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感悟论文(精选12篇)
小组合作学习感悟论文 篇1
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这一理念提出后,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 便成为教师们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项课堂实践.《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问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 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问的共同进步.特别是在英语这一语言教学过程中, 需要学生大量地练读.在个别检查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课题实践, 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科学地建构是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 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 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 它需要教师对所任课班级的学生数、男女生比例、学生的个性特点、其他学科成绩、智力超常学生名单、学习困难生名单, 班级集体风貌、家庭背景等作详细的了解, 以便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全班分组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 即小组内各成员问形成性别、英语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 尽量做到优、良、差生的协调组合, 每组最好都安排有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 这样有利于小组学习中调动、关注弱势群体.本人是通过三步完成的.
1. 组成“一帮一”小组
“一帮一”小组是传统的学习小组, 班级中最易发现的是尖子生和后进生, 首先将他们组成小组, 并展开适当的竞赛, 便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及性格的了解, 为今后更完善的学习小组打下基础.可从中选出未来小组领导人的候选人, 并发掘后进生中的潜能生.
2. 形成“四人行”小组
所谓“四人行”小组, 是通过组成“一帮一”小组对学生有所了解后, 将两组“一帮一”形成一组“四人行”, 或将四位中等生形成一组“四人行”, 并将两组“四人行”组成一个竞争小组, 从而使班级里形成十五组左右的合作小组, 形成六到八组左右的竞争小组.每节英语课上练读对话或进行其他学习活动时可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 在课前复习或课中检测时, 由两组进行竞赛, 可由两组成员全体参加, 也可由两组间同一级别的成员进行挑战, 由专人记录成绩, 以便奖励.从而每节课有四到八人进行比赛, 七到十节课全班可完成一轮.“四人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部分后进生敢于张口、勇于挑战, 并形成了竞争的秩序和奖惩手段, 为下一步的“摘星赛”打下了基础.
3. 进行“摘星赛”
“摘星赛”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 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给学生, 形成了真正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将全班合理分为三组, 尽量使其座位集中, 每组选出男女组长各一名, 三个组每节课进行“摘星赛”, 各组长将本组成员按英语水平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各组长期固定, 各组有各自的标志、口号、记录成绩.
每节课教师将重点内容讲解完毕后, 给各组准备时间, 由组长组织安排学习并帮助后进生, 然后进行“摘星”比赛, 即每组按老师要求回答问题, 包括拼单词、读课文、背课文、表演、故事、歌曲等各种形式.每一项分不同的几轮, 第一轮每组由一名学生自愿回答, 答对为本队争一颗星;第二轮由老师指定每组一名学生回答;第三轮由各组组长指定对方组员回答, 但必须是同一等级学生回答.回答过问题的学生不得再重复回答.每节课结束前进行总结, 每次“摘星”最多的组得到不同形式的奖励.
这一形式是小组学习中效率最高的形式, 据统计, 有时一节课四十个左右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课堂效率, 达到了小组学习的目的.
二、巧妙安排是基础
1. 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 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 评价的标准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 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 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 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 充分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
在课下帮助组长分析组员, 提出有效建议,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帮助方式.在组内学习的时候也要分成小组, 以优带差, 鼓励各组长开动脑筋, 发挥自己的能力, 这一点对高年级学生尤为有用.
3. 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我们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 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 合理的分析, 俨然成了主角.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 成了配角, 有的甚至完全成了局外人, 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就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 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有必要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 引导真正的合作学习.
上面讲的“摘星赛”第三轮比赛时, 由组长指定对方组员回答时, 为了争星, 组长往往会指定对方组学习较差的学生, 而每组组员都意识到了这一情况, 都会积极帮助本组组员, 而后进生也会想到自己会被提问, 进而积极准备.而由教师指定的那一轮中, 教师一定会根据班里情况将较简单的问题, 如读单词或表演留给基础较差的学生, 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4. 灵活设计内容
(1) 根据英语课的特点, 进行丰富多彩的趣味游戏.为了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游戏中去, 教师把游戏放到小组中, 让学生们在小组里展开游戏活动.
(2) 根据所学内容, 制作表格, 让学生相互询问, 将表格填完整, 派代表念出.活动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参与者, 使学生为交流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合理评价,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 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
1. 评价机制
(1) 定期评价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 检查小组功能发挥的程度, 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
(2)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 评价各组学习行为和效果, 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3) 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引导、调控和组织能力, 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以保证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同时, 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 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一定的社交能力, 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价值.
2. 评价的不同阶段
在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阶段, 有不同的评价内容.“一帮一”阶段时, 主要是“一帮一”成员之间的评价, 如某某同学是否乐于帮助他人;某某后进同学是否在作业或读音方面有进步.教师会根据课堂表现或小组成员问的反映给予口头表扬.“四人行”时, 通过组员之间的竞赛, 失败者要给胜利者颁发自制的奖状.由于竞争小组固定, 失败者会积极准备下次的比赛, 以期得到对方的奖状, 形成良性循环, 提高学习积极性.到“摘星赛”的阶段, 主要是对集体努力的表扬, 针对“摘星”最多的组进行不同方式的奖励, 如发奖状、适当减少作业量.每月统计本月的“摘星”冠军, 进行总结表彰.
3. 评价的不同方式
评价应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 系统调查探究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关系, 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 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 然后老师点评, 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 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 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除了各组或老师的评价, 组内也进行评价, 组长对“争星”者进行记录, 评出本组的“希望之星”、“争星冠军”等.
4. 制定评价标准
由组长主持, 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评价, 通过观察、交流、检测等方式对学习伙伴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
评价标准———
(1) 活动态度.
(1) 已经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 能积极主动地参加组内英语活动.
(2) 基本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 比较积极主动地参加组内英语活动.
(3) 正在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积极主动地参加组内英语活动.
(4) 达不到“C”级标准.
(2) 合作表现.
(1) 能遵守课堂纪律,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善于合作.
(2) 基本能遵守课堂纪律, 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能够合作.
(3) 有时违反课堂纪律, 但能参与课堂活动, 有一定的合作意识.
(4) 达不到“C”级标准.
(3) 课堂表现.
(1) 语音、语调正确, 语言流畅, 表达自然, 完成背诵任务.
(2) 个别发音不准, 但比较自然, 不影响理解.语言比较流利, 襄隋较好, 基本完成背诵任务.
(3) 有一些发音不准, 语调比较生硬, 但基本可以理解.语言有不自然停顿, 表情不太自然, 要求背诵任务流利朗读.
(4) 达不到“C”级标准.
(4) 书写能力.
(1) 书写规范, 字体漂亮, 拼写与标点符号正确, 语法符合要求, 准确翻译.
(2) 书写基本规范、拼写与标点符号基本正确, 语法有一些错误, 翻译基本正确.
(3) 书写不够规范, 拼写与标点符号不够准确, 语法有很多错误, 翻译不准确.
(4) 达不到“C”级标准.
(5) 单元检测.
(1)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熟练、准确地完成全部内容.
