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改

2024-11-06

高效课改(精选12篇)

高效课改 篇1

面对目前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各方面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 人才来源于教育。自“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各领域涌现出大批祖国需要的人才,但这远远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 培养人才,教育是基石。 而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 传道”“ 授业”“ 解惑”等任务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的地方。 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 寻找出一种教学方法, 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 少教”达到“ 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这种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的有效性, 必须增强质量意识,科学全面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正确把握新课改前进的方向。因此,除了积极借鉴、吸收各地先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外,完善课堂教学体系,打造高效精品课堂,是真正达到“ 低耗高效、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就我自身而言,从教以来我始终这样要求自己。

一、扎实备课,有备而来

俗语有云:不打无准备的仗。只有准备好了,方可游刃有余。作为教师,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要想上好课则必须要备好课。 于是,备好课自然就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如何备好课呢? 功夫应该是多方面的。

1.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了然于胸

任何一个单元的教材编写都是有明确的主题以及目的性的。 教师对教材的烂熟程度必然会影响到教案编写的质量。 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必须围绕课程标准设计活动目标、重难点以及活动方法。 备课过程其实是再次熟悉课本和学生的过程。 在这样的准备活动中,老师往往会收获很多意外的成果。

2.让教学环节异彩纷呈

备课是教师用语、教法使用的推敲。 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鼓励评价学生中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标准,兴趣激发了,学习效果才能跟随而来。

3.了解自己的学生

学生是上课的主体。 任何一个个体都会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课堂的认知、 吸收能力各有差异, 教师应避免在课堂上一刀切,教学设计在适应普遍的同时还要照顾到个体。什么样的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需求,这就是课前我们要掌握的。

二、用问题激发学生共鸣

提问是激发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教学检测的必要方法,提问的质量经常会决定课堂环节推荐的效率。 因此,提问不可小视。

1.问题层次要清晰

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 教师的思路要明晰,这将对学生思维起到潜在的导向作用。

2.问题指向要明确

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

3.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来提问,大的、难的问题应分解为具体的小问题,让学生仔细思考便能回答出来。

三、授学生以渔

1.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开始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 帮助学生找到难点和重点,再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做笔记,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

听好课是学生获得新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在课堂上听懂了多少。 要指导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强记忆。

3.指导复习方法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所以要及时复习。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许多疑难问题往往也是在不断的重温旧知中茅塞顿开的。

四、增强反思的时效性

任何的学习活动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不管效果好与坏,及时反思都是必要的。 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经验交流还是自我修正,最终是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反思做得好必将发挥优势,更加有利于进取,反思不到位,教学活动也就会停滞不前,迷茫一片。

五、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每单元教学之后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关测试,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弥补教学工作的不足。期中、期末考试后,要进行学情分析和自我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教育是百年大计,为了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提高教学效率,完善教育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精细规范基本环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要在前进中不断摸索,践行科学质量观,科学、规范、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质量的新跨越。

高效课改 篇2

助力高效备考

——金太阳教育引领新课改下的高效备考心得体会

李永刚

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做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

——邓小平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

2004年,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体系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它对高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施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就新课改整体的推进而言,仍然存在很多的犹豫和疑惑,存在很多的障碍和问题。从多数学校的具体行动来看,呈现出这样的基本规律和表现:一是传统的高考升学率高、学习成绩好的学校,不愿意进行深入的新课标改革,只愿意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二是对高

一、高二阶段的课程学习进行适度改革,但是高三阶段的复习和高考备考,则更愿意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高强度的、突击式备考复习。所以,在很多的学校,虽然在高一高二阶段开始推行课改,但是到了高三备考复习阶段却依然走回了传统教学的老路,呈现出新课程改革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多做练习题,强行记忆,多进行模拟测试,反复进行冲刺复习,甚至进行押宝式猜题训练等等,以此作为提升高考成功率的手段和法宝。造成这种现象的核心原因,就是担忧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负担的减轻会影响高考升学率。因为,升学率依然是中学教育水平和成绩的最大衡量标准。一旦因为新课改的推进造成升学率的降低,那么无论对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还是家长,都是无法承受的后果和压力。在2011年2月2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人才研究会举办的首届新课堂改革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上,许多教育局长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新课改是否会对升学率形成影响,是各地教育局长、中学校长以及学生家长最大的担心。他们说,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学生家长层面没有引起多少关注,相反,家长们更愿意把孩子交给管理严格、传统教学经验丰富的学校和老师。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如何实现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效果的完美统一,依然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长最核心的关注点时,推行新课改的突破点,就在于把新课改与新高考结合起来,找到新课改模式下高考备考的新途径,以确保新课改对高考升学率形成促进,而不是形成影响。

金太阳教育倾力打造的高效备考整体方案

在当今高考选拔模式未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新课堂的改革要顺利进行,必须解决好新课堂推进与高考成绩相统一的问题。即新课堂改革不仅不会影响高考成绩,而且会促进和提升高考成绩。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命题。

