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应用平台

2024-05-27

基础应用平台(共12篇)

基础应用平台 篇1

大数据是一种应用。它可以在海量、结构复杂、内容多样的数据中快速发现规律, 形成判断、洞察趋势或构成预见。据IDC统计, 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已达1.8 ZB, 预计到2020年, 这一数据将达35ZB。据Wikibon统计, 2012年全球大数据市场额达50亿美元, 到2017年将达500亿美元。大数据服务包括三个层面, 首先是技术。开源大数据技术具备低成本、高扩展性和高性能三个重要特点。其次是数据, 这是大数据服务的核心。第三是应用, 即面向行业的大数据应用。面对大数据应用的迅速推进, 我国提出将依靠新的方式、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应用, 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发展。

1 面向大数据应用的基础计算平台层次及技术

大数据应用包括四个环节。一是数据采集, 将企业内部数据有效采集管理, 形成数据分类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二是数据的抽取、清理、转换、加载;三是分析过程, 即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批量、近实时或实时分析;四是将分析结果用于支撑智能的战略决策和业务决策。当前, 面向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建设、移动互联网应用、物联网建设等的大数据应用, 要满足数据容量大、多样性强、冗余度大的处理要求, 就需要一种支持横向扩展, 具有分布、并行和高效等特点的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平台体系结构。

面向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平台在逻辑上表现为一种层次结构, 自下而上包括云资源池、云资源管理、云支撑环境和云应用, 而相关的标准、规范和安全机制则贯穿所有层次。云资源池由物理资源和虚拟化资源构成;云资源管理由资源管控、调度、虚拟资源管理、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构成, 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对底层物理资源的抽象, 使其成为一个个可以被灵活生成、调度、管理的基础资源单位。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从而生成一个可统一管理、灵活分配调度、动态迁移的基础服务设施资源池, 并向用户提供自动化的基础设施服务, 就需要云管理平台的支撑。云支撑环境负责面向各类云应用的开发与集成、业务运行和服务管理, 使云服务可运营, 主要包括应用开发与执行环境、分布式数据库集群管理系统及协同支持等。云计算环境下的大数据应用集中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商业智能、政府决策、公共服务和物联网应用等方面, 从而改变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和决策方式。云安全管理提供整体安全保障。云计算标准为系统结构提供技术引领和相关专利支撑与框架支撑。该平台又可分为底层、处理层、应用层, 各层采用技术如下:

(1) 底层采用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包括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对于一个云计算环境来说, 各种计算资源都应该处于虚拟化状态。可以在业务应用变化时更精确地为其分配处理器资源, 从而达到系统的最优化配置。计算虚拟化打破操作系统对服务器硬件的独占形态, 在保证服务隔离性的前提下, 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 大幅降低用户的总体拥有成本。

(2) 处理层采用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技术等基础技术研发, 并推动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 形成较为成熟、可行的解决方案。

处理大规模海量数据, 需要采用云计算环境下的并行数据挖掘算法与策略。通常采用Map-Reduce并行计算模型, 在海量数据的处理方面, 程序运行处理速度上需要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短时间内能够完成海量数据的挖掘工作。

(3) 应用层加强知识计算技术、知识库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 开发出高质量的单项技术产品, 并与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 为实现商业智能服务提供技术体系支撑。

2 大数据应用的信息安全

大数据应用的发展使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所涉及的数据规模越来越大, 对数据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而大数据对信息安全客观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需要我们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信息安全。

当前国内的信息系统, 从操作系统到芯片, 再到大型数据库和硬件设备, 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 如能源、金融、电信等, 其主要业务系统软硬件大部分来自国外。数据泄露、木马后门、响应滞后、系统崩溃等成为影响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几类典型问题。

操作系统级别的安全重在解决系统的本质安全问题, 自主可控重在解决应用、数据和方案的安全问题。自主可控是信息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可以保证没有后门, 且一旦发现漏洞可及时修复, 使用户处于主动。

系统安全是相对的, 即使做到了在本质、应用、数据和方案上的安全, 也不能一劳永逸。保障信息安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是贯穿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任务, 需要持之以恒。自主可控能力的形成需要依靠全产业链配套及全生命周期产品和服务。

随着国内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 自主产品同国外产品的差距在缩小, 较以前更关注系统运行的整体性能和效能, 更关注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自主软件厂商已经开始依靠独立研发设计, 逐渐掌握核心技术, 实现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的自主研发、生产、升级、维护的全程可控。采用自主可控的信息系统逐渐成为党政军等重点行业实现系统国产化替代、降低业务系统运行风险的重要选择。

3 基于安全的中标软件大数据基础计算平台

为保证大数据应用服务的安全, 需要以“本质安全”为基础, 强化信息系统底层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优势。提供基础平台级的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 实现重大关键信息系统的国产化替代。中标麒麟安全云为用户提供可扩展性好、运行稳定的安全虚拟化服务器平台, 统一、高效的虚拟化资源管理、配置和管控平台, 简洁易用的虚拟桌面套件。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快速建立安全、易用的云基础设施体系。同时, 借助在安全操作系统领域的研发经验, 解决用户在云计算环境下对体系安全的担忧, 保障云计算基础环境的安全可靠。

3.1 基础计算平台的虚拟资源管理

在部署云计算环境时, 建设一个绿色、高效、安全的基础架构是技术的核心。除了软硬件平台外, 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部署具有高可用性云计算环境的重要手段, 甚至是必由路径。

虚拟化对象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对于一个云计算环境来说, 各种计算资源都应该处于虚拟化状态, 服务器虚拟化需要虚拟化的不仅是CPU和内存, 也需要通过对I/O的虚拟化来实现对网络适配器等服务器内部设备的虚拟配置, 使云计算环境对资源的使用更加灵活方便。云计算的灵活性要求虚拟机的切分达到更细的粒度。虽然对于操作系统来说, 虚拟处理器总是以整数的方式分配, 但每个虚拟处理器可以代表0.1个甚至0.01个CPU, 通过0.01个CPU甚至更细粒度的虚拟机划分, 可以在业务应用发生变化时更精确地为其分配处理器资源, 从而达到系统的最优化配置, 并且根据每个工作负载的具体情况为其配置相应的虚拟资源。对于每个工作负载, 用户都需要对其平均占用资源情况、高峰时占用资源情况以及该工作负载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估, 然后根据自身应用的特点灵活地配置虚拟机部署分布策略。

3.2 基础计算平台的智能管理

智能管理是云计算的重要特征之一, 具有准实时部署、动态和细化的扩展能力。

(1) 资源管控

保证基础计算平台正常运行, 系统必须对整个云计算架构进行全面的管控, 使得系统管理员能够时刻掌控整个架构, 从而能够及时优化资源性能和可用性。管控的对象包括系统硬件设备 (服务器、存储、网络等) 和软件 (应用程序、数据库、中间件等) 。云计算环境中通常会包括多种类型、多种结构以及多种品牌的硬件和软件, 支撑云计算环境的管控技术需要较高的兼容性, 能够同时管控异构的硬件设备和软件, 且必须具备完整的管控流程管理功能, 能够完成设定性能阈值, 超过阈值后自动发出警报信息, 跟踪警报的原因, 并发出相应的管理指令, 采取相应的操作等一系列工作, 使得系统管控处理不需要一定通过系统管理员来执行。管控功能还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 通过历史数据分析云计算资源池中的资源消耗趋势, 并预测和避免问题发生。

(2) 负载均衡

中标麒麟云负载均衡产品通过4~7层负载均衡技术, 实时检测应用健康状态, 对应用数据进行深层检查, 并将策略应用于数据流, 实现应用流量管理。通过应用优化技术, 包括TCP连接复用、单边加速、数据压缩、数据格式转换、内容缓存、SSL加速等技术, 实现云端应用高效性。通过应用加速、策略控制、链路优化, 保障应用安全, 实现可靠的应用。

(3) 动态迁移

为了支撑云计算环境的灵活性和高可用性, 云平台上的业务应用需要能够动态地在虚拟机之间迁移。对于一个重要应用程序的资源需求, 如果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峰值, 并且同时出现了对资源的争用, 系统可以将它移动到一台更大的服务器, 或者将其他的、不重要的应用移动到不同的服务器, 并使用所释放的资源来满足这个峰值。这就需要一种简单和安全的策略进行操作更改, 无需管理员进行过多的干预, 以减少变更管理的成本, 并降低相关的风险。如果没有提供动态迁移方法, 由技术人员进行资源的再分配规划并执行, 会导致一定的停机时间, 这种情况将会严重影响服务水平。动态应用迁移允许对系统进行无干扰的维护或者更改, 这减轻了需要临时关闭系统或应用程序所导致的影响。动态应用迁移操作必须不但可以在应用空闲 (非活动状态) 时执行, 也可以在应用正在提供服务的时候 (活动状态) 执行, 使承载动态生产的应用迁移到另一个虚拟机上, 而不会损失任何数据和连接性, 也不会对正在运行的事务产生任何影响。

(4) 自动化部署

自动化部署也是支撑基础计算管理平台的重要功能之一。传统的手工应用部署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 通常由多个复杂的步骤组成, 包括软件的安装、配置, 以及为软件分配硬件资源等。使用自动化部署成为以基础计算平台管理这些任务的关键。只有通过动态的部署业务应用, 才能够真正实现云计算环境的灵活性。由于云计算环境的异构性, 自动化部署软件还需要支持业务应用在不同硬件平台、不同操作系统之上的部署。

(5) 安全可控

云计算的安全管理不仅是局限在使用某种安全技术, 而是覆盖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整体安全策略。对于云计算技术来说, 在传输层方面, 云计算环境要能够保障用户通过互联网接入云计算中心后进行数据交互的安全, 通常是通过对数据加密来保障数据在传输中的安全, 以避免相关信息在公共网络传输中被窃取;在应用层方面, 基础计算平台需要提供云计算应用和数据在服务器端的安全性管理, 包括对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的防护, 也需要保障各个应用的访问独立且互不影响, 需要通过用户认证、权限控制、访问审计、攻击防护等一系列措施对数据中心内部的信息进行保护。其中, 对访问控制的审核、足够细粒度的权限和加密密钥管理是保护数据和应用的重要手段。

4 应用案例

4.1 传统数据中心存在的问题

企业传统的数据中心往往采用基于全物理服务器和网络连接方式, 给企业应用分配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 存在如下的问题:

(1) 物理主机利用率低。据统计, 数据中心物理主机的使用率一般为10%~20%。传统数据中心的设备购置、业务运行, 均由不同业务部门单独提出, 部门间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 资源分配难以做到合理、均衡。

(2) 硬件资源难以在线扩展。当某项业务的资源无法满足要求时, 希望通过扩展资源的方式来满足要求, 而采用物理主机的网络架构使硬件资源的添加对整个网络架构的影响很大, 扩展的成本升高。

(3) 维护成本高。企业数据中心往往是各个分支机构或部门都建有自己的数据中心, 分散的数据中心导致维护成本极高, 往往要占据IT投入的70%, 使得企业的IT投入难以实现创新, 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4) IT部署效率低。分散的数据中心建设, 项目申报流程复杂, 流程耗费时间, 难以适应快速的市场变化需求。

4.2 基于中标麒麟安全云的应用服务解决方案

(1) 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中标麒麟安全云操作系统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原本运行在多个物理主机上的服务集中起来, 既保证了业务间的隔离, 又提高了物理主机的利用率, 可以使主机的有效利用率达到80%, 大幅降低总体能耗。

