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学与高效课堂

2024-12-10

开放式教学与高效课堂(通用8篇)

开放式教学与高效课堂 篇1

一、引言

小学阶段, 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此时的学生随着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种能力, 如分析、综合等都有显著提升, 但难以均衡发展;其次, 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对于概念性的东西难弄清楚, 形象思维能力远远超过抽象思维能力;最后, 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严重, 已有的存在于头脑中的知识常常会影响对新知识的认识及运用,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认为运用开放式教学来创建高效课堂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运用开放式教学有许多好处, 它不仅尊重学生的天性, 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同时它还充分发挥老师的导向、激发作用, 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 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何谓“开放式教学”?它是指老师的教学内容、师生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等的开放.教师不应把主要精力局限于所教的内容上, 而应注意学习者的心态 (即情感与动机) 变化.教育的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共享生命历程, 共创人生体验, 养育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心理健康的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封闭走向开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 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课堂教学做到:一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 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二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 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 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 不断调整教学过程, 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 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增强求知欲,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增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数学智力的提升.

三、开放式教学的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学生是老师教学的主体对象, 这就要求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而汲取更多更好的养分, 在以后的学习中, 学会“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 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孩子是非常具有创造力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主体地位.

2. 教学内容现实化原则

各门学科的学习, 都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只有这样, 学生才更容易理解, 同时也可以将所学知识熟练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 还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忱.

3. 合作互动原则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刻板, 要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知识, 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同时, 在课堂中, 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 让他们学会合作互动, 相互交流, 各抒己见, 从而总结出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在此过程中, 学生也会增加对彼此的了解, 从而加深感情, 课堂气氛也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四、开放式教学创建高效课堂

1. 课前情景导入, 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十分集中, 他们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比较新奇的事物常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的情境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要求老师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地展示出来, 将枯燥无味的东西以生动幽默的方式呈现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 数学老师要采取各种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编了一个猫妈妈分小鱼的故事.一天, 猫妈妈买回三个一样大小的鱼, 并把它们分给三只小猫吃———小白、小黑和小灰吃.它先把第一条鱼平均切成四块, 分给小白一块.小黑见到说:“这也太少了, 我要两块.”猫妈妈就把第二条鱼平均切成八块, 分给小黑两块.小灰更贪, 它抢着说:“我要三块, 我要三块.”于是, 猫妈妈又把第三条鱼平均切成了十二块, 分给小灰三块.这时, 提出问题:“同学们, 你们知道小灰分得到底是多些还是少些吗?”这一问, 学生们立即被故事吸引, 注意力也得到了集中.通过这一系列的展示, 让学生对分数首先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 且记忆深刻, 然后开始讲解分数的性质特征就比较容易了.

2. 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习本身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 有许多理论需要死记硬背, 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 让学生学起来痛苦不堪, 毫无头绪.而老师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开动脑筋,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 解答他们的疑惑,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忱, 使他们化被动为主动,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理解所学知识, 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

老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对学习有用的素材, 并适当地运用到课堂中去, 如教数学直角时, 就可以让同学们在教室或日常用具中去找, 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同时也使课堂气氛生动鲜活起来, 而且所学内容和实际紧密结合, 从而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当老师讲到数量单位克、千克、斤时, 我们就可以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 我们经常吃的徐福记饼干是42元/千克, 而1千克=1000克, 所以徐福记饼干是21元/500克 (即一斤) , 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让学生明白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 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

3.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取代, 而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一人独大的局面也亟待改善, 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就要求老师突破传统, 打破常规,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 还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发挥他们的作用, 各抒己见,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从而集思广益, 取得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

因此,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要善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格局, 改变老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下面听的形式, 可以把桌椅由原来的方形排列变成圆形, 让老师坐在中间讲课,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也增加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 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

此外, 老师在讲解应用题时, 除了书上的例题和课后的习题外, 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力量, 让他们开动脑筋, 自己出题目, 大家一起来解答, 然后让同学们进行点评, 最后老师做总评, 并对题目出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热情, 改善师生关系, 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4. 全面评价学生, 优化评价机制

以前评价学生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如何, 其余的道德品质等都不予以考虑, 而开放式的教学就是要改变这一机制, 由仅仅看重成绩到看重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由仅仅由老师评价到师生互相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 从而完善了这一评价机制.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重新认识自己, 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 并继续发扬自己的长处, 从而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举一反三, 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

数学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让他们单纯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会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此期间, 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在此基础上, 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也推动开放式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五、总结

开放式教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充分挖掘他们的数学潜能, 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开放式教学的原则, 从而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白先锋.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考试周刊, 2010.

