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2024-10-13

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精选12篇)

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篇1

在数学试题的解答过程中, 按逻辑思维的要求, 应对命题作充要条件的等价变形或推理, 当一些命题作等价变形较繁时, 我们可以避繁就简, 作命题的必要条件变形或推理, 但为确保命题等价, 我们需对非等价变形或推理这一环节加以验证。下面仅以几例来谈解题过程中“验证”这一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验证增根

1、解方程: (99年高考 (文) 第19题)

解:将原方程变形得:两边平方得lg2x-3lgx+2=0, 解得lgx=2或lgx=1, 所以x=10或x=100, 经检验x=100是原方程的解。

检验原因:无理方程到有理方程3lgx-2=3 (lgx-) 42的转化过程中是非等价, 忽略了3lgx-4≥0的判断。

二、验证结论一般性

2、已知数列{cn}, 其中, 且数列为等比数列, 求常数p。

解:由cn=2n+3n得1c=5, c2=1 3, 3c=35, c4=97, 数列{cn+1-pcn}的前三项依次为13-5p, 35-13p, 97-35p根据题意可得 (13-5p) (97-35p) = (35-13p) 2, ∴p2-5p+6=0解得:p=2或p=3。验证:当p=2时,

由 (常数) , 所以数列{cn+1-pcn}为等比数列, 同理可得p=3时数列{cn+1-pcn}也为等比数列, 即所求常数p=2或p=3。

检验原因:由数列{cn+1-pcn}的前三项成等比得p=2或p=3。反之p=2或p=3只能说明该数列的前三项成等比数列, 不能推理到n∈N*时数列{cn+1-pcn}为等比数列, 即没有理解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 故需验证。

三、验证取“=”

3、如图, 由江岸边的城市A运货到江同侧的新城B, 城B到江岸的距离BC=30Km, 又AC=40Km。如果水路运费是公路运费的一半, 问怎样从B修筑一条公路到岸边D才能使由城A到城B的运费最省?

四、验证漏根

4、已知抛物线y2=x+1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A点, 在抛物线上取两点P (异于点A) 、Q若能使AP⊥PQ, 试求点Q的存在的范围。

纵上几例可以看出, 验证虽只是解题步骤中的一小部分, 但为确保解题中的变形是等价或推理是严密的, 反过来验证这一步是决不可少的。

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篇2

自信是立国之本。

翻开中华历史,若不是毛主席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的信心,又哪能换来新中国的成立?土地革命初期,革命力量微弱、斗争环境艰苦。就在一部分人开始对红军产生怀疑、开始丧失自信的时候,毛泽东一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仅仅是他对错误思想的批判,更是他自信的体现。果不其然,革命胜利了!抗日战争胜利了!新中国成立了!

自信是成功之本。

三国时期,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虽时人对他不屑一顾,他仍然不失自信,自号卧龙。也因此他被徐庶推荐,从而被刘备赏识,成为胜于管仲、乐毅的诸葛武侯。这便是他的自信。居里夫人曾说过:“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因她这份自信,她发现了镭元素,为科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居里夫人也成为人们崇敬、赞美科学家。

自信是坚持之本。

众所周知,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从小聋哑。但是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在逆境当中她不仅没有退缩,而是自信地面对。海伦·凯勒幼年时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最终她的自信与坚持没有辜负她,她成功了。海伦·凯勒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只有首先相信自己,才能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医生断言他只能活两年。但是霍金依旧相信生活、相信自己,他以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证明了医生的错误!全身上下只有眼睛和三个手指能动的霍金,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与自信,在科学界大放异彩,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不可缺少的“求” 篇3

去年,在电视上看一个婚介节目。男女双方见面后,交谈了一阵,在我这种局外人看来,这一对倒是蛮般配的。可是,后来中介的记者向那位女士征询意见,她的回答却很干脆:“他说来做节目是偶然知道的,只是觉得有意思就来了。我可是认真考虑后才来的。我以为,我们两个,只能做一般的朋友。”

原来,配不上对是因为有一个很具说服力的理由:一个是来“碰”的,另一个是来“求”的,期望不在一个层次,也就无缘了。

太相信运气,运气未必会偏爱你。如果再加上点傲气,运气就会对你敬而远之了。

我有一位亲戚,家中的乖乖女去年已从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孩子不但学业不错,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可是至今仍在家中待业。我去亲戚家拜访,她和女儿总持一种愤世疾俗的态度。她向我申明:“我的女儿是不会去打那种低层次的工的。”

一对母女,就抱着这种“宁折不弯”的态度,耗去了一年多。

这时,我再回忆那位香港朋友说的话,才感到它的确分量不轻:一个“求”字,有渴望之情,追逐之意,它并不代表乞讨,却坦露着真诚,别的什么表达都不能替代它。世上多少令人向往的东西,事业也好,爱情也好,都是求之则得,不求则不得的呀。

