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评价体系

2024-10-20

多样化评价体系(精选11篇)

多样化评价体系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于学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进行高等教育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于现实的社会发展模式的研究,并充分结合目前的高校商务英语实践过程的实际需要,总结出恰当的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进行形成性和终结性的多样化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是评价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唯一参考体系,是考校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应用过程中,完备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作为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有力手段,这就要求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充分的重视到从形成性和终结性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保证建立好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有始有终的进行对学院的商务英语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考核。

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还总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作用的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改革老旧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探索出一套与学员的实际学习特点相符合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满足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综上所述,进行形成性和终结性的多样化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形成性和终结性的多样化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持续性难以得到保证。 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要对商务英语的串联性和系统性进行考核(商务英语是一个连续性的学习过程,商务英语知识体系也是一个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内容的语言知识体系),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的把握住商务英语教学这一特点,进而事半功倍的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在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制定过程中,并没有对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串联分析研究。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也就难以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导致商务英语课堂学习过程沦落成为机械地的学习过程,学生也就难以真正的理解商务英语课堂知识的精髓,这也就导致学生学习到的英语课堂知识只是表面上的皮毛,并没有掌握完备的英语课堂学习思维理念。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就要充分的考虑到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持续性,从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设置的初始阶段到结束阶段,都要进行完备的研究设计,保证所设计出来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满足实际的考核需要。

2.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对商务英语知识点的考核不够彻底。在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英语过程中,对商务英语的理论考试仍然在商务英语课堂知识占据了重头戏,这就要求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充分的重视到对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的总结研究,进而有效的发挥出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作用。

但是,截止目前为止,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商务英语课堂教师对商务英语课堂知识点的把握不够精确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可以看出,在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不断的重视到对于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以学生的实际特点为依托,促进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综合来看,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要从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理论考核的实际要求,还要对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多样化规划设计进行更新处理,还要保证所制定出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能够通过形式的丰富,来满足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实际需要, 通过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形成对于商务英语知识的深度考核,发挥出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应有作用。

三、形成性和终结性的多样化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策略探析

1.形成性的多样化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策略探析。 在形成性的多样化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要从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必要性为突破点进行思考:(1) 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要根据学员商务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构建,保证所制定出来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充分的满足血缘群体的实际要求。例如,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就可以在教育过程中设置商务英语应用课题作为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为了保证该考核过程可以得到充分的检验,可以在考核的过程中采用校企联合的考核模式,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给予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足够的考核空间。(2)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要根据学员对于社会工作适应能力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设定,要求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要能够根据商务英语教学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改变。例如,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结合学生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一般情况下,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考核较多的内容是学员对“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和“商务英语口语练习”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学生的商务英语知识的应用层面要求更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适时的做出改变,不断地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方法的优化设计,不断地促进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应用水平的提升。

2 . 终结性的多样化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策略探析。在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过程中,往往只是重视到对于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容易忽视掉对于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归纳性“终结性研究”。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为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终结性的定性处理:(1)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终结性构建过程中,要围绕着商务英语的终极考核目的进行设计,保证设计出来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满足所研究出来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 具体的来说,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之中,其核心目的在于充分重视到对于学生的商务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核。例如,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队相关的商务英语基本词汇的记忆的了解程度进行深度考核,让学生通过接受商务英语教学评价考核,形成对商务英语知识理论的深度认知,促进商务英语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2)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另一个终结性的考核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考核。具体的来说,就需要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对学员应用商务英语、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充分的考核,发现学生实际的不足。例如,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设计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商务英语知识的考核,让学生在接受考核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到自己在实际应用商务英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的提升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之中,充分重视到对于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整体构建,从形成和终结两个角度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多样化构建,从一而终的完成商务英语的考核过程,形成对学院的商务英语知识水平的全面检查,充分的发挥出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应有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立.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对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7(33).

[2]邓毅群.钱芳.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7(32).

[3]安琦.大学英语专业建设模式探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4]纪淑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探索[J].职业时空.2007(22).

多样化评价体系 篇2

作文评价方式应多样化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今天作某作文,其实就是综合的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作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洞察学生的思想,甚至是学生的困惑。因此,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评价,要针对学生在作文中留露出来的思想或困惑,给予积极的鼓励,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次,对于学生作文的评价,不仅是老师评价,学生也要参与,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指出不足之处,学生的想法也很丰富,应充分利用,在小组中互相批改作文,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进步。

浅议课堂评价的多样化 篇3

一、传统评价办法的弊端

1.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内容大多以上课讲过的知识点、教科书上的内容为主。考前老师会给学生划出考试范围,甚至是书中重要的知识点。学生依据规定内容死记硬背,以期考出高分。这种考试得出的分数,体现不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个性特征、创新才能、创新思维的培养。

2.重笔试,轻动手操作

传统的课程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方式进行,组织考试较容易,阅卷和进行考试质量分析也比较容易。但这种形式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学生的应用和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和提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也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的考试达不到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对评价方法进行的改革

