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共12篇)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篇1
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确定合理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协调平衡各方关系,实现资源的综合配置,明确各个经济单位的经营目标和活动范围,理顺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各经营单位之间的权责划分和机构内部的职能关系,促进企业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质量、价格和服务的竞争,最终体现为人才的竞争,要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优势和潜力,须赋予责、权、利,并将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挖掘内部潜力,充分调动企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通过编制全面预算,让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环节参与预算的编制,达到及时层层下达企业经营目标、层层分解经营“责任”,实现责、权、利的最终统一。
以预算数为各个经济单位实际执行的标准,通过收集各种预算和实际资料进行计量、对比,发现、纠正实际脱离预算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及时反馈给各个责任单位,消除管理薄弱环节,使企业的经济活动符合经营目标的要求,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达到全面预算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作用。
2001年4月28日及2002年4月10日财政部分别发布实施《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为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制度性指南。但是,近几年来,许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不到实处,无成效,严重影响和阻碍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有效开展。表现在:
1、预算管理的非强制性影响了人们对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
预算管理是企业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加强现代化管理,完善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一种手段。不少企业管理层仅把预算管理看作一项附加工作,作为上级布置的任务或显示其管理成果的工作来完成,对预算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2、预算管理约束的软化性影响预算执行的质量和预算控制的效果。
预算管理约束的软化性表现在实际经济指标偏离预算指标时,超标的管理层或一些部门总会想方设法为自己辩解,或用权利代替制度,对预算进行随意调整,使得预算管理的权威性不高,控制力减小,阻碍了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顺利实施。
3、预算管理的预见性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可信度。
预算体现的是一系列的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尽管考虑了不确定因素对未来的影响,并进行了合理的评估,但实际执行结果与预计指标仍存在差异,甚至差异很大,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可信度。
4、预算管理的非直接经济性影响预算管理业绩的正确衡量。
预算管理是对经济行为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管理工作,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所以即使在较好地实现了预算管理目标的情况下,预算管理成果也将分散于各个预算中心,影响预算管理实际业绩的衡量。
为了改变预算管理现有状况,切实履行预算管理职能,圆满实现预算管理目标,企业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结构、配备专业人才,保证预算管理工作质量。
1、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独立的预算部门,由财务部门实行预算管理。事实表明,缺少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不利于为编制预算提供充分的信息,也不利于预算执行过程中信息的反馈和有效监控。只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预算部门,赋予其相应的职能,行使相应的权利,才能为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提供组织保证。
2、所配备的人员应由熟悉财务知识、统计、计量、工时定额、工艺流程、机械制造、市场价格等各方面人员组成。同时,预算人员还需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洞察、分析能力。企业应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经验交流和培训,不断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预算工作的质量。
二、构建有效的全面预算工作体系,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
构建一个有效的全面预算工作体系,企业应着重注意两个关键环节:科学划分预算责任中心、设计预算编制的流程。
(一)科学划分预算责任中心
预算责任中心是根据管辖的业务范围所延伸的能控制的业务预算主体,是具体实施并落实各个业务预算的载体,同时直接接受预算管理的考核。责任中心的划分要坚持业务可控、职责明确、权利相当的原则,并且可根据需要逐级细分,形成一个完整的预算责任中心网络,保证全面预算有组织地进行。
(二)设计预算编制的流程
预算编制的流程大致可分为“自上而下式”与“自下而上式”两种模式,实践证明,按照以下流程,将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最终的预算既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也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保证预算编制流程的畅通。
1、采用“自上而下”方式,制定、分解全面预算总目标。预算目标是全面预算体系的第一要素,企业一旦选择了战略重点,同时也就决定了预算目标的基本取向。全面预算方案既要体现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又要引领各责任中心围绕战略目标编制本中心的业务预算,并作为对各责任中心进行约束的依据。
2、将初步确定的总目标分解到各预算责任中心,再逐级分解到下一级责任中心,预算指标的直接发生对象——末级中心,根据历史数据、现实状况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分析,结合本级预算目标编制预算。
3、采用“自下而上”方式,汇总全面预算数据。在逐级分解、编制预算后,从末级中心起,逐级汇总预算数据,形成全面预算总目标。将初步确定的预算总目标与层层汇总形成的预算总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科学、合理地调整预算数据,形成最终的全面预算总目标,报最高决策层批准。
三、建立健全严格的预算管理考核制度,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1、预算一经确定,在企业内部便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各预算责任中心在生产营销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充分地按预算办事,围绕实现预算开展经济活动。企业的决策执行机构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按季分月滚动下达预算任务,建立每周资金调度会,每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等例会制度。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重点是围绕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主题,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会贯通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2、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工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约束能力,强调财务管理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适时的反映、考核、分析和评价,对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和预算执行偏差及时进行纠正、调整、修订,形成全员、全方位的财务管理局面。
3、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各个预算责任中心负责人履行的经济责任,明确其责、权、利,划清经济责任,将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按各经济单位层层分解并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兑现奖惩。决策部门的期终决算要和预算相衔接(内部报表必须分设“预算数”、“决算数”栏),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可实行月度预考核,季度兑现,年度清算的办法,清算结果坚决奖惩到位,使预算制度和经济责任制有效地结合起来。预算管理部门及时地从预算执行的正负差异中分析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适时提出拟采取的改进措施,通过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找到管理中的强项和弱项,总结经验与教训,加强管理。预算的调整要严格其权限与流程,一般不做调整,确实要进行调整时,应提出申请,依照相应的规程审批。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2001-04-28) ;
[2]、财政部《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 (2002-02-10)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篇2
一、在组织税收收入上下功夫,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振兴不断注入强大的财政动力
振兴**老工业基地首先要面对沉重的历史包袱。**是我省唯一的资源型城市,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较为典型的农业大市。在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自身发展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目前,**面临下岗职工多、改制成本高,社会保障乏力、就业矛盾突出,城市转型迫切、产业接续困难,生态环境欠账多、修复治理任务重等难题,如企业改制资金存在25亿缺口,17.7万亩煤炭塌陷地尚未复垦,17万失地农民生活困难,3.3万人亟待搬迁等等。因此,全面履行税收职能必须把组织收入放在第一位,努力聚集更多的真金白银,扩大市级财政规模,增加市、县两级一般预算收入,为政府解决历史包袱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
当前,**市的税收收入面临很多不利因素,如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卷烟厂纳税方式的转变,煤炭资源的枯竭,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导致电力、水泥、冶金等行业的大幅减收等等,要破解这些不利影响,需要探索新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突出抓好税收分析。税收分析的目的在于增强组织收入的前瞻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过去机械的税收计划已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税收收入形势,因此必须提高税收分析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才能够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提升税收分析水平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三:一是要占有全面准确的经济数据,要在确保征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准确、全面的基础之上,大力拓展外围数据,加强同发改委、经贸委、统计、审计、工商、海关等经济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全方位掌握动态的经济数据;二是要建立科学的税收分析模型,通过税收与经济税负分析、弹性分析,通过历史时期的纵向比较和横向分析等,掌握税收收入的阶段性特征和征管的薄弱环节;三是要打造专业化的队伍,税收分析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人,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懂经济、精税收的干部充实到税收分析岗位。
2、着重抓好税源监控。税源监控的意义在于堵塞漏洞,做到应收尽收。税源监控要分清三个层次:一是对于重点税源要按户监控,重点税源是**地区的主要税收来源,只有抓好这部分税源,整个税收收入才有保障,因此市县税务机关要对辖区的重点税源进行按户监控;二是对于中小税源按行业监控,鉴于当前征管力量的制约,对于中小税源不可能投入与重点税源相同的征管力量,因此,要实施分行监控,通过行业税负监控排查低税负异常企业;三是要对潜在税源提前监控,潜在税源是税收收入的主要增长点之一,因此要对新立项和投资意向的项目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同时,把握潜在税源的动向。
3、重点抓好税收质量。收入质量管理是税收收入的保障线,目的在于提升组织收入工作的整体水平。加强收入质量管理关键要强化三个环节:一是要加强欠税管理,要在严格控制新欠发生的同时,积极采取征管法赋予的手段清理陈欠,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二是要加大反避税力度,充分运用税源管理联动机制、涉外税务审计等手段防范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定价等避税行为;三是要加大稽查力度,要积极开展专项检查,针对风险点实施专项整顿,利用纳税评估、外地协查、群众举报等疑点信息,加大对偷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国家税款不受侵蚀。
