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现状(共10篇)
履行现状 篇1
汶川地震之际,罐装饮料企业王老吉以一亿元人民币的国内单笔最高捐款赢得社会的广泛称赞和良好的声誉,体现了王老吉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使企业获得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契机;与此相反,丰田汽车“油门踏板缺陷暴露,全球召回问题汽车”事件,由于丰田在安全质量的细节上未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给消费者、车企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使得这起本该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的事件却给“日本制造”曾经的良好形象带来了阴影。这两起结果相反的事件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解释及国外发展状况
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的概念早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不断扩张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时就已提起。它在不同学者的理论中有不同阐述,但从本质看普遍认同的C S R理念是指企业在从事各种活动、为其股东创造财富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竞争对手、社区、政府和环境等的责任,以获得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内容包括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自觉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保障生产安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等,这其中包括法律责任、强制性义务,但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责任和公众期望,有道义性、单方性和自愿性的特点。因为任何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他们有的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有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企业追求的应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应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因此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接受他们的约束。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虽然会导致方方面面的额外支出,但从长远看来可以使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受益。履行社会责任,首先可以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博得广大消费者的好感和偏好,在组织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同时,企业也能收到宣传自身的效果,节省营销成本,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社会责任声誉较好的企业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人力资源并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再次,重视环境保护的企业会注重废料减量和资源的再生利用,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效益。这些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来源。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当今的企业如果仅仅关注利润,而不注重行为的合法性、道义性,对公益事业漠不关心的话,其社会公众形象和消费者认可度必将大打折扣,其竞争力也必将下降。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CSR理念研究的较早,实践发展的也较成熟。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CSR的推进,大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和部门,制订C S R战略,实施各种CSR计划或项目,普遍建立了CSR报告制度,要求企业公开报告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政府还制订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宣传、颁奖、经济激励和政府采购导向等多种手段,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现状
与国外企业较早实施社会责任运动相比,CSR在中国没有受到政府和企业的特别关注,因为它与“经济增长优先”为主导的经济政策不完全相容。直到2003年十届人大召开后,CSR才开始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并被写入相关文件和立法中。经过几年的宣传发展,在政府、社会以及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涌现出一大批企业赈灾、办学、节能、环保的事例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企业家。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及表现令人鼓舞。此外其他方面也有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印迹,诸如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体育事业、环境保护、各类教育基金、奖学金和其他公益事业等。但同时,仍有很多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仍然差强人意,离人们的期望相距甚远。近年来,毒粉丝、毒奶粉、石蜡油、拖欠民工工资、污染物随意倾倒等字眼频频出现,重大事故层出不穷,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
2009年中国社科院对外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报告显示(1)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水平低下,1/5强的企业刚刚“起步”,2/5强的企业仍在“旁观”;(2)中国企业责任管理显著落后于社会责任实践,在责任实践中市场责任领先于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3)中央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远远领先于民营企业、其他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4)企业规模与社会责任指数成正比,企业规模越大,社会责任指数越高;(5)社会责任指数的行业间差异明显,电网、电力行业处于领先者地位,多数行业处于参与者的阶段。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状况分析
1、不少企业认为CSR就是参加慈善捐款,而过多关注外部责任、忽视内部责任。参与公益事业、慈善捐款当然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所应该做的,近年来也的确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重视慈善公益活动。但是,在肯定企业家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同时,不能简单地将慈善公益活动与社会责任划等号,这样无疑缩小了CSR的范围,给企业忽视产品质量、随意破坏环境、压榨员工、欺诈消费者种种行为提供了借口。如果企业本身不能做好份内的事比如遵纪守法,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即使捐献再多的财物,也不能树立起一个健康的企业形象。如果慈善捐款是以环境、消费者、公众利益的牺牲为代价,或者用慈善捐款来沽名钓誉,或者只顾搞慈善捐款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壮大,亦或是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就不是一种理性的、正当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也不会给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
2、有的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实际上是做给大众看的一场秀,就是花钱买名声,必须搞大公益、大活动。虽然人们会“宽容地”认为只要是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只要能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那么即便是做做秀又何妨。我们不能否认企业慈善活动对社会的意义,但将CSR理解为自我宣传和做广告、用公益活动代替企业社会责任,把其看做是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就不是一种正当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手段,也就不能给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比如在公益活动中不乏有一些企业承诺捐赠动机不纯,为搏出位,在捐款数字上搞攀比,高调承诺捐款数额,达到目的后恶意不捐赠,或者以各种理由少捐。一旦某天这些“诈卷门”被批露出来,自食其果的还是这些企业,它们将失去公众的信任。
3、有的企业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外企、国企和大企业的事情,中小企业或亏损企业就无须承担社会责任。CSR作为一个理论其来源于西方,在履行方面可供借鉴的也往往是一些国际上的著名企业,但我们不应认为CSR本身有国别之分。实际上,我国自古以来就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的道义责任,而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使利益相关者受益是适用中外的规律。因此现代中国社会,企业也应参与承担社会责任。
4、政府和企业对CSR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将其主动落实到管理体系中去。目前,政府在引导和促进CSR建设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和标准,社会责任的立法过于分散凌乱、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存在“盲区”;在企业责任履行方面宣传、督导不力,执法不严,除纳税和缴纳社会保险金之外,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没有制定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则、指南,缺乏可执行和可操作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和执行标准;地方政府也没有根据地方经济和地方企业发展制定相应的社会责任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非政府组织发展不是非常成熟,民间力量相对薄弱,不能有效地实现舆论和社会公众对企业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
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重构的对策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外部性客观存在,市场机制推进CSR的动力不足,使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除“自律”以外,还需要政府与社会的“他律”机制。政府具有激励引导的作用,企业具备内生力的作用,而社会起着监督评价的作用。
第一,政府应注重对公众社会责任意识的塑造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的引导。应充分利用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实施各种手段如立法、舆论、公共政策、设立奖项、对企业家培训、政府以身作则来进行宣传和教育,宣扬C S R的重要性,在全社会掀起舆论氛围,唤起公众的维权意识和要求,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构造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通过有效引导,形成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广泛关注,构造企业参与社会责任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二、企业应努力构建C S R管理体系,规范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中国企业虽然有C S R实践但普遍没有建立起C S R管理系统,还需要不断摸索尝试。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将社会责任看作竞争优势的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要看到当企业很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时会赢得社会的巨大回报。
第三、加强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CSR的自我实现机制形成。除法律法规等强制性作用以外,社会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强大和有效的外在动力,强大的社会舆论、鲜明的民心民意可让责任型企业名声远扬,也可让无责任心的企业一败涂地,它能与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内在动力形成有效配合,有利于推动形成企业自我履行各种社会责任的促进机制。首先应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企业行为的辨别力。还需要大众传播媒介、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工会、环保组织等社会群团组织组成的监督子系统积极参与,彼此之间开展密切协作,加大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面典型的报道,同时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加强监督,从而使得企业具有一种道德使命感,进而促使企业的行为符合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利益的要求。
摘要:现代公司片面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使人们意识到企业从社会发展中获取利润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本文就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进行阐述,分析目前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构建对策
参考文献
[1]、连漪,李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探讨.现代企业[J],2008,(04)
[2]、王瑾.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动力机制构建.商业时代[J],2008,(19)