1.立足过程评价

在授课过程中把课程内容按任务分给学生,考核由以前的只看结果改变为看学生对任务的完成过程。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看学生对任务完成的方法和态度、与其他小组成员的配合默契程度等。评价指标包括:态度(30分,含缺勤、纪律等),方法(50分,学习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效率),协同合作能力(20分,积极发言、与同学互帮互助等)。

2.评价方式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中,要取消固定化的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要符合时代特征。笔者针对学生喜欢使用QQ、微博等现代交流工具的特点,把对他们的鼓励和评价发到QQ群和微博上。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多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包括语言激励、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激励等。

3.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应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互评和自评。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引导学生在互评和自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例如:当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时,笔者问其他学生:“这个学生回答得怎么样?”学生纷纷给予评价。一节课结束时,我还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收获怎么样,哪位学生表现得最好等。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并学会了反思学习效果。

4.加强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可以作为个体评价的补充。小组之间的竞争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小组成员之间的认同感,会促使那些平时不习惯参与讨论和教学活动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积极主动。笔者在分组时强调,对全员参与完成任务的小组,比那些只有个别学生参与的小组要多加分。就这样,在小组成员间的相互鼓励下,许多学生都发生了变化,更加积极和大胆了。这种喜人的变化,在没有进行分组教学、分组评价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由此可见,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鼓励、互相评价,有时比教师的个体评价更有效果。

5.重视个性评价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不断调整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保证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要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适当提高要求,通过评价来拓宽他们的学习思路,并帮助他们积累学习经验。这样,对各类学生的适当评价,有利于他们保持兴趣和热情,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应用能力。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逻辑方面的发展,还要注重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和自身发展中的多种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提高,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6.把握评价尺度

首先,教师要根据该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确定评价的范围。如果是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动手操作上。如果是以培养设计构思能力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学生设计构思的特点上。其次,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定要简练、明确、到位。注重评价的实效性,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把握评价效率,避免使用过于繁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评价的形式主义。

作为一名教育一线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评价学生,呵护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在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不断反思,从而真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论构建多样化德育内容体系 篇4

1.德育内容过分理论化

目前, 高校德育课教师一般都是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按着比较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德育教学。这种教学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注重“以理服人”, 难以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 没有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已经习惯于将道德推理、道德判断整合成道德内容, 以背诵记忆的方式通过概念、选择、简答和论述等文字表述形式以获取高分为目的完成德育课程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道德思维训练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 不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

2.德育内容过分强调政治色彩

任何国家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必须使其教育内容为统治阶级服务, 因此德育成为传授和灌输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工具,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德育内容方面过分强调政治要求和理想信念, 强调奉献和牺牲, 这种倾向在德育中突出了理想化的政治导向, 忽略了德育的本质内涵, 忽视了德育工作是包含了心理、道德、法制、政治和思想教育的有机整体, 使德育工作简单化;忽视了学生合理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使德育丧失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和独特的价值内涵。

3.德育课内容过分强调“应然性”

一直以来, 高校德育内容过分强调“应然”性, 似乎展现在学生面前的道德画卷都毋庸置疑的告诉学生书本上的道理都是正确的, 你们应该相信, 而且必须相信。对于书本上所罗列出来的道德原则学生应该责无旁贷的去遵守。这种用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硬性道理, 在“应然”接受的前提下, 要求学生从外部学习进而实现内部转化。对于目前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和叛逆心理的大学生来说, 显然很难接受这种纯粹的道德说教。大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 他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经历和经验, 对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信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判别力, 因此书本上“应然性”的内容在他们看来往往是抽象和充满书生气的, 无法成为他们形成真知的基础和桥梁。

二、德育内容特点分析

1.德育课内容的特殊性——强调生活化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 把一定的社会意识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 德育培养的受教育者的品德包含反映社会意识的道德品质、政治品质、法制品质和思想品质, 也包含个性心理品质。[1]因此, 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2]德育内容的这“五大要素”从个人的精神层面提出了规定性, 对个人思想道德的发展作了要求, 因此德育不同于传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其他的学科, 不是以传授既定的理论知识为主, 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针对学生的知识层面而言的知与不知、懂与不懂的问题, 而是以促进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为主, 所要解决的是相信与否、践行与否的问题。因此相对于知识教育而言, 德育具有更大的难度, 其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育内容必须生活化, 即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与学生的成长实际息息相关的道德案例,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进行教学。

2.德育内容的非灌输性——强调“内化”

德育内容所强调的是让学生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 培养坚定的道德意志, 完善健全的道德人格。它更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调德育内容的“内化”。只有学生在自觉学习的前提下, 才能将德育过程顺利进行, 才能够将教师讲述的理论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日常的道德实践中通过行为训练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从而达到净化心灵转化思想的目的。因此德育内容必须“真正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对话的师生关系, 关注受教育主体的现实需求,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育过程, 培养自我教育、自我选择的能力, 主动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化’”。[3]