(2) 硬件资源在线扩展能力。该解决方案通过降低物理资源与其上运行的服务之间的紧耦合度, 实现了在不影响任何服务的情况下, 向现有架构中轻松添加各种硬件资源。

(3) 降低维护成本, 提高IT部署效率。该解决方案实现了对物理主机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配置, IT管理部门不再根据各个部门的需要单独购买设备, 而是根据公司总体的需要购进设备, 然后根据各个部门的需要再进行分配, 可以实现按部门、分支机构的层次, 由系统管理员向各个部门或分支机构分配总硬件资源, 再由各个部门或分支机构的管理员根据各自的项目需要灵活分配, 既保证了资源的集中管理, 又保证了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的独立性。数据中心的整合,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并且所有的服务集中运行在一个数据中心, 大大降低了运维的难度。

基础应用平台 篇2

一、引言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包括“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在内的各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不断实施.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得到了稳步推进.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观念陈旧、师资短缺、发展不均衡、整合困难、应用效益低下、资源匮乏等.这些问题往往导致教育信息化的投资效益受到影响.制约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此形势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改革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都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建设和推进的.但从教育信息化工作者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来看,以学校为单位封闭、孤立地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越来越严重的桎梏基础教育信息化立足点由学校向区域的提升.成为一种新的建设思路.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提出.将有效地改善教育信息化中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共享.缩小数字鸿沟.从而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效益。

在现阶段.基础教育立足点由学校向区域提升.重点内容应是软件建设而非硬件建设.因为长期以来.以学校为单位的建设往往都走了“先硬后软”或“重硬轻软”的建设模式.硬件建设基本能够满足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国面向基础教育的信息化项目投入巨大.而这些投入主要是在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对于此.区域教育信息化所需的软件、平台和资源建设却处于滞后状态因此.本文从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的角度.提出构建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建设这一设想.并就其设计原则、功能模型与关键技术的实现与运作模式进行探讨

二、平台的设计理念

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着跟于区域范围内教育应用的整合.既不同于常规的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也不同于互联网教育产业运作平台.因此在设计上考虑到这种新型的教育应用平台的特殊性.特别是其区域性特色.我们提出了四项设计理念

1.区域内教育力量的全面互动

区域性教育系统的参与人员相对于校园内的角色更为广泛.除了学生、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以外,还包括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教研人员、学生家长、社会性教育服务机构等等.充分调动了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全面互动.体现了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优势.通过整合创造更高的效益。

2业务功能的组织以用户为核心

本平台可以整合区域内各种形式的教育应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用户都有必要使用全部的功能.用户只需要使用自己权限范围内所需要的功能即可.这样既减少了投资.又提高了平台的使用绩效我们针对该平台的主要用户设立了五个专属频道:学生频道、教师频道、家长频道、教研频道和厂商频道.通过用户类型的智能判断.平台为用户展现的是以个人为核心的教育应用.用户进入其它类型用户的专属频道时.可以看到该频道对外发布的内容。

3.内部OA和外网网站的有机整合由于资金和规划方面的问题.早期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教育信息化时往往采取分业务、分步骤的办法.软件独立实施的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教育内部0A和外网网站系统相互独立.造成了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本平台内部OA和外网网站是有机整合的.可共享数据或同步数据

4.依据相关教育信息化标准进行建设

平台的标准化.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个平台的教育科学性和与其它平台的交互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成熟的标准化业务模型和数据规范来提高开发效率。本平台主要参考的标准有我国颁布的教育管理互操作框架EMIF和教育资源库建设规范CELTS一4l以及相关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

三、平台的功能模型

综合性教育应用平台涉及的系统比较多.按基础教育信息化业务的分类.将平台分为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信息、教育产业服务和通用业务四个体系.每个体系都按照基础教育的特色组织了相应的应用系统由于每个业务体系中的各系统都可能有多种角色参与.也可能都涉及内部0A和外部网站.也可能间接使用通用模块中的功能(比如考试系统利用通用系统中的短信系统来发送考试通知).这样在功能的组织上应该反映这种多元化和多维度.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立体化功能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是一个功能立体.X轴是以用户为核心的功能组织.将平台划分为五个频道和一个管理员功能区:Y轴是基于教育信息化业务的功能组织.包含信息化教学、教育信息管理、教育产业服务三个体系:Z轴是平台的通用业务体系的各功能系统.本平台之所以将它独立为一个坐标维度来表示.是因为每个体系、每个频道都可能调用通用业务体系的功能这三个坐标维度的功能相互交叉.就可以挖掘出每个用户在各系统中的功能点以下从教育业务体系划分的角度详细阐述。

1.信息化教学体系

该体系为中小学实施信息化教学提供有效支撑.按照信息化教学模式组织相应的功能系统.包括网络课程、考试评价、教学资源库、学科专题网站、教研专题、名师讲堂等几个系统。各种类型的用户都可能参与到这些系统中.信息化教学体系详细的功能模型如图2所示

图2所示的功能模型反映了本文提出的立体化功能模型的特点.模型中.信息化教学体系中的功能系统维度.和以用户为核心的功能组织维度进行交叉.我们就挖掘出了教师、学生、家长、教研人员、厂商和管理员在信息化教学体系中的网络课程、考试评价、教学资源库等系统中的功能点:同时每个功能点又可以使用到通用业务体系中的功能模块:注意不同的用户在同一系统中的功能点有可能相同.但是其使用目的、权限范围可能是不同的。

2.教育管理信息体系

该体系主要提供中小学的各类教育信息的管理.包括师生档案管理、考试与成绩管理、考勤管理、学校资产管理等几个系统.这些系统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相对于其它体系中的系统已经较为成熟.但在本平台中.需要考虑两点.一是需要依据EMIF数据规范和相关教育管理信息标准设计相应的功能:二是各种教育信息的处理需要从早期的面向学校扩展为面向区域.功能上有所增强.比如考试与成绩管理系统中,需要提供区域统考安排、学校间的成绩对比分析等功能。

3.教育产业服务体系

该体系最能体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特色.因为它充分调动了区域内外的教育服务产业在平台上运作.主要包括的系统有:教育行业资讯、教育培训市场、教育电子商城、教辅书店等.这些系统侧重于展示区域本地的教育资讯和行业信息.并提供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通过与电子商务的整合.改进传统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的运作模式.促进区域教育产业链的良性发展.为教育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绩效。

4.通用业务体系

该体系提供从各项教育业务中抽取出来的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其它业务模块配合使用.包括新闻公告(外网网站和内部通知)、个人信息管理、功能定制与设置等通用系统,即时通讯、博客系统、虚拟社区、短信系统、邮件系统等互动类系统.以及休闲驿站等与教育业务无直接关系的辅助类系统

四、关键技术实现

1.平台软件体系结构

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涉及的用户群大.地区范围广.大多数业务都需要基于网络来完成.因此整个平台采用B/S(浏览器/HE务器)架构.使网络数据的传输更为方便.并减轻客户端部署上的负担由于业务上相对复杂.需要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将数据存储、业务逻辑处理和用户表现完全分开.以适应大型网络分布式计算应用环境.可以采用基于WEB的三层结构模型.即表现层(GUI.GraphicUserInterface)、业务逻辑层(BLL,BusinessLogicLayer)、数据访问层(DAL,DataAccessLayer)。平台的三层软件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图3中.表现层负责以图形化的方式处理信息显示和用户交互: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并与表现层和数据层进行通信:数据访问层专注于向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取.同时向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每一层采用什么技术.需要由具体技术平台来决定。

2.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模块加载机制

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以用户为中心来组织功能模块.需要模块加载机制满足两种需求:一是不同权限的用户加载的功能不同:二是用户可以对权限范围内的功能模块作一定的定制和重组因此我们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模块加载机制.如图4所示。

图4中.动态模块加载机制涉及三个组件:用户权限控制中心,模块加载引擎和模块管理中心用户权限控制中心是系统的基础核心业务之一.负责管理用户信息、权限信息(角色分组信息),并处理登录注销等一切有关用户状态管理的事务:模块加载引擎是在模块加载中起主控作用的组件;而模块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功能模块信息.包括用户权限和模块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模块加载的流程中.模块加载引擎驱动整个流程.包括向其它组件请求所需的信息.组织模块列表.加载并缓存模块等:用户权限控制中心将向模块加载引擎返回用户权限信息和用户对系统的定制与配置信息:模块管理中心则根据用户权限和模块定制参数返回相应的模块列表可以看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模块加载机制使得功能的人性化组织得以实现.并使平台的模块管理更高效也更具扩展性。

3.内部OA与外网网站的智能化集成方式

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由内部OA和外网网站两个部分构成.前者是用户登录某系统后进人的个人事务处理功能区.后者是用户在未登录状态下看到的平台对外发布的信息.显示为一个公众网站.这两个部分应该是共享数据、有机集成的。本平台采用的是一种基于登录状态和用户权限的智能化判断方式.当用户在未登录状态访问内部OA系统时.系统根据登录状态和用户权限.判断是否应该显示内部OA功能.如果符合显示条件.则返回内部OA功能页面.否则.将自动调用外网新闻系统显示所请求系统有关的外网数据当然用户也可以直接从外网网站访问该系统的外部页面以用户请求网络课程系统为例.请求流程如图5所示

图5中.用户请求网络课程系统的流程由用户权限控制中心、网络课程系统和外网新闻系统和数据库配合执行.决定最终返回的功能界面.其中.网络课程系统每次判断是否显示内部页面时.都要使用从用户权限控制中心返回的用户状态数据和权限数据通过这种智能化的判断机制.内部OA和外网网站得到了高效整合.从而打破了以前的信息孤岛。

4.文档库和数据库采用分布式物理架构

由于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数据量比较大.数据库和文档库采用“中心级+学校级”的两级模式进行分布式处理.这样一方面与分布式应用设计结合.解决了校园网与城域网(或广域网)资源不能很好互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数据过于集中造成平台中心数据服务器负荷过大的问题这种分布式的文档库和数据库结构如图6所示。而构建分布式数据库和文档库的关键在于数据同步的实现根据数据同步的不同实现层次.我们采用了数据层同步和代码层同步两种方式.对于精确度、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我们采用代码层同步.即在平台中用代码去控制文档库和数据库同步:而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数据层同步方式.利用分布式数据库的内置同步功能进行数据库同步.而文档库则采用P方式同步关键文件。

五、平台的运作模式探讨

为了发挥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的最大功效.广泛调动区域内教育力量的参与.平台可以走“教育部门行政推广使用+互联网运作”的运作模式教育部门行政推广可以保证平台的基本功能使用得以规范有效地进行.而互联网运作模式可以更广泛地调动教育行业服务力量、学生、家长等潜在的教育用户参与平台的使用另外.互联网运作可以实现灵活的盈利模式来支撑平台运营.如在外网平台上放置广告.为教育行业提供服务平台,提供付费教学资源.提供收费增值服务等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可以使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保持长期的活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运作效益。而在具体的部署方式上.我们提供两种方案:学校可以选择零安装方式.直接使用平台中心服务器提供的应用.这样简单高效并且投资最低:也可以选择在校内独立部署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文档服务器,并与平台中心进行数据同步.这样可以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安全性.但也增大了投资和管理负担学校可以依据资金预算和应用需求等情况自行决定选择哪种部署方案。

六、结束语

基础应用平台 篇3

关键词:Wiki平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6-0000-01

一、Wiki的简介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的意思是:“快点快点”,后被译为“维基”或“维客”。Wiki是web2.0的一种典型应用,是一种支持多人协作的超文本系统。每个人都可以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编辑和更改,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或者共同讨论相关的主题。Wiki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这些作者可以构成一个社群,彼此在这里交流和沟通。

