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精选3篇)
新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 篇1
摘要:《红字》是一部经典文学作品, 作者为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者纳撒尼尔·霍桑。在《红字》作品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跳跃性思维来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精彩纷呈的视觉和心灵盛宴。因此对《红字》的研究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开, 不同学者从多方位角度来进行作品诠释, 取得的成果较为瞩目。新历史主义角度来分析《红字》是近些年新兴研究课题, 对解读作者思想情感以及揭示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多方位角度,思想情感
《红字》故事情节紧凑, 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每次对《红字》的研读都能促使读者获得新的感悟, 从而加深对纳撒尼尔·霍桑的认知, 更好的体会作者写作思想情感与创作背景。因此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去分析《红字》所包含的深刻历史内涵与人文景观, 继而丰富我国现有对纳撒尼尔·霍桑以及《红字》研究内容, 推动我国文化多元化发展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一、新历史主义解析
新历史主义一词最早是由坐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莱克分校著名英文系教授Stephen Greenblatt (史蒂芬·格雷布拉特) 首先提出并得到了文学界认可而广泛使用的一种代表了现代文学主义思潮的文学评判观点[1]。新历史主义强调在进行文学作品解析过程中需要学者从政治权利、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论述, 从而真实客观揭示原著作者内心情感与思想动态, 加深对作品内容的认知与了解程度。相较于形式主义与旧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将历史与文学充分结合并指出历史与文学具有广泛而明显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联性, 从而在根本上打破了形式主义与旧历史主义“前景”与“背景”的历史观点, 真实还原了作品本身以及背后所包含的浓郁历史气息, 成为现今文学界影响较为深远的文学研究主义。
二、新历史主义角度评判《红字》中人物命运
1.海斯特的不屈与坚强。剧中女主人公海斯特是一位充满了争议性的女性, 在北美殖民时期以一位已婚女士的身份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了一个女婴——珠儿, 从此开始了她漫长而心酸的心路历程。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对“通奸”极度憎恨, 海斯特的行为无异于向寂静的池塘中投下了一枚巨大的石子, 引起了轩然大波, 最终海斯特也没有说出与她通奸的男子, 为此当地居民对其进行了审判并强迫她挂上了那个永远象征着耻辱的“A”字。
尽管当地居民对海斯特总是嘲讽、谩骂、甚至是侮辱, 海斯特也没有向社会抱怨和记恨, 依然用充满微笑的面容去迎接世人的审视, 从容而坚强的活在城镇之中。通过纳撒尼尔·霍桑传神的描述, 促使我们了解了一个不屈而坚强的女性——海斯特, 并借由海斯特形象批判了当时人们狭隘、自私的思想和行为, 对主人公不公待遇表达出了强烈的愤慨与无奈。整部《红字》最终使用一段简短的铭文来作为收尾:“一片墨黑的土地, 一个血红的A字[3]。”结尾虽然不是很圆满, 但是却符合新时代读者口味, 赋予海斯特多舛的命运, 最终也给予她完美的收场, 促使了作品主题得到了很大程度升华, 成为世界学者所关注的优秀作品。
2.珠儿嘲讽、攻击、质问的无声命运。在纳撒尼尔·霍桑笔下, 珠儿是一个戏份与台词不多的角色, 在《红字》作品中最明显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对海斯特无声的嘲讽、攻击与质问, 时刻提醒海斯特自身所犯的罪孽, 从而树立了海斯特不屈而坚强的人物形象。珠儿并没有一个欢乐的童年, 一出生就伴随着无尽的嘲讽与鄙视, 在人们眼中珠儿是一个不应该来到世间的幽魂, 从而养成了珠儿狂野的个性, 在海斯特包容下珠儿最终并没有堕落, 而是走向了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3.丁梅斯代尔悲剧命运。作为一个牧师, 丁梅斯代尔违背了神的旨意, 当海斯特面对村镇居民的侮辱谩骂时并没有勇气去向世人坦诚自身所犯的罪孽, 导致海斯特一生生活在忏悔与救赎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懦弱的男子在获得事业的巨大成功后终于放弃了自身内心的卑微, 在广场绞刑架前袒露了隐藏七年的秘密, 并当众展示了佩戴的红字, 在心灵解脱中回归了天堂的怀抱。尽管丁梅斯代尔在生命尽头向世人以及海斯特进行了虔诚的忏悔, 但是并不能磨灭其自身所犯下的罪孽, 而这也正是丁梅斯代尔悲剧命运的诱因。
