3元,500万病人因ADR和DID,所耗医药费>15亿元。
●听力残疾者2670万,其中60%-80%系氨基苷类抗生素中毒所致
药物若是用好了便是治病救人的好东西,若是用不好便成了害人的东西了。所以以后用药就要更加慎重了,要遵医嘱看说明。并且正如老师所说,能用一种药就绝不用两种药!“临床药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并且有用的课程,在学习这门课程过程中我不但学会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也得到了一些意外的收获。海洛因的产生,这可以说是一个充满着喜感的悲剧。只是小小的一个基团之差便产出如此不同的性质,而且居然是科学家发明了这种毒品。自然他们是无心的,但这也体现了科学无穷的奥妙!学过了这门课程,我懂得了很多用药、研发药物的知识。我会把它们运用到生活中去,认真地去对待每一次用药,不仅为了让自己更加健康!
谢谢老师
华法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篇3
【关键词】华法林;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 9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54- 01
华法林是由美国一所大学研制的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物,其较长的抗凝效果,使其自上市以来即在抗凝血药物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华法林是最为常用的维生素K拮抗剂,但是其在临床应用中,治疗效果尚存在一定差异性[1]。为研究华法林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借鉴,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华法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如下。
1 华法林的药理作用分析
华法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抗凝,通过对肝环氧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使其无法将无活性氧化型维生素K转换为活性还原型维生素K,从而达到抑制其循环作用的目的。华法林通过干扰维生素K凝血因子羧化,使其停留在无活性阶段,达到抗凝血目的。华法林不仅对于维生素K凝血因子具有抗凝作用,對于抗凝蛋白C、S的羧化亦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2]。
华法林通过其自身机制促使凝血因子无活化性,从而致使血栓部位无法扩展和延伸,同时也抑制新血栓的形成,防止血栓脱落,同时也预防栓塞的形成。华法林自身并不具备溶栓效果,但是其通过抑制血栓扩展、预防栓塞形成的同时,能够为人体纤溶系统清除血栓提供有效帮助,从而达到高效的血栓清除效果。
华法林主要通过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较为显著,起效时间和作用均可监测,口服后90分钟血浓度指即可以达到最高峰。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于给药后24小时内即可以起效,但是其抗凝作用峰值可以延长至96小时左右,所以华法林用于急性抗栓治疗效果不佳,宜于联合其他起效快速药物联用。华法林通过肝脏的新陈代谢即可以完全清除,很少进入胆汁,所以几乎不通过尿液排出,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可以按照常规华法林用量进行治疗,无需特别调整或处理。
华法林的抗栓作用主要反映在凝血酶因子的显著降低,但是由于其半衰期为72小时左右,所以华法林服用后需要三天时间才能起到较为显著的作用,凝血酶因子才会显著降低。凝血酶因子与蛋白C半衰期仅为6-8小时,应用华法林之后,凝血酶因子与蛋白C水平即会降低,所示此时测定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并不准确,是以此时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反映的不算是真正的抗栓效果,要测定华法林的真正用药效果需要进行长期观测[3]。
2 华法林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华法林在临床应用中主要治疗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2.1 华法林应用于心脏瓣膜病
华法林用于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国外有专家对华法林用于防止心脏瓣膜置换术血栓形成进行了报道。对198例心脏瓣膜更换患者进行临床用药探究,显示华法林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效果显著,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另有研究发现,人工心脏二尖瓣新型置入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在2.5至3.5之间,较为理想[4]。
2.2 华法林应用于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症状,其最为严重的致死因素即是血栓形成。华法林用于预防心房颤动血栓形成,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华法林抗凝治疗本病,能够有效降低卒中的发生几率,降低本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有专家报道,应用华法林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房颤动,华法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阿司匹林,耐受性也较为显著,但是存在一些出血性不良反应[5]。
2.3 华法林应用于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是临床上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且致死率很高,其主要治疗手段也是抗凝、溶栓。邢颖华医生在报道中,证实了华法林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的治疗效果。给予病患华法林口服治疗,起始治疗于肝素联用,达到抗凝强度后,停用肝素,然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华法林的用药剂量,最后综合比值变化,观测华法林的用药效果。显示,华法林用于静脉血栓栓塞抗凝治疗,效果显著[6]。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亦出现了出血性不良反应,需谨慎对待,进一步研究其用药情况[7]。
2.4 华法林应用于肺栓塞
肺栓塞的误诊率及病死率均很高,其主要治疗手段亦是抗凝、溶栓。众多专家报道了华法林治疗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显示华法林应用于肺栓塞溶栓、抗凝,具有显著的用药效果。但是其存在的不良反应我们慎重对待,给予预防措施。
3 讨论
华法林作为临床应用于血栓、栓塞疾病的有效抗凝药物,临床效果显著。但是其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如华法林的出血不良反应方面、药物协同方面等,均需要我们深入观察和总结,以使华法林的临床应用效果更为确切。
参考文献:
[1] 于景荣,马腾云.华法林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08,10(20):380- 383.
[2] Hylek EM,Evans- Molina C,Shea C,et al.Major hemorrhage and tolerability of warfarin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rapy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 Circulation,2007,115 (21):2689- 2696.
[3] 冯家钢,戴路明.华法林的药理作用及在肺血栓栓塞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29):193- 195.
[4] Yung- Nien Yang,Wei- Hsian Yin,An- Ning Feng,et al.Low- Intensity Warfarin 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High- R isk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J].Acta Cardiologica Sinica,2011,22(03):1257- 1262.
[5] 何华,马长生.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8,35(01):16- 19.
[6] 邢颖华.法林在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1):1580- 1582.
浅析山楂的药理及临床作用 篇4
现代研究发现,山楂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药用价值极高,可预防治疗多种疾病。临床上心脑血管方面,因含有三萜类和黄钢成分,甙类、脂肪酶及山楂酸,而且具有软化、扩张血管、缓解心绞痛、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动脉硬化及治疗糖尿病等,消化系统方面,所含有的机酸、解脂酶和维生素C等,有健脾开胃、消食化积作用,兼具抗菌止泻、止痢、收敛、行气止痛的作用;妇产科方面具有调经止痛、活血化瘀、产后出血、药痛及更年期综合症等,此外,临床上还用于外科、皮肤科、小儿科、肿瘤科等,在日常生活上,还用于美容、减肥等均有特效。
山楂的各类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在于所含的钙居各类水果第一位,含维生素B2与香蕉相当也居首位,含维生素C位居各类水果第四,所含胡萝卜素位居第二,含糖量为20%左右,并含有铁、磷、尼克酸、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其成分含有山楂酸素、柠檬酸、三萜类、黄铜类、肉脂鞣质、解脂酶、苹果酸、皂甙类等部分甙类.山楂核中含有苦杏仁甙、金丝桃甙及脂质类等,以上表明山植既可以药用,也可以食疗和保健。笔者将有关山楂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具体资料论述如下。
1心血管系统作用
1.1抗心肌缺血作用:山楂所含有的黄钢类、三萜类有活血化瘀作用,具有软化血管、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等功效。《本草纲目》记戴,山楂有“化血块、气块、活血”之功效。而山植总黄酮块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于冠心病的防止是有益的。
1.2强心作用:山楂所含有的聚黄酮烷类成分具有强而持久的强心作用,与洋地黄类有协同作用,作用机制不同。
1.3扩血管作用:有效广泛的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作用,即直接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血管流量的作用,也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血管活动,有较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期有效成分黄酮能显著增加冠状动脉流量.
