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

2024-07-31

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共7篇)

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 篇1

在事业单位建立岗位管理制度, 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创新。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 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有利于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近期, 我们针对河南省南乐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研。

一、南乐县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后人员聘用现状

2010年3月, 南乐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拉开帷幕。经省、市统一部署, 该县对各事业单位进行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对全部事业单位按照性质进行了分类, 并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将单位划分为专业技术类、管理类、工勤技能类, 按规定的结构比例进行了科学设置。并在全县范围开展了岗位设置后的人员聘用、竞争上岗、签订聘约、调整兑现岗位工资等配套工作。基本建立了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岗变薪变、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的岗位管理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实施, 都不能一蹴而就, 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出现或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等方式, 我们发现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后, 事业单位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部分单位岗位设置不合理。

尽管该县开展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业务骨干培训班, 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政策进行了大量的宣传, 但由于种种原因, 仍有部分单位对岗位设置工作理解不透彻, 前瞻性不强, 没有把政策用活、用透、用好, 没有“按需设岗”, 仍然进入了“因人设岗”怪圈。

2. 一些单位存在混岗现象。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行政股室工作;二是公务员在事业单位工作;三是人事手续编制在这一个事业单位或事业股室, 但实际却在另一个事业单位或事业股室工作。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各单位受编制限制, 行政人员相对偏少, 要开展工作, 只能借用事业单位人员。二是由于各事业单位对行政机关依附性强, 自主能动少, 各事业单位法人大多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三是历史遗留的问题, 不是这一两年形成的惯例。

3. 某些政策规定, 不利于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设置, 就县一级事业单位来讲, 最高级别是正科级, 但绝大数事业单位的级别为股级。这些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岗位设置的最高等级是不能够超过九级职员的。再比如, 在岗位设置中, 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除有行业规定外, 县 (区) 属事业单位高、中、初的比例为0.7∶4∶5.3, 乡 (镇) 事业单位均为0.5∶4∶5.5, 对于规模小、人数少的事业单位来说, 按照比例控制, 要设置高级别专业技术岗位, 一般是达不到比例要求的。尤其是对人数往往就几个人的事业单位来说, 专业技术七级 (副高级最低档) 的岗位是设不上的。那么, 在这些单位聘用的人员, 只能在现有的岗位上原地踏步, 看不到职务晋升的希望, 显然不利于调动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4. 新的不平衡出现。

主要表现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上, 首次聘用时, 大多单位对岗位的具体条件, 都是文件规定的最基本的条件, 主要以聘任时间长短为主, 这样的话, 聘任时间长的同志大多能聘任到较高一级的岗位上, 出现了现有岗位聘任人员占据了位置, 即便工作能力不是太强。使有能力的年轻同志受岗位的限制不能聘任, 出现了新的论资排辈, 不能充分发挥岗位设置的真正作用。

三、改进建议

1. 尊重历史, 平稳过渡。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后,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少数超编人员无岗位可聘;二是不同类别的人员有超有缺;三是单位现有专业职称、技术等级人员数与岗位设置数不一致。虽然政策中规定了3年的过渡期内可采取退二晋一、退三晋一或者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 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就南乐县情况来看, 工勤人员超岗严重, 三年过渡期内, 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难度很大。造成工勤人员多, 是历史的原因, 是我国转型时期特有的现象。我们要尊重历史, 平稳推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 维护事业单位的整体稳定。

2. 做好宣传, 强力推进。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个全新的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 仍要继续大力宣传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性, 宣传推行岗位管理制度的目的、意义, 解读改革政策, 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取得社会及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认同和参与, 让岗位设置工作引起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还是重点开展业务培训班, 要让所有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负责人参加培训, 只有他们对业务熟悉、精通后, 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

|轻松阅读·东鳞西爪|DONGLINXIZHAO

古今重阳的“数字崇拜”

□刘京

有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儿, 比如“重阳敬老节”, 现代人都把它当成“吉祥之日”对待, “九九”不就是“久久”的谐音吗?其寓意不就是希望每个人活得长久吗?但在民国之前的2000多年里, 重阳节可不是这个意思, 在它被命名为避灾日、重九节、菊花节、茱萸节、登高节、赋诗节等数个名称中, 就是找不到“敬老”元素。

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 就对“昨日登高罢, 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 遭此两重阳”迷惑不解, 从陶渊明到李清照, 咏菊花、赞登高、颂重阳的诗词可谓不胜枚举, 但几乎没有像李白那样哀叹重阳和菊花的。这是为什么?闲翻《旧唐书》, 找到了答案。原来唐明皇李隆基对重阳节所有风俗都要亲自体验, 登高游宴、赏菊赋诗、射箭、放风筝等一样不落, 玩这么多项目, 一天肯定不够。于是他就颁下圣旨, 将重阳节提前到农历九月八日开始、十日结束。李隆基发明“三天小长假”显然为自己, 但全国的老百姓也跟着沾光, 还推动了旅游 (登高) 、饮食 (游宴) 、花卉 (赏菊) 、体育 (射箭、放风筝) 、文学 (赋诗) 、健身等行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 旷达不羁、傲视世俗的李白不可能不高兴啊, 他哀叹的理由也许就是想换个角度来创作。

也许唐明皇实施“重阳节三天小长假”制度, 是借玩耍之名行“拉动经济”之实。雅士们可不管那一套;酒是节日必备的, 重阳不是九月九吗, “九九”不正是“菊酒”的谐音吗?正好, 借着谐音就把重阳命名为“菊花节”, 并顺带将白天“赏菊花”、晚上“饮菊酒”

才能顺利的开展。

3. 完善政策, 规范管理。

事业单位首次岗位设置完成后, 重点工作将转向聘用管理, 但关于聘后相关后续政策还不完善, 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没有规范的解决办法, 没有完善的一系列政策做保障。应加强岗位聘用后续管理工作, 通过健全与岗位管理相配套的各项制度, 加强聘后管理工作, 推动事业单位搞活用人制度、转换用人机制。