[3]、李研研.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外资(下半月)[J],2009,(10)
[4]、韦黎兵.履行社会责任政府推着企业走.南方周末[J],2007
[5]、李文川,卢勇.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对我国的启示.改革与战略[J],2007,(02)
履行现状 篇2
规定的个人自查自纠报告
XX镇XX村文书XXX
自《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通过认真学习、参与讨论、自我反思、深刻剖析,我发现了在思想上、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现将有关自查自纠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上认为学习不能解决当前快速发展经济的难题,而是要靠项目来支撑,要靠经济总量的增长,因而有意无意地放松了学习。加之工作本身十分繁忙,挤出来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出现了把学习当作软任务,把业务工作作为硬指标的情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够牢固,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有所淡化。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调研、了解群众思想工作方面的想法、自身的工作困难等。在管理工作中多数采取下派任务,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制度的完善,导致少数干部中存在一些推诿扯皮、不深入群众等歪风,影响到政府整体形象、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利益。一是思想上对政府班子建设重视不够,没有从内心深处把之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二是及时发现政府班子自身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克服矛盾,还做得不够充分;三是作风建设与制度的融合做得还不好,长效工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二、整改措施及今后努力方向
作为一名基层村干部,对照《规定》教育活动提出的要求,通过自我剖析,发现自己还存在不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后,要在创新思想观念上下功夫,要坚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超前意识、总量意识,吸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新思想;要在在优化工作作风上下功夫,身体力行地带头纠正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要在促进科学发展上下 1
履行现状 篇3
关键词:债务承担;债务履行承担;第三人履行;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116-01
一、债务承担、债务履行承担和由第三人履行的概念性介绍
债务承担,又称债务转移,是指债权人或债务人与第三人订立转让债务协议,将债务转移给第三人,由第三人取代债务人承担合同义务,向债权人履行债务。按照原债务人是否免责为标准,债务承担可分为免责的债务承担和并存的债务承担。在免责的债务承担中,第三人取代原债务人的地位承担全部债务,原债务人脱离债务关系。本文所称的债务承担仅指免责的债务承担。
第三人履行债务,根据合同法第6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债务履行承担,也称第三人代替履行,是指是第三人与债权人、债务人并未达成债务转让协议,并成为债的当事人,只是代替债务人履行债务。
二、债务承担、债务承担和由第三人履行债务比较分析
债务承担和由第三人履行债务,从表面上都是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代替债务人履行了债务。但实际上两者在法律特征、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上还是存在本质的区别,主要包括:
1.协议的订立主体不同。债务承担通常是债务人与第三人订立债务转让协议,约定将债务转让给第三人,这种情况下需经债权人同意;或者是债权人与第三人订立债务转让协议,约定第三人承担原债务人的债务。不论哪种情形,第三人都必须同意并参与债务转让协议的订立。而由第三人履行债务则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约定由第三人履行债务,协议订立主体是债权人和债务人,而不论第三人是否同意,第三人是否参与是其自由。
2.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不同。债务承担中,一旦债务转让协议订立并生效,原债务的主体就发生变化,第三人代替债务人成为了新的债务主体,负责向债权人履行债务。而在由第三人履行债务中,债权人与债务人订立协议后,原债务的主体并不发生变化,债务人并不因此退出债务关系,第三人也并不成为债务的当事人,仅仅是履行主体。
3.第三人拒绝履行债务时的法律后果不同。债务承担中,第三人拒绝按照债务转让协议的约定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直接请求第三人履行债务并承担违约责任。而在由第三人履行债务中,第三人不是合同和债务的当事人,其对债权人不承担任何合同义务和违约责任,在第三人拒绝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只能请求债务人继续履行债务并承担违约责任。
对于债务履行承担制度我国的合同法并未明确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通常承认债务履行承担的效力。通常认为如果債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无不得由第三人代为履行的约定;债权人没有拒绝代为履行的特别理由,债务人也无提出异议的理由;代为履行的第三人必须有为债务人履行的意思表示即可适用债务履行承担。
债务履行承担与债务承担相比,区别在于:(1)性质不同。债务承担需要订立债务转让协议,即债务承担引起债的主体变更,第三人成为债务人或共同债务人,债权人可以直接向其主张权利。而在债务履行承担中,如果是债务人与第三人达成协议,那么该协议只能是第三人代为履行债务的内容,债务人并不发生变化,债权人并不能向第三人主张权利,只是履行方式的变更。(2)成立条件不同。债务承担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实际上都需要债权人同意。但债务履行承担则不同,由于其并不改变债务人,因此一般情况下,不需债权人同意即可成立。(3)救济途径不同。在债务承担中,当第三人拒绝履行债务时,因债务主体发生了变化,应由第三人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而在债务履行承担中,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而不能向第三人请求承担责任。
债务履行承担与由第三人履行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订立协议的主体不同。由第三人履行的协议订立主体只能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不需经过第三人的同意,而在因协议约定引发的债务履行承担中,协议订立主体可以是债务人与第三人,也可以是债权人与第三人,第三人同意是其成立要件,且债务履行承担不仅限于履行协议,还可以基于委任协议、赠与协议的约定等等。
三、结语
第三人代为清偿在司法实践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对于第三人代为清偿我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规定,仅是在合同法的部分条文中规定了债务承担和由第三人履行制度,笔者建议立法机关对此加以规定或由司法机关作出相关的司法解释,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及强化对策 篇4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这使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但是, 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因而必须重视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1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取得的成绩
1.1 企业对社会责任关注度加大
以往的企业大多数以盈利为目的, 一心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对内不断压榨员工, 对外欺骗消费者, 违背基本的职业道德, 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十分模糊。近年来,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企业的自身形象已经成为判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并逐渐开始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的传统理念, 强调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 尊重员工, 尊重消费者, 尊重环境, 发挥对社会的贡献作用。与此同时, 政府也不断引导企业完善自身的社会责任建设, 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举办企业社会责任案例评选, 获奖案例均来自在社会公益、公益传播和环境保护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通过一系列的评选活动, 引导推进各个企业不断完善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内部也不断完善自己的社会责任机制, 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层领导的社会责任处理机制。
1.2 企业化解社会矛盾能力有所增强
企业利用自己所具有组织结构和功能, 可以对相当一大部分人群进行比较合理有效的管理, 发现问题, 解决矛盾。我国的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会体系,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工会组织切实发挥作用, 保护、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维护了员工的正当权益, 解决了员工的各种问题和纠纷, 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在工会的统一协调下, 富士康与2012年宣布, 自同年2月1日起, 集团全面调升大陆各厂区基层员工的基本薪资, 并根据员工所工作地点 (园区) 的不同、工种的差异及技能水准的高低加薪幅度为16%至25%。与此同时, 富士康承诺, 在加薪的同时, 将逐步降低员工加班时数, 不但缓解了员工的不满情绪, 更是减少了存在的社会矛盾, 更好的发挥了自己的社会责任。[2]同时, 各个企业吸收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 不仅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还减少了不必要的社会压力和社会矛盾。大部分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生活保障机制, 可以保障员工正常的生活工作, 不仅免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还缓解了和社会的冲突。
1.3 重大灾害中企业社会责任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不断引导, 各个企业的责任意识不断加强, 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灾害面前, 一些企业表现不俗, 在自身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的同时, 更是对救灾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也为其他企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 不断激励其他企业履行相应社会责任。中国慈善企业家陈光标, 一直被认为是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杰出代表。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 陈光标带领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千里救灾, 救回131个生命, 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 救活14人, 还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而他的行为, 与政府的积极引导是分不开的。温家宝总理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并向他表示致敬, 在此之后, 他更加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009年, 陈光标又捐资1亿多元在南京建设成立了“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 免费向公众提供服务。[3]
2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公民道德建设滞后, 对企业的引导作用不足
公民道德建设的滞后, 制约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主要体现在公民道德对企业的引导作用不足。一方面, 企业的领导者、员工、监督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 都是深处社会中的个人, 因而公民道德环境通过影响个体而间接影响或反映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态度。“各家自扫门前雪”等落后思想目前依然在社会上流行, 对个人道德持续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都不利于企业对其社会责任产生积极态度。另一方面, 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基本单位, 深受所处社会公民道德环境的影响。四川跌倒老太“敲诈”少年, 红十字的郭美美事件, 宋庆龄基金会千余万元慈善基金不知去向等负面现象打击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2.2 政策法规落实迟缓, 对企业的激励作用不强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政策法规落实迟缓, 制约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的激励作用不强。这里的激励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一方面, 政策法规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正激励作用不强。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相关法律的精神,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获得相应的免税政策。但是, 我国在这方面的具体政策和行政法规落实迟缓, 使得企业获得免税待遇的条件苛刻, 程序繁琐。另一方面, 政策法规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负激励作用不强。政策法规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规范企业行为, 对企业的违法行为或者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处罚, 也就负激励。但是, 我国在这方面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和政策法规执行不严格的双重困境。这也是导致我国企业屡屡出现不负社会责任现象的重要原因。
