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要素

2024-09-12

三大要素(共12篇)

三大要素 篇1

为应对网络带宽增长要求, 有效降低每比特每公里的承载成本和功耗, 超高速率WDM传输技术成为业界的关注重点。从1995年DWDM系统首次商用以来, 短短15年时间内, 单个WDM系统的容量就从20G迅速地发展到3.2T, 平均每年增长40%。然而面对年50%以上的业务量增速, 研制和商业化更高速率的传输技术已不可避免。今天技术创新已使80波100G WDM系统的商业应用成为现实, 意味着单一系统可在0.1秒内传输2个小时无任何压缩的1080P高清视频, 即每秒可传送20部家用高清网络电影。

怎样才能将今天的40Gbit/s传输速率, 0.8bit/s/Hz的频谱效率提高到人们所希望的100Gbit/s传输速率和2bit/s/Hz的频谱效率, 并且克服光纤对于长距离传输100G高速信号带来的挑战呢?选择合适的信号调制方式和高性能的接收技术是关键。

100G调制首选PDM-QPSK

要将100G的信息流通过50GHz间隔的信道传输, 必须将频谱利用率从40G传输的0.8bit/Hz提高到2bit/Hz。要实现这个跨越, 选择合适的调制格式是关键。

简单地沿用10G和40G的幅度调制和两相位 (BPSK) 和四相位 (QPSK) 调制格式, 在100G速率下已无法实现在50GHz信道中的有效传送。因为即便使用QPSK其波特率也在50G, 有效带宽将超出50GHz, 将它放在50GHz信道内, 信号功率将损耗太大。必须考虑更高效率的调制方式。

为了维持合适的传输波特率, 100G传输每信元符号需要携带更多的比特信息 (如4比特/符号) , 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二条途径实现。

其一, 采用多相位调制和相位结合幅度调制的格式, 如8PSK和16QAM, 但随着这种调制复杂度的增加, 信元之间的最小欧氏距离减小, 能容忍的相位和幅度噪声也随之减小, 造成抗非线性容忍性变差, 因此无法满足长距离的传输需要, 而且系统设计和制作相对复杂。

其二, 利用光的正交偏振模的物理特性, 采用偏振模复用的办法, 将信息流分别调制在同一频率两个互相独立的偏振态上, 实现将波特率减半。

基于以上的考虑, 阿尔卡特朗讯最先选择了PDM-QPSK作为100G的调制格式, 既采用相对成熟的QPSK技术, 又通过偏振复用将波特率减半至25~28G, 实现2bit/Hz的几无损伤的传输。PDM-QPSK作为100G传输的优选调制格式, 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目前已被OIF列为标准。

相干光接收技术的优势

常用的光接收机采用差分接收方式, 将前后码元的相位差转化为幅度信号, 通过光电转换再将对应光功率转为幅度调制的电信号。在这个解调过程无法对经过长距离传输而引入的色度色散和偏振色散进行补偿, 补偿必须于解调前在光域内完成。

采用光学色散补偿DCM通常必须分段实施, 为了对每个波长做到精确补偿, 还需要使用可调谐的DCM, 设计复杂、实施困难;光学偏振色散补偿必须针对每一个信道波长实施, 代价大。这些都会造成对光域上大范围实施灵活路由、保护和恢复带来极大的不便, 从而阻碍大容量睿智弹性光网络的实现。扫除这一障碍的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引入相干光接收, 配以高速的采样、模数转换和数字信号处理。

与普通差分光接收不同, 相干检测 (图2) 使用一个高稳定度的本地振荡激光器经过偏振分束与偏振分束后经过传输的输入光信号光进行混频, 90度混频器输出一个偏振态的两路信号 (I、Q) , 分别对应该偏振态光场的实部和虚部, 经过光电转换后, 再由ADC采样获得对应的数字电信号。两个偏振态共四路信号。这四路电信号完整地保留了光信号的偏振态、幅度和相位信息, 而不像普通的检测那样只保留光功率信息, 因此为在电域补偿光域所引入的色度和偏振色散创造了条件。

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的作用

经过相干检测后得到的四路电信号完整重构了两个偏振态上光信号电磁场的实部和虚部, 或者说光场的幅度和相位, 使得在电域上采用先进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对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引入的损伤进行补偿成为了可能。

由于光频的微小差别造成在光纤中传输速率不同而引发的色度色散, 其频谱函数是确定可知的。现在可以通过设计一个与色度色散频谱函数相反的数字有限脉冲响应 (FIR) 滤波器, 让在光纤中传播速度快的频谱在通过FIR数字滤波器时相应地多一点延迟;而让传播速度慢的频谱相应地少一点延迟。这样通过FIR数字滤波器后, 所有信号的频谱在进行最终判决前在时间上又重新拉平, 也就是说色度色散得到了有效的补偿。

采用PDM-QPSK相干检测的100G传输系统可以大幅度消除光纤带来的传输损伤, 其PMD的容忍度可高达30ps, 色度色散的容忍度可达几万ps/nm。实验研究表明, PDM-QPSK调制和相干检测技术的100G传输系统, 可以支持1500km的传输距离, 同时在同一平台上, 100G和40G、10G信号可以邻道部署, 同时传送, 无需设置保护波带, 大大提高网络频谱的使用效率和配置灵活度, 为构建未来的弹性光网络奠定了基础。

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研发投入, 阿尔卡特朗讯在100G的产品商用化方面走在了业界的前列。2010年6月阿尔卡特朗讯发布了其在100G光网络领域持续创新的最新成果, 公司创新性地采用新兴下一代相干技术, 推出了第一个可在单波长上承载单载波100G传输的商用解决方案。随着这一商用解决方案的推出, 阿尔卡特朗讯正引领市场走进100G下一代相干技术商用部署的时代。

三大要素 篇2

1)主要内容:

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时间及组织架构,明确企业的机制、功能与活力,进而把资源的优劣势和现阶段内外条件紧密结合起来,对企业的研发力、销售力、生产力、采购供应力等作出柔性合力(进退自如)评价。

2)把握重点:

决策智慧是个人还是团队,信息渠道提炼与使用价值程度;企业内部改革重点根源和企业架构协调综合性;组织目标与实操匹配度。重点为:员工潜能和主动性与发挥空间,各层面沟通关系与协作支持,技能培训、文化内涵和制度建设,企业远景和员工满意程度,离职缺勤抱怨率等。2、产品生命周期要素

1)主要内容:

根据产品的销售增长率以及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情况,检讨各种产品在生命周期曲线上的位置,分析产品将来发展的可能性和产品组合的合理性,并对照产品生命周期的标准和对手资料分析后作出淘汰、更换或研发新产品上市和策略,

2)把握重点:

产品组合性检讨为:产品仅处在投入期和成长前期,经营不稳定;以跨成长前期和成长后期之间的产品为主力产品,并配有投入期产品,则企业稳定高速发展,利润率高;产品仅处在成熟期、衰退期及成长后期,则要集中创新性和品牌为主导。

同时,应把市场占有率结合起来运用。另外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长度随产品的不同而异,在检讨时,对此应加以注意,不能把产品稍有滞销认为产品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而进行淘汰。3、产品竞争能力要素

1)主要内容:

产品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直接发挥作用的实力因素。它主要决定于产品性能、质量、价格、成本、成套设备、技术服务、销售渠道、推广活动和同客户的关系,新产品开发与销售比重。

2)把握重点:

应掌握的为;市场占有率与定位是否相适应,产品附加值、品牌文化与顾客满意度,销售诚信维护和管理与售前售中售后,拓展策划与实操展示效果,客户信息、新产品研发和上市时机与供应协作渠道;以及工作的能动状态等检讨方法,在同行业中最高为上,平均以上为中上,平均为中,平均以下为中下,最低为下。

走向成功的三大要素 篇3

“这是我人生的一个最重要时刻,举起奥运圣火的那中神圣的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太激动了!”在2008年3月24日的希腊,冯军高举着北京奥运的圣火跑完那极具历史意义的200米之后,发出如此感言。作为一名中国人,能够参与奥运火炬的传递活动是一生的自豪与荣耀;作为“爱国者”这个有着特殊品牌含义的创始人,能够参加这次火炬传递活动,对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意义非凡;而作为中国高科技领域创业者的火炬接力第一人,冯军跑过的这200米正是中国企业家走向世界那最艰难的200米……

为什么冯军会是这个第一人?因为他身上有一种类似奥林匹克精神的特质;因为爱国者这个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代表了中华民族;因为华旗和奥运会有着一个共性——国际化。“精神”、“品牌”、“国际化”,《科技创业》认为这是解读冯军最关键的3个词。

脚踏实地是一辈子都不能丢弃的精神

华旗为什么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也许有人会说是冯军的品牌策略;也许还有人会说是因为冯军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不可否认爱国者的品牌策略是华旗成长的一个原因,同样我们不可以忽略这个时代对于华旗发展的助力;但是这些都不能算是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华旗能有今天,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冯军自创业之初便有并一直保留至今的那一份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

