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网络融资服务

2024-10-30

第三方网络融资服务(共10篇)

第三方网络融资服务 篇1

摘要: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融资模式无疑是实现了中小企业、银行和电子商务的“三赢”。但这种新型融资模式在我国当前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各方应如何进一步完善值得研究探讨。

关键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融资,中小企业

长期以来, 融资难都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于传统融资方式, 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融资模式无疑给中小企业的融资注入了新鲜血液, 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据《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 2012年12月, 国内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700万, 这些用户中80%的企业都采用网络融资来获取资金。

一、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融资模式的影响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信息发布, 及时有效地为银行和中小企业搭建桥梁, 是一种有利于实现中小企业、银行、电子商务企业“三方共赢”的网络融资模式。

(一) 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融资让国内中小企业轻松点击鼠标便可实现在线融资的申请、审批、放款等全流程服务, 不仅有效破解了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还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还能解决银行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二) 对银行的影响

这种新型的贷款模式同时也为银行借贷提供了海量的信息, 银行通过自己的信息资源和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重组, 创造了新一轮的理财产品;而且由于网络融资利用的是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审核和认证, 这就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提高了银行放贷的效率。

(三) 对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的影响

随着电子商务企业更深的介入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 也实现了由旧B2B信息流的服务向新B2B资金流服务的有机扩张, 促进了电子商务企业的线上数据和银行线下数据的统一。所以, 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不断涉足网络融资, 也增强了客户对平台的黏性, 扩大了商务平台的规模。

二、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信息风险

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融资是依托于网络存在的, 而且所有的借贷流程都是人为操作的, 这就会存在企业用户信息不确定的情况。而现在只要轻动手指就能修改传输信息和可执行代码, 冒充顾客或服务器进行融资申请, 或是设置网络窃听器, 从数据包中获取敏感信息, 这些都是威胁网络融资安全的危险因素。

(二) 资格认证缺乏针对性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 95%的电子商务平台都是通过引入独立认证机构来认证企业的网贷信息, 但是这种第三方认证机构比较宽泛, 因为它不是针对一个电子商务平台认证, 这样就缺少了针对性, 降低了认证的效率和水平。

(三) 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

目前, 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融资均是由电子商务平台自己做担保来承担风险。但是作为一个纯粹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本身就缺乏大资源的支撑, 与银行的信用担保相比还很不完善;在遇到银行不愿意处理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时, 也就没有真正的担保能力来确保中小企业的信贷安全。

(四) 监管薄弱

目前我国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融资的监管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白。央行认为电商平台融资不属于金融监管的管辖范围, 所以电商平台无法对接央行的征信系统, 既不能直接进入征信系统查询借款人的信用记录, 也不能将借款人在平台上的信用记录纳入银行征信系统, 这就使得电商对网络融资的监管少了一股雄厚的力量。而且由于成本过高, 电商企业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去对贷款的实际应用做跟踪。现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仅接受工商局的监督。

三、完善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融资的建议

(一) 研发安全技术, 保障信息安全

要想完善信息平台以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保密性和完整性, 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必不可少。像加密和访问控制等安全技术就可以保障信息和可执行代码的安全性和不可修改性, 也维护了信息的保密性, 使得用户信息在网上不被其他企业窃听。毫无疑问, 阿里巴巴在对信息的处理力度和安全维护力度方面都是值得其他电商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二) 建立完善的资格认证体系

要想建立完善的认证机制, 就要采用PKI (Public Key Infr astr uctur e) 公开密钥基础架构技术, 同时利用数字证书、非对称和对称加密算法、数字签名等加密技术, 建立起安全程度极高的加解密和身份认证系统。在网络融资中, 数字证书的发放, 还需要有一个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的第三方来完成, CA (电子商务认证中心) 作为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机构, 提供网络身份认证服务, 专门负责发放并管理所有参与网上交易的实体所需的数字证书, 所以需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CA形成联盟, 利用PKI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认证平台。

(三) 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电商平台可以考虑利用平台上的数据来确定中小企业用户的信用担保额度, 在确定额度后和银行取得联系, 银行可以通过支付宝来对电商平台担保公司授信, 这样电商平台担保公司就可以通过和银行的联盟为融资的企业用户做担保,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担保的信用体系, 为网络融资的安全添加了不少防护功能。此外, 电商平台还可以和银行、第三方担保机构形成联盟以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四) 加强各方的监管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应引入先进的监控技术和机构来对企业用户加强内部的信息和信用的监管。

此外, 电商也可以创新平台的建立机制。深圳一达通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一达通与中国银行合作给中小企业贷款, 银行之所以会放心地把钱贷给中小企业, 关键在于一达通平台深度介入了企业的日常交易。银行可以对交易过程进行直观的了解, 基于这种动态的交易记录, 可以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这些交易都应该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 这样就有足够的信息供银行来参考斟酌, 使得企业用户的融资在银行和一达通的双重平台下进行监管, 降低了企业的信息自由度。所以应该把这种平台的动态数据纳入工商部门, 形成一个综合授信, 这样就更好的实现电商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监管。

同时还应完善银行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信用风险共担机制, 将电商平台纳入到央行的征信系统。为了提升对贷款企业的风险监管程度, 就要激励第三方平台对借款人仔细审核, 随时跟踪, 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人才降低跟踪的成本来实现对贷款的实际监管。由于银行难以直接面对企业去了解企业的信息, 而政府也只是做一些笼统的政策监管, 所以不能让银行和政府承担主要监管责任, 而是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参与监管, 这样加强了监管的针对性, 完善了监管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梁卓, 徐荣贞.融资难问题研究——基于P2B网络融资新模式[J].会计之友, 2012, (21) :17-19.

[2]何荣飞.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新模式——对完善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服务的建议[N].浙江日报, 2012-4-16 (14) .

[3]徐洪才.网络贷款提出监管新课题,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EB/OL].http://www.100ec.cn/detail--6067231.html, 2012-11-11.

中国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比 篇2

关键词:网上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电子商务支付领域的重要力量,在解决网络信用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一些和各大银行签约、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在银行监管下提供交易支持平台,作为相当于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的“中间人”,对我们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交易支付模式。该模式已成为网上支付领域的最大特色,也是人们议论和关注的焦点。

对于网络商家而言,传统的支付方式如银行汇款、邮政汇款等,都需要购买者去银行或邮局办理烦琐的汇款业务;但如果采用货到付款方式,又给商家带来了一定风险和昂贵的物流成本。因此,网上支付平台在这种需求下逐步诞生。在线支付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之一,成为网络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网上支付平台是指平台提供商通过采用规范的连接器,在网上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起连接,从而实现从消费者到金融机构、商家现金的在线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问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应用,有效避免了交易构成中的退换货、诚信等方面的危险,为商家开展B2B、B2C,甚至C2C交易等电子商务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提供了完整的支持。

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已达50家,知名度较高的有20家。本文通过当下比较著名的几款网上支付平台:支付宝、首信易、云网、易宝进行比较分析,使我们对于第三方支付这个新兴产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一、支付宝

支付宝是由全球领先的B2B网站——阿里巴巴公司创办,于2003年10月在淘宝网推出。支付宝致力于为中国电子商务提供各种安全、方便、个性化的在线支付解决方案。目前除淘宝和阿里巴巴外,支持使用支付宝的商家已经超过20万家。支付宝以其在电子支付领域先进的技术、风险管理与控制等能力赢得银行等合作伙伴的认同。目前已和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以及中国邮政、VISA国际组织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成为金融机构在网上支付领域极为信任的合作伙伴。支付宝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个创举,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支付宝提出的建立信任,化繁为简,以技术的创新带动信用体系完善的理念,深得人心。短短三年时间,用户覆盖了整个C2C、B2C以及B2B领域。截至2008年9月1日,使用支付宝的用户已经超过1亿,支付宝日交易总额超过4.5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超过200万笔。

目前除淘宝和阿里巴巴外,支持使用支付宝交易服务的商家已经超过33万家;涵盖了虚拟游戏、数码通讯、商业服务、机票等行业。这些商家在享受支付宝服务的同时,更是拥有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二、首信易

首信易支付是首都电子商城的网上支付平台,创建于1999年3月。它是国内首家“中立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开创了“跨银行、跨地域、多种银行卡、实时”交易模式、“二次结算”模式以及“信任机制”。首信易支付目前支持国内23家银行卡及4种国际信用卡在线支付,拥有国内外800余家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的庞大客户群。在公共支付、教育支付、会议支付等服务领域发展尤为突出,以及银行合作和银行卡交易数量等方面,均大举超越竞争对手,已成为支付产业的“资深支付专家”。向教育、科研、政府部门提供支付服务使其回归到“首都电子商务工程”的初衷上来。

