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应用开发平台

2024-08-23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共12篇)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 篇1

摘要:介绍了建设智慧制造企业需要具备的三种能力、企业智慧制造的主要特点和要求,以及企业实现智慧制造的解决方案、智慧应用开发平台系统架构和构建步骤,并介绍了智慧应用开发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慧制造,工业控制,实时数据库,一体化监控,智慧应用开发平台

1智慧制造的主要内容

智慧制造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建设智慧制造企业需要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1) 智慧制造企业具有更好的感知能力,所谓感知就是企业能够通过感知网络迅速感知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感知网络汇集了来自各用户、各企业、各种设备、各种流程和系统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企业能够更快地对市场产生响应并协调生产。

(2) 智慧制造企业具有更广泛的互相联通能力。 企业能够通过Internet/Intranet实现企业内外信息互相连通,用户的需求因此得到更为精准和及时的满足,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工作效率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杜绝了各种不必要的浪费。

(3) 智慧制造企业具有更加智能化的特点。包括: 海量的数据和信息的知识化,海量知识的价值和关系清晰化,人机协同的有机化,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高效化,企业管理和控制的精准化。通过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活动,工厂的智能化便得以实现。

企业智慧制造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包括:

(1) 为了实现更好的感知能力和更广泛的互联互通能力,需要对各种设备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信息量会比较大,数据来源复杂,需要提供一种可以支持大规模、多接口、多协议、易维护的智能采集网关。

(2) 为了给管理者带来更高效的处理方式,在数据展示方面需要简明直观,提供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段,例如基于移动终端的展示方式,并能够实现一键控制及智能联动,需要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监控、 报警、联动、组态、多媒体的综合监控平台。

(3) 为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生产制造,除实时监控外,还需要数据能够长期存储,并能够提供各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手段,需要有方便的展示手段,用以优化生产流程、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设备消耗、 降低能源使用等多个方面。

(4) 为了实现更安全的生产制造,需要配备完备的应急处理系统,将企业各种应急处理流程电子化, 提供方便的调度体系,通过GIS、视频、监控等各种手段,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

2智慧制造产品化解决方案

宝信软件结合多年的自动化、信息化工程实施经验、产品研发积累,目前已经形成了数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并形成了采掘、石化、桥隧、水务、环保、制造等多个行业的解决方案。

2.1智慧应用开发平台主要产品

(1) 工业通信网关i Centro Gate(i CG)

工业通信网关聚焦在设备层,实现设备互连、 互通、互操作方面的需求。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和多种标准协议,可在使用不同协议的网络区域间做协议转换,完全替代串口服务器、数据采集器,通过网关设备管理底层各感知节点。产品具有降低成本、 简单易用、技术开发等特点。

(2) 一体化监控指挥平台i Centro View(i CV)

一体化监控指挥平台是先进可靠、集众多功能为一体、可灵活配置、实施简便的综合监控指挥平台。 它集存储、监视、控制、报警、联动、指挥等众多功能为一体,具有“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全面监控、 安全联动”等特点。同时也是一个可以按用户需求进行二次开发的开放式软件平台。

(3) 企业高性能实时数据库i Hyber DB(i HD)

企业高性能实时数据库可实现数据采集、存储、 检索、展示、处理和分析等功能。该系统具备高性能、高可靠、高容量、跨平台、可扩展、可灵活配置、 实施简便等特点。

用户可以随时观察及在线分析生产过程,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长期保存历史过程数据,随时重现历史生产情况,并提供数据挖掘资源; 为用户了解生产情况、计算性能指标、进行事故分析和预防等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

(4) 应急管理平台iCentro Emergency(iCE)

应急管理平台是结合国家标准,以及各行业特点,以应急管理中的“一案三制”( 应急预案、应急管理的机制、法制、体制 ) 为基础,覆盖了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监测、事中处置、事后总结等过程,做到了应急全流程管理。通过实施本产品 , 可提升用户应急管理及应急指挥的水平。

(5) 企业信息化平台i Plat4J

企业信息化平台是面向大型集团企业应用的基础平台。它是架构在分布式应用框架J2EE之上,覆盖企业信息化建设全流程的中间件平台,为企业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运行和维护提供中间层的支撑服务,从而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实现业务需求与技术架构的分离。

(6) 移动应用平台i Plat4m

移动应用平台是为支持企业实现应用程序移动化而构建的完整平台体系架构,它通过一系列全面的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将应用、数据和业务流程移动化到主流移动设备上。

基于移动应用平台可以实现企业移动监控功能, 实现生产过程监视、调度辅助和应急处理等功能。 通过移动应用平台,基于一体化监控指挥平台、企业高性能实时数据库产品提供的实时、历史数据, 为用户提供设备监控、历史曲线、报警通知等功能。

2.2智慧应用开发平台系统架构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包含了各类面向自动化、信息化的软件产品,通过以远程综合监控为基础的扁平化、高效的运行管理模式,以集中管控为核心的一体化能源基础管理模式,以建立客观能源系统评价和考核体系为宗旨的价值管理模式,建立一个适合企业实际的管控一体化系统,实现集中化、扁平化、 全局化管理的一种智慧的生产管控模式。并结合智慧应用的普遍特点,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架构智慧应用开发平台,通过该软件平台可以打通物联网感知层、数据层和应用层的数据通路,实现物联网应用对感知层设备的无缝接入,为企业实现智慧制造提供一体化的体系架构支撑。

如图1所示,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共分为五层。

(1) 设备层:对应物联网模型中的感知层,为了实现更加智能的应用体验,需要安装一定数量的传感器和控制设备,企业智能化程度要求越高,其数据点规模也越大,因此,对于智慧应用开发平台要求可以支撑大规模的信息采集,以及支持数千种不同的协议方式。

(2) 网络层:对应物联网模型中的设备层与数据层之间,通过i CG连接工业感知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实现物联网设备的接入。将所有物品通过RFID、红外传感、GPS、激光扫描仪等工业控制网的信息传感设备与Internet或通信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 监控和管理。

(3) 平台层:对应物联网模型中的数据层,是整个智慧应用开发平台的核心。利用i CV实现设备远程监控;利用i HD实现大数据量的数据存储,通过i Web View实现企业实时数据统计分析门户;利用i Plat4J实现统一信息平台开发;利用i Plat4M实现移动信息化;利用iCE实现企业应急管理;通过以上几个产品的组合使用, 打造企业智慧制造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共性平台,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各种生产工艺模型的创建, 满足企业未来不断发展的需求。

(4) 应用层: 对应物联网模型中的应用层,根据不同的企业管理要求, 基于平台层提供的产品, 实现各行业的具体应用, 包括界面展示、统计分析、 生产报表、 用户管理 等内容。

(5) 交互层: 在应用层之上,结合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更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利用i Plat4M平台以及移动监控技术,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了解企业生产的情况,加快了各个环节的处理效率。

3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助力制造企业实现智慧制造

智慧制造,是通过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在制造企业中的典型应用,基于互联网、无线网和物联网, 打通感知层、数据层和应用层的数据通路,实现上层应用对感知层设备的无缝接入,具有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的特征。 为企业实现智慧制造提供一体化的体系架构支撑。 实现智慧制造将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协同制造能力、 低碳制造能力、管控能力等有极大的提高。

基于智慧应用开发平台提供的软件架构,企业可以快速搭建自身的智慧应用系统框架,并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在各个层次中进行扩展。与传统自动化技术只是单纯的控制不同,本方案特点是在控制端加上数据挖掘,要求采集后的数据必须能无缝传送到后端实时数据库中,实现海量存储,管理系统再依据实时数据库的讯息,分析、制定出正确决策, 并反馈至相应的自动化设备,实现智能管控。

如图2所示,构建一个智慧应用需要分成四个步骤,包括:

(1) 采集:通过工业通信网关实现对底层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支持上千种设备协议;

(2) 监控:通过一体化监控指挥平台实现对现场设备的集中监控、事件报警、智能联动;

(3) 分析:通过企业高性能实时数据库实现对生产过程数据的实时存储、快速查询以及统计分析;

(4) 管理:基于企业信息化平台构建企业各种信息化系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展示、智慧化的应用服务。

4智慧应用开发平台未来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应用与其传统模式相比,正呈现移动性、虚拟性、个性化、社会性、复杂数据等鲜明的新特征。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计算模式以及社会化网络应用的涌现,进一步凸显了这些新特征。同时,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需要通过整合和优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来持续提高其生产效率,这也需要有更好的技术平台来支撑。

从技术角度来看,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将结合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主要考虑在移动性和虚拟性方面进行加强,通过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支撑制造企业的移动化,加强企业各个环节的沟通,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通过支持云部署,实现对更大规模的智慧制造企业的支持。

从行业角度来看,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将结合不同行业应用,形成不同的智慧的行业应用服务平台,例如:对于大型企业,可以自身搭建私有的行业智慧应用服务平台;对于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专门的服务运营商搭建公有的行业智慧应用服务云平台,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全面实现智慧制造。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未来还必须在各种行业应用中不断完善,结合工业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 提供一整套的智慧制造的解决方案。同时,从某种意义看,智慧制造也属于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因此,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同样也可以适用智慧城市的其他领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好的软件支撑平台。

参考文献

[1]顾新建,祁国宁,唐任仲.智慧制造企业——未来工厂的模式[J].航空制造技术,2010(12):26-28.

[2]金江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智慧企业[J].装备制造,2011(01):98-99.

[3]周睿.打造透明工厂实现智慧制造[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2(05):32-35.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 篇2

[摘 要] 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是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的支持下,由中国知网研发,基于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和26万农技人员的应用,利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的农技推广移动服务体系。

[关键词] 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 农业技术推广 应用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5)10-0085-01

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依托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和农技推广协同平台,改变了一张嘴、两条腿的传统农技推广模式。2015年9月,任丘市农业局农业智慧云平台正式启用。在招待处多功能厅召开任丘市农业智慧云平台启动暨信息共建户培训会。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农办主任、农业局技术骨干及信息共建户共计329人参加培训。

“农业智慧云平台”是继“农业专家远程视频诊断”系统和“三农”服务热线后,我市又推出的更全面,功能更强大的农技服务系统,汇集了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管理、在线信息四大模块,利用专家在线实时问答系统、农技推广协同平台以及农产品信息展示,将为我市的管理人员、技术指导员和有设备的大户、种养基地提供模块强大、功能完善的办公、管理、农技服务。

该平台在任丘市启用,将进一步丰富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果,促进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拓宽了农技推广人员的服务手段,提高学习管理效率

1.1 拓宽了农技推广人员的服务手段。任丘市农业局共有农技推广人员150多名,科技示范户1500余名。以前都是靠一张嘴,两条腿的传统农技推广模式,既不方便,也不快捷。现在应用云平台使原来的说教模式提升为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普及式教学,把好的知识和经验传播到科技示范户手中,且做到足不出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2 加强对农技人员的管理。科技示范户分布于全市28个乡镇,分布大,范围广,这就给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云平台的建立,形成专家、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的业务指导和交流过程,借助办公应用为管理考核提供依据。改变了农技推广工作任务不明确,人员考评不规范的局面。

1.3 普遍提高了农技人员的理论水平。目前的农技人员通过近几年的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培训。并不能有效的汲取知识,同时还不能完全做到与时俱进,知识更新较慢,同时对本地的新品种、新技术还不能有效的了解和利用,更谈不上推广。有了云平台系统,现在信息技术可以在远程培训和自主学习中发挥巨大作用,基层推广人员利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培训功能,可以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较低成本地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创新农技推广模式,加快了无纸化办公的进程

智慧云平台创新了农技推广模式,实现了信息化办公。为农技人员提供自我能力提升的平台,方便新型职业农民和科技示范户在线学习、在线培训和在线管理。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和数字电视,将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户连接起来,实现实时在线的交流互动。

