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评审

2024-10-02

财政评审(精选12篇)

财政评审 篇1

射阳县财政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紧紧围绕县政府重点基础设施工程, 创新评审方式, 规范评审制度, 促进了财政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2013年, 完成各类项目评审157个, 送审金额11.27亿元, 评审金额9.71亿元。其中自评8.77亿元, 委评2.5亿元, 核减1.56亿元, 核减率13.84%。取得了较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审定方案, 现场踏勘, 注重评审过程跟踪问效

一是强化项目事前论证。对每一个送审工程项目都要到施工现场去认真现场踏勘, 分析这些项目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客观评价工程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 以及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在水利局德发路给水管道的工程评审过程中, 经过现场踏勘, 认为送审的方案不可取, 建议建设单位调整方案。经调整方案, 使送审价由原来685.67万元调整为490万元, 节约了建设资金。

二是注重评审过程管理。建立了项目评审“三审制度”, 即预审、初审和复审。预审主要解决资料报送齐全和规范问题, 初审主要是对规模、方案、选址、布局、概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过滤, 并通知项目单位进行修改, 评审是对设计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论证, 提出评审意见。对项目投资的审核坚持“量、价、费”三者并重。

三是引进中介参与评审。注重发挥评审中心专家集聚优势, 对中介造价咨询机构的业务进行了有效指导, 引导其准确把握财政评审原则, 少走弯路, 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评审局面。规范社会中介咨询机构评审投资行为, 提高项目评审水平。对中介机构引入考核机制, 强化时效性、准确性和相关单位评价, 并建立起一套评价机制, 选择信誉好、力量强、资质高的单位作为长期合作单位, 对中介机构实行优胜劣汰, 促使中介咨询机构按市场经济及公正、诚信的要求, 不断提高业务质量。

二、健全制度, 落实责任, 规范财政投资评审行为

一是修订评审管理办法。根据多年财政评审实施情况, 结合我县财政评审现状, 对《射阳县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 (射政办发[2008]120号) 进行修订。为规范评审行为, 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管理, 提高评审质量, 拟定《射阳县财政局评审中心工作职责》、《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稽核暂行办法》等内部管理制度, 明确评审职责、规范评审行为。

二是完善评审控制体系。建立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包括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局、水利局、交通局、国土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以及建设、监理、施工、委托协审单位等多方面在内的沟通协调机制, 明确各方在评审工作中的职责范围、操作程序和工作衔接等。对重大项目实施会审, 实现互为补充、资源共享的目标。委托有资质的评审公司协助审核, 并与协审单位建立会商制度。建立内外结合评审机制。结合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建立先评审后预算编制、先评审后招标投标、先评审后决算审批的评审机制。

三是建立三级审核制度。在内部建立专职复核人员初审、科室负责人审核和分管局长复核的评审报告三级审核制度, 确保评审工作的质量。建立评审规范信息机制。建立投资评审信息系统, 加强评审任务分配、数据统计、协审单位考核等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 定期发布评审信息, 宣传评审政策, 公布评审结果, 推行阳光操作, 实行项目初审、项目复审、项目会审的三级审核机制, 对每一个项目做到审得准、算得细、说得清, 确保评审结果的科学合理、公正严密。

三、公正评审, 强化管理, 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绩效

一是结合实际公正评审。利用评审中心的专业技术优势, 根据项目特点设定评价指标、确定合适的评价方法, 进行现场勘验核实, 收集、整理基础资料, 对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实施的效果、现场勘验以及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定性及定量分析评价, 最后形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在送审预算时, 经常会出现送审预算超立项、超概算的情况, 对建设单位及我中心的评审工作都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针对这种情况, 中心对此展开了调研工作, 对目前的现状、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和管理, 并制定了控制措施, 对每个项目都认真、严密的勘察施工现场, 并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好的施工方案, 杜绝了“预算超立项”的现象, 减免资源浪费, 提高财政资金收益率。

二是完善档案管理资料。2012年以来, 对每个项目实行登记, 建立了“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台账”、“年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明细表”、“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月报表”、“财政投资项目评审中标情况统计表”、“财政投资项目评审调整情况一览表”等, 实现了项目的有序化管理;对财政评审报告、汇报、函, 自主评审、委托评审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汇总统计, 并及时向领导报告。对档案的调阅等都严格规定流程, 落实责任人, 把档案管理落到实处。

三是提出合理施工建议。结合项目评审中发现的问题, 积极提出改进投资和项目管理的政策建议。评审中心本着实事求是, 一切为评审服务的原则, 力求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旨在提高评审质量, 更好府节约财政资金, 促进建设单位加强对概算编制工作的管理, 效控制项目投资和提高效率。为规范财政评审行为, 切实提高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 调整了一些工作流程, 做到财政评审有据可依, 要求评审人员在财政评审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确保项目评审的规范化。

综上所述, 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要进一步规范评审业务运行的管理制度, 建立统一规范评审要求和评审标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规范内部工作流程。继续以评审委员会评审会为依托, 注重与建设单位、发改委、审计部门及社会中介事务所等交流, 接受更广泛的监督, 不断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质效。

财政评审 篇2

心得体会

《财政投资评审》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在主楼报告厅聆听了卢立波总工程师的有关财政投资评审的报告,她对我们做了如下几点的详细介绍。

在新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下,如何发展、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并将其作为财政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一环,是财政制度公共化过程中的重大课题。

一、科学定位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投资评审,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宏观财政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投资主要是公共性的,它直接为市场提供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等外部条件,在这种背景下,财政投资评审活动的性质和目的是为市场经济服务,其制度、内容、方式方法也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作为公共性投资,其首要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利益,而不是追求项目本身的市场赢利,明确服务对象,明确服务的切入点,是财政投资评审当前和今后生存与发展之本。

财政投资评审首先要为政府投资管理服务。从宏观的角度上讲,评审要站得高,要有长远眼光和宏观意识,当好政府的投资参谋和助手,为合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公共资金,从微观的角度讲,财政投资评审要为政府投资具体项目的监管服务,行使业主对政府投资项目职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评审要为财政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服务。要充分体现出评审机构的财政特色,即站在财政部门的角度,利用自己拥有的专业技术力量,通过科学、规范的评审措施算细账、算实账,为财政部门安排或调整项目支出预算提供专业技术依据,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性,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并为财政投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政策建议。

二、明确财政投资评审的职责范围,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微观市场

财政投资评审活动将大大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其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多就投资项目本身的效率来评审,考核项目本身的活动情况、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更侧重于微观经济,而不是投资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

虽然项目的评价涉及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但仍然是围绕着项目本身来进行的。

评审工作要从驾轻就熟的政府指令性方式中解脱出来,学习运用市场知识和手段,积极地从制度和方法上研究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前提下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入政府投资项目公众参与和专家评审机制,加大决策咨询力度,以适应政府投资管理的需要。

