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效益观

2024-09-14

健康效益观(共7篇)

健康效益观 篇1

摘要: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及现存的问题, 并从公平与效益的角度讨论了如何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鼓励预防与早期发现疾病, 形成良性成本控制机制, 提升保障服务的反应性, 引入群体购买机制和强调公开、反馈与参与。

关键词:公平,效益,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包括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与农村公共卫生保障制度。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对于统筹城乡和社会经济发展, 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促进社会公平,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发展

我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基本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因地制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回顾我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可把其发展过程总结为四个重要阶段, 即萌芽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迂回阶段和新型阶段。我国农民的健康保障制度最早起源于陕甘宁边区1938年创办的保健药社和1939年的卫生合作社, 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后期社办合作医疗制度出现低潮[1], 这是我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起步阶段。1965年6月, 毛泽东同志做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地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 同年9月21日, 中共中央出台《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 1968年, 毛泽东同志亲自批发了湖北省长阳县乐阳人民公社举办合作医疗的经验, 称赞“合作医疗好”。从此, 合作医疗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且达到高潮。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迂回阶段大致从1982年到2002年, 在这期间, 由于合作医疗被看作是“左”的产物, 从而大家对合作医疗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 农村合作医疗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而纷纷瓦解, 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 农村合作医疗又有回暖之势。2002年10月, 中央政府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明确提出要逐步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并要求到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我国农村居民, 同时提出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 包括明确农村公共卫生责任、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些措施标志着我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步入新型阶段。

2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问题思考

2.1 公平性问题

消除贫困, 实现社会公平是当今国际性的话题。WHO认为, 卫生健康领域中的公平意味着生存机会的分配应该以需要为导向, 而不是取决于社会特权或收入差异;应该是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而不是分摊不可避免的不幸和健康权利的损失。具体而言, 卫生健康公平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健康公平, 可以理解为一种结果公平, 即公平最终应表现为人群健康状况的基本相似。二是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 即保障所有人都能够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三是实际服务利用公平, 即公平表现为具有相同医疗服务需求的人可以得到相同的医疗服务。四是筹资公平, 指按照支付能力的大小支付医疗费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各国卫生服务业绩进行了评估, 并发表各国排序结果, 中国在卫生资源提供的公平性上, 排在第188位, 在世界卫生组织191个成员国中排列倒数第4名。从这以后, 对中国卫生资源的公平性方面的探讨就从未停止。

以上述讨论为基础, 对照检查我国现有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其不公平性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健康不公平性, 对健康公平性的研究和探讨是卫生和医疗保障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国际上, 一些研究已经摆脱纯粹理论分析的局限, 利用基尼系数、集中系数、Atkinson指标等不平等度量指标对一些国家健康公平性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2]。我国的健康不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健康不公平性, 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 而城乡医疗筹资和供给的不公平则导致了城乡健康的不公平。

二是卫生筹资的不公平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不公平性主要因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经济状况很难确定, 并且由于当前农民的就业形式以及收入渠道是多样化的, 因此对其测算也相当复杂, 可操作性差。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要按照不同收入状况实行不同的筹资标准和补贴, 很可能会给某些人带来较多的寻租空间, 从而造成新的不公平。而且,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自愿参加, 易导致逆向选择问题, 高收入者不愿参加, 而低收入者大量涌入, 易导致收不抵支。

三是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公平性,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后, 不同经济阶层中农民受益的程度不同。经济收入水平高的家庭卫生服务的利用率高于经济收入水平低的家庭。对此, 要确保贫困农民的受益, 不仅要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带给不同经济收入人群的医疗费用的减免受益程度, 还要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自费负担情况。如果共付率过高, 导致贫困的参保者仍然由于高昂的共付医疗费用而无法利用医疗服务, 最终导致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公平。

四是医疗费用补偿的不公平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 而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涉及更多的社会成员, 一些大病所涉及的人员数量则较少, 致使受益面窄, 部分农民患的虽然是常见病、慢性病等可仍旧花费很大, 却可能因为不属大病范围, 无法得到高额报销, 所以虽然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报销, 但由于花费巨额医药费, 家庭仍十分贫困。这对不同的参保个体是不公平的。

2.2 效益问题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中效益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益问题方面。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制定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农民反映对实施方案及时调整。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利用得到改善, 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尽管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就医经济压力, 但同时也存在着效益性不高的问题。有学者对江苏、吉林、湖北和云南4省的7个县的14个乡的1 648户 (5 618人) 农户开展的家庭卫生服务调查显示:278个住院病人中有76%的家庭因支付住院费用导致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 但经过新农合住院费用补偿后, 只有大约10%的家庭防止了因病致贫。说明在当时的筹资水平下, 新农合制度防止因病致贫的作用是很有限的[3]。在医疗救助制度方面, 由于目前大多数地区医疗救助方式沿用了民政救济工作方式, 即根据可用救助金额和需救助的人数来确定发放救助金额, 这样使得医疗救助的及时性不够。即使制定了救助比例, 也是受救助的对象就医后凭发票报销, 最后能享受到救助金的多数是那些经济状况好的家庭。这样的救助方式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原则是有矛盾的。

