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评估

2024-07-25

评审评估(精选5篇)

评审评估 篇1

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较完善的科技评估制度和评估体系,将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制度化的管理手段运用于科技管理中[1,2,3]。随着我国科技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的逐步拓展,以及继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确立,国家科技管理部门不断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除了加强项目立项评审管理,还引入科技评估机制,增强科技管理的效率和效果[4,5]。随着科技计划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断加强,科技评估实践活动越来越广泛地开展[6],原国家科委、科技部委托相关机构对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评估活动[7,8],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科技评估体系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在现有制度和文件中对项目评估与评审、验收之间差异的界定不是十分明确,而且在科技评估实践和在科技项目过程管理中,人们对科技项目评估与评审、验收的关系还存在糢糊的认识,对科技评估的功能和定位还不是很清晰。本文结合科技计划及项目管理制度、开展的评估工作实践,对评估与评审、验收的作用与功能进行分析、探讨,并对科技项目评估活动的开展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

1 评审、验收与评估是科技计划项目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手段

根据《科学技术评价办法》(2003年)和科技评价工作实践,科学技术评价是指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学技术活动以及与科学技术活动相关的事项所进行的论证、评审、评议、评估、验收等活动。从定义的文本上理解,评审、验收是重要的科学技术评价方法,在科技项目管理中通常作为一种常用管理手段运用于科技计划项目评价中,而科技评估除了应用于科技计划立项中的可行性评估、中期评估和后期绩效评估外,还可以用于科学技术计划评价、研究与发展机构评价等科技评价活动。

1.1 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中的评审与评估

现有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均设计了评审与评估制度,评审主要应用在项目立项阶段,评估在立项、中期管理以及结题阶段都有涉及。以下通过分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及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项目相关管理规定,来阐述评审与评估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中的应用情况。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在项目的立项阶段,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或由其委托的有关机构对项目建议书进行讨论、咨询和审查,符合条件并通过审查的项目可以进入可行性论证或评估。由此可见,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评审是立项的必定程序,而立项中的评估是备选程序,适用于任务重大、技术复杂、投入资金大的项目。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2011年)的相关规定,973计划项目分为研究专项与重大专项。研究专项通过评审立项。重大项目立项评审经过初评、复评和综合评审三个步骤:初评是同行评议;复评是领域评审,由本领域同行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答辩评审;综合评审是专家组主持的战略咨询。973计划项目立项尽管没有明确进行可行性论证或评估,但其中的综合评审相当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所述的可行性论证或评估。此外,根据相关管理制度,科技部、财政部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课题预算评估。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2011年)中明确,863计划项目采取招标或择优委托的方式进行立项评审,并且“定期对领域和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但是没有可行性论证或评估的相关规定。863计划通过专家主导的评审方式进行项目的立项,采用预算评估的方式确定项目预算经费。

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2011年),科技部通过评审、评估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项目组织单位根据评审意见,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及集成单位;相关管理部门或其管理机构以评审、可行性论证和评估的方式实施支撑计划项目的立项,采用预算评估的方式确定项目预算经费。

因此,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管理中,评审是项目立项的主要手段,评估主要用于确定经费预算,必要时评估可用于立项的进一步论证。实施评审的主体是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管理机构,也可以是成立的专家组;实施评估的主体主要是专业机构,也可以是临时成立的专家组。

1.2 科技计划项目结题中的验收与评估

依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批复验收申请,并委托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组织验收;同时也规定,项目的验收也可以通过评估机构进行验收评估。

973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包括课题验收和项目验收。项目验收由科技部负责,课题验收由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会同项目依托部门组建课题验收专家组。973计划项目要求对执行情况及完成结果实施绩效考评。

863计划项目管理由领域、专题、项目、课题四个层级构成。相关管理中心组织领域专家组成员和专家库中的专家对课题进行验收;领域办组织项目验收,专题任务结束后,领域办组织对专题进行总结并进行绩效考评。

支撑计划项目验收包括课题和项目验收两个阶段。验收工作通常采取组织专家组或委托经科技部认可、具有相应资质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支撑计划实行绩效考评制度,重大项目要进行中期绩效考评。

