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运用能力(精选12篇)
词汇运用能力 篇1
摘要:词汇运用能力较弱, 是当前低年级词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提高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 教师可尝试创设情境, 营造词语运用氛围;利用游戏, 激发学生对词语学习的兴趣;利用主题词汇教学法, 指导学生理解运用词语等策略。
关键词:低年级词汇教学,词汇运用能力,培养策略
目前在低年级词汇教学中, 学生对于词汇的运用显得尤其薄弱, 特别是在书本词汇知识的落实和课外词汇的拓展方面存在着脱节。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同志在第七届观摩活动闭幕会上指出:“读读写写, 读写结合在教学中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很不够, 运用语言的训练有待大大加强。”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我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努力探讨培养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 营造词语运用氛围
张庆老师认为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词语有以下好处: (1) 比较贴近儿童日常生活当中的语言表达方式, 降低了造句的难度; (2) 教师创设的情境是经过周密考虑的, 因而其环境、氛围都是最适宜使用这个词语的; (3) 有助于克服造句训练中的思维定势; (4)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重要地位, 教师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 就能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 使他们在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这对于提高造句训练的效率无疑是很有作用的。在教学中, 我尝试创设以下情境,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设置生活场景, 理解运用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应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词语, 提倡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词义, 淡化脱离语言环境的释词。这样可以把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和学生的生活相对接, 从而降低理解词语的难度,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词语。在教学《问银河》这篇文章“银河呀, 在你宽阔的河道里, 有南来北往的客轮和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一句中“宽阔”一词时, 我指导学生让思维回到生活当中, 说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哪些可以用“宽阔”一词来形容。一句句贴近生活的话语加深了他们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在宽阔的马路上, 有南来北往的汽车。”“在我们小区的前面, 是宽阔的广场, 到了晚上, 很多人到广场来玩, 可热闹了。”“星期天, 我到复新河去玩, 宽阔的河道两旁有许多人在钓鱼。”可见, 联系生活对指导学生运用词语是非常有效的。
2. 动作演示, 创设情境学习词语。
在教学中, 教师运用动作演示创设一定的情境,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 使学生主动参与, 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词语的内涵。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一天, 人们提着桶, 端着盆, 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 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 有的撒上花瓣。开始泼水了, 大家互相追赶, 你拿瓢往我的衣领里灌, 我端盆向你身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 个个身上湿淋淋, 人人脸上笑开了花。”这段话当中运用了提、端、滴、撒、泼、追、灌等一系列动词,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这些动词的用法并感受词语运用的贴切性呢?我充分利用了创设动作情境这一教法, 首先让学生认真品读这段话, 在表示动作的词语下边加上点, 然后小组分工合作表演这一场面, 接下来, 每一组同学都热火朝天地演绎出这开心的场景, 大家有的做提水的动作, 有的做滴香水的动作, 还有的拉着同学的领口, 往脖子里灌水……这时学生在做一做、演一演当中已经充分理解了这些动词的用法, 对于他们以后对动词的恰当运用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3. 借助媒体, 创设词语学习情境。
在词语教学中, 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指导学生直观理解词义。《台湾的蝴蝶谷》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课文当中有许多描写色彩的词语, 如金光闪闪、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等。考虑到学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规模的蝴蝶, 不可能想象当时的情境, 我便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 让一大批金黄色或者五彩缤纷的蝴蝶在屏幕上翩翩起舞, 顿时, 那壮观的场面引来了同学们的阵阵欢呼, 抽象的词语在学生头脑中呈现出画面感, 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在学生亲身感受场面的同时, 我又进行了拓展, 让学生想象自己生活当中的场景, 运用这些词语说话, 如“旅游的时候, 我看到了金光闪闪的大佛。”“春天到了, 我在五彩缤纷的花丛中玩耍。”“到了晚上, 色彩斑斓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 非常漂亮。”等句子使难以理解的词语通过形象化的形式让学生得以掌握。从这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指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词语、运用词语, 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游戏, 激发学生对词语学习的兴趣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采用活泼有趣的游戏, 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用,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便掌握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摘苹果游戏, 我事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在屏幕上出示一个个可以填上本课所学词语的句子。然后把可以填写的词语放在屏幕下边的一个个苹果当中, 让学生自己摘苹果放在相应的位置, 这样的应用练习让学生忘记了这是课堂, 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跑到前边来, 摘下属于自己的苹果。心理学告诉我们,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兴趣和老师、家长对自己的夸奖, 因此, 学生摘到的, 不仅仅是一个个成熟的苹果, 更是学习的兴趣和成功后的喜悦。
还有“猜一猜”、“找邻居”等各种游戏, 也适合在低年级课堂运用。
三、利用主题词汇教学法, 指导学生理解运用词语
词语学习不是孤立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当中, 我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主题词汇教学策略指导, 引导学生尽可能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词汇, 引导学生学会对各类不同主题的词语进行归类运用。例如一年级下册《识字1》学习的是描写春天的词语, 春天、春风、春雨, 柳树、小草、嫩芽, 布谷、燕子、蜜蜂, 梨花、杏花、桃花。在看图、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之后, 可以让学生思考:今天这节课学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呢, 再得出结论:都是描写春天的词语之后, 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为了降低难度, 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 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可以指导他们把所有的词语都用上, 这样, 一篇篇精美的描写春的美文便跃然纸上了, 以后学生再遇到描写春色的文章, 这些词语就会像布在他们脑子当中的云一样, 自然而然就“下起雨”来了。
除了归类识字可以采取主题词汇教学法之外, 老师还可以自己或者指导同学把近期学过的词语进行主题归类, 例如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外貌的词语、描写景色的词语等, 指导学生利用主题词汇的方式运用, 可以增强学生对词语理解运用的整体感。
四、利用图画, 指导学生运用词语
教育家维果茨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 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对于词语教学, 没有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的词语是不可能被主体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所以,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本和生活当中的图画, 指导学生理解运用词语。例如看图说话, 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中“金光灿灿”这个词语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看书上的插图来理解;在教学二年级识字5时,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给自己冬天拍的照片配上文字;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个令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时, 可以让学生观察老虎和狐狸的位置, 从而体会“假”的意思, 感受狐狸的狡猾, 等等。随着次第展开的一幅又一幅画面, 词语的丰富内涵生动地投射在学生的心田上。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词, 而是一幅优美的画。学生学习词语, 不再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 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 从低段学生的词语运用开始, 我们就要多思考、多研究, 把运用语言的任务落到实处。
词汇运用能力 篇2
灵璧中学 陈广华
