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森工

2024-10-15

龙江森工(精选4篇)

龙江森工 篇1

摘要:龙江森工实施走出去战略, 是继续发挥木材生产和林产工业传统产业优势的客观需要和迫切要求。对俄资源开发是实现龙江森工可持续发展, 完成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在对俄开发中, 能够逐步扩大规模、壮大实力, 龙江森工实施对俄资源开发方式与合作途径至关重要, 经营机制和利益分配方式关系成败, 职工队伍建设十分关键。

关键词:龙江森工,对俄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

一、俄罗斯和黑龙江省林业资源现状

回玉良副总理曾指出:“实现新世纪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必须果断停止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发展模式, 把主要任务转向生态建设, 大力推进林业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具有较长的边境线, 森工企业多分布在省际边缘, 占黑龙江省面积的22%, 具有广泛的地缘优势。俄罗斯是世界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森林蓄积量为750亿立方米, 占世界五分之一, 远东地区223亿立方米, 仅哈巴边区每年可采伐成熟林2500万立方米, 而目前几年采伐量仅有500万立方米。森工对俄资源开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俄罗斯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与我国相似, 企业经验成熟, 并具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的产业工人及大量的木材采运加工设备。俄罗斯由于改革使国民经济处于了世界落后水平, 成过熟林比重大, 具备资源换资金的条件。两国政府确立了资源互补的发展战略目标, 在具体合作开发上具有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地缘、资源和政策, 都为我们开发俄罗斯资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理论上我们认为:森林采伐主战场的转移是有效的促进国内天然林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 逐步建立稳定的天然生态屏障线的最佳选择。黑龙江省森工是最具备走出去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之一, 因为, 我国林业正面临重大变革期。我国年进口原木近3000万立方米, 占全国木材产量的50%以上, 而俄罗斯进口木材占进口原木总量60%以上。按照天保工程配套资金计算, 每立方米调减木材补偿500元, 直接收益可达75亿元。实践证明:森林采伐主战场的转移是及时缓解国内木材市场供需矛盾, 实现森工产业跨越式发展并逐步成为全省经济支柱的一条新路。我国是发展中大国, 也是资源消耗大国, 但是全国森林覆被率仅为16.55%, 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和12%, 按全国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的平均森林资源消耗量3.7亿立方米计算, 今后20年, 我国共需消耗森林资源74亿立方米, 相当于现有森林蓄积总量的65.7%。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 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 形成新的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一个时期,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全社会对木材的需求还会有一个大的增长。解决我国的木材供给问题, 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家强调走出去战略符合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实际的一项新的重大决策。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良好的生态文明和较快的发展速度, 这对矛盾解决的办法就是全力保护和合理利用;二是我们的森林资源的确到了山穷水尽的窘地, 黑龙江森工最高木材年产量是1260万立方米, 天保工程后减产到419万立方米, 下一步合理定产到103万立方米, 这样的产量森工将失去半壁江山, 何谈全省的支柱地位呢;三是林业产业发展离不开木材资源, 黑龙江森工集团现在有林产工业企业1196户, 其中17户直属企业就可以加工锯材172万立方米, 生产胶合板22.2万立方米, 刨花板55.9万立方米、纤维板20.9万立方米、实木地板7.6万立方米、浸渍纸4200万平方米;四是森工拥有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的产业工人以及闲置的各种机械设备。实施走出去战略, 是继续发挥木材生产和林产工业传统产业优势的客观要求和迫切要求。

二、龙江森工的对俄资源开发进展

龙江森工对俄资源开发起步在1989年, 累计派出职工和劳务输出1.6万余人次, 采伐木材70万多立方米。鹤北林业局2001年在俄建立独立经营的森鹤公司, 2003年冬运结束, 累计生产木材30立方米, 运回国内15万立方米, 板材2万立方米, 卫生筷成品500吨, 形成了年生产12万立方米, 加工5万立方米, 集采运贮加为一体的集团公司。由于俄罗斯资源的吸引, 鹤北局木材加工厂由30家增至60家, 安置就业人员1300人, 构建了企业新的不断扩大的经济增长优势。实践证明, 走出去战略完全可以达到了保护生态资源, 转移人员设备, 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龙江森工若以此为典型, 将形成国外采伐, 国内加工新的产业链条, 在自身壮大的同时也会为黑龙江省税收做出更大贡献, 必然能够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和亮点。

