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能力

2024-09-22

三大能力(共11篇)

三大能力 篇1

摘要:文字是人类表达内心情感和与人沟通的桥梁, 而写作更是体现我们文学修养、品格培养、境界提升的过程。而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 初中语文写作的重要性更体现在考试分数的比重上, 作文=1/2语文, 比重之大, 难度之高, 让广大学生“谈文色变”, 长期以来都将写作拒于千里之外。如何使作文这块“低产田”改变现状, 是现今语文教学者仍需努力探索的未知之道。作者认为, 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在学生和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改变学生对写作的厌恶和畏惧, 通过练就写作兴趣、积累、灵感三大内功, 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生命力。

关键词:写作能力,初中语文,写作兴趣,积累,灵感

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组合素材、斟酌文字、整合思维、境界提升的过程, 作者在字词句篇中自由发挥, 在起承转合处洞察世事。既然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高低也能在写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少学生对作文“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 无灵感可言, 作文难, 难于上青天”的观念已根深蒂固, 因此, 写作老师更要大胆创新写作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恐惧心理, 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针对以上问题, 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 笔者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灌输正确写作观, 培养写作兴趣

初中作文写作教学出现高耗低效, 学生拒绝写作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因为我们对学生作文寄予了太多功利性的因素, 缺乏了对学生写作的真正照顾和写作灵感的真诚培养。为了应付各种考试, 大部分老师就会给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 并且缺乏对学生进行科学性写作教学理念指导, 更使学生厌倦写作课程, 佳作何以出现?

写作作文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无可否认,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成功的前提就是学生具备自己所追求的兴趣和能力, 而鼓励便是老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捷径。教学者应引导学生正确的写作观, 告诉学生写作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也是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一个过程。笔者认为, 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其亮点, 都有其值得赞扬和鼓励的地方, 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 教师们不应该吝啬他们的评语, 笔者会特别注意寻找每个学生的优点, 都会在他们的进步之处批上赞语, 或是在课堂上范读他们的优秀之作, 或是投稿到学校广播站, 甚至和学生们讨论之后寄至某些网站、报刊杂志等等。这些看似为微不足道的“老师赏识”其实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喜欢写作, 他们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写作的自信心悠然而生, 写作水平也会随之逐步提高, 热爱作文之后, 佳作也会随之诞生。

二、勤于素材积累, 开阔写作视野

既然已经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要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了。汉代哲学家王充说过:“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这里的“利其器”我们可以理解为写作素材的积累。一个初中生写作能力的高低, 大多数由他阅读的信息量多少决定,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可以看出, 阅读大量的作品对学生提高实际写作能力的重要。只有积累丰富的素材, 孕育丰富的情感, 才能在空白纸页上妙笔生花。

值得注意一提的是,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 光靠教材上知识和课堂上老师的讲解, 学生能积累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因此, 学生必须注重阅读时的积累, 有效地将课堂知识和课外积累结合起来。如何积累呢?教师们不妨引导学生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积累:

第一、积累优美字词,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 作者所描绘出来种种景象都让读者身临其境, 作者之所以能够达到这一效果在于他对每个景色甚至每个动作的用词都细细斟酌, 如一句“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我们认为这句话之所以优美, 在于“泻”字用得传神, 那为什么呢?这时候教师便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并好好在以后的写作中运用。第二、积累优美文段, 不仅绘声绘色的美景描述或者惟妙惟肖的人物描写需要积累, 那些充满哲理光辉的警句名言更是我们语言材料的好素材。例如, 在课外阅读中, 张爱玲的散文也是学生酷爱的阅读书籍, “爱情犹如一场奢华的盛宴, 每每盛装出席, 结果却总是满杯狼羁。而下一次盛宴到来, 却依然又要盛装出席”, 张爱玲对人生以及爱情的透彻表达, 往往触及人的内心深处, 如此深邃的人生感触对学生的写作甚至其生活态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捕捉写作灵感, 赋予写作生命力

作文的本质是人类用来抒发内心真实感受的一种形式。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将写作素材硬搬到作文上, 只能算是语言的堆积, 只是一副空架骨, 没有血肉, 没有情感, 感受作者灵感的源泉, 这样的文章是不可能打动读者的。艺术源于生活, 而生活的每个瞬间都可能触动作者的心灵, 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捕捉灵感的瞬间, 留心身边小事, 使每个触动“蓄”于心中, 每一个生活体验都能为学生的写作增色。

古人就是捕捉住“飞蛾扑火”这一瞬间的感动, 既升华出“自取灭亡”的历史警句, 也有“心甘情愿”的感动凄美。学生在写作中能赋予文章生命力, 使内容真实富有情感, 定能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综上所述, 要改变学生对语文写作的抗拒, 教师们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入手, 加以正确教学方法指导, 开阔自身视野, 使学生增加对写作的信心, 最后要培养学生写作的灵感, 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佳作, 语文写作能力水平自然而然会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叶.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水平的策略与方法[J].新课程 (下) , 2012, (10)

[2]石巴权.分析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现状及对策.《中文信息》2014年2期

三大能力 篇2

方法一,深吸大声朗读锻炼气场

很多同学参加面试,或在平时交流中,都会被人说气场不足。气场不足不等于说话声音不大,主要是说话底气不自信导致。同学们可以通过深吸大声朗读来锻炼气场,方法如下:首先,在阅读前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尽量大的声音进行朗读,在朗读中不换气;最后在一口气用尽时,停止阅读,再次吸气。这个过程中无所谓阅读的快慢、正确与否、阅读的材料是否记忆,主要在于气息的掌握和声音的释放。考生可以在家朗读,有条件可以在开阔的场地进行。建议各位同学最好选取规范语言的材料,以两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新闻材料为宜。方法二,抑扬顿挫阅读锻炼语调

同学们听到好的答题录音,常常会发出“好像播音员、电台主持”的感叹,这就是语调的魅力。如果答题从始至终都是一个语调,不但听起来让人困倦,而且会错失表达重点。同学们可以通过抑扬顿挫阅读来锻炼语调,方法如下:首先,选取规范性材料,以有明确主题的为宜;然后,划出材料的重点语句和重点词汇,也可以划出好词好句;最后,开始阅读,遇到重点语句和词汇提高语调,抑扬顿挫的阅读整个材料。这个过程中要做好阅读的准备,划分重点的过程也可以锻炼你的材料阅读能力,有助于申论考试能力的提高。阅读过程不在于声音大小、语速快慢,重点在于普通语句和重点语句之间的语调区分。

方法三,话题演讲录音锻炼思维

演讲这种题型越来越多的被个各省公务员面试所采用,正是在于它能够同时考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和语言能力。同学们在平时练习中,通过演讲的方式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首先,可以选择一个话题,可以是宏观问题,也可以是社会热点问题,建议初期可以从社会热点开始练习;然后,就这个话题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无所谓观点正确与否、语言用词规范与否,主要是思维的表达和连贯性;最后,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录音,在演讲后进行回放,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要点整理,有时间的话再次进行演讲来巩固效果。考生可以通过红麒麟面试实战系统来进行录音,选择公务员面试常见的演讲主题来进行锻炼,也可以对照参考答案检查自己的思路。

超算中心存活的三大能力 篇3

“玻璃房子”曾是中国计算机历史的耻辱。在中国没有能力自己制造高性能计算机的时候,只能花天价从国外进口机器以及设备管理员。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国外企业为了防止机器核心技术外泄,设备机房采用全透明玻璃,中国使用人员的一举一动、计算机的启动密码甚至机房钥匙都由外国人控制。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以银河系列、曙光系列、神威系列、联想系列和浪潮系列等为代表的超级计算机的成功研发与应用,奠定了我国在超级计算机研发应用领域的国际地位。“玻璃房子”的耻辱终于被洗刷干净。

风起云涌的超算中心仍将面临能否存活的考验

特别是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超级计算机作为国家最高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各省市政府都开始积极建设超级计算中心,“核高基”重大科技专项出来后,这种势头更是日益猛烈。

然而,这些大大小小的超算中心并不能因为有政府投资就高枕无忧,上世纪80年代9大国家级计算中心的惨烈“现状”(有好几个已濒临倒闭)就是深深的教训。那么,超算中心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真正承担起“高科技责任”,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存活并发挥价值?这绝对是运营者们应该思考的关键问题。