脚踏实地是一个创业者一辈子都不能丢弃的精神,不论你是在刚刚起步死亡之谷,还是已经到了会当凌绝顶的泰山之巅,如果创业者不能一如既往地脚踏实地,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必然是一脚踏空后的万丈深渊。套用一个退伍军人的话说,创业者必须要从班长做起,因为不论一场多么大规模的战争,在最基层带头执行命令的绝对是班长,他们带领着自己的战士在战场上干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只有活下来的他们才知道怎么打仗;至于那些从军校毕业的高材生,虽然一出校门肩膀上扛着一杠两星甚至是两杠一星,却从来没有被硝烟和血腥洗礼过,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打仗,也不知道什么叫打仗,因为他们的双脚踏上过战场。创业就像打仗一样,没有经历过硝烟与血腥洗礼、没有感受过死亡威胁的创业者,难成大器。因为他们不了解客户、不了解员工,甚至他们连自己究竟在做什么都不知道,整天浮在半空中,顶个总经理的头衔就真把自己当成跨国集团的CEO,哪怕手下之有两个人,都不愿意亲力亲为地去做一些脚踏实地的事。

冯军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6年前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在那个年代这是多么高贵的身份;毕业分配单位是北京建筑工程总公司,而且入职就外派马来西亚,多么有前途的工作。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人能够拥有这些?而拥有这些的人又有多少能够轻描淡写地放下这一切?冯军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抛弃了自己“高贵”的身份,在中关村当起了“板儿爷”;他放弃了前途无量的工作,在同学的柜台租了三分之一的摊位开始“练摊”。这个时候的冯军连个“班长”都不是,他是从更基层的战士开始做起的。后来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当“班长”的机会,却因为身为清华毕业生的员工,在送货时遇到了同学感到十分丢人,便辞掉了工作……

现在冯军指挥着1900多号人,应该算得上个“团长”了,那么看起来养尊处优的他有没有丢弃那份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呢?答案是没有。在华旗有一项特殊的制度:公司中90%以上的员工都必须定期去站柜台,与顾客面对面交流。除了财务这样的部门,只要跟产品相关的员工,都必须执行这项制度,包括副总级的管理层。这不是什么形式主义,每一个人去站柜台的人都必须要有所收获,因为站柜台的效果评估直接关系到奖金、关系到升迁。用冯军自己的话说:“如果你不了解消费者,哪有资格去指挥。”

不仅仅是这样,一直致力于研发创新的华旗,在核心技术研发的问题上也是尽可能去做到脚踏实地。上海爱国者数码研究院、北京华旗数码技术实验室、华旗数码影像技术研究院,这些都是华旗这15年来先后成立的研发部门,他们分别负责华旗在各个数码领域的技术创新以及核心技术研发,尤其是华旗数码影像技术研究院,这是2003年为了让爱国者数码相机能够打破日韩巨头对中国市场的垄断而成立的,4年多来从300万像素到1000万像素,一切的技术难关都是在这里攻破,相信即将问世的爱国者单反也将诞生在这里……

这就是脚踏实地的精神,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一辈子都不会丢弃的精神。

民族情结是打造民族品牌的重要突破口

如何打造品牌?很多企业认为设计一个漂亮和现代的公司或产品标志,或者推出一个琅琅上口、与众不同的宣传口号,或者把广告创意和设计做好,大量做媒体投放,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这样就是在打造企业的品牌。至少中国绝大多数的创业型企业都是抱有这样的想法。然而这种做法,却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充其量只是在视觉符号这个点上做足了文章,却忽略品牌更深一层的涵义。

要想知道如何打造品牌,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品牌。品牌是什么?品牌是通过视觉符号、产品和服务、品牌附加值以及品牌承诺与消费者建立起来的一种关系。那么要怎样去经营这种关系呢?我们来看看冯军是如何做的。

首先是视觉符号。冯军选择了一个非常好记,而且不易模仿和混淆的名字——爱国者,英文名字从最开始的直译的Partiot换成了中文谐音aigo。从爱国者这个品牌问世开始,冯军就准备好了一大堆的宣传口号、广告创意,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发展到后来近乎疯狂的全球体育营销,最近一次就是他亲自高举奥运圣火,在希腊慢跑了200米。

从视觉符号的角度来说,冯军的营销策略已经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爱国者”这个商标,那么贴着这个商标的产品如何,服务如何,就成了品牌能否成功的又一关键。“优质优价”这是华旗产品的传统,这个传统从冯军还在中关村“练摊”的时候就有,一直保留至今;至于服务,同样是从中关村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送货、保修客户要求的、力所能及的,尽量做到。从这几年爱国者MP3、MP4、移动存储产品的市场占有量就可以看出,爱国者的产品和服务为这个品牌的打造立下了汗马功劳。

优质的产品还会让一些特殊的用户成为自己的义务宣传员,这样品牌的第二要素又反过头来帮助了第一要素。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就是其中的一个。“This is the best photo I have ever taken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对爱国者的数码相机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对爱国者这个品牌而言,这位前唐宁街10号前主人的一句赞美,抵得过一万个英国人……

说到附加值有人可能会要问:一个MP3一个U盘能有什么附加值?也许我们说不上来,但是我们可以听听冯军怎么说的:“每个人都是爱国者;因为热爱自己的母亲,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就是附加值。大家都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却鲜有企业能够打造出一个品牌来满足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居然还在使用当年视我们为天朝的弹丸小国的产品,就在这种情绪越来越强烈的时候,爱国者站了出来。冯军将他的民族情结融入了爱国者这个品牌,再通过这个品牌来满足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这就是这个品牌的附加值,这也是冯军打造爱国者这个品牌最为成功的关键。

最后要补充的一点,就是品牌的承诺。这个承诺既包括了对消费者负责的“阳光服务承诺”,也包括了对员工对国人那句“将爱国者建设成为令国人骄傲的国际品牌”的承诺。前一个承诺,华旗在用实际行动向消费者兑现;后一个承诺,冯军正在带领着他的团队努力的奋斗……

中西合璧是企业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如何让企业顺利完成国际化转型?中国已经正式加入了WTO,广大的国际市场正在等待着中国的企业家去开拓,而同时中国市场这块大肥肉也让那些国际巨头们垂涎已久。国际化,便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很多创业者认为,我只要把分公司开到了国外我就是跨国公司,就是国际品牌,就完成了国际化。荒谬之极!如果把分公司开到国外就算国际化,那么《科技创业》去美国建一个常驻记者站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一本国际化的杂志?

有人说要读懂冯军,先了解3个词:“创新”、“品牌”、“国际化”。就整体而言,我们不以为然,因为他忽略了冯军最重要的创业精神;但是我们却觉得前面两个词恰恰是华旗国际化的关键所在。因为爱国者的品牌,华旗名扬四海;因为冯军创新的中西合璧的经营管理模式,让华旗从内部正在逐步地进行国际化转型。而所谓的中西合璧,放在一个具体的事例上,就是那副著名的“爱国者象棋”。

任何一家中国企业,在进行国际化转型的时候,最大的阻力莫过于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让员工乃至于创业者自己都难以把它们揉到一起,使他们融合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冯军用了一种很简单的举动,创新出了与众不同的“爱国者象棋”,在这个棋盘上中西文化的精华最大限度地融合在一起,而这幅象棋之所以与众不同,仅仅只是因为国际象棋的棋盘上多放了4只“炮”。这种象棋的下法没有太多特别的地方,所有的国际象棋棋子都是按照原来的规则游戏,只是新加进来的“炮”是用从中国象棋里带来的规则游戏。

冯军在公司内部推行“爱国者象棋”,每个月还进行象棋比赛,获得前八名者会上光荣榜,还有物质奖励;但是冯军又同时说,自己并没有要求每个员工都要精通此道,推行的目的只是为了用这个很有民族特色的游戏规则,来帮助中西合璧、文化融合。既然如此,那光荣榜和奖励岂不是多此一举?不然,这恰恰是一种西方的管理文化,它和国际象棋中兵的游戏规则,异曲同工。不论是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兵在到底之前只能前进,但是在细节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象棋的兵,在刚刚跨过河界和走到底之间这段距离是最强的,号称“过河卒赛过车”,但是一旦它走到了底,那么这个兵就和死兵无异了;国际象棋不同,首先它没有河界,其次当兵走到底的时候,可以升变成任何你想变的其他角色……这就是为什么冯军既不要求员工精通此道又要去奖励前八名的原因。企业国际化从这里开始,比赛中的前八名,就是国际象棋里那走到底的兵,既然他们在这个领域做到了数一数二,那么就要按照国际象棋的规则来奖励他们。

那么既然要国际化转型,又何必放4门炮进来“画蛇添足”呢?因为国际市场是一个下“国际象棋”的地方,韩国人学了20年,日本人下了40年,美国人呢?人家研究了200年。对于初出茅庐的中国人来说,我们不在这个棋盘上保留一些自己的民族特色,我们拿什么和别人去拼?外国人看中国的国际品牌,不是来看我们穿西装打领带的,他们要看的是这家中国的国际化公司拥有的中国特色。“爱国者象棋”中的炮,就是这个“中国特色”。冯军很固执的认为这个“炮”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因为它代表了跨越式的思维方式,绕过眼前的问题去解决后面更加关键的问题,剩下的留给时间和后人。

有人说国际化离不开本土化,其实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完完全全地接受西方文化那不叫国际化,真正的国际化应该是在保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去尽可能的去接受西方文化,去迎合国际市场。而为了不让文化冲突成为国际化的绊脚石,那么创业者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契合点,来让中西文化融合,真正做到中西合璧。冯军找到了——他的“爱国者象棋”就是那个契合点,而且他没有把这个东西白纸黑字地写出来,只是通过游戏规则的潜移默化,让华旗上下来接受这种文化融合,做到真正的中西合璧。