2.3 社会监督力度较小, 对企业的规范作用有限
我国社会力量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监督力度还比较小, 对企业的规范作用有限, 制约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一方面, 监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利益相关者较少。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可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监督主体, 但是除了政府、媒体能够在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能够发挥较大作用外, 其他主体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同时, 我国政府在试图主导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的逻辑悖论、操作困境以及动力不足等问题。[4]另一方面, 社会监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渠道较少。社会力量然缺乏能够直接与企业进行对话的渠道和平台。此外,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不完善, 导致社会力量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缺乏根本上的依据。这是导致社会监督力量小的重要内在原因。
2.4 企业经营面临困难, 对企业的约束限制较大
我国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普遍较为困难, 这制约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一方面, 企业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能够有必要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是经营甚至生存面临危机的时候,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不佳是必然的。我国中小企业成活率低、寿命短、抗风险能力差, 平均寿命仅为3.7年, 相比欧洲和日本的12.5年、美国的8.2年, 存在较大差距。[5]另一方面, 我国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落后于大型国有企业是由深层次制度原因的。在我国, 大型国有企业不仅在资金、人力资源、国家政策等资源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而且在实际地位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制约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要因素。
3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对策
3.1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观念引导
第一, 企业应树立提升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一方面, 企业管理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严格秉持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使命, 遵守职业道德, 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 完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法规, 促进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 恪守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第二, 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提升企业人员特别是企业高管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 企业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恪守职业道德, 促进整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 企业需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企业要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 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 是一切行动的思想指南, 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要在企业内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 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6]
3.2 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法治建设
一方面, 构建企业组织社会责任多元化治理结构。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治理模式比较单一, 缺乏针对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监管。各级政府要积极加强规范和监管, 设立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监督机制, 引导和帮助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 重视践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做好社会责任法制化、规范化的工作, 通过完善相关法规、设立监管机构等, 对企业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社会责任履行管理, 促其将社会责任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切实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工作。
另一方面, 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法规的权威性。第一, 要考虑现行的企业法律规范的适应性及针对性, 需要特别法或专项法律进行管理, 减少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法律障碍。第二, 要考虑企业社会责任法规的弹性问题。第三, 要加快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立法进程。虽然关于企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较多, 但是专门针对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 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建设。
3.3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规章制度
一方面,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目前, 国际上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评价标准已经有先例, 如1999年联合国提出的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规范的“全球协议”, 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制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如SA8000标准、ISO14000标准等。但由于体制的不同, 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有其特殊性。因此, 为了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我国企业特点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限度等因素进行科学界定, 明确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上的定位,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另一方面, 加强企业人员特别是企业高管的专业素质水平考核。企业人员要提高专业素质水平、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就必须建立一套严格标准的考核制度。近年来, 企业在一些社会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的社会责任感缺失, 个人追求趣味的低下, 管理机构导向的迷失,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一套针对企业人员专业素质的考核制度。要加强企业人员特别是企业高管的专业素质水平考核, 保证企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及业务能力, 踧踖你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3.4 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社会监督
一方面, 强化社会监督意识。第一, 公众要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监督的重要性。必须加大宣传, 让公众认识到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进行监督的重要性, 才能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正确履行。第二, 企业应当健全同公众的沟通渠道, 增强与公众的交流与沟通。第三, 公众对企业的监督, 也是公众应有的社会责任之一, 也需要培养自身的监督意识, 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 建立有效的公众反馈机制。反馈是体现监督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监督信息的准确反馈是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监督的结果显示, 反馈的信息可以为企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提供指导。企业应该关注公众对其社会责任履行监督的反馈, 可以通过设置专门机构来处理公众反馈的信息, 及时与公众进行沟通, 解决问题。这既维护了公众的权利, 也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可以促进企业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
3.5 优化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发展条件
一方面, 以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 提供与完善减税优惠政策。对热心公益的企业, 可以在税收方面进行适当的减免。其次, 政府应当注重适当提高优惠税额, 考虑再度扩大免税受赠主体范围, 简化减税、退税办理流程, 使企业的慈善捐助都能切实享受免税激励。[7]最后, 政府应当完善税法, 增收环境保护税, 以税收进行调节与控制, 运用负激励的手段鞭策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关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 以项目支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 政府通过创建一系列的项目, 奖励在评估中良好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既从经济财政方面给予优惠, 也在技术与项目引进方面支持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其次, 政府应将与公共服务相关的公益项目外包给企业, 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合作。这既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更有利于解决社会现有的公共服务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news.ife ng.com/mainland/special/sbjszqh/content-3/detail_2013_11/12/31187210_0.shtml.
[2]数据来源:http://baike.so.com/doc/1537480.html[OL].
[3]数据来源:http://baike.so.com/doc/4204851.html[OL].
[4]周霞.试论我国地方政府主导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困境[J].求索, 2010, 05:94-95, 122.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侯云春, 马骏, 林家彬, 王辉.中小企业发展新环境新问题新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 2011, 11:4-9.
[6]周新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J].红旗文稿, 2012, 9:14-16.
履行现状 篇5
农村经济管理中心主任 杨占军
一、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两个《条例》。我中心对两个《条例》的学习贯彻工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中心成员按照镇党委的部署,全面学习条例内容,切实把握精神实质,了解各项具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增强干部的监督意识和纪律观念。为了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学习两个《条例》深入,我们重点抓好“五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学习辅导、开展一次警示教育、组织一次知识竞赛、每人写一份学习小结、组织一次学习交流。在镇党委的组织下,集中观看了国家监察部屈万祥副部长关于两个《条例》的辅导报告、《郑培民先进事迹报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先进事迹报告》、《王怀忠的两面人生》、《贪官警示录》、电影《张思德》等6部影像资料片。
二是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先进性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我中心注意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章结合起来,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省委《具体意见》下发以后,我们积极协助镇党委抓好学习贯彻工作。把学习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和《具体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列入我中心的重要议事日程。在镇党委的组织下,集中观看了中纪委副书记刘峰岩所作的《实施纲要》辅导专题录像片。