2.1 信息查找更加便捷。云平台的协同平台模块、专家在线模块以及每个模块中的小模块都贯穿着检索功能,使查找通知、工作日志、指导记录、培训记录等变得更加快捷。

2.2 增进与专家咨询交流。方便了示范户和新型职业农民、农技人员以及专家的交流互动,农户可手机随时随地查找专家、技术员进行咨询,也能与其他农户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农技人员、种田大户可以利用移动终端的农技百科、农技消息查找资料。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更加方便快捷。

2.3 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指导示范记录到发布通知通告再到网络培训等均可在线完成,一方面便于信息的查找和维护,另一方面报上来的信息直观呈现,并可汇总、比对,在管理农技推广工作的考评上,减少了管理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技术指导员的填报工作更加方便快捷,随时随地的上传信息

任丘市农业局开展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建立了“农业信息云平台”系统,为提高技术下乡服务能效,做好项目绩效考核,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10-15名科技示范户,并利用“农业智慧云平台”终端通讯设备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及时解决示范户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认真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协助示范户填写《科技示范手册》,利用云平台系统做好信息上报工作;做好科技示范户的物化补助工作。使用云平台系统后随时都能掌握每名示范户的生产情况,既可以节省纸质手册,又方便快捷。

物业突围“智慧平台”冲锋 篇3

提供稳定现金流

“物管行业的情况很有意思,一方面做物业的都在说,人力成本年年上升,物业费却很难调整,基本是在赔钱;可是另一方面,很多物业公司都不愿意撤出,还有的在排队上市,说明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位房地产行业观察人士分析,物业这一房地产的下游行业很有可能成为下阶段新的利润点。

就拿近期挂牌新三板的两家物业企业为例,其在市场上均具有不俗的表现。远洋亿家公开转让的说明书显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远洋亿家资产总值达7.92亿元,营业收入为7.88亿元。而第一物业总经理刘培庆也表示,公司估值高达10亿元。“物业行业以前大家不太看好,现在随着服务业发展、建筑交付,有大量的社区及设备需要维护和保养。物业行业能够提供稳定且风险较小的现金流,所以大家也逐渐发现了这一行业的洼地。”刘培庆如是说。

节省人力物力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物业市场与以前相比变化甚大。很多基于智慧物业平台的服务相继出现,完成了以前传统服务都无法实现的功能。比如,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将原本繁琐的维修流程简化、可以预订服务、购买商品。智能APP的开发与普及已经成为目前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让物业管理更简单、更有价值,其实现的图景很大程度上要依托科技支撑。”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沈建忠表示,“我们看到,现在越来越扁平化管理构架的企业,其背后正是科技的力量在发挥作用。业内的万科、长城、碧桂园、龙湖等企业纷纷将科技引入物业服务体系中,并初步实现了对服务中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

对物业管理企业来说,智慧物业系统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加强业主、物业员工、物业管理者之间的联系效率,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

远洋亿街区副总经理、亿街区创始人孙林告诉记者,远洋山水、远洋沁山水在智慧物业平台上线之后半年的时间内,将一个维修单平均完成时间从1小时降到了29分钟,而服务团队也从原本的25人降至16人。

“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它确实能够实现高效率和节省成本。”刘培庆也表示,对于企业来说,软件的开发成本并不算大,后期只需维护就可以了。“但通过这一方式,我们的人力成本差不多能够节省10%,建筑耗能更是可下降30%。”

三家智慧物业平台各有千秋

目前市场上虽然出现了如远洋“亿街区”、龙湖“千丁”、万科“睿生活”、第一物业“爱助家”等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慧物业平台,但它们在功能和实际的市场应用中也并不相同。这些智慧物业系统有的更倾向于一个“to B端”(对商家)的物业管理平台,有些则更倾向于做“to C端”(对普遍用户)的服务平台。

“睿服务的运用,破解了物业管理普遍存在靠人管理、用更贵的人管理便宜的人、管理项目分散、项目灰色空间等管理难题。”据万科方面透露,传统的物业管理是一个项目经理管理一个项目,而“睿服务”则实现了一群项目经理人管理一群项目。这样的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极大地释放了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改变了传统物业管理“人盯人”的管理困局。

记者了解到,2014年,万科物业对外发布了睿服务,而在同年,万科物业将18家城市公司变革为49个管理中心。这些管理中心由466名平均服务年限在10年以上的老万科物业经理人组成。不管项目在哪一个城市都可以有一个管理中心,能够持续不断地为项目提供支持。

“与侧重于运营的万科‘睿服务不同,我们的产品使用‘经营+运营模式,降低人工成本,扩大人均管理面积,提高社区服务效率及水平,持续实现营收。”亿街区创始人孙林表示。

据了解,亿街区将服务积极性不高、属地化管理的传统物业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物业管理平台,扮演一种资源搭建商的角色,为物业公司提供自由发挥的场地。

这一方面能减轻物业公司承担基础服务的成本,同时也让社区用户享受到更加专业的服务,让工作人员效率进一步提升。

目前,亿街区这一智慧物业平台已经推向市场,并且开始为物业公司提供服务。“我们也很看重规模化发展,物业管理并不是一个高利润行业,想要获得利润就需要做大规模,因此搭建一个集合众多物业公司的运营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孙林说。

同远洋“亿街区”相似,第一物业所开发的智慧物业平台——爱助家和APH也期望通过为合作伙伴提供基于移动端的社区生活服务平台以及物业管理平台的合作方式,帮助房地产物业公司直接实现服务升级。不过与之不同的是,除了提供软件服务之外,这套智慧物业平台系统还包含部分硬件升级服务。

第一物业总经理刘培庆表示:“能耗在物业成本中占很大比重,而我们的智慧物业平台系统可以通过自控系统,由人管机器变成电脑管机器,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由于这个系统科技解决方案是适用于通用型建筑的,因此我们也有将这种服务推向市场的打算。”

未来盈利点仍在探寻

对于智慧物业平台未来的盈利模式,目前业内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物业和业主有天然的信任,掌握着业主大量的信息,因此在社区O2O方面很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盈利点,不过这一点在行业内部并未达成共识。

“物业服务企业在做‘互联网+、在向科技转型的时候,做了太多的本该电商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去做的事。”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万科物业首席执行官朱保全在去年举行的中国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上就曾表示,“O2O社区服务模式确实可能带来丰厚的增值服务收益,但绝对不能盲目去做。”

基于云平台的智慧牧场的应用研究 篇4

我国畜牧业发展既面临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转变面临新契机和畜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系列更加突出的挑战:(1)饲养方式落后、畜禽良种缺乏、个体生产性能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2)资源约束趋紧,饲料粮供需矛盾突出,水、电、良种、劳动力等资源紧张状况也不容忽视;(3)动物疫病病源种类增多、病毒变异速度加快,疫病的发生、发展更趋复杂多变,预防控制难度加大;急需我们加快畜牧业向科学化管理与决策的方向发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畜牧养殖业经营模式主要有4种,即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工厂化经营模式(北美模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集约化经营模式(日韩模式),以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代表的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澳新模式)和以荷兰、德国为代表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欧洲模式)。这些发达国家畜牧养殖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均与自身资源禀赋、农民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2 研究的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以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新技术、新经济时代正在到来,无论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厂矿企业和公司等,无一例外地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和升级过程之中,一个技术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致力于智慧牧场的应用研究,将现代新技术应用于本地区的产业发展过程中,有利于创新和创业,有利于提升本地区传统畜牧养殖业科学规范的经营与管理,有利于开创畜牧养殖业助力新科技快捷地走向国内,乃至国际市场。

3 系统内容

3.1 研究开发内容

近年来物联网产业和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并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传统的企业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和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企业对自动化管理的需求。以现代牧场物联网云平台为例,开发采用B/S架构,将平台软件放在云端,提升畜牧养殖基地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云平台的构建:构建云平台服务器、安装配置、部署云服务器系统。该平台为有线网络、无线移动网络信息服务和控制平台。

畜牧养殖场地物联网及控制平台的建立:固定场地监测设备、普通传感设备;智能兽医专用芯片(或传感器)、网络设备、电子标签、自动化控制设备、通信设备等。

云平台数据中心建立:其信息服务类型包括畜牧养殖场地采集回收信息、自动化反馈的控制指令信息、业务数据、销售数据、用户数据、市场分析预测及数据挖掘等。

智能化通信软件平台的建立:云平台与畜牧养殖场地双向信息通信链路的建立,包括: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云平台通信软件设计。

数学建模及算法设计:根据数据中心数据库提供的实时动态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研究和预测业务、畜牧养殖业买方、卖方市场形为;通过实时采集的动物个体的生理特征数据建模,便于对其进行动态的监控与科学管理。

综合业务系统软件设计(信息化系统):依据模型算法设计软件、依据业务流程分析、设计软件。

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云平台与畜牧养殖场地通信链路的设计与建设;智能化无线通信软件研发与设计;建立数学模型;算法设计;兽医用智能芯片(传感器)的引进与应用。

3.2 创新与发展

构建物联网平台,实现示范性畜牧养殖场地规范化、自动化管理。物联网内主要包含监控设备、通用传感器、个体生物信息传感器(智能兽医专用芯片)、自动化设备等,可以通过这样的设计与建设将示范性畜牧养殖场重要信息及个体的成长及健康情况等信息实时传送给管理者。另外,管理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启动自动化设备完成特定的工作。

实现示范性畜牧养殖场的信息化管理。量身定制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包括:畜牧养殖场业务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市场预测与决策系统。

建立云计算平台支撑区域内、外畜牧养殖场大数据处理。建立云计算平台不仅有该项目研究与应用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项目完成后,在总体技术成本大幅下降时,在政府支持下,进行大范围的应用推广。利用研究所取得的核心技术实现区域内、外本领域的大数据处理及决策支持,以此平台为核心实现众多畜牧养殖场实时、动态的自动化管理等一体化管理。也可以拓展开发应用于政府部门的宏观管控平台。

先进技术设备合作开发或引进。目前就国内市场而言,几乎没有成熟的、适合本地区自然环境、符合本领域应用需求的、并且走向实际应用的个体生物信息传感器(智能兽医专用芯片),而在我们的项目中,该设备处于重要位置,一个养殖基地对动物个体重要的几项生物信息指标的动态实时了解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根据项目实验环境的客观需求,合作研发相应的传感器产品势在必行,在所在的地区或其他相近的地区有着广泛的需求空间。

3.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社会、经济效益

主要技术指标:云平台设备运行稳定;通信软件工作正常,具有较小的时延;信息化软件能够达到设计需求,操作简便、快捷;物联网及控制平台稳态运行,响应及时;中心数据库结构设计合理,存储信息安全,数据信息处理速度快;

经济指标:降低人工成本,畜牧养殖场地安装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之后,相应地减少人员数量及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人工成本。畜牧养殖场地的业务数据及市场信息及预测、客户信息等全部实现网络化管理,从而将人员从传统的、散乱的电子表格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

实时监控和评估畜牧养殖场个体健康状况,预防不必要的损失。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站、微商等营销和宣传平台,提高畜牧养殖场地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对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的基于云平台的智慧牧场的全面经营管理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在畜牧养殖场地产业发展的节约成本、增加效益、预防疫病、提高质量、促进就业和保护生态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以节本增效为例,通过技术管理方式的改进实现企业和养殖户双赢。

4 基于云平台的智慧牧场系统

4.1 平台系统模型结构图

如图1所示。

4.2 畜牧养殖场示意图

如图2所示。

5 系统市场预测及产业化前景

畜牧养殖业是一个传统、特色和重要的行业,特大型畜牧养殖基地的现代化程度较高,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紧密程度较高,它们可以花巨资引进设备与技术,它们不需要控制这方面的核心技术,只要能用得上并且收到效益即可。而对于大量的中小规模的畜牧养殖业基地则存在着资金、技术等严重不足的普遍现象,这些对于人们来说,正是存在的替在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只要通过这个项目的研发,将核心技术操控在手中。因此本项目的市场预测前景光明。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从本地区区域内,还是站在全国范围内,该研究项目都有着较大的社会和行业需求空间,韵含着较大的市场价值,虽然我们经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的调研,无法在这里给出较为精确的数字价值估量,另外,在掌握了本领域的核心技术之后,在这方面可以不再受制于国内外的同类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域内外推广应用这些新技术时,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技术成本,从而实现产业化推广与应用。在畜牧养殖场地产业发展的节约成本、增加效益、预防疫病、提高质量、促进就业和保护生态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步伐加快,日益成熟的智能化设备与现代通信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正在冲击着千百年来传统的农业、畜牧养殖业,从畜牧养殖场地设计与建设、设备采购与使用、管理的现代化、养殖技术和种群培育等诸多方面。以互联网+在畜牧养殖场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对智慧牧场的设计与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智慧牧场,云平台,物联网

参考文献

[1]刘子路.内蒙古鄂温克旗家庭牧场的优化管理及效益分析[J].2014.