编辑冯玺玲

纳入此节风俗。雅士们的这一“数字崇拜”, 不仅令菊花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四大名花之一, 而且就连带头造反的狂人黄巢也收敛了杀气, 并情不自禁地咏唱“满城尽带黄金甲”。虽然这位老兄最后还是被砍了头, 借菊花抒发雄心壮志的“励志警言”在当时遭人讥讽, 却流传了千年……

因此, “数字崇拜”这玩意, 人类文明化之前肯定是没有的。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没事干的时候, 便琢磨数字的谐音了。但从古人将“九”和“九九”置换成“菊”和“菊酒”, 便迎来菊花及菊花诗词等盛况空前的景象看, 古人搞“数字崇拜”多少还饱含了一点“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哪像现代文明人搞“数字崇拜”, 不是冲着自己“发”, 就是梦想着自己“尊”。所以, 虽然立“重阳敬老节”很有必要, 但现在的问题是, 敬老并不是只喊几句空口号和请老年人在这天吃一顿、打打牌或钓钓鱼、聊聊天就可以的。■

编辑郭军平

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 篇2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为做好我校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科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根据《关于同意南平农校岗位设置方案的函》(南人专函〔2009〕109号)和《南平农校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实施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专业技术岗位类别设置

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其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其它专业技术岗位,其中教师岗位是专业技术主体岗位。

(一)教师岗位指具有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等工作职责和相应教师资格与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

(二)其它专业技术岗位主要包括学科实验、财务会计卫生保健等具有教学辅助工作职责的专业技术岗位。

(三)附设专业技术岗位是本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专门为“双肩挑”人员增设的岗位,附设岗位数为2个。

二、岗位等级及结构比例

(一)岗位等级

我校专业技术岗位分为九个等级,即五级至十三级。其中,高级岗位分为三个等级,即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三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两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二级;十三级为员级。学校将根据学科结构和发展需要对结构比例进行适当微调。

(二)结构比例

按照闽委办〔2008〕7号文件要求以及我校事业发展的需要,我校专业技术高级职务岗位比例总体控制目标为35%。首次岗位职级评定各级控制比例原则为:五级、六级、七级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比例为

(6)近三年任现职期间,平均每年在校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篇;(7)近三年来,《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竞聘积分》的总分排名,名次必须达到本职(岗)级提供的核定岗位数内。(距退休时间不足三年的除外)

2.申报晋升专业技术六级岗位条件(1)具备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基本条件;

(2)在七级岗位任职二年以上,任职以来考核合格及以上;(3)近两年任现职期间获一次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及其它综合表彰;或一次考核优秀等级。

(4)服从学校安排,能认真履行本岗位规定的岗位职责,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量;

(5)竞聘本级岗位前四年内要求承担和完成班主任工作两年(校二层以上人员及男教工55岁(含)以上、女教工50岁(含)以上人员除外,大专班班主任担任年限按1/2计,次系列人员要服从学校班主任工作安排);

(6)近三年任现职期间,至少在校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篇;(7)近三年任现职期间,《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竞聘积分》的总分排名,名次必须达到本职(岗)级提供的核定岗位数内。(距退休时间不足三年的除外)。

3.申报晋升专业技术七级岗位条件(1)具备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基本条件;(2)任职以来考核合格及以上;

(3)服从学校安排,能认真履行本岗位规定的岗位职责,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量;

(4)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竞聘积分》的总分排名,名次必须达到本职(岗)级提供的核定岗位数内。(距退休时间不足三年的除外)

4.申报晋升专业技术八级岗位条件(1)具备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基本条件;

(2)在九级岗位任职二年以上,任职以来考核合格及以上;(3)近两年任现职期间获一次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综合表彰;或一次考核优秀等级。

(1)具备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基本条件;

(2)在十二级岗位任职二年以上,任职以来考核合格及以上;(3)服从学校安排,能认真履行本岗位规定的岗位职责,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量;

(4)近两年任现职期间,应撰写一篇教学经验总结;

(5)近三年任现职期间,《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竞聘积分》的总分排名,名次必须达到本职(岗)级提供的核定岗位数内。(距退休时间不足三年的除外)。

(6)竞聘岗位前四年须承担并完成二年班主任工作(校二层以上人员、怀孕(哺乳)期女教工及男教工55岁(含)以上、女教工50岁(含)以上人员除外,大专班班主任担任年限按1/2计,次系列人员要服从学校班主任工作安排)。

8.申报晋升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条件(1)具备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基本条件;(2)任职以来考核合格及以上;

(3)服从学校安排,能认真履行本岗位规定的岗位职责,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量;

9.申报晋升专业技术十三级岗位条件(1)具备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基本条件;(2)任职当年考核合格及以上;

(3)服从学校安排,能认真履行本岗位规定的岗位职责,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量;

五、岗位聘用程序

(一)、公布《南平职业中专学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二)、应聘人员提出申请,填写《南平职业中专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申请表》,并提交相关应聘材料;

(三)、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评定小组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并对应聘人员进行竞聘上岗或考核,根据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名单;

聘用护士的管理与培训体会 篇3

近3年来,我院聘用护士52名,占全院护理人员的比例的54%,其中大专学历35人,中专19人,年龄19~28岁,平均22±2.2岁,护龄1~6年,现将管理与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管 理

报名条件:30岁以下,全日制中专及以上护理专业毕业,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注册,热爱护理事业。

录用程序:①应聘护士交验护理相关毕业证书、身份证、护士资格证、护士执业证书;②对应聘护士进行政治、业务考核,体检合格后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③拟聘用护士试用期3个月,经考核合格,呈报卫生局备案,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④医院与聘用护士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

待遇问题: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后,根据学历、职称与本院正式职工享受同等的工资待遇,通过国家专业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可以聘用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培 训

岗前培训:由护理部组织为期3天的培訓,医院办公室进行医院发展史和院内规章制度教育;护理部负责沟通技巧、护理理念、护理礼仪、核心制度、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服务用语规范、相关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感染管理科讲解《医疗废物条例》、《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知识。通过典型事例进行人格素质教育。