编辑 刘丽娜

E-mail:lina1104@126.com

快乐广播不可缺少的六大元素 篇4

1明确定位为发展确立了方向。

快乐983与广东电台联合发展之初,对口扶持的卫星频道赵欲明总监等众多广播界精英多方探讨电台的定位,认为作为一个县级台,只有依托省台的强势效应,借鸡下蛋,在他们的帮助下,摒弃县域框框,以办成广东电台粤东频道的战略高度显现自己的特色;同时,还应清楚地认识到,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做综合的传统广播,显然没有优势,走广播专业化道路,县级台面临人才、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制约。所以针对粤东的经济较发达,人口密集,外来青年人多的现实情况,决定以青年听众为主要对象,以“快乐983”为呼号,打造全新的快乐广播。这使以“快乐的方式”给受众带来快乐作为节目的评价标准更为明晰,即通过多方调动快乐元素,把“快乐”作为一种思维形态,深入到节目中去,营造快乐的节目氛围。

2具有“快乐特质”的广播人是快乐广播的生力军

新闻媒介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办快乐广播,必须有一个快乐的团队。快乐983这支年轻的精干的队伍,平均年龄三十岁左右,主持人更为年轻,大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一张白纸从零开始却更能重新描绘出美丽的图画。经过不停地磨练,他们树立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一种阳光向上的人格魅力,也能较快地适应“快乐广播”的工作模式,从这一点来说,他们比“具有经验的主持人”更容易上手。事实证明,一些从事多年传统广播工作的主持人很难以走出以前的固有模式和框框,难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转型大都不很成功。

3节目版面设置应凸显“快乐特色”

字典里对快乐的定义是:觉得满足与幸福。德国哲学家康德则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至于什么叫快乐广播,目前还找不到更专业的论述,就笔者在实践中的体会而言,快乐广播通过一种更娱乐化更具亲和力的方式向受众传递资讯等内容,让受众不只在获取内容,而且享受到收听过程的乐趣。基于这个认识,笔者认为,节目的版面设置上应凸显“快乐特色”。

3.1娱乐节目占重要地位

娱乐节目应在版面上占据一定的比例,一方面突出“快乐”氛围,也让主持人有更可发挥的载体。快乐983的第一个版面,在全天7档直播板块中,娱乐类节目占了五档,其中有让听友一展歌喉的《K歌我最狂》、热线点歌《983天天点播》、传播娱乐资讯的《娱乐》、互动交友的《非常热线非常夜》,到后来的《非常嘻哈非常YEAH》等。几经改版,内容虽有做调整,但坚持其娱乐功能不动摇。

3.2资讯服务功能要体现

快乐广播也要让听众听之有物,而不是嘻嘻哈哈一笑而过。这在《听行情,说世情》《潮汕一家亲》以及“一分钟”系列竖条节目中得到体现。竖条节目顾名思义是构筑节目版面的小骨架,虽短小精悍、但全天多次出现,强化了内容,深化了主题。至今快乐983已经制作播出了《一分钟看世界》《一分钟听广东》《一分钟听潮汕》《一分钟听奥运》《一分钟听笑话》《鑫哥推介》等内容,介绍地方风土人情、奇事趣闻,一直以来深受听众的喜爱。整点还编播《983新闻快报》,紧扣时代主题,共享娱乐资讯。

4快乐的演绎方式是快乐广播区别于传统广播的重要标志

如果说广播界的“珠江模式”发挥了里程碑式的影响,那么,今天的“快乐广播”又是一场广播革命。罗曼.罗兰在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里写道,什么是快乐,创造就是快乐。对于广播节目而言,其风格取决于内容但又不应束缚于内容,同一内容可以诉诸于不同的表现风格。如新闻时政类节目厚重感诚然需要,但过于严肃气氛束缚了听众的感官享受,如果注重风格创新,表现手法多元化,使听众在轻松愉悦的风格中获取丰富的信息量。

5树立快乐的品牌,办看得见的广播

5.1确立宣传口号

确立了“快乐”品牌,更应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开播之初,快乐983确定了一系列的宣传口号。例如,“坚守快乐阵地,锁定快乐广播”、“快乐是分享、快乐是期待、快乐FM,快乐983”,这些口号既是对快乐的具体诠释,又琅琅上口便于传播。

5.2打造快乐品牌

“快乐983”的专属LOGO卡通图样,俏皮活泼,富有亲和力。围绕各自的频率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办看得见的广播,为频道形象造势也是快乐983一直追求的目标。开播以来,该频道多次举办了大型户外文艺演出、听友见面会、专题谜会、歌唱比赛、公益访问等活动,助推快乐品牌的打造。

6快乐听众也需要精心塑造。

广播作为传统媒介,它的受众始终是支撑广播业的基石。在信息传播方式愈来愈多元的今天,广播更需要重视塑造、经营听众。

互动是快乐广播的灵魂,听众对节目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办快乐广播更需要经营听众。将听众视为一种资源,是经营听众这一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重视听众并不等于要把受众当作高高在上的上帝,尊重听众也不等于简单地去迎合听众的口味,烹制传媒盛宴。

不可缺少的求美文 篇5

原来,配不上对是因为有一个很具说服力的理由:一个是来“碰”的,另一个是来“求”的,期望不在一个层次,也就无缘了。

太相信运气,运气未必会偏爱你。如果再加上点傲气,运气就会对你敬而远之了。

我有一位亲戚,家中的乖乖女去年已从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孩子不但学业不错,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可是至今仍在家中待业。我去亲戚家拜访,她和女儿总持一种愤世疾俗的态度。她向我申明:“我的女儿是不会去打那种低层次的工的。”