华旗简介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1993年创立于北京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以“六赢”理念为准则,即确保“大众、代理、员工、公司、供方、社会”参与合作的六方,共同获得合理利益的满足和发展的机会,使公司能够坚实、稳定的发展。

华旗资讯营业额连续十二年每年保持快速平稳的增长,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区。旗下爱国者移动存储产品市场销量连续五年遥遥领先,带动中国移动存储行业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个大规模领先于国际市场的IT产品领域;爱国者MP3随身听入市仅一年即实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已连续三年销量遥遥领先,将垄断此领域长达四、五年之久的众多韩国品牌远远甩在后头,成为IT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首个领先于众多国际对手的民族品牌;爱国者显示设备及其它外设产品一直稳居国内市场第一集团,其中电脑机箱连年市场占有率第一。2004年被CCID评为“数码产业杰出企业”、“中国信息技术创新最具潜力企业”。

为帮助本刊改进质量,请告诉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编辑信箱:blacktea710@vip.qq.com

主编荐语

所谓脚踏实地白手起家

冯军白手起家“板儿爷”身份创业的故事,其实尽人皆知;之所以还想炒这碗冷饭,完全因为这碗饭不但意味深长,而且味道好极了,值得我们经常想一想,天天尝尝。

对每一位创业者而言,开始的艰辛和艰苦几乎都是逃脱不了选择,当然,彼时彼刻,列位也觉自然并乐意接受。值得一提的是,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就洗手穿鞋上岸了,把团队和员工留在原地继续艰辛艰苦,于是,创业者身份马上转而成为了老板。

这种转换似乎在所难免,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也的确是这么一个貌似顺理成章的逻辑关系。老范想要特别强调的是,上岸穿鞋也许必然,但不论是上岸还是上船、上车、上飞机,我们创业者的思维和精神不能变,我们对创业精神内涵的理解不能变,我们因创业精神指引的企业发展方向不能变,我们因创业精神营造的企业文化不能变。

如果这些也随之而变了,起先的脚踏实地白手起家,其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也就只剩下了居功自负的谈资和回忆,然后在谈资和回忆中,偏离自己的人生轨迹。

关注三大要素提高课堂实效 篇4

1.情境创设突出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情境创设过分的强调,好像离开了情境就不是数学课了,这样的案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有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喜羊羊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喜羊羊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喜羊羊头像+例题,再次是喜羊羊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喜羊羊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个喜羊羊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到底又有什么价值?教师虽然想通过喜羊羊的出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但这种脱离了生活,形式化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情境创设突出实效性,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应当以激发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现实基础、合理选取情境素材为前提,使情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2.学习方式突出实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1)不排斥接受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这些知识的学习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这时,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2)重视探究学习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教者先发给每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让学生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想办法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学生有的用三角板量角,有的用直尺测边,有的在交流,有的在记录,有的在争论.最后,由小组长汇报探索结果,全班进行交流,获得结论.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当然,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同时在探究学习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适当点拨,指导适度,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3)改进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有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中,或是小组合作探讨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使得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多少探讨价值,只能流于形式;或是没有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只能走过场;或是在合作学习中,过于强调少数组织者的“说”,而忽视了其他小组成员的“听”和“做”.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契机,该合作的时候合作,不该合作的时候就不合作.二是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三是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3.课堂练习突出实效性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首先是面上要注重提高作业训练的实效性,做到“少、精、活、实”,即量不求多,选题精当、针对性强,题目覆盖面广、题型富于变化,训练扎实,分析透彻,讲究方法.其次是要关注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分层布置,分层训练,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高一层次的练习,使人人有目标,人人有提高.再次是坚持专项训练,突出重点.一是计算专项训练.常态下,每节课要预留3-5分钟为计算专项训练时间.二是作为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开展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专项训练,教师根据学习内容,每天向学生提供一道或趣味型、或拓展型、或实践性的数学题目,供学生思考、练习,教师进行相应的帮助、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可以建立专项训练档案,及时发现并记录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纠错分析讲评,并组织针对性练习.还可以根据学生每天训练的情况,分别以周、月、学期为单位,建立“计算能手”与“解题高手”等评选制度,同时设立“进步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训练的动力与兴趣.

绩效评估的三大关键要素 篇5

每次到了绩效评估的时候,不论是对主管或是对员工而言,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哎!绩效评估,填写不完的表格、算不完的数字、艰涩难懂的评估指标!不过就是纸上作业,看不出有什么效果,很多主管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员工也害怕被考核。其实,绩效评估不应只是徒具形式而已。身为主管的你,有能力、应该、也必须通过绩效评估的流程与做法,让员工了解自己的表现到底是如何?未来在公司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机会?如何通过绩效面谈将公司策略传递给基层员工?

绩效评估真的只是徒增主管与员工的困扰,而无法创造任何实质的效果吗?其实不然。绩效评估的有效与否?笔者根据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1、创造对话的机会;2、绩效评估必须包含评估与指导的过程;3、建立向上评估的机制。

成功关键1:创造对话的机会才是重点,表格仅是参考

真正有效的评估,不在于表格设计有多完美,而在于人本身。在进行绩效评估时,我们很容易受到表格的牵制,完全按照表格操作,根据表格所列条例的项目逐一问答,流于形式。

主管应摆脱表格的框架,自己设定绩效评估的主轴,事先拟定好某些重要的议题和指标,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沟通。绩效评估的主角是员工,其实员工真的很希望知道:自己的主管对于他过去的表现,到底有什么样的想法?未来他是否有更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他要如何做才能成功?表格只是辅助工具,是量化的数据,仅仅只是作为评估时的参考。当彼此沟通某些重要的问题时,可以针对表格上所列出的相关项目作为讨论内容的依据,才不至于过于空泛。

主管可以在绩效评估之前,事先想好问题,并告诉员工,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在进行绩效评估时,便可以由这些问题,引导员工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让员工多表达自己的意见。

通常主管可以在事前请员工思考以下的问题:

1、过去这段时间里,自己感到最骄傲的成就是什么?原因何在?

2、过去这段时间里,自己学到了什么?

3、在工作上最有挫折感的事情是什么?

4、在工作上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5、如果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改变,最想改变哪些事情?

主管可以按照实际状况的不同自行设计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有准备的时间,而不是等到实际评估绩效时,突然抛出问题,让员工一时之间不知如何问答,反而失去了沟通的意义。

另一方面,主管也应该做好事前的准备,思考清楚以下的问题,有了明确的想法,才能确实的沟通:

1、员工工作表现的好坏,是否与他本身所具备的某些优点或缺点有关?

2、绩效表现不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员工的问题是因为缺乏动机,还是能力不足?如果是能力不足,是因为个人的问题,还是缺乏训练与经验的原因?

3、员工是否有某些缺点是不可改变的?这些缺点会影响他的工作绩效表现吗?如果这些缺点已经影响到团队,那么就应该慎重考虑是否有调整工作内容的必要?

4、员工是否有某些潜能仍未完全得到发挥?该如何帮助他发挥自己的潜能?

成功关键2:不仅要评估,更要指导员工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在进行绩效评估时,只做到评估的部分。事实上,绩效评估的过程包含了两个重要的过程:一是评估,也就是评价员工过去的表现,做出具体的评价,决定是否应给予适当的激励,例如调薪或是职位的升迁异动等。二是指导,针对员工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主管必须提供必要的帮助与咨询。例如,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的?员工的潜能有没有获得完全的发挥?员工未来在组织内的生涯发展如何?

因此,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主管其实同时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在评估阶段,主管的角色是裁判;在指导阶段,则转换为咨询者的角色。两种不同的角色,讨论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不应混淆在一起。当员工想着有没有可能调薪时,又怎么可能专心思考未来的发展?因此,绩效评估的过程,必须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来进行,才能真正达到效果。

成功关键3:建立向上评估的机制,达成双向的沟通

绩效评估的失败,还有另一重要的原因:主管与下属之间权力的不平等。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必须由主管做出最后的决定。正因为如此,员工也就理所当然的以为,主管才是真正掌握了绩效评估的主导权,而自己只能被迫处于被动的角色,也因此容易产生防卫的心理。那么,该如何解决权力不平衡的问题?笔者认为建立向上评估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只有员工接受评估,主管也同样要接受员工的评估。不一定要有正式的表格,主管可以主动提问,请员工给你一些建议:

1、你认为主管可以做什么,让你更容易完成工作?

2、如果你是主管,你最希望他改变哪些事?