3 对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建议

3.1 鼓励预防与早期发现疾病

预防为主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提升农民健康水平的最佳途径就是实行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疾病, 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多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改进生活方式, 80%的心脏病、中风、Ⅱ型糖尿病, 40%以上的癌症都能预防[4]。加强疾病的预防与早期发现工作, 能大大降低新农合资金利用率, 使其在保大病方面发挥更积极地作用。很多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国家, 都将医疗保险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了“以健康为中心”, 将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纳入了医疗保险范畴。所以在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时, 应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和治疗, 将其费用划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畴里。

3.2 形成良性成本控制机制

在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时, 鼓励良性成本控制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从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 就存在着诱导需求的问题。在医疗提供者方面, 供方为使自身利益最大限度的实现, 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存在变相涨价、提供不必要的服务和过度提供服务等诱导需求行为, 截留病人以及诸如虚开发票、记空帐、不符合标准的病人收住院、人证不符、冒名顶替等违规行为。在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时, 这些行为都是不和谐的因素。加强良性成本控制机制重中之重在于对基金和医疗供需方的监管。

3.3 提升保障服务的反应性

反应性强调的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否得到尊重和不被剥夺。世界卫生组织测量的反应性分为两个部分:人的尊严和以顾客为中心, 这正是人本思想在卫生领域的运用。农村卫生服务要以人本思想来指导实践, 从机构的位置、布局和建筑设计都要体现这种思想, 对病人的救治, 不是简单的用药就能解决的, 他们更多的需要是一种人文关怀, 情感照顾。坚持尊重患者尊严和以顾客为中心是强调保障服务反应性的重点。服务的反应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信心, 因此提升保障服务的反应性也是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

3.4 引入群体购买与预付机制

无论是农村医疗保障、医疗救助还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都是通过政府集中购买卫生服务来实现的。由于医疗需方与供方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 通过引入群体购买机制能满足对较大风险的分担机制, 体现了公平性原则。实行预付机制, 不仅能减轻患病农民的就医垫资压力, 而且定点医疗机构将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效率。

3.5 保证信息畅通, 强调公开、反馈与参与

强调公开、反馈与参与, 必须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医疗救助基金和农村公共卫生基金的监管工作, 保证参加农民的知情、反馈和监督权利, 保证基金公开、公平、公正、合理使用。同时把纪检监察的专业监督、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确保基金的安全健康运行。其中, 保证信息的畅通是强调公开、反馈和参与的基础, 加强农村卫生信息建设将是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朝峰, 胡兵, 赵海强.我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回顾与发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20 (1) :26.

[2]杨红燕.我国城乡居民健康公平性研究[J].财经科学, 2007, (3) :70.

[3]胡善联.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状况与评价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8, 2 (27) :26-27.

[4]张璐, 孔灵芝.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 (1) :1.

健康效益观 篇2

22家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前后社会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作者抽取已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22家企业,对其建立体系前后的.企业经营活动、安全生产投入、因事故和职业病的经济投入(损失)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企业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 者:樊晶光 王银生 孙庆云 邢娟娟 廖海江 陈志刚 刘铁民 FAN Jing-guang WANG Yin-sheng SUN Qing-yun XING Juan-juan LIAO Hai-jiang CHEN Zhi-gang LIU Tie-min  作者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刊 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5 1(1) 分类号:X915.4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对比分析  

健身气功手型步型的健康效益 篇3

健身气功的手型有:八字掌、荷叶掌、柳叶掌、虎爪、龙爪、握固等等;步型包括:丁步、弓步、马步、虚步、盘根步等等。

编创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在整套动作中起到什么作用?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问题,我在多年的健身气功实践和理论学习中找到了答案。理论学习让我知道了腕、踝关节附近是十二经脉的原穴所在位置。“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在十二原穴上有所反应。在指、趾端有经气所出的部位,如水的源头,即“井穴”。每天在习练中,对这些原穴和井穴有规律有节奏地进行上述手型的活动,说是将这些穴位主治的疾病进行一次调理和修复。例如: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太渊主治咳嗽、支气管炎等;它的井穴少商主治咽喉肿痛、中风昏迷等等,经过坚持不懈地弹甲、握固、勾手、跷趾、抓地等规律的活动,全身的经络就会疏通,气血流畅,疾病就不会找上门来,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随时运用健身气功的手型、步型,让它充分发挥作用。因它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地点,随时随地可以练手型。例如等车、坐车、排队、看电视,甚至炒菜时都可以,总之见缝插针想着健身气功。现在我养成一个习惯:—下楼首先给自己一个良性的意念——把健康紧紧地攥在自己手中,握固、商商相接、点劳宫。在教功或复习时,我把讲解、提问、督促、检查功友手型、步型的准确与否,当成一种责任,一来让更多功友掌握和分享做好手型、步型带来的健康效益;二来也想促使我进一步加深记忆、锻炼阐述、表达的能力。因为不间断地进行手指活动,可以刺激大脑,延缓脑细胞的退化过程,脑不衰全身就不会衰,可以起到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的作用,是一件双赢的大好事。十多年来,我没有上过医院,感冒更是与我无缘,精力充沛,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