[2]王丽娟.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J].学周刊, 2011.

[3]王庆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探索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09.

倡导开放学习 打造高效课堂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开放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67-001

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向课本之外、向课堂之外开放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气和乐趣,使语文课堂学习高效。

一、开放学习内容,培养自主意识

叶圣陶认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宽视野,拓展思路,开放学习内容,把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开放的教学内容包括教科书的内容。学好教科书的内容,完成大纲所要求的目标。课外书内容。课内求方法,课外求发展,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生活内容。开放式教学要贴近鲜活的生活。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教学的当务之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是现代教学的特点。时代内容。信息时代、高科技知识、因特网富于时代气息的内容要及时纳入,让学生紧紧跟随上时代的步伐,保持一颗创造、好奇、新颖的童心。

二、开放学习时空,拓宽自主渠道

1.课堂向课前开放

开放式教学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事先可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新授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如教《两小儿辩日》一课,课前让学生多方收集有关太阳、地球的一些资料,查找相关科学知识,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信息,能解答我们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能解答的问题,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还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把学生学习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2.课堂向课后开放

开放式教学提倡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带向终生。如我教《北风和小鱼》一文时,课上让学生讨论:你是喜欢小鱼,还是北风,你愿意做它们中的哪一种人?课堂上我不给统一答案,让学生课后去思考,去请教,把这一人生观问题带到课后,带人生活,陶冶情操,受益终生。

3.课堂向家庭开放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本来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家长可以走进教室,观察孩子学习状态,了解孩子学习内容等等,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真正做到家校合一,齐抓共管。

4.课堂向社会开放

社会上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以及从该校毕业的校友,都可以请他们走进学校课堂,成为学生活生生的教材和榜样。工厂、田间、机关、社区、旅游景点、校外德育基地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

三、开放学习方式,训练自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儿童这一心理特征,我认为我们要开放学习方式,把课堂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引领他们主动去积极探索、发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1.读:或默读思考或朗读体悟等。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读初小时语文很不好,后来老师开了一个“药方”——多读,不管读什么都要读出声音出来,他照着去做了,到了高年级居然成了班里的作文尖子。课堂中要多给学生一些自读自悟的时间,因为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自读实践。

2.说:同样,课堂上应多一些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课堂上由于时间不允许,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有站起来表达的机会,但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多一些时间让学生自由表达,或同座互相表达,或安排在小组中进行表达等,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锻炼。

3.辩:结合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引导,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引导辩论可以促进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促进思维以及语言的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如一位教师在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你,你会不会把这条鱼放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组合成正反两组展开辩论,在辩论中还可以根据自己认识上的改变更换自己的组别,学生兴致高昂。教师在学生辩论时相机指引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结合,语言得到了扎实有效的训练。

4.写:可分为读书动笔、写字词练习和写作练习。“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一定要动笔。动笔做什么呢?老师一定要给予很好的指导。对于一篇课文,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以及自己的思考所得,长此下去,学生就不会思考了,同时也没有了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善于发掘可写的因素,有效地激发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进行练笔,而不是为文而文。

5.演读结合、以演促读:即让表演与朗读有机结合,以表演促进学生的朗读,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悟。苏教版第六册《争论的故事》中,再读兄弟俩争辩的话时,可以让同座学着课文中兄弟俩的样子争辩……演读讲究的是诵读时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角色,力图“演读”出来,这样,思维是活跃的,联想是丰富的,全身心是投入的,感悟语言自然就是真真切切的。

