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

2024-10-04

资源诅咒(通用11篇)

资源诅咒 篇1

一、“资源诅咒”问题的提出及其在中国的检验

自然资源对于一国财富的原始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都被认为蕴含了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然而,现实情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自然资源富集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长期要慢于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这类现象的启发,许多发展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Auty首次提出了“资源诅咒”这一概念,即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优势,反而是一种限制[1]。自此,“资源诅咒”理论开始进入主流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1995年,Warner、Sachs通过对世界上71个国家各自在1970—1989年自然资源状况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据实证研究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自然资源和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这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随后,众多的经济学家提出各自的假设和检验,并给出了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增长的各种可能的传导机制。中国国内的学者如徐康宁、王剑(2006)以中国1995—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的实证分析证明“资源诅咒”假设在中国地区层面成立[3]。孙庆刚、秦放鸣(2010)站在制度视角解析,认为在政府短视和财政幻觉的影响下,资源丰裕地区易产业结构固化,产业升级受阻,从而陷入经济发展的陷阱[4]。白嘉、张会新(2010)认为“资源诅咒”弱化了产业集群的动力,最终使得资源型产业集群的衰退[5]。综观国内外的经济学家的分析,这些文献对“资源诅咒”现象纷纷停留在挤出投资、抑制创新、纵容腐败、人才流失等方面,很少提及环境污染与资源丰裕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资源产业在中国工业化刚起步的时候,承担了整个社会经济原始积累的重任,然而最近三十年来,在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地增长情况下,资源与环境问题却日益严峻,许多资源型城市由于矿产资源衰竭而导致了城市整体的衰败,整个城市社会经济陷入困境。中国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大多数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粗放式利用导致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丧失,加上区域本身发展基础设施薄弱,导致资源丰富与经济贫困、生态脆弱联系在一起,已经形成恶性循环,典型的如陕西榆林地区、云南昭通地区等。

因此,如何在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实行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也应该是更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999—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自然资源丰裕度和经济增长、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试图探索中国资源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指标选取与模型描述

(一)模型设定

根据Sachs和Warner(1995,1997)等人的经验文献分析,本文拟建立如下基本回归方程:

在回归方程(1)中,i代表中国各省,t代表年份,被解释变量代表人均GDP增长率,Rit、SO2、Edu、Inst是解释变量,这些解释变量之前的系数是待估计的参数,εit是方程的随机扰动项。

根据前面的传导机制分析,本文引入了三个传导机制作为解释变量,主要包括教育水平、所有制结构、环境污染。前两项系数预期为正,第三项预期为负。

(二)变量定义与数据说明

由于绝对值指标无法反映各省份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地域面积等总体状态上的差异,并不适合地区间的横向比较。因此本文均选择相对指标来对经济变量进行度量。变量定义(见表1):

本文模型考察的样本期间为1999—2011年,考察的对象是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

三、实证分析

本文处理该面板数据的具体方法是:先使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面板的平稳性,随后,对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分别检验诸多因素是否对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最后选择面板数据模型,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回归参数估计与检验,揭示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

(一)F检验

其中,N为单位个数,T为检验期,k为解释变量个数。S1为不变系数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2为变截距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3为变系数模型的残差平方和。

本文S1=1.316565,S2=0.782385,S3=0.464638;N=31,T=13,k=4,F1=3.789292,F0.05(120,248)为1.287532,F值大于给定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H1。F2=1.130647,查F分布百分位数表F0.05(150,248)为1.26757,F值小于给定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接受H2。即采用常系数模型拟合样本。

(二)实证结果

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由于回归结果存在着异方差。所以截面加权回归(Cross SectionWeights)方法更适合本模型,将估计的截面残差的方差作为权重,消除不同省份的异方差。结果见表2。

(三)对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

我们需要进一步评估出自然资源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全部影响。具体为利用方程自然资源对3个传导机制进行回归,以估计出自然资源通过SO2环境污染、所有制结构、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产生的间接影响。

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78598,SO2的系数为正,表明资源丰裕的地区一般会导致更多的SO2的排放量。教育财政投入的符号与理论预期相反,丰裕的自然资源没有挤出对教育的投资,反而对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有所增加,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非国有经济占工业总产值的系数为负说明这些资源丰裕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固定,但是非国有经济个人投资规模一直处于被抑制、严重不足的状态。

四、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前面对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以及对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探讨,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如下结论,资源丰裕的地区环境污染的程度也越大,环境污染与资源型经济对地区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非常负面的作用。

地区丰裕的自然资源导致了资源产业的形成并且占据地方产业较大的比重,而由此带来的高强度的采掘与开发,加剧了环境压力,削弱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环境问题突出,脆弱的自然环境状况不仅阻碍了地区潜在优势的发挥,而且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废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资源破坏、地质灾害等这些都会威胁到整个地区生态系统,而当脆弱的生态环境再也无力承载资源型经济带来的快速增长,就会难以进一步招商引资甚至导致资本外流、人才外流等现象。“资源诅咒”通过降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削弱地区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使得“环境诅咒”形成。在对自然资源的大肆开采和利用中,由采掘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和固体废物总量明显上升;二氧化硫排放量在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硫总排放量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矿山开采侵占和破坏了土地和森林资源,开采后的土地和森林生态功能难以再恢复,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频繁发生,更有甚者,城市地面也因此出现了塌陷。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对在长期中对生态环境的形成了难以逆转的破坏,在过度采掘后,生态环境的经济效益开始下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始衰退。同时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失业和社会不稳定问题。

而这些地区要突破“资源诅咒”的陷阱,首先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大力整治污染,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使责任主体承担起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矿产资源的开采事先必须做好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评估,同时应禁止对造成严重生态破坏的项目的实施;其次必须要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矿产品深加工来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矿山回采率,冶炼回收率,推进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再次地方政府必须及时转变观念,避免产业结构固化,必须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得城市产业格局多元化,从而推动产业链走向高级化,走新型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道路,同时应尽快在全国积极开展企业排污权交易制度,既对企业超标污染收费同时又允许一部分企业出售自身剩余排污指标从而奖优惩劣,使得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自觉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政府又筹集了环境治理资金。只有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变革、产权制度设计和产业升级才能最终避免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阻碍该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摘要:“资源诅咒”是指自然资源禀赋与国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丰裕的自然资源反而阻碍了一国经济增长。试图通过建立中国省级层面的经济模型,来证明自然资源丰裕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诅咒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恶化,最终会引发“环境诅咒”。

关键词:“资源诅咒”,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Auty,R.M..Sua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cs[J].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Rout ledge,1993,1:126.

[2]Sachs,J.D.and.Warner,A.M.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M].NBER Working Paper,1995:256-275.

[3]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7,(1):79-89.

[4]孙庆刚,秦放鸣.“资源诅咒”在中国省际层面赚到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10,(1):20-24.

[5]白嘉,张会新.“资源诅咒”视角下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动力演变及评价[J].生态经济,2010,(3):73-77.

资源诅咒 篇2

继《名侦探的守则》之后,天下一大侦探再度回归,读过上部作品的朋友一定对这位搞怪的侦探记忆犹新。如果这次你还对这位侦探的无厘头表演满心期待的话,那么告诉大家,很抱歉,这次我们的天下一先生从头到尾本本分分,踏踏实实,十分正经的破解悬案。呃,你不信?你居然不信?天下一先生会很生气的哦!

虽然和《名侦探的守则》并列为姐妹篇,但是无论从形式,还是从手法上,本作都有别于上作!《诅咒》作为一部中篇小说,利用谜题作为阐述中心思想的引线,对本格推理小说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表示担忧,以及何去何从的困扰。如果说《守则》更多的是调侃,那么《诅咒》则更多的是思考!

熟悉推理小说的朋友,想必都清楚本格推理的现状十分堪忧。落俗的剧情模式,乏善可陈的诡计设计,千篇一律的动机阐述。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本格推理,早已失去了从前的光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本格推理小说的生存空间正在一点点的减少,是否本格已经末路?东野圭吾以书明志,借助天下一侦探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亦说出了当今日本文坛诸多推理作家的心声!

如果失去“本格”的推理小说,还称得上“推理”小说吗?这个如鲠在喉的难题困扰着许多日本文坛的大将,随之而来的是求新求变的一轮猛烈的风潮。道尾秀介,伊坂幸太郎,凑佳苗这些活跃在推理文坛的红人们都讳莫如深的绕路而行。依附在本格之上,尝试变化与融合。本格的概念也被不断的扩展,变得更加宽泛。但在这股热潮中,依旧有一些孜孜不倦,义无反顾的捍卫纯血本格推理小说的人才,如三津田信三,笔耕不辍的在这条大路上披荆斩棘的前行,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就!不难看出,虽然本格前进的脚步滞缓,但是依旧有推手在助力发展。在整体颓势的推理界中,本格虽然没有做到长青,但起码傲立不倒!

关于本格的探讨无休无止。但我相信,只要是用心去创作,本格推理小说不仅不会衰败,反而会绽放更大的光彩!东野铸就的这两部作品,正是以名侦探天下一系列去鞭策,激励自己和其他推理作家,在调侃和幽默中,体会这份对本格推理发展的期待!虽然推理不仅仅属于本格,但是本格的推理才更能体现推理二字的含义!篇二:哥白尼的诅咒-读后感

哥白尼的诅咒 【德】飞利浦·范登贝格(philipp vandenberg)公元一五八二年,古老的儒略历被一部新的基督教历法取代,时至今日还在继续使用、以教皇格列高利八世的名字命名的历法,是以意大利天文学家路易安·利利奥和德国耶稣会修士克里斯托弗·克拉维所进行的研究和计算作为基础。历法改革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再一五八二年十月之后就是十月五日,整整十天被人为地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

历史上额那十天到哪去了? 一个叫雷柏莱西特·哈曼的男孩发现了一本哥白尼的书,而这本书却动摇了教会的根基。而他的父亲老哈曼也因为发现了这个秘密,以致在他死后被送上了火型架,并被教会诬蔑为巫师。雷柏莱西特和他的姐姐索菲被山德的老板施吕瑟尔所收养,在这里他遇到了在他一生中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女人——老施吕瑟尔的妻子玛尔塔。不幸的是,在不久之后,索菲被克里斯托弗·施吕瑟尔推下楼梯,变成了一个怪物,并在不久之后就失踪了。随之而来的黑死病,改变了雷柏莱西特的命运。黑死病的突然来袭使雷柏莱西特困于修道院中,而幸运的是因为路易·特格修饰的帮助,他得以在修道院的图书馆学习,这使他在不幸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他以聪明的脑子吸收着丰富的知识,并在探索中解开了父亲留给他的暗号,找到了那本历史中不存在的哥白尼的《灾星论》,其中准确的记载了世界末日的日期。而这本是100本中唯一一本到现在教会极力想找却没有找到的一本,教会通过自己的手段得知了雷柏莱西特不仅是石匠卡尔瓦奇的徒弟而且额还是读得懂拉丁文的有知识的人,甚至得知了他与玛尔塔不可告人的秘密,并以此来威胁他从修道院的图书管理偷出那本书。不想屈服于教会的淫威,雷柏莱西特带着玛尔塔通过路易·特格修士的帮助下逃到了艺术之都罗马,并偷偷地把《灾星论》带了出来。他找到了在他生命中除了父亲最重要的男人卡尔瓦奇,并投靠于他,可他却深深执着于为父亲哈曼平反的事情上。他在这梦寐以求的艺术之都里见到了伟大的米开朗琪罗,并有幸目睹了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经典之作——《最后的审判》,而令他震惊的是他在这幅壁画中发现了两本书,一本无疑是《圣经》,而另一本让他联想到了哥白尼了《灾星论》,让他顿时明白了教会哪些道貌未然的教士们的猖狂、荒淫无道、腐败、黑暗等等,等等的根源。可雷柏莱西特希望的只是帮他的父亲平凡名誉,于是他以《灾星论》作为与教廷交易的筹码,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教廷与教会竟然以更换新历法的方法否定哥白尼的计算结果。而玛尔塔成为了他与教廷斗争中的牺牲品,这使雷柏莱西特陷入了绝望,带着死去的卡尔瓦奇的妻子与他刚出生的孩子离开了这座城市。最后,雷柏莱西特把《灾星论》投进了台伯河,任其随着浑浊的流水消失于这个世界,而这流水是他那遭了诅咒的知识的唯一见证。

