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管理系统论文

2024-10-07

社区服务管理系统论文(精选12篇)

社区服务管理系统论文 篇1

引言

我国户籍管理的文档系统正处于从纸质化向信息化过渡时期。信息化的发展虽然提高了户籍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共享能力,但是由于社区端系统缺乏基本的统计分析能力,因此难以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进而提升社区服务质量[1]。本文面向构建和谐社区的具体需求,充分考虑社区户端设备的计算能力,选择适用的网络和数据存储技术,设计了一套社区户籍信息管理系统。

一、需求分析和技术选择

传统户籍管理系统一般实现对社区户籍信息的管理,具体包括社区住房登记,社区户口迁入登记、社区迁入户口管理、社区迁出户口管理以及管理员信息编辑等数据业务。为了更好对社区居民进行针对性服务,并更好的从整体层面跟踪社区的社会经济信息的动态变化,本系统增加了对社区人口静态和动态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功能[2]。

利用这些新功能,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直观的了解社区人口变化,并跟踪特殊人群的信息(例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社区。

为满足以上需求并考虑社区终端的计算能力,本系统选择了相应的实现技术。首先考虑终端部分需要一定的图形处理能力,因此人机交互部分采用JSP和Servlet[3,4],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动态网页和活动网页。JSP一般用来实现网页的静态化可以将表示逻辑有效的从Servlet中分离出来。当JSP Web Pages被造访查看时,Java服务器会主动活动,把Java Server Pages更改为Servlet局部程序,化大为小,对应处理,任务就交到了不同的Java中所谓的类,当过程完成后回值也就是结果被推送给Web Pages,并显示出来。其次,数据处理部分必须选用轻量级数据库系统,且数据保密能力较强。因此选择开源的My SQL数据库系统。My SQL数据库可以实现数据加密,因此安全性比较高;而且其查询优化能力较强,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此外,My SQL可以支持事务处理,能应对不同的异常情况,可靠性较高[5]。因此比较适合于社区户籍信息的管理。最后,服务器端使用Tomcat,其和JSP兼容性高,性能稳定,而且免费开源,没有安全顾虑[6]。

二、系统结构

如图1所示,系统相对一般传统系统增加了统计分析功能,主要包括迁入迁出的动态分析和不同维度的社区居民数据统计和查询能力(例如,年龄、社区内社会关系、职业、学历等维度,已经复杂的综合查询能力),从而方便为社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

系统的静态模型如图2所示,对基本户籍信息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同时分析了各类信息之间的业务逻辑,为支撑上述数

据分析能力提供了基础。

三、系统实现

本系统的实现选用了My Eclipse。My Eclipse是一个主要针对企业的企业级的开发平台,主要适用于Java和J2ee的开发与实现,实质是一种特殊的插件,是建立在Eclipse IDE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丰富,对其功能进行增扩。它的功能整体逻辑强,内容丰厚,主要内容有完全整体的编纂代码、调适程序、测验矫正程序和发布程序的功能。My Eclipse的适用性特别强,包含了现在所有归属于eclipse的开发工具,这些开发工具都是主要的,开放源代码的产品。My Eclipse的完整支持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如图3所示。

同时,其丰富的插件可以有助于实现如图4所示的可视化数据显示能力,更便于在后期对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能力进行修改升级。

四、结束语

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随之带来的是全国性的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流动方式是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由此也使得社区居民流动性加大,给社区带来了安全隐患。社区户籍管理系统可以对本社区居民的户籍情况有大致的了解,方便管理。近些年来互联网快速发展,本系统的部署可以大大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同时,系统的统计分析能力可以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掌握社区动向,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共建安全舒适的社区环境。

摘要:我国户籍管理的文档系统正处于从纸质化向信息化过渡时期。然而,当前户籍管理系统的信息分析利用能力较低。本文根据社区服务的具体需求设计了一套社区户籍信息管理系统。

关键词:服务型社区,户籍管理,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1]肇焕宇.区域居民户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5.

[2]伍勇.面向社区分析的网络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

[3]库俊国.基于J2EE技术的Web应用体系研究及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4]林信良,JSP&Servlet学习笔记(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5

[5]姜代红,蒋秀莲.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用教程(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古乐声,Java Web程序设计与项目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06

社区服务管理系统论文 篇2

----洞阳镇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探索

洞阳镇——湖南长沙国家生物医药园所在地,地处长浏经济走廊的咽喉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素有“洞天福地”之美称,镇域面积103平方公里,下辖5个社区、6个行政村,驻地单位100余家。镇属户籍总人口约3.9万人,生物医药园区总人口约51000人,其中园区户籍人口110人,浏阳市外流入人口36000人,浏阳市内流入人口15000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约5000人。

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给洞阳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但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大,居住分散,给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一直以来,我们积极顺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始终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着“园镇合一、以人为本”的计划生育管理理念,坚持“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工作机制和“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以巩固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成果为重点,认真落实保障机制、完善服务导向机制、健全齐抓共管机制,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各方参与、条块互动、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创新建立了“人本式理念、制度式管理、综合式治理、网格式体系、一站式服务”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管理与服务相融、措施与目标相接、服务与需求相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新途径,促进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为建设小康洞阳、和谐洞阳创造了良好的人口发展环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树立“人本式”理念,做到“四个”到位,增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推动力。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

与服务工作,积极为流动人口创造宽松环境,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做到了“四个”到位,全方位保障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全镇上下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推行“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以网管人”等有效办法,创新管理观念,注重“以公平公正促和谐”,将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纳入全镇总体发展规划,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流动人口的利益放在首位,融管理于服务之中,彻底改变了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模式。二是工作力量到位。为了认真落实保障机制,完善服务导向机制,镇上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领导小组,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经费投入到位。镇上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全力落实计生经费投入,保证了全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四是责任落实到位。镇党委、政府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列入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书,与常住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责任制,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园区管委会和企业的计划生育也同时纳入镇政府考核,对工作不到位出现问题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二、实行“制度式”管理,创新“四项”机制,增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监管力。一是三级管理制度。全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实行镇、村(社区)、组(小区)三级管理。镇上负责做出宏观决策并进行安排部署,由镇计生办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督查和考核;各村(居)负责对辖区内流动人口进行监管,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检查工作;组(小区)指导员或网格员采取日常采集、上报、录入等方式,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小区 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进行登记、查验,提出要求,落实管理责任。二是信息交流制度。加强信函、电话、网络平台联系,通过查环孕检,全面掌握流入人口生育、避孕节育情况。园区仅蓝思科技有限公司每个月的流动人口信息异动量就有上万条,为此,园区管委会拨专款请人完成录入工作.三是分类管理制度。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辖区谁清理”的原则,严格落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制度,由公安、工商、用人单位、村(社区)对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招用的流动人口、各类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的流动人口、从事建筑、劳务、运输及无业居住的流动人口实行分类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发挥监管作用。四是外出办证制度。通过广泛宣传,切实增强流出人口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意识,采取宣传到户、服务到户、办证到人的方法,提高流出人口的办证率,力争做到流出地点清、流出时间清、从事职业清、婚育变化清、节育措施清、奖罚情况清,从源头上提高外流人口的办证率和函复率。