三、构建多样化的德育内容体系

1.生命观教育

随着新旧体制的变革, 社会节奏不断加快, 学习、生活、经济压力不断加剧, 不少学生在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理想与现实发生脱节造成挫折时, 便惊慌失措, 陷入长时间不良情绪的困扰而不能自拔, 有的甚至会走入极端, 造成严重后果。目前高校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 这一方面说明他们无法克服“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精神疲软”状态, 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代青年对于生命责任感的漠视。德育教师可以努力创设和利用适度和适量的困难情境对学生们进行生命观教育, 磨练他们的意志增加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也可以针对不同事件引入不同事例增强其论点的说服力。例如, 针对生活压力, 教师可以引入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占辉, 他连续十二年自立自强背着妹妹上大学。针对学习压力, 教师可以引入李阳的例子。他曾是一个连续三个学期大面积补考, 英语更是连年不及格的学生, 然而四个月的疯狂口语练习使其独创了疯狂英语学习方法, 成为英语学习者的一代名师。

2.社会责任感教育

大学生一般都具备了正确的道德认知, 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部分学生不清楚中国历史, 不知道“五四”、“一二·九”、“七七”等历史事件;不少学生不文明用语, 不尊老爱幼, 不讲究公共卫生习惯;在三观方面, 还有一些学生倡导利己主义、实用主义, 不能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价值取向功利化。几乎从小学开始就已经接触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在十多年受教育的过程中却收效甚微, 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德育的失败。抛开社会环境影响的客观条件, 单从德育课本身来说, 其教学方式、授课内容以及考核方法必须进行改革。教师不应该以规范性的板书、理论性的内容、学术性的语言通过提纲挈领的方式让学生记忆书本, 而是应该从他们的兴趣出发, 通过书本上的内容, 旁征博引各种相关事物, 使之从中汲取营养。

如《变形金刚》与《南京》两部影片相比较, 一部是以变形人为题材的商业片, 一部是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纪实片, 然而在上座率上一边是趋之若鹜一边是索然离场。德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个事件展开讨论:一面是呼吁勿忘国耻, 一面却是淡漠历史, 对此你怎么看?以此为突破口讨论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形式, 爱国主义精神如何彰显。这种讨论内容很贴近大学生的成长实际, 很容易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 同时也很容易从讨论过程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便于教师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材料, 对症下药展开教学工作。

3.热点教育

高校德育内容必须以实际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为依托, 从学生生活中经历和体验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切入, 选择与学生个人有关的题材, 诸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点, 包括信仰、抱负、态度、兴趣、情感等与价值观有关的话题, 既考虑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异, 又顾及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尽可能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摘要:高校德育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主要阵地,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德育教育应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生命观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热点教育, 构建多样化的德育内容体系。

关键词:德育内容,多样化,构建

参考文献

[1]储培君, 等.德育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7:39-40.

[2]詹万生.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 2001 (10) :5.

多样化评价体系 篇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在目标制定、课型设计、美术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当前美术作业评价研究与实践相对滞后。

一、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 美术作业评价过于简单

很多人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志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比如“A”、“B”、“C”或“D”,打上“A”的学生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B”、“C”或“D”的学生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

(二) 美术作业评价过于单一

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

(三) 美术作业评价不够全面

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评价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

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作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往往拿着笔不知该给打多少分才恰当,一味肯定和鼓励,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往往不能切中要害;打分低了,又唯恐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作热情,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我不知该如何评价学生用心表现的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二、小学美术作业评价的原则

(一) 评价标准要多元化

“评价应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美术教学评价也不例外,要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感和了解自己尚须改进之处,促进学习兴趣。学生刚完成作业,自我满意的学生期盼大家了解并获得认同,自觉完成差的同学,如果能从师生那里获得某点上的肯定,也会有某种成功感,学习兴趣不会受挫。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会从甄别比较中发现自己的特点、优点与不足而产生学习动力。教师的评价观要多元化,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小学美术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提高作业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教师对作业采用“包办式”的全批全改,不仅会消耗教师本应用来钻研大纲和教材的时间,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完成美术作业的积极性,还会导致学生只看老师批改的结果,而忽视作业没有画好的原因。评价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局面, 就要改革批改作业的方法。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种做法。

1、面批法。就是在美术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批改美术作业。老师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优点,并给予适当肯定,然后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提供给学生解决的方案,如“这幅作业线条大胆、流畅,真了不起。如果把颜色涂得更丰富、更鲜艳,就会更好看。”等等。这种当学生面批改美术作业的方法,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当堂反馈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在老师指出问题后及时更正,并能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2、面评法。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后,当堂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将学生的美术作业全部或部分展示在黑板上,先让大家观摩,然后让学生自己评论,老师最后小结。这种让学生当面评论美术作业的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对基础差的学生作业,我便写上:“作业有了很大的进步,真了不起!”学生的作业能得到老师的好评,学习信心倍增,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也就提高了。如果学生的作业中有不足之处,老师也应用“如果这样画,可能会更好看。”等委婉的词语让学生修改作业中的不足。