要保证建设工期、质量和成本支出,防止欺诈行为;要在审查环节杜绝缺项、漏项、少报工程量,避免中标后再结算中补报工程差额的“钓鱼”现象。

在项目决策设计阶段,要参与审查拟建项目的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和投资估算;审查初步设计概算,进行项目经济评价,从经济技术角度协助设计优化。在工程承发包阶段,要参与编制招标文件、制定合同条款、审定标底;在项目实施阶段应跟踪审查设备、材料订货、工程预算、工程进度款拨付、审查变更和付款签证、审核相关索赔等;在竣工验收阶段,重点审查工程价款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的余款额只有在评审后才能确认。

三、进一步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切实有效地发挥财政职能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部门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规范运作,发挥其在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中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投资项目评审机制,做到与财政职能的充分结合与紧密链接。

基建工程项目预算编制具有工作量大,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评审中心的专业技术力量和技术手段,配合财政部门搞好建设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使基建项目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有效控制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从而强化预算约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财政投资评审系统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为财政部门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很多问题仍直接制约着财政投资评审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作用。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财政职能还要关注以下几点:

1.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实现依法评审。目前投资评审在涉及微观范畴内的业务范围、管理制度、运转流程等,并没有法律依据,这就造成了评审工作的不规范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制定指导财政投资评审业务的法律法规,可以使财政投资评审系统形成统一、规范、有序的行为规范。2.以调整机构性质为切入点,使评审机构真正履行财政职能。把评审机构定性为行政系统或者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赋予其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和监督的财政职能,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信贷资金就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当地开展小额信贷的农村信用社将面临灾难性的损失,影响其继续开展业职能

3.以提高评审质量为切入点,提升投资评审工作的科学性。评审质量是财政投资评审的生命线。目前,全国投资评审行业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评审报告质量参差不齐,格式各不相同,势必造成委托者在比较、决策时的困难。制定统一规范,明确行业标准,不仅有利于比较,对比,而且有利于建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为昀终的财政投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4.以建立全国投资评审电子网络为切入点,实现人才和技术资源共享。

如果存在全系统的专家人才库,那么就使异地聘用专家成为可能,而技术资源的共享又可以避免地区之间技术避垒存在,甚至由于网络的存在,可以实现远程评审,这势必大大节约评审成本,昀终实现成本昀小,效益昀大的理想目标。

浮山县提升财政投资评审质量 篇3

一是坚持依规评审,确保评审工作规范运行。

先后制定了《浮山县财政投资评审(暂行)办法》等制度,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办事。加强评审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督,从评审起始资料受理,到项目现场踏勘,从预(决)算的审核,到出具评审报告,都责任到人,相互配合协调,相互监督促进,使项目评审有序进行。对投资额度50万元以下的包括小型项目新建、改建、修缮,依据《建设工程估价办法》审核,标准统一,结合市场价格动态调整,做到该核增的核增,该核减的核减。

二是坚持阳光运行,促进评审透明操作。

把好资料受理关,要求送审方按《评审项目资料清单》认真如实填写评审资料,评审方严格审查评审资料是否合理、完整,双方签字盖章后进入评审程序。做好现场踏勘,要求项目方、施工方、监理方和评审方四方都同时出现在建设场地,评审方必须两人以上同时到现场,方可实施评审测量、摄影和记录,踏勘结果做到四方相互知情和认可。同时,把好评审初稿核对关,编审出的评审初稿,通知送审方逐项核对,并认真填写核对表,若存在有异议的部分立即提出合理意见,共同核查解决。若没有异议,在投标期限前五个工作日内由评审方出具正式评审报告。

三是坚持全程监管,夯实评审质量基础。

开工前,会同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一起对地形地势及设计标高现场认定,以便在决算认定增减项目内容。开工期间,每个施工阶段都不定期踏勘评审,详实记录和多方位摄影,监控工程量和工程造价,重点监控隐蔽工程和主体关键部分项目工程事项。在每项工程都验收合格后,严格开展竣工决算评审,依据实测实量和定额标准,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不唯虚,编审决算书,出具评审报告。

四是坚持创新机制,提升评审管理水平。

树立评审就是服务意识,实事求是为每个建设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多提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提升评审监管层次。建立评审信息平台,利用评审中心专业技术和信息资源,主动加强与业务管理部门的横向联系,共同享用价格信息和市场信息,共同监管好工程项目预算执行。确立精益求精评审理念,既坚持勤俭办事,又合乎科学,严谨细致地进行好各个环节的评审工作,不断推进全县评审工作的深入开展。

据统计,浮山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自2009年3月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共计完成各类评审项目369个,评审资金6.57亿元,审定资金5.43亿元,净核减资金1.14亿元,核减率为17.4%。

(山西省浮山县财政局陈强供稿)

责任编辑:欣闻

财政项目支出预算评审探讨 篇4

1 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的内涵

财政项目支出预算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 在基本的预算支出以外, 财政预算专款安排的支出。该项目支出预算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 具体包括基本建设项目、会议项目、大型购置项目、大型修缮项目、专项业务项目、上缴上级支出、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事业单位经费支出、非税收入征收成本支出、其它项目支出等等。

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 一般实行定员定额编制原则。即各级财政部门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分档的基础上, 根据历年财政收支情况和保证正常运转需要, 测算制定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 并按照此标准核定相关单位的基本支出预算。

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的申报, 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项目应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二是项目应符合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和财政资金供给的范围;三是属于本部门履行行政职能和促进事业发展需要安排的项目;四是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的项目预算, 并经过可行性论证;五是项目计划必须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填报项目申请书并附有相关材料。项目申报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欲知各单位所申报的财政项目支出预算资料是否客观真实, 是否符合上述要求, 就必须对其进行客观、科学的评审论证。

2 财政项目支出预算评审的程序和作用

2.1 财政项目支出预算评审的程序

(1) 受财政部门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资产评估公司选派政治素质优良、业务能力精湛的参评人员, 并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 了解被评审单位的基本情况, 根据评审工作量组成精干的评审团队。

(2) 评审团队收集被评审单位申报项目支出的预算资料, 熟悉被评审单位情况, 制定评审实施方案。

(3) 评审团队逐户上门听取被评审单位申报项目支出预算情况介绍, 并对各项目立项依据及项目可行性进行审核论证。在评审中, 对延续老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核实, 以便财政部门对新的年度预算额度进行调整。对新增项目的立项依据、项目的可行性、预算执行期限、财政预算资金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审核论证。在此基础上, 评审团队根据入户评审情况, 形成初步评审意见和评审报告。