二、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上下功夫,为振兴**老工业基础不断创造宽松的税收环境
税务部门促进经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在当前增值税试点转型政策还没有在全国推开的条件下,如何用足用好现有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当下税务部门的职责所在,因此税务部门应该把用足用活、用好用准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全面履行税收职能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1、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应用性研究,找准税收政策与**经济的结合点。当前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分布在各种文件中,很少有税务干部能够全面掌握,这制约了税务系统执行政策的能动性。因此要以贯彻新企业所得税法为契机,对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将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各类优惠政策汇编成册,积极组织干部学习,着力解决干部了解政策不深入、落实政策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特别要注重加强优惠政策的应用性研究,找准税收政策与**经济的结合点,市县税务部
传奇小法师 绝世游戏 篮球,风云再起的岁月 高中篮球风云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门可以成立优惠政策应用研究机构,对地方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开展专业化研究,对优惠政策的新变化开展跟踪研究,为政府招商引资、战略决策提供参照。
2、开展多层次的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解决税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税收优惠政策名目繁多,企业财务人员研究政策深度不够,很多企业对税收政策特别是新出台的政策不能及时、全面掌握,导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致税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不能充分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因此要充分利用税收政策解读日、网站、12366、短信平台等媒介,加大对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优惠政策与**产业对接方面的宣传,着力解决因税企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企业政策享受不到位的问题。
3、简化优化审批程序,加快优惠政策的落实速度。政策落实的快慢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以出口退税为例,早一天办理退税,企业就能早一天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因此,针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特殊历史时期,税务部门在税收政策的执行上应该再提速。要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办税资料、缩短审批时限、畅通绿色办税通道,着力解决税收政策落实手续繁琐、速度慢的问题;要进一步转变“税本位”观念,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满足的理念,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服务优先的原则,扎实推进减负增效工作,加快征管信息化步伐,进一步提高办税效率、切实降低纳税成本。
三、在引导产业改造升级上下功夫,为振兴**老工业基地不断营造后发优势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不是简单的脱困,而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不是一般性的规模扩张,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全面振兴;不是某个行业或企业的调整改造,而是建立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为此,要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发展理念,打破被动适应政策的思维定式,引导企业通过将资金和生产要素投向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服务、节能环保、农林牧渔等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领域,主动与现有产业优惠政策进行有效对接,用新技术改造老企业,用投资转向实现企业转型,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内生动力,从而促进**传统产业全面升级、新兴产业和接续产业蓬勃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变“**制造”为“**创造”。
1、积极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是**产业经济的主要特色。这既奠定了**的煤炭、电力、钢铁、电解铝等在全省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成了新形势下发展的包袱和难题。目前,全市有十个行业近百亿产能亟待调整和部分退出,产业接续步履艰难。因此,要通过服务性调研、项目服务小组等形式,组织业务骨干走进这些老企业,帮助企业破解难题,积极解决老企业在重组改制过程中遇到的历史欠税、变更登记等税收问题,以科学的税收筹划和优质税收服务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要综合运用加速折旧、加计扣除、投资抵免等方式,引导工程机械、钢铁、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进行技术革新,主动与现有产业优惠政策对接,用高新技术改造老企业,变**制造为**创造,推动全市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要充分发挥下岗职工再就业、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优惠政策的作用,扶持弱势群体创业、就业,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人员分流问题,让传统产业轻装上阵实现二次腾飞。
2、大力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在优惠方式上由注重区域优惠转变为侧重产业优惠,这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转变思路,不能被动执行政策,要把税收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要运用税率优惠、创业投资优惠、技术转让优惠等政策,培育壮大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其在gdp的比重;运用减免税、减征营业额等政策,促进**市物流、科技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落实基础产业与农林牧渔项目的优惠政策,推动**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落实小型微利企业、权益性投资等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鼓励和支持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业和企业发展。
3、优先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振兴老工业基地,调整结构、振兴产业是关键。对此,**市明确了基本方向,提出到2011年,形成工程机械、光电光伏、商贸流通三大千亿元产业。税务部门要围绕这三大产业重点开展服务性调研和税收政策应用性研究,扶持“工程机械及专用车辆、多晶硅及光伏”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工程机械主机、专用车辆、关键零部件等特色产业,培育硅半导体产业链,促进**早日建成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及专用车辆基地和国际领先的光伏光电产业基地。要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走内涵式扩张道路,要成立企业上市税收服务小组,解答企业遇到的税收政策疑难,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税收问题,规避相关风险,实现**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省委、省政府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是**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机遇,这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税务部门不能也不应缺席,必须而且必将有所作为。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篇3
大会选举产生省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委员116名,常务委员40名。段惠军当选为省科协第八届委员会主席,李宗民当选为常务副主席。大会通过了省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省科协七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聘请省科协顾问的决定,并向省科协顾问颁发聘书。会议期间,代表们不负重托,认真履行职责,围绕改进科技工作和科协工作、促进科技和科协事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
赵勇在闭幕式上讲话中指出,省第八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奋斗目标,开启了科技发展的新征程。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实践,争做科技发展的先锋队、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征程中勇挑重担、建功立业,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一流业绩。1)要把握时代脉搏,勇立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潮头。要不断增强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和跨越意识,奋力攀登科学高峰。2)要自觉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在建设经济强省进程中大显身手。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着力推动“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幅提升全省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3)要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建设和谐河北进程中大有作为。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升社会管理的科技支撑能力,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独特作用。4)要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在提升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上发挥更大作用。要坚持以才育才、以才引才、以才聚才,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需要的科技人才队伍。
赵勇要求,河北省科协要以这次换届为契机,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履行“三服務一加强”职能,坚持重心下移、社会化办会、贴近群众,真正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阵地、凝聚科技人才的家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课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科协工作的领导,支持科协依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大对科协工作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协作用,积极有序地向科协转移科技评价、科技人员评价、科技奖励、科技培训、继续教育等社会化服务职能,调动各级科协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河北省科协八届委员会主席段惠军致闭幕词。(编辑:崔薇 张晓斐)
(河北省科协)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篇4
本次研讨班是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通知》为主题, 结合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通过业务培训和政策研讨, 进一步统一思想, 强化措施, 更好地履行新职能, 落实新任务, 努力促进现代道路运输业健康稳定发展。
安徽工作有突破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和省运管局对这次研讨班非常重视, 厅党组在之前专门开会, 就研讨班的接待进行了专题研究, 而且提供了很好的会议服务。我们感觉, 这几年安徽省的思路很正确, 措施很得力, 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些新的突破和新的进展。
第一, 安徽在出租车经营模式的转换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合肥市的出租车, 过去都是以个体和承包经营挂靠经营模式为主, 前两年搞了经营权的集中转换, 实行公司化经营, 而且平稳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 在运输的安全管理上, 安徽对企业安全责任的落实上做得也比较好。这当中很突出的一点是实行了司机出车前的安全检查和叮嘱制度。驾驶员出车前企业安全人员要和司机见面, 了解司机的情况, 这些举措对安全行车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方面, 安徽迈出了很好的一步。