3、修改法。就是在学生的美术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地方,老师直接动手给予修改,使学生在对比中一眼就知道错误所在。在美术作业中,有些问题用文字很难讲清,若采用教师直接修改的方法,会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作业中的错误,在比较中了解正确的方法。我在绘画基础课的作业中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因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学生的作业中常常存在一些绘画知识性的错误,老师在作业上画出正确的方法,就能使学生一目了然,茅塞顿开。

(三)评价主体要多角色化

评价应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作业展示于黑板,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不同风貌的作业,经过老师与同学对其正确的甄别与评价,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风格多样性和美的多样性的认识与理解,加深对美术表现性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审美眼力和判断水平。美术作业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美术老师不可替代的。学生之间更能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能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美术作品的内涵。

三、结语

美术是一个多元的文化系统,美术作业反映了不同学生的创作个性,因而,我们不能以一种划一的话语进行评价,更不能以绝对统一的标准去衡量。美术作业的评价应该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具体的问题设计富有个性的多元、开放的评价标准,既让学生达到基本的要求,又促进学生获得各自个性特色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作业基础水平与评价能力的发展,设计作业要求显得很重要。

多样化评价, 激发求知欲望 篇6

基础教育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要有机地整合, 因此在评价实践中, 评价的内容就应多元化: 既有知识方面的, 也有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评价; 既要关注共性, 也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挥, 倡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和表现对知识的理解,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 在评价的内容上, 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 1) 学生的发言是否有重点? ( 2) 表达的内容是否出现科学性错误? ( 3) 表达的知识内容是否在原有内容上有所拓展? ( 4) 学生材料组织的形式和语言的表达有何特色?

二、评价策略: 多样融合

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满足学生鲜活的个性, 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数学教学课堂评价, 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统一性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 批评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 结论性评价与建议性评价相结合; 即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 口试、面试和笔试相结合;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

举个例子, 口试、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 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 即说算理, 说解题思路, 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 如操作小棒演示算理, 拼摆学具推导公式、测量、制作等。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 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

三、评价主体: 双向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方式, 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 是学生学习表现的唯一评定者, 是课堂评价的“主宰”, 这样既苦了老师, 也扼杀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自主性。

“退一步海阔天空”, 老师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 将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例如, 平时实验、探究过程中, 都是以2人小组或4人小组为主, 小组成员之间了解情况, 除老师评价外, 可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 这是他们交流想法的最好时机。教师通过“你认为他做的怎么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改的?”“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做?”等问题步步深入, 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另外, 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 还能有效地赢造比、学、敢、帮的学习氛围。教学中, 老师要求学生互评时要做到公平、公正, 既要赞赏别人的发言, 又要善意地指出不足。这样, 学生在互评中, 不仅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而且学会了从知识、语言表达、创新、情感、态度等方面, 互相评价, 互相欣赏, 互相帮助。

四、评价标准: 尊重差异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在知识结构、智力因素、思维发展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 教师如果只抛一把尺子, 他 ( 或她) 可能永远排在后边, 这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对他 ( 或她) 的个性发展往往是弊大于利。如果多抛几把尺子, 多给孩子成功的机会, 这个孩子可能在某一把尺子上排在前面, 就会努力朝前走, 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比如, 对部分学习速度慢的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尽量去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从不同角度对他们做出不同层次的评价: 本节课比上节课进步了多少, 今天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多少, 参与课堂活动比以前积极主动了多少等等, 通过这样的激励性评价使他们不断树立学习自信心。而对于那些优等生的评价, 就不能经常停留在“很好”“真聪明”等肯定层面上, 应该诱发他们的奇思妙想, 引导他们积极创新, 引导他们勇于挑战教师、挑战书本, 勇于超越自我。这样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 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大面积提高。

五、评价过程: 动态发展

对于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来说, 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包括了过程和结果两部分, 而我们评价的对象又是活生生的、发展变化的人。故此, 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要从人的发展过程中评价其前进的轨迹, 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某一次、某一阶段的学习质量, 更要从多个角度, 以公正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使评价过程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其关键是: 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核心是: 重视评价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 操作要点是: 要给学生多次机会。