三、《红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分析
纳撒尼尔·霍桑通过《红字》表达了自身的观点: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 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4]。因此霍桑选取了与当时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甚至是叛逆的生活方式来作为写作着手点, 通过构建一个虚拟的故事情节来激发人们无限探索求知欲, 从而将自身思想情感以及寻找生活中真相与幸福的目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就如同他所持有的观点一样, 任何认知停留在某个阶段时都会与当时社会发展格格不入, 当我们重新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回首那些历史瞬间时, 都会有一种明悟, 生命不过是一瞬间, 而思想则是永恒存在的真谛。因此纳撒尼尔·霍桑通过《红字》不仅向读者展示了其高超的文学功底, 也对传统形式主义与旧历史主义发起了冲击, 并打破了束缚文学思想前进的枷锁, 为思想进一步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综上所述, 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 纳撒尼尔·霍桑《红字》作品包含深刻的社会内涵以及作者本身思想情感与心理动态, 不仅向读者展示了母性坚贞不屈的光辉形象, 也从中深刻表达了人所具有的追求真相与幸福的权利, 从而对形式主义与旧历史主义发起冲击, 解放了思想, 从而促使文学多元化发展, 为世人呈现了精彩纷呈的文学作品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吟.浅析霍桑《红字》的叙事视角[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 12 (05) :124-125.
[2]吴冬梅.《红字》的含混:文本与主题的有机统一[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12 (01) :56.
新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 篇2
▲期刊简介:
1.《山东文学》杂志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大型文学类月刊,创刊于1950年。创刊五十多年来,推出了一大批 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文学期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山东文学》是04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东六省一市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知网)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万方数据)。采用中文大16开版面。
3.国际标准刊号:ISSN0257-5817;国内统一刊号:CN37-1032/I;邮发代号:24-3。国内、国际公开发行。
4.为进一步提升本刊的学术品格,《山东文学》特开设下半月刊(即理论版),以各类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教育教学工作者、文艺文化科研工作者等为征稿对象,旨在为广大作者提供一个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文学、文艺、文化科研论文的平台。本刊热忱欢迎一切真知灼见和探索创新。
▲《山东文学》下半月(理论版)征稿内容:
文学评论、文艺批评、文化评论、艺术殿堂、学术沙龙、教育教学、哲学天地、鉴史知今、企业文化等稿件均可。内容以文学、艺术、教育及社会学为主,兼及哲学、历史和其它人文科学。
▲投稿须知:
1、论文文稿应内容健康,主题明确,论据充足,层次清楚,叙述要有条理,文字简练。来稿须是未经发表的学术论著,请勿一稿多投。
2、论文稿件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籍贯、职称(职务)、研究方向、、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文稿注释和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章最后,注释用(序号)表示,参考文献用[序号]表示。
3、来稿确保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论等,文责自负。请自留底稿,本刊不再退稿。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拥有删改权,如不同意请注明。
▲本刊投稿邮箱:sdwx001@126.com
▲工作QQ:910233274
文学评论 篇3