(4) 财政部门的投资评审机构组织相关业务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或资产评估公司的初步评审报告进行评议, 形成评审意见。评审团队根据投资评审机构所形成的评审意见, 对其初步评审报告进行修改形成评审报告二稿, 征求被评审单位意见。评审团队根据被评审单位的反馈意见, 并征求财政部门相关人员的意见后, 形成项目投资预算评审的最终评审报告, 并将评审情况汇总, 出具评审汇总报告。

2.2 财政项目支出预算评审的内容

(1) 被评审单位上年或评审年度内至评审期的财务收支情况。

(2) 被评审单位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包括批复项目及金额, 执行中追加的项目及金额, 项目支出预算专账核算情况, 截至评审期实际执行情况, 对核算及实际情况评价。

(3) 被评审单位申报预算情况。一是立项依据。是否有立项相关文件依据, 特殊项目是否有相关部门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意见。二是项目实施周期。是年度内一次性实施项目、跨年度实施项目还是常态性项目。三是新申报项目与原实施的老项目及其它新申报项目的关联情况。四是实施项目的资金来源情况, 如涉及财政预算资金, 要对预算承受能力进行分析评估, 属于其它资金要对其资金来源进行核实。五是其它相关情况。

(4) 分项目出具评审意见。包括肯定性意见或否定性意见的具体陈述。在此基础上出具评审报告。

2.3 财政项目支出预算评审的作用

一是通过评审为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提供科学、合理、准确的决策依据。

二是通过评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有效使用, 使财政得以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三是通过评审节约财政预算资金, 降低行政成本。

四是通过评审有利于发挥项目主管部门的积极性。

3 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从评审中, 我们发现项目支出预算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料存在着诸多问题。

(1) 有些预算单位对编制预算的认知不足, 不重视基础资料搜集和整理, 影响了预算的编制质量。有些领导则认为编制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实际上部门预算是集业务、资金、费用等预算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 尽管预算最终表现为财务预算, 但部门预算的基础牵扯到业务、项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各方面, 应该集全单位之力做好预算。

(2) 有些预算单位的项目支出预算质量不高。财务部门应根据核实无误的基础数据, 填制单位基础信息表, 科学确定本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基数。单位建立了规范的预算制度, 结合现有的情况和规定的程序编制, 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综合性和准确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不重视基础数据的搜集, 基础资料薄弱, 这就造成了编制的部门预算质量不高。

(3) 预算编制不完整, 预算编制数和实际发生数存在着较大差异, 影响了预算收支的准确性。因各基层单位的预算收入是根据业务部门的业务计划, 再考虑下年的市场经济等各种不可测因素的影响来测算下年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各基层单位预算支出是根据国家现有的经费开支政策和规定, 测算部门预算支出。如人员支出是按上年8月末单位在册在编人数来核定并编制下年度的部门预算, 而从上年9月到预算年度的12月单位职工增减变动的可能性非常大, 这就影响了人员支出的准确性。

(4) 虚报项目和资金。有些单位存在着过于注重既得利益, 不能适应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在编制部门预算时, 一些单位不是想着本单位下个年度要干什么事, 也不是想如何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社会效应, 而是只停留在自己的既得利益上, 力争在上年财政拨款的基数上有所增长, 因此存在着随意申报、以小报大、虚立虚报等问题。

3.2 对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及评审的建议

(1) 加强对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宣传。各级财政部门应该通过印发文件、召开会议、新闻媒体、网站等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预算法》及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政策、制度和办法, 要求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相关单位加强领导, 依法办事, 顾全大局, 严肃认真, 精打细算, 扎扎实实做好预算支出编制工作。

部门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 负责预算编制工作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学好《预算法》和有关文件, 然后按部门预算要求编制单位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表格, 发放到各有关职能部门, 向其讲解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 实事求是地填报各种数据。要科学地编制预算, 必须做到全面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掌握第一手材料。情况清, 心里明, 编制的预算有根有据, 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才能提高财政资金效率和实现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

(2) 规范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申报。各预算单位在项目申报阶段, 应该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大型会议项目、大型购置项目、大型修缮项目、以及专项业务项目等各类项目标准立项, 避免随意立项、重复立项和将公用经费立项。

(3) 实行专账核算。财政部门将项目支出预算批复后, 各预算单位应严格按照项目实行专账核算, 便于预算单位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财政部门应该对各个预算单位是否将项目资金纳入专账核算进行监督检查, 以确保项目资金真正用于项目支出。

(4) 实行全口径项目评审。财政部门要将非税收入来源安排项目支出预算、上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安排项目资金、财政对预算安排项目追加全口径纳入评审和检查考核, 以确保项目追加专款专用, 促进预算单位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参考文献

[1]洪流.加强财政投资评审, 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中国财政, 2009, (20) .

[2]唐振友.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国财政, 2010, (02) .

财政评审 篇5

抓好评审队伍建设,是提高评审能力的关键。评审中心将从四个方面加强管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财政评审能力。

1、提高思想道德。在全过程跟踪评审中,由于评审人员对工程项目涉及深、对造价影响大、接触面广泛,因此评审人员需要加强风险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2、正确定位自己的工作职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参与部门较多,有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等等,容易产生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因此评审人员需要正确定位自己的工作职能,做到工作到位而不越位。

3、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评审人员参与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为更好的完成评审工作,评审人员更应该提高有关的专业知识,加强技术学习,在工作中不忘进步,从而更好地完成评审工作,并有助于提高政府执政形象和政府公信力。

4、树立服务意识。评审中心工作人员,明确评审工作是服务我县财政改革和财政的中心工作,更要为投资决策、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提供技术支持。

对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监督的思考 篇6

摘 要:各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充分发挥评审机构的专业技术优势,扩大其监控范围,强化财政投资项目全过程评审监督,对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监督

1 财政投资项目全过程评审监督的必要性

1.1 财政投资项目预、决(结)算环节浪费及损失的表现

(1)盲目建设造成投资浪费、损失。在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工程项目,有的形成重复建设;有的“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直接造成初始投资大量浪费;有的项目建成后不能投入正常运行需付出高额运行、维护成本。

(2)“钓鱼工程”造成投资浪费、损失。

(3)设计不当造成投资浪费、损失。

2.2 造成投资浪费、损失的行为有多种多样,其原因如下

(1)有的建设单位责任意识淡薄,或建设单位与使用单位合一,更助长了建设单位贪大求洋的意识。

(2)建设项目零星分散,工程管理大多是非专业人员,对建筑管理、合同、造价等知识知之甚少,节约投资的经验更为缺乏。

(3)基建投资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和多方面的利益关系,从管理现状看,投资监管的力度和深度还远未到位。

提高投资效益,决策是关键。项目投资成本控制更涉及到从投资决策到竣工的每一个环节。某些投资项目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盲目决策、设计不合理)甚至可能造成“终身”遗憾。财政投资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确保财政投资合理、节约、有效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由于建筑工程技术的复杂性和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的分散性,依靠专业技术队伍,强化财政投资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评审监督,已势在必行。