六、评价方式: 巧妙艺术

1. 丰富的语言

教学中, “对”“好”“不对”“很好”, 是数学教师最常用的评价言语, 这样的评价, 就像一杯白开水, 毫无味道, 也不会起到激励作用。随着课改的深入, 很多老师为了追求评价的激励功能, 于是出现了“棒、棒、你真棒”的口号; 或“啪、啪、啪啪啪”整齐划一的掌声以及“啊, 答得真好, 你真聪明”等廉价的夸奖。表面上看, 课堂很有气氛, 殊不知, 这样的评价是敷衍的, 时间久了, 也会是一杯白开水, 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上海市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的评价语言, 以读课文为例, 贾老师的评价语就非常丰富: “读得真不错! ”“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 请你再读一遍, 大家仔细听听! ”“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 ”“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 ”“到目前为止, 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 ”“老师觉得, 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此种评价方式延用到数学课堂, 我们是否该多用一些这样的评价语言: “真好! 很会动脑筋, 这种方法其实也不错啊! ”“他通过认真思考,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你也能说说你的不同想法吗?”“你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说明大家在积极思考”“这几种方法, 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不用其它的方法呢?”“你真了不起, 想出了与众不同的方法! ”“没关系……别急, 别急, 其实你已经会了……对! 我们给他一点掌声好不好?”“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谁能解决它?”“说得真好, 看来你真正理解了! ”“谁来当小老师, 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当然, 我们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应激励起学生的创新与思维的火花。所以, 评价的原则是不要一味赏识学生的智能, 而要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 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如“你肯动脑筋”“你读书很仔细”这样的评价能引导学生在受挫时归因于自己未尽全力, 从而尝试以加倍的努力去战胜困难,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心, 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

2. 适当的体态语

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除了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外, 还应经常用无声的鼓励, 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

例如, 当学生积极思考时给他一个赞许的目光; 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摸摸他的头; 当学生拿来书写规范的作业时与他握握手; 当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时给他一个鼓励、期待的眼神……

这种非语言性的评价, 看似简单, 却非常有效, 它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 它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它就像一股清泉一样沁人心脾, 起到“春雨润物”的效果。

3. 独特、机智地应对

评价方式不应拘于一种形式, 它应因人而异, 因课而异, 因发生的情况而异。贾老师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一个学生在读有关竹子的句子, 而此时帖在黑板上的一段竹子正巧掉了下来, 于是贾老师借题发挥: “你读得多好, 看, 连竹子也来祝贺你了, 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 ”说着, 便把竹子递给了那个学生。那个学生涨红了脸, 引得所有的学生羡慕不已。看似即兴产生的评价, 却彰显了贾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而她那艺术性、技巧性的评价语言似乎附有一种魔力, 让人感叹, 让人敬服, 让人难以忘怀。

习作评价方式多样化的探索 篇7

习作评价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也是学生通过多种反馈对自己的文章作出较为正确审视的一个过程。因此, 习作评价应以激励为评价宗旨, 采用师评师改、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等多种开放的评价方式, 创设和谐开放的评价氛围,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评价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评价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强化互评互改

1. 出示修改范例

学生初步评改作文, 必须有个模仿学习的过程。教师在阅读完全班学生的习作, 明确修改目标后, 可以把学生的习作抄在幻灯片上, 用规范的修改符号, 删、添、改、调换, 进行修改示范, 摆优点, 评不足, 提出修改意见。对学生评改得不准确、不恰当的地方, 教师进行补充、点拨、引导。这样, 使学生在今后自己修改和相互批改中有法可依、有本可循, 培养了学生自改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 相互换读, 协商修改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不断提高, 课堂上偶尔读错一个句子或说错一句话, 学生都能迅速地听辨出来, 并能提出修改意见。我在这里受到了启发, 在作文教学中, 学生写完作文后, 我都要安排时间, 让他们先邀人互相换读, 协商修改。可两人一组, 也可几人一组, 由一人读, 其余人听, 发现问题互相研究, 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一时不能统一的问题可向教师请教或去查资料。这样做, 既能促进学生间的知识交流, 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他们修改文章的能力。学生思维活跃, 讨论热烈, 在七嘴八舌的争论中, 作文水平、修改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同时, 还可以让学生勾画出自己最满意的句子或片段读给小组内的成员听, 或让小作者自己上台在班上朗读, 并说说构思的过程, 旨在同学间互相发现、赏析和学习他人的长处, 进一步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以实现“课标”中的习作目标———“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3. 面批, 鼓励二次作文

教师当面辅导学生修改作文, 听取他的修改意见, 容易对症下药, 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作文的重视。然后, 鼓励学生在第一次作文的基础上, 学习别人的优点, 取长补短, 进行二次作文。二次作文使学生学到了技巧、方法, 有助于养成向别人请教的好习惯。当然, 这样的形式每次只限几个学生, 依次轮换, 保证一个学期每个学生都有一次与教师面对面交谈、商讨、评改的机会。

二、引导自评自改

学生在完成作文后, 教师应提倡学生自读修改。可以安排早读课的时间, 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朗读。这主要是利用学生已形成的语感, 针对在写作过程中的“过失性语病”, 如漏字、错别字、语句不通顺或前后矛盾等问题进行修改。