寻找新的运营模式

“超算中心要生存并不容易,虽然拿着国家投资的钱,但是如果没有用户,也相当于摆设。这种高科技产品,3~5年基本上就要淘汰换新产品,政府不会一味地往里投钱,他们也要衡量超算中心的真正价值。”成都云计算中心主任王建波在接受《计算机世界》记者采访时表示。

成都云计算中心于去年年底建成并开始运营,与其他公共计算服务平台不同的是,它是国内首个地方政府与企业按商业规律运作建设的超算中心。具体做法是,整个中心的投资、运营、管理都由企业来完成,而政府只是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作为中心的主要用户之一,每年的服务费基本上是定额定量的,一年约为2000万元。

成都市政府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模式,就是考虑到运营超算中心的难处,“因为看到以前很多计算中心不成功,所以成都市政府想把这种运营风险降到最低。” 王建波说。

此外,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更加注重应用为本、重在服务的基本原则。成都云计算中心的新模式主要围绕提供服务展开,在成都市政府提出需求的情况下,由专业的IT企业——曙光公司来完成,负责方案实施建设,甚至后期的运营维护管理。“这种新型模式为成都市政府在前期投入、后期设备管理与维护方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在未来的应用方面,成都云计算中心也将采取“企业运营、管理,政府买单”的模式,目前正在与一些专业的软件提供商洽谈合作。王建波始终坚信: “IT能创造神话,一切皆有可能。”

成都在探索运营上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是否有成功的运营模式,将决定着超算中心能否在市场化运作中存活下来,那些仍然满足于政府投资的超算中心应该警醒了。

占领特色应用领域

成都云计算中心是国内第一家商业化运营的超算中心,也是国内第一个同时为政务应用和科学计算服务的超算中心。据了解,目前成都云计算中心的计算规模达30万亿次,分别为成都市政府的电子政务提供10万亿次的服务能力,为科学计算提供20万亿次的计算能力。

对于现在的规模,成都云计算中心的上级单位——成都市信息办并没有满足,按照他们的规划,今年内中心的规模将提升至百万亿次,明年则有可能建成千万亿次的大型超算中心。

在应用领域方面,王建波也有所考虑,他认为,汽车制造、药物分析,以及气象、石油等领域已经被别的超算中心所占领,中心要发展,就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特色之路。除了结合成都市的优势资源,物联网的发展也将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契机。王建波希望借此机会将中心打造成一个能够承担起物联网后台服务的计算平台,目前,他们已经在成都小范围内有计划地实施。

王建波表示,“物联网时代,就是要达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这样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比如前端采集的数据,智能的知识获取,数据分析等,这些数据要在哪里归总并处理呢?我希望超算中心能够完成这一任务。”

围绕物联网延伸开来,成都市云计算中心还希望把一些关于国计民生的信息系统打通,“这样一来,包括智能交通、气象处理、水电处理等数据都能在中心处理,老百姓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查询即可。”

事实上,不只是成都,所有的超算中心都明白,如果不在一个领域站住脚跟,要生存下去将会很难。上海超算中心主任奚自立也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很多中小型超级计算中心都需要“自谋生路”,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针对特色领域的超算中心,比如,甘肃省依托中科院寒旱所建立的高性能计算中心、针对动漫渲染领域的超算中心等。在这些领域,没有人能够和这些超算中心匹敌,因为深入行业,他们也具备了该行业大型应用软件的研发实力。

不要迷恋 “云”机会

敏感的业内人士们不难发现,近年来,除了“超级计算中心”不断涌现,有着更超前理念的“云计算中心”也正在进入人们的视线。除了成都云计算中心,还有无锡云计算中心、东营云计算中心等,很多企业和政府都想尽快搭上云计算这班“快速车”。

众所周知,云计算以“低成本、低功耗、资源应用更方便”著称,尽管这些理念对老百姓来说有“百利”,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云计算的模式远未成熟,并不适合这种大型计算中心应用。

奚自立表示,“对于超算中心来说,云计算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障碍,也不是安全障碍,而是网络。云计算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向用户交付服务,包括计算资源、应用资源,但是如果网络成本降不下来,这种做法就不可能实现。”

奚自立打了一个比方: “我有一个作业可以远程通过超算中心的资源来处理,超算中心的机器是24小时运转的,可以随时来用,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上,光传输这个作业可能就得好几天。这就好比我在北京,要向上海的朋友借一辆自行车骑,买一辆自行车的价钱可能都比运费要便宜得多。”

三大能力 篇4

1 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英语的自觉性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 是一个人优先地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 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是学习的动力, 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

1.1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研究, 使我们认识到,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作风和教育方法, 特别是教师的积极态度, 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 教师的消极态度, 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不仅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作用, 而且有助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教学创新, 提高教学效果,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既要注意课堂秩序又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性。如有一次上课时, 两个学生不停地讲话, 我没有大声训斥, 而是问:“Excuse me, , can you tell me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I'm very interested in it?”这两个学生听了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 使学生感到有成功感。“求成功”是人类的共有的天性, 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 可以激发学习成功的动机,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对回答问题好的学生我会鼓励说:“Very good”、“Great”。学生听到这些肯定和赞扬, 学习兴趣就会有效地激发出来。我们应该给学生们更多的鼓励, 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深爱、尊重、理解和期待, 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1.2 灵活运用教法, 优化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消除单调感、枯燥感,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 课上没有英语气氛, 会使具有好动、情感易变特性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 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学习兴趣, 提高学英语的能动力。

2 积极引导, 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普曾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 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 独立地掌握它们。”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会学生学习, 使其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提高学习效率。在英语学习中, 阅读是自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阅读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无法直接教给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但可以从方法上加以指导, 让他们逐渐掌握这些方法, 并能灵活运用。

2.1 培养学生自学教材的能力

2.1.1 预习课文

预习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预习课文之前, 我常先用英语向学生介绍作者生平, 故事背景等等, 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预习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独立完成对新知识的初步理解和掌握, 从而使他们的自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应要求学生通篇阅读课文, 不能遇到一个生词就停下来查词典, 而应当根据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在预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2.1.2 有效地抓好课堂阅读教学, 讲解中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以及概念内涵等。还要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重要而又有用的词组、短语、句型和语言难点, 以使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听课。这一过程既是分散解决课文中的词语难点和重点过程, 也是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过程。就阅读理解四个字而言, 重点在理解上, 为了保证准确理解, 对文章出现的重点句或难句, 要适当讲解。比如“Living well”中有一句“I have a very busy life with no time to sit around feeling sorry for myself.”许多学生不理解这句话, 因为他们不明白“sit around”“feeling sorry for myself”的含义。其实, “sit around”指的是“闲坐着”, “feeling sorry for myself”是动词-ing形式构成的短语, 在句中作状语, 表示伴随的情况。难点解决后, 整个句子的含义就明确了, 即:我的生活很充实, 没有时间闲坐着顾影自怜。

2.2 学习课外阅读材料的方法

阅读能力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因此除课文外还必须补充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在材料选择上, 要使所选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外阅读的学习方法不同于课文学习, 教师一方面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泛读、略读、跳读、细读) , 一方面在扩大学生阅读量, 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 着重提高阅读效率, 反复训练理解技巧。

3 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习惯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短文, 篇幅可以短, 但必须天天坚持读, 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这样不但能增加所学词汇的复现率,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

3.1 快速阅读知其大意。

学生在阅读中千万不能养成一个词一个词地读的习惯。不要用手、笔指点着助读。要扩大视距, 至少要以词组、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要培养学生善于快速而正确地摄取重要内容, 抓住故事大意的习惯。

3.2 养成“回味”习惯, 及时做好评估。

每读完一篇文章, 都要回味一番, 对文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养成多问自己几个when, where, what, how等问题的习惯。要多做笔记。

综上所述, 兴趣、方法、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三大着力点。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 就必须不断学习, 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放, 罗明基.教育学[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1992.[1]李放, 罗明基.教育学[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1992.

[2]魏华忠, 李月明, 廖嗣德.心理学[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1992.[2]魏华忠, 李月明, 廖嗣德.心理学[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1992.