上岗培训:上岗培训以各科室为主,选派思想作风优良,工作严谨,业务素质高的护师或者主管护师进行带教工作,在尊重聘用护士个性的基础上,按照职业规范分段进行培训,以强化职业道德的教育。①重点培训:护理部每周组织1次中医药知识讲座,各科室每月两次业务学习,要求聘用护士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护士长或带教老师针对患者提问等方式促进她们的学习。各科室根据情况安排操作示范,让她们练习并考核;在工作中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了解抢救程序和抢救工作的敏捷性和严谨性;要求聘用护士在1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操作项目。②半年后培训:进一步熟悉护理基础理论和技术操作,掌握专科护理常规及专科技术操作,掌握专科健康教育,熟练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工作。分管患者,履行相应的职责,参与病房管理,病情观察及特殊情况的处理,熟练配合抢救危重患者,参加继续教育及中医药知识的学习,鼓励参加在职学历学习,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护理查房,技术操作训练和考试等,有计划的完成安排轮科。③护士职业形象的培训:开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宣传教育,在护士中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组织多种形式的护士职业素质与行为规范训练。④运用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激励本身是一种精神力量,使每个人感到才有所用,力有所展[1]。与正式护士享有同等的待遇,奖惩分明,对工作突出、成绩优秀给予重用,送出进修、带教、教学讲课。提高聘用护士地位,消除自卑感。医院每半年进行德、能、勤、绩考评激发聘用护士的责任感和进取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护理岗位上做出好的成绩。

讨论

在探索聘用护士的管理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存在的不足。首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相配套;其次,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要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制定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制度运行的规范性,先进性。不足之处是医院管理层中仍然对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理解护理工作内涵,以为临床护士的数量满足即可;对聘用护士享有同工同酬的待遇有异议,持保留意见;由于体制的局限,仍然有部分聘用护士流失。

通过对我院聘用护士的管理和培训,解决了临床护理人员短缺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通过管理与培训,护理队伍在理论知识、业务知识、技能操作、护士学历等方面明显提高。先进的医院护理文化能对整个护理队伍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起导向、凝聚、约束、修正和辐射作用,它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层,其中精神文化层是核心。营造一个和谐的、能留住人、吸引人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聘用护士管理体制是每一位护理管理者赖以追求的目标,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玉萍.聘用制护士现存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2):359.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

许多中医人常常听到这句话,“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它把“医”与“相”并提,更使人深觉学医责任重大。据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十三《文正公愿为良医》记载:

宋代名儒范仲淹,有一次到祠堂求签,问以后能否当宰相,签词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签,祈祷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意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该做的事。”后来,有人问他:“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您为什么又祈愿当良医呢?这是不是有一点太卑微了?”

范仲淹回答说:“怎么会呢?古人说,‘常善用人,故无弃人,常善用物,故无弃物’。有才学的大丈夫,固然期望能辅佐明君治理国家,造福天下,哪怕有一个百姓未能受惠,也好像自己把他推入沟中一样。要普济万民,只有宰相能做到。现在签词说我当不了宰相,要实现利泽万民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能保身长全。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

这就是后世相传“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那些胸怀大志的儒者,把从医作为仅次于致仕的人生选择,正是因为医药的社会功能与儒家的经世致用(即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比较接近。元代戴良说的好:“医以活人为务,与吾儒道最切近”。

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 篇4

一、从合同到合同管理

所谓合同管理, 是指法人或组织运用合同的方式, 对其所属员工进行管理的方法, 是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因此, 应该多视角地理解合同管理的内涵。一方面, 从其属性上看, 合同受到法律法规约束和调整, 强调法律的严谨性、规范性, 具有法学属性, 同时, 合同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 履行着一种管理职能, 又具有管理学属性;另一方面, 理解合同管理需要从形式和理念两个层面展开, 合同是合同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和要求, 失去这个形式就不成其为合同管理。但是合同管理绝不是只运用合同的具体的、外在的形式, 它更应该强调的是在采取这项管理措施过程中, 需要以合同的本质理念, 去体现公正、平等、人本、效率和法治等原则。因为, 当一方处于管理者、领导者的地位, 另一方处于被管理者地位,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说, 一方对另一方就拥有“权力”。此外, 作为个体的员工对自己所置身的组织都保持着相当程度的依赖性, 所以更加需要重视员工的自由、自愿、公正、平等的需求, 这正是合同管理的精髓所在。就高校教师岗位聘用的合同管理而言, 在具体制订合同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突出对教师“人性”的充分尊重, 满足他们的“受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积极建立在合乎规律性基础上的合乎价值性的“自由”, 达成代表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合意”。

二、高校教师合同管理中的瑕疵

基于高校教师岗位聘用合同的形成过程, 在合同管理双重属性和多视角的审视下, 笔者认为目前高校教师岗位聘用合同管理工作存在着以下瑕疵:

1.组织目标置空。

即学校没有利用教师岗位聘用制度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及长远规划与教师个人的工作任务相衔接。高校战略目标和长远规划的实现, 需要作为基层组织的院系和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从一定意义上说, 广大教师完成工作任务的集合, 就是学校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 如果不把学校的发展目标作为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教师岗位上, 让教师个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统一于学校整体的发展目标之下, 将导致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不能得到保证, 使学校的组织目标置空, 同时, 学校难以引导教师发展, 整合教师的力量。

2.人本理念淡漠。

人本理念要求学校在管理教师过程中, 应该突出对教师的尊重, 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发展及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合同主要内容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 在规制化的要求下, 强调了规范性、标准性、统一性和全面性, 但忽视了岗位的差异、学科专业的特点和教师的个人特长, 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地用一个标准来要求、衡量, 没有考虑这样的要求对具有特长的教师是否公平, 也无法激发教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更大成绩的积极性和扩展教师能力的空间。