1. 把握火候, 及时点评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每次作文要隔两周才讲评一次, 这样的间隔显然太长, 学生渴望了解习作成果的热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冷淡。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师要把握点评的火候。习作课上, 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 教师要及时点评, 激发其写作兴趣;对学生的困惑之处, 教师要及时解答, 评写交替, 做学生习作的引路者、帮助者。习作一般可提前三天布置, 让学生先写好草稿, 收上来后粗阅概览, 了解习作的基本情况。到习作课的时候, 发下去评讲, 让学生趁热打铁, 修改誊写, 以便及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2. 捕捉闪光点

学生作文中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 教师都应找出来, 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 写作时的成功, 哪怕是极微小的一点, 也对他们未来的写作产生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因此, 教师在作文评价中对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 甚至一个句子、一个词, 都要给予鼓励, 培养学生的作文自信心,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这样才能开发学生习作创新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3. 利用成果激励

开放的习作评价注重学生习作过程, 指导学生珍惜习作成果,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开辟习作园地, 学生想写就写, 想贴就贴, 想评就评,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里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流露真情。同时,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向校内外的各种报刊投稿, 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和评价, 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获得更多的“创作”满足。

4. 注重情感交流

热爱是最好的教师, 只有当学生热爱教师, 热爱写作了, 他才会努力写出优秀的习作来。在开放性习作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挖掘每位学生习作中的个性因素。教师的评价应该是“爱心评价”, 让学生从评价中读出教师对他们的爱。在评价中, 倡导用“情”去评, 去改, 去交流。对于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应以一种商量的预期提出建议和要求, 指导学生从更高的标准、更广的角度去审视, 去修改, 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激发其写作热情。

多样化评价体系 篇8

教师还可通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让学生在宽荣”。

四、情理课堂, 是借语言悟道得法的课堂。情理课堂中的“道理”需要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去“悟”, 这个过程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 即进行判断推理、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冲破自身的教学习惯, 克服懈怠情绪, 在教学内容上求新, 在教学方法上求变, 巧设悬念, 设置“障碍”, 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究。

语文课堂上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篇9

一、教师口头评价语的个性化

在课堂环境中,教师的口头评价往往是最直接、快捷、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丰富多彩的口头评价语可以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信心十足。教师的口头评价语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好”“对”“你真棒”“你很聪明”等常见的字眼,在课堂上应多用一些不常用的、精彩的,能展现学生个性的字眼,尤其对于课堂上经常不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加倍去关注他们,对于他们的一丁点进步,教师要及时去鼓励,这就要展现出教师评价语的个性化,个性的评价语方能显现出该生的与众不同,方能激励该生继续努力。同时,教师千万不能吝啬赏识,应将赏识性的个性语言尽可能地运用在每个学生身上,激励每个人,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二、教师肢体语言的丰富性

在课堂上,教师大方、得体的肢体语言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重要举措。教师的肢体语言主要体现在面部肢体语言、眼神、手势和服饰等方面,教师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根据自己独有的主客观条件,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知识层次,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态势语言技巧和艺术风格。总之,将丰富的肢体语言和个性的教学语言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自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同伴间评价的快捷性

品德审美化教育中的多样化评价 篇10

一、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审美评价更公正

儿童既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他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人,他更是一个社会的人。审美化的评价就是考虑到儿童的这一社会性特点。它注重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让学生自己、同伴以及家长都参与进来,使得审美评价更趋于客观公正。

1.教师激励性的评价

在品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激励性的评价点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并在不断的激励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如在上《认识自己》这一课时,在交流“如何让自己更完美”这个话题时,一向比较积极的徐秋同学立马回答“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勤奋刻苦,但有时有些马虎,以后要努力克服!”“不错,老师很欣赏你的优点,但我相信你一定能用心克服马虎这个缺点的,对吗?”小徐向我点点头。看似平常的评价却激励了她更有信心去战胜困难。在发现一向比较腼腆的小缪想发言但又胆怯时,我连忙微笑着走上去说:“这位同学真不错,今天也积极地举手发言,真勇敢!让我们来听听她的发言。”我边抚摸着她的头,边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她。“我上课的时候不怎么发言,我对自己没有信心,如果我再自信一点就更好了。”说完,她的小脸涨得更红了。“其实战胜自己,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你今天就做到了,真不错!”我期待的眼神、适时的鼓励给了她自信。在我的激励性的引导之下,孩子们变得更加积极踊跃。

其实,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都是要求上进的,只要我们引导好,鼓励好,孩子就能向着自己更完美的方向去发展,教育也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反思性的评价

新课标强调:“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不均衡的,他人的评价是横向的,有时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而学生的自我评价却是纵向的,它可以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能让孩子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成长的快乐!