二、基于Wiki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流程设计

(1)创建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分组按照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平等原则,即教师一定要坚持平等原则,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不能将学生排除小组之外;二是自愿原则,在分组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自愿情况,如果学生不愿意这样的分组,或者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教师要找到原因,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三是异质原则,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等都各不相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在分组的时候要考虑这个差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2)确定学习主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使用Wiki平台促进教学具有重要指导:通过Wiki平台学习,正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里,教师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教师只需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在Wiki平台上,教师为学习者创造主题学习的情境。学习主题的设置,要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能够使学习者领会主题的信息要点,通过学习之后掌握主题的相关知识点。

(3)提供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或学习系统所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性的或潜隐的条件。本研究的学习资源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为学习者提供支持的多媒体材料。学习资源的提供有两方面:一是提供与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让学生通过这些资源,自我分析总结,获取有用的学习资源;二是提供学习拓展资源,让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也了解课外的知识。同时这部分知识不要求所有的学生掌握,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学习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可以自己补充学习。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学生,采取自愿原则。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在第一章节提到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层次不齐的问题。

(4)布置学习任务。针对学习的主题,教师将布置的学习任务,发布到Wiki平台上。学习任务的布置,一定要紧扣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要设置超出学习范围以及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布置要难易适中,不要太难,以免打击学生的信心。但也不要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

(5)学习小组讨论。基于Wiki平台的小组讨论的设计理念,是根据分布式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认为,个体会有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知识。但个体知识需要通过与人交流或者向他人表征出来,将知识可视化,才能成为有用的知识。认知过程需要个体间的交流,构建学习共同体,分享各自的经验。而通过使用Wiki平台,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经验,对待同一个问题也具有不同的看法,通过讨论、对话,吸取别人的知识精华,丰富自身的知识。

(6)教师给予指导。面对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学生有时候会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众多的信息资源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同时按照前面章节提到的资源分类整理的标准,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教师要控制整个教学的进展,及时指导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学习围绕学习主题来进行,以保证学习过程顺利完成。

三、基于Wiki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类型很多,根据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评价种类。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是使用总结性评价,而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忽略了教学过程。本研究基于Wiki平台的教学评价,将通过教师评价、个人自评、组内成员互评三种方式评价。

(1)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评价以及教师的自评。基于Wiki平台的教学一般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教师需要观察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对每个学生做出评价。可根据学生在Wiki讨论区是否积极发言,搜集资料时是否主动查找等,分辨學生参与学习情况。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观察每个学生在使用Wiki平台进行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喜欢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自评是教师对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教师要反思自己设计的引入环节是否符合在Wiki平台上使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监控是否到位,对学生的指导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设计的主题是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总之,教师在每堂课结束之后,都要进行自身的反思,发现本节课的不足和优点,为下一节课做借鉴。

(2)个人自评。学生通过个人自评可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积累学习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Wiki平台设立个人日记专区,每节课上完之后,学生在个人日记专区,写下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在这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以及哪些知识不会等。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日记,知道哪些地方设计的不足,深入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如果是一个问题很多学生都不会,那就抽出时间给学生统一讲解。如果是个别学生不会,就可以单独讲解。

(3)组内成员互评。组内成员互评是指同一小组中的不同成员之间互相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与理解,同时加强小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林发.基于Wiki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09).

[2]张小飞.Wiki——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新视角[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2).

电网基础数据管理应用平台研究 篇4

电网工作涉及各种数据,包括设备数据、运行数据、工程数据、财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等[1],数据多,范围涉及较广,良好的基础数据支撑才能够确保各项工作、业务的正常开展。随着电网公司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如何管理和应用好各种基础数据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电网基础数据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数据的管理应用方法,搭建了电网基础数据管理应用平台,有效提升了电网基础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水平,为各项工作、业务的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

1 电网基础数据现状

电网基础数据来源于各应用系统导出数据,国家权威部门、网省公司发布数据,工程项目数据等等,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网公司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电网各个应用系统模块越来越多,但各应用系统之间的异构情况妨碍了系统间的信息交互,导致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形成“信息孤岛”,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2,3]。基础数据按照特定的数据模型或公式进行二次处理得到的是二次处理数据,简称“二次数据”。二次数据包括对基础数据进行计算、查询、分类统计等数据,通常是各类业务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的能够直接应用的数据。在实践中,如年度滚动修编、各种专题研究等工作要对所需基础数据进行更新,如果只利用复制数据的方法,不同的业务工作之间复制数据,容易导致数据错漏、不一致的情况。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研究搭建了一个电网基础数据管理应用平台,为各项业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并能够方便地查找和共享所需数据;二次数据根据同一基础数据库生成,避免了不同二次数据之间数据源不一致的情况;各个业务工作报表可以共享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当基础数据发生变化时,能够根据基础数据的变化同步更新,而不需重新手动计算。其应用构架如图1所示。

2 数据管理应用平台构成

由电网基础数据库、二次数据集合、各类业务工作报表集合以及其他形式的文档构成电网基础数据管理应用平台,以实现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功能,平台具有稳定、共享、单源等性质[4]。

2.1 基础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采用数据库形式分类储存数据,供各类业务工作使用。平台应当设置不同的账户权限,如查看数据,新增、修改、删除数据,维护、备份、还原数据,平台管理等权限,以此实现数据的收集和使用管理功能。

2.2 二次数据集

为完成基础数据到各类业务工作报表的过渡,可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先生成二次数据集合,再将二次数据应用到工作报表上。本文利用SQL语言对基础数据库进行查询的方法得到二次数据,并通过保存SQL语句将所需的二次数据查询保存下来,在下次打开平台时就能够快速浏览所需的二次数据。

2.3 工作报表集

业务工作报表通常采用Excel文件形式,本文研究和采用了创建工作报表到基础数据库连接的方法得到工作报表所需的基础数据,当基础数据更新时,刷新Excel表格即可更新报表数据。利用Microsoft Query可以实现Excel文件的数据库连接,它是用于将数据从外部数据源检索到其他Office程序(特别是Microsoft Excel)中的一种程序。通过使用Query可从数据库和文件中检索数据,而不必重新键入需在Excel中分析的数据。

3 平台功能实现

本文以客户端及数据库的形式搭建了一个电网基础数据管理应用平台,如图2所示,利用图形界面对基础数据进行操作,能够灵活地根据基础数据库生成各种二次数据及工作报表,适应不同的业务工作应用需求。平台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管理和应用。

3.1 基础数据管理

平台通过不同权限和账户组合实现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工作[5],不同的账户可以赋予不同权限,权限包括管理、审核、删除、修改、新增、上传、下载、阅读等等。拥有阅读权限的账户只有浏览某些数据的权限,但不能够修改数据;上传权限可以上传数据;审核权限可以审核数据;数据经审核无误后可以保存到基础数据库中去,但需要新增数据权限,等等。

3.2 基础数据应用

包括数据表格、二次数据、工作报表、其他文件等几个模块。(1)数据表格:数据表格是构成基础数据库的各个基础数据表,可以为各个数据表添加不同的字段,每个字段包括字段名、数据类型、数据大小、是否允许为空等属性。(2)二次数据:由基础数据表生成的二次数据查询表格,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基础数据表生成,生成后能够保存在平台中。(3)工作报表:工作报表是根据基础数据表或二次数据表生成的Excel报表,报表所需的基础数据通过Microsoft Query将数据库查询连接保存在文件中。(4)其他文件:能够浏览其他文本、图片等文件,通过平台调用这些文件。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电网基础数据的应用状况,研究了基础数据库的管理和应用方法,通过利用Microsoft Query建立基础数据、二次数据到工作报表之间的数据连接,使工作报表能快捷方便地更新,最后搭建了电网基础数据管理应用平台,达到了夯实数据基础、提高数据质量、提升电网业务工作效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仇卫东,冯建雷,黄平.电网规划基础数据管理分析[J].电力建设,2011,32(10):87-89.

[2]苏文博,林亮成,杨景龙.电网数据集成与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S3):369-370.

[3]黄平,陶伟,刘学,等.电网规划研究平台的框架设计[J].能源技术经济,2010,22(3):10-17.

[4]王渊,吴尽昭,杨世瀚.基于共享基础数据的信息系统集成方案[J].计算机应用,2008,28(S1):284-286.

幼儿教育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篇5

《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幼儿园班级管理)》

《学前教育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社会学》

《中外幼教史》

《教育统计学》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幼儿园课程》 《学前游戏论》

《幼儿卫生学》 《幼儿园管理》

<<学前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有那些? [ 标签:学前教育学, 基础知识 ] … 2010-07-20 09:45

满意答案 好评率:50%

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进入学前儿童教育的领域,你必须经历书本和实践的双重历练,技术与艺术的双重修习,思想和体验的双重积淀。你要以哲学和心理学、人体生理解剖学和脑科学作为学前教育的敲门砖,再学习关于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的基本理念,从而进入一个更为具体的层次,学习如何针对儿童在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身体等方面的特点因循其规律来实施教育,你还需要学习儿童游戏、儿童文学等课程。如果你希望将来成为一个幼教机构的管理者,或者课程研发人员,也有相应的选修课程来支持你。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从艺术实践到科研方法的训练,从教学实习到科研实习,都有着较为严谨和完善的管理。

学前智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包括对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思维力和记忆力的培养,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等。这些方面是相互依赖而又相互制约的,在整个学前智育过程中缺一不可。

学前教育是就业率排名最高的专业之一,目前几乎是供不应求,很多幼儿园都需要提前下“定单”。因为目前的社会不是缺少幼儿教师,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这样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识物察人的智慧,以及敏锐的科研意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

如果你愿意让你的一生都伴随着幼小的孩子的笑声,如果你愿意让你的一生都充满着无数次激动人心的成长,如果你真的愿意来做一做这样生动的“学问”,那么就义无返顾地走过来吧。

主要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包括,杜威、蒙太梭利、瑞

中国的研究者主要有;陶行知,陈鹤琴等

学前教育是不是学得越多越好?部分专家认为,学前教育过度往往以牺牲孩子的情感、社会性以及长远发展为代价,得不偿失,教育部门应该及早刹住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风气。

山东省幼教专家董旭花说,幼儿园应该开展哪些教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作出了明确表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如果按照纲要开展教学活动,幼儿园的孩子完全可以度过一段轻松快乐的学前时光。但记者调查了解到,几乎每一家幼儿园都在“超纲”教学。记者在济南几家幼儿园了解到,凡是受家长欢迎、生源足的幼儿园都是开设课程多的幼儿园。

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已经主动开始对幼儿教育溯本清源。青岛市教育局前不久对幼教机构办学行为进行了规范,禁止进行珠心算、早期识字及双语等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青岛市教育局基教处李世霞接受采访时认为,在幼儿园阶段,能力的培养比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幼儿园更应该注意对孩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

有专家认为,接受过“超前教育”的幼儿在入小学前就掌握了小学的知识,所以他们对小学老师讲的课根本听不进去,上课时对重复学习不感兴趣,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这些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董旭花认为,以孩子认多少字、会算多少加减法、会多少英语单词为荣耀的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学前教育首先注重的应该是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其社会适应力。当前一些幼儿园的超前教育虽然能使孩子学会不少知识和技能,但有的却忽视了孩子情感、社会性以及长远的发展,得不偿失。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简介

公共必修课:

《教学动画设计与制作》 课程编码:111001101

总学时51,学分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该课程是为了培养合格小学及学前教学教师的目标而开设的一门重要教育技能课。其内容包括教学动画创作的基本理论、教学动画创作的基本思想、中文版Flash MX图形的创建与编辑、中文版Flash MX教学动画创作基础、中文版Flash MX教学动画中声音的合成、中文板Flash MX基本教学动画镜头的创作、中文版Flash MX常见教学动画的创作、中文版Flash MX编程方法及交互式教学动画的创作、中文版Flash MX教学动画的输出与发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FlashMX教学动画创作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技术,并通过教学动画的开发与制作,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小学教学及幼儿教学各学科问题的能力,为小学及幼儿教学改革打好扎实的基础。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教育学原理》 课程编码:114004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本门课程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它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为主线,从基本原理的层面,对教育自身的有关理论作以全面的阐说,基本要求是使学生领会和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他们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及从事教育管理的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普通心理学》 课程编码:114005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教育类课程打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基本要求是使学生领会和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他们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及从事教育管理的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编码:114006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将直接关系到现代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中推广的程度和应用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该: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思想和方法。对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有一定的理解。

《儿童文学》 课程编码:114007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该课程是小教本科的专业必修课,是高等师范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目的是通过该课程,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激发对儿童文学的兴趣,陶冶其情操,提高其文学素养和阅读、鉴赏能力,并进而为学生深入把握小学语文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并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并体验儿童文学的创作规律和鉴赏特点;了解并熟悉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了解并掌握中外儿童文学史的演变和发展规律,熟悉各历史发展阶段上的重要 作家、作品。着眼于儿童,立足于审美;阅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儿童文学创作、欣赏、批评和阅读指导。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普通话教师口语)Ⅰ-Ⅲ》 课程编码:114101001-3

总学时85,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它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诸多学科培养师范院校的学生口语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必修课。它不以传授理论为目的,而是以训练为手段,培养口语运用能力、言语识别能力、言语判断力和言语应变力的能力训练课。它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书写美术)Ⅰ-Ⅳ》 课程编码:114102001-4

总学时68,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双基教学的必修课课程。是学前教师正确传授知识的媒介和手段,也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中体态语言的代言和补充;这对提高未来的学前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幼儿素质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本课程四个学期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懂得美学在除美术以外更广泛领域的存在和运用,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的笔画和结构,并能灵活应用于教学和交流。

《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幼儿园班级管理)》 课程编码:114103001

总学时1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班级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特点,理解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含义和意义,并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和原则以及幼儿园各年龄班级的常规管理内容,为其将来的实践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前教育学》 课程编码:114104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打下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学前教育的实际状况,能应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解释或解决幼教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思想。

《儿童发展心理学》 课程编码:114036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本门课程是初等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公共专业必修课,是集中体现专业特色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要掌握幼儿与童年期这两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表现及其规律,包括他们认知发展的规律,言语发展的规律,情绪、个性、道德发展的规律等,了解当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并能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提出教育的建议与对策。提高运用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学习还要增强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儿童的爱心。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程编码:114105001

总学时30,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价值,明确学前教育研究的范围与意义。熟悉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思路及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掌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与策略,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研究打下基础。

《教育社会学》 课程编码:114106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教育社会学》是是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学校社会系统中的教育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校教育系统中教育行为的社会学意义,掌握教育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运用教育社会学的知识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能力。

《中外幼教史》 课程编码:114107001

总学时30,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中外幼教史》是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开设《中外幼教史》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把握基本的中外学前教育史实,掌握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了解从古至今各种学前教育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从而提高幼教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充分认识幼儿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为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学前儿童教育概论(双语)》 课程编码:114108001

总学时27,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探讨了关于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的21世纪早期教育课程体系。本课程详细介绍了早期教育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当前的幼儿教育课程内容-—包括能够促进幼儿自我意识、情感、认知、社会性和感知运动等方面发展的语言文学、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学上采用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即全程英语授课,以期在丰富学生有关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对学前教育中的课程、教学等问题用英语进行阅读、思维、判断和交流的能力。

《教育统计学》 课程编码:114040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教育类必修课中的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统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使学生学会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教育教学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 课程编码:114109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通过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总论、学习分论与学习条件论三大模块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几大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并重点掌握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条件,以及学习动机、学习迁移与学习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使其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课程编码:114110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必修的一门教育类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门研究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课程,它的主要研究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语言教育的一般原理,包括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含义、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等。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课程编码:114111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艺术的基本概念,音乐的本质与功能,美术的基本特征和种类,明确艺术教育与学前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特点、重点、途径、目标。了解近现代国内外儿童艺术教育概况与发展趋势。了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懂得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结构、设计原则、一般模式、指导方法。初步掌握学前儿童艺术活动中艺术基本素质培养的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课程编码:114112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界的关注点之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学科,它是近几年在学前教育专业新开设的专业教学法课程。使师范生了解学前儿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目标与内容,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方法与社会教育的原则,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提高师范生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课程编码:114113001

总学时30,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理解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与意义;了解当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进展以及发展趋向;能初步设计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能为幼儿创设主动学习科学的环境;初步学会怎样收集科学教育研究的信息,初步了解进行科学教育研究特别是实践研究的方法途径;能运用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评价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等。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课程编码:114114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主要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标准,探讨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规律、原理、内容与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习者能了解儿童健康的标准与价值,掌握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与实施,能初步设计与组织儿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对活动作出恰当的评价,为独立进行学前教育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幼儿园课程》 课程编码:114115001

总学时51,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园课程》是一门研究关于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之间的转换过程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中、西方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及其沿革与发展趋势,探讨幼儿园游戏与各学习领域在课程中的地位与机制,揭示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一般规律等。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常识,获得一个关于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概念,养成具有一定教育素养的课程观,并提高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能力。

《大学应用文写作》 课程编码:114116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大学应用文与论文写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之必修课,是高等师范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应用文与论文写作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写作能力及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的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实用性突出的特点,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艺术基础与欣赏(音乐)Ⅰ-Ⅳ》 课程编码:114048001-4

总学时136,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包括具备感受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和一定的文化养,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能适应将来能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也为他们终生的音乐审美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艺术基础与欣赏(美术)Ⅰ-Ⅳ》 课程编码:114049001-4

总学时136,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审美水平及创造力,使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职业技能,具备基本的图形表达、教室美化等教学辅助手段,并能在未来的教学中得到运用和发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艺术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包括具备感受、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一定的艺术素养,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能适应将来能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也为他们终生的艺术审美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舞蹈Ⅰ-Ⅳ》 课程编码:114050001-4

总学时102,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以学习幼儿基本舞蹈训练、幼儿基本舞步和学习优秀幼儿舞蹈作品为主,从模仿优秀幼儿舞蹈作品到练习独立创作过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解决学生的基本体态,培养学生灵活、协调的舞姿、技能,掌握从事小学教育所需的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手段:课上学习和课后排练结合,划分小组互助练习和单人创作结合,布置作业和检查考试结合。通过幼儿舞蹈创编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能力。

《学前游戏论》 课程编码:114117001

总学时45,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理论为指导,阐明了游戏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必然性、规律性,提出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实践模式及评价标准,这为幼教工作者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中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活动的框架或范型。

补充回答: 《幼儿卫生学》 课程编码:114118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幼儿卫生学的教学,把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幼儿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受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科学训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确实能够维护儿童的健康,以适应提高文化素质和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它对深刻理解现行学前教育相关内容,指导幼儿园教学及提高未来教师的整体素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学习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儿童等基本技能;这对今后的教育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管理》 课程编码:114119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该课程的教学为今后学员了解幼儿园的管理实践活动,从事与自身工作相关的幼儿园教学、班级管理,并成为一名与管理者有效互动的被管理者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是教育学和管理学一门应用性学科。

《幼儿动画制作》 课程编码:114120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传授FlashMX教学动画创作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技术,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教学动画开发制作训练,使学生具有熟练使用FlashMX软件进行设计、开发幼儿园教学动画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这一思想、理论、技术应用到幼儿教学各学科中,为幼儿教学改革打好扎实的基础。

专业选修课程

《幼儿园教具设计与制作》 课程编码:115401001

总学时45,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幼儿园教具设计与制作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幼儿教具的分类、特点、制作材料的种类等。掌握幼儿园教具设计与制作的一般方法。做到设计与制作既符合幼儿特点又适合教学要求。并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职业技能基础。

《幼儿园实用美术》 课程编码:115402001

总学时18,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儿童画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价值,以及幼儿园开展儿童画教学的意义。认识学前儿童审美认知心理,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初步具有欣赏儿童画的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儿童画创作与指导的绘画创作的能力,以适应学前教育工作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课程编码:115403001

总学时18,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主要研究与介绍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设计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力求面向幼儿教育实践,密切联系幼儿教育实际,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目的,加深学生对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从而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环境艺术》 课程编码:115404001

总学时2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优化幼儿园环境形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环境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幼儿园各部分环境的创设方法及视觉材料的制作技巧。

《手工》 课程编码:115405001

总学时51,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装饰造型方法及构成形式,手工制作材质的特性等。掌握相关的、较为广泛的手工基础实用技能,能合理运用不同材质制作各种手工制品。并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声乐》 课程编码:115406001

总学时51,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声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歌唱的能力。做到姿势和呼吸方法正确,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初步掌握共鸣调节的方法,做到声音自然统一。学习合唱并做到声音和谐统一,声部均衡。通过学习演唱不同题材、体裁的歌曲,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具有正确理解、分析和表现声乐作品的能力。通过学习演唱不同题材、体裁的幼儿歌曲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幼儿歌曲的特点,具有正确分析和表现幼儿歌曲的能力。具有自我嗓音保护和幼儿嗓音保护的常识。

《琴法与伴奏》 课程编码:115407001

总学时45,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琴弹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用正确的方法、指法弹奏音阶、琶音、和弦、练习曲、乐曲、伴奏曲。通过弹奏不同体裁、风格的乐曲、伴奏曲,使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拓宽音乐审美视野,具有正确理解、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为儿童歌曲编配伴奏、设计指法的能力,并能运用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并在实践活动中使创造力得到提高。

《幼儿音乐创编》 课程编码:115408001

总学时2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幼儿音乐(包括幼儿歌曲)的基本特点:歌词的句式段式特点;旋律的基本要素,旋律进行的特点,旋律与歌词的关系;能运用这些知识赏析幼儿歌曲、幼儿音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主题音调写作,主题音调的发展等创作手法,能进行简短幼儿歌曲、幼儿音乐(含律动曲)的创作,并在创编中获得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创造力得到发展。

《幼儿舞蹈创编》 课程编码:115409001

总学时18,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幼儿舞蹈的基本知识(包括特点、风格及类别),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动作及幼儿舞蹈训练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技法,并通过幼儿舞蹈创编的实践,提高创造力,适应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需要。使学生熟悉现行幼儿园舞蹈教材,具有赏析幼儿舞蹈的基本能力。增强学生良好的幼儿舞蹈审美情趣,并在创编中获得丰富的艺术审美体验。

《幼儿简易乐器演奏》 课程编码:115410001

总学时18,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儿童器乐教学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意义,了解常用儿童简易乐器的种类、性质与特点。使学生懂得竖笛的基本常识,初步掌握竖笛的基本吹奏方法,能吹奏简易的儿童歌(乐)曲旋律。使学生懂得儿童打击乐器(包括奥尔夫乐器)的分类、性质、音色、特点,掌握常用儿童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能进行儿童打击乐的合奏。使学生掌握儿童打击乐的编配方法,能为幼儿歌曲、幼儿律动音乐及短小舞曲的旋律编写打击乐合奏谱并演奏。并在自制儿童打击乐器中发展创造力。