2 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专业技术优势,强化评审监督

2.1 项目设计阶段

要严格审查设计功能与决策要求、设计投资规模与计划投资规模是否相符,防止超计划、超标准建设。同时,对设计不合理、不完善的项目要及时提出修改建议。

2.2 投资预算编制阶段

要认真搞好投资预算审查,为投资预算的编制和资金的拨付与控制提供准确依据。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制后,招标前要特别注意对单位工程项目进行完整性和工程量准确性审查,避免施工单位高价索赔和连带索赔造成投资损失。

2.3 施工合同签订阶段

评审机构要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工程造价等专业知识和价格信息,搞好施工合同签订前的合法、合规和合理性审查,选择合理的承包、计价和结算方式,规避设备、材料价格变动风险,并对可能发生的变更部分的计价方式进行明确约定,尽可能避免索赔纠纷。

2.4 建筑材料、设备采购阶段

要配合采购部门搞好标底审查或评标工作,要积极推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使建筑材料报价进一步公开、透明,力求材料、设备质优价廉。

2.5 建设施工阶段

首先是对建设资金的到位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截留、挪用、挤占建设资金。其次是对设计变更部分进行审核。对设计变更的内容、必要性、合理性、追加投资额度及资金来源要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建设单位变相套取建设资金的行为。

2.6 竣工决(结)算阶段

依据有关法规政策和项目投资批复文件和竣工图等各种计价依据,及时做好项目投资决(结)算评审,为建设单位办理竣工结算和资产计价提供依据;对项目投资行为和效益做出客观评价;对有关违纪违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2.7 投产运行阶段

通过追踪问效等事后评价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加强投资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途径。

3 财政投资全过程评审监督须处理好的问题

3.1 取得政府对投资评审监督工作的支持

各级政府领导要高度重视财政投资全过程评审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重视科学决策,尽可能杜绝“三边工程”、“献礼工程”、“政绩工程”。

3.2 协调好与计划、城建等部门的关系

重大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价、可行性论证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全过程评审监督更要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3.3 大力提高评审队伍素质

财政评审 篇7

一、当前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我国, 对财政投资项目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财政部门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共同介入、各司其职切块管理的。其分工是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立项、批复概算, 财政部门编制预算、监督预算执行, 建设部门制订基本建设程序和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监督工程质量, 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各部门既分工又有合作, 比如, 决定一个项目上不上, 上多大的规模, 决策权主要在发展改革部门, 财政部门只是在项目确定后, 根据项目概算来下达预算并拨付资金。由于财政部门未能有效参与财政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前期评审, 以至于发展改革部门确定的项目是否符合地方发展要求, 决策是否恰当, 安排是否合理, 投资额是否准确, 财政部门往往是事后被动应付, 根本无法在预算环节对项目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凸显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 项目决策流于形式, 可行性调研不够充分

项目投资决策层对项目前期决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普遍只将其作为项目走过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疏于审核, 流于形式。一些项目业主在部门和单位利益驱使下, 为争取财政性资金投入, 片面夸大项目使用效益。有的项目还是“面子”工程, 或是“献礼工程”, 围绕“长官意志”转, 中央立足宏观出台的建设项目政策, 地方立马紧跟, 依样画葫芦制订相应项目的引进或是配套政策, 也不管项目是否符合地方发展的需要。再加上项目资金来源姓“公”, 是所谓用国家的钱建设国家的项目, 容易产生麻痹思想, 一般都是临时成立或组建“指挥部”、“筹建办”等机构负责基建, 项目法人责任制就难以落实, 形成投资主体缺位;而临时机构又会因为组成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而出现对施工企业监管不力, 施工现场签证不规范, 造成资金浪费的局面。在项目可行性调研上, 缺乏严格的科学评估、规范的评审和论证, 可行性调研报告形同虚设, 以至于项目盲目上马, 损害国家利益。

(二) 项目建设“自建、自监、自用”三位一体, 缺乏投资控制理念

“资金来源是财政, 项目建成自己用, 反正不要我掏钱, 怎样舒服怎样来”, 有相当多的建设单位持有这种思想。项目的建设、监督都是自己, 建成后自己又是直接受益者, 于是建设单位往往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 满足自身使用的需要而提高了标准、扩大了规模, 从节约财政资金和兼顾工作实际着想的比较少, 投资控制观念相当淡薄, 从而导致项目工程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还有一种项目搭车现象, 在原有申报、立项的项目基础上, 边建设边增加, 名义上是调整, 其实是盲目扩大项目规模, 最终项目结算时已是面目全非, 有的项目甚至是本末倒置, 这些现象不仅仅使单个建设项目失控, 而且严重干扰了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并影响到后年度的财政预算安排大局, 甚至带来腐败问题。

(三) 忽视项目基本建设程序, 前期设计、规划不科学

这种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项目前期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没有规范的施工规划、设计方案, 对项目设计阶段重视不够, 以致方案不合理、不科学。或是设计观念落后过于保守;或是设计重技术轻经济, 没有“多少面粉做多大饼”的意识;或是为了赶进度、赶工期;或是设计单位顺从建设方贪大求洋的意愿等。由于前期设计、规划的不科学, 形成了错漏残缺、“肥梁、胖柱、深基础”、“高投入低产出”的场面, 造成施工时因矛盾重重而现场反复商洽、变更、返工等严重后果。这种忽视基建程序的结果拖延了工程工期、浪费了大量的材料、加大了管理成本、增加了工程造价, 最终损害了国家资财, 真正是得不偿失遗害无穷。

(四) 工程预算失真、造价高估冒算, 严重背离实际

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利益驱动, 在争取项目时故意压低投资估算, 形成概预算失真;在争取资金时故意加大财政投资总量, “戴个高帽”人为虚高;在项目施工时, 也有部分施工企业抱着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 故意抬高工程造价, 存有“审漏就赚”、“审出再减”的念头。而对于财政监控却相对弱化, 甚至虚与委蛇, 有的项目审核财政部门只能简单参与或走过场;有的项目干脆就没有财政部门评审或审核一说;财政部门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机制。凡此种种现象, 导致了“项目申报时:戴个高帽;项目审批时:拦腰一刀”, 或是“半拉子工程”的局面, 造成了大量资金浪费, 从而也使工程造价不真实, 严重背离实际。