一对母女,就抱着这种“宁折不弯”的态度,耗去了一年多。

植物——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 篇6

关键词:植物研究;科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活动

教科版的小学科学教材,在三年级专门安排了《植物》和《植物的生长》两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在四至六年级还有涉及植物的四个单元——《新的生命》《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环境和我们》。从教材编排上看,与植物相关的单元占科学教材的;从教学内容上看,除了三年级安排了植物的独立单元外,其他年级关于植物的学习只是与该单元相关的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特别是四年级来说,植物部分的学习内容安排过少,且过于单一。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编排的特点,我们将植物研究的活动课程安排在四年级进行学习,并命名为《植物——我们的朋友》。我们将从课程的设计理念、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等方面对植物研究活动课程的构建进行阐述。

一、课程设计理念

我们在构建植物研究活动校本课程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设计理念:

1.科学性,让校本课程成为科学学习的载体

作为四年级科学课程学习的补充,在课程的设计方面要遵循《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体现科学课程的特点。

2.活动性,让校本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如果把活动课程设计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显然不是学生愿意接受的,因此,《植物——我们的朋友》在设计时定位为活动课程,以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进行科学学习。

3.整合性,让校本课程成为学校发展的台阶

《植物——我们的朋友》是贯穿四年级整个学习阶段的活动课程,在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和发展愿景。在活动设计时体现情趣,关注学生生态发展,并与绿色学校的创建相结合,让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能体现学校的特色,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服务。

二、课程目标设计

植物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科学课程。对于小学四年级来说,有三年级植物单元学习的基础,但对科学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的课程设置主要以活动为主,因此我们课程目标定位为:

1.认识校园中的植物,并学会给植物分类

2.尝试学习资料的检索,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料认识更多的植物

3.提高观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4.学会合作,并在合作中进行探究活动

5.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建立与植物的良好关系,在活动中培育环保意识

三、课程内容设置

根据课程目标,我们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规划,主要有以下六个活动内容:

1.动手培育一棵植物

这是三年级种植凤仙花活动的一个延伸,三年级时种植的对象和方式均比较单一,进入四年级后,学生对植物的认识更为广泛,动手实践能力也更强了。在活动设计中,我们的种植对象更为多元,如水仙花、番薯、豆荚、果树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更加自主地选择种植对象。

2.给植物制作一张名片

植物的分类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在《给植物制作一张名片》的活动设计中,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资料检索和搜集的能力,并鼓励学生通过图书、互联网,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或几种植物进行资料搜集,用自己的语言给植物制作名片,规定名片制作的要素,如分类、特性等。

3.制作一张叶脉书签

这是对叶脉学习的一项补充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叶脉有更直观和深入的认识,并掌握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为植物标本和动物标本的制作打下基础。

4.建立一个班级生态角

从个体的行为发展到集体的活动,通过集体活动氛围的营造,促进个体行为的发展。建立班级生态角的活动,旨在持续观察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5.认领一块种植园地

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校的耕种区认领一块绿地,通过查阅资料、请求指导等方式,制定种植计划,并在老师和校工的帮助下实施。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本活动设计的主要目标。

6.走进生物工程园

以班级为单位,进入生物工程园进行参观调查活动,了解植物类新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让学生了解科技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四、课程实施策略

1.课程规划的策略

“植物研究”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主要有以下策略:

(1)顶层设计,统一规划

活动课程尽管只是面向四年级一个年级,但我们还是从学校的层面进行设计,从目标制定、活动设计、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使活动更为系统化,避免活动的冲突和重复。如“给植物制作一张名片”这一活动,我们首先对校园植物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掌握了学校植物的大致种类、数量、分布区域等,在活动中就可以避免学生集中给某一类植物制作名片的情况。

(2)分层要求,个性表现

在课程的目标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家庭条件、认识水平、操作能力、活动兴趣等,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分层的要求。如“叶脉制作”的活动,设计有三个层次的活动要求:①制作叶脉;②给叶脉上色美化;③装帧。

(3)依托资源,延伸拓展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学校及社会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如我校面积较大,空置土地较多,就规划了开辟种植园进行分小组认领种植的活动。又如,我校地处经济开发区,离生物工程园较近,就可以组织开展参观调查活动。

2.活动设计策略

“植物——我们的朋友”植物研究是以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校本课程,因此,在活动的设计方面,我们应当关注:

(1)参与——课程实施的前提

在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率,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研究学校相关制度,尽力做到人人参与,在参与中提升科学素养。在生物工程园的参观活动中,首先要赢得学校的支持,在活动设计中要全方位考虑,如交通、安全、参观场地的容纳能力等,避免活动时出现干扰,阻碍课程的实施。

(2)兴趣——课程实施的持续力

植物研究活动具有持续性的特点,活动设计得让学生感兴趣,才能够让他们乐于参与,主动参与,成为活动的主体。因此,活动设计要有趣味性,要体现梯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持续活动的兴趣。

(3)互补——课程实施的意义

“植物研究”活动校本课程的设置不是为了紧跟形势,也不是单纯的活动。活动的设计要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服务,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在活动设置中,既有教材活动的延伸,又有教材内容的补充。如“动手培育一棵植物”是三年级教材“种植凤仙花”的延伸;“制作一张叶脉书签”是“叶”学习的补充。同时,活动也可以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如“走进生物工程园”。

3.活动评价策略

为了让校本课程发挥激发科学学习兴趣、增长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技能、培育科学素养的作用,评价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评价主体要多元