履行现状 篇6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RARE,履行方式,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 各国不论是政界、商界、实业界和学界, 还是公众媒体, 均对企业社会责任 (CSR) 问题给予了密切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来,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 欧洲这个世界重要的经济体对CSR越来越重视, 欧盟成员国的CSR观念日益增强。近期, 笔者主译了作为欧盟第六框架所资助的专门项目研究成果———《企业社会责任在欧洲:现实与梦想》一书, 颇有收获, 本文拟以此书内容为主线, 就目前欧洲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演变、履行方式和评价框架作简要评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近年来在欧洲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提出, 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CSR是社会主要经济体———企业应承担的义务。企业不能再以创造利润这一传统概念作为其存在和发展的唯一目标, 而应确立一种新的理念, 即企业在对投资者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义务的同时, 还应对员工、客户、消费者、社区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承担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不仅能通过降低能耗和其他投入而降低成本, 而且还能吸引、留住和激励员工并可持续地满足市场大众的需求, 是其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更是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具体贡献的一种重要方式。就广泛的社会利益而言, CSR也有助于全面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据有关资料记载, 欧洲联盟 (EU) 正式制定指导CSR实践的战略体现为2000年3月出台的一项关于欧盟十年经济发展的规划 (即“里斯本战略”) 。2001年7月, 欧盟发表了《促进CSR的欧洲框架政策绿皮书》, 正式引入了CSR概念, 即“在自愿的基础上, 企业将社会和环境问题与企业经营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的过程相结合”。2005年, 欧盟在对“里斯本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中期检查时, 根据新的情况对原战略目标作了较大调整, 将原来的经济增长、社会团结、可持续发展三大目标调整为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两大目标。在新“里斯本战略”指导下, 欧盟于2006年3月明确提出“做世界企业社会责任的标杆”这一口号。为达到这一目标, 欧盟在2005~2007年间先后三次召开欧洲CSR会议, 交流、总结实施CSR的实践经验。与会企业不仅分享社会责任的成功经验, 而且共同讨论有关CSR问题的解决方案。由此可见, 欧盟近年来为CSR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这其中不仅有学者的呼吁和积极倡导, 更有政府的强势指导以及行业协会的鼎力推动, 从而使得CSR在欧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这也为其他国家推进CSR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RARE的提出及其研究方案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日益深入人心, 以及CSR意识在世界各国迅速普及并日益强化, 欧洲国家团结一致着手研究CSR在本土的当前发展, 即欧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履行方式、企业如何可以更好地了解CSR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以及它们给社会带来的效益等。为此, 欧盟专门确定了一个研究欧洲企业社会责任的项目———“梦想与现实:分析欧洲的社会责任 (RARE) ”课题。
1. RARE的提出。
在欧洲国家, 许多企业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都由法律明确规定, 而在其他国家 (如美国) , 这些责任都是自愿行为。然而, 欧洲又与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社会和环境挑战, 具体涉及社会环境、气候变化和性别歧视等问题。而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应对不了这种巨大挑战的, 它需要企业、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等所有社会成员尽最大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此背景下开展企业履行CSR的相关检验, 可以得出企业自愿为改变社会和自然环境努力的程度, 即企业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程度。
随着CSR在欧洲向深层次推进, 随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如:哪些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会影响CSR的实现?CSR仅仅是一种梦想还是一种实际存在或现实需要?那些认同社会责任的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是否会使企业外部社会和自然环境获得实质性收益与改善?自愿性的商业活动要达到何种程度才能为实现政策制定者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为了回答上述问题, 欧盟第六框架资助了RARE课题研究, 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检验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企业社会责任在欧洲产生的影响及其对欧盟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影响。RARE在魻ko学院 (德国) 、布达佩斯技术和经济大学 (匈牙利) 和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 (瑞典) 等七家欧洲领先的研究机构共同参与与合作下, 历时三年 (2004年6月~2007年5月) , 终于使其得以完成并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2. RARE研究方案的内容。
RARE是在总结欧洲各国履行CSR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为了使研究更具可行性, RARE在其成立之初就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 即如何开展研究、研究哪些内容、如何发挥研究结论的作用等。具体而言, 研究方案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 解析CSR的履行背景。“责任”,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核心要素之一, 对其内涵和范畴的界定是RARE课题研究的一项首要任务。因此, 在具体定义了CSR概念的前提下, 研究者选择了欧盟四项政策 (气候和化学品、资源管理、打击贿赂和性别平等政策) 和欧洲三个行业 (石油业、银行业和鱼产品加工业) 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上述四项政策和三个行业, 不仅是因为研究者认为政策和行业都与要研究的目标问题相吻合, 而且因为二者与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因此, RARE旨在通过考虑与四项政策领域高度相关的三个行业的具体环境背景, 给当今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CSR研究增添一些结构性元素。
(2) 评析CSR对选定行业和企业的影响。在欧洲当前社会政治背景下, 研究者不但评估了CSR对实现欧盟四项政策领域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作的贡献, 而且还重点研究了CSR对选定行业和企业的影响以及各行业和企业履行CSR的方式。他们首先采集了来自三个选定行业中的大型且在多个欧盟国家经营的跨国企业数据, 对各行业样本数据分析后得出CSR在选定行业中的影响及各行业履行CSR的普遍方式。研究者还进一步对来自三个行业中的两至三家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案例研究, 并归纳出成功履行CSR案例企业的驱动因素以及它们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此外, 为了给欧洲中小企业在CSR领域的绩效提供一些借鉴, RARE选择了汽车供应链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受调查的中小企业分别来自欧盟老成员国和新成员国。
(3) 促进CSR实施与欧盟一体化进程。欧盟在2004年第五轮扩大化后, 吸收了一批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 这意味着前社会主义国家融入欧盟的过程与它们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是同步的。因此, RARE课题组以欧盟新成员国匈牙利为例, 探讨了欧盟一体化对欧盟新成员国CSR活动的影响, 以及CSR在新成员国与老成员国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4) 评析CSR对当前欧洲政治和公共政策的影响。在过去几十年中, 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治理主要由国家机关承担, 其主要手段是法规管制、公有制和资金分配 (Majone, 1996) 。那么, 在欧盟扩张背景下, CSR是否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治理起到推动作用?RARE课题组研究了欧洲现存的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是否可以通过CSR来完善的同时, 为欧洲各国企业、政府和欧盟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以促进CSR在欧洲的履行更加规范。上述内容可用下图来表示:
三、RARE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
RARE的所有研究内容在《企业社会责任在欧洲:现实与梦想》这本书中得以充分体现。该书分为四部分, 共十七章。我们通过综合参考RARE研究方案要求及其最终成果, 可从RARE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三个方面更为具体地解析欧洲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1. RARE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框架。
RARE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框架即为该书的第一部分, 它由第一至第三章组成。这一部分主要阐述和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 界定CSR概念和设定RARE研究的基本框架。RARE课题组认为, CSR不仅是一种对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自愿性的商业行为, 而且是一种对经济社会和政治 (即公共政策) 具有可持续性的治理模式。 (2) 论述评价CSR可持续性影响的方法。研究人员在提出两种评价CSR可持续性影响方法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究了CSR的不同效果, 即CSR“产出” (企业战略的改变) 、“结果” (企业活动的改变) 和“影响” (可持续性收益)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 该方法是后续研究的基础。 (3) 设计评估CSR可持续性影响的框架。研究者在借鉴相关管理和制度文献的基础上, 归纳了一组影响CSR履行及其效果的有关因素, 包括CSR报告的设计、企业战略和组织、企业文化、经营环境、民间社会和政治制度框架等。最后, 通过对上述因素和具体研究问题的综合分析, 研究者提出了相应建议。
2. RARE的研究内容。
为了客观地反映欧洲经济社会和企业的现状, 系统地了解各行业企业履行CSR的方式, 以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RARE课题组共设计和进行了两组实证研究, 书中第二、第三部分分别介绍了这两组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方法和结论, 这也是RARE的主体部分。
(1) 检验CSR在欧洲四个行业中的现状及履行方式。书中的第一组实证研究不仅检验了CSR在欧洲四个选定行业中的履行情况, 而且关注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即前述的四个目标) 在这些行业中的执行情况。该书第四至第九章是对这一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其具体研究和分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介绍研究数据的选取标准与来源。研究者选择了石油业、银行业、鱼产品加工业和汽车供应链行业中积极履行CSR的企业 (54家) ;设计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其中既涵盖CSR承诺、战略和实施, 又包括CSR“产出”和“结果”。
第二, 以各个行业为出发点, 分别论证CSR在上述四个行业中的履行情况和方式。首先, 在对9家石油企业研究后发现, 石油行业在CSR方面总体上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绩, 在各行业中是领先的。其次, 在对8家鱼产品加工企业研究后发现, 鱼产品加工企业的CSR承诺着眼于最贴近其核心业务, 即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对该行业的供应基地十分重要, 而且对生态系统也至关重要。再次, 在对17家欧洲银行研究后发现, 银行业履行CSR的一大挑战在于它们不仅要承担直接责任, 而且需承担间接责任, 例如用好贷款政策等。当然, 应注意银行在其间接责任方面进行绩效考核以及在进行自我评价指标方面可以做出的努力是有限的。最后, 对来自奥地利和匈牙利两国汽车供应链行业中的20家中小企业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结果显示, 这些中小企业已经将社会责任尤其是环境责任制度化, 且这些企业均实施了具体的项目来应对传统的环境问题 (如气候变化问题) 和性别平等问题。
第三, 对前述研究内容的综合比较分析。通过对欧洲四个行业履行CSR的调查, 结果表明, CSR的推广或普及程度因行业和执行模式的不同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履行CSR较差企业的共性问题, 就是CSR意识较差。它们在对待履行CSR问题上往往消极被动而不是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再就是它们没有对CSR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价。
(2) 评估和解释CSR在案例企业中的可持续性影响。第二组实证研究选择了除汽车供应链行业之外的三个行业 (每一行业只选择两至三家企业) 履行CSR的情况。该组研究意在更深刻地评价选定企业通过履行CSR实现或没有实现的可持续性影响及它们履行CSR的方式, 并解释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 书中第十至第十四章是对这一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主要研究和分析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以各个目标问题为出发点, 分别论证各行业在相应目标方面是否制定了CSR报告和实施了CSR活动。首先, 在对Shell和Hydro两家石油企业进行研究后发现, 企业有选择性地使用CSR报告并不必然引起企业在气候问题方面改变相应的活动。其次, 在对三家高绩效的鱼产品加工企业研究后发现, 在以企业供应链为纽带的前提下, 促进渔业可持续性影响的有利因素包括管理联盟、组织一体化和拉近供应商之间关系。而可持续性鱼类资源的有限供应、对公共渔场的缺位管理以及对MSC标签了解的匮乏性, 都限制了CSR发挥影响作用。再次, 在对Caja Madrid和Dexia两家银行性别平等问题的CSR效果研究后发现, 虽然这两家银行承担责任的模式不同, 但它们都充分体现了性别平等。最后, 在对欧洲两家重要银行制定和实施打击贿赂和反洗钱领域政策进行研究后发现, 虽然两家银行都承认自己在反洗钱方面有着特殊的责任和义务, 但都没有在打击贿赂方面作出承诺。