(五) 项目建设监管不到位

一是管理部门的监管“错位”与“越位”。由于财政投资项目是政府行为, 在管理和监督上往往涉及多个政府部门, 容易出现政出多门、监督标准不一等问题, 再加上各部门缺乏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机制, 存在重复检查、各自为政, 造成监督、管理的“错位”与“越位”;二是工程监理的“缺位”与“换位”。由于监理市场的不正当竞争, 唯利是图导致监理作用弱化。一些监理单位为了钻“空子”, 投标时报了一套职称高、经验足、实力强的人马, 而项目施工时要么以种种理由换人, 要么监理人员走马灯式的跑动监理多个项目, 造成监理力量不足, 甚至滥竽充数的现象。

(六) 招投标环节缺乏财政评审, 工程造价控制难以到位

由于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普遍存在重后期轻前期的现象, 使投资项目造价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 不仅会使财政资金流失, 而且有可能滋生腐败。一些预算、标书的编制机构站在承建方的立场, 提高了工程造价幅度, 达到套取国家资金的目的。有的人为编制错漏设计方案预置缺陷;有的与承建方串通一气明招暗定;有的非法转包哄抬市场;有的不合理的低价投标勾结舞弊;有的弄虚作假肢解项目再违规分包等等, 这些现象严重违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而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作为非营利性机构, 履行职能对建设、施工单位的行为进行监督, 不会因机构经济利益而被被评审单位意志所左右, 能够从出资人的利益出发, 有效履行监督职能。

二、财政支出预算编制环节嵌入财政投资评审的作用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加强财政管理, 特别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财政改革的突出任务。财政支出管理是一个从预算编制到执行、监督的有机整体, 部门预算有效改变了各部门“基数加增长”的传统资金分配方式, 优化了资源配置;国库集中收付改变了传统的财政资金“以拨代支”的支出方式,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 是为了节约财政资金, 提高支出的透明度。而这些制度的实施, 都对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形势的发展, 财政投资评审审时度势应运而生, 边实践边总结, 不断拓展评审环节和范围, 由蹒跚学步到趋于成熟, 探索出了“先评审、后编制”、“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批复”的评审工作模式。

按照项目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 各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应当为各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执行提供科学、准确、合理的依据, 使各项资金的分配更加完善、管理更加精细、决策更加科学。而多年来的工作实践, 使我们也看到建设项目损失浪费最多、影响建设成本最大的是在工程前期的决策、设计环节的事实。如何站在“大财政”的高度, 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的职能作用, 为财政综合预算管理服务, 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为此, 加大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管力度, 在财政支出项目预算编制环节切入财政投资评审, 由老模式的“全面出击”转换为新形势下的“关口前移”机制, 严格进行项目评审和跟踪问效, 真正把国家的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发挥出财政资金最大的投资效益。

(一) 充分运用财政评审职能优势, 把好项目预算编审关

目前部门预算的草案是由各预算单位自行编制的, 财政各业务科室只是分别下达支出限额和对各预算单位编制的草案进行汇总, 而各预算单位出于本位思想, 利已之心, 往往会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优势, 在编制预算中注入了太多的“水分”, 显示出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在预算编制环节适时地嵌入财政投资评审, 充分运用财政投资评审职能, 强化项目的技术性把关, 挤干“水分”, 剔除项目中的虚列成分, 晒出项目家底, 为合理确定项目预算和准确确定预算指标服务。而且, 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作为财政部门的内设机构, 不以营利为目的, 能够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 出具的评审报告能确保用款部门和单位必要、合理的资金数额。还可以通过财政投资评审, 合理确定投资额、工程进度以及标底价等, 形成“倒逼”机制, 倒逼部门预算单位合理安排项目支出预算, 建设单位合理安排工程进度, 倒逼相关部门科学合理安排部门预算, 从而真正实现财政投资评审“三先三后”的工作机制, 即“先评审后编制”、“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批复”。

(二) 关口前移项目建设前期阶段, 有效遏制“三超”现象

除预、决 (结) 算编制中的“水分”外, 建设项目较多的投资浪费、损失是在工程前期的决策、设计、施工合同约定等环节就形成的, 而这些环节造成的浪费、损失在预、决 (结) 算评审时“生米已成熟饭”。因此, 关口前移就是指财政投资评审在项目的立项、可研阶段就要介入, 充分参与调研, 并同步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评审, 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工程建设项目所发生的全过程费用, 包含土地成本、前期规费、工程造价、资金成本和相关管理费用等。一是理清项目概预算思路, 通过项目经济绩效评审, 让决策层事先能了解到完成该项目所需的资金规模、投入估算和能实现的经济效益, 发挥参谋作用;二是既能防止预算编制过大, 又能防止有意或无意的漏列和少列预算, 将项目超预算、超规模、超标准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 强化招投标阶段的财政评审,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现行的招投标阶段, 由于开标前的防止泄密等种种原因, 评标专家在评标时的时间相对有限, 根本无法对项目单价是否在合理报价范畴给予充分对照审查, 而投标公司又是鱼龙混杂, 一旦中标的是些蒙混过关的投标单位, 势必造成经济损失。对于财政性投资的项目, 如何在招投标阶段把好评审关, 合理控制项目工程造价, 也是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重要环节。本着替政府理财, 为国家节约的原则, 项目在进入招投标程序之前先进行财政投资评审, 通过调查市场掌握人工、材料、机械等单价来编制合理的施工预算标底 (或上限值) 作为招投标控制价, 从而有效地规避施工单位的不平衡报价和招投标市场的恶意竞争。在对招标文件的评审上, 注意审查合同文件相关条款, 保证文件的严密性, 可以减少在工程结算环节出现扯皮拉索, 这样也有利于工程实施阶段的工程质量、进度和造价控制。

(四) 事前监督, 事半功倍

充分履行财政投资评审职能, 加强对财政性投资项目的事前监督, 不仅可以有效遏制相关部门的弄虚作假、高估冒算等行为的发生, 避免事后监督时出现“问题已经发生, 损失难以追回”的现象, 切实做到防止财政资金损失浪费, 而且还可以大大减轻财政监督的压力, 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审核次数,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就是对于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自身而言, 服务于预算管理全过程的评审, 未免战线过长, 精力分散, 效果可能是事倍功半, 而将投资评审牢牢嵌入到预算编制环节中, 取代而之的效果是事半功倍。

(五) 立足源头除隐患, 消除滋生腐败土壤

近年来, 工程建设领域已经成为腐败问题发生的高危区域, “项目上马, 官员落马”、“大楼建起来, 干部倒下去”的案例已是屡见不鲜。工程立项人情审批、不按规定招标投标、暗箱操作违规中标、项目超标资金失控、工程施工虚报造价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败坏了社会风气, 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在项目预算编制环节牢牢把住投资评审关, 起到了源头治腐作用, 消除了滋生腐败土壤, 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节约了财政资金, 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财政投资评审风险的防范及管理 篇8

