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重点

2024-10-22

三大重点(共8篇)

三大重点 篇1

2013年6月14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 通报今年以来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 部署下一阶段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提出三点要求, 副部长郭允冲提出下一步工作五大重点。

姜伟新要求,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全面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 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以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 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 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紧紧抓住企业主体责任不放, 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强化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质量安全责任。要督促企业加强对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 将责任具体落实到各个项目、各个环节、各个岗位, 杜绝责任盲区。

二要切实履行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 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 负总责, 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工程、重点环节的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

三要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考核奖惩机制, 严格执行工程公示牌和永久性标牌制度, 促进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对工作不力的地区, 要进行通报批评;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人员, 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和严重质量问题的责任企业和责任人员, 要依法依规进行严厉处罚。

郭允冲在通报了当前全国建筑安全生产严峻形势后, 提出了下一步安全工作的五大重点。

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严格执行领导现场带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同时,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重点做到严格监督检查、严格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进行督办、严格对事故查处进行督办。

二、严肃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 严肃认真开展建筑安全生产大检查, 全面摸清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 认真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 彻底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在各地自查基础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适时组织督察组加强对各地建筑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督导、检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要真正发现并彻底整治安全隐患, 千万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要注重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集中专项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查相结合, 真正发现问题, 真正排除安全隐患。

三、继续推进“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的统一部署, 继续深入推进建筑施工领域“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工作, 严格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 切实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脚手架、深基坑、高大模板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 以及保障性住房、轨道交通、超高层建筑等重点工程的监督检查, 有效解决较大事故多发的突出问题。

四、切实加大事故通报及查处力度。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制度规定, 认真做好事故通报及查处工作, 及时、全面、准确地报告每起事故的情况, 使每起事故的查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建立工作通报制度, 对事故信息报送不认真、事故查处不严格的地区, 定期进行通报。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 认真做好事故查处工作。

五、积极加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建筑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强化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加快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建设。

三大重点 篇2

突出三大重点,学习新农村建设

6月16日上午,党校机关支部组织广大党员学习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由任兆军老师主讲。内容涵盖了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与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与目标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与模式等三大问题。主题鲜明、资料详实,历时一个半小时,使广大党员对建设新农村问题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之后党员们又结合爱辉区农村实际,热烈讨论了我区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困难。全区上下只有群策群力,集中各方面优势力量,抓住难得机遇,克服当前困难,才有可能实现爱辉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党校20013年6月16日

APEC三大重点议题解读 篇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更是促进APEC各成员实现互利共赢,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实现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途径。

目前,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亚太区域内存在多种合作机制,既加速了参与各方经济的深层次融合,也对亚太区域一体化整体进程的推进造成了影响。

此外,APEC主要成员加大了参与亚太合作的投入,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有利的合作环境,同时也造成竞争性自由化格局中的战略博弈。因此,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将长期作为APEC合作的核心领域。

成员共识之一:对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2014年是APEC成立25周年和茂物目标设立20周年的重要时点,APEC将对自身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所取得的进展与成就,及其对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全球贸易投资和世界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彰显APEC对于地区及全球经济的重要作用。同时,APEC也将致力于鼓励所有成员继续为实现茂物目标采取积极、务实的行动。

成员共识之二:为WTO多边贸易体制注入新的活力

2013年对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是关键的一年。2013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九届多哈回合部长级会议上各成员达成了早期共识,标志着WTO多哈回合的阶段性成功。2014年,APEC将继续突出自身对WTO进程的引领作用,呼吁WTO成员努力落实已达成的自由化条款,并继续就尚未完成的谈判付出努力,制定明确的一揽子谈判结束时间表。

成员共识之三:推动亚太价值链合作

亚太价值链合作不仅有助于深化、拓展APEC贸易便利化合作,还可以反对促进贸易保护主义、促进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联动发展以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诸多议题讨论,具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2014年,APEC将积极推动针对亚太价值链的定义、亚太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瓶颈、解决上述瓶颈的政策建议、构建亚太价值链的最佳范例等问题展开充分交流和讨论,并在取得广泛共识的基础上着手制定《亚太价值链合作框架及路线图》。