首信易支付自1999年3月开始运行,是中国首家实现跨银行跨地域提供多种银行卡在线交易的网上支付服务平台,现支持全国范围23家银行及全球范围4种国际信用卡在线支付,拥有千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组成的庞大客户群。

首信易支付作为具有国家资质认证、政府投资背景的中立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卓越的信誉。同时,它也是国内唯一通过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支付平台。规范的流程及优异的服务品质为首信易支付于2005、2006和2007年连续三年赢得“电子支付用户最佳信任奖”;2006年度“B2B支付创新奖”;2007年度“挪威船级社(DNV)的ISO/IEC 27001:200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国际认证”和2007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殊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云网

北京云网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是国内首家实现在线实时交易的电子商务公司。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把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切实方便普通人的生活作为自己的使命。作为国内B2C电子商务网站中最早、最专业、最具规模的公司之一,云网目前拥有国内极其完善的银行卡在线实时支付平台和5年的数字商品电子商务运营经验。占有国内网上数字卡交易市场份额的80%以上,日成功交易过4万笔,年营业额逾2亿元人民币。目前云网支付@网是在支持银行卡卡种、覆盖范围和实时交易速度等方面都居国内领先位置的支付平台。

云网是中国建设银行第一家正式授权开通的网上银行B2C商户,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最早实现接入且业绩最好的电子商务合作伙伴,还是招商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国内知名银行中网上支付交易量最大的合作商户。云网在线支付平台与全国多家主流银行及通信集团独立直接连接,在网上支付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保持领先优势。

四、易宝

YeePay易宝(北京通融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多元化电子支付一站式服务的领跑者。YeePay易宝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子支付应用和服务提供商,专注于金融增值服务领域,创新并推广多元化、低成本、安全有效的支付服务。在立足于网上支付的同时,YeePay易宝不断创新,将互联网、手机、固定电话整合在一个平台上,继短信支付、手机充值之后,首家推出YeePay易宝电话支付业务,真正实现离线支付,为更多传统行业搭建了电子支付的高速公路。

YeePay易宝具有三大特点:易扩展的支付、易保障的支付、易接入的支付。由于用戶的重要数据只存储在用户开户银行的后台系统中,任何第三方无法窃取,因此为用户提供了充分保障。从接入YeePay易宝到使用商家管理系统,无需商家任何开发,零门槛自助式接入,流程简单易学、即接即用。凡是成为YeePay易宝的客户,都可以自动成为YeePay财富俱乐部的会员,享受YeePay易宝提供的各种增值服务、互动营销推广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拓展商务合作关系,发展商业合作伙伴,达到多赢的目的。

表1对比总结了这四种支付平台的若干特点。

除了上述四个应用范围较广的支付平台外,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还有着很多平台,如安付通、财付通、快钱、环迅、ChinaPay、贝宝、网银、百付宝等。由于其市场占有率较以上四种低,特点也较为不明显,故不再作对比。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现在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产业发展迅速、多强争霸,不同公司研发的各自平台也各有侧重,互有利弊。可见,以后随着网络金融,电子商务在国内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行业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产业兼并、重组也会愈演愈烈。通过对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料整理与对比、总结,可以使我们对于中国的网络金融这一新兴产业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2008年中国电子支付行业分析研究报告[Z].

2、2008-200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研究年度报告[Z].

第三方网络融资服务 篇3

第三方物流 (Third Party Logistics, 3PL) 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以契约形式完成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1]。第三方物流是现在物流产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物流一体化趋势和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环境下, 第三方物流企业有着关系契约化、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系统化、信息网络化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条码技术和无线射频技术的应用使得物联网得以建立, 企业内部网络之间的相互连接扩大了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企业外部网络的连接使得企业能够对市场的供求信息快速响应, 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 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已经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中心包括订单处理中心、订单发布信息中心、物联网信息中心、在线服务信息中心和综合处理信息中心, 5大信息中心的联系如图1所示。

二、LSQ模型介绍

国外学者Parasuraman, Zeithaml, Berry (简称为PZB) [2]通过对银行、信用卡、证券和维修业调查分析, 提出了服务质量评价的SERVQUAL模型, 包括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5个维度, 从22个方面衡量了客户期望与感知差距。Mentzer等人[3]在PZB构建的SERVQUAL服务质量量表基础上, 针对物流服务质量的特性, 以美国大型物流服务供应商DLA (Defense Logistics Agency) 的客户作为研究对象, 在物流服务领域提出了LSQ (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模型, 该模型以物流服务发生的实践过程为基础, 以客户为导向, 包括人员沟通质量、订单释放数量、信息质量、订货过程、货品精确率、货品完好程度、货品质量、误差处理质量和时间9个维度25个项目。在2001年, Mentzer等人[4]又研究了该LSQ模型的9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把各个维度联系起来, 强调了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还研究了各个维度在不同细分市场上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见图2所示, 但该模型没有考虑网络环境对物流服务质量的影响, 缺乏客户的售后服务质量和在线服务质量评价, 同时也未考虑经济性因素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影响。

三、信息网络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

要将Mentzer等人的LSQ模型应用于第三方物流企业, 就必须考虑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服务质量的具体情况。本文将Mentzer等人的LSQ模型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的特点相结合, 构造出基于技术质量、功能质量和特有质量3个维度的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3PLSQ模型。该指标体系保留了原始LSQ模型中的订单完成质量、时间质量、货品完好质量、人员沟通质量、误差处理质量5个指标, 为了突出客户服务的重要性, 增加了售后服务质量指标;同时充分考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系统化、信息网络化、运作市场化特点, 增加特有质量维度, 包括经济性和信息网络质量2个指标。如表1所示, 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PLSQ模型, 由技术质量、功能质量、特有质量3个维度构成, 包括8个二级指标, 30个三级指标。

四、3PLSQ模型的实证检验

本文将构建的3PLSQ模型评价指标以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制成调研问卷, 采用实地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问卷的基本制作原则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 它的基本形式是给出一个陈述, 然后按照同意的程度进行项目排列, 从1-7分进行打分。问卷的调研对象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物流客户。共发放调研问卷200份, 回收167份, 有效调研问卷143份。

(一) 信度分析。

(二) 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是反映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所反映的对象之间被测特性的真实差异的程度[5], 通常包括内容效度、构想效度、构建效度。使用SPSS17.0软件的Analyze—Data Reduction—Factor Analysis模块进行因子分析, 可以得出3PLSQ模型测评指标体系的因子提取和累计解释方差结果。在该测评量表中, 通过因子分析, 提取了8个因子, 与3PLSQ模型测评指标体系中的8个二级指标基本对应, 说明所设计的调研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构想效度;8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473%, 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构建效度。

五、总结

本文研究了信息网络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和国外学者Mentzer等人的LSQ模型, 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特点, 在LSQ模型基础上, 构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测评的3PLSQ模型, 该模型包括技术质量、功能质量、特有质量3个维度, 含有8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 最后通过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可以作为信息网络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测评的参考模型。

参考文献

[1]杜荣保.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J].江苏商论, 2006, 06:64-66.

[2]Parasuraman A, V A Zeithaml, L L Berry.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of Perception Service Quality[J].Journal of Retailing, 1988, 64 (1) :12-40

[3]Mentzer J T, D J Flint, J L Kent.Developing a 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scale[J].Journal of Business, 1999, 20 (1) :9-32.

[4]Mentzer J T, D J Flint, G T M Hult.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as a segment-customized process[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1:82-104.

[5]周正嵩, 施国洪.基于SERVQUAL和LSQ模型的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06:27-29+34.

[6]Parasuraman A, V A Zeithaml, A Malhotra.ES-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assessing electronic service quality[J].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05, 7 (3) :213-233.

[7]郑兵, 董大海, 金玉芳.国外物流服务质量研究述评[J].管理学报, 2007, 03:373-378.

