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瘟败毒饮/治疗应用

2024-10-06

清瘟败毒饮/治疗应用(共3篇)

清瘟败毒饮/治疗应用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病房及门诊高热患者52例,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 治疗组26例, 其中男14例, 女12例;年龄18~62岁。对照组26例, 其中男11例, 女15例;年龄19~6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高热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994年拟定) 及《实用内科学》2009年9月第13版[1]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内服清瘟败毒饮: (生地30g, 黄连15g, 生石膏30~50g, 栀子10g、桔梗7g、水牛角20g黄芩15g、知母10g、赤芍30g、玄参15g、连翘20g、竹叶15g、炙甘草5g、丹皮15g) 水煎服, 每日1剂, 取汁300m L, 分2次温服。

1.2.2 对照组

安宫牛黄丸 (牛黄、郁金、犀角、黄芩、黄连、雄黄、栀子、朱砂各30g, 冰片、麝香各7.5g, 珍珠15g, 炼蜜为丸) , 每次1丸, 1日1~2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订。 (1) 临床治愈:高热、大渴引饮、头痛如劈、烦躁若狂、神昏谵语, 舌红唇焦症状消失, 体温正常, 证候积分减少≥95%。 (2) 显效:高热、大渴引饮、头痛如劈、烦躁若狂、神昏谵语, 舌红唇焦症状改善或基本消失, 体温正常, 证候积分减少≥70%。 (3) 有效:高热、大渴引饮、头痛如劈、烦躁若狂、神昏谵语, 舌红唇焦症状有所改善, 体温正常, 证候积分减少≥30%。 (4) 无效:高热、大渴引饮、头痛如劈、烦躁若狂、神昏谵语, 舌红唇焦症状无改善, 体温高于正常, 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 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上, 高热患者较为常见, 若兼见大渴引饮、头痛如劈、烦躁若狂、神昏谵语, 舌红唇焦者, 则属气血两燔之证, 治疗较为困难, 西医上常见于肺炎、败血症、脓毒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我疗区经筛选病例, 应用清瘟败毒饮治疗该证, 并以安宫牛黄丸作为对照药, 疗效明显占优。

此种高热见于温邪犯肺, 气郁化热, 由气分传入心营, 若气分热邪尤盛, 营血热势以张, 即呈邪热充斥内外的气血两燔证侯, 病情较重。高热、大渴引饮, 是气分热盛现象;头痛如劈, 乃火毒上攻头脑所致, 热入营血, 心肝受扰, 故烦躁若狂、神昏谵语, 热迫营血妄行, 则为吐血, 外溢肌表, 则呈发斑, 气血两燔, 则舌红唇焦, 六脉沉细而数, 为火毒深重, 郁闭不能外达之象;沉而数, 为火毒稍轻, 郁闭不甚;浮大而数, 则全无郁闭, 火毒轻浅。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本方为大寒解毒之剂, 方中综合白虎、犀角地黄、黄连解毒三方加减, 合为一方。白虎汤清阳明经大热, 犀角地黄汤清营凉血, 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 共奏清热解毒, 凉血救阴之功。黄连、黄芩、栀子三药合用能泻三焦实火;竹叶清心利尿, 导热下行。方中重用石膏合知母、甘草以清阳明之热;犀角、丹皮、生地、赤芍专于凉血解毒化瘀;连翘、玄参、桔梗、甘草清热透邪利咽, 桔梗、连翘兼载药上行;诸药合用, 既清气分之火, 又凉血分之热, 是治疗气血两燔的主要方剂。

分析本方组方原则, 颇有深意。《疫疹一得》:此十二经泄火之药也。斑疹虽出于胃, 亦诸经之火有以助之。气血两燔, 自当气血两清, 清气当用辛凉甘寒药物撤热保津。重用辛、甘、大寒之石膏, 直入胃经, 使其敷布于十二经, 退其淫热;任用辛寒, 是清气不忘达热出表, 以期凉而不郁;任用甘寒, 是清气不忘增液, 以期恢复受损之阴。佐以黄连、犀角、黄芩泄心肺火于上焦, 丹皮、栀子、赤芍泄肝经之火, 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 生地、知母抑阳扶阴, 泄其亢甚之火, 而救欲绝之水, 桔梗、竹叶载药上行, 使以甘草和胃也。此皆大寒解毒之剂, 故重用石膏, 先平甚者, 而诸经之火自无不安矣。

在临证中需注意的是:该方中的气分药与血分药, 应根据病情偏胜决定主次。气分热盛, 以清气分的石膏、知母为主;营血热盛, 以凉血的丹皮、生地、水牛角为主, 兼见风动抽搐, 配入息风解痉药物, 兼见窍闭神昏, 配入开窍之品[2]。

本研究显示, 清瘟败毒饮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凉血救阴作用, 在治疗高热方面, 疗效可靠, 可作为临床医生选择的有效疗法。

参考文献

[1]陈灏珠, 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67.