预期成果深入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

针对目前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和现状,APEC积极倡导开放而非封闭的理念,加强各个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的透明度和协调性,形成了相互促进、谋求融合的局面。APEC将积极推进建立并尽早启动自由贸易区信息交流机制,尝试建立APEC内部的自由贸易区通报和审查制度。

同时,基于目前亚太区域合作错综复杂的局势,APEC将针对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展开深入讨论。需要强调的是,鉴于目前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一个比较可行的思路是将FTAAP的构建和茂物目标的推进结合起来,在综合考虑当前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体水平和各成员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在茂物目标涵盖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各领域设立更为具体的标准和指导性目标,此后再逐步探索纳入约束性原则,进一步提升FTAAP的一体化水平。

重点议题之二:促进创新发展、经济改革与增长

近年来,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APEC成员普遍对增长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并出台了以平衡增长、包容增长、可持续增长、创新增长和安全增长为主要内容的“APEC经济增长新战略”。我国作为2014年APEC会议的东道主,首次将创新发展与经济改革同时纳入APEC的合作框架之下,并且和增长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颇具开拓意义。将创新发展与经济改革明确为实现亚太经济增长的有效路径,对APEC进程的未来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成员共识之一促进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发展

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倡导低碳、资源高效性和社会包容性的经济,是经济转型最直接的体现。APEC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增长、能源安全等领域所开展的合作均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有相关性,便于各成员就该议题达成共识。此外,该领域的合作可以和推进创新增长密切结合,从而使合作成果更具现实意义。

成员共识之二推进蓝色经济合作

从亚太区域合作的视角来看,实现海洋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近年来受到了APEC各成员的广泛关注,并由此催生了蓝色经济的概念。蓝色经济的核心理念与APEC在亚太地区倡导新的增长理念、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目标是一致的。从前景来看,随着APEC海洋事务主流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发展蓝色经济将在APEC范围内持续升温,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成员共识之三合理的金融和财税政策支持

在亚太地区推进创新发展与经济改革不仅应该在具体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同时还需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地区宏观环境,金融和财税政策无疑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合理的金融和财税政策应该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平衡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这些都将成为促进经济改革和增长的有效工具。

反之则会成为障碍。同时,金融和财税领域的合作也有助于强化APEC成员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协调,为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注入新的动力。

重点议题之三: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深入发展,APEC成员经济体通过不断加强相互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往来,逐渐形成了相互交织、高度依存的亚太区域生产和销售网络。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演进也暴露出APEC成员经济体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亚太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既有复苏迹象,也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的问题。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寻找到新的合作突破口,继续扩大区域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缩小发展差距,并实现亚太经济全面、均衡、可持续增长目标已经成为摆在APEC成员面前的共同课题。同时涵盖基础设施联通建设、区域规制协调与融合以及本地区人员更紧密交往等多层面合作的APEC互联互通合作不失为一个现实而可行的选择。

成员共识之一积极落实《亚太互联互通框架》和多年期计划

2014年,APEC将积极落实印尼巴厘岛会议上通过的《亚太互联互通框架》及多年期计划,使其成为指导APEC长期开展务实合作的纲领性文件。落实过程中将侧重于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确认互联互通合作对APEC成员的战略重要性和优先合作地位;

制定跨越太平洋两岸的互联互通框架,超越地理局限性;

以《APEC互联互通框架》为基础,制定APEC互联互通合作的领域清单和路线图;

制定实现本地区全面互联互通的评估标准和具体时间表。成员共识之二倡议举行APEC互联互通部长级会议

结合当前APEC各成员对于互联互通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互联互通特有的政府间国际合作的特征,APEC将协商召开APEC互联互通部长级会议。在短期内,“APEC互联互通部长会议”可以作为现有的APEC交通运输部长会议的拓展和延伸。从长期来看,APEC各成员产业规划领域的部级官员也应参加APEC互联互通部长级会议。