规范第三方理财销售服务资质 篇4

保险业由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组成,其中保险公司俗称为“险企”,保险中介主要包括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大量与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合同的保险营销员。

近年来,各种名目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浮出水面,自销或委托他人销售理财产品。由于存在监管盲区,缺乏对于第三方理财产品销售资格的审批制度,致使许多第三方理财机构吸收保险营销员为其销售理财产品。

由于保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只是代理关系,并非劳动合同关系,我国保险法只限制寿险公司营销员只能代理一家寿险公司的产品,并没有对于保险营销员销售非保险产品的限制性规定。同时,保险营销员并不是保险公司的雇员,保险公司在制度上很难对于其非保险代理行为进行约束,导致部分保险营销员打着保险公司的旗号违规销售第三方理财产品,成为“帕拉迪”理财骗局的助推者。

为什么第三方理财机构愿意吸引保险营销员代销其理财产品呢?首先,保险营销员拥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而且具有发现和挖掘新客户的内在需求。保险营销员拥有或挖掘的客户大多具有购买第三方理财产品的经济能力。

其次,由于保险产品不仅具有保障功能,还具有一定的理财功能。近年来,我国寿险公司主推各类与理财相关的保险产品,而且相当多的中长期保险产品的储蓄(理财)功能大于保险保障功能。因此,对于保险营销员而言,销售第三方理财产品很容易上手。

再次,由于市场竞争压力,保险营销员的平均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收入,而且缺乏基本保障,卖保险的时候捎带销售其他金融产品增加收入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最后,尽管保险公司要求营销员不得销售除本公司之外的其他金融产品,但由于双方属于非劳动合同关系,加上目前寿险业增员困难,部分保险公司对于营销员顺手赚外快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情闹大了则采取解除代理关系的措施。

第三方网络融资服务 篇5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第三方支付迅速成为我国电子商务支付领域的主流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是具备一定资金实力和信誉的独立机构, 与各大银行签约, 依托银行提供的接口程序, 为商家及消费者提供快捷、便利地与银行进行交易结算服务的网络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是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资金“中间平台”, 是在银行监管下保障交易双方利益的独立机构, 其独立于银行、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商家, 不直接从事具体的电子商务活动, 在商家及消费者的交易中起到信用监督的作用。网上零售市场是最成熟的第三方在线支付应用市场。目前中国网上零售市场的商家基本全部接入了第三方在线支付的服务。第三方支付除了最基本的银行结算业务外, 还逐渐发展了公共事业缴费、数字娱乐等业务, 甚至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购买基金、股票、保险等。

据商务部发表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 (2008-2009) 》显示, 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人民币, 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1257亿元人民币;2009年, 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 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2586亿元人民币, 同比分别增长21.7%和105.8%。商务部发表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2010-2011) 》报告显示, 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达4.5万亿, 同比增长22%。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5.88亿元, 同比增长29.2%, 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5%。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以及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为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方支付方式因为拥有较好的独立于银行、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商家的担保机制从而受到广泛用户的亲睐。2012年第三季度, 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网上支付分别以46.9%、20.4%和11.5%占据第三方支付的前三甲, 占据整个市场78.8%的市场份额。自2007年以来, 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就一直保持在排名第一。据支付宝副总裁江朝阳2012年6月在与微软宣布合作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 支付宝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6.5亿, 日交易额达到45亿元。与此同时, 支付宝目前站外合作商家达到45万家, 日交易额达到3369万笔。几年前, “双十一”还是个不为大众国人所知的光棍节, 如今, 已经成为街知巷闻的“购物日”。2009年, 天猫商城双十一销售额为0.5亿元;2010年, 提高到9.36亿元, 到2011年, 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已跃升到33.6亿元, 2012年更是达到了191亿, 同比增260%, 超过上市公司王府井百货2011年全年销售额160亿元。

二、第三方支付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分析

其一, 网络技术风险。第三方支付依托于互联网, 隐含一定的技术风险。通过互联网传送数据和服务, 存在数据在传送过程中被非法窃取及篡改支付信息的危险。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大量的沉淀资金, 当业务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时, 不法分子会通过黑客等手段盗取到客户账号、密码等信息, 进而盗取资金, 造成经济损失, 甚至会诱发信用危机。

其二, 道德风险。第三方支付机构掌握大量客户的资料, 包括姓名、身份证信息、银行账号、电话等重要信息, 很容易被存在道德问题的员工或组织利用来作为生财工具而引发道德风险问题。

其三, 沉淀资金及孳息归属问题风险。交易过程中, 买方将资金打入第三方支付平台, 资金会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做短暂停留。在资金短暂停留期, 随着交易数额的增长, 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沉淀资金将会非常巨大, 也由此产生大量孳息。在没有明确沉淀资金及孳息归属的情况下, 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任意使用这些数额巨大的资金另作他用, 如果机构转移资金用作投资, 可能会面临亏损风险, 进而引发信用危机。

其四, 资金套现及资金非法转移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能为利用信用卡套现提供方便。信用卡可以ATM上进行少量金额的套现, 只要按期还款是完全允许的, 只不过要支付一定的利息。一些信用卡持卡人会先将信用卡的透支额度以充值的方式转移到第三方支付账户, 再将这笔钱转移到一张普通的借记卡中, 从而达到信用卡套现的目的。只要持卡人在信用卡免息期结束前还钱, 就相当于从银行获得了一笔小额的无息贷款。此外,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 以及交易的目的、对象、真实性并不刻意注重, 因而极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乘虚而入, 犯罪分子透过虚假交易来实现资金的转移套现, 使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 而也不需承担任何成本。

三、第三方支付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

其一, 建立专业的网络信息服务团队, 加强支付用户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尽管第三方支付平台都设计有多层安全系统, 并不断开发和应用具有更高安全性的技术及方案, 以平台的平稳运行, 但肯定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 安全仍然是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因此在防范网络风险方面, 除了技术防范外, 应该组建专业的网络信息监控团队, 该团队应具备坚实的网络安全方面知识, 应能够敏锐地察觉网络威胁并解决威胁。支付用户也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在电脑使用过程中, 应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并对系统定期升级, 在网购过程中应提高安全警惕, 不轻易接收和点击陌生人发送的图片和链接等。要从立法上规定对不符合第三方支付安全要求的机构, 不予获取牌照;对复审牌照时, 安全措施达不到法定要求的, 也应给予严处并责令整改, 逾期仍达不到要求的, 可强制要求收回牌照, 退出第三方支付业务。此外, 还要立法对威胁网络交易的不法分子或黑客予以严处。

其二, 规范第三方支付的准入门槛, 加强第三方支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及监管。2010年以前, 国家法律法规未对第三方支付设立准入制度, 第三方在线支付一直处于政策监管的灰色地带, 未得到国家的正式认可, 第三方支付公司资质参差不齐, 信用问题时有发生。2010年6月,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了第三方支付的准入门槛, 制定了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同时规定了获得支付牌照后的违规处罚机制。

第三方支付从业人员应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及道德, 这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进行人员招聘的时候, 要加强对应聘人员的道德审查及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考核。对聘用的高层人员或能够接触到敏感数据的从业人员, 可在第三方支付的相关监督机构进行备案。《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第三方支付业务牌照的申请人、高管及出资人进行了犯罪条件约束, 不允许最近3年内因利用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为违法犯罪活动办理支付业务等受过处罚的人进行申请、出资及管理公司。在从业过程中, 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有义务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及考核, 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可以建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信用体系, 促使第三方支付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相关的监督部门可以通过立法对第三方的安全措施、业务要求、服务质量等方面每年进行审核, 并且向公众公开审核结果, 对审核不合格的将被强行退出市场竞争。

其三, 将沉淀资金的孳息用于网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第24条明确规定, 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支付机构只能根据客户发起的支付指令转移备付金;禁止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这是第一次在立法中明确了沉淀资金的法律权属, 即沉淀资金的所有权属于客户, 而非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明确了沉淀资金的法律权属之后, 其利息收入的权属自然也应属于客户, 即消费者所有。但在实践操作层面, 将利息收入分配给消费者却存在现实障碍。在一个交易周期内, 所产生沉淀资金的孳息收入分摊到单个消费者身上, 可能只有几毛钱。如果让第三方支付机构再委托商业银行将利息逐笔返还消费者, 不仅会抬高运营成本, 还会大大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有学者建议, 相关部门可设立针对网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金, 将沉淀资金的孳息转至该基金, 用于消费者网上交易风险的防范, 以此促进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其四, 从业务上防范资金套现及资金非法转移。网络交易无法知道交易的真实性, 因此还需在法律层面对可能产生非法活动的交易从业务上进行规定。在2012年1月发布了《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社会意见征求稿, 当中规定了第三方支付业务允许经营的业务范围, 如第六条支付机构不得为客户提供账户透支、现金存取和融资服务;第二十三条客户办理充值资金退回业务时, 应将支付账户内的充值未用资金按照后充先退原则, 原路退回至银行账户。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意见征求稿发布后, 已宣布关闭信用卡充值通道, 但是用户仍然可使用信用卡进行支付, 如支付宝的信用卡快捷支付, 此种方式需要在平台上注册持卡人姓名、此卡人证件号、信用卡信息、银行留存手机号等信息, 并获得支付授权后方可进行支付。银行方面则对信用卡支付设定了每日支付限额、每月支付限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可以对自己开展的业务进行自查, 发现能够从钻交易业务空子中进行资金非法转移的漏洞, 并及时进行修补。

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支付方式, 尽管还存在一些风险, 但由于其便利性、低成本及高效性, 已成为我国甚至全球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趋势。为了市场的良性运转, 风险应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及关注, 不断完善现行法律体系, 根据电子商务的环境和交易特点, 建立适合国情的电子交易法律和制度、电子支付制度、信用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 以促进支付平台的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支付市场的这种信用缺失催生了这种基于信用中介模式下的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第三方支付的现状, 对第三方支付在网络交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相应的风险防范进行探讨。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网络交易,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报告 (2008-2009) , 电子商务部.[1]中国电子商务报告 (2008-2009) , 电子商务部.