三大能力 篇5

摘要:现如今,在全球“汉语热”升温的形势下,国内外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有相应提高。本文就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做了浅显的探讨。

关键字:对外汉语教师;能力;

1.引言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愈发明显,同时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联系也日益广泛深入。汉语作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孔子学院。据悉,目前全球9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全球100多个国家近40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世界上不包括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汉语总人数已达4000万;英、韩、泰、越、印尼等国都把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些现象都说明“汉语热”在全球的兴起已经成为一个愈发明显的事实。由此,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对外汉语教学,许多大学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很多中文系、外语系的学生都对成为对外汉语教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投身到国际汉语教师这个工作。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库的启动以及《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出台也使得对外汉语教师这个职业成为一个热门选择。

但是,“汉语热”现象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不能忽略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对外汉语专业发展迅速,对外汉语教师需求量大增。但每年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只有极少数走上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工作岗位。市场需求有巨大的缺口。同时随着国际汉语教学逐步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而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水平不

一、良莠不齐的状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仍然不够完善。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作为一个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2.对外汉语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

在讨论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和一般的教学 科目相比较,“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有很多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

①这些不同的特点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学科理论。对外汉语的研究对象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现象、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其研究任务是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以指导教育实践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它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将他们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从这些学科定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一方面要熟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原则;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法,并能够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运用,提高教学效率。与普通教师相比,所运用的原理和方法就已经不同了。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是综合的学科。许多人在初次知道对外汉语时,都把它定位为汉语语言学或者教育学方面的单一学科,而事实上它综合了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文化学等多种学科。这种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影响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稳固的专业水平基础上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教学和研究领域。在知识量方面,对外汉语教师所需要掌握的要比普通教师更多。

再次,全球的汉语学习者目的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是希望能够有助于自己的事业发展,有的是对汉语乃至汉文化有浓厚兴趣,而有的可能仅仅是为旅游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要能够满足不同的学习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面面俱到。但始终要服从于汉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和国内普通的教师相比,对外汉语教师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素养。下面我将具体探讨这些能力和素养。

3.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3.1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狭义上来看就是对汉语为非母语的人(主要是外国人和身居国外的华人华侨)教授汉语知识。从这个层面上看,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具备的一个能力就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能力。

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是作为第二语言而非第一语言(或者母语)来进行教学的。所谓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是从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说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语, 如果在母语之外再学习其他语言, 就叫作学习第二语言①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②。第一语言(或母语)是在自然学习时期可以习得的,有一种天生的习得能力;与之相比第二语言教学一般是在学校教育时期习得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更高的教学能力,必须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语言材料, 有计划地创造语言环境, 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尽可能接近于现实的交际活动的语言操练。

对外国人教授汉语,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认为和中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基本没有差别。但事实上,对外汉语教学要求教师要具有更加完备的汉语知识,不仅仅是一般汉语教材上所编写的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知识,对于平时汉语中司空见惯的词汇用法、句式等也要能够进行归纳总结。因为,就如同我们中学时期学习外语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会进行深究一样,对于外国人,汉语也是一门陌生的外语,我们日常毫不在意的用法或许在他们看来都是难以理解的。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很深刻地了解和体会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如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各种语言技能的教学、语言对比分析、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各种语言教学法、教学的基本原则等。这种专业知识的纵深发展必须以服务于课堂教学为前提。能够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内容,以及运用专业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这是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一个前提条件。语言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普通话水平。对外汉语教学教授的是普通话,因此普通话越标准越好,在发音、词汇、语法、表达等各方面都不能有明显的缺陷;二是所执教国家的语言,我们可以笼统地称为外语。对外汉语教师要能够掌握所指教国家语言的基本知识,能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这是我们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辅助条件。

3.2 中华文化传播能力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授汉语必然会同时传播中华文化。对外汉语教师仅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独特部分,比如中医、气功、太极、国画、书法、甚至是烹饪、民间传统手工艺,这些都要有所了解。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两项略有专长。这些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对我们开展教学和文化交流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② 吕必松.汉语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前来中国学习汉语的世界各国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多,除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以外,国内其它很多高校也专门针对这种源源不断的需求而设立了相关的国际教育学院,接纳了众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这也使得对外汉语教学课堂逐渐变成了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舞台。由此,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就成为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的中心阵地。要发挥这个中心阵地的作用,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华文化有浓厚的感情。对外汉语教师是中华文明种子的播撒者,是中国教师形象的代言人,是链接和沟通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启迪、相互促进、和谐共融、不断发展的重要桥梁之一。只有非常热爱中国文化,才会有传播中华文化的动力和激情。国家教育部也在2000 年下发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修订稿)中明确提出,对外汉语教师要“热爱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热心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五千年延续不断的发展态势成为世界文明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每个部分都要介绍是不够现实的。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学会把握中国文化的主流和精髓,这是基础也是关键。金开诚先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复杂,但其中有四个思想最为重要,也最有概括性。这就是:阴阳五行思想、天人统一思想、中和中庸思想、修身克己思想。他认为这四个思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渗透至各个文化领域、各种文化表现之中,并起着指导作用。不过这种归纳并非人人认同。但不管学界对中华文化主流如何归纳,中华民族文化都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既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既包括悠久的古代文化,也包括近代和现代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做的就是完整的而不是片面地把握中国文化,坦然地看待中华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和糟粕部分,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另外,从某种层面上说,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就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对外汉语教师应克服狭隘的纯语言教学观念,扭转忽视文化教学的倾向,进一步明确语言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而只有把文化教学渗透到语言教学中进行,才能体现出文化传播的价值。对此,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在热爱并精通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把文化教学融入到语言教学之中,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种子潜移默化地扎根于外国学生的心中,使他们在掌握中国汉语、进一步了解和喜欢中华文化的同时,加深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友谊。

3.3 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 是个特殊的教学岗位。每个对外汉语教师, 他所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与我们汉文化迥异的留学生, 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跨文化交际问题。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因此对外汉语教师还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意识,指理解和承认人类具有各自创造其独特文化的基本能力,不同民族的文化,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存在差异。对外汉语教师应深入地进行跨文化研究和教学,清楚地了解学生母语文化和汉语言文化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差异及可能产生的冲突。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媒介, 极具民族性。因此, 各民族的语言无不打上其深深的民族烙印,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和文化意义上呈现出巨大的不同。例如汉语对不同的亲属关系用不同的词来表示,而英语则用相同的词来表示。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差异。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运用跨文化意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帮助学生也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让其真正认识、理解并融入中国文化,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要掌握这种能力,我们要具备以下相关意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 由于各民族的文化都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此,我们在进行汉文化的传播及跨文化交际中,既要避免汉文化优越论,也要防止发达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优越感。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时刻保持这种清醒的认识,也要让学生明白: 这是个多元共生的世界, 我们不能以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标准去衡量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其次,要具有平等对话的意识,在平等对话中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在对外汉语领域的文化教学上, 教师首先要对汉文化进行介绍。尤其是要介绍国外学生容易产生误解的文化,比如吃狗肉,喜欢问别人隐私等等。当国外学生了解到这些现象背后的文化内容后,对这方面的误解就会有所消解。其次, 我们教师也要对留学生的文化有个大概的了解, 至少要了解班上每个留学生所来自的国家, 他们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饮食禁忌、风俗习惯等。因为这不仅仅是为培养留学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汉语的需要, 也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 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需要。更是跨文化交际中平等对话意识和汉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体现。

再次,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有求同存异的意识。因为不同文化间总是存在明显的、微妙的差别, 不可能达到天下一统。

4.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看起来非常容易,其实,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上好对外汉语课程是非常困难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水平的能力才能胜任。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当不断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适应对外汉语专业发展对教师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计道宏.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浅议[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

[2]董宪臣.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J].重庆与世界,2001(28)

[3]李艳娟.试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J].高教论丛,151-152

[4]樊敏.浅谈国际汉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J].世纪桥,2001(5)

[5]吕必松.汉语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李红.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6)