自己、同学、家长、教师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在评价设计时,要体现多元性。如在“动手培育一棵植物”活动,我们在记录表设计时,将家长评价作为主要方式;在“认领一块种植园地”活动中,教师和校工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成果,而个人在活动中表现,主要由小组成员评价。

(2)评价方式要多样

除了传统的等级、评语评价外,我们还以活动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评价。如在班级科学园地中展示自己培育的植物;将学生制作的优秀植物名片进行塑封包装,并挂在相应的植物上;将班级生态角、种植园成果通过微信向家长发送;将装帧精美的叶脉标本收纳为学校礼物,并向制作者颁发证书……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产生激励,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3)评价手段要灵活

在评价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我们通过分层评价的方式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如设置“热情参与奖”来鼓励成绩不突出,但积极参与的学生;设置“创意奖”来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在活动中,教师以“竖大拇指”的方式来及时表扬认真的学生,以小组竞赛来提高组内学生的参与热情。

校本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师本身也是一个促进和提高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良好平台;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好方式。通过《植物——我们的朋友》活动课程的实施,学生植物研究的兴趣更浓厚了,学生的观察、分析等科学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宫相文.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开设校本课程[J].中学生物学,2011(4):61-62.

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开放,协作,能量

原生态课堂是近来较为流行的教学理念,旨在引导学生在主动展示才能的过程中丰富认知感悟,让他们有互学与探究的机会。从生态系统理念出发,注重以个体积极向上发展为基准,突出协作与互动,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和谐情境,让他们在不断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找到探究重点,利于他们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自由表现和积极表达,让课堂成为他们施展才艺的舞台,让课堂具有新鲜活力。

一、独立预学,给个体积淀能量

尊重个体,让学生在自主预学中发现问题,质疑思考破解问题的对策更能使得课堂教学富有人文性与生本性。给学生提供具有一定前置性的预学方案,让他们在主动探究中找到不同的思维方法,不仅能满足他们的自学发展需要,更是“先学后教”的重要体现。

借助导学方案,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探学,体现了英语的生本教学特征。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七Unit 1 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Reading B TV and audio devices:a review”教学中,围绕“The character about TV and audio devices”我从“The history about TV and audio device”“The value of TV and audio device”“How do we use TV and audio device correctly?”等方面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这些问题自我预学思考,让他们能够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词汇、语段、语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给他们进行自我质疑深思的机会。学生通过在通篇阅读中查找相关信息,让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挑出自身问题,利于他们在主动预学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更多的理解感悟。

围绕学生个体学习认知需要,多给他们更多的自我思考探索的机会,能使课堂教学更富有人文性,能使英语在充满神奇与探索的天地中散发诱人的味道。多给学生留白深思的机会,鼓励他们针对自身问题主动提出相应的疑问,让他们能够围绕其中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解,让他们的思维在不断碰撞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不同。给学生自我质疑的机会,鼓励他们从阅读中摘录不同的异议,让他们带着主动性融进阅读,深化理解。

二、协作探知,让群体争相发展

借助任务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协作,让他们在彼此讨论交流中主动归纳和探知,能使他们在竞相发展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合作探知,使群体学习优势与个体自我互动达成高度的默契,能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学生协作的过程就是他们理解感知不断深化的过程。如,在模块三Unit 1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B Fog”教学中,我采取了让学生自由互动与主动交流的方式,让他们在表达过程中的掌握语篇中词汇短语、句型运用以及时态等知识。要求学生运用同桌交流,就“Reading A”中的思考题目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语篇理解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就“If you meet the old blind man,what would you like to say with him?”和“How do you think of the old blind man and Polly?”进行相互交流,让他们在主动探知的过程中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通过彼此之间的协作探知,使学生有了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针对自身的实际提出相应的解题方法。

协作探知的运用,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使他们在不断整合认知思维和方法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思体验。协作探知让学生在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找到主动探索的关键点,帮助他们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生成多样化的思维方法,让他们有更多的表达机会。多融入学生的协作探知过程,让团队合作优势与个体自我表达形成融合,更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自由展示,请学生主动尝试

多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展现学习成果,使英语教学更有生本主义色彩。自由展示,让学生在获得更多关注中以主人翁的学习姿态融入课堂,让他们的整体理解感悟能力以更为鲜明的动作特征予以展现。

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获得认知,能使识记运用更富有深度。如,在模块七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 B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分别以患者、医生、科学家的角色身份,围绕“What do I know about aspirin and penicillin?”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资源搜集相应的证据。通过这样的展示,能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形成更为有效的阅读理解与综合表达运用能力。

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篇8

短筒音色甜美、清脆, 在不足20厘米的小竹子上钻有八个小孔, 就在那微小见大的不显眼之中, 它有其他乐器中所不能的功效。短筒的音量较大, 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 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时而高亢激奋, 时而婉转动人, 让人着迷。正因为短筒拥有如此独特的音色, 使它在粤曲伴奏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 发挥着其他乐器不可比拟和替代的重要作用。

短筒的构造比较简单, 由管哨、它的哨子取材于芦苇, 哨口比较宽, 两片对合的哨片也比较厚和圆柱形管身组成, 它在3到的11度音程中, 可以将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用途宽广, 可独奏、合奏或是伴奏。