[2]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2010-2011) , 电子商务部.[2]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2010-2011) , 电子商务部.

[3]2012Q3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 易观智库.[3]2012Q3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 易观智库.

[4]中国第三方在线支付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1.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安全调研报告, 易观国际.[4]中国第三方在线支付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1.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安全调研报告, 易观国际.

[5]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b2b.toocle.com/detail--6066765.html.[5]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b2b.toocle.com/detail--6066765.html.

第三方网络融资服务 篇6

一、网络第三方支付的时代背景

(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们领进了信息时代, 大数据开始萌芽。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快速到来, 中国进入大数据时代。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服务业的不断转型和技术创新, 产生了不同于工业经济阶段的‘生产-消费’关系规则”[1], 进一步开放了民众思想观念。在此的背景下, 支付宝、翼支付、财付通、贝宝等可降低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提高效率、流程简易的免费的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相继出现, 并被社会大众所广泛接受, 网络第三方支付也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不断进步。

(二) 电子商务异军突起。

网络平台创业的门槛低、自由性高, 促使想创业但资金方面有限制的人相继成为电商, C2C、O2C网络购物平台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然而, 电子商务的中间环节资金流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因此, 手机、电脑等有移动信号或网络连接的电子产品通过绑定银行卡, 利用网络支付、电话支付、短信支付等多种手段输入密码和验证码即可完成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第三方支付可以免去传统银行转账的复杂程序, 缩短操作时间,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流的问题, 在当今中国被广大中青年所接受。

二、当前网络第三方支付面临的问题

(一) 资金流向不明确。

网络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 各种身份的人员都可使用, 法律主体不明确导致资金归属存在模糊点, 资金流向不明;其次, 支付机构可办理多个银行账户, 将资金沉淀存入多家银行, 也会导致部分资金的流向不明;同时资金分散, 难以对其资金沉淀进行集中管理。除此之外, 洗钱、信用卡套现的不法行为时有发生, 降低人们对第三方支付的信任度, 导致人们对资金安全性的担忧。

(二) 网络漏洞难根治。

应用程序难免会出现漏洞, 加之支付机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网络诈骗、网络钓鱼、账户资金被盗的等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案件时有发生。不少使用网络第三方支付的消费者在使用其进行转账支付购物时, 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不法分子精心设置的圈套里, 造成网络第三方支付机构用户财产被盗和自身信息的泄露, 使其心理不安全感增加。

(三) 移动支付风险大。

近几年来中国的移动网络存在不正当竞争现象, 而且法律权责尚不明确, 用户的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近年来, 不少的用户都有过自身信息被盗的经历, 情况严重则可导致消费者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出现纰漏, 导致第三方支付用户出现巨大财产损失。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 用户找不到原因, 无法快速高效解决问题。因此, 移动支付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支付安全环境令人堪忧。

(四) 银行业相关措施。

为应对第三方支付因低门槛、速度快、流程简易、可供小额贷款等特点而削弱了银行在其基础业务、中间业务上的收入, 减少了其潜在客户的现状。除网上银行外, 我国包括招商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相继出台了个人网银办理境内转账业务“0”手续费的措施, 努力将部分客户和潜在客户拉回到现有的银行转账渠道。这一举动与网络第三方支付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网络第三方支付的潜在客户减少。

三、应对网络第三方支付问题的发展策略

(一) 集中管理资金, 保证资金流向明确。

2011年11月4日, 发布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对第三方支付涉及的资金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这一办法要求“网络第三方支付机构只能选择一家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 减少了支付机构银行账户的数量, 明确了支付机构的资金流向, 更能集中管理资金沉淀。”[2]同时, 将备付金存入银行, 可以降低资金的风险性, 确保资金安全, 增强用户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任, 促进网络第三方支付的不断快速发展。

(二) 减少网络漏洞, 合理明确机构责任。

减少程序漏洞, 明确机构责任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网络程序漏洞和第三方监管不完善所带来的风险损失, 应明确网络编程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责任:第一, 网络程序出现漏洞和支付机构监管不力导致风险损失, 应由二者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用户可向网络编程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分别索赔;第二, 网络程序出现漏洞, 通过评估判定支付机构有无过错, 如无过错, 应由网络编程机构承担主要责和风险损失, 同时若由于网络漏洞造成支付机构财产损失的, 支付机构也可根据相关的责任认定情况向网络编程机构索赔;第三, 网络程序无漏洞, 由于第三方监管失误造成损失的, 由支付机构负责, 用户可直接找支付机构索赔。

(三) 加强立法管理, 促进移动支付发展。

首先, 加强立法管理, 规范移动支付的竞争环境, 按照相关的法律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问责。其次, 国家相关部门要结合移动支付时间短、经验少的实际情况, 积极鼓励移动支付的发展, 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加快其商业化的发展, 促进移动支付的发展, 使网络第三方支付不断发展。

摘要:网络第三方支付是网络大数据时代的产物, 是克服电子商务中间环节资金流出现瓶颈的重要手段, 在电子商务异军突起的中国, 网络第三方支付被广泛应用。但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制度的不完善性引起了人们对于网络第三方支付安全性的思考;因其门槛低、速度快、成本小的特点, 对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完善制度, 从法律法规的层面对其做出要求是支付安全的强有力的保障;提高警惕, 从民众的角度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应对网络第三方支付问题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马梅, 朱晓明等.支付革命: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方支付[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

网络第三方支付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篇7

1.1网络支付与第三方网络支付概念

网络支付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与现实相互对应的支付概念,随着网络发展带动电子网络银行以及电子商务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现实支付是在商家与客户之间实际面对面成立的支付交易,多以货币直接交易为原则。而网络支付的出现,终将这一交易模式打破,在我国2010年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明确的规定了, 本办法所称网络支付,是指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货币资金的行为, 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 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然而在这一法律规定早先建立起来的时候,我国大部分人群以及专家经常将网络支付等同于电子支付。电子支付是以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电子支付指引”中明确指出,电子支付,是指单位、 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 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由此可见,网络支付只是电子支付中的一个分支,电子支付时网络支付的总体概述,两者相似却不相同。所以网络支付中大多是以客户与商家之间, 通过电子现金、电子钞票以及银行卡等支付工具通过第三方机构建立的安全交易平台进行支付的过程。

第三方网络支付的建立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阿里巴巴的马云先生,作为阿里巴巴的首席执政官最初的第三方网络支付的基础理论也是由马云先生提出的。然而我国对第三方网络支付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我国相关专家以及学者也对第三方网络支付的定义有着的极大的争议。第三方网络支付在国外已经形成了一个的规律,发展时间上也早于我国,但是国外的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将大量的重点都放在了网络支付的监管以及服务上。 与我国相似的是,发展时间较长且具有一定规律的国外第三方网络支付也同样没有统一的概念及规定。这就说明了各国之间的第三方网络支付的定位不同,所以在给予其自身概念的定义上也不可能达成统一的规定。在我国诸多学者专家的研究下,大致将第三方网络支付定义为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通过与银行签约并建立一个商家与客户交易的平台,且该平台的建立许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并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网络支付定义”出台后,具备相关法律依据的前提下更能将这一概念逐渐形成出一个准确的定义。第三方网络支付在取得“支付许可证”的金融机构中,以第三方金融机构与银行通过签约的方式进行银行支付结算集中支付。

1.2第三方网络支付的法律关系

通过对第三方网络支付的了解,并针对第三方网络支付中相关法律的研究应当深入的了解并分析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结构,在此可将第三方网络支付中所涉及到的关系划分为四个分类,其四个分类所包括,买方、卖方、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以及签约银行。然而在这个分类中由可归纳出常见的联系关系。然而在这四个分类中所成立的联系关系中由都已相关的法律所约束着。

在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相关法律下首先要建立的是买卖双方的法律关系,买卖双方法律既是买卖双方合同关系的建立, 这就是第三方网络支付法律关系中的基础关系,而之后其他的法律关系也都是由此确定并建立起来的,可以说买卖合同就是建立第三方网路支付法律的基础。其次既是买卖双方、第三方网络机构与银行的法律关系,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支付交易的重要存在,是第三方网络支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买卖双方与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都是银行的客户。但是买卖双方与银行和第三方网络支付金钩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买卖双方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是通过签订金融服务协议而形成的普通合作关系,而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与银行的合作是以购买服务的模式建立的,通过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建立于银行网络合作关系最终实现支付机构与各大银行网络集中合作。最后就是买卖双方于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的法律关系。买卖双方要想进行交易,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与买卖双方建立交易关系,但前提是买卖双方首先应在第三方网络机构上进行账户注册。在注册中买卖双方都会得到一份第三方网络机构提供的协议,在同意协议的签订后即可获得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的服务。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提供的协议就是由第三方网路支付机构制定的格式条款, 也是买卖双方与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确定各自权利义务的依据。