第三, 对于包车客运的管理。这么多年来, 我们在包车客运上出现了疏于管理的问题。安徽的做法是在网上申请包车证, 好处是无论是承包经营的还是挂靠经营的司机, 都要通过企业来申报, 解决了运管机构不知道车辆到哪里去的问题, 解决了司机疲劳驾驶的问题和“三关一监督”的基础问题。安徽在这方面先走了一步, 下一步对包车客运的管理是公安部门、安监部门都特别关注的, 他们也希望我们加强管理, 我们自身也要改进这项工作。安徽的做法为我们的包车管理提供了值得借鉴的非常好的方式。今年我们要把这个做法写入包车管理的规定里面。
2011年成绩突出
2011年是道路运输业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 也是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在大部制改革之后, 我们前两年重点是打基础。去年一年, 成果比较集中的显现。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 全国道路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 战胜发展任务重、维稳压力大、应急事项多等诸多困难, “十二五”道路运输工作起步有力, 开局良好。
政策法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我们紧紧抓住处置道路货运领域不稳定事件的契机, 化被动为机遇, 经过细致调研和反复协调, 推动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通知》, 这个通知出台的缘由, 是因为道路运输行业不稳定的问题, 而且是这个行业当中过去认为问题不多, 比较稳定的部分, 是过去管理不多, 没有下功夫的部分, 即货运, 而且最突出的是集装箱码头疏运的车辆司机问题。这个文件意义非常大, 是建国以来国办下发的第一个支持道路运输发展的文件, 实现了行业发展政策的重大突破。
道路运输行业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后, 还是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 在运输形势紧张的情况下, 国务院都没有对道路运输业的发展下发过专门的文件, 现在国务院专门给道路运输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下发文件, 里面明确了很多的政策, 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我们感觉, 这个文件还构成了我们道路运输行业今后发展的政策法规文件当中一个最基础的框架。大家知道, 现在我们接手城市公交后, 抓紧研究制定推动落实公交优先发展的意见, 再发一个城市公交条例。从公交的发展上, 一个政策意见, 一个法规。从道路运输发展上, 我们在2004年国务院下发了《道路运输条例》, 现在看很多情况发生了变化, 条例在下发之初也有很多不完备的地方, 就是说没有达到我们当初的目标值, 需要修改。但从道路运输这块来说, 已经有了一个法规, 还缺一个政策性的文件, 这次国务院下发的这个文件, 就构成了今后两个政策性文件、两个法规的局面。当然下一步我们还要推动道条的修订, 出租车管理条例的出台, 最后推动道路运输法的出台。
我们还要继续推进新时期道路运输业发展大调研成果转化应用, 在运管队伍建设、应急保障体系、城乡客运一体化、市场诚信、旅客运输企业安全、出租汽车管理等方面, 我们连续两年出台了将近10个文件, 制修订了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等方面的多项国家标准。充分听取行业意见, 起草完成了《道路运输条例》修订案, 加快了立法进程。湖北、河南等省分别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公交优先发展、运管体制改革的重要文件。前些天, 我到哈尔滨调研, 他们出台了城市公交发展的意见, 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一条, 也是我们在制定公交条例里一直争取的一条, 就是凡是大型的规划建设, 之前要交给交通部门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并把这个作为规划建设的前提条件。这就为公交的发展, 为交通部门在城市公共交通当中很好的发挥作用履行职责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做法。这几年, 部里在大家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出台了多项文件, 我们经过整理, 形成了道路运输新时期政策法规汇编, 上下册70万字, 方便大家查阅学习。
运输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截至2011年底, 全国营运客货车辆达1199万辆, 从业人员约3500万人, 完成公路客货运量、城市公交运量和出租汽车运量的持续增长, 行业服务水平和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加强春运、“十一”黄金周等重点时段运输组织, 开展“春运农民工平安返乡 (岗) 安全优质服务竞赛活动”, 确保安全有序, 优质高效。在刚刚过去的春运当中, 我们也按照国务院和部领导的要求, 圆满地完成了春运任务。今年的春运比往年要求都高, 特别是李部长, 在原来讲的年三十车站不留人的基础上, 把这个概念含义扩大了, 一直在督促我们落实。所以今年春运期间, 我们给各省一个劲地在加码。大家都很好地完成了今年的春运任务。在春运结束之后, 部里及时地进行了总结, 并向张德江副总理报告。2月25日, 张德江副总理在报告中批示, 对交通部门给予充分肯定, 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这个我们也印发给了各省。张德江副总理的批示是: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客为主、优质便捷的原则, 精心组织、科学调度, 圆满完成了2012年的春运任务, 谨向同志们致以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 希望认真总结, 扎实做好全国交通运输各项工作。批示既肯定了春运的工作, 又对我们今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春运是每年我们抓的第一个大事, 我们开了一个好头, 后面需要我们善始善终, 把工作始终抓好。
去年还有一个特殊情况, 就是利比亚发生骚乱之后, 我们撤回利比亚人员, 国务院亲自组织, 涉及的相关省份都圆满完成利比亚撤回人员返乡的道路运输任务, 涌现出一批行业先进集体和个人, 国务院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去年我们还与青海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开展了创建玉树灾后重建千里文明运输保障线活动, 去年共向玉树灾区运送物资251.6万吨、旅客22.11万人次, 救助事故车辆650多辆次, 圆满完成了任务。今年玉树灾后重建还是关键的一年, 到明年6月结束。对于今年的运输保障线的开展, 我们和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和运管局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安排。
城乡客运一体化和公交优先战略推进有力
2010年度, 城乡道路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资金418亿元, 预拨2011年度资金180亿元。我们制定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在江苏溧阳组织召开了现场会, 沪苏浙省际毗邻地区联手推进客运班线公交化。上海做了很多工作来推进这个事。加强协调, 促进《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和《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出台。积极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 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 明确相关标准体系和配套政策, 加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研究。组织召开了城市公交企业座谈会, 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公交发展的政策和思路。
行业总体保持安全稳定
我们联合有关部委加大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力度, 和公安、安监、工信部联合发文, 明确了今后对所有新出厂“两客一危”车辆强制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加强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解放军总装备部联合组织实施北斗通信应用示范工程。部里和解放军总装备部安排了资金和试点, 对示范工程的建设进行推进, 最近还要安排采购车载终端的工作。联合国家发改委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这是在去年上海地铁发生事故之后, 发改委组织的我们部里参加的一项工作。
我们还进一步加大道路货运超限超载源头治理力度。很多省份去年都有新的进展。安徽在源头治理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他们积极推行道路客运安全告知制度, 建立货物受理环节验视制度, 加强道路运输经理人制度建设。还开展了道路客运和卧铺客车安全隐患专项整治, 创造了连续79天无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记录。
去年上半年, 我们和公安、安监三家联合在全国组织开展客运安全整治活动。去年一年安全形势很有特点, 全年事故发生不均衡, 极大部分时段安全形势都非常好。安全的问题集中发生在3月末、春运和两会结束后, 是一个高发期。然后3个部委联合对客运进行安全整治, 3个月比较好, 连续79天的记录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创造的。到6月底7月初, 连续发生事故。高峰就是代表性的“7·22”信阳客车燃烧事故。然后3个部委又延长了3个月客运整治活动, “7·22”后又比较好, 3个月整治结束后, “十一”又开始发生事故。这几个集中发作的时间段造成的影响非常大。但是去年总的安全事故是下降的, 全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行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1.8%和2.4%, 但下半年发生了两起特别重大事故, 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再就是稳定问题。去年我们加强指导, 妥善处置出租汽车、城市公交及货运领域的不稳定事件, 总的来看, 去年出租车稳定事件比往年有大幅度下降, 但城市公交罢运事件去年发生了几起, 我觉得关键还是对于公交企业的政策支持不到位, 对公交职工的关心不到位, 这个事今后国务院在制定公交法规当中会进行规范和逐步解决。最突出的还是去年上海、青岛发生的集装箱货运卡车的不稳定事件。这方面我们交通部门应该说管理力度不够, 对于卡车司机关注不够, 换一种说法是我们的管理手段也不多。相对于码头和货运堆场来说, 这些司机都是弱势群体, 因为大家恶性竞争, 货主船公司该承担的, 最后都摊派到货运堆场, 货运堆场又转嫁到货运司机上。去年我们和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研究, 想把这些司机组织起来, 与行业有关方面对话。组织起来才有话语权, 才能进一步推动解决这件事。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
前年10月, 部里在福州召开了甩挂运输会议。去年一年, 在稳步推进甩挂运输试点工程方面, 我们确定了首批26个试点项目, 其中12个项目落实了中央预算内节能补助资金9700多万元;公示了第一批甩挂运输推荐车型。对于26个试点项目, 还没有资金到位的, 今年将到位。还将开始启动第二批试点。加强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管理, 累计公布17批次2.25万个达标车型, 新进入市场达标车辆251.8万辆, 去年通过使用达标车辆节约燃油142.5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0.2万吨。加大汽车驾驶节能技术推广力度, 开展道路客运“海格智慧”科技助力行动, 推广安全节能新技术新装备, 收到明显成效。
国际合作交流取得新进展
正式签署了中蒙、中越汽车运输协定及协议书。举行了中俄汽车运输事务级会谈和中俄运输分委会汽车运输和公路组第十五次会议, 推动实施《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2009-2018) 》。参加了中哈俄三方会谈。开展了中美城市公交信息化、城市低碳交通系统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项目的研究。深化了与德国国际合作组织的交流合作。
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确定了15个城市开展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 确定了试点工程业务功能要求, 指导各省推进试点工作。加大部省联网数据清理力度, 数据合格率达95%, 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投入应用。开展道路运输信息化顶层设计研究, 积极推进道路客运联网售票和城市客运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的前期研究。
运输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印发实施了《关于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这是部出台的指导属地行业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 从部里管理指导的行业门类看, 对属地管理的行业队伍建设, 在其他行业门类还没有。这个文件当中我们明确了运管队伍的改革方向、机构编制、正规化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政策, 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组织宣贯。全国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同时, 去年有几个省的运管部门都进行了改革升级, 包括河南、云南等都进行了升格;广东省组建了副厅级的运管局, 至此全国31省 (区、市) 都成立了独立的运管机构;新疆的16个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实现了统一名称和规格, 明确为自治区运管局的正处级的直属机构。
从行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来说, 部里去年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办法、运输经理人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维修检测人员从业资格的培训管理、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等多个行业管理的规章和文件。再就是积极培树行业先进典型, 去年积极推进了保定客运中心站“郭娜陆地航空班”的先进典型, 提升了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最近我走了两个省, 运管部门推荐了行业一线服务人员作为十八大代表的候选人。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篇5