作为中国最具实力的基础教育研究和服务机构,金太阳教育集团长期以来高度关注新课改、研究新课改、推动新课改,成为在新课改中最给力的民间教育研究机构。为验证这个命题,为进一步助推新课程改革,金太阳教育集团展开了新课改理念和模式下如何实现高效备考的研究和探索,探寻如何实现新课改模式下的高效备考。

高效备考·导学系列:《金太阳考案》、《高考三一设计》、《重点难点专题透析》等;

高效备考·导练系列:单元检测卷,AB滚动检测卷等试卷产品等;

高效备考·导考系列:全国大联考卷、全国100所名校最新模拟卷、冲刺卷等。

金太阳教育高效备考研究成果

高效备考·导学系列之《金太阳考案》

这是金太阳教育深度调研、倾心打造的高三备考数据库。它权威解读考纲考点、高考真题,从而构建高端数据库;它翔实讲解基础知识,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构建知识数据库;它探究学科思想,归纳解题方法,从而构建技能数据库;它融汇考情信息总结名校名师备考之心得,从而构建预测数据库;它精选各类备考资料,全力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构建全息数据库。

它是优秀学案和教案的统一体,既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更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帮助老师把握备考方向,提高备考效率。

高效备考·导学系列之《高考三一设计》

这是基于学案导学模式下让学生自主复习、合作复习、探究复习、反馈复习的高效备考方案。它以“创新”为魂,以“高效”为锋,以“引领”为策,充分演绎了高效课堂下高三备考模式。学生用书分为:《预学案》、《导学案》(含《思学案》)、《固学案》,教师用书三案合一。

《预学案》注重加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以超越人性弱点、突破惰性屏障为特点,注重创新学习设计,提倡回归学习本真。

《导学案》注重训练技能的应用与拓展,注重发现规律、突破规律,提倡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

《固学案》注重激励思维的探究和创新,倡导知识与方法的融汇,提倡知识与方法的超越。《思学案》注重厚积情感的体验与感悟,注重超越:超越知识、超越思维、超越自我;提倡高效:高效学习、高效反思、高效总结。

高效备考·导学系列之《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作为金太阳教育业内首创复习工具——《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以高考热点、重点、难点为专题,重构知识体系,同时融入高考最新资讯,帮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抓主干,重联系、巧复习,授方法,引导学生补漏拾遗,提高备考效率。

2010年,融入金太阳教育学案导学研究成果的《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各学科的高考贴题率高达50%,用“专业的研究、精准的预测”展示了金太阳教育的研究实力,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高效备考·导练系列

金太阳教育系列试卷素有“行业最好试卷”之称,在业内鲜有负面影响。这不仅因为其独创的科学严谨、严格规范的特色编辑流程——“五审四校三通读”编辑模式,确保了试卷产品的质量,基本实现了零错误率;更因为在试卷的编写过程中,金太阳教育接轨教学需求,融入教研成果,有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综合考虑,合理规划,让高考复习事半功倍。高效备考·导练系列之高考复习单元测试卷以单元为编制单位,从基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合,将“层级理念”渗透到编写理念中,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感悟为基础,以学生的运用为落脚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在一轮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要求老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针对性复习指导。

高效备考·导练系列之高考复习AB滚动检测卷根据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特制,遵循“先快后慢”原则,及时关联、兼顾前面复习过的知识,克服遗忘过快的问题,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该卷以单位为编制单位,分AB卷,两级难度设计,实现滚动测试、层递推进,内引外延、合理延伸,促进学生逐步提高。

高效备考·导考系列

以曾编制组织参加联考的学校达7000余所,参考学生高达280多万人,占当年高考人数50%以上,具有“第二高考”、“中华第一月考卷”之称的《全国大联考》研发班底组建的学业水平研究中心,推出《全国大联考》、《全国100所名校最新模拟卷》、《冲刺卷》等整体导考系列的同时,提供定制式个性化服务,让高效备考·导考系列完备且不乏针对性,让高效导考生动!

高效备考·导考系列之《全国100所名校最新模拟卷》

深度研究高考特点和最新考试大纲,为一线备考把握方向,同时全真模拟高考,引导学生规范答题,全面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高效备考·导考系列之《冲刺卷》

是金太阳教育根据高考命题规律及2011年最新命题趋势,整合500位来自高三年级的名校名师力主学生的“必考点”及自身教研力量,精心命制的2套预测卷,是与高考卷从形式到内容都平行的试卷。

高效备考·导考系列之单独命卷:

随着新课程标准推进,地方性、个性化的教学需求成为一种必然。金太阳教育特推出定制式个性化服务,严格按照要求提供试卷单独命制,并利用自身开发的考试分析软件提供考试样本分析超值服务。