四、开放教学评价,品尝成功喜悦

开放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从听说、书写、朗读、写作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时间不定时,随机分门别类进行评估。评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听说的评价,可由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朗读的评价可由学生自选课文,配上动作表情等体态语,以表演的形式进行。评价的结果由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小组评价、老师评价相结合。对学生不满意的成绩,可以延缓再评价。对评价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某一小项特色,如善于运用丰富的表情等,教师要及时激励,让所有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欢乐。

中学历史开放式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篇3

历史课的开放式教学, 是在教学过程中,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 实行全方位开放。这一教学模式突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视学法指导和德育渗透。

一、教学内容的全开放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历史上的矛盾错综复杂, 历史内容丰富多彩, 为历史教学内容的全开放提供了条件。具体说来,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贯通。

历史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基础, 它与社会科学的各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盈天地间, 凡涉著作之林, 皆是史学。”说明历史知识的广泛性和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学历史课与语文课联系密切, “文史一家”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说法。因此, 在学习有关内容时, 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 从而加深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背景的理解, 提高其运用史学材料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并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此外, 政治课、地理课与历史课的联系也很密切, 如在学习葡萄牙侵占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侵占香港的历史时, 联系地理知识的有关内容, 适当介绍这些地区名称的由来、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风俗等, 同时又联系政治学科中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理论, 说明祖国统一的必然性。这样的联系渗透, 既增加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又能达到贯通相关知识的目的。

2. 把史学界的学术争论引入课堂。

传统的历史教学观点认为:课堂教学只能讲统一的观点, 而不可把学术界不同观点的争论引入课堂。中学生逐渐成熟, 理性思维开始形成, 他们通过平时读书看报、电影、电视等对教材中一些材料、观点提出与教科书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应因势利导, 适当介绍一下学术争论不同的论点和看法, 激发他们去思考和探索, 培养其创造能力, 如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问题等。把这些争论引入课堂,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扩大他们的视野, 而且能开拓其思维, 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3. 加强中外历史教学的联系, 开阔学生的眼界。

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外历史纵横交错, 相互影响。学习世界历史, 应当包含中国史的有关内容;学习中国历史, 应当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国际环境, 离开中国史讲世界史, 离开中国历史的国际环境讲中国史都不利于学生全面、综合地考察历史。如讲我国抗日战争的历史, 联系世界史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和对亚洲其他国家侵略的情况, 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苏联红军出兵东北进攻日本关东军的情况, 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环境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世界意义, 更重要的是通过横向、纵向联系, 使学生把零碎、分散的知识贯通起来, 从而使历史知识系统化, 以利于培养和发挥其创造潜能。

4. 加强德育渗透,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封闭式的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德育渗透, 因此造就出的人才是不全面、不和谐的, 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开放式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对历史事件的探究能力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有关德育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以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个性心理, 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5. 增加课外阅读, 把大量的课堂作业改为课外阅读, 作为学生前置学习的内容。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视为学生“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 主张“把每个学生引导到书的世界中去”, “教会每个学生在书的世界里旅行”。实践证明, 增加课外阅读, 减少课堂作业, 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二、教学方法的开放

俗话说:“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说的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而封闭式的教学方法, 强调教师的讲授, 以书本、课堂为教学中心, 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 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板书, 学生抄笔记;教师布置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检查质量, 学生背诵笔记。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缺乏主动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要改变这种情况, 就必须采用开放式的教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和发展其思维能力。如在学习“西安事变”的内容时, 采用讨论法教学, 讨论“西安事变杀了蒋介石好, 还是不杀的好”, 前后两桌作一组,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不要害怕, 在争论中要摆事实, 讲道理, 以理服人, 不要乱扣帽子。由于没有什么压力, 学生发言热烈, 纷纷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总结, 指出“西安事变”杀不杀蒋介石的问题, 应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影响来考虑。为了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教师应从“九·一八”事变, 特别是1935年日军大举进攻华北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种形势的变化, 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策略的正确性及其重要意义。如果杀了蒋介石, 不但不能解决问题, 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 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亲日派打内战。因此, 如果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我们就不能杀他, 这对国家对民族都有利, 同时也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的教学, 活跃了课堂气氛, 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起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概括能力的作用。此外, 教师还可以运用启发思考, 用问题发现法等培养学生研究、探索、创造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积极参与“创造知识”, 最后达到思维活、能力强的目的。