黄鳝网箱健康养殖技术与效益研究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养鳝池塘位于安徽省皖河农场水产养殖场渔业队、团洲队和红练队, 以渔业队为主。上述池塘原为养鱼、养藕水面。2009年结合农场土地复垦整理, 对渔业队池塘大部分进行了清淤, 清淤后的池塘, 淤泥深度平均在10 cm左右。池塘四面环水, 水质清新, 交通方便, 环境安静。

池塘通过清淤、整理后, 对池底曝晒2~3周, 于4月中旬注水15 cm左右, 用生石灰1 875~2 250 kg/hm2清塘, 清塘后20 d左右, 向池塘中投放适量的虑食性鱼类。

1.2 网箱的制作及设置

1.2.1 网箱的制作。

选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 网目大小以鳝苗不会逃逸为准, 网箱上、下采用直径为8~10 mm的聚乙烯绳作筋, 网片拼成长方体网箱, 规格有2.0 m×2.0 m×1.5 m和3.0 m×2.0 m×1.5 m 2种敞开式[1]。

1.2.2 网箱设置。

设置4 m2的网箱750个/hm2, 网箱成“非”字形排列, 行距2 m, 列距0.5 m左右, 网箱四周用木棍或竹子固定, 箱体高出水面40~50 cm, 入水80 cm, 箱底距池底30~40 cm。在鳝苗入箱前30~50 d将网箱设置好, 以便网衣在水中软化并附着藻类, 避免鳝苗擦伤。

1.3 遮光草的选择

皖河农场用于黄鳝遮光的草是水花生。水花生移栽到网箱后, 由于环境的改变不易存活。因此, 水花生放入后, 及时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 覆盖面积占网箱面积的91%左右[2]。

1.4 鳝苗投放

6月20日至7月10日前后, 从当地或外地分批购进野生鳝苗162.5 t, 每尾平均35 g, 每个网箱投放鳝苗5 kg。要求鳝苗体质健康、无病无伤、活动敏捷。

鳝苗由于长途运输, 可能造成体质下降, 在运输过程中, 可用电解多维、金维他等增强体质, 以防应激反应[3]。

1.5 饲养管理

1.5.1 驯食。

鳝苗入网箱后的第3天开始选用新鲜野杂鱼加工成鱼糜, 于每天18:00左右按鳝苗体重的5%~10%投喂1次, 从第7天开始按5∶1野杂鱼糜和黄鳝全价配合饲料混合物投喂, 每2 d下降1个百分点, 直至1∶1, 大约经过15d的驯食, 即可养成较好的摄食习惯。

1.5.2“四定”投饵。

黄鳝养殖遵守“四定”投饵原则:每天18:00左右投喂;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时, 在傍晚投喂1次, 按鱼糜∶饲料为1∶1的比例混合, 投饵率为1.25%~2.50%;当水温在20~30℃时, 每天清早及傍晚各投喂1次, 投饵率为3%~5%左右, 以2~3 h吃完为宜。将新鲜鱼类放入-10℃以上的冷库中冷冻6~8 h后, 取出打浆使用, 以保证投喂的饵料新鲜不变质, 投喂的饲料不发霉变质。同时, 应在固定的位置投喂。

1.5.3 巡塘检查。

坚持早晚巡塘, 以夜间巡塘为主, 检查黄鳝的吃食活动情况。

1.6 疾病防治

网箱黄鳝健康养殖出的产品是否安全, 决定于养殖过程中的药物使用和控制。鳝苗下箱前用0.10~0.15 mg/kg的聚维酮浸泡消毒6~10 min, 并在网箱水体中加入3~5 mg/kg的VC (抗应激灵) , 防治鳝苗因长途运输及机械损伤而引发的细菌性病、发狂病、应激等[4]。鳝苗入箱后15 d, 不使用有刺激的药物, 之后每15 d用生石灰150~225 kg/hm2, 或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消毒药物对养殖水体进行泼洒消毒1次;每月交替内服抗肠炎药鳝肠清和万士菌毒克1个疗程 (2~3d) [5]。在黄鳝饵料中不定期添加复合维生素、鱼肝油、板蓝根等物质, 增强黄鳝的抗病力;同时每月内服1次无残留的纯中草药成分的保肝药鳝舒灵, 以促生长。

1.7 水质管理

黄鳝健康养殖成败的关键在水质。为从源头上控制水质, 养殖水体的水均来自国家级生态保护区武昌湖流域的引河, 部分来源于无任何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漕河。此外, 为确保池水嫩、活、爽, 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及时清除残饵和病死鳝, 防止水质被污染; (2) 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 保持池底处于有氧呼吸状态;定期使用微生物调节剂, 保持池中生物物种基本平衡, 以满足黄鳝对池水pH值6.5~7.2之间的要求[6]。 (3) 不定期加注新水, 适时排出老水, 调节水环境;一般夜间不加水, 水温差大时不加水。 (4) 控制药物使用的种类、浓度、频率和方法, 防止药物污染水质。