第二, 对上述四个问题领域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其结果表明, 履行CSR产生显著效果的案例企业很少, 更多的企业受到的是低等到中等水平的影响。在解释CSR效果时, 战略整合和等级管理在报告的选择和遵守 (CSR产出) 、企业行为的改变 (CSR结果) 以及导致持续性收益 (CSR影响) 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 来自民间的要求或社会压力等其他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
3. RARE的主要研究结论。
RARE的研究结论是《企业社会责任在欧洲:现实与梦想》的第四部分, 由第十五至第十七章组成。该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论述CSR和公共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主要分析和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讨论了公共政策与CSR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总的来说, 公共政策不仅对CSR有激励作用, 而且在更高层次上规范了企业履行CSR, 而履行CSR还有助于提高公共社会和环境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第二, 研究了欧盟一体化对欧盟新成员国CSR实践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以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匈牙利为例, RARE论证了欧盟一体化如何改变该国企业的CSR活动并将当今的CSR活动嵌入其经济社会结构之中。
第三, 总结了关于CSR“梦想”和“现实”的讨论。研究者对RARE课题的CSR可持续性影响的结论要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他们不仅指出了最容易体现CSR影响的领域和对CSR可持续性影响有一定限度的领域, 而且介绍了RARE的研究成果对公共政策和后续研究的启示。
四、启示与思考
由欧盟第六框架资助的项目《企业社会责任在欧洲:现实与梦想》是一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践参考价值的研究课题, 透过书中的某些章节所阐述的问题及其研究方法, 可以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启示:
1. 创新性。
迄今为止, 研究CSR可持续性影响这个问题的文献较少, 该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 研究CSR的现有文献大都还停留在企业内部的CSR管理、企业组织、制度、战略、财务绩效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而RARE课题组在探究私营部门如何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以及如何实现政策制定的可持续性目标以弥补这一研究空白方面, 可以说做了一件创新性工作。
2. 独特性。
RARE课题组采用的研究方法新颖独特。研究者首先设立了所需验证的共同命题, 区分了CSR产生的效果;其次确定了来自企业内部、外部的五个解释因素;最后用实证的方法对共同命题和CSR效果进行检验。值得一提的是, 该课题组的实证数据是通过对来自49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归纳和对企业代表访谈内容整理而得到的。
3. 结合实际。
RARE课题研究结论的借鉴需要结合实际。由于RARE主要以欧洲企业的CSR为研究对象, 且许多案例分析中的欧洲企业的CSR产生于欧洲以外的地区, 而各个国家的制度背景不同, 因此RARE的研究结果不能笼统直接移植到其他社会环境如发展中国家中。
4. 持续研究。
RARE课题组主要研究了CSR可持续性影响方式, 但对影响程度的测量还需要深入探索。从治理角度来看, 研究者主要关注作为一种督导机制CSR的有效性。尽管CSR并不能代替社会和环境治理, 但RARE课题也表明了CSR有助于若干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包括在技能发展方面的投资、有效地使用自然资源、关注人权和减少贫困等。然而, 以上目标实现的前提是CSR应实现其对社会和环境的承诺。因此, CSR对可持续发展及其潜力和局限性的实际影响, 更多的只是体现为一种治理手段, 这也是为可持续发展制定有效政策组合的关键。就目前来看, RARE课题组在社会和环境效益方面提出的一些CSR观点是值得各个国家学习和借鉴的。但是, CSR的潜力还未完全释放, 其评价CSR系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笔者认为这一研究空白将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得以弥补。
近年来, 我国政府与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多次在国际场合呼吁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 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 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已经相继出台有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规范, 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履行社会责任。与此同时, 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并注重从不同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履行绩效问题, 且已取得多项成果。但应看到, CSR的许多问题还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 且研究思维、研究方法与研究模式等诸方面均存在有待深化与完善之处, 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CSR理论体系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 应借鉴RARE课题组的研究结论来促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加快我国政府及相关团体制定CSR报告标准、促使企业自觉履行CSR、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 这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履行现状 篇7
1 宜昌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背景
宜昌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要求到2008年, 城区形成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到2010年建成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 与宜昌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相适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居民在社区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同年, 市财政局卫生局印发《宜昌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试行) 》, 明确政府投入方式。2008年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各区卫生行政部门预防保健职能的通知》明确原地段医院承担的基层预防保健工作职能由各区卫生行政部门承担, 业务工作由各区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2008年以来市卫生局先后出台了《城区预防接种机构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宜昌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建设规范 (试行) 》、《宜昌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 》、《2009年宜昌市城区结核病防治工作方案》、《2009年宜昌市城区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宜昌市城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社区管理工作方案》等文件, 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系建设和疾控工作职责。
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情况
2.1 机构设置情况
按照《宜昌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 宜昌市城区规划设置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公共卫生科, 并明确专业设置和相应职责要求。2.2现有硬件设施宜昌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房屋总面积46 388m2, 平均面积为3 866m2, 最大为坝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 100余m2, 最小为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m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于疾控工作用房总面积3 565m2, 占机构房屋总面积的7.69%, 平均面积为297m2, 其中伍家岗区疾控用房尤为缺乏。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固定资产5 404万元, 其中用于疾控工作设备167万元, 占机构设备总额的3.09%, 设备配备缺项较多, 其中卫生应急设备缺项率达83.75%, 免疫预防用设备缺项率达62.5%。
2.3 主要经费投入
以年度为例, 年度财务支出合计5 523万元, 其中疾控工作有关支出531万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级财政投入合计489万元, 其中疾控工作投入246万元, 占财政总投入的比例为50.31%, 占疾控工作有关支出的46.33%。
2.4 专业人员配备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工作人员545人, 其中从事疾控工作专业人员88人, 占机构总人员的16.15%。从事疾控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本科学历19人, 专科学历29人, 中专或高中40人;高级职称11人, 中级职称54人, 初级职称23人;年龄状况25岁以下5人, 25~35岁21人, 36~45岁25人, 45岁以上37人。
2.5 疾控工作开展情况
2.5.1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有9家网络直报单位, 网络直报畅通, 网络直报率达100%。
2.5.2 免疫预防工作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展相应辖区预防接种工作。落实了第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 免费接种覆盖率达100%。“五苗”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 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均在95%以上。
2.5.3 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
结核病、艾滋病是纳入政府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管理重点疾病, 目前治疗管理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已建立专职负责, 定期督查, 能够按照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规范要求开展工作。
2.5.4 居民建档与慢性病防治工作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已使得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向老龄化发展[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情况收集辖区居民慢病患者信息, 并予以相应登记随访。目前居民建档达到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33.3%, 各社区对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开展随访管理, 高血压病规范管理率在61.72%, 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在55.09%。
2.5.5 健康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健教频次达到工作要求。对于社区居民, 设立宣传栏定期宣传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对于慢性病患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针对性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对于就诊患者, 社区医生以健康处方或咨询的方式面对面开展健康教育。
3 问题
3.1 存在“规模制约”, 基础建设需要加强
宜昌市规划建立的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前建成12家, 点军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花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建成。在已建中心, 疾控工作用房仅占机构房屋总面积的7.69%, 用于疾控工作设备仅占机构设备总额的3.09%, 疾控工作有关经费支出仅占机构总支出的9.61%。疾控工作的比重过低, 规模不足, 相应资源重心偏移, 制约了工作发展。随着疾控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 越来越多的预防保健工作将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人员承担, 亟待扩大规模, 需尽快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
3.2“经费困难”, 政府投入支持不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目前按照每人25元给予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经费, 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尚未完成, 相当部分经费用于基础建设, 未能用于公共卫生工作。由于基层政府财政支持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手段单一, 对其运行机制和经费扶持显得薄弱。调研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工作财政补助部分仅占疾控工作费用支出的46.33%, 其业务用房、人员工资待遇、开展工作所需经费目前仍然需由中心医疗创收承担,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数被压缩, 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缺乏足够动力。