三、教学手段的全开放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凭借一本教科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传授知识, 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容量小, 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且教学效果不佳。开放式教学主张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即采用声光电, 特别是电脑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 以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 丰富教学内容, 使学生多元化、多渠道地接受教学信息, 达到“高效益”的目的。如在上《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一课时, 笔者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 先设计好教学软件, 包括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简表, 欧洲动态地图,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示意图, 板书设计及两则原始材料等, 用鼠标控制, 逐一投影到屏幕上, 做到动静结合, 声画并用, 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达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开放式教学与高效课堂 篇4

一、以教材问题化为主线

在课堂上用问题引领, 使学生在自学时有了探究的方向;使学生在互动时有了讨论话题;使学生在自测时有了成功的保证。所以说, 教材问题化的课堂是学生不断思考、不停参与、追求实效的课堂。而在对教材具体设计问题时, 我们老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信息网络设计成什么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哪些问题可能有难度?为让学生解决这些有难度的问题有没有必要为学生搭建台阶?通过实践证明, 教材的问题化是学生会学、学会知识的保证。

二、以学生的自学为前提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参与。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 又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应该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包括课前自学。学生通过自学, 初步了解教材内容, 找出重点和疑难问题, 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所以, 我们说:学生自学的过程就是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且努力自我解决的过程。课前自学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前提。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 老师才能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 从而实行“因材施教”, 真正作到:以学定教。同时, 这也体现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要求, 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三、以学生的互动为方式

学生的互动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的表现。通过及时的各种互动学习活动,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进行小组互动时, 我们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互动式的合作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动作用;互动并不是做过题之后才可进行互动。它可体现在各个环节, 自学中可以穿插互动, 在检测时也可穿插互动。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对话练习也是互动, 它不只是局限于讨论这一种形式;在学生交流、互动中产生新问题, 就是一种“生成”。

四、以教师的点拨为主导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 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导, 点拨学习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的兴趣,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所实践的“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 教师的点拨就是所倡导的师生互动。对学生未掌握的部分, 也不要急于替代, 要反复启发, 耐心铺设桥梁, 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引出新的生长点, 让学生在反复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悟出。教师再强化概念, 明确重点, 突破难点, 并教给学生思维方法。点拨, 就是要体现老师的强势。

那么, 怎样进行恰当点拨呢?当学生面对显露的疑难时, 教师要搭桥铺路, 牵引学生或正面突破, 或迂回冲锋。总之, 点拨的方法有很多, 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这些方法, 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以学生的练习为渠道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体会到每一个练习设计的针对性与目的性, 而且要认识到如何利用这些练习,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对知识系统化方面作思考, 让每一个练习充分发挥效能。通过练习这一渠道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查, 其实就是为了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学生暴露出问题, 看似不完美, 但比完美更有价值。有位专家曾说过:“一次次的练习测验之后, 我们老师重点要看的不是学生学会了什么, 关键要看哪些学生还没有学会, 下一步怎样才能学会。”所以说:让学生练习的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只有学生暴露出了问题, 才能进行“补缺”。

我们知道, 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 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 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 思维由浅显入纵深, 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 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而我们所实施的“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 就是新课改倡导下的学生自我学习探究的新型教法。旨在培养学生能力, 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 其主要目的就是打造实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特别是“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的运用与实践, 更能体现出这一点。而我们所实施的“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 就是新课改倡导下的学生自我学习探究的新型教法。旨在培养学生能力, 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开放式教学与高效课堂 篇5

下面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以及别人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几种教学方式方法如下:

一、百花齐放式,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音乐不寻求统一答案”。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 文化修养的不同, 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也会有很多不同之处, 有些答案还可能截然相反。德国教育家蒂斯多蕙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 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感受音乐时, 我都遵循着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性的原则, 把他们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 从不轻易否定学生, 启发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展开更丰富的联想。我在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 充分利用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这一特点, 通过让学生写听后感的方法, 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音乐中感受到的东西变成文字, 描述下来;通过音乐的旋律对学生心灵的震撼, 唤起他们无尽的遐想。学生敢于想象和发表自己的想法,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是要肯定鼓励的。在乐曲声中, 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心灵得到了美化, 想象得以激发。