二、短筒是伴奏中不可缺的乐器

(一) 短筒的演奏技巧多种多样

下面谈谈为什么短筒在粤曲伴奏中是不可缺少的一员。

首先从短筒的演奏技巧来说, 它的技巧非常丰富, 除了一般经常运用的颤音、滑音、吐音外, 还有特殊的打音和齿音等。除了手指的技巧外, 哨子含在嘴里的深浅也决定着管子发音的高低, 吹奏时, 利用口形的变化, 还能模拟出人声和各种动物的叫声。短筒的演奏技巧运用到的是包吹皮法, 这是一种全新的吹奏方法, 它是将短筒的吹孔全部用双唇包裹起来吹奏, 这种吹奏方法的运用是短筒及管子之类吹孔乐器以来从未有过的全新吹奏方法。包吹法这种个性的发音方法虽然将上下双唇的吹孔包起来吹, 但是其发音并不是通过弹簧片的振动, 也不是向吼音那样用喉头及口腔振动发音, 包吹法是在双唇包住吹孔的内侧形成风门, 气息通过风门时会冲击唇内侧的唇沿进而振动笛体发出声音来。包吹法的风门形成是领先丹田的控制与两腮的紧收 (双唇不能紧收, 要自然放松) 风门的大小、紧松、和口风的软、硬、缓、急, 决定着音的准确和音色的优劣。具体而言, 短筒用包吹法发出的声音, 高笛子一个调, 用第三孔吹奏, 吹出的是e调。基于此, 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 包吹法应将第二孔作为基调, 此外因气流的大小及口风的软硬缓急不同, 对高音影响较为深远, 因此用包吹法也可用哨吹法吹奏出同样的音高。包吹法的指法在吹奏过程中很少使用, 因而演奏比较困难。

(二) 短筒的演奏功能丰富多彩

其次从短筒的演奏功能上来说, 一般乐器都有固定的把位和音阶位置, 唯独只有短筒利用演奏员的口钳、气份、指法可以在“4”的一个孔位置中能吹出#4、5、6多个音, 这对演奏员的音准概念和技巧要求很高。并且短筒中的小管又称高音管, 是乐队中有特色的领奏乐器;大管又称低音管, 比中管低八度, 在乐队中担任低音或作节奏型强拍演奏。小管音色高亢明亮, 宜表现活泼、热烈的旋律;大管音色深沉、浑厚、略带凄怆, 长于抒情性描绘, 适合伴奏。

(三) 短筒与其他乐器搭配相得益彰

最后在演奏中大家都明白它有高、中、低的音乐合成配套, 短筒就是在高音声部中的乐器之一, 由于它是有清脆甜美的音声, 柔中带刚。在粤曲的首板、霸腔、迴龙腔伴奏中正是短筒发挥所长、英雄用武之时, 它能以独特的音色特长去表现英雄人物的威猛刚强。多与二弦、竹提、月琴配搭, 我们行内称之为“硬功”。

喉管太缠绵了, 笛子太飘忽了, 洞萧又太柔弱了, 而短筒表现力量丰富、清脆悦耳, 使其成为“硬功”伴奏中唯一的管乐。短筒和普通的高胡领奏, 有另一番与众不同的伴奏风格, 当它和二弦竹琴演奏时又能融为一体, 协调自然, 有独特韵味的技巧表现。当短筒音色清纯时, 在只有几件乐器伴奏中加强了它的厚度,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清脆嘹亮而让人不感到刺耳, 细腻之中略显霸气, 因此在“硬功”的伴奏中怎能没有它, 一旦失去短筒, 乐队则显得乏味清寡, 失去了它就有些四肢不全。

三、短筒的发展与创新

(一) 短筒进行独奏创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短筒的演奏方式也进行了创新, 添加了社会化时尚流行元素, 能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变化。正如目前短筒的创新发展已不只是停留在一般的伴奏中, 一部分已利用其音色特点融合了不少的独奏成分。就像在陈小汉演唱的《高山流水万古情》《寒山琴韵悼知音》中, 有短筒的独奏表演, 用它那深沉浑厚、略带凄怆而悲凉的声音去表现人物俞伯牙对挚友钟子期的怀念, 将“痛知音经已逝、弹亦那堪琴”的复杂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使观众无不感动。又如在《夜選红楼梦》《窃符救赵》等表演中, 短筒都发挥出了独特的魅力, 给演出添了不少彩, 越来越感到短筒在演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 短筒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

当然, 除了在演出中短筒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绝艳作用, 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也体现的生龙活虎, 其实短筒早在民间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呢。老百姓遇到开心喜悦的事或是忧伤时, 都会借短筒的音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遇到红白二事, 那定是要有短筒演奏的, 传送出民众的心声和情感。婚姻嫁娶就有《一定金》《到春来》等喜庆洋溢的曲调, 死人殡丧就有《介定真香》《丧笛》之类哀伤悼念的曲子。

在平常的节日中, 短筒作为民族乐器大放光彩, 是大大小小音乐节必不可少的重要乐器。比如在广东音乐, 《赛龙夺锦》尾段曲子有它, 《娱乐升平》曲子里有它, 《得胜令》曲子中有它……总之短筒在广东民族乐器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 是一件古老却不断创新, 焕发着强烈艺术青春气息的名族乐器。