2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
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改善内心的脂质代谢.特别是降低升高的血清胆固醇,会减少冠心病发作机会,所含的三萜酸、多种黄酮甙,具有显著的降血脂、降血压作用,降血脂的作用不仅在于防止胆固醇的吸收而且在于加快清除。
3防癌、防肿瘤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山植的抗癌作用来源于它所含的牡荆甙、苦杏仁甙和维生素C等化合物的综合作用,故能增强抵抗力,抑制癌细胞去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研究山植提取物对体内合成甲基苄基亚硝酸及其诱癌诱阻断作用,是防癌的有效途径。因此,山楂在防癌、以及治疗癌症中处于重要地位,国内外已把它列为抗癌药物和食物。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前,国内的研究对其尚少,但是,山植提取的注射液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
5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方面的作用
5.1可治疗呼吸系统方面的各疾病,如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山植含的木斛皮素、金丝桃甙有扩张气管、促进气管纤维运动、止咳化痰、平喘散瘀、理气散塞功效,可治疗气管炎。
5.2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炎、腹泻、慢性胃炎、急性胃炎等病症。中医认为,“无积,不成痢”。《本草纲目》记载,山楂“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肠,消血痞气块”,为良好的消食健胃药。《唐本草》己载,山植“煮汁服止水痢,能抗菌消炎,治痢止泻,镇收敛。所含的有机酸,截脂酶维生素C等,具有促进胃液和胆汁分泌,增加胃酶作用,达到健脾开胃,消食化积。
6妇产科疾病和小儿科方面
6.1山楂的活血化瘀功效及行气、导滞、镇痛作用,可主治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妊陈、呕吐、流产及产后各种病症。《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山植“人血分,为化瘀血之要药,能除痃癣症痕,女子月闭及产后瘀血作痛”,并指出“山植化淤血而不上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所以,山植成为妇科常用良药,有较好的疗效。
6.2历代医术记载治疗小儿各种疾病,如小儿消化不良、痢疾、腹痛、食积、蛔虫、涤虫病、贫血、缺钙、小儿肥胖、佝偻病等。因山楂含有很强的各种抑制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含钙及大量的山楂酸、维生素C,抗菌、止泻止痢,可采用生用、炒焦、炒碳,或配伍其它草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7
山植外用可治疗皮肤病科的皮炎、湿疹、疮癣等,山楂核中提取的核镏油及苦杏仁甙、金丝桃甙、脂质等,有止痒、消炎及止痛作用。
综上所述,山楂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已是防病治病不可缺少的良药。据国内专家统计山植制成的中成药大约有49种,在医疗保健食品等方面,更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山植的作用在百姓中的人是已成共鸣,日益进入百姓生活中.
关键词:山楂的药理,临床作用
参考文献
[1]彭芫配.山楂研究现况[J].中医药信息,1998,(3):233.
[2]李群爱.山楂心血管药理作用[J].湖南中医杂志,1988,(4):233.
[3]郑有顺.中医血药药理与应用[J].1999,(9):255.
[4]李双喜.中西医药物抗肿瘤研究[J].1997,(1):257.
如意珍宝丸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篇5
【摘要】通过查阅近年来如意珍宝丸药理及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如意珍宝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清热、醒脑开窍、舒筋活络及干黄水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瘟热、陈旧热症、白脉病、四肢麻木偏瘫、口眼歪斜、神志不清、麻痹等病症。目前如意珍宝丸药理及临床研究尚不够深入,需要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如意珍宝丸;药理研究;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9,R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031-02
Abstract:To review the progress in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Ruyi Zhenbao wan.Literatures on the progress in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Ruyi Zhenbao wan in recent year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Ruyi Zhenbao wan contained a variety of chemical composition.It has the function of clearing heat,activiting brain and regaining consciousness,Activate veins,mai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temper,nervous system diease,tetraplegia facial,paralysis,obnubilation and other diseases.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Ruyi Zhenbao wan are superficial.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carry on further research by using a variety of methods and from different angles.
Keywords:Ruyi Zhenbao wa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藏药如意珍宝丸,藏文音译为桑培怒布日布,是藏医药名贵珍宝代表药物之一,源自公元17世纪的第司桑结嘉措著的《藏医医诀补遗》,详载于名医贡智元旦嘉措所著的《藏医札记》一书,是藏医用来治疗神经经络疾病的首选药物。由珍珠母、沉香、甘草等30种药材组成,具有清热、醒脑开窍、舒筋活络及干黄水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瘟疫、陈旧热症、白脉病、四肢麻木、瘫痪、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痹症、痛风、肢体强直和关节不利等。
1 实验研究
1.1 改善缺血缺氧作用 谭瑞等[1]发现3种藏药经典方(二十五味珊瑚丸、如意珍宝丸、二十味沉香丸)早、中、晚联合用药能够显著降低脑缺血大鼠脑梗塞面积,并一定程度上降低缺血引起的脑水肿程度。张建军等[2]发现如意珍宝片能够显著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脑缺血大鼠的运动及平衡功能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减轻脑缺血TNFα的含量。谭瑞等[3]发现3种藏药经典方(二十五味珊瑚丸,如意珍宝丸,十五味沉香丸)混合给药比单独给药更能提高小鼠血红蛋白含量,增强机体抗缺血缺氧能力,单独给药当中以如意珍宝丸更好。
1.2 红花黄色素A含量检测 易进海等[4]采用RP-HPLC测定如意珍宝丸中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果红花黄色素A含量方程为Y =2298804.13X –8294.90,r=0.9999,说明红花黄色素A在0.05912~0.295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好,RSD为0.63% (n=5)。
孙绪丁等[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如意珍宝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发现在27.1~271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78%,RSD为1.10%(n=3)。
1.3 胡椒碱含量检测 孙绪丁等[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如意珍宝丸中胡椒碱的含量,发现其在4.015~40.1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80%,RSD为1.45%(n=3)。
1.4 胆酸含量检测 孙绪丁等[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如意珍宝丸中胆酸的含量,发现其在26.0~26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22%,RSD为1.36%(n=3)。
1.5 改善关节炎作用 曹月龙等[6]通过采取灌胃(如意珍宝片)一周后的大鼠血清干预软骨细胞,发现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提高软骨细胞PCNA蛋白及Sox-9基因表达,说明其具有一定的促進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分化的作用,但对MMP-13基因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
1.6 镇痛及抗痛风作用 王玉村等[7]采用醋酸扭体试验、热板试验、抗痛风试验及对关节指数及功能障碍评分显示:如意珍宝丸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增加小鼠痛阈值、减轻大鼠足踝关节病理改变、降低炎症指数并改善功能障碍。
2 临床研究
2.1 神经性疼痛 多杰等[8]根据病史、症状、结合临床检查分析诊断三叉神经痛40例、坐骨神经痛64例、根性神经痛50例、疱疹后神经痛45例、糖尿病性神经末梢炎20例,给予口服如意珍宝丸治疗4个疗程,总有效率分别为95.0%、92.2%、96.0%、88.9%、90.0%。于晶等[9]治疗眶上神经痛96例,其中单侧36例,双侧60例,口服如意珍宝丸治疗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达92.7%,治疗期间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总体效果突出。
2.2 脑中风 刘宪勇等[10]按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2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及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如意珍宝丸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清开灵胶囊,用药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60%;对照组为6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王晓敏等[11]运用如意珍宝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性肩痛67例(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如意珍宝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1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前后VAS和Fugl-Mey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的VAS和Fugl-Mey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癫痫 包金花等[12]用如意珍宝丸结合十三味大鹏丸、五味朱砂丸、白丸治疗小儿良性癫痫病43例,早饭后服如意珍宝丸,总有效率为95%。