除了平衡彼此的权力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员工的角度了解你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情形,借着这个机会为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进行一次总体检,

你们彼此之间是否曾有过误会没有化解?或是在互动上已存在某些问题,而没有说出来?只要有任何小小的不愉快、不信任,都会影响到双方未来的工作。除了平时的沟通之外,更应该通过绩效评估的过程,重新修补或是强化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

如何执行绩效评估的流程?前面笔者曾说过:绩效评估包含了评估与指导两个不同的阶段。首先应从评估开始,也就是针对过去这段期间员工的整体表现成果,给予具体的评价。

这当中包括了员工自我评估与主管评估两个部分。尽管你们两人对某些项目的表现有不一样的认知,也可以相互沟通与讨论。但是,不要忘了,主管仍然必须做出最终的决定。正如同比赛时,即使有再大的争议,一旦裁判做出决定,就不应再去争执。同样的,打分数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主管可以给予员工表达意见的机会,但是主管是做出最终决定的人。主管不必在当下就有了决定,可以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笔者建议在评估工作绩效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绩效目标的达成:员工是否有达成前次绩效评估所设定的目标。

2、行为的表现:除了目标的达成之外,主管必须同时考虑,员工达成目标时所表现的行为或是采取的行动,是否恰当。

举例来说,因为有位员工的努力,产品能够准时的上市。但是员工可能为了达成目标,破坏了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因此,员工在这件事的绩效表现则会打一些折扣。事实上,不仅达成目标很重要,如何达成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评估员工的绩效时,主管必须同时考虑两个不同的方面。

以上评估的阶段针对的是过去的表现,接下来则是要针对未来的表现进行讨论,也就是指导的阶段。

这个阶段属于开放式的讨论。主管可以根据之前要求员工事先思考的问题,来引导员工说出自己的想法,尽量让员工多谈谈自己,包括了对自我的整体评价、自我的期望、本身所具备的优势或是劣势问题等。听完员工的想法之后,主管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时主管扮演的是咨询者的角色,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提供不同的意见给员工作为参考。主管可以看出员工所没看到的优点或是缺点,帮助员工更加清楚的看待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现,更了解自己。

更重要的是,主管应运用本身对于组织的理解,帮助员工成长。身为主管的你,比员工更清楚,如何在这个组织内达成目标?如何才能在组织内有比较好的发展?换句话说,主管的意见只是在弥补员工思考上的不足,让他更能以组织整体的观点来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

当然,任何问题的讨论都必须有具体的结果,因此在结束绩效评估之前,针对以下重要的问题,主管与员工必须达成共识:1、需要改进的问题;2、工作内容的调整;3、下一次绩效评估之前应达成的绩效目标等。这样才算是真正完成了绩效评估的流程。应避免的几大主观偏见

在实际执行评估绩效时,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客观的原则。笔者根据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提醒各位主管,应避免落入以下几种主观偏见:

1.晕轮效应:单凭员工在某方面表现优异,就认定他在所有方面都表现不错。这位员工通常能与客户维持良好的关系,所以你想他在办公室内的人际关系必定也是不错。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相反的情况便是所谓的号角效应,员工在某方面表现不好,就认为他在其它方面必定是表现不佳。

在评估不同的工作表现或是能力时,应视为不同的问题个别处理,彼此之间不应具有因果关系。不应依据员工某一方面的表现结果,判定他在其它方面的工作表现。

2.对比偏见:主管在进行评估时,常常会相互比较不同员工之间的表现,判断员工的表现是好是坏。或是在与员工的讨论过程中,提及某某人有不错的表现,希望员工也能达到相同的标准。

这同样是误解了绩效评估的意义。绩效评估比较的是个人现在与过去之间的差异,而不是不同的个人之间的比较。主管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员工是否符合或是超越自己的工作目标?员工是否比过去有所进步?

3.仁慈偏见:尽管员工的表现并不怎么好,但是你还是给予不错的评价,称赞员工的表现。你也许会这么想:这样可以让员工心里比较好过,更能达到鼓励的效果。然而,过度的仁慈只是在掩饰问题,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员工以为自己的表现已经够好了,也达到了主管的期望,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做更多的努力。相反的情况便是过于严苛。员工表现得再好,你给予的分数却是偏低的。你的想法是:这样才能刺激他们不断的进步。但这只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员工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可能因此采取消极的抵抗。反正无论再怎么努力,都得不到肯定,又何必白费力气?我们不应扭曲绩效评估的功能。绩效评估是为了事实的呈现,让员工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表现是好是坏,而不应该成为满足其它目的(例如,刺激员工追求更大的进步)的一种手段。为了避免上述的偏见影响了员工的绩效,建议在绩效评估之后的一两天,应重新检查所有的结论,再做出最后的定案。

4.同类人偏见:当主管在评价与自己属于相同类型的人的时候,往往也会做出比那些与自己不是同一类型的人更高的评价。我们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有效的,因此如果有人与自己很像,那么我们总会假定他们也一样是有效的。这也是主管在做绩效评估时应该注意的偏见。

育人有度:精细化管理三大要素 篇6

一、转变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观念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应有不同认知事物的观念,但是,由于传统思维定式,转变观念是一个写在纸上容易,说在嘴上容易但做起来非常难的事,改变已经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是困难和痛苦的抉择,所以转变观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首先领导干部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集团高管及管理者就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完全转变对企业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科学发展新形势需要的现代化管理理念。

在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中,领导干部是带头人,他们既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策划者,又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和实施者。从策划的角度而言,超前的管理意识和科学的管理理念需要有先进思想和科学水平的支撑,先进思想和科学创新可以引导人们与时俱进;从执行和实施的角度而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随意化、经验型、粗放式管理模式和观念,就必须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以提升执行力来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关键在于落实和效果。

因此,在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我们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思想观念转变得快与慢、深与浅、是与否,不仅影响广大员工观念意识的转变和行为职责的运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细化管理的成败结果和顺利推进。

其次全体员工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在解决了领导干部观念转变的前提和基础上,全体员工观念转变则必然是我们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动力。我们集团的各项管理是通过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去实施和运作体现的,因此,每一位员工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全过程和全面的精细,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成效。怎样让我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自觉地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我们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关键是要用精细的理念引导员工实现观念的自觉转变。第一我们企业长期立足于湖南省内发展,还未能走出去,学不能参予国际化的竞争,信息相对闭塞,接受开放的,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机会相对较少,陈旧的、经验型、粗放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领导及员工观念的创新,“差不多”,“还凑合”的工作心态及工作作风无法适应精细化管理高标准,高精度、高质量的管理要求,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理念在实际的工作中尚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要彻底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就必须要求和引导广大员工创新观念,摒弃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旧观念,把精细化的先进管理方式方法引入我们日常管理的工作程序中,用精细化的工作理念规范我们的行为,以精细化推动我们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精细化提升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要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为载体,为平台,使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在创新与守旧,自满与自强的碰撞中得到一次质的升华,引导员工从我们企业长足发展之事,规划我们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之愿景,带领员工树拼搏进取之心,努力提升全体员工综合整体素质,强化全体员工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使广大员工成为我们企业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

二、创新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途径

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不断总结,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准方案;细者,入微也,穷其根由,由粗及细,由表及里,从而找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由此可见,“细”是精细化的必要过程,“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然而要把精细化纳入我们企业管理过程的实践中并加以推进,观念的创新则是其必然之途径。因为精细化管理是以持续的自我改进为特征的,要自我改进就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创新是管理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并在创新中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地取得了进步。观念的转变只能应对当前,观念的创新才能把握未来。

我们提出了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效益型林纸企业集团,打造行业领先,管理一流,品牌影响力明显,具有持续成长型的集团标杆企业的发展规划。要实现以上规划发展目标,我们决不能满足于目前现状和成绩,而要从我们企业长足发展的战略眼光去审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随着集团规划发展的远景目标制订,内部体制改革的深入,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竞争也不断在凸显,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安全绿色生产、盈利能力、质量管理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各我们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上。要适应这种竞争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就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创新观念,要明确先进的思想观念也是生产力要素,先进的思想观念也可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也可以促进我们企业管理上台阶的辩证关系;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树立居安思危,不进则退的竞争意识,使我们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成为一个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体,让每一个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再仅仅是对自己的领导负责,而是对我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负责。

第一我们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造纸行业国有骨干企业,曾经有过历史的辉煌,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也具备了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目前公司在省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下,有着的最佳发展机遇,但我们企业作为一个长期一直在地处湖南省发展的企业,管理思想的落后和不适应是毋容置疑的,生存性经营理念长期围绕着我们,粗放式管理造成的经济效益低下是我们企业管理的瓶颈,我们面临着大而不强的窘迫局面,要改变现状,应尽快适应市场的竞爭,必须做到思想上的进一步解放,观念上的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上的进一步改革,管理上的进一步提升,要不断引发和增强员工观念意识的创新,不断提升员工对市场及局内竞争的应变,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既是我们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应对竞争和挑战的必然选择。

三、关注细节,精准要求是提高效益的必然措施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精”。天下的难事都是从精准要求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由细节决定。我们大量资源的投入,往往只能赚取百分之几的利润,而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任何一项工序的不精确,就可能将这点利润完全吞噬掉。其实在现实中,细节同样以各种方式影响我们的工作质量。对于工作的细节和精准,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

局部细微的弱点都将最终导致全局的崩溃,所以我们的管理工作要体现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企业本身特质,就必须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创新型学校发展的三大要素 篇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 ……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学校要面向未来开展教育, 必须首先将自身打造成面向未来的学校。所以, 现代创新型学校建设是必然之举。

什么样的学校是创新型学校?综合借鉴彼得·德鲁克 (P.F Drucker) 、保罗·莱特 (P.C.Wright) 以及官建成、王军霞等学者的观点, 所谓创新型学校, 是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 不断地获取知识和进行创新活动, 并经常生产出创新性产品的、有机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简言之, 创新型学校就是以有效地开展教育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教育组织。

如何才能打造创新型学校?哪些要素是现代创新型学校需要考虑的呢?