2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相关法律现状和问题

2.1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相关法律现状

我国在第三方网络支付的发展上有着飞跃的突破,其每年都以递增的方式提升第三方网络支付的交易量。然而为了保障第三的网络支付安全的运转,第三方网络支付的业务规则、操作规范、交易认证方式、风险控制、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都需要进行法律规范。进而维护、保障第三方网络支付交易下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 并确保银行与支付机构的资金安全。然而我国的第三方支付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未有专门针对第三方网络支付的法律。但就此而言我国在2010年出台了针对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相关法律“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也正式宣布了第三方网络支付已经被我国金额监管体系吸收进来,在此之后为了便于“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也相继推出,并对许多规则提供了具体的操作以及补充说明。随之而后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等征求意见稿相继发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部的法规的思路以及制度充分的补充了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相关法律。但是即便如此,我国对第三方网络支付的法律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并未涉及,并不能全面的保障消费者以及商户权益的保障。因此建立一个完善且合理的第三方网络支付法律是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2.2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相关法律问题

在第三方支付运作中,第三方网络支付所产生的沉淀资金所有权问题。买家与第三方网络支付之间存在着沉淀资金,且该资金形成于双方之间的保管合同与委托合同。在买家与卖家进行商品购买中, 自然形成买卖合同并通过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进行一系列操作,交易确立之后通过将货款直接打到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的虚拟账户中,然后等待卖家与买家实物发收后,在这里货物的发货以及收货之间的物流阶段,资金一直停留在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并通过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保管这部分资金,因此双方形成电子货币保管合同。

然而沉淀资金的所有权既是在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提供信用保证,正是因为如此才解决了电子支付的信用保障问题。 在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开展业务时,第三方网络机构会产生以及存留大量的沉淀资金,但对于该沉淀资金的归属问题,就目前来讲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以现有的民法来讲,货币是特殊物种也是消费物品,所以它的所有权是随着转移而转移的,即是采取“占有及所有”的原则。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用户将资金存入银行的行为,期间货币已经将所有权转移给了银行,而用户自身只享有对银行的债权,并就此产生了储户与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但将此理论搬到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沉淀资金的保管行为上,既是买方将货款转移至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的银行支护后,就已经失去了该资金的所有权并至享受对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的债权请求权。但银行与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银行是作为资金存款的金融机构而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知识资金转移的交易平台。所以买方在将货款转至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的银行账户后,并没有失去对资金的所以权,而第三方网络支付季候只是暂时将该资金代保管起来,并不能取得该资金的所有权。所以说该资金的所有权能然在买家手中,也有着随之支付或者取回的权利。这就说明了该行为与法律合同上定义的保管合同相符合,也由此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应属于保管合同而非储蓄合同。因此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中的单笔滞留资金是消费者与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的电子货币保管合同商品,而沉淀资金则是所有支付者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电子货币保管合同的商品。就此来看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作为买卖双方交易平台,除了履行保管资金的义务,对沉淀资金不享有所有权中的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更没有挪用的权利。沉淀资金的所有权归属原所有权人及消费者。

3完善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相关法律建议

3.1加强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立法进程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应当加强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立法进程。在此之前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及其细则中已经创建了第三方网络支付的专项立法的先河,然而随着第三方网络支付的进一步发展,有关于第三方网络支付的专项立法也逐渐完善,从近期来讲,第三方网络支付的实际现状以及需求应根据以《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之上再次进行完善,并以求建立第三方网络支付的专项法律。从长期来讲,还需要根据第三方网络支付的发展趋势制定其他的相关法律, 以求能更加全面的规范第三方网络支付的业务。同时应当加大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监管力度,通过网络监管实现两者互进。第三方网络支付的业务已经开展至多个部门,单靠建立专项法律已经明显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国其他的法律也可对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相应问题适用。但第三方网络支付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国现有其他的法律也针对其特点进行增加或者修改相应条款。如在《合同法》中对第三方网络支付的格式合同做更加严格的规定, 要求格式合同的提供者承担更多的责任, 或者在《侵权法》中对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的侵权行为做特殊规定等。这样不仅借鉴并利用了其他法律法规来保护用户的权益,也通过综合性考虑来完善第三方网络支付的众多问题,并最终实现第三方网络支付的法律形成专项体系,并与其它专项法律法规形成相互协调、配合的法律监管体系,提升第三方网络支付的可信以及安全保障。

3.2健全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监管机制

为了完善第三方网络支付的法律法规,建立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监管是不可或缺的。成立相关的行业性监督机构, 第三方网络支付行业协会应该发挥其专业性功能, 通过制定专业的行业自律规范进行自律监管, 对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本身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和投诉。通过投诉以及评价功能的出台,使得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在社会上的信用的大大提升,这也是为保护消费者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失时一个挽回损失的途径。且监管机构还可以根据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的利益向政府提供建议以及要求,为完善第三方网络支付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4总结

第三方服务培训市场现状浅析 篇8

第三方服务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IT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第三方服务机构在信息技术支持和服务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雄厚的技术资源,而这些都是一般的IT用户所无法具备的。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下最大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之一,在软件测试、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这四个方面中处于非常突出的地位。

我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要求第三方服务快速、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第三方服务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人才匮乏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所以,要想做好第三方服务,为信息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必须提高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必须推动软件测试、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项目经理、电子政务等培训工作。为了做好第三方服务培训工作,我们应当首先从其市场现状入手,以把握其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1. 软件测试培训市场现状

1.1 我国软件测试培训的背景与历史

相比欧美国家,我国软件测试起步较晚,最初只有少数大企业才有专门的软件测试岗位和测试人才。根据有关职位统计资料显示,软件测试领域现有专职人员10万左右;在国外大多数软件公司中,软件开发工程师与测试工程师的岗位比例为1:2,而我国软件开发工程师与测试工程师的岗位比例为8:1,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软件测试的人才需求缺口超过20万人。为了满足对软件测试人才急剧增长的需求,2000年我国软件测试培训行业起步并迅速发展起来,参加培训的人员以每年超过1万的速度增长。

1.2 国家对软件测试培训的政策支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于软件研发及其质量保障越来越重视,已经几次发文促进软件企业发展、提高软件生产的质量。2000年国务院第18号文件(即《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2年国发委第47号文件(即《振兴软件产业纲要》)对我国软件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2004国科发高字第124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快培养软件测试人才,开展软件评测技术的研究。适应软件产业专业分工和服务的需要,建立国家级的软件测试机构,建设软件质量评测平台,提供软件质量评测服务等,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有效监督和管理的软件评测体系。

1.3 当前我国软件测试培训机构及其课程状况

我国各类软件测试培训单位至少有上万家,从性质来看基本上包括以下类型:各类科研院所和高校、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企业等。当然,在软件测试培训市场中占相对优势地位的机构也就20家左右。在这些培训机构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软件测试实验室,提供的测试报告在49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互认,所以由其组织的软件测试培训的专业性和先进性,在众多培训机构中显得尤为突出。从参训人员数量来讲,自2000年3月以来,已成功举办“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性能测试高级工程师”等各类培训课程近百期,培训软件测试工程师近7000名。(每年培训人数统计情况见图1)

软件测试培训课程的发展从形式来讲,经历了如下几种模式:单纯的软件测试理论培训、测试理论与测试实践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等。

从内容来讲,软件测试培训课程经历了如下几种模式:软件测试基本理论与技能,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白盒测试等;软件测试相关的技能培训,比如需求分析、测试工具实践等;还有软件测试过程组织与管理方面的培训,比如软件测试管理、测试领导力提升等课程。从课程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软件测试的培训越来越向纵深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理论与能力的提高,而是更加注重测试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

1.4 软件测试培训参加人员情况

软件测试培训参加人员大概每年1万人左右,他们主要是软件行业的从业者,如从事软件测试、软件开发、软件质量管理或软件项目管理工作的人员,以及其他各行业信息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此外还有对软件测试、软件质量感兴趣的人员。参加培训人员的范围非常广泛,已经由原来的以技术骨干为主,逐渐向新入职员工、技术骨干、各级管理者等全方位发展。