2 结果与分析

2.1 商品鳝及水质

经过近5个月的饲养, 32 500个网箱 (每个网箱面积4 m2) , 投放鳝苗464.2万尾, 共产商品鳝341 t, 平均规格79g/尾, 实现销售收入1 773万元。

在养殖过程中, 于7月30日、8月15日、9月2日、9月21日、10月13日、11月8日对池塘水质进行了抽样化验 (表1) , 结果表明水质无污染, 溶解氧丰富, 透明度适中。氟化物含量的变化与防病药物的使用有关;养殖区域原为养殖池塘, 过去使用过硫酸铜。在靠近漕河边的池塘中, 化验出含微量的砷、甲基对硫磷, 与外源水有关。

2.2 养殖参数分析

养殖期内, 黄鳝上草率为0.92%, 分别发生在过分加水和天气剧烈变化时, 特别是11月18日以后。黄鳝成活率约为94%, 增重约1.1倍, 饵料系数约1.25 (2 kg鲜鱼折合0.5kg配合饲料) 。

2.3 效益分析

2.3.1 成本。

(1) 水面租金:每年4 950元/hm2, 池塘面积43.33hm2, 租金约为21.45万元/年。 (2) 网箱投入:4 m2网箱35元/个, 支架等设备3元/箱。网箱可以使用5年, 分摊成本为7.6元/年。网箱投入24.7万元。 (3) 鳝苗投入:投鳝苗5 kg/箱, 鳝苗46元/kg, 成本为747.5万元。 (4) 饵料成本:养殖周期内, 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价格为75元/箱, 新鲜小鱼价格约30元/箱, 共105元/箱, 则新鲜杂鱼共需97.5万元、饲料共需243.75万元。 (5) 渔药等其他成本:渔药成本8元/箱, 共计26万元。 (6) 水电开支:水电开支大约6.5元/箱, 水电成本为21.125万元。 (7) 其他生产成本成本:15万元。养殖周期内总成本为1 197.025万元。

2.3.2 盈利情况。

鳝的销售收入1 773万元, 共盈利575.975万元。单位面积利润13.29万元/hm2。上述分析未包括池塘建造等固定投入和人员工资等费用。

2.3.3 对比分析。

项目区内, 2006年前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 当时投入成本3万元/hm2左右, 平均利润约2.25万元/hm2, 产品销路不畅;2007年调整养殖结构, 开展莲藕养殖, 平均利润约5.25万元/hm2, 劳动强度大, 鲜藕市场销售空间有限;2007年同时开展小规模网箱养鳝, 劳动强度明显下降, 投入大, 收益高, 市场销售潜力大。

通过规模养殖鳝, 降低了生产的风险, 扩大了市场且养鳝比养鱼增收约11.04万元/hm2, 比养藕增收约8.04万元/hm2, 发展潜力大。

3 结论与讨论

3.1 养殖安全控制

网箱黄鳝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在确保健康。健康包括在水环境健康、鳝体健康。通过养殖密度控制、药物使用控制、水源地控制、饲料投喂控制、疾病监测控制等方面, 可以达到降低甚至消除有毒、有害物质在鳝体内的沉积的目的, 从而养殖出安全可供食用的鳝。

3.2 养殖水环境

养殖水环境与水源、池底、饲料投喂、药品使用、投放密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健康养殖区内少数养殖户池塘放养前未清淤及清塘, 9月时鳝鱼开始发生上草现象, 9月21日抽查其水质时, 发现有害物明显高于其他池塘。养殖区水源来自漕河和引河, 同一池塘先后使用2种水源地的水时, 鳝鱼上草明显增高。由此可见, 保持水环境相对平衡对鳝鱼健康养殖十分重要。

3.3 养殖效果

由于2010年在养殖区内发生大洪水, 造成投放时间推迟到7月25日, 缩短养殖时间近1个月, 影响了生产, 是造成增重倍数明显不高的主要原因。同时适逢2010年上海世博会, 鳝苗价格上升, 增加了养殖成本。养殖过程中, 为防止药物残留, 未使用除虫药除虫, 也减少了其他药物的使用频率和浓度。养殖过程中投喂配合饲料165 t, 新鲜小杂鱼170t, 投喂量偏低, 造成鳝体个体差异较大, 约出现1%左右的僵苗。