各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的方式大致相同,而且都要求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绩效考评,但是绩效考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执行。在国家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经济转型对科技“支撑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大力促进科技项目实施的成效、效率和成果转化,是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

1.3 科技计划及项目管理中的中期评估与科技计划评估

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除了实行年报制度外,对于实施周期较长的项目还引入了中期评估的制度,对中期评估的内容、形式、方式以及评估结果使用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973计划项目管理实行中期评估制度。项目实施两年左右进行一次中期评估,目的是进一步明确项目的研究计划和目标,调整和优化课题设置、经费和人员配置。中期评估由科技部委托领域专家咨询组主持进行。

863组织实施部门不定期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估组或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课题进行专业评估。课题评估意见以书面形式报组织实施部门,作为调整课题计划和经费的依据之一。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规定,对实施周期在三年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中期评估。积极引入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对项目或课题进行独立的评估监督。

在现行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中,中期评估已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而且它的功能作用也是十分明确,那就是依据评估的结果对项目、课题的进一步实施进行调整。973计划和支撑计划项目对中期检查作了明确的规定,对于实施周期在三年以上的项目全部进行中期检查;863计划则“定期不定期”进行中期检查。

2011年新修订的科技计划管理办法中都加入了加强监督评估和过程管理的相关内容,但目前中期检查或评估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对项目“进一步实施调整”的功能发挥不大。

2 科技评估与评审、验收在科技计划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区别

2.1 项目评审与评估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2003年)对项目评估和项目评审分别进行了定义:项目评估,是指科技部各专项科技计划主管部门按照公开、公平和竞争的原则,择优遴选具有科技评估能力的评估机构,然后组织这些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办法和标准,对项目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项目评审,是指科技部各专项科技计划主管部门组织或者委托有关单位组织科技、经济、管理等方而的专家,按照规定的程序、办法和标准,对项目进行的咨询和评判活动。

仔细比较两个定义可以发现:首先是组织实施的主体不一样,项目评估实施的主体是“择优遴选具有科技评估能力的评估机构”,而项目评审是“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其次,实施的标准不一样,对项目评审的要求是“咨询和评判活动”,对项目评估的要求是“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

从国家规范性文件来看,项目评审与评估的边界模糊,几乎没有差别。根据项目评审与科技评估实践,它们之间主要存在以下差别:

(1)参与的层次不同。科技项目的评审验收是从具体的技术指标、项目内容、经费使用等微观层面对项目实施进行管理;而科技评估往往是从中观的层面开展工作,既要考查各项目的合同指标是否完成、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经费使用是否符合规定,又要评价它们的衔接集成效果、法规政策相关性、服务领导决策意图优劣,将科技计划及其项目管理各层面的工作有效地联系起来。

(2)作用机制不同。评审与验收是依靠落实设定的项目任务、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考核指标等具体事项来发挥管理职能,它们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固定的;而科技评估是在科技计划前、中、后期均可有效参与,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估及时反馈信息进行科学决策,调整科技投入、加强和改善项目的实施管理等,科技评估起的作用是间接的、灵活的。

(3)功能定位不同。科技评审与验收是项目实施管理中的既定方法,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工作形式相对简单,对于复杂程度不高的项目,通过精细计划和组织协调可以起到好的效果;随着科技计划投入的加大以及与其它计划、科技项目间协调难度的加大,对科技计划的订立、实施、成效进行评估,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管理的动态化以及整个科技计划体系运行的系统化。

在科技项目立项管理中,评审被广泛应用于各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中,这种基于同行评议的立项方式已颇受诟病。因为一方面专家组在立项结束后随即解散,对项目的正确性以及完成的结果缺乏责任制,很难保证科技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项目评审组的专家包括组长及其所在单位都是参与项目承担的主体,在专家主导的评审活动中虽有回避制度但不能保证科技资源的合理分配,再加上在一些浮躁、生存竞争、利益冲突等因素的作用下,专家的评审工作会受到影响,使得评审工作的局限性更为突出。