九江市财政局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乡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社会救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我市城乡低保制度实施以来,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加强资金管理,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救助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全市财政共筹集城乡低保资金1.16亿元,城市低保对象达到
9.5万人,农村低保人数达到16.89万人。城乡低保已成为一项惠及贫困群众的“民心工程”。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力的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主要做法
城乡低保制度建立以来,我市财政部门牵住资金管理“牛鼻子”,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扎实履行财政职能,加快推进建立完善城乡低保制度这一民生工程,主要做法是 “建立三个机制”: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城乡低保长效机制
一直以来,我们把“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贯穿于整个
1低保制度设计、操作之中,旨在建立起城乡困难群众全覆盖、多层次、人性化、高效率的救助长效机制。城乡低保制度建立之初,我市就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明确了城乡低保对象认定、救助方式、资金筹措和管理。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保障原则,将所有符合纳入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低保制度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们先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促进低保工作发展、确保资金安全的保障制度,取得了良好成效。如:为了确保资金安全,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了城乡低保“三加一”联审制度,得到了省里的充分肯定;出台了《九江市低保对象异地委托管理实施方案》,被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等省内外多家媒体播发,并被市民评为影响九江十件大事之一;为了加强低保资金管理,下发了《城乡低保资金管理办法》;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了社会救助档案电子化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充分释放了保障制度的能量与活力,充分发挥了低保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资金监管机制
实施低保制度,做到应保尽保,资金到位是关键所在。我市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城乡低保资金投入,确保低保资金保障到位。首先,在落实低保资金上,一是精准测算。将市级所需配套资金列入年
初预算,近些年,市级财政低保投入均在700万元以上;二是将县区落实配套资金与考核挂钩,督促各县区落实配套资金,保障地方财政对低保的投入;三是建立了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对物价上涨因素,低保标准将适时调整,保障低保对象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其次,在资金拨付上,我们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切实加快支付进度,一是高位推动。召开全市加快社保资金支出进度会议,市局局长亲自到会并讲话,分管局长亲自布置,社保、预算、国库分别具体抓落实,形成了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多层次多方位推动的局面;二是制定办法。实行各县区财政“一把手”负责制,对达不到序时支出进度的县区,采取通报、约见谈话等方式,并于年底考核挂钩,切实提高支出进度;三是采取预拨加结算拨付方式,将年初已安排预算指标采取先预拨后结算方式,予以及时拨付到位。通过上述措施,2012年低保资金月支出进度均超过序时进度,在全省排名均在前两名,从而在资金上有力的保障了低保制度的良好运行。第三,在资金监管上,一是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施了联合行动,对城乡低保制度实施资金使用和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督查;二是进一步加大资金使用和监管力度,特别是有资金节约的县区,督促他们科学制定提标提补方案,充分发挥资金效益;三是坚持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资金安全。通过上述措施的不断实施,城乡低保不断提标、扩面,城乡低保标准分
别从制度建立之初的80元/人月、70元/人月提高到360元/人月、180元/人月,人均月不差分别从19.88元、25.3元,提高到212.9元、98.7元。庐山区低保对象杨慧琴就是提标扩面的受益者,几年前丈夫患有脑萎缩,儿子在读书,家里的生活仅靠她在工厂上班的六百多元,但由于当时的低保标准不高,未能纳入低保范围,随着低保标准的提高,去年达到低保保障范围,现在每月全家能得到470元低保金。杨慧琴感激的说:“没有低保,我们的生活就无法维持下去,低保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严格规范管理,建立科学运作机制
为加强资金管理,严格规范操作程序,科学优化运作机制,使城乡低保工作始终保持平稳运行、规范运作,我市在操作程序和运作机制上实行“八化”:一是评审程序化。救助对象必须经居(村)委会评议、街道(乡镇)审核、县(区)民政部门审批的“三审”程序,杜绝“人情救助”、“关系救助”。二是公示制度化。对“三审”结果和救助资金发放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实行阳光救助。三是发放社会化。救助资金一律由财政部门从财政专户拨至金融网点,通过“一卡通”等措施,实行社会化发放。四是救助人性化。对患重大疾病的困难对象建立回访制,了解救助资金落实情况以及家庭生活状况,及时运用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其他社会救助政策帮助排忧解难。五是救助资金告知化。制
作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发放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送达救助对象,另一份民政部门存档。六是档案管理电子化。对救助工作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工作成本,方便低保信息查询、管理和使用。七是管理动态化。对低保对象实行定期核查制度,财政、民政每年对低保对象采取定期、不定期审核和暗访制度,使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金额有升有降,确保资金效益。八是监督多元化。建立了财政、审计、群众民主监督等监督渠道,多管齐下,防止违规违纪行为,确保资金安全。
二、工作成效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实施,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低保制度的推行,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大大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二是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低保制度实施以来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缓和了社会矛盾,守住了和谐社会的底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三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低保制度的施行,消除了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厅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财政部门牵住资金管理“牛鼻子”,与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在低保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深感城乡低保工作任重道远,在现阶段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低保对象界定难。当前社会具有的劳动就业多元化、家庭收入的多样化,这些因素使得传统的申报法、入户调查法、走访法、信函求证法和比较法等传统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对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认定,从而导致收入确定难,低保对象确定难,进而形成低保户“易进难出”的尴尬局面,浪费了有限的低保资金,也弱化了低保政策的公信力。
如何有效履行监督职能 篇6
【关键词】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能;有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我国很多企业逐渐成立了以公司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的主要特点是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相互分离,为避免经营者权力的滥用,必须构建完善的企业外部和内部监督制度来防范经营风险。但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及没有健全的企业外部监督机制,导致企业没有有效的外部监督。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因为缺乏监督而导致权力被滥用,很多公司为提高内部监督的有效性,都尝试通过构建与完善公司内部的监督机制,来增加公司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提高股东的权益。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很多公司存在监事会监督力度较弱,难以实现监督目的的问题,削弱了监事会的作用。显而易见,如何提高监事会的监管力度,改善当前监督不力的状况,有效履行监督职能已成为国内很多公司所面临的难题。
一、当前我国监事会的现状
当前,我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司内部设立股东会,同时在股东会下分别设置董事会与监事会,最后构成了董事会和监事会、经理层3者之间互相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而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执行机构分别是董事会和监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受托于股东大会,行使对公司董事、董事会和经理层等高管的监督权力。但很多的实际情况是监督制度流于表面,监事会难以在现实中发挥作用。
二、导致监事会监督不力的原因分析
一是在制度上,公司没有详细规定监事会如何实施监督,我国很多的公司监事会都是年会制,不成立常设机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监事的监督权、知情权和查询权,导致监事会监督职能没有很好地发挥;二是公司没有很好的保障监事的独立性,导致监事会难以公正、客观、独立的实施监督职能;三是公司监事会中的监事本人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经验不足,不能对公司的业务流程和财务状况实施有效监督,导致监事只是公司内部民主的象征,不能有效实施监督职能;四是公司的管理人员与监事会成员信息不对称,监事会职能了解掌握到管理人员决定之后的信息,不能第一时间完成信息收集,导致不能实施监督职能;五是很多公司缺乏对监事会成员的约束及奖励机制,没有对监事会成员的业绩考核体系,无法定量考核绩效,导致监督工作开展与不开展都一样,严重影响了开展监督工作的积极性。
三、监事会有效履行监督职能的措施
(一)选择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管公司采用哪种法人治理结构,目的都是实施和更好的实现公司监督职能。中小公司因为自身的生产经营业务相对简单,通常情况下是法人与经营者是一个人担任,管理起来比较容易,就选择在董事会下设置监事会,监事会实施对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监督和公司内部财务监督。随着公司不断的扩大经营范围,公司的所有权和公司的经营权慢慢的分离开来,为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小股东的经济利益,避免大股东对公司进行控制的情况发生,大公司通常就会在股东会下设置监事会,监事会对公司董事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实施监督,同时对公司内部财务实施监督。
(二)严格坚持监督的工作原则:首先,监事会要坚持公正、客观、独立的原则。公司监事会成员不单单要与管理层独立,还要与监事会独立。每一监事会成员对公司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应平等拥有检查权,公司管理层不应对其进行制约,这样才能保证监事实施监督职能。
其次是监事会要坚持监事专业化原则。监事会的监事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有效实施职能监督。具体来讲,监事要具备财务、法律、会计、经济等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应通过国家相关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胜任公司的监事会工作,才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实现有效监督。为了提高公司整体监事会成员的业务素质,现阶段具体的措施是引进社会上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取得审计师或会计师资格证的专业人士承担外部监事工作,在公司内部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的股东和职工承担内部监事工作。从公司发展角度出发,必须借助外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监事机构力量,彻底解决公司监事专业化和独立性的问题。
再次是强化职权原则。公司监事会只有监督权,没有管理权;监事可以一票否决董事会的重大决策。如果董事会通过了某项重大决策而监事却不同意,董事会就可以对股东会进行要求,但这种情况必须由2/3以上的股东同意。监事会还具有建议权,比如奖惩、人事任免等。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或公司董事对公司做出了巨大贡献,监事有权力建议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给予奖励,相反,如果工作不称职,业绩平平,就有权建议罢免。