三、实施“综合式”治理,加强“四个”协作,增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自治力。计生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联系,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建立了部门之间的协查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新格局。一是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在办理户口迁移时,将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和治安管理责任融为一体,实行暂住人口婚育证明协查制,明确告知暂住人口到辖区计生办或社区进行登记建档。为确保园区社会治安稳定,公安分局每日都有数名民警在各小区街道不断巡逻,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二是加强与建设部门的协作。建筑工程到园区管委会报建时,工程队必须签订工程建设计划生育管理合同,自设计生专干,同时定期向园区上报流动人口名单。三是加强与城管部门的协作。城管队除日常巡查管理外,还定期协助园区管委会到街道、小区、建筑工地清查流动人口,同时查验婚育证明、身份证、准生证等。四是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协作。

建立了医院出生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通报制。医院每月将人口出生情况、B超、孕检和技术服务开展情况上报镇计生办,互通信息,及时解决异常情况。

四、构建“网格式”体系,建好“两个”平台,增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渗透力。一是管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对流动人口信息逐一查询和核实,及时采集、录入、反馈信息,分类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实效性。二是建好责任体系平台。建立镇、村、组三级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机构,形成“网格式管控网络”,对园区采取辖区单位目标责任制,辖区单位和社区共同管理合作制,小区网格员区域责任制,公安民警协管制,生产、生活、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制;对沿街门店采取抓房主和雇主,公安、工商、计生三联合责任制;对市场采取市场管理和计划生育管理相融合的市场管理人员全员划片包干责任制,实行每周一小查、月末重点查;对建筑工地采取以甲方为主的甲乙双方负责制;对房屋出租户采取房主包房客登记制,有效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水平。

五、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两送”活动,增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亲和力。建立镇、村一站式办公服务窗口,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和失职追究制,采取“联合会诊、联合办公、联合解题”的形式,坚持“园镇合一”的原则,积极为流动人口释疑答惑、排忧解难,以优质服务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是送政策。大力宣传党和国家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帮助流动人口树立正确的计划生育国策观和新型生育观,把宣传资料送到企业、送到街道、送到小区,增强他们务工经商的信心和落实计划生育管理的自觉性。园区管委会自制五万余份计生宣传资料送到各大小企业务工人员手中,各企业职工纷纷称赞“从来没有想现在一样了解这么多的计生政策“。二是送健康。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夫妻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这一规定,依托计生

服务站(所)、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定期开展以查环、查孕、查病、治病为主的“三查一治”服务活动,落实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免费服务,目前园区仅蓝思科技公司已查环查孕2500例,并将检查结果录入乡镇智能客户端,并免费出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报告单,既关注了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又提高了管理和服务工作质量。同时在规模企业内设避孕药具发放点,自蓝思科技公司设免费发放点后,每个月均要投放避孕套五大件约一万个左右,公司的年轻男职工在领到免费的药具后,均表示“现在不必担心怀孕了,可以安安心心工作了”。

近年来,我镇通过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镇实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新路子,推动了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我们的体会是:

一、优质服务是前提。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各种合法权益,使之对居住地产生深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遵守当地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年,我镇以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为重点,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充分发挥乡镇计生服务站、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孕情访视和生殖保健等服务。同时,通过与社保、城管、民政等部门多方联系,搜集住房、用工、就学、就业等各类信息,设置流动人口服务窗口,解决了流动人口在租赁房屋、子女上学、择业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使他们安心工作和生活,真正做到了“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有效提高了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二、强化手段是核心。我们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以房管人”这一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抓住出租屋这一管理重点,由辖区单位与房主签定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房主与房客签定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实行双向合同管理。以房屋为载体,实行了房屋出租和承租人连带责任制,切实解决流动人口管理中的“瓶颈”问题,从而实现了实时动态、全面高

效的管理,切实做到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谁用工谁负责、谁经营谁管理、谁辖区谁清理”。

三、改进方法是关键。一是管理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我们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始终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以服务促管理,努力把流动育龄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统一于服务之中;坚持以管理强服务,把流动育龄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规范于管理工作之中。二是管理理念由约束型向鼓励型转变。坚持宣传教育先行、管理与服务并举,在抓好劳务经济的同时,号召有技术、有资金积累的人员回镇创业,达到了流动人口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良好局面。三是管理方法由单一型向系统型转变。计生和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为流动人口生产、生活提供全面服务,彻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落实计生措施。

四、综合治理是保证。一是制度和管理相结合,依靠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积极落实责任体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已经成为当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重中之重。二是服务和管理相结合,依靠服务加强管理。作为计划生育管理部门,一味的抓住管理不放,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人性化服务为重点,积极与教育、企业协调联系,坚持走学校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路子,已经成为计生和教育工作者的一份责任和使命。三是宣传和教育相结合,依靠宣传加强管理。结合流动人口的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坚持宣传与管理相结合,以宣传促管理。

我镇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专业计生工作人员严重短缺和婚育观念转变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今后,我镇将进一步按照上级有关计生工作的要求,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的,不断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理念和方法,强化管理,真抓实干,全面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综合决策、综合服务能力,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人口环境。

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篇3

社区管理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就是规范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行为,规范社区管理服务市场,调整社区管理服务组织与社区成员关系的重要技术支撑,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是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促进社区管理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安全社区、生态社区、健康社区的重要基础手段,对提升社区管理服务的公共性、服务性,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对社区的建设发展,打造社区管理服务品牌,增强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化,加速社区管理服务公共化都非常有必要。

标准体系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标准体系编制的依据。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编制主要参考依据有:GB/T 15624.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总则》、GB/T 24421.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GB/T 24421.2-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二部分:标准体系》、GB/T 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等国家标准和有关资料。

标准体系编制的原则。体现社区管理服务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促进社区管理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提高社区管理服务质量,规范社区管理服务行为,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重视和谐、文明、安全、环境、卫生、帮扶,维护社区成员的权益;全面协调开展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坚持全社区参与和持续改进。

标准体系编制的过程

全面梳理。对现有的社区管理服务的方针政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有关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收集梳理,研究如何以标准的形式将其固定。

广泛调研。按照以社区管理服务需求为导向的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社区管理部门、社区工作部门、社区成员对社区管理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安排专人搜集国内外有关社区管理服务的标准化文献,系统分析,整理研究标准体系的特点和运行的机制。

科学构建。在对贵州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初步搭建由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三大子体系为支撑的覆盖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全过程的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明确重点。充分考虑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合理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和考核性,明确应重点制定的各项标准。标准体系应建立应全面、协调,全面主要是指标准体系要涵盖了社区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协调主要是指其中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应重点编制本地区的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做到衔接配套,有机组合。同时,按照控制面的不同科学设定标准子体系,按照控制点的不同和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各项标准进行科学归类,纳入相应的标准子体系,保证了整个标准体系的系统性。

实施改进。标准体系制定、实施后,按照积极探索、循序渐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则,针对标准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标准覆盖面不全,标准动态变化快、个别标准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应对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和有关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推动了标准体系持续改进,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的结构

结构关系图

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包括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这三大体系,不相互独立,它们之间有着广泛的内在联系,缺一不可。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是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的基础,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是标准体系的核心。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对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对管理服务保障。

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组成

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在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时应遵循的一些通用的或基础的标准的集合,处于整个标准体系的最上一层,对管理服务保障体系和管理服务提供体系的建立和制定起着技术上的保证和支撑的作用。主要包括标准化导则、管理服务指南、术语与缩略语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测量标准、机构分类与命名、人员分类与命名等8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支撑管理服务有效提供而制定的标准构成,按其内在联系而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是以安全、环保、健康、节约能源为主,以人力资源、设备、财务、信息为辅的完整的,为管理服务提供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主要包括环境标准、能源标准、安全与应急标准、职业健康标准、信息标准、财务管理标准、设施与设备及用品标准、人力资源标准、合同管理标准、建设管理标准、综合管理标准等11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为满足社区成员需要,规范社区管理服务机构与社区成员之间直接接触活动而建立的体系。主要包括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运行管理规范和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其他管理标准等6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社区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探析 篇4