把握时代脉搏,助力高效备考,金太阳教育以规范体系的“导学—导练—导考”高效备考研究成果为工具,以定制式、个性化服务为手段,以教育培训、推广服务为亮点,致力于为学校提供新课标理念下的高效备案整体服务方案。

践行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 篇3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的教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教材从编排上更侧重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负责讲解教材内容,学生负责学习教材知识,教学只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成了知识的讲解者和占有者,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活的教科书,是拥有学问的智者,如果没有教师传授,学生是学不到知识的。因此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教学关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这样的教学使师生的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教替代了学。可是,新课改需要的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在课堂上,学生平等参与交流,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例如,在学习浙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我的家在哪里》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解了地图上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然后又给他们讲解了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紧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地图上的一般定向法指的是什么?2.假如你的家离学校2000米,你用1∶500的比例尺画出学校与你家的距离,应该怎样画?问题抛出后,我并没有急于给他们讲答案,而是和大家共同探讨,在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理解,增进了彼此的情感,形成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积极全面地发展是当今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历史与社会教学能不能真正走向素质教育,适应新课改要求,主要是看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因此,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自己的课堂有新鲜感、有趣味性,这对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是接受者、倾听者,而应是实验者、探索者、主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显示出来,教师就应该引导他们有成果要展示、有想法要陈述、有问题要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自己、修正自己,得到全面发展。我的具体做法是:1.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我通常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浙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他们搜集的资料精彩纷呈,很有学习价值。2.运用辩论法。我经常根据学生情况与教材特点选用此法。在讲《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通过辩论,他们对教材中的知识加深了理解。3.运用社会调查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调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浙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多种多样的社区》等课时,都成功地运用了社会调查法。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施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已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从事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因为时空跨度较大,涉及内容繁多,同时我们的教学时间又短,教师需要讲解的内容就多,学生往往觉得课堂枯燥乏味,致使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可是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使这种局面有了大大的改观,在多媒体声情并茂的展示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了起来,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例如,在学习浙教版初中历史《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等课时,我都充分地体会到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益处。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学生能在动静结合的画面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时代呼唤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作为一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就应积极学习新课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争取创造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验者对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6.

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 篇4

第一环节:“预习提示”, 它包含三个步骤 (自主预习、尝试练习、合作交流)

首先, 要求教师课前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预习提示”。在“预习提示”中, 我们可以用设计问题的形式,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预习。

“预习提示”具有导向性:从关注课标、关注教材、关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预习提示”,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级特点、学科特点, 从知识的导引渗透到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提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牵引, 为学生深入学习理清了思路。结合“预习提示”, 同学们在课前完成第一环节的一、二步自主预习和尝试练习。

然后,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解决初级问题, 并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记录, 形成初步“困惑”, 以便带入课堂。经过长期有条不紊的提示强化, 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形成能力。然后, 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困惑、带着挑战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此时, 进入课堂教学互动的阶段, 先实施组内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生生互动、学习应用、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过程, 它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成功的体验会给学生带来愉悦, 带来自信, 带来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第二环节:“点化检验”, 它包含两个步骤 (点拨释疑、达标检测)

针对上一步, 组内交流后各组余留的疑惑,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全班大讨论, 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异常高涨, 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当遇到大家都无法解答的问题时, 再由老师进行及时点拨释疑, 这里的点拨仍要注意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培养学生能力, 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思考, 不是简单地告知学生答案。当学生没有困惑时, 老师及时出示达标检测题, 题目不宜过多过难, 目的在于对学生当堂的任务及时检验和反馈, 并由组内当场评改。每堂课, 教师都要掌握优秀率和及格率。对有问题的学生, 组内及时帮助解决, 要求学生当堂达标。

第三环节:回归系统 (反刍总结)

最后, 回归系统 (反刍总结) , 也就是课堂小结, 可以由学生先结合课时目标回顾和归纳,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使知识纳入体系, 构建知识网络和知识树, 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

“课改杯”高效课堂大赛总结 篇5

课堂大赛总结

首届“课改杯”高效课堂教学比赛作为我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今年教体局教育教学重点工作之一,本次活动仅仅是开始。本次活动从4月11日开始到4月25日结束,历时两周,内容涵盖学校各主要学科,全校共26位教师参加了本次课堂教学比赛,并从中评选出特等奖4名,一等奖8名, 二等奖14名。纵观本次教学比赛,参赛教师准备充分,而评委们更是在认真听课,公正评判的基础上,学校又以教研组形式进行评课研讨,指出其长处和不足,从而使整个“课改杯”教学活动至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一、大赛突出的优点