化学学习的三大能力培养策略 篇6

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之一就是人的高超学习能力,作为一种概括化和熟练化的活动方式,学习能力可以从一门学科迁移到另一门学科,如语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较强, 外语学习一般不会差,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的运算与推理能力较强,物理成绩一般不会低。对某门学科适合的学习方法,对类似的学科也会适合。化学学科的学习一般要求学生既要有较强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也要有较强的运算与推理能力,还要有观察事物与动手实验的能力。学习能力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随着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的不同表现出不同层次的化学学习能力。

一、化学知识的感觉统合能力

当化学学习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要被学生知觉为有意义的东西,学生不仅要具备完备的听觉、视觉或动觉,能够接受外界传入的信息,而且要能把这些信息统合起来,变成有学习意义的材料。例如,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学生要有良好的视觉,将教师完整的演示实验解释为视觉输入,通过大脑加工,要能与教师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叙述即听觉统合起来,并能进一步自己动手实验。如果学生不能把教师的叙述当作是有意义的学习材料来知觉,仅是凭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由于学生的视觉、听觉、动作功能的失调而造成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听讲解、观察实验、阅读课文和计算等方面的能力低下,就会产生学习中的感觉统合失调障碍。对于这类障碍学生,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通过语言的艺术表达训练学生的听觉分辨能力,通过手势动作的夸张训练学生的知觉动作能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训练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化学中的各种感觉统合起来。

二、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力

一旦现有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信息或经验进行比较,就会产生理解,化学知识就会被同化于现有的结构中,变成系统化的知识。尽管初三化学是一门新开设学科,但学习化学的现有知识结构已初步具备,这些知识结构除了语文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和数学的运算与推理能力外,还有小学自然课中学习的知识和自己生活实践中的一些化学常识。当然,以后的化学知识也会被以前的化学知识同化,例如,以后的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 原理 、装置和收集方法,完全可以被以前的氢气、氧气实验室制法的 原理 、装置和收集方法同化。知识同化的同时,只需找出知识结构中的差异,就可以掌握新的知识。如果不能同化,学生就会尝试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的学习材料,这一过程就是理解与记忆的过程,也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原子、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一个学生现有的知识构成,决定了其理解水平的高低。理解和记忆失调的学生,虽然能学到化学知识,但不能对化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进行有意义的记忆,他们在整理、加工和思考化学知识方面出现了理解和记忆失调障碍,表现为对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难以领会。对于这类障碍学生,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将学生学习时遇到的难点加以分析,将其分解为更简单的、细小的、易理解的分项知识点,然后将这些分项知识点根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教授给学生,最后将这些分项知识合成完整的化学概念。对于能够同化的新知识,教师可以选用比较教学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同化,对于不能同化的新知识,教师可以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描述,将理解知识的起点降到他们能够达到的高度。

三、化学知识的学习策略

三大能力 篇7

一、常州市产业结构变迁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 常州的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7.5亿增长到了2012年的3969.8亿元, 增长了222倍。常州市的三大产业结构从1968年农业为主的的一、二、三结构发展到1970年的二、一、三结构再到1987年的二、三、一结构不过经历了19年。而到了2012年, 常州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6.3亿元, 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00.8亿元, 增长11.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42.7亿元, 增长11.6%, 三大产业比例为3.2:52.9:43.9, 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上述的比重变化标志了常州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 标志着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的巨大变迁。而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带来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进一步变化。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85036元, 按平均汇率计算达到约1.35万美元, 在全省列第4位, 而这样的人均GDP数额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的最后阶段并即将进入以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其工业基础扎实, 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技术进步最先波及的地区。由此而导致的产业结构转型, 必然会使三大产业吸纳就业人口能力产生巨大的变化。

二、常州市各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分析

就业的产出弹性也称就业弹性, 是指就业增长对产出增长变化的反映敏感度, 反应经济增长率每提高1%带来的就业增长率的变动。就业弹性把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联系在一起, 反映了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根据散点图分析, 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 故建立函数模型如下:L=α (G^β) (e^γ)

两边同时取对数得:Ln L=Lnα+βLn G+γ

另Ln L=X, Ln G=Y得:X=a+βY+r

双对数模型的斜率系数测度了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弹性, 在以上公式中L代表各产业就业人数, M代表各产业生产总值, β代表就业吸纳弹性, 利用SPSS软件分析得:

1、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各年生产总值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关系极为密切, 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方程中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为-0.975, 表明第一产业经济的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就较低, 经济的增长对就业的作用为“挤出”效应, 说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大量农业生产的机械, 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减少, 产业间劳动流动性不断增大, 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至第二、三产业。

2、第二产业

方程中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为0.369, 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体现了第二产业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有着较强的拉动效用, 其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作用为“吸入”效应居三大产业第一位。说明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 将增加0.369个就业点数。

3、第三产业

根据回归分析, 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为0.343, 第三产业经济的增长对就业的“收入”效应仅次于第二产业, 近年来第三产业历年的就业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 且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有向第二产业就业弹性系数靠拢并且超越的发展趋势。因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界限的模糊, 部分第二产业与生产线服务业不断融合, 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对整个GDP的贡献率不断增加, 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上升, 由此可预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将使第三产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导力量。

三、服务业产业与非服务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为了量化衡量三大产业吸纳大学生的能力, 我们引入了比较劳动生产率, 它反映了该产业1%的劳动力生产的产值在整个国民总产值的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服务业) 如下:

B1= (G1/G) / (L1/L) ;B2= (G2/G) / (L1/L)

(G为总产值, L为劳动力总数, G1为服务业部门产值, G2为非服务业部门产值。L1为服务业部门劳动力数, L2为非服务业部门劳动力数。B1为服务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 B2为非服务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

通过对1998—2012年常州市统计数据的定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服务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率普遍高于1, 而非服务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率在大多数年份低于1。表明了非服务业产业部门劳动力的流出, 且剩余的劳动力将注入服务业产业部门, 这将导致非服务业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出现下降的趋势。说明了服务业潜在的巨大就业吸纳能力。此外, 21世纪以来的世界新技术潮流将带来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 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处于最核心的位置, 服务业吸纳大学生的能力将不断提高。

四、对策与建议

(一) 从产业角度

1、发展绿色农业。

在农业机械化、科技化进程中, “无毒、无公害”农产品颇受人们青睐, 第一产业应顺应时代要求,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加快农业现代化改革, 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加工种植无公害产品、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程序。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增加农产品的净出口,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的收入, 以达到降低产业间劳动流动性, 减少劳动力的流出, 引进高技术专业知识人才, 促进就业的目的。

2、加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

产业结构变迁的复杂性导致了其对就业人员的吸纳能力的不稳定性。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宏观背景下, 第三产业将成为解决就业问题, 特别是吸收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产业。生产性服务行业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一定的服务保障。第二产业要紧抓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 主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发展与自身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 强化人才战略的重要地位, 引进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 实现工业的发展, 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促进经济的增长, 提高对就业的吸纳能力。

(二) 从学生角度

1、心态决定高度。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 工作的第一要义是心态, 好心态成就好事业。当代大学生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需要摆正心态, 学好专业技能知识, 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提升自己, 迎接挑战。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必要的时候应届毕业生应放远眼观, 可以牺牲短期的经济利益以获得长期的发展效益, 走进基层, 选择中小企业, 从工作中汲取经验, 提升自己能力, 不断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等到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经验, 再进行择业或创业, 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打好扎实的基础。

2、做个真正的大学生。

随着技术的进步,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将不断增加, 企业对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的职场规律日益突出。大学生应为自己进入这弱肉强食的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时刻准备好为自己的梦想、视野而努力奋斗。因此, 大学生不应该将视野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上, 应根据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 增加实习工作经验, 增强身体素质、提升综合素质、谋求全面发展。

3、选择“潜力股”。

“潜力股”近几年颇受股民的偏好, 但是这是以股民的耐心等待作为代价, 所谓有得必有失, 有失必有得, 大学毕业生择业时不应只考虑当前的薪资报酬, 企业是否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自身能否在企业中发挥才能, 得到较好的提升也应是大学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一大因素。随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不断改革, 第三产业的不断壮大, 传统服务业的不断科技化, 生产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可以尝试走向第三产业, 因为跨入一个刚刚升起的行业对毕业生而言意味着更多变现自我的机会, 象征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学毕业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于传统服务业, 企业开拓新的市场。以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加严峻。本文根据1998—2011年常州市三大产业GDP与就业人数的统计数据, 建立回归模型, 计算各大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和三大产业的比较劳动率, 围绕常州市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对各产业的就业人数的作用进行分析, 为发展相关产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一定依据, 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促进大学生及时、充分、顺利就业。