目前,社区综合管理软件或系统日趋成熟,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智能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社区居民智能信息化服务系统,均通过互联网技术、3G技术等实现了社区管理的“智能服务”,但各社区使用的服务系统的技术、业务流程、区域划分标准均不统一,相互隔绝、重复建设,给城市社区的统一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不能利用日益发达的GIS系统服务于社区,无法实现社区服务的直观化、可视化。

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提供的社区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的主要技术特征如下。

(1)通过开发基础数据采集录入系统,实现数据统一归口入库的目标,社区工作人员能方便地整合和管理社区居民信息,提供基于WIFI和3G的移动数据采集录入、数据动态更新功能,通过“掌上社区”及时发布、管理、查询社区公告及服务信息。

(2)对多项社区业务和便民服务进行整合,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借助一站式平台实现网上办事,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快捷的公共和便民服务,提高了社区的办公效率。

(3)整合社区服务呼叫中心为居民提供诸于政策解答、信息查询、业务办理指南等服务,提供电话、E-mail、QQ等多种访问方式;提供电话主动外拨、语音信箱、人工/自动回复系统功能;与上级呼叫中心及主要部门对接,形成分布式呼叫系统。

2 技术方案

社区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包括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社区智能呼叫中心,该系统还包括居民信息管理系统,所述居民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包括网格管理模块、小区管理模块、楼房管理模块、居民管理模块、重点人群管理模块、流动人口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巡访计划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

本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实现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社区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社区服务配置了地图和地理信息,使服务更直观、更方便。

(2)实现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解决了城市辖区内各社区管理规范不统一及无法实现标准化、系统化的问题。

(3)整合了社区居民管理、社区服务平台及社区智能呼叫中心,同时实现了社会综合管理的标准化、智能化、一站式,提高了社区管理的效率。

3 技术实施方案

3.1 社区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3.2 居民信息管理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

下面结合图1、图2详细说明本系统的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社区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的系统框架图,该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包括居民信息管理系统、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及社区智能呼叫中心。

居民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包括网格管理模块、小区管理模块、楼房管理模块、居民管理模块、重点人群管理模块、流动人口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巡访计划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

网格管理模块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的管理,同时根据网格划分,按照对等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网格划分从上至下将城市辖区划分为若干个区级网格,区级网格的管理部门为区管理服务中心,综合了区委、区政府、政法委、信访局等区级管理资源;每个区级网格下又划分为若干个街道网格,街道网格的管理部门为街道管理服务中心,综合了街道、计生办、社会保障等街道级管理资源,形成街道网格的标准化信息并上报区级网格;每个街道网格下又划分为若干个社区网格,社区网格的管理部门为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综合了社区医疗保险、社区综合治理、社区劳动保障等管理资源,形成社区网格的标准化信息并上报街道网格;每个社区网格下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单元网格以小区为单位,配置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网格督导员、网格指导员,形成小区的标准化管理信息并上报社区网格。各网格实现标准化信息管理,信息及业务办理层层汇总和上报,各网格均匹配相应的地图、地理信息,更直观和方便地显示了网格的地理布局、街道分布,还可在网格地图上直接进入小区进行详细的查询。网格管理模块具有对网格进行划分、维护、查询的功能。

小区管理模块用于实现对小区信息的登记、维护、查询功能,可查询各个小区当前的基础信息,如地理位置、居民人口构成、社区综合信息、楼房构成、物业及所属等。

楼房作为小区内独立构成单位之一,楼房管理模块用于对楼房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具有楼房信息登记、维护、查询的功能。可查询楼房的地理位置、建筑信息、使用期限、使用类别、户型情况、居民户数、居住人口、是否出租等相关信息。

居民管理模块对社区内所有居民的信息进行记录,包括家庭基础信息、个人基础信息和健康档案,以便系统和社区管理人员及时获取有效的社区内居民的分布情况和具体信息。

所述重点人群管理模块通过检索重点人群分类来获取需要重点关注的人员信息和分布情况,主要是“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刑释人员等。检索结果可生成报表,方便社区工作人员对重点关注人群进行走访和管理。该模块具有实现重点人群信息的获取、查询、走访计划的制订和管理、帮扶信息的管理等功能。

流动人口管理模块通过检索楼房中的出租情况和检索居民是否为外来人口等,来获取流动人口的比例和情况,检索结果可生成报表,方便社区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本社区内流动人口的分布情况,该模块具有流动人口信息的获取、查询、服务信息管理等功能。

报表管理模块用于实现生成、打印和管理统计报表功能。

巡访计划模块用于实现建立和维护巡访计划表功能,巡访计划表的内容包括计划名称、网格、访问人群类别、计划类型、周期、目的等。

系统管理模块用于实现用户权限管理、系统设置、日志管理功能。

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实现备份、导入、导出、同步更新系统数据功能。

居民信息管理系统为B/S结构,采用J2EE技术平台进行开发,具有多层次分布的特点,并且实现了组件的重用能力,安全模式实现了高度统一,可以灵活地控制交易。

居民信息管理系统支持WIFI和3G的移动数据采集和录入。

所述的网格管理模块、小区管理模块、楼房管理模块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匹配相应的地图和地理信息,使管理更为直观和便捷。

3.3 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

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如图3所示)由视频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社区信息发布管理系统、健康感知服务中心、智能自助终端4个部分组成。

3.3.1 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实现功能:视频分析能力、智能行为及事件分析、智能报警预案设置、同一视频多防区设置、自我学习场景干扰物、出现行为分析报警、徘徊行为分析报警、入侵行为分析报警、对象速度异常分析报警,可做出不规则形状监控区域,方便复杂地形监控,具有多种搜索、信息过滤、数据分段下载处理、多摄像机联动监控、围墙翻越报警、区域检测报警等功能。

3.3.2 社区信息发布管理系统

实现功能:播放管理功能、终端管理功能、系统信息管理、多媒体播放、外设支持、字幕播放、自动下载、定时开关机、巡检记录、系统安全、播放日志、记录统计。

3.3.3 健康感知服务中心

实现功能:医生工作站、体检测评单元、身份识别器、个人数据采集系统、专家测评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健康服务台、健康一体机。

3.3.4 智能自助终端

实现功能:首页通知公告、排队叫号、在线咨询、服务查询、商品信息查询、政务公开、社区业务、电子地图、信息搜索、问卷调查、呼叫中心、受损自动报警、人性化导航、位置定位、统计分析。

3.4 社区智能呼叫中心

社区智能呼叫中心系统整合了电话、手机、一键通、一体机、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终端接入方式,居民通过终端实现与工作人员的语音、文字和视频沟通互动。“社区热线”呼叫中心作为信息记录、反馈和业务咨询办理的枢纽,将呼入信息进行登记、答复、跟踪并切换至问题相关的业务科室,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渠道,向居民提供7×8 h的服务。

在本次建设中,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社区智能呼叫中心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如图4所示,系统设计图如图5所示。

系统特点如下。

(1)提供综合服务业务。社区智能呼叫中心系统一开始就引入了综合客户服务的概念和体系结构。通过统一的特服号码对外为居民提供服务。当有一个呼叫到来时,系统会安排最恰当的客户服务话务员或者相应的自动客户服务处理,以保证实现统一、高效的服务。

(2)支持分布式呼叫。允许在呼叫中心内部各子呼叫中心之间进行数据的同行,当一个呼叫进入系统后,各专业业务代表之间可以互相灵活切换。例如,话务员可以随时将呼叫转到自动语音服务等中心进行处理。

(3)灵活的录音服务。录音系统有着保障客户服务系统正常运营的功能,因此录音功能是每一个呼叫中心应有的功能。

(4)强大的数据库支持。支持本地和异地数据访问功能,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共享已有的数据资源。

(5)实现功能。一键通、求助跟踪、咨询建议、留言信箱、自动留言与应答、投诉管理、预约管理、数据统计、业务受理与转交、业务办理跟踪及督办、综合查询。

参考文献

[1]张彭,王轶斌,沈玉梅.基于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智慧社区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6).