3.合意理念缺失。

从法理上看, 合约是双方当事人的一种合意, “依此合意, 一人或数人对另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1] 合同具有这样一些特征:一是合同表现的是多个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二是当事人之间应该有平等表达意愿的自由;三是蕴涵了诚信的伦理道德。当合同管理作为学校对教师的一项管理措施时, 它突出体现的是学校作为管理者对广大教师的要求和约束, 是学校意志的一种表现。虽然在制订过程中学校会通过各种途径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 但是一旦体现到学校的文件中, 就是一种政策的表现形式了, 是自上而下的, 具有单向性。而合同管理的实质又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能够沟通、协商, 换句话说, 教师聘用合同的主要内容应该是聘用双方的意思表达, 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有研究表明, 人们对于直接参与并承诺的工作任务所完成的效率、效益, 远远高于强加的工作。作为单向的意思表达, 无论是教师的认可、接受程度, 还是教师在履行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都将受到影响。

4.心理契约欠缺。

心理契约是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 与经济合同相对应的一种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和理解, 它包括成就需要、工作安全感、职业培训、补偿和职业发展等[2] 。心理契约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作为知识型员工的高等学校教师必须被当作“合作伙伴”来管理, 他们需要的不是命令, 不是约束, 而是说服和信任。高等学校教师全力以赴的精神靠经济合同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要更好地实现合同管理的目标和功能, 其有效途径之一是在完善经济合同的同时, 探讨学校中客观存在的教师个人之间、教师个人与学校之间的无形的、不断达成协议的过程——心理契约, 使心理契约与经济合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是, 目前高校教师岗位聘用过程中, 很少渗透心理契约的管理策略。

5.岗位职责模糊。

目前, 高校制订岗位职责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岗位职责的描述过于笼统、模糊, 诸如“系统承担课程教学工作”、“参加教学改革”、“负责学科建设”等等, 什么样的工作才叫“系统”, 参加教学改革是需要承担教学改革项目还是参加教研活动, 负责学科建设又负责做什么具体工作等等, 既没有明确的要求, 也没有完成的标准;不仅教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不知究竟该做到何种程度, 学校依据这样的岗位职责, 也无法对教师进行考核。正是由于岗位职责的可执行程度较低, 又缺乏与学院和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因此, 无论是基层院系还是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合同中的岗位职责内容看做一种形式, 没有真正将岗位职责当成受聘上岗而需要履行的职责和要完成的任务, 更少有院系和教师把岗位职责当成一个标杆, 经常性地对照检查, 从而使岗位职责乃至合同管理流于形式。

6.考核办法滞后。

规范的合同不仅包括教师的岗位职责, 同时还要包括对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检查、考核办法, 让教师在受聘之时就清楚地了解上岗后需要做什么, 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然而, 如何科学地实施教师岗位考核, 一直是困扰高等学校的一项难题, 虽然很多高校不断探索教师的岗位考核办法, 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总体上还鲜有具有示范性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反映到教师岗位聘用过程中, 一些学校就采取了暂时搁置的办法, 或者, 仅仅提出一些原则性的考核意见, 致使岗位考核办法滞后。

三、完善高校教师合同管理的对策

1.以SSM方法分解组织目标。

SSM (Soft System Methodology, 简称SSM) 是一种应用软科学分析方法。它首先从上级主管部门的角度确立一个根定义即对目标的最低要求, 然后逐层向下层层分解, 最后得到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用SSM方法分析问题过程中, 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一是为什么做, 即提出目标的目的和意义;二是做什么, 即具体内容;三是如何做, 即怎样才能达到目标。

在组织目标分解过程中, 首先要确定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这是一个根定义目标, 是进行任务分解的宏观依据和必要前提。根定义目标的确立, 能够为基层组织和教师说明为什么做并明确努力的方向。其次, 将学校预定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学院或系, 这是学校根据总体发展目标提出的任务分解预案, 是一个暂时的、可以商讨的方案。其中, 由于人才培养计划、学生人数等是确定的, 有关人才培养的量化任务就比较明确了, 这方面主要是质量要求。预定工作任务中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任务内容, 则需要学校与下级组织进行沟通、协商, 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考虑下级组织学科专业发展的历史和背景、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发展潜力、学校的资源投入以及社会发展的客观环境等诸多因素。第三, 院系根据目标任务总量和岗位设置情况细化具体岗位的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内容, 这是合同管理文本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一环节中, 学院不仅要依据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来进行分解, 还应该认真分析本单位的岗位结构、师资队伍状况, 不是将任务总量按岗位层次和职数进行平均分配, 而是要具体分析教师的实际状况、教师的个人特长, 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地提出教师任务书的框架协议草案, 这是一个向教师发出组织需要的要约过程, 需要数量和质量兼顾, 需要将所有任务分解到岗位。

2.变单向要约为双向沟通。

实践中, 由于作为管理方的学校更多地注重合同的管理属性, 认为在教师申报岗位的时候学校已经将基本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明确公布了, 当教师自愿申报岗位时, 就说明了教师愿意接受学校对该岗位的任务要求, 是聘用双方“合意”的结果, 受聘上岗后签约合同就是履行聘用的法律形式, 所以, 学校拟订规范的格式化聘用合同并由学校法人和其委托授权人与教师签约是一个完善的程序, 无需经过聘用双方的协商沟通是符合合同管理的程序和要求的。确实, 具有管理属性的聘用合同呈现单向要约的特点[3] , 但是, 正是由于岗位聘用合同从制订到实施过程中均暴露出诸多的瑕疵, 特别是岗位职责要求统一、描述模糊, 客观上要求学校在与教师具体签订聘用合同时, 需要聘用双方有一个相互沟通协商的过程。有些学校在教师聘用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因而在制定学校的聘用办法时就明确指出, 学校仅提出教师的基本岗位职责要求, 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则在教师聘用上岗后, 结合受聘单位的情况再行拟订, 提出具体岗位应该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岗位职责要求, 这实际上就是为聘用双方就聘用合同进行双向协商、沟通提供了政策依据。其实, 双向沟通的过程, 既是将教师岗位职责细化、具体化、明确化, 与教师达成共识的过程, 也是一个说明学校对教师期望的宣传过程。一般情况下, 要约的双向沟通主要由学校的基层组织负责人来完成。院长或系主任与教师沟通协商时, 在教师基本岗位职责要求和本单位应完成的总体任务指导下, 需要考虑任务质和量的均衡性、任务实现的现实基础和工作难度、任务引发教师动机和需要的吸引力等诸多因素, 并根据协商、沟通的情况适时采取任务权重变动来进行调节和导向, 最终达成双方的“合意”。