森林采伐主战场的转移是分流富余职工和利用闲置资产, 保证森工在全省建设小康社会中能够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途径。黑龙江森工最大的问题是资源短缺和富余人员分流问题。天保工程实施后, 由于木材产量调减造成17.23万富余人员, 加天保前富余的17.46万人和每年新增的1.2万富余劳力, 总计富余人员达到38.29万人, 通过一次性安置、森林资源管护分流, 尚有16.39万人需要就业。森工另一个问题是职工收入较低, 人均600元左右的月收入距离自己确定的小康目标差距很大。随着木材产量调减, 原来固定收入趋于稳定, 增收的空间不是很大。我们认为:职工要提高收入达到小康标准, 一是发展私有林, 二是加大海外开发森林、输出劳务和技术的力度, 缓解国内木材需求矛盾和就业压力。

三、龙江森工对俄资源开发的结论

龙江森工在对俄合作过程中, 遇到许多国内外困难和压力, 制约企业的效益发展, 如俄方政策多变, 费务逐年增加。国内各级各地政府、企业在俄罗斯无序竞争, 使其不断提高原有项目税费。为更好地在对俄开发中能够逐步扩大规模、壮大实力, 实施对俄资源开发是实现森工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1. 方式与合作途径至关重要

鹤北林业局在对俄资源开发项目正式谈判中, 明确提出不与个体经济人合作, 与政府直接合作。这样提高抗风险能力, 避免经过层层的利益分成造成的效益流失。事实证明决策是正确的, 也只有与政府的合作, 森鹤公司才能够在俄罗斯打开局面, 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国内非典形势最严重时期, 俄政府在黑龙江境内只允许鹤北森鹤员工入境林调和建厂, 只批准三个口岸开关走货, 其中就有鹤北木材通关口岸开关过货。并特批允许森鹤采伐受保护树种。建立独资公司, 减少制肘环节, 能够发挥内部潜力自主经营, 如在财务管理使用上、生产运输贮木管理和伐区剩余资源利用上有自己的经营自主权, 使制肘环节减少, 促使生产效益最大化。

2. 经营机制和利益分配方式关系成败

科学的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建立按劳动数量与产品质量进行效益工资分配的经营机制决定了鹤北森鹤公司朝气蓬勃的发展走势。他们创造了摊资入股的管理新机制。将总价值700万元的国产运材汽车、装载机、集材J50、绞盘机及加工能力5万立方米的三个加工厂制材加工设备全部有偿转让给职工个人, 公司按劳动数量与产品质量进行效益工资分配, 形成了私有企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企业在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同时, 又省去了设备管理、机械检修、设备及零配件过关等诸多费用。森鹤公司入股职工每个冬运平均净收入1万元, 多者达3万元以上, 部分职工当年收回设备投资成本。还吸引民营资本, 建立木材深加工基地。招商引资引进三个个体加工厂和一个以杨桦木为原料的餐具厂, 使年加工能力达到3万立方米, 年生产卫生筷12万箱, 安置中方80余人, 雇佣俄方员工近百人, 这些厂家通过木材加工及深加工使产品增效增值, 消耗滞留俄罗斯的70%的木材产品及伐区小径木材。在俄阿木尔捷特形成了以森鹤为龙头、企民双营、集采运贮加为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

3. 职工队伍建设十分关键

企业发展的本质在于职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在于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林业局从企业精神入手开展文化创新, 着力培养一支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爱国爱企、善打硬仗的职工队伍。组建时优化队伍、挑选精兵强将。运转时强化纪律, 树立企业员工形象。制定严明的纪律守则, 严格遵守俄政府法律法规。不断强化企业文化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树立森工大企业的形象。与此同时强化艰苦奋斗精神,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俄森林采伐规程, 作业质量与工资效益挂钩。