——读《穆斯林的葬礼》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那是有关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整部小说的构思很巧妙——玉和月,互相交错,最终汇合在新月的身世上„„
玉,是父亲,韩子奇。他是故事中的主线,应该算是相当份量的人物,而我对他却始终没有太多要说的。这个男人,因玉而成为响当当的人物,也因玉而成懦弱不堪的人物,叫人是可敬还是可悲呢?他爱冰玉,却叫她一个人远赴重洋,甚至用眼泪与下跪留下女儿,只为了安慰他的爱情。他不能勇敢的与冰玉逃离现世,只能留着女儿作为一种思念,却不曾想到一个女人,没有了爱情,更要失去做母亲的资格,只身一人去漂泊,是怎样的凄凉?他是自私的吗?或许一个男人为了一样东西着了魔,就真的身不由己了。冰玉走了,他也从此不与妻子同房,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儿长大了,进入了她理想的学府。然而,命运却不会眷顾这个飘摇的家庭。新月死了,子奇垮了,还舍不得他的那些玉。三十年前的旧账翻开了,被赶走的侯掌柜终于沉冤得雪,清清白白的死了。红卫兵冲进了博雅老宅,抄出了价值连成的玉,那些商、秦、汉、唐、宋、元、明、清的古玉收藏再也不是属于他的了。
他对玉器的爱,使得他和师父的大女儿璧儿的婚姻,成了理所当然。然而,这样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直到**年间,他被迫和小姨子玉儿一起去了英国,两个漂泊的灵魂在患难中产生了感情,并有了爱情的结晶——新月。爱情的来临显得那么突然,不过这终究是种不该有的感情啊。回国后的他难以面对守侯了十年的妻子,最终放弃了爱情,没有和玉儿一起去英国,而是继续留在北京。他宁可守着有名无实的婚姻,宁可瞒着女儿的身世,守着他心爱的玉。他为了自己的玉舍弃了很多,这说不上,到底是值,还是不值。
月,是女儿,韩新月。
她出生的时候,一弯新月初升。于是,新月便成了她的名字,她的人生就真的只是一弯新月,永远停留在最初的静美。
这个女孩子,在外人看来万千宠爱于一身,她的性情也是值得这么多人爱她的。她不似哥哥那样总是一言不发,她懂得讨好亲人,包括姑妈在内。父亲将对冰玉的爱全部寄托在她身上,哥哥与姑妈都懂得她的好,只独那个名正言顺的母亲,她大概总难博得母亲的深爱。从小到大,隐隐约约,她总想母亲为何不是那个慈祥可亲的母亲呢?可是,她是懂事的孩子,她表现的无忧无虑。内心的疑惑与不安,从来不曾跟任何人提起。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有自己的理想,梦想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将来成为一个翻译文学作品的学者。当然,她做到了,在父亲与哥哥的鼓励下,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大。这个倔强的孩子,不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就这样全力以赴了。在北大的校园,她遇到了她的爱情。
原本以为,新月这样美好的女孩,一定会有一个完整的人生。然尔,霍达给了她这样一个名字,同样也给了她这样的一个命运。她终究是这样走了,带走了父亲、哥哥的爱,带走了楚雁潮最纯洁的爱情,她就这样在花开得正好的时候,谢了……
当她的爱情来临的时候,她的生命,已经开始一点点的走向终点了。然而它来了,来的那么纯净美好,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然而和自己的老师产生感情,这又是不被允许的。不过他们不怕,什么也不怕,连死也不怕了,更何况爱情的阻挠呢?要走的人,注定是要走的,谁也留不下,这是她的宿命。她离去的时候,他那疯狂的吻,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死亡可以夺走生命,却带不走爱情。
小说写的很真实,无论是历史,宗教,手工艺,还是人的感情。虽然有关很多历史我都不太清楚,穆斯林的宗教文化我也不甚了解,但是看完这书,就是觉得,很多东西好像就那么真真切切的放在面前,大到一个葬礼,小到一块玉。
作者在后序中说,“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又夜以继日。我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开。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死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然而故事中的人,还是要离开,一个又一个,排着队似的,不紧不慢地离开。悲剧故事都不可避免的如此。
印象最深的是,韩子奇身处英国伦敦时给家里寄去的那封信。说是一封信,却也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我们还活着。你们还活着吗?”还活着吗„„在那样一个战争**年间,信竟然是这样写的,如此的问候,我心里一阵凄凉,一滴眼泪往下落。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
爱情到底该是一种责任?或者说由责任萌发爱情?还是患难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点后所碰撞出的火花?怎么样的爱情才能不被时间遗忘,才能称得上永恒?或许正是不完美才能永恒吧!
院系:历史学院
专业:人文班(中文方向)
姓名: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