3.以情感构建心理契约。

相对于正式的、书面的聘用合同订立具有显性的形式而言, 心理契约的构建则是融于不知不觉之中。聘用合同的订立过程, 同时附着了心理契约的形成过程。当教师处于良好心理契约的氛围中, 就会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忠诚感, 从而使心理契约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整合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如果聘用双方未能就良好愿望做出解释, 就会因教师个人的需要与学校的需要不符合而带来麻烦, 甚至由此造成组织机体的功能紊乱。所以, 管理者要正确利用需要这种心理机制, 使它真正成为激发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

情感承诺决定着成员在感情上认同组织、投入组织和依恋组织的程度。情感因素对于教师与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占有重要的比重。在构建情感承诺上, 学校组织应规范地兑现承诺, 以赢得教师的信任;应实行尊重式的管理方式,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合作的工作氛围;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公平性、公正性, 并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认可、尊重和关怀, 通过这些方式强化教师对学校的情感, 以情感促进心理契约的构建。

4.以发展性评价引导教师履职。

教师的考核评价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即判断型考核评价和发展型考核评价。所谓判断型的考核评价主要针对教师已经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 对照规定的评价标准和要求进行测量比较, 判断教师的履行职责的情况并为聘用、晋升、调动、奖惩等提供依据。判断型考核评价是一种压力式的管理方式。具有被动的、消极的特征。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这种考核方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并纷纷探寻更为有效的教师考核评价方式。而发展型考核评价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考核评价方式得到大家的重视并快速推广。发展型考核评价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评估信息为改进未来工作服务, 通过发展型考核评价, 一是能够促进教师需求和学校目标融合;二是能够促进教师心态与学校氛围的融合;三是能够促进教师现实表现与教师未来发展的融合;四是能够促进教师利益和学校利益的融合。因此, 以发展型考核评价代替判断型考核评价, 就会变压力为动力, 从而引导教师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履行岗位职责。

参考文献

[1]李先波.契约法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14.

[2]王海威, 刘元芳.中美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3) :83-85.

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 篇5

南昌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细则(2014年版)

为做好学校新一轮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进一步创新人事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规范工作程序,顺应校院两级管理的新要求。根据《南昌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以及学校现有各类人员结构,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组织机构和权限

(一)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南昌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部署学校岗位设置、聘用和考核工作。“南昌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领导、以及党委(校长)办公室、纪检监察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离退休工作处、工会、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后勤保障部、教学督导与评估办公室、档案馆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2、南昌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各类各级岗位设置、聘用和考核的计划、组织和协调等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挂靠人事处,由人事处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3、各单位成立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组,负责本单位岗位设置、聘用和考核的具体工作。

4、南昌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受理教职工提出的投诉和申诉,负责组织调查、处理和答复。

(二)审批权限

1.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包括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

2(b)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取得公认的学术成就,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

(c)能组织、引领本学科团队建设。2)业绩资历条件选项之一:

第一个聘期(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中聘为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且聘期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3)业绩资历条件选项之二: 在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12年。4)业绩资历条件选项之三:

在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6年,且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来做出的业绩符合下列(a)-(ai)项条件之一。

重大教学、科研奖项或成果类:

(a)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个人排名前7;

(b)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以上(一等奖个人排名前3,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1);

(c)中国专利金奖个人排名前2;(d)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e)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及以上(一等奖个人排名前5,或二等奖个人排名前3,或三等奖个人排名前2);

(f)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及以上(一等奖个人排名前5,或二等奖个人排名前3,或三等奖个人排名第1);

(g)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个人排名第1;(h)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个人排名前2;(i)主编国家规划教材排名第1;

(j)“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1指导教师、“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1指导教师;

(k)被SCI、EI或SSCI收录且单篇他引次数超过100次,或国外他引总计超过500次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l)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国际或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项及以上,并成功实施产业化且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者。

重大科研项目类:

(m)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第1负责人;(n)国家973项目一级子项目第1负责人;(o)国家863重点项目第1负责人;(p)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第1负责人;(q)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第1负责人;(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第1负责人;

(s)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或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任意2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中至少1项面上项目)的第1负责人;

(t)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第1负责人;(u)教育部重大教学改革项目第1负责人;

(v)自然科学类单项当年累计实际到校经费达200万元及以上,或人文社科类单项当年累计实际到校经费达50万元及以上的重大、标志性项目第1负责人。

重要人才计划类:

(w)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

(x)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y)学校“215人才工程”中的赣江杰出教授。重要学术兼职类:(z)教育部科技委委员;

6(v)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或国家973项目一级子项目、或国家863重点项目、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或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排名前2名;

(w)自然科学类单项当年累计实际到校经费达150万元及以上,或人文社科类单项当年累计实际到校经费达30万元及以上的重大、标志性项目第1负责人。

(x)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者;(y)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z)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aa)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入选者;(ab)国家级教学团队第2负责人;(ac)教育部创新团队各方向的负责人;(ad)江西省主要学术、技术带头人;(ae)江西省青年科学家;

(af)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师德楷模、全国师德标兵、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重要学术兼职类:

(ag)国家自然基金委专家评议组成员;(ah)全国社科规划办学科评议组成员;

(ai)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或教育部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aj)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或国家二级学会正、副会长或理事长。其他:

(ak)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第2负责人;(al)国家级重点学科各方向的负责人;

(am)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的负责人。6)业绩资历条件选项之五:

在专业技术正高级岗位任职满3年,且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来做出的业绩或贡献符合业绩资历条件选项之三所列任意两个不同类别的2项条件或选项之四所列任意三个不同类别的3项条件。