(2)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较准确地完成全部内容.
(3)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部分内容.
(4) 达不到“C”级标准.
综上所述, 经过一段时间对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和探索, 我总结出合作学习就是在竞争中提高, 在合作中进步;在鼓励中增进友谊, 在督促中取得成绩.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 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科学的构建、巧妙的安排、合理的评价是三个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英语教学,小组合作,科学建构,一帮一,四人行,摘星赛,合理评价,制定标准
参考文献
[1] .王培林;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与教学效果[J];职业;2011年24期
[2] .刘淑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教师;2011年16期
[3] .赵芳;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学习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27期
小组合作学习感悟论文 篇2
小组建设是实施好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我根据小组分配的原则实施了课堂小组建设,小有收获。小组建设要依据学生的情况,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首先依据学生的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既要照顾成绩搭配,同时考虑男女性别平均,还要考虑学生的意愿,经过这些考虑,小组划分好了。
然后,在小组中在进行细化分工,首先确定小组长,学习小组长是在小组中学习好的,能够在学习中起带头作用的学生承担学习小组长;在小组中积极活跃,且具备组织和协调能力的为行政小组长;大家公认的,做事公平,不徇私情的确定为小组记录员,这样小组管理基本成型。再将小组成员按照学科优势,分配为学科小组长,担任某学科学习的组织者;小组分工明确以后由小组成员共同设计组名、组徽、小组宣言、小组口号。在小组内部设置帮扶对子,小组之间也形成学习竞争。这样在学习上既能相互帮助,同时又可以相互竞争,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整体进步和提升。这是对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的初步建设。
在我本学科教学中,我又根据小组学习的特点,在所教学的两个班组建有学科特点的小组。每班以学科班长为带头人,每组选1-2名本学科优秀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负责日常学习中的组织、协调、辅导工作,主要负责指导组内同学进行本学科的学习,对本组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解决不了的由学习小组商讨解决;每小组推选一位统计员,主要统计本组在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汇总反馈到学科班长处,由学科班长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后分配给各小组,作为本节课中的展示内容;每小组推选一名学生担任检查员,检查本组的自主学习情况和本组问题探讨的情况,并记录汇总通报和表扬。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的分工,小组内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相互监督,又可以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小组学习习惯。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能组内解决的问题组内就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在学习小组解决,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课堂上作为探究内容,在老师的提示和指导下大家共同探究解决。这样学习的过程中,大家既能体会到探究知识过程中的乐趣,同时也能通过探究的过程,体会合作学习的优点,感悟团队合作的力量。真正让学习高效起来,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的主阵地,让课堂变成学生生命的狂欢,生命的释放,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
小组学习还需要相应的评价和激励。在小组学习和课堂展示的过程中,我一般会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承担课堂展示,这样既能让这部分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感悟知识获取的过程,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从展示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同时,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在相互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产生质疑,使课堂学习中产生知识的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此时A层的学生可以给予补充和讲解,同时还可以适当的拓展、提升,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汇总和评价,特别要注意的是,既要重视对小组的综合评价,也要重视对小组内个人的评价,每周可以做一个周总结,每月做一次月总结,并在月总结中,对先进的小组和个人给于适当的奖励,对落后的小组实施适当的惩罚。这样,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小组总结性评价的同时还不能忽略对帮扶对子和组内对抗的奖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特别重视对自己的评价,每一次的评价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和竞争。
学习小组与语文合作学习 篇3
关键词:大班额 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
大班额的存在给新课标的具体实施带来影响,教师的精力难以应付这种教学局面。尤其是在高耗低效的语文教学中,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教师每天应付备课、作业、辅导,殚精竭虑,而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经过探索和尝试,觉得学习小组这种形式在大班额条件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一、学习小组提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
2013年新语文课标中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大班额下,学生间的差异较大,个体需求较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发言和表现的机会。而学习小组的建立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种大班额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学习小组是基于"合作学习"而成立的学生组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强调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成功,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互相合作,达到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的预期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群体学习(在群体学习中的个体学习行为)转变为“组内合作”和“组与组竞争”的关系。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个体需求得到满足,学生之间的差异得到互补。
二、学习小组提升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学习小组内不同层次成员之间的“合作”,博采众人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同时也减轻教师的负担。其合作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作文前合作。在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本次习作的要求和范围,在师生共同审题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组内成员的写作材料,分两个层次:其一看是否符合本次习作要求,有没有离题、偏题;其二看材料是否新颖、生动。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组长总体把关。教师巡回指导,解决组内同学不能解决、有不同意见的问题。
2.作文中合作。材料确定后,先个人构思,列提纲、写梗概或作简稿。然后组内讨论怎么写,从材料选择、段落详略安排、写法运用到中心表达。该讨论中,大家互相启发、借鉴,并逐步修改自己的提纲。
3.作文后合作。学生写完作文后,先自行修改自己的文章。然后进行组内共改:由一位学生读自己的文章,其他成员边看边听。在评定过程中,作者本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小组成员对自己作文的评论,从而明白自己的得失。最后,小组通过交流可以给小组每个成员的作文写下评语,评出等级。
三、学习小组提升语文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批改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班额下,教师的工作量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不能做到全面分析。教师批改作业虽然消耗了大量时间,但是没有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作用。在大班额下,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批改,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待作业的责任心,提高作业的正确率,而且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时间进行针对性地面批面改。
学习小组的同学围在一起共同批改作业,同学之间很快就会互动起来。被打错的同学会问个究竟,改的同学会为对方说明分析改错的原因。这样的交流方式,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之间敢问敢说敢争,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收获往往会大于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效果。对于有争议的地方,小组之间也会互相交流探讨或请教老师,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语文作业中还包括一些朗读、背诵等口头作业。大班额下,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口头作业。这时让学习小组中的成员相互检查,组长总结汇报检查情况,教师根据需要进行个别抽查。
总之,当然,要想真正发挥学习小组在大班额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加强学习小组的管理和培训,使每个学习小组都能良性发展;二是学习小组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必要时参与其中。
小组合作学习感悟论文 篇4
一、合理设置学习小组
笔者采用 了以六人 为一个学 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全班形成有十三个学习小组组成的团队。六人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 自己 , 发表自己 观点的机会。 在六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 ,操练所学的 知识技能 ,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 ,每个成员 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大大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 出的让每 一个学生 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时, 可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所教班学生的 学习水平、个 体差异、班 级座位格局等因素,组建5人或7人学习小组。在组建学习小组时,笔者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有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 也可以组建同质小组)的分组原则,帮助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异质”就是对于每个小组成员来说,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各项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高低之分,他们都有自身独特的方面 , 学生与学 生之间是 各不相同的;“组间同质”则是指就每个合作小组来说 ,它们之间在 人员数目 、小组综合实力等方面是相等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小组之间不存 在优劣之 分 ,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每组成员均分配角色、分享 领导 ,按照“组内异 质 ,组间同质”的分 组原则构成 的合作小 组 ,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避免小组在完成任务质量上的明显差异,还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比如 ,根据学生 的知识基 础、兴趣爱好、学 习能力、心理 素质等进 行综合评定,然后笔者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员的学习能力及水 平力求使 其具有一 定的层次性,这样就能使小组成员间实现学习的互动。每组均设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员 ,也就是陶 行知先生 所创导的“小先生制”。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内进行 轮换(开始时担 任同一角 色 ,时间稍长,以后逐渐缩短轮换时间)。建组做到相对平衡 、自愿与调 整结合、保 持动态(可以是组内角色转换、位置轮换、组间位置轮换、个别学生调整等)。