关键词:三大产业,就业弹性,就业人数,GDP比较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1]刘军立.我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与就业弹性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9, (9)

[2]史菡子.常州人2012年“生活开销”近1405亿元[N].常州晚报, 2013-02-02

[3]李春华, 吕芳.辽宁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时空变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3)

[4]肖六亿.“无就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 2008, (18)

三大能力 篇8

关键词:高职外贸人才,三大核心能力,培养举措

外贸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 其动力大小虽受全球经济和国际市场等影响, 但其功能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 因此, 外贸人才的培养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 在外贸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是本科院校无法替代, 而研究如何提升高职人才培养水平是职业教育的永恒话题。

一、调查结果综述

本次在校高年级国贸专业学生和外贸企业的从业者中展开调查 (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 回收问卷115份, 回收有效率为95.8%) , 调查内容与结果分述如下:

(一) 课程设置发生了较大变化

国际经济与贸易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具有较强的实务性, 尤其是高职国贸课程, 应将职业性放在首位, 围绕外贸人才能力要求而设置课程。10多年来的职业教育推进, 课程设置已经从偏“宏观”理论课, 转向职业较强的实务类课程, 课程与单证、运输、保险、报检、报关等与外贸流程有着较高的相关性, 基本扭转了重理论、轻动手的传统本科型课程体系, 改变毕业生不能在外贸企业直接上岗的局面。

(二) 课证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针对外贸企业的不同岗位设置, 有96.2%的学校要求外贸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取得一种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这些学校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相应的课程体系中, 使授课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要求融合, 学生通过考证再一次系统温故了外贸知识, 提升专业能力, 就业竞争力明显得以加强。

(三) 学生继续保持对实用型课程较高的期望

从调查结果来看, 学生钟情于实务类专业课热度不减, 如《进出口贸易实务》、《报关与商检》、《国际运输与保险》、《外贸跟单实务》等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专业课程, 学生既能从中获取技能和专业知识, 帮助其考证或就业, 并能应用于今后外贸工作中。

(四) 学生普遍重视英语等级证书

在调查中, 有98%的外贸企业认为, 英语四级以上是录用人才的基本条件, 这与该行业的涉外性有关, 也与英语等级考试统一的测试标准和严谨规范考试过程有关, 已得到社会和外贸企业的认同, 因此, 学生普遍重视英语等级证书。

二、外贸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结果来看, 高职外贸专业在培养受外贸企业欢迎的人才方面, 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 “重传授、轻运用”现象十分普遍

虽然职业教育基本解决了课程职业性的问题, 但教学过程中的“重传授、轻运用”知识还十分普遍, 这与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短, 传统的本科式教学模式印记根深蒂固有关, 也与师资背景缺乏职业性有关, 其后果就是助长“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 学生被动学习外贸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下降。

(二) 实训课程内容亟待充实和改进

对于回答本次调查中的“在大学期间, 是否需要外贸模拟实训”这一问题时, 分别只有42.1%和41%的被调查同学或企业人员回答是“必要的”, 有38%和45%被访人员回答“没有必要”、18%和14.44%回答“无所谓”。说明在实训内容、辅导老师配备、教材与实训软件等方面, 还需亟待充实和改进。外贸人才培养中,

(三) 课程内容缺乏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际贸易地位得到迅速提升, 不仅确立了贸易大国地位, 还带动了世界经济发展。随着我国外贸领域着力于“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的深入, 外贸企业急需能够从事进口贸易人才, 但是98%的职业院校是以出口贸易为主的课程配置, 以《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为例, 出口贸易是其课程主线, 内容无法涵盖进口贸易, 相应实践 (训) 活动几乎为零。

三、践行培养“三大核心”能力的举措与建议

在调研中, 笔者明显感觉到具备“三大核心”能力的人才受到外贸企业欢迎, 因此, 围绕该核心能力和职业岗位特点进行课程配置,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标准,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来培养外贸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一) 课程配置

从基于“三大核心”能力的外贸人才培养路径而言, 课程配置是首要路径。经过调研, 本着“宽口径, 重基础”原则, 在兼顾小微外贸企业岗位群及素质要求基础上, 笔者提出了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见表一) 。力求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与培养, 构建学生的外贸操作能力, 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的。

表一基于“三大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设置

(二) 课程标准

基于“三大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开发完成后, 编制课程标准是实现“三大核心”能力的重要路径, 既保证外贸人才培养质量, 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笔者建议, 由学校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和业内人士组成团队, 综合考量区域经济发展、外贸企业用人、外贸人才素质等要求, 以科学严谨态度来共同拟定涵盖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内容的课程标准。

(三) 课程内容

在建立“三大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基础上, 专业课程内容是培养和提升三大核心能力外贸人才的有力支撑。在课程内容构建过程中, 要兼顾知识体系的阶梯性、时效性和务实性, 本着“够用、适用、实用”原则, 组织每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

(四) 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传统教学手段在人才培养中, 曾发挥巨大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项目、任务教学法是职业教育的一大创新, 笔者自2007年开始, 将项目教学法运用于《国际货运与保险》课程中, 通过项目导向、工作任务为线索, 融“教、学、做”为一体,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将海洋运输中的“运费构成与附加费构成”演化成“项目:运输企业的运输成本”, 利用石油价格上涨机会, 要求学生下企业调研了解, 承运人通过什么合理的方法/手段来降低运营成本。这种围绕项目、任务来开展教学, 使学生摆脱了呆板的教学方法, 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五) 突破时空限制开展网络教学

不可否认, 职业院校利用各种模式来培养外贸人才受到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 学校和企业都存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不同步, 人才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能有效解决时间、空间和地域上限制, 学校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传统教学和课外辅导, 企业指导教师远程解答学生实务 (训) 操作过程中的疑惑, 充分发挥教师的各自优势, 实现教学团队向团队教学的转变, 有效吸引年轻人利用闲暇时间参与专业学习, 专业知识更加扎实了。

参考文献

[1]邵作仁.高职国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三大能力 篇9

1.1 引言

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信息系统是与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输入输出和信息通信等有关的系统。随着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迅速提高,其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各方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甚至会影响到整个高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分析信息系统三大能力如何在本高校管理系统中实施、应用,从而对本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1.2 背景介绍

教务管理涉及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管理,包括学籍管理、教学计划、排课、成绩管理、顶岗实习、毕业等多个环节。教务管理系统要实现教学过程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统一性,确保教务信息的准确性、严肃性、规范性和资源共享。基于以上原因,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学籍管理、师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网上选课、考试管理、成绩管理、实践管理、实习管理、教学评价、毕业生管理、系统维护等(如图1)。

本教务管理系统利用现有校园网络资源,拟采用成熟且简单实用的ASP.NET、SQL Server等技术平台,模块化设计方法,建立基于C/S基础上的B/S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有效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实时性、开放性,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促进我院教学规范化和网络化建设。

基于篇幅限制,本论文以“学生信息”为例来分析信息在本系统中的存储、处理和传输的具体实现。

2、详细分析

2.1 信息系统的记忆能力

信息系统的记忆能力即存储能力,是信息处理和交流的前提条件,也是最基本的能力。本教务管理系统需要记忆的信息是在教务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信息。

本系统需要完成学生信息的管理、网上选课、教学评价、课程表查询、成绩查询、实验管理、实践管理等功能。需存储的主要信息为:学生个人信息、学生课表、课程信息、教师信息、考试成绩、教学计划、开课计划、教室信息、实习基地信息等。学生个人信息主要包括学号、姓名、性别、照片、出生日期、政治面貌、民族、籍贯、家庭住址、准考证号、身份证号、来源地区、毕业中学、入学时间、系、专业、班级、学制等。需要存储的学生信息比较多,如果信息内容比较固定,则可采用一次性成批录入。如系部、专业、学制等信息等。如果据情况变化,则可通过客户端实时采集。如学生网上选课信息、各科成绩信息、教学评价信息等。