(三) 短筒的发展离不开前辈的传承

当然在短筒发展前进、不断创新的道路上, 我们不能忘记前辈们的艰辛创业, 是他们在对传统文化不断的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上进行革新, 添加新时代元素, 让短筒成为众所周知的乐器之一。前辈就如广东音乐曲艺团的梁秋老师、省民族乐团的陈添寿老师, 他们都是一代短筒的高手, 将短筒的魅力发扬光大, 真正发挥出短筒的音乐魅力。他们创作了许多作品, 其中《下渔舟》《卖杂货》《小调联奏》《春风笑语》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被众人津津乐道, 对短筒的现在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总结

一根小小的竹子, 经过加工就成为了一件了不起的乐器。虽然它不似钢琴那般优雅, 不似吉他那般热情, 但它在朴素的外表下有着变化多端的魅力。它既能走进寻常百姓家被喜爱, 又能在演奏的大舞台上担起重任大放异彩, 处处展现着它独特的名族气息和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

本人正在苦练短筒, 努力的向各位前辈们学习, 想将短筒的魅力传承并发扬光大。在吹炼中, 对短筒音色的调整、吹奏技巧等让我感到惊喜连连, 我也在不断摸索下, 越发的喜欢短筒, 想要更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它。

从练习短筒以来, 本人也获得一些成就。比如2014年的9月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举办的第三届广东省曲艺大赛中, 本人用短筒独奏传统曲子《小调联奏》和伴奏《醉闹五台山》, 很荣幸能够获得职业组比赛一等奖。这个奖项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在今后短筒演绎的道路上, 我会不断学习加强锻炼, 争取提高水平, 演奏出更好的曲子!

摘要:短筒音色出众, 或是高亢明亮, 宜表现活泼、热烈的旋律;或是深沉、浑厚、略带凄怆, 长于抒情性描绘, 适合伴奏。它早已深入民间受到广泛喜爱, 在粤曲伴奏中更是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 发挥着其他乐器不可比拟和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短筒,粤曲,音乐

参考文献

[1]王沥沥.中国民间音乐艺术[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1.

数学课中不可缺少的人文教育 篇9

一、与数学史并行

追根溯源,与历史同行.早在18世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创始人孔德就提出,由于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历史上人类知识发生的一致性,因而对孩子的教育必须符合历史的顺序,即数学史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不可或缺的工具.

我在教学《笛卡儿坐标》这一章时,就通过向学生介绍笛卡儿的生平及成就,用笛卡儿创立解析几何的灵感的几个传说来激发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兴趣,还和学生共同讨论解析几何的诞生给航天、航海、野外探索的定位系统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帮助.课后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了它的分支学科——运筹学、控制论、数理统计以及它们给现代化战争及经济领域等带来的影响.我还将数学归纳法与德国数学家高斯联系在一起,引用高斯的名言:“数学是科学的女王,天文学与纯数学是我心志的罗盘永远指向的磁极.”数学史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了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让学生感受数学美

数学是美的,如何让学生感受?当我在教学立体几何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各种建筑:气势雄伟的教学楼,古色古香的图书馆 ,造型各异的花坛,这些构成了校园的人文美;再带学生观察巨龙似的高架桥和雄壮优美的跨河大桥,区分两者之间的异同,并分析它们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而这些都是数学智慧的结晶.再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建筑物中隐藏的几何图形及在建设过程中用到的数学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在教授多面体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多面体的一些性质,我发动学生动手做六面体、八面体、十二面体等等.当学生把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多面体放在一起时,讲台立即变成了一个五彩的多面体聚会地.当学生在不停地欣赏自己的精美制作时,我又引出毕达哥拉斯曾发现了一个有名的命题:正多面体只有五种,即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及正二十面体.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多面体的有关概念,体会到数学的美,还会对数学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数学家产生崇拜之情.

三、运用趣味性的语言进行提问与评析,将数学规律生活化

在教学《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的解》时,将解集的几种情况编成口诀:“大大吃大,小小吃小,大小小大中间吃,大大小小没地去.”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我提问:谁能用生活中的语言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生总结出了“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即“两对朋友分别跑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为了显示彼此的友谊,始终保持相等的距离.”“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即“一对朋友无论走多远,心总是拴在一起.”“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分别将图形四等分”即“四兄弟分家,公平合理.”将图形的性质与生活语言联系在一起,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几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最后再将课前准备好的有关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题的幻灯片打出,进行小组竞猜,教师做激励性的评析与总结,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我是老师关爱的人,真正做到“我快乐我学习”.

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它却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可以用数学方法理解周围的事物,又可以利用周围的事例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使数学教学充满人文气息.在教授有关“打折扣”的应用题时,可带领学生收集节日商场举行的优惠购物信息:一是购买满100元送40元券,此券可用于再购物,但所购物品不再打折;二是购买所有商品按七折优惠不送券.通过讨论两种折扣的利弊,加深对此类题的认识,并懂得如何理性消费.在教学函数最值问题时,让学生设计学校操场边靠墙壁的垃圾池,若做围栏的材料一定,怎样围面积最大?这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篇10

