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教育魅力论文

2024-10-09

感悟教育魅力论文(共6篇)

感悟教育魅力论文 篇1

古筝, 从听觉到字面理解, 似乎有些传统。的确, 它古朴而又文雅, 民族而不落俗。不论是当代精品还是传世佳作, 无一不魂牵于流年的遐想, 无一不梦饶于记忆的储藏!它执着从容, 毫不吝啬地卖弄它饱经沧桑的音箱, 酣畅淋漓地宣泄它那永不失真的混响, 吸吮尘封的辉煌, 释放曾经的给养。不论是《汉宫秋月》还是《高山流水》, 无一不彰显“拖、劈、抹、挑、勾、剔”的激情放荡, 不论是《寒鸦戏水》还是《渔舟唱晚》无一不诠释“摇、滑、扫、颤、撮”的精彩回放。

一、古筝的传统魅力

古筝蕴涵着华夏的古代文明, 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它刻录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世俗的光盘。古筝给人的感觉沧桑幽怨, 让听者总有魂牵梦萦、最忆往昔之感。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长卧久安, 可神经敏感, 稍微儿给点儿安抚, 便狂吟欢歌, 这不是它饥渴失控, 这是它本能的发声, 这是它激情的共鸣。

历朝历代, 往事一幕幕, 筝曲悠扬, 倾倒无数英雄志士。朝朝暮暮, 你情我爱, 有多少才子佳人沉醉于它悠扬的乐曲中。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 在茶余饭后人们总会捕捉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于是筝曲也成了人们陶冶情操的寄托。

一曲《高山流水》清澈悦耳, 又如《银河碧波》溪流潺潺。“抹滑吟颤”揉缕出《香山射鼓》的悲壮, 吟颤出《蕉窗夜雨》的哀婉, 直入心肺, 让人肝肠寸断, 仿佛嚎啕世俗, 又像悲歌长叹, 似有吟不尽的血雨腥风, 又有诉不尽的战马嘶鸣, “刮奏历扫”即可爆发出人们《丰收锣鼓》的喜庆, 以及雄魂壮魄之气, 排山倒海之勇, 壮哉!大气磅礴的《战台风》。更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古筝的技巧魅力, 这是其它弹拨门类无法比美的深邃音域。故此凭借演奏者的演奏理解及二度创作, 将平面曲谱活化为音乐语言来“托抹震颤”每个音符, 才能呈现出清音愉悦, 幽婉缠绵, 风雅剔透、激情浪漫的音乐质感。

二、古筝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文明程度的进步, 传统意义上的古筝不能满足于继承。要在不断发展中, 寻求生存意识, 市场意识和良好的受众意识。早在唐宋时期, 古筝琴面上仅有十三根弦, 后增至十六根, 现发展到二十五根弦。为了适应乐队和乐曲的变化, 更好地发挥古筝的实用性, 市场上还营销一种变调琴。从客观上看古筝的形体和功能, 随着时代不断地进化有所更新。可从主观上讲, 古筝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乐坛上, 还是个孤傲的个体, 偶尔加盟乐团, 只不过是略显一点“刮奏揉颤”的特色而已, 还像裹着小脚儿的陪嫁伴娘, 没有慧智的理念为这位传统的淑女粉饰乔装。虽想受宠于时代, 可地老天荒没人铲蹚, 只有孤独地翘盼那迟到的情郎!也许这就是古筝的遐想, 不过它一直沉默, 只好借助我的思维, 坦白我对古代文明活化时代的一点感想, 似乎荒诞, 无意荒唐。

九十年代中期, 人们还狂热现代、摇滚之类的时候, 为了成就自己, 体现古筝的时代价值, 人们便悄悄地搞起了当时的“新民乐”加以尝试。所谓“新民乐”就是用电声铺底, 经过古筝与二胡的完美合作, 营造出碧波荡漾, 微风拂面映出水中倒影。二胡恰当的进入旋律与古筝刮奏迎来送往。似初恋情人, 羞羞涩涩。又似激情难控, 演奏出《春江花月夜》的完美极致, 给人以赏心悦目、余兴未尽之感, 似每个音符都在诉说, 自己也陶醉余声, 从而也尝到了谢幕的激情!一点点成功, 再也抑制不住人们原本就不安分的神经, 接连很多优秀的作品不断问世。

三、古筝的时代感悟

进入二十一世纪, 古筝似乎不再寂寞, 借助新民乐的发展大大地拓展了古筝的活动空间, 走出孤独, 摆脱以往单调的独奏, 饱尝了时代赋予的色彩, 充分体现了传统价值的现代潜质。