《儿童文学》 课程编码:1154110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本科的专业必修课,是高等师范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并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并体验儿童文学的创作规律和鉴赏特点;了解并熟悉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了解并掌握中外儿童文学史的演变和发展规律,熟悉各历史发展阶段上的重要 作家、作品。着眼于儿童,立足于审美;阅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儿童文学创作、欣赏、批评和阅读指导。提高其文学素养和阅读、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并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儿童的情感。

《文学鉴赏与写作》 课程编码:115412001

总学时45,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文学鉴赏与写作》为学前专业选修课,是高等师范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文科)的文化课程之一。目的是通过该课程学习,了解文学鉴赏、写作的相关知识,激发对文学鉴赏及写作的兴趣,提高其文学素养和阅读、鉴赏、评论文学作品以及写作的能力,为更好地完成学前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学》 课程编码:115413001

总学时2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编辑学是研究编辑基础理论、编辑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该学科以编辑工作实践为基础,以研究编辑理论为导向,探讨编辑工作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是编辑实践的总结、概括和理论的升华。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编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图书编辑的基本流程,具有编辑出版的初步能力,为从事教育宣传和文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儿童画》 课程编码:115414001

总学时2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儿童美育的重要性,儿童画在儿童审美教育中的价值,认识学前儿童绘画审美认知特征,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初步具有赏析儿童画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儿童画创作与儿童画插图编排的能力,以适应学前教育工作的需要。

《媒介与儿童教育》 课程编码:115415001

总学时2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这是一门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讲述了随着儿童获取知识的媒介的变迁,儿童教育也悄然发生着改变,这对儿童教育的影响有利亦有弊,了解这种影响才能更好地改进教育中的不足。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环境变化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并初步涉猎媒介研究的基本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人体解剖生理学》 课程编码:1154116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是是进一步学习相关后继课程的基础课程,对深刻理解现行学前教学的相关内容,指导幼儿园教学及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确实能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提高文化素质,适应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婴幼儿营养学》 课程编码:115417001

总学时45,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对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营养学知识,促进儿童体格和智力的健康发展,指导幼儿园教学工作及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儿童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合理科学地安排儿童的日常饮食,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未来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0-3岁婴幼儿心理与教育》 课程编码:115418001

总学时2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毕生心理和行为的起始阶段的学科,婴儿心理的研究对涉及人类生命和生存的各学科将有重大影响。本课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理论的学习,可为具体科研资料的引用和对教养实践的指导提供理论基础;二是作为主体部分的发展篇,系统介绍了婴儿从生理到心理,从认知到语言、智能,从情感到社会行为的发展规律及特点;三是教育篇,可为教育实践提供宏观上的指导。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系统了解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相关的教育规律,为将来的教养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婴幼儿护理学》 课程编码:115419001

总学时2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进行幼教工作的基础。为实现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一专多能的教师这个目标服务,它对深刻理解现行学前教育相关内容,指导幼儿园教学及提高未来教师的整体素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婴幼儿护理学的教学,努力把科学的健康护理方法和教育理念普及到当代大学生的头脑中去,让学生了解婴幼儿不同时期的护理重点,并让学生掌握不同阶段婴幼儿日常和疾病患儿的护理技巧和方法,同时能处理突发事故;这不仅对教师本身的素养、技能非常重要,对孩子的未来、家庭的幸福、民族的昌盛、国家的繁荣也同等重要。

《家庭教育》 课程编码:115420001

总学时2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旨在对函授本科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规律、地位、方法及艺术的系统教学,树立幼儿教师科学的儿童观,以在工作中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家庭教育。

补充回答: 《教育哲学》 课程编码:1154121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这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理论为指导,阐明了儿童精神哲学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儿童精神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提出了在此基础上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儿童尤其自己的哲学,什么是儿童哲学以及为什么要研究儿童哲学有基本的认识,致力于探索儿童哲学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儿童哲学教育的原则、方法、内容、序列及教学结构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从多方面培养学员的哲学教育思维方式。

《名著选读》 课程编码:115422001

总学时45,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本着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目的,使学生在完成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等基础之上,能更全面地通过中外历史上的具体作品去把握世界教育(学前教育)发展的源流,以期未来的幼儿教师,拥有更广阔的文化眼界,积累更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本课程主要讲述世界范围内,自古迄20世纪中叶教育发展历史上的55部重要著作,其中包括伯拉图的《理想国》、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儿》等,但本课程主要选取一些幼儿教育方面比较有影响的作品来解读。

《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 课程编码:115423001

总学时2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通过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前课程发展与变革的社会背景、直接动因、教育指导思想、课程内容与特点的介绍与分析,以史为鉴,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新纲要的颁布试行以及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使学生在了解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更清楚理性地分析现状,形成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正确认识。

《各国幼儿教育比较》 课程编码:115424001

总学时2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从幼儿教育概况、沿革、现状和展望等角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洲、欧洲、亚洲等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状况,论述了幼儿教育研究在国内外的基本情况。学习该课程,能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基本情况;丰富他们有关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知识;使他们能够认识幼儿教育中一些带有共性的和规律性的问题;做到既了解中国又了解外国,并能分清它们的长处和短处,为建设有本民族特色的幼儿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儿童心理健康》 课程编码:115425001

总学时2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对儿童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树立全面而科学的认识。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明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测评的若干技术,能对基本的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和诊断,并能科学地搜集和整理学生的心理辅导资料。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儿童心理健康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儿童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对儿童心理发展各方面的障碍进行识别和干预,为今后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论》 课程编码:115412601

总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门课程是教育科学中分科教学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习了教学论与心理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学数学基础理论,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使学生明确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内容,掌握小学数学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提高小学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 课程编码:115427001

总学时45,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历史,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深入钻研《语文课程标准》,掌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了解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掌握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并能初步运用于教学实践。

《小学课程与教学概论》 课程编码:115428001

总学时2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课程编制和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步骤和基本技能。

《儿童教育概论》 课程编码:115429001

总学时2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对儿童、儿童教育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课程编码:115430001

总学时2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这是一门反映基础教育改革前沿阵地的理论与实践,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体现师范专业特色的校本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把握当今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致状况及发展趋势,缩短上岗以后对小学教育的“适应期”,提高小学教育与改革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 课程编码:115431001

总学时1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与性质、教师形象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测量与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自我专业生涯设计。本课程以树立学生教师终身发展理念,了解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知识,掌握自我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相关技术为基本目标。要求学生重点掌握:1.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测量与评价;2.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规划与设计。

《幼儿入托、入园适应问题研究》 课程编码:115432001

总学时18,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入托、入园是儿童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开始,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条件。从家庭到托儿所、幼儿园,对2、3岁的儿童来说是人生的一次重大变化,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使儿童普遍存在如“分离焦虑”等适应性问题。通过本课程(微型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理解入托、入园对儿童社会化及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了解儿童在入托、入园适应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初步掌握一些能有效帮助儿童尽快适应托儿所、幼儿园新环境的方法。

《幼小衔接研究》 课程编码:115433001

总学时18,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要求和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必然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要建立一系列新的行为方式,以适应新情况的需要。如果衔接工作做得好,能加速儿童的发展,反之,则不利儿童的发展。作为未来学前教师,要了解小学的教育任务与特点,做好入学准备工作,设计合理的衔接坡度,减少儿童适应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儿童能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

《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园的应用》 课程编码:115434001

总学时1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园的应用》是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微型选修课,它主要是通过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解读的基础上,在语言、数学、运动、音乐、科学、机械建构、社会理解、视觉艺术等领域为学前儿童设计和开发了比传统早期教育方案更能广泛地触及儿童认知能力和风格的活动系列,以此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它属一门将国外研究成果中国化的课程。

《后现代课程研究》 课程编码:115435001

总学时15,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旨在拓宽师范生课程研究的视野,建立后现代课程的研究观。后现代课程研究把课程置于整体“生态”的层面,不仅注意课程背后的价值和规范,更注意学习者的存在经验,学习主动性的创造价值和学习过程中“冲突”的意义。师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善于从后现代课程研究中寻求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瑞吉欧教学法》 课程编码:115436001

总学时15,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瑞吉欧教学法》是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微型选修课,它主要探讨了瑞吉欧的儿童教育理念、学校的管理方法及环境设计等一系列的儿童保教体系。瑞吉欧教育体系被视为欧洲教育改革的典范,并对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学习瑞吉欧精神,走中国幼儿教育自己的路。

《“做中学”科学教育理论与研究》 课程编码:115437001

总学时15,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做中学”科学教育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从法国引入我国。“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亲历对自然的观察和科学发现过程: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表达陈述。本课程的开设在于使学生了解科学教育的发展进程,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真谛,并能在实践中亲身践行,使幼儿在动手、动脑中,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培养爱科学的态度。

《儿童表演游戏(戏剧)研究》 课程编码:115438001

总学时18,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领会并掌握节目主持及舞台表演的基本理论;使学生能够亲自体验舞台表演的一些基本技巧,并能够尝试性地进行主持词的写作;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初步的舞台表演;能够对不同的舞台表演形式进行正确地区分,并且能够自如地进行节目整体设计及表演,为今后的幼儿教育活动实践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研究》 课程编码:115439001

总学时18,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权利主体和开发主体都是幼儿园,即以幼儿园为“本位”。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本来就属于“园本课程”;或者说,幼儿园的课程就是“园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开发的理念与价值条件、任务、活动方式、开发策略等。

《特殊儿童教育》 课程编码:11540001

总学时1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特殊儿童心理的基本规律,掌握对特殊儿童教育和干预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认知发展心理学》 课程编码:115441001

总学时18,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师范生系列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依据所学理论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和创造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树立学生的正确的学生观,培养幼儿的求知和探索精神,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安全教育》 课程编码:115442001

总学时17,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掌握幼儿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一般的教育方法、手段,能认识幼儿安全教育的意义、任务;掌握安全教育的内容;掌握对幼儿进行生活(环境)安全教育的方法;掌握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方法;掌握对幼儿进行游戏安全教育的方法;掌握对幼儿的走失安全教育的方法;掌握对幼儿的意外伤害处理方法;掌握不同领域安全教育的活动设计。

《儿童观察》 课程编码:115443001

总学时15,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研究方法: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区别;质的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1)研究的问题和背景知识;(2)抽样,研究者及研究关系对研究的影响。资料收集(1)进入实地;(2)访谈;(3)观察。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的评价标准和效度。

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 物流基础设施 物流园区 货运通道 配送道路体系

一、物流基础设施概述

在《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并没有明确提出物流基础设施的概念,但是,从其对相关名词的归类中可以看出,物流设施至少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各类仓库(库房)、货场料棚、铁路集装箱场公路集装箱中转站、集装箱货运站、集装箱码头等。这种归类思路和结构分析方法表明,物流基础设施应当是包括上述所列设施的集合体。而非仅仅指物流园区(术语中并未提出该概念,该概念近几年才提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从上述思路出发,物流基础设施的内涵应当是:物流基础设施是在供应链的整体服务功能上和供应链某些环节上,满足物流组织与管理需要的、具有综合或单一功能的场所或组织的统称。

按照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所产生的物流需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对集中或分散组织的特征,从满足这种物流组织需求的角度,物流基础设施可以分为两类:

1.为一定区域货流较为集中的节点地区提供满足集中物流组织管理要求的专业化设施。该类设施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便在特定区域实现供应链集中管理的功能。

2.以单个功能为主兼具其他辅助功能的专业化设施。该类设施具有按照自身服务对象需要进行布局和功能设置的特点,这些设施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枢纽、场站、仓储设施等。