比如在《成长记录袋》中,我引导孩子为自己建立一个“进步的小脚印”自我评价表,让他们从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性评价,为自己的进步情况评星,同时把自己下一个努力目标写上去,每实现一个目标为自己添上一个星,让学生在不断的反思性的评价与激励中变得更加完美。

3.同伴互对式的评价

同伴互对式的评价就是学生依据课堂中所形成的美的评价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有利于“互助合作”学习氛围的形成,更利于学生道德的内化,品德的提升。

如上《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时,在学习了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后,我让同桌两人互相评价对方做得怎么样,从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再如在上《男女生不一样》一课时,我让学生在男女搭配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互相对夸的活动,在这种评价活动中,学生不仅懂得了尊重与理解对方的特点,而且更学会了欣赏与合作,使得学生的人格趋于更加完美。

4.家长引导式的评价

家长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育结果的主要责任者,尤其是《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他生活空间,因此家长对学生、对学校以及整个教育活动都可以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并直接对子女做出引导式的评价,这更利于孩子的完美品格的形成。

审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同时,让家长、同学、教师等共同参与,使评价更具互动性和民主性。

二、注重评价过程的延续性,让审美评价更完美

长期以来,我们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评价往往是用期末考试时孩子的品德成绩来决定的,这样只从道德的知识层面来评价学生,是很片面的。有时可能会培养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样的知行脱节的学生。学生在生活中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仅仅就一次的考试是表现不出来的,它需要把学生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表现综合起来,加以客观地评价与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了评价的发展性和延续性。为此,我采用了完美积分评价体系。

在完美积分评价体系的创建过程中,我利用孩子们爱玩游戏的心里,把惯蛋游戏升级规则进行了创新,由章换分,再有分换级别,并获得相应的特权,在这样不断地激励与促进下,孩子们的进步越来越大,各方面表现得越来越完美了。

在完美积分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我采用奖励式的“图章”作为评价方式,因为这样可以在大班的教学中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参与的,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的,我就在他们的书上盖上“你真棒”的大拇指,然后十个拇指可以换一个苹果贴在自己的成长树上,每个苹果算一分,获得不同的分数就可以拥有不同的级别,并可以行使相应的特权。

多样化评价体系 篇11

一、创新活动的组织过程

大学生创新性活动重在兴趣、重在过程、重在学生自主, 在创新性项目的组织上, 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磨练意志, 增强自信。

(一) 创新项目选题组织。

1. 大学生自主创新命题[1]。

如学校一学生看报纸时发现目前大多数的居民楼楼顶水箱清洗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耗水量大浪费水, 二是水箱清洗期间居民停水影响居民生活, 因此萌发了开发设计新型楼顶水箱的设想。学生带着设想主动找到老师, 老师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可以提供有益的指导及项目经费的支持, 学生有充足的时间, 敢想敢拼, 师生各自发挥所长, 教师表示因为学生“创新是自发的, 是建立在浓厚兴趣之上的”, 因此学生很愿意为其倾注热情、付出努力, 并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该“新型四通双向水体交换式节水楼顶水箱”项目获得了第七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一等奖。

2. 教师科研延伸项目。

如学校的横向课题“数控编程与仿真软件选型分析”衍生出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复杂模具CAM与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平台建立”;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的科研项目“环保节能型钢制汽车车轮平衡块及其制作技术”转化出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大克重汽车车轮平衡块温塑性成形工艺研究”子课题等。教师科研延伸的创新项目因为其通常结合新技术、新工艺, 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属于“真题真做”, 往往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的兴趣。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延伸项目, 培养其科研设计工作的计划性、思路感及方法步骤, 同时通过科研工作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2]。

3. 多年积累的项目库中的项目。

实训中心教师通过多学科、多渠道汇总凝练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特点的创新实验项目, 允许进入项目库的项目必须是反映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或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且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如“以热能为动力源的机械结构创新设计”、“智能家居设计”等。“智能家居设计”包括人体感应照明开关、窗帘自动控制线路、智能调光控制线路、设立人脸识别和报警控制线路等, 它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 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此类项目颇受学生欢迎。

(二) 创新过程的管理。

创新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项目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的任务, 如参观、方案比较、电子元器件采购及控制电路的设计等, 指导老师不能“大包办”, 事事亲力亲为, 而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重点放在按照计划的时间节点进行过程监控, 在学生碰到难题时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 引导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解决困难, 要教大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必须每周与教师交流并汇报项目进展, 教师定期对项目进行阶段性检查, 尤其是放长假时, 时间充裕, 指导教师在放假前进行督促及任务分配, 在进度上落后的学生可以补进度, 完成较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水平, 学生在创新项目中要保证时间“量”上一定的投入, 才能保证创新成果在“质”上有较大的飞跃。

(三) 创新项目成果考核。

学生创新项目与普通的实验、实习有区别, 普通的实验和实习因为班级人数多, 实验结果都是雷同的, 抄袭的学生不少, 学生的成绩较难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创新项目及实验因为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少, 可有效防止个别学生“滥竽充数”, 如一是不同小组采用完全不同的项目:第一组学生完成“位移测量系统标定装置”, 第二组学生完成“摩天轮式停车库综合性设计与制造”;二是采用类似的项目, 不同的方案:如“基于JK触发器的彩灯循环显示设计实验”, 不同的小组彩灯循环方式不同, 编写的梯形图及搭建的线路均不同。可以公平公正地给出成绩, 成绩反映每组实际水平, 学生的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创新项目考核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 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项目的总体评价成绩按累加式评分, 由选题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三部分构成[3]。