(3)专业技术四级岗位的基础聘用条件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备岗位聘用基本条件。

(4)专业技术五级岗位的基础聘用条件为:任职教师岗位,在第一个聘期中聘为专业技术五级岗位且聘期考核合格,或在专业技术副高级岗位任职满12年,或在专业技术副高级岗位任职满9年且近五年来取得的科研业绩【论文(论著)条件和科研项目条件,下同】符合学校现行相应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正常条件,或在专业技术副高级岗位任职满6年且近五年来取得的科研业绩符合学校现行相应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破格条件。

(5)专业技术六级岗位的基础聘用条件为:在第一个聘期中聘为专业技术六级岗位且聘期考核合格,或在专业技术副高级岗位任职满6年,或在专业技术副高级岗位任职满3年且近五年来取得的科研业绩符合学校现行相应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正常条件。

(6)专业技术七级岗位的基础聘用条件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备岗位聘用基本条件。

(7)专业技术八级岗位的基础聘用条件为:任职教师岗位,在第一个聘期中聘为专业技术八级岗位且聘期考核合格,或在专业技术中级岗位任职满9年,或在专业技术中级岗位任职满6年且近五年来取得的科研业绩符合学校现行相应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正常条件,或具有博士学位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8)专业技术九级岗位的基础聘用条件为:在第一个聘期中聘为专业技术九级岗位且聘期考核合格,或在专业技术中级岗位任职满

10聘用考核包括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聘用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工资以及续订聘用合同的依据。

(一)年度考核主要考核自然年度任务完成和聘期工作进展情况。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档次。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学校提前30日书面通知,解除聘用合同。

(二)聘期考核主要考核聘期合同约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分为合格、不合格二个档次。聘期为3年,首次聘用的聘期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本轮聘用的聘期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1.未履行已约定的岗位职责或未完成已约定的聘期考核标准及工作任务的,聘期考核为不合格。

2.聘期内如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无论是否履行了岗位职责或是否完成了工作任务,聘期考核均视为不合格:

(1)不服从工作安排的;

(2)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查证属实的;(3)违反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产生恶劣影响的;

(4)因个人过失给国家、集体和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

(5)受到行政记过以上处分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7)有1次及以上重大教学事故的;

(8)一个聘期内有两个年度考核为基本合格及以下的;(9)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其它考核不合格情形的。

3.聘期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续订聘用合同的依据。考核合格者,可申请续聘或晋级竞聘;考核不合格者,应低聘一级,并可调整到其它岗位;对不服从岗位调整的考核不合格者,或服从岗位调整但本轮聘期考核仍不合格者,学校提前30日书面通知,解除聘用合同。

六、转岗的有关规定

(一)在管理岗位空缺的情况下,具有全日制统招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可申请转入管理岗位。

(二)在专业技术岗位空缺的情况下,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管理岗位人员可申请转入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具有博士学位的管理岗位人员可申请转入相应专业的教师岗位。

(三)在相应岗位空缺的情况下,在编职工中,具有全日制统招大专学历的部队退伍士兵,年龄在35岁以下,取得了国民教育系列的大学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获得过年度考核优秀,且服从学校安排的,可申请转入管理岗位;具有全日制统招本科学历的部队退伍士兵,年龄在35岁以下,且服从学校安排的,可申请转入管理岗位或其他专业技术岗位。

(四)在一轮聘期内,原则上不进行转岗调整,如确实因工作原因需要转岗的,于每年12月底提出申请,学校审批同意后入职到相应岗位的最低等级。每位职工在一轮聘期内只允许转岗1次。

七、其他

(一)新入职的高层次人才可经校内外同行专家评审,确定其聘用的岗位等级,学校可设立特设岗位报省人社厅批准。新入职的应届博士研究生和应届硕士研究生试用期满经考察能胜任和履行专业技术岗位职责的,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新入职人员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者,经评议能胜任和履行相应专业技术岗位职责的,可聘用至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基础等级。学校人才引进政策有特殊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聘用。

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 篇6

一、编外聘用人员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编外聘用人员“弃档”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单位编外聘用的人员绝大部分是应往届大学毕业生。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2—3年内,先后在3—5个单位工作的情况比较普遍。按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他们的人事档案大都交由当地人才交流中心保管。由于每年要缴纳数百元档案管理费,对于工作尚不稳定、工资待遇相对较低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于是,纷纷托交或不交,时间一长就干脆弃档不要,使流动人员“弃档”现象日渐严重。

2.编外聘用人员档案内容记载不完整。由于编外聘用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他们在每个单位工作期间的档案材料根本无法及时被收集归档。加上,用人单位对编外聘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收集和整理他们在单位工作、学习、考核等信息,人员流出后又未及时移交和转递,导致编外聘用人员人事档案常常中断,记载不完整的情况非常普遍。有的甚至连考核定级、职稱晋升等重要的档案材料都记载不全。

3.档案内容不全。正常情况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一般应包括:履历表,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派遣(证)单,转正定级的考核材料,每年度的考核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材料,档案工资变更材料,奖惩材料,党团组织材料以及其他按规定应收入人事档案的材料。由于流动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用人单位未及时收集和整理编外聘用人员的档案材料,造成编外聘用人员人事档案的信息未能随工作经历的增加而增多,尤其是缺少反映当事人综合能力、素质和权威部门认定的业绩考核材料,这给用人部门选择人才带来困难,也使编外聘用人员人事档案的价值随之降低。

4.档案的真实性存疑。部分外聘人员人事档案在转递的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和“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等相关规定,将档案材料交由当事人本人代为转递,有的出现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人事档案材料的情况。有的学历越填越高、业绩越填越突出,使用人单位无法客观全面了解聘用人员的真实情况。

5.用人单位对编外聘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重视不够。部分用人单位认为编外聘用人员流动性大,建不建人事档案无所谓;单位人事部门不重视编外聘用人员人事档案人事档案材料的及时收集和定期整理,对聘用人员在单位学习进修、工作考核、从事科研活动等形成的材料收集整理不及时、不完整,从而造成编外聘用人员人事档案“残缺不全”,严重影响了编外聘用人员人事档案的价值和可用性。