二、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基本构成要素

1.物流园区:特征指标包括位置、规模、功能。

2.货运通道:连接主要节点的货运干线。特征指标包括连接端点、道路等级、可利用时段、饱和情况、通行能力瓶颈位置。

3.配送道路体系:特征指标包括分时段允许配送车辆通行区域、允许配送车辆停靠区域。

4.外部交通设施(含港口、机场、铁路):特征指标包括容量、航线航班等。

各要素关系示意图如下:

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基本构成要素示意图

三、物流园区建设问题研究

物流园区应同时满足货物的实体供给与实体配送要求。实体供给大多数都是大宗货物的运送,以传统的直接供应为主。而实体配送则是为了满足用户“少量、多样、高频率”货物需求所提出的服务。

1.物流园区功能类型

物流园区按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定向型、产业集聚型、交通枢纽型、综合服务型等四种类型。

(1)定向型物流园区。定向型物流园区一般是指为其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工业园、产业园、企业相对聚集区或机场、海港等提供定向物流服务的物流园区。

(2)产业集聚型物流园区。产业集聚型物流园区一般是指行业聚集物流园区,并为所锁定的行业提供专业物流服务,如汽车物流园区、钢材物流园区等。

(3)陆路交通枢纽型物流园区。陆路交通枢纽型物流园区是指处于陆路交通枢纽位置,以提供货物转运业务为主,具备货物的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功能。

(4)综合服务物流园区。综合服务物流园区是指以综合提供基本的物流服务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交通条件、周边企业、生活群落的不同而相应地提供不同的服务定位。

2.物流园区功能定位

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通常要根据不同的城市类型定位和其物流流量的大小来选择。

各类资源型城市应当选择定位定向型物流园区;交通枢纽型城市应当选择定位交通枢纽型物流园区;各类加工型城市应当选择定位产业集聚型物流园区;各类政治综合型城市应当选择定位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

当然每个城市的物流园区功能还可以再细分,即在一个城市宏观物流园区规划里也应该有若干个不同功能的物流园。因为一个城市对外交流货运总量类型从全国来看属于某种大类型,而在一个城市内部也会存在交通枢纽区、资源区、加工区、商业区、政治区、生活区等等。因此,在一个城市内部可以建设若干个不同功能类型的物流园小区。

3.物流园区规模建设的重要依据

根据物流流量原理,物流园区建设规模主要是依据所在城市的物质流量。城市对外物质交流总量是通过两个指标反映的:一个是货运总量,另一个是货物周转量。这是一个物流园区建设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物流园区建设规模必须依据所在城市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

由于物流流量与所在城市国内生产总值成正相关关系,所以货运量和其货物周转量是可以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通过回归模型进行预测的,这是一个城市物流园区建设规模的基本依据。

城市物流园区建设与其他经济建设一样,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城市的特点,建设具有各自城市特色的物流园区,切勿相互攀比,盲目发展,否则必然造成极大的浪费。

4.物流园区选址原则

物流园区所在位置不仅关系到厂商的物流成本和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物流园区已成为衔接全球市场的门户。通过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企业可以更容易拓展国际市场,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

(1)靠近货物转运枢纽。紧临港口、机场、铁路编组站,周围有高速公路网,中心内最好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相连。建立快速有效的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如何解决好在这些枢纽内的货物转运问题。

(2)紧临大型工业、商业企业。工、商企业是物流中心生存的基础。靠近市场、缩短运距、降低运费、迅速供货是物流园区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3)考虑物流通道网络的影响因素。道路网的通达性直接影响到运输的效率,能否实现准时运送是物流系统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在选址过程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网分布、通行能力和交通管制情况。

(4)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对外交通便捷。公路是配送中心供、配货的主要货运方式,靠近交通便捷的干道进出口便成为配送中心布局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5)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为了减少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应优先考虑将现有仓储区、货场改建为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物流园区。

(6)考虑地价因素。物流企业以效益为宗旨,一船占地面积较大,地价的高低对其区位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7)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过去这个因素不太重要,因为仓储业的就业密度和技能要求较低,但随着物流园区的建设,许多大规模的配送中心聚集在一起,现代化的运作需要机械化处理设备,拥有一定数量和素质的劳动力也就成为影响配送中心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8)考虑绿化、生态环境等因素,尽可能降低对城市生活的干扰。对于大型物流中转枢纽,应适应设置在远离市中心区的地方,使得大城市的流通机能、道路交通状况能够得到改善,城市机能得以维持和增进。

(9)周固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物流业的发展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密切相关,物流园区的选址要为相关的工业企业发展留有余地。

四、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体系建设

货运通道是指连接主要货运节点的货运干线,配送道路体系是指连接货运节点和用户的货运线路。在确定物流园区的定位、功能及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货运通道和配送道路体系,其根本目的是改善物流园区的区位条件,保证物流园区的各项功能,对整个物流体系进行全面的评价和优化。

1.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体系

在城市范围内,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体系以公路为主,并且与生活型道路是部分重合的。

一般从总体上讲,按照公路在城市中的地位、作用、交通性质、交通速度及交通流量等指标,可以分为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4类。快速干道与主干道属交通型道路,在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内起着广泛联系的作用,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体系主要包括快速干道、主干道和交通型次干道。

2.道路网络布局以及需考虑的因素

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体系是城市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网络布局应当满足城市道路总体布局,只是在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造。

(1)网络布局类型。从总体角度而言,目前常用的道路网络体系可归纳为四种类型:①放射环形式:即从(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的道路。②方格式道路:在城区或郊区由纵横的路段组成的道路。③环形道路:以城市中心为核心,呈环形绕城的道路。④自由式及混合式:以上两种或以上方式混合形成。

(2)网络布局的影响因素。网络布局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①基本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强度及桥涵承载力对货车载重的限制、隧道和立交的净空限制等。②交通管制情况:是否允许货运车辆通行,对不同种类的货车在通行时间和道路上有何限制。③通行能力:对货运的实效性有重要影响。④货运通道网络的连通程度及覆盖范围情况。

3.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的评价指标

(1)道路等级划分。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体系内的道路主要包括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4类,合理的城市道路比例应趋于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1:2:3:6。

(2)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网密度。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网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所拥有的货运通道和配送道路长度。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网密度应小于城市干道网密度。

(3)需要货运干道及配送道路的长度与车道数。以货运为主的交通干道所要求的长度和车道数,可以用车行道上车辆的饱和度来估算。车行道车辆饱和度表示行驶在交通干道上的货运汽车,按行驶时的车头间隔一辆接一辆排列所需占用的长度与干道为这一系列车辆所能提供的长度之比。

(4)连接度。连接度反应了节点间的连接密度和形态。由于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主要以对外货运交通、区域内物流园区之间的货运交通、物流园区和用户间的货运交通为服务对象,因此节点仅包括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物流园区、用户。

(5)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的可达性。可达性是指从任何一节点出发,通过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到达另一节点的难易程度,通常用平均出行时间或平均出行距离来表示。

五、结束语

论文阐述了物流基础设施的基本理论概念,分析了物流基础设施的组成,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流园区、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体系进行详细地分析,从而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天亮:运输与配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叶怀珍:现代物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许扬帆:城市物流基地规划与设计[M].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1(3)

[4]范德成王庭建: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物流科技,2005(2)

基础应用平台 篇7

课程设计是一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实践课, 课程设计的任务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目前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网络教学, 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平台[7], 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构建知识的积极性和改善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创造性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一、研究的意义

材料加工工程能力是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 该能力的培养要靠材料加工课程体系全面实施来实现。“材料成形基础”是我校材料加工工程系的一门主干课程, 与其配套的实践课程就是“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是以零件图为依据对零件形成的全过程 (包括毛坯的制造及后续工序的处理) 进行工艺设计[8], 使学生在课程设计后, 初步具备材料加工工程设计能力。该课程设计与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第四学年的毕业设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材料加工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该平台按“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为主创建, 由学生在老师帮助下主要在计算机上, 使用该平台“自主学习”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这是对传统课程设计 (从查手册到趴图板) 有意义的探索和大胆改革。平台中介绍了大量的先进材料应用和材料成形知识及新工艺、新方法, 并且运用动画技术把许多抽象难以理解的工艺流程及零件全面展现给学生, 在动态的三维视觉中轻松地汲取知识。平台中循序渐进的实例导学使学生对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由“以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 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设计效果。

二、研究设计

1. 总体设计。

为了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 提高设计质量, 激发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 我们创建了“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自主学习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很快地查到各种工艺代号、图形的标准画法及工艺设计所需的数据资料, 还可以帮助学生计算及比较选择较为合适的工艺方案, 节约学生大量的设计时间, 提高设计质量, 激发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 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使学生信息、图纸信息无纸化管理成为现实。“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自主学习平台主要依据工艺设计的步骤划分模块, 分为工艺设计指导、教学图纸管理、工艺路线、工艺设计、试题库系统和探讨园地等六大模块。工艺设计指导模块分为工艺设计各子模块的使用说明及其演示两部分。使用该模块, 学生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整个平台的使用方法和工艺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2. 教学图纸管理。

教学图纸管理模块分为用户登录、图纸分配查询、学生管理、图纸管理、超级管理和用户注销。该模块能对图纸和学生信息进行集中管理, 并能自动或手动给学生分配图纸。

3. 工艺路线和工艺设计。

工艺路线模块分为确定毛坯类型、零件的作用分析、工艺路线 (包括热处理在工艺路线中的位置) 和生产类型四个子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在进入工艺设计之前确定零件应使用的毛坯制造方法等。工艺设计模块分为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四个子模块, 每个子模块都包括了相关的详细资料、公式计算、设计方法与步骤等。在铸造模块中主要包括铸造工艺设计, 绘制铸造工艺图、铸件图, 填写工艺卡, 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其中铸造工艺设计的内容有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铸造工艺参数的查询、砂芯设计、浇注系统设计、冒口及冷铁设计等[9]。在锻造模块中主要包括自由锻和模锻锻造工艺设计, 其主要内容有锻造工艺性分析、参数选择、确定坯料质量、确定工序、锻造设备的选择、绘制锻件图、填写锻造工艺卡和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在焊接模块中主要包括焊接方法的选择、焊接接头与坡口形式的选择、焊条选择及工艺参数的确定、焊接设备及参数选择、绘制焊接工艺图、补绘部件图、填写焊接工艺卡及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热处理模块包括七个部分:确定热处理在工艺路线中的位置、选择热处理方法与代号、选择热处理参数、选择热处理设备及工具、查看热处理工艺曲线、热处理缺陷分析和填写热处理工艺卡。

4. 试题库系统。

研究了学生计算机自主考试与老师对学生面试的有机结合途径。创建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题库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了“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的题库维护和该专业学生的网络考试, 在该题库中共有试题1500多道。学生和老师都能方便地通过IE浏览器进入本系统, 进行相关的维护或考试。对学生, 本系统能够完成自动组题 (或抽题) 和自动网上阅卷, 考试成绩能快速响应;对于老师, 本系统能对试题库进行扩展性维护, 能方便增加和修改试题, 并且能查询学生的成绩。

5. 探讨园地。

在该计算机平台的探讨园地中设有在线讨论、问题解答、学生评价、教学质量分析。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能在各自计算机上进行设计交流, 自由发表设计看法, 并且可以随时和老师沟通, 充分发挥学生的设计积极性。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老师可以进行远程解答。学生还可以对该计算机平台及本次课程设计进行评价, 老师对使用该平台指导学生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可进行分析。

6. 开发工具的选择。

“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自主学习平台定位于B/S (浏览器/服务器) 结构。在这种结构下, 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 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 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 形成所谓3-tier结构。该平台使用ASP开发环境, 在其中使用VBScript或Java Script脚本语言来进行程序的编制[10]。平台中所使用的数据库为ACCESS数据库, 利用Dream weaver、Front Page进行网页制作, 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与制作, Auto CAD绘制零件图。

三、实际应用情况分析

通过七届大约2800名学生的使用, 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自主学习平台的实效性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部分调查结果是:学生和老师对“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自主学习平台的创建持肯定态度, 学生中认为该平台对学习和设计有帮助的占93%;认为此平台对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帮助的占94.5%。53.8%的学生认为利用该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课程设计比传统课程设计方法优越。大多数教师和同学认为使用该软件系统完成课程设计的效果较好。说明此平台的创建是必要的, 并且对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自主学习平台是培养学生从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到实践动手能力的桥梁, 此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际工程背景的环境, 有助于学生接触和深入了解材料成形生产工艺流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2]高然, 康月娜, 陶莉.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3) :110-111.