这本书揭示了欧洲的历史与宗教问题,作者借助雷柏莱西特的形象诉说了对当时是社会的不满与批判。在那个因为一句也许有违背宗教思想的意思的话而要被推上火型架的年代里,人们饱受宗教统治者带给他们的思想带来的折磨,在黑暗中独自瑟瑟发抖,却以欺压弱者来宣泄恐惧。而时间与知识的真理告诉了我们即使再黑暗的年代也终有被光明取代的一天。篇三:《野兽之美》读后感

还有:“对于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来说,拜会姻亲就像平静生活当中冒出的一串小气 泡,可有可无,谈不上高兴不高兴。可是,我们人类很少有像肯尼亚专吃白腹蜂的食蜂鸟那样的特性。这些鸟之间的关系非常暴虐残忍,一只刚刚配上对子的雌小鸟会跑到雄鸟的领地里去,准备在那里下蛋,过上家庭生活,可她的姻亲却会不惜一切代价拆散这对鸳鸯。它们会用非常宽厚而狡猾、机巧而圆滑的办法来实现这个目标,常常会让自己的后代心甘情愿地抛弃新娘,回到父母家里,让它在那里把一切精力都投入到关心和喂养其父母刚刚生下的幼崽当中去。”

上面抄的两段文字,我比较喜欢。其实,类似的美妙文字,书中还有不少。有的甚至极赋诗意:“啊,多么浪漫的情景!两只野鸭在池塘的水面上轻柔优雅地滑过,雄鸭紧依着雌鸭,一幅耳鬓厮磨,白头到老的样子,哪有比这个情景更加动人心肠,甜蜜可爱的呢?或许还有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两只号手天鹅,它们乳白色的长颈彼此浅吻,有若两颗爱心的交接,雪白的羽毛如同灵魂般清纯,双双相守,直至生命的终结,这是何等醉人的情景啊!”。作者的超绝之处,不但在于表现出野兽之美来,还在于用文学的手法使我们受到科学知识的洗礼,这才是该书真正价值所在。通过阅读,我知道了“脑垂体荷尔蒙”跟母爱的关系何等密切,圣甲虫对环保的价值,蟑螂超凡的适应能力等等。另外,还有一种阅读的附加品,让接触到它的人喜出望外,譬如“海豚求爱:残酷、狡猾和复杂”,写得非常之好。尤其最后的文字,极赋哲理,耐人寻味。我百读不厌:“跟海豚一样,人类是在高度群居状态下进化的,亲戚、朋友和敌人都混在一起,而一个人今天可以分享的资源,到明天也许就变得非常有稀少了,这就会引起争斗。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很少会有那种一清二白的关系存在;只有分辨灰度的细微差别的能力,才要求人们具有智力。”这话尽管说得有些残酷,却也道出实情,然而多少人以伪善将自己包装起来,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不知下面已露出马脚。在“荷尔蒙与土狼”中云:“雄性喜欢颐指气使,这是许多物种的雌性存在的毛病,那么,为什么它们当中的更大部分不接受土狼的经验,去学习反戈一击,以牙还牙呢?”读到这样的文字,很难不使我们万物之长感到惭愧,觉得还是虚心一点,向这些久已被我们忽视了的异类致敬。

文章写到这里,愈发难以驾驭;如要勉为其难,恐为方家见笑。所以,还是就此打住。但假如有读过这篇短文的人,想要涉猎这个严肃而有趣的领域。我建议他找来该书,好好读它一读,以此消磨时间,我确信你绝不会毫无所获的。篇四:玩笑 读后感

《玩笑》读后感

以前曾经读过这本米兰昆德拉的《玩笑》,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花了他3年时间写完,原来并不知道这本书是禁书,最近上课后网上搜索的时候才发现的,于是又将这本书读了一遍。

小说名为《玩笑》,书中内容正是从一个玩笑展开。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大学生路德维克,一个活跃于校园里的学生会干部,担任多种职务,并且是校园民歌乐队的主角,女孩子倾慕的热门对象。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只因为看不惯那“女孩子面对自己的情欲那幸福快乐的情绪”,而故意写了一张“反动言论”的明信片,意欲“使她震惊,令她慌乱”。然而,在那个狂热的政治年代,所有的玩笑都应该是”高度严肃的乐观主义”,是“庄严而禁欲的欢乐,简单地说,一个大写的欢乐”。女朋友将明信片上交给了组织,路德维克因此陷入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他被打上“托洛斯基分子”的烙印而遣放到一个边远的山区小矿,开始了整整五年的牢狱生涯。一个书生意气的大学生因一句玩笑成为一名政治犯。

关于路德维克的爱情同样是一个残酷的玩笑。在五年的流放生涯中,路德维克受尽煎熬,没完没了挫折所带来的痛苦让一个少年承受了用尽一生也无法抹去的永恒耻辱。然而,就在这样的地狱里,他遇见了露茜,并爱上围墙之外的这位默默注视着她的小姑娘。她那纯真空白的世界让路德维克饱受折磨的年轻的心灵得到温暖。他真正的爱情是对露茜的爱。那是一种充满激情的狂热情欲,却可以说是最为纯洁的爱情。然而可笑的是,露茜的爱情还没有充分准备到足以与路德维克的爱欲融为一体,他被路德维克的狂热情欲吓坏了,露茜逃走了,只留下裹着白布的路德维克像具干瘪的尸体苍白虚弱地躺在床上。一个带着少年哭声的爱情玩笑。

当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像尘世本身那般卑下之时,我们却徒费光阴地企望用我们的思想和言语去攀登高峰。十五年后,路德维克将他所经受的全部磨难和痛苦碎片经过研磨锻造,制成一颗仇恨的药丸。他要将十五年来一直无法化解的所有痛苦和诅咒报复于那位送他入狱的同学泽马内克的妻子埃莱娜身上。他要亲自将这仇恨的药丸喂给泽马内克的妻子服下。他引诱埃莱娜与自己上床,以此达到侮辱泽马内克的目的。他成功地虏获了埃莱娜的爱情,虽然他自己一点也看不起它,但是,泽马内克却毫发未伤。一个不再有吸引力的妻子受到伤害,对于丈夫来说莫不如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借以摆脱的最好理由之一。路德维克意识自己依然在玩笑的掌控之下,连他的仇恨也被生活狠狠地捉弄了。就像一个愚蠢的玩笑“我是为了替我的过去报仇才来这里的,可我的过去却不知不觉地从我的身边溜走了,像陌生人一样对待我” 路德维克的仇恨,没有了对手的奋起反击,没有对手的沉重打击,就如同在拔河的时候你竭尽全力时对手忽然撒开了绳子,充满了无力感。所有的仇恨瞬间消失,一片巨大的空虚袭来,路德维克此时发现,自己的一生宛如炊烟袅袅,永远无法在天空中定格。玩笑无处不在。就连死亡也被狠狠地开了一次玩笑。埃莱娜在甜蜜的婚姻历经生活的雨打风吹之后,发现自己所爱的丈夫不过是个庸俗的投机分子,一个无聊的骗子,于是她接受了路德维克的爱。并因此激发起离开丈夫的勇气。然而,她再次被生活的玩笑捉弄。当她知道路德维克对她的爱情不过是路德维克用来报复泽马内克的手段时,她崩溃了。明白真相之后的埃莱娜吞服了大量的止痛药想以死亡的方式来祭祀爱情,可笑的是,死神不过是跟她开个玩笑,它服下的不过是她的助手为了掩饰自己难以启齿的青春病而故意装在止痛药瓶里的轻泻药而已。

生活中充满着玩笑,在玩笑中我们认识了生活却陷入了混乱和迷惘。

破除“资源诅咒” 篇3

无独有偶,在中国经济本轮下行周期中,山西、东北等自然资源禀赋相对丰裕的地区却面临着比其他省份更为严峻的经济形势。为什么这些资源丰富、生在蜜罐里、长在金山上的地区,反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挥之不去的“资源诅咒”

虽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实际上,产油国以及国内部分资源型省份面临的问题可以放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加以理解——即“资源诅咒”假说。

“资源诅咒”,是指一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其经济反而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宏观经济波动比较大等;甚至还不如一些资源贫瘠的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前者的例子如:墨西哥、安哥拉、尼日利亚、赞比亚、塞拉利昂、委内瑞拉等;后者的例子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

尽管“资源诅咒”仅仅只是一个假说,但现实中符合该假说的实证经验却可谓不胜枚举。除了上述的几个例子之外,非洲的几内亚、苏丹,海湾地区的众多产油国等,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所谓的“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的另一层含义是贫富分化加剧和社会不稳定。通过开采自然资源可以牟取暴利,然而这毕竟是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福利。由于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通常比较短,因而大部分人其实难以从中受益。

经济学研究也发现,资源密集型经济体的贫富差距一般较高。国内某些产煤县在滋养了少数煤老板的同时,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则非常有限,一边是高档洗浴城、一边是黑砖窑的现象令人感慨、痛心。而贫富分化又会衍生出许多其他社会问题,例如犯罪率上升、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等等。这些因素在长期都会限制经济的发展。

另外,“资源诅咒”的地区常常还伴随着自然环境恶化。化石能源及其他矿藏的开采和加工环节往往是高污染行业,如果对环境没有足够的重视、环保监管执法不严格,容易对土壤、河流、大气、地下水造成污染。拉美和非洲地区由于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内在过去粗放发展阶段有些中小煤矿对地质结构、土壤环境造成的破坏或许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得到恢复。

为什么会出现“资源诅咒”

之所以出现“资源诅咒”的情况,大致有如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资源型经济体通常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过重依赖于开采和出售自然资源。于是,当全球经济繁荣的时候,资源品价格较高,这些经济体会积累起大量的贸易顺差,国内经济也比较旺盛;而一旦全球经济陷入低迷、资源品价格进入低谷的时候,这些经济体则会陷入困境,出现贸易赤字、货币贬值、债务违约、通胀攀升等一系列问题。

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中,有“靠天吃饭”的形象比喻;类似的道理对于许多资源型经济体也是适用的,只不过它们的“天”不再是气候条件、而变成了全球经济的波动。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世界经济的周期波动在这些资源型经济体那里会被放大。观察历史数据会发现,石油出口国的经济波动大于世界其他地区。单独看国内也是一样,山西省的经济波动大于其他省份的经济波动。简言之,由于资源型经济体将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所以更容易出现宏观经济的大幅波动。

从这个意义上看,“资源诅咒”的实质是“产业单一诅咒”。实际上,其他一些产业过于单一的经济体或区域,也面临着类似于“资源诅咒”的困境:例如美国的底特律地区严重依赖于汽车产业,再如辽宁等省份过分依赖于重工业,等等。

与之紧密相关的第二个原因是制造业空心化。制造业是决定一个经济体繁荣与没落、竞争力强弱的重要经济部门——如果没有较为坚实的制造业基础,那么生产性服务业就难以得到发展,而一旦资源枯竭,消费和生活性服务业也将成为断源之水。遗憾的是,大部分资源型国家的制造业是比较落后的。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通过开采售卖自然资源就能获取丰厚的收入,因而无需也不愿辛苦劳作,发展其他劳身劳心的产业。出卖资源得来的财富直接被用于消费,而非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又因为大部分制造业产品可以通过进口来满足,因而资源型国家的经济会向不可贸易部门侧重。由于非贸易品产业不像制造业一样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也较慢,因而初级产品和非贸易产业的扩张难以支撑长期的经济增长。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荷兰曾为此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证:二十世纪60年代,由于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荷兰经济开始转向资源开采业,通过资源品出口积累起了外贸顺差,国内经济一派繁荣。但很快,传统的农业和其他制造业部门则受到了挤出。其负面影响很快显现出来,削弱了荷兰的国际竞争力,降低了荷兰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类似的现象在国内外其他地方也多有出现,被统称为“荷兰病”。