虽说所谓的“新民乐”兴起很早, 但不过是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尝试、探索而已, 只是在音乐的长廊里淡淡地放荡了一程。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要用一颗善感的心来仔细地体验生活。尝试了, 感悟了, 就无愧于智慧赋予的选择。

感悟教育魅力论文 篇2

拉堡镇中心小学覃香玲

“老师,是数学课吗?”“是的.”“耶!上数学课了!”每当听到学生孩子气的欢叫声,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记得刚接104班时,由于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民工子弟,再加上又没有上过学前班,连最起码的课堂纪律都不懂,还是一群天不怕地不怕“土皇帝”。于是,我来上课总是对他们板着脸,并给他们戴上“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课堂上的气氛越来越沉闷,学生就像木头人似的呆呆地坐在那里,回答问题也不积极,完成练习也是慢慢吞吞的。看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学生谈话后才知道原因:是我过分“严厉”的做法严重的挫伤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试想,若是自己在工作时,领导也时时给自己戴上“孙悟空”的紧箍咒,怎么会不感到压抑和受伤呢?怎么还能积极愉快地工作呢?记得一个心理学家曾说过,如果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他们所学的知识是不会被吸进大脑,而所做的反复练习会被“过滤”掉。相反,当你的心理压力小,学习的效果就好了。在痛心我的教学失误的同时,我也在思索着补救的方法。

最后总结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教师都要采取鼓励的和欣赏的态度。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尤其是孩子。)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现在,从学生们渴望上数学课的期望中,从课堂发言积极热烈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感悟名师魅力 篇3

[关键词]名师学识魅力人格魅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北大已故孟二冬同志的女儿孟菲的回信中,号召教育系统和全国各行各业的人们要向孟二冬老师学习,学习他的治学精神和高尚师德,特别提出学习孟二冬身上体现出来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因而感悟高校名师魅力成为名师工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名师是一面旗”,名师的大旗一竖,四面八方的学子就会慕名而来;“名师是一盏灯”,名师以自己睿智的远见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名师是一座桥”,名师以自己无私的胸怀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

王旭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2006年9月8日教育部举行2006年第13次记者招待会时说道:“所谓魅力,就是让学生们喜欢你,可能你红了,可能你专了,但是不是红、专,人家就喜欢?作为一个老师,让学生喜欢也同样重要。我觉得这两个魅力,我们学习起来,琢磨起来有许许多多非常深刻和新鲜的东西。”

名师的魅力包含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两个方面。学识魅力是名师魅力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名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将决定科学文化水平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影响了新时期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名师必须具备广博的学识,而且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让学生感受本学科最前沿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完整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更是名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是名师树立威信,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的必要因素。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名师不同于普通教师的还在于,名师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文学、艺术、体育、民俗、劳动技能等等均要有所涉猎。它关系到名师能否科学的分析教材,结合一般文化知识,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再次,名师还应该掌握教育管理知识,即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正确的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的技巧和效果。

名师的人格魅力是名师魅力的核心。这里的人格是指教师的精神理想、敬业态度、情感立场、道德情操和意志品格等。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因此,具备好的人格的教师本身就是强大的教育力量。

一、高尚纯洁的理想精神是人格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核

名师要具备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要自觉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奋发有为,开拓进取,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二、名师的道德品质是影响人格魅力的稳定因素

高尚的情操和修养能使学生产生敬意;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刚正不阿,出以公心对学生是无声的命令。名师作为学问中人应该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应该是不计功利的。在当今一切都讲求经济效益的气氛中,名师更要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领悟到,学问中有一部分属于精神性、文化积累性的东西,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但可以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也是文化传承与建设的需要。

三、名师对学生无尽的爱是人格魅力的支撑

杨志坚副司长还说道:“这次和上次评出来的名师,更主要的是在一线既教书又育人,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充满爱。”因此名师应该主动承担本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采用启发式教学,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融入到整个教学工作中,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为基础教学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名师的科学精神和意志品格是人格魅力的精髓

名师的科学精神和意志品格会在日常言传身教中影响青年学生。科学精神即敢于创新、追求真理,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生从名师身上可以学到发现真理的勇气、坚持真理的信念、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而这关系到科学研究者能否承受沉重的科研压力,抵御各种诱惑,潜心钻研,不能急功近利。

感悟语言的魅力 篇4

有句话说的好:“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为此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走出课堂,去生活中通过走访,调查,网络等途径去寻找有关语言的魅力的对联,格言、警句、歌词等。于是,学校、花园、街道„„都留下了他们寻找的足迹。