[3]梁冬梅, 李宝宝.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大众科技, 2011, (5) :161-162.

[4]杨俊杰.浅析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2) :160-161.

[5]马仲岭.本科教育应注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11, (4) :90-91.

[6]周彤.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 2011, (26) :181-183.

[7]李永夫, 徐秋芳, 姜培坤, 等.论多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3) :202-203.

[8]胡亚民.材料成形技术基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

[9]李魁盛, 马顺龙, 王怀林.典型铸件工艺设计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基础应用平台 篇8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Moodle是模块化面向对象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2002年, 澳大利亚的Martin Dougiamas教师, 为了解决沙漠地带中学生乘坐飞机上学不便的问题, 开发了一套开源的平台, 于是Moodle诞生了。作为Open Source Software开源软件的Moodle, 混合学习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需要, 允许学生从与他人互动, 或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 自然地建立起概念。在知识产权越来越被重视、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Moodle成为不二的理想选择, 现在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国家。

二、Moodle平台下美术基础教学的应用

2011年开始, 艺术高职校就开始组建信息化校园师资队伍, 笔者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2012年学校申报信息化高水平示范校, 2013年暑假, 笔者参加了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一次教师培训班,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魏忠教授主讲信息化教育。魏教授的演讲生动有趣, 语言幽默, 思路清晰, 信息量很大, 高度概括了教育正在发生的一场革命, 展示最新的教育信息技术以及Moodle系统在现代教育课堂的运用, 其后培训十余天, 从理论知识到安装、操作、设计界面、考试结业。课后笔者向魏教授请教了Moodle系统在高职校教育中的运用与提高, 并付诸实践。

三、设计Moodle平台下美术基础教学实施方案

(一) 应用设计

艺术高职校, 课堂实训设计, 本学期担任整个10级5个班的图案课程, 随机抽取2个人数较多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 一为实训班级, 一为传统班, 研究时间为5周。实训班级运用的是Moodle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 作业在线反馈, 在课堂即时调查的数据显示, 没有告之实验对象有关教学实验项目, 以便收集到的数据真实有效。实训班, 37名学生有6名学生认为Moodle基础美术课堂很新鲜, 有10名学生认为在课堂中用“网络发言比较自由”, 有27名学生认为“不用担心老师、同学们笑话, Moodle基础美术课堂可以获得更多课外知识”。只有1名学生认为“不喜欢这种课堂, 对自己没什么帮助”。综合以上数据, 我们可以认为, 实训班有97.3%的学生认可并接受Moodle基础美术课堂, 27.1%的学生认为“不用担心老师和同学们笑话, 网络发言比较自由”。表明传统课堂不被关注的学生在Moodle课堂中能充分享受言论自由, 冲破不受关注的尴尬, 显著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二) 研究问题与假设

该研究主要回答下述问题:基于Moodle的扇面图案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扇面图案教学效果是否有显著差异?学生对基于Moodle的图案教学的态度如何?并对该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1) 实训班的扇面图案成绩好于普通班。 (2) 实训班的扇面图案的形式与效果与普通班有显著差异。 (3) 学生对基于Moodle的图案教学持肯定态度。

(三) 研究对象及样本

研究对象为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的10级艺术设计系全体学生, 学生总体人数为176人。该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法定两个班为实验样本, 样本人数为78人。2012级平面设计班为实验班, 有学生37人, 男生16人, 女生21人, 普通班为10环境艺术班, 有学生41人, 男生25人, 女生16人, 我们之所以选择高职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 是因为经过两年多的学校生活后, 他们已逐渐适应了艺术高职生活的学习, 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并对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图案教学模式有所了解, 从而保证了该次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四)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首先了解两个班学生真实的素描和色彩两门课程的学习后的一个技能程度, 即学情分析, 然后对其扇面图案这节课的一个课程作业效果进行预测, 预测后不讲解技法也不给学生示范, 因为10周后在结束实验教学时还要用同一个扇面图案对两个班进行效果测试, 收集的数据用来作为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第二阶段是进行问卷调查。上课开始前就由各小组组长分到各个人手里, 下课后收集, 这是学生最直接的感受。

总之, 通过Moodle, 教师可以进行日常教学活动, 在过程中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使课程与教学不断调整和修正,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整个过程中评估学生的学习活动, 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探索和合作, 以有效地建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 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是简单地让学生阅读、自学, 从而更能吸引学生。课堂常规抓起, 从开始培养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学生的态度, 同时教导学生使用Moodle平台和适应这种新的学习平台。他们对基于Moodle的图案教学及其Moodle平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认为这是教学改革的发展新趋势, 是促进教学提高的新途径。

摘要: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 不断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促使教育模式发生变化。Moodle就是开源软件的代表, 它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和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中设计的课程管理平台, 其动态管理系统为每个教师以及学生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通过对Moodle以基于扇面图案教学案例为研究对象, 探讨Moodle技术在美术课堂应用中的可行性, 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基础应用平台 篇9

1 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1.1 系统设计思想。

(1) 实用性:要为网上教育提供方便。 (2) 操作简单:本系统应适用于不同水平的使用者, 同时系统不应太复杂和烦琐, 因此要求系统的操作尽可能简单易行。

1.2《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功能模块。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教学平台有以下模块组成:课程资源管理、教学活动管理、个人空间管理和系统功能管理, 如图1所示。1.2.1课程资源管理。课程资源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程讲义、电子教案、视频课件等, 教师将相关的内容上传到网上, 供学生浏览、下载。同时还包括与课程相关的公告、通知等信息, 每日一贴、与课程相关的文章等。1.2.2教学活动管理。课程作业管理:根据计算机作业的特点、以及计算机可自动批改的原则, 建立五种课程作业模式:章节作业、实验报告、综合作业、章节自测和综合训练。其中章节作业和章节自测是选择题形式, 学生做完后自动出成绩;实验报告是填空题形式, 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 在文本框中填入内容, 然后提交, 老师进行批改, 批改后可作为考试的内容;综合作业:作业类型包括汉子录入、Windows文件操作、Word排版、Excel制表、Powerpoint制作, 是操作题形式;综合训练以大作业的形式为主, 实现课程作业的发布、课程作业的提交、批改等功能。课程答疑:应用非在线答疑的模式,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课程论坛, 形式上采用文字形式, 要求对于学生的问题以及学生参与的讨论全部需要经过审核才可发布。考试管理:包括题库管理、试题组卷、学生考试、教师判卷、试卷分析等功能。1.2.3个人空间管理。学生个人空间:包括个人的资料、网站短信、网站收藏、个人文件、学习笔记等;教师个人空间:包括教师简介、网站短信、网站收藏、个人文件、教研活动、班级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审核回答问题等。1.2.4系统功能。任课教师管理、课程资料管理、课程题库管理、考试设置、考试管理等。

1.3 功能设计。

1.3.1学生用户的主要功能。 (1) 浏览、下载课程资源。在进入《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教学平台后, 不需要登录即可浏览该课程的资源。如课程学习、课程作业、课程公告、课程已回答的问题等。 (2) 系统登录。系统为每个学生用户提供的用户名和初始密码为该学生的学号。 (3) 学生个人空间:个人资料管理、我的问题、我的短信、我的收藏、我的文件、学习笔记等。 (4) 课程作业的提交、查看。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五种作业:章节作业、章节自测、实验报告、综合作业、综合训练, 每个学生能够在课程作业系统中看到布置的作业列表、自己作业的提交情况及教师对作业的批阅情况。 (5) 课程考试。1.3.2教师用户的主要功能。 (1) 系统登录。 (2) 学生管理。教师登录系统后, 能够在教师空间页面看到自己本学期所教班级的情况。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班级进入, 并对其班级的学生进行管理。 (3) 回答并审核问题。系统为教师提供回答问题和审核学生论坛的功能。每个教师优先回答所带班级的学生问题, 并对学生参与课程论坛所发的帖子进行审核。 (4) 批改作业。 (5) 教师个人空间:个人资料管理、教学日志、我的短信、我的收藏、我的文件等。1.3.3管理员的主要功能。 (1) 系统登录。 (2) 课程资源维护。 (3) 教师信息维护。 (4) 题库维护。 (5) 系统维护。 (6) 考试设置和考试管理。

2 数据库的设计

本系统使用SQL Server 2000做为数据库, 主要包括:管理员教师表、学生表、学生班级表、选择题库表、填空题库表、综合作业题库表、选择作业总表、选择作业明细表、填空作业总表、填空作业明细表、综合作业总表、综合作业明细表、考试设置表、学生考试总表、学生考试明细表、课程资源表、课程公告表、每日一帖等。

3 技术难点:无组件大文件上传的实现

在该网络教学平台中大文件的上传是必不可少的, 像教学资料中教师的课件、教师讲义等一般都有5M以上, 而做为B/S模式的教学平台, 其提供的一些命令无法实现这些文件的上传, 现在有一些好的组件可以轻松实现, 例:ASPUPLOAD就是一个优秀的上传组件, 但这些组件很多是收费的, 而且在系统安装以及使用上有一些不便, 通过对各种组件的介绍以及ASP上传文件实现的方法的研究, 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并且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教学平台得以广泛的使用。除了在上传教学资源使用, 而且可以在学生提交综合作业、综合训练大作业时使用。下面是其实现的部分ASP代码。

通过以上代码不但实现单个大文件的上传, 而且也实现了多个大文件的上传。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模式及技术手段,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校园网的通用网络教学平台, 该教学平台不但提供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还提供强大的后台维护系统轻松实现教学网站的建设, 使得不需要专业的网络知识就可以很快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基础应用平台 篇10

1 THEOL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简介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在线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化教学系统等, 是根据实际需求构建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管理与沟通平台, 包括课程制作、教学材料建设、网上教学、在线交流、课程作业、网上学习、在线测试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教学支撑平台, 全面支持教学的各个环节。

1.1 一体化建设方案, 避免“信息孤岛”

平台针对我校教学教务信息化的特点, 在已有教务管理系统基础上直接构建“一体化数字化教学支撑环境”。

1.2 功能完整, 有机整合, 个性化构建

完整的数字化教学支撑环境, 包含如下子平台:

(1) 课程建设平台。

(2) 通用网络教学平台。

(3) 研究型网络教学平台。

(4) 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平台。

1.3 教师一次课程建设, 多种需求满足

相对独立的课程教学、精品课程评审和课程公开展示, 都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课程建设工作。将几个系统进行有机整合, 教师可以摆脱繁重的重复性工作。

1.4 主流技术, 安全稳定

基于Unix或Linux操作系统和Oracle数据库, 保证大规模并发时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1.5 符合规范, 接口开放, 实现可持续发展