摘要 词汇在语言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个人对某种语言掌握程度的尺度之一,对词汇量的要求也是英语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词汇整体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和效果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词汇 整体语言教学策略 运用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词汇都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它的三要素是构成语言的基础。词汇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就如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说的那样,〞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一个人的某种话言精湛的程度往往通过他对这种语言的词汇量掌握的多少来衡量的。对词汇量的要求是英语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课程中应达到的词汇量的标准,是英语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一、词、词汇与词汇教学法
“词”可以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自由的、音义结合的、具有句法功能的语言单位(张维友,2006)。根据词汇法理论,单词(vocabulary)在概念上有别于词汇(1exis)。单词在传统上是指含有固定意义的单个
词语的集合体,而词汇则不仅包括单个词语,还包括存储于学习者心理词典或心理词汇库(mental lexicon)的各种词语的集合体。心理学家认为,语言学习者都有自己特定的心理词典,包含着词的音、形、义等信息,通过对这些语言信息的激活达到对词语的认知。词汇法理论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是掌握和运用语言交流中以整体形式频繁出现的固定短语、搭配和句型等“预制语块”(prefabricated chunks)。这些语块形成于特定社会文化群体中,不仅包含词汇本身的意思,而且传递的是社会群体所默认的语用意义。词汇法的倡导者认为,人们之所以能用母语快速而流利地说出很长的话语,正是因为他们的心理词典中存储了大量的预制语块或称词块,并且能够在具体语景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因此,词块是兼有语法和单词特征并依存于语用情景的语言单位,外语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理解、积累和使用词块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流利度和写作水平。
词汇教学法(Lexical Approach)是Michael Lewis 1993年在其出版的The Lexical Approach中提出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教学新方法和新思路,其核心理论为: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Grammaticalized Lexis)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Lexicalize Grammar);词汇(1exis)是语言学习的核心,而语法结构应从属于词汇。Evelyn Hatch, Cheryl Brown(2001)提出了词汇教学的五步模式:接触生词,学会词形,学会词义,巩固词形和词义,词的运用。他们认为词汇学习分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两种方式,词汇的无意学习也显得相当重要。结合上节所述,要优化词汇教学,首先应增强两种意识:
一是要增强对词汇教学的整体意识。学生对词的掌握是通过感知、理解和运用来实现的。学生感知的是词的音和形,理解的是词义和句法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来加深理解,进而才能全面掌握它。这和“词汇教学的五步模式”是一致的。因此,词的五个方面(音、形、义、功能和语境)及词汇教学的五个步骤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在教学中不能脱节。其中词的音、形是基础,词义和词的运用是关键,适时的巩固是保证。
二是要增强对教法和学法的反思意识。教法和学法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法的实质是以教师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一方面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困难。另一方面教师以自己理解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所以,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大纲和相关理论,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词的本质,这样才能增强教研的主动性,把握词汇教学的方向、重点、难点。如基本词汇应是教学重点,非基本词汇不应花太多的精力。
二、词汇个体教学(音,形,义)及其局限性
词汇的音形义是构成词汇的三个支点,在语言教学中,尤其在基础阶段,侧重词汇的个体教学,即通过对某个词汇的语音,词形,词义的教学,让学生达到会读,会写,会用这个词汇,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语音是构成词汇的基础,语音是语言进行交际的必要的因素之一,有些语言可以没有相应的书面文字,但其使用者必须以一定的惯用法将有声的词汇组成表达完整或相当完整的句子或意群。听和说是
语音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培养的技能,采用模仿式的听和辨音式的听,有助于学生掌握语音技能。借助现代的教学设备,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会更好更快提高学生的语音技能。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却是用不同的记音符号组成的,英语词汇是用五个元音字母与二十一个辅音字母构成的。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构词规律,英语也不例外。英语中单个的词汇,是由其最小的语言元素词根与词缀构成的,其中词根是核心,它决定同一词根的词汇的核心词义,由词根再加上不同的词缀——前缀和后缀,组成反义、否定等意义和不同词性的同根词。
词形教学就要通过对词根,词缀的归纳总结让学生熟练而轻松地掌握词形,而不是通过百遍千遍地辛苦硬抄来记忆词形。
词义是学习词汇的关键。听过别人朗读或背诵后,有的人能把一篇短文流畅地背出来,但指具体的一个词,他却说不上来,或者指具体的某一个词,他却不知道该词的确切意思。这只能说明此人的记忆能力强,却不具有辨认词形和运用词义的能力。
词义的运用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而一词多义更体现语言的复杂性。例如take,make,have,get等词的构词能力很强,与不同的词连用,则表达不同的含义,就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下确定这类词的具体含义。
词义教学就是要通过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搭配,不同的词性在句中的作用等词义的用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老师们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讲词形和词义,在上面成黑板成黑板地写;学生成页成页地做笔记。课后,学生花很多时间读单词,背单词,默写单词,却不能长久地记住其词形,或记住词形却不知其意;就是掌握了很少的词汇,而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极大的精力,这给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造成极大的障碍,也让学生对学好英语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师生都为此而苦恼,怎么才能有效地摆脱这种情况,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撕裂式的教学词汇,只是通过领读仿读齐读让学生掌握个体词汇的读音,通过硬抄来死记词形,通过给出例句或造句来掌握词义,方法陈旧死板,不能引起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侧重词汇,削弱或完全割裂语言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偏盖全,容易使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就是词汇的学习,只要掌握文章中的词汇,便学好这篇文章了。没有或割断语境地片面学习词汇,活生生的故事或事件被生硬地肢解得支离破碎,必然是枯燥无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情感和兴趣的投入,是达不到什么教学效果的。
因此,我通过学习词汇教学法理论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尤其是整体语言教学策略,并把它运用于词汇教学中,用它来指导我的教学实践,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时效方面都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三、词汇整体教学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措施
词汇教学要根据词汇的本身特点顾及学生的个性及年龄段和其相应的知识水平,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采取各种方法
交替使用,让学生学好词汇,提高其词汇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整体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始於八十年代中期,在美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界风靡一时,流行至今。“整体语言教学”开始主要应用于英语为母语的教学,自九十年代起,对英语为第二语言和其他外语教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Rigg(1991),Freeman and Freeman(1992),Hedgecock and Pucci(1993、1994),Redman(1994)和Adair-Hauck(1996)等,都先后发表论文或专著研讨如何将“整体语言教学”应用于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去。
“整体语言教学”的三个重要基本原则:
1.语言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并不等于各部分相加而得的和,这个整体大于各部分相加的总和。语言各部分(语音、语法、词汇)本身没有意义,是整体(课文、故事)给各个部分带来了意义(Freeman and Freeman,1992)。语言不应当被肢解成语音、语法和词汇;语言技能也不应当被分解成听、说、读、写。
2.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3.语言知识和技能应通过自然的语言环境加以培养。
那么,如何来具体实施整体语言教学呢?首先,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相关词汇的词音、词形、词义。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学生在课前能以旧知新地学习是课堂上轻松而高效的前提条件。其次,课堂开始时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及补充提示。这是展开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
其知识视野毕竟有所限制,所进行的预习活动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给予检查纠正是必要的。尤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归纳记忆词汇时,可按照整体语言教学原则之一——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提示学生按某一特征给词汇分类再记忆,效果会更好。
例如:我有次让学生归纳记忆常见常用的动词,先让想一想,在纸上记下来,学生写下了不少动词,可怎么记住这么多动词?于是我就这样提示学生,这么多动词你怎么记?有同学说动作常是人的各个部位做出的,按身位部位记。于是我给予这个同学加以鼓励。学生对此显示极大的兴趣,积极地分组按头(脑袋)、眼睛、耳朵、手、脚、嘴、心等人体部位来归纳动词。我又提示,能否用一句话来记忆它们呢?有学生想到了这样一句话:“头使心感到了,就拿手写,再用眼给脚做秀,还有嘴呢!”