成员共识之三推动建立亚太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

当前,APEC互联互通合作仍以实施大型跨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主,融资需求巨大,迫切需要提供充足、稳定、持久的资金支持,并做到更有效、更合理地安排和使用这些资金。因此,APEC应推动建立“亚太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并尝试从以下渠道筹措资金:

1.亚太互联互通合作基金

APEC各成员将讨论设立“APEC互联互通合作基金”的可行性,以进一步丰富本地区互联互通项目开发的股权融资渠道。该基金应设定明确的资金总额、各成员出资额度和基金投资规则,资金来源可以包括:APEC成员的政府财政拨款和扩充并整合本地区已建立的各种基础设施融资动议。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PEC将考虑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其主要功能是整合全球和区域的资金资源,向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项目的开发商提供资金支持,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3.国际和区域开发银行

“亚太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还必须加强与国际和地区多边开发银行的合作,与其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亚太地区互联互通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4.私营部门资金

APEC将利用PPP模式积极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吸收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合作融资。通过充分调动私营企业的参与,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国家投资的风险,而且可以促进各成员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

成员共识之四倡议各成员分享“APEC互联互通合作项目执行最佳范例”

三大重点 篇4

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多托在谈到今年西藏文物保护工作重点时说:“今年要完成三大工程维修任务, 全面开工‘十一五’重点文物项目, 同时要做好三大文物维修工程竣工庆典。”这意味着这项总投资达3.3亿元、原计划在2007年竣工的庞大文物维修工程将于今年全面竣工。

2002年, 由国家全额拨款的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三大文物维修工程正式开工。截至目前, 三大文物维修工程累计开工子项目156个, 完成150项, 完成投资2.8亿元, 超过了投资总额的八成以上。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提供的材料显示, 截至目前, 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的古建筑及壁画维修项目已经完成, 萨迦寺主殿维修工程已经竣工, 城墙、角楼、敌楼、僧舍等古建筑维修工程已经完成, 壁画保护修复正在进行。

在谈到这一工程竣工时间延迟的原因时, 自治区文物局局长喻达瓦说:“由于古建筑维修不确定因素多, 施工中不断发现新的险情, 设计变更比较普遍。”他举例说, 布达拉宫地垄加固维修工程量大, 施工难度高, 作业面狭窄, 无法实施大面积作业, 进度十分缓慢;萨迦寺由于海拔高达4300米, 每年施工有效工期短, 加之古建筑维修依靠人工多, 由于气候原因每日工作时间少于拉萨。因此, 种种因素造成了三大文物维修工程竣工时间不得不一再推迟。

康婷2013年三大重要工作重点 篇5

2013-2-19 20:2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4| 评论: 0

摘要:

一、正式启动直销市场 2013年是康婷公司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直销市场正式启动年。康婷公司将在本年 第一季度推出更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和操作平台,推出美容院加盟店全新的全套的高品质的专供院线产品;加强物流配送...一、正式启动直销市场

2013年是康婷公司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直销市场正式启动年。康婷公司将在本年 第一季度推出更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和操作平台,推出美容院加盟店全新的全套的高品质的专供院线产品;加强物流配送、物流分拨点的设立和管理,保障及时发货、及时到货,物流畅通;加强教育培训和系统管理工作,提高经销商整体专业知识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市场规范运作的管理;更好地做好后勤保障、新品开发、售后服务、内部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二、公司三期工程建设

公司三期工程建设将于今春开工,10月份整体建筑完工。这将是集生产、仓储、配货、研发为一体的高层建筑(建筑总高超过30米)。我们将把三期工程建设为高品质、高标准、高自动化程度、高端精密设备密集的现代化综合楼。