第三是制度原因。大量的经济学研究已经证明,制度对于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大部分被资源“诅咒”的国家恰恰也是制度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笔者之前的研究曾发现,如果将制度因素纳入到“资源诅咒”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后,自然资源禀赋的直接解释力就会显著降低。也就是说,“资源诅咒”部分是由于攫取型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资源诅咒”的实质是“制度诅咒”。当然,制度也可能是内生于自然条件的——因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往往会为寻租提供温床,更容易引发腐败、争斗、集权统治、甚至战争。而这些制度上的不利因素有碍长期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困境具有复杂的成因,但“资源诅咒假说”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尽管自然资源禀赋丰裕可能部分构成了产业单一、攫取型制度、贫富分化加剧、环境破坏的原因,但是前者并不必然导致后者,资源并不必然导致“诅咒”。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我们甚至可以断言,“资源诅咒”的本质是“制度诅咒”和“产业结构诅咒”。由于攫取型的制度以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大家表面上看得到“资源诅咒”现象。如果这两方面的不利因素能够得到矫正,那么自然资源将不再是“诅咒”,而成为一种有利的要素禀赋。事实上,的确有不少自然资源禀赋丰裕的地区较为成功地破除了“资源诅咒”,例如澳大利亚、智利、挪威等。

逃离“资源诅咒” 篇4

20世纪50—60年代, 荷兰北海一带发现大量天然气, 随着天然气的开采, 该国出口急剧增加,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原本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荷兰, 此时却成为以天然气出口为主的国家, 其他工业的发展被废置逐步萎缩;另外, 意外的财富使荷兰的创新动力逐渐消失, 最终在多方面失去了国际竞争力, 国内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到了70年代, 荷兰遭受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 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作“荷兰病 (The Dutch Disease) ”。“荷兰病”的典型病症就是一个部门繁荣, 而其他领域萎缩。事实上, 这种情况不仅在荷兰出现过,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分享了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横财, 以及后来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 (如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墨西哥、挪威、澳大利亚、英国等) 都出现过类似的经济症状。

“荷兰病”是基于实践经济经验的一个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在发展经济学的语境中, 它特指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经济学家们则常常以此来警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过分依赖的危险性。在城市发展层面, 我们可以用一个中国古语——“富不过三代”来描述“荷兰病”的病症表现:富饶的资源固然对城市中短期的经济发展甚或规模扩张大有效用,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耗尽, 城市必将坠入萧条混乱的境地。在中国东北、西部及中部的煤矿、石油、森林等产地城市, 这些悲剧早已被中国人所熟知。在资源型城市, 资源同时还有一个陷阱般的魔力作用, 它总是诱使城市建设、产业的战略意图向其靠拢, 从而形成以其为绝对主体的单一产业和城市格局;在城市兴起的初期, 资源的强势和轻易获取让城市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并快速到达城市繁荣期, 也让城市轻易忽略其他诸如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人居环境乃至人的生存处境的关注和完善, 使得所有的城市问题都淤积成疾, 并在最后资源耗尽枯竭时最终暴发——这即是Auty说的“资源诅咒” (Resource Curse) 。1993年, Auty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首次提出了“资源诅咒”的概念, 他认为丰富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 反而是一种限制。

Sachs和Warner在2001年的研究为“资源诅咒”理论做了更清晰的阐述。通过对自然资源丰裕程度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的检验, 他们发现了“资源诅咒”对于城市社会整体的间接传导途径:首先, 由于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当地居民的收入显著提高, 从而使人们忽视良好的经济管理、社会平等以及有效率的政府机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这也导致人们产生一种错误的安全感, 并减弱人们对投资、高级劳动力和推动经济增长策略的需要;其次, 本币升值会损害制造业并且导致出口结构向资源密集型产品倾斜, 结果, 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往往会面临制造业和其他非原材料产品出口的减少;最后, 自然资源也会吸引潜在的创新者在资源部门工作从而挤出企业活动和创新行为, 造成资金从研发部门向初级产品部门的转移。从Sachs和Warner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到, 丰裕资源的存在不仅会令城市产生惰性, 令其产业扩充、社会管理乃至于文化创新处于停滞状态, 更值得忧虑的是, 由于资源产业一家独大的强势, 势必把其他行业和领域挤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蓝图空间, 使其边缘化并逐渐走向废弃与衰落。不停地消耗自己同时排挤其他行业, 耗尽自己的同时也造成整个城市的衰落, 此即为资源的“诅咒”最终启示于世人的恐怖真相。

“荷兰病”的最终淤积爆发, 应该是“资源诅咒”目前为止所引发的最恶化的结果。以国家的层面计, “荷兰病”多发生在产业结构单一的小国家, 这也证实了产业结构单一的严重性。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和幅员规模上的大国, 加上中央政府的整体调控和支撑作用, 全面爆发“荷兰病”不太可能——即使发生, 也只能是局部问题。但是这不并表明中国城市不用为此担心, 实际上, “资源诅咒”对于中国那些以煤炭、石油、钢铁甚或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城市来说, 一直都是悬在头顶的“达克摩利之剑”。

在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名单中, 煤炭地区与城市占据着很大比例的份额。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能源供应长期以煤炭为主。三十余年经济狂飙和工业化发展更助长了煤炭的生产和消费, 据统计, 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七成左右。这些煤炭主要来自西部、中部及东北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和辽宁等省份。今日在这些地区的城市, 由于长期的煤矿开采, 或多或少已经呈现了很多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及社会民生方面的问题。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 作为中国第一个被确定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地区”城市, 阜新因煤而建、因煤而兴, 而后也因煤而废。它曾经是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 由于煤炭的过度开采, 地面塌陷情况令人触目惊心, 许多煤矿因资源枯竭而陆续关闭, 20万矿工中近半数下岗, 全市共有15.6万下岗工人, 19.98万居民处于每月156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比例占市区人口的25.4%。2002年, 阜新市委出台的《关于加快阜新经济转型的决定》, 强调以农业和服务业为重点, 走上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的转型之路。国际经验表明, 经济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阜新市选择发展现代农业进行转型, 可能是一个最便宜的做法, 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然而, 国际经验更在说明, 转型总比什么都不做任由沉落的好。有效的经济转型只能远在资源枯竭之前就开始进行, 煤炭资源省份和它们的城市必须在煤炭资源尚未枯竭、手头还有足够的资金的时候开始寻找发展接续产业, 着手产业的多元化, 思考在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政府在其中应该发挥主导甚至于强制的作用, 因为基于“比较优势”的市场运行会强化本已单一的产业结构。近年来得益于需求猛增煤价上涨, 这些煤炭省份又出现令人隐忧的问题:因为财力充足, 它们得以迅猛扩展, 加上东部发达地区对高耗能产业在环保、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使得资金纷纷投向此地、与煤炭相关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 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受到破坏, 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也许, 如果这些煤炭资源省份现在不未雨绸缪, 他们的麻烦会远远超过“荷兰病”和“资源诅咒”可能带来的问题。

_内蒙古, 草原上的煤田。

枯竭:坠落的“达克摩利之剑”

地球就那么大, 它给予人类的自然资源财富是有限的。一种自然资源一旦开始进行开采, 就一定有它的枯竭之时。枯竭, 正是悬在资源型城市头上的“达克摩利之剑”。无须讳言, 而今的中国, 很多城市头上这把一直悬着的剑已经掉下来了。

这些城市今日也已为人熟知, 它有一个学名:资源枯竭型城市 (也有专家称“资源衰退型城市”) 。显然,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前身就是资源型城市, 所有资源型城市都有可能成为资源枯竭城市。经济学对资源枯竭型有一个精确到数据上的定义: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 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 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时间五年的城市。在2008年、2009年、2012年, 国务院已经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 (县、区) 。然而, 在一些学术组织或民间机构看来, 这个数据目前仍有待商榷。究竟有多少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带给它们的生死劫?这个数字也许比国务院给出的还要大。但是无论如何, 这些城市大抵都有着以下的这些问题:资源枯竭, 产业效益下降;产业结构单一, 资源产业萎缩, 替代产业尚未形成;经济总量不足, 地方财力薄弱;城市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如此等等。

城市和它的工业化发展到今天, 很多地区与国家的城市都有过资源枯竭的惨痛经历。在对抗资源枯竭的斗争中, 面对这把已经坠落的“达克摩利之剑”, 这些城市命运各异, 或悲或喜, 或无尽沦陷在衰落与混乱的无底深渊里面, 或重新崛起涅槃重生。曾坐拥北美五大湖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贵为“美国式工业的代表”的汽车城底特律, 而今因资源的枯竭与经济形势的转变急剧衰落, 成为“美国最悲惨城市” (《福布斯》杂志2013年评语) 和美国人眼中的“罪恶都市”;中国甘肃的玉门, 曾诞生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口油井, 随着石油枯竭, 城里居民纷纷逃离, 2010年后城市人口由十余万降到不足3万, 市区80平方米的房子4000元一套都卖不出去, 成为今日高房价中国名符其实的最低房价城市……当然也有令人欣慰同时富于借鉴意义的崛起重生的案例, 如著名的德国鲁尔、日本北九州等转型成功案例, 中国也有河南焦作、吉林省辽源、山东枣庄等。广西合山、辽宁阜新、四川攀枝花等更多不能一一提及的转型中的城市, 其整体也呈现出一种可堪期待的希望景象。

继续沦陷或者重新崛起, 关键在于转型。然而, 众所周知,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一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 一些资源型城市为此已进行了多年的摸索。尽管有一些可喜的进展, 但仍任重道远。尚未成功转型的一部分城市, 正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挑战。即便是被誉为世界性转型成功模板的鲁尔地区如今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德国杜塞尔多夫《经济周刊》主编布龙认为, 鲁尔区已经错过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主动转型的时期;就算到了1993年, 鲁尔区内的多特蒙德还花费6.5万欧元建成一座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炼焦厂, 但是仅仅7年之后便被迫关门大吉。转型本就艰难, 加上转型路上种种可以或不可以预计的失误与分歧, 想要转型成功, 无疑是难上加难的了。

对于众多资源枯竭城市来说, 匹兹堡也许是个更好的例子。匹兹堡是在大型铁矿、煤矿开发基础上而兴起的城市, 美国的钢铁市场曾以它为中心, 实行“匹兹堡基点加价制”。但这座实力雄厚的矿城, 在20世纪70年代, 因资源枯竭出现了严重的衰退, 企业倒闭, 工人失业, 社会问题丛生, 市区人口大量下降, 成为美国衰退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这也促成了匹兹堡的转型之路, 当地随后开始关闭、调整了大批市政设施与矿区工厂, 同时主动放慢了经济增长速度, 关停大工厂, 开办各种小型企业并发展高科技产业。为给这些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匹兹堡还主动削减了50亿美元的经营税。值得一提的是, 在实现转型的过程中, 匹兹堡曾付出了近20年经济增长相对缓慢的代价。在中国, 资源型城市和其他城市一样一直被GDP增长指标的硬性要求绑架, 也面临着“增长恐慌”, 担心增长速度放慢会影响到社会评价, 政府有“恋税情结”, 企业有“恋矿情结”, 这无疑是转型路上的一大障碍。对此,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凤芹认为, 政府应当适当弱化对城市GDP等指标的考核, 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条件。

_2007年6月23日, “中国农业免税纪念碑”在辽宁省阜新县沙拉镇黑虎洞村建成, 村民们在碑前合影。2002年, 阜新这座因煤而生终也因煤而衰的资源城市, 开始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上发力, 力图以一个低成本的、“便宜”的方式完成转型。

转型:或许是另一种新生?