我说:“太棒了!由这句话大家能想到多少动词?”学生们由“使”想到“make”,相似的又想到了:感到feel,拿take,写write,用use,给give,做do,秀show,有have、be、own。我又提示:我们刚才还提到人体部位相关的动词呢?于是学生又想到:头think,心like、care,dislike、enjoy、mind等,手make、give、take等,眼see、look、watch、find等,脚go、come、tick等,嘴speak、tell、tall、say、sing、eat、drink等。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手段。语言的习得不是一个被动地、机械地模仿言语行为的过程,而是学生主要通过广泛的语言交流和思
想交换,并从中摸索、发现和归纳出语言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单纯地模仿成人的语言,而是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语言。他们的重心放在要表达的意思上,而不是放在局部的精确性上。因此,语言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目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有目的地使用语言,从学习语言的整体逐步转向学习语言的部分。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对学习有兴趣,效果必然会好多了。
再者,课文阅读时对词汇学习的进一步落实。课文中的词汇常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核心词汇即课标规定的词汇,要灵活运用;二是拓展词汇,认读即可;三是行文需要的词汇,理解即可。对核心词汇要进行以“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设计情境来满足和提高学生“猜”词义的能力,同时通过构词法进行“滚雪球”式的词汇联想,以双语解释(尤其要侧重近义词、反义词等外语或体态语优先于母语的解释原则)、短语化、近义词辨析等手法来灵活掌握及运用。同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pick up”一词,在句子“It is necessary to use a short wave radio to pick up the programmes.”中理解为“收听”的意思。在句子“People said gold could easily be picked up by washing sand from the river in a pan of water.”,则理解为“收集到”的意思。
最后,当堂练习对语言学习项目中进一步巩固。利用整体语言教学原则之一——语言知识和技能应通过自然的语言环境加以培养的原则来对已学习过的核心词汇进行巩固记忆。
例如:在学习核心词汇individual、accumulate、owe、fatigue、expense、would rather than、endow、enchant 时,我除了要求学生通过完整的句子来掌握和运用这些词汇外,我还设计了一段小短文,内容是学下棋的体会。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过棋类,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再以他们对学棋的体验,必能很好地完成填词任务。内容如下:
If you want to play chess well , you have to make(individual)effort.First, show interest in it,That is to say , chess(enchants)you ,then you can play it without(fatigue).Second , do more practice.You(would rather)play it often(than)play it much a time in order to(accumulate)experience slowly, you will make progress slowly.(Owe)your progress to your playmates, then they will(endow)more time with you.Third, spend some(expence)in buying some books on chess.Guided by theory,you can make rapid progress.学生们一边阅读短文中的句子一边独立思考,然后根据上下文猜选出括号里该填上的词语,再根据句意采用它的相应的形式。学生之间也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检查核对。课外有空时,还可以把短文读一读,背一背。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这些词汇。
除此之外,还可以课外通过歌曲、演说、幽默故事、电影、视频等手段享受词汇的运用。
总之,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量是至关重要的,而学生的词汇量的大小与教师的教学策略有着直接制约的关系。作为教师,要想方
设法改进教学策略,以便适应和满足学生及相关新课标的要求,达到为提高交际能力而扩大学习者词汇量的需要。参考文献:
1.基于单元话题的词汇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3年26期 江永波
2.新课标下词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探究 刘秀珍 中学教研 外语 3.语境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成向萍 中国校外教育ZgXWjY.C0m·Cn
词汇运用能力 篇3
【关键词】高职英语 词汇 教学方法 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02-01
曾经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进程,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英语世界里,词汇好比英语这座大楼的地基。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词汇,任何英语的学习都是苍白无力的。词汇无非就是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关,在英语教学中,词汇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掌握好一定量的词汇并且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在实践中运用英语。而高职英语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在不断扩大学生词汇量的同时更着重提升学生词汇运用的能力。
一、现在高职学生词汇运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学习方法不当
词汇的运用在英语学习中的关键作用早已被高职学生认可,可以说,深知词汇运用的重要性和学历的高低、英语分数的多少是没有必然关系的。但是,由于高职学生在考试当中英语成绩普遍不高以及他们在最初的学习中就存在方法不当等问题,主要是没有掌握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而采用的是较为呆板或者说原始的“背多分”方式,有点像英语学习中的原始社会,他们不会钻研,也不钻研词汇的运用,尤其是如何利用上下文猜测单词的意思或者不同的单词如何搭配等等。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在高职英语老师的英语教学中,也存在方法不当的问题。英国研究教学法的专家Jeremy Harmer 将课堂活动分为知识吸收者吸收知识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即学生接受英语的过程,以及知识吸收者再将自己吸收的知识输出的过程。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一贯重视知识的输入,也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比较忽视学生在接受知识以后能否输出,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的过程。和普通的高等教育院校中的英语专业也不同,在高职英语教育中,我们并没有开设专门的词汇课,词汇仅仅是作为一种教学的手段贯穿在整个课程教育之中。在高职,一般的英语教学课堂是这样的:老师先在黑板上列出单词的词义、词性,随后采取列举的方法教授词汇的用法,主要是列出几个例句,因此,学生自然而然会学习的比较僵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如果单词换了一个语境或者不用在这个特定的例句上,学生就不知所措了。说到底,还是老师在教学中就不甚重视词汇运用的教育,或者说即使老师注意到了,也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词汇教育。
二、高职学生词汇运用能力提高的方法和策略探析
(一)培养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
在这个层面上,着重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增强词汇学习的趣味性,使词汇的学习不再枯燥,死记硬背单词不再是唯一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科学实验证明,高昂的兴趣和良好的心态在学习中非常重要,知识接受者如果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接收知识会很快提高学习的效率。
对此,老师应该更多的采取趣味性强、有活力的教学方式,重点不是强制性的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培养他们学习单词的兴趣。笔者认为,老师可以采取一些专业的方法,比如语义学或者教义学的方法,使学生明白,首先英语是一门科学其次才是一门语言,英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针对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在语境上的先天劣势,可以培养一种氛围,一种把英语学习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氛围,这里笔者推崇联想记忆法,并且不宜一竿子制定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而是应当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和学生经历的不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课本上的单词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反三,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把既有的单词连结成一个网络,而且还可以加深单词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不容易遗忘,最后还能达到单词教学的“趣味性”效果。
(二)利用词根、词缀等方法培养学生单词运用的灵活性
很多学生在学习单词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记不住,而记不住的一大部分就是不懂词根和词缀,近义词反义词也是傻傻分不清楚。
(三)将外国文化融入到单词学习中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化的产物,和特定的文化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中尤其如此,汉语和英语在表达习惯和思考模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对此,高职英语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考虑介绍这个单词的历史起源,这个单词是怎么产生的,在产生之后它经历了哪些变化,词义都发生了何种改变,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方法。
(四)创造英语词汇运用的语境
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只会说不会写,更不能学只会写不会说的“哑巴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应该认为的创造一些英语的语境,比如安排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对话,或者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使原本有些略显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而且经常用英语交流除了能够使学生巩固既有的词汇知识,提高运用词汇的能力,而且还能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另外,“英语角”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总之,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要把英语课堂从老师手中还给学生。尤其是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词汇学习的乐趣,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探索、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词汇量。此外,还需要让学生将“听”、“说”、“写”真正结合起来,才能够使高职英语教育更上一层楼。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高职英语教育中,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运用能力是一个长期和能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老师和学生缺一不可,一方面,老师要积极运用培养学生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单词的方法以及辅以文化教育和给学生创造真正的语境这些方法,另一方面,作为学生,也必须怀着高亢的学习热情加入到其中来,没有老师的方法学生就好像在迷雾里乱转找不到方向,但没有学生的参与,老师更像是无米之炊!
参考文献:
[1]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2]韩鸽.浅谈如何教词汇[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2).
词汇运用能力 篇4
一、通过音与形的结合来找规律
词汇是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是让学生通过背诵和朗读词语然后默写下来,然而长此以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给词语配上学生喜爱的人物声音以及动画图片,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更好地诠释该词汇的意思,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如,eye这个单词,可以让学生把两个e看成两个眼睛,中间的y是鼻子,这种形象记忆法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还有,平时在许多的词汇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读音十分相近但是意义却又完全不一样的两组词语,如果还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反复朗读背诵,学生很容易混淆。如果通过多媒体去进行音乐和图片展示,不但通俗易懂,还能有效地避免知识混淆情况的发生,比如,gorilla和guerrilla这两个词组,读音相近,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大猩猩和游击队员的图片再配上读音,学生就更加清晰明了地分辨这两个词语的不同,达到加深词汇量记忆的效果。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通用语言,是相当具有表音性的。学生根据这个单词的音标就能准确地读出来,根据读音就可以进行拼写。如,beautiful的英语音标是['bju:tiful],你可以分三个音来读,第一个是“'bju:”;第二个是“ti”;第三个是“ful”。然后识记“'bju:”,对应“beau”;“ti”对应“ti”;“ful”对应“ful”;通过音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掌握得更快。还可以通过词形来记忆单词。例如,newspaper,可以把单词拆分为news和paper,由于这两个单词学生在课堂上肯定都学过,所以看起来比较好记,将这个单词的意思结合起来,新的和纸,很容易让学生想到newspaper是新的一天的纸,也就是报纸的意思。
二、通过课堂游戏辅助词汇教学
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高效学习、灵活运用词汇、很好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这是趣味教学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教师提高课堂质量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学生喜欢在活跃的氛围里成长学习,而在课堂中途设置一个游戏环节,往往就是活跃课堂氛围的不二选择。怎样将游戏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融入死板的课堂中来呢?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向学生授课并且传达中心思想。游戏不仅可以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富有激情,也可以让学生能够在学校教室里面快乐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也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在采用游戏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如,班上可以开展个人词汇记忆大赛,对词汇量记忆最多的学生给予奖励与表扬,以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从而可以吸引学生积极融入到游戏学习中,在让学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通过复习记忆来巩固词汇量
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的复习活动。这种方式往往是保证学生记忆词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学生在记忆词汇时难免会遗忘一部分,所以在上完每一堂课之后都应该及时去复习,这是控制遗忘、减缓忘记速度的良方,所以,多复习,多巩固,总会在学生脑海里面留下点东西。当然,复习的方法也分很多种,小学英语教师不妨可以采用同类词记忆法、比较记忆法、音标支撑记忆法等三种手段。如,音标支撑记忆法。在平时的单词教学中有意识地把音标渗透进学生的大脑,让学生试着去接触并且熟悉所有的音标,然后利用一些单词的发音和不同点来进行归类和记忆。利用音标去记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自己拼写朗读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记住一些难度较大的单词,更能够为今后的纯正口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C部分的pronunciation时,教师刻意让学生自主收集一些e发/e/音的单词,并且进行系统的记忆,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还有在三、四年级中能够符合这类发音特点的一些单词 有pencil,egg,leg,yellow,seven,desk,neck,fresh,best,dress等。还有同类词记忆法,将同类词语汇集在一起,如动物类、水果类、颜色类等。如,apple,banana,prape,pear,mango,perch,这几个词语虽然具体的意思不一样,但是都属于同类词汇,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去记忆时,只要遇到其中一个词语,头脑里面会立马浮现出一组词语,从而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记忆效率。
如何积累和运用雅思写作词汇 篇5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cutting-edge breakthrough of science usher in an age when the obsession with logic and rationality elbow its way to the spotlight of public. However, art or the artists, the relatively sentimental part of human mind, still deserves a place for its irreplaceable importance.