学习合作小组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 相互友爱、坦 诚相见、民 主平等。作为教师,我会适时组织一些游戏,在各个学习小组间进行,如“绿色教室布置评比”“植 物园环保游 ”“小组经典诵 读对抗赛”等 ,使学生在 游戏中时时 体会到小 组合作成 功的喜悦 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其次 , 应精心巧 妙地编排 学生座位。根据我班学生的人数情况、教室设计、学生学科特点等排列座位。 学生座位的这种编排,使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单向或双向交往, 而是呈现了师生、生生、学生与老师间的双向、多向、立体多层多向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成为群体中普通的一员, 师生间平等、广泛的进行信息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同时,力求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 )保持相对均衡,亦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这样建组的好处是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小组里学生间能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 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小 组之间在 同等条件 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 学生都是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 作适当调 整参加各 自小组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学习小组组建后,并非一成不变。通常笔者会在一学期内变动两至三次,及时从人员结构上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
二、培养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学习的合作技巧
学习合作 技巧是顺 利进行合 作的前提保障。一般的合作技巧有: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 注意听他人讲话;赞扬—对赞扬的应答;耐心等候—尽量不让他人 等候 ; 求助—提供帮 助 ; 道歉—接受歉意;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参与的应答; 提问—对提问的应答;拒绝—对拒绝的应答;有礼貌地打断别人的讲话—有 礼貌地接 受被打断 ; 提建议—对建议的应答;询问原因—提供原因 ;寻求反馈—提 供反馈 ;批评—对批评的应答;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对不赞同的应答;让小组返 回活动 ;观察和评价小组活动;说服他人;解释、妥协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 习活动相 互调整、 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 修正 , 同时每个 组员也要 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业已作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 善如流、主动 配合、和谐 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开展多维评价方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评价是 一盏灯 , 能点亮学 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师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笔者在实验 中对学生 采取正面 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既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又评价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通过实验,我深切地感受到 ,教师适时、多 维的期待与 评价对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是提高小组 合作学习 模式有效 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
笔者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从评价方式看 ,有个人评价 与小组评 价、自我评价与 同伴评价 、学生评 价与教师 评价 ,这几组评价以 前者为主 ,但又可多重 结合;从评价内 容看 ,有过程评 价与结果评 价,其中以过 程评价为 主 ,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从评价的功能看,主要有鉴赏 功能(通过评价 鉴别、评定学生的参与行为、效果,给予价值肯定,以促进相互学习)、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碰撞、对接、融合")、激励功能(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 更大创造 潜能和合 作积极性)。
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同时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 集体荣誉 感 ,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⒈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
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 时间进行 科学有效 地合理分配。
2.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 学生因不 清楚要干 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 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 ,每次展开小 组合作学 习时 ,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 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要求。
3.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 给予鼓励 和表扬 ,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每月评出 :最佳小组、学 习达人并 及时给予表彰。
4.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感悟论文 篇5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能力、研究性学习
[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和听课交流过程中对这种学习方式总感觉到一些问题,引起我的很多思考。为此,本人在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作了简单总结,愿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
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最为凸显的则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强调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尊重、沟通、信任,互相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小组分工合作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小组的成绩就无法得到保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成了小组成员应尽的义务;集体的成就感则成了其学习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又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但本人在实际教学运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
1.学生对教师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的合理分配和领悟,对所要完成的共同目标不明确,造成小组合作过程中分工混乱,有些学生因无头绪而不能快速 地找到问题的切入,去加以解决,导致合作学习的成效不高。
2.小组内一些成员由于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依赖性甚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自觉地结合书本,深入思考,一味地坐享其成,或人云亦云,盲目随从,丧失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3.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个人主义”,有时会拒绝或排斥学习较薄弱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前者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一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份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后者则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现、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老师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时间,达不到应有的讨论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的计划时间成正比。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使学生准备不足,来不及形成较完整的答案,就又被老师打住进行其它内容。
5.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但在评价时,有些老师只看小组成绩而忽略个人成绩,容易造成“搭便车”现象,也就是有可能一个合作小组中,有些成员做出的贡献很少,但是却能享受同样奖励待遇,造成某些学生的惰性滋长,坐享其成。
二
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呢?我认为,老师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度努力。
2.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
3.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有疑问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4.要培养乐于陈诉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的习惯。5.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二)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1.创情激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四年级的第一课时,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的作品:漂亮的电脑画图、十分精致的powerpoint作品、有趣的动画,并告诉他们这是学了电脑用电脑做出来的。这使学生对电脑有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接受。
2.设疑激趣,思贵有疑。课堂合作学习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和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深刻。又如在四年级第一课时,我也问学生:“你们现在能说说想在电脑课上学些什 么呢?”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散发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自己兴趣的激励下学生们都会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如:我以后想用电脑画画,成为电脑画家;我以后要自己设计个游戏,给大家玩;我以后要在电脑上做作业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在大家蜂涌而上的气氛渲染下,整个班级也活跃起来,从被动变为主动,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很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进入良好的小组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深入开展合作探究