[2]仝颖.牧场养殖模式的发展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

智慧树平台学生选课手册 篇5

报到:

同学们首先进入本校选课系统,按照学校规定完成校内共享课程的选课。

待选课学校将本校所有选课学生的数据导入智慧树平台后,学生即可到智慧树平台报到。

智慧树平台将于9月1日—30日期间开放【新学期报道】入口。具体操作如下: 登陆智慧树网:http://,点击页面右上角【新学期报道】,进入【新学期跨校共享课报道】登录页。

填写信息:

若在报道过程中出现未检测到报名信息的情况,请您确认您已在校教务系统完成报名。有问题请联系智慧树客服。若您已有智慧树账号,在新学期跨校共享课程,报道流程中,可检测出您的账号,登录完成报到。

确认所选的课程:

在【课程报到】中确认显示的课程是否为自己所选的共享课程。

新学期首次登陆,可在弹窗中看到您的本学期选课清单。点击“确认课程”后报道正式完成。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或向教务处确认校内选课情况。

学习考核:

查看【教学计划】,课程的在线学习及见面课学习安排,全面把握学习进度。具体可以在【教学计划】栏目查看。

查看【课程考核】,同学们可以通过【我的学堂】课程列表右侧红框中所示图标,查看课程具体考核方式。

共享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在线学习考核、见面课考

考核权重:以某门共享课程总成绩构成为例:

课程学习:

1.在线进阶式学习【视频观看】

登录智慧树网 ,进入个人账号。【我的学堂】课程列表中,点击课程图 片或【继续学习】按钮,进入进阶式教程的学习,每个章节的课程视频可重复观看,学透知 识点。【作业考试】

在线按时完成每个章的作业和考试,作为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论坛】

在这个版块,同学们既可以针对知识点等课程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得到老师和助教的帮助,还可以进行班级内讨论和所有教学班的共同探讨。线上交流更便捷,沟通更流畅。2.见面课学习【课前准备】

同学们可以在教学计划中查看【见面课】的时间和地点,亦可在【见面课】栏目中查看。课程教师会在【课程通知】中发布课程的相关通知,请同学们及时查看。并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相应的课前准备。如讨论题目、课程计划、完成相应的进阶式教程章节学习内容等。【见面课中】

见面课分为跨校直播、小组讨论、课程实践等模式。【见面课后】

为了更好地组织见面课程,助教会抽取部分同学,完成课程调查问卷,以便更好了解见面课情况。同学们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见面课学习是混合式教学中的关键阶段,至关重要,见面课的出勤和参与程度会被纳入到课程总成绩,要记得积极参加哦!

见面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我的学堂】右侧【我的见面课】栏目,回看直播互动见面课的录像。

期末考核:

1.在线考试

在【作业考试】列表中查看,在线考试会在规定时间段开放。

2.线下考试

期末考核的线下考试可通过线下集中考试、提交论文、提交PPT、提交视频等不同的方式开展。具体以何种形式以各课程的要求为准。

成绩查看:

【成绩组成】

混合式共享课程的完整成绩由线上教程成绩、见面课成绩和期末考核三部分成绩组成。学生的最终成绩构成是否采用三部分的成绩(也可以只采用其中线上教程一部分的成绩),具体由各选课学校决定。【论坛加分】

在线教程学习中积极参加课程论坛可获得加分哦。【成绩发布】

课程成绩有三部分组织的,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由课程团队教师确认发布。课程成绩只采用

其中部分成绩的,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以各选课学校发布的为准。【成绩查看】

成绩发布后,由课程团队教师确认发布的成绩可在【我的学堂】右侧【成绩单】中,查看

课程成绩。为了更好的提供共享课程服务,在查看成绩之前,请您先做调查问卷哦!其它

同学在课程学完以后可在平台上查看在线教程学习的成绩。

学习收获:

同样的时间,更多的收获

领略名家风采,感悟名师智慧。得到的不仅是学分和修读证明,更有表达、思辨、倾听、写作的能力。

学习更高效、进度你掌握

随时随地,快速学,反复看,你的学习你做主!

更多的同学、更多的友谊

你将有来全国不同学校的同班同学,跨校园文化、跨专业学科的沟通交流、思 维碰撞。名师签名证书 精彩永久呈现

经课程团队教师确认发布成绩且修读合格的同学,将获得共享课程负责老师签名的修读证明,短暂精彩的学习,永久呈现的记忆。

温馨小贴士:

1.如何查看学习进度?

【我的学堂】课程列表图片右侧可查看自己的学习进度,亦可看到当前应该达到的标准学习进度,全面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情况。2.怎样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登陆智慧树账号后,点开页面右侧【服务工具】,可以通过在线客服、电话向平台反馈问题,得到解答。也可进入帮助模块,快速解决密码找回等常见问题。3.关注各类教学通知

在和短信提示,请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记得注意关注各类通知哦。

课程教学运行过程中,如有需要调整的事项会在【课程通知】中发布,也会通过邮箱提醒

4.成绩评定及学分认证? 选课成功后,共享课程成绩与所在学校学分挂钩。成绩评定合格后所获学分转入本校培养方案,所获成绩将计入学校的成绩档案,请同学们务必完成所选课程课表及教师安排的面授、讨论、视频等相关学习任务,详情可咨询本校教务处。5.共享课程的事务管理

调班、退课等事务按照选课学校的相关教务管理规定执行。

智慧树教学运行服务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 篇6

近年来,该园区党委致力于建设“阳光党建”,扩大信息公开,先后开展了党建工作情况通报会、在线访谈、民主恳谈等活动,并在海宁全市率先利用信息技术推出了党建信息网、党建手机报、党建微博、微信等载体,增进了党员群众对党建工作的了解。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海宁经编产业园区非公企业发展迅猛,其党建水平如何、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职工利益、企业发展,更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该园区围绕非公企业党建创新展开一系列探索和尝试,最终摸索出了一套“智慧党建”的方法。

有手机,就能找到党组织

小胡是今年刚从东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党员,在该园区找到工作后,却在转组织关系环节遇到了麻烦,“初来海宁,一切都在适应中,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让我喘不过气,现在还要为自己的组织关系找‘娘家’,有些力不从心。”但很快,该园区智慧党建平台的“流动党员找组织”为小胡解决了难题。

在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无论你在服务业企业密集的经编总部,还是在熙熙攘攘的中鑫创业园,当你希望找到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内就近的党组织时,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经编先锋”智慧党建平台,在“党建地图”即可看到附近区域党支部的三维立体图,联系电话、联络人一目了然。

不只是找组织,如出差在外无法亲临会议现场,还可以用手机参加会议;如果想学习和查询党务资料,你也不用跑遍图书馆、档案馆,只要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从海量资料中查找到想要的内容……智慧党建平台为党员提供了全方位的便捷服务。

“年轻人现在都喜欢用智能手机,智慧党建平台能与手机平台结合,使我们的党组织活动开展形式变得更加灵活、方便,也更能体现新时代的民主。”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党委副书记范浩毅介绍说,目前,智慧党建平台已承载园区56个党支部、800多名党员基础信息和党务支撑数据,且有党建动态、网上主题馆、公告公示、红色地图、网上支部、党代表直通车、经编党校、志愿服务、清风苑等9个功能板块,具备实时感知、互联互通、信息发布、网络学习、管理服务、智能分析等12项功能。

打开“经编先锋”智慧党建平台,手指轻点便可进入各模块进行互动。比如“我要入党”模块里有党章、入党流程、申请书等,积极分子可直接在网络平台上表达入党意愿。又如想要了解周边单位的党支部,点击“党建地图”,马上便可看到三维立体展示的辖区内党支部地理定位,并配有文字介绍党支部概况、党员信息、最新动态等。

智慧党建汲取企业理念

“我们期望通过智慧党建使党员群众接受党务服务不打烊、参加教育培训不出门、了解党史党情区情不出区。”范浩毅表示,以先进的党建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和保持党组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创新党建所追求的正是建立这种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的党组织,以党建促企业效益,以党建促招商引资,让智慧党建率先在海宁实现。

“我们同行普遍感觉效果好、效率高。”海宁飞城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智慧产业开发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胡俊告诉笔者,他在与一些IT同行交流经验时,对方对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智慧党建给予了很高评价。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为企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不少党务工作者都发现,企业发展也促进了智慧党建,推动了基层党建的创新发展。比如,以先进先行求生存、以服务拓展市场、以用户满意为标志,这些企业理念逐渐被智慧党建所吸收,从而实现了双方的共筑、共享、共建、共赢。

潮起潮涌,在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世界经编之都”的高速路上,正开启着智慧党建的创新之门。

快 讯

《经编复合沙发面料》联盟标准启动会召开

11月6日,由海宁市马桥经编行业协会组织的《经编复合沙发面料》联盟标准启动会议在浙江中天纺检测有限公司召开。海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与标准计量科副科长崔晓冰、海宁市马桥经编行业协会秘书长茅连松和浙江中天纺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国康参加了会议,另外,海宁市有9家经编复合沙发面料生产企业代表参会。

会上,茅连松详细介绍了海宁市马桥经编行业协会近几年制定联盟标准的情况,沈国康解读了《经编复合沙发面料》联盟标准的几项重要参数指标,企业代表围绕技术指标、标准技术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下一步,浙江中天纺检测有限公司将对海宁市经编复合沙发面料生产企业开展进一步调研,将企业提供的经编沙发复合面料进行检测、数据汇总并分析形成标准草案,组织相关企业人员进行标准审定。(戴志毅)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 篇7

1“云平台”介绍

“云平台”是基于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和20万农技人员应用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 旨在利用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 搭建农技推广移动服务体系, 提高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效率, 满足农技推广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实时、快捷获取知识的需求, 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 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创新服务手段, 将实用的技术与经验真正送到以示范户、种养大户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手中。

“云平台”的建设及服务, 主要遵从两个维度。纵向维度:形成专家、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的业务指导和交流流程;横向维度:借助办公应用系统为管理考核提供依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 “云平台”将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信息、在线管理四大模块整合在一起, 统称“四在一体”, 并提供WEB端与移动端 (知农APP) 两种使用方式, 方便用户使用。

2“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推广应用

2.1 做法与成绩

2.1.1 在线学习———用权威、丰富的专业知识服务20万基层农技人员

在线学习主要包含依托CNKI强大数字资源构建的三级或多级知识服务体系“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以及在线测试板块“能力提升”。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从2010年开始推广实施, 不仅有专业的书屋技术团队、高素质的书屋创建团队, 更是在每个省派驻培训讲师, 对书屋创建、书屋培训使用以及问题的反馈与解决实现全程跟踪服务。书屋的技术团队与创建团队每年都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到农技人员身边了解他们对书屋的反馈, 解决农技人员知识需求。