三、成立“天津康婷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干细胞研究已被列为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首,排名超过了人类基因组排序和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在近期或不久的将来可使尿毒症、肝硬化、糖尿病、神经损伤、癌症、白血病、瘫痪(脊髓损伤)、失明、帕金森氏综合症、艾滋病、老年性痴呆、心肌梗塞等绝大多数疾病的患者获得康复,并且,干细胞技术也将是解决人类衰老问题的终极手段。

康婷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坐落于三期工程四、五层,建筑面积为6000平米。成立康婷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三大意义:一社会意义,二品牌战略意义,三经济战略意义。

同时,澳大利亚康婷公司也将在年底开始筹备。

三大重点 篇6

“十三五”期间,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战略重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加快

京津冀区域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2.45%;常住人口一亿多人,地区生产总值5万多亿,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我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的重要门户,拥有全国最高密度的交通网络,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设区域经济共同体,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京津冀区域从发展条件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产业合作基础,为了提升京津冀在世界、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京津冀各市应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为总体目标,树立起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把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竞争力视为自身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在壮大自身经济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高。

京津冀各地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京津承担着率领京津冀参与全球化竞争,提升产业分工层次与竞争能力的任务,在追赶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提高制造业总体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等方面需要迈出更大的步子。

河北各市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科技创新和京津的人才为依托,通过重点优势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大幅度缩小与京津的经济差距,逐步实现与京津产业链条的对接,不断寻求产业发展与合作的机遇。

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分工层次

京津冀各地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实现合理分工是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取得未来发挥持久优势的根本所在。要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要求,确定每个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具有城市特色的产业和产品,确定重点产业在不同城市的主攻方向。目前京津冀产业合作主要以垂直型分工为主,即以一个或多个工业产品为核心建立相应的与之互补、依附性强的产业合作,这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合作的主要方式。未来应着力推动这种垂直分工向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并存过渡,并进而向以水平分工为主转变。

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为提升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向适宜地区集中,要在现有产业布局基础上,积极引导形成若干具有鲜明发展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探索多种集群发展模式。应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国家划分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原则,确定这一区域的重点发展轴线,确定产业发展区域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域,构筑城市发展与城市体系建设的整体框架。

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整个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京津冀区域具有围绕生产服务的研发和销售服务的巨大优势,在区域合作中应打造研发创新一加工制造一配套服务完整化价值链条。京津要加快向河北省辐射、扩散资金、技术和人才要素,壮大河北制造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使河北成为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通过京津的科技研发与创新,推动整个区域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医药等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壮大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区域制造业高端产品推向全国和世界市场,提高京津冀参与世界产业竞争的能力。

推进长江经济带加快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人口、城市密集的重要发展轴线,在全国“两横三纵”空间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江经济带包括九省二市,从上至下分别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促进空间布局合理化,保护中上游区域的生态环境

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居住人口众多,保护环境成为重中之重。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密集区和产业承载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能源、岸线等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必须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举、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把减少上游地区农村人口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尽可能吸引他们就近到城市和城镇就业或转移到中下游地区。要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上游地区城市规模,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加快发展,提高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发挥城市群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围绕长江沿岸的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超大城市,初步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这几大城市群已成为农业转移人口集中流入的地区,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也比沿江其他地区明显高出一个层次,是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要继续发挥城市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要加强城市群的科学规划,建立城市群的区域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城市群内的各大都市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和辐射带动能力,中小城市提升产业功能和吸纳能力、小城镇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群区域的产业集聚能力和人口承载能力。

加强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长江经济带建设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求加快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打造高效快捷的交通走廊,加快完善城际交通网络,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求提高东部地区交通网络畅通水平,扩大中西部地区交通网络覆盖范围,为引导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区域格局提供保障。

促进陆海双向开放

长江经济带建设将充分发挥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培育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求统筹推进沿海沿江港口建设,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引领作用,加快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实现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海陆双向开放创造交通先行条件。

打造珠江一西江经济带构建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

2014年7月,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规划》划定的范围包括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4市和广西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7市,区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5228万人。打造珠江一西江经济带是依托珠江西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加快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