1、态度认真:课堂大赛既是广大教师展现风采的舞台,更是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老师们比较重视,很多老师准备充分,反复“磨课”,精心设计,深思熟虑,精益求精。同时,积极观摩听课,相互学习,相互研讨,有些教师还跨学科听课。其中王桂华、徐凤华、吴丽文教师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甘作绿叶,满腔热情地扶持、帮助青年教师进步,体现出我校教师昂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理念先进:大部分老师都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留给学生比较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师生积极互动。很多参赛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3、促进教研:授课结束后,各学科组长、及时召集参赛教师进行了总结,对每位教师的课都指出了其优点和努力方向,促进老师们做出比较深刻的总结反思,促进了校本研训的深入开展。

4、素质良好:一大批教师表现出色,素质良好,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他们教态自然、普通话好、语言精当简炼,板书规范有序,教材处理到位,教法灵活多样,让人耳目一新,如:语文组的孙蕊、武立平、陈秀梅、孙世英老师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能较好的对学生的展示内容进行小结及过渡到下一内容并自然而然的出示板书,为学生掌握与理解课文提供一个平台;杨婷老师语文七色光的教学完全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当小老师进行讲解与展示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数学老师刘艳、刘淑香、谷琳、王桂华能让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学习,杨吉杰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落实较好,王桂华能针对导学案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尤玲能结合导学案组织课堂教学,并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到位,张伟九年级复习课能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归纳、总结、梳理所学知识,教师只是起到主导作用。以上教师的表现成为大赛一个的亮点。

二、大赛反映出的问题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景少。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复习、无检查、无情境,简单枯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新旧知识的衔接,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追求上关注形式上互动,追求表面上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而忽视活动的效益和及时反馈矫正,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更不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底。

3、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由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了解和研究的不够深入全面,所以作业设计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练习和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分层分类选择的作业少。

4、汇报表演多,自主探究少。不少教师由于受外校课改听课的影响,把功夫用在了课堂展示上,这种仅仅依靠课堂展示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关注学生自主时间,关注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效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

5、参赛教师的主要不足是文本解读简单肤浅。这方面的主要表现是:部分教师业务功底急需提高,文本解读不到位,不能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知识处理仅仅停留于表面,成为教材的传声筒,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重点难点问题不够突出,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大瓶颈。

6、问题设计,学法指导和合理控制教学节奏有待加强。要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问题的创设要注意四个原则:针对性原则:要针对课程标准和重难点知识;生活性原则:问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挑战性原则:要有思维冲突、思维含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适度性原则: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更要精选、适量。

合理控制教学节奏:教学要有计划性,不盲目追赶教学进度。课前能提醒学生做好上课相关准备。把握好课堂节奏,科学分配教学时间,不前紧后松,不拖堂。

要关注方法指导:老师及时总结和指导答题方法,及时纠正学生问题。

7、本次比赛教师没有达到全员参与,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也没有参与进来,令人遗憾。课改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系统工程,只有全员动起来,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未来。

三、教学建议

一是要深刻认识到:衡量课堂高效与否的标准不是看教师讲得好不好,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讲是教学中最容易的一种手段!正是课堂信息来源的单一化和传输方向的单一化,才导致了传统课堂的极端低效!学习的天敌是依赖,教学的失败是包办!懒惰是培养出来的,哪里有事无巨细、越俎代庖的教师,哪里就有快乐的懒汉学生!只有让学生从“学

会”转变为“会学”,学生才能减少对“教师”和“教”的依赖。唯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广大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凡是在课堂上讲得不深不透的教师,都是因为学科功底不好的缘故。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刻苦钻研业务,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是一名教师的立足之本。

第三,要落实课改精神,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要拘泥于教材,要围绕课标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一节课不能容纳太多的内容,要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对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要做到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并做到纲举目张,努力使自己的课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

第四,要广泛地挖掘各种课程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

第五,提高对当堂训练重要性的认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是衡量和评价课堂的重要标准!没有课堂落实,就没有高效课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仅注重学生的口头反映,更注重学生的笔头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加强信息反馈。而信息反馈的最佳方式就是当堂训练。二是实现当堂训练有几条途径:首先分段讲授,讲练结合;其次,口笔结合,当堂训练。再次,保证时间。三是注重课型的研究和运用。

“课改杯”高效课堂大赛终于落下帷幕了,但结束的是一个活动,而持续的应该是我们对学生、对学科课程把握的一个内驱力。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需要集体协作,同伴互助,更需要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老师们不能只顾忙于常规性的教学,不反思回顾自己的实践。否则,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地道的教书匠。三流的教师忙于教学事物,二流的教师善于教学积累,一流的教师勤于教学思考!每位教师都要认真规划、定位好自己的教学生涯,不甘平庸,追求超越。正如校长所说,“本次活动要开拓创新,要打破以前老旧观念,要立足课堂,变革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追求教学效果教学效益的最佳境界。要不在乎形式,探索出适合于思源自己的教学高效模式”。就让我们在实际的学科教学中继续践行我们的感悟和思想,去诠释之中蕴涵的教师的创造之美、师生的互动之美、投入的情感之美、学科的特点之美、展示的层次之美、挖掘的技巧之美、碰撞的创新之美、践行的成长之美„„.山里乡中心学校 2014-5-14