It is apparent that the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being’s mind make artists an indispensable role. The essence of arts is its natural outflow of human emotion and their perception to the world from a subjective and self-oriented perspective, which can arouse a mental echo of the thirst for beauty and the probation of the primitive state of mind. Although we have lived in a world beaming with the hustle and bustle brought by technology, we still need musicians to compose the melodious tunes and painters to depict the magnificence of landscape. Vincent Van Gogh’s Starry Night will not pale compared with the stunning Hubble telescope.
运用智能软件,提高词汇记忆 篇6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总体目标,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一直以来,传统英语教学对语法知识过分重视,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011年9月至12月,我校在河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参加了国家十一五课题“爆破英语”实验。
2.实验方法和步骤
2.1实验对象:以八年级5、6班为实验班,其他班为对照班,教师配备均衡,各方面情况与实验班相似。
2.2选用材料:以人教版《新目标》为素材研发的“爆破英语”学习软件,辅以自编教材。
2.3测试方式:1.问卷调查。2.成绩测试,市统一命题考试为测试根据。
2.4培训方法: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爆破英语”实验班教学管理流程》,尤其是认真研读学习软件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在明确实验的各个环节后,引导学生运用智能学习软件记忆单词。
2.5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英语学习中的不足。
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通常遇到什么样的难题?本次“爆破英语”实验能帮助他们解决哪些困难?为此,我们让学生填写了一个英语学习自测表。
通过自测结果统计,48%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词汇记忆方面的问题,并且因为词汇量不够而影响阅读速度和质量,29%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缺乏自信心,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第二阶段:严格督促,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教师严格督导,每天查询学生词汇学习情况,做好统计,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词汇记忆、听写测试、效果监测和自我评估板块作出反馈,布置个性化作业,及时检查督促。
1.每天安排45分钟的网络学习时间。
2.学生之间展开学习竞赛,每周评选“学习明星”,并让他介绍学习经验。
3.帮分数较低、学习落后的学生分析原因并及时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学习中的易错词汇,不断复习。
5.利用“家校联系本”,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况。
6.教师对操作困难的学生单独指导,或安排学生互相帮助。
第三阶段:命题测试,及时发现问题。
按照《试验班教学管理流程》的要求,我校组织实验班学生于10月和12月进行了学前测试和学后测试(试卷附在后面),本着科学客观的态度进行了评卷和打分,并且及时把实验进度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北京总部,同时采集了各阶段的实验数据,按时高效地完成了“爆破英语”实验。
3.实验结果
三个多月的实验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爆破英语”学习软件的智能性和高效性,同时,全新的英语学习模式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试验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
3.1英语词汇量显著增大,语言技能全面提高。
由于“爆破英语”学习软件设计科学,图文并茂,学生在词汇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词汇运用方面拓展丰富,词汇记忆速度达到了每小时60-80个单词,同时,学生也提高了听力准确率和阅读速度。
表2证明,学生通过参加“爆破英语”实验,39名学生提前掌握了八年级(下)的课本词汇,18名学生提前进入九年级课本词汇的学习,达到或超过了《英语课程标准》对八年级上学期学生词汇量的要求。
3.2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明显改善,英语学习成绩呈上升趋势。
学生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得到锻炼,学习技能和态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就学生实验前、后的成绩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
3.3学习自信心增强,课堂表现更加积极。
在“爆破英语”学习软件的积极影响下,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精神状态明显改观,尤其体现在课堂表现上。
“爆破英语”实验给学生带来一系列的积极影响,扎实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自信心增强,课堂表现非常积极的学生由实验前的12%增加到实验后的43%,而课堂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由实验前的23%下降为7%,学生整体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增强。
3.4实验个体不同,学习效果出现差距。
当然,实验班也有个别学生成绩退步或进步较少,我们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存在如下问题:惰性较强,学习态度不积极,上网学习时间不足;弄虚作假,不懂装懂,胡乱点击,学习实效性差;趁家长不注意时浏览其他网页或者打游戏;重视力度不够,请假频繁,学习进度偏慢。
4.存在问题
综合分析实验班学生的表现和各项实验数据,我们认为,“爆破英语”学习软件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改进之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希望“爆破英语”评价更加多样性和灵活性。除了用分数和百分比来评价学生成绩,可多设计一些激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更人性化的鼓励。例如,当学生取得一定进步时,给一些“掌声”的音响效果;用竖起的大拇指表达“真棒”;用跳动的卡通人物说“再试一次”。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通过详实有力的数据和调查证明了“爆破英语”学习软件的实效性和高效性。全新的智能软件学习模式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提高了学生的词汇记忆能力,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和高效,全体实验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显著改善,获益匪浅。
词汇运用能力 篇7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是二语习得研究者和英语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随着交际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文化教学在语言习得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学者对英语作为母语或者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做了许多的研究工作,也得出了一些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在中国的大学生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有别于二语教学。学生缺乏实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语言环境。我国大学生尽管按照教学大纲或四、六级考试大纲要求学得了较丰富的词汇(分别为4200词和5500词),但是大部分的词汇只是停留在与母语对应的概念的认知层面上,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只是孤立的、静止的、甚至是片面的。所以,学生在进行写作、翻译和口语等语言输出时,出现相当多的与母语负迁移相关的用词不妥,不符合英语习惯的问题。然而,文学作为文化的主要主成部分,除了提供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真实的文化语境,还深深影响读者的情感。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重视文化信息的阅读策略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词汇运用能力。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在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记忆、储存、生成和提取都离不开语境的影响。我们知道,在中国,英语词汇教学一般是通过3个步骤进行的。首先,是基础的语音教学,让学生首先能读,并通过读音初步记忆词汇,是认知的第一步;其次,讲解这些词的词义,包括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通过举例造句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个词;最后,通过听写来检查学生是否记住这个词。这个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很多学生在英语词汇中困扰,记住这个词忘记那个词,并且在考试中,不能有效地运用词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文将针对中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运用能力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词汇习得与文化、阅读理解与文化、阅读理解与词汇习得的关系为理论依据,通过文化导入的阅读策略训练的教学实证研究,提出解决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问题的可行性阅读策略培养方法和建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关系已经得到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家的普遍认可。随着语言教学的变革和发展,语言教师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教学对外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阅读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高名凯(2003)在《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与外来语》中曾说过,运用本族语言的人有必要谈及外语所有、本族所无的词所指明的事物时,如果他不能和来不及运用本族语言的原有材料去创造合适的新词的话,他就会把外语的词吸收到本族语言里来。换而言之,在运用外语表达本国特有的文化时,有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引用外语中出现过的类似的表达方式进行诠释,在交流时更容易让对方明白其内在含义。但是,有时直接的引用也会带来反效果。在汉语中“松、竹、梅”能使人联想到“岁寒三友”,具有“斗霜傲雪,高风亮节”等附加意义,但是在英语中如果直接将其翻译成pine, bamboo, plum却不能使英语民族的人具有这种联想,也就使其失去了本身的文化内涵。张公瑾(2004)在《文化语言学教程》中提到语言时时处处反映着文化,文化在任何时候都需语言,文化与语言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而文化又包罗万象,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本土文化的习得对学生掌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都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从而我们不难发现,文化的导入对我们学习英语词汇习得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
3. 词汇习得、阅读、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词汇习得、阅读、文化三者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通过理解性阅读来记忆词汇。
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记忆、存储、生成和提取都离不开语境的影响。那么通过阅读来促进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就成为了有效地学习策略。桂诗春(1992)认为:“尽管语言形式不同,提取具有语义关系的词要比提取仅有语音联系或毫无任何联系的词快得多。显然,在双语者的大脑中存在一个语义网,并且这些双语词汇通过一个独立的语言表征系统联系起来。”从心理学上讲,记忆分为识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这三个环节中,意义至关重要。人们通过语言环境来来牢记词汇的意义。记忆是依据信息处理的层面而定的,当一组信息由浅表进入深层处理表面时,记忆才会更持久。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将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融入英语词汇教学的课堂中,对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和促进学生的语言词汇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很有作用。
3.1 词汇习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复杂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在各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差异对其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文化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文化与语言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文化的特性包含及其丰富的内容,它涉及一种与语言所代表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风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语言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而且语言结构部分地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文化对词汇具有极大的解释力。