二、多媒体综合运用式教学

教学事业发展到现在, 本身已经处在高科技的运作环境中, 必须毫无条件的进行开放。原始的教学操作方法和传统的运作方式, 已经很不适应新时代的潮流。所以, 在现代教学教改中, 先进的教具和一些新鲜内容, 都成为教育发展的有利因素。“视听技术、声像技术为音乐教学扩大了容量和空间, 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的手段, 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造出音乐形象, 借以抒发感情, 并且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因此, 必须把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方面的各种教学手段接合起来综合运用, 才能使教学进入最佳境界。例如鉴赏冼星海的《黄河颂》时,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母亲河的宽阔胸襟和宏伟气势, 激发他们的爱国心, 教师可在播放乐曲之前播放一段有关黄河的视频资料, 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它的雄奇瑰丽, 打开思维的感知通道, 学生就会很快进入音乐所表现的情景之中, 达到理想的鉴赏效果。

三、形象表演式教学

音乐鉴赏课, 首先打开的是听觉方面的感知通道, 如果再加以肢体的形象表演, 有了直观效果, 视觉方面的感知通道也就相继被打开了。“音乐再现现实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视觉和听觉的通感关系, 即用声音来类比所看到的视觉形象。”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 这些表演就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 并且有趣味性。高中学生身体已经基本发育成熟, 心理上对未知世界有渴求感, 并且活泼好动, 擅长表演, 可以让他们去大胆尝试。如高中音乐课本中讲到“音乐美”的范畴, 其中“喜剧美”中, 我给同学们补充了一首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我就此课上了一节歌唱加表演的课,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还准备了很多道具。学生们把歌曲中那份幽默与滑稽, 表演得惟妙惟肖,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所以, 课堂教学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还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创新尝试式教学

音乐鉴赏教学本身, 就已经是一种艺术创造。它要求从教育者具有创新的能力, 音乐鉴赏教学决不能生搬硬灌, 让学生赏而不知其妙。要改革, 要创新, 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教学教改中不断地提出新问题, 新想法, 新思路。

平时经常有很多学生向我推荐他们喜欢的歌曲和歌星, 并建议课上可以放些流行歌曲。开始我并没有在意, 但后来我发现若充分利用这一点, 从新的视角去审视, 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学生对许嵩、蔡依林等明星都非常有兴趣, 根据这个情况, 我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偶像音乐漫谈》。在课上学生们各抒己见, 充分发挥想象, 提出了很多令老师感到惊讶的问题。学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只是喜欢偶像们那华丽的外表和有个性的音乐, 而是能从音乐的角度去感受。有的同学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并加以想象进行了再创作。所以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不但可以丰富想象、启发创作,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 必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此, 在音乐教学中, 我们必须进行不断的探索, 不断的实践, 与时俱进, 使音乐这门学科更适应于现代教育的发展, 对教育事业的繁荣作出它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中, 对音乐教学及其实践经验进行综合整理的基础之上, 从学科理论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 旨在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效率与功能。全文主要是关于音乐鉴赏课堂高效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包括教学教改空间的拓展和具体的方式方法, 提高音乐课堂高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高效教学,实践创新探索

参考文献

开放式教学与高效课堂 篇6

一、强化改革创新意识

教育提倡以人为本, 作为教师, 首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教育理念如果改变了, 则素质就会增强, 教学技能也能得到提升。这样,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得到发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得到激发, 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义无反顾地理论洗脑

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 还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体地位的发挥等, 教师都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因此, 语文教师要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 用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作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 不能一味摒弃, 要吸取精华, 去其糟粕。

三、强化文本意识, 优化教学环节

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文本意识。对学生而言,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关键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分析, 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从教材选编的角度讲, 语文教材是专家根据《课程标准》, 依据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选编课文, 而不是依据具体学情选编课文。

四、要在教材内容的挖掘和处理、教学环节的有机渗透上下工夫

教师不仅要对文本的基本内容烂熟于心, 还应在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工夫。一篇文章要想处理得游刃有余, 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的若干有价值取向的语文问题。