附:“课改杯”高效课堂大赛获奖名单

我校踏上高效课堂课改路 篇6

【关键词】课改 高效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32-02

近几年来,我校全面实施高效课堂,从学校领导到教师个人,上下一心,团结合作,为开创属于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而努力。在实施的过程中,边教边学,校内外学,校内用。课外学,课内用。经过一段时间,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疑惑。在这里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课改前期,风雨洗礼

转变教学理念。在国内一些课改先进校的触动下,我校领导带领全体教师对现在的教学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学校现状: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成绩虽然一直较好,但与国内一些先进校比较,还有差距。作为一所老学校,需要有更大、更新的品牌的支持。

2.校内教师现状:“我”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以往的学生我都是这样教的;“现在的学生被家长宠坏了,不好管呢,动不动就不给你学了;学习这条路,不是所有人都能学的,有些孩子天生智商不达标,要咱怎么教;一道题讲了那么多次,还是听不会,要不然就乱写……

3.学生现状:唉,咱们的命咋这么苦啊,每天早早的到校开始一天的不幸:语文课,一节课听的好过瘾,就是最后一句话要命啊:“今晚完成一篇作文”一定会死好多人啊。数学老师来了,一道题让他讲一节课,黑板擦了又擦。谁这么有才,老师讲一节课,让我们一个小时做出来。这一天才刚开始……最后一节课的放学铃声并不是一天的结束,午夜12点的钟声才是一天的结束呢。

学校要发展,教师要发展,其实最紧要发展的就是学生。当前形势表明,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改初期,步履艰辛

那天专家的讲座如一场及时雨一样,更坚定了我们课改的决心,同时也激起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心中的片片涟漪,久违的激情重新又迸发出来。在办公室里,你看到的不再是低头独自钻研的学者,代替的是有关课改的一些热烈讨论。在课堂上,个人都认真倾听着,准备着,交流着,展示着……那脸上是笑脸,是久违的笑脸。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课堂是活起来了,可是每节课仅仅讲了一少部分的知识点,这样下去课时任务完不成啊,热热闹闹的一节课过后,老师还得找时间补知识点,不补学生就做不了题啊。这何谈“高效”呢?这引起了我们每位老师的深思:上课时,放手让学生去做是好,但是完成的量不够啊。这不是花最多的时间办最少的事吗?于是大家坐下来研究,是哪里出现了问题,经过讨论:大家把目标都锁定在导学案上。对,就是这里出现了问题。导学案的目标设置太高了,学生够不到。于是大家又坐下来共同研究导学案的编制:有些问题的呈现太突然,太难,学生通过独学很难理解,后面的内容也看不懂,导致时间浪费。开始几次的导学案设置的非常详细,标出独学建议,以防学生盲目看书,抓不到重点,标出重点剖析建议,标出交流建议,标出展示建议,总结建议等一些预想学生想不到的内容。

经过这样细致的教学生学,使每个学生都知道在每个环节该做什么。这样之后,高效课堂展开好了很多。

一个问题刚刚结束,又一个问题出现了:转眼间一个章节结束了,该检查一下学生掌握的情况了,结果,发现差生情况有所好转,但尖子生没有突显出来。于是,一些置疑的声音出现了:“我当时就不看好这样的模式,你去听听吧,一节课都放手让学生去弄,学生就是个孩子,你让他研究,他能研究出啥,你看他们讲的,萝莉啰唆不说,最后讲错了,大家白白浪费表情倾听了,有些同学刚有点思路让他给带跑了。”“你再看看那课堂,跟一锅粥似的,你一言我一语的,置疑来置疑去,结果离题八万里。这样的课堂还叫高效,叫低效才对” ……。

我们又重新坐下来,再一交研究,查找原因,是哪里出了问题,课堂上尖子生该讲的也都讲了,他们都会讲了,说明他们心里应该很清楚了啊,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终于,目标再一次锁定在导学案上,导学案上的题设置的梯度不够。太倾向基础,拔高突显太少。于是,大家坐将导学案重新改版,大的模式不变,以防学生出现再适应过程,将学生已经的流程去掉,腾出一些空地设置拓展延伸内容。

我校高效课堂在经历一次次风雨洗礼,终于呈现出崭新的面目:我校的课改,得到受到各兄弟学校的好评,一些学校也先后向课改之路迈进;同时也收到了上级的表扬,家长的认可……这一切更加坚定的是我们课改的步伐。

三、课改之路,坚定而漫长

在现阶段我校课改之路已经初显成效,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丝毫不能怠慢,我们要一边坚定课改之路,一边做好充足的准备。

1.我们要认真观察、研究我们的课堂实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比如,能否调动更多学生置疑、更多学生展示、展示是否还可再精彩一些、讨论再也力求深入一些……评价的多样性,老师更多角度去挖掘学生的闪亮点,抓住时机进行表扬,让更多学生学会使用赞美的语言去激励同伴……。