3.2 词汇习得和阅读之间的关系。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阅读在语言习得过程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是公认的最稳定、最持久的模式。在英语语境中,阅读包括读者、文本、读者与文本间的互动等内容。阅读不是消极的领会,而是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人们从书面语言构成的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语言学家克拉申在他的著名的语言习得理论“输入假说”中指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者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根据克拉申的观点,只要习得者能够理解输入的内容,而又有足够的输入量时,就能自动地、无意识地习得词汇。阅读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于词汇量的多少。所以我们认为阅读和词汇密不可分、相互促进。词汇是实现语言交际的保证,词汇量的扩大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词汇的习得往往是在阅读中。
3.3 文化与阅读的关系。
在二者的关系中,文化是核心,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语言教学应在文化传播中进行。语言和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关系已经得到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学家的普遍认可。随着语言教学的变革与发展,语言教师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教学对外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文化意识、文化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阅读需要理解需要具备必要的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其他专业知识共同起到关键作用。阅读理解如果脱离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就会使理解变成误解,从而达不到思想交流的目的。许多英语学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即使已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对阅读材料也还是很难理解,有时甚至根本不知所云。这种理解障碍多源于文化差异。
英语阅读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借用语言系统这个意义来源,在语篇层次上提取意义,达到对语篇的理解。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反之就无法理解。通过英语语言文字的交流,我们能了解英语社会国家的文化,同时基于这个条件我们才能从理解到适应到最后融入这种文化。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使一个文明能够与他者相区别。学习语言,也就是必须要了解这个语言集团的文化。作为语言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词汇,尤其是词义,是客观事物或者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的反映。不同的语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名族文化风格与之相适应,它们必然会反映到词的意义上。语言学家通常将词的意义区分为实指意和文化附加意义,后者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变化非常敏感。有一个这样生动的比喻,英语语言好似一座高楼大厦,语音是它的地基(foundation);语法是它的设计图纸,词汇则是它的建筑材料(building materials)。如果没有词汇,没有建筑材料,这座大厦也只能是一张图纸,因此词汇以在整个语言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于此同时,词汇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其语义和搭配都深深打上了该语言文化的烙印。英语中有些词的概念意义与中文一致,但文化涵义迥异。
研究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是英语学习者的需要,是英语阅读理解的需要。文化内涵是词汇在不同文化中承载的内涵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总和,它包括特定文化背景赋予词汇的附加意义和引申意义,又包含着特定文化群体对该词所指的事物所怀的感情和所持的态度。大多数英语词语既有词汇意义,又有文化意义。词汇作为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括大众文化,如习俗、礼节、生活方式、人际行为等,还包括深层文化,如观念、社会阶层及社会角色等。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将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融入英语词汇教学的课堂中,对提高大学生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和促进学生语言词汇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很有作用。目前,在词汇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以提高词汇学习效率或在阅读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研究成果颇丰,并且已有大量研究关于重视文化导入的阅读训练是学生词汇习得的最有效的手段。但从培养学生重视文化信息的阅读策略的角度来研究词汇习得能力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下面将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验证培养学生重视文化信息的阅读策略与大学生英语词汇运用能力提高之间的相关性。提出解决大学生词汇习得问题的可行性阅读策略培养方法和建议。
4. 重视文化导入的阅读策略,促进词汇运用能力的提高
英语教学法是研究、传授和学习英语规律的科学。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和总结英语的普遍规律,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应用英语的能力。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我们要特别重视词汇的搭配、习惯用语、固定句式。我们学习词汇不仅要注重词的量,更主要的是词的质。教词汇即教文化、教交际、教思考、教学习、教语言。大多数学生学习单词只知道死记硬背,一个单词读上几十遍,这样重复的结果是他们把英语学习变成了一项枯燥乏味的事情,并且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或者是他们背会了一些单词,但是由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融会贯通,往往在运用的时候,发生错误。
不同的民族彼此在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到人们的语用行为。我们使用一门外语时,往往带有母语语言及其文化的特征,致使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所以将文化导入到阅读中的学习策略中,能使学生更好地习得一个词。
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词汇习得策略,很难在短时间内很快地接受并很好地运用这种重视文化导入的阅读策略。而且阅读策略和词汇习得是正相关的,没有一定的词汇基础也无法实现阅读训练,而进行文化导入的阅读策略又能有效地提高词汇运用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今后的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有效的词汇习得策略,让学生更有效地习得词汇。
5. 建议
5.1 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文化意识。
文化知识包罗万象,它包括所学语言国家知识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宗教、习俗、艺术、心理、道德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英语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阅读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看影视作品、浏览互联网等手段了解外国文化。一个英语教师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才能把英语教好,才能给学生更多地注入文化意识。
5.2 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如利用注解法、比较法、联想法。输入英美文化,进行中西文化差异的对照,排除母语的干扰,实现文化的融合,能够更好地扩展词汇的深度,也就是我们说的词汇的“质”。
5.3 提供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
利用各种手段,提供英美文化信息。加强中西文化渗透。多给学生提供文化信息的阅读材料。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向学生推荐一些介绍西方文化的图书资料和相关网站的地址,供他们阅读或上网浏览;再就是录音、广播都可以利用起来向学生传播西方文化。还可以开展各项活动如专题报告、英语角、英语晚会,以及采取谈话、表演、竞赛、唱歌、游戏及多种形式,创设语言环境,增进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提高其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掌握语言与文化知识,并更好地提高词汇的广度和深度。
5.4 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词汇学习策略。
改变学生盲目地使用传统的词汇策略,死记硬背,忽略词的深度习得,树立运用良好的词汇习得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
5.5 培养学生词汇习得的兴趣。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感兴趣,往往能更快地接受事物。可以将一些英语词汇的小游戏,如crossword puzzle和scrumble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对英语词汇的兴趣,寓教于乐。
6. 结语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的目的重在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词汇教学中不能单独地教授单词的意思,而必须导入文化教学的原则,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符号—意义”或“英文单词—中文意义”,它忽略了词汇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使学生对英语词汇停留在表面上的认识,造成用词错误、交际困难,不利于习得词汇。现在大学生普遍词汇量偏小,不知其义,不知其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赋予了英语教师艰巨的任务,要求培养出更多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因此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要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文化导入的阅读策略训练,使文化内涵与词汇教学同步,这不但会加深学生对词义的透彻理解,而且能避免词汇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区分英汉词汇的中西文化差异,排除母语的干扰,真正领会词的含义,在实际中正确地运用词汇,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词汇教学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
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词汇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效果,许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在词汇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现存的学习词汇的策略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培养学生重视文化信息的阅读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词汇运用能力。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将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融入英语词汇教学的教学中,对提高学生语言词汇能力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很有作用。目前,在词汇教学中以导入文化知识提高词汇学习效率,或在阅读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以提高阅读能力的研究成果颇丰,并且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重视导入文化的阅读训练是学生的词汇习得的最有效的手段。但从培养学生重视文化信息的阅读策略的角度来提高学生词汇习得能力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对词汇策略研究的现状,对大学英语词汇策略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不足之处还有很多,笔者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希望能克服这些局限性,使导入文化信息的阅读策略培训做得更完善。
参考文献
[1]Denning, K.&Leben, W.English Vocabulary Element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Goodman, K.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967, (6) :126-135.
[3]Kramsch, 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0, (14) .
[4]Laufer, B.&Hulstijn, J.H.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The construct of test:Induced involve-ment load[J].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2) .
[5]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6]桂诗春.语言的感知, 理解与产生, 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7]李瑛.文化因素对词汇理解的干扰[J].国外外语教学, 1998, (4) .
[8]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9]王文宇.观念、策略与英语词汇记忆[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1) .