之后指导对学生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语言的魅力。没想到,一幅幅精美的对联,一张张漂亮的手抄报,语言卡把魅力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在课堂汇报中,一曲曲精彩的歌,一个个幽默的相声,一首首动人的诗篇„„应用尽有,把生活中的魅力语言精彩纷呈在展现在大家眼前。

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后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充满吸引力。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多种能力,内在潜力得到激发,真正的会学语文、活学语文、乐学语文。

这节课有点遗憾的是:因为这是我初次尝试这样的课堂,有些教学环节安排的还不够合理,比如:汇报程序跟教学设计有点区别,显得不够紧凑。课后,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指导学生如何把这些魅力语

言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学习中去。我相信通过以后的反复实践,我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

品趣探秘 感悟魅力 篇5

一、看卓越之绩

学生对评剧和吴霜了解甚少,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观看新凤霞演唱的评剧片段,获得对评剧的感性认识,并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评剧中“身段”、“板眼”等指的是什么,了解吴霜的成长经历和主要成就,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1.课前我们欣赏了评剧皇后新凤霞演唱的几个评剧片段,了解了评剧表演要有动作(身段),有唱词(戏文),唱的节奏也有讲究(板眼),学习评剧要苦练唱、念、做、打各项基本功,要练身形、毯子功等。新凤霞有个女儿叫吴霜,关于吴霜,你们了解些什么?2.吴霜是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文学家,透过这四“家”,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吴霜?(学生交流后教师导入课题。)3.吴霜确实了不起,是个全能艺术家!可是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在这些成就的背后,吴霜付出的是什么?她在《我的舞台》中娓娓道出了她儿时学戏的酸甜苦辣,让我们深入她的舞台生活,去寻找她成功的秘诀。(板书课题)

二、品学戏之趣

本课是略读课文,可以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这一总领全文的句子,让学生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自读自悟,通过初读寻找作者的学戏趣事,通过有选择有重点地品读词句,品味小吴霜学戏的趣味,体会她学艺的艰辛、乐观与执着,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艺术的魅力。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自学要求: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这句话中哪些词语重要,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从“神奇”和“吸引力”能让我们体会到“我”对戏剧艺术的痴迷、执着和热爱。)2.从哪几件趣事中可以看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试着用简洁的词语概括这些事例。(娘胎唱戏、床上仿戏、幕后学戏、院里练功、客厅献戏。)3.课文的哪些语句体现了“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请画出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并展开讨论,交流感受。(1)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台唱戏”了……全病房的观众都为我喝彩(“登台唱戏”、“为我喝彩”流露的是自豪,因为只有“我”——一个评剧演员的孩子,才有机会在娘胎就登台唱戏,这是“我”得天独厚的优势;“我”的哭声能惊动全病房的人,证明“我”一出生就具备清脆响亮的嗓音,有艺术天分,难怪“我”有“天才儿童”的美誉。“大闹天宫”、“亮开”、“过足了瘾”流露的是惬意。母亲怀着我还成天东奔西跑、赶场演出,导致早产,这是多么艰辛的生活!然而“我”笔下流泻的却是拥有学戏的优势和天分的自豪与惬意,是对舞台的憧憬,多么乐观,多么有趣啊!)(2)身上围着一条大毛巾……半天没缓过劲儿来。(从“我”的装扮、动作和咿咿呀呀的“唱词”,能看出刚会走路的“我”就对唱戏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从那时起,我就迷上了戏,带着对戏的美好憧憬,沉浸在自己的戏中有模有样、一本正经地仿戏。可一次意外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此时的“我”也许鼻青脸肿,也许头上撞出了大血包,也许这一摔留给“我”的是难以忍受的身体疼痛,然而“我”却风趣地用“倒栽葱”来描述摔倒时的姿态,呈现给读者的却是忍俊不禁。富有童趣的描述使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3)无论多么远的剧场……这句词是怎么唱来着?(两个“无论”写出“我”跟随演出的母亲去学戏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有可能是因路途遥远而长途颠簸或跋涉,有可能不管遇到任何情况,“我”都“场场必到”,而且坚持到演出结束,没有任何情形能阻止“我”学戏,对于戏,“我”竟如此执着!理解“挤”、“憋闷”、“兴味盎然”,可以先让学生讲述类似的经历和切身感受,体会身体因得不到应有的舒展而酸疼麻木的感觉,再引导他们体会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的“我”,身体在忍受拥挤、憋闷的痛苦,心却陶醉在台上的戏里,如饥似渴地记忆戏文,学习身段,琢磨板眼,全身心沉浸在戏中欣赏优美的音乐和舞姿,感受音乐、动作和唱词所承载的美好意境,忘了拥挤,忘了憋闷,忘了戏以外的一切。小吴霜身体经历的是艰辛,心里享受的却是快乐,此情此景,我们看到了她对评剧的钟爱,看到了她从小受到的艺术熏陶,在她内心深处埋下了艺术的种子。)(4)师傅是一位身高近两米的黑脸大汉……像什么话?(“黑脸大汉”给人多么威严的感觉,他那“一堵墙”似的身躯将“我”反衬得更加瘦小柔弱,威严与柔弱间的落差预示着我将面临严格要求下的高强度超负荷训练,为“我”舞台生活的艰辛埋下伏笔。“生面团”、“为所欲为”写出师傅对我要求非常严格,毫不留情地让我做基本功训练的各种动作。教师可以让学习过舞蹈、武术、跆拳道的同学讲述自己练功过程中的疼痛感和疲惫感,感受师傅的“为所欲为”给“我”带来的艰辛。“满脸的泪水和汗水”衬托出了我的苦痛和劳累,“目不忍视”和“躲”写出练功中“我”经历的苦痛远远超出了柔弱身体的承受力,反衬出“我”学艺的艰辛。“我”没叫苦,不喊痛,不让观众看到我哭哭啼啼的样子,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小吴霜。练功的过程充满艰辛,但是坚强的小吴霜带给我们的不是眼泪,而是勇气和力量。)(5)我演到一半时……妈妈听了无言以对。(“大为不满”说明“我”演戏认真,渴望得到观众的尊重,“竟”说明“我”执着到出戏使“观众”始料不及,“跑”和“抗议”写出“我”发现观众没用心听戏时的冲动和失态,足见我对舞台的痴迷。“我”从小遵照母亲的教导老实做人,认真演戏,也要求别人那样做,对于舞台,“我”竟这样执着!)