龙江森工 篇2

关键词:林区,林业,信息化建设

1 森工林业信息化现状

1.1 信息化应用有一定基础

起步比较早, 应用比较多, 办公自动化、木材销售、森林防火、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档案、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管护系统都已经应用多年。

1.2 网站建设情况较好

森工总局网站、各部门子站都已经上线。

2 林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

森工林区目前还没有建成林业专网, 森工总局到各林管局、林业局没有一条专线连接, 相对于其它省份, 基础相对薄弱。

2.2 发展不平衡

森林资源管理战线应用多, 防火应用比较好, 政务管理、辅助决策、社会建设应用少。

2.3 部门主抓信息化, 部门间缺少协同

各部门站在各自的角度、根据各自的需求开展信息化, 专业性强, 协调性差, 造成数据共享困难, 重复建设。

2.4 系统开发早, 技术相对落后

黑龙江森工的信息化软件, 基本都是5年前、甚至10年前的技术, 需要更新换代。

2.5 局部、零散的信息化, 没有形成整体信息化

资源战线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比较多, 但基本上都是林业局档案员在用, 森林调查队员在用, 资源管理层、决策层并没有得到信息化的有力支持、没有形成战线整体的信息化。应用比较多的战线尚且如此, 其他战线的问题就更多。

3 国家林业局对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3.1 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

3.1.1 总体框架

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采用“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结构, “四横”为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和应用系统, “两纵”为支撑“四横”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

3.1.2 2015年目标

完善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评价、规划、培育、管理、保护与利用各个环节的应用, 80%以上的省级单位实现无纸化办公, 8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完成80%的省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 80%的省级单位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上下互联互通的全国林业电子政务传输网络。

3.2 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业务系统建设工程:

3.2.1 林业资源监管系统建设工程

3.2.2 综合营造林管理系统建设工程

3.2.3 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3.2.4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经济运行系统建设工程

3.2.5 生态文化与教育培训系统建设工程

4 森工林区的林业信息化建设目标

4.1 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森工林业专网、各单位机房及配套设施建设。

4.2 森工总局实现无纸化办公。

4.3 完善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评价、规划、培育、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应用。

4.4 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实现在线处理。

4.5 森工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

5 目前的工作重点

5.1 森工林业专网建设

森工林业专网, 主要是指各林管局、林业局与总局通过专线互联, 保证一定带宽、安全有保证的网络平台。森工专网的建设, 骨干网络需租用中国联通、移动或者电信三大运营商的链路, 具体与哪家运营商合作, 需要从各运营商的线路在森工的覆盖情况、专线租金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5.2 总局内网办公系统应用

无纸化办公、电子政务是国家林业局林业信息化的明确要求, 总局内网办公系统已经开发完成, 系统可以与传统的办公模式并行一段时间, 逐步过渡到无纸化办公。

5.3 总局及部门网站应用

总局及各部门的子站已经上线, 要充分发挥网站的作用, 重要的是各部门要高度重视, 并及时更新对应板块的信息, 信息中心做好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6 需要领导决策的几个问题

6.1 成立总局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 而且是长远的事情, 需要成立以总局主要领导为组长, 各分管战线领导为副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6.2 明确总局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权

明确总局信息中心为信息化管理部门, 负责森工林区信息化建设的全面组织、协调、规划和实施工作, 以便信息化建设能够统筹安排、科学管理、有序发展。

6.3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持, 信息化建设比较好的省份, 包括吉林森工, 信息化软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的投入, 在“十二五”期间每年都在1000万以上。

6.4 运行维护费用

信息化建设还需要稳定的运行维护费, 其中网络运行费每年需100~200万元, 其它系统运行维护费用也在100万以上。

6.5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龙江森工 篇3

集材方式的选择不但要结合生产企业的自然条件, 经济条件和生态效益状况, 还要结合国家的林业政策, 集材方式选择得是否合理, 不仅影响伐区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 还关系到企业生产计划和经济技术指标能否顺利完成, 能否合理利用和培育后备森林资源, 还直接涉及到森林更新, 水土保持及生态效益。