词汇运用能力 篇8
近年,我们将自行开发、设计的基于电脑、网络的词汇学习系统引入了部分班级英语教学。本实证研究通过进行教学实验收集数据,对比分析在不同模式下词汇教学的效果,以证明如下假设:运用基于电脑、网络的英语词汇学习系统能更加全面地提高大学生英语词汇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效改善其词汇学习效果和质量。
1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系统的基本功能与特点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系统分成四大模块:词汇认知模块(通过词汇的音、形、义、句、词句组合等多种呈现模式,帮助学习者快速认知词汇)、词汇加工模块(帮助学习者通过单词拼写、听写、听句子填空以及造句加强对词汇的记忆,和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深层次加工内化词汇)、习题测试模块(帮助学习者随时监控自己词汇学习的状况,以便迅速决定是继续学习,还是对前期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强化)、以及词典查询模块(学习者遇到生词,可随时打开词典,获知该词的注释。词典具有开放性功能,可不断添加词库内容)。词汇认知、词汇加工、习题测试三个模块按照四、六级和词频分为6个水平级别。
2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系统教学实验
2.1 自变量与因变量
本研究中,是否采用词汇学习系统进行词汇教学为自变量,因变量为词汇测试成绩。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表现为实施不同教学方式的情况下,被试对目标词汇的掌握情况。
2.2 被试
本实验旨在考察英语词汇教学中,词汇学习系统对词汇教学的效果,对被试没有特别的要求,因而随机选取海南大学07级非英语专业第四学期一个教学班53名学生为被试。
2.3 实验材料
从《大学体验英语》第四册,学生未学过的单元词汇表中,选取40个生词,选词原则4、6级词汇各一半,保证所选对象不是生僻词汇。然后根据词汇的发音、长度、级别和词频排序,以保持总体平均学习量和记忆难度基本相当为基准,平分为两组。
2.4 实验步骤
本实验研究时间跨度都为四周,三次课完成,由四个步骤组成:词汇教学、即时记忆测试、延时记忆测试1和延时记忆测试2。
第一周第一次课包含实验的前两个步骤。
第一节课,先进行25分钟词汇学习环节。教师给出第一组词汇、音标、词性、英、汉释义,带读、举例后,学生自行记忆,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学习词汇。
后25分钟,对学生的目标词汇掌握情况进行即时记忆测试。
第二节课,进行第二组词汇的学习和即时记忆测试。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同第一节课,不同是借助词汇学习系统学习第二组词汇,学生通过听读词句、拼写、听写、听句填空、造句等方式在语音、形态、语义、语用、语境等各个侧面认知、强化、记忆词汇,还通过测试模块自我监控词汇学习水平和状况,确定下一步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第二周和第四周,在未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延时记忆测试1,延时记忆测试2。
三次测试,形式完全相同,语句语境不变,只是句句义稍加改变,顺序稍加变化。测试由三部分组成:听写、汉语释义、选词填空,分别用以考察,学生对所学词汇音、形、义、使用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试验完成后,进行数据采集、量化和统计学处理。
因部分被试未能全程参与,还因部分测试卷不合格,本实验最终确定42名受试为有效被试,对其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详见表1。
注:*代表5%统计水平上显著
3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系统教学实验结果及分析
表一相关数据显示:
1)即时记忆测试,第一组词汇的均值都高于第二组词汇的均值,而标准差都低于第二组词汇,两次延时记忆测试,第二组词汇的均值都高于第一组词汇的均值,而标准差都低于第一组词汇,这说明,通过词汇学习系统学习词汇在短时学习效果方面略逊于传统学习方式,但就延时学习效果而言则优于通过传统方式学习词汇;
2)t检验则显示,虽然对词汇短期记忆效果而言,通过传统方式系统学习词汇稍优于通过词汇学习学习词汇,但即时测试中两组词汇的学习效果非常接近,P>0.05说明差异并不显著,从延时学习效果来看,两次延时测试的P均小于0.05,说明通过词汇学习系统学习词汇显著优于通过传统方式学习词汇。
表1的统计数据表明,实验结果与前期假设似乎不完全一致:对词汇短时学习效果,传统教学方式稍占优势,与假设相反;对延时学习效果,运用词汇学习系统优势明显,与前期假设吻合。对于实验结果可分析、解释如下:
第一,被试惯性的词汇学习加工方式是传统型的,词汇学习系统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偏离了多年早已习惯的信息加工和记忆模式,故而极可能对其学习效果产生些微负面作用。在同等学习时间内,一种完全按照驾轻就熟的既定模式学习词汇,另一种在进行学习的同时,还要分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操作电脑,而测试结果仅呈现微弱的差距,这本身足以说明词汇学习系统的效率和效果。
第二,延时学习效果的显著差异则进一步彰显词汇学习系统之优势。与传统词汇学习模式比较,词汇学习系统虽然增加了词汇学习者操作系统的负担,但它却能使学习者既能从词形、音标和语法知识层面上识记词汇,还能通过听、读、拼、写、填空、造句等多种方式从音、形、义、语用、语境等各个侧面认知、强化、记忆词汇。这个过程,不仅含有认知和记忆,还加入了词汇提取和对词汇学习的自我监控。相比而言,它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信息加工通道,增加对词汇处理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对目标词汇更为牢固的记忆,因而更有利于词汇以完备的形式储存于学习者的长期记忆中。因此,运用词汇学习系统的词汇学习的延时记忆测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词汇学习方式。
4 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传统英语词汇学习模式相比,合适的词汇学习系统的运用,对提高英语词汇的学习效果,具有明显的优势。合适的词汇学习系统,可以使学习者摆脱简单的机械重复、强行的死记硬背,增加词汇认知加工的方式,提供更多提取词汇的机会,加大词汇训练的量和质。
鉴于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尽量运用电脑和网络,引导学生借助开发完好的词汇学习系统,对于加强词汇知识的全面习得,加快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的转化,提高词汇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通过教学实验收集数据,比较、分析并说明,与比传统词汇教学模式相比,基于电脑、网络英语词汇学习系统的词汇教学,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认知加工效果,有效改善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词汇学习系统,传统词汇教学模式,认知加工
参考文献
[1]Laufer,B.The development of passive and active 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same or different[J].Applied Linguistics,1998(2):255-271.
[2]张宗庆,吴喜燕.认知加工层次与外语词汇学习--词汇认知直接学习法[J].现代外语,2002(2):176-186.
[3]王光和,罗双兰.聊天室在外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2(4):24-26.