[2]陈宝刚.小软件构建大平台[J].社区,2012(19).

社区服务管理办法、制度 篇5

第一条 为加强对社区服务的管理,推动我市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服务,是指街(镇)、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组织本辖区居民和单位兴办公益事业,为居民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

第三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区、建制镇的社区服务均按本办法管理。

第四条 社区服务应坚持全面规划,因地制宜,民主自治,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是本辖区社区服务工作的主管部门,按分工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社区服务工作。

各级计划、经济、城建、财政、房产、工商、税务、物价、公安、劳动、文化、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和老龄委、残联等群团组织积极配合做好社区服务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建立社区服务工作委员会。其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实施本辖区社区服务事业发展规划;

(二)组织兴办社区服务设施,指导各有关部门、单位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三)筹集、管理并按规定使用社区服务资金;

(四)检查社区服务开展情况,协调处理有关问题;

(五)总结交流社区服务工作经验。

各级社区服务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同级民政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第七条 居委会设立社区服务工作小组。其职责是:

(一)动员组织社区居民和属地企事业单位开展社区服务;

(二)兴办和管理社区服务设施;

(三)指导各类社区服务组织开展服务活动;

(四)完成上级社区服务工作委员会部署的工作任务;

(五)承担社区服务其他具体工作。

第八条 社会各个方面有义务支持和参与社区服务。

第九条 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困难者提供生活福利服务;

(二)为残疾人、社会困难户和待业人员等协助提供就业安置服务;

(三)为功能障碍者、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健身康复服务;

(四)为优抚对象提供优待、抚慰、解难等优抚服务;

(五)为社区居民提供婚姻、生育、丧葬等民俗改革服务;

(六)为社区居民提供衣、食、住、行、用等生活服务;

(七)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培训、补习、咨询、特殊教育、幼儿教育、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等教育服务;

(八)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娱乐、体育等文体服务;

(九)为社区居民提供纠纷调解、灾害和治安防范、代办保险手续等安全服务;

(十)为社区居民提供环境卫生、保洁、美化、绿化等环卫服务。

第十条 社区服务设施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福利和服务;

(二)有固定的服务场所、设备、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管理制度健全;

(三)有偿服务或生产经营活动应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

(四)具有集体福利性质;

(五)服务和经营项目为国家法律、法规所允许。

第十一条 设立社区服务设施,须按隶属关系,经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区以上民政部门审批同意,并须按规定向所在地有关部门申请办理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

凡符合社区服务设施条件的,由市民政局发给《吉林市社区服务单位证书》。

第十二条 社区服务设施是独立的集体福利事业单位。区(市、县)、街(镇)社区服务中心,是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服务设施。

社区服务单位的合法权益和服务、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

社区服务单位具备法人资格的,依法享有其他法人所享有的各项权利。

第十三条 社区服务单位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

(二)依法缴纳税金;

(三)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管理费等有关费用;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四条 社区服务实行无偿服务、有偿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

有偿服务的收费应严格执行物价部门的规定,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第十五条 经营性服务设施应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自负勇盈亏。

第十六条 社区服务设施属居民住宅区的配套项目,凡进行旧改造和新区建设,应在总建筑面积中划出不低于5‰的面积用于居委会办公室和社区服务设施。居委会办公室由小区投资兴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可计入商品房成本,设施建成后无偿交付管理部门使用。

社区服务设施必须用于社区服务,未经民政部门批准不得改变用途。

第十七条 社区成员可自愿组成为居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非盈利性、非实体的社区服务组织。

社区服务组织的设立须经街(镇)审查同意,并到所在县(市)、区民政部门办理社团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 街(镇)、居委会应组织居民开展互助服务。街(镇)建立“居民互助服务者协会”,居委会建立“居民互助者服务协会分会”。具体组织和参与社区居民互助服务工作。

第十九条 街(镇)应与辖区单位结合,开展各种形式的“双向服务”。

厂矿企事业单位的礼堂、浴池、食堂、医院、退休职工活动场所和为职工服务的其它设施,有条件的应向社会开放,实行有偿服务。

街(镇)应为辖区单位、职工及家属排忧解难,提供系列化的专项服务。

第二十条 社区服务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一)由街(镇)企业每年税后利润中提取1%;

(二)由社会福利企业和民政经济实体税后利润中提取2%;

(三)由经营性服务设施税后利润中提取5%;

(四)有偿服务收入;

(五)社会捐助;

(六)地方财政的专项补助。

社会福利有奖募捐筹集的福利资金,应有计划地用于社区服务事业。

第二十一条 社区服务资金应用于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使用社区服务资金数额在万元以上的,须经区以上社区服务工作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二条 社区服务设施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有条件的社区服务设施应建立专帐、专户、由专人管理,并接受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社区服务设施凭民政部门颁发的《吉林市社区服务单位证书》享受下列减免税待遇。

(一)区(市、县)街(镇)、居委会兴办的社会公益性行业,包括社区服务中心、托幼、学前和弱智教育、残疾儿童寄托、养老、托老、庇护、康复、医疗、婚姻介绍、婚姻咨询、婚丧事服务、缝补拆洗、存放自行车、综合服务等设施,纳税有困难的,按税收管理体制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

(二)街(镇)、居委会新办的社区服务设施,包括小修理、小裁剪、小吃部、洗衣店等,按税收管理体制报批,免征所得税一年。免税期满后,按应缴所得税额计算,减征20%。街(镇)居委会兴办的社区服务设施符合社会福利企业条件的,按社会福利企业享受减免税待遇。

第二十四条 社区服务设施对国家所减免的税款,应设立专帐,专项管理,并须全部用于发展社区服务事业,不得用于个人分配。

第二十五条 街(镇)、居委会兴办社区服务设施所需资金,根据单位性质,按照有关规定优惠给予优患照顾。

第二十六条 社区服务设施凭《吉林市社区服务单位证书》优先享受国家和地方对第三产业的优惠待遇。

第二十七条 计划、经济、城建、房产、财政、物资等部门应把社区服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并在房屋、场地、资金、材料、能源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照顾。

第二十八条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平调、挪用、侵占社区服务设施的房舍、设备、资金等。

第二十九条 享受国家救济、抚恤的社会孤老病故后,其住房属于公房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办理更名手续后,可继续租赁用于社区服务;属于私房的由街(镇)负责办理产权转移,公证手续后,用于社区服务。

第三十条 凡违反本办法者,由民政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罚款、收回《吉林市社区服务单位证书》和投资,吊销其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社区服务设施”在本办法中的含义是:为满足社区服务需要而设立的中、小型生产、生活服务单位、场所等。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组织实施。