转型, 即是要逃离“资源诅咒”, 使城市从资源生产开发的单一产业结构的桎梏里挣脱出来, 在新的、多元化的格局中发现城市新的可能性, 让城市重新焕发活力。中国资源枯竭城市又应该如何转型?中国资源型城市及资源枯竭型城市类型众多, 每个地区的资源枯竭城市都有其特殊的地理和资源赋存特征, 大家条件和资质不同, 做出的行动和回应也不尽相同, 要想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无疑是艰难的。

一些资源供应仍然相对稳定处于发展中期的城市, 如以煤炭为主要产业的资兴、耒阳、枣庄, 以有色金属为发展重点的个旧, 以森林资源为挖掘主线的阿尔山市等, 正在尝试以产业链延伸的模式尝试转型,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国际上, 曾经采取这种模式取得成功的, 美国的休斯顿是典型案例, 它和上述中国城市一样, 转型时恰好处于资源供应相对稳定的发展中期, 其主要的产业政策是引导资源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 利用技术优势来弥补资源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从目前来看, 这种模式通常是在政府的强力主导下实现的, 但其中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山东枣庄决策者曾经做过一个非常形象的计算:1块钱的煤用于发电可以变成2块钱, 做成甲醇就可以变成4块, 做成醋酸就可以变成8块, 如果做成醋酸二纤维素就可以变成78块钱。中国的资源城市发现, 产业链的拉长可以将煤矿变成“金矿”。资兴、耒阳、枣庄等都因此上马煤矸石发电、煤电气一体化等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并通过制作建筑材料等延伸产业链。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投产的亿利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基地还创造性地将以煤炭和煤矸石为载体, 以PVC为主线将能源化工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云南个旧则将原有的有色金属产业对接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中, 使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得到了系统性的提高。此外, 循环经济也成为个旧有色金属附加值提到的手段之一。目前, 云南锡业10万吨铅、10万吨铜项目竣工投产, 民营企业红铅10万吨铅、红河锌联固废物炼铁烟尘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即将试生产, 此举也将个旧的有色金属企业推上了现代企业发展道路。

_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地质公园, 废弃的机械设备成为富于工业文化色彩的景观。资源工业既是可铭记与纪念的记忆和历史, 同时也是可以充分植入当下城市建设中的文化素材。

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作为典型的森林资源型城市, 阿尔山林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以上。不过随着森林资源枯竭, 阿尔山市木材蓄积量大幅减少, 目前成熟林与过成熟林已采伐殆尽。为了摆脱资源枯竭的局面, 阿尔山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 通过发展木材精深加工, 开发家具、人造板、玩具、木旋类加工和旅游纪念品等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此外, 以绿色、特色食品为主的林业食品加工业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野菜、野果、马铃薯、卜留克食品、食用菌、林蛙等培养与加工基地的建设正在快速推进;而以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题的多元化旅游体系, 借助阿尔山生态环境好和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也得到快速发展, 冰雪娱乐、火山科考等专项旅游还成为当地的特色旅游项目。

以信息化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也让辽源、济宁和榆林等城市嗅到了转型发展的良机。最近两年, 辽源以建设“智慧辽源”为噱头, 吸引了IBM、软通动力、AGT国际等13家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集中落户, 在辽源设立全资子公司。2013年7月26日, 辽源市人民政府与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车网互联科技公司、深圳网上城市公众信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智铁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深圳中科院知识产权投资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项目合作正式签约, 引入智慧城市相关项目资金达16亿元。而相关企业项目的开展, 也有望显著提升辽源在信息产业领域的核心区位优势, 带动资源型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转型。

2013年7月16日, 美国惠普公司在山东济南签署协议, 将投资20亿美元在济宁市打造国际软件人才和产业基地。该基地主要包括软件人才实训基地、软件开发测试及IT资源服务中心、产品演示中心和惠普产业基地等4大项目, 建成后整个惠普产业基地内企业销售收入将超过千亿元。济宁人深信, 惠普4大基地落户后, 其上下游企业和相关合作伙伴也将向济宁的这条产业链上集聚。

榆林在最近几年把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招商产业, 引进了一大批光伏电站和风电项目。据统计, 榆林市引进的70个新能源电站项目中, 其中光伏电站项目29个, 总投资711亿元, 现已建成投产项目4个, 在建项目4个, 其他项目均在开展前期工作。所有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后, 其站点布局将形成由工业园区向园外荒漠、半荒漠和煤矿采空塌陷区转移, 由西部的定边、靖边向中北部的横山、榆阳、神木和府谷延伸的长城沿线400公里的光伏产业带, 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505兆瓦。而榆林市定边县、靖边县风能资源最为丰富, 具备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条件。目前, 引进的41个风电项目, 总投资351.3亿元, 到位资金86.8亿元。

除了在产业链延伸和新经济方面做工夫, 多元化综合发展模式则是更合理同时也成为更多城市的努力方向。它是指在产业链延伸的同时, 为城市引入其他多元的产业类型, 使城市从单一产业向多样化综合性方向发展。对中国来说, 这种模式在资源依赖性强但同时也具有其他优势的城市颇为适合。

四川省泸州市, 中国天然气化工的发源地。近年来, 随着天然气资源的深度开采和利用, 泸州转而采取旅游业+页岩气+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这种决策也得到四川省政府由旅游局在2012年8月下发的《关于支持泸州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的首肯与支持。在古叙矿区, 除了天然气和煤炭, 泸州还积极尝试探索页岩气开发, 着力打造“川南能源保障基地”。此外, 泸州还依靠靠近长江、沱江的地理优势, 积极构建四川泸州港现代物流体系, 建设长江、沱江“两江四岸”核心景区。因为地处声名远播的“中国白酒金三角”, 泸州还力图将酿酒专用的高粱、烤烟、优质水稻、林竹、果蔬等特色农业等打造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 以地方品牌享誉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以生产无烟煤而闻名中外的宁夏石嘴山市也正在从典型的煤炭工业城市转型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石嘴山采取的是旅游业+现代农业+光伏产业+装备工程机械+现代化工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通过治理垃圾成堆、沼泽遍布的古沙湖, 一片水域面积达23平方公里的星海湖成为石嘴山吸引天下游客的风景区, 独享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和全国首批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等头衔。此外, 全市还引进了中粮集团番茄种植加工生产基地、国电集团、江苏阳光集团、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中色集团重组宁夏东方集团、天地集团重组西北奔牛集团和西北煤机二厂、三一重工重组西北骏马公司、三庆公司年产、上海华谊集团等一批重大产业转移项目。这种多元化发展模式或能让石嘴山市从重工业城市向山水园林城市的转型方向走去。

资源诅咒 篇5

关键词:资源诅咒;经济增长;山西省

一、国外关于一国内部地区间的“资源诅咒”现象研究

Elissaios Papyrakis和Reyer Gerlagh利用美国1986—2001年期间49个州的截面数据,对自然资源丰裕度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表明,丰裕的自然资源主要通过降低投资、对外开放度、科研教育水平和增加贪污腐败等机制影响美国地区经济增长。还有一些学者在研究时考虑到国家体制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Holder通过建立非合作博弈模型发现,如果国家是竞争性体制或分割型,那么地区之间的竞争可能会降低生产率和削弱产权,“资源诅咒”很可能存在,反之,则不一定。Cooke等运用美国国内不同地区的截面数据,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资源诅咒”命题在美国国内是成立的。但他们的研究同时证实了港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故如果将港口因素也视为自然资源“,资源诅咒”在美国是否成立也仍待进一步的实证与理论研究。

二、我国省份间的“资源诅咒”现象

总体上,我国自然资源并不丰裕,尤其是人均自然资源拥用量很低,但从局部看,自然资源分布又极不平衡。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省份自然资源相对贫瘠,但长期的经济增长却处于全国前列;而中西部省份,虽然自然资源丰裕,但长期的经济增长却相对缓慢。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似乎也受到了“资源诅咒”的影响。但在没有弄清楚出现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之前,下此结论为时尚早,因为这可能是由制度等因素造成的。与此相关的,徐康宁、王剑以我国的省际数据为样本,对资源诅咒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其计量结果显示:多数省份丰裕的自然资源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反而制约了经济增长。自然资源的丰裕以及对这种资源的依赖,主要是通过资本投入的转移机制制约了经济增长,劳动投入的转移机制也存在这种效应。但李天籽利用1989—200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地区层面检验了“资源诅咒”假设,并对其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丰裕度并不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是通过降低外商直接投资、教育、创新水平间接阻碍经济增长,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是最主要的传导机制。

三、案例分析

2010年12月1日,经国务院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务院首次批复一个省的全部地区为综改区,同时也是批准最快、地域面积最大的综改区,其意义绝不会仅仅局限在本省范围。因此,以山西省为例研究资源诅咒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十分有代表性,且是很恰当的。

山西省地处内陆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的储量更是突出。建国61年来,它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主要承担着能源、原材料供给的生产任务,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资料显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的产煤量在120吨以上,其中的3/4贡献给了全国各地。这也使得山西的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个产业就占据了整个工业产值的80%以上,并且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欠账的问题。现在,山西已经成为世界级的污染区,大同、临汾等城市曾被评为世界环境最差的城市,汾河等河流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全省有2万平方公里因采煤形成采空区,相当于全省面积的1/8,资源已经濒临枯竭。另外,由于先前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税政体制改革,资源型产品的价格受到国家指令性调控,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型企业所得税的主体直接上缴中央财政,对市级地方政府贡献相对较少,造成这类城市转型所需資金严重不足。不仅如此,这一时期国家实行严格的计划开发,直接无偿占有了资源收益,使得山西长期深受“不等价交换”之苦,既要强制低价输出能源产品,又被迫高价买进消费品和其他工业品,由此蒙受了严重的双向价值流失。尽管国家也曾向山西提供了多种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并先后多次调整煤价,但仍然无法改变山西经济价值双向流失的形势。再者,人才资源的匮乏也使山西省的软实力薄弱。该省资源型城市均为地级或县级市,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一方面,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一般都能够找到提供更优越的就业生活条件的工作而不愿到这类城市工作;另一方面,人才流失情况严重,一部分流向发达的地区,一部分由地级、县级市流向省会城市。资金和人才的双重匮乏,使得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客观动力严重不足,山西经济会陷入今天的困境也不难理解了。

针对以上问题,山西省应该:

①政府积极争取政策,扩大资金投入,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支柱产业。避免进行单纯的资源开发,结合其区位特点与能源比较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②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清晰界定产权,完善法制。建立公正透明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法律,减小寻租行为与贪污腐败的空间。③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教育,运用合理的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减少人才外流。④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高新技术,倡导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张菲菲,刘刚,沈镭.中国区域经济与资源丰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4).

中国“资源诅咒”现象探究 篇6

一、“资源诅咒”现象在我国的存在性研究

自从美国经济学家Auty (1993) 提出“资源诅咒”假说以来, 经济学家们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对“资源诅咒”的存在性进行了论证。我国学者将“资源诅咒”引入我国内部省区级进行考察, 多数认为我国存在“资源诅咒”, 只有少数学者认为不存在资源诅咒效应。

为衡量地区资源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反差的程度, 苏迅 (2007) 提出了矿产资源贫困指数的概念, 即一个地区的矿业产值占全国矿业产值的比重与该地区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比值。姚予龙等 (2011) 提出能源资源诅咒系数, 用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的偏离程度。能源资源诅咒系数具体表示为:各地区一次能源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与各地区第二产业产值占所有全国产值的比重的比值。

两者从形式上来看, 都借鉴了区域经济中区位商的计算方法, 用商值来反映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的偏离程度。从内容上来看, 前者用不包含油气在内的矿业产值反映资源优势, 用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经济发展程度;后者用一次能源生产量来反映资源优势, 用第二产业产值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笔者认为, 单纯只考虑矿业或者能源都不能很好地反映资源的丰裕程度。

本文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用资源诅咒系数量化资源诅咒现象。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 在此仅考虑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用非油气矿业工业总产值与油气工业总产值之和来衡量资源优势, 用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发展程度, 那么资源诅咒系数标示为:

式中:μ系资源诅咒系数;Mi系地区非油气矿业工业总产值;M0系全国非油气矿业工业总产值;Oi系地区油气工业总产值;O0系全国油气工业总产值;Gi系地区生产总值;G0系国内生产总值;K系常数, 代表同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全国非油气矿业和油气工业总产值的比值。

可以看出, 资源诅咒系数能够反映出地区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的偏离程度, 如果地区非油气矿业工业总产值与油气工业总产值之和在整个区域中占的比重大于其地区生产总值在整个区域的比重, 则地区资源诅咒系数大于1, 该地区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地区遭受了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系数越大, 地区遭受的资源诅咒越严重, 如果资源诅咒系数小于1, 则该地区不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依据上面公式及数据, 计算出2005—2011年各省市资源诅咒系数如表1所示。