截止到2014年, 中国知网已在全国36个省2 129个区、县农业局、畜牧局、农机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等累计推广建设网络书屋240 220个, 总使用次数达9712.2万 (次) , 应用效果显著, 受到广大农业单位、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等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 为了配合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使用, 中国知网还开展了系列活动:1)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使用培训:先后在全国200多市、县区开展培训, 直接或间接培训26 000人, 带动1 000万人学习使用书屋;2) 全国科学素质网络竞赛:自2010年起连续5年举办竞赛, 覆盖全国31个省, 200多个区县, 累计2 000万人 (次) 参与竞赛;3) 其他活动:每年举办网络书屋百县应用竞赛, 开展农技员使用书屋积分兑奖、征文及资源共建等活动。

为更好满足农技人员及新型职业农民自我检测与知识水平提升, 同方知网特邀约中国农学会、中国农科院等权威专家小组编写、筛选6 000余题组建“能力提升”题库, 供用户在线测试, 快速提高综合素质。题库题量丰富, 内容全面, 涵盖种植、畜牧、水产等学科, 深受广大农技人员欢迎。

2.1.2 在线交流———组建专家团队实时解决生产问题

在线交流模块是通过网络、专家实时在线解决基层随时提出的实际问题的互动平台。平台特邀全国农业科技及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企业研发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教育工作者为专家顾问, 每天更新专家在线排班表, 建立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学习交流圈, 分享种植、养殖经验, 实现各行业、各地区的零距离沟通。为激励和管理专家团队, 平台定制了专家聘用办法、专家的权利以及荣誉回馈体系。

专家在线平台于2014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 截止到2014年10月底, 该平台经河北、河南、山东等9个省农业厅发文推广, 已解决全国农技人员咨询的问题达15.5万余条, 有效地促进了专家与农技人员的互动互通, 提升了个人知识水平, 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利用。

2.1.3 在线信息———连接市场信息提供价格数据

在线信息模块主要是对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网, 实时推送农产品市场价格。

2.1.4 在线管理———手册电子化实现基础数据的汇总与分析

在线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证管理、政策制度、技术指导员手册以及示范户手册的电子化管理。在线管理系统源于2012年上半年, 内蒙的书屋用户主动来京, 并带来《技术指导员手册》和《科技示范户手册》, 希望书屋团队能够将书屋与手册结合, 将学习与工作管理搭配。2012年10月在线管理创作团队开始用户调研, 历经河北省、山东省、福建省、吉林省等多地实地考察, 并请区县农技推广站站长、基层农技人员来京座谈, 创作团队将真实的用户需求与国内领先的权限管理技术 (在线管理自上而下共八级权限, 权限清晰) 结合, 历时1年, 完成了集办公、日报、管理、考核于一体的在线管理模块。

该模块于2013年10月开始投入使用, 现已在全国18个省市、20个区县进行试点使用, 并得到基层用户的大量好评。技术指导员在线填写工作情况, 管理人员在线审核、统计汇总, 这一方面提高了办公效率, 加强了管理力度, 另一方面也将节约印刷成本、方便保存与查找。

2.1.5 知农———农技推广移动应用网罗学习、交流与办公

知农模块是智慧农民云平台移动客户端, 涵盖专家在线、农技指导、农技知识、市场信息、农技交流、通知通告、特色农业、生活休闲八大模块, 满足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户移动学习、交流和办公等需求。专家在线:查找专家, 实时问答, 田间地头可解疑;农技指导:指导现场填写记录, 上传指导图片, 定位指导地点, 形成指导轨迹;农技交流:提供专家、指导员、示范户通讯录, 无障碍语音通话;农技知识:将书屋装进手机, 提供可移动的学习服务;市场信息:随时掌握市场动态;通知通告:第一时间接收通知;特色农业:各地区根据农情上传优良品种、创新技术, 突出地方特色;生活休闲:提供常用网址链接与休闲阅读书籍。

知农利用空间位置信息服务 (LBS) 技术, 能够根据专家或农技人员的实地工作指导地点进行GPS定位 (若GPS信号不佳可自动利用基站定位) , 并且可以对这些地点在地图上进行标记, 形成农技人员的工作轨迹, 并可提供至大数据分析。同时, 农技人员或者农户可以在地图中查看自己附近的专家, 找到专家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知农实用性很高, 它的应用将会对常常在室外工作的涉农人员和需要答疑的农户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2.2 典型案例

2.2.1 在线学习典型案例

2013年1月, 智慧农民云平台项目组组织百县开展了“中国知网杯”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竞赛活动, 2013年全国共有4 400余名农技人员陆续报名参加, 汇总典型案例865篇。2014年全国农技员、农民参与热情高涨, 共计24 611人 (次) , 汇总案例27.9万余条。学习竞赛活动一方面促进了农技人员、农民等使用书屋的积极性, 帮助他们利用网络书屋解决了诸多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 包括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基地建设、农广校教学等;另一方面, 竞赛活动的开展, 培养了个人读书习惯, 提升了业务能力及文化修养。

2.2.2 在线交流典型案例

2014年全国农技问答活动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内蒙古等9省 (自治区) 开展, 同方知网邀请26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专家370余名, 主要集中在辽宁省、福建省、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青岛市。活动共接受提问17.2万余条, 回复记录47.1万余条, 问题多集中在蔬菜种植 (27 355条) 、家畜养殖 (16 656条) 、禾谷类作物 (共计16 010条) 、经济作物 (12 268条) 等方面。农技问答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技人员与科研专家的欢迎, 活动开展后, 他们积极使用专家在线平台咨询、解答及交流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使得农技知识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快捷、高效地传播与转化。

2.2.3在线管理典型案例

2014年协同管理平台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 已有22个区县农业局开通试用。平台有农技员1 800余名, 示范户15 000余名。在推广的区县中, 很多农技员、示范户反映, 协同管理平台已成为农技推广工作的好帮手。

3 作用与意义

3.1 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手段, 实现信息化办公, 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

农技推广体系结构复杂、管理条件有限, 加大了人员管理和工作安排调度的难度, 导致上级农技部门难以掌控基层农技人员的情况, 更难以掌控各省乃至全国的具体农技推广信息数据。“智慧农民云平台”创新农机推广服务手段, 把农业专家、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推广人员与管理人员连接在一起, 形成移动互联、智能互动的基层农技推广网络, 优化了基层农技推广管理与服务的业务流程, 加强了农技推广体系纵向与横向联系, 强化了各级农业部门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管理。通过移动端手机系统的应用开发, 利用GPS定位、语音、短信、视频等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可实现对基层农技推广活动的动态管理与科学考评, 极大地提高基层农技服务的整体效率和水平。

3.2 为农技人员提供自我能力提升的平台

强化业务学习, 是农技人员增强业务素质、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提升农技推广能力的根本途径。“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为农技人员提供了良好、便捷的学习环境。通过云平台, 既可以自助式学习新的农业知识和技能, 随时与其他农技推广人员及农业专家进行实时交流, 分享种植、养殖经验, 实现各行业、各地区的零距离沟通;也可以利用多层次的网络书屋使用培训、学习竞赛活动充实自己, 使其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线学习”已经成为了基层农技员的自我学习培训的平台, 它解决了基层农技人员能力弱化、知识老化等问题。

3.3 方便新型职业农民在线学习、培训及管理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中央站在推进“四化同步”, 深化农村改革,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全局高度做出的战略决策, 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推进农业现代化, 必须使农民职业化, 让经过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培养造就一大批现代农业经营者的必然选择。智慧农民云平台“四在一体”服务模式, 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云平台”根据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 设计符合其学习能力的内容, 力求通俗易懂、简洁实用、便于掌握, 避免高深的理论分析和专业研究。除了农技知识以外, 同方知网还推出能力提升、学习案例交流、典型示范带动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 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技知识推送、专家在线服务, 强化分类指导, 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信息技术咨询、全程跟踪管理与考核评价等, 开通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创新培育手段, 以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 整合CNKI丰富的知识资源 (图书、期刊、视频、报纸、工具书等) 以及农广校的培训资源, 实现知识繁乱复杂到简单明了的转换;启动“视觉+听觉+触觉”的全新学习模式, 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达到实时实地学习的目的。

3.4 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供应充足, 但由于科研成果成熟度较低、推广体制不健全、农业分散经营等因素, 所以存在转化率较低的问题。“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建设加强了基层农业信息需求调研力度, 提高基层群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生产的积极性,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提高农民学习兴趣, 同时提高信息实用性、地域性, 加大网络平台增值服务功能, 建立农技推广人员、农民、专家、政府之间的直接交流, 通过学习竞赛活动、积分兑奖活动等鼓励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多渠道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方知网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 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全方位构筑农技服务快速通道,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 增强农技人员科技推广能力, 从而迅速提高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以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3.5 便于农业科技数字资源的战略保存, 大数据集成开发建设与应用

“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将各类农业信息资源数据、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利用, 降低了信息化建设成本, 实现了信息增值的高效利用和业务应用支撑。随着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用户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 云平台建设将改变以产品为中心的建设思路, 逐步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随着用户使用量的增大, 应用系统开发形式的多样化, 云平台实时收集了专家、推广站、农技员、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过程中产生的第一手生产数据。由于数字资源的脆弱性、易逝性、依附性、动态性的特征, 其消亡与产生的便利性一样容易, 因此数字资源的战略保存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和意义。一手生产数据的海量统计、战略保存、数据集成、行为分析, 农业大数据的集成开发与应用, 成为云平台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

纵向上, 通过对用户的基本属性、上网行为、下载行为、阅读行为进行挖掘分析, 准确获取用户的行为轨迹, 了解用户的行为与需求, 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建设和分配, 提高内容推送的精准度和科学性, 为云平台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供了依据。横向上, 通过热门应用、业务数据的分析, 为预测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提高领导决策的水平和前瞻性, 对于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水平, 构建综合、高效的知识服务体系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4 推广应用的几点体会

4.1 以应用为重点, 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已实施五年, 但基层应用效果却并不明显, 农业推广技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尚未畅通。从CNKI“三农”期刊库中可以发现, 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科技成果很多, 但真正推广至基层应用的却比较少。推广应用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云平台项目实践表明:建立完善推广体系运营机制、数字化管理农技推广工作、调动“县-乡-村”推广体系人员使用积极性、开发农技推广智能化信息产品、加大基层培训力度正是推广应用的手段。将推广应用落到实处,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才能得到提高。

4.2 以网络为手段, 促进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国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传播手段, 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 提高推广效率。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推广APP、远程视频、微博在线、QQ互动平台、多媒体、电子商务等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农技推广领域。进入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就能学习知识、查找资料;在专家在线系统提出问题就能得到回答;打开办公管理平台就能填写手册、汇总数据;带上手机上知农APP能在田间地头学习、交流与工作。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以网络为手段进行农技推广, 是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一步。

4.3 以新型职业农民为核心, 推广农民培训

“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如下几类人群:

1) 管理人员:省、市、县等各级农技推广机构。

2) 技术推广人员:农技员、农业专家。

3) 新型职业农民:示范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生产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基地、农资企业、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

服务于农技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 是为了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 提高推广效率,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服务职业农民, 因此, 以职业农民为核心的推广应用平台才是真正满足农技推广需求的平台, 才能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发挥作用。

5 进一步思考与建议

“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是对传统农技推广方式的一种创新, 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现代化的有效手段。2014年, 云平台在全国多省市、区县进行推广使用, 在得到基层农业局管理人员、农技员和示范户的一致肯定和大量好评的同时, 也收到了诸多反馈意见, 为云平台的下一步功能完善和系统升级提供了宝贵意见, 这也是云平台今后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加大移动端的应用:在目前专家在线、农技知识、指导日志等模块的基础上, 增加测土配方、农产品电商互连等功能。加大移动端应用推广与提高用户积极性的深入开发。