3.4 养殖风险

黄鳝健康养殖属于“三高”行业, 投资前要做好市场调查, 掌握好养殖技术。黄鳝健康养殖利润受鳝苗价格和黄鳝收购价格影响较大, 这2个因素无法人为控制。

由于黄鳝的繁殖成功率很低、周期长、成本高, 目前国内99%以上的规模养殖均采用野生黄鳝苗人工训养。黄鳝养殖能否成功, 种苗是关键。野生黄鳝苗要求最好采用笼捕、无伤病的黄鳝。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 黄鳝苗就会出现“发烧”或“感冒”症状, 发病的黄鳝苗很难成活, 将会在养殖过程中逐渐死亡。所以黄鳝苗的运输最好采用夜间专车运输, 黄鳝苗和水的比例最好在1∶1以上, 并在水体中加放VC, 切勿在包装内加冰给黄鳝苗降温。通过各种措施降低黄鳝养殖的风险。

池塘网箱黄鳝健康养殖规模可大可小, 生产周期短, 效益高, 是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的发展方向。

3.5 养殖关键技术

遮光草以油草最好, 选择连续1周晴好天气放养优质鳝苗, 认真做投饵驯化, 有效调节水质, 防治疾病发生, 控制好应激反应;禁止使用污染渔业水质的各种物质和在鳝体中可能沉积的有害物质。

摘要:开展了黄鳝网箱健康养殖及效益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小规模网箱养鳝使劳动强度明显下降, 收益高, 市场销售潜力大, 比养鱼增收11.04万元/hm2, 比养藕增收8.04万元/hm2, 是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黄鳝,网箱养殖,技术措施,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卫华强.黄鳝生态养殖技术[J].淡水渔业, 2000, 30 (10) :14-15.

[2]王应祥.黄鳝网箱养殖技术与实施[J].养殖与饲料, 2007 (8) :30-31.

[3]唐书芹.淡水黄鳝网箱养殖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84.

[4]程国华, 杨振军, 陆德进.池塘小体积网箱养殖黄鳝技术[J].江西水产科技, 2009 (4) :36-37.

[5]周军.黄鳝网箱生态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9) :332.

健康效益观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材料取自2004年年终,在山东六和饲料集团服务期间,对使用六和鱼料的养鱼户进行回访调查记录。其中一户是济南白云湖张国荣(以A代表),另一户是德州仙人湖石廷强(以B代表)的实养结果。2户鱼塘状况与设备等基本情况见表1。

注:增氧机功率为3k W,抽水机功率为4k W。

1.2 试验方法

2户放养品种、数量及成本见表2。2户均喂德州六和鱼颗粒饲料,所用饲料质量及数量见表3。B户种苏丹草667m2,产草11t,按4%折算产草鱼440kg。施鸡粪8t及化肥。按常规开启和关闭增氧机及加注新水。A户为老塘,池底平坦,淤泥厚40cm以上,消毒后即放鱼种。3月消毒杀虫1次,自5月后按500℃/d进行杀虫预防,每20~30d施1次生石灰20~30mg/kg,全年用药费700元。B户为新加深老塘,无底泥,施鸡粪作底肥,外加化肥作追肥调水。5月底前鱼病不断,多次用消毒剂、杀虫药反复治疗,6月中下旬开始控制稳定,共用药费2 000元。

注:A户放养时间为2003年12月15日,B户为2003年11月5日。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效益

2户养鱼产量及效益见表4。

2.2 投资构成生产力分析

养鱼投资由池租费、清塘费、机械折旧费(不计)、鱼种费、饲料(肥)费、水电费、药物费等构成。在这些成本费中,前4项是固定(不变)成本,其余为活(可变)成本,其构成见表5。由表5可看出,A、B两户饲料投入分别占总投入的77%、73%,是增产增益的重点。按总利润投资比和投饲料量计算,每吨料创造利润A为1 779元、B为1 813元(含辅鱼利润,扣除饲草产鱼量),饲料系数A为1.7,B为1.6。而B户纯效益高出A户42%,这是由产量、规格、价格及品种比形成的。

注:A户捕捞时间为2004年9月21日,B户为2004年9月23日。

2.3 鱼种品种生产力分析

从鱼种放养的初重到捕获时末重,各品种的增重倍数见表6,各品种的放养比和产量比如图1所示。

从表6和图1可知,小规格草鱼种有明显的生长增重优势。草鱼、鲤鱼、白鲢A户规格分别为51、83、65g/尾,B户为406、148、149g/尾,而增重倍数A户为29.4、9.2、9.3倍,B户为4.8、8.5、8.3倍。相反花鲢增重倍数A户为3.8倍,小于B户6.6倍。按相同生长期(180d)大规格草鱼种有日增重绝对优势,适宜轮捕轮放。草鱼产值A户占68%,B户占20%。群体增重倍数与放养品种比(权)重有关。两户成活率都很高。

2.4 鱼塘生产力分析

2户放养、收获重量、产量、产值效益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池塘生产力在放养尾数近似情况下,投放鱼种重量、增重倍数、品种比例及产品规格、价格与效益有直接关系。