第四,监督工作要坚持义务与权利相互对等的原则。监事会成员在履行监督职能时,要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改进和纠正监督工作不到位的工作作风,在行使监督权利的同时,还要注意必须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不能超越公司章程规定,更不能超越法律法规的规定,杜绝滥用权利的问题产生。监事会及成员不承担董事会决议的责任,如果没有行使否决权,给公司带来损失的,那么就有监督失职的责任,严重的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五是监事会及成员没有决策权,行使监督权时不能越权,更不能越位。
最后,监事会及成员行使监督职能时要最大的维护股东的权益。要依据公司远期发展战略目标为行使监督职能的依据,对经理等管理人员的短期行为进行监督,维护最大化的股东权益。
(三)改进工作方法:首先,合并、精简公司的监督机构。当前很多公司存在监事会、内部审计部门和独立董事会3种监督机构,工作内容虽然各有重点,监督部门的职能却有很多重叠,导致很多监督工作产生了人人可监督,人人又可不监督的局面,工作拖沓,推诿,因为监督不力导致公司出现亏损,却没有明确责任人。为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可以将独立董事取消,监事会下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监事会行使公司内部的监督职能。
其次,成立监事会的常设机构,以履行监事会在必会阶段的监督职能。很多的公司监事会都实施的是年会制,导致监事会行使的是事后监督职能,为保证监事会成员更多的了解公司生产经营,能够在公司运营过程中行使监督职能,应在公司设置常设机构,开展全过程的监督工作。
最后,监事会按照程序化工作流程安排行使监督职能。要完善制定公司的财务报表及时报送制度,按时报监事会,以对公司财务情况做有效监督。公司还要制定并完善记录监事会决议执行情况的制度。应指定监事会成员执行监事会的每个决定,或监督执行每项决定。监事会成员负责执行监督事项的本质性决定,如果是建议性的决议,监事会成员监督执行。指定的监事会成员负责记录执行情况,并及时上报监事会。
【参考文献】
[1]郑海航,吴冬梅.对完善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的探讨[J].审计与理财.2008(02)
[2]王世权.监事会的本原性质、作用机理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新[J].管理评.2011(04)
[3]陈莹莹.浅议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问题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1(35)
[4]于海洁.如何加强监事会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知识经济.2011(06)
[5]叶成朋.公司监事会制度之完善—以监督权为中心[J].商场现代化.2011(16)
准确把握法规全面履行职责 篇7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诞生, 奠定了特种设备安全法治建设的基石, 标志着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向科学化、法制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更重要的是一些新思路、新观念的提出, 给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在新的改革开放时期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使基层特种设备监察人员开展工作有了“定心丸”、“斩魔剑”。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新变化
笔者在认真学习了法律释义基础上, 结合多年在基层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经验, 认为只有把握住《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宏观政策方面的新规定, 才能更好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1. 特种设备的法律适用范围实现了整体全面升级
该法第二条明确指出, “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使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在第一百条中明确规定了“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矿山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以及民用机场专用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 房屋建筑工地、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和场 (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由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实施”。
这两条的变化一方面是拓宽了特种设备的外延, 将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 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还可以将八大类以外的其他特种设备纳入本法的调整范围, 避免将来每出现一种特种设备都要单独立法, 破坏本法作为特种设备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的地位。有利于逐步解决不同领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 有利于逐步解决立法不完善、甚至无法可依的问题, 也有利于满足特种设备品种范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出现的新变化。变化二是考虑到我国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分工,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非完全由质监部门一家负责, 国家有关军事管理、核设施、铁路、交通、民航、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对各自领域的特种设备安全也承担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责。也就是说, 在不同领域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由不同部门管理, 但要适用统一的法律。
2. 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新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模式
过去从生产到使用, 从经营到检测、从维护到报废各个环节由政府职能部门“保姆式”包揽全部责任的监管模式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特种设备安全过多倚重于政府监管和检验的现状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种设备安全法》总结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 首次提出了企业承担安全主体责任、政府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专业机构担负技术监督职能和社会力量发挥监督作用四位一体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模式。
《特种设备安全法》重点强化了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该法第二章篇幅最大、条目最多、内容最丰富, 突出了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中的主体地位。在生产、使用环节基础上增加了经营环节的管理, 提出了设计使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理念, 明确了制造单位主要承担电梯等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维护保养, 并对质量安全终生负责的基本制度;建立了缺陷特种设备召回制度, 明确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不再符合安全要求的特种设备报废责任和义务, 明确了共用特种设备使用的责任主体, 强化了使用单位自行检测的责任等。
今后政府职能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管, 不应是“保姆式”监管, 越俎代庖式包揽企业的安全责任;而是要实行“警察式”的监管, 我们基层特种设备监管部门的工作是做好市场经济特种设备领域内的“路灯”、“红绿灯”。监管部门就是要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责和权限, 依法督促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认真落实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和要求, 一旦发现违法行为, 坚决予以查处。
3. 确立了社会组织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特种设备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发挥专业机构的技术监督职能的同时,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九条规定了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主要任务与职责。在该法后续的其他条款中, 也留下了多处行业协会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通过加强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各方面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监督作用, 形成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旨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该法对准入制度有区别地提出了对单位实施行政许可和对人员实施资格管理的规定, 且对单位实施行政许可未予明确实施行政许可部门的级别, 为转变政府职能留下了改革的空间。该法还明确了检验与检测的不同性质和作用, 这既有利于做强政府实施的监督检验, 又有利于培育、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体系, 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体制改革留下了空间。同时, 该法还增加了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信息公开以及定期向社会公布特种设备安全总体状况等内容, 为政府全面履行监管与服务的职能作出了必要规定。
5. 着眼于提高工作效能
从立法效能的角度, 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 在具体内容上, 兼顾了安全与节能的统一规定。该法还提出了国家实施分类监督管理的原则, 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完整的监督管理档案和信息查询系统, 为政府部门多年来一直推进的动态监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支撑。
6. 突出了安全技术规范的法律地位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是在法律法规框架下, 实现制度具体化的一种表述形式, 它体现了政府管理的意志。是指导特种设备监管的一个很重要的文件, 规范作用非同小可。但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由于没有赋予此规范法律地位, 造成发生民事官司时, 此规范不具备法律效应。《特种设备安全法》突出了安全技术规范的法律地位, 全文表述安全技术规范多达34处, 覆盖了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和进出口等多个环节, 并将安全技术规范作为许可和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该法的出台将有力推动我国以法律为依据、以规范为主干、以标准为基础的特种设备法律体系的形成, 从而为保护国家利益、维护公共安全、促进企业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7. 强调了检测机构的定位
该法确定检测机构是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提供检测服务的, 严格遵循“安全、可靠、便捷、诚信”的服务宗旨, 并指出提高检测服务质量水平、提升社会公信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发展方向。
山西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着力实现新突破
截至目前, 山西省登记在册的特种设备有154 373台 (套) , 其中锅炉16 658台, 压力容器55 463台, 电梯35 156台, 起重机械41 768台, 场 (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4 927辆, 客运索道24条, 大型游乐设施377台 (套) 。另有气瓶300余万只, 工业压力管道一万多千米。设备总量比2012年增加20%, 尤其电梯增加达36.5%。
1.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各方责任
近年来, 每年年初山西省政府都要组织召开全省特种设备工作会议, 分管质监工作的副省长对全年特种设备监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并与11个地市、相关厅局签订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各级政府也层层签订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 组织保障、经费保障。
行业主管部门落实“一岗双责”, 坚持一手抓业务, 一手抓安全, 把特种设备安全摆上重要议程, 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检查、同考核, 齐抓共管。
山西省质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主任的安委会, 各市、县局建立完善了“一岗双责”体系。按照省政府安全生产十项制度的建设要求, 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制度, 并在日常的检查、督查中注重各地制度的健全与落实。
推行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各市质监局还将承诺书在媒体上予以公布或在企业显著位置张贴, 便于社会和企业职工进行监督。
2.开展专项整治, 严格行政执法