3.3 存在“人才忧患”, 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医师缺乏。现有专业人员45岁以上占42%, 高中或中专学历占45%, 年龄偏大, 学历偏低, 多由其他专业经预防保健短期业务培训转行而来,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理论知识缺乏, 业务素质不高, 预防保健指导能力水平偏低。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待遇低、环境差、职称评定困难等多方面的原因, 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 部分疾控工作虽然得以开展, 但质量、深度不够。
3.4 存在“信任危机”, 医患之间宣传沟通不够
调查显示, 仅有22.5%的儿童家长愿意去社区接种疫苗, 社区居民在上门建立健康档案时, 很多居民不愿透露自己的信息和相关病史等。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也反映, 在上门服务时经常被拒绝。主要还是因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不熟悉, 对社区规模设备与人员素质不放心。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感受到了明显的“信任危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于社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是新医改方案的最大亮点。公共产品必须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接受。居民与社区服务机构之间信任的建立, 是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基础的, 也是双方真诚沟通和长期交流的结果。必须持续提升社区公卫服务能力, 不断加强疾控工作政策宣传, 建立公众的认可和接受的信任机制。
3.5 存在“业务单一”, 部分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质量不高
现有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履行情况较好的是计划免疫、突发疫情的处理、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工作。主要因为这几项工作经长期运行, 有明确的工作规范和要求, 专业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从计划的制订、任务的布置、报表的上报到工作的总结每个环节均进行监管督导, 保证工作任务顺利完成。而结核病、艾滋病防治、慢性病防治管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工作刚刚起步, 各区在全区公共卫生管理中运行保障机制、考核与奖惩措施滞后, 专业督导显效滞后, 信息化管理滞后, 各中心均存在着泛泛铺开, 深度不够, 质量不高的情况。
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履行疾控职能的建议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仅仅依靠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三个独立的体系显然是不够的。从长远来看, 公共卫生体系所要应对的不仅是非典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而且还包括其他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工作。要完成这些工作, 必须发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组织的作用, 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 这两部分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和基础, 也是各项公共卫生工作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居民最贴近, 社区医务人员对居民最熟悉, 对慢性病的长期、规范化控制非常有效, 对急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控和管理, 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 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3]。
4.1 明确政府责任, 由政府统一协调相关职能部
门, 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打造政策平台加强社区公共卫生建设, 为百姓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必须由政府主导。宜昌市政府已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思路, 即: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 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 鼓励社会参与, 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 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 中西医并重, 防治结合;坚持以人为本, 以健康为中心,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坚持因地制宜, 探索创新, 积极推进。为此, 建议将社区卫生服务事业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明确任务和发展目标、考核机制, 并统一协调财政、编制、计划、民政、社保、物价、卫生等各部门, 打造发展政策平台, 拿出具体措施, 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快速发展, 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让百姓在城区区域经济发展中,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获得实惠。
4.2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切实解决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不足的问题
完善以“基本建设补助经费、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人员培训补助经费”为核心的各级财政投入机制。根据宜昌市确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和硬件配套设施标准, 拓宽筹资渠道, 加大各级投入, 设立专项确保硬件设施到位。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运转经费标准。按实际服务人口数量 (含外来人口) 进行拨付, 对非区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 区财政应另予以适当人员费用补偿。对专业机构开展公卫培训、社区公卫人员进修培训给予专项支持, 促进社区公卫人员素质提升。各级财政确保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随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逐年增加, 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支持。
4.3 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促进社区
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服务功能的全面落实到位近年来, 很多地方开展了所谓“送医下乡”、“对口支援农村社区”等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问题[4]。关键是重视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 建立和完善社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引进机制、培养机制和用人机制, 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年龄、学历结构偏低, 系统培训率低, 预防保健指导能力水平偏低等现实问题。根据周海城提出的一文中每10万人口需126名预防保健医生的标准, 宜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人力资源仍有较大差距[5]。充分利用本地医学教育资源和专业机构技术指导资源, 加强预防医学培训教学基地和见习实习基地建设, 长短结合, 通过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服务能力和岗位技能。鼓励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技术人员, 经过培训后补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社区卫生服务, 鼓励退休高级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兼职和任职等等, 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素质低、难以取得居民信任等问题。
4.4 利用信息手段, 推行规范管理, 加强社区卫
生服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全面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卫生行政部门推行工作规范标准, 强化日常监督机制,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通过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与研究、组织与协调、监督与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 找出工作亮点, 促进城区疾控工作能力的整体提高。专业机构适时开展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 组织工作培训, 使社区专业人员掌握各项疾控工作技术要求和操作程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科学管理, 并加强网络建设, 并连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专业机构、社区和服务对象, 建立居民电子管理档案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通过联网及时处理分析研究公共卫生信息数据, 实现双向反馈和跟踪管理。推行规范管理是全面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
4.5 加强社区卫生的健康宣传工作, 引导社会各
界多方参与, 共同推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媒体报道, 广大群众、社会各界对社区卫生服务有更多的了解, 强化居民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意识, 强化社区街办社区卫生服务主导意识, 使人们认识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为百姓排忧解难, 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能够为病人提供基本医疗诊治服务, 还针对健康人群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良好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品, 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4.6 转变服务作风, 建立新型的良好医患关系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6]
社区卫生服务被誉为是“省力、省时、省钱、省心的德政、民心工程”, 而这项德政、民心工程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要看群众对我们的服务信任不信任, 满意不满意, 拥护不拥护。必须转变服务作风, 主动深入社区, 贴近居民群众, 热心地为居民提供全程优质的服务。与居民群众交朋友, 开展以深入居民家庭为主要服务形式, 以传染病和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脑卒中、糖尿病等城市多发病和常见病为主要防治病种, 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院前急救、系统管理、合理治疗、家庭康复等全方位服务。坚持合理收费, 把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起来, 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对居民实施从生到老的全过程健康保护, 对患病居民进行社区初诊或护送转诊, 及时接回康复期病人进行家庭康复。运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大力开展可用于社区、家庭的适宜技术。在社区推行“家庭保健合同制”。向居民家庭承诺卫生服务项目, 从而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 不断满足广大居民的卫生保健需求, 才能最终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政府重视、政策配套是主导, 上级卫生机构指导是关键, 经费支持是保证, 是适应社会经挤发展, 满足人民新的健康需求的新举措, 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内容的深化和发展, 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全方位落实预防保健工作的新模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加强健康网底建设, 把大多数基本健康问题解决在基层、净化医疗市场, 确保人民的医疗用药安全,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有利于普及卫生知识, 使健康教育深入工厂、深入家庭, 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能较好地解决人口的大流动和急剧膨胀带来的疾病控制和卫生问题[7]。
总之, 社区公共卫生事业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 防治疾病、提高人口健康水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核心任务, 也应当是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本文编辑:杨征武)
参考文献
[1]徐林山, 程晓明, 周君梅, 等.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类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 :86-88.
[2]苏婉霞.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 (2) :225-226.
[3]魏晋才, 孔瑜瑜, 胡赞, 等.浅议社区卫生机构预防和疾病监测职能的发挥[J].中国卫生资源.2011, 14 (3) :176-178.
[4]王亚东, 关静, 李航, 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影响社区居民选择就诊机构的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 9 (13) :1054, 1056.
[5]孙兰, 姚经建, 张苹, 等.对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落实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 24 (11) :14-15.
[6]师玉玲, 王骏基, 李密生.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 15 (6) :13-14.