由表7可知,在同期市场下产鱼规格AB,这与放养品种草鱼量A>B,鲤鱼量AA,说明大规格鱼种对池塘生产力有明显的增产、增益作用。

2.5 资金生产力与风险分析

2户资金投入产出比是AA,说明池塘、鱼种、投资是构成生产力的综合结果,辅鱼虽价位低,但其成本低、效益高。辅鱼产量B是A的2.17倍,产值是A的3.35倍,利润B为24.1%,A为8.5%,保持高产6 330kg/hm2与主鱼和谐同步是可以做到的。由图3可知,2户鱼种放养平均价低于综合销售价格,因此自3月投料开始后就全是盈利,也说明鱼种放养量及其资金都是固定(不变)成本,增产、增值全在鱼料等活成本。2户各月投饲料量见表9,投资产量利润如图3所示。

2.6 劳动(人力)生产力分析

人力生产力不仅与单位面积产量、效益有关,而且与生产经营规模有大关系。由表10可知,B户经营面积比A大50%,而年纯益大1.12倍。此外,2户鱼病防治费都比较低,说明养殖水平较高,但B高于A,与施鸡粪未发酵好以及施草喂鱼有关。

3 结论与讨论

饲料投资在A、B两户分别占总投资的77%、73%,是投资的主体;按总盈利和投资比折算,A、B两户每吨饲料盈利为1 779元、1 813元。塘租、鱼种、机械设备等费用都是固定投资,是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本[2]。在放养密度(尾数)近似A为15 330尾/hm2、B为15 795尾/hm2的情况下,鱼种规格A为73g/尾、B为184g/尾对增加鱼塘生产力A为15 720kg/hm2、B为20758kg/hm2,资金增益率A为107820元/hm2,B为139 313元/hm2有显著作用。

草鱼是淡水养鱼调整品种的主养鱼[3]。虽然草鱼放养密度(尾数)A占总量的40%,B只占11%,但产量A却占58%,B占16%,产值A占68%,B占20%。从市场价格、消费者食用口感、群体产量以及成熟年龄(草鱼6年,鲤鱼2年)草鱼都高于鲤鱼。

辅养鱼(鲢、鳙)的产量比重和规格是提高资金效益的重要部分[4]。辅鱼产量B是A的2.17倍,而产值B是A的3.35倍,利润B占24.1%,A占8.5%。施肥不仅能提高辅鱼产量比重和规格,而且能调节水质,维持浮游藻类消长平衡,促进主鱼正常生长,增加综合效益[5]。

人力生产力与单位产量、效益和经营规模呈正相关。A经营0.67hm2年纯效益30 370元,B经营1.00hm2年纯效益64 485元,是A的2.12倍。养鱼专业户要有0.67hm2以上的适宜规模。人力管理不单是喂鱼、加水、防病,而是把池塘、鱼种、饲料等物化技术、养鱼技术、资金资源在时空上恰当地融合在一起的管理技术[6]。这样才能凝聚成高产、低耗、高规格、高价位、高效益,达到养鱼盈利的目的。

摘要:对2户的池塘设备、放养品种构成、产量收益进行了投资构成、养鱼品种、池塘、资金、劳动(人力)等5项生产力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养鱼投资饲料是主体。按总利润和投资比折算,A、B户每吨饲料赢利分别为1 779元、1 813元(含辅鱼利润),饲料系数分别为1.7、1.6。在放养密度(尾数)近似的情况下,大规格鱼种对增加池塘生产力资金增益率有显著作用。草鱼是淡水养鱼品种调整的主养鱼。草鱼的市场价格、消费者喜爱程度、群体产量以及成熟年龄都高于鲤鱼。辅养鱼(鲢、鳙)的产量比重和规格是提高资金效益的重要部分。辅鱼产量B是A的2.17倍,产值B是A的3.35倍。利润B占24.1%,A占8.5%。施肥不仅能提高辅鱼产量比重和规格,而且能调节水质,维持浮游藻类消长平衡,促进主鱼正常生长,增加综合效益。人力生产力与单位产量、效益和经营规模呈正相关。养鱼专业户要有0.67hm2以上的适宜规模。人力管理不单是喂鱼、加水、防病,而是把池塘、鱼种、饲料等物化技术、养鱼技术、资金在时空上恰当地融合在一起的管理技术。这样才能凝聚成高产、低耗、高规格、高价位、高效益,达到养鱼盈利的目的。

关键词:草鱼,健康养殖,生产力对比,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中鱼经编委.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2]张喜贵,李茂云,马继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成鱼养殖效益[J].黑龙江水产,2002(6):37-38.

[3]冯小鹿.提高池塘养鱼效益十法[J].渔业致富指南,2006(4):32.

[4]高春奇.提高养鱼效益的最佳模式[J].福建农业,2004(6):25.

[5]李春来,倪四.化肥养鱼效益高[J].渔业致富指南,2001(14):28.