三、探成功之秘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深入到吴霜的舞台生活,体会到了她学艺的艰辛、乐观与执着。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吴霜成功的秘诀,揭示课文阐述的道理,感受艺术的魅力。教师可以这样引导:1.师傅是威严的,小吴霜是柔弱的,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柔弱的小吴霜,使她坚强地扛过黑脸大汉揉面团般的为所欲为的“折腾”?(是不负家人厚望的坚定信念支撑着她,是母亲“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谆谆教诲支撑着她,是对舞台的执着、对艺术的浓厚兴趣支撑着她……)2.舞台之路虽然是艰辛的,可小吴霜却是乐观的,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稚嫩的小吴霜含笑走过那段艰辛路呢?(是沉浸在戏中享受美好意境的快乐冲淡了小吴霜练功的苦痛,是对戏剧艺术的执着追求给了小吴霜勇往直前的动力,是成为艺术家的梦想成就了小吴霜的坚强。一路上,她付出的是心血和汗水,收获的是勇气和力量。)3.吴霜以卓越的成就赢得了“京城才女”、“中国戏剧界的一颗灿烂新星”等美誉,她的《笑唱花腔》音乐会以“幽默吴霜”、“百变吴霜”、“魔音吴霜”三个“举世无双”,以及唱功“高难度”、品位“高档次”、笑声“高密度”三个“实在是高”,给观众带去远远超出意外的狂喜,足以使她笑傲古典音乐市场!那么,吴霜成功的秘诀究竟在哪里?(吴霜的成功离不开她的艺术天分,离不开母亲的教诲和熏陶,更离不开她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离不开她持之以恒地在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离不开她对舞台的执着与痴迷!艺术的魅力是无法估量的,是艺术给了她撼动人心的力量,让她一路笑饮艰辛泪,收获满园花。)

四、拓舞台之域

在学生领悟了文中蕴含的道理和本课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练笔进一步拓展舞台的领域,深化舞台的内涵,并迁移运用写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老师的舞台是——三尺讲台,清洁工的舞台是——大街小巷,运动员的舞台是——训练场和比赛场,学生的舞台是——课堂、运动场、考场……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任何一个能使我们得到学习、锻炼的地方都是我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舞台,学习本课的写法写出你在这个舞台上付出的艰辛与享受的乐趣。(建议学生通过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反映艰辛,用风趣的语言书写乐趣。)学生交流小练笔后,教师小结:课堂上,既有收获赞赏的目光与热烈掌声的幸福时刻,也有遭遇种种尴尬的酸楚;运动场上,既有我们欣喜若狂的欢呼,也有我们泪如泉涌的伤痛;考场上,既有我们得心应手的惬意,也有百思不解的困惑……人生的舞台不会是每天都艳阳高照,也会有风霜雪雨,让我们像吴霜一样,在自己的舞台上倾洒汗水,积蓄力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感悟编辑的人格魅力 篇6