南厂宅社区服务制度

1.为民便民服务内容、项目、标准等制板上墙,做到公开服务,接受监督。

2.社区服务站由专人负责管理,监督执行服务站的各项制度。

3.恪守服务承诺,照顾孤老,帮助残疾人,尽心尽力方便居民。

4.自觉接受居民群众监督,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热情服务、讲求效率。能办的事情立即办理,不能办的要讲清道理,按要求准确及时做好各项为民便民服务。

社区电动汽车租赁服务系统设计 篇6

【关键词】服务系统设计;工具;社区电动汽车租赁

一、服务系统设计概述

(一)服务系统设计简介

系统设计注重方法的系统性和创造性。它的价值在于为用户和服务提供者提供交互方式和需求解决方法。它的目的在于,从客户角度看,服务接口是有用的、可用的和可取的;从服务提供者角度看,服务是有效的、高效的和可取的。

服务设计发生在逆向过程当中,首先预期什么样的体验是服务对象希望的体验,之后为这一预期进行设计并使之得以实现。作为服务的设计者,是为问题制定和编排方案——即便这个问题目前并不存在。他们观察需求并理解需求,并将可行的方式进行转换,从而将它们融入未来的服务当中去。成功的服务设计应该有效实现以下3个结果:(1)创造的服务能够被运用到市场上去;(2)人们喜爱这一服务;(3)为服务提供者创造良好的商业意义。

服务系统设计(PSSD,Product-Service System Design)是系统设计和服务设计的融合,其基于以人为本和科技创新的理念,关注人的需求,适用于在较高的社会文明条件下,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设计。服务系统设计中,用户处于核心位置,其原因简单明了:它直接关注用户真实需求从而明确系统用途和方案,可以最大程度上方便系统设计和发挥系统效用。

(二)服务系统设计研究工具

服务系统设计研究工具包括情绪板(Moodboard)、海报(Poster)、故事板(Storyboard)、系统网络图(System Map)、客户旅程图(Customer Journey)、角色模型(Personas)、利益相关者模型(Actors Map)和动机矩阵(Motivation Matrix)等。

1、情绪板(Moodboard)

情绪板是一个提供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可视化工具,可以突出环境与人的互动关系。它的基本组成是一个拟定整体环境的图片,图片需要描绘场所、参与者和解决方案。

2、海报(Poster)

海报是具有易吸引人关注的方法,它可以描绘一个简单的内容丰富的故事等,集成了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描绘和渲染主题,进而展示服务设计的特点。

3、故事板(Storyboard)

故事版是将使用过程通过一系列按照顺序进行排放的图片来展示的方法。故事版展示每一个接触点发生的行为和发生者之间的关系。

4、系统网络图(System Map)

系统网络图是一个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服务系统组织的方式,其中涉及不同的参与方,参与方之间在系统中产生包括材料、信息、金钱等的联系。

5、客户旅程图(Customer Journey)

客户旅程图用以明确参与者的角色和作用。每一个旅程图上都应有对应的用户需求和用户感受,且应当着重完整呈现客户旅程图的内容,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一个图上。一个产品中可能会有多个客户旅程图,即有不同需求的客户角色对应不同的客户旅程图。

6、角色模型(Personas)

每一个角色模型都是一个虚拟人物,这种方式可以使每一个角色模型拥有其所代表群体的群体属性。

7、利益相关者模型(Actors Map)

利益相关者模型展现的是参与系统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展现系统服务及其背景的方式。

8、动机矩阵(Motivation Matrix)

动机矩阵主要展现两方面的信息,第一是系统参与者将为系统带来什么,第二是系统参与者需要系统提供什么。

二、基于服务系统设计的社区电动汽车租赁服务设计

(一)服务模式界定

通过相关研究,我们总结出人们对电动汽车认知的四大特点:1)可以接受使用电动汽车;2)目前不会考虑个体购买电动汽车;3)对电动汽车如何充电提出疑问:4)对电动汽车安全产生质疑。

针对这四大特点,我们最终设定,电动汽车通过租赁的方式提供给社区住户;由社区物业负责包括充电和维修在内的电动车日常维护服务;保险公司以为用户提供保障为基本目的参与到整个服务系统中。

(二)电动汽车租赁服务系统设计

通过桌面调研、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相关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建立了角色模型。

其后需确定参与到整个系统的利益相关者,有政府、物业、用户、电动车厂商、物业卡系统和保险公司等。基于此我们制作了利益相关者模型和动机矩阵。

绘制整个系统的客户旅程图。

而用户的详细使用过程则以故事版的形式体现。

三、结语

基于服务系统设计的理念、方法和工具,本文试对社区汽车租赁进行了服务设计。我们认为服务系统设计的理念先进,它注重服务和方法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将其运用到社区汽车租赁中去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本文只是抛砖之论,服务系统设计方法的广泛运用和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难点和盲点,需要后来者的研究和尝试。

社区服务管理系统论文 篇7

关键词:社区卫生,医疗管理系统,研究,设计

1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研究

1.1 系统设计需求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医疗行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已经在各大医院中全面展开。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来实现医院内部医生、护士、患者三者的有机管理,同时又能将医院的各种检查仪器、库存药品、病床、患者类型和数量等资源信息组合成一个整体。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时记录和合理调配,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效果。而作为老百姓身边的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还存在着手工操作,以纸张作为信息存储介质,长期以来,在社区卫生中心积累了大量的各种信息记录册。

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工作效率,而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取得巨大而富有成效的价值,作为老百姓身边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为其规模、发展速度等都无法与大型医院相比,其信息化更加滞后,但是从长远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信息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研究和开发该医疗管理系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2 系统功能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任务要求和实际情况,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计划生育信息管理、门诊管理、库存管理等,使用J2EE作为前台开发工具,采用标准的MVC三层架构(JSP-Java Bean-Servlet)开发模式,其中JSP传递用户请求给Servlet,由Servlet担当主要逻辑控制,调用以及初始化Java Bean,再通过JSP传到客户端,并使用My SQL作为后台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管理走向数字化、网络化。

2 设计原则

(1)操作方法简单:本系统采用web程序最典型的界面设计模式,简捷、直观,菜单层次少,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点击,从而使用户应用时对其功能一目了然。

(2)安全可靠: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因此要求系统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能够防范各种病毒和非法入侵,本系统采用严格的身份认证,且有安全的数据加密机制。

(3)系统模块化:系统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都要从方便用户使用的角度进行考虑,功能模块的划分及界面的设计简洁流畅。

(4)性能先进:本系统基于B/S模式,采用J2EE作为核心开发技术,并以My SOL作为数据库,充分考虑了系统结构以及应用设计的先进性,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信息管理的需要。

(5)维护方便:系统中各模块的耦合程度低,采用低侵入式设计,在后期维护过程中可以对问题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维护和修改。如果系统升级,也可实现各个模块独立升级,维护简便。

3 系统总流程设计

系统内部的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中高级管理者、普通工作人员等,他们拥有的系统权限不同:普通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岗位分别负责相应的一个项目的维护,中高级管理者可以查询所有的项目信息,系统管理员可以修改所有信息;外部用户只能查询与自己用户名匹配的就诊信息。因此,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当用户登录后需要赋予不同的权限。系统总流程图设计如下:

4 系统总框架设计

因为本系统主要是为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需求,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医疗服务的,其主要的业务集中在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症上,在进行实地调研后,根据实际情况,最终确定该系统所需的功能主要由以下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又有若干小项:(如图2)