履行现状 篇8
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提升医保质量、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新形势下必须面对的一项基础性、综合性经办管理能力建设。1协议管理的新内涵1.1法律内涵。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一条明确提出,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管理服务的需要, 可以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签订服务协议,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这一表述, 是对过去十多年协议管理实践的肯定, 标志着协议管理上升到了法律层面。签订协议, 既是双方的需求, 更是法律的规定。为此,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以法律为依据, 强化协议管理, 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1.2政策内涵。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及国际经验表明, 协议管理作为一种基本的管理方式值得肯定, 应继续坚持, 不断完善。协议的具体内容及管理要求应该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新医改以来, 我国对医疗保险提出了新目标, 如参保目标从广覆盖到全覆盖, 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对象从参保职工扩大到城乡居民, 从本地就医报销扩大到异地就医结算, 等等。新医改以来出台的新政策更多, 如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 完善支付制度, 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 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 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2012年进一步提出实施医保付费总额控制, 实行“结余留用, 超支分担”的机制, 等等。这些都要求协议管理的具体内容必须不断更新、充实和完善, 更好地发挥其基础性作用。1.3管理内涵。医疗保险发展方式从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 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从扩大范围转向加强管理, 从粗放管理转为精确管理。协议是多项精细化管理措施的载体, 预算管理、总额控制、付费改革、医保医师管理、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等多项管理目标, 通常量化为协议指标, 纳入协议文本, 经办机构、医疗机构、药店在协议执行中推进精确管理。因此, 协议管理是医保精确管理的重要内容。1.4责权内涵。协议是规范医保与医疗双方责、权、利的法律文书, 其实质是一种合同或契约。一旦双方签署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任何一方违反协议条款都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社保经办机构对医疗机构和药店没有直接的行政监管职责, 主要依托经过平等协商谈判达成的协议来实施监管。这种市场机制的管理特点要求经办机构务必格外重视协议条款的确切、准确, 特别是涉及权责的内容要清晰、量化。2积极探索协议管理的有效途径2.1大力推动协议管理全覆盖。2012年底全国定点医疗机构已达12万家, 定点零售药店15万家。与2011年相比, 分别增长23%和10%以上。社保经办机构与定点机构普遍签订了服务协议, 实行协议管理。按照协议规定, 2012年, 定点医疗机构已为参保人员提供了超过14亿人次的医疗服务, 定点零售药店为设置个人账户的参保人员提供了用药服务。协议管理取得了较显著成效, 成为医保经办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和不可或缺的管理依据渗透到医保经办和医院、药店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 并得到了各方的广泛认可。很多地方的医保实践表明, 协议管理是控制定点机构医药费用, 优化医保服务质量, 规范定点机构医保管理, 促进医、保、患三方和谐相处、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2.2逐步完善协议内容。协议管理在实践中产生, 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随着新医改的深入, 各地将新医改对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的要求纳入了协议管理, 在服务人群、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费用结算等内容的基础上, 增加了总额控制、付费方式、预算管理、分级管理、医保医生管理、异地就医管理、信息采集传输等新条款, 强化了监督激励惩戒等机制。全国多数统筹地区建立了协议执行情况与定点医疗机构的10%考核保证金拨付相挂钩的机制。天津将总量控制指标, 每年以协议条款的形式, 下达给各家定点医院执行。上海在协议中强调预算管理, 要求甲乙双方加强医保支付费用的预算管理, 将考核扣分、分担清算、监督检查频率与医疗机构预算执行情况挂钩。太原将付费方式列为协议管理的重点, 引导定点医疗机构建立自我约束机制。青岛将协议执行情况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诚信等级评定挂钩, 用从财政争取的专项资金奖励诚信等级较高的医疗机构。广州将提高违约金数额纳入协议条款, 加大了定点医药机构违规处罚的力度, 对违规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营口的服务协议一年一签, 几乎每年都要“升级”协议文本, 把医改和社保的新政策、新要求充实到协议中。全国已有22个省份的57个统
筹地区出台了本地的医保医生管理办法, 这些地方普遍将医保医生管理列入协议文本, 将医保医生的违规情况与科室和医院的考核挂钩。2.3不断丰富协议形式。各地普遍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协议管理方式, 因地制宜地实行协议管理。如北京分别制定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A类定点医疗机构补充协议。针对定点医疗机构认定及日常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制定了附加协议。而且, 区、县经办机构可在市里签订协议的基础上, 根据区、县管理特点, 与辖区内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补充协议。天津和广州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全部纳入协议管理, 并针对不同的医疗机构, 采取不同的质量管理和协议考核指标。2.4建立健全谈判机制。经办机构要与定点机构逐一就总额控制指标、付费方式、超支分担等协议内容和程序, 通过谈判来落实。天津在如何签署协议, 确定总额控制、付费方式、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控制的具体指标等方面, 逐步探索建立谈判机制。太原每年通过谈判, 就协议中的付费方式指标, 如次均住院费用定额、单病种付费金额等征询定点医院医生和患者意见后下达, 得到了医疗机构和患者的认可。目前, 协议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一是对协议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少数地方主要还是依靠行政手段、下发文件来管理定点机构。二是有的地方协议的内容过于简单, 未结合当地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细化协议条款。三是有的地方协议签署不及时, 协议文本长期不更新, 一份协议管好几年, 失去了协议管理的时效性和严肃性。3完善协议管理的几点思考3.1转变观念, 推进依法行政协议管理是医保经办机构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 是社保法明确赋予经办机构的职责。要把协议管理作为精确管理的重要抓手, 不断改进完善, 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 做好参保人员、医疗机构以及药店的管理服务工作。3.2与时俱进, 不断充实协议内容首先, 要以保障参保人员权益为目标, 将参保人员就医流程、医疗安全与质量、个人负担、即时结算、服务满意度等内容纳入协议管理。还要将总额控制、付费方式、医保医生、分级管理、激励和惩戒机制等充实到协议管理内容中去。宏观层面, 应加快协议文本的修订工作, 争取尽快统一施行。3.3明确协议重点, 突出总额控制和付费方式改革总额控制和付费方式改革, 是医疗保险服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要将这些与医院结算有关的核心内容列入协议管理, 将不同付费方式的内涵、付费的标准、管理的要求和措施全部纳入协议文本。通过总额控制和付费方式改革, 改变医疗机构的盈利模式, 引导和规范诊疗行为。4完善机制, 确保协议管理落实到位。4.1谈判机制。要建立完善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 在协议文本中, 有关参保人员的权益和行政管理的要求, 双方都要严格执行。有关医疗服务范围和质量的考核、医疗费用的支付、数据信息的传输、违约责任的认定和处罚等, 纳入谈判范围。通过谈判签署协议, 提高双方履行协议的主动性。4.2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完善经办机构对医疗机构的激励和惩戒机制, 通过年度考核, 对医疗机构实行分级管理, 对不同分级的医疗机构实行相关激励与惩戒措施, 营造医疗机构的良性竞争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氛围。4.3考核机制。要将对医疗机构和药店的考核指标纳入协议管理内容, 加强日常监管, 从监管中及时发现异动信息, 深入分析异动线索和原因, 查实违规行为, 堵塞医保基金被诈骗套取的漏洞。4.4监控机制。应用信息软件, 构建医保对医疗服务的实时监控系统, 完善监控机制, 由过去的事后监控, 扩展为全程监控, 延伸到对医务人员个体的监管, 以便更好的落实协议管理, 提高对骗保欺诈行为的处罚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说, 协议是一个载体, 协议管理解决的是载体上该装载什么、如何装载、怎样抵达目的地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 这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勇于实践、不断探索, 才能使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五号) [Z].201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009]6号) [Z].2009.
[3]王东进.坚守与创新:中国医保成长之基成功之道[J].中国医疗保险, 2012, 42 (3) :17-19.
履行现状 篇9
关键词:同时履行抗辩权,适用,违约,合同目的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根据诚信原则所产生的制度, 是我国《合同法》中规定合同履行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合同法》第66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 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 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 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然而, 此项制度在适用过程中有很多模糊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明确, 本文即针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
(一) 同时履行抗辩权须发生在同一双务合同中
同时履行抗辩权产生的条件首先是在同一双务合同中, 即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是根据一个合同产生的。如果是依据两个合同产生的债务, 则不能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同时, 同时履行抗辩权产生的合同一定是双务合同, 不能是单务合同或者是非真正的双务合同。双务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互负给付义务, 一方的权利和义务即对应为另一方的义务和权利, 典型的双务合同比如买卖合同, 在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 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 我国《合同法》第148条规定, “因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 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 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 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在这, 买受人因为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要求拒绝接受标的物就属于同时履行抗辩权行使的情况。反之, 典型的单务合同, 比如赠与合同则不能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
(二) 同时履行抗辩权须当事人双方互负牵连的债务
同时履行抗辩权在同一双务合同中负有的债务应当有牵连关系。所谓的牵连关系, 是指双方所负的债务相互依存, 且具有对价关系。相互依存就是当事人之间互为对待的给付有关联性, 比如买卖合同中常见的“货到付款”之间就具有明显的关联性。而对价关系指的就是当事人取得的财产权与其履行的财产义务之间在价值上大致相当, 而实际上笔者认为这种对价主要指的以是否能实现合同目的为原则进行区分和平衡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显然这一原则也适用于主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之间, 也就是说看附随义务的履行与合同目的的实现是否具有直接关系, 比如在房屋买卖过程中必要资料的提供与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及合同目的的实现具有直接联系, 那么必要资料的提供就可以形成同时履行抗辩权产生的理由。因此, 合同双方义务的牵连关系是合同当事人能否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必要条件。
(三)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须双方互负的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