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培训市场现状

2.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培训的背景与历史

2000年,作为信息产业部批准的国内第一家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试点单位,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经过多年的实践,在计算机网络建设、应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安全、建筑智能化等应用领域,特别是大型电子政务工程核心平台、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和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监理实践经验,先后为国务院办公厅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全国人大业务资源系统、金宏工程、金土工程、中共中央党校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等提供监理服务,以其突出的业绩及技术实力获得了国家首批部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以信息工程监理业务为依托,同时受信息产业部授权开展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培训,其监理培训讲师不仅具有非常高的理论素养,还具有丰富的监理实践工作经验。

2.2 监理培训政策支持与变化

为了进一步促进监理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2003年信息产业部颁布实施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申请监理工程师资格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须经过信息产业部指定的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培训结业证书。从2005年5月开始由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共同组织开展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正式将“信息系统监理师”增加为考试科目。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作为信息产业部“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研发单位,在不断科学研究、总结多年的监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并完善了整套监理工程师课程培训体系,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编制的《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被推荐为人事部、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用书,并参与编制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师考试大纲》。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培训除了承担职业资格培训的职责外,还兼有软考考前辅导的性质,以更好地帮助监理企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2.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师培训机构现状

信息产业部授权的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培训机构主要有3家,其中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培训业绩最为突出。作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师培训机构,自2004年以来,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已成功举办了五十余期全国公开培训,培训了2000余名监理工程师,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2.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师培训参加人员状况

我国现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225家,总共需要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4585人,拥有培训认证的人员总共需要2016人,同时,拥有地方资质企业一般还得储备大量的拥有认证资质的人员,才能够升级到部级资质,再考虑到人员流动等因素,最终培训实际需求应在6000人以上。而现有企业从业人员中,拥有培训认证的人员近2000人(其中部级企业人员为1000人,地方企业人员953人),占需求总人数的33%左右,实际需求缺口为4000人左右(为需求总量的67%左右),并且,随着行业与企业的发展,监理企业与专业需求人数可能还会继续增长,同时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普及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培训市场的潜力还是非常可观的,如图2所示。

3.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项目经理培训市场现状

3.1 培训历史

我国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培训是从2002年开始的,截止到2008年,共培训项目经理32300人,高级项目经理6200人。

3.2 政策支持

为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的项目管理水平、保证信息工程建设质量,2002年10月原信息产业部公布382号文件,决定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推行项目经理制度。2007年12月,为了进一步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了《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高级项目经理资质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信计资[2007]8号),决定于2008年1月1日起,申报高级项目经理资质,原须提交高级项目经理培训合格证,改为须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此后,对于申报项目经理资质也作了类似规定。这些政策均有效地提高了从业人员水平,促进了信息系统集成行业的发展。

3.3 培训机构情况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培训机构是原信息产业部经过严格选拔的。为了贯彻落实382号文件的精神,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作为信息产业部资质办公室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最大的支撑机构,从2002年开始进行项目经理的培训工作。从382号文件公布至今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培训项目经理9501人,高级项目经理3989人,分别占全行业的29.41%和64.34%。2002年至2008年参加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举办的信息系统集成企业项目经理与高级项目经理培训班的情况如图3所示。

随着政策的变化,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开设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项目管理师和项目管理工程师辅导班,努力提高系统集成行业人员项目管理水平,保证信息工程建设质量。

3.4 参加培训人员情况

目前为止,我国拥有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业总共2926个,其中一级企业196个,二级企业478个,三级企业1738个,四级企业514个。这些企业共需信息系统集成高级项目经理至少4740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至少19300人,如果考虑到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市场需求和企业资质升级需要等因素,高级项目经理实际需求可能到15000人,项目经理实际需求可能到60000人。对比具备资质的人员来看,信息系统集成高级项目经理缺口10000人左右,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30000人左右。

由于项目经理和高级项目经理存在较大缺口,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作为部资质办和软考办的最重要的支撑单位,必然适应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对培训课程不断进行科学合理地改进,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提供更好的人员培养服务。

4. 电子政务培训市场现状

4.1 电子政务培训历史

电子政务培训的发展始终围绕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在技术导向阶段(1998年~2005年),培训帮助政府突破技术环节,加快政府网站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各级政府门户网站拥有率;在内容导向阶段(2005年至今),电子政务培训帮助各级政府完善网站的层级体系,提高信息的全面性和规范程度,扩充办事服务数量,完善公众互动的渠道和制度,将政府网站建设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

4.2 政策保障

为了保障我国电子政务高速、健全的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一系列的国家政策,如《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开展政府网站“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的通知》和《“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专项工作内容规范》等,电子政务培训在解读政策的同时,向各级政府传达政策,并保障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达到国家的要求。

4.3 电子政务培训机构状况

电子政务培训分为三类:一是内部交流培训,主要是各级政府自行开展,主要目的为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和技能水平,包括系统、平台的操作培训等;二是外部咨询培训,在过去的3年,从事电子政务发展研究、咨询的有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等3家机构,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政府网站评估与咨询;三是平台培训,主要由设备及系统的厂商,通过培训提高网站建设人员的操作水平。在过去3年,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共举办电子政务相关的培训班30余期,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人才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4 电子政务培训参加人员状况

参加培训的主要是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人员;从数量来讲,参加电子政务培训的人员在大幅度增加,2008年的数量比2006年增加了130%;从角色来讲在电子政务培训初期,参训人员大多为政府技术人员,也有少量的政府主管领导和政府业务相关人员;随着政府网站内容和服务的丰富,学员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业务相关人员的比例在大幅度增加,在所有参加培训人员中所占比例由原来的10%左右,增加为现在的45%左右,如图4所示。从培训内容来说,在培训初期,培训内容多以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帮助政府普及网站、实现功能为主,目前电子政务培训则以加强服务为导向的意识,提高技能,充实完善信息和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在未来,电子政务培训的学员数量会持续增加,学员也将以政府业务相关人员为主,培训内容则以加强服务为导向的意识,提高技能,充实完善信息和服务内容为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通过对软件测试、信息系统监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项目经理、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这四个第三方服务培训市场现状的简单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前第三方服务培训市场呈现出几个特点:参与培训的机构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参加培训人员构成越来越多样化,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之下,更多的其他行业人员也加入到第三方服务领域队伍中来。

5. 总结

以上这些特点与第三方服务的蓬勃发展现状及其广阔前景密切相关,又为我们更好地做好第三方服务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必须突出自己的技术优势并不断改进培训课程体系,必须坚持培训课程的实用性与创新性,必须将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结合起来,必须将就业培训与在职培训结合起来,必须将公开培训与组织内训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牢牢把握住第三方服务培训的时代特征,才能培养更多的第三方服务人才,将IT产业推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中国经济腾飞贡献最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柳纯录,黄子河,陈渌萍.软件评测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原信息产业部联合五部委.第124号文件,2004.

[3]兰玲.中国企业培训管理发展的趋势[J].湖北社会科学,2003,(3).

[4]彭剑锋,包政.人员甄选录用与培训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的价格形成 篇9

面向内贸的物流服务直观而略显简单,而国际物流服务则完全不同。由于交付环节多,物流周期长,单据不统一,需要遵照不同国家的政策,存在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等原因,使其业务专业性强,价格隐性大,各种市场价格令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

一、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价格形成的机理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简称IL)指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它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随着业务外包被引入国际物流的管理领域,第三方的国际物流业务得到迅速发展。第三方国际物流公司本身不一定拥有船舶、飞机、汽车、火车车皮或集装箱等运输工具,不一定直接提供运输等物流服务,而是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企业之间的联盟为纽带,将实际承担者所提供的物流服务,采用专业化手段,进行针对性的个性组合之后,向物流服务的实际需求者进行销售。

物流服务是一种无形商品,可以买卖。作为第三方的国际物流服务,同样存在服务的采购和销售过程,也就是说,它以较低的成本将国际物流服务采购回来,再以较高的价格整体销售出去,从中赚取差价。其价格确定大致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向上游主体预定国际物流服务,形成“采购价格”。公司的市场专员负责与上游主体沟通,用尽量低的价格,向能够实际承担国际物流服务的上游主体,预定相应的服务,构建自己低价格的采购网络体系。这些上游主体及其相应的物流服务如表1所示。

此时,双方往往以预定的方式,约定好对应物流服务的价格。直到第二步揽货过程中,待货物信息、港口航线信息都确定了,并与收发货人确定具体的物流服务内容以后,才正式与这些上游主体正式确定供需关系。

表1 第三方国际物流公司向上游主体采购的物流服务

第二步,向下游主体实施揽货,形成国际物流服务的“销售价格”。公司的sales负责开拓业务,在采购成本上加上公司的预期利润,确定一个高于成本的价格,向有进出口货物运输需求的收发货人,销售国际物流服务。从服务的角度看,在销售服务;从货物的角度看,其实是在“揽货”,即说服收发货人将进出口货物交付给自己代为承运,取得托单。这一步,以与收发货人签订国际物流服务合同为标志,价格作为合同的重要而关键的内容,正式确定下来。随后,可以按照双方约定,实际操办国际物流业务,从而实现公司利润。