5 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和功能分析,可以设计出系统需要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形成满足系统功能实现的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而转化为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模型。

本系统设计出的数据表主要有医生信息表、角色信息表、处方信息表、患者信息表、门诊计费信息表、生育安排信息表、药品报损信息表、药品厂商信息表、药品出库明细信息表、药品出库批次信息表、药品调价信息表、药品化学名称信息表、药品剂型信息表、药品库存信息表、药品库存异动跟踪信息表、药品类别信息表、药品入库基本信息表等。

6 系统主要界面设计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介绍该系统的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功能模块。

6.1 登录界面

本系统面向的是医护人员和社区内部的全体居民,由于采用B/S方式,用户要通过Web浏览器访问应用系统。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本系统采用用户名+口令+验证码的模式,并对进入该系统的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

6.2 系统主界面

用户进入系统后,对系统的基本操作,主要包括修改密码,注销和退出。

(1)无论用户在使用系统时停留在哪个页面,点击“首页”按钮则将页面切换至登录系统后的第一个页面。

(2)点击“修改密码”按钮,可以更改该用户的密码。

(3)点击“注销”按钮,返回到登录页面,可切换用户。

(4)点击“退出”按钮,则退出系统。

7 结束语

本系统开发开发完后,搭建了测试环境,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能够实现系统设计之初确立的设计目标。该医疗管理系统功能齐全,人机界面友好,运行可靠,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毅.成都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管理系统设计:[硕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0

[2]尹汉东,任邵东.基于J2EE的web应用的MVC架构实现[J].计算机仿真,2004(11):133~136

[3]廖强,王炜立.基于J2EE技术的医保管理信息系统[J].教育技术导刊,2003年8期:98~100

[4]李思聪,陈尚松.基于J2EE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8,21(11):63~65

提高城市社区服务管理水平的思考 篇8

一、出台“费随事转”标准, 激发居委会工作人员积极性

居委会在社区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协助社区服务中心履行《居委会组织法》规定的相应职责, 不承担行政管理性事务。居委会工作人员采取自愿服务方式, 实行弹性工作制, 政府不再按人头发放补贴。对政府需要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工作,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兑现工作经费, 实现“费随事转”、“养事不养人”。据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 “费随事转”的细则标准还没有制定出来, 这就使得居委会工作人员没有马上看到经济效益, 日常工作的开展都难以为继, 再加上工资待遇偏低, 情绪低迷, 有些很有工作经验的并且掌握了大量社区居民信息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想另谋高就, 因此, 要尽快制定出“费随事转”的标准, 让居委会工作人员真正得到实惠, 从而稳定人心。此外, 还可以采取招考的方式把居委会当中的优秀人才吸纳到社区服务中心来, 一方面可以提高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给居委会工作人员一些机会, 让他们能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二、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人员素质

社区服务工作人员对社区服务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水平直接决定了社区服务的发展水平, 也决定了能否提供高质量科学化的服务。社区服务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 会直接影响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 因此, 要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必须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要在政府指导下, 依靠社会教育机构,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岗的社区服务人员及管理者进行系统的培训, 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从人事制度改革入手, 激励社区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进修热情, 引导社区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走出困境。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事业, 解决社区服务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创造条件, 把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引到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中来, 努力培养一支富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 并掌握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的新型社区服务工作者队伍。

三、加大财政投入,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社区服务事业资金作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条件, 政府有责任投入。政府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 增加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部工作补贴, 确保社区正常运行。充分整合社区资源, 形成多元化的财力机制, 落实经费保障。减少资金审批拨付程序, 从而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现阶段, 政府应考虑把社区服务业作为政府加强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 重点支持建设和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老年人、青少年活动场所等公益性服务设施, 以及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等。根据社区服务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不同性质的特点, 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 还应积极拓宽资金的筹措渠道, 通过建设示范项目或以补助、贴息等形式推动更多的资金投入。要研究有利于社区建设投融资的具体措施,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投资社区建设, 吸引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捐赠赞助, 共同推动社区服务设施的完善。

四、丰富社区文化, 构建和谐社区

发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 逐步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 加大办公用地面积, 设立专门的文体娱乐场所, 如乒乓球室、棋牌室、书画室、阅览室、舞蹈室、电脑室等。驻社区机构可将所属文化体育设施向本社区居民开放, 这样不但增强了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而且减少了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 大大提高了社区服务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文体娱乐场所, 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营造社区浓厚的文化氛围, 从而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五、搭建服务平台, 增加服务渠道

建设社区信息化平台, 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加快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 促进和帮助城镇居民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积极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 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残疾人、病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要深入家庭开展服务。按照“人有所需、我有所为”的理念, 依托社区“邻里情”社会救助中心, 设置互助中心、义工服务中心、老年人援助中心、生活援助中心等为社区居民解决各种生活困难的公共服务平台。

六、加强异质性服务, 拓展服务领域

协助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主要是同质性的服务, 这更多地表现出刚性、整齐划一的行政化做法。异质性的服务, 更多地表现出自治性的、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社区工作人员除了通过便民服务大厅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以外, 还要定员、定期、定时上门了解辖区内各住户及驻区单位的基本情况, 在他们急切需要帮助时, 能及时主动上门提供所需的居家式异质性服务。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通过政府向社区购买服务, 由专门的服务人员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外出陪伴、精神慰藉等服务, 对“空巢”的孤寡老人提供无偿服务, 政府负责服务费用;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独居老人提供低偿服务。同时, 要协调养老服务机构, 为独居老人提供各项居家养老服务, 如免费安装“为老服务一键通”, 实现24小时应急应需保障等服务。另一方面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 让大部分行动方便的老年人走出小家庭, 融入社区大家庭, 享受各种服务。

以需求作为社区治理的基本导向, 培育为政府、社会、居民等多方提供供需对接的平台, 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服务—居民需求—产业发展—就业创造”的多层次供需对接。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 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还可以结合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开发就业岗位, 挖掘社区就业潜力,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提高就业稳定性。探索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 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

七、明确职能职责, 理顺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 凡依法应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助的事项, 当地政府应当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属于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 不得转嫁给社区居民委员会;确需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助完成的有关服务事项和工作任务, 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没有经过审定的工作事项擅自进入社区, 社区居民委员会有权拒绝。要结合实际, 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推动社区综合体制改革, 加强社区服务功能, 促进社区居民自治, 调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积极性, 努力形成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制定社区服务中心对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机制。在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有些工作需要得到相关职能部门地配合才能完成, 但是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使得社区服务中心处于尴尬的境地, 工作难以开展下去, 从而降低群众的满意度。因此, 必须制定一个考核机制来制约相关职能部门, 真正实现“权随责配”, 更好更快地为民服务。

八、健全考评机制, 激发敬业精神

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价值导向的评价制度。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 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群众满意度”评估制度可以解决社区发展的价值导向问题, 解决社区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 优化社区发展的环境, 使社区工作能够真正面向群众, 真正把社区工作者从烦琐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这一制度是对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封闭的考核方式的超越, 评估的信息可以作为对政府和社区改进工作的依据。

通过明晰标准、细化指标、量化责任、兑现奖惩等措施, 激发社区工作人员争先创优意识, 扎实做好社区各项工作, 优质快捷地服务居民群众, 努力创建群众满意的和谐社区。落实网格化考核办法, 提升社区管理水平。采取现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 对网格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管理层采取“日检查、周小结、月考核、季讲评”的办法, 对网格工作进行定量定级考核, 将考核结果作为社区、网格年终综合考核依据, 把社会服务管理责任落到了实处。