双务合同的履行往往当事人会约定先后履行顺序, 如果约定了则不能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 则要适用先履行抗辩权或者是不安履行抗辩权。如何判定当事人之间义务的给付是否有先后顺序, 一般依据当事人签定的合同条款, 此外还应当考虑:法律的规定和交易习惯。如《合同法》第212条实际上规定了出租人的先履行义务;而住旅馆可后付住宿费, 坐火车或看电影须先买票, 坐出租车可后付钱等则属于交易习惯。同时,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要求双务合同中当事人双方的给付义务同时到期。但是, 如果一方当事人主张合同不成立、无效或已被撤销, 或债务已被抵销或免除, 从而表明债务实际上不存在, 那么此种情况下不能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
(四)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须对方未履行或者未适当履行而有可能履行
一方向另一方请求履行债务时, 一方自己已负有的与另一方债务有牵连关系的债务未履行的, 另一方可以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 拒绝履行债务。所以,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须对方未履行或者未适当履行。未适当履行指的是部分履行、瑕疵履行等。同时, 同时履行是以能够履行为前提的。如果一方已经履行, 而另一方因过错不能履行其所负的债务 (如标的物已经毁灭等) , 则只能适用关于债务不履行的规定请求补救, 而不发生同时履行抗辩问题。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
我国《合同法》第66条规定, “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 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可见,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仅仅是暂时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 而并不是使自己的义务归于消灭。同时, 同时履行抗辩权又可被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单方违约时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和双方违约时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同时,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只能依据当事人的个人意志而定, 无论是法院还是其他司法机关均不能主动援引同时履行抗辩权。
(一) 单方违约时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
合同违约的情形包括:迟延履行、瑕疵履行、部分履行和不履行。
在迟延履行的情况下, 有人认为是否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主要在于迟延履行是否影响当事人合同目的的实现。如果履行期限直接影响当事人的订约目的, 则在一方迟延履行以后, 另一方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如果不影响的话, 则催告其继续履行并给与合理的履行准备的期限, 在该期限到来后一方仍不履行的, 另一方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自己的履行。而笔者认为, 由于同时履行抗辩权行使的前提是双方互负债务且都已届清偿期, 如果一方已然迟延履行, 则无论是否影响合同目的实现, 均应当援引同时履行抗辩权来迟延履行自己的义务, 以形成和对方的对抗。
在瑕疵履行的情况下, 我国《合同法》第148、166条分别规定:“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 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出卖人分批交付标的物的, 出卖人对其中一批标的物不交付或者交付不符合约定致使该批标的物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 买受人可以就该批标的物解除。”可见,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 是以瑕疵履行是否影响到合同目的的实现为依据。也就是说, 如果瑕疵履行影响到合同目的的实现, 则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拒绝支付合同价款。如果瑕疵履行不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 则不应当援引同时履行抗辩权否则可能会形成新的违约情形。
在部分履行的情况下, 学理上一般认为, 如果仅是少量的不足, 斟酌当事人利益及交易惯例, 一般不得拒绝受领。我国《合同法》第165条规定:“标的物为数物, 其中一物不符合约定的, 买受人可以就该物解除, 但该物与他物分离使标的物的价值显受损害的, 当事人可以就数物解除合同。”第166条规定:“出卖人分批交付标的物的, 出卖人对其中一批标的物不交付或者交付不符合约定, 致使该批标的物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 买受人可以就该批标的物解除。出卖人不交付其中一批标的物或者交付不符合约定致使今后其他各批标的物解除。”由此可见, 在部分履行的情况下, 只有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才可以援引同时履行抗辩权, 拒绝对方的履行, 并且延迟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 双方违约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造成的直接结果是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但因为是按照法律规定正当行使权利, 所以和违约行为在性质上是有根本区别的, 不构成违约, 这也是当事人行使抗辩权的目的所在。当然, 在不符合行使抗辩权的条件的情况下拒绝履行义务或滥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等, 不属于正当行使权力的范畴, 这些行为本身已构成违约, 由此造成对方损失的, 应负损害赔偿责任。
综上,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需要在同一双务合同中互负债务, 在一方不履行债务的情况下, 可以援引同时履行抗辩权。同时, 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 双方当事人都应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进行合同履行, 而不应滥用同时履行抗辩权。
参考文献
[1].王利民《合同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8.1
打造先锋文化履行企业使命 篇10
一、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根基, 培育先锋文化, 凝聚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几十年的石油勘探进程中, 我们始终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持续发扬, 代代传承, 先后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塔克拉玛干精神”、“藏北精神”和“山地精神”, 激励广大物探员工艰苦创业、战胜困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我们结合公司实际, 传承实践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努力锻造员工队伍激情创造、忠诚奉献的优秀品质,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优良素养, 努力构建员工之间互助协作、企业之间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培育形成了以“精诚伙伴、找油先锋”为特质的先锋文化, 永葆队伍本色不变、传统不丢、激情不减。选树了以“全国劳动模范”严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凌云、“海外大庆建设先进个人”张继兴为代表的英模群体, 以247队和库尔勒研究中心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先进单位为代表的品牌队伍, 以自主研发的Geo East软件为代表的品牌技术, 在找油找气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力推动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二、以“我为祖国献石油”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担当先锋责任, 履行好找油找气历史使命
“先锋”是一种传承, 更是一种使命, 一种为国找油找气的责任。我们始终把找油找气作为最大价值体现, 坚持以服从服务于国家油气勘探为根本己任, 全力以赴做好国内、国外两篇文章。
闻油而动、闻气而起, 在服务国内油气勘探中勇当“主力军”。立足国内八大盆地和“西部大庆”、“新疆大庆”建设, 牢固树立靠前服务理念, 推行靠前服务模式, 与油田公司建立起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确保油田公司物探技术需求在第一时间得到支持、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公司整体优势, 强化采集、处理、解释各环节的无缝衔接, 努力提供一体化服务, 全力满足油田勘探开发需要。在长庆探区, 推动黄土塬山地三维地震技术实现突破, 配合油田在苏里格、姬塬、华庆等地区取得新的发现;在新疆探区, 持续完善宽线大组合、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和碳酸盐岩勘探技术, 配合油田在塔东、准噶尔、吐哈取得重要进展;在青海探区加强“两宽一高”山地技术应用, 集结技术、装备等资源全力攻关英东项目, 终结了物探人在英雄岭“五上五下”的历史, 为油田公司增储上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连续八年荣获中油股份公司油气勘探贡献奖。
敢于挑战、敢为人先, 在服务海外油气勘探中勇当“先行官”。紧跟国家“走出去”战略步伐, 围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外五大油气合作区建设, 发挥独特的政治文化优势, 坚定为国找油找气的责任感和永不服输的精神, 锤炼锻造了一支铁人本色的员工队伍, 为海外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在海外, 我们始终走在最前面, 1994年走出国门的9411物探队, 成为苏丹规模生产基地建设的先行者;在土库曼阿姆河右岸天字号工程项目作业现场, 最先留下的是物探人的脚印;走进战后伊拉克作业的第一批物探队员, 已经成长为集团公司在伊拉克合作项目中的骨干力量。“十一五”以来, 参与五大油气合作区重大发现率始终保持100%, 为高水平高质量建成“海外大庆”做出了应有贡献。与此同时, 我们依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整体优势和自身特色优势,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被集团公司誉为“海外业务发展的一面旗帜”。
三、以建设“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为追求, 打造先锋利器,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先锋”是一种实践, 更是一种目标, 一种履行先锋责任的能力。我们坚持把自身发展放到中国石油集团大目标中来审视, 更加认识到“绿色、国际、可持续”的科学内涵, 紧紧锁定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管理创新三个关键, 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先锋利器。
牢固树立追求卓越的理念, 大力推进物探技术革命。秉承“以高新技术降低勘探风险, 全力以赴帮助客户成功”的服务理念, 推行物探软件、物探装备、物探技术创新联动机制, 发挥协同效应, 增强竞争能力。全力推进Geo East处理解释软件研发项目, 经过艰苦攻关, 突破了技术瓶颈, 填补了国内空白, 打破了国际大油公司的技术封锁。承担的国家级重点课题大型地震仪器G3i研发成功, 标志着我们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家具备研发制造地震勘探仪器能力的公司。实行物探前沿技术与生产应用技术的双驱动模式, 在伊拉克鲁迈拉三维项目应用自主研发的DSS数字化地震队管理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改变了传统物探作业模式, 做到了“测量不用站, 采集不用线, 打井不用钻, 直接出剖面”, 真正实现了绿色、高效、安全勘探。
牢固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 放眼全球引才引智。我们秉承“人才造就企业, 企业成就人才”的理念, 坚持自主培养和海外引进并举, 以国际化视野和全新管理模式, 打造了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人才队伍,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本着“高端人才国际化、操作骨干本土化”理念, 先后在巴基斯坦、沙特等国家建立了六个外籍员工培训中心, 形成了国内、海外互为支撑的全球化培训体系。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 采用直接招聘和项目合作方式, 分享全球智力资源, 近年来共引进16名高层次人才, 其中戴南浔、梁兼栋等6人被纳入国家“千人计划”。坚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指导思想, 让引进人才参与发展决策、领衔重大项目, 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戴南浔博士带领团队研发的Geo East—Lightning软件, 确立了我们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牢固树立对标先进的理念, 提升国际化管控水平。深入开展对标管理, 与行业第一的法国CGV公司建立对标机制, 补齐管理“短板”;与美国杜邦公司合作推行HSE体系管理, 践行有感领导, 推行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 员工安全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 安全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坚持敢为人先、先行先试, 成功收购美国ION上市公司16.66%的股份, 并购ION公司陆上装备制造业务, 成为集团公司第一个工程技术国际并购项目。随着与国际管理惯例的接轨和融合, 先后通过了Shell、TOTAL等40多家大油公司的资格审计, 全球前20个油公司中有15个已经成为我们的主要客户, 彻底改变了西方物探公司对高端市场长期垄断的格局, 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国际一流地球物理公司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