编辑大量针对性实用技术资料:组织各系统各地域的农业专家, 针对职业农民的需求, 有针对性的在线编辑出版各类实用技术, 编辑以“文字+图片+视频”组合形式为主的实用技术资料, 能实现随时随地专家问答。

继续探索专家服务与激励机制:进行权威等级划分、产业专家细化、系统热门提问推荐等, 实施专家实时在线、自动问答两种模式, 进一步探索专家服务的激励机制, 邀约更多农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进来。

完善平台功能, 优化操作:进一步优化在线管理模块, 在完善功能的同时简化操作, 为农技人员工作考核、农技推广效果评价提供数字化的量化标准。

加强推广培训力度, 落实平台应用:面对农技人员的老龄化及网络应用的不熟练, 在云平台的示范推广过程中, 必须加大人力投入, 进一步引导云平台PC端及移动端的有效使用, 完善配套设施, 做到农技推广体系内各层负责人会用、常用, 使云平台真正落地。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在线培训模块建设:从专家到农技员, 从农技员到职业农民, 在实现互动畅通的基础上, 探索增加趣味性强、有激励性的自我培训模块。

摘要:文章概述了“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推广应用的实践做法与取得的成绩, 总结了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与意义。基于推广应用实践, 笔者提出以农民为核心、以网络为手段、以技能为内容、以服务为保障、以推广应用为关键的实践体会, 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思考与建议。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 篇8

随着IT科技发展与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提升,全球信息化向纵深领域发展,各类创新应用不断出现,“数字地球、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新兴概念不断涌现。所谓“智慧”是指高等生物拥有神经器官,能够进行感知、记忆、理解、学习、思考与决策,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1]。因此,智慧是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的高级阶段,是信息化的终极目标之一。关于智能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后期,研究范围较广泛,其中“人工智能”(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最初在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上提出,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深入[2]。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石纯一、王克宏等分析了国内外人工智能概念与发展,提出分布式人工智能模型; 张江、林华等提出了统一集论与人工智能理论; 李德毅、刘常昱研究不确性条件下的人工智能框架体系。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智能、智慧的相关研究逐步扩散、深化。近5年来,智慧城市及智慧社区建设,正逐步受到学者的关注,杨再高、巫细波等针对智慧城市概念、理论、城市功能定位等进行研究; 杜忠潮、张永民等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史璐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原理、方法与体系; 吴志岩、许庆瑞等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愿景与构架进行探讨,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杨会华、樊耀东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并给出典型业务的商业模式匹配建议。2012年以来,部分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智慧社区”的内涵、应用、平台、技术及运行模式,逐步拓展我国“智慧社区”应用领域。蔡艳、蒋力群等分析了智慧社区的概念与发展,并针对重点城市提出对策建议; 李逦、肖凌等分析了智慧社区中云技术应用,提出借助云平台打造智慧社区。综上所述,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研究正逐步推进,但主要侧重于概念、内涵及技术实现等方面的探索,缺乏针对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的整体规划与功能分析,研究内容对推动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智慧城市起源与广东智慧社区建设概述

现代社会是由家庭、社区、城市所组织的网络系统,智慧社区是联接智慧家庭与智慧城市的纽带。智慧城市需要构建一个低碳、和谐、智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模式,并通过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全面感知、智能处理、实时互动,实现智能交通、实时监控、应急处理、物资保障、社会公共服务管理等各个子系统的高效运转[3]。1997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利用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构建起了一所智能豪宅,具备高速上网的功能,能够控制门窗、灯具、电器等智能化运行,这就是智能家居的初步应用。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建立一个‘数字地球’,即对地球的一个多分辨率、三维的呈现,可以在其上添加许多与地球有关的地理数据”,这就是“数字地球”的概念。2005年,Google Earth将航空照 相、卫星遥感、地 图、GIS信息及网友注释等数据融合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初步实现了数字地球应用。2008年,IBM公司首先提出的“智慧地球”新理念,提出将“智慧”嵌入信息系统和流程之中,以智慧的方式实现产品开发、制造、采购、销售与服务的交付,从而实现全球各类资源优化配置。21世纪以来,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快速发展,2008年上海浦东就提出了“数字高原、智慧浦东”的概念; 2009年,我国十几个省市相继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2013年8月,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另一方面,智慧社区与智慧城市保持同步发展。2011年5月,北京西城区广内街道“智慧社区”服务管理平台一期运营,其初步实现了智慧中心、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民生四大部分共14个模块。至2014年3月,我国初步建成的智慧社区已达上百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宁波、成都等大中城市。目前,广东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位于全国前列,其中以广佛、港深、珠奥三条城市产业带为龙头,带动中山、东莞、惠州、肇庆等地区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快速发展。广东拥有9大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包括: 广州市萝岗区、番禺区,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深圳市坪山新区,珠海市,肇庆市端州区、东莞市东城区、中山翠亨新区等[4]。2013年,广东政府出台了《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 2013 - 2020年) 》,提出了近、中、远三阶段发展目标,预计2020年基本建成“智慧广东”。2012年,广州市推出天河、越秀、番禺等第一批“智慧社区”试点,广州天河区黄村街康城社区,以社区党建为根本,建设社区管理、居民自治和社区服务三大体系。越秀区重点建设“一库 ( 电子政务数据中心) ,两个平台 ( 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家庭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为支撑,以一站、一页、一卡”为载体的智慧社区框架。广州市番禺桥南街番奥社区以民生卡为基础,开通民生、广电、卫生医疗等8大应用功能。2012年,深圳智慧社区正式起步,首批建设曦城别墅小区、侨香村、深云村、桃源村等小区。至2013年8月,已有金地香蜜山等23个项目实施第二批“智慧社区”建设试点。2015年4月, “首届中国智慧社区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吸引中国科学院、国家信息化中心、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单位代表等数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共同探讨我国智慧社区的现状、问题与典型应用,其核心内容涉及: 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应急、智慧政务与大数据等多个方面。因此,从功能、规模与试点数量等多个方面分析,广东已经成为我国智慧社区创新发展的引领者。

3 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体系构建

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交流的空间,也是开展服务、管理与政治生活的基层组织。因此,社区管理信息化、智慧化,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安全、便捷与和谐。智慧社区是利用智慧城市网络与IT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强大的社区服务管理系统,以实现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低碳化,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环保、安全的生产生活空间[5]。在我国现阶段的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多种运营主体、多种技术方案和各种利益纠纷,导致各类智慧社区系统集成性、共享性较差。同时智慧社区涉及居民、物管、居委、政府及公共服务部门等多方主体,需要实现多种数据、多个平台、多种系统的互联互通。因此,智慧社区系统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迫切需要一个公共信息基础平台,以提供数据互联、平台构建、服务驱动与运营监控等核心作用。

3. 1 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核心技术分析

传统的社区管理系统,建立在局域网、广域网基础之上,需要安装客户端,其应用范围、功能服务及信息协同受到一定限制,并且维护成本相对较高。随着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与云服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3G、4G移动互联网的成熟,智慧社区各类应用逐步向“云端”移植。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 智慧终端融合技术、泛在网与自动感知技术、云计算与云服务技术、大数据与安全保障技术以及Web2. 0的各类应用等。( 1) 终端融合技术。通过手机、PC、车载设备、智能家电、安防监控等多种终端设备充分融合,将社区各类数据的感知、采集、传输有机结合,将有线无线感知、自动传输、智能处理等技术综合运用,实现智慧社区终端充分融合。 ( 2) 泛在网与自动感知技术。泛在网能够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与任何物都能顺畅地联接到网络,主要包括:物联网、互联网、电 信网、传感网 等。物联网( 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指“物物相连,物网相连”,主要通过射频识别 ( RFID) 、传感器、激光扫描器等传感设备,按标准化的通信协议,把物与物,物与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数据读取与交换等功能。 ( 3) 云计算与云服务技术。云计算是一种创新的、基于互联网来获得计算资源的运营方式,是由众多个人计算机、服务器与通信基础设施等组成的庞大资源网络。云服务所提供的软件与服务都来自于虚拟的互联网,增强服务敏捷性,以提高IT效率,并降低建设与使用成本。( 4) 大数据与安全保障技术。大数据 ( BigData) ,又称海量数据,是由于互联网信息大爆炸,所产生的规模巨大、不断增长、动态更新的庞大数据群,其主要涉及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数据互联及云数据存储等技术。安全保障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防侵入技术、加密传输技术、身份认证与识别技术、自动预警技术、数据安全与保护技术、系统管理与访问控制等。 ( 5) Web2. 0各类应用。互联网应用模式正在向Web2. 0、Web3. 0演进,其中基于社区交流与微平台的应用日益丰富,在智慧云社区领域有广泛的应用[6]。

3. 2 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构架体系

移动互联时代,我国智慧云社区系统需要满足“多种接入终端、大量并发访问、响应紧迫性高、舆情传播迅速、监控管理难度大、服务水平要求高”等网络时代社区服务的新特征。因此必须构建具有动态感知能力、智能决策、自动处理、综合预警的“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 ( ICIP,Intelligent Community Information Platform) ,其主要由“公众信息门户系统、智慧云社区管理系统、感知与数据采集系统、智慧社区监控与响应系统、智慧社区信息互联与云基础设施,同时还需要具备大型数据库、数据仓库及云存储系统”等,能够实现社区信息发布、查询、监控、预警及应急处理,并针对社区事务进行动态响应,其智慧云社区ICIP平台的基本构架体系如图1所示。

( 1) 公众信息服务门户系统。智慧云社区公众信息服务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集成的信息获取与信息交流窗口,门户整合大量的Web、WAP站点与服务器系统的信息资源,具有统一的访问入口与统一的界面风格,具有“单点登录”与信息集成功能,能够实现电脑、手机、PDA及车载设备等多种终端设备访问,实现信息发布、信息推送、订阅服务、查询服务、微信交流与自助服务等强大功能,将成为Web2. 0各类创新应用的支撑系统,也可以成为后台管理、系统管理与运行监控的登录入口,是面向智慧云社区所有使用者的,内容过滤的、个性化的、定向性的信息整合应用系统。 ( 2) 智慧云社区管理系统。智慧云社区提供强大的工作流、信息流与大数据处理、集成功能,能够为各类智慧社区提供个性化的定制与功能服务,是其他各类子系统的集成整合平台[7]。 ( 3) 感知与数据采集系统。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能够依托无线设备、射频采集终端、手机及二维码、读卡设备、门禁系统等等,将社区的人、车、物等基础数据,通过感知、采集、传输、交互进行动态管理,系统将采用模块化设计,并高度集成、协同,将物业管理部门、社区住户、社区居委会组织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各类数据,实现自动化的大数据动态采集。 ( 4) 智慧社区监控与响 应系统。智慧 社区提供FTTP、PSTN、HFC、CTI、XSDL、Wi Fi、3G或4G等泛在网接入方式,将建立动态、及时、高效的监控与响应系统。智慧社区建立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 CCTV) ,通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 ( 探头、云台等) ,同时通过红外设备 ( Infrared Alarm) 、遥感设备 ( RemoteSensing) 等,实现全方位智慧监控。 ( 5) 智慧社区大数据互联与云基础设施。智慧云社区需要采用多维信息呈现、云计算、海量数据存储及强大的安全控制技术,需要运用面向服务、面向对象、面向模块的系统平台架构方法,实现环境监测、安全控制、隐私保护、计费管理等强大功能集成,同时依托云服务器、云网络通信设施、云存储数据库,开发出协同、互动、分布式的系统管理平台[8]。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终端融合、网络融合、平台融合、服务融合,为我国社区管理的改革、创新,真正实现社区居民、物业、居委与政府部门的和谐共处,共创智慧社区美好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4 智慧云社区服务管理系统功能规划