2 学校发展方向的定位

(1) 指导思想的定位。创新型学校的建设要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相一致, 以“三个面向”理论为指导, 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 结合学校的实际,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 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积极探索教育个性化规律, 将“终身学习”能力作为现代人生存的基础和价值取向的逻辑起点, 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 争当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示范学校。

(2) 办学理念的定位。要建设创新型学校, 学校要树立“办学方向正确, 教育质量优良, 管理水平一流, 学校特色鲜明”的管理理念。全体教职工应树立“优质教育资源靠我创造, 课堂教学质量由我提高, 每个学生进步是我追求, 优良业绩支撑我的岗位”的工作理念。建立高效能的学校组织结构, 是学校成为创新型组织的重要条件。创新型学校的组织设计要有利于创新、学习和互动以及组织内外的有效沟通, 因此, 学校组织结构应该是扁平化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不仅能够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也便于组织成员之间的研讨和激发组织成员的创意, 还有利于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实践中形成诸多富有创造性和创新力的团队, 如创新型年级组、创新型学科组或创新型班集体等。在一定意义上讲, 这些团队建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组织创新目标的达成。

(3) 发展特色的定位。创新型学校要创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素质化”特色, 旨在将显性课程 (正式的教学和教育内容) 和隐性课程 (蕴含在教材、教学、班风、环境、人际关系中的文化价值中) 有机结合起来, 全方位地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给予个体以“个别化”指导, 创造人尽其才的优质教育, 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完善现有的德育、科研、科技、体育特色, 就要把效益准确定位在特色成果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统一性上来, 将“借鉴”的研究向创造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方向转移。

3 校长创新理念的引领

(1) 校长创新理念的作用。关于校长在学校中的作用, 顾明远教授曾经这样说过:“校长之于学校, 犹如灵魂之于躯体。”因此, 要创建创新型学校必须培养创新型的校长。校长办学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思想决定行动, 理念引领实践。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校长教育思想的领导。

(2) 创新型校长的素质。从领导学的角度讲, 校长既是学校组织结构、政策、策略的设计者, 也是学校员工形成共同教育价值观的启发者。一所学校能否具有良好的教育创新环境,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只有在创新型校长的带动下, 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从而使学校成为真正的创新型组织。可见, 创新型校长不能是事必躬亲的事务主义者, 而应当是教育创新的先行者与引路人, 是学校组织创新的倡导者、拥护者、监督者和领导者。

(3) 校长创新思想的形成。校长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 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和形式, 调动学校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深入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 广泛听取和征求意见、建议, 在此基础上, 整合形成校长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所以, 校长的教育思想一定要来源于集体中, 来源于群众的实践中,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创新思想的校长, 要更新传统的观念、行为和方法, 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雄心, 有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胆识, 要正视学校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巨大威胁, 具有忧患和竞争的意识, 不怕挫折, 敢于在工作上超越前人, 有所作为。

4 教师创新素质的推动

(1) 教师人格素质的作用。当前社会应试教育大行其道, 在某种程度上教育已经严重脱离其初衷和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师的人格是时代发展的巨大动力, 培养教师的人格素质, 对推动教育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是对教师人格塑造的总体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人格应该是全社会的表率。

(2) 教师人格素质的发挥。崇高的教师人格, 对于学生的心灵来说, 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是最早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作为教师人格的人。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又说:“子师以正, 孰敢不正?”因此他指出:“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 做事真诚, 表里如一, 言行统一, 这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才能引起良好的共鸣和效仿。

(3) 教师能力素质的提升。教师不但要熟悉本专业知识技能, 而且能熟练地驾驭优化的教学手段, 能灵活综合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 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快速高效地学习。创新型教师要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学会自主学习, 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提升自身的创新素养。

三大要素 篇8

无论舞蹈技术的高低好坏,也不管你使用怎样的手法将这些要素进行组合,只要将符合体育舞蹈特性的三大要素进行组合,就能构成体育舞蹈套路。这些要素的组合有很多种,近乎无限,因此体育舞蹈的创编也是无限的。可现在,许多选手习惯了生搬硬套、坐享其成,不是看着录像带模仿,就是将自己见过的套路进行剪辑,将他人的套路生吞活剥。其实,只要加上自己的一些构思,尝试使用动作、节奏、空间这三大基本要素传递某种情感,就会产生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舞蹈。如果创作侧重于某些要素,那么最后成型的舞蹈套路就会在某方面突出一些。

动作要素

毫无疑问,动作要素是体育舞蹈最基本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之一。没有了身体动作,体育舞蹈也就不存在了。,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动作分为按不随意的和随意的两种。不随意的动作主要指那些不由自主的活动。在它们出现之前,人并不是有意识地要那样去做……至于随意动作,它们都是由意识指引的活动,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会的动作”。体育舞蹈显然属于随意动作,并且是一种被艺术化、美化了的形体动作,它不仅有着优美的姿态,并且有着律动的要求。

因此,在形形色色的舞蹈动作中,要结合动作本身具有特性和需要展现的舞美效果进行选择。譬如表达“分别”“离开”的感觉,就可以多做跨度比较大而最后两人空间分隔较大的动作;表达“愤怒”和“压抑”则可以使用相对静止但充满力度的动作,这时还需要配合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尤其是积蓄力量的动作,表现“愤怒”和“压抑”的效果非常明显。

节奏要素

人体的任何运动都是有节奏的,舞蹈更是其中节奏感最强烈的典型。想学好舞蹈一定要学习音乐,这是舞者们的共识。抛开音乐与舞蹈之间最深层次的内容不谈,即便是初次见到体育舞蹈表演的人,也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清晰的节奏,而舞者的身体动作就和这些节奏共同起伏、变化,没有节奏便没有舞蹈。

体育舞蹈是艺术化、美化了的肢体动作,但是这些动作必须富有节奏感,符合一定的运动规律,才能达到艺术化的表现效果。比如恰恰舞的动作,如果不按照恰恰舞固有的节奏进行展示,根本就不可能称其为“恰恰舞”;或者你想跳维也纳华尔兹时,却跟随着华尔兹的音乐展示维也纳华尔兹的技术动作,这就很难说清你跳的到底是什么舞蹈了。

除了音乐,节奏要素在舞蹈中还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肌肉用力的张弛。相同的动作,由于改变了节奏,或是动作速度发生了变化、力度增加或减弱、肌肉紧张或松弛,都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幅度和不同的作用。譬如伦巴走步,女生的变型动作大都强调妩媚的感觉,男生的变型动作则大都比较凝重,情绪处于酝酿的状态中。如今,越来越多的选手将视觉重心放到了音乐节奏和旋律上,但实际上,音乐的本质是与肌肉的运动发生共鸣。我国杰出的舞蹈家戴爱莲运用中欧现代派舞蹈创始人、著名舞蹈理论家鲁道夫·拉班(1879-1958)的理论学说,将动作的用力分成强与弱;力量产生的效果看成是内向与外向;动作速度是快或慢。然后把“强、弱、内向、外向、快速、慢速”这六个因素组成八种不同的用力节奏:强—外—快、强—外—慢、强—内—快、强—内—慢、弱—外—快、弱—外—慢、弱—内—快、弱—内—慢。这八种不同的基本功效,组成了丰富的舞蹈动作。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体育舞蹈,毕竟不管何种舞蹈,在力量的使用上是紧密联系的。基于此,如果成套的动作编排中体现出丰富的节奏变化,就利于展示更加丰富的情感,传递更深层次的舞蹈内涵。

另外,在遵循节奏进行舞蹈创编时,有一些较为常见的实用法则,比如快速有力的身体动作要与舒缓柔和的身体动作相结合;音乐伴奏的快板要与慢板相结合。许多成套动作中出现的二段式、三段式就是以成套动作的变化为依据的。

空间要素

体育舞蹈虽然不受场地大小的限制,但是完成动作仍然需要一定的空间。在芭蕾舞表演中,演员会从所站的地点出发,把四周分为八个方位。这只是指动作方向,而鲁道夫·拉班再进一步,把四周看成是一个立方体,共有六个平面。无论人体意动与静立,都被空间围绕着。舞蹈者必须感受这个空间,想象自己被一个无形的气场笼罩着。例如从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从一个面到另外一个面,过渡时可以走直线,也可以在中间经过一点或许多点(面),由此组成的动作是丰富多彩的。体育舞蹈的编排也可以借鉴拉班的空间理论来科学地处理动作方向、路线,使舞蹈更加立体化。

绿色UPS供电系统的三大要素 篇9

1 输入功率因数

输入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 是衡量电气设备利用率高低的一个指标。UPS的输入功率因数的表达式为:

可以看到, UPS输入功率因数是畸变因子和相移因子的乘积。因此, 输入功率因数的改善往往与输入谐波畸变的治理同时进行。

1.1 高输入功率因数意味着什么

UPS对于负载来说是电源设备, 但对于电网则是一个负载, 其输入功率因数的高低会对上游变压器、柴油发电机、保护开关、输入电缆的选型造成直接影响。

表1为输入功率因数分别为0.8和0.95, 效率同为94%的两台400k VA UPS, 为同样的320k W负载供电时的输入电流计算对比。

由表1对比结果可见:输入功率因数的提高, 降低了供电线路中的电流, 减小了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 如变压器、保护装置、导线等容量, 因此不但降低了系统的无功损耗, 而且减少了设备的投资费用, 节约了电力资源。