2.4 关节炎
2.4.1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 鲁缘青等[13]按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诊断标准,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给予如意珍宝丸,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共计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3%。说明如意珍宝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2.4.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宋恩峰等[14]按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分类标准,符合痛风中医湿热蕴结证标准,选取15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扶他林缓释片和碳酸氢钠片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如意珍宝丸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如意珍宝丸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2.4.3 骨关节炎 王善涛等[15]将8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如意珍宝丸,对照组服用芬必得胶囊,1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提示如意珍宝丸治疗膝关节炎骨关节炎疗效显著。
2.4.4 风湿性关节痛 王海斌等[16]按《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诊疗分类标准,将符合风湿性关节痛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0例采用如意珍宝丸治疗,对照组100例给予大活络丸治疗。15d为1个疗程,共计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4.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00例中隨访156例近期治愈者,1年内复发率为7.1%,复发者均从事或居住在潮湿阴冷环境,再用如意珍宝丸仍有效。对照组中复发率为20.7%,提示如意珍宝丸能有效地治疗关节疼痛。
2.5 视网膜静脉阻塞 泽仁达瓦[17]对患有视网膜静脉阻塞的8例患者早、中,晚分别给予如意珍宝丸丸、八味藏红花丸、二十味沉香丸,连服八周。治疗后痊愈5例、显效2例、好转1例。
2.6 白脉病 尕日毛[18]用蒸浴疗法配合口服十三味鹏鸟丸、如意珍宝丸,治疗白脉病102例,总有效率93%。
2.7 面神经炎 姚伟红[19]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02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如意珍宝丸外加白脉软膏适量,对照组予口服强的松,两组均每天口服维生素B1、叶酸和肌注甲钴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51例患者中总有效率9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共计5例,结果显示治疗组不良反应总频次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 。提示白脉软膏联合如意珍宝丸组的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明显低于强的松组。
2.8 带状疱疹 王恒明等[20]按中西医有关带状疱疹的诊断,治疗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伐昔洛韦片结合如意珍宝丸,对照组予伐昔洛韦片。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0d。治疗结束后全部患者随防观察1个月。结果治疗组平均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后遗神经痛出现,对照组有6例出现后遗神经痛,两组后遗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如意珍宝丸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比单用伐昔洛韦治疗能有效促进水疱干燥脱痂和疼痛的消失或减轻,并能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2.9 糖尿病神经病变 丁旸[21]对54例患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患者给予如意珍宝丸口服。治疗期间除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之外,停用其他一切药物及理疗。结果总有效率92.6%。陈涛等[22]按世界卫生组织( WHO) 糖尿病诊断与分类标准对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给予甲钴胺,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如意珍宝丸,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1.9%,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0 卡志目病 藏医把颈、胸、腰椎病统称为卡志目,周加太[23]对颈、腰椎病例80例患者均采用如意珍宝丸,连续服用1~2个疗程。结果显示有效率达97%,对颈椎病、胸椎病、腰椎病的有效率分别为80%、77%、75%。表明本品对腰肌扭伤疗效最好。
2.11 运动系统慢性疾病 宋恩峰等[24]按相关诊断标准将200例患者孙坚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如意珍宝丸,对照组予口服大活络丸,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对照组有效率为71%,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如意珍宝丸治疗运动系统慢性疾病有显著疗效。
2.12 骨质疏松症 王飞等[25]按相关诊断标准对229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1仅予如意珍宝丸及阿法骨化醇片治疗,对照组2仅予唑来膦酸治疗,实验组予唑来膦酸联合如意珍宝丸及阿法骨化醇片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显示实验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说明唑来膦酸联合如意珍宝丸及阿法骨化醇治疗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
总之,目前如意珍宝丸的各项研究工作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探索,应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如意珍宝丸的药理药效学研究,同时在临床试验中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的现代研究方法,精确地阐明如意珍宝丸的治病机制,通过充足可信的基础资料和大量说服力强的临床资料,才能使如意珍宝丸逐渐被现代社会所接受,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谢彬, 刘睿颖, 和静萍,等.3种藏药经典方联用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 (8): 1846-1849.
[2]顾林娟, 张建军.如意珍宝片对脑缺血大鼠后遗症的改善作用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 6): 1288-1290.
[3]张鑫, 樊利娜, 谭睿, 等.三种藏药经典方心血管用药规律初步比较研究 [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3): 747-748.
[4]黄志芳, 刘云华, 陈燕, 等. RP-HPLC测定如意珍宝丸中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32(02): 148-149.
[5]孙绪丁, 任松鹏, 刘玉芹.如意珍宝丸质量标准研究 [J]. 西部中医药, 2013, 01期(1): 24-30.
[6]韦宋谱, 丁道芳, 王学宗, 等.如意珍宝片含药血清对大鼠软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10): 1249-1251.
[7]王玉村, 孙雪, 李丽, 等.如意珍宝丸镇痛及抗痛风作用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33(15): 1250-1253.
[8]多杰, 胡清文.如意珍宝丸治疗白脉病(神经性疼痛)219例临床观察 [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8(19): 17-18.
[9]于晶, 于桂梅, 于昕航.如意珍宝丸治疗眶上神经痛临床观察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24): 97-98.
[10]劉宪勇, 王丽娥, 付加雷.如意珍宝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J]. 山东医药, 2010, 50(1): 88.
[11]王晓敏.藏药如意珍宝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性肩痛临床观察 [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 19(3): 11-13.
[12]包金花, 萨仁其其格.用蒙药治疗良性癫痫病43例疗效观察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8(7): 164.
[13]鲁缘青, 张义智.如意珍宝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0例临床观察 [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8期(18): 88-89.
[14]宋恩峰, 梅莎莎.如意珍宝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1): 41-42.
[15]王善涛, 李丹智, 王修丽.如意珍宝丸治疗骨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24): 82-83.
[16]王海斌, 赫淑倩, 胡清文.如意珍宝丸治疗风湿性关节痛300例临床观察 [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 第19期(19): 70-71.
[17]泽仁达瓦.藏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J]. 西藏科技, 2008, 1(1): 40-41.
[18]尕日毛.藏医蒸浴治疗白脉病的临床观察 [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1999, (02): 6-7.
[19]姚伟红.两种方法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研究 [J]. 黑龙江医学, 2013, 37(2):106-107.
[20]王恒明, 孙浩.如意珍宝丸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J]. 山西中医, 2013, 29(5): 28-29.
[21]丁旸.如意珍宝丸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54例疗效观察 [J]. 山东医药, 2011, 51(29): 108-109.