1.独立探索。这是合作交流探讨、深入探究的基础。就一般情况而言,没有独立思考探索做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将受到影响,不同层次学生资源的发挥可能受到阻碍,导致小组合作时优秀生“一手遮天”,中、下生成了无从插手、插口的陪客。学生各个个体通过操作,利用各种信息,探索新知,初步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知道哪里不太明白,哪里是需要进一步理解和深究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如《画图》第一课时,我给学生们展示一幅简单的图,同时问他们:“你们学了画画,平时该怎么画这幅图?”学生们都开始独立思考: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用什么工具画线,用什么填充颜色。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学生不自觉的进行着独立探究。2.小组探讨。教师根据学生发现的操作方法,提出的疑难,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方法或疑难,指导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探索,得出初步结论。如《画图》时,我让学生回忆了平时画图的工具,在打开《画图》程序时,我就让学生先自己画一个气球,有些学生马上就有问题了,“老师,我找不到画画的笔!”这时能干的小组成员马上就会告诉他怎样用笔,在小组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表现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操作,形式可以多样,随学 生特长所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疑难问题有待于共同讨论。3.组际交流。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合作成果,抓住最可行的方法探究,加以辨析,充分讨论,通过互相补充,促使各种操作方法趋于丰富、全面与完善,归纳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在上《画图》这课时,对于碰到的疑难问题,如:不能涂颜色?有些地方的线条多出来了怎么办?颜色太少?不能撤消了怎么办等等,小组再进行讨论方法,如真的无法解决,带着疑难问题,听取别组的意见或老师的启发,在这期间教师应不断给予疏导、点拨,使学生的操作更具有目的性。
(四)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激励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我采用了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小组可不能落后”、“××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语气,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把小组合作中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了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例如我教学生了一个“Delete”可以删除选定的内容,一会儿有个学生马上就提出了剪切也是可以当作删除的,我及时表扬并肯定这位学生的发现,不到五分钟全班每个同学都掌握了这个方法。把问题交给学生,进而去实践,学生具有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条件。
(五)实施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小组分配的平衡性;合作是为了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以达到共同提高目的。这就要求组与组之间的实力水平应该是相对平衡的,这是小组活动的前提。要实现分配的平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性格特征。在 四年级,我是这样去做的:首先通过两个星期的接触,初步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哪些学生特别善于表达,哪些学生特别内敛,不善言辞,哪些学生组织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思维比较敏捷„„
2、小组活动的适时性;小组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是小组活动的关键。我坚持三点:一是问题很值得讨论;二是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过高或过低时不活动;三是解决结论单一的问题时不活动。教者切忌在自已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那样可能造成看似热闹,实为混乱的局面,这就冲谈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时间要留足;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时间,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合作学习匆匆而过。特别是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教师的适当指导;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教师在安排学习之前,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在学生学习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
5、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要使得学习合作有效,必须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合。也就是说,当合作小组达到规定的目标时,必须给予小组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感到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小组的所有成员必须都对小组的成功做出贡献。当一名小组成员对小组的成绩负有责任时,所有成员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使所有的成员都有取得进步的机会。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势,作为教师本人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做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课堂提问的技巧;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
参考文献:
① 《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 卢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初探小组合作学习 篇6
摘 要:合作、交流、竞争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主题。面对知识的多元化、竞争的白热化,与他人合作、交流,取长补短,进而取得竞争的优势,获得成功就成了人们的不二选择。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
关键词:合作学习;构建;运用
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个平台,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得到锻炼。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绝非易事。如果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致使它形同虚设,既耽误上课时间又影响课堂秩序,并不能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如何构建小组?如何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如何将小组合作运用到语文教学中……针对这些问题,我做了一些初步探究。
一、小组的合理构建
1.组员的配备
合理构建班级中的小组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每组46人为佳,教师必须针对班级成员的综合实力、个体差异对每个组量体裁衣。“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句话就能很好地概括分组原则。也就是说,每个组里都要有在学习上、表达上相对而言处于高、中、低层次的学生。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内向与外向搭配;男生与女生的搭配。班级中的各组实力要尽量均衡,有可比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2.职责与分工
小组内设组长一名,记录员、发言人各一名(还可根据班级的情况添设副组长或其他设置)。其中,组长的人选尤为重要。综合能力较强,在班上有一定威信的人方可担当。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组长的性格、行为方式将在无形中影响着他的组员们。一个性格开朗、善于表达的组长与一个内向沉闷、只读死书的组长所带出来的“兵”截然不同。组长全面负责组里的事务,如:人员的调配;作业的上交;纪律的管理;组内矛盾的调解等。组长还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整理与简单总结自己的工作。为落实这一点,在实施过程中,我尝试让组长记录组长日志。老师通过每周定时与不定时地检查组长日志来对其工作进行督导。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的意见整理并记录下来。发言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声音洪亮。各小组人员及岗位确定好后,老师要引导其学会各尽其责,因为这是确保每个小组顺利运作的关键。
二、建立明确的激励与惩罚机制
与小组建设相配套的是出台明确的奖惩机制,以便让学生有奋斗的方向和动力。比如,我在班上就是实行奖励“星星”。小组成员获取“星星”的途径可以是听写得一百分,也可以是在学校或其他地方举办的各项比赛中得奖;小组获得“星星”可以是每堂课有优异表现,老师奖励给某个小组,也可以是在老师组织的小组对抗中获胜赢取。这个“星星制”我已进行过几个学期了,效果还不错,本学年我还将“星星制”与“军衔”等级相联起来,当小组积累的“星星”达到我要求的颗数时便晋升到相应等级,如小组“星星”总数达到20颗晋升为少尉,达到30颗晋升为中尉,然后50颗升为上尉、少校、中校……中将、上将。随着军衔等级的提升,相应的难度也大大增加,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而战,积极性很高。当然,有奖也得有惩。每周“星星”最少的小组将会接受小小的惩罚——表演两个节目;为班级做一天义务劳动……此外,小组成员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或是严重违反班规校规的,其小组将会遭受扣星甚至降级的惩罚。学期末,老师根据综合表现以及星星的数量评选最佳组长和最佳小组。
三、鼓励小组间的良性竞争
“斗争就是幸福”这是马克思的经典名言。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中,“斗争”“竞争”无疑是激发他们团队意识,增强其集体荣誉感的最好选择。在此过程中,他们皆是勇者,当然也是感受“幸福”的人。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班上的小组成员学会奋斗、勇敢竞争。例如,在这两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先让学生给自己组取一个响亮的战队名称,然后在小组内征集能代表小组的创意徽章。学生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笑声回荡在教室里。一个个响亮的战队名称,一个个有模有样的徽章新鲜出炉:“天狼战队”“猎鹰战队”“开拓者战队”“雪狐战队”“神龙战队”……小组的凝聚力得到了初步提升,在组员们积累星星的过程中,自己战队的军衔等级一步步得到提升,那代表着他们不懈努力的军衔肩章贴上墙时,学生的团队荣誉感,竞争意识更进一步得到了升华。此外,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尽量多为各小组搭建“战斗”的平台,提供竞争的机会,可以是课内的,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一次辩论,也可以是一次野炊活动……老师的鼓励与“煽动”更能使他们成为一名强悍的角斗士。不过,在竞争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动向,做到有的放矢、良性竞争、公正公平。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优势明显,但是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小组学习?每堂课都要小组合作学习呢?答案是否定的。实践中,我发现: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老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所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难度,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能为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服务。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19课《燃料的家庭》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出示了以下问题:请仔细阅读全文,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找一找每种燃料的特点及作用。
任务下达后,很快便听到了各组组长的分工安排,接着便是自由阅读勾画,三五成群地凑在一群商量,积极上台汇报,每轮的最后我公布参考答案,回答正确则小组加星一颗。每一轮揭晓答案时,都能看到学生满怀期待的眼神,他们期待正确的答案,期待“星星”降临自家,期待与他人合作的成果得到肯定。当所有的谜底都揭晓时,这一课的重难点就成功地突破了。
除了课文中的知识点可以小组合作学习外,积累运用中的综合性学习也是他们施展才能的地方。如“制作作文集”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就非常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在组长的安排下,整理稿件、封面设计、摘抄、美化都具体落实到人头,最后经过全组通力合作,一本本精美的作文集完成了,小组合作精神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技能,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与协作,宽容与谦让。其主体地位以及新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都能得到最大化体现,优势明显。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或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它将激励我们教育者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只有在不断的摸索中奋力前行,我们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參考文献:
王坦.试论合作教学的理论基础[J].山东教育科研,2000(12).