【关键词】编辑 人格 养成

从事编辑工作之后,笔者每年经手处理的稿件几百篇,稿件登记、分类、送专家审阅、归纳整理专家意见、退作者修改、修改稿再交专家重审、对每篇要发表的文稿进行文字加工、对每篇英文摘要进行修改、对每篇退稿进行回复。工作量之大,工作内容之繁琐及要求细致,不身处其中是无法感受到的。

慢慢地,我体会到编辑工作是个繁杂、细腻、严肃、辛苦的活儿,要想做好它,首先要有尽职尽责的态度和高昂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我结识了王魁山等编辑前辈,他们高尚的品性,睿智的思维深深地感染了我。近日读到习总书记的文章《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人格魅力能够通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作风、道德品质等方面,散发出一种吸引人、感动人的力量。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如果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他实际上就具备了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在那些编辑前辈的身上,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他们与人为善、无私奉献、博学严谨、团结协作的人格魅力。

一、尊重作者的精神

在编辑工作当中,首先要有尊重作者的精神。编辑是作者与读者间信息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只有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打造期刊的品牌效应,使期刊获得持续性的发展。作为编辑要设身处地为作者着想,例如:将自己的资源与他们毫无保留地共享,对那些鼓足勇气来编辑部投稿的作者给予鼓励,对那些自称民间科学家的来访者给予热情地接待……如果能在这些日常琐碎的事情中,始终表现出平和、谦逊的心态,那么你一定能在读者和作者心目中建立起一种长久而真实的人格魅力,继而使他们更加关注和喜爱我们的期刊。同时也通过他们的参与使我们的期刊更加充实生动、更加缤纷绚烂、更加硕果累累!

王老师对作者充满关爱,询问他们的困难,辅导他们写作,有时还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锻炼。他常常对我说,编辑的言谈举止、文化修养、品德情趣及丰富的精神内涵对作者都具有重要影响,具有人格魅力的编辑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对作者热情、真诚,给予作者关怀和鼓励,能够真正赢得作者的喜爱。

二、无私奉献的精神

编辑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编辑工作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充满了创造性,融合了学术性、技术性和事务性的一个系统工程。同时,编辑工作没有直接的劳动成果,而是融会在了作者的劳动成果之中,这就要求编辑具有不为名利,具有“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现实中有许多编辑,本身就学有专长,但他们乐于运用自己的学识为作者精心加工修改稿件,有时为了一个词的正确运用,一个资料的核实,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相关资料。

著名作家蒋子龙把编辑比作“水泥柱中的钢筋”,“光使劲,不露面”。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编辑无私奉献的精神。那些编辑前辈能够心态平和地无私奉献几十年,因为他有着对生命价值的透彻理解和对浮名的完全抛弃。他们经常教导我,你如果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就不能主动积极,处理稿件就会不认真负责,那样是当不了好编辑,做不好编辑工作的。

三、努力积累的精神

编辑人员要不间断地学习和积累新的知识,以适应现代编辑工作的需要。谈到基础,就我们编辑而言,要以自己期刊涉及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自己,同时应在熟悉该领域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视野。科学之所以有今日,并不是由于极少数的天才一步登天创造出来的,而是由于长期的点滴积累而得来的。海面上露出的冰山固然壮观,但要知道海面下有多么庞大的体积支撑着它。江河的形成也是由于点滴的汇聚。我们期刊编辑工作就要重视点滴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所以,重视点滴工作,注重积累,否则一定不会有大成就。

昔日要求具备知识的“一桶水”、“一池水”,现在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只有成为知识的泉水、海洋,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游刃有余!法国作家蒙田说:“蜜蜂到处采花,但它们最后把它酿成蜜,这就完全是它们自己的东西了,再也不是百里香草和唇型香草了。”“采花”其实就是综合归纳、博取众长,“酿蜜”其实就是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这些东西你学到手就是你自己的了,对以后编辑校对文稿都将提供方便。

四、团结协作的精神

编辑中的“辑”在辞海中有“协调驾车的众马”、“和睦”等意思,这些词大都有“团结协作”的涵义。在编辑工作中,要协调好编辑成员之间、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编辑应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团结协作还体现在年轻编辑还要向资深编辑虚心求教,增加交流。整个编辑部要是一个团结合作、气氛融洽的集体。

尊重作者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积累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些是一位编辑前辈教给我的精神,我要践行这些精神,努力成为 “一个好编辑,好校对;一个名编辑,名校对;一个资深编辑,资深校对”,这是一种信念,一种风范,这种信念支撑着我在编辑路上一路前行!

(作者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上一篇:六自由度运动学模型下一篇:柴油的选用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