在计算机内部信息采用的是集中式存储方式,其基本容量固定,但存储容量可据需要扩展。本信息系统采用固定足够大硬盘存储运行所必需信息,而系统的备份和数据的备份则可定期通过光盘或磁盘来进行存储。

信息系统的记忆能力根据记忆时间长短,可分为临时记忆和永久记忆。临时记忆的信息具有时效性,一般当应用程序被关闭后失效,一般保存临时性的信息,其实现主要通过应用程序服务器。永久记忆的信息可长时间保存,就算当前应用程序被关闭也不会丢失,一般保存重要的信息,其实现主要通过数据库服务器实现。

在本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中,临时记忆能力主要通过应用程序服务器即WEB服务器实现,永久记忆能力则通过SQL Server服务器来完成(如图2)。

2.2 信息系统的思维能力

信息系统的思维能力即处理能力,指的是系统能够按要求分析、整理、归纳、转换和查询本系统相关信息,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关键。信息系统的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系统的优劣。因此在开发系统之初就要根据系统目标,按功能划分好本系统的模块,而后逐一设计实现各个功能,从而完成对信息的处理。

以学生信息处理为例,学生信息处理主要包括:学籍管理、个人信息维护、信息查询、网上选课、教学评价、实践管理等。每一个功能模块的实现都是极为复杂的,在此不便多加叙述,在此以“网上选课”为例进行分析。

“网上选课模块”通过管理员在后台对选课规则的设置,安排学生选课的轮次、时间、选课范围、选课对象,确保学生的选课活动有序、合理。学生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查阅课程及上课教师等相关信息,以填写表单的方式将选定的课程信息提交到服务器。服务器端通过对选课结果及时反馈,根据开课原则确定教学班,自动生成学生个人课表、教师点名册、教师网上录入成绩的名单。学生和教师都可通过不同客户端查询到选课结果以及相关信息(如图3)。

2.2.1信息处理的安全保障

针对该系统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可以在安全性要求高、交互性强、处理数据量大、数据查询灵活且地点固定的小范围内使用C/S模式,通过客户端软件访问数据库,例如学籍管理、排课管理、成绩管理等,可在各院系教学单位、教务处等相关管理部门安装客户端程序、各用户凭帐户、密码访问系统;而在安全性和交互性不高、地点灵活的广域范围内使用B/S模式,例如网上成绩查询、网上信息发布、网上选课等,本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Internet凭学号和密码访问系统。

选择基于C/S模式的B/S结构,既充分利用两种模式各自的优势,又为不同的子系统选用不同的系统平台,构建一种将两种模式交叉并行使用的混合模式。这样可以保证重要数据的安全性,特别是对数据库的修改和新增记录的操作;还可以简化一部分客户端程序,保证复杂功能的交互性和一般功能的易用性;此外,它还使得系统的维护简便、布局合理且传输效率高。

为提高信息处理的安全性还可采用其他措施,如服务器上安装防火墙、定时备份数据库、对数据库加密、用户身份验证等。

2.3 信息系统的交流能力

信息系统的交流能力指的是信息的输入输出和通信。正因为信息具有交流能力,才有可能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实时性、开放性。所以说信息系统的交流能力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基础。

信息系统中信息的交流分为系统内部信息交流和系统外部信息交流两种。

系统内部信息交流主要指的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间的信息相互传递。系统内部信息交流的过程,既是信息存储的过程,又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系统外部信息交流主要指的是系统与外部用户的信息交流,如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用户有:教师、学生、管理员、访客4种。所有用户都可通过客户端的浏览器进入系统,通过浏览器发送请求信息,由服务器端负责接受、响应、执行相应程序,并将执行结果反馈到用户端浏览器,以页面的形式显示给用户。

为提高系统安全性,应根据不同用户设置访问权限,不同的用户允许访问不同的功能模块。如:学生用户只可查询考试成绩,不能添加、删除和修改成绩信息。

信息需要依靠某种载体进行传递,信息的载体具有多样性,常见有:文本、图像、声音。如本系统学生个人信息中的照片信息通过相应设备获取电子档后,必须准确导入到系统内部,由数据库将相应信息永久保存。而读取学生个人信息时,则可根据条件取得相应数据库中存储内容,从而调出照片信息,显示给用户。而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大部分信息则以文本形式存储和传输。

3、结束语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要实现本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良好运行,除必须实现信息的完整、正确存储,通过相应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准确、快速的处理,还要保证信息的能够高效传输,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个信息系统的实现,实质上就是三大能力的具体实施。不能单纯依靠哪一种能力,更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种能力的作用。三大能力实现的好坏关系到系统的优劣。因此在信息系统软件设计中我们必须引入这一思想,并贯穿设计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郎登何,王成良运用“信息系统三大能力”框架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8.(07)

[2]朱本浩基于B/S结构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实现[J]现代计算机2007(03).

[3]杨宇基于.NET高职高专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 008.

三大能力 篇10

OTN开始向全业务承载转变

总体来看, 目前在OTN网络应用方面, 中国移动暂时走在国内运营商前列。

中国移动是最早开始规模使用OTN设备的运营商, 主要在城域网、本地网中部署OTN设备, 以承载大客户和无线数据业务, 全国绝大部分地市均建立了OTN城域网。中国移动OTN已开始向“全业务承载”的转变, 使OTN满足多业务承载的需求。下一步中国移动将在省内和省际干线中部署OTN网络, 提升全网的业务调度和疏导能力。

黑龙江移动设计院王林向记者介绍了部署细节:基站业务回传方面, OTN配合PTN使用, 在汇聚层以上, 重点是起核心调度作用, 主要开通10GE波道;在全业务承载方面, 中国移动各地市正在建设全业务城域网一期工程, OTN主要部署在各个全业务汇聚节点, 利用OTN的电层保护技术, 为OLT上联至枢纽局数据设备提供保护, 主要提供GE波道;并且在一些普通全业务汇聚节点, 对OTN波道需求较小, 考虑使用紧凑型OTN设备。

中国电信则是目前国内承载带宽需求最大的运营商, 今年开始规模应用OTN设备, 应用范围为城域网、省干网络, 对于OTN的超大容量交换和传输功能较为看重。

中国联通也在积极推进全网的OTN化, 在去年和今年都进行了OTN设备的规模部署, 应用网络层次是城域网和省内干线, 对于OTN设备的疏导能力和带宽均较为看重。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传输与无线部副总工程师王海军告诉记者, 中国联通今年OTN部署主要包括省内二干和本地网的核心汇聚层, 线路速率包括10Gbit/s和40Gbit/s, 主要以OTN电交叉连接设备为主, OTN光交叉连接设备暂未应用。

现网中交叉容量遭遇挑战

以OTN设备类别来看, 目前不同类别的设备在现网中部署应用的程度亦有级差。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张海懿向记者表示, OTN终端复用设备已经在国内三大运营商的省际和省内干线中广泛采用, 基于10G和40G的系统都已经广泛采用。OTN电交叉设备在一些省内干线和城域传送网的核心层已经有应用, 而在省际干线网尚未正式开展应用, 部分运营商有在省际干线网开展试验的计划。OTN光交叉设备在部分运营商的省内干线和城域传送网的核心层有应用, 受我国幅员辽阔的影响, 目前OTN光交叉设备尚无在省际干线网应用的计划。

OTN的引入无疑将给运营商网络和业务带来促进作用。

OTN设备引入干线后, 将有效提升干线网络的业务调度能力和业务开通速度, 降低维护难度, 提升干线网络的智能化水平、快速响应能力和故障定位能力。OTN设备突出的特点是支线路分离交叉调度, 业务可靠性依赖于业务保护和交叉系统, 设备厂商将采用更为先进的业务保护和设备保护技术, 提升系统整体可靠性, 保证OTN在干线的规模部署。

王海军告诉记者, 现在的OTN电交叉连接技术组网应用基本满足本地网和省内干线多粒度、多种格式业务汇集、调度的需求, 实现了多业务的综合承载, 有效缓解了光缆网光纤需求的压力, 且对业务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保护措施, 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不过, 基于相关试点和现网部署实际情况, 目前OTN设备应用也集中体现出一些亟待解决和提升的问题。