近年来, 山西质监部门每年都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大整治活动。同时结合实际, 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小型锅炉、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专项检查;燃气行业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危化品使用领域尤其是涉氨制冷企业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专项整治;电梯紧急排查整治、工程建设领域预防施工起重机械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商业公共场所电梯专项整治等。
2013年特种设备执法监督检查出动62 568人次, 检查单位28 380 (家次) , 责令整改问题21 632个, 下发安全监察指令书4 273份, 立案697件。
3.坚持打非治违, 加强基础建设
不断引深以往“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巩固“打非治违”成果。积极推进分级分类监管, 全面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标准化建设, 督促使用单位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全面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
不断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宣传活动, 通过主题宣传、开辟专栏、案例警示、公益广告、张贴海报、短信宣传等多种方式, 利用“质量月”、“安全月”等, 普及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结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颁布实施, 省、市、县三级分别进行了百家企业“送法上门”宣传活动。
组织督查督导组, 领导包片, 加大行政督导力度, 同时创造性地开展了技术督导, 定期不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门的技术督查队伍, 深入各特种设备使用现场, 从技术层面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确保安全隐患消除到位。
4.完善应急管理, 开展救援演练
各单位都制定了完善的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加强应急值守, 成立应急救援队伍, 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国家质检总局、省质监局两级事故警示通报和定期风险分析报告制度, 加强对设备安全风险、工作风险和队伍风险的分析研判, 针对不同种类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特点, 开展事故易发设备、存在严重缺陷设备的风险监测和风险预警通报;建立健全事故处置工作机构和专家队伍。
5.加强队伍建设, 严肃行风政风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篇8
作为一家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 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连续9年在同行业遥遥领先:先后被评为“中国十佳保险经纪公司”第一名、“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保险中介机构”第一名、“全国保险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电网公司抗冰抢险、恢复重建先进集体”。2010年, 该公司中介保险资产超过2.5万亿元, 实现营业收入5.09亿元, 实现利润2.04亿元。
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以下简称湖南分公司) 由湖南省电力公司代管, 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奋发有为的团队。2010年在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 在广大客户的支持下, 湖南分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公司总部年初、年中会议精神, 务实进取, 开拓创新, 全年实现收入2569.36万元, 同比增长14.76%, 实现利润1627.51万元, 同比增长24.32%。
1 业务发展成绩显著
1.1 实现股东单位业务险种的全覆盖
以服务拓业务, 是湖南分公司开拓股东单位业务的原则。在做好股东单位服务工作的前提下, 分公司全面分析客户财产、人身面临的风险, 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及保险转嫁方案, 积极对客户进行深度开发。一是实现了包括财产综合险、机器损坏险、供电责任险在内的财产险业务的统保;二是实现了全省电力公司车辆保险的统保;三是实现了全省农电工意外险的统保;四是实现了全省女职工女性安康保险的统保。
1.2 实现了控股公司、代管公司业务单位的基本覆盖
在公司号召全面开发控股公司、代管公司业务的同时, 湖南分公司采取步步为营、自上而下的方针, 争取实现代管/控股一个就开拓一个, 超公司计划进度完成了开发任务, 目前控股公司开发的覆盖率已经达到100%, 代管公司开发的覆盖率也达到了85%, 实现了控股公司、代管公司业务单位的基本覆盖, 实现业务收入554.05万元。
1.3 实现了多经单位业务的基本覆盖
随着国网公司主多分离的步伐, 许多多经单位的业务都面临着流失的危险, 业务维护也愈加困难。湖南分公司在这种情况下迎难而上, 不但成功地维护好了原有业务, 做到了资产分离后一单业务也不流失, 在此基础上还成功开发了以前未开发的部分多经单位, 如成功开拓了超高压管理局的意外险, 物流中心的家财险、意外险等业务, 实现业务收入51.23万元。
1.4 成功开发了五大发电集团在湘单位业务
虽然五大发电集团都各自有保险公司或者经纪公司, 但是湖南分公司利用本地机构服务的优势, 依然争取每一个项目, 深挖未开发险种, 全力开拓。通过不懈努力, 成功开拓了国电集团益阳电厂的财产险、车险、意外险业务和大唐集团湖南分公司的车险业务, 以及中电投五凌电力意外险、健康险业务, 为今后进一步开拓发电集团的业务奠定了基础, 此举为分公司实现业务收入48.57万元。
1.5 实现了团体人身意外险的全覆盖
从2007年开始, 湖南分公司努力寻找突破口, 积极开拓此项业务, 2010年实现了全面覆盖, 全省14个地 (市) 电业局、3家水电厂、省公司二级机构都投保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10年由于受监管政策的影响, 意外险方案都不能附加疾病死亡, 在客户本身不太愿意投保的情况下给续保和开拓带来很大的压力, 其业务随时有可能流失。后经湖南分公司认真分析, 科学策划, 多次与各承保公司协商, 不但续保成功率达100%, 还对怀化电业局、超高压公司等单位进行了有效开拓, 实现业务收入100.61万元。
此外, 湖南分公司还针对特殊员工安排了农电工意外伤害保险、女性安康保险, 实现业务收入50.44万元。
1.6 由点到面, 全力开拓地方小水电业务
2008年, 湖南分公司成功开拓了联诚公司下属的浪石滩水电开发公司、程江口电站的保险经纪业务, 通过3年来的服务工作, 受到客户单位的一致好评。2010年, 湖南分公司乘胜追击, 多次拜访该公司领导, 又成功开发了博联水电站等单位的业务, 实现收入16万余元。
2 客户服务水平节节攀升
湖南分公司一直奉行“客户委托就是命令, 所有环节畅通无阻”的服务准则, 从客户培训, 客户拜访, 协助索赔方面强化客户服务工作。
2.1 客户培训工作有声有色
为彰显保险经纪人的价值, 提升公司客户服务的质量, 加强湖南省电力公司基层单位的保险管理水平, 湖南分公司针对不同的客户充分开展差异化培训, 2010年共举办培训班10次, 参加人数495人, 湖南省电力公司领导、各基层单位主管保险厂 (局) 长、总会计师、财务主任、县电力公司保险专责、设备专责均参加了培训。培训次数之多, 参训人员覆盖面之广, 创历史之最, 并且受到了客户单位的一致好评。
2.2 客户拜访工作有的放矢
为了维护客户关系, 加强与客户沟通, 湖南分公司一直保持频繁的客户拜访记录。通过电话拜访、上门拜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 深入了解保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客户的进一步需求, 及时解决、协调保险双方出现的问题。一年来, 湖南分公司对所有客户实施了至少1~2次客户拜访, 有的单位甚至达到了4~5次。
2.3 协助索赔工作成效显著
(1) 不定期组织各承保公司召开索赔工作专题会议, 督促保险公司尽快结案。2010年, 湖南分公司的结案率已达94%。
(2) 重点关注各经纪单位保险资产出险索赔大案件的同时, 不忘小保险案件的出险索赔, 达到了“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的经纪理念。湖南分公司设立专责人员负责各经纪单位保险索赔的日常管理, 督促各承保公司加快处理各种索赔案件。
(3) 成功协助处理了绥宁水灾、浪石滩电站机损险疑难案件、7月洪灾等多起重大索赔案件。
2.4 保险联席会议常态化
为了更好地做好保险售后服务, 不断改进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湖南分公司将保险联席会议列为常态化工作。一年来, 组织保险公司、客户单位召开联席会议16次, 协调续保安排、保险服务、保险索赔各方面的事宜。联席会议的常态化举办, 为及时解决保险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畅通、有效的沟通渠道, 为后续的更好的保险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篇9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履行,纪检监察
一、创新理念, 转变思维
纪检监察部门大多数均是由纪检、监察甚至审计合署办公, 肩负着重要且繁杂的工作。要完成全部工作任务, 一定应该转变错误的思想理念。
(一) 要转变否定自我的思想理念, 加强责任感和自信心
伴随党和国家对纪检监察的逐渐重视和对纪检监察投入的逐渐加大, 纪检监察已经成为惩治腐败案件的重要部门。长期以来, 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出现不服从领导、可有可无的纪检监察部门否认自我的谬误理念。因此, 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加强自信心、责任心和使命感, 才可以干好工作。
(二) 转变自我为中心的观点理念, 树立以中心工作为重点的思想理念
《党章》第四十四条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 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 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所以, 在党委领导下, 纪检监察部门一定要坚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来展开工作。在工作中不但服务于中心工作, 而且独立负责、胆大地开展工作, 依据上级纪委规定, 自主积极的做好份内工作。不可被动消极, 见子打子, 互相推诿。
(三) 转变被动应对的思想理念, 加强工作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监察工作的核心是从事人财物管理的工作人员。有些同志称作纪委是“踩刹车”的部门, 指的是不能时时踩刹车, 不然, 车就无法开走。但是, “踩刹车”也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 而是要随时观察,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适当使用措施, 不然就要出现大问题。所以, 纪检监察人员定要强化学习, 不仅要学习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定, 且要学习专业业务, 开创性地、主动出击的开展工作, 在新形式下才能适应完成纪检监察工作授予的使命。
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纪律保障
(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纪检监察工作、用纪检监察工作保障科学发展观的执行, 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作为衡量纪检监察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志, 把纪检监察工作自觉纳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布置之中, 与企业改革发展的各种工作统筹兼顾。
(二) 把科学发展观的规定体现到实际工作中
在工作思路上, 要坚持从企业发展、内部稳定、改革创新等层面找到纪检监察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监督检查,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奢侈浪费、弄虚作假等不良作风, 切实解决和纠正不易于人民群众利益的特别问题, 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 保护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积极性, 促使国家改革发展, 促进国家和谐发展。
(三) 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威严党的纪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也是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要维护党的组织纪律、政治纪律、经济纪律和群众纪律。对阻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特别问题, 要坚持纠正, 依纪依法作出处理, 维护党的纪律的威严性。
三、强化反腐倡廉教育, 提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在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中充分发挥教育的根本性作用, 更加提高升党员干部的从业廉洁认知, 增进拒腐防变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一) 强化理想信念和党纪国法教育
以领导干部及主要岗位人员为重点, 强化党纪国法、理想信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 巩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利益观、权力观、地位观, 加强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 规范廉洁行为准则和从业道德
要建立与制定现代国家制度相适应的廉洁从业实施法则, 通过展开述廉评廉、廉洁承诺、诫勉谈话等活动, 成为有效实用的自我制约。
(三) 积极促进国家廉洁文化建设
把廉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领导全体员工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律意识。
(四) 坚持教育和管理、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积极做好舆论引导, 注重把一些富有指向性、倾向性的问题积极解决在初级状态。
四、深入贯彻《实施纲要》, 积极构建惩防腐败系统
(一) 做好构建惩防腐败系统的根本性工作
制定符合国家特征和实际的具体执行方案, 从组织协调、加强领导、任务分解、责任到位等层面, 确保人员、机构、经费和工作环境的落实, 不断促进惩防腐败系统发展。
(二) 始终坚持制度、教育、监督并重