1.2 影响UPS输入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一台UPS的输入功率因数取决于其所采用的整流技术, 不同的整流技术体现出不同的输入功率因数, 而且其特性也不尽相同。

目前UPS的整流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IGBT高频整流, 另一种是可控硅工频整流。

IGBT整流通过高频调制可以准确跟踪输入电压、电流的波形和相位, 因而具有非常好的输入特性。通常输入功率因数为0.99, 输入电流谐波畸变 (THDi) 小于3%, 而且输入特性在各种工况下变化很小。

可控硅整流属于工频整流, 如6脉冲整流和12脉冲整流, 其输入特性随着工况的不同会有较大的改变。主要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负载率对输入功率因数的影响

负载率越高输入功率因数越高。下面是一台6脉冲UPS和一台12脉冲整流UPS在不同负载率下的输入功率因数的比较, 如表2、表3所示。

(2) 电池回充对输入功率因数的影响

可控硅整流的输入功率因数的相移因子cosФ与整流后的直流电压和输入交流电压的比值成正比。表达式为:当直流母线电压较高时, UPS输入功率因数也比较高;当直流母线电压较低时, UPS输入功率因数就比较低。电池回充时, 因放电后电池组端电压很低, UPS必须调低其直流母线的电压, 以便将电池充电电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其结果是致使UPS输入功率因数下降非常多。而电池回充时, UPS输入功率是负载功率和电池充电功率的总和, 是UPS输入功率最大的时候。这将直接影响UPS上游配电设备的选型。综上所述, 考核一台UPS输入功率因数的优劣, 应该关注两个方面:

◆常用负载率下的功率因数。如60%~80%负载率时的功率因数, 比100%负载率时的功率因数更具有参考价值;

◆如果UPS采用可控硅整流, 电池回充时的功率因数是上游变送电及保护设备的重要选型参数。

2 输入电流谐波畸变

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非线性负荷从电网吸收非正弦电流, 结果使其波形产生畸变。谐波是电力系统的噪声污染, 除造成系统干扰外, 也对系统的节能降耗造成很大影响, 如谐波电流不仅被线缆阻抗吸收造成电能损失, 而且高频率的谐波加重线缆的集肤效应, 进而使铜损增加, 严重时还会使温度升高, 造成导线绝缘损坏。在有谐波的电网中, 高次谐波电流直接反馈给发电机, 在发电机的绕组中引起感应电流, 使之发热产生损耗, 导致输出功率降低。同时谐波电流造成设备自身和电网的附加无功电能, 影响设备运行及寿命。

目前采用的UPS输入谐波抑制技术有:无源滤波、有源滤波、12脉冲整流、IGBT整流技术等。每种滤波技术各有其特点:

(1) 无源滤波:采用电感和电容组成谐振滤波器吸收某些特定的谐波电流。常用的有5、7次谐振滤波器, 5、7、11、13次谐振滤波器等。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控制方式较易实现、成本低、技术成熟。缺点是只能抑制固定频率的谐波, 其滤波特性受系统阻抗和负载率影响易与系统发生并联谐振导致谐波放大而使LC滤波器因过载而烧毁。

(2) 有源滤波:有源滤波即应用电流反馈技术使输入端电流波形跟踪交流输入电压波形, 由补偿装置产生一个与谐波电流大小相等而极性相反的补偿电流, 从而抑制电网中的谐波电流含量。它的主要优点是:可动态跟踪负载并滤除系统中的谐波;不会给系统带来谐振;可补偿各次谐波, 滤波范围大。其缺点是自身会消耗3%~5%的系统能量。

(3) 12脉冲整流:采用移相变压器组成6脉冲倍数的整流器, 减少谐波电流总量。其优点是:无需滤波电容, 对备用发电机的调节无影响。最新技术的12脉冲整流技术可以将谐波电流抑制至4.5%。其缺点是:输入功率因数比有源滤波技术稍低, 只能达到0.93左右。

(4) 12脉冲+11次滤波, 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配置方法, 可以将功率因数提高至0.95左右。但同时也增加了滤波电容这一故障易发点。

(5) IGBT整流:IGBT数字化整流将整流与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相结合, 利用IGBT的优良特性, 通过DSP控制技术, 达到输入电压、电流完全同相位正弦化, 从而达到消除谐波的目的。其优点是:体积、重量小;输入功率因数接近1;总谐波含量小于3%, 整机效率高。缺点是:器件要求较高;控制技术复杂。

表4是目前UPS通过各种治理方式可达到的治理效果。

谐波治理中应该关注的两个问题是:

(1) 系统谐波治理与系统效率的平衡问题。滤波装置的加入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效率的损失, 如一台UPS增加了无源滤波器后, 其效率下降约0.5%~1%左右, 增加有源滤波器后效率下降约3%~5%。因此, 有必要考虑增加滤波器后, 谐波抑制带来的益处是否可以补偿UPS效率下降的后果。对低谐波畸变的过度片面追求可能最终造成资源的浪费。

(2) THDi指标的正确使用。通常UPS厂家给出的THDi指标是在满载时得到的, UPS的输入电流谐波畸变会随负载率的减少而增加。表5是一台UPS输入电流谐波畸变的实测数据。

基于表5的检测结果, 我们可能会问:一个要求输入谐波电流畸变小于5%的UPS系统, 当负载率为30%时, 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谐波电流畸变是否超出了限制?

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 必须要理解的一个概念是:对于一个电源系统来说, UPS谐波电流是否满足系统的要求, 取决于其最大谐波电流的绝对值, 而不是相对值。

以表5为例:满载时, 谐波电流总量为4.5%x 100%x In=4.5%In;30%负载时, 谐波电流总量为9.8%x 30%x In=2.94%In。

可见, 30%负载时, 虽然THDi为9.8%, 大于满载时的4.5%, 但其绝对谐波电流值为2.94%In, 远远小于满载时的4.5%In的绝对谐波电流值。显然, 一个在4.5%In谐波电流下可以正常工作的供电系统, 完全可以在2.94%In谐波电流的情况下正常运行。

因此, 在关注不同负载率下的THDi的百分比的同时, 也应该关注不同负载率下谐波电流的绝对值。如上述UPS系统, 要求满载时THDi小于5%是合理的;但如果同时要求在30%负载时, THDi也小于5%, 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3 效率

UPS是常年不间断运行设备, 因此, UPS的整机效率是最直接的节能因素。效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每年运行下来的节能效果就非常可观。

以一台400k VA UPS运行一年为例:

若UPS系统效率为0.94, 每年耗电量:400k VA x 0.9 (负载功率因数) x 24 (小时) x 365 (天) /0.94=3504000k Wh。

若UPS系统效率为0.93, 每年耗电量:400k VA x 0.9 (负载功率因数) x 24 (小时) x 365 (天) /0.93=3541677k Wh。

效率每提高1%, UPS每年节电:3541677-350400=37677k Wh。

同时, 若以3:1的能效比来考虑, 空调系统会因此节电37677/3=12559k Wh。

UPS效率应关注的几方面因素:

(1) UPS效率是负载率的函数

UPS的效率与UPS的负载率紧密相关。负载率在50%~75%时, 可获得最高的系统效率;负载率低于40%时, UPS的效率有较大的下降。因此, 根据实际负载的大小, 合理选择UPS的容量是UPS电源系统节能的首要工作。

(2) 关注系统效率

UPS电源系统效率, 不仅仅指UPS主机本身的效率, 还应该包括其辅助设备, 例如为抑制谐波而增加的输入滤波装置, 为形成独立的供电系统而增加的隔离变压器等。而这些辅助设备均有能耗, 应计入系统能耗之中。

市面上的各种UPS, 由于拓扑结构不同或采用的技术不同, 在配置上有很大的差别。如采用IGBT整流的UPS, 无需增加任何滤波装置, 即可满足系统对功率因数和谐波电流畸变的要求。而6脉冲整流的UPS必须增加有源或无源滤波器, 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因此, 不能片面地比较这两台UPS本机的效率, 而应该将滤波器对效率的影响计入后进行比较。同理, 在系统需要隔离时, 应该将高频机 (无输出变压器) 的效率减去变压器的能耗后, 再与工频机 (有输出变压器) 的效率比较。

(3) UPS系统节能管理功能

除了UPS电源本身的效率外, 另外一个影响UPS系统运行效率的因素是UPS是否具有节能管理功能。

增加系统的冗余度, 可提高系统可靠性;而冗余度的加大使系统的负载率下降, 从而导致UPS系统效率的下降。表6是不同可靠性等级下, UPS系统的运行效率。可见目前大型数据系统普遍采用的Tier 4双总线3+1或4+1系统效率下降严重,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采用UPS休眠功能, 类似的功能已经在通信电源中成功应用多年。具有休眠功能的UPS系统, 可以根据负载的大小, 自动调节系统中UPS运行的数量, 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 让多余的UPS进入休眠状态, 从而提高系统的负载率, 达到提升系统运行效率的目的。

例如:一套按照TIER 4标准设计, 采用 (4+1) 500k VA UPS并联的双总线系统。

整个系统合理负载量为 (60%~80%) X2000k VA, 按较大负载量80%计算, 系统负载量为1600k VA。则正常运行时, 每个单系统的负载量为800k VA。

此时, 每个单系统实际运行在2+3冗余模式下。

◆单系统负载率为800k VA/5x500k VA=32%;

◆此时UPS效率约为90%;