九、建立监督机制, 规范服务行为

建立党和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保证社区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加强对社区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 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监督、管理社区服务, 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严格财务、审计制度, 严禁将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各相关部门要接受居民对其在社区为居民所提供公共服务的监督。有关部门要制定各类社区服务行业标准, 推动社区服务标准化的贯彻执行。社区便民利民商业服务网点要规范行业行为, 接受居民监督, 社区服务从业者要树立诚信意识, 共同打造社区信誉品牌。认真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各种问题, 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保证社区服务和社区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建中.城市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服务开通管理系统 篇9

关键词:系统管理,服务开通,功能模型

1 概述

在全面竞争的电信行业, 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更多的体现为对有价值客户的争夺和对业务、服务的创新, 从而直接导致了运营商营销模式、业务策略、内部流程和企业整个价值链的动态性;同时, 随着NGN、3G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客户对企业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 也导致了对企业运营过程的实时性和集成性的要求。电信运营的动态性、实时性和集成性的要求必须由运营支撑系统来保证, 使得运营支撑系统的意义日益突出, 同时也对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新一代的综合客户服务支撑系统作为整个运营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涵和外延都较传统九七系统有了极大的扩展, 是对传统九七、大客户、客服、计费等系统的整合, 其核心目标是建设以客户服务为中心、以市场营销为龙头、以资源管理为支撑、以流程控制为手段, 适应电信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全新经营理念, 和建立个性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

2 相关资料

《河北网通综合客户服务系统业务需求书》。

《河北网通综合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书》。

《河北网通综合客户服务系统项目建议书》。

3 总体功能模型

服务开通管理系统在功能上划分为为八个大的功能组。同时, 根据不同管理层次对业务管理和掌控的需要, 可以通过灵活的组件部署和界面集成等手段, 搭建省中心、本地网中心和市县中心多级应用体系, 形成区域化的功能应用视图。图1是服务开通管理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3.1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基础模块, 主要完成对服务开通系统的组织、员工、员工权限及系统参数的一个管理功能, 目前包含的功能包括认证与权限管理、员工组织管理、公共实体管理。

3.2 产品管理。

产品管理是基础模块, 主要完成产品目录配置、产品属性配置、客户服务配置等企业级共享业务数据的配置。对于产品数据, 在服务开通中主要限于产品目录和产品属性的引用, 仅是广义的产品管理中的部分功能, 真正意义上针对产品的管理功能在CRM系统产品管理系统中完成。

3.3 服务开通。

服务开通过程包括定单接收、服务设计、资源配置、服务配置、服务激活几大部分。定单接收是服务开通过程的起点, 同时也是服务开通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服务设计是对服务开通流程中涉及到的资源配置方案、流程、施工方案的综合设计与选择的过程。资源配置是开通过程中涉及资源申请相关的处理过程。本规范是将资源配置过程看成是服务开通流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外部) 环节:资源配置环节或者配线、配号、配端口等资源分配处理环节。服务开通系统根据资源配置的结果生成施工单。服务配置主要包括:网管类配置施工、内线施工、外线施工、终端施工、联调测试等过程。其中网管类配置施工可以看作是网络激活系统 (模块) 的功能, 本系统没有定义网络激活的功能, 只是将网络激活看成是服务开通流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外部) 环节:网管类配置施工环节。服务配置与网络激活平台或综合网管系统之间以统一接口的方式交互, 业务层次的控制由服务开通来处理, 网元操作层次的控制由网络激活平台或综合网管系统来处理。服务激活主要包括定单报竣、定单报竣后通知CRM进行订单竣工的过程或定单发起系统定单竣工过程。其中定单竣工包含在服务开通中, 资源竣工包含在资源管理系统, 订单竣工包含在CRM系统, 它们的流程串接统一在服务开通中。

3.4 施工调度。

施工调度是对服务开通的服务配置过程的一个必要的控制和补充。施工调度包含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对施工资源的管理, 对于施工资源主要是指跟服务开通相关的资源, 比如:人力, 工具, 时间等, 这些资源信息对服务开通中的施工人员的施工进度起着一定的作用。另一部分是对施工规则的管理, 施工规则是指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所必需遵守的原则, 这些原则主要起着对考核施工人员有一定的作用。

3.5 开通监管。开通监管主要是从业务、系统运行角度出发, 全程监控开通过程中的各个点。包括监管规则管理、全程监控、开通告警。

3.6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主要面向业务和管理人员提供多维度的报表数据, 包括绩效类、时限类、工作量类等多类报表。在服务开通系统中, 根据统计元素的不同, 报表采用定时和实时的方式生成, 出统计报表时, 基于统计元素库生成报表, 提高报表效率。不同的统计有相应的级别设置。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只能统计和处理权限范围内的数据。

3.7 接口管理。

接口管理完成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送, 主要的接口主要有与综合客服系统的接口、与资源管理系统的接口、与网络激活系统之间的接口及与其它外围系统之间的接口对于综合客户系统, 服务开通系统是后端支撑系统, 流程调度和施工中所需要的各种数据都由综合客服系统提供。综合客服系统直接面对客户, 为客户提供各种层次的服务。其中有关产品类的服务 (涉及到施工) 方面的信息需要由服务开通系统接收, 并进行后端的开通操作。对于资源管理系统, 服务开通系统主要是针对需要进行号码资源、机线资源配置的定单, 服务开通产生号码资源、机线资源配置电子工单发送给资源管理系统, 资源管理系统内部配置工作 (配号、配线、配端口等) 完成后, 将配置结果反馈服务开通, 以便支持服务开通后续服务配置、工单打印信息显示等操作。对于网络激活系统, 服务开通系统主要针对需要到网元设备施工的申请, 服务开通系统形成交换工单, 发送给综合网络激活系统, 综合网络激活系统操作结束后, 将施工结果信息反馈给服务开通系统。

4 关键术语

客户定单:Customer Order, 订单, 客户订单或者销售订单的简称, 是在业务受理后基于客户购买或变更商品的意向、协议、合同等形成的内部业务单。服务定单:Service Order, 服务定单是根据客户订单与产品、客户服务之间的关系将客户订单拆解成面向后端业务开通的、可操作的业务单。工单:工单是工作任务单的简称, 是派发给各个工位的工作任务的详细描述。业务流程:一个业务流程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某个业务目标的一个过程, 它在部分或者全部组织结构和人员的参与下利用企业资源 (包括所需的处理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软硬件等等) , 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则, 在参与者和组织结构之间进行文档、信息、任务的传递和处理 (包括业务决策) , 从而实现预定的业务目标。

结束语

社区服务管理系统论文 篇10

中国标准化协会为了促进社区工作者服务质量的提升, 积极推行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新模式, 采取“引入质量管理理念, 科学管理社区组织”的方法, 2013年选定北京市丰台区社区社会组织“东高地街道万源西里社区”为试点单位, 率先制定并实施符合社区工作的《质量管理手册》, 力求的将现代化、科学性的质量管理工作模式引入到社区公共服务中。协会针对服务人群制定相关培训教材与培训内容, 其中包括:国家标准“GB/T15624.1-2003 (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系列标准讲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培训、对万源西里社区实际工作及《质量管理手册》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同时, 协会结合万源西里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属性, 编制和修订社区符合质量管理理念的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相关制度或规定, 聘请国内知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 将编写或修订的符合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模式的相关制度纳入万源西里社区工作《质量管理手册》等体系文件中推广应用, 并通过专业数据公司对万源西里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进行居民满意度调查, 持续改进完善, 确保活动的实施效果。