用监督和制度保障教育成果, 用教育和监督促进制度执行, 用制度和教育提升监督能力, 成为有机互动。以改革领导腐败预防每项工作, 用前进的思想解决深角度的问题, 促进机制体制制度创新。
(三) 实现惩防体系构建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的有机互动
充分发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主要作用, 着力在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制度建设、建立考评系统等层面, 促进和落实构建惩防系统的每项工作。
(四) 依照构建惩防系统的实施方案狠抓落实
依据实际过程中发现的新状况, 对工作方案及时施以整改, 使惩防构建系统工作更符合实际情况
五、维护群众利益, 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
国家纪检监察工作要坚定以人为本的观念, 巩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基础, 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依照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全面强化国家反腐倡廉建设, 把握群众强烈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更一步加强治理力度, 找准所在症结, 集中力量进行整治。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理念, 切实纠正损坏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认真探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征和定律, 把人民群众工作做细致、深入、扎实, 重视解决指向性、倾向性问题, 建立健全整改损坏人民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长效制约。
六、加强纪检监察监督职能
(一) 全力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约束的认知
各级党政领导要求必须提升认知, 自主接受树立监督的意志, 并对相应的制约作保证, 激起广大干部、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参与监督和被监督的积极性, 有效的成立监督网络, 创立党政领导干部自主接受监督制约的优越环境。
(二) 大力发展制度制约的监督职能
从源头上说到底, 治理和预防腐败就是要进行对权力有效地监督, 保障权力的正确实施。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一是靠机制, 二是靠法制。国家纪检监察机关要最大程度地推进法制监察的制约能力, 逐渐创立起一套有效制约滥用职权行为的规定系统, 真正做到有纪必执, 执纪必严, 违纪必纠。
(三) 加强纪检监察的力度
一是加强内部监督。定需一套健全的内部监督系统, 要有专项机构和专项人员执行内部监督, 尽可能强化监督监察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引入多途径外部监督。通过各个方法来明确监督内容和对象, 畅通反馈方式。三是规范秩序。秩序自身也是监督一种, 保持秩序就是坚持监督。凡不按照秩序行使权力的人或事, 均要严厉地惩处。四是严厉惩治。惩治进程中要坚持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郑重、严明使腐败分子无机可乘。
总之, 在实践中国家纪检监察组织要不断探究, 在全方面服务中履行职责, 促进惩防系统建设, 保持反腐倡廉战略策略, 从源头上发展防治腐败工作空间, 努力加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不断促进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为国家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章程.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履行抓落实职能 提升三服务水平 篇10
一、明确主责, 让抓落实成为自觉
党委是抓落实的主体, 抓落实是党委办公室的主业。工作中应从五个方面着力, 形成抓落实的自觉和习惯。
(一) 增强抓落实的意识。
切实增强党办“坚强前哨、巩固后院”的神圣使命感和高度荣誉感, 把绝对忠诚、不折不扣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第一品格和引领, 用“狠抓落实是使命、抓好落实是职责、圆满落实是荣誉”作为工作绩效标准和价值追求, 让“抓落实是党委办公室基本职能”入脑、入心、入行, 形成抓落实的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保证中央、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得到及时、全面、深入、高效的贯彻落实, 进而实现党委统揽全局、驾驭全局的意图和目标。
(二) 创新抓落实的思路。
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以问题督查为主导, 以反映问题、研究问题、推动解决问题作为抓落实主线和主旨。坚持典型推动抓落实。推进工作过程中, 及时树立正反两方面的典型, 加强对典型的解剖, 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保证工作平衡推进和实效。
(三) 整合抓落实的力量。
在办公室人员力量摆布上, 按照“三分之一人员抓政务值守、三分之一人员抓信息调研、三分之一人员抓落实”的思路, 进行二次分工和力量整合, 把更多时间、精力和人员用在抓落实上。
(四) 探求抓落实的方法。
由过去等部门报进程、结果向主动深入建设一线查进度、疏梗阻转变;由过去等领导开会议、抓部署向超前调研、主动谋划事前提建议转变;由过去专门科室、专门人员督促落实向全员、聚力全程抓落实转变。
(五) 注重抓落实的严谨。
以“规范、精细、高效”为工作根本要求和统领, 一丝不苟地做好工作每一个细节, 真正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体现在对领导服务、对群众服务、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狠抓落实的全过程。
二、优化路径, 让抓落实一步不松
(一) 创新“三位一体”督查工作机制。
推行“133”大督查模式, 即成立一个督查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全县督查工作。组建三个督查组, 就是重大项目督查组、重要批件督查组和重点工作督查组, 相对分工, 协同督查。紧抓“三个关键”, 就是抓住各镇区、县直各单位一把手、一个细化专班、一名综合素质高的督查联络员, 构建体系完善、流程优化、结果公开的大督查格局, 努力形成上下贯通、前后衔接、内外联动的大督查机制。
(二) 突出重点分类督查。
对县里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一月一督办、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 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对各级党委的重要批件, 采取台账管理、研判协商、限时办结、三方签字、回访复核等办法, 做到批件必查, 查件必办, 办件必复, 实现办结率100%目标;对各级党委安排的工作任务、确定的事关全县大局的重点工作, 按照“定目标任务、定责任单位、定工作要求、定完成时限”要求, 全面跟踪督办, 实现完成率100%目标。
(三) 坚持全面督查, 当面督查, 铁面督查。
对疑难问题、钉子问题讲原则、敢碰硬、勇担当, 反复督查, 一颗钉子钉到底, 做到掌握情况铁证如山、推动工作铁面无私、解决问题铁板钉钉。一步不松、一寸不让, 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抓有人, 件件、事事办有果。采取全面督查与随机督查、静态督查与动态督查、专项督查与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法, 实现督促落实作用和效果最大化。
(四) 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加强同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纪委、组织部的联系, 整合推进落实各方资源。定期召开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政务督查室、重点项目办、实绩办等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 明确阶段督查重点, 工作统筹安排, 人员统筹调度。发挥“牵头抓总”作用, 联合纪委、发改、招商、经信、新闻媒体等重要部门联合督办, 形成推动决策落实和促进问题解决的联动机制和工作合力。
三、树立权威, 让抓落实保障有力
(一) 学用结合, 提高抓落实的能力。
坚持每周五全员领学、讲学、评学学习活动。靠领学掌握政策, 吃透精神;用讲学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靠评学学用结合, 增强本领。通过潜移默化学、带着问题学、现身说法学, 把学习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 转化为促进抓落实的具体措施。
(二) 一线锤炼, 练就抓落实的过硬作风。
用“首问负责、敢于担责、极端负责”意识和精神为牵引, 将干部放在“城北新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的主战场、矛盾问题突出的地方、排阻除险的重要关头”, 在一线察实情、在一线督进度、在一线抓落实, 在一线比干显能、争先创优, 在练就抓落实的硬功中锻炼成长。
(三) 把握主动, 放大抓落实的效应。
探索政协履行职能的新路子 篇11
探索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新路子,首先必须从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去思考。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就指出,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这是对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架构地位的首次界定。江泽民同志1990年3月18日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党员负责人会上的讲话,完整地论述了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架构中的地位,他说,“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多党派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通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见,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进行决策,由人民政府执行实施。这样一种政治体制,集中体现了我国广泛的人民民主”。人民政协的这样一种政治架构在人民政协产生的历史及其在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之前的实践,包括其章程和名称,都表明了这一点。地位的界定,十分明确地确定了人民政协的任务,那就是各党派、各民族、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一起来协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针对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因不具有国家权力性质和没有法律上的决定权而得不到重视的状况,江泽民同志特别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与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投票前进行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又说,“两种形式比一种形式好,更能真实地体现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一要求还远没有达到。回顾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我国的历次重大事件(除涉及政权安危者外),哪一次事前在人民政协中由各党派、各民族、各人民团体的领导人物协商过?政协的会议年年开,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很少由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来协商,即便有,如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协商等,也很少严格按照章程的规定,由政府向政协提出协商案,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在协商后签署协商结果。我们应当按照《意见》的要求,根据《章程》的规定,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首先进行专题议政(《意见》称常务委员专题座谈)、协商建议案的提出、协商的实施、协商结果的签署等程式,推动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探索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新路子,还必须从人民政协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去思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能够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序地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人民政协是一个国事咨询机关,是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协商国家大事的场所。国家大事在人民政协中协商,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负责同志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负责人及无党派社会贤达在一起协商重大国事,是政治协商的重大内容之一。但这只是党派之间的协商,是为了政党能够在国家层面上协商时行动一致。从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去思考,未在人民政协中协商,则国家层面上的协商程序还未完成。从管理角度看,决策是管理最重要的内容,决策错误,是管理代价最高的失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国,人民群众的最大幸福是执政党不犯错误。民主监督,最重要的是对中国共产党重大决策及其实施的监督。重大问题是否协商在决策之前,是人民政协能否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关键,也是能否发挥人大的表决和政协的协商这两种民主形式作用的关键。我们应当按《意见》的要求,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从协商的内容、方法、程序到形式都加以规范。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去探索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新路子,也必须规范和加强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方面人士所代表的各界别的利益表达方式,使他们在振兴中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去探索,去实践。