分析以上计算结果, 近七年资源诅咒系数平均值小于1的有17个省市, 以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湖南、湖北为代表的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它们经济发展几乎不受资源诅咒的影响。资源诅咒系数平均值大于等于1, 小于2的有8个省市, 以云南、贵州、甘肃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 它们的经济发展对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 受到轻微资源诅咒影响。资源诅咒系数平均值大于等于2, 小于4的有2个省市为内蒙古和陕西, 它们的经济发展已经严重依赖于资源产业, 资源诅咒影响严重。资源诅咒系数平均值大于4的有山西、黑龙江、青海、新疆, 它们是资源诅咒的高危区, 它们的经济发展完全依赖于资源产业, 然而丰富的资源, 并没有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 反而抑制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而从趋势来看, 山西、内蒙古、贵州、陕西、宁夏资源诅咒系数有增大的趋势, 以山西省最为典型, 其资源诅咒系数一直处在高位, 而近几年仍然有迅速上升的势头, 需要高度警惕该地区经济会继续过分依赖资源产业, 经济进一步恶化。辽宁、吉林、天津、河南、甘肃、黑龙江、新疆资源诅咒系数有减小的趋势, 其中辽宁、吉林、天津、河南曾一度受资源诅咒困扰, 经过产业结构调整, 逐渐走出资源陷阱, 但是其资源诅咒系数接近1, 很容易再次掉入资源陷阱;甘肃、黑龙江、新疆的资源诅咒系数虽然有减小的趋势, 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走出资源陷阱, 尤其黑龙江, 资源诅咒系数始终大于3, 是资源诅咒严重区, 新疆资源诅咒系数始终大于4, 是资源诅咒高危区。

二、我国部分省市遭受“资源诅咒”的原因

1、关于“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研究的概述

专家学者关于“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有多种看法, 但归纳起来, 主要有三个方面:经济结构诅咒、政治制度诅咒和生态环境诅咒。经济结构诅咒主要是指丰裕的资源容易使经济体陷入经济结构单一的境地, 当资源丰裕的优势不在时, 经济便会陷入困境, 产生“资源诅咒”, 其主要途径有:贸易条件波动、“荷兰病”效应、挤出效应。政治制度诅咒论, 主要是指资源丰裕容易产生寻租、腐败等行为, 弱化了制度作用, 从而阻碍经济发展, 或者资源丰裕容易引发战争或者政党冲突, 从而给经济发展造成阻碍。生态环境诅咒, 主要是指资源富集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速度往往更高, 从而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带来较大破坏, 并引致“资源诅咒”。

2、典型剖析部分省市遭受“资源诅咒”的原因

(1) 产业过于单一, 经济过度依赖资源产业。资源优势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容易形成一种所谓的“点源经济”。单一的资源会引致生产、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向其集中, 结果是社会资源本来就处于弱势的领域如农业、制造业进一步弱化, 发展基础遭到破坏。另一方面经济高度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地区其宏观经济的波动性也较大。长期的趋势是一旦资源繁荣消失, 资源和非资源产业均遭受衰退, 经济增长停滞。

(数据来源:油气工业总产值、非油气矿业工业总产值均来源于2006—2012年国土资源统计年鉴, 国内生产总值来源于2006—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2) 产业结构失衡, 利润向外转移。资源禀赋条件好的地区注重发展其优势资源产业, 产业结构呈现重重工业、轻轻工业, 重初级产品生产、轻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的粗放型特点。其产业结构一般是能源、原材料的超重型结构, 重工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轻工业;而在重工业中, 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的比重过大, 加工工业的比重偏小, 产品深加工不够;输出区外的产品以矿业产品为主;消费品对外依赖性强, 造成资源富裕地区长期存在利润向外转移现象。

(3) 外部条件恶化, 促使资本外流, 吸引外部资金乏力。我国资源诅咒严重的地区多分布在偏远的西北和华北和东北的少数地区, 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城市化水平滞后, 基础设施薄弱。而且多年资源开发所到来的环境污染, 生活质量恶化, 迫使由资源开发生产而富裕起来的人们, 把大量资本转移到环境较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山西及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煤老板在各大城市, 甚至海外大量购买房地产, 已经成为趋势, 导致大量资本外流。另外当地制造业逐渐萎缩, 投资环境的恶化, 吸引外资乏力, 也迫使本地投资者将资金转移至其他地区寻觅投资机会。有报道称山西有超6000亿或更多民间资本或将外流, 这对发展地方经济而言是重大的损失。

(4) 我国现存的资源税费制度, 对地方财政贡献有限。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主要采取以资源税、增值税、所得税为主的税收模式。从量计征的资源税, 没有随高涨的资源价格而增长, 再加上资源税税率长期偏低, 导致资源税征收水平低, 对当地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较小。而增值税是一种共享税, 75%归入中央财政, 并且许多资源是以初级产品形式输出, 这样留给地方的增值税就更少了。此外, 在从事资源开采的企业大都是中央大型国有企业, 大部分税收上缴给了企业总部所在地。在现有财税制度下, 地方政府从矿产资源开发中所分享到的税收收入相当有限。

虽然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是从价计征, 但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一直未能调整, 其制度标准为0.5%~4%, 平均为1.18%。资源补偿费的大部分被中央、省、市占用, 县级财政的分配权利最小, 而矿山企业开采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却全部由地方政府负责, 由此造成地方利益极大的损失。

(5) 资源开发带来沉重的环境代价。我国资源诅咒严重的地区多分布在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西北干旱区。这些地区资源丰富, 但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极度短缺, 荒漠化严重, 生态环境异常脆弱。一方面, 本身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人类对资源的疯狂掠夺下遭受到剧烈而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 与矿产资源相关的产业, 诸如采矿、矿产冶炼加工、矿山机械制造、电力、化工等企业通常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 他们常常忽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造成环境极度恶化。生态脆弱, 环境破坏严重, 保护和治理缺失, 破坏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 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为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 矿区土地、资源占用和破坏问题, 空气污染及水污染等。截至2010年, 青海、新疆、山西、黑龙江、陕西、内蒙古六省矿业开采累计占用、损毁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70%。山西省2011年地表水污染达到轻度污染 (Ⅳ类) 以上的占监测断面总数的54.6%, 其中重度污染 (劣Ⅴ类) 占27.8%。山西、内蒙、黑龙江累计投入矿山环境治理资金分别为36.18亿元、15.41亿元、13.85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出资24.58亿元、5.08亿元、6.13亿元, 企业出资6.07亿元、5.98亿元、1.74亿元。资源丰裕地区在收获资源带来的财富的同时, 也付出了环境恶化所带来的沉重代价。

三、走出“资源诅咒”的途径

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第一, 资源优势是基础。遭受资源诅咒的地区要发展经济, 并不是要摒弃富裕的自然资源, 而恰恰要建立在地区的比较优势之上, 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第二, 产业多元化是方向。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改变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高依赖程度, 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产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驱动转变。大力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把旅游业、生态农业、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 实现产业结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第三, 产业纵深发展是关键。改变过去单纯以资源开采为导向, 资源初级产品销售为主业的模式, 提高生产技术, 对资源产品进行深加工, 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形成资源开发、材料加工、产品制造协调发展的完整产业链。第四, 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动力。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培育接续替代资源产业, 为地区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动力。

2、改革资源税费体制, 加强转移支付, 增强补偿力度

首先, 我国现有的从量计征的资源税不能与资源价格挂钩, 失去了资源税调节级差收益的功能。有必要将资源税费的计征方法改为从价计征, 按应税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资源税。另外, 可以借鉴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跨州税法, 对资源在省内和省外消费采取差别税率, 从而改善资源输出地的财政状况, 打破地区间经济的恶性循环和不平等竞争。同时要将资源税的征收与资源储量的消耗挂钩, 按资源储量的实际消耗水平确定不同的调整系数, 促进资源企业提高采取率和综合利用率。其次, 完善资源税费分配模式, 应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在资源税费收入的权益关系, 增加资源税费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比例。再次, 中央应加大财政转移力度, 通过二次分配调节, 改变资源收益分配在区域之间分配的不平衡。这种利益的重新分享一定要和落后地区的产业升级挂钩, 要有助于落后的资源丰裕地区改善环境、培养人力资本等, 否则就会更加驱使资源型省份继续扩张资源性产业, 最终反而会放大“资源诅咒”的效应。最后, 我国资源税费体制应建立不同产业间的产业反哺机制和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横向财政转移制度, 使资源地政府和居民切实能从资源开发利用中获得好处, 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外部资金

地处偏远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的资源丰裕地区, 要加大公共支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信息网络建设, 推动水、电、气网络建设等。要为吸引投资创造政策环境, 对于一些重要领域和产业, 要从财税、金融等各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正确引导资金向多元化产业发展, 向高新技术发展。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努力提高地区人口素质, 让人才成为地区发展优势, 成为吸引资金、留住资金的新因素。

4、加强管理, 实现开放、透明、公平、有序的资源开发利用格局

众多学者认为封闭、寻租、腐败等等制度化因素是引起资源诅咒的重要原因。只有通过加强管理, 严格监督, 才能化解资源诅咒的制度症结。首先, 要加强与周边地区、发达地区在经济、技术、人才上交流合作, 打破垄断, 积极利用各种资源, 提升产业结构。其次, 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地方资源税和转移支付资金, 必须建立透明的监督机制与社会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严格的专向拨款审批制度。政府公共财政的支出应主要投向支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将教育、交通、水利、公共卫生、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等作为首选投入部门, 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成本效益最高、受益面最广的社会发展领域。最后, 要加强执法, 严厉打击资源腐败行为, 让资源在阳光下开发利用, 实现开放、透明、公平、有序的资源开发利用格局。

5、实行生态补偿, 加强环境保护, 建立宜居城市

陷入资源陷阱的地区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一, 积极实施生态补偿制度。一方面要全面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另一方面应增加用于矿产资源开采地区生态环境补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财政转移支付。第二,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力度。切实增加环境保护投资, 重点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努力提升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矿山治理。第三, 贯彻建设生态文明国家战略, 推进城镇化建设。以恢复城市生态功能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重要手段, 推进城市生产—消费—资源—环境良性循环, 建立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 2006 (1) .

[2]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 2008 (4) .

[3]姚予龙、周洪、谷树忠:中国资源诅咒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力剖析[J].资源科学, 2011, 33 (1) .

[4]苏迅:资源贫困:现象、原因与补偿[J].中国矿业, 2007, 16 (10) .

[5]徐康宁、邵军:自然享赋与经济增长:对“资源诅咒”命题的再检验[J].世界经济, 2006 (11) .

[6]王高辉:从资源环境角度分析资源诅咒现象[J].能源环境保护, 2010, 24 (4) .

[7]杜凯、周勤、蔡银寅:自然资源丰裕、环境管制失效与生态“诅咒”[J].经济地理, 2009, 29 (2) .