1 黑龙江森工林区集材方式的发展变化

黑龙江森工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森林资源培育基地和木材生产基地, 林区集材生产工艺, 在过去的六十年来, 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建国初期以人工串坡集材和畜力集材为主, 逐渐发展到以机械集材为主, 后来又变化为以畜力集材为主的集材方式。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建国初期到1962年, 集材方式主要以畜力集材为主。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 国家建设急需大量的木材, 国家贫穷落后, 又没有机械设备, 只能用原始的方法来进行木材生产。当时, 黑龙江森工林区森林面积大, 可采资源丰富。很多林区都处在原始状况, 同时黑龙江冬季时间长, 有些林区冬季时间可达六个月以上。天气寒冷, 当时最低气温可达-40℃以下, 到了冬季, 大地封冻, 白雪皑皑, 地面封冻深度平均在1.5米, 有的冻深可达到2米以上, 这样的自然条件, 给木材生产带来了良好的生产条件。进入冬季是木材生产的黄金季节。因当时没有机械设备, 只能利用人工串坡集材和畜力集材这两种集材方式, 又由于人力集材效率低, 冬季是农闲时节, 大量的农用牲畜都闲置在家, 正好可用来进行木材生产, 畜力集材作业就占据了优势地位, 畜力集材占木材生产总量的80%以上。畜力集材作业是指用牛、马等牵引进行集材的作业过程, 在当时是黑龙江森工林区最主要的集材方式之一。

第二阶段, 从1963年到1995年, 集材方式主要以机械集材为主。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 从1962年开始引进了J-50型拖拉机, 集材方式从以前的畜力集材逐步转移到以拖拉机集原条的机械集材, 拖拉机集原条这种集材方式,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木材生产能力也大幅提高, 满足了国家对木材不断加大需求的需要。随着木材产量的逐步提高, 集材距离也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 在1970年以后, 又引进了J-80拖拉机进行接运, 到1976年机械集材达到了96.3%, 1978年达到了96.7% (见表) 。拖拉机原条集材作业达到了顶峰, 拖拉机原条集材不但效率高, 效益也好, 还能大幅提高木材售价。在这期间, 针对有些林业局的林场, 部分可采资源分布在陡峭的山上, 这有些林业局又采用了索道集材和绞盘机集材, J-50、J-80拖拉机进行接运的木材生产工艺, 形成了以拖拉机原条集材为主, 畜力集材和人力串坡集材为辅的多种集材方式并存的集材生产工艺。随着伐区条件, 林相情况的变化及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从1987年以后, 拖拉机原条集材呈递减趋势, 畜力原木集材又呈递增趋势。

第三阶段, 从1996年到现在。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森林资源状况的变化, 198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伐区主伐生产大幅度下降, 抚育采伐量快速增加, 使木材产量急刷下降。国这政策的变化, 使采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采代方式从以前的大面积皆代变为抚育伐。这种采伐方式, 不适用拖拉机原条集材作业, 这就给畜力集材提供了客观条件。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木材的替代产品品种逐步增多, 数量也逐年增大, 同时俄罗斯远东木材也大量进口到我国, 加之我国的木材产量大幅降低, 使机械集材逐渐退出。同时, 社会经济体制也发生了改革, 实施分山到户, 追求经济成本, 以农民工为主体的畜力集材方式得到迅速恢愎和发展, 到2007年, 畜力集材已达到90%以上。

2 畜力集材和机械集材的比较

2.1 集材距离和坡度

1990年以后, 黑龙江森工林区可采森林资源锐减, 坡度较小的成、过熟林几科采伐殆尽, 可采的森林资源大部分分布于陡峭的高山脚及石塘等恶劣作业地段, 集材距离远, 伐区分散。这样的伐区条件, 拖拉机很难作业, 拖拉机集材一般要求坡度在15℃以下, 而畜力集材, 机动灵活, 坡度可达25℃。随着集材距离的增加和作业环境的改变, 畜力集材的成本增加幅度不大, 而拖拉机集材成本增加很大。