小组合作学习感悟论文 篇7
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低效现象”:往往只有几个优秀生在参与,绝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小组活动实际上变成了优秀生的表演;学生对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深,合作浮于表面;学生的角色落实不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平衡;小组学习的形式虽有,但没有合作。这与我们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是大相径庭的。
如何帮助合作学习中的学习困难生是英语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新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调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树立良性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能否合理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直接关系到小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也关系到合作学习能否有效进行。其中,合理安排学习困难生在合作小组中的角色,不仅会对合作小组及学习困难生本人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成效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在合作学习中将学习困难生与优秀生合理搭配,兼顾性别。一个小组要包含各种能力的学生,使组内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以整合,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得以均衡。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对合作学习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做相应调整,同时考虑学习困难生的个性和特长等因素,尤其要注意让每个学习困难生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合作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It be…that…”强调句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来加深对句型的操练了。
It was Wang Lei that I met in the park yesterday.
It was in the park that I met yesterday.
It was yesterday that I met Wang Lei in the park.
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上课时集中精力,使他们的听与说、思维与表达紧密结合,对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和牢固掌握句型的用法有很大帮助。
又如,我在引导学生操练虚拟语气时采用了竞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句子接的多而且语法正确、语义通顺。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并先以一个例句引导学生操练虚拟语气:
If I went to the university,I would make as more friends as possible…
小组竞争接上句:
If I went to the university,I would make as more friends as possible.
If I made some friends in the university,I would invite them to visit my hometown.
哪个小组接不下去,其他小组可以接,不断循环下去。
这个教学活动兼顾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生,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意识,让他们通过观察句子构成掌握句型,并能自如运用。另外,学生代表本小组参与竞争,从而使个人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
二、养成预习的习惯,增强信心
小组成员对活动所需知识的掌握是保证每个组员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中的学习困难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往往也处于弱势。要让学习困难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 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学习困难生基础较差,课前对旧知识复习和新知识预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程度以及对新学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督促学习困难生进行必要的课前复习和预习,并使其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
例如在模块7Unit3 Under the sea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对Pre-reading的预习,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就可以有针对性(见表1)。
这样,学习困难生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有话可说,从而积极参与其中。
2. 学习内容要有层次性。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难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合作学习内容。
例如,在模块7 Unit1 Living well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见表2)。
以上问题既能激发优秀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习困难生产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合作。
三、能力的培养要注重习惯的养成
小组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成功,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的培养。在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方面,学习困难生存在的问题更多,更需要教师的关注。
1. 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大部分学生很少在合作学习中倾听对方的发言。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不愿意也不善于倾听。学习困难生中“偶尔”倾听者所占的比例高达67.9%,“总是”倾听者仅占10.3%。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的效果,还会导致讨论无法进行。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听清老师的问题和分工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即使有异议或听不明白,也要耐心等别人说完,而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同时要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这样才有可能跟上小组讨论的节奏,学会有关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
在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时,教师应讲究方法。例如,在教学模块7Unit2Robots Warming up的部分时,我设计了如下表格(见表3),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仔细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并做记录。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仔细倾听同学的发言,并填写上述表格。对于学习困难生而言,在合作学习中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对其进步和提高更有帮助。
2. 培养表达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仅仅会听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表达。学习困难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所以发言就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习困难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利用体态语言表达的能力。比如,当学习困难生用语言表达有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借助动作或图片等完成表达。
例如,在模块6 Unit2 Poem教学中,我让小组里准备中文诗歌的背诵并用英语进行评价。在交流汇报中,我有意的多让学习困难生进行表达。其他组员则补充发言,这样能够使学习困难生的表达能力不断进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尊重其他组员的发言;同时应多关注学习困难生在小组中的发言和表现,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树立信心,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3. 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的有效手段。通过自评学生能自觉总结学习方法、判断学习效果,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自我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主要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以及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困难生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敢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以此促进学习困难生的提高和发展。
四、结论与思考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1.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如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因材施教,差异辅导,使学习困难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2.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应有层次性,要给学习困难生布置他们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任务,并在完成任务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3. 合作学习强调建立整体推进、小组内化和主动扶持学习困难生的氛围。
4. 强调小组整体评价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学习困难生的表现,及时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
小组合作学习感悟论文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都是老师教授学生记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筋疲力尽, 教学效果微乎其微, 所以就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呢, 就是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 不要去借助老师的讲解, 而是把问题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拿出来进行探讨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为数学课上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是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怎样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 教师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参与的, 教师作为合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调控者, 要充分地做好自己的职责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地开展进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老师应该是其中的一位成员, 在小组遇到疑问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同时, 教师也是小组合作中的引导者, 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例如:在进行解方程的时候, 老师可以多列出几个方程:8x=5x-3, 7- (2x-1) =x- (x-3) ……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几个方程有什么样的不同,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出来解决疑惑, 最后引导学生去一步步解决这个方程,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保证小组合作完成的质量。