二、对做好编外聘用人员档案管理的思考

1.提高对做好编外聘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人事档案是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经过认可的记录和反映人员经历、德才水平和工作表现及人事奖惩、变化情况的以个体为单位,集中保存和备查的人事档案资料,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目前,人员流动已成为常态,社会也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用人单位和聘用人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单位自身的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日趋社会化的人事管理和社会保障工作等都需要真实、完整的人员信息为依据、支撑和连接,而这些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都离不开人事档案工作的有效运转。加强编外聘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可以为单位和聘用人员提供良好的人才信息服务,更好地服务于单位的组织人事工作,又可以优化市场人力资源配置,促进聘用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维护社会的稳定。

2.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编外聘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目前使用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已有十几年,在使用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已十分明显,特别是对用人单位和人才交流中心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责任、义务规定不全面,又没有相应的罚则,在具体的施行过程中对管理档案的双方难有约束力。加之,没有具体规定用人单位、劳务中介机构在使用编外聘用人员时,应如何为聘用人员建立规范的人事档案,造成了目前编外聘用人员档案管理中有人用人、无人建档的现状。因此,应考虑修订《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或者出台比部门规定更具约束力的法规,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用人单位、劳务中介、人才交流中心和流动人员个人在档案资料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以及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制定出规范性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权利义务,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可靠和鲜活,全面提高档案质量。对不按规定履行义务或在实际工作中、弄虚作假、敷衍应付、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相应的处罚,以有效规范编外聘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3.适当降低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费用,减少“弃档”“死档”现象发生。目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统一在当地人才交流中心管理,流动人员不管档案材料有无增加,也不管档案是否被查阅和利用,每年都要给人才交流中心交纳数百元的管理费。作为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下属的人才交流中心,有义务为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必要的服务,当然也包括提供档案管理与查询服务。因此,鉴于目前“弃档”、“死档”现象日益普遍的现状,建议政府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和服务,当作一种公共产品向流动人员和用单位提供,同时,适当降低管理和服务费用,或者,实行档案内容有增加和使用的适当交纳管理费用,没有变化和使用的不交管理费用,以减轻流动人员的经济负担,减少“弃档”、“死档”现象发生。

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 篇7

关键词:图书馆;聘用合同员工;管理;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2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1-0077-0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递增,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不成比例,出现馆员相对不足。图书馆作为学校科研、教育、服务的中心,图书馆的读者群体不断壮大,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与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手段共存,藏书量、借阅量、咨询量、信息量都不断增加,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面对这样的格局,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已经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图书馆实行聘任合同员工成为缓解人员不足的最佳选择,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下运行机制的必然结果。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年龄、心理、素质各方面对图书馆事业产生很大的影响。谭祥金先生在《图书馆管理综述论》中指出:“人员是图书馆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员的管理和素质决定图书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决定图书馆事业的前途。”对这些新聘合同员工进行更好管理与培养是现在当务之急的,也是非常必要的,笔者通过对新招聘合同员工的现状分析,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图书馆临时聘用员工的现状分析

聘用的合同员工虽都是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但没有经过图书馆专业知识学习,基本没有接受过图书馆学教育。对职业道德教育,对图书馆工作性质、任务及特点不了解,缺乏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使服务质量降低。招聘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馆员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受到馆员、读者的好评。但也有的馆员价值观念偏离,有的人员认为酬金偏低不安于现状,有的将远走高飞,有的不甘心终日劳累,有的工作上没有积极性,缺乏热情,得过且过,没有奉献精神,经常缺勤、替岗,即使上岗,除了自己看书就是闲聊,对读者吆五喝六或面对读者的问题茫然以对一问三不知,读者感受不到一点知识殿堂的气氛,相反得到是麻烦加受气。有的学生会在互联网上把员工的形象加以批评,这会给图书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了解、分析掌握招聘临时员工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事业心和成就感,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将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 现阶段升本院校图书馆临时员工管理和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流动性大,不利于图书馆管理

由于聘用合同员工工作不稳定,有的有事就不能按时来工作,造成岗位空缺现象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日常管理。有的认为图书馆工作很轻闲,上岗后,才发现图书馆工作是很辛苦、很劳累,常常退出离岗,另找门路,往往造成刚使一批员工熟悉了业务工作,又换一批新临时员工,又要重新培训、试用。这种流动大,更换人员快的情况不利于图书馆的管理。

2.2 劳动报酬低,不利于图书馆管理

目前,聘用的合同员工待遇普遍偏低,且基本工资标准低,待遇问题是导致临时员工在图书馆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也因此导致对聘用员工的管理难度,一旦他们找到合适的岗位就会“跳槽”,高校图书馆技术含量高和劳动强度大的岗位更应该注意此类问题。

2.3 综合素质低,不利于图书馆发展

聘用合同工人数多,有的院校合同工比例比正式馆员还要大,且女同志多,高学历少,图情专业更少,这样的人才结构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由于员工学历相对低,专业不对口,没有职称,必然造成员工的能力和技能不能适应有效开展高校图书馆高层次服务以及有效进行图书情报科研工作,这样使员工综合素质偏低,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工资平均化,不能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任务单一性影响员工的个人发挥,缺乏员工发展的机会,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

3 对高校图书馆聘用合同人员的管理对策

3.1 实行柔性的人本性管理

对聘用合同员工要实行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采用非强制方式实现组织意志,注重激发人的内在创造力和主体意识,提倡相互理解、尊重、依赖、协调精神。具体做法在处理员工的问题中,必须立足于多种选择,不走极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建立靠理解和尊重、靠对真理的崇尚和对美好向往、靠人格的高尚和互动的心灵,而这一切都与权力无缘。通过心灵沟通、感情认可,从而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主动发挥人潜在的积极性。激发工作人员那种由于被理解、感激、受鼓舞而迸发出的不可遏止的力量。在新员工中设置激励目标,要做到净化灵魂,塑造精神,加强教育,使他们从道理上理解问题的所以然,积极自主的工作。柔性管理坚持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的人本精神,主张通过参与、民主管理、自我管理,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主人翁精神,以促进组织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接受不同的个性,创造一个畅所欲言而又朝气蓬勃的轻松氛围,有利于和谐图书馆的建立。