英语词汇教学中语境运用的研究 篇9
一、语境的定义
1923年马林诺夫斯基第一次提出语境这个概念, 之后人们就从各个领域对语境进行定义, 但是, 由于不同学科、不同语言之间知识体系的不同, 所以对语境这个词的定义很难达成统一的标准。
近年来, 很多学者对语境的定义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 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使其准确性、概括性和全面性都得到了增强。语境意义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把认知因素也纳入语境的定义之中, 使语境定比起以前的只在物理社会因素下定义更为完善。第二, 语境定义综合考虑了语境、语境使用者和话语本身, 并把三者联系起来定义语境, 从而既说明了三者联系, 又说明了语境的客观性和相对独立性;既说明了语境的确定性, 又表明了它的动态性。第三, 是从哲学的角度给语境下定义, 把语境的概念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了定义。
综合国内、国外众多学者对语境的定义和论述, 我们把语境做这样的定义:语境是存在于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它是一系列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因素构成的, 这些因素为语言表达特定意义所依赖。
二、语境的分类
马林诺夫斯基是英国人类学家, 他最先提出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两个术语, 并把两种语境对话语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做了说明, 他提出这两个概念的依据是人类文化语言学中分析手段的不完善性。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境是语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包括社会和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方式、思想、宗教、价值观等等, 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狭义上指的是一个特定语言环境, 或叫情景, 包括参与者个性、特性、场合、主题和领域等。语言沟通中, 语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语言的使用。
三、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 情景语境的运用
情景语境就是通过特定的情境 (这些情境包括说话的背景、话语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参与者等等) 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知识。词汇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创设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来指导学生记忆、理解单词的一种方法。
(1) 利用特定环境, 创设语境
例如, 老师在课堂上讲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时, 通过这样的问题问学生:“How should we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学生就开始踊跃地回答, 他们的回答是“We want to eliminate the use of plastic bags”, “We should try to take the bus”, “We want to conserve food and water”, 等等, 在不同的答案中, 学生选择了不一样的词汇。所以, 每一篇文章都有他们自己所特有的语境, 并吸引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们参与进去。
(2) 在句型中记忆词汇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的好词好句,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好句型和好句子, 并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语境来理解和欣赏它们, 从而能非常轻易的背诵它们, 并为以后积攒写作的素材。
(3) 在文章中实现词汇复现及运用
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丰富多彩, 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话题非常新颖, 而且每个单元都按照提升、听力、阅读、语法和写作等进行编排, 每个单元的话题都是相互独立的, 故此在内容结构上很难体现循环往复。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词汇, 创设语境是非常必要的, 帮助学生复现所学的词汇。对情节较连贯的文章可以设计缩写练习, 突出重点词汇。
(4) 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 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应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 然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授学生们怎样阅读, 掌握阅读技巧, 学会快读、跳读和略读。长期的阅读培训可以使学生们养成根据构词法和上下文结构猜测词义的能力, 同时省去了经常遇到生词查词典的麻烦。总之, 要想有一定的词汇量, 就要保证阅读一定量的文章, 这样才能保证词汇的复现率并加强单词的记忆。
(5) 学会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测语义
语义要根据单词所处的语言环境来确定, 同时又受语言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大多数学生往往只记忆单词或词语的常用意义, 其实很多单词有多种意义, 在接触其他不常用意义的语境时经常会错误地把常用意义用在词语的语义上, 从而导致错误。例如:“act”作为名词的时候, 就有“法案”“动作”“节目”三个意思。因此老师要通过教学教导学生语境与语义的关系, 使他们分清语境, 通过理解各种关系来选择语义、猜测语义。
(6) 利用直观法教授词汇
在教学中, 经常会碰到一些抽象的、长的、难以理解的词语, 这些单词的理解可以借助直观的教学方法, 例如幻灯片、电脑多媒体、肢体动作语言等, 这样就能使学生把单词的意义和某些自己熟悉的物体建立直接的联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奥林匹克的教学时, 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奥运的知识, 这样学生既学了单词又增长了知识。
2. 文化语境的应用
文化语境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词汇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 它能反映人类文化生活、承载文化信息, 许多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文化涵义。
(1) 词汇运用的场合
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词, 在任何语言中都是如此, 例如, 以“请”为例, 在英语中无论是什么关系, 在请人帮忙时, 都会用到“请”这个词, 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就不能使用“please”。例如让别人进门或上车时, 不说请, 要说“After you”。在餐桌上的请又另当别论, 要用Help yourself (to sth.) 代替please。
(2) 词汇的感情色彩
比如yellow一词, 在英语中有黄色的意思, 但它在实际运用中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涵义, 在英语口语中, yellow表示懦弱的、胆小的, He was too yellow to stand up for his rights.译为, 他太懦弱, 不敢维护自己的权力。而在汉语中, 黄色还带有淫秽、色情等不好的涵义, 如把色情书刊叫做黄色刊物。再如, 政治家这个词该怎么翻译?不懂得语境应用的人, 经常会把政治家翻译成“politician”, 但是, “politician”在美国英语中是个贬义词, 是指为谋取个人利益而从事政治阴谋的政客, 是善于耍政治手腕的人, 还表示精明圆滑的人。在中国, 政治家是指善于从事治理国家的明智人士, 人们常常把很有威望、德高望重的政治人物称为政治家, 这样的政治家应该翻译成“statesman”, 所以政治家要根据语境进行适当的翻译。
(3) 词汇的文化差异
语言能表达思想和感情, 它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产物, 也是由词汇组成的特定体系。学习语言是为了进行沟通和有目的的交流, 教学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人类的沟通与交流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还是一种跨文化现象。中西方语言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 有些词汇从它的表面词义上不能推测出它真正要表达的意义。如果不对词汇所处的语境进行正确的分析理解, 很可能错误地运用这些词汇。例如, 英语中许多表示颜色的词汇, 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就不相同, 这些词汇带有特定的含义, 在视觉和心理上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不完全相同, 反映出西方特有的文化。例如:“be in blue mood”表示“情绪低落”, “green with envy”表示“十分嫉妒”, “a white lie”表示“善意的谎言”, “paint the town red”表示“狂欢”等等。所以, 不同背景文化下词汇的含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学生要根据语境很好地把握。
以上例子充分说明, 要掌握词汇, 就要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风俗、社会、文化、习惯差异等, 还要了解词汇所反映的特定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各种语境来加强词汇的学习, 在语境中深入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 明确辨别英汉词汇的差异性, 进而有效掌握词汇。这样, 学生才能利用语境的效应有效记忆词汇, 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壮麟主编.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何兆熊主编.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张维友编著.英语词汇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宋德龙.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测试策略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08 (8) .
如何在作文中积累和运用词汇 篇10
学生作文的苦恼, 是不奇怪的。因为他们平时没有注意积累词汇, “肚子里缺少词”, 就谈不上怎样去运用词汇, 因此, 提起笔才写不出文章来。写文章就像修房子一样, 所准备砖瓦、木料、水泥等建筑材料就是我们写文章的词汇;砌砖、搭木架、盖顶等则是写文章中词汇的运用。要写出好文章来, 必须注意平时认真积累词汇和学习运用词汇,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那么, 我们怎样积累词汇呢?
作文素质的基础是作文素材的积累, 如果学生的素材积累太少, 写作训练就难以实施。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训练中, 首当其冲是激发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兴趣, 拓宽积累素材的渠道。著名女作家冰心在《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中说:“一块积木摆不出东西来, 两块就有了对立面, 三块就可搭个过门, 四、五、六块就更好, 可以摆个比较复杂的东西了。拿词汇来说, 你没有积累到相当多的话, 就没法挑选, 因时因地制宜地把它放在适当的地方。”她还把占有词汇比作自己的“存款折子”, 认为“存折上的财富越多, 你手头就越宽裕, 用起来就方便了。”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生, 手中的课外书籍有限, 视野狭窄, 如果能一天积累五六个词语、一句好诗、一段好句, 一个学期下来, 他的语言不就丰富了吗?作文时语句不就生动了吗?正如叶老的语言“厚积言有物”。
一、要学会收集
九年制初中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后面都有“读一读、写一写”, 或叫字词积累, 这就是很好的积累词汇的方法, 认真学习课文的同时收集这些词汇并熟记下来。同时, 还要做一个有心人, 善于把平时看到的课外书籍中的好词佳句收集起来, 一些表现力很强的成语, 生动活泼的谚语与歇后语, 寓意深刻的格言与警句, 以及古典诗文中的名句等, 也都摘录下来。
二、要学会整理