[22]陈涛, 梁丽贞, 严永兴, 等.如意珍宝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J].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3): 257-258.
[23]周加太.如意珍宝丸治疗卡志目病的临床研究 [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 19(8): 17.
[24]宋恩峰, 梅莎莎.如意珍宝丸治疗运动系统慢性疾病疗效观察 [J]. 陕西中医, 2012, 33(8): 1024-1025.
[25]王飞, 观美华, 刘鹏, 等. 唑来膦酸联合如意珍宝丸及阿法骨化醇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J]. 现代医院, 2013, 13(3): 27-29.
左旋肉碱的临床药理作用 篇6
1 左旋肉碱在脂肪酸代谢中的角色
在胞质中, 长链脂肪酸不参与乙酰辅酶A (Co A) 在三羧酸循环由乙酰和三磷酸腺苷 (ATP) 的过程, 而是通过乙酰肉碱转换酶Ⅰ转换成乙酰肉碱, 乙酰肉碱转运入膜的过程是现通过乙酰肉碱转运酶 (一种位于内层细胞膜上的酶) , 再通过乙酰肉碱转换酶Ⅱ的作用转换成Co A, 在进入产生能量的Krebs循环前进行氧化。
因此, 肉碱不足会导致缺血组织中胞质自由脂肪酸和Co A的累积, 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外源性给予左旋肉碱治疗冠状动脉疾病以及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疾病的研究正在广泛进行[2,3]。
2 左旋肉碱的药动学动力学
内源性左旋肉碱的代谢和排泄已研究得较为透彻。而外源性给药, 如口服、肌肉和血管内给药的药动学研究还不够全面, 一些健康个体和慢性肾衰竭及心脏病的患者参与了一些代表1、2或3房室模型的药动学研究, 测定了人的血浆组织和尿中游离和整体的左旋肉碱浓度。
对口服或肌肉注射左旋肉碱地吸收程度还没有研究透彻, 12名志愿者在口服500mg后约3.5~5h血浆峰值浓度平均为48.5μmol/L, 在单剂量口服2g左旋肉碱后约3.5~5h出现峰值, 游离和结合左旋肉碱的最大峰值分别为58μmol/L和69μmol/L。左旋肉碱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转运至组织, 分布容积是26%。通过肾脏排泄, 排泄量随给药路径不同而变化, 健康受试者的左旋肉碱的t1/2范围为2~15h。
3 左旋肉碱对心肌缺血患者的疗效
心肌代谢的影响:心肌缺血患者单剂量静脉注射左旋肉碱40μg/kg或140μg/kg或混旋肉碱20μg/kg或40μg/kg的研究发现, 左旋肉碱能降低心肌乳糖的产生, 提高心肌的收缩能力。Bohles等在40名患者身上进行研究:一组在手术前2d每天口服1g左旋肉碱, 3次/d, 加上术前静脉注射0.5g左旋肉碱, 另一组不给药, 结果发现给药组心肌乳糖浓度的降低与ATP浓度的升高有显著相关性。心肌长链乙酰肉碱的浓度低于未给药组, 说明给药组长链自由脂肪酸在代谢中有所增加。Rubbzzi等研究了22位患者, 每天口服左旋肉碱40mg/kg, 在48~72h内对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PK-MB) 的释放和最大血清浓度, 与未治疗组相比, 左旋肉碱给药后降低了CPK-MB (465~520mg/L) 的释放以及其最大值 (165~205mg/L) , 这说明左旋肉碱降低了缺血区域的扩展。
4 左旋肉碱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心肌功能的影响: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单剂量静脉左旋肉碱给药60mg/kg或混旋肉碱给药20~40mg/kg和140mg/kg, 对于左室功能缺损的患者静脉给药20~40mg/kg, 能提高心肌收缩能力, 降低左室收缩末压和抑制ST段沉降的扩展。在另一项就具有相同左室舒张末压的患者身上, 左旋肉碱40mg/kg可降低左室舒张末压。
高秋菊等[4]研究静脉给药左旋肉碱40mg/kg能适度降低左室功能缺损患者的心室收缩, 前期时间/左室射血时间率 (PEP/LVET) 14%, 而左旋肉碱60mg/kg与安慰组相比能降低PEP/LVET比率, 提高心肌功能。
心绞痛患者的应用:对一些早期稳定心绞痛患者短期研究结果显示, 每天口服给药900~2000mg或每天100mg/kg分次给药, 可相应的提高患者运动耐受性。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了心绞痛患者在向有利的方向改变, 心绞痛症状在首期给药6个月的治疗后, 发生频率降低60%, 60%的患者可以在前6个月中不连续使用硝酸甘油片或胶囊[5]。
心率失常患者的应用:在一试验中, 患者口服左旋肉碱一年, 2g/d, 可减少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在一平行双盲组试验中, 28位急性心律失常患者高剂量口服左旋肉碱100mg/kg, 静脉注射2次/d, 与抗心律失常药相比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左旋肉碱能否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药使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5 左旋肉碱对首期肉碱缺乏症的治疗
首期肉碱缺乏症患者的肝、肌肉和血浆 (可能包括心脏) 的肉碱浓度都降低, 症状表现为呕吐、衰弱和震颤。肉碱缺乏可能是由于胃肠道肉碱转运或内源肉碱生物合成的紊乱造成的, 因此, 外源性补充左旋肉碱, 可预防或逆转肌肉萎缩、呕吐、震颤等肉碱缺乏症状。
6 左旋肉碱对二期肉碱缺乏症的治疗
6.1 体内代谢缺陷造成的紊乱的应用
一批有症状的儿童每天分剂量口服左旋肉碱100~200mg/kg 1~18个月, 这些儿童的语言技能得到显著提高, 这些与血浆和尿中短链乙酰肉碱的增加有关。Roe等研究发现, 3名儿童每天接受左旋肉碱25mg/kg, 持续6~8个月, 自由肉碱和乙酰肉碱的排泄增加, 语言运动技能提高。
6.2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
对高脂蛋白的影响:对于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 左旋肉碱的血清浓度降低30~90%, 这可能与肾脏中左旋肉碱合成的减少有关, 而左旋肉碱对组织中的脂肪酸的转运和代谢是必须的, 因此, 理论上认为左旋肉碱的缺乏会导致高脂蛋白症。在口服 (1~2g/d, 分剂量) 或静脉注射 (20~25mg/kg) 左旋肉碱持续1~8个月的患者身上, 血清脂肪的浓度已降至正常值或保持不变。
6.3 肌肉症状的消除
对反复血液透析几个月的患者, 口服或静脉注射左旋肉碱几个月, 可使肌肉中较低的肉碱浓度恢复到正常或较高水平。
6.4 血液学的影响
在一随机双盲研究中, Trava等证明透析患者接受口服左旋肉碱1.6g/d, 为期1年, 血细胞显著增加, 从25.5%增加到37.3%, 而安慰剂给药的患者从24%下降到21.8%。提示左旋肉碱能通过增加结构脂质的摄入, 而非非直接的稳定细胞膜。另外, 口服1~2g/d两个月, 能增加Na+/K+-ATP酶的活性, 降低ATP浓度[6]。
7 左旋肉碱在整个外源性给药中作为补充剂
新生儿的应用:试验证明, 接受全肠外静脉营养治疗的婴儿, 结合和游离肉碱的血浆浓度显著低于那些以母乳为食的婴儿体内的肉碱浓度。口服或静脉给药可以提高婴儿血浆内的结合和游离肉碱的浓度。
成人外科或外伤患者的应用:一些调查者认为, 外科手术或外伤患者的血浆肉碱浓度降低是由于尿中肉碱排出量增多。在一由24位患者组成的随机双盲试验中, 11位每天接受左旋肉碱60mg/kg静脉给药的患者出现脂肪酸氧耗量增加, 这些个体身上的血浆乙酰肉碱排泄与对照组相比增高。
不良反应:左旋肉碱有很好的耐受性, 在每天高达15g的剂量下, 除了一些肠道反应几乎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对4000名心脏患者每天口服左旋肉碱2g进行的历时12个月的公开研究显示, 呕吐是最多的不良反应。
8 小结
虽然左旋肉碱作为自由脂肪酸代谢的基本内源性因子已尽人皆知, 但作为一外源性药物角色的定义还不多。很显然, 对那些有首期系统或二期肉碱缺乏症存在的患者, 尤其是威胁生命的、严重的系统性疾病, 左旋肉碱的供给是必需的。
摘要:左旋肉碱既非基本营养素又非维生素, 但却是脂肪酸代谢的必需因子。本文从左旋肉碱在脂肪酸代谢的角色、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方面综合阐述了左旋肉碱作为外源性给药时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左旋肉碱,药理作用,给药系统
参考文献
[1] 陈妙茹, 邓斌.左旋肉碱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00, 16 (3) :56-58.