一、财政投资评审风险及原因

(一)固有风险

财政投资评审的固有风险归结于审计本部制度的不完善,对投资项目而言,固有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将其完全消除,只能通过采确合理的措施将其控制到最低。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建设环境、周期等因素的不断改变,又缺乏完备的管理制度和举措,评审人员很容易过高或过低的评估资金,从而对投资效益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政策风险

财政投资评审的政策风险主要是缺少相关政策法规造成的,虽然我国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起步较早,开展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与财政投资评审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等制度建设仍很欠缺,使得评审活动缺乏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支撑。新《预算法》规定“财政部门有分配和监督财政资金的权利…”,它可以当做财政投资评估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财政部门只是明确了财政评审的范围和职能,但相关法律依据及相关政策并不够细化,且没有进行及时更新。财政投资评审是政府对投资行为中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重要方式,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有据可依,由于相关法律、政策的缺失,使得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三)技术风险

财政投资评审的技术风险是由于评审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薄弱,在评审投资项目时,因操作失误,引起的风险。财政投资是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评审人员在进行资金评审时,由于涉及范围比较广,工作量比较大,对评审人员的要求有很高,但由于评审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从而引起失误,造成资金损失。一般情况下,项目评审工作的持续时间较长,所有的审核数据都需多次计算、复核,而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错误,以致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风险。加上评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事务,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协调,但由于各个部门的局部利益的存在,导致沟通有障碍,也是引起技术风险的因素。

二、财政投资评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在市场经济下,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应该依法开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为财政投资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依据,确保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规范统一,从而有效地提高评审结果的权威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财政投资评审必须对项目的立项、建设技术、资金支出情况、效益等进行全程监控,要通过完善的法律依据,体现出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资金使用的主体。要加强地方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的完善,根据本地域财政投资评审的实际情况,以新修订的《预算法》为契机,制定严肃、稳定、权威的规章制度,并在规章制度的监督下,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管理,从而保证财政投资评审的稳定发展。

(二)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职能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实际是替社会公众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各级人大、政府赋予的神圣职责。目前,我国财政投资评审的工作内容大多属于微观经济,是根据投资项目的效率进行评审的,考核的内容也不是投资产生的宏观经济效果,而是项目本身活动,可以说我国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还处于简单的核减财政投资额度的基础层面,并不能对项目后期所带来的社会、生态、经济、环境等效益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财政投资评审的工作职能。在项目立项审批阶段,要对项目的可行性、投资概预算、初步设计等进行认真的审核,并对项目安排的合理性进行科学的评价;在项目预案编制阶段,要对项目建设标准、规模、实施方案及其他项目资料进行全面的审核,避免出现高估虚报的现象,从而为项目投资的翔实性、严谨性提供保障;在项目竣工结算及财务决算过程中,要对合同、进度款支付、项目变更签证及其他相关资料等进行认真的审核,同项目的概预算比对,有无存在大幅超财政概算的现象;必要时应审核建设单位、财政部门的工程建设报表、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从而科学的核定项目价值。

(三)提高评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评审人员的技能水平、工作责任心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财政投资评审风险,因此,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要加强评审人员的政治素养,注重提高评审人员的业务技能,从而有效地降低财政投资评审风险。评审中心要与时俱进,根据本区域财政投资范围、类型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定期组织评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从而不断提高评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评审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地学习钻研与财政投资评审有关的知识和理论,勤总结、细琢磨、多探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评审中心更要注重评审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评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确保评审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财政投资评审风险。

三、结束语

财政投资评审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在进行财政投资评审时,存在固有风险、政策风险、检查风险、技术风险等风险,因此,要对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制定合理的风险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财政投资评审风险。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财政投资工程的深入开展,社会各界人士对财政投资效益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强,为有效地提高政府财政投资效益,我国成立了各级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以确保财政投资的绩效性,文章重点分析了财政投资审计风险,并提出了一些财政投资评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孟九国.财政投资评审风险的防范及管理略谈[J].中国经贸,2014,(05):125-126

[2]田天.浅谈财政投资评审的风险与控制[J].科学时代2014,(05):141-142

[3]孙珊.财政投资评审风险防控的实践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26):178-179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强化措施研究 篇9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强化

一、前言

财政投资评审作为发挥财政职能的重要内容, 是加强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规范财政投资行为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建立与完善, 对财政部门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更加重视, 并提出了财政投资行为的客观性、专业性、公正性要求, 为社会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在全新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下, 如何进一步规范并发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 将成为财政制度公共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我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投资评审体制不完善

目前, 我国财政部并没有对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统一设置、管理体制及运行模式等进行统一规定。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只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 自主设立各种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等, 从经费管理来看, 有全额拨款、自收自支、定额补助等多种方法, 在运作模式上各地也不一样。可见, 财政投资评审体制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2、缺乏相互监督的约束手段

对于我国财经投资评审体制来说, 是行政管理监督职能与社会中介服务职能的有机结合, 以此形成双重监督与自律效果, 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二者统一, 才能减少主观评审失误。但是在我国, 由于财政部门的评审机构刚刚起步, 因此相关评审工作机制及评审工作条件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财政投资评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远落后于评审工作的开展。财政投资评审, 作为代表政府对投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评审机构, 其工作的开展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制度可保障。自从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归纳到财政部门统一管理以来, 财政部门已出台一些制度法规, 给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提供依据与制度保障, 但是相关法律仍有所欠缺, 不适合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规范性、依法性发展。

三、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有效措施

1、加快财政投资评审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财政投资评审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科学化与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是改革财政投资支出的关键。因此, 财政投资评审建设需要不断完善,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提高日常工作制度管理。建立项目的预概算评审、决结算评审、国库集中支付审核、绩效评价操作规范等制度, 其中包含财政投资评审的工作职能、程序、范围, 以及各建设单位的责任与义务等, 加强财政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 明确财政投资评审业务的运转程序, 加强内部效力与作用。

(2) 完善评审质量的控制制度, 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预概算评审、决结算评审、国库集中支付审核与绩效评价的质量标准等, 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评价体系, 包括主审责任制、内部校核制、专家与集体会审制等, 加强三级复核制度, 即评审组现场复核、稽核部门复核以及评审机构的领导把关相结合, 以此确保评审结论的准确性, 提高项目预算管理部门的评审结果精准性。

(3) 建立内部工作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档案管理制度、外聘人员与委托业务的管理制度、评审业务内部运转制度及廉政制度, 建立并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的风险管理制度, 有效规避评审风险, 同时制定项目评审人的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

(4) 根据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政府投资代建制度管理方法, 制定与政府投资代建相符的评审办法, 寻找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切入点, 以提高评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不断完善全过程监审工作

财政部门应认真落实并履行财政投资工程的评审与监管职能, 所有涉及到政府资金的投入以及其他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等, 都应做好工程的概预算、工程款拨付以及结算等一系列工作, 并逐渐将投资的控制重点转移到项目建设前期, 参加到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评价以及初步设计评审等工作。