新疆存在“资源诅咒”吗 篇7

经济增长率上很微小的差异一旦与长时期结合起来将会造成惊人后果。也即,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为什么各国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在生活水准上差异如此巨大,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要了解各国、各地区在长期增长率上经历了如何巨大的歧异。幸运的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社会现象在更大的层面上并非普遍,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地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这种穷国比富国增长更快的趋势被称为收敛。特别是当我们把注意力局限于同质的经济集团,诸如美国、一些欧洲国家的区域、日本各县时,这种类型的收敛的确出现了(巴罗和萨拉伊马丁[1991,1992a和1992b])。这些情况下,贫困地区趋于比富裕地区更快的增长。基于更为同质的经济体,在中国,“富饶”而“贫穷”的新疆是不是正在经历比其他发达省份更快的经济增长呢?不幸的是,数据显示,新疆地区经济增长长期落后于国内其他发达省份。国内外一些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为资源诅咒(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基于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新疆行不通吗?新疆富饶的资源为什么会成为新疆经济增长的包袱?本文通过对国内各省区经济增长和资源丰裕度的统计考察,并构造新疆经济增长与资源丰裕度、技术、制度、物质积累等变量的回归模型,试图实证研究新疆“资源诅咒”的存在性。

二、文献回顾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新增长理论出现以后,经济学家对自然资源与增长关系的研究兴趣又得到复兴,出现了一批相关的研究文献。在这些研究之中,较早对资源诅咒问题关注的是Gelb(1988)和Auty(1990)。Auty(1993)在研究矿产国经济发展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这个概念,即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并将这一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最先建立相关模型的则是Matsuyama(1992),他将经济体分为农业和制造业两部门,考察了各自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指出如果经济从具有“干中学”效应的制造业转向农业,就会减缓经济增长。Sachs和Warner(1995)对资源充裕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做了经验研究,发现在控制初始收入、贸易政策、政府效率和投资率等影响经济增长的多种变量后,自然资源充裕度与经济增长速度成反比。Sachs和Warner(2001)再次证实了即使在控制了其他遗漏的地理和气候等解释变量之后,资源之咒在国别间依然存在,并对原因做了分析。Cook等(2006)运用美国国内不同地区的截面数据,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资源诅咒”命题在美国国内是成立的。Manzano和Rigobon(2001)利用面板数据研究发现资源充裕度和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负相关,而是通过某些机制降低经济增长率;Martin和Subramanian(2003)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讨论了资源和经济增长之间直接关系,也没发现这种负相关。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徐康宁、韩剑(2005)重点考察了中国不同省份之间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结论表明,1978—2003年中国资源丰裕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慢于资源贫膺的地区。徐康宁、王剑(2006)以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资源诅咒”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表明该命题在中国内部的地区层面同样成立,多数省份丰裕的自然资源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反而制约了经济增长。冯宗宪、于璐瑶、俞炜华(2007)讨论了资源诅咒的成因和规避资源劫难的国际经验,并从中国西部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出发,就调整资源价格体制、提高技术水平、加快对外开放、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和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邓可斌、丁菊红(2007)认为,政府干预的低效率与“资源之咒”现象、经济增长低下是密切相关的。而程志强(2007)利用双重差分方法发现,煤炭资源丰富对煤炭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煤炭繁荣在短期内提高了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可能存在资源诅咒的机制。邵帅、齐中英(2008)通过1991—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开发在西部主要通过其对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挤出效应,以及滋生寻租和腐败而引起的政治制度弱化效应这三种间接传导途径来阻碍经济增长,其中人力资本投入是作用最强的传导因素。

纵观以上可以发现,目前有关研究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大多基于面板数据以国别为对象,很少有涉及一国内各地区是否存在“资源诅咒”的,而基于某省时间序列数据之上的实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我国新疆地区为对象,力求对以上空白予以弥补。

三、新疆“资源诅咒”的直观观察

笔者以1989年为基期,基于1990—2010年的全国27个省份和4个直辖市的人均GDP数据,统计并计算了各地年人均GDP的增长率,并以1996—2010年各省年人均GDP增长率的平均数来表示该地人均GDP的增长率;另外,以1996—2010年全国27个省份和4个直辖市为考察对象,计算并统计了各地区的资源富裕度(以采掘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表示),并以1996—2010年各省资源富裕度的平均数来表示该地资源丰裕度。人均GDP增长率排名后十位和资源丰裕度排名前十位的省份见表1。

四、新疆“资源诅咒”存在性的计量检验

(一)模型的构造和指标解释

我们在经济增长与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间建立如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中经网并经过计算得到。下模型:

Y:人均年GDP增长率;

C截距项;

Ci表示系数;

X:基期GDP;

X1:资源丰裕度用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表示;

X2:技术用年专利批准数的变化率来表示;

X3:制度用进出口总额占GDP之比表示;

X4:物质积累用资本形成表示;

X5:人力资本用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数之和占总人口之比来代替;

μ残差项。

由于数据的缺乏,我们收集了1996年到2007年间新疆地区的有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列表如表2:

(二)计量检验

经eview5.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检验,发现x3与x5高度相关,模型存在共线性问题,为了消除共线性,合并x3与x5。再做x1-x4,结果看到x1-x4各指标相互之间相关性非常低,没有共线性问题。

各指标解释同上,使用eview5.0对以上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x4的显著性不够好。x1的系数为正数,表明当期资源开采在新疆与人均GDP增长率正相关,但我们不能马上得出在新疆不存在资源诅咒的结论,因为有存在资源丰裕滞后影响的可能。接下来我们看x1滞后一期的情况,得到结果: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中经网、新疆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并经计算得到。

结果显示,方程拟合度高达97%,即使经过修正后也达到了93%。除了x4系数在20%的水平下显著外(数据较少20%是可以接受的),其他各指标都达到1%水平下显著,这是非常理想的结果。X负系数说明,在新疆,经济增长在时间序列上存在收敛。x1(-1)的系数为负,证实了新疆资源丰裕对g存在滞后一期的负影响,证实了资源诅咒在新疆的存在性。但x2和x4的系数也都是负数,似乎有悖常理,实则不然,这恰恰说明:在新疆,技术和物质积累可能存在闲置、浪费或其和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相匹配,以致当年这些重要的因素在新疆并不能立即转化为生产力,反而造成了GDP增长的损失。x3前的正系数说明高度市场化和开放化的制度对新疆经济增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实,正是受到极端势力和其他破坏势力的干扰,在新疆不得不采取的集中、管制和政府干预的政治经济制度,阻碍了x2和x4立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造成了资本形成和技术在当期消耗了大量的GDP却未见多大成效。

摘要:基于国内各省区经济增长和资源丰裕度的统计考察,构造新疆经济增长与资源丰裕度、技术、制度、物质积累等变量的回归模型。检验发现,新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负影响存在一期滞后,制度因素对新疆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资源丰裕度,“资源诅咒”,制度

参考文献

[1]巴罗,萨拉伊马丁.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

[2]袁志刚,等.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程志强.资源诅咒假说:一个文献综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8,(3).

[4]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1):78-79.

[5]徐康宁,韩剑.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距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学家,2005,(6):96-102.

“旅游资源诅咒”研究综述 篇8

一、旅游资源诅咒发展的主要阶段

1. 第一个阶段 (1980~2000 年) :“资源诅咒”的初探

1988 年奥蒂第一次提出 “资源诅咒”的概念;1993 年奥蒂在研究产矿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时使用“资源诅咒”的概念在经济学文献中;萨克斯和沃纳对资源诅咒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戴维斯通过研究得出“资源诅咒”不存在的结论;萨克斯等人还衍生出动态的“荷兰病”的内生长模型和在新古典环境下发展包含自然资源部门的一般动态均衡模型。同时还有很多学者对初级产品部门的就业比例、人均耕地数量、能源储量等指标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 都得出了负相关关系。

2. 第二阶段 (2000~2009 年) :“资源诅咒”理论研究的高潮

帕皮拉克斯、格拉夫等人对资源诅咒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 然而一些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 前期戴维斯得出“资源诅咒”不存在的结论, 曼扎诺和罗伯托等通过研究也得出“资源诅咒”不存在的结论, 如丁和菲尔德、 萨拉-伊-马丁和苏巴曼安等通过研究得出“资源诅咒”的出现存在着一定的条件性。 很多科学家对“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普雷毕斯奇提出了“中心-外围”论;普雷毕斯奇和辛格提出了贸易条件恶化论;柯尼尔和霍夫勒从政治机制角度提出了资源-冲突论, 同时有很多国外学者从制度机制方面解释“资源诅咒”。 2006 年徐康宁等人首先对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 得出负相关的结论。 之后很多国内学者对资源的不同类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资源诅咒传导机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

3. 第三个阶段 (2009 至今) :“旅游资源诅咒”在中国的发展

2009 年朱希伟等人正式对旅游资源的诅咒问题进行探讨, “旅游资源诅咒”在国内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 对空间尺度、研究方法、 传导机制等问题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 对中国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还没有进行很好的区分研究。

二、旅游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

旅游活动对经济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荷兰病效应、挤出效应、价格波动和机构质量 (制度质量) 四个传播渠道。

1. 荷兰病

发现某种资源或者资源价格的突然上涨将导致两种结果: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 出口资源带来的外汇收入使本币升值, 则制造业部门想要吸引劳动力得花费更大的代价, 增大了制造业出口的竞争力, 被称为资源转移效应;资源出口带来收入的增加, 主要是通过进口国外相对更便宜的制成品来满足, 从而增加对制造业和不可贸易部门的产品需求, 被称为支出效应。这两种效应的结果最终让制造业衰落而服务业繁荣, 关键是制造业承担着技术创新和组织变革的使命, 因此国家就失去了长期发展的动力。

2. 人力资本投入不足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 积累一定的人力资本是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条件: 资源丰裕的国家, 生产初级产品是经济活动的主要部分, 但它并不需要很高技能的劳动力, 因此没必要用扩大教育支出来增加人力资本。个人而言, 由于就业领域仍然以初级产品部门为主, 接受教育以提高人力资本的收益并不高, 因而个人也缺乏接受教育的激励。

3. 制度质量弱化

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认为良好增长绩效的实现必须具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环境、高效的行政体系、 自由的市场经济秩序等制度。 表现在两个方面:寻租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手段, 甚至牺牲公共利益来阻碍竞争者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寻租行为使很多资源丰裕的国家与各种腐败、官僚化、市场残缺等现象联系在一起。

4. 资本形成角度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是区域经济不能均衡发展的动力源。 具体表现如下:单一的资源生产结构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 地方政府机会主义以及寻租行为, 导致流动机制不畅。 资源开发过度导致所需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 在资本的形成上远远赶不上资源贫瘠的东部地区, 产生了严重的“资源诅咒”现象。

三、旅游资源诅咒的研究方法

1. 旅游经济水平总体的空间差异格局

空间格局差异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方面表示地区差异变化程度, 通过区域城市差异标准差来表示;另一方面表示各单元在区域内的变化, 导致区域的格局变化。反映空间相对差异的重要指标是变异系数, 可以消除国内旅游收入绝对值的不同年份对空间差异性的影响。 变异系数越大,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区的空间差异性越大。 变异系数的公式为:

其中, v表示变异系数;Xi表示i地区的国内旅游收入, 为某省各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平均值;n为某省地区总数。

反映空间经济水平的绝对差异, 值越大空间经济发展差异越大。 公式为:

S为标准差;Xi为i地区旅游的经济水平, 用旅游总收入在区域总收入的比重衡量;为有关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均值;N为区域的样本数。

2. 旅游经济水平的空间结构差异

旅游经济区位熵的概念指从结构上表示省域中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差异, 在衡量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作用方面效果显著。 P.Haggett首先提出区位熵概念, 多次运用在区位分析中。旅游经济区位熵反映了各地区相对于全省在旅游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性, 公式:

其中, Qi指每个地区的旅游经济熵;Si指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Pi表示整个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 Qi越大, 地区旅游的经济发展反而会越高, 如果Qi>1, 该地区的旅游经济比全省的水平高;反之表明该地区旅游的经济比全省的平均水平低。

3. 旅游资源禀赋与经济的空间耦合度分析

旅游总收入指数的引入是为了让旅游总收入同资源禀赋有可比性, 运用二维组合矩阵分析了对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公式如下:

其中, Ri指旅游总收入指数;Xi为i地区旅游总收入;Xmin和Xmax则分别表示江苏省各地区旅游总收入的最小和最大值。

四、旅游资源诅咒在国内的研究和实践进展

朱希伟、曾道智 (2009) 讨论了旅游资源、 工业集聚和资源诅咒这三者的关系, 通过资源收入效应与资源转移效应的分析来解释“资源诅咒”现象。 王美红、孙根年、康国栋 (2009) 讨论了景观资源、名牌景点与财务业绩之间存在着空间错位现象, 采用二维组合矩阵进行验证了旅游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 韩春鲜 (2009) 、王玉珍 (2010) 分别对新疆、山西进行实证研究, 探讨旅游资源禀赋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 得出两省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已存在经济学中 “资源诅咒” 现象。 左冰 (2013) 从省域空间尺度并用计量分析法对中国旅游是否存在“资源诅咒”问题进行了检验并剖析了其传导机制, 他的进步在于旅游资源不仅是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而且是对地区整体经济的影响。 方法林 (2013) 对江苏省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耦合度进行分析, 得出江苏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总收入之间不仅存在空间的同步性也存在着空间的错位性。黄震方、方叶林 (2013) 对省域旅游发展的错位现象与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说明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不同是导致错位现象的主要原因。