2.2 项目验收与评估

根据相关管理办法,项目验收是以项目可行性报告、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确定的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对项目实施的各种效果进行的评价过程。

目前,学术领域的评价存在过度现象[9],国家正在推动科技成果鉴定改革,建立科学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发挥成果鉴定与管理对自主创新的积极导向作用。完善科技成果的评价评估制度,进一步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作用,国家层面不再组织成果鉴定,对技术水平的评价不作为项目验收的内容。

近年来,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科技投入达13 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6 700亿元,科技部归口管理的资金1 178亿元。为了更好地高效使用科研资金,促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对部分领域的科技计划项目实行“绩效”评估。以前的验收,是科技部作为甲方,验收乙方,而绩效评价不仅要评价项目单位,而且要评价管理方。

3 加强科技评估的制度化建设和施行效果

3.1 科技评估是一种有效的科技计划及项目管理工具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逐渐加大,科技领域愈加精细,技术突破难度加大,全面投入人力、资金,简单地重复叠加使用过去计划协调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经济社会发展遭遇“瓶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越来越高,对科技“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对科技计划及项目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抓评审立项工作、重项目的验收结尾两头的“哑铃式”管理模式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手段与工作机制。

近年来科技部委托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科技评估实践活动,积极推动科技评估制度化建设[10]。结合已开展的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的实践进行总结归纳,评估在科技计划及其项目实施中起到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反馈机制。日益庞大、复杂化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形成了一个由不同科技计划项目构成的“巨系统”。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讲,巨系统相对组成部分不但可靠性不会变低,反而会提高运行效率,这是因为系统具有自组织的功能。在国家科技计划的“系统”中,这种自组织的智能化功能是源自管理系统的“学习”和“升级”功能。科技评估就是一种反馈机制,不论是科技计划实施前的事前评估、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中的监督评估,还是科技计划完成后的事后评估,科技评估在各阶段及时交流信息、反映问题、总结经验、反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中由于这种反馈机制的引入,使科技计划管理具有“自我学习”功能,可以动态调整和更新,达到可靠、高效。

(2)联系纽带。国家科技战略决策是通过众多科技计划项目来实现的,科技评估就是联系国家科技战略目标与具体科研项目之间的纽带。科技项目的评审与验收是保证科技项目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的重要管理措施,但是,科技计划较多,每个科技计划又由众多科技计划项目组成,使得具体的项目与国家科技战略决策相距甚远。科技评估就能起到“联系纽带”作用,将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科技项目与国家科技决策紧紧联接起来,使它们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3)监管措施。在具体的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引入科技项目监督评估管理手段后,可以及时了解、跟踪项目的实施进度,动态调整科技计划项目的方向,使其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根主线。目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已全面起动进入攻坚阶段,它投资金额大、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多,传统的科技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利益主体协同攻关实现国家宏伟目标的需求,科技部将重大专项的监督评估体系建设作为完善重大专项过程管理、强化宏观管理的重要抓手。重大专项实施监督评估的实践证明,科技评估在国家重大专项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推进了重大专项的实施。

3.2 科技计划及项目评估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中已大量运用评估手段来掌握和了解科技计划实施状态、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等问题,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资源分配,提高科技计划实施效果。近年来,科技部委托实施的重要科技评估有:(1)2004年,委托中国工程院对电动汽车等12个重大科技专项开展中期咨询评估;(2)2005年,委托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和北京华盛中天咨询有限公司开展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首批立项的55个项目(包括612个课题)的资金执行情况的绩效考评;(3)2006年,委托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开展973计划评估[10];(4)2008年,委托中咨公司对863计划的项目进行监理,通过节点检查、跟踪检查等方式跟踪重大专项和课题的进度、质量、研发方向,以及相关技术指标和财务指标的进度情况;(5)2009—2011年,委托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开始进行国家重大专项监督评估工作。

但是,还存在科技评估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科技评估参与具有偶然性,科技评估的结果没有很好地利用,科技评估本身的质量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验证等问题。

3.3 加强科技评估施行效果的几点建议

在科技评估活动中,对加强科技评估实施效果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评估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建设,使科技评估高水平地服务科技决策和管理。