为了很好解释定价方法,假定公司承接广西南宁市某发货人的家具出口业务,将运往北非索马里的霍比亚港口,由收货人自行到霍比亚港提货,分装入10个集装箱进行运输。经商议确定走马士基的船,走北非航线,由防城港码头启运,在香港中转,陆地运输部分由防港物流的车队承接(100元/箱),集装箱运输费用按马士基公司在该航线上的规定(1980元/箱),货物在防城港的集装箱堆场(10元/天.箱)和码头(10元/天.箱)装运,计划集港后第9天装船。假定公司要求的最低利润率为总服务价格的25%,且与各方上游主体就集装箱在这条航线上的服务签订过协议,价格如括号中所列。

那么,公司向发货人客户的报价应该是:价格=服务总成本/(1-利润率)=(1980+10*9+100+10*9)/(1-25%)=2260/(1-25%)=3013元/箱。此时,公司操办这一票业务所赚取的总利润为:3013*25%*10=7532.5元。

在本例中,为了思路清晰而简化了一些项目,如:存在装卸费用;报关和报检费用;码头会有一定期限的免费使用期;从防城到香港会产生驳船费用;集装箱的租用、做箱、拆箱和清洗也会产生费用等。在实际业务中可以按类似方法一并在“服务总成本”中进行考虑。

二、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价格的形成过程

服务价格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国际物流服务的具体情况因运输方式、货物类别、货物数量和客户需求不同而具有绝对的特殊性,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为了很好说明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价格的形成过程,本文以海运出口磷酸的价格形成为例进行详细论述。

案例:第三方国际物流公司接到发货人(A客户)的一票意向托单,A客户要求在3月中旬从广西防城港(FANGCHENG PORT)出运一批共30X20’GP磷酸(危险品,UN NO.:1805,D.G.CLASS:8.0,货物毛重26吨/20’GP),到韩国的釜山(BUSAN PORT)。A客户的意向价为 USD500/20’+DOC(全包价,ALL IN RATE),同时要求从防城港到釜山的航行时间不能超过一周。本公司对于东南亚货物的利润要求为 USD30/20’GP—USD50/20’GP。

磷酸属于危险品,全球港口与码头对收发危险品是有规定的。起运地是防城港,目前防城港停靠的班轮船不多。针对以上信息,公司开始向船东预定服务,向客户报价,并最终确定服务价格。

(一)根据经验或借助网络信息,了解货物信息、船东及其航线信息

首先,确定对方港口可以收发该种危险品货物;其次,根据以往经验,了解不同船东的信誉和服务质量,初步确定船东范围;再则,向特定船东进行直接咨询,或登录相应船东公司的网站,以了解船东及租期信息。经了解,从防城港走班轮出运的船东和航线不多,通常用泊船运至香港中转,故运输耗时相对长一些。其中,到釜山且服务较有保证的船东有:

船东一:甲公司(比如OOCL),该船东到韩国釜山(BUSAN)有三条航线:CIX/EUM/KTX4。若选择EUM航线从香港到BUSAN只需要3天时间,再加上防城港到香港的3天时间,则全程为6天,达到客户对航行时间的要求。

船东二:乙公司(比如 WHL),同理计算得知,其从防城港出运需要10天的时间,才能到达BUSAN。初步看,未能满足客户要求防城港出运一周内到达的要求。

表2 不同船公司海运航线报价信息

(二)向不同船公司发出询盘,获得相应海运报价及船期信息

(三)分析船公司的报价,并向货主初次报价

首先,依据船公司的初次报价,计算得到相应航线的采购价(全包价):

OOCL CIX/KTX4 航 线 :300+30+55+50+30+DOC=465美元+DOC;

OOCL EUM航线:350+30+55+50+30+DOC=515美元+DOC;

WHL W090航线:340+30+55+50+0+DOC=475美元+DOC。

其次,分析船公司报价:按照客人的运价要求(USD500/20’GP),确保本公司保有最低利润(USD30-50/20’GP) 的基础上,推算出船公司的全包采购价不应高于USD470/20’GP。对照上述两家船公司的初次报价可知,除OOCL的CIX/KTX4航线船可勉强达到要求外,其他组合有一定差距。

然后,向客户初次报价:由于不同客户对价格、对船期、对船东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可以先不过多考虑客户的价格意向。本例中,确保本公司最低利润(USD30/20’GP)情况下,如实提出三种报价方案,供客户选择。

当然,船公司报价和收发货人价格意向之间,如果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就应当在基本满足客户价格意向的前提下,报出对本公司最有利的价格,为公司留下较大利润空间。

(四)与货主和船东进一步沟通,进行议价

首先,与客户沟通得知:客户不能接受12天的船期,直接否决了方案一,并希望我们在OOCL的EUM航线或WHL的 W090航线上再做努力,但更倾向走OOCL的EUM航线。

其次,分别与不同船公司沟通,得知两家船公司3月份到韩国釜山的舱位都有富余,需要货量支持,而且本票货物属于大票货,本公司具有相当的议价优势。可见船公司给予价格优惠的可能性较大。

再则,再次向两家船公司发出还盘——提出希望给予特价支持。同时根据不同船公司给出的报价及船期服务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列出实质性的还盘理由和运价要求。

1.向OOCL明确告知:(1)走EUM航线;(2)实际货量及意向价格,要求对集装箱费用给予优惠;(3)要求减少危险品附加费到USD30/20’GP。理由是:磷酸属于8类危险品,在防城港属于常规货物,发生安全隐患事故的可能性小,航运过程中对船只、码头造成的潜在危险系数也非常小。

2.向WHL明确告知:(1)船期过长,服务达不到客人的要求,应以海运费的较大优惠来收揽此货;(2)和(3)同上。

(五)进一步向船东争取优惠价格

经过以上与两家船公司的第二次沟通,两家船公司均对此票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给予批复,同意特价申请,给出此票货物的特惠运价(对照表2的信息):1.OOCL的EUM航线:基础海运费减为USD330/20’GP+FAF+THC+DOC;危险品附加费减免至 USD30/20’GP;另外,不予限重,免收超重附加费。计算得知:优惠额度为USD70/20’GP,全包价由USD515/20’GP+FAF+THC+DOC优惠到USD445/20’GP+FAF+THC+DOC。2.WHL的W090航线:基础海运费减为USD310/20’GP+FAF+THC+DOC;危险品附加费减免至USD30/20’GP(免收超重附加费),但船期无法缩短,全程仍为10天。计算得知:优惠额度为USD50/20’GP,全包价由USD475/20’GP+FAF+THC+DOC优惠到 USD425/20’GP+FAF+THC+DOC。

表3 向客户报价的几种方案

(六)向货主再次报价,协助客户确定最后方案,形成国际物流服务的最终销售价格

简单计算得知,两家船公司的特惠运价均能满足客户对价格的最初意向要求。此时,可以加大公司利润至USD55/20’GP,对客户做出第二次报价,详见表3最后一列。该两项最终报价方案既能加大公司利润,又都能达到客户对价格预期的要求。由于该客户对船期的敏感性比对价格的敏感性大,所以最终选择OOCL(EUM航线)的服务。因此,国际物流服务的最终销售价格确定在USD500/20’GP+DOC。

三、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价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服务价格的制定是一项精细的工作。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的价格主要受成本利润、供需关系、公司的定价政策和服务方式的影响。

(一)成本、利润和市场需求

成本、利润和客户需求,是物流服务价格形成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最终价格只有既能够被市场所接受,又能够弥补成本费用,并实现一定利润,才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生存发展规律,才是正确合理的。企业服务价格的形成,其实是市场需求和企业赢利两方面相互博弈的结果,是企业主要依据市场需求、服务成本和预期利润来确定服务价格的过程。此时,产品总成本决定着价格的底数,市场需求则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价格的最高限度。

成本利润加成法成为中外企业最常用、最基本的定价方法。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当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产品总成本为基数,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产品价格。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成本的一定比例来确定预期利润,两者之和即为销售价格。此时,销售价格的计算公式为:价格=总成本*(1+既定的百分比),这里的百分比是以成本为基数的利润率。二是以销售价格作为基数确定预期利润,利润数额已经包含在销售价格中。此时,经过对上述公式进行转换,可以得到该函数关系的变形公式:价格=总成本/(1-利润率)。第二种方法是企业最常用的方式。