(二)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
如何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呢, 首先老师要创造情境, 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合作学习感兴趣了, 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进行, 那么, 老师该如何创造小组合作的氛围呢, 就比如说在学习平均数的概念的时候, 老师可以这样举例, 咱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是多少呢, 大家算一算, 这样, 学生就会自己成立小组, 把自己所拥有的数据结合到一起进行计算, 合作小组自然也就形成了。另外, 在小组合作中, 经常会有同学表现出不配合的样子, 因为有的人会怕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去告诉了其他人别人就会超过他, 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充分去给学生讲解小组合作的好处, 大家都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出来, 其实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 同学与同学之间都不是敌对的关系, 都是同一个战场上的战友, 只有大家都强大了, 那么, 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 以防学生会排斥学习小组。
(三) 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怎么样才能做到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呢,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多么简单的问题都进行小组合作的话, 那么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可能失去兴趣, 因为太过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如果特别难懂, 大家都不会的问题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话, 那么小组讨论一节课也没有能有一个结果, 学生会对小组合作失去信任, 所以, 老师要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太过简单的问题让个别不会的学生私下问问题就可以了, 太过复杂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先对学生进行点拨,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路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讨论, 这样, 教学的效果才会更高。例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一般平面几何的难度比较大, 尤其是在学生对个别平面几何习题进行解题的时候, 往往是毫无头绪的, 需要往哪儿加一条线才能把这个题解出来或者是这个图形要怎么划分才能得到答案呢, 学生往往是没有头绪的,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点提示, 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把这条辅助线给画上, 而是告诉学生可能要借助一条辅助线, 让小组内部进行讨论, 看看这条线作在哪里才能把这道题解出来。
(四) 小组之间进行激励机制
课堂上总是要有比赛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争强好胜的年纪, 老师可以让小组之间举行比赛, 看哪个小组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给予一定的奖励, 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向他们看齐。同时, 在班里的一角可以设置一个PK台, 把每个小组的名字、口号、得分都公布出来, 这样每个小组都能关注到其他小组的动向, 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加强自己小组内部的学习。这种激励的机制, 对于小组教学来讲, 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帮助小组内部提高了效率, 节省了时间。
三、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课堂效果
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的模式开展以来, 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它摒弃了填鸭式教学留下的糟粕,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一手遮天”学生“一脸茫然”的现象, 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去努力思考, 而不是等待老师进行讲解, 在这个程度上, 小组合作的模式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同时,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教学的氛围融洽了, 学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
总述: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小组合作进行教学的模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初中的数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这个学习模式, 让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感悟论文 篇9
基础教育改革至今, 不仅重视总体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深化, 更侧重了提高课堂效率。由80年代兴起的小组合作学习 ( 也有人称为同伴学习教学) 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知识学习效率、社会交际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有积极影响, 传入我国后, 已经与与探究式学习教学、掌握式学习教学成为中国主流教学方式。目前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改革有较大影响的时杜郎口中学 “小组合作”, 但如杜郎口中学成汝喜老师所说 “优生同学忙着完成更多任务, 弱势的同学也在紧紧的跟随”, 他们的小组在互助互进仍需改进。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改革中, 有很多学校并不熟悉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操作, 仅为了 “小组”而强硬地将教学分割成小组任务, 这些处理小组建立存在问题的现象, 主要呈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 小组形式不明确。主要是通常由于课程内容的需要, 当设计小组合作的时候, 老师采用了就近原则仅是是让学生转个身或者前后桌挪动合拼就组成了临时小组。其二, 缺乏真正的组内的相互作用。生硬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由于成员之间没有长期的了解和默契培养, 对于学习任务协调不好, 可能在完成任务时, 组内成员自我意识过强, 甚至产生较大的意见。
2. 相关理论
在马洛斯的层次需求理论里, 人需要被尊重、归属感, 而群体的本质是其成员基于共同目标而形成互赖, 由此促使群体成为一个整体, 若群体中任何成员或次群体的状态发生改变, 将会影响其他成员或其他次群体产生改变,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属的环境所决定。学校为学生创造了学习小组的环境, 作为学生小群体, 在个人和小组之间, 学生需要 “解决好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小组, 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根据学生学习认知和能力存差异, 合理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可以利用组内在的相互心理作用, 完成课堂教学预期目标, 实现学生在已有的能力上向最近发展区发展。约翰逊兄弟对于小组的建立, 总结出5要素: 积极依赖关系、面对面促进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和小组过程。对于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和面对面的相互作用的肤浅理解, 小组过程的不重视正是目前合作教学改革对于小组建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 研究问题的提出
因此, 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避免 “为了小组而小组”需要解决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合作小组才算是建立成功的?
菊泉中学于2008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 笔者在该中学见习期间, 看到该校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 对小组的组建, 采用了类军训的 “集训”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基础, 而且全校范围内班级的管理和上课模式比较创新。由于做法比较独特, 因而笔者意欲研究一下, 希望对小组学习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有课堂观察, 访谈, 调查。
三、菊泉中学小组组建案例分析
广州增城新塘的菊泉中学从08年至今不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探究, 虽然学校改革不见得有杜郎口般卓越的成绩, 但经过笔者一个月的观察发现, 该校在小组的建立这一方面, 无论是小组模式的呈现形式, 还是小组文化内涵, 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1. 采访了解
在了解学校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 笔者曾与该校的吴培森校长有过以下这样一段对话。
问: 吴校长, 请问您的改革中, 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小组怎么想到这样的分组和桌椅排放的呢? 这样子的小组形式是一开始就这样, 还是慢慢摸索而形成的呢?
吴校长: 在开始改革之前, 我花了一年的时间观察学校的改革需要的条件, 不仅是从学校的自身, 也和老师们去参观校外的改革现状和参加相关改革培训。学生的分组和桌椅排放, 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校外成功的改革案例。
问: 吴校长, 您改革以来, 对于现在这样的小组形式, 课堂上上课时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吴校长: 小组合作学习刚刚实施时, 学生觉得很有趣。可是, 当新鲜的事物过了, 学生热情不再, 课堂上知讨论什么,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个月。这时, 我们反思我们为什么还出现这样的状态?后来我们想通了, 是我们的教学设计还没改变, 于是我们经过一个月的探究摸索, 不断尝试改变了这种状态, 学生学会了在课堂上发言, 知道怎么学习。
问: 那您能具体说说在是怎么样解决学生觉得无聊的课堂这一难题吗?
吴校长: 其实, 我们主要是经过差不多一年的讨论、摸索才解决这个问题的。当时是改革初期, 2008年大概9月份左右, 我们想了各种方法, 课堂教学的改进, 学生活动的增加等等, 起初这些改变是有点效果的, 学生又有了点热情, 但是没过多久, 学生又觉得没趣了, 我们只得又进行不断地尝试。差不多到了到了第二年的3月份, 我们才得出比较有效的课堂模式。在这个模式最重要的是把握时间设计模块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2. 观察分析1学生分组
如吴校长所说的, 在借鉴别的学校分组和桌椅摆放的做法的同时, 学校在不断地观察学生上课表现, 才形成自己的小组呈现形式。在学生入学时, 老师会在观察的基础上以4人为单元对学生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 以作为培训的基本单元小组, 除了后期的稍微变动, 这个也将会是今后的课堂小组, 而不是为了仅仅作为教学手段临时小组。以互助合作为基础, 组间开公平竞赛为必要前提, 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课堂座位是4人环形组合, 组内成员将会定期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轮流换座位, 组间位置变化规律亦是如此, 从前往后推动, 一个单元小组桌椅排放如下图:
当需要独立测试时, 1号和2学生则分别往4号和3号学生旁边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将桌椅排放成4号和3号学生一样面对讲台, 同时每个学生之间保持一小段距离。该校平均每个班约50人, 而这个操作仅需要15秒以内, 是相当快速的。
2课堂规范和小组要求
根据采访记录, 改革前期之所以会有学生热情不再而造成课堂尴尬的场面, 就是因为组内没有相应的操作标准。探究的过程中, 课堂的活动增加, 教学设计的模块精确设计, 都是为了制定相应的活动准则, 使得学生有具体的上课流程和操作规范。因而, 为学生创造同舟共济的前提是先让他们有在一起了解的机会, 从学生活动中概括出合适的活动规则。