珠江一西江上接云贵,纵贯两广,是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珠江一西江流域自然禀赋优良、航运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巨大,是珠三角地区转型发展的战略腹地、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大通道。

地处珠江一西江下游的珠三角地区开改革开放之先河,开放度高、市场成熟、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形成了世人瞩目的珠三角城市群。而广西区位独特、资源丰富、山水秀美、生态优良、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规划的经济带将广州、南宁两大核心城市连接起来,将珠三角和北部湾两大城市群连接起来,将有力促进东西互动、优势互补,极大地发挥广东、广西的潜力,使之成为横贯我国南部的一条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

促进东西互动,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中南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既有广东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有像广西、云南、贵州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发挥发达地区的辐射作用,带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中南西南整个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对于形成新的经济支撑带至关重要。

近年来,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平台,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由于行政区的分割,不仅广东、广西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且珠三角地区与粤西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也很大。经济落差大,不仅阻碍了经济要素的流动,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广西、云南、贵州少数民族居民较多,山大谷深,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面临多方面约束,迫切需要发达地区的辐射和带动。珠江一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有效对接,深层次拓展区域合作,促进流域上下游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促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区域合作与次区域合作

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珠江一西江经济带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东盟各国与广西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趋同性,互补性不强,而与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所以,国际区域合作的前提有赖于国内区域合作的加强。通过国际次区域合作,可与周边国家及地区共建工业园区或开发区,使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三大重点 篇7

1 全面超额完成2010年目标任务

1.1 科技推广及体系建设方面:

2010年在全省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 组织省、市、县万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 目前已示范主导品种150万公顷, 推广主推技术403.3万公顷, 分别达目标任务的112.5%和201.6%。重点指导40个县开展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并在16个县的80个乡镇开展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试点, 分别是目标任务数的114.3%和133.3%。建设乡镇农业试验示范基地400个, 超目标任务33.3%。

1.2 农业科研及成果管理方面:

组织、指导市州农科所联合育种攻关、联合试验, 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18个, 超目标任务数20%;组织开展了32项部省级成果评审, 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60%;继续加强知识产权及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 全年申请品种权保护49项授权32项, 分别达目标任务的245%和160%;实施超级稻工程, 实现核心示范区产量达789.8千克/亩, 占目标任务数的116.1%。

1.3 农业教育与农民培训方面:

培养37.6万新型农民,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391.1万人 (次) , 分别是目标任务数的125.4%和119.6%。完成绿色证书培训4万人, 超任务数33%;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4 041个, 是任务数的134.7%, 网络书屋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2 主要工作措施

2.1 抓科技创新, 增强技术支撑能力。

一是抓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10年四川省有32位农业岗位专家、49个综合试验站站长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行列;同时积极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对接, 四川省财政2010年安排专项资金1 500万元, 继续支持四川创新团队建设试点, 全省10个产业创新团队共确定了30个核心示范基地县, 分区域、分产业建立新品种展示园、新技术示范区、新模式示范带和新机制推进点, 促进了农业科研更好地与产业发展结合、更好地为生产发展服务。二是抓市州农科院 (所) 建设。2010年四川省财政安排310万元专项支持市州农科院 (所) 联合育种攻关, 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试验示范, 同年8月还在绵阳市举办了市、州农科院 (所) “十一五”成就展, 并对市州农科院 (所) “十二五”重点工作做了安排部署。目前, 各市州农科所选育的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新品种在全省推广面积分别占到46%、60%、29%和80%, 花生、大豆、苎麻等特色经济作物新品种应用面积均达到80%以上。三是抓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在金堂县和青神县分别建立了34.7公顷和36.1公顷的外来入侵生物水花生综合防除试验示范区, 带动周边农户开展水花生防除470余公顷。在阿坝州13个县和甘孜州18个县开展了冬虫夏草资源调查, 建立了信息数据库, 填补了四川省虫草资源数据的空白。