科技计划及其项目是为国家科技规划、战略目标服务的,其重要性非同一般,科技计划及其项目评估专业性和科学性的提高能有效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反之,差的评估结果被采用则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造成很大的危害。迫切需要在人才培养及交流、工作制度设置及调整、业务培训及流程优化等方面下功夫,从下而上打好专业能力基础,从上而下抓好体制机制的完善,促进能力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以满足服务科技决策和管理需要。

(2)推动科技评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科技计划及其项目管理的效率及效果。

首先,科技评估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实现制度化,科技评估活动已经常态化,成为现代科技发展对评估制度化的内在需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国的国情和发展历程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尽相同,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人家的做法,但也不能忽视国家对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与需要不断深化改革的科技体制之间的矛盾,应当及时将科技评估活动制度化、常态化,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科技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对科技评估活动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别的评估活动分别建立规范、标准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提高科技评估的效率,适应将科技评估作为日常科技管理手段的发展需要。

(3)加强对科技评估理论与方法的深入研究。

科技计划及其项目评估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复杂程度很高的评价工作,科技形势也在不断发展,应当加大对科技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投入力度。这样有利于对科技评估实践活动的指导和推动,有利于我国科技评估在业界的站位与交流,有利于我国的大国地位在科技管理领域同样得到认同。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从业人员深入研究科技评估理论与方法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进行研究、创新的热情。

摘要:结合《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等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制度及科技评价活动实践,分析了评估与评审、验收在三大主体计划管理制度设置中的异同,探讨了评估与评审、验收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与功能区别,总结了已经开展的科技评估在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并对科技项目评估活动的开展提出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评估,科技管理,评审,验收,国家科技计划

参考文献

[1]陈乐生.德国科学评估经验及其对中国科技评估实践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8,29(4):185-189

[2]徐峰.国外科技评估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7(9):77-80

[3]鲍悦华,陈强.科技评估:瑞士的经验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8):160-164

[4]欧阳进良,魏海燕.政府资助科技项目不同立项方式的对比与完善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9(2):30-33

[5]刘晓津,李一聪.科技评估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6(1):166-167

[6]陈兆莹.我国科技评估进入黄金发展期[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7(8):11-16

[7]李有平,欧阳进良.科技评估基本内涵浅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124-127

[8]欧阳进良,张俊清,李有平.我国科技评估与评价实践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10(5):5-8

[9]方衍,田德录.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7):11-15

[10]李有平,欧阳进良.国家科技项目监测评估实践的分析与探讨[J].科研管理,2008,29(6):116-122

评审评估 篇2

国科发财字〔2006〕99号

第一条 为了提高科技部归口管理的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或项目,以下统一简称为“课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推进和规范课题预算评估评审工作,明确相关各方职责,保证预算评估评审活动质量,充分发挥评估评审活动对课题预算决策的咨询作用,根据《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和《国家科研计划课题评估评审暂行办法》精神,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预算评估是指科技部或其授权的单位(以下简称“管理部门”)在审定课题预算前,按照专业化的原则,委托具有科技评估能力的单位(以下简称“评估机构”),按照规范的程序和公允的标准对课题预算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

预算评审是指管理部门在审定课题预算前组织评审专家组,由专家组按照规范的程序和公允的标准对课题预算进行的咨询和评判活动。

第三条 科技部归口管理的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应引入预算评估评审机制,建立课题立项与预算评估评审之间既相互衔接、又相互制约的机制。因重大自然灾害、突发重大疾病疫情等需要紧急决策的国家特殊目标的课题,可不进行预算评估评审,但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决策审批程序,由条件财务司商业务管理司提出预算安排建议,报部务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第四条 预算评估评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课题申报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评价,目的是为管理部门对课题预算决策提供咨询。预算评估评审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并自觉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

第五条 课题预算评估评审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分级组织实施。科技部主要负责预算评估评审工作制度和程序的制定、对评估评审过程和结果的检查和监督、财务专家库队伍建设以及预算评估评审信用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 专项经费1000万元以上重大课题原则上采取预算评估的方式,由科技部条件财务司组织;专项经费1000万元以下的课题一般采取预算评审的方式,由承担科技计划过程管理工作的相关部属事业单位或科技部授权的其他单位(以下简称“评审组织单