开学初, 学校举行类似入学军训的集训。此集训期间, 担任培训的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意识的培训。除了日常站军姿的锻炼外, 集训期间还进行小组活动培训。活动一般是集训小活动和课堂专训。这两种形式提出相应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只是集训小活动更富有趣味性, 课堂专训可侧重小组规范。比如集训活动中, 培训老师会设计竞赛活动, 要求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前提下, 既增进感情又培养合作意识。而当小组成员在回答课堂提问或者进行课堂展示中, 个体成员作答时需要以 “我是**小组的**同学”、“我代表我们小组”做开场回答, 每次作答完毕, 学生都会和其他小组成员互动 “我的回答完毕, 请指教”。
对于小组内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靠分工和相互监督促进进步。组内将会有小组长, 他的责任是总体监督和协助分配责任。组内每个人都有决策权, 对于组内的任务都有各自的责任, 因而会根据班级要求而制定组内的奖惩制度。实质上, 责任分明和奖惩机制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建立互赖、互动、负责的和谐关系。
四、小组组建的意义和建议
1. 小组建立的意义———长久的学习成长伙伴
至今仍以传统的掌握式较为主导教学方式课堂, 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 导致了学生厌倦繁重的课堂, 因此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 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 才会愿意学习, 才能学得更好。
菊泉中学对于学生进行的开学集训时, 首先谨慎分组可以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督促; 其次培养小组文化为学生提供舒适学习环境。通过合作, 学生可以一方面通过提供帮助, 实现自己影响别人的愿望; 另一方面, 凭籍接受指导, 满足别人影响自己的需求, 这种归属感和影响力的统一, 保证了合作学习在学业成功和心理沟通上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2. 相应的改革建议
因此, 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小组的建立, 有以下几点建议:
1小组形式的成立
进行小组教学,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小组的成立。临时或者随意形成的学习小组仅是为了体现形式, 而真正的成功小组教学需要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实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下, 既要充分考虑班级总体分组数量和班级空间的合理性, 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充分考虑。例如分组前, 老师除了在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上先私下根据名单分组, 进行成员初步安排, 还要根据实际的小组合作情况, 组员相处情况进行合理调动。具体的小组人数可在4到6人间, 太多或者太少了都会造成效率降低的情况。
2组内小组文化的培养
小组组建成立后, 就是要促进组内成员的相互了解了。组建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完成的事。可以从两个时间段进行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友爱: 课堂和课外。
课堂上需制定课堂小组规范, 并且培养学生合作过程中应当遵守规则的意识。比如课堂回答问题要求, 参与小组活动纪律, 与以往课堂中不一样的课堂守则等。这些小组规范守则都是合作学习顺利高效进行的保证。而课外则要促进小组成员的相互沟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小组合作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默契,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培养成员之间的小组合作精神。例如布置较为轻松而又能增进学生感情的课外作业, 可以是合作调查或者手工活动等, 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需要不断地课堂效率, 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方式由于其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社会技能有着较好的效果, 逐渐被教育工作者认可。但在实际课堂中, 由于对合作学习小组没有充分的理解, 课堂上很多老师仅仅是将合作学习小组作为一个教学手段, 使得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化。怎么样进行有效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小组学习改革的首要难题。本文采取访谈、蹲点观察的研究方式, 了解到广州市增城区菊泉中学所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 采用“集训”的类军训方式, 配合课堂小组培训, 规范学生小组内在要求, 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小组改革中小组建立的做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形式,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2002, (01) :32-35.
[2]余文森.深度解读杜郎口[J].基础教育课程, 2010 (10) :26-31.
[3][美]约翰逊 (Johnson, D.W.) 等著.刘春红, 孙海法译.合作性学习的原理和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8, 65.
[4]马兰.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若干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1993, (02) :6-9.
小组合作学习感悟论文 篇10
教育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一种竞争与合作,这种竞争与合作必须在课堂实施,这是一种特定的教育规律的命令。在竞争中,使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在竞争中,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健康的课堂学习应该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由此,笔者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意引入竞争机制,以竞争促合作,使班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扎实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明显实效。
笔者在《中学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实践活动中, 结合教学实际就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操作策略作探讨。
一、科学建组,明确要求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基础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往往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大多数老师通常是按前后桌4至6人组成小组,很少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情况,然而“合作学习小组的内部构成如何,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分组时应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合成小组。
1.科学建组,合理分工。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将成绩好、中、差学生搭配在一起,利用学生间的年龄差别不大、理解能力相近这一有利条件,使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获得从老师那里无法获得的学习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鉴于以上思考,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成绩好、中、差把班级学生分成固定的6组,8人一组。分工时,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给学困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受小组学习的成功快乐,引发学习兴趣。
2.明确要求 ,激励竞争。为营造比学氛围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笔者将竞争机制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制订《小组合作学习评比细则》,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明确具体要求。同时结合思想教育,讲透评比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激励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树立合作精神,主动参与竞争。《小组合作学习评比细则》使小组合作学习评比有章可循,学生自觉按照要求操作,避免课堂出现喧哗、跑题的现象。竞争促进合作,有了评比的鞭策,学生合作意识更强,大家争先恐后,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热情高涨。
二、互助分享,鼓励竞争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
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积累渐进的过程。有些语文知识教师不讲怕学生不能掌握,可是教师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地讲解,收效并不明显。仔细分析,语文学科的知识大多数属于程序性知识,需要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逐渐领悟、操练而获得,而真正需要老师“讲”的那部分内容可以通过“生教生”的形式完成。因此,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水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学习、发现、互助、分享的权力放给学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切切实实的学习实践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试卷讲评课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最伤脑筋的一种课型。在试卷讲评课上,学生只关注正确答案是什么,当老师讲评到自己做对的题目时更是漠不关心,老师讲得辛苦,收效却不佳。怎样才能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呢? 笔者尝试采用小组分享式自主学习的方法,收到明显的成效。
首先,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八名组员围坐在组长周围,由组长依据质量分析表格,对组员试卷各大题完成质量分析。其次,组长组织讨论,各大题得分最高者逐一发言,解答组员疑问,组长对组员仍不能理解的问题做好记录。最后,有问题需要解答的小组,组长作为发言人向其他小组提问;老师记录小组无法解答的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进行评讲。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适时引导,依据评比细则,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小组进行表扬奖励,激励竞争,鼓励合作。
这样的试卷讲评课,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解决问题,学生互助互学,学优生成为学习榜样,学困生得到帮助;教师的讲评富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强化评价,实现共赢是对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升华
有学习,就有对学习的评价。学习评价是对课堂学习行为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必不可少。适时适当的评价激励,使每个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评价本身具有的竞争性,使评价的激励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推动学生更注重合作。
在考评时,我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注重两个方面的评价:一是对小组的评价,鼓励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二是对个体评价,指出学生在小组参与过程中的表现,明确学生哪些理解独特、深刻,哪个问题或想法有价值。同时, 改变过去由教师一人评价的传统模式,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也在课堂上参与评价,完成自评与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的评价,发挥师生共同评价机制带来的优势,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生合作学习后, 教师不仅要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合作探究所得出的成果, 而且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简要评价。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一双慧眼、一对聪耳和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并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拨。有了竞争机制的引入,评价产生的鼓励作用和激励效果充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优化。当然,教师的评价不一定用语言来展现,有时也可以运用体态语言:期待的眼神、赞许的微笑、鼓励的表情等。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参与要给予各种方式的鼓励,保护学生直接、平等地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