[2] Rebouche CJ, Paulson DJ.Carnitine metabolism and function in humans[J].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1986 (6) :41-66.
[3] Borum PR.Changing perspective of carnitine function and the need for exogenous carnitine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hemodialysi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996, 37 (6) :107.
[4] 高秋菊, 郭魁亮, 许祟亮, 等.肉碱和长链脂肪醇对小鼠大脑乙酰胆碱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 (1) :63.
[5] 李保春, 崔若兰, 梅长林, 等.左旋肉碱对腹透患者肉碱缺乏症的治疗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9, 20 (8) :588.
如何上好《临床药理学》课程 篇7
大学视培养人才为其根本使命,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是目前国内大学教学备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如何提高《临床药理学》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总结出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和大家共勉。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1. 根据授课对象明确教学目的。
每一位大学教师都非常明确对于学生长期的教学目的:即大学是为学生进行职业准备的摇篮!而这一长期教学目标是要通过每一个短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的。关于短期的教学目的, 单就这一门课来讲, 需要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进行确定和调整。我们授课对象的专业可能是医学、药学或护理学, 授课对象的层次可能是本科生、研究生或继续教育生, 因而他们的基础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就会有较大差别;培养目标也就不尽相同。因而, 我们会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背景知识的不同,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要点。例如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这一章, 如果授课对象是医学生, 关于抗菌药物耐药性这个问题, 就会着重讲解“主要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率及发生环境”、“发现细菌耐药后, 如何换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如何正确合理选择抗菌素, 避免细菌耐药性的发生”这些问题;而面对药学学生, 则要着重介绍“各类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如何根据已知的细菌耐药机制, 通过结构改造或成分改变研制新的抗菌药物, 解决耐药性问题”, 同时也要针对“如何避免细菌耐药性的发生”这一重要医药卫生问题进行讲解。更进一步的, 再根据医学生、药学生的不同层次, 对各部分内容需要掌握的程度进行细化和调整。
2. 充分备课。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三尺讲台作为教师的舞台, 真可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只有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深入剖析教材内容, 并结合本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将自己在该学科领域获得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融会贯通, 才能创造出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知识立体的崭新课堂。基于这样的目标和追求, 多年来, 我们在备课时除了以赵香兰、黄民教授主编的《临床药理学》作为基础外, 还参阅了国内其他多位教授如王永铭、李家泰、徐淑云等主编的不同版本的《临床药理学》教材,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深刻理解和领会知识点, 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和语言;同时从学生实际出发, 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 形成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框架, 从而使课堂讲解条理清晰、层次清楚、事半功倍, 受到同学的欢迎和好评。比如在讲授遗传因素与临床用药这一章时, 针对药学本科生, 我们除了根据赵香兰、黄民教授主编的《临床药理学》, 讲解了基因多态性可以通过改变代谢酶、转运体、受体的表达影响药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之外, 还根据徐淑云主编的《临床药理学》详细介绍了遗传因素的种族差异导致的药动学药效学的差异, 使同学们认识到国外引进的新药, 即使在国外人群中做了详尽的1~4期临床试验, 也要在中国人群做系统的临床研究, 以明确真正适合中国人群的给药剂量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如果针对药学研究生, 除了上述内容的讲述外, 还要通过查阅最新的国内外文献, 讲述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比如相关代谢酶/转运体的上游调控因子、核受体的基因多态性对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二、授课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思维
临床药理学发展历史不长, 该学科的教学存在也存在较多问题, 如: (1) 教学模式单一, 基本上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 这样的课堂讲授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偏重知识传授, 忽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我们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进行着不断的思考和改革, 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1,2,3]
1. 重视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教学模式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所谓的“Lecture-BasedLearning”或“TeacherCentered Learning”模式, 是以教师为主体讲授知识和技能, 学生被动地接受与存储, 没能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老师讲得累而枯燥, 学生听得烦而乏味, 教学效果很难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逐渐将“教师为主、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以问题为本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问题, 在总论教学中坚持重点突出临床药理学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纲举目张, 抓住基本概念;个论教学中抓住常见病、代表药讲深讲透, 使学生对问题举一反三, 并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 训练学生通过研究问题、分析和思考问题, 培养其自学及实际工作能力。例如在讲解“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临床应用”等章节时, 针对医学生, 我们给出临床典型病例, 然后针对这样的病例, 提出诸如“如何应用代表药物进行治疗?”、“相关药物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其发生机制如何?”、“怎样合理使用相关药物?”等问题;而针对药学生, 我们在给出典型病例后, 会概括介绍常用的治疗药物及相应的作用机制, 提出诸如“相关药物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如何?如何进行新药研发, 减轻相关不良反应?”, “通过对药物的药理效应与副作用的发生机制的比较, 思考强选择性与弱选择性药物的优缺点?多靶点药物与复方药物的发展趋势?”同学们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后, 对相应的问题建立了自己的认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 对相关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使其相应的知识体系系统而完整。
2. TBL (Team-Based Learning,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
习) 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 是以学生团队作为学习主体, 以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学过程。我们也曾经在2007级药学本科生中尝试几次课采用TBL模式教学, 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分析该结果的原因, 主要是TBL的实施前提是假设学生具有较强的医药学相关背景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而作为刚刚升入大三的本科生, 其相关知识体系尚未完善, 毫无实践经验可言, 这就导致学生虽然在课前花大量时间查阅相关文献并阅读相关教材, 但对所提问题的回答、对知识点的理解仍然是支离破碎, 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而明确该教学方法更适用于研究生的相关教学, 而不适用于本科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学习阶段。
三、重视课后总结
每次课后, 要及时根据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反应和疑问, 进行详细的总结, 确保在下一次课时, 将同学不易弄懂之处多着笔墨;并根据自己在上课过程中的体验, 找出本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及时修正, 保证下一次课能够扬长避短, 形成备课—实践—修改—再实践这样的良性循环, 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四、有热情, 还要有激情
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学生, 教师的任务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同学们的思维吸引到教师讲解的思路中来, 这是每个老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讲课要有热情, 如果缺乏热情, 语言就显得平淡无力, 没有应有的抑扬顿挫, 就会缺乏感染力, 那么无论课堂内容准备得怎样丰富充实, 也很难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是我们在多年《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经验和体会,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起同道对于该课程的教与学的方法的广泛讨论, 以求互相沟通, 共同进步, 在教学中茁壮成长。
致谢:多年来, 在《临床药理学》的教学工作中, 赵香兰教授对我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给予了我们不遗余力的培养和指导, 并督促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求新求变, 使我们能够在临床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步!同时, 在本教学论文成文的过程中, 赵香兰教授同样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帮助!在此, 谨向尊敬的赵香兰教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摘要:临床药理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药学与临床的桥梁学科, 无论对于医学教育还是药学教育, 都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药理学发展历史不长, 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和形式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如何提高《临床药理学》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概括总结, 和大家共勉。
关键词:临床药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Severiens, S&Schmidt, H.Academic and social integration andstudy progress in problem based learning.Higher Education, (2009) .58 (1) :59-69.