国内目前对“旅游资源诅咒”的研究是通过几种概念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并且用错位现象来代表旅游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研究的空间尺度比较局限。 其实“旅游资源诅咒”一种研究思路是从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主要研究方法是旅游经济学的一些方法。另一种是旅游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主要研究其传导机制。

五、旅游资源诅咒对旅游业的启示

旅游经济除了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地位外, 对促进国民的经济发展、相关的产业带动、经济的结构改善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旅游业规模已经相当大, 并迅速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快、产出水平高的一项新兴产业, 是我国的一个先导产业, 从计划向市场经济转变和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目前对旅游资源诅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理论解释和经验研究上, 而对它的传导机制、政策建议以及分析也比较薄弱, 也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考虑旅游资源诅咒假说时, 一定要考虑资源繁荣的背景, 结合到我国旅游业现状, 以及一些传导机制会导致将来旅游资源诅咒的发生。旅游是资源依赖出口型产业, 与传统的自然资源型产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目前为止并没有开展相关的两者对比研究。

摘要: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经济增长速度的迅速提高, 其中是否存在“旅游资源诅咒”现象值得深思。文章先对旅游资源诅咒的概念进行分析, 探讨旅游资源诅咒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传导机制, 总结了目前旅游资源诅咒的研究方法, 了解目前国内旅游资源诅咒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旅游资源诅咒对旅游相关方面的启示。

关于“资源诅咒”效应的文献综述 篇9

多数学者主张丰富的资源对经济发展有抑制作用。这方面做出开创性研究的是Sachs and Warner (以下简称SW) (1995) , 他们采用初级产品出口占GDP比重作为资源丰度的衡量方法, 证实了拥有高自然资源出口比例的国家经济增长缓慢, 即使控制了初始人均收入, 贸易政策, 政府效率和投资率等重要变量也依然如此。

学者们逐渐发现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受许多复杂的因素控制的。Jørgen Juel Andersen, Silje Aslaksen (2008) 认为资源诅咒在总统民主制国家中广泛存在, 而在民主议会制国家中不存在这样的问题。Hausmann, Rigobon (2002) 考虑了贸易结构后发现, 出口多元化经济体不容易遭受诅咒。

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存在“资源诅咒”效应。胡援成, 肖德勇 (2007) 采用模型构建和运用面板门槛回归分析, 认为我国省际层面上确实存在资源诅咒, 且门槛值受当地高素质高能力人才比例的影响。邵帅, 齐中英 (2008) 认为, 西部大开发后, 能源开发对西部科技创新及人力资本投入有一定的挤出效应, 并导致腐败的滋生, 这三种间接传播途径阻碍了经济增长。

另一些学者则得出了相反的观点。如方颖, 纪衎, 赵扬 (2008) 选取采掘业从业人员数占当地人口数比例来反映自然资源丰裕程度, 选用横截面模型得到“资源诅咒”假说在中国城市层面上不成立, 但对省内其它城市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张亮亮, 张晖明 (2009) , 认为中国省级层面不存在“资源诅咒”。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主要源于自然地理条件、人口集聚规模以及改革初期制度因素差异。

二、国内外文献对资源禀赋衡量方式的选取

自SW采用初级产品出口占GDP比重的测量指标后, 多数学者采取如初级产品部门的就业比例 (Glyfason, 1999) , 资源租占GDP比重 (Hamilton, k., 2003) 等, 均得到与SW相同的结论。

然而, Ledermann, Maloney (2003) 采用初级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比重, 却得到了资源对经济发展有正向作用的结论。Stijins (2005) 采用人均土地、石油、天然气、矿产储量等指标, 初步验证了资源种类与经济增长有不同关系, 一国的经济发展取决于如何使用自然资源。Isham等 (2002) 认为, 集中型资源 (如矿产资源) 相对于分散型资源 (农业耕地) 更容易产生资源诅咒。

从现有文献看, 国内学者采取的指标有:1、采掘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 (徐康宁、王剑, 2006) ;2、采掘业职工收入占地区职工总收入的比重 (丁菊红、王永钦、邓可斌, 2007) ;3、能源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邵帅、齐中英, 2008) ;4、采掘业从业人员数占当地人口数比重 (方颖、纪衎、赵扬, 2008) 。5、矿产资源的基础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比重 (徐康宁, 韩剑, 2005) 。采用不同指标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如方颖等 (2008) 得出与主流观点相反的结论, 认为“资源诅咒”假说在中国城市层面上不成立。

三、问题与展望

1、根据Isham等 (2002) 的结论,

集中型资源经济体 (如矿产资源) 更容易遭受资源诅咒, 因此, 国内学者采用能源和矿产这两种经济租高且对工业化进程有重要战略作用的自然资源来衡量地区自然资源丰度应该算是合理的。但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分类对研究结论有重要影响, 这方面还需要学者们细细斟酌。

2、在国内学者采用的五种资源丰

度衡量指标中, 自然资源的基础储量最能反映自然资源禀赋水平, 但由于数据的获取难度较大使得多数学者转向用资源出口量、产量、就业水平来代替, 这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摘要:本文重点围绕“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性, 资源丰裕度测量指标的选取问题, 对国内外关于“资源诅咒”效应研究现状进行评述, 并提出了一些问题与展望。

关键词:“资源诅咒”效应,自然资源禀赋,资源丰度指标

参考文献

[1]Sachs, J., Warner, A., 1995.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5398, Decem-ber, 1–47.[1]Sachs, J., Warner, A., 1995.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5398, Decem-ber, 1–47.

[2]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管理世界.2007第4期, 15-23[2]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管理世界.2007第4期, 15-23

[3]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2008第4期147-160[3]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2008第4期147-160

性格诅咒爱情 篇10

找不到诅咒的根源,18岁时犯的错,28岁、38岁了一样可以再犯。

半年前,我的婚姻还像“一件华美的袍子上落满了虱子”,现在我却要从这里离开。在我看来,一切美好刚刚开始。

8年前,或者10年前,可不是如此。

1996年,我21岁,当时来说,就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妈妈的同事对妈妈说,家里父亲死得早,我身为老大,早点找个婆家嫁了,也少分心事。

她给我介绍对象,对方的条件看来还不错:仪表堂堂,学历不低,从农村娃子一点点熬到现在,一个人在外面闯荡,倒真是有些勇气。

妈妈带我去见面。初见时,介绍人问我感觉如何,我只是茫然摇头,一边转身看妈妈。妈妈一连说“不错啊”。他对我的印象也不错,我们就淡淡接触下去了。

他的工作单位在郊区,每周能回来一次,他对我倒是殷勤,知道我喜欢吃什么,就巴巴地给我买来。恋爱在最初的时候总是美的,我们接触了一年半,可是,真算起来,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他给人的感觉比较踏实,喜欢帮妈妈筹划家庭的布置等等,妈妈也觉得这个人贴心。

我们认识一年半的时候,他母亲突然病了,莫名其妙地总是头晕、呕吐。我和他顶着36摄氏度的太阳赶回去,把他母亲接来我家,我和妈妈、妹妹一起伺候着。白天请假带她去检查,晚上回来,翻身、擦身、半夜起来倒呕吐物……我和他当时还没订婚,可是作为媳妇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检查的结果令人放心——骨质增生压迫了神经,只要吃药控制就可以。他妈妈回到家就写来信,催促我们结婚。

我问妈妈的意见,妈妈说,既然早晚都是他,还不如早点定了算了。

我们决定订婚。

在订婚前夕,他大学时的前女友突然来青岛看他,他带我去接她。站在她面前,我没有一点嫉妒,倒是从她眼里,我看到了沮丧。我给她找了住处,又让他好好陪着她,然后一个人回了家。

我安安静静地在家看书,他急急奔回来,对我解释,并说我识大体,是他要的女人。其实我真的毫无感觉,对那个女孩,我没有一点嫉妒。这是因为我自信?似乎不是,可是究竟出于什么,我不知道。

然后,我们订婚、结婚。

我们结婚没有仪式,两个人就像是私奔一样,回了趟婆家就算了。我没有要他家的钱,在我看来,只要两个人过得好就可以。其余的都不重要。只要温饱,两个人相敬如宾就可以。

婚后的生活却不是如此。他没有房子,又是一周才回来一次。妈妈不放心我们在外面住,索性就住在一起。有些不方便,可我们的经济状况,也不容许出去租房子。

每周回来一次,腻都腻不过来,最初的时间的确是美好的。他对单位提出申请,调到市区来,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反而有了很多矛盾。

首先是生活习惯。我喜欢读书,习惯于晚上写字,睡得晚,起得晚。他的生物钟则是晚上9点半睡觉,早晨6点不到就醒了。每次他醒了看见我在睡,就骂我懒。他说,在他们老家,女人早晨不给老公做饭是要挨打的。

我没当回事,心里觉得他大我4岁,总是宠我的。加上和我妈住在一起的时候,对我百依百顺,我也习惯了。

可是,我们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我的性格开朗,身边的朋友、同事都喜欢我。但凡遇到谁过生日,都喜欢叫着我。可是每次他都不让我去,原因是——一群男男女女,搞在一起吃吃喝喝,什么样子。

到后来,干脆连我和我妹妹出去逛街都被制止,原因是——在我老家,女人没事去集上逛是要挨打的。

最初我什么都依着他,时间久了,终于有了一次吵架。两个人都在气头上,我说他是“农村意识,把媳妇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他动手打了我。

我当时就蒙了。万万想不到,他会打人。我生平最看不起的事情就是男人打女人,想不到这样的事情居然被我遇到了。

事后他反复道歉,并许诺以后不再打我。他说他喝醉了,我也就原谅了他。

裂痕只要有了,就会一直存在。我们总是争吵不断,又是为了一点小事就吵闹起来,之后他又打我好几次,过后就以“喝醉了”为借口。

但是我发现,最初他打我之后,会有内疚的表情,但是后来会变成一种兴奋。而且,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会以命令的方式要我和他做爱。哪一次我拒绝了他,他就会表现出一种狂躁,第二天早晨就会找引子骂人,然后打人。

我提出离婚。

可是这时,我发现我怀孕了。这件事让我非常矛盾。他一再保证、道歉,我心软,把离婚的事情放下。

怀孕非常辛苦,漫长的妊娠反应,接下来就是浮肿。他对我体贴备至。但是,时不时地还是有话说:“我现在是看你怀孕呢,所以不打你。等你把孩子生下来……”

我的心里总是掠过一阵阴影。

我生了,是个男孩。他高兴疯了。他的事业开始起步,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我却充满了忧虑,我所在的国营单位本来就不景气,在我怀孕生子期间,就开始转制,有人传言说,可能会取消。也就是说,我们这群人将不知去向,可能会被推向社会,自谋生路。

他说,没关系,在家带孩子吧。我还是养得起你的。

就这样,我开始了全职太太的生活,每天在家抱着孩子。家务繁重,每天就希望他能帮帮我,可是他的应酬多了,总是醉醺醺地回家。好在有妈妈帮忙,还不是太辛苦。

孩子到了半岁,家里的底子有些空了,他的埋怨也来了:“你吃我的、喝我的、穿我的……”我为此和他吵了一架。第二天就开始出去找工作。

孩子还在哺乳期,没有单位肯要这样的员工。我碰了一鼻子灰,他的讥笑就来了:“你看你能做什么?还不是得依靠我?”