活动实施一年以来, 中国标准化协会通过引入质量管理理念, 促进了社区社会组织良性发展, 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提升了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意识, 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热情;规范了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流程, 实现社会治理全民参与, 提高了社区居民满意度;推进了社区管理规范化建设, 逐步构建社区服务标准体系。通过该项活动, 促进了社区社会组织的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资源调配, 为社会组织自我培育、自我完善、自我规范化、良性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推广模式。

社区服务管理系统论文 篇11

研究出思想。我始终认为要做一名好校长,首先要做一名好教师,在教学研究领域应当有所作为,是一名教学的行家、专家。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提出了“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走向智慧”的语文教学思想,并通过“组块教学”这一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来,朴实自然、幽默风趣的示范教学赢得了学校教师的广泛认同,智慧教学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之中。“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校长拥有深刻而独特的教学思想,无形之中就具有了强大的感召力,也具有了凝聚力。学校犹如一个磁场,校长凭借自身的学术修养和思想境界,自然成为磁力的核心。思想是有力量的,尤其是在教育这个特殊的领域。安于做事情而淡于做事业,就难免满足于事务管理,疏于研究思考。这样的校长就缺乏教育远见,也缺乏管理魅力,又怎能履行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的校长使命呢?校长对学校的领导其实就是思想的领导,校长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学校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管理,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生活。提升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提升学校教育的内在品质,都将从改变校长的思想开始。

研究出团队。我始终认为研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管理团队共同的事。所以,我将行政办公会议变成了专题研究会议,每次围绕学校管理中出现的老大难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针对学校电子化备课中网络下载、拷贝的抄袭现象,我组织学校20多名管理人员,对三年级每名教师的全套备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了教师备课质量与备课时间之间的矛盾,也发现了电子备课的优势与弊端,提出了“主题帖”下跟帖、相关网络教案资料链接等改进措施,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就在这样的团队集体研究中,我们提高了每个管理者的研究、管理水平,也带出了一个研究型的团队。我还鼓励学科教师之间建立各种形式的研究团队,如学科备课组、科研课题组、课程研发组、竞赛辅导组等,既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又提升团队的研究力。一个个研究型团队的建立和成长,为学校、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学校的持续发展。研究,其实就是形成团队的黏合剂,教师在志同道合的研究活动中,分享智慧,分享成功,分享集体的力量。

研究出品质。我始终认为研究应当成为一种自觉,化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品质。当我们面对各种教育的疑难杂症时,如果能自觉地加以研究与思考,那么就不再有教育的困惑与无奈。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多的是抱怨,少的是研究。于是,积弊难改,教育品质每况愈下。作为校长,理应肩负起这样的使命,用高水平的研究创造高品质的教育。校长要有创造一种新教育的理想与激情,想不到就永远做不到。我坚持用研究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情,于是,凡是没有价值的事情、部门能做的事情、暂时做不成的事情……都在研究的过程中被一一“过滤”了,所剩下的便是我着力要思考与实践的事情。集中精力,将有限的时间、精力、才能致力于重要的事情,效能自然就高了。这就是校长应该具备的研究品质。具备这样的品质,才能始终气定神闲,达到“大智闲闲”、“大言炎炎”,成为教育的大家。

浅论社区护理服务与管理 篇12

1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既强调疾病的预防, 又强调疾病的护理, 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因此, 社区护理既具有公共卫生学的某些特点, 又具有护理学的某些特点, 但与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相比较, 社区护理在以下四个方面更为突出。 社区护理要以促进和维护健康为中心, 社区护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 所以预防性服务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要面向整个社区人群, 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 即包括健康人群和患患者群。社区护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在社区护理过程中, 社区护士往往独自深入家庭进行各种护理, 故要求社区护士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自主性。社区护士必须和其他相关人员密切合作, 社区护理的内容及对象决定社区护士在工作中不仅仅要与卫生保健人员密切合作, 还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密切协调。

2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使患者满意, 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社区护理在内容上与医院有很多相同之处, 如输液、导尿、灌肠等。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医患关系也不同于医院, 为此我们要求社区护士在完成正常的护理工作外, 还必须增加以下服务内容。

2.1 做好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

社区服务对象多为慢性患者和老年患者, 他们不但患有躯体疾病, 心理上也常因久病不愈而焦虑、失望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我们要求护士对他们都要有高度同情心, 热情服务, 引导他们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同时对他们进行健康宣教, 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坚持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建立健康档案, 每季度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 使卫生保健知识在社区普及。

2.2 实行家庭访视、上门开展基础护理工作、提供便捷服务

对中风、癌症等慢性病患者, 急性期已过, 长期住院给家庭生活、经济上带来很大压力, 于是可以转入社区由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家庭访视, 上门服务以减轻压力。对于长期在家卧床患者, 依据需要提供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 如褥疮护理、口腔护理、导尿等操作, 并对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如家庭急救、康复护理等, 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2.3 开展妇幼保健

社区定期了解孕产妇名单, 到区妇幼保健院拿产后访视本, 采取随机或定期方法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指导, 如预防流产、指导母乳喂养及新生儿能力测查, 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护理培训

社区护理是一种对社区人员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 它需要护理人员既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还应掌握预防医学, 社会医学、老年、康复医学心理学及一些人文科学等知识。故制定护理培训计划。

3.1 科内培训

每月组织护士学习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 根据季节学习季节性疾病的护理常规, 如中暑、秋季腹泻等。根据社区的特点学习常见的慢性病的常规护理。

3.2 院内培训

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及每季度护理查房, 提高专科护理知识, 如参加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查房, 可以了解目前心血管学科的新业务、新动态, 以便更好地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服务。

3.3 院外培训

目前社区护士中, 学历大多为中专, 有些社区还聘用临时人员, 这些虽然能满足基本卫生服务, 但要为社区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区全方位和连续性的服务就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 我们在加强社区护士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 还特别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用各种渠道开展继续教育, 有计划、有组织的外派护士进行全科培训, 逐步培养综合性的全科护士。

4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思想观念

在社区工作首先就得转变思想观念。一切以居民的需求为主, 主动服务, 医护共同承担“六位一体”的服务, 每人有重点负责项目, 每项工作有交叉部分, 团队协作程度直接影响工作完成。所以要培养护士树立团队精神, 转变思想观念。计划管理与随机管理相结合 根据护理部下达的各项指标, 对照标准认真领会精神, 在平时工作中收集资料总结归纳,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做到每月有重点, 每周有安排。并将每项计划都落实到人, 使每个护士都明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工作中发现新问题, 及时反馈, 再重新制定相应的计划、措施, 这样就形成动态管理。社区质控工作要在医院护理部的监督下执行, 将护理工作制成表格进行量化并制定考核标准, 采取每月不定期抽查、医院护理部各质控小组每月大检查相结合,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及时解决, 并落实奖惩制度, 做到奖罚分明。每月召开护理质控员例会, 布置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 反馈护理问题, 修改工作流程、制定解决方案,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护理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制度、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制度, 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健全光荣传统教育制度, 激发护理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通过文化教育制度建设, 达到提到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目的, 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也只有不断加强护理制度建设, 才能使护理管理正规化、规范化、公平化[1]。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人们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 社会对社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建立健全的社区护理体系, 加强社区护理质量管理, 使社区健康发展, 是每个社区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上一篇:声誉效应下一篇:照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