[2]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清瘟败毒饮/治疗应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文病例均按国家肝病防治中心规定肝炎防治方案临床与病理诊断标准分型。将其中资料较完整者共144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治疗组80例,其中慢性迁移型肝炎(慢迁肝)44例,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22例,表面抗原(HBs Ag)携带者14例。对照组64例,其中慢迁肝36例,慢活肝20例,HBs Ag携带者8例。

1.2 一般资料

治疗组男60例,女20例。对照组男42例,女22例。年龄5~56岁。除HBs Ag携带者外均有乏力、食欲欠佳、轻度腹胀及肝区不适感。肝脏可触及者100例,占69.4%。其中治疗组56例,对照组44例。脾脏肿大26例,占18.1%,其中治疗组16例,对照组10例。实验室检查:慢活肝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变,慢迁肝均有血清转氨酶(GPT)增高。HBs Ag携带者肝功能均正常,HBV血清标志物检查两对半及PHSA-R,均用ELISA法测定。PHSA-R携带者肝功能均正常,HBV血清标志物检查两对半及PHSA-R,均用ELISA法测定。PHSA-R试剂由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提供。其余均采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试剂。检查结果计HBs Ag阳性72例,抗HBc阳性144例,前二者治疗组均为80例,对照组64例。HBe Ag阳性108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50例。PHSA-R阳性62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28例。前三项阳性者46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其余36例仅为HBs Ag与抗HBV两项阳性,治疗组20例,对照组16例。经肝活组织穿刺病理检查46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者34例,符合率为73.9%。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等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研究方法

所有病例住院后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均做全面检查,查肝功能及HBV血清病原标志物各项检查。治疗期间每2周复查肝功1次,每月复查HBV血清病毒标志物1次。疗程均为3个月。出院后每月复查肝功能及HBV血清标志物,连续追查3个月以上,最短3个月,最长达6个月。

对照组给予西药护肝、对症治疗,如补充维生素B、C、E、K,肝泰乐、肌苷,胸腺肽调整免疫功能;自觉症状较重者,给予高渗葡萄糖静脉点滴等。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清瘟败毒饮加味。

基本方为金银花15g,白花蛇舌草20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9g,板蓝根12g,柴胡9g,丹皮12g,虎杖12g,桑椹子12g,桑寄生12g,晚蚕砂12g,黄芪12g,生首乌15g,太子参15g,焦楂15g,大枣五枚。随症加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小儿适当减量。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缩小或稳定不变,无叩痛压痛,肝功能检查3次以上正常。以上各项出院后追踪观察3个月复查仍保持稳定。好转:主要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压痛及叩痛,肝功能明显好转或轻度异常,以上各项出院3个月内检查基本稳定。无效:主要症状变化不明显,肝功能无好转。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69.7%,有效率为93.9%。对照组痊愈率为39.3%,有效率为57.2%。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属郁证、肋痛、淤积等范畴。皆由于湿热毒邪侵入与正气受损而成为正虚邪恋之病,因此扶正祛邪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法则。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各报道不少,已有近千家用CIEP和RIA法筛选近60味对HBs Ag有抑制作用的中药。可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有90多味。有些草药不仅可改善肝功能,还对减轻肝脏病变、促进肝细胞恢复甚至减少肝脏纤维化有一定作用。我们研究制定扶正祛邪、抗病毒、保肝脾的方案选用《医宗金鉴》古方清瘟败毒饮,在此基础上加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诸药治疗慢性肝炎,取得可喜疗效。

清瘟败毒饮方中银花甘寒入肺,清热解温,补虚养血。菊花甘苦,平和,温补肺肾,祛风明目。公英甘平入脾胃。紫花地丁辛苦微寒与紫背天葵两药皆清热解毒。总之此方以银花清热解毒为主,配其他四味抗病毒、补肝肾。再加味用黄芪、首乌、太子参、桑椹子等扶正培本、调整免疫功能以增强抗病毒能力,促进肝病恢复。本文用上方治疗慢迁肝、慢活肝共66例,痊愈率为69.7%,有效率达93.9%。而对照组痊愈率39.3%,有效率57.2%。两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乙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持续感染是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早给予抗病毒治疗,清除HBV的持续感染是治疗慢性肝炎的重要环节,也是阻断乙型肝炎传播的关键。本文选用板蓝根、白花蛇舌草、虎杖、蚕沙、桑寄生等对HBV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药物,加入清瘟败毒饮之五味清热解毒药中以增强清热抑制病毒的功效。本文用上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共80例,对清除抑制病毒显出明显疗效。对照组HBs Ag、HBc Ab、HBe Ag与PHSA-R(多聚白蛋白受体)4项病原指标阴转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HBe Ab与HBs Ab阳转率治疗组亦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且所有患者均服药3月以上,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有很好的疗效,故可就其用量、疗程及给药方法等进一步探讨以增强疗效推广使用。