二、多样化创新活动方案[1]

(一) 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

“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为期一年, 每个项目最多5个学生, 工程实训中心依托实习、实验基地先进设备优势, 发挥指导教师既有理论课教学又有独立指导金工实训经验的特长, 中心教师指导了“一种基于PROE软件的振动研制”和“可转动的东方明珠综合型设计与制作”、“激光语音与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等校、市级项目, 其中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因项目时间较长, 项目可以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如“基于PLC控制的机械装置系统”项目主要内容为模型的制作、电路的设计、传动结构的设计、操作机床加工零件、电路的控制过程、PLC的编程, 机与电部分结构的安装与调试等。

(二) 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

大学生创新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进行自主实验并自主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2008年学校首批22个创新实验项目进行试点, 工程实训中心有“数控浮雕创新实验”、“可编程控制器设计实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与研究测试”、“槽轮机构CAD/CAM创新实验项目”等创新实验。学生登录“创新实验项目申请预约系统”进行申请, 对象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大二、大三、大四学生, 在满足创新实验项目选修课程的前提下, 学生2~3人一组参加, 可跨学院选修, 考核团队, 每个教师最多指导2个团队6个学生, 课程总学时16~20学时, 其中, 教师讲课学时占总学时的1/3, 学生动手实践学时占2/3, 考核方式灵活, 可以是提交团队实验报告、完成创新实验作品或论文等, 成绩合格, 获得创新学分。

(三) 实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内容包括小车的设计、车轮的加工装配、成本控制、答辩等, 比赛过程中要求小车通过不规则赛道时间最短且触壁次数最少。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的一次综合性考验, 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1.“以赛促训, 赛训结合, 强化技能”。

比赛时间很短, 仅为一天, 但为完成比赛, 学生必须提前备赛, 学生对项目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 期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项目方案要经历多次的反复和优化, 经过几个月“真刀真枪”的实践磨练, 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赛一体”。

及时将最新的竞赛项目固化为教学内容, 以点带面, 将竞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落到实处, 如上一届竞赛题目为“单向减压阀的设计与制作”, 已经转化为学校的创新实验, 面向全校普通学生开放, 让更多学生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四) 大学生数控技能培训及考证。

随着高校扩招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用人单位招聘时优中选优, 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类学生经过二至三周的金工实习动手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高要求, 因此工程实训中心的“数控车、数控铣中级技能证书培训和考证”受到学生的欢迎, 与普通金工实习比较培训时间长为一个学期, 作品精度要求高, 难度增加, 学生从工艺设计、工件装夹、对刀、测量、机床操作、刀具补偿等均在老师指导下全部独立完成, 学生全部参加上海市统一组织的数控车、铣中级技能考试, 一个学期有120名左右学生能获得中级证书。学校不鼓励盲目考证, 但获得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底气和筹码。

三、强化创新文化建设

创新是实践, 也是知识和文化的积累。创新文化、创新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扩大“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在学生中的影响面,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夯实创新活动的群众基础[4], 学校定期举行“大学生创新实践论坛”, 旨在为学生搭建创新收获交流平台, 营造校园创新环境氛围。创新论坛包括成果实物展、项目交流、评选三部分。成果实物展由各学院提交介绍本学院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实施的特色和学生创新成果的展板及创新作品实物;项目交流是由学校遴选出的项目负责人就项目的创新点、体会和收获、创新装置演示等进行展示介绍。评选是以投票的形式选出10个“我印象最深的项目”并进行奖励。如工程实训中心的“可操控航拍遥控微型直升机研制”项目的学生负责人在项目交流环节具体介绍直升机模型的设计, 如何使远程遥控和远程视频信号传输都集合在直升机上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何在飞机上设计安装无线摄像头云台, 并搭载无线摄像头进行航拍试验等。参加论坛的学生可以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认识, 在自己后续的创新项目中将他人有益的经验进行归纳、反思、消化和实践。

四、结语

通过大学生创新活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学校创新实践教学取得了满意的培养效果, 学生在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撰写论文、申请专利、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涌现了许多创新拔尖人才。

工程创新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主管部门给予经费、学分、奖励证书的支持, 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将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5]。

摘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工程创新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中层次比较高的实践教学活动。本文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 结合创新教学实际, 探讨了创新活动过程管理及构建多样化创新活动方案的措施和方法, 并介绍了强化创新文化建设的经验。

关键词:多样化创新活动,过程评价,创新文化建设,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论坛

参考文献

[1] .www.sues.edu.cn

[2] .孙淑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9) :163~165

[3] .李旦, 赵希文, 吴菊花.以过程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1) :102~105

[4].刘薇, 王立金, 成协设.高等农业院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9) :86~88

上一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分析下一篇:土壤信息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