小组合作学习 篇11
【关键词】激发;学习;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
1.创设合作学习小组
6人小组,自由结合,个别搭配,每组一名组长。有小组活动情况表,记录每节课小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情况呈现。学习效果按小组考核,表现突出小组,加量化分,每人1分。全班就分成10个小组。个别学困的学生担心会被各小组排斥,还有个别优秀的学生也不能集中在一个组里,在自由结合的前提下,教师适当地调整,确保每个组学生比较均衡,也便于优秀的学生帮助学困生。
2.引入竞争机制
初中学生好胜心强,竞争意识也较强。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同学们互相约束,小组合作学习非常扎实认真,再加上教师适时地鼓励、夸奖以及加分手段,使得课堂生机勃勃,热闹而有序。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为自己的精彩表现而洋洋自得。
3.培养“小组带头人”,提高合作效率
挑选较能干,有组织能力的带头人,这样有助于提高小组竞争力,增强自信心。组长要定期改选,对那些进步大,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给予机会,提高参与意识,培养更多“小能人”。 除此之外,小组长要及时推出学困生代表小组发言或展示。这样使小组学习成为人人参与的学习活动,避免学困生混在小组中,没有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文言文短文展示
在文言文单元教学时,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由语文科代表组织语文活动。每节课前抽两个小组展示,由于是抽签形式,因此每个小组均要认真提前准备。文言文短文展示内容,可集朗读可背诵、可表演,可小组集体上台,也可小组推荐一人上台。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另一方面也极大范围保证了参与学生的人数,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觉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文言素养的目的。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意疏通、重点词语积累整理
课堂上改变以往教师串讲的低效形式,提前布置预习,上课后小组成员在自主预习的前提下,小组内首先疏通文意,并整理出重要文言词语和语法现象。之后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组与组之间相互提问。各小组由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小组学习时,大家会更加关心学困生,帮助他。因此,小组每一个成员均很认真对待小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落实文言文重点文言词汇的目的。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文言文朗读和背诵比赛
在学习文言文单元时,教师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朗诵和背誦课文竞赛,学生会自觉维护小组荣誉而认真地去准备朗读和背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品位的目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喜爱。更能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文言语感。由于是小组集体展示,各小组不仅朗诵上下工夫,而在朗诵形式上也费尽心思,特别是学困生收益匪浅,同学们会帮助他,指导他,他的朗读能力也提高了。以往背诵对于学困生总是难题,但现在同学们的期待,小组的荣誉,使他不得懈怠,自然该背记的都背过了。通过竞赛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的兴趣。
4.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角色表演
初中生好表现,有极强的表演欲望,语文课堂,尤其的文言文单元的学习,表演无疑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中很多故事性很强,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我们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角色表演。如《伤仲永》、《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唐雎不辱使命》、《公输》等,通过角色表演能使学生把已有知识运用到交际中去,在角色表演中,能力弱一点的同学可以扮演语言少的角色,能力强一点的可扮演语言多的角色。同时,各组同学自行设计与对话背景有关的道具和肢体语言。让他们集思广益,打造出最生动形象的表演,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时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团结协作的能力大大提高。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后巩固
叶圣陶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探究……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学习上,更要延伸到课外学习生活当中。在学习文言文单元时建议学生课外要每天阅读一篇浅显的文言文。尽管教师只要求阅读即可,但每个小组都不甘示弱,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不仅仅是阅读而且还完成了一定篇目的文言文阅读训练。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针对学生不喜欢的文言文学习,也确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课堂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使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五要” 篇12
[案例一]
一位老师教授《台阶》一课,在研读欣赏“凝望台阶,感受父亲”的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活动充分,老师在多媒体上提出“说话要求”:读课文内容,扣字词分析,探内心世界,并给出范例。这样,学生在赏析时就能把握要点,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对于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
[案例二]
《梵天寺木塔》的教学中,我也发现老师匠心独运的地方。老师首先出示学习目标,在自学课文环节中,老师提出指导要求,并巡视全场,板书学生不会的字词。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老师与学生交流,很重视学生个性体验和个性自学成果。并且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经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我觉得以下几方面是不容忽视的,我将其概括为“五要”。
一、学生要找准位置
小组的确定、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和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都是颇有讲究的。小组交流的内容一般应涵盖两方面:一方面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另一方面则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可是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好一个旁观者,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习惯于表扬正确,呵斥错误。当然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
二、老师要明确作用
老师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第一责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方面,老师应发挥这样几个作用:其一,认真观察,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之上,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时,就要加强引导,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其二,参与交流,发现“火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有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对于学生而言,那是一闪而过,很难捕捉。因此,老师参与倾听,就会及时发现,适时“煽风点火”,将问题引向更深处,燃起学生思考讨论的“燎原之火”。当学生达到浅层次的成功时,老师要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其三,排除瓶颈,提高能力。在交流讨论中,学生会因为一个问题的某个点而出现卡壳现象,如果老师不能及时指点,就会浪费有限的课堂讨论时间,更严重的是会挫伤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问题瓶颈,使合作的“好钢”用在提高探究能力的“刀刃”上。
三、评价要彰显魅力
在一些课堂上,有的老师对讨论结果的态度很模糊,不论学生答什么,老师都不作具体的评价,只说“很好”、“你真聪明”……这种评价已经失去评判的严肃认真性和客观公正性。当然也许是学生回答得真的很好,无需老师赘述;但是在一半的回答中,学生的思维还很不充分,语言组织凌乱,这时就要求老师的帮助,注意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角度,整合“问题源”,所以老师的课堂评价既要有启发性,又要有引导性和整合性。而且老师在各种层次的答案面前不对其进行正确、准确评价,实际上是对自己专业知识不自信的表现,长此以往,只会挫伤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对于好的学生没有更多的提升空间,而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思考深度不大的后进生就不会有进步。就课堂讨论而言,如果不能深入辨析,那么再热闹的讨论场面无非是一场表演式的课堂秀,空造一些噱头罢了。
四、问题要切实中肯
教师应从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精心创设合作学习活动的论题,使之既与课文内容相扣又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组员沟通和自主探究,解决认知冲突和促进共同提高大有裨益。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难度应处于最近发展区内,不能离开学生现有的语言认知水平和语言感悟力,只有这样的难度才会激起学生合作的愿望,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
五、预习要落实到位
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要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准备,让学生能从容镇静地思考,搜集整理发言的材料。自主预习是合作的蓄势和铺垫,合作交流是自主预习的必然发展。课前的预习不仅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知识漏洞及能力差距,认识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还使其有了个人的体会,形成自我学习经验。学生不能发现问题,犹如猎人不善于发现猎物的踪迹一样,必然所获甚少。其实小组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拓展思维,培养口才。它决不只是一种形式,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课堂热火朝天,课后一片茫然,这样的讨论只能是一种装饰,反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的讨论也不会深刻,更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的思维方式,组织良好的语言表述。只有学习重难点清楚,明白自己的不足,才能激发求知的欲望,小组合作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感悟论文】推荐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高中历史论文09-19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析论文08-23
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论文11-01
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9-25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07-18
小组合作学习细节07-20
小组合作学习法06-06
小组合作学习误区06-24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07-01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