◆系统总损耗为1600k VA×0.9 (负载功率因数) × (1~90%) =144 k W。

启动休眠功能:每个单系统中两台UPS进入休眠, 单系统成为2+1, 可靠性符合设计要求。

◆此时单系统负载率为800k VA/3x500k VA=53%;

◆此时UPS效率为93.5%;

◆总损耗为1600k VA×0.9 (负载功率因数) × (1-93.5%) =93.6 k W。

同比节能31%。

4 结束语

三大要素 篇10

1 材料

建桥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影响桥梁发展的第一要素。人类造桥从应用自然材料(石材、木材)发展到应用人工材料(钢材、混凝土等)。还利用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以利用钢筋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的抗压性能。随着钢筋和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桥梁的跨越能力随之提高。为克服混凝土受拉出现裂缝的缺陷,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使高强钢材和高强混凝土得以充分利用。材料发展的目标是:高强、轻质、耐久、低价。

1.1 混凝土材料

高性能混凝土是桥梁建设必不可少的主要材料之一。在20世纪推出了各种高性能的混凝土,如高强、轻质、早强、缓凝、微膨胀、不离析、自密实等不同的品种。混凝土的性能改善重点是耐久性指标。主要通过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掺入高效减水剂及活性矿物掺合料等,大幅度降低孔隙率以提高其耐久性。其中以水泥为基料的含有超细微粒的硅粉及纤维增强材料的混凝土最有发展前途,如加入来亚纳米、水溶性聚合物、有机纤维等的混凝土材料。目前,实验室已配制出强度达到200 MPa的混凝土。

随着桥梁建设的发展,还将广泛运用环保型混凝土,以更有效地提高桥梁的韧性、耐久性及强度。环保型混凝土的特点及远景为:

1)使自重减少1/3~1/2,与钢结构的重量相似。

2)耐久性、抗冻性加强,延长结构寿命,减少维修工作量动性。

3)具有很高的弯曲应力(20~25 MPa),可以免去表面分布钢筋及部分力筋的设置,混凝土工程将大为简化。

1.2 钢材

钢材也是桥梁建设必不可少的主要材料之一。低含碳量和含其他合金元素的钢材是主要的发展方向。经过微合金化和晶粒细化处理的超高强度钢材的研究和生产,应注重具有优异的焊接性能。20世纪我国已建成了采用可焊性良好的14MnNbq(Q370q)钢及15MnVNq(Q420q)钢的栓焊整体节点大型桥梁。目前,桥梁钢材有进一步采用高强度、高韧性和抑振合金材料的趋势,以向超高强度及全焊钢梁结构发展。日本明石海峡大桥的加劲梁采用780 MPa、焊接时低预热型高强度钢板,使桥梁主跨设计刷新了20世纪的最大跨径纪录,达到1 991 m。21世纪钢桁连续梁将大量采用高强度低预热型焊接用钢板,如大线能量焊接用钢板、高韧性钢板、抗层状撕裂型钢板、异形钢板、耐候钢及镀锌钢板、抑振厚板、抑振合金材料等,不仅可有效地增大钢桁梁桥的桥跨,而且能有效地降低梁体自重。

1.3 钢管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的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1940年,前苏联已开始研究采用这种复合型构件组成的桥梁,尤其是拱桥,并有了一定成就。钢管混凝土构件在受压及小偏心受压条件下由于钢管的套箍作用有很多优点,同时在施工上可以先完成钢结构体系,然后在结构中逐步填充混凝土,简化了施工工艺。所以,最近20年这种结构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估计目前有100多座这种类型的公路桥梁已经完工或正在施工中。20世纪末已完成的钢管混凝土桥跨度达273 m,正在施工的钢管混凝土拱桥跨度达360 m,以钢管混凝土构件做加劲梁的悬索桥跨度达560 m。

在钢管混凝土复合结构方面,现有的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

1)在钢管混凝土内填充含有超细微粒的硅灰及纤维增强混凝土后,承压力可能达到350 MPa,将使杆件更为纤细化。

2)在钢管混凝土构件中引入预应力,可扩大受拉构件的使用范围。

3)在铁路桥梁中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节点的疲劳成为突出的问题。在这方面,可借鉴海洋石油平台的工程实践经验。

1.4 复合型材料运用

近20年来又出现了复合型桥梁结构,即充分利用了钢材及混凝土承受外力不同性质的特点。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合起来,形成了结合梁及主跨为钢结构而边跨为混凝土结构的混合型桥梁,以及斜拉桥塔的锚固区为钢结构而下部为混凝土结构的复合型塔。这种桥型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近年来又推出了以折叠钢板或波型钢板代替混凝土箱梁腹板的桥型。上海浦东中环线高架中济阳路立交采用2跨45 m波形钢腹板PC组合连续箱梁。这一结构形式可以减轻传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自重达1/2~1/3,在中小型桥梁上将有很大应用前景。

随着航空工业及原子能工业的发展,人们在20世纪中已经研制出了各种类型的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如玻璃纤维加劲塑料(GFRP)、芳纶纤维加劲塑料(AFRP)及碳纤维加劲塑料(CFRP)等。它们具有自重轻、强度高、耐腐蚀、耐疲劳、低能耗、非磁性等优异性能,必将成为桥梁今后采用的材料。如FRP的模拔型材已在试用,更有发展前途的是用纤维增强聚合物(FRP)来制成力筋及缆索材料。瑞士的米勒(Meier)教授认为,主跨为8400 m的直布罗陀海峡桥方案中,由于钢索的自重过大,只有采用碳纤维加劲塑料(CFRP)才有可能完成。

21世纪,高强度钢、玻璃钢、铝合金、碳纤维等太空轻质材料大量启用,桥梁结构的主要材料将不断更新,桥梁结构的形式将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格局。

在桥上一般用单位重量的强度f/r(f为材料强度,r为材料单位重量)作为衡量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桥梁的辅助材料和装置,如:钢材的防腐涂料,各种防水材料、桥梁的支座、伸缩缝、减隔振装置等,在近20年中也有很大的发展。

2 施工

用什么方法建桥,施工能力影响着桥梁的发展。巧妙的施工方法可促进桥梁发展,如挂篮悬臂施工的发明,使大跨径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大跨径连续梁、刚构、斜拉桥都采用挂篮平衡悬臂施工法建造,并采用计算机施工控制,保证结构能顺利合龙。所以,施工方法是影响桥梁发展的第二要素。施工的目标是:安全、优质、高速度、低成本。

2.1 上部构造施工方法

主要有预制拼装、悬臂施工、现浇、整体移运或几种方法的综合应用。预制拼装包括预制拼装空心板梁、T梁、箱梁、节段拼装。悬臂施工包括挂篮悬臂浇筑、悬臂拼装。现浇包括造桥机、普通支架。整体移运包括顶推法施工、旋转施工、浮运(吊)架设。

桥梁的施工是通过将结构离散成若干小的单元或构件,以便于预制或现浇,然后按特定的施工步骤进行拼装或浇注,已完成的结构部分就可以作为支撑体系参与下一阶段的施工,直到全部结构的完成。它体现了“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特点。这种思想在悬索桥、斜拉桥、拱桥及连续梁桥等桥型的施工中得到灵活应用。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存在着体系转化及受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施工期间结构的受力状态可能比成桥状态更为不利。为保证结构能顺利合龙和成桥线形,提出了对施工阶段进行施工控制的要求。几经发展,施工控制技术已逐步成为一门新兴的桥梁工程分支学科。桥梁施工控制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施工测量技术研究的热点。

在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中,预应力思想促进了桥梁结构形式的变革,而自架设体系思想带来了大跨度桥梁施工技术的变革。

2.2 下部结构的施工发展

随着上部结构的迅猛发展,必然给下部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桥梁墩台的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重力式墩台外,发展了空心墩、桩柱式墩台、构架式墩台、框架式墩台、双柱式墩、拼装墩台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墩等新型墩台,并日趋轻型、柔性化。高墩技术也有较大发展。随着越江、跨海湾、海峡大桥的兴建,桥梁基础也在发展。如20世纪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中首创了管柱基础;60年代在南京长江大桥中发展了重型沉井、深水钢筋混凝土沉井和钢沉井;70年代在九江长江大桥中创造了双壁钢围堰钻孔桩基础;80年代后进一步发展了复合基础。近20年来,深基础技术发展很快,以地下连续墙、设置沉井和无人沉箱技术最为突出。随着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的引进,形成了浮式套箱平台深水基础。

2.3 施工装备

施工装备在施工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包括各种起重机、打桩机、钻孔机、千斤顶、挂篮、架桥机、造桥机、运梁车、拌和机、震动机、专用模板、张拉台座、钢结构的工厂加工设备等。这些设备功能越来越强,并有各种施工工法来规范施工工艺。

3 设计

桥梁是承重结构,主要功能是将桥上作用的各种荷载传递到基础中去,使桥屹立在大地上能安全运行。古桥是凭经验造起来的,当然没有什么技术设计。

人类在活动中总结了自然界中的力学现象,得到一般规律,提高到理论上并逐渐完善起来,在桥梁建造中摆脱盲目性,使桥梁既是安全的,又是用料最省的。桥梁设计的原则是: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在桥梁建造之前预先可以估计构件中断面在不同阶段的应力状态,然后判断结构是否合理。所以,现代桥梁的建设离不开力学分析,桥梁力学从静力学发展到动力力学,从材料和结构的线性分析到非线性分析。