基于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可以搭建各类智慧云社区服务管理系统,集成社区交流、运营、管理的各类信息资源,并提供强大的前台、后台协同管理功能,实现居民、业主、物管与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的多维互动,具体包括: 用户管理、事务管理、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社区安保、人防消防、物业管理、监控预警、应急管理、统计分析、报表管理等各项功能,智慧云社区应用功能规划如图2所示。

( 1) 社区居民与用户管理系统。1) 用户信息:提供用户注册、账号、密码管理及个人信息修改等功能。2) 居民分组: 在社区统一管理下,根据不同小区、不同楼栋等,进行分组、分层。3)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采用权限与角色分离技术,实现不同岗位、层次的用户权限结构体系,采用身份认证CA系统,提高访问控制与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 2) 居委会与计生事务管理系统。1) 居委会事务管理: 提供居委办公、待办事项、社区活动、宣传教育等综合事务处理功能,具有工作流自定义,可视化操作。2) 计生事务管理: 根据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优生优育、计生查环、资料采集、信息录入、补贴奖励等。3) 办证事务管理: 提供网上办证与大厅办证融合功能,包括: 户口办理、入学手续、居民医保与社保、旅游出国手续等,支持跨部门工作。4) 民政事务管理: 提供社区民政事务处理,例如: 婚姻登记、优抚安置、救灾救济、低保事务、福利扶持、慈善捐赠、殡葬事务、公共救助等功能。

( 3) 舆情信息发布管理系统。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影响力提升,各类不法分子、邪教团体利用网络制造谣言,散布消息,影响社会安定、和谐[9]。智慧云社区提供舆情信息发布管理模块,能整合多种方式,实现统一、集成、权威、一致的信息发布渠道。1) 通知公告: 社区、小区各类通知,事务公告,政府部门、居委的通知等等。2) 舆情信息: 通过提醒、RSS订阅、手机推送、SMS短信等多种方式,动态发布重要舆情信息。3) 政策发布:发布国家、地方政府、业委会、居委会制订的相关政策与乡规民约等。

( 4) 业委会与业主生活管理系统。为各小区的业主提供业委会管理及业主生活的平台,通过创建群组,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提供双向、互动、即时的信息交流功能。1) 业委会事务管理: 提供业委会选举、业委会召开、重大问题投票、业主重大事项反馈、财务资金管理等相关功能。2) 业主论坛:采用BBS模式,提供业主发帖、交流、交互、信息发布、跳蚤市场与评价等功能,同时提供SNS功能服务。3) 民主生活: 为小区业主提供政治、文化生活,老年人健身,选举投票,时事学习、培训等综合功能。

( 5) 安保与消防管理系统。1) 安保值班: 提供安保巡更、值班管理、日程与人员安排、安保监控数据采集,自动处理等功能。2) 消防人防管理:针对社区各类消防装备、设施进行登记与管理,消防演练,消防报警与处置,消防资料管理等。提供地下人防设施登记,人防检查,设施更新与维护管理等等。3) CCTV系统: 实现闭路电视系统与基于云计算的IP互联网视频监控的充分集成,实现远程、实时、多维的监控,保障社区业主财产安全,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存储与存档。4) 门禁与停车管理系统: 为各类居住小区、医院、学校及大型场馆提供门禁与停车管理功能,采用融合性终端,实现自动登记、车位查询、身份确认及出入管理功能。

( 6) 物业管理系统。1) 维修申报: 可以通过手机、PC、电话等多种方式申报维修及其他物业服务,实现电子化表单,协同化运营等。2) 待办事项: 提供基于云的物业管理待办事项列表,查看事项处理进程,了解各项事务动态。3) 交费计费: 提供物业费用查询、计算等功能,提供物业费用促交,各种费用单据详细查询,实现水、电、煤气、供暖等公共资源使用消耗管理。4) 咨询投诉: 为物业售后服务,问题反馈及对策建议,提供统一的平台,提高客户满意度。

( 7) 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利用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打造强大的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为重大群体事件、暴力恐怖袭击提供预案,并快速预警与响应。1) 监控预警: 针对重大事件、暴力恐怖事件及涉及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行监控预警管理,提供重点人群监控、重点区域监控等功能。2) 应急方案: 针对社区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提前做好预案,加强防范措施。3) 应急演练: 在一定情况下,为应对社区重大事件,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响应能力。4) 重大事件管理: 提供重大事件登记、查询、分类等功能,同时适时更新重大事件内容,并提供知识库与应对方案库。

( 8) 统计分析与报表管理系统。聚集智慧云社区全部信息、数据与资源,为政府及相关单位,提供统计分析与决策指导,为完善社区管理,优化社区服务,提供数据支撑。1) 快速查询: 针对各类数据进行快速查询,以任务为导向,实现针对关键字的搜索、检索功能。2) 统计分析: 能够高效采集各类统计数据,并提供自定义的统计分析功能。3) 报表管理: 提供可视化、多维度的报表生成与输出功能。4) 决策指导: 基于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采用SOA ( Service - Oriented Architecture) 技术,构建决策优化模型,在交通、能源、生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决策指导。

5 问题与对策

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问题与机会 并存,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方面:( 1) 我国社区管理观念滞后,相关法规、制度缺失,制约社区管理的创新发展; ( 2) 我国社区管理公共信息平台缺乏,云计算与云服务产业基础条件较差; ( 3) 政府及相关部门条块分割,信息难以协同,实施难度很大; ( 4) 物业、业主矛盾较多,利益冲突,影响社区信息化建设; ( 5) 云社区系统平台智慧功能不强,居民使用不方便等等[10]。针对以上问题,对我国智慧云社区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大胆进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依据网络经济时代社区管理特点,加强立法与社区制度建设,为我国智慧云社区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撑环境。

在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统筹指导下,加快智慧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并加速公共云与Iaa S平台云开发部署,完善社区管理信用体系,保证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安全、可靠的运行。

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与联系,推进网上、网下各类业务与事务的融合、协同,加强社区大数据平台的互联与共享,打造多部门、跨部门、统一的智慧社区政务、事务处理门户。

建立物业、业主双赢机制,促进交流、沟通与协调,通过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为住户提供一体化、快捷、高效的物业管理服务。

进一步探索、创新、凝练我国智慧云社区运营模式,解决云社区服务平台的运营、维护、赢利等关键问题,并通过典型小区试点与示范,区域推广,全国推广等方式稳步推进[11]。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 篇9

我国从2000年起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正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 预计到2040年前后, 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的峰值, 占届时总人口的31%左右, 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 但由于医疗从业人员培养的周期性较长, 面对日益增加的医疗保健需求, 社会医疗资源明显不足。另一方面, 目前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超过7亿, 占总人口的60%~70%。据卫生部《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中国有3亿人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1.6亿、慢性病患者2.8亿、高血压2亿, 但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们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状况[2]。

为解决上述问题产生了需要建设标准统一的智慧医疗服务平台, 提供采用便捷有效的医疗健康服务的目标需求。近年来, 向亚健康人群传递保健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个人掌上终端、移动设备数量的增长, 亚健康人群与健康服务提供者沟通的渠道日益增多。为了满足亚健康人群对健康服务可以广泛多样的选择, 移动健康系统应运而生。移动健康系统是指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 例如移动电话、PDA或卫星通信等, 提供健康服务信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 则以基于Android、i OS、Windows Phone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应用为主。移动健康服务的出现, 彻底颠覆了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为现代人群提供随时随地、高效便捷的个人健康管理手段, 从而有效预防和缓解慢性病对健康的威胁。

1 国内外移动健康发展现状

1.1 国外移动健康发展现状

GSM协会在2012年报告中显示, 5年内, 全球移动健康服务应用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115亿美元的收入;在英国, 移动健康战略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NHS Direct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使用移动设备对网站进行访问的移动用户由2010年每月3000人增至2011年每月155000人;在美国, 2013年可移动便携式设备包括健康和健身设备、智能眼镜等的销量大概是1.5亿件, 价值8亿元;预计在2017年预计达到7亿件, 价值可达15亿元;同时, 美国国家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 (ONC) 正在征求公众关于医疗健康环境下使用移动设备的隐私性、安全性和最佳实践等方面的意见[5]。

1.2 国内移动健康发展现状

工信部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写到, 把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智能医疗列为九大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之一。原卫生部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写到, 2020年之前, 我国将大力发展健康产业, 4000亿投资助推医疗体系建设。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 庞大的老年群体构成了医疗健康消费的主力军, 医疗健康行业将伴随老年经济获得快速增长。在中国市场, 2011年医疗应用约有4400万次的下载量, 总收入达7.18亿元, 其中网易的“春雨掌上医生”上线4个月即迎来1 0 0万个下载用户。艾媒咨询 (i M e d i a Research) 数据显示, 2012年中国移动健康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 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到2017年底, 中国移动健康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达到125.3亿元;2012年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达到3.8亿, 可穿戴便携移动健康设备市场规模达到4.2亿元, 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 到2017年, 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健康设备市场规模将接近50亿元[3]。

2 移动健康在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的应用

“新医改”方案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八大支柱”之一, 作为“新医改、八大支柱”的重要表现形式, 构建以移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智慧医疗服务平台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的延伸[4]。以移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的建设, 实现亚健康人群、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行政机构之间对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利用, 将不同对象或群体联系在一起, 形成安全、高效、便捷、易用的健康生态环境。

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最终形成面向智慧医疗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6], 如图1所示。

基于智慧医疗健康服务的应用, 移动健康系统主要分为医疗服务和健康专家业务应用。

2.1 医疗服务应用

2.1.1 医疗协助服务

(1) 移动健康档案共享。

移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亚健康人群和医生替代纸张健康档案, 为居民提供预防、治疗和康复等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全面的详细记录;为医生提供经过授权的患者历史病历、治疗措施和保险明细, 并实现多方面互联互通, 达到“城市管理-区域管理-院级管理”三级社会化统一管理[7]。

(2) 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即应用远程通讯技术、交互式传递信息, 开展远距离的医疗服务, 主要包括:

(1) 远程诊断:上级医院的专家或医生对基层临床人员提供诊断意见, 包括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超声诊断等。

(2) 远程会诊:上级医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 通过音频与视频直接对基层患者进行会诊, 并对基层医生给出会诊意见, 如远程视音频会诊等。

(3) 远程监护:利用家用医疗健康护理装置或社区健康驿站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 并通过网路传输到健康管理中心, 由医护人员对居家患者进行监测和疾病管理的服务, 如远程家庭监护、远程疾病管理、远程预约等。

(4) 远程资源共享:实现对远程医疗会诊资源的查阅与共享。

(3) 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 让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 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就诊, 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或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返回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治疗或保健。从而减少综合性大医院对常见病、多发病就诊造成的卫生资源浪费,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量, 实现“小病在社区, 大病到医院, 康复回社区, 健康进家庭”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与新格局。

2.1.2 社区医疗服务

(1) 家庭医生式服务。

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相结合, 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性的和社区医生或医院专业医生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 每位医生负责一定数量居民, 发挥医护防三类人员的协调配合能力, 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监测、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 并能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将监测到的数据导入移动健康档案, 一边随时进行动态更新。

(2) 健康评估与干预。

为重点服务人群建立全面信息化的健康档案,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体检结果等方式收集健康信息, 并进行健康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针对个人和团体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案, 通过跟踪随访不断调整方案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并通过基于健康平台的医疗健康体系信息平台统一管理。

(3) 健康跟踪服务。

成立健康管理专家组, 组建健康咨询队伍, 以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为基础, 结合被服务对象的具体健康状况和需求, 设立健康咨询电话, 定期安排保健专家见面咨询, 一对一的跟踪解决健康问题;提供不同层次的健康保障和送医送药上门等服务。