2.我们要让课堂“活”起来,不是表面的“活”而是内在的活。一堂上得热热闹闹的课堂未必是好课堂。真的“活”应该在学生心中,要上揿动学生每根神经的课,应该让学生心潮澎湃。要让他们找到成功的快乐。并产生一种迎难而上的劲头。

3.改并不仅仅在课堂,在课下我们,更加不能松懈。我们要时刻保持着课改初期的热情,不断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的更新我们头脑中的思维定式。不断的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要让课改之路更坚实。

回顾课改之路,虽然有过荆棘刺痛的心酸,但更多的是快乐。那一串串踏实的脚印就是证据。

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篇7

一、设定学习目标,注重因材施教

学习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因而,在制订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班内后进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中等生及优等生的提高,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两级分离。所以,学习目标的制订必须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学习目标的制订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做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订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课前充分准备,提高备课质量

打造高效课堂,备好课是重要的一环。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长期以来,部分教师自我感觉备课花了大力气, 查资料,做课件、设计教法等等,可是观课者评课时总会做出课前准备不充分的定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课前充分备课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学会分配精力,找准备课的黄金分割点。有资料表明:用80%的精力钻研教材,了解学情, 20%的精力书写教案的教师,是善于成长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不急于动笔的,而是先放飞自己的思想, 他会先思考从哪里着手。为了防止思维落入固定的模式,他们往往会尽力避免重复性的线性思考,而进入不规则的“螺旋式”思维状态。他们在备课时,不仅关注教材的“厚度”(即文字背后的内容,深层次的含义是什么),而且关注教材的 “宽度”(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拓展资料等),更会关注学生的实际,他们会不断地考虑:怎样使自己预设的目标最接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才会让学生最容易走近目标;如果学生在这里出现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调整教学变数才会让学生走出困境。所以,优秀教师在备课时, 不是以物化的备课笔记来衡量自己的备课是否完成,而是以自己的储备是否能从容面对学生来作为标准。

备课是教师积累知识和业务再提高的过程,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之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课前充分准备,提高备课质量,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灵活调控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备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另外,教师要“照顾好” 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比如,背诵课文,可以让优等生、中等生背诵并理解运用,而对于后进后,只要求他们读熟就可以了,此外,教师还要适时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舒畅、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从心理上会形成完全彻底地接纳教师的教育教学倾向,使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真正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不断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千万不可以讽刺他们,挖苦他们,防止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这时候要针对他们的特点找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从而使学生真正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教师只有真正去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让学生愿意与你交心, 愿意把你当成朋友,这样才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才能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

诠释新课改,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篇8

一、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起源于二十世纪西方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 当时的学者认为, 教学本身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绝对没有效果的教学是不存在的, 因此, 有效教学实际是高效教学的意思, 是相对于低效而言的。有效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 这里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掌握, 也包含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还包括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事实上, 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并不容易, 不仅要重视老师的教, 还要重视学生的学, 尽力优化教学各个环节, 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全面发展。老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 既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 又要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使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 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

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 分析学情 , 设计教学的切入点 。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 老师重点考虑如何将知识与技能灌输给学生, 如果灌输得不好, 就多上几节课, 再布置大量的练习。这种教学模式, 没有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 老师首先要分析学情, 找准有效教学的切入点。并通过分析, 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思维方式, 从而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有效对接, 引导学生的思维与思维习惯对接,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的动手技能对接, 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比如, 在教学摩擦力的时候, 要考虑初二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比较缺乏, 要重视直观教学, 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之中。要采用直观教学, 然后引导学生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猜测, 再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2.优化教学内容。新课程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老师不是教书匠, 不能做教材的奴隶, 而应该将教材看成一种教学资源, 而不是全部。老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围绕“三维一体”的教学目的, 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处理, 需要补充的就补充, 需要改变顺序的就改变。总之,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比如在教学摩擦力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 可以补充一个小实验:让学生利用筷子提起水杯;在教学惯性时, 可以增加做一个鸡蛋落入水杯的小实验, 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3.优化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 , 老师很少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总是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 很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改大力倡导探究式教学, 要从根本上改变过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式, 就是要以学生为本, 改变单一的、让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 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都得到更好的培养。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唯一, 也不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 而让学生获得发展, 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这些才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比如, 在教学机械效率部分内容的时候, 如果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也许老师只要花10几分钟就能向学生解释什么叫有用功, 什么叫额外功, 什么叫机械效率, 甚至可以让学生直接套用公式解决一些计算题, 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没有得到培养。如果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则学生不仅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公式, 还能解决思考如何采取措施提高机械的效率, 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他们进入社会后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便于发扬团队精神。

4.优化评价策措施。教学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否积极, 而不能只看结果。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时候, 自己最清楚是否尽力了, 同学也看得比较清楚, 而指导老师可能无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 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 可以由学生自己, 也可以由同学进行, 不能只由老师评价, 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励学生更刻苦地钻研、探索, 而不是只看学习的结果。

总之, 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要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然后才能针对学生的情况, 以及老师手中所掌握的教学资源,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老师要围绕“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确保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志强.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1.