五、打造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初中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文化内涵, 打造出个性精彩的课堂。个性课堂是教师的精、气、神, 也就是语文课的语文味。

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培养

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应是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充分预习、自我初步消化上, 又带着新的问题进入课堂。这种有目的的预习一旦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就会引发他们对文本内容的自我探究的意识, 为下一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夯实基础。而对问题的探究意识, 往往能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开放式教学与高效课堂 篇7

一、勇于打破常规, 实现学生的思维自由

一些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形成了一些固定不变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 存在思维惯性, 因此, 他们在进行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时, 会按部就班地组织学习活动, 大部分学生也都是按照老师的思路和要求, 完成学习任务, 导致课堂上缺少了生机和活力, 影响了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效果。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 老师需要勇敢地打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 激活学生思维,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 在学习《像山那样思考》一文时, 老师没有按照以往的逐段分析讲解课文内容的方式, 而是让学生先独立阅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之后, 采取了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的方式, 进行精讲启发, 点拨学生的思路。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学生们画出了一些句子、词语, 如“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以及“似乎”、“大概……不过……”等, 老师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反复阅读这些关键词句, 再进行四人一组的讨论交流, 学生畅所欲言, 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完成了讨论之后, 老师再对这些问题进行强调, 强化学生对课文中“生态伦理观念”的理解, 让学生真正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增强环保意识, 实现阅读学习目标。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老师通过打破常规, 破除对学生思维的各种限制, 从外国作品的文学特性出发, 打造开放的课堂, 让学生自由地思考, 轻松地学习, 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增强独特体验, 允许学生的差异解读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对事物的认知理解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尽管阅读的文本一样, 但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关注的信息也不一样, 对于作品的解读也必然存在着一些差异。老师需要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独特感知,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 在学习《一个人的遭遇》这篇课文时, 老师首先以“战争”为话题, 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战争的看法、理解等。有的学生说:“提到战争, 我想到了我国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战争搞得民不聊生, 所以, 我讨厌战争。”有的学生说:“乱世出英雄!虽然战争时最受苦的还是前线的将士们, 但是战时也是英雄辈出的时候。”对于学生的理解, 老师都表示肯定, 然后引入正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位亲身经历战争的人对于战争的感受、看法。”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 学生们轻松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理出课文的写作思路, 体会课文的主人公索科洛夫的情感变化, 老师要允许学生对主人公的情感有不同的看法。学生在这样自由的氛围中, 顺利地完成了课文的阅读。

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只有学生积极参与, 真正地思考, 并形成独特的体验, 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提升思维能力。

三、引导自主阅读, 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自主阅读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的有效途径,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训练中, 老师要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支持和帮助,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正确地对待外国文学作品,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正确评判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 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例如, 在学习《肖邦故园》一课时, 由于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老师采取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 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 形成对文本的独特感知。首先, 通过讲述一个肖邦的故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活学习的思维, 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肖邦;然后老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了肖邦故园的一组图片, 让学生一边观察、对照图片, 一边独立阅读, 利用图片丰富学生对于肖邦故园的感性认知, 加上对于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 学生基本上可以初步地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 学生细读课文, 解决课文中的字、词、句, 感受文章语言的独特魅力, 划分段落, 理清楚课文的写作思路, 这可以训练学生掌握精读与略读的技能;最后, 学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 通过自主阅读总结出了肖邦故园朴素、简陋的特点。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语言知识, 又得到了阅读技巧的训练, 同时也对文本内容主题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亲身体验了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乐趣, 获得了比较理想的阅读效果。

自主阅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课堂在动态中生成, 达到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目的,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开放式教学与高效课堂 篇8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在不断地减弱, 语文教师也渐渐地感觉到在学校中处于边缘的地段, 在专业教师的光环之下越显得暗淡无光, 语文教师们对课堂教学越发没有激情和动力。对语文教师打击更大的是, 学生们对语文学习没有动力, 没有学习精神, 课堂呈现出无精打采的样子。