一、导言的作用不可忽视

导言是一堂课或一项新内容的开始,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新内容学习的兴趣。有人说导言应具有思想的深度、感情的浓度、功能的宽度、表达的精度、色彩的亮度。要达到这种要求, 首要问题是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教育家布卢纳认为, 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的兴趣。而导言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我在讲“西部荒漠化”这个问题时, 用了这样的导言:“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短短的几句古诗, 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 紧接着我提出了两个问题:1.历史上的古丝绸之路, 曾经是一条人来人往, 车水马龙, 城镇到处可见的繁忙的商道。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地方成为了一片荒漠;2.楼兰古国为什么消失了?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自然就产生了想探个究竟的欲望。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 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 内容纷繁复杂, 单纯依靠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 教师必须借助于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 教师若能利用好地图, 既能达到以图释文, 图文结合的目的, 也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又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 还能创设地理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 利用模拟教学工具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模拟教学工具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等独特的优势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 也成为了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利用模拟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如我在讲《地球运动》这一节时, 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难以掌握, 为此, 我利用三球仪进行直观演示。通过演示太阳、地球、月球三者间的运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三、运用形象生动、通俗有趣的语言

不论任何形式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 而生动有趣、和谐动听的语言可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处于愉快的心理状态, 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如在讲“城市发展”的有关内容时, 我引用了《春天的故事》这首歌, 这样既激起了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缅怀之情, 也让他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伟大成就。又如, 我国是一个海域面积辽阔的国家, 海运条件优越, 沿海有很多优良港湾,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开放的沿海城市有十四个, 对学生来说记忆难度较大, 而借助歌诀:江海连波通三州, 秦皇云烟上青天, 不但使其巩固了地理知识, 激发了其兴趣,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生动有趣的地理教学语言, 不但激发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也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 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使学生通过对乡土地理的调查, 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 并能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还可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

一节不可缺少的数学课堂 篇11

关键词:课堂;构建;解决;培养;反思

一、通过章末复习课让学生构建本章知识体系

复习课是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常常碰到的一种课程,很多老师都很擅长讲述新课,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局限于小知识的传授,对章末复习并不注重。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凌乱,知识不能迁移,对所学知识不会融会贯通,就是对所学知识没有形成网络。所以,复习课是教学课中的重要一环,它往往可以帮助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更进一步,帮助学习中等的学习答惑解疑,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再次学习。同时对于如何展开复习课也有很大帮助,以前复习课一般是做试卷,用练习的方式来巩固提高,然后针对易发生错误的提醒重点讲解。虽然这样会有一定的效果,可对于学生知识点之间的横纵向联系、知识条理化一般涉及的很少,导致在学习新课用旧知识时,学生无法联系起来,这是由于没有总结,没有把所学知识整编和建构。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居高临下的过程,对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学习不是很得心应手,感到有些陌生,但随着这一章知识的学习,知识量的增多,通过一堂复习课,把本章所学的知识形成网络体系,达到查缺补漏、增强学习的效果。

二、通过复习课,回顾本章基本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知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辨容易混淆的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三、通过复习课进行变式训练,让学生用系统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的练习区别于新授课的巩固练习和练习课的针对性练习。复习课的练习重在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多变性,要能进一步体现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而且要加强对比、辨析,促使学生认知结构“融会贯通”和“精确分化”,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复习课的练习提升应根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思维含量的习题,不仅要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还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进行不同的练习设计,同时要处理好坡度和难度、数量和质量间的关系。通过复习所建构的结构化知识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看学生能否合理有效地将它运用于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因此,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必须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中。

四、通过复习课,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让学生达到应有的学业水平,而对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来说,考试还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因此,学生的学习还离不开考试,同时也是检测教学水平的一种手段。所以,试题的编制内容题材来源于教材又约高于教材,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得不从学生的逻辑思维入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通过复习课堂的反思小结,提示学生回顾本章知识

本章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学到了什么,收获又是什么,通过这些细节激起学生对本章知识网络体系的认识,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印象,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使学生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同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要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需上好复习课。因此,复习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形式、操作方法都与新授课有着鲜明的不同之处。如果说新授课是“画龙”,复习课就是“点睛”,因此,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课堂。

参考文献:

李国英.新课标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篇12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中国的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人们认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然而在科技知识高度快速发展的当今,随着“高分低能”,“北大高才生找不到工作只能卖猪肉”等等一系列教育问题的出现,教育界人士开始苦苦探索新的教育方式,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人民网》上一篇《小学新课标,让孩子快乐的学习》中提到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综合性学习,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

2、人文色彩和时代气息: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的时代性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论是插图、儿歌还是课文都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3、连环画式的课文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各个部分体现了玩中学、主动学的编排意图,注重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

4、多认少写,培养成就感:在教材中,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再仔细研究其它学科的新课标不难发现,新课标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我将其简单归纳为:平等、合作、创新、建构。

1、所谓“平等”是指教师要摈弃高高在上的思想,重新树立“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走下讲台,与学生打成一片,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共同探讨者,而非知识的单向接受者,在此基础上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从“传授者”转变成了“领导者”,“鼓励者”。

2、所谓“合作”不仅指师生之间还包括学生之间,不同领域的学习者之间以及一同探究知识。合作的课堂的范围是广泛的,可以是教室、实验室甚至是网络社区,不那么“规规矩矩”,不那么整齐划一,不要指望用“纪律”去形成和维持“良好的课堂气氛”,合作的课堂其效果的保证,是靠情境的创设、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调动,思维的激活。

3、所谓“创新”是指教学的目的不是单一的传承知识,而是用探究知识的方式发现新知识,形成新技能,激发新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问”,敢于“动手”,变“我知道”为“我认为”。

4、所谓“建构”是指学习者可以尽可能的获取知识,经验,这些不同领域的知识经验“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