我心里憋了口气,在孩子断奶之后我又开始找工作。那些平时他不让我联系,他看不起的朋友们这时帮助了我,他们帮我找到一份文案的工作。我上班了。

可是,我不会用电脑,为了不露怯,我每天都等别人走了之后才去练习打字,学习平面设计。最初,他也是支持我的,渐渐地,两个月之后,他开始盘问我的去向,他开始翻看我的包和手机。

一天,单位周年庆典,圆满结束后,同事在一起吃“庆功宴”,我10点钟才回家。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打,也不听我解释,嘴里骂着“贱货”。

那天当着我妈的面,他打我,妈妈哭着在外面敲门,可是他还是打我。我一时悲愤就晕倒了。救护车来了,把我送进了医院。

之后我们的感情就变得很淡。每次他要和我做爱我都毫无感觉,在我看来,婚姻最起码的尊重已经丧失了。

我在想,爱一个人就是控制吗?不。

他有自卑,他急于控制,他想让我百依百顺,他希望我毫无个性,他打我。而且,每次我生病的时候,他的性欲会很高涨,甚

至在我意外怀孕堕胎后的第二天。

我觉得我的心,死了。

孩子到了两岁,总是不说话。他怀疑孩子得了孤独症,他说,“我的社会地位和能力都比你强,说明我的基因没问题,孩子的缺点全部都是继承你”。我简直觉得此人不可理喻。

他抱着孩子四处检查,回家动辄摔摔打打——孩子从出生就是我带大的,他没有看过一天,所有的问题就是我的。我生的不好,我养的不好。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他断了给我的生活费,因为——“我养着你,你就给我生这么个孩子”。

这时,单位有个外调的名额。他主动请缨,出发了。

他一年才回来一次。最初说是去两年,结果一去就是4年。平时很少联系,没有往来的信件。他打电话,就是跟孩子说几句话,和我,没有交流。

妈妈说,孩子不说话,是因为舌头下的筋太短,他发音不好。长大一些自然就好了。果然,孩子到了5岁开始说话。我以为这就可以前嫌尽释,可他还是一样,生活费也没有,人也不曾要求回来。

4年时间的分别,纵然是情深似海,也蒸发得差不多了。更何况,我们之间这些微薄的感情。

他打电话给我,第一句话:“在哪里?”第二句话 “和谁?干吗?”,他专门找晚上9点打电话,查我的考勤。然后就和孩子说话。

我也曾多次提出生活费的事情,他就说:“你不是新女性吗?我要你在家带孩子你不,你出去工作,就自给自足吧!”他有时每个月给孩子500元钱,也就是个托儿费。之后的,就是我来负担。

儿子慢慢长大了,知道保护妈妈,知道帮妈妈干活,他也知道要爸爸。

我要求他回来,他一句话扔过来:“人家军嫂两地分居的,人家就不活了?就你娇气?”我说,孩子马上就要上学了,他需要父亲。

终于,他回来了。在分开5年之后。

他是带着怨气回来的。回来之后,每天在家阴沉着脸,给孩子辅导功课,动辄“下贱”、“笨蛋”、“混蛋”、“榆木脑袋”,我谨言慎行,还是被打骂。他喝酒回来,孩子如果没睡觉,也是要挨打。

爆发的那天终于来了。

一天晚上,我在洗脚,顺便开着电脑杀毒。他回来了,一身的酒气。见我没睡觉,就要我给他打洗脚水。我说,我在洗呢,你等一下。他就开始骂起来。

我有些气恼——这是做什么?回头顶了句:“行了吧?”

他冲过来就打我的耳光,然后是鼻子、嘴巴。我感到自己流血了,而我第二天要见一个重要的客户。不用看,按照我一贯的经验,脸肯定是肿的,我该怎样解释我的伤?

我狠狠瞪了他一眼,低头去擦脚,谁知他以为我要还手,回头照着我又是一通打。

我强忍了一下,想着隔壁就是我妈,我起身去倒水。回到卧室的时候,他两眼冒火,骂了我句“贱货”,我知道,这两个字就是他打人的前兆。今天想必是在外面遇到了不痛快的事情,我——又成了出气筒。

当时我血往上冲,结婚9个年头,他打我不计其数,我身上的有些伤,不留神就会痛,还要我怎样?

当时一个念头就是——鱼死网破。

我冲进厨房,抄了菜刀,冲进卧室,冲着他的后背就是一刀。我说:“行了吧!你还打我!”

他转身就夺刀。他把我按倒在床上,用被子蒙住我的头就打,我的胳膊、肚子、大腿……渐渐地,我觉得喘不过气来。不知道拳头还是刀背,一下下落在我身上。

我装死!他掀开被子看个究竟,我推开他就往外跑。我喊了声“妈”,这时突然感到头部一痛,眼前一片金星,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等我醒来,脸下面一片湿润,我抬头,原来是血。第一个念头就是——鼻子破了。我勉强撑起来,可是头发在滴血。我下意识地抬手去摸,这时,第二刀到了,砍在我的手上。我这才反应过来,应该是头受伤了。

他骑在我的身上,一下下打我。我已经失去了力气。这时,我听到了妈妈虚弱的声音:“你要不要连我一起杀了?”

趁着他的注意力被妈妈牵过去,我拿了手机就往外跑。他抓住我的头发,把我拽回来。我拼命挣扎,妈妈扶着门框勉强站住:“你们这是干吗?”

趁机,我又一次向外跑。我跑进了厕所,报了警。

我的头部伤口6厘米,属于轻伤,身上的瘀青都是黑色的。

我捡了条命,在家休养了一个多月。

我们签了离婚协议书。

离开他,就是结束噩梦。

我在想,我的选择是错误的,那么当时,我为什么会这么选择?不能把责任推给妈妈,当初,他一定是什么吸引了我。是什么?

我求助心理医生。医生说,人的爱情选择和对异性的认知,往往来自于自己的父母。

回想小时候,我的家庭中,父母恩爱,妈妈是个隐忍的女人,多年来侍奉有病的父亲,而父亲,原本是性情温和的,当得病之后就变得暴戾,动辄对我和妹妹责打。

不管我怎样想,总归还是习惯性地去找一个和父亲相似的人作为自己的丈夫,那权威的、控制欲的、强势的。可是,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女人们可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诅咒了自己的爱情。其实恰恰就是自己的性格。

找不到诅咒的根源,18岁时犯的错,28岁、38岁了一样可以再犯。

好在我找到了。

我对自己说,以后,不要找这样的男人了吧!

好在,噩梦已过去。新的生活就要开始。

规避洛阳经济发展的“资源诅咒” 篇11

纵观解放初期到现阶段60多年的发展, 洛阳“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发展主要以资源消耗型为主, 并且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硅光电、石油化工、能源电力等五大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当然, 这一工业结构发展也有洛阳自身发展的原因, 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洛阳的自然资源储备丰富, 为其重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础。但是在现代这个技术经济、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社会, 仅仅依赖丰富的资源储备, 是无法满足有效发展需求, 并且很容易掉进“资源诅咒”陷阱。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 洛阳必须做好工业结构的调整, 与时俱进, 最重要的就是摆脱资源型城市这个包袱, 发展现代高新技术产业。

1 洛阳经济发展存在的“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理论主要是指自然资源严重阻碍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并不是福利, 这往往易于常态,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针对这一反常态的经济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资源诅咒”需要引入自然资源丰裕度这一概念, 结合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 考虑数据的可得性, 本文针对性的选取18个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考察对象, 将各市煤、电这2种能源的产量, 按照中科院公布的标准煤折算公式折算为能源总产量;然后计算出2000-2012年各市的年均能源产量;最后以各市年均能源产量占选取的对象整体的年均能源产量的比重作为各市的能源丰裕度指标。各市能源总产量=原煤产量×0.714+发电量×0.123, 式中0.714, 0.123分别是原煤、电折算成标准煤的系数。

注:1.所有数据根据2001-2012年的各省、各市统计年鉴计算得出;2.这里的工业生产总值是按当年价格计算。

洛阳市的能源丰裕度在煤、电层面排名靠前, 着重选取的数据以沿海的城市为主, 通过数据分析 (见表1) 可以看出:洛阳的能源丰裕度在所选取的城市中排名第一, 但是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并不靠前, 这说明洛阳的经济发展存在“资源诅咒”;在工业经济方面, 洛阳和沿海一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差距;与沿海城市相比, 洛阳的工业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 需要合理调整、引导, 才能保持高质量、高速发展。

通过数据对比, 将能源丰裕度与工业总产值变化的趋势制作成效果图 (见图1) , “资源诅咒”在我国一些城市基本存在, 当然由于数据选取的对比性、数量局限, 并不能排除某些城市, 例如具有战略发展、资源辐射等特点的城市, 拿我省省会郑州市和洛阳相比, 高度的战略发展, 无论是从河南省的发展, 还是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郑州无疑会成为绝对的顶梁柱、主心骨;优越的地理位置, 从周围的洛阳、平顶山、三门峡、焦作、安阳、许昌等等都可以得到大量资源的发展支持, 当然, 像郑州这样的城市很多。所以, 从上述数据分析得出, 在我国城市层面还是存在“资源诅咒”的。

2 洛阳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洛阳经济发展存在“资源诅咒”, 这大部分原因归结于洛阳的工业结构的不合理, 笔者从洛阳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轻重产业比重结构、工业企业规模结构3个方面分析洛阳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2.1 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

洛阳市中2012年 (见图2) 国有及控股企业利润总额占比 (36.67%) 远低于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占比 (43.14%) , 说明洛阳市国有经济实现利润的能力落后于其他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亏损企业数仅有31.39%, 但亏损总额占比达到85.88%, 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43.14%, 但管理费用则达到52.24%。上述这些情况表面国有经济的改革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从2012年洛阳工业各所有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上看, 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占比有所增长, 占比达到51.72%, 比2010年多了3个百分点, 而国有控股回落了5个百分点, 以43.14%位居第二。说明有所调整, 但是调整力度不容乐观, 并且“三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仅有2.91%。比重越来越低, 其余项占比也是少之又少, 充分说明了洛阳经济开放度较低。

2.2 轻重工业比重结构

从图3可以看出, 洛阳仍然持续过度重工业化, 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过度的重工业势必让洛阳严重依赖资源、能源, 洛阳的发展难以走出这一困境, 恶性循环, “资源诅咒”难以避免, 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2.3 工业企业规模结构

图4表明, 洛阳大型企业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 而从洛阳传统的重工业国有的占比优势可以看出, 洛阳的重工业主要以大型企业为主, 大、中、小型企业的分布不协调, 严重影响洛阳的产业结构, 大型企业无法形成主导, 中小型企业无法完成专业化分工, 产业集群难以形成。

3 规避“诅咒”的对策措施

3.1 政策引导

加强政策引导, 积极发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增加专项资金开支;大力支持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项目;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实行免征营业税、减免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对企业贷款建立贴息为主、税收减免为辅的政策支持。

3.2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建立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 同时要紧密发展一批服务于核心企业的优质中小企业;推进核心企业在全国、全世界的战略布局, 快速形成产业链;推动企业重组, 增长产业链的凝聚与整体竞争力;积极发挥核心企业的“溢出效应”, 强化产业链的衔接, 促进核心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

3.3 加强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衡量着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成败, 洛阳传统产业模式决定了其核心产业对于资源的依赖性,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 洛阳经济的发展已然不能再过分依赖资源、能源, 洛阳已处在“资源诅咒”怪圈,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减缓甚至避免“资源诅咒”的发生。不仅要有政策支持, 还要有政府计划调控, 充分发挥洛阳的科技、教育优势。而且需要创造一个优良的创新机制和环境, 推进技术交流, 促进相关联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推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进一步促进洛阳产业快速转型。

摘要:“资源型”、“重工业”等经济符号带来了洛阳经济过去50多年的发展。随着社会步入21世纪, 传统的工业结构不仅无法满足洛阳的发展需求, 甚至还会“诅咒”洛阳的发展。洛阳的经济发展已经陷入了“资源诅咒”, 只有合理的规避洛阳经济发展的“资源诅咒”效应, 才能再一次赢得洛阳经济的高速发展。

关键词:洛阳,资源诅咒,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玲.加快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方向分析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1, (23) :122-123.

[2]张纪.论洛阳市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战略[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2) :14-17.

[3]徐仪红, 郭忠兴.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资源诅咒”的实证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2) :202-208.

[4]高永祥.资源诅咒与经济发展门槛—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2011, (1) :27-30.

上一篇:考古遗址下一篇: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