[2]Loyens, S., Magda, J., &Rikers, R (.2008)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Self-Regulated Learning.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 (4) :411-427.
硒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篇8
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 在体内主要起抗氧化作用, 它能使细胞膜中的脂类免受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物的损害, 从而起到保护细胞、细胞膜和细胞器的作用。硒可影响非特异性磷酸化酶的活性和ATP形成的速度, 促进丙酮酸盐脱羧基作用。此外, 硒还有促进生长, 维护心血管和心肌收缩力, 保护视觉器官的正常功能以及维持正常视力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 硒在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维持, 特别是在维护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方面, 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硒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1 硒的防癌抗癌作用
硒对动物和人体肿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特别是胃肠道癌和肝癌等受硒的影响最明显, 补硒能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硒的防癌抗癌机制是多方面的, 其中, 硒能提高硒酶活性, 激发巨噬细胞, 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是重要机制之一。
硒具有抗肿瘤作用, 硒水平可明显地影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 硒与恶性肿瘤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有研究发现, 血硒含量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相关联, 低硒可导致肿瘤远处转移, 肿瘤多发, 恶性程度高, 易复发。
含硒化合物在抗癌中另一重要用途是作为化学保护剂对抗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硒化钠能保护大鼠、小鼠不受顺铂的肾毒性, 而不影响其抗肿瘤活性。硒能降低顺铂对癌症患者的毒性, 用顺铂化疗的同时服用硒能减轻顺铂引起的肾毒性和骨髓抑制, 有可能降低肿瘤化疗治疗的指数。
2.2 硒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硒对不同状态下淋巴细胞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在机体的免疫功能增高状态下, 能抑制异常增高的DTH;缺硒可导致淋巴细胞转化功能降低、血小板功能减弱, 补硒可明显促进机体产生抗体。
2.3 硒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
硒与心血管疾病也有密切关系。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硒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低硒时,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下降, 体内脂质过氧化物浓度增加, 造成心肌细胞损伤、心肌纤维坏死, 导致血栓形成, 并形成粥样硬化。由于硒能参与多种酶的生理活动, 提高酶的活性, 可产生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清除体内自由基, 分解过氧化物, 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 防止和减轻细胞损伤, 延缓机体衰老。据报道, 长寿老人的血硒、发硒明显高于普通人, 百岁老人血硒含量是正常人的3倍。所以, 补硒是防止脑血栓、冠心病、动脉硬化和延缓衰老的有效措施。
2.4 硒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
研究表明, 硒缺乏可引起大鼠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改变, 胰岛素分泌储备减少。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硒均值明显低于健康人, 而补硒后血糖明显下降, 表明硒与糖尿病之间有着某种相关性。糖尿病的发病与自由基损害有关, 补充适量的硒有助于改善胰岛自由基防御系统和内分泌细胞的代谢功能
硒具有胰岛素样作用。进一步的体外实验证明, 硒能刺激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的转运过程, 提高CAMP磷酸二酯酶的活性, 但对胰岛素受体激酶活性没有影响, 而当有胰岛素受体存在的条件下, 硒可以提高胰岛素受体激酶的活性。硒缺乏时, 胰岛素对脂肪细胞内葡萄糖氧化的促进作用降低。提示硒既具有胰岛素样作用, 又具有与胰岛素协同的作用, 从而使硒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引人注意。
2.5 硒对组织氧化性损伤的影响
补充硒可明显降低脑组织、心肌组织、红细胞的过氧化脂质, 增加SOD活性, 从而减轻或明显改善脑组织、心肌组织红细胞氧化损伤状态, 使ATP生成增加。硒作为GSH-Px活性中心的组分, 是此酶保持活性的必需成分, GSH-Px催化过氧化氢还原至水的反应是自由基清除的最终步骤, 故此酶对硒缺乏及补硒的敏感性很强。
2.6 硒与肝病
大鼠缺硒时会产生肝细胞坏死, 与过度饮酒所产生的肝坏死相似, 特别是在维生素E同时缺乏时。绝大多数研究都发现肝细胞受损的病人血清和血浆硒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5) , 病例的血硒平均值为35.0~49.7μg/L, 健康对照组为72.8~95.0μg/L。在由酒精等有毒物质引起的肝脏损伤的病人中也可以观察到血清或血浆硒浓度的显著性降低。
2.7 硒对重金属及其他元素的解毒作用
硒与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 在体内能与有毒金属 (如汞、甲基汞、镉、铅、砷等) 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而解毒, 并使金属排出体外。此外, 一定量的硒对氟毒性具有显著拮抗作用, 对氟致微量元素代谢紊乱也具有一定调整作用。
2.8 其它
近年来新研制出的有机含硒化合物还具有抗高血压活性以及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血小板内钙平衡、抗脑缺血, 治疗胃肠溃疡等作用。
硒作为重要的抗氧化微量营养素, 在维持体内自由基清除系统等许多关键的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有机含硒化合物的研制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最新研究甚至认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并非起到传统的抗氧化作用, 而是“生物硒”缓冲剂, 硒特殊的调控作用将使其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摘要:硒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缺乏时会引起多种疾病。对硒的生理功能, 药理作用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硒,生理功能,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容甫, 梅承恩, 梁永能, 等.富硒米喂养的大鼠全血硒水平[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0, 17 (1) :1-2.