清瘟败毒饮的解热抗炎作用研究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日本大耳白兔,体重1.8~2.2 kg,雌雄均可,雌兔无孕,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实验动物房提供。用笼子单独饲养,自由饮水,采食,饲喂全价颗粒料,饲养环境的温度为22±1℃。

清洁级雄性小白鼠,体重20±2 g,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环境及实验环境为SPF级动物实验室,环境温度在22±1℃,湿度为65%。

1.1.2 药品与试剂

中药饮片:生石膏、地黄、水牛角、黄连、栀子、牡丹皮、黄芩、赤芍、玄参、知母、连翘、桔梗、甘草、淡竹叶,购自荣昌县石家药行;复方阿司匹林片,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产品,规格:0.5 g/片,批号:20090318;大肠杆菌O128∶B8内毒素,Sigma公司产品,货号:L3129,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2μg/mL溶液备用;二甲苯和分析纯试剂(AR)均为成都东金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1.3 仪器

BP211D电子天平,购自Orion Research Inc(美国)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供试药物(清温败毒饮汤剂)的制备

取石膏120 g、地黄30 g、水牛角60 g、黄连20 g、栀子30 g、牡丹皮20 g、黄芩25 g、赤芍25 g、玄参25 g、知母30 g、连翘30 g、桔梗25 g、甘草15 g、淡竹叶25 g,用适量蒸馏水浸泡2 h,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每1 mL相当于原生药2 g的溶液,4℃下保存备用。

1.2.2 清瘟败毒饮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

1.2.2. 1 供试动物选择。

试验前24~48 h,预先测量家兔的体温3~4次,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1 h,然后选择体温在38.0~39.6℃,且最高体温与最低体温相差不超过0.4℃的家兔作为供试动物。

1.2.2. 2 试验分组。

取合格家兔,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A组)、清瘟败毒饮高剂量组(B组)、清瘟败毒饮低剂量组(C组)、复方阿司匹林对照组(D组)。

1.2.2. 3 建立发热模型。

攻毒前给试验家兔测3次肛温,取其平均值作为基础体温,除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溶液2μg/kg,于攻毒后连续测温6次,每次间隔1 h。

1.2.2. 4 给药方法。

各试验组在攻毒后立即开始给药,模型对照组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的给药剂量如表1所示。

1.2.3 清瘟败毒饮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取雄性小白鼠40只,体重18~22 g,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复方阿司匹林对照组(B组),清瘟败毒饮低剂量组(C组),清瘟败毒饮高剂量组(D组)。各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3 d。末次给药1 h后,在小白鼠右耳廓涂0.05 m L二甲苯。1 h后处死小白鼠,用8 mm打孔器在左右耳廓相同部位打孔取材,用分析天平称重,以耳片重量差值(g)作为肿胀度,算出肿胀抑制率。

肿胀抑制率=(生理盐水组肿胀均值-用药组肿胀均值)÷生理盐水组肿胀均值×100%

1.2.4 统计方法

数据用x軃±sd表示,采用简明统计cs1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样本数据两两比较的q检验采用Newman-Keuls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清瘟败毒饮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

由表2结果可知:清瘟败毒饮对内毒素所致的发热家兔,有一定的解热作用。3 h过后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体温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

注:与模型对照组(A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2.2 清瘟败毒饮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由表3结果可知:清瘟败毒饮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3 讨论与结论

炎症、发热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理过程之一,因此对解热、抗炎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代表的甾体类药物和以水杨酸为代表的非甾体类药物治疗发热及炎症性疾病,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这两类药物均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因而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这也促进了新型、安全的解热抗炎类药物的开发进程。

清瘟败毒饮由石膏、生地、水牛角、黄连等14味中药组成,是大寒解毒之剂。方中综合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三方加减,合为一方。白虎汤清阳明经属大热,犀角地黄汤清阴凉血,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加上竹叶清心利尿,桔梗、连翘载药上行,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救阴之功。

4 结论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清瘟败毒饮可以显著抑制细菌内毒素所致的家兔发热反应和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表现出一定的解热和抗炎作用。本试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的一致。

摘要:为了验证清瘟败毒饮的解热抗炎作用,本试验采用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建立家兔发热模型,观察清瘟败毒饮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清瘟败毒饮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清瘟败毒饮能明显抑制内毒素引发的家兔发热反应,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清瘟败毒饮具有一定的解热抗炎作用。

上一篇:信息经济企业知识管理下一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