2.2 抓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 强化农业公益性职能。

2010年底四川省已有169个县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占全省总县数的93.3%, 其中有3个市州46个县的522个乡镇实现了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依托部、省项目支撑, 进一步推进了全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一是抓乡镇农技站标准化建设。利用2010年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安排给四川省的中央财政资金2 000万元, 在16个县启动80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试点。二是抓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利用2010年农业部和财政部投入四川省的中央财政资金4 000万元, 建设了40个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 通过推进改革, 创新机制, 建立各类试验示范基地400个, 面积4 333.3公顷, 其中粮食作物2 426.7公顷、经济作物1 906.7公顷, 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40 000人, 辐射带动80万农户推广使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三是抓队伍素质提升。全省2010年将完成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10 000人, 其中部级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在40个县培训4 000人、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在56个县培训5 600人。目前已完成培训7 506人, 占75%, 余下部分将在年底前全部培训完成。

2.3 抓科技培训, 培养新农村建设主体。

为培养一批与粮食和优势特色种植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产业农民, 四川省农业厅科教处积极争取和实施农民培训项目。2010年农业部安排四川省阳光工程培训资金8 610万元, 全年计划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农村服务业、农民转移就业、农民创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培养新型骨干农民30万人, 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 000万人次。其中已依托阳光工程安排新型农民培训21万人,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在4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县开展创业农民培训2 000人。目前, 全省已完成新型农民培训37.6万人, 完成实用技术培训2 391.16万人次, 全面完成创业农民培训任务, 带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均达到95%。

2.4 抓依法行政, 确保农业科研市场健康稳定。

一是强化品种审定试验环节监管。2010年对所有参加省区试的“三杂”品种都要求必须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 截至目前, 全年参加区试的材料共有91个单位的146个水稻品种、100个单位的197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区试转基因检测, 均未检测出转基因成分。二是抓好种子及稻米转基因成分抽检工作。重点针对2008年前审定的水稻、玉米品种进行了抽样, 共计117份样品, 其中水稻42份、玉米75份。经检测, 所有样品均未检出转基因成分。同时, 针对市场销售的大米成品和企业加工的大米产品进行随机抽样, 共检测样品20份, 均未发现转基因成分。三是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对全省转基因研发单位和企业进行了安全监管检查, 并对获批转基因作物中间试验的相关负责人做了询问笔录。全年共开展转基因安全执法检查16次, 填写询问笔录和现场检查 (勘验) 笔录20余份。另外, 结合“种子执法年活动”和“打击侵犯农业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 与种子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大小春供种季节种子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共出动车辆6 300多台 (次) , 执法检查人员15 000余人 (次) ;抽查种子经营单位1 946个, 抽检样品3 517个, 涉及品种671个。其中对玉米、水稻田间品种真实性鉴定共509个样 (玉米261个, 水稻248个) , 经现场鉴定确认:51个玉米样品和52个水稻样品存在真实性问题, 分别占抽样总数的19.5%和21.0%。根据鉴定结果,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 各市、县农业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 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违法者, 引导和维护了种子市场的健康发展。四是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全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现场宣传活动”“西南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转基因知识‘三进’ (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 科普宣传活动”等, 共培训农业科研人员和执法人员200余人, 发放宣传资料20 000余份, 接受群众咨询900人次。

三大重点 篇8

张沁荣副局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她指出,全国产品质量监督系统突出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产品质量监督制度改革,加强中国特色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突出民生导向,把消费品安全监管放在重要位置,提高了消费品在国家和地方监督抽查中的比重;突出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监控,加强重点产品风险监测,及时向社会发布风险警示,向企业发放风险告知书,妥善处置了一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突出多元共治,着力调动有利于强化质量监督的社会力量和积极因素,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化,努力构建社会监督网络。特别是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重点产品质量提升、机动车安检机构改革等方面,亮点纷呈。

梅建华司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按照全国质检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今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依法行政为基石,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突出消费品、电子商务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等三个监管重点,深化生产许可、监督抽查、安检机构监管和风险监控等四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质量监督服务提质增效升级的工作效能。