(二)同行同期同类服务的价格水平

同行同期同类服务的价格水平,是物流服务价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价格是价值的直接反映,同行同期同类服务的价格是市场对该服务的供需均衡价格,是市场能接受的价格尺度。公司在确定服务价格时,须调研市场上可替代服务产品的成本、价格和属性,以竞争者的服务产品的价格作为参照,对照自身物流服务的优劣,以确定最终价格。具体来说,如果自己提供的物流服务方案与竞争者的比较相似,则将价格定得接近于竞争者,以争取该笔业务;如果自己的服务和方案明显优于竞争对手,则可以将价格定得高些,反之则低些。在实践中,公司成本费用越难以估算,或者公司利润空间越大,越须考虑这个要素。

(三)公司的服务方式和定价政策

服务价格的确定应与公司的服务方式保持一致。公司服务方式解决的是如何适应物流需求者的需要,吸引更多的收发货人购买本公司的物流服务产品。时间、地点和条件变化不定。第三方国际物流公司必须使自己的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方便物流需求者,符合收发货人的需要。比如,有些第三方国际物流公司在准确得知收发货人的真实需求后,据此制订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物流方案;有时提供多套物流方案供收发货人自主选择;有时按到达区域或不同期限(如几小时内、几天内等)到达某些区域等某些服务水平标准,制订套餐式的价格,使不同需求的客户清晰明了地了解分项目的价格情况,从而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越成熟的物流服务,其服务方式越灵活多样,最终服务价格中包含越多服务方式的要素。

物流服务最终价格的确定还应考虑公司的定价政策,既要考虑公司的品牌质量、定价形象、对价格折扣的态度以及对竞争者价格反应的指导思想,也要考虑公司内部有关人员对定价的意见,还有物流运输商、仓储商等对所定价格的意见,以及本公司市场占有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7-10-15(106-120)(或 http://wenku.baidu.com/view/3c949c631ed9ad51f01df 2ad.html).

[2]陈彩凤.国际货运代理[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06(17-18、30、72).

第三方物流服务营销策略探析 篇10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或商业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 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 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 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传统运输、仓储企业不同, 传统企业所能提供的仅是单一、脱节的物流要素, 而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将各个物流要素有机整合起来, 提供系统化、系列化的增值服务;与制造业不同, 第三方物流企业不生产有形产品, 而是把物质交换的供方和需方作为服务对象, 提供无形的物流服务, 属于服务行业。物流服务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 它除了具有服务的基本特征以外, 还具有从属性、移动分散性、不可存储性的独特特征。

二、第三方物流服务营销管理

第三方物流属于第三产业, 即服务业。服务业与工业的最大不同在于产出的不同, 工业的产出是有形的商品, 服务业的产出是无形的服务。因此从根本上说, 二者的营销策略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采取的是产品营销策略, 而后者采取的是服务营销策略。但是, 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多数是从传统物流产业转型而来的, 他们采用的营销策略缺乏服务营销理念, 仍然以产品营销策略为主, 所以这些企业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从原有的产品营销策略向服务营销策略的转换问题。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 营销管理的步骤主要包含以下各个方面的内容。

1. 市场分析与调研, 即对企业所在区域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调研与分析预测市场需求, 制订企业的经营目标。

2. 市场细分与定位, 即对第三方物流市场按照顾客、运输线路、货物种类等等因素进行细分, 针对企业的特点和能力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 并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

3. 营销因素的组合, 即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产品、价格、经营渠道以及促销手段进行设计, 通过优化整合来最大限度的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4. 营销绩效的评估, 即对企业实施营销管理之后的效果进行评估, 若营销效果不理想, 则应分析原因, 并对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相应调整。

三、第三方物流服务4Cs营销理论

由于物流服务所具有的特点, 要求物流营销组合与有形产品以及其他服务产品的营销有着不同的特点。随着市场竞争的变化, 以及物流服务的特殊性, 完全以传统的4Ps理论来指导物流企业营销实践已经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物流市场的要求。而美国劳特朋提出的4CS营销理论更适合于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4Cs营销理论主要包括:

1. 瞄准消费者需求 (Consumption) 。

物流企业首先要了解、研究、分析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 而不是先考虑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物流服务。成功的物流企业不应将过多地把资金和精力放在物流设施的建设上, 更应该致力于对物流市场的分析和开发, 做到有的放矢。

2.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成本 (Cost) 。

这就是要求物流企业首先要了解物流需求主体满足物流需要而愿意付出多少钱, 而不是先给自己的物流服务定价, 即向消费者要多少钱。该策略指出物流的价格与客户的支付愿意密切相关, 当客户对物流的支付愿意很低时, 及时某物流企业能够为其提供非常实惠但却高于这个支付愿意时, 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服务交易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只有在分析目标客户需求的基础上, 为目标客户量体裁衣, 实际一套个性化的物流方案才能为客户所接受。

3. 消费者的便利性 (Convenience) 。

此策略要求物流企业要始终从客户的角度出发, 考虑能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能给客户带来什么样的效益。如时间的节约, 资金占用减少, 核心工作能力加强, 市场竞争能力增强等。只有为物流需求者对物流的消费带来效益和便利, 他们才会接受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

4. 与消费者沟通 (Communication) 。

即以客户为中心, 实施营销策略, 通过互动、沟通等方式, 将物流企业的服务与客户的物流需求进行整合, 从而把客户和物流企业双方的利益无形地整合在一起, 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系统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建立有机联系, 形成互相需求、利益共享的关系, 共同发展。在良好的客户服务基础上, 物流企业就可以争取到更多的物流市场份额, 从而形成一定的物流服务规模, 取得规模效益。

四、4Cs战略指导下第三方物流服务营销策略

1. 市场开发策略

市场开发策略的核心在于瞄准消费者需求, 改进自己的产品——物流服务。首先, 物流企业要了解、研究、分析客户的现状、行为和需求, 争取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发物流市场。其次, 对客户进行评估, 主要是基于其与企业的发展方向、能力和资源结构是否契合以及它的影响力,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客户外包物流服务的动机及所需要的优先利益, 展示物流资源系统的核心能力, 赢得客户的信任。再次, 为重要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或服务, 甚至为支持顶级客户而进行专有性的投资, 实现客户的物流供应链管理, 体现出客户服务的渗透性和客户关系的忠诚性。最后, 物流企业向生产商提供服务要有所超越, 尽可能深入触及客户企业销售计划、库存管理、订货计划、生产计划等整个经营过程, 这样容易形成稳定的物流需求依赖和转换供应商成本的提高, 促进合作的进一步深入, 形成营销优势并保证企业客户份额的稳定性、积累性和发展性。

2. 成本领先策略

成本领先策略则要求考虑客户所愿意支付的成本, 制定面向未来合作的价格体系。物流服务交易的实现依赖于物流服务价格与客户的支付意愿, 降低成本是一般企业物流决策的重点。首先, 物流企业要了解物流需求主体为满足物流需要而愿意付出的成本后再为其服务定价。此外, 应该考虑到物流业所产生的效益具有共享性, 即物流企业的利润是客户效益中的一部分。只有客户从外包的物流业中获取效益, 才能促进物流的需求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物流企业的努力才有落实的意义;而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的提高又会促进客户效益的提高。其次, 物流企业应该从专业的视角替客户做成本分析, 表达其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意愿和能力, 提出降低成本或提供更为高效和专业化服务的措施, 提升客户对自身企业物流的满意度。

3. 业务综合策略

业务综合策略的核心在于以增进客户便利性为出发点, 促进物流服务的稳步提升。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合作顺畅有一个过程, 要始终从客户便利的角度出发, 改善薄弱环节, 促进外部物流资源系统的合作, 使对客户的服务进一步发展。物流企业在从事物流活动时, 除了将本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充分展示给客户外, 还要找出客户要求的差距和弥补的方法。

4. 信息沟通与互动策略

信息沟通与互动策略要求提高和客户的信息沟通水平, 同时拓展市场开发渠道建设。前面提到的策略组合实施都需要以客户为中心的良好信息沟通平台为基础, 通过信息共享、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动态执行实现与客户之间高度互动协作等方式, 将物流企业的服务与客户的物流需求和利益进行整合, 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系统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使物流企业的运作与客户的经营管理活动相融合, 形成互相需求、利益共享的关系, 共同发展。同时, 物流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沟通策略的实施过程, 重新对市场开发中其他战略联盟企业的作用进行评估和自身定位, 并且通过合作中展现的优势和新特点拓展新的物流业务和市场, 迎合一般企业物流管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五、结语

物流企业要做好营销工作, 除了要制定正确的服务营销策略外, 还要做好营销管理工作, 需要对整个营销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协调和控制, 同时, 企业应努力提高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加强对人员的培训, 协调上下关系, 建立健全反馈系统, 从而保证营销策略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军海.现代物流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研究——基于顾客满意度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 2008

上一篇:会计欺诈下一篇:班级管理重在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