纳洛酮药理探析及其临床应用 篇9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脑梗死患者8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2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7例, 年龄46~87岁, 平均 (65.9±1.3) 岁;脑梗死发病时间1~14 h, 平均 (5.1±0.4) h。治疗组男24例, 女18例, 年龄44~86岁, 平均 (65.8±1.4) 岁;脑梗死发病时间1~13 h, 平均 (5.2±0.5) h。我们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如性别、年龄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 (1) 对照组:静脉滴注血塞通, 400 mg/次, 1次/d, 计划治疗2周; (2) 治疗组:静脉滴注血塞通, 400 mg/次, 1次/d, 静脉滴注纳洛酮, 2 mg/次, 1次/d, 计划治疗2周[2]。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1) 无效:脑梗死症状没有减轻, 检查显示梗死病灶仍然存在; (2)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梗死病灶缩小>50%, 患者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3) 显效:脑梗死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 检查结果显示梗死病灶消失, 患者生活完全能够自理[3]。
观察指标:选择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用药总时间、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脑梗死疾病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 (±s) 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 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脑梗死疾病治疗效果:治疗后, 对照组脑梗死疾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69.1%;治疗组脑梗死疾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0.5%。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用药总时间:对照组治疗后 (11.52±3.46) d, 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该组临床共用药治疗 (16.39±3.50) d;治疗组治疗后 (8.54±2.18) d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该组临床共用药治疗 (12.51±2.84) 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期间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 治疗组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纳洛酮属于一种临床上目前常用的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类药物, 该药物作用于人体之后能够顺利地通过血脑屏障, 对患者的脑神经细胞可以产生直接作用效果, 通过对阿片受体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 将阿片肽与中枢神经及外周组织的阿片受体结合过程完全阻断, 使β-内啡肽的释放过程产生有效的抑制, 使花生四烯酸在患者体内的代谢速度明显减慢, 对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的平衡产生积极有效的调节, 使细胞膜的生理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对钙离子的流动情况进行抑制, 使钙超载程度明显减轻[4]。此外, 纳洛酮作用于人体后, 还可以对蛋白水解酶水平进行抑制, 对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使细胞内c AMP的实际含量水平增加, 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将氧自由基清除, 使神经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明显降低, 使脑梗死后内源性阿片肽水平异常升高现象得到控制, 防止继发性损害现象的出现, 在最大程度上维持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脑灌注压水平, 从而控制患者的颅内压, 使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 对脑代谢功能进行调节, 对梗死区域的血流量进行改善, 使脑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得到充分保证。
采用纳洛酮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对脑梗死疾病实施治疗, 纳洛酮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对脑的继发性损害作用进行逆转, 使脑灌注压水平显著提高, 使脑血流量增加, 2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发挥明显的协同作用, 对脑血流量水平进行调节, 使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表现得到显著性改善[5]。
参考文献
[1]张敏, 杨萌.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8) :1090-1092.
[2]徐冉, 段淑荣, 王慧慧, 等.人脑梗死后转化生长因子-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23) :2560-2563.
[3]林久座, 缪克强, 张海霞, 等.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清TNF-和IL-6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9 (4) :39-41.
[4]黎鹏.黄芪注射液加注射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7) :145-146.
辛伐他汀药理作用及临床新应用 篇10
关键词:辛伐他汀;药理作用;临床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92-1
辛伐他汀是一种降脂药物。辛伐他汀不仅用于调脂治疗,还在临床上得到新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辛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上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疾病的新应用。
1 辛伐他汀的药理作用
1.1 降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
辛伐他汀通過抑制HMC-CoA还原酶活性减少体内胆固醇(TC)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液中TC(总胆固醇)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栓沉积和降低血小板聚集,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到稳定和消退作用。
1.2 加速破骨细胞凋亡和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而起到抑制骨再吸收
辛伐他汀通过抑制特定GTP结合蛋白酶达到抑制破骨细胞活化,加速破骨细胞凋亡和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而起到抑制骨再吸收,起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
1.3 影响肝细胞的增殖
辛伐他汀通过抑制甲羟戊酸的合成,影响细胞结构、蛋白质合成和肝星状细胞的增殖,还可以抑制基因过度表达和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改善长期饮酒导致的肝功能和血脂代谢紊乱。
1.4 抗氧化、抗炎
辛伐他汀的抗氧化作用是通过抑制类异的戊二酰生物合成来减少氧自由基完成的,可以明显减少炎性因子,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等作用。
2 辛伐他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疾病的新应用
2.1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
氯吡格雷是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选择性、不可逆的拮抗剂,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氯吡格雷与其他药物相比如阿司匹林更能有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且造成的胃肠道反应小,具有安全性好耐受性高的特点。有人[1]临床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患颈动脉脉粥样硬化斑块126例,揭示联合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甚至起到消退作用,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2.2 治疗骨质疏松的应用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治疗OP的常用药物阿仑膦酸钠是一种二磷酸盐,二磷酸盐常用于治疗和预防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恶性血钙过多症和畸形性骨炎[2],它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降低骨转换率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在联合药物治疗大鼠OP实验中[3],将实验动物通过切除卵巢减少雌性激素的分泌,而雌性激素与骨质疏松症有关,大鼠单独服用阿仑膦酸钠和阿仑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联合药物治疗OP更有效。
2.3 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应用
酒精肝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或其他含乙醇的饮料所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多烯磷脂酰胆碱是大豆提取物,被人体吸收聚集在肝脏,多烯磷脂酰胆碱分子与肝细胞结合形成生物膜的一部分,通过增加生物膜的流动性,增强多种酶的活性,抑制细胞色素的含量来达到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在临床上辛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ALD病人,其肝功能和血脂都明显改善,比单独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疗效显著[4],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在临床上多烯磷脂酰胆碱还联合复方丹参、双环醇硫普罗宁等药物治疗非酒精肝。
2.4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应用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是一种冠心病,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临床综合征。辛伐他汀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血栓沉积,抗炎作用,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低分子肝素钠从普通肝素分离得到,具有较强抗凝血因子作用,皮下注射易吸收,生物利用率高,较少引起出血并发症,低分子肝素还有抗炎、抗过敏、抗补体作用。在临床上沈卫东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UA,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74%,说明联合药物治疗UA比单用药物治愈率高,在调脂抗炎方面作用更加明显,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 展望
综上所述,辛伐他汀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目前辛伐他汀联合其他药物在治疗骨质疏松症、酒精肝、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上得到新的应用。联合药物对患者的影响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基础工作要做:(1)建立辛伐他汀联合药物治疗的动物模型,研究联合药物是否存在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给临床应用提供数据与参照;(2)开发辛伐他汀与其他药物治疗疾病的新应用;(3)从药物安全性和实用性进一步研究联合药物的前景。辛伐他汀在治疗其他疾病存在潜在利用价值,联合药物治疗各种疾病疗效显著,但可能存在一些不可预期的并发症,需在成熟条件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联合药物治疗疾病将成为新的研究出发点。
参考文献
[1] 杨燃,杨红敏,付志新.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11):39-40.
[2] 严鹏霄,崔维顶,胡继坤,等.阿仑膦酸钠、辛伐他汀联合应用治疗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9,29(8):
1099-1103.
[3] 方伟文,杜丽容.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1):50-51.
[4] 沈卫东.低分子肝素钠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71-2472.