符合国内高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与教务管理系统无缝挂接, 有机地构建优秀数字校园综合应用系统, 可持续提升功能。

2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正常运行后, 基本上覆盖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其管理的范围包括教学涉及的所有对象和资源,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整合教育管理平台与教学平台, 提高管理和应用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 它将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 支持基于项目或过程的多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为学生创造一个个性化、智能化的远程学习环境。

(2) 教师可在平台上备课、制作课件, 可以进行课程资源建设、试题库建设, 可以提供和查找资料, 发布课程信息, 布置和批改作业, 同步或异步辅导答疑等。

(3) 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预习、复习、完成作业、网上自测、考试、与老师或同学交流等。

(4) 管理人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用户和资源的管理, 了解教师的教学和辅导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跟踪统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 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全面培养。

(5) 在日常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上, 还要实现网络教学与精品课程建设与申报的有机结合, 支持课程建设的过程性评价, 达到以评促建, 带动课程教学改革与优质教学资源的长期共建共享的目的。

(6) 最后要实现以计算机与办公自动化为主线, 支持教学管理部门针对专业与课程进行统一建设、管理、评价和对外展示, 并与资源中心结合, 实现对大量分散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共享与利用的支持, 实现教学活动与资源的有机结合。

3 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效果

态度、能力和环境是自主学习的3个主要成分。即自主学习是学生在一定学习环境中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在我校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后, 我们欣然发现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3.1 学生能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使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为大学生营造了一个理想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他们可以通过网络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喜爱的、有用的内容去学。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Office办公软件部分, 当教师布置学生提前获取相关案例时, 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外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主动阅读, 主动收集信息, 并根据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制作、编辑作品, 呈现给全班的讲课素材都体现出他们各自独特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对21世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环境中, 教师要求学生制作电子作品 (如幻灯片、电子文稿) 等, 以达到对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评价和管理。学生从最初的费时费力且画面单调到现在的轻车熟路且制作唯美, 集创新性和个性于一体, 这不容置疑地说明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得到提高。

4 网络教学平台的改进和完善

THEOL网络教学平台在我校试用以来, 对师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都带来了积极影响, 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学习部分的登录系统不完善, 学生登录后学习时间的记载往往是几秒钟或几分钟, 甚至有的学生采取挂机的形式来凑足学时, 教师很难量化学生的学时。

(2) 采用学生上机测试后, 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方法:

(1) 积极调整教学目标及教学手段, 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网络系统本身需要不断地升级和提供技术支撑, 以满足师生双方不同的教学需要。

(3)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学习能力进行分析,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5 结束语

基于计算机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单机和网络所提供的教学环境,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可做到随时随地上课、复习和讨论, 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面向未来的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知识体系结构, 广大师生只要高度重视, 更新观念, 积极尝试, 互相配合, 就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台的作用,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孙洪峰.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8 (3) .

基础应用平台 篇11

上饶市气象局基础业务平台是由预警预报平台和公众气象服务平台两个部分组成,是为了满足预报制作工作的需要而搭建的一个平台,依靠我局会商室建设系统中的显示系统及控制系统作为支撑。平台完成后,一些实时信息及其他实况资料将会更快捷、更直观的为预报员所掌握,对提高我市天气预报的时效率及准确率都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

显示系统由一块大屏、六块分屏及一块LED屏组成。

二、预警预报平台

此平台主要包括预报流程显示、一般预报产品制作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这几个部分主要依托于会商室显示系统,将各类产品同时呈现在预报员面前,它比原来的老平台的信息量更大,可有效的提高气象预报服务水平。

1.预报流程显示

专业气象预报的时间性要求比较严格,所有的预报产品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传,才能保证用户调阅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专业预报产品种类繁多,预报员工作中难免有未在规定时间内制作某种预报产品的情况发生。为避免此类事情出现,该平台可在规定时间内制作某种预报产品进行实时预报显示,并在大屏上显示。避免了预报产品被遗忘、预报产品制作不及时的情况发生。

2.一般预报产品制作

依托于会商室显示系统的分屏显示,将各类预报制作中需要的信息同时显示在大屏幕上。让预报员同时接受的信息量更大,同时考虑的条件更多,更好的做出预报。并将本地化的预报平台也同时显示在大屏上,让预报员更加快捷、有效的做出预报。

3.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

同样依托于会商室显示系统的分屏显示,同时将雷达图、卫星云图、各自动站数据分别显示于大屏左边的三块小屏幕上,让预报员能清楚、迅速的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报。同时借助于本地化的预报平台,迅速的发出预警短信。同时大屏上还要将显示山洪地质灾害点的实时状态,有助于预报员了解灾害性天气造成的灾害,并做出下一步的判斷。

三、公众气象服务平台

此平台由“12121”声讯制作、手机短信业务、区域站实时数据监控、重要地质灾害点及区域主要道路实况监视等部分组成。

1.“12121”声讯制作区

现在的“12121”声讯制作机由于位置问题,被放在离业务室较远的位置。值班预报员难以实时监控。而今后将有台专门的“12121”制作机,一当出现问题,将会及时的发现,避免出现气象预报发布的延时。并在出现天气变化时能及时的进行更新。

2.手机短信业务区

现在预报室和服务科是分开办公,造成信息发布不及时。今后两科室将同在综合会商室办公,借助本地的气象短信发布平台,将能及时的发布气象信息,不会造成滞后性。

3.区域站实时数据监控

依托于会商室显示系统,将区域站的实时数据显示在大屏右边的小屏幕上,让值班人员更好的监控区域站各要素的实时数据。一旦站点出现问题等,可及时做出相应反应,从而做到更好的为预报和服务提供数据上的支持。

4.重要地质灾害点及区域主要道路实况监控图像显示系统

同样是依托于建设的会商室显示系统以及上饶市政府建设的“天网工程”系统,将重要地质灾害点、景点,人口聚集较为密布区域及区域主要道路等天气实况监控图像显示与大屏右边的小屏幕上,从而提高对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四、 结束语

上饶气象基础业务平台的建设对于我市预报工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它不仅能简化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了预报员以往需要从各个服务器里调资料做预报的问题,还实现了预报、监控及制作等工作的统一管理。近年来,随着灾害性天气的不断频发,社会对气象预报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气象基础业务平台的建设为气象预报工作更好的进行提供了可靠的支撑,也为气象业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基础应用平台 篇12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移动学习平台,教学研究

0 引言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如今计算机作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及的应用设备,掌握其相关的应用技术对于我们学习及工作尤为重要。而“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国家开放大学教学计划中第一学期规定的统设、必修课程,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帮助学生具备相应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实用信息技术与基本软件操作方法,还能有益于提高学生日后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生活变得更为便捷、高效。然而,由于目前大多仍沿用着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传统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甚至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截至2016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20亿,其中,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7.9亿,占有率达34.5%。因此,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高便捷性、智能性、开放性以及传播性,从而改善、优化教学氛围,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本文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创新信息化教学理念为目标,对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 移动学习平台相关概述

移动学习(M-learning)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展的Wire Andrew研究项目,其是一种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并随着信息技术的更迭而不断改进、升级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移动学习具有开放性、可及性以及便捷性,它通过智能手机、iPad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帮助,使求知者在任何时间、空间、地点都能够学习,并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真正意义上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延展到校外。微信是一款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具有社交、通讯以及学习功能的移动软件,微信学习平台则是基于微信平台化功能,实现跨空间、跨地域学习交流的目的;Blackboard平台则是由美国Blackboard公司所开发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其以课程为中心,集成了网络中“教”与“学”活动的环境。通过教师在相关平台上面发布学习资源和开设网络教程,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学习状况,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与教师就教学内容进行实时的交流和讨论,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移动网络学习虚拟环境。而网易公开课是由网易于2010年推出的一个涵盖社会、金融、历史、科学以及生物等各个领域的公开的免费课程平台。通过网易公开课移动平台,求知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来自哈佛、剑桥以及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的优质教学资源。

2“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移动学习平台教学的必要性

(1)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以智能手机媒体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以势不可挡地席卷了我们的生活。相较于传统的PC(电脑)端,现今的学生更偏向于手机移动端这种更为自由、便捷的学习方式。而且在信息大爆炸的21世纪,知识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需秉持终身学习的观念才不至于被时代给淘汰。未来的学习要求求知者能够打破时空的禁锢,能够根据自身实际的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增值,而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则能够将这种理想转化为现实。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教师有必要结合移动学习平台实施教学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多数都采用PPT讲解为主,辅以相应教材内容解析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对传统的板书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猛烈发展的今天,这种以理论讲解为主,配以简单图片的教学模式难免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自主性。而通过借助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平台进行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通过智能手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如电子书、视频、音频、照片以及文档等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随着3G移动网络技术的成熟和4G网络通讯的日益普及,其还能够使学生通过移动网络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实践的能力。

(3)满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其教学目标本身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软件操作,如Word、Excel以及PPT等。而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满足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计算机中大多数的软件和智能手机中的APP的操作方式是同源的,在完成课堂的理论学习后,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APP使用进行实时的教学实践,满足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3 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改革

(1)课前教学资源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短短的45分钟内,学生要完成知识点初识、了解、领悟再到牢记的全周期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是难为了大多数的学生,给他们增加了不少压力。而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则将知识点学习的初始以及了解的过程放在了课堂之外,实现了学业减负。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通过选择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将其上传至移动学习平台上以便于学生再结合自身学习状况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教学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在进行教学资源设计时,教师要秉持微内容原则、兴趣性原则以及完整性原则。

其中,微内容原则是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选择位微不卑、效微不薄的微型学习内容。这是由于移动学习平台的学习虽然便捷、开放,但是学习时间零散、学习环境复杂,若是教学内容繁杂冗长,学生难免无法集中注意力,遵循微内容原则则能充分发挥其短小精悍、移动性强、资源容量小的特点;兴趣性原则是指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表达形式上,都应具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兴趣,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完整性原则则是指在选择设计的教学内容虽微小但完整,各个微内容之间要有整体上的联系,形散而神不散,这样才能形成系统的框架,帮助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2)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对教师上传到移动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之后,对于教师课堂所教授的知识点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时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深刻的领悟。但是在此之前,需要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将在移动学习平台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重难点发给教师,这样教师在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之后,可以在课堂教学时进行针对性的重点讲解,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还有助于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领悟。例如,笔者在进行Word这一章节的学习时,还未借助移动学习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前后共花费4个学时的时间才完成教学内容,但是学生仍在上下标设置、插入页眉和页脚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课堂教学质量低下,课后测试成绩不佳。而在借助移动学习平台之后,在进行PPT的教学时,笔者提前上传了微视频以及相关教学资源于班级QQ群和微信群中,学生在学习之后实时提出了不少问题,如PPT背景设置、动态效果设置以及视频插入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及时了解,笔者只用了2个学时就将这一章节内容完整讲解,课堂效率有效提高,课后测试成绩亮眼,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课后巩固和评价。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为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牢记,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需布置相应的习题以及作业。如在学习Word之后,教师可以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结构脉络,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就各个小组的制作成果与全班学生进行探讨和评价,点出Word文档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亮点,使学生在课后的学习以及作业制作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不断地改善和优化,完成知识点的牢记过程。

4 结束语

随着智能手机、iPad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一定软件操作能力的统设、必修课程,若是仍旧固步自封在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中,则将淹没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而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以其便捷性、交互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它更为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个人素养以及国家开放大学教学的环境配置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若是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窦菊花.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微型学习应用研究——以求职招聘技能点高职英语教学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4-120.

上一篇:产业理论研究金融下一篇:行为主义教学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