2.1.3 健康体检服务

健康体检是在“医疗性体检”和“社会性体检”的基础上, 以检测疾病证据为目的, 开展通过应用体检手段对未病、初病或将病的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身体检查, 根据体查结果评估个人的生理指标、疾病治疗的达标情况, 健康风险情况, 慢病治疗率与控制率, 高脂血症/高血压/中风/恶性肿瘤几率等内容, 从而为一些体重超重、饮食结构不规律、膳食结构不科学、缺乏运动的人群提早开展干预和管理。

通过对参检人员更加深入的健康体检服务, 建立移动健康档案, 进行个性化康复指导,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大幅提高个人的健康素质, 开展以预防和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目的的“零级预防”, 从而降低疾病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率及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 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1) 健康风险评估。

通过健康体检资料和生活方式问卷调查情况, 分析参健人员目前存在的健康风险, 并提出警示。

(2) 顾问式日常管理。

充分利用健康管理团队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保健专业经验, 通过一对一访谈、通讯、网络等多种方式对参健人员的生活方式、健康和疾病问题提供顾问式专业指导。

(3) 应急指导。

参健人员在任意时间出现的紧急的健康问题, 可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健康管理医师咨询和寻求帮助。

2.1.4 扩展医疗服务

(1) 合理用药预警。

合理用药预警是通过PDA等移动传感设备, 通过传送到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进行分析比对, 从而实现对各个医疗机构医生开处方、合理发放与使用药品行为的监控管理和动态预警。

(2) 辅助诊疗。

辅助诊疗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 主要实现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 允许医生调用患者非本地的历史诊疗记录, 全面了解患者情况, 以做出更科学的诊断和治疗;第二, 通过听诊器、PDA等专用医疗传感终端获取患者生命体征信息, 并将诊疗信息和患者历史诊疗记录通过院级信息平台自动传入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处理, 并向医生反馈专业的疾病诊断结果、参考医嘱和用药建议, 从而提高医生诊疗效率, 更加规范就诊行为, 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数据支持。

2.2 健康专家服务

为亚健康人群提供基于个人需求的移动护理服务, 对在医疗卫生机构或社区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护理的人群提供无线查房等移动定制服务。

3 结语

移动健康与健康服务被认为是跨行业、跨部门的新兴技术, 大众对移动健康有着强烈的需求, 大量资金投资都在关注着这个产业, 已经呈现出良好市场发展的前景和市场的机遇。预计在未来5年, 中国医务人员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将接近100%, 极大地促进移动健康的发展;中国普通消费者使用移动健康产品和服务将较为普遍, 医患沟通平台较为完善;中国移动健康市场的各细分领域将会群芳吐艳, 带动无线感测器、血压计、M2M设备等产业的发展。中国将逐步建成以移动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医疗健康信息共享系统, 为移动健康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与提供帮助[8]。

摘要: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已经发展至“以人为本”的区域医疗信息化领域, 传统医疗行业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压力, 现有的医疗环境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无法满足国人的健康需求。同时, 中国手机用户对移动健康认知度低、老龄化问题导致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加, 以及涉及移动健康产业政策推动等原因, 催生出需要建设标准统一的智慧医疗服务平台, 提供采用便捷有效的医疗健康服务的目标需求。移动健康系统是指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 例如移动电话、PDA或卫星通信等, 提供健康服务信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 则以基于Android、iOS、Windows Phone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应用为主。移动健康服务的出现彻底颠覆了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为现代人群提供随时随地、高效便捷的个人健康管理手段, 从而有效预防和缓解慢性病对健康的威胁。

关键词: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移动健康,移动电子健康档案

参考文献

[1]姚志洪.跨入移动健康时代[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2 (11) .

[2]陈苒.健康管理服务的实践回顾[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8 (4) .

[3]盖小荣, 王振捷, 魏凡.提升健康体检服务质量水平的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0 (3) .

[4]韩丁.健康模式变迁与中国基本健康保障服务的公共供给[J].体育与科学, 2006 (3) .

[5]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R].

[6]游郑标.基于WAP2.0的移动健康监测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1 (6) .

[7]金耀星.移动健康将颠覆传统医疗产业链[J].人民邮电, 2013 (8) .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 篇10

在通信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农业被寄予厚望。 智慧农业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定时定量管理, 根据农产品的生长情况合理分配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低耗、优质环保。

蔬菜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运营商运用互联网思维搭建的“智慧菜篮子”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最新技术,以网络为支撑,以手机、电脑为基础终端,采用“F2B2C(Factory to Business to Customer)”运营模式,建立网上农产品管理系统,实现技术服务、农资产品、市场信息“下乡”与蔬菜、农产品 “进城”,有效解决了蔬菜生产碎片化、中间环节多、流通损耗大、品质难保证等难题。

2“智慧菜篮子”信息平台

“智慧菜篮子”平台基于高速有线宽带网、移动宽带网,运用电子商务、G动力、空中视讯系统、大数据、云计算等进行搭建,具有远程诊疗、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自然灾害防控、网上销售(电商)、农业智能化(物联网)、订制农业等功能。 “智慧菜篮子”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1) 蔬菜电商平台

电子商务系统依托互联网、手机终端等实现网上交易,帮助农户、农业生产企业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的线上交易流程,建立了特色农产品拍卖制度,让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中间费用,从而让生产者、消费者都得到实惠。 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农产品发布、资讯展示、交易, 在线支付,商户评价和投诉等。

建设“菜易通”网站和手机APP平台,是建立“互联网 + 蔬菜”技术服务平台的关键。 一是实现技术、农资服务“下乡”,通过网络直接与菜农有效对接;二是蔬菜、农产品“进城”,建立网上交易平台蔬菜APP,让市民了解并吃上新鲜放心菜。

“菜易通”网站的主要功能包括:

1)规模化蔬菜基地园区介绍。

2)主要蔬菜及农产品介绍 :包括品牌商品管理 、 特色商品管理、团购优惠、拍卖特卖活动管理,实现农产品分类管理,以集中化模块展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农产品信息发布 :包括农产品市场行情信息 、 供求信息、政策信息。 系统可以实时对接市场供求信息,促成便捷交易,减少产品滞销。

4)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生态农业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开展观光、农业体验、民俗活动的好地方。 平台可以加强宣传展示,发布旅游信息,增加收入附加值。

5)交易支付管理:系统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交易,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支付货款,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6)专家工作室 :实现远程诊疗 、农产品种植种类和流通等相关信息咨询功能。

7)成立种子种苗 、农药肥料生产企业联盟 ,相关专家上网推介。

8)发布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蔬菜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

9)广告发布。

(2) “G动力”视频监控

“G动力视频监控 ” 基于3G/4G、 固网融合业务 , 通过提供统一的有线、无线远程视频监控服务,实现视频监控终端的固定、无线布放,用户可以通过固定终端或手机查看;实现图像、声音和各种报警信号的远程采集、传输、储存和处理,为用户提供便捷、经济、 有效的远程监控整体解决方案。 通过“G动力”,农户和农技人员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对监控目标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系统提供专家在线功能,农户可直接向专家咨询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问题,也可通过视频让专家远程查看病害,及时处理疑难问题。

1)实时监控园区、基地、大棚、大田蔬菜的现场画面和声音,实现园区安全管理、自然灾害远程监控。

2)实时监控蔬菜播种 、苗栽 、浇水 、施肥 、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的现场画面和声音,实现蔬菜种植、 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和销售的远程监控。

3)实时监控蔬菜生长、叶片、花果、病虫的现场画面和声音,实现病虫害远程诊断。

(3) 智慧蔬菜系统

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构建“智慧温室”系统, 提供温室大棚环境信息的智能感知、可靠传输、智能控制、精细管理、病虫害预警与远程诊断等服务,提升温室大棚种植基地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大棚种植业的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

在种植基地建设温室环境智能感知系统,依托无线传感网络、移动通讯网络、互联网、物联网等,对棚内的温湿度、光照、土壤墒情、视频图像等进行监测; 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智能温室大棚管理系统分析后,可通过手机、计算机等终端查看环境数据、作物长势,方便管理人员操作,同时方便农户对农地的管理。 在条件具备的基地,为大棚安装电动卷帘、排风机、电动灌溉系统等设备,实现远程控制。 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控制温室内的水阀、排风机、卷帘机开关;也可设定控制逻辑,系统根据情况自动开关卷帘机、水阀、 风机等。 智慧温室监控界面如图2所示。

(4) 专家在线平台

建立专家工作室,聘请在线专家、固定专家,通过服务热线和网上交流、远程视频交流等方式,解答、处理问题。 建立专家服务在线、G动力远程监控诊断平台和网上咨询窗口,帮助菜农解决种子种苗、肥料农药、病虫害防治、机具器械等方面的问题。

(5) 大数据应用及农产品溯源系统

农业大数据应用涉及耕地、播种、施肥、杀虫、收割等环节,对跨专业、跨行业、跨地域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 为实现可持续产业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需要农业大数据平台提供支撑。 “智慧菜篮子”平台运用先进数据管理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实现数据库的交互、数据整合、采集和加工处理。

在蔬菜的种植准备、种植和培育、生长、收获等阶段,系统对其生长环境、喷药施肥、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实时信息自动记录,实现有据可查;在储藏、运输、销售阶段,采用二维码或RFID技术,对各阶段数据进行记录。 消费者拿到蔬菜时,通过终端设备或网络就能查看相关信息,以便放心食用。

(6) 环节管控系统

如图3所示,“智慧菜篮子”是集生产环节、管理环节、销售环节于一体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大大降低了全过程成本,提高了生产销售质量。 不仅帮助农户加强对各环节的管控, 而且丰富了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定制农业,真正做到了技术服务、农资、市场信息“下乡”和蔬菜、农产品“进城”。

3结束语

“智慧菜篮子”项目,开启了互联网 + 农业广泛应用的序幕。 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17家大型农业园区加入项目,涉及个体电商近百户。 项目启动后,某区应用后蔬菜年产量达到80万吨, 总产值达到10亿元, 蔬菜三品认证110个,拥有石都庄西红柿、西里山药、 大街芹菜、立添食用菌等品牌。

摘要: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的结合,不仅改变了农产品流通模式,而且协助农户有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建成农业生产、销售、管理一体化平台,推动“新农人”群体的诞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农业,智慧菜篮子

参考文献

[1]李道亮.物联网与智慧农业.农业工程,2012(1)

[2] 段丹峰.互联网+或颠覆传统农业格局大数据提升市场预测能力.中国经济网,2015(7)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 篇11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事业的改革,社区卫生信息化正全面飞速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卫生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与规划,标准和规范应用滞后,导致信息不能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针对这些问题,卫生部为了推进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颁布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三部政策对卫生信息化予在标准和规范上进行指导,并积极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搭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作为一直致力于为医疗卫生领域提供一流软件产品和技术服务的上海易可思复高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可思复高”),紧密围绕卫生部“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对三级卫生信息平台提出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建设患者主索引库,建立全区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从出生到死亡的终身健康信息共享,并形成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库,支持数据分析和领导综合决策,实现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2大核心基础是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易可思复高按照国家卫生部于2009年5月19日发布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的文件精神,参与前期调研、中期讨论、后期实施过程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思路策划,建成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电子健康档案(EHR)以人为核心、以生命周期为主线,是涵盖个人全面的健康信息的档案数据。数据涵盖从婴儿出生,到计划免疫、历次体检、门诊、住院、以及受过的健康教育等,记录人的生命周期中重大健康事件,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个人终生健康档案。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包括:区域卫生信息共享交换系统、区域卫生一体化协同服务系统、区域卫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区域疾病监测预警系统、区域电子双向转诊系统和区域远程会议管理信息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在目前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在数据中心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通过交换平台提供的标准接口和服务从各医疗卫生机构采集相关数据,并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共享数据,实现跨机构、跨区域的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电子病历的共享,疾病数据的共享,妇幼保健数据的共享等等,并具有疾病监测、转诊会诊等功能,实现市民在社区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的双向转诊的全程医疗服务模式。

延伸“闸北模式”