探索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新路子还要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去思考。要始终坚持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如视察、专题调研、专题协商、专题议政等,不断促进政府的政务公开,使信息更加透明,使广大委员更加知情,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能够在政治协商中进一步完善,在参政议政中受到拥护,在民主监督中不走样。通过政协自己的结构调整,在人事上按《意见》的要求,保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安排,保证政治协商的顺利进行,从而更广泛地使各族、各界、各党派、各人民团体紧紧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通过反映社情民意,及时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所联系的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使决策更加切合实际,使中国共产党更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基层工会如何依法履行社会职能 篇12
一、基层工会组织依法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依法履行工会职能是当前工会工作的重要课题。
工会的社会职能主要包括:维护职能, 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效益和民主权益的职能;建设职能, 吸引和组织职工群众参加经济建设和改革, 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和职能;参与职能, 发挥职工群众参政议政作用, 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职能;教育职能, 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的职能。依法履行工会职能是促进工会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客观要求。《工会法》规定:“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 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同时, 还明确规定:“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 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这一规定的实质, 既明确规定了工会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 又确立了中国工会具有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工会取得法人资格就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 有利于保障基层工会的民事权利, 工会既享有权利, 又享有义务。不履行义务, 就要承担民事责任, 这就迫使基层工会在民事活动中增强责任感, 更好地履行社会四项基本职能。另一方面, 通过法律形式确立工会法律地位, 可以把工会活动的基本准则规范化、制度化, 为工会的存在和活动提供合法依据。同时, 工会遵循法律准绳也有利于克服自身活动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主动地按行为规则办事。
依法履行工会职能是职工群众的迫切愿望。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石油行业重组改制进程的加快, 一方面出现了“四个多样化”的格局。即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 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 社会生活多样化, 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这四个多样化, 不仅是我国社会生活众多变化的突出反映, 而且是企业深化改革出现的必然趋势。这些新格局给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但同时也涉及了职工群众许多切身利益问题, 广大职工群众迫切要求基层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这就给工会如何正确依法履行职能提出了新的课题。另一方面, 当前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劳动关系出现了许多相当复杂的问题。一些企业出台了具体政策和办法, 其中个别办法若操作不当, 很可能出现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 现实生活中企业行政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已屡见不鲜。面对这些问题, 职工群众都迫切需要工会能依法履行职能, 既敢于对违背法律, 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土政策”依法执言, 又能在宣传贯彻企业改革办法的时侯能依法“上纲上线”, 给职工群众讲得明明白白。
依法履行工会职能, 有利于更好地协调工会与行政的关系。《工会法》给工会赋予了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为工会组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法律保障, 从而也给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会要有所作为, 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工会要主动协调与行政的关系。
首先要摆正工会所处的位置。《工会法》明确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就在于发挥工会工作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同时规定, 工会必须接受党的领导, 这是工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其次是明确工会的职责。工会同行政虽然同处于一个单位, 尽管各自的性质、任务、领导体制不同, 但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其相互关系是平等合作关系。这种平等关系不是权力大小的比较, 而是指法律面前, 劳动关系主体代表身份的平等。工会要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 自觉服从、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 而行政应尊重和支持工会工作, 相互尊重, 携手合作, 共同构筑企业生命共同体。
二、正确运用法律体系履行工会职能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利益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工会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 希望和困难同在。为此, 工会必须正确运用法律切实履行职能, 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职工合法权益的关系。《工会法》规定:“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 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是工会组织维权必须坚持的原则, 也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要首先教育职工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只有企业的效益提高了, 维护了企业的整体利益, 职工个人的利益才能实现。相反, 整体利益受损失, 个人利益同样受损失。工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自觉地服务于大局, 要按照全总十三大提出的, 我们工会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的主要手段是维护, 工会应以鲜明的职工利益代表和维护者的身份, 通过协商劳动关系, 保护好、发挥好群众的积极性。
敢于和善于替职工说话办事。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往往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这就要求我们工会要敢于和善于替职工说话。这里的“敢于”是指工会要依据法律及上级有关的规定依法执言。“善于”就是指正确运用法律知识, 以充分的理由和依据, 并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就是我们工会工作者要懂法、知法。要深入调查研究, 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 收集和掌握工人群众中的正当要求和各种反映, 把所了解的事情弄清来龙去脉, 去伪存真, 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 属于正确意见要支持, 属于过高、过急或错误意见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教育引导, 让职工群众充分理解企业改革的措施, 支持企业改革。
敢于说是善于说打下的基础。有了真凭实据就敢于站出来替工人群众讲话。有些基层工会不敢讲实话, 不敢替工人群众说话, 怕掉了“帽子”, 对领导察言观色。甚至有些不但不为工人说话, 反而成了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助手。一些企业的行政领导, 一提到替工人说话就认为是同行政“对着干”, 挑毛病、出难题。事实上这些思想只能阻碍企业民主管理的实现, 无助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无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当然工会组织敢于和善于替工人群众说话,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定要坚持党组织的领导, 要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履行工作职能, 对行政的正确决策, 工会要予以支持, 组织动员全体群众为企业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奋斗。
增强工会工作者的法律意识, 不断提高依法维权水平。工会是工人阶级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 工会工作者在依法履行社会四项基本职能中肩负着更加繁重的任务, 这就要求工会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
一是努力掌握法律知识、提高工作水平。工会干部肩负着履行工会职能的重任。当前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维权工作面临许多新课题, 努力学习掌握法律法规, 才能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学法、知法、懂法的目的决不是动辄与企业行政对簿公堂。而是工会要切实履行四项基本职能, 方方面面都要求工会干部学法懂法。例如, 职代会形成的方案、政策、集体合同的履行, 都需要工会依法审查、依法监督, 从整体上、从源头上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 工会干部学法、知法、懂法对宣传贯彻企业改革政策也很有益处, 能结合法律知识向职工群众解疑释疑, 使职工群众理解和支持企业执行政策和规定, 从而同舟共济, 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
二是运用多种形式, 拓宽为职工群众说话的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职工更加需要工会来代表和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企业更加需要工会来团结职工、协调劳动关系, 引导、保护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 以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党组织更需要工会来帮助理顺职工情绪, 稳定职工队伍, 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 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工会组织更需要适应这一新机遇, 运用各种形式, 开拓渠道。例如工会设立法律顾问组织, 为职工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依法保障和维护职工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监督力度, 依法协调企业劳动关系。当前工会应当把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 协调有关部门创造良好的劳资环境, 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工会要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首先要从源头上加大监督力度;其次要突出监督的重点, 对损害职工劳动权利的行为敢于抵制;同时也要教育职工正确对待劳动、爱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 遵守劳动纪律、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 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活动, 为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保驾护航。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荐阅读: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08-30
科协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06-16
纪委要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05-20
有效履行监督职能论文07-31
如何履行管理职能10-17
围绕企业生产 履行工会职能(工会总结)06-29
履行政府教育职责整改情况的报告09-03
2020年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报告07-02
迟延履行10-20
正确履行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