另外, 还应建设规范统一的自律监督机制, 其中包括:行政组织管理的合规、合法制度;对中介机构审核结果的内部稽核制度;中介服务监督的评审制度;开展二次交换意见制度、评审结果认可制度、市场信息的动态管理制度、交叉评审与综合评审制度, 行政处罚制度等。只有实现多种制度、多种监审方式相统一, 才能真正树立财政投资评审的权威性, 提高评审质量。

3、加快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制化建设

尽快制定并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度等, 实行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统一性, 并充分发挥其在评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项目的支出管理环节, 设立规范统一的评审环节与评审程序, 落实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责任, 确保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获得有力法律支撑, 主要从以下几点加强规范:一是在部门规章制度的建设上, 明确项目支出的预算与决算两个审批环节, 并设立事先评审程序, 加强对预算核定、预算审批等重视程度, 明确纳入评审的项目范围, 加快落实各种责任。二是加快推动评审的立法工作, 通过加强评审立法的调研工作, 为加快《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条例》的制定而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制定并完善相关财政投资评审的操作规程与规章制度;四是严格落实各项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建立投资评审信息交流平台

由于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涉及到的信息量大、时间长, 评审工作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因此, 财政部应考虑建设全国财政投资评审信息交流平台, 例如建设投资评审法规库、财政投资项目库以及评审人才专家库、效益评价指标等, 可为评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供交流与讨论平台, 这将进一步促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桥兵.浅谈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投资评审体制机制[J].山西建筑.2010 (6)

[2]、陈松林、王立公.对构建和完善我国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 (35)

如何提升财政投资评审效能的研讨 篇10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预算评审,制度建设

0 引言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财政部门对政府财政投资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以及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等进行的分析论证、专项核查以及跟踪问效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估的行为, 也是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这样也是合理控制投资项目成本费用和节约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 为了节约财政资金、规范投资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以及政府财政投资使用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成为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成立于1998年, 距今只有十六年的发展历史, 政府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虽然取得一定成效, 在规范投资管理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财政投资评审在体制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 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 法律体系不健全

财政部在相关文件中对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没有明确表示, 因此给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律体系建设工作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使得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缺少完整的法律体系来提供法律方面的依据和制度保障, 影响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和投资评审工作的权威性。

1.2 各地财政投资评审组织机构设置的不统一和工作运作模式不统一

我国目前各地的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在组织机构设置和工作运行模式上都存在很多不统一的现象,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评审工作的正规化和规范化建设。因此组织机构在编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不统一, 使得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人员流动性过高, 严重影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作质量的提高。而各地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工作运行模式的不统一, 难以适应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 给评审工作带来困难。

1.3 财政投资评审机制不够完善, 影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科学化建设

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投资评审项目“三超”现象严重, 且存在效益低下等问题, 主要是由于财政投资评审机制的缺陷, 难以对财政投资项目实行定量、定额的管理, 使得预算、资金、财务会计管理与监督的职能被虚化, 主要存在着立项前项目概算和预算评估的不确定性、项目建设期的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影响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科学化建设。

2 提升政府财政投资评审效能策略探讨

2.1 准确定位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主体地位和职能

应参照西方国家的基本经验, 并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对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主体地位进行准确定位, 使其能够全权负责对财政投资的基建工程的概预决算进行评审, 并具有相对独立性, 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监督地位, 实现财政在公共支出项目上的投资管理职能和评价职能的分离。同时, 应准确定位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职能:首先, 以预算评审为突破口, 强化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其次, 通过财政管理全过程监督检查, 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最后, “有所为, 有所不为”, 强化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职能。

2.2 创新和改革财政投资评审制度, 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律体系

创新改革财政投资评审制度, 一方面要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理论的创新研究, 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对财政投资评审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摸索, 根据财政部门科室对项目评审的要求和项目资金来源等实际情况, 综合审查评定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应采取的方式, 加强项目的全过程评审, 对评审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进行大胆探索;另一方面, 要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的改革, 使之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真正为市场经济服务发挥作用。同时, 还应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律体系, 尽快制定和完善配套的财政投资评审法规制度, 统一和规范在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体制中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地位和作用, 促进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制化建设, 推动评审立法工作, 为评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2.3 完善财政投资评审机制, 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的科学化建设

首先, 要完善评审机制, 这样评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财政投资评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促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科学规范;其次, 应建立健全“复合式”评审机制, 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和调查研究工作有机联系起来, 不仅在工作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且要注重采集综合信息数据, 通过对项目评审成果进行剖析研究, 使之成为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调研成果, 实现“评”与“研”的完美结合;最后, 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评审机制, 强化风险防控意识, 注重提高评审质量, 对当前财政投资评审体制和法制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入的挖掘剖析, 并不断创新完善财政投资评审质量管理办法, 实行责任制和问责制, 从而有效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质量和效率。

2.4 做好评审人员选聘和培训工作, 加强财政投资评审队伍建设

由于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 要求评审人员不仅有专业的财务和会计知识, 还要对工程造价和工程技术等内容熟练掌握, 同时还要求评审人员对于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有充分的了解, 因此, 要做好评审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工作, 吸纳具备多学科、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评审队伍, 并加强对评审人员的培训学习, 通过定期培训、专业讲座及与其他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学习等形式, 切实提高评审人员的业务能力, 从而有效保证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有效开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关系着我国财政资金的有效运行, 因此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时加强经济建设, 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 政府财政投资评审部门要认清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准确定位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主体地位和职能;以此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的科学化建设;做好评审人员选聘和培训工作, 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流.加强财政投资评审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中国财政, 2009 (20) .

[2]庞敦之.科学定位全面提升财政投资评审服务力[J].中国财政, 2010 (18) .

财政评审 篇11

【关键词】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问题

一、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主要问题

1.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

在我国现阶段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工作中对于评审机构的管理十分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不同地区在管理体制、办法、运行模式等方面大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不同主体所制定的管理体制确实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发挥出较好的管理优势,但由于适用范围往往相对较窄,无法有效的满足各类评审工作的实际需求,这样的情况显然不适应对我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管理需求的,必须要尽快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

2.评审成果缺乏足够的法律效力

我国现阶段对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结论与成果的应用范围仍较为狭窄,大都只是将其作为行政管理部门行政的参考依据,使评审职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法律效力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在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工作中,缺少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而已有的地方性法律文件又缺乏系统性,执行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而无法良好落实,致使评审工作的结论法律效力不足。

3.对参与财政改革的积极性不足

财政改革的推进和不断深化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重要一环,而一些关键性的制度改革也使评审工作要面对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方面,对财政改革的参与仍较为被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仍然局限于工程项目的评审阶段,部分关键环节如工程项目的采购、招标等,政府财政评审的作用未能有效的发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支出管理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4.财政投资评审“三库”建设滞后