位”)组织。预算评审工作可以在课题立项工作完成后开展,也可与课题立项评审工作同时进行,但必须出具单独的预算评审意见,保证其独立性。

第七条 管理部门应逐步建立评估评审机构信用记录和动态调整机制,促进评估评审机构的良性发展,保障预算评估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八条 评估评审专家是课题预算评估评审工作的重要支撑,应大力加强财务专家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统一的预算评估评审财务专家库,动态更新和调整评估评审专家,并加强对专家的培训工作。

第九条 预算评估评审应坚持以下要求:

(一)政策相符性。课题预算应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科技经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如有关预算科目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二)目标相关性。课题预算应以任务目标为依据,预算支出应与研究任务紧密相关,预算的总量、强度与结构等应符合研究任务的规律和特点。

(三)经济合理性。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活动的状况以及我国的国情,课题预算应与同类科研活动的支出水平相匹配,材料、设备费等支出应与市场同类产品一般价格水平相匹配,在考虑技术创新风险和不影响研究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十条 预算评估评审的主要依据是课题正式申报的预算书、计划任务书以及在评估评审过程中采集的其他信息。

第十一条 预算评估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来源和支出的总量、比例结构、人均强度以及与预算支出相应的实物量等方面的合规性、合理性。

人员费:重点审核列支人员费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及相关管理规定,课题组成员从专项经费预算中列支人员费的合理性,参与课题研究的流动人员列支人员费的情况。

设备费:重点审核仪器设备预算与课题研究内容的相关性、仪器设备共用共享情况,符合《中央级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联合评议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按其规定执行。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重点审核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预算与课题研究任务的相关性,压缩一般性出国考察任务。

间接费用:重点审核列支间接费用是否符合相关管理规定,依托单位提供的各种支

撑条件与课题研究任务的相关性。

协作研究支出:协作研究支出应严格控制,必须以课题任务书中明确列示的协作研究任务为依据。重点审核协作研究支出与任务内容的相关性及开支合理性。

对材料费、测试化验费等业务性支出,重点审核各项支出内容是否存在交叉重复,支出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公允性原则,支出结构和总量是否符合经济合理性原则等。

第十二条 预算评估活动包括形式评估、基本评估、重点评估和报告形成与提交四个基本程序。

(一)形式评估。评估机构接受委托,受理委托方提供的待评课题的材料,依据相关管理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核查,包括材料的完备性和规范性、关键数据的一致性与平衡关系等。

(二)基本评估。评估机构对课题预算的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形成基本评估结论。如果还存在疑难问题,则启动重点评估程序,否则,进入报告形成和提交阶段。

(三)重点评估。本程序为非强制程序,当课题预算存在问题较多或分析判断难度较大时,启动本程序。评估机构根据课题的具体情况,确定重点评估的内容和方法,如对申请购置的大型设备进行专题论证,对重点问题深入咨询调研或组织答辩等。

(四)报告形成和提交。评估机构综合上述工作,形成预算评估正式报告提交给委托方。

第十三条 预算评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基本程序:

(一)材料核查。评审组织单位受理课题预算申报材料,依据相关管理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核查。

(二)聘请评审专家。评审组织单位按规定遴选评审专家,并将专家名单报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备案。在聘请评审专家时应向专家阐明评审的目的、任务与要求、行为准则,对有关评审内容和课题背景作必要的介绍与说明,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费用。

(三)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评审组织单位召开专家评审会,由专家组对课题预算

进行评审,形成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评审会由专家组组长主持。专家组依据预算申报材料,对课题预算的合规性、合理性进行讨论与评价;每个专家独立填写专家意见表;专家组集中讨论评议,专家组组长综合整理各个专家的意见,形成专家组集体评审意见,完成正式的评审报告,并向专家组所有成员和评审机构代表宣布专家组评审意见。