(一) 语文教师教学思想观念

1. 教学思想观念。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当前多数语文教师知道语文对中职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作用, 但仍有一些教师没有很强大的耐心去引导学生热爱语文, 去引导学生认真地学习语文。调查发现导致中职学校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中职语文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心理了解, 不清楚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二是中职语文教师对中职语文教育和初高中的语文教育区别不清, 仍然把语文知识的传授作为重点。三是中职语文教师认为中职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也”。这是对中职学生最大的歧视, 虽然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 但并不代表着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差, 并不代表着他们没有提升的空间。相反, 学生素质的提升需要教师们去挖掘和开发。

2. 教学模式。

目前的职校还存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是教师导入;二是介绍作者;三是介绍写作背景;四是新课内容, 文章主要内容及文章给学生带来的启示等;五是讲解课后练习。在课堂上, 学生围绕教师“转来转去”。在写作、平时作业、期末成绩等要求方面, 教师以高中生的标准来考察学生的语文水平, 如期末考核试卷, 以字音、字形、修辞、阅读理解、作文等为主。在高标准的压力下, 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单一的教学形式导致沉闷的课堂, 沉闷的课堂又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个性观念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 中职语文课堂除需要新颖、开放性的内容之外, 还需要开放的教学模式, 以新的教学模式展现新的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在目前的中职语文课堂中还存在着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师以讲授法为主, 没有给予学生练习的时间和讨论的空间, 这种方法既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挥。并且从本校每个学期末的学生评价中了解到教师们备课不充足, 在讲授的过程中只是拿着课本或者拿着各种资料念给学生听。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方法, 它并不是被淘汰的方法, 而是教师们在使用它的时候要把教学内容准备充分, 要做到各种知识可以信手拈来, 要做到讲授内容时显得灵活多变。

4. 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多样内容的课程, 它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更新。然而,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 教学内容仍保留着传统的因素。教学内容以课本教材为主, 如重点介绍课文的脉络及段落意思;详细肢解课文的内容, 分析字句。这些内容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 减弱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二) 学生的学习思想观念

1. 学习的观念落后。

从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上看,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是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积极性较低、课堂纪律较差, 他们的普通话水平较低、句子表达不完整、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也较低。从平时的学习观察中发现, 他们的自学能力差, 合作意识弱, 自主探究意识不强, 学习无动力也无压力。究其原因, 主要是对语文学习的理解上出现严重的思想偏差, 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这门课对他们的将来没有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工科类的学生, 对语文的重视严重不足。所以, 我们要及时地转变学生轻视语文学习观念, 要使学生对专业课和公共课有更深刻的认识。

2. 学生的学习方法。

中职学校的学生只拿着一本语文课本、一篇篇的笔记和一本练习册开展语文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难于认识到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 相反, 会使学生认为语文很枯燥无味。学生比较少阅读课文资源, 对课外知识了解不多。对于学校的图书馆, 他们从不问津。学生从来不去预习课文, 在课堂中, 教师给定时间让他们去阅读, 他们也不愿意去做, 或者教师安排全班学生朗读, 工科班的学生也很少能够完整地、大声地朗读下去。学生喜欢独立学习, 不愿意跟同学一起讨论问题, 更不愿意与同学分享学习内容。从这可以看出, 中职学生是在孤立状态中进行学习, 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这种状态容易使学生的思想走入极端, 难于促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三) 学校管理思想观念

学校的管理思想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的思想必然带来先进的、丰富的、自由的文化。教师在课堂中的言行举止也是学校管理思想的表现, 学生的一举一动也体现着学校管理思想的成果。在中职学校, 由于学生素质不一, 并且很多学生曾经在中学违反校规校纪。所以, 中职学校的管理者为了防止学生做坏事, 制定强硬的校规校纪, 学校把平时尊师守纪、表现规规矩矩的学生作为评优的对象, 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和惩罚。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管好学生纪律, 严厉打击在课堂闹事的学生。这样的管理思想使我们不敢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任务去实践, 更不敢把学生带出课堂去感受大自然。可见, 在中职学校, 语文学习活动少, 语文学习环境单一, 语文学习中欢乐少, 语文学习中师生共鸣少,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减弱学生热爱语文的程度。