2.2 集材成本

集材成本在木材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采用畜力集材, 可以缩减生产成本, 畜力集材只在农闲时雇佣牲畜, 没有其它消耗, 集材成本低。而拖拉机集材, 首先要投入大量的机械, 其次还有燃油消耗, 机械维修等费用, 也需大量资金。随着集材距离的增加, 还要修大量的集材道, 这样的作业条件, 使械机集材成本增大。畜力集材虽然作业效率不如机械集材高, 但畜力集材机动活, 投资少, 消耗低, 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3 生态环境

畜力集材作业对环境破坏很小, 尤其在冬季择伐作业中, 畜力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的破坏可视为零。拖拉机集材在多次行走后, 土壤被压实, 土壤孔隙度减小, 使植物 (包括苗木) 生长力下降, 苗木成活率低, 研究表明, 拖拉机集材道压实后, 苗木成活率不到70%, 且生长量也差。拖拉机集材道集材过后, 集材道比两侧地表低, 等雨季到来时, 尤其是较徒的地方, 大部分泥土被雨水冲走, 极易形成集材道沟, 一旦形成, 很难恢复。同时机械集材也对幼树幼苗极易造成伤害, 而畜力集材对幼树、幼苗的影响很小。

2.4 伐区公倾出材量和单株材积

黑龙江森工林区可采资源锐减, 树木单株材积小, 公倾出材量低, 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 公倾出材量由1982年的62.84m3降低到0.398m3。加上可采树木分散, 这样的伐区条件, 拖拉机很难进行集材作业, 而机动、灵活、方便的畜力集材正好能发挥优势。

3 集材方式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不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生态环境效益来看, 在目前森林资源条件和伐区作业条件下, 畜力集材方式比拖拉机集材和其它方式集材作业都占有绝对优势, 由于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采伐受到国家政策限制, 人工林从培育到可采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预计在未来几年内, 黑龙江森工林区作业条件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集材方式还是以畜力集材为主。

现在畜力集材作业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但历史经验证明, 一种木材生产方式达到顶峰后, 不可能永久地保持在顶峰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 黑龙江森工林区的森林资源也在发生变化, 天然林优势地位在逐渐减退, 人工林大部分已进入近熟林, 成熟林阶段, 其树种比较单一, 林地地表植被少, 因此集材方式也要发生较大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新型的、经济型和生态兼备型的小型集材机械会代替目前的畜力集材作业。集材方式还会形成以小型机械集材为主的木材生产局面。

摘要:通过对畜力集材和机械集材进行比较, 对黑龙江森工林区集材作业的发展变化做了分析。结果表明, 畜力集材在目前条件下比机械集材占有优势, 同时预测出在近期内黑龙江森工林区还是以畜力集材为主。

关键词:集材方式,畜力集材,机械集材,发展变化,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蒋洪翔, 焦洪双, 解云龙, 等.国内外伐区集材现状与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 1995, 11 (4) :4-7.

[2]孙忠平, 鞠政新.论畜力集材与拖拉机集材的优缺点[J].长春大学学报, 2007, 17 (3) :81-83.

[3]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 (集团) 总公司2004年黑龙江省森要工业综合统计资料汇编[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龙江森工 篇4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营造林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人工造林形成了规模, 面积大、数量多。树种中人工红松、人工落叶松、人工云杉在现实林分占有面积和蓄积较大, 造林年代长, 分布广, 大小径阶均有分布, 适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生长环境, 也是本地区速生丰产林和商品林树种的主要培育对象。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于1996年编制了五个人工树种 (包括人工红松、人工云杉、人工落叶松、人工樟子松和人工杨树) 的一元立木材积表, 但是人工树种的二元立木材积表从未编制过, 在各种营林活动中, 由于一元立木材积表, 控制因子单一, 很难满足现实的计算要求,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精度较高的计量数表。基于以上原因和根据《全国林业数表体系建设导则》, 编制二元立木材积表选定人工红松、人工云杉和人工落叶松三个树种为编表对象。

2 编制人工树种二元立木材积表的方法与步骤

二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完全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二元立木材积表编制技术规程》和《全国林业数表体系建设导则》执行。