干线引入OTN交叉设备后, 在网络的智能性与建设成本之间如何平衡, 设备的传输能力和交换能力如何平衡之间需要做出选择, 对于网络的规划建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海军认为, OTN网络目前主要的问题即是网络辅助规划工具尚欠缺, 网络规划和优化还需要人工处理, 对环网应用相对还比较方便, 但对网状网应用, 运行期间的网络规划、优化比较困难。

受访的几位人士同时都提出交叉容量不足的问题, 他们认为当前的OTN设备交叉容量还不能达到骨干网传送要求, 同时目前IP承载网、CMNET、集团客户等大量增加10G和10GE业务, OTN交叉容量可能成为网络发展的一个瓶颈, 运营商在运行OTN网络时将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张海懿还强调要进一步解决OTN网络与IP网络联合组网问题, 以便能够推动OTN电交叉技术在干线网的应用。

运营商最关注设备四项指标

对众多业界专家及运营商专业人士的采访, 向我们指出运营商对于OTN设备的技术关注重点。

运营商最为看重OTN设备的业务接入和交叉能力、平均带宽的功耗、系统的集成度、系统的智能化这四方面状况。大容量业务接入和交叉能够使网络节点调度能力更强、单节点上承载更多业务, 同时设备要有高集成度低功耗的特点, 占用更小的空间和电力资源来承载更多的业务, 智能化业务疏导能够提升运营商承载网的业务响应速度和维护质量。对于未来的OTN设备和技术, 运营商希望OTN设备能够提供更加高的带宽和更加大的接入交叉容量, 这个需求与运营商网络带宽和调度需求息息相关, 同时智能化和更加丰富的包处理能力也是运营商希望OTN未来演进的一个方向。

运营商对长距离、大容量传输能力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干线网络中, 在干线网络中, 运营商对设备的选择会优先考虑这两方面。运营商出于网络稳定性和规模的考虑, 对长距离传输需求相对保守, 但对于单波长传输能力, 需求较为明显, 在技术成熟、限制较少的前提下, 会优先考虑单波长传输速率更高的设备, 例如100G传输系统。

对于城域边缘层, 运营商更加关注OTN设备的小颗粒业务的接入能力, 以及带宽的充分利用性。对于城域边缘层, 业务颗粒和接口需求更加复杂, 包含FE、155M/622M等100M-4G范围内的各种业务接口, 要求小颗粒业务能充分复用到单个光波长内, 充分利用带宽。据了解, 边缘层OTN目前在内地发达地区和沿海省份已经开始部署。

对于OTN保护, 运营商更加侧重于电层保护和网络级的电层业务恢复, 电层保护能够有效保证小颗粒业务的正常传输, 同时能够在单个波长内提供更加丰富的差异化业务保护策略, 同时运营商对于目前的网络也有大量的光层保护需求, 运营商希望OTN网络中光层保护和电层保护能够各自发挥优势, 有效地服务于所有业务。

总功耗仍需大力控制

《通信世界周刊》:G.709标准目前已经日益规范, OTN的相关标准是否已经稳定?另外, 不同运营商对于OTN技术和设备的定位存在一定差异, 这是否会影响下一步的演进方向?

张海懿:G.709标准经过多年的标准化, 在2009年底V3版本正式发布之后目前已经趋于稳定, 其他的一系列OTN标准也基本稳定下来, G.hao也将在9月正式通过。对于OTN技术的应用, 不同运营商的应用存在一些差别, 但是对于OTN进一步增大交叉容量、提高光层传输和调度的灵活性、OTN技术与PTN等技术的结合, 进一步满足组网的需求, 仍旧是大家不争的事实需求。

王林:由于现在各运营商的主营业务互相交叉, 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因此, OTN所需承载的业务种类也趋向统一, 虽然目前对OTN的使用方式存在差异, 但随着运营业务变得愈加相似或相同, 对OTN的需求也会变得统一, 个人认为不会影响下一步的演进方向。

《通信世界周刊》:IP化、智能化为OTN下一步发展中需要重点考虑和结合的趋势, 但面向这两方面趋势, OTN技术、设备和组网模式具体应如何去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和环节为何?

张海懿:面向IP化的发展趋势, OTN技术与PTN、以太网等技术进一步结合, 可能在传统设备的基础上升级, 如果涉及到交叉矩阵等物理硬件方面大的变化, 就有可能以新的设备类型和型号来替代, 由于集成了多种粒度和功能, 在组网模式方面会更加灵活, 适用的网络层面也会更加多。

从智能化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加载控制平面, 目前国内厂商都支持基本的电层智能调度和控制功能, 国内外大多数厂商都支持光层智能调度功能。

王海军:OTN技术本身已经明确了智能控制的需求, 即WSON, 当前的设备技术已经初步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 但还需要完善。智能控制技术比较灵活, 但需要配套的网络规划辅助工具等辅助工具支撑其应用和维护, 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IP化方面, OTN与P TN等分组技术的融合已经初步成为多方面的共识, 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融合分组交换技术 (如MPLS-TP) 的OTN技术, 将是下一代OTN发展的方向。

总体上, OTN融合分组交换技术也倾向于二层业务的处理, 本人认为没有必要在OTN网络中集成3层的功能。

马永宏:设备组网一般是伴随着业务承载的变化而发展的, 中国移动目前已经面临全业务发展的挑战, 我认为为了适应全业务发展, OTN在组网结构上应该不断下沉, 适应大容量数据业务的需求, 缩小网络网格, 重要的是要用业务发展指导网络发展, 充分认清楚业务发展需求, 认清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让网络快速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才能掌握主动权。

《通信世界周刊》:就长距、大容量传输方面, 目前运营商对于OTN的主流需求是怎样的?现在的指标是否已经明确?在这两个指标上的表现, 在运营商对于厂商设备选择时的比重和分量到底有多大?运营商对于这两大能力的需求, 是否正在更快地提升?

马永宏:对于长距、大容量传输方面目前需求已经比较强劲, 10G以上的需求已经比较旺盛, 指标方面已经较明确, 但是在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设备厂商在网络应用上的表现将是选择设备主要的筹码。

王海军:对电交叉连接设备, 在省际长途网上的主要应用需求是GE以上颗粒的大客户专线业务的需求及IP承载网的业务需求, 包括容量和安全性需求。OTN电交叉容量为Tb级别, 目前基本可以满足上述需求, 但随着业务发展, 希望在干线网中OTN、电交叉连接设备的容量能够达到5T以上。

运营商主要将OTN电交叉连接设备定位于城域网、本地网和省内干线, 在这种应用场景下, 长距离的因素并不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 现有的OTN设备在长距离方面都可以实现与长途网相等的传输能力, 因此并无更高的要求。在容量方面, OTN的容量与功耗成正比, 虽然单位功耗较低, 但总功耗还是非常大的, 对机房和电源的需求比较苛刻, 因此在设备容量的选用上受此限制较多。相应地, 运营商希望设备能够在单位功耗上有更好的改进, 以促进OTN设备的应用。

边缘层应用将在LTE时期体现价值

《通信世界周刊》:OTN在城域边缘层的应用也正越来越受到运营商的关注, 在OTN的这一场景应用上, 运营商更关注的是什么?主要需求为何?这一应用场景, 预计在何时会上规模?

王海军:OTN在城域边缘层的应用也在运营商的研究中, 但尚未开始应用, 从需求上, 边缘层尚无如此大规模的需求, 边缘层节点仍然以小颗粒业务 (155M以下) 为主, 包括基站业务、NGN业务、专线业务等。另外, OTN设备的集成度还不足够高, 直接接入GE以下速率的业务能力和处理能力还不完善。OTN在边缘层的应用将会在LTE阶段体现其价值。

王林:主要是集成型OTN设备将有越来越多的应用。一方面是用于全业务汇聚节点, 承载OLT上联GE业务。另一方面,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开始LTE试验网的建设。那么作为传输承载网, 在接入层面, 由于LTE基站带宽需求达到300~500M, 目前由PTN设备组建的GE环容量会相当紧张。预计届时会将OTN直接应用于城域网接入层。

马永宏:OTN在城域边缘层的应用正在逐步成熟, 本地的城域网中已经部署了大量的OTN设备, 可直接或间接面向来自基站、集团客户、家庭宽带和IPTV业务的需求, 然而现有的OTN设备很多性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尤其体现在光交叉能力上。伴随着大容量集团客户、4G技术的发展, OTN边缘应用应该会越来越多。

《通信世界周刊》:在OTN的保护能力方面, 目前运营商的需求是怎样的?哪些方面的保护能力最重要?