分析方法可以用解析方法,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解法应用越来越广,从根本上改变了结构工程分析的历史,产生了计算结构力学,有限元法成为分析复杂桥梁结构形式的主要方法。

随后发展了以计算机为辅助设计的桥梁CAD技术分支学科。集结构分析、工程制图、工程数据库及专家系统的桥梁CAD软件将会问世,并将迈入桥梁设计的网络时代。

塔库玛悬索桥风毁后,引起桥梁界对桥梁风振的重视和研究,现在已有“桥梁数值风洞”的专用分析程序,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桥梁气动性能进行数值分析。

桥梁设计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1)由于计算机的出现与发展,使桥梁设计师从繁重的手算和手工绘图中解放出来。桥梁设计师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电脑中得以充分展现,桥梁设计的创新显得更为重要。

一座桥梁的设计可以是平庸的,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创新的。一位桥梁工程师如果不试图在每项设计中尽可能地进行改进,那么他就没有尽到工程师应尽的义务。

2)随着人类对地球生态平衡、自然环境及资源的日益重视,桥梁设计理念更为先进,越来越关注质量、耐久性、新材料应用、全寿命成本、防船撞、环境保护。结构可检查、可更换。通过设计、施工、检查、养护,在可靠的监控中实现安全运营。同时对桥梁工程提出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要求。桥梁的设计更加注重环境和景观设计,将桥梁融入在自然中。

21世纪的桥梁结构必将更加重视建筑与艺术造型并重,必将注重环境保护与环境协调,进而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及周围环境,选择适当桥型,精心布置,着意安排,展现出各自的风采。有的古朴大方,平直刚劲;有的典雅庄重,华丽多姿;有的凌空飞架,势如长虹;有的玲珑俊秀,巧夺天工;有的在桥上或桥头建有造型美观的亭、阁、长廊,装饰着造型千姿百态的石刻、雕塑。这些附属建筑和装饰艺术,与桥梁融为一体,和谐美观,相映成趣,与大自然联芳济美。

3)设计标准、规范的完善,使常规设计有章可循,统一了结构安全度。大跨度桥梁的发展,不仅需作详细的静力分析,而且要做抗风、抗震、风—车—桥耦合动力响应等动力分析,还需解决特大跨度柔性桥型的刚度问题;不仅要求对成桥状态进行设计,对施工阶段的设计也需重视,将施工方法与施工过程相结合的仿真分析,已成为现代桥梁设计的一大特色。

4 结语

现以斜拉桥为例来说明影响桥梁发展的这三大要素。斜拉桥是一种较新型的桥梁型式,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成为一种成熟的桥型,主要是取决于3个条件。

1)材料。斜拉索的钢材必需有较高的强度(1 000 MPa以上),才可能将斜拉索拉直,高强预应力钢丝的出现,满足了这一条件。

2)施工。用挂篮悬臂平衡施工方法已经成熟,有可能采用悬臂平衡施工方法来拼装主梁和安装拉索,直至全桥合龙,并开始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施工控制。

3)设计。电子计算机在工程中广泛应用,有可能对高次超静定结构进行分析计算,索的垂度影响用模拟弹性模量进行迭代修正,将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迭代的分析方法进行计算成为可能。

万变不离其宗的三大决策要素 篇11

的确应该求变了,因为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其迅猛之势不可低估,但是无论如何改变,互联网给商业带来的变化,依旧应该遵循商业的基本规律,或者说更贴近商业本质。任何一个企业决策者,都不可回避商业的基本规律,这也将成为未来决策的依据,无论企业面临的是升级、转型还是颠覆。

当互联网思维一次又一次冲击企业决策者大脑时,我们很多时候忘记了参与市场竞争最根本的三个要素:1.未来的趋势是什么?2.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哪里?3.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这是企业战略决策不可回避的三个问题,互联网思维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向,而互联网技术则为企业运营战术组合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互联网对未来趋势带来深远的影响,最本质体现为用户中心极致化。这是商业又一次巨大的进步,但并不是新生事物,因为供过于求标志着制造中心的商业时代结束,商业竞争在那时就已悄然进入了用户中心时代,只不过互联网技术让用户中心变得更加彻底。企业决策者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其优劣只体现为谁能将用户中心做到更加极致。

任何一个企业参与商业竞争,都难以跳出自身资源这一基础,这也是决策者作任何决策的物质基础。任何忽略自身资源特征的决策,都将把企业带入误区甚至是万劫不复的深渊。星巴克在美国将O2O作为其有效的竞争策略构成部分,依旧以线下门店资源为基础,以服务为连接线上和线下的核心,选择有效的线上平台为补充,最终形成了有效的O2O闭环。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决策者,自身资源决定了一个企业对互联网应用的深度,很多时候互联网是应用的工具,但并不一定是必需的。不少企业决策者单纯地将互联网作为营销工具和传播工具,是因为它们并未认识自身资源特征。

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的驱动力。试问:互联网是否将成为所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答案一定是:No。一旦如此,那将无核心竞争力可言。在核心竞争力构建上,我们决策者大可不必为互联网抓狂,而应根据行业属性的要求和自身资源的现状寻求出路。

2015年,中国商业环境的变化无疑还将加速,这对企业决策者是一个考验。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决策者来说,传统商业规律和运营精髓是他们的必修课。对于传统企业的决策者来说,构建互联网思维和加深对互联网技术的理解,是他们跟上时代变化难以回避的现实。2015年,企业决策者面临的挑战其实是一样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能力的跨界,即使互联网企业决策者和传统企业决策者的跨界方向相反。但是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对商业本质的把握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三大要素 篇12

1 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英语的自觉性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 是一个人优先地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 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是学习的动力, 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

1.1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研究, 使我们认识到,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作风和教育方法, 特别是教师的积极态度, 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 教师的消极态度, 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不仅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作用, 而且有助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教学创新, 提高教学效果,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既要注意课堂秩序又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性。如有一次上课时, 两个学生不停地讲话, 我没有大声训斥, 而是问:“Excuse me, , can you tell me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I'm very interested in it?”这两个学生听了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 使学生感到有成功感。“求成功”是人类的共有的天性, 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 可以激发学习成功的动机,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对回答问题好的学生我会鼓励说:“Very good”、“Great”。学生听到这些肯定和赞扬, 学习兴趣就会有效地激发出来。我们应该给学生们更多的鼓励, 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深爱、尊重、理解和期待, 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1.2 灵活运用教法, 优化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消除单调感、枯燥感,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 课上没有英语气氛, 会使具有好动、情感易变特性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 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学习兴趣, 提高学英语的能动力。

2 积极引导, 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普曾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 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 独立地掌握它们。”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会学生学习, 使其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提高学习效率。在英语学习中, 阅读是自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阅读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无法直接教给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但可以从方法上加以指导, 让他们逐渐掌握这些方法, 并能灵活运用。

2.1 培养学生自学教材的能力

2.1.1 预习课文

预习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预习课文之前, 我常先用英语向学生介绍作者生平, 故事背景等等, 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预习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独立完成对新知识的初步理解和掌握, 从而使他们的自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应要求学生通篇阅读课文, 不能遇到一个生词就停下来查词典, 而应当根据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在预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2.1.2 有效地抓好课堂阅读教学, 讲解中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以及概念内涵等。还要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重要而又有用的词组、短语、句型和语言难点, 以使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听课。这一过程既是分散解决课文中的词语难点和重点过程, 也是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过程。就阅读理解四个字而言, 重点在理解上, 为了保证准确理解, 对文章出现的重点句或难句, 要适当讲解。比如“Living well”中有一句“I have a very busy life with no time to sit around feeling sorry for myself.”许多学生不理解这句话, 因为他们不明白“sit around”“feeling sorry for myself”的含义。其实, “sit around”指的是“闲坐着”, “feeling sorry for myself”是动词-ing形式构成的短语, 在句中作状语, 表示伴随的情况。难点解决后, 整个句子的含义就明确了, 即:我的生活很充实, 没有时间闲坐着顾影自怜。

2.2 学习课外阅读材料的方法

阅读能力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因此除课文外还必须补充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在材料选择上, 要使所选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外阅读的学习方法不同于课文学习, 教师一方面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泛读、略读、跳读、细读) , 一方面在扩大学生阅读量, 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 着重提高阅读效率, 反复训练理解技巧。

3 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习惯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短文, 篇幅可以短, 但必须天天坚持读, 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这样不但能增加所学词汇的复现率,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

3.1 快速阅读知其大意。

学生在阅读中千万不能养成一个词一个词地读的习惯。不要用手、笔指点着助读。要扩大视距, 至少要以词组、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要培养学生善于快速而正确地摄取重要内容, 抓住故事大意的习惯。

3.2 养成“回味”习惯, 及时做好评估。

每读完一篇文章, 都要回味一番, 对文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养成多问自己几个when, where, what, how等问题的习惯。要多做笔记。

综上所述, 兴趣、方法、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三大着力点。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 就必须不断学习, 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放, 罗明基.教育学[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1992.[1]李放, 罗明基.教育学[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1992.

[2]魏华忠, 李月明, 廖嗣德.心理学[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1992.[2]魏华忠, 李月明, 廖嗣德.心理学[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1992.

上一篇:养老满意度下一篇:教学片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