高效课改 篇9

一、学习新课标精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改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变革,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特别是我们的数学课,教师更不能只做“教书”匠人,而是应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让自己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 ,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建立课程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和课程是分离的,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教材、教参照本宣科,自己是教学资料的照搬者。新课改积极倡导开放、科学、民主的课程理念,我积极建立课程整合意识与参与教学活动意识,努力改变消极被动的做法。

2.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学生处在被动的状态,可是,获取知识需要学习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总是尽力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发挥自己潜能的时间,并积极改变“师教生学”的模式,把重点放在自己的“导”上,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分享快乐

在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有思维、有情感的教学统一体, 怎样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怎样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采用商讨性语言

要想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教师的言行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采用命令式的语言,学生就很难接受,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常常这样做: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从不高高在上,认为自己拥有主动权,而是用商量的口吻说:“把你的想法告诉同学们好吗?”“我们很想听听你的精彩发言,可以吗?”“哪位小朋友还能想到其他的办法呢 ? ”等等 ,如果学生答对了 ,我就这样说:“谢谢你给大家带来这么精彩的解释。”“你的想法很深刻。 ”等等,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我也从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是这样说:“你想听听老师的回答吗?”“你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好。”等等。正是这样的语言,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了,课堂气氛也融洽了。

2.乐于分享学生的快乐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什么事情也愿意和老师说。如果我们因为工作忙而懒得去听,孩子们就会很不乐意,可能他们会说:“老师我昨天吃了螃蟹。”“老师,周末妈妈带我逛公园了。”“老师,你的衣服很漂亮。”等等,看着他们那稚气的脸蛋,听着他们那天真的话语,我想,这是他们内心最快乐的事情,他们愿意老师和他享受快乐,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一旦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总是虚心聆听学生的心声,与他们一起快乐、一起享受。

三、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根据数学学习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关注他们的不同学习要求和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错误地认为教材和知识是主要的,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知识,而新课改却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积极借助新课改的春风,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1.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

在教学过程中,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平等划分为10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取上名字,例如博学组、知进组等,学生在小组内根据特长各有分工,例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

2.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总是给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也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下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途径 篇1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他们求知欲望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最有效途径。

因此,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进行一次彻底大改革。下面我们就结合教学实践分享新课改下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心得。

一、课前预习,正确使用导学单

导学单是对教材的“二度创作”,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教材而设计的辅助工具。由于我们使用的教材过于精炼、严谨,而我们的学生年龄小,根本无法直接读懂、理解,所以老师必须设计出就像旅行用的路线图、古时航海用的指南针一样的导学单,让学生沿着“导”的这条线,经过自己、同伴、老师的共同努力,可以自己完成课前的基本预习。

例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第一天我设计了导学单,发放给学生。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预习课文,并完成导学单。第二天上课,因为有了第一天的预习,学生带着成就、带着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兴趣很浓。可见,导学单的正确使用,给我们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学前,老师应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万事开头难”。一节课的开端实在是太重要了。它犹如二万五千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一切成功都从这里开始。

例如,教学《白衣天使》时,一开始,我提问:“孩子们,白衣天使指的是谁?为什么把护士称为白衣天使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这样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中出发,会开阔他们的思路,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主动学习。

三、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新课改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课文时,一般情况下,我不讲,先让学生自学,然后适当点拨。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归纳、总结,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精读品味,重在感悟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语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当然,学生的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如果老师引导得好,学生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为了理解题目中的“飞”和“夺”,我安排学生反复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谈感悟。学生感受深刻,他们对革命英雄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我们教学的目的水到渠成。例如,教学古诗或散文时,首先,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最后,老师再针对难点进行引导。但是,“读”不是走过场,完任务,一定要有目的,有准备地读书。所以,语文教学离不开“读”的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会有创新的火花。