根据课题预算规模、预算复杂程度等具体情况,在预算评审过程中,可以要求课题组对预算情况进行陈述,并对专家组的疑问进行答辩。但在专家组评审的其他程序,课题组人员应回避。

(四)报告提交。评审专家组向评审组织单位提交评审报告及各专家的评审意见,评审组织单位汇总形成正式评审工作报告,并对评审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记录存档。

(五)与课题立项评审合并开展的预算评审工作,应保证评审专家组中包括不少于两名财务专家,专家组在评审过程中应设置专门的环节对课题预算进行评议,并出具单独的预算评审意见。

第十四条 单独开展预算评审工作时,评审专家的群体组成应配置合理,专业具有针对性和互补性。专家组应包括熟悉课题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家和熟悉财政财务政策的财务专家以及管理专家,每个课题的评审专家总人数不得少于5人,并且为单数,来自相同单位的专家不得超过2人。

第十五条 建立评估评审活动的质量控制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预算评估评审活动的质量。建立预算评估评审结果复核机制,课题负责人或依托单位对预算评估评审结果存在重大异议的,可以申请复核,复核工作由条件财务司组织。

第十六条 预算评估评审的正式结果为预算评估评审报告,在评估评审活动结束时提交。评估评审机构有义务对管理部门解释评估评审报告。

第十七条 评估评审报告内容描述应明确、具体和充分。除包括评估评审结论外,还应对评估评审活动的目的、范围、依据、方法等主要内容进行说明;预算数据应满足平衡关系,数据调整意见应与文字意见相符;较大幅度预算调整等重大问题必须在评估评审报告中反映。评审报告中除体现评审专家组的一致意见外,还必须对评审专家的不

同意见作出说明,并将各评审专家的意见作为附件附于评审报告后面。

第十八条 评估报告必须经过评估主持人和评估机构负责人的审查,正式评估报告上必须有评估机构负责人签字以及评估机构公章。评审报告上必须有评审专家组组长的签字以及专家组全体成员名单。评审组织单位提交的工作报告,必须加盖单位公章。第十九条 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评估评审专家、课题依托单位及课题负责人等预算评估评审相关各方的行为准则与规范,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预算评估评审工作经费从计划管理费中列支,开支标准按照《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费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评审评估 篇3

1 综合评估法简述

综合评估法对投标文件的施组、项目管理机构、投标报价和其他评分因素进行评价,综合衡量其是否最大限度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综合评估法又分为综合评估法一和综合评估法二,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分值构成(见表1)。

法一较法二实施更复杂,故仅对法一进行讨论。法一首先进行初步评审,投标人通过后进入评分评审阶段。评分评审的过程为:

1)投标报价评分。

a.确定有效评标价上限M1=(B-J)×(1-C)。

其中,B为招标概算;J为招标概算中不降造费用;C为降造系数。

b.确定有效报价上限M=M1+J

c.计算评标基准价A=Μ1×0.6+i=1nDi/n×0.4

其中,Di为第i个投标人的有效报价(不含投标报价中不降造费用);n为标段有效报价投标人总数。

d.计算投标报价的偏差率。

偏差率=(Di-A)/A×100%。

e.根据偏差率,分区间内插计算报价得分。

2)施工组织设计评分。

由评委分别对每个投标人的施组按照招标文件载明的项目和标准打分。将各评委对投标人的打分汇总,求均值,即为该投标人施工组织设计得分。项目管理机构和其他因素评分与施工组织评分类似,不再赘述。

3)综合各因素,计算最终得分,并排名。

2 Excel表格设计

某铁路建设项目某标段,6家投标人进入评分评审。按综合评估法一的要求,设计Excel表格,输入基本信息和评委打分后,自动计算得出评分结果。

2.1 投标报价评分

建立投标报价评分表。首先进行逻辑判断,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报价,再对有效报价进行复核求评标基准价,计算偏差率、打分。

2.1.1 基础数据输入

在工作表中输入基础数据。

2.1.2 逻辑判断

1)判断投标报价是否高于有效报价上限:

计算有效评标价上限:L5=(C13+C16-C14-C15)×(1-C17)。

计算有效报价上限:D5=L5+C14+C15。

判断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是否超过有效报价上限,超过的,报价无效。以投标人A为例:

E5=IF(C5<=$D$5,″有效″,″报价无效″)

2)总承包风险费有效性判断:

若投标人总承包风险费报价高于概算总承包风险费,则报价无效。以投标人A为例:

J5=IF(E5=″无效″,″报价无效″,IF(I5<=$C$15,″有效″,″报价无效″))

3)有效投标报价判断:

计算各投标人有效投标报价,若高于有效评标价上限,″报价无效″。以投标人A为例:

M5=IF(J5=″报价无效″,″报价无效″,IF($L$5<K5,″报价无效″,″有效″))

2.1.3 计算评标基准价

评标基准价的计算公式为:

在复合计算中,对于投标人报价部分,用COUNTIF函数累计有效报价数量,用SUMIF函数累加有效报价的金额。

2.1.4 计算各投标人偏差率

以投标人A为例,先判断其报价是否有效,再计算偏差率。

2.1.5 根据偏差率计算投标报价客观得分

招标文件中规定报价得分按表2区间内插计算。

投标人A的得分计算公式为:

Excel2003中受IF函数嵌套层数七层限制,报价得分仅能算到[-6,-1)区间。为此,使用定义名称将S5单元格定义为“区间判断”。

在T5单元格中,继续计算:

若“区间判断”结果不为“NO”,则接受S5结果,否则继续计算,直至得出结果。至此投标报标客观得分已计算完成。

2.1.6 评委打分

投标人的报价得分还需考虑总承包风险费、降造措施和不平衡报价的评委打分。用Average函数分别求出各评委对各投标人以上三因素打分的均值,加各自报价得分客观部分,即得投标报价最终得分。

2.2 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机构及其他因素评分计算

建立施工组织设计评分表,输入各评委对各投标人施组评分分值,用Average函数求各投标人得分。同理求各投标人项目管理机构、其他因素相应得分。

2.3 最终得分计算

建立评分汇总表,引用前面工作表中相应得分,相加即可得出各投标人最终得分。使用COUNTIF函数进行得分排名,结果投标人A排名第一(见图1),计算公式为:

H5=COUNTIF(G$5:G$10,″>=″&G5)

3 结语

应用此Excel表格,大大简化了某铁路建设项目评标的评分评审工作,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本表格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当采用综合评估法二或投标人数量变化时,稍做调整,即可使用。希望为铁路建设单位、招标代理机构提供参考,以更好更快完成招标评审工作。

参考文献

评审评估 篇4

“土地实物状况描述”的要求:完整、翔实、具体、不缺项、针对性强、表述规范。具体内容包括:

(1)土地的名称、用途、级类别的描述;

(2)土地的面积、四至、形状状况的描述;

(3)土地的、地势、地质水文状况的描述;

(4)土地平整程度、开发程度状况的描述;

(5)土地的规划限制条件等描述。

2.“土地实物状况分析”的要求:客观、透彻、具有针对性。具体内容包括:

(1)土地面积、形状不同对土地的利用及价值的影响分析;

(2)基础设施完备程度不同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分析;

(3)平整程度、地势、地质不同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分析;

(4)土地的可分割或合并对土地的利用及价值的影响分析;

(5)临街状况不同对土地的利用及价值的影响分析;

(6)不同用途估价对象对土地实物状况利用的一般要求。

1、土地形状:形状规则方正的土地便于利用和规划设计,其市场价值大于同等条件形状不规则的土地。

土地形状是否规则,对地价也有一定的影响。土地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形状不规则的土地由于不能有效利用,价格一般较低。土地经过调整或重划之后,利用价值提高,地价立即随之上涨。地价与土地形状成正相关:土地形状规则,地价就高;土地形状不规则,地价就低

2、土地面积:面积适中的土地可以面向更多的用户,过大或过小的面积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的使用。但不同的经营活动对土地面积需求不同,所以合适的面积大小没有固定不变的指标。