健康效益观 篇6

关键词:杂交鲟,网箱,养殖技术,经济效益

近几年, 鲟鱼出口越南的量越来越大, 虽然鲟鱼养殖在广大地区得到推广[1], 但养殖区域远离越南出口岸。大化瑶族自治县具丰富的水域条件, 且比较接近越南出口岸, 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 经多次考察,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水电站库区进行了杂交鲟鱼的健康网箱养殖,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技术及经济效益总结如下。

1 杂交鲟网箱健康养殖技术

1.1 养殖环境条件

大化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 介于北纬23°33′22″~24°22′20″, 东经107°9′45″~108°2′22″。养殖水域选择在位于红水河中游的大化县城的大化水电站, 该水电站属于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的第六级梯级水电站, 库区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境内,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12 200 km2, 渠化河道82.65 km, 水库面积21.96 km2。电站正常蓄水水位155 m, 相应库容4.19亿m3, 死水位153 m, 调节库容0.43亿m3。水库水质清洁, 适合鲟鱼的网箱养殖, 各项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GB11607-198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Ⅲ类水质标准的规定。网箱养殖区水流速不能过大, 否则会影响到杂交鲟的摄食和增加能量损耗, 从而降低养殖成活率。

1.2 网箱规格与设置

采用规格为5 m×6 m×4 m的网箱, 由聚乙烯无节网片制成, 网目大小具体由鱼种规格而定。每排5箱共设置10箱, 合计300 m2。用角钢焊接制成网箱框架, 用空塑料油桶提供浮力, 网箱露出水面约40 cm, 并用锚绳固定浮式网箱。把2排网箱并联, 以方便投喂饲料和管理。鱼种放养前15 d将网箱消毒后安放到网箱框架上, 使藻类附着于网衣, 预防鱼体与网箱摩擦受伤感染疾病。在南方网箱养殖杂交鲟时, 网箱深度不能过浅, 预防夏季高温天气时, 杂交鲟发生应激反应, 影响养殖效果。

1.3 鱼种投放

从贵州省引进鲟鱼鱼种, 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伤无病害、规格为12 cm、体重8 g的鱼种进行投放, 鱼种进网箱前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 具体投放数量为1 200尾/箱。同时, 为了清除附着在网衣上的藻类, 每口网箱内需要投放鲮鱼10尾。采用杂交鲟网箱健康养殖技术, 注意苗种在长途运输之前, 一定要进行拉网密集锻炼, 以提高苗种运输的成活率。应当合理搭配有舐刮习性的鱼类, 不但可以清除网衣上附着的藻类, 减少清洗网衣的劳动, 同时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2]。

1.4 饲料投喂

鱼种进箱后第2天, 鱼种适应新的环境后才开始对其驯化投喂, 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 选用饲料蛋白含量36%。在投喂饲料的过程中, 坚持定时、定量、定质饲喂, 遵循“少、多、少, 慢、快、慢”的方式, 每次投喂应在40 min左右, 每次投喂至鱼吃到8成饱则停止。

1.5 日常管理

一是经常巡箱。了解网衣完好程度, 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清除网箱内及周围的漂浮物、死鱼等。同时, 观察鱼体生长情况, 要求每箱鱼种规格基本一致, 过大或过小的鱼种要分箱整合饲养, 达到上市规格的要及时上市, 以提高网箱利用率。鲟鱼惧怕强光的刺激, 因此白天不投喂时用遮阳网遮盖在网箱上, 预防养殖过程中强光刺激杂交鲟。二是防洪与防逃。每天观察标志鱼是否还在箱中, 并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破损。洪水季节要做好防洪工作, 避免大树枝或竹子撞破网箱, 同时要注意敌害生物如鳡鱼、水老鼠的侵入, 发现时要及时防护或清除。三是做好记录。管理人员每天要记录好各项工作的内容。四是及时换网箱。主要是当网箱中的鱼类饲养到一定时间后要及时换大网目网箱, 从而增加养殖水体氧气, 减少网箱堵塞现象, 有效改善网箱内的水体环境[3]。

1.6 疾病防治

网箱安装前要清洗和消毒, 鱼种进箱时要进行浸洗, 消毒后才可以放到网箱中[4]。防治真菌性疾病, 可用500 mg/L食盐与小苏打水合剂浸泡患鱼10 min左右。防治细菌性疾病, 可用沙拉沙星拌料投喂, 每次用量为15~20 mg/kg体重, 也可用大蒜素拌料投喂, 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 用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防治寄生虫鱼病, 可用2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鱼体;也可以采用阿维菌素进行拌料内服治疗。

2 经济效益分析

从2012年3月25日杂交鲟鱼种进箱至2013年10月20日开始捕获销售, 2013年12月12日全部销售完毕。经过统计, 杂交鲟成活率为82%, 收获情况见表1。根据记录统计, 共投入蛋白含量为35%的全价饲料45.7 t, 杂交鲟产量共计22 864 kg, 则饵料系数为2.0。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总收入960 288元, 根据记录统计, 扣除总成本为649 400元, 其中苗种费122 000元, 饲料费457 000元, 网箱折旧、人工、电费等65 000元、药费5 400元, 则利润为310 888元, 平均每口箱的利润达31 088.8元。

参考文献

[1]孙剑, 刘传忠, 王坤, 等.几种杂交鲟水库网箱养殖对比试验[J].水产学杂志, 2009 (3) :49-52.