工程项目库、工程材料价格信息库、人才库三者共同组成了财政投资评审的“三库”,“三库”建设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条块分割、部门衔接不够等多种因素影响,财政投资评审“三库”建设进展缓慢,难以适应改革和发展对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需要,这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府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水平的提升,限制着政府财政部门职能的良好发挥,不利于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的有效管理。

二、加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的有效措施

1.加大力度完善财政投资评审机制

完善科学的评审机制是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结合当前我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实际条件与需求,加大力度完善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尽快制定出一套完整、系统、统一、适用性强的评审机制体系,规范评审程序,强化评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审核与复核,以实现对项目财政支出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充分保证评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以广泛的宣传实现评审范围的拓展

加大力度开展评审宣传工作有利于提高项目单位对财政投资评审的认识,良好的宣传效果能够较为有效的消除项目单位对于评审工作的抵触情绪,并正确认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作为财政管理工作关键环节的重要意义,使项目单位能够积极配合评审机构及部门进行评审工作,并通过广泛的宣传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相关部门可通过组织专家委员会,优化财政投资评审的各个环节,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专业性与综合性,并进一步使财政投资评审的业务范围得到拓展,以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需求。

3.着力打造更加专业化的评审工作队伍

评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很大程度决定着评审成果的效力与使用价值。因此,要做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工作还需要加强对评审工作队伍的建设,强化评审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养,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评审工作队伍。评审机构及部门应建立系统科学的内部培训机制,加强对现有工作队伍人员评审专业化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整体专业水平,并通过内部挖掘重点培养,以及外部吸收引进专业化人才两种方式的结合,增加评审工作队伍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比重,配合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与考评激励机制,保障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确保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完成质量。

4.加强评审工作与财政预算编制的协调作用

將评审工作与财政预算编制紧密结合是提高财政投资评审有效性,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因此,评审机构及部门应加强二者之间的结合,充分发挥二者间的协调作用,采取先评审后编制、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采购、先评审后评价、先评审后审批、先评审后移交的机制,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贯穿于项目财政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全面发挥评审工作的监督指导作用,把好财政投资支出评审关口,保障财政投资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保证财政投资支出及使用的合理性,实现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的有效管理。

三、总结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工作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评审机构及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清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拓展财政投资评审的业务范围,加强评审工作队伍的建设,并将评审工作与财政预算编制紧密结合起来,全面保证政府财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浅谈对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认识 篇12

一、财政投资评审要为政府投资管理服务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基本建立, 作为财政管理重要手段的评审工作在促进依法理财、推进民主理财、实现科学理财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契机下,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投资主要是公共性的投资, 主要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利益, 那么评审要站的高, 看的远, 要有长远眼光和宏观意识, 切实当好政府的投资参谋和助手, 为合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公共资金, 提供投资信息和政策建议, 减少和避免政府投资的失误, 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服务。财政投资是利用评审部门的各种专业技术优势, 通过科学、规范的评审程序, 算细账、算实账, 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性, 为政府合理安排财政性建设资金, 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财政投资评审要为部门预算服务

政府投资项目是建设单位提出项目投资需求, 发改委确定项目概算, 财政部门下达预算, 在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缺少一个评审环节。财政部门对财政投资项目工程概预算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和话语权, 高估冒算、建设规模超概算、建设资金被挤占、挪用、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对擅自超标准、超规模、超预算形成的资金缺口, 财政一律不予解决。财政投资应重视财政预算的精细化、科学化和效能化, 加强对部门预算中建设经费的评审, 是财政投资评审在预算管理中的工作重点, 这是财政职能的重要体现, 通过对部门预算建设经费的审核, 可以发挥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作用。一是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依据使部门预算中安排的建设经费相对准确;二是从源头上控制财政支出, 由于对部门预算中建设经费的审核是事先审核, 改变了建设资金事后审核的做法, 可以使审核的效应直接反映到财政支出上来。三是投资评审核减的资金还没有从财政上拨出去, 可以由财政部门安排其他方面的支出。四是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财政投资评审要为政府采购服务

政府采购有三大内容, 即工程、服务和物品。将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通过公开招标, 按照政府采购的规范程序进行, 不仅对降低工程的造价, 减少政府支出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而且对规范建设市场的秩序, 完善建设市场招投标制度, 治理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有长远的意义。因此,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要为政府采购服务, 在工程的政府采购方面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

四、财政投资评审要为国库集中支付服务

财政投资的建设项目周期长、专业性强、情况复杂, 施工阶段 (合同履行阶段) , 财政资金的拨付需要按照项目的建设进度拨款。过去由于建设资金层层下拨, 一笔资金要拨到用款单位, 需要较长的时间, 资金不能及时发挥效益, 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专业的投资评审队伍进行跟踪, 并在进行间断性评审的基础上按照建设项目的需要进行财政资金拨付, 从而使资金的拨付相对准确、及时, 既保证项目建设的需要, 也不至造成资金的短缺和闲置, 采用集中直接支付的办法,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财政投资评审要为财政监督服务

财政投资评审的过程, 也是对财政投资的建设项目进行财政监督, 不仅要有财务、会计、项目管理的知识, 而且要具备工程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 涉及工程技术、招投标管理、建设材料价格和工程定额、工程合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国家建设管理制度及相关政策等, 运用各专业技术, 科学合理地核定财政的投资支出, 建立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机制, 实行“四先四后”的制度, 即“先评审, 后下预算”、“先评审, 后招标”、“先评审, 后拨款”、“先评审, 后评价”。把好“四关”:一是项目立项关, 财政部门要抓好项目源头管理, 主动参与项目前期论证和审核, 将不合理的因素加以调整, 控制投资规模和标准, 监督项目概算, 增加财政部门在基本建设投资领域的主动权和发言权;二是资金拨付关, 在资金拨付上遵循国库直接拨付制度, 按计划、按合同、按进度、按审核结果拨付建设资金;三是跟踪问效关, 经常到项目现场查看工程进度, 参与项目过程管理, 对过程中的重大变更或调整事项, 及时把关处理;四是把握决算评审关, 及时开展项目工程决算与财务决算评审, 在审批竣工财务决算时, 对支出项目是否合理、合规、合法进行把关, 正确核定建设成本, 强化支出责任,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提高财政资金投资效益;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行为, 是财政监督职能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的具体体现。

六、要把握好评审思路

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是财政管理的一个技术支撑部门, 评审工作质量是这项事业的生命线, 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财政评审是公共评审, 应牢固树立和坚持“不唯增, 不唯减, 只唯实”的科学评审观, 着力构建和完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的财政评审管理机制, 正确处理好与财政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相互配合, 共同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开展。

上一篇:生命支持系统下一篇:房地产居间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