二、创建高效开放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要求

(一) 教师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得到良好教育的必然要求。由于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的言行举止及表情之中, 师生关系的展开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思想精神熏陶的过程。在教师的行为规范中有这么一句话:“为人师表”,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榜样, 是模仿的对象,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与思想。传统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 藐视了学生的尊严和自主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健全的人格。取而代之的必须是开放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互相合作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 学生的自由表达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让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自在的学习和探索。教师应该努力与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路人和帮助者, 使教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顾问, 使教师的微笑成为学生冬天里的一缕阳光。

(二) 教师建立开放的知识结构

中职语文教师与其他类别学校的语文教师一样, 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 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语文教师要拥有开放的知识结构, 必须要勤学苦练, 做一名勤勤恳恳、乐于学习的教师, 把“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作为我们的学习格言, 把“给学生一个充满丰富知识的课堂”作为教学信念。我们平时与同事之间要相互讨论, 多花点时间探讨教学与教研工作, 若发现问题时, 要在第一时间去解决问题。语文教师除了向身边的人、书籍、网络学习之外, 还要多去参加专门的培训, 学习新专业意识和新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在培训中可以感受不同的教学方法, 认识不同的教学现象, 并且能与不同地区的人相互交流, 领略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 学习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对我们的教学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总之, 语文教师要形成开放的知识结构, 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应用, 在学生面前信手拈来, 这样的教师才能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情, 使学生心服口服地听语文教师讲学。

(三) 教师建立开放的课堂环境

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环境可以向社会开放, 带领学生体验社会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要做, 要真正做, 只有到社会上去, 以社会为学校。这样, 教育的教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 都可以大大增加, 学生、先生也可以参与进来。”当代学生在学习期间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有了解社会的愿望和兴趣, 中职语文教学应结合社会大舞台, 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社会生活是个五光十色、闪烁不定的大舞台, 人生百态、芸芸众生均以其特有的姿态出现在这个大舞台上, 形形色色, 就像一本天然的教科书。只要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便会学到许多活生生的知识, 包括语文知识。”虽然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弱, 但是他们对教室外面的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这种新鲜感能引起学生的好奇, 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在开阔的视野中, 总能寻找自己喜欢的话题, 总能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我们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 有话可说, 这就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

三、高效开放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

(一) 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词语, 也是当今社会最受欢迎的工具。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教育领域中也离不开网络, 语文教学也受到网络的冲击。网络给教学带来的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教育界的专家和教师们对网络给教学带来的影响是褒贬不一, 目前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言论。总而言之,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 是教学中的新手段, 是开放性的教学手段, 是当今开放性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手段, 我们要合理地使用网络。

(二) 影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影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影视艺术是一门迷人的艺术, 是当今人们业余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也是我们的学生课余生活重要内容的一部分。当今教育领域中, 有不少的老师也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影视的应用, 这也是开放性教学的一个表现。在尝试中主要是遵从两个出发点:一是通过影视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 二是通过影视来更好地了解文章中的内容。

四、结语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探索主要是根据个人的一线教学经验和分析学校的现状出发, 探索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笔者从事实出发, 即把目前的语文教学情况作为着手点, 调查目前的语文教师状态、教学状态、学生状态等, 总结目前的教师与学生存在的问题, 然后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总的来说, 目前的中职语文不受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 语文教学内容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内容比较单一, 这些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符合国家教育部对中职学校提出的教育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为了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 成为对学生有用的课堂, 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上着手, 建议中职语文教师重视语文教育, 建议中职语文教师设计开放性的语文课堂, 建议中职语文教师要花心思组建有趣、有作用、让学生喜欢的课堂。

摘要:在教育界, 开放性已不是一个新名词, 但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中还未确定开放性的概念, 并且目前开放性主要是应用到教学模式, 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 没有提出相应的开放性教学内容, 这些都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高标准要求。

关键词:课改,中职语文,高效开放,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余红杨.基于中职学生语文现实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7.

[3]方世梅.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高效开放的中职语文课堂[J].文教资料, 2012 (29) .

[4]丁达奎.浅谈如何打造高效中职语文课堂[J].职业, 2014 (23) .

[5]黄振强.高职语文教学内容开放性策略探讨[J].现代语文, 2011 (10) .

上一篇:大桥桩基下一篇:网络涉恐谣言应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