五、奖励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赏识与肯定。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些天真可爱的娃娃,他们也如此。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肯定的手势,都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例如“你真棒!”“老师好喜欢你!”“你读得太有感情了,能教教老师吗?”……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就会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每一个老师都知道,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全身心投入,才会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制,巧妙地运用教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贯彻课改理念 构建高效课堂 篇11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的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课前预习习惯,即把书看一遍,思考一些基本问题,如讲的是什么内容、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这样听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堂学习自然就高效了;课堂学习习惯,即做到用眼、用耳、用手、用脑四结合,如听课目视老师、标注书上的重点内容、老师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不明白的地方及时问老师等;课后练习习惯,即坚持先复习再做题,学会总结,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理解的都理解了,该记忆的都记忆了,然后再做作业,书写认真规范,独立完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要以自己真诚的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师最重要的两个品质是亲切与热心;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威胁,因为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能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的前提。教师应与学生平等交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一同探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会有很多的发现、很多的惊喜、很多的感动、很多的创造。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把问题情境化能加速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知识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因此,教师创设情境应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储备为基础,并适当进行拓展延伸。学生除了产生兴趣、好奇心外,必然萌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形成认知需求,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老师想买一个冰箱,跑到两家商场一看,苏宁是‘家电八折大酬宾,国美是‘家电一律九折优惠。你们说,老师应该到哪家商场购买?”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为能帮老师出谋划策而兴奋,纷纷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最后,学生在争论中达成一致意见:先弄清商场冰箱的原价,也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然后根据各家的优惠活动计算出冰箱的现价,看哪家便宜就到哪家购买。这一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心理学实验表明,小学生对于对象之间差异点的认识基于对对象之间相似点的认识。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把4个桃平均分给5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多少个?”这是分数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受分数意义的影响,很多学生求出的答案为1/5,甚至到了高年级也有许多学生做错,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每只猴子分得的是几分之几个而不是几分之几。于是,我让学生根据此题比一比“每只猴子分得4个桃的几分之几”和“每只猴子分得多少个”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求的是什么,它们在意义和叙述上有什么区别。通过比较,学生对分数和除法的意义、区别与联系就进一步理解了,以后再遇到这类题就能正确区分并灵活解答了。

五、实施多元的教学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多元化课堂评价的氛围。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教师可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看到希望,从而产生动力,催生出学生的智慧和蓬勃向上的力量。评价要因人而异,遵循差异原则;评价要有一定的导向性,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评价要多层次,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全班评价、师生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教师要寻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多运用激励性、赞赏性的话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性评价,让他们在学习数学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总之,高效课堂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机智地运用教学方法,使课堂真正成为生机盎然的、师生积极互动的舞台。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篇12

一、精确解读课标,落实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主题为基本单元,打破传统的通史体例,将所要求的课程内容按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分成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模块学习内容,涵盖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领域。但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以往的通史教学“迷梦”中,仍强调“紧扣教材”、“梳理教材”、“吃透教材”,将课标抛之脑后。历史课堂教学缺失了课标,就会漫无目的,甚至南辕北辙,不得要领。掌握课标其实是确定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依据和基本前提,这样才能保证在45分钟内集中“火力”突破重难点。课标就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课堂中紧紧围绕课标展开教学,有选择性地使用其他的课程资源,进而安排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从而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打造高效课堂。例如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7课“毛泽东思想”,课标的要求是“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根据课标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分阶段归纳小结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新中国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2)通过开发课程资源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跟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密切相关,提炼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3)运用毛泽东思想来源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又对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及对建设新中国有现实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学案和课程资源创设新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将历史背景重现,将教学问题化,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利用毛泽东个人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新中国的缔造者,从而告诉学生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要有远大抱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而努力的志向。

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这一基本理念就是要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他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发现学生认识和思维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表现,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创设新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研究,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从而达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如在探讨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时,我提供了三则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材料一:“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的继续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

———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修改党章中的报告

材料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毛泽东思想过去式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邓小平

开展这样的新材料、新情境问题式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毛泽东思想是实践证明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再结合教材最后一段归纳小结出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影响。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调动他的积极性去发现与创造”[2]。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创设历史情境和设计启发性问题,发挥学生主动运用已学的知识与方法去判断、分析,并得出结论。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缺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与体验。

三、打破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单一模式,追求多元化评价方式

新课改的历史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主体上扬弃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在评价方法上也要放弃以考试为主要方式,所以在新课改的课堂上我们要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主体不能仅限于教师,应该让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特别是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采用“生教生、生评生”的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教学中的考勤、作业、课堂讨论表现、展示成果与仪态等,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多去结合学生的学习与交流过程,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试、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

终结性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建立成一个综合的、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再结合教学过程中的测试、考试情况等进行评价。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对评价产生的厌倦和恐惧,甚至无所谓的情绪,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再也不是“一言堂”,而应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大舞台,应是一个开放、民主、平等的课堂。所以为了贯彻好新课改的理念,不仅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更要高效地“学”,以全面发挥历史课堂的教育功能,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

摘要:我校课堂模式改革实施已有四个年头了, 从当初的“磨合”阶段推进到“聚焦课堂、追求高效”的关键时期。“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已成为近几年课堂模式改革中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 特别是自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提出以来。那么, 到底什么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何打造“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本文试从“精确解读课标, 落实教学目标”、“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调动主人翁意识”、“打破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单一模式, 追求多元化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分析这一问题, 以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高效课堂,主体地位,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第1版.

上一篇:35kv电阻接地系统下一篇:财务分析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