“突出3个监管重点”是指:一要突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把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重中之重,加强消费品监督抽查,推进重点消费品分类监管,强化消费品质量问题处置,推动消费品质量社会共治。二要突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坚持“帮、打、促”的工作理念,以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为主线,充分发挥质量服务与质量监督作用,帮扶电商生产企业提升质量保障能力,严厉打击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净化网络购物环境。三要突出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为主线,研究制定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办法,完善食品相关产品监管机制,加强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相关产品安全。

“深化四项制度改革”是指:一要深化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按照“放、管、治”的原则,贯彻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以保障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为基础,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为核心,以激发市场活动、落实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为目标,全面改革生产许可证制度。二要深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改革。按照依法监管、公正透明、权责一致、社会共治的原则,提高监督抽查透明度,规范监督抽查全过程,发挥监督抽查对消费品安全、质量提升、证后监管、分类监管等工作的推动作用,增强产品质量监督合力。三要深化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管制度改革。以分类监管为主线,围绕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明确层级监管职责,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切实加强安检机构监管。四要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制度。坚持重点突破、稳步推进,有效提升风险信息利用效率,提高风险评估能力,探索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调查,实现风险处置常态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推动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质检总局将在2015年深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以儿童用品、厨房用具、纺织服装、电线电缆、装饰装修材料、节水产品、复混肥料、建筑防水卷材、车用汽柴油、食品包装材料等10类产品为重点,集中力量,狠抓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凸显监督效能,以质量提升促进转型升级。

链接

质检总局计划对182种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

2015年,质检总局将继续加强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质量问题突出的产品的质量监督,计划对182种产品开展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包括日用及纺织品19种、电子电器产品31种、轻工产品21种、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29种、农业生产资料15种、机械及安防产品31种、电工及材料产品26种、食品相关产品10种。监督抽查分季度监督抽查、专项监督抽查和联动监督抽查等3种形式,监督抽查的对象包括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和网络销售企业。

1强化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

除传统日用消费品,增加涂料、陶瓷砖、采暖用散热器、地板等家装建材产品,汽车轮胎、汽车内饰材料、汽车制动器衬片、汽车安全带、机动车辆制动液等汽车相关产品。

2强化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

初步计划对电磁灶、家用燃气灶具、厨房机械、女士内衣、羊绒衫、羽绒服、儿童牙刷、按摩器、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纸尿裤11种产品开展电子商务专项抽查,并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对比抽查。

3强化准入许可产品证后监管

重点突出抽查工业生产许可证产品29个,如钢筋、水泥、建筑防水卷材、化肥、农药、危险化学品包装物、人民币鉴别仪等;强制认证产品28个,如童车、玩具、电冰箱、储水式电热水器、溶剂型木器涂料、消防水带、电动工具等;计量制造许可证产品5个,包括了单相电能表、热能(量)表、膜式燃气表、冷水水表和矿用传感器。

4强化质量提升的重点产品质量监管

涉及2015年开展10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的49种产品,如玩具、童车、电磁灶、厨房机械、羊绒衫、羽绒服、电力电缆、溶剂型木器涂料、实木地板、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滴灌带、复混肥料、建筑防水卷材、车用汽油、柴油、食品用塑料、纸质包装等。

5强化质量水平较低产品的跟踪抽查

重点跟踪抽查质量水平较低的产品85个。

6强化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

扩大抽查产品种类。计划组织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餐具洗涤剂、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酒瓶、日用陶瓷、铝易开盖、竹木筷子、食品用橡胶制品、铝塑复合膜袋等10种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开展抽查。

7积极回应部委和公众意见和建议

重点安排抽查网络机顶盒、安全隔离网闸、贵金属饰品、淋浴用花洒、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玉米联合收割机、光伏并网逆变器等产品。同时,针对网络投票中公众关注度较高、投票数较高的71种产品全部纳入了2015年国抽计划。

8积极扩大抽查产品种类

上一篇:腰大池冲洗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感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