王海军:OTN的保护成本远低于IP设备的保护成本, 运营商对OTN的保护功能还是比较看重的, 希望利用OTN的保护功能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在网络规划辅助工具还不成熟, 智能控制技术尚未应用的情况下, ODUk 1+1保护方式将是主流的保护方案。

三大能力 篇11

从广发证券总裁到德邦证券董事长再到广州越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以下简称“越秀产投”),从证券到私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PE”),这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近十年来经历的职业生涯,它反映了自我价值的追求,更折射出金融行业发展的轨迹。方加春,越秀产投——PE行业的一个后起之秀的掌舵人,梦想着通过构建三大核心能力,努力打造珠三角高端财富管理中心。

高净值财富管理PE正当时

SMEIF:请问是什么因素吸引您从证券行业跨入以PE为纽带的高端财富管理行业?

方加春: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从事PE行业更具有社会意义:其次是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已进入财富管理新时代,最后则是从各种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对比来看现在投资PE进行财富管理正当时。

PE行业相对证券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可以更直接地参与实体经济的投资,这不但可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减少经济泡沫产生,还能使需要资金的行业得到相应的支持,从而起到优化和高效配置经济资源的作用。据了解,PE参与的公司普遍比其他公司具备更强的运营管理能力,拥有更优秀的创造性。此外还能促进行业的整合,起到优化产业链上下游的作用。

SMEIF:怎样理解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已进入财富管理新时代?

方加春: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富裕人士资产配置类型主要包括股票、固定收益产品、现金/存款、房地产和以PE基金为代表的另类资产等;欧美发达国家的富裕人士由于经历过多个经济周期,对抗风险能力需求较强,十分注重资产配置的多元化;特别是近年来欧美富裕人士越来越重视对PE基金的配置,使其资产间接分散到更多的行业,更进一步降低风险,有效优化其资产结构。

相应地,在过去十年中,中国高净值人群的人数和资产规模都得到了快速增长,他们理财的理念和偏好已经从下意识追求财富积累步入到有意识的财富管理新阶段。尤其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中国高净值人士对风险的认知更为深入,风险偏好上表现得更加成熟和稳健:大约70%的高净值人士倾向于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得中等收益,且资产配置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高净值人群中,传统投资类别从2009年的占比80%下降至2011年的70%左右;与此同时,PE基金投资2011年较2010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我国的高净值人群已进入财富管理新时代。

SMEIF:为何PE会成为中国高净值人群的首选?

方加春:从具体的投资工具来看,目前我国国内市场上可供高净值人群选择的传统类型有限且收益均不甚理想。

股票市场长期被高估、波动性大、投机气氛浓厚,目前国内上证指数已低于十年前的指数水平。如果资产配置过于集中在股票,容易导致财富随股票市场大起大落,不利于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的长期规划。

债券市场规模较小,收益低。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债券市场规模,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规模过小,滞后于其他市场的发展。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一方面债权性投资本身的收益率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债券(及其他债券型资产)虽可以为个人财富带来稳定收益,但是它无法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水平波动风险。

国内从2003年开始的房地产投资浪潮,发展到现在也面临许多风险。当前,在持久的通胀压力下,我国政府正在实施历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可以预计,此次房地产调控必然导致两个趋势:一是使单一的商品房市场裂变成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双轨制市场;二是普通住宅的去投资化。房地产融资将从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转向信托、基金为主的直接融资;房地产投资将告别“炒房”时代进入理性投资时代;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价格也将逐渐步入下调周期。

总而言之,目前国内经济环境低迷使得各类传统金融投资产品的收益锐减,高净值人群要降低投资风险和提高资产收益水平,借鉴国外经验配置一定比例PE基金是大势所趋。而且此时也正是配置PE基金等另类资产的良机:通过考察国际市场上各年份成立的基金,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在熊市成立的PE基金,由于能够以较为合理的价格进行投资,因此后续收益率相对较高。

举例来说,在2001-2002年互联网泡沫导致的熊市中成立的PE基金,后续就取得了30%左右的良好回报;而2004-2005年开始投资的基金,又由于成立之后就面临着PE市场激烈的竞争,收益水平相对就较低。考虑到这些,特别是考虑到PE对实体经济的正面积极作用,我们便适时地转向了这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行业。

瞄准高端财富管理发力PE

SMEIF:面对PE热潮,您及您所代表的越秀产投秉承怎样的投资理念?

方加春:我们的职业信念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诚信专业!这也是我们的背景和优势所在。

宁可错过,不要投错!这是我们的投资原则。我们有了好的项目才会去投,而不是拿到钱就拼命投资;通常一个项目在上投委会之前就会在内部讨论数天,大家互相发表意见和看法,各抒己见,最后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得出上还是不上投委会的结论。

在客户的选择方面,我们一般会找具有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并在其投资前向其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我们的应对方法;在项目投资的过程当中,只要项目有任何进展或者动态,都会第一时间反馈给客户,让其知悉所投项目的状况,了解自己的投资结果。总之每个人都把投资当成自己的事业,当成是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在投资,从而真正地做到以服务客户为宗旨。

SMEIF:具备了专业的理财理念,越秀产投接下来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实现步骤?

方加春:我们的战略定位是成为中国企业的价值发现者和创造者以及高净值人群值得信赖的伙伴,战略目标是把公司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股权投资平台和珠三角高端财富管理中心。

出于上述思考,我们近年将按照以下步骤来布局:首先在打基础、求生存的前两年——也只能是前两年,越秀产投仍将依托管理团队深厚的投行背景和越秀集团强大的产业资源,以Pre-IPO投资为主。然后在管理资金规模和投资规模都达到一定水平的后两年,深挖新兴产业,立足珠三角,逐步形成一定的行业和区域竞争优势,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SMEIF:很多财富管理公司都瞄准了新兴产业这一投资热土。越秀产投对投资新兴产业有怎样的独到见解?

方加春: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先后经历了以下海经商潮为代表的第一波财富浪潮、以出口赚外汇为代表的第二波财富浪潮、以原始股买卖为代表的第三波财富浪潮以及近十年来以房地产投资为代表的第四波财富浪潮,如今,在我国以PE为纽带的新兴产业投资浪潮已经来临。越秀产投希望借助这波新兴产业的投资浪潮成长为中国高净值人士的可信赖的伙伴,成为珠三角的高端财富管理中心。

从增长率来看,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十二五”时期,新兴产业作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龙头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将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动力。目前,各级政府都针对自身新兴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支持政策,新兴产业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如果考虑到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持续的增长和通胀影响,新兴产业的增速将远超GDP增速。

从现阶段来看,新兴产业的企业大部分都还不成熟,处于中前期发展阶段,而且由于不确定性风险相对较大导致资金募集需求非常急切,为了抓住新兴产业飞速发展的机会、分享新兴产业的政策红利,同时更为了支持中国的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型和完美升级,越秀产投在扎稳根基后将以新兴产业的投资为重点。在具体的行业上,考虑到团队的背景和优势,我们将以文化产业、医疗产业和与高新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品牌消费升级行业为主。

SMEIF:越秀产投在聚焦新兴产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方加春: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持续把握新兴产业投资机遇、持续发现和提升企业价值和持续对接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需求等三大能力。只有把握了新兴产业的投资机遇,才能抓住这波财富浪潮;只有持续发现和提升企业的价值,才能真正落实新兴产业的投资机遇;只有对接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才能持续地迎来自身的不断发展。

通过构建这三大能力,我们努力成为中国企业的价值发现者和创造者以及高净值人群值得信赖的伙伴,把公司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股权投资平台和珠三角高端财富管理中心。(摄影/SMEIF记者 赵瑞强)

上一篇: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下一篇:购物狂理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