同等位置的两块土地,由于面积大小不等,价格会有高低差异。一般来说,凡面积过于狭小而不利于经济使用的土地,价格较低。地价与土地面积大小的关系是可变的。一般来说,在城市繁华地段对面积大小的敏感度较高,而在市郊或农村则相应较低。土地面积大小的合适度还因不同地区、不同消费习惯而有所不同。例如,某地方市场若普遍接受高层楼房,则该地方较大面积土地的利用价值要高于较小面积土地的利用价值,因而较大面积土地的价格会大大高于较小面积土地的价格。相反,如果地方市场仅能接受小型建筑型态,则较大面积土地的价格与较小面积土地的价格,差异不会很大。

3、交通环境:一般而言,便利的交通会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但经营活动性质不同,对交通环境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普通住宅和别墅对交通环境的要求就截然不同。

4、区位条件:区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交通条件,更重要的是判断是否处在信息集散地,是否临近相关产业的产学研基地等。如对商务活动的选址。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对房地产位置都有所要求。房地产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其所有者或使用者的经济收益、生活满足程度或社会影响,因此,房地产坐落的位置不同,价格有较大的差异。无论是坐落在城市或乡村、中心商业区或住宅区、街角或里地、向阳面或背阳面均如此。尤其是城市土地,其价格高低几乎为位置优劣所左右。

房地产价格与位置优劣成正相关。商业房地产的位置优劣,主要是看繁华程度、临街状态。居住房地产的位置优劣,主要是看周围环境状况、安宁程度、交通是否方便,以及与市中心的远近。其中别墅的要求是接近大自然,环境质量优良,居于其内又可保证一定的生活私密性。“一步差千金”对于商业来讲永远是

个真理,但对于营造别墅则是个误区。工业房地产的位置优劣,通常许视其产业的性质而定。一般来说,要是其位置有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运输,便利于废料处理及动力的取得,其价格必有趋高的倾向。

房地产的位置从表面上看是个几何概念,但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几何概念,而是与特定的区位相联系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总和。故房地产的位置有自然地理位置与社会经济位置之别。房地产的自然地理位置虽然固定不变,但其社会经济位置却会发生变动,这种变动可能是因城市规划的制定或修改,交通建设或改道,也可能是其他建设引起的。但房地产的位置由劣变优时,则价格回上升;相反,则价格会下跌

5、土地性质:主要指土地的权属。不同的权属在进入市场后会面临不同的费用和办事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使用者的投资成本。

6、地质: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土地有不同的承载力。地址条件决定着土地的承载力。地址坚实、承载力较大,有利于建筑使用。在城市土地中,尤其是在现代城市建设向高层化发展的情况下,地质条件对地价的影响较大。地价与地质条件成正相关;地质条件好,地价就高;反之,地址条件差,地价则低。

7、地形地势:地形是指同一块土地内的地面起伏状况。地势是指本块土地与相邻土地的高低关系,特别是与相邻道路的高低关系,如,是高于或低于路面。一般来说,土地平坦,地价较高;土地高低不平,地价较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地势高的房地产的价格要高于地势低的房地产的价格。

评审评估 篇5

该项目是全国范围内首次针对城市级别安全生产全领域开展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风险评估工作,是科学、系统、全面、深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系统性安全问题的有益探索和尝试。项目研究过程中危化所和广州市安监局共同成立工作组,并组成12个调研工作组,对广州市12个区开展了逐级、深入、全面的调研,历时1年时间完成了项目报告的编制工作。

本项目采用安全科学思想、理论和方法,在对广州市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广州市的城市安全单元分解为工业风险单元、城市人员密集场所单元、城市公共设施单元等3类风险单元,34种风险源进行了风险评估和分级,辨识出各种风险源中的一级特别高风险单元和二级高风险单元,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估了广州市城市整体和各区的安全风险水平,明晰了重大事故风险构成,并绘制了广州市城市安全风险地图,明确了广州市当前在安全生产整体形势、安全监管各环节以及各类风险源各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为下一步从建设体制机制、优化产业布局、降低行业风险等方面开展广州城市安全规划找准方向。

上一篇:考核方式的可操作性下一篇:煤层赋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