二、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所具备的新技能

新的教学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上好一堂课”到“让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这显然是对教师技能的新挑战。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教学中存在着不同的技能,英国的特洛特(A.J.Trott)提出将教学技能分成六中:变化技能;导入技能;强化技能;提问技能;例证技能;说明技能。我国采用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小组提出的分类:导入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能力。

上述的这些技能可以通过训练和经验习得的,怎样使用这些技能因学习对象、学习条件和学习内容不同而异。然而我认为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一种新的技能则更为重要,那就是“对话技能”。

这里所说的“对话”并不是指普通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也不是简单的提问技能,而是能让教师和学生互相接纳,敞开心扉,共同探讨的一种技能,这有点类似于心理咨询中所提倡的“自省”,咨询的目的是为了让被咨询者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对话”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为了详细说明“对话技能”,我们先从课堂教学的三要素谈起。

课堂教学的三要素——学生、教师、课本,怎样将这三要素有机高效的整合在一起是研究的首要任务。下面用图1和图2对比以下新旧教学理念下三要素的关系。

从图1可见,“灌输式”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生与课本之间的桥梁,教师首先从课本获取知识,进行加工,再使用讲授等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课本之间的接触仅限于“预习”或“复习”,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单向的,老师说什么,就接受什么,“死记硬背”,知识在头脑里只能进行短暂的记忆。

从图2可见,“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伙伴。教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共同探究课本中的问题。学生直接面对课本,不是单方面地吸收课本所负载的信息,而是与课本“对话”,让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被课本的信息激活,与课本意义发生碰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平等的、民主的对话,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发问、评价,以促进学生加深或反思自己对课本的理解,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形成对知识的建构。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对话技能”实际上是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对话”,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三、“对话技能”教学实践初探

前面提到: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教师怎样养成“对话”这种活动方式呢?借助微格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斯坦福大学的W.Allen等人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利用摄像设备实录受培训教师的教学行为。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经过六年的研究实践对微格教学给出定义: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和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方法。

如何借助微格教学培养教师的对话技能呢?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例。

1、对换角色,建立“对话”的基础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同被咨询者之间建立起一种高度信任的关系,缺少了这个基础,任何形式的咨询方式都是失败的。同样,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对话”,首先应同学生建立起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信任民主”关系,这里要说明的是,这种关系不是一味的“讨好”,不是为了营造轻松的氛围,在课堂上谈论与教学毫无相干的事情,甚至跟学生称兄道弟,这都是不提倡的,这里所说的“平等”是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知识的研究者,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可以相互交流,教师不盲目自大,学生也不盲目迷信权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共同学习的一种状态。

微格教学中的听课人由指导老师和其它培训教师组成,教师作为学生的身份参与教学,可以让教师充分体会学习者的角色,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模拟课堂出现的各种情形,感受真实课堂的问题处理过程,这将有助于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上以更“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教学。

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对话”的主题

在生活中,没有主题的对话称之为“闲谈”,漫无边际,海阔天空,然而教学中的“对话”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所以这种技能要求教师首先要对“课本”这一要素做到熟烂于心,才能收放自如,让每一次“对话”有意义,才能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例,这门公共课要求大一新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相关知识。知识点多而零散,教学时间有限,如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更多?

将整个教学内容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定一个主题,比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教学时,设定这样一个情景:某人花5000元买这样一台配置的电脑,用来做3D设计,请给出你的建议,随后附上电脑的配置单。然后教师和学生相互讨论这样的配置是否适合该用户。听者站在学生的角度,主要负责提出学生可能想到的一些问题,授课者站在教师的角度,主要负责引导和倾听,并记录下听者所想到的问题,由于听者是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可为真实的教学提供最佳的素材,有利于教师在真实的教学中胸有成竹,在“对话”的引导中更加的有条理有自信。

3、拓宽领域知识,扩展“对话”的内容

“新课程结构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更多地体现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课程内容强调与学习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只熟悉某一门学科的单一型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教学要求,视野宽广、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全能型教师将在新课程改革中备受青睐。”

在整个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两方面:把自己当成学习者对话,仔细体会学习者在教学中的感受,了解学生已经具有哪些知识、经验,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时有效的修改教学内容和方式;再者自己与自己对话,要敏锐地发现、巧妙地寻找那些能够借助不同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的问题,主动挖掘有助于在“综合”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善于了解其他学科,关注其发展,积极寻求学科之间的融合。

微型课堂的指导教师首先应该是本学科的骨干教师,他们可帮助培训教师把教学内容往纵向挖掘,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对话”的深度,再者,还应让一些跨学科的专家参与到指导教师的行列,扩展“对话”的广度。比如在WORD软件的教学中,“怎样用WORD做一份美观实用内容丰富的简历”不光有计算机知识,还包含了美学,文学,广告学等领域的知识。教师在“对话”中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首先就要拓展自己的知识,因此在微格教学中,根据主题的不同,可邀请主题所涉及的知识领域的老师参与其中,打破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封闭的状态,共同构建知识的整体结构。

总之,“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另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相信在不断的对话中,学习者与教师之间一定能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共同成为学习中的幸福者。

参考文献

[1]勒玉乐.对话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2

[2]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周兴忍.高中新课程物理“对话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教学研究.2008(15)

上一篇:子宫切口妊娠论文下一篇:真空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