易可思复高着秉持“智慧创新服务健康”的理念,其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持续得到卫生部、科技部、工信部、上海经济信息化委和上海市卫生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重点资助。尤其是由易可思复高自主研发的“标准化健康档案试点区——闸北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城为全国推广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典范,并获得了卫生部部长陈竺的认可。

上海市闸北区内的卫生局、疾控中心、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应用了其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软件、健康档案管理软件、公共卫生管理软件、社区卫生管理软件、医院信息系统,通过卫生信息共享,切实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了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了医疗成本。目前,闸北区可实现挂号、门诊,到各项检查、付费、取药等全流程的数字化,居民凭借一张身份识别卡,可实现各个环节的无纸化过程。

卫生部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部发展基金会,组织专家教授多次对闸北区建设统一居民健康档案等卫生信息化工作实地深入考察,称赞闸北区卫生信息化取得的成就为“闸北模式”。“闸北模式”可作为诠释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建立实用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一个借鉴和示范。陈竺赞扬闸北区的卫生信息化工作“非常实在,‘全民统一健康档案’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平台,它贴近人民群众健康要求,同时又能反映卫生系统管理所需要的核心信息,是一个投入相对较小,但产出特别好的模式,是大家都能学、都能借鉴的模式。”

延续“闸北模式”的成功案例,易可思复高为上海市崇明县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崇明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是一个覆盖全县、涉及众多部门、业务复杂的大型信息系统工程,应用范围包括崇明县公共卫生机构、7家二级医院、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7家分中心。

易可思复高为崇明县的居民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并为卫生行政管理者提供统计和辅助决策支持,主要涵盖:新建4家二级及专科医院的内部信息系统,包括HIS、LIS、电子病历系统等,并改造1家医院系统,与区域平台建立接口;新建及完善全县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7家社区分中心的内部信息系统,包括HIS、LIS及一体化全科医生工作站,并与区域平台建立接口,完善整个崇明县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另外,按照上海市健康信息网工程要求,负责完成与市级平台的互联。

崇明县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具有典型意义,在全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中,崇明县项目是包含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甲医院的典型模式,在全国具有先进模范效应。

易可思复高凭借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业经验,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和实际应用,还先后为湖北武汉、安徽黄山、新疆克拉玛依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易可思复高用专业守护健康,积极投身到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致力于为卫生领域提供高品质服务。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 篇12

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予社会的空前的资源整合和计算能力, 信息化的特征正在逐渐由数字化向智能化发生转变, 各种具有智能意义的应用和服务逐渐诞生, 智能化解决方案日益成为各行业的选择, 智能化对全局性和协同性的要求, 都呼唤具有整合计算能力、整体资源调配能力和开放应用运营能力的城市综合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说“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与城市化高度融合的产物应运而生, 那么云计算将是“智慧城市”的一片智慧沃土, 为城市信息化提供高效、绿色、灵活、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和综合平台, 孕育各种丰富多彩的智慧应用。

国内云计算发展风起云涌

云计算在中国市场目前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 基本上还处在Iaa S建设阶段, Paa S和Saa S的市场还很小, 云计算产业生态链正在构建过程中。各个服务商正在进行技术储备和概念推广, 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尚在尝试中, 用户对云计算认知度仍然较低, 成功案例较少, 应用落地成为当前最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 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圈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推动云计算的发展也成为各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主管部门2011年以及“十二五”工作重点。

在国内, 云计算同样引起了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行业内的高度关注, 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云计算已经成为重要的关键词。更有许多企业已经先行一步, 进入到实践阶段。

2011年, 中国电信正式对外发布天翼云计算战略、品牌及解决方案, 计划于2012年正式推出云主机、云存储等系列天翼云计算产品。中国电信是国内首家对外发布云计算战略及解决方案的运营商。基于“新三者”战略定位, 中国电信进军云计算领域, 依托网络运营实力, 致力于成为亚太领先的云基础服务提供者。

中国移动推出“大云”计划, 该计划打造的云基础设施不仅为其自身IT支撑系统服务, 而且将能够满足对外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和服务的需求。

中国联通提出“互联云”这个概念。通过“互联云”, 打造一个第三代互联网络基础架构。这个基础架构是一个集成了硬件、软件、网络、应用和服务的综合性的平台。

Saa S领域的知名企业八百客通过云平台为众多企业提供企业管理软件, 成为CRM等领域增长最快的厂商。

在安全领域, 趋势科技率先提出云安全的概念, 将与病毒特征码、垃圾信件、恶意代码URL等资源放在互联网上的计算云当中, 从而实现“主动防御”的目标。紧接着, 各主要安全厂商都已经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

广东电子研究院基于龙芯和曙光等技术, 建成国内首个自主产权的云计算平台, 并与东莞当地产业密切结合, 开展了Saa S云、教育云、动漫云、云制造等应用, “云产业”初见雏形。

随着宽带网络的不断提速、人们对云计算认识的不断普及, 云计算建设的完善和商业用户案例日益丰富, 未来五年将是云计算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时期。

三层架构以综合平台为核心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提升城市发展水平、解决城市病的重要举措之一, 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全面深入融合,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成为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相比传统概念上的城市信息化, “智慧城市”更强调高速的协作能力和反馈能力, 强调海量数据基础上的快速反应, 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智慧城市三层架构由泛在网络、综合平台、智慧应用组成 (如图1所示) :第一层是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的城市信息化泛在网络, 是助力现代化城市建设, 打造“智慧城市”极速通达的网络基础设施的“智慧大道”。第二层是具有强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云计算综合平台, 是城市信息化的“智慧沃土”。第三层是融入城市各类服务的智慧应用, 是深化城市和谐发展、提升人性化城市服务, 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智慧之花”。

泛在网络即广泛存在的网络, 帮助我们实现任何时间 (Anytime) 、任何地点 (Any-where) 、任何人 (Anyone) 、任何物 (Anything) 的“4A”信息服务。

智慧城市将以城市光纤网络和无线宽带 (3G/4G Wi-Fi) 为重要网络基础, 构建其城市“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信息高速公路, 它是把物理世界纳入信息化秩序的触角与神经, 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提供随时随地的宽带网络能力。泛在网络将连接城市的每个“细胞”, 构筑信息化城市的智慧大道, 让城市更“活跃”。

综合平台:“智慧城市”各类智慧应用的承载和实现, 需要云计算的数据计算与处理综合平台的有力支撑, 基于云计算数据中心 (Iaa S) 、云服务平台 (Paa S) 、云应用承载 (Saa S) 的云基础实施和综合能力平台将极大改变资源部署及应用开发模式——资源向“云端”集中, 应用由“云端”部署, 对采集到的海量的信息进行统一的集中计算、数据存储、智能分析、判断处理, 实现统一的服务交付。

云综合平台能为智慧应用的开发部署和上线发布提供“快速的应用部署能力、数据统一分析能力、统一硬件/存储/安全方案、第三方系统集成能力、系统资源共享能力、系统平滑演进能力”等六大核心能力, 为智慧应用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持, 孕育各种智慧应用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让城市更“聪明”。

智慧应用: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智能化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众呼唤更加便捷的社会生活服务;需要提供方便易用的就学、就医、就业等信息服务;城市运行呼唤高效的公共服务;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水、电、交通、安全等应用服务。

智能化的后台处理将成为未来智慧应用的主流, 以云计算综合平台为核心的Saa S应用, 依托海量的计算和存储资源, 将较大促进智慧医疗、智慧商务、智慧政府、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各类行业的智能化应用的快速发展, 让应用极大地摆脱物理资源的限制。

通过云计算的技术和架构优势, 可充分挖掘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改进监测、预警手段和控制方法, 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现代化都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信息化创新技术带来的智慧应用, 将成为城市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催化剂, 绽放智慧之花, 让城市更“美好”。

泛在网与云构筑智慧城市

从技术角度看, 智慧医疗、智慧商务、智慧政府、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各类行业应用都是基于云计算为基础的智慧应用;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 智慧应用的开发模式则是基于云计算的基础架构和云服务的交付模式。

因此, 如果说泛在网络是智慧应用的遍布全身的根茎枝干, 云计算则是智慧应用的肥沃土壤, 二者在智慧城市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如图2所示, 智慧应用涵盖人、财、物、信息等四大元素, 功能类比于园丁灌溉、光合作用、营养传输、循环代谢, 这几个功能单元能流畅运转, 就能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 生生不息。其中, 智慧应用就像盛开的花朵和果实, 百花齐放、硕果满枝, 云计算则是抚育智慧应用的一片肥沃土壤, 每一层土壤都为智慧应用提供不同的功能支持, 形成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应用发展的生态系统。传统的业务模式将转变为云服务模式, 包括三个层面:Iaa S层面的云数据中心、Paa S层面的云服务平台、Saa S层面的云应用承载。

云计算三层架构在智慧应用的生态体系中将发挥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Iaa S层:将智慧应用所需要的计算、存储、网络等IT基础设施资源虚拟化并封装成服务, 实现资源管理与使用的剥离, 实现资源动态获取和释放, 按需配置、弹性分配、快速部署、降低成本, 信息在Iaa S层有效进行管理, 相比传统基础设施, 无法实现快速部署和按需分配, 更不可能集中管理了, 可以说Iaa S是智慧沃土的“承载层”, 为智慧应用云生态系统的运转提供资源承载。

Paa S层:可以汇聚互联网以及运营商的各种能力资源, 比如短信、彩信、定位、支付、认证、计费、SNS等应用能力, 并向智慧应用的程序开发人员提供简化的分布式软件开发、测试和部署环境, 屏蔽了分布式软件开发底层复杂的操作, 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开发出基于云平台的高性能、高可扩展的智慧应用服务, 从资源到应用能力的保障, 提供丰富的应用能力调用, 以及应用托管的模式, 开发人员只要专心于应用的内容和流程, 不必考虑测试、发布的资源环境, 极大地激发业务创新。可以说Paa S是智慧沃土的“营养层”, 为智慧应用云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应用能力支持。

Saa S层:是一种面向客户的业务提供模式, 通过Iaa S层和Paa S的IT资源及应用能力的支持, 承载各种应用系统, 提供各种各样的在线智慧应用服务。可以说Saa S是智慧沃土的“耕作层”, 为智慧应用云生态系统的开花结果提供“化学作用”。

智慧应用关系社会民生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应用构建是智慧城市的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即通过智慧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程度来体现, 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纳入相应的规划当中。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 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 经济结构稳步转型, 城市对于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依存度越来越高。特别在开放平台、智能管理、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电子政务、行业应用等重点应用将会在云计算这片沃土中茁壮发展, 百花齐放, 强有力地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譬如以下一些智慧应用, 将在不久的将来渗入到市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智慧医疗:通过云计算建立市民的健康信息网, 让个人拥有健康档案, 医疗机构共享利用健康信息。市民去医院, 不必重复拍片, 所有检查记录都存储在云端, 各家医院都可使用, 同时让医生、护士通过无线网络, 方便实现病历检索、电子处方下达、多方会诊等功能, 医院诊疗效率大幅度提升, 直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同时享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智慧教育:目前大多数教育单位都有自己的一套信息系统, 难免重复、闲置, 云计算将从技术上实现设备的共享, 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从而为学生和市民提供开放、便捷、优质的学习环境。

智慧社区:可以让市民生活更和谐。智慧社区可以通过云计算获得海量存储和集中调配的能力, 实现平安社区视频监控、家庭家电智能管理、楼宇消防电梯智能管理等多种智能安保和智能家庭功能, 让市民出行更放心、在家更省心。

智慧商圈:可以让百姓生活更便捷。通过无线宽带和云计算的结合, 可以实现移动支付、商圈个性化信息推送和提醒、顾客无线上网、商圈内停车位智能管理等多项“智慧商圈”应用, 方便顾客购物和交易。

上一篇:空间组合下一篇:新型应用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