[2]徐梅英, 常抗美.杂交鲟深水网箱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 2004 (5) :35-36.

[3]向国荣.匙吻鲟、杂交鲟、史氏鲟网箱养殖生长对比试验[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08.

健康效益观 篇7

关键词:社区卫生档案,综合性医院,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对不断拓展的医疗服务要求提高。社区健康档案网络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增强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从居民需求出发,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1.建立以医院为依托的社区服务站。医院于1999年开始设立两处卫生服务站, 一直运营良好, 后经卫生局统一调整撤并, 目前拥有卫生服务中心一处, 卫生服务站3处。我们通过大量的走访和调研, 建立了科学的社区健康档案网络体系, 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2.以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强化与服务对象的沟通联络。社区居民委员会是联系社区居民与卫生服务站的纽带, 为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实现, 医院与社区居委会联合成立了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 上门为居民服务建立、充实、调整健康档案内容, 并做好健康宣教, 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发展起来。

3.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和目标。为了切实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 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目标: (1) 在3年内利用信息网络建立更加完善的社区健康档案网络; (2) 强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 (3) 加强健康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4) 建立社区诊疗服务与总院全面接轨, 在检查、会诊、转诊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 巩固社区医疗辐射半径, 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明确社区档案建立的范围和功能。为了满足社区群众的需求, 在建立动态的健康档案管理网络非常重要, 档案网络的建立对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向“六位一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位”是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社区预防、社区保健、常见病和慢性病治疗、社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功能。“一体”是指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上述综合、连续的优质服务。

二、建立科学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1.辖区内人口及其构成。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一件繁琐的工作, 而且工作量较大。医院的卫生服务中心和三个卫生服务站遍布城乡结合部, 辖区内有居民住户7623户, 常住居民约计21 384人其4大目标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人为3601人, 占总人数的16.8%;6岁以下的儿童1903人, 占总人数的8.9%;育龄妇女8723人, 占总人数的40.8%;残疾人79人, 占总人数的0.4%。#

2.分类分批建档。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社区人口结构特点对健康档案的建立采取分类分批的方法, 分步进行。第一步是对四大目标人群建立健康档案。第二步是对其他人群建立健康档案, 完成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

3.建立健康档案电子信息系统。在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对居民进行健康体检, 对体检结果进行及时的登记, 居民可以通过电子IC卡在社区服务站随时查询他们的健康资料, 同时服务站对他们的健康档案根据他们患病就诊情况及时更新, 及时提供上门服务、电话随访、电话预约, 提醒他们及时就诊。

三、多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

1.上门服务。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采取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积极主动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通过上门服务, 为残疾人、老年人、孕妇、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及时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

2.开展社区卫生宣教。社区服务站每年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举办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 增强居民的疾病防治意识。其健康宣教内容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性病等疾病的防治知识, 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 哮喘、骨质疏松等老年常见疾病的防治。

四、社区卫生服务的效果#

1.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近年来, 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辖区19074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占社区居民的87.3%。在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 对发现的疾病及时治疗。如在新发现高血压患者563人, 占建档人数的9.8%、新发现糖尿病患者136人, 占0.7%、发现患早期肿瘤及癌症的6人, 占0.03%。很多患者在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及时发现病症, 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2.患者医疗成本明显降低。在社区卫生服务站, 对社区居民所作的检查治疗全部记录在电脑信息系统内, 当他们患病就诊时, 医生通过电脑对他们的身体状况进行查询, 对他们病情、患病程度有了很清楚地了解, 可以减少医生诊断时间、减少重复检查费用。

3.对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近三年来,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收入每年以8%的比率增长, 患者的就诊人数从三年前的日均180多人, 上升到现在的日均320多人。总院的业务收入也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主要原因:一是社区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 使社区居民对服务站的信任与日俱增;二是通过健康档案及时督促居民健康检查和及时治疗, 业务持续增长;三是居民健康意识得到增强四是就诊成本下降;五是社区对各种疾病提供价格咨询, 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治放心满意。#

五、结论$

社区健康网络体系建立对居民和医院的影响, 主要有: (1) 全面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 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提供充分依据。 (2) 方便群众, 提高了居民疾病防治意识。 (3) 保证了居民健康水平, 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4) 提升了医院形象, 开拓了医疗市场, 是提高医院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 建设社区健康档案网络体系是医疗市场竞争的需要, 从医院来讲, 可以通过维护科学健康档案网络体系扩展医疗市场, 同时综合利用医院的技术、设备、人力资源, 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对社会来讲, 社会进步也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预防和控制疾病, 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华, 社区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和医院效益的影响.现代医院杂志, 2008 (11) :8-11

【健康效益观】推荐阅读:

产品效益05-19

效益评估05-26

临床效益05-27

综合效益06-02

效益调查06-03

能源效益06-03

效益整体06-05

效益优化06-09

绿化效益06-11

政策效益06-14

上一篇:职业综合素质下一篇:如何上好一堂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