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篇11
关键词:时辰药理学,药物,临床合理用药
时辰药理学[1] (chronopharmacology) 又称时间药理学, 其源于20世纪50年代, 为近年来在研究上取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边缘学科, 属于药理学的范畴, 也是时间生物学 (chronobiology) 的一个分支。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很多药物的作用和毒性、不良反应与人体的生物节律 (生物钟) 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一活性药物的同等剂量可因给药时间不同, 作用和疗效也不一样。而药师运用时辰药理学知识来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按时辰规律给药可减少盲目性, 准确及时地将药物送达病灶, 使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理节律同步, 使用药更加科学、有效、安全、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价值。
1 时辰药理学的分类
1.1 时辰药动学 (chronopharcokinetics)
主要阐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吸收、代谢与排泄等过程中的昼夜节律性变化。根据已阐明昼夜节律, 设计更为合理的用药方法
1.2 时辰药效学 (chronopharmacodynamics)
主要阐明人体对药物的效应, 包括作用 (副作用) 、不良反应及其所呈现周期性的节律变化, 具体表现为时间效应性或时间能 (chronergy) 的差别, 而时间效应性与时间药动学和时间感受性有一定关系。
1.3 时间效应性 (time-effect relationship)
时间效应性即时间能, 指生物体对药物的效应, 包括作用和副作用等, 也呈现生物周期性改变。依据时辰药理学, 选择最适宜的服药时间, 可达到以下效果[2]: (1) 顺应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 充分调动人体积极的免疫和抗病因素; (2) 增强药物疗效, 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峰浓度; (3) 减少和规避药品不良反应; (4) 降低给药剂量; (5) 促进合理用药, 节约医药资源; (6) 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2 临床合理用药时间
2.1 抗高血压药
杓型高血压, 晨起血压迅速升高, 睡眠时降至低谷, 即“一峰一谷”, 或是血压在上、下午14~16时各出现1次高峰[3], 即“双峰一谷”。为有效、平稳控制血压, 峰前给药降压效果最好, 一日仅服1次的长效抗高血压药, 对“双峰一谷”者如每日服用2次, 则以晨7时和下午3~6时为好;一般勺型高血压者应用抗高血压药不宜在睡前或夜间服用[4], 以避免血压 (舒张压) 于夜间的睡眠中过低导致组织灌注不全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尤其是老年人。
而少部分人由于昼夜节律异常、动脉硬化, 血压于夜间降低小于10%或大于日间血压20%, 血压曲线呈非勺型曲线, 称为非勺型高血压[5]。对非勺型高血压者, 却应于晚间睡前服药。
2.2 平喘药
哮喘患者呼吸道阻力增加, 通气功能下降, 呈昼夜节律性变化: (1) 一般于夜晚或清晨气道阻力增加, 呼吸道开放能力下降, 可诱发哮喘; (2) 凌晨0~2时哮喘患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反应最为敏感; (3) 黎明前肾上腺素和环磷腺苷 (c AMP) 浓度、肾皮质激素低下, 是哮喘的好发时间, 故多数平喘药以临睡前服用为佳。
另外, 氨茶碱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 早晨7点服用效果最好, 毒性最低, 效果最好, 所以宜于晨服。β2受体激动剂可采取晨低夜高的给药方法
2.3 血脂调节药
肝合成胆固醇主要在夜间进行, 合成高峰在凌晨2~3时, 因此, 服用胆固醇合成酶抑制剂在晚餐或睡前服用疗效更好。但如与贝丁酸类 (主要是吉非贝齐) 联合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 为避免肝酶竞争性相互作用产生肝酶代谢、横纹肌溶解和肌痛等不良反应。应早、晚或间日交替服用。
2.4 抗心绞痛药
上午6~11时冠状动脉血流明显减少, 心肌缺血、血小板聚集增加, 为心肌供血不足的高峰, 此时也最易发生心绞痛, 故上午用药比下午用药更有效。
2.5 抗肿瘤药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具有周期节律性[6]。
研究发现, 癌细胞在上午生长繁衍速度最快, 而正常细胞则在凌晨4点繁衍最快。这一发现为最佳抗癌药应用时间提供依据, 一般以上午10时左右服药为宜, 能更有效地控制癌细胞生长[7];人正常骨髓细胞增值高峰在8~16时;恶性淋巴瘤的增值高峰在0~4时。
2.6 肾上腺素皮质激素
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高峰出现在晨7~8时, 此时服用可避免药对激素分泌的反射性抑制作用, 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较轻, 可减少不良反应。提倡晨起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7 抗菌药物浓度和时间类型与给药时间[8]
(1) 浓度依赖型:抗菌活性与浓度密切相关, 浓度越高抗菌活性越强, 而与时间关系不密切。因此, 采用减少给药次数, 集中剂量来提高疗效和减轻不良反应, 药物有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泰利霉素、两性霉素B、甲硝唑等。 (2) 时间依赖型:有时间依赖性且半衰期较短抗菌药物:抗菌活性与细菌接触药物时间密切相关, 而与峰浓度关系较小。对此类药需维持一定的血浆浓度, 才可保证疗效。包括青霉素类、短效的头孢菌素、氨曲南、短效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氟胞嘧啶。 (3) 时间依赖型且用持续较长的抗菌药物:具有基本性质, 但有较长的PAE或半衰期, 要求延长药物接触时间, 但允许血浆药物浓度有一定波动。包括有链阳霉素、四环素类、糖肽类、碳青霉烯类、氟康唑、利奈唑胺、阿奇霉素。
3 一般药品适宜的服用时间[9]
3.1 适宜晨起服用的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高血压, 抗抑郁药, 利尿药, 驱虫药, 泻药。
3.2 适宜餐前服用的药物
胃黏膜保护药, 健胃药, 促胃肠动力药, 抗骨质疏松药, 抗生素。
3.3 适于餐中或进食服用的药物
抗糖尿病药, 抗麻风药, 抗真菌药, 助消化药, 下丘脑垂体激素, 抗骨性关节炎药, 利胆药, 抗血小板药, 抗心力衰竭药, 减肥药, 生物靶向抗肿瘤药。
3.4 适宜餐后服用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维生素, 组胺H2受体阻断剂, 利尿药, 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酯) 。
3.5 适宜睡前服用的药物
催眠药, 平喘药, 血脂调节药, 抗过敏药, 钙代谢药, 缓泻药。
4 讨论
时辰药理的效果是依据生命活动节律选择最佳用药方案及给药时间, 根据时辰药理学, 针对患者病情选择好最佳的给药时间, 增加药物的敏感性, 使药物发挥最大的效能, 相应发生最小的药品不良反应, 使临床合理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适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少为.时辰药理学在临床医疗中的实用价值.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0, 7 (2) :52-53.
[2]徐淑云, 等.临床药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163-177.
[3]王美芳.常用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 2008, 5 (8) :155-155.
[4]扬冬仙, 章小敏.时辰药理学在给药护理中的应用.天津护理, 2008, 16 (3) :184-185.
[5]赵树芳, 张婷.浅谈药物服用的最适宜时间.工企医刊, 2008, 21 (3) :65-66.
[6]郭丽, 杜文力.褚晓华, 抗肿瘤药时辰药理学研究现状.临床荟萃, 2008, 23 (15) :1139-1140.
[7]黄万坚.利用时辰药理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32) :5071-5072.
[8]汤光.临床合理用药手册.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 1995:876.
【临床药理】推荐阅读:
临床药理作用10-20
临床药理学题库07-01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06-21
抗癌中药八大功效临床观察及现代药理研究07-03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教学大纲08-08
药理应用06-16
药理作用07-04
西药药理07-29
药理功能09-02
药理学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