3.2 实行刚性的制度化管理

在柔性管理的同时,刚性管理也是不可缺少的,严格执行图书馆制度,认真履行考核职责,刚性管理是人人平等。学习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实行挂牌上岗,员工应佩带工作证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一方面能督促本人履行工作职责,另一方面能随时接受全体读者的公开监督的作用。

3.3 公平的聘任机制

根据馆内工作需要,确定具体岗位类别,明确各岗位职责,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合同管理,严格考核。在竟聘中坚持“民主、公平、平等、择优”和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考核,评审程序,择优聘任,并按聘任合同进行管理。每学年宣布一次情况和招聘条件,严格工作考核,通过笔试和面试环节,使员工在超越自己更新自己。

3.4 严格的考核机制

对新岗位人员,要根据聘期内的工作从“德”、“勤”、“能”、“绩”四方面考核,实行淘汰制。强化层次管理,实行逐级聘任制。部门负责人,高级岗位人员由馆领导聘任,其他岗位人员由部门进行聘任,而且实行一年一聘的原则。图书馆进行的年度工作考核,其目的是通过实事求是地考查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情况,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增强奖励惩罚工作分配的重要依据。

3.5 恰当的酬薪机制

实行以岗定薪平等用人的机制。根据聘用合同员工人事制度规定,实行基本工资加岗位津贴加绩效津贴的结构工资制,利益分配坚持与岗位职能、工作业绩和贡献挂钩,向优秀人才和重点岗位人员倾斜,使员工收入更合理,這一点本院做的相对合理一些,使有技术含量的人才和劳动强度大的员工得到了较高的待遇。一方面留住的人才,一方面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6 实行岗位轮换机制

对聘用的合同员工实行岗位轮换,使更多员工能够接触到图书馆的各个职能部门,打破以往员工岗位长期不变,员工之间工作性质不了解的局面,有的人认为有些岗位轻闲,有的人认为太苦太累的岗位不愿干,有的人对其他岗位充满好奇。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新鲜感,扩大其视野,使他们见多识广,才能适应竞争上岗。

3.7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只有引入競争激励机制,才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发聘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克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弊端。引入竞争机制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竞争环境。竞争使人面临挑战、使人有危机感,充分运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积极引进各类人才,特别是注重引进懂图书馆业务又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设置多重激励目标,图书馆应根据馆员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 高校图书馆对聘用合同员工的素质培养

4.1 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培养合同员工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无论图书馆如何发展,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以党的领导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培养其具备高层次的政治素养,学科学、爱岗、敬业。高尚的思想品格是一个人自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4.2 职业道德培养

培养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对图书馆事业的执着追求,从中得到一种无限的乐趣。如果对职业的热爱、崇敬升华到这样一种境界,就会时时、事事、处处热爱自己的工作。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培养其具有敬业精神,爱馆如家,爱读者如同亲人,必须有创业精神,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要不落伍,不淘汰,要在读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为读者服务,就必须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勇于创新,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4.3 图书馆专业知识培养

聘用合同员工大都不是图书馆专业毕业,对图书馆知识不太懂,所以要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适时安排学习《图书馆学基础》、《文献知识》、《情报知识》等专业理论,让他们对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社会作用有基本的正确的认识,对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有概括的了解,对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以及图书馆工作的特点和整体性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4.4 各学科继续教育培养

新聘员工要能够出色地进行图书馆工作,除了掌握图书馆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深入各学科,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文献知识,主要为了提高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和为读者服务水平。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其知识含金量及能力,能为专业人员提供各类信息资料,解答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咨询,提供高层次信息服务。应掌握外语学科知识,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继续教育,造就其成为复合型人才。

4.5 信息素质培养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新聘馆员是信息的提供者,更是获取信息方法的指导者,信息素质的高低甚至关系到能否胜任这一岗位角色的执业要求。面向最终用户的联机检索以及用户界面更加友好的住处系统的发展,读者对信息服务的期望值及质量要求等比以往大大提高,如果没有较高的信息素质,要做好信息服务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不仅要精通图书情报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掌握有关的信息知识与技术,研究读者的信息要求,学习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工必须尽快熟练掌握新技术和提高操作运用新设备的能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识别能力,整理运用网上信息资源,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4.6 学术研究培养

服务工作与学术研究都是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图书馆科研范围有3个方面:其一,实务性业务研究,其二,基础性理论研究,其三,文献内容研究。随着网络的发展,向读者提供带有突破性、学术性的信息服务,所以员工有必要进行学术研究,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品位。新聘员工应该主动进行学术探究,通过自己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形成他人没有的对某一课题或领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选择、认识、判断和综合运用。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要获取信息、知识和文献的能力。科研锻炼能不断更新知识,使员工水平迅速提高,是提高服务的需要,是图书馆职业的内在要求。所以图书馆应站在科研与培养人才的高度,重视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同时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学术交流,多参观、多学习,实行有科研成果的人员实行奖励制度,使更多的聘用临时员工也投身到学术研究的氛围中,使服务水平上档次、科研上档次、图书馆上档次。

总之,高校图书馆新招聘员工的管理和修养问题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精心的培养,才能发现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才能树立他们主人翁的精神,使高校图书馆事业在新的世纪走向辉煌。

The College Library or the Employment of Temporary Staff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Strategy

Wang Xiaoyan

Abstract: In this paper,or in the new century the employment of the college library staff’s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found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problems of human nature from the flexible and rigid management two aspects of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management;fro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training,ethics training,a library of expertise training,the subjects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academic research and nurture expertise in this 6 on the quality of the employment of staff training. created as a new type of composite of talent,dedication to libraries to their wisdom.

上一篇:美术欣赏的理性方法下一篇:立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