2.1 编表样木数量确定

2.1.1 径级组划分与径阶距确定

按照《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细则》规定, 2厘米为径阶距, 5厘米起测, 径阶为6、8、10、12、14、16、……等。径级组划分为:小径级组:6~12 (5.0~12.9) cm;中径级组:14~24 (13.0~24.9) cm;大径级组:26~36 (25.0~36.9) cm;特大径级组:38 (37.0) cm以上。

2.1.2 编表各树种最大径阶木确定

根据现用一元立木材积表和2006年验表数据分析, 确定现实林分各树种可能最大径阶如表1。

2.1.3 样本数量确定

a.胸高形数的变动系数计算

利用2006年材积表验表数据计算出编表树种径级组变动系数 (Ck) 如表2。

公式:Ck= (√ (∑1/n (xi-x平均) 2) ) /X平均

b.样本数量计算

根据以上变动系数, 按下公式计算, 得出应采集样本数量如表3、4。

c.样本数量确定

样本数量的最后确定遵循以下原则:当2厘米为径阶距时, 每个径阶的样木株数不少于40株;将公式计算的径级株数均匀地分配到径级内各径阶。径阶株数少于以上规定时, 按上规定确定;大于以上规定时, 以计算的株数为准;按照检验样本数量不少于编表样本数量三分之一的原则, 确定验表样本为编表样本的35%, 径阶分布与编表样本的径阶分布基本一致。

2.2 样本采集与立地环境调查

样木采集:

样木采集可以在森工个林业局内完成 (直属林场归到相邻的林业局) , 为了控制样木各径阶的株数, 将黑龙江森工40个林业局划分为10个总体, 以总体为单位收集样木, 各总体收集的样木要均匀分布于相对浅山、中山、深山不同的区域, 不同的林业局、林分类型和立地环境。样木采集采用小班 (林分) 调查方法。

a.总体划分原则。

基本属于同一自然生长区域, 编表树种的林分、龄组有一定的数量分布, 交通方便 (详见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人工树种二元立木材积表编制操作规程) 。

b.样木选择。

单个小班 (林分) 选取的样木株数不超过5株, 且属于不同的径阶。

c.小班 (林分) 现地区划。

对于选中的小班, 如果在二类调查中所区划的小班包含了两个以上的林分, 可以根据小班区划条件, 现地区划出不同的林分, 并标注在1:5万地形林相图上, 在该小班内编号。如2小班划分成三个小班 (林分) , 则:编号为:2小班、2.1小班、2.2小班。

小班划分基本条件:划分小班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为界, 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权属不同;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不同;林业工程类别不同;地类不同;起源不同;优势树种 (组) 比例相差二成以上;Ⅵ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 Ⅶ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 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 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坡向、坡度级不同, 地位级不同;林层 (单层林和复层林) 不同;造林环境 (冠下和非冠下) 不同。重点考虑是否属于不同的林分, 最小小班面积不小于1hm2。

d.样木定位与编号。

凡是采集到的样木均利用GPS定位, 以小班为单位进行编号, 现地做出明显标记, 以备检查验收。将选中的小班与样木标注在1:5万的地形林相图上。

e.所选取的样木应根据现实林分分布状况, 相对均匀分布于各总体、立地条件 (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类型、土壤厚度等) 、林分年龄 (龄级) 、郁闭度等级、树高等级内。

f.干形和生长正常、未断稍、无病虫害等危害。

3 人工树种二元立木材积表编制成果

3.1 二元立木材积公式与参数;展开二元立木材积表。

3.2 编制报告

编制报告包括技术报告和工作报告。技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编表范围、原始数据及来源、编制方法与结果、检验方法与结果, 数表使用说明。其中数表使用说明包括二元立木材积模型、编表样本的自变量区间和因变量区间、误差计算公式以及其它注意事项。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参与人员、编制工作过程、质量控制等。

3.3 编表和检验所使用的原始材料

3.3.1 野外调查记录表格;

3.3.2 编表软件及其他技术材料;

3.3.3 包括编表过程中形成的计算机软件、软件说明等。

3.4 电子文档

上一篇:SAP的辐射力下一篇:VoIP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