我们收集到的词语是非常零乱的, 必须进一步分门别类地整理, 整理时, 可以把这些词汇分成几大类:修饰词的:如《春》, 就可把花草树木的、鸟语虫鸣的、万物苏醒的收集在一起;像写人的: 《背影》又可分成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写事的:《安塞腰鼓》可分成描写欢乐、壮观、劳动、表演、惊险等场面, 如果我们整理得越细致, 使用时就会越方便。整理时, 旁边还要留下相应的空白, 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 这样, 就会收获不小的。积累词汇还不仅限于书本知识。当你与好友春游, 被垂柳依依, 春意盎然所动, 忽然有人冒出句诗“吹面不寒杨柳风”, 你乘兴应答“春风又绿江两岸”, 接着又是“春暖花开”“春光明媚”, 于是你一言, 我一语, 当即说了好些, 这可是个极好的积累词语的机会, 或记在心中, 或信笔写下, 稍加整理便可连缀成一则短文。秋晨, 当你行进在上学路上, 稍一留神, 便会睹景生“词”:“红霞满天、旭日东升、天高云淡、金风送爽、虫飞雀闹、车水马龙……”多少个词语仿佛远在天边, 忽一下子飞至眼前, 仿佛原在沉睡之中, 猛然间被唤醒, 这又是一个积累词语的大好时机, 信手记下, 揣摩加工, 一篇小文产生了。一学期下来, 许多同学都把他的读书笔记本视为珍宝。既练了字, 又积累了许多词句段, 丰富了词语, 生动了语言。
三、运用词汇遵守的原则
写文章注意积累词汇同时, 更重要的还是运用词汇。笔者认为运用词汇要遵守三个原则。
1.运用词汇要准确
准确运用词汇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 词汇的运用是人的思想感情的直接体现, 是客观事物的表现形式。我们只有准确地运用词汇, 才能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才能如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状貌。如,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有这样两句:“孔乙己, 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 对柜里说:“温两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里运用了一个“排”字, 这个“排”字,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的心态, 在那些“短衣帮”面前显示阔气, 炫耀自己有钱, 同时又在为别人对自己的嘲笑, 以示表面的镇定、 从容地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语言的成功与否, 是一篇 (部) 小说成功的关键。小说的语言决定着小说的命运。孔乙己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如此鲜明深刻的印象, 是与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语言的娴熟、精当分不开的。
2.运用词汇要简练
简练运用词汇是写文章的灵魂, 不要随便重复和任意堆砌词汇, 一味的堆积辞藻, 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一个不带任何修辞色彩的极普通的词语, 乃至一个标点符号, 只要用在合适的地方, 用得恰到好处, 就能产生一种朴实无华、精辟简练的效果。有一部美国影片《戴斯蒙医生的第十三个牺牲者》, 在奥地利放映后, 一位奥地利评论家在《快报》上发表一则影评, 总共只有一句话:“我是第十四个。”
3.运用词汇要生动
生动运用词汇是写文章的要求, 所谓“生动”就是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 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只有恰当选用词语、 句式、使用修辞手法, 才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我班上有一个学生, 从进初中后, 我就教他如何积累好词佳句, 当他学了朱自清的《春》一文后, 我安排他写一篇春游的文章。他写了《春游热水坪》, 文中这样写道“我们顺着幽幽山径, 踏上茵茵绿草, 上山了。淙淙山泉从石缝里淌下来, 清澈洁静, 就像一条银项链。尝一口, 清甜无比;润润脸, 清凉之极。‘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好美!来到热水坪, 似别有洞天、桃花源的感慨。蝶儿沾在野花上, 翅膀一张一合, 随风起伏。你瞧, 青的草, 红的花, 白的蝶, 绿的林, 还有宝石般的天, 棉絮般的云, 再加上那婉转唱歌的鸟, 清澈的井, 婆娑的树, 美景令人陶醉。”遣词造句优雅和谐。“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中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 充分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热水坪, 让人们感受到了春之美。
掌握丰富的词汇是“运用”的先决条件, 怎样运用?无非是对已掌握的词语进行辨析和选择, 选择运用的准确, 恰如其分, 往往化腐朽为神奇, 就会做到文章生动有文采的第一步。
刍议语境中的词汇运用 篇11
切合作品情境,既包括切合客观的情境,如社会文化、自然环境、语体风格等内容,又包括切合微观的上下文的情境。如汉语中,“黄色”在古代是高贵、吉祥的标志,“黄袍加身”意味着地位的高贵。到了现代,“黄色”除了表示色彩意义之外,还增加了不健康的这种意思,诸如“黄色读物”、“黄色影片”等。色彩词在汉语的具体运用中具有某种“借代”功能,它不仅表示其颜色是某一事物的属性,还赋予了其特殊的意义所指。这就需要言语接受者善于领会和理解,适应由色彩词构成的特殊的言语表示方式。中国人对一些长寿的动物、植物都十分喜欢,常常用它们来寄托自己的主观的感情和希望,因而这些动物、植物便被赋予了具有浓郁民族文化心理色彩的文化意义。例如“龟”、“松”、“鹤”等词语就具有这种文化意义。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龟”,除了长寿的文化意义外,也还有一种负面的文化意义,这的确值得言语交际时加以注意。微观的情景主要指切合上下文的关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等。例如汉语中,关于“死”的词语就有百余个,我们可以说这百余个词就有百余种情调。如果说“驾崩”“仙游”“牺牲”“圆寂”“香消玉殒”等词语所表示情感意义完全不同的话,那么“上西天”与“归西”就词义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它们之间不同就纯粹是由于个人风格、情调不同造成的。人们对这种不同的情境所用的词语都很敏感。20世纪50年代有个小青年申请入团,由于他在自我介绍时对他父亲的死用了“逝世”一词而未获通过,因为他父亲是解放初时被枪毙的。孔乙己就坚持“窃书不能算偷”,他觉得“窃书”是“读书人的事”,与“偷”一词的情调是格格不入的。
词语的变异由语境的生成功能所决定,它的意义是一种临时性的。常见的有词义变异、词性变异、语素变异、色彩变异、词序变异、搭配变异等。词语在语境中不但可以生成新的意义,而且能生成新的言语形式。它有三种表现:一是创造一个新词。这个语词只有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才成立,离开这个特定的语境这个语词就不能成立,也就是既不规范也无意义。例如“阳谋”离开“阴谋”即不能成立,“狭人”离开“阔人”也不知所云。其二,是使一个语词或句子或其他言语单位组成的话语产生一般情况下没有的意义。例如:“在上海拍完大部分镜头之后,《清凉寺的钟声》又在东京敲响。”此句中的“敲响”在这里的意义是“拍摄”,这个意义是词典中绝对没有的,是由语境临时赋予的。其三,创造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例如:“见了主任,我只得又操练起满脸的笑容。”这里的“操练”本没有这一用法,此处语境决定允许它有这一用法。词语的变异情况与种类十分复杂,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的言外之意大都来源于语境,语境是言外之意的源泉。
词汇运用能力 篇12
一、关于语境、词汇的界定
1. 语境
1923年, 最早提出这个词汇的是人类学家Malinowski。之后国内外都有人具体研究和探讨语境及运用语境教学。国外的研究主要以韩礼德为代表, 韩把语境细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部分。而国内研究则是以王春德为代表, 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 王春德进一步研究后确定了语境是一种语言环境, 主要由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运用语言的人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等相关因素所组成的环境。语言的存在需要一定的环境, 而且应用语言交流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 如果抛开语境就很难保证语言使用中的内涵及意愿。语境知识还包括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两方面, 语言知识主要是语境中的语言以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文知识, 或者叫做交际背景知识;非语言知识的范畴相对较广, 也就是交流的背景、所处情境以及相互之间的知识综合。
2. 词汇
词汇一词也被称为语汇。是指某一种语言组成的所有固定短语的全部。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词汇的多少决定交流的质量。一种语言的词汇是学习者听、读能力的主要攻克对象。学习词汇是为语言学习打基础, 词汇学习的效果高, 那么语言的学习就会自然提高质量。因此作为英语教师, 研究和探讨词汇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我国的英语教学方法, 主要是沿袭西方的教学方法, 以词汇教学为主。重视词汇教学可以提高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的实践, 对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有其特定规律的, 英语的语言学习规律应该被广大教师所重视, 并且能够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在教学中, 词汇的理解、记忆、运用是教学的三个重点部分, 也是每一名老师都在重点探索的课题。但是, 教师在教学时、学生在学习时, 明显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逐项分析。
1. 理解词汇过程中的问题
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是通过测试、评价后获悉的, 学生反馈回来的现象说明他们在做阅读理解题中涉及到的词义理解问题, 会让他们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 他们不知如何作答, 并且很容易混淆形似词汇的词义, 导致对英语的理解出现偏差, 不能正确理解文中所反映出的思想内涵, 影响语言的运用。一部分学生离不开词典, 遇到生僻词汇, 马上想到的是找词典帮忙, 没有结合文章的前后内容理解和梳理词汇在具体语境中涵义的习惯和能力。
2. 记忆词汇过程中的问题
记忆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 记忆之后才可以应用, 因此让学生记忆是教学词汇的目的。问题是怎么记忆, 很多学生是死记硬背的单纯记忆法, 没有将词汇放在语境中去综合记忆。忽视了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并且词汇的词形和语音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也常常被忽视。
3. 词汇运用过程中的问题
理解、记忆词汇的目的是运用, 在运用的过程中, 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加。由于一些学生为记忆而学习, 忽视了语境之于词汇的重要作用, 因此也影响了词汇的正确运用, 把词汇学得呆板是一个主要问题。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应用语境进行词汇教学
英语是一门世界通用语,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英语的学习意义尤为重大。中国需要和世界接轨,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需要和世界其他国家交流, 而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 在各种交流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做好初中的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大事。心理学也充分说明了初中生的学习需要一种情景和氛围的烘托, 学生的学习是需要情绪的, 有了积极的情绪, 才会有高效的学习。
1. 联系上下文语境来推测词汇的涵义
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和提炼而成的一种带有厚重民族文化烙印的交流工具, 英语和汉语一样, 每一个词汇都具有很复杂的意思, 在不同的句式中、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不同的意思。因此, 词汇的学习, 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 都应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才好。教师在课堂中, 应该培养学生具有语境的意识, 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尤其应该这样。一个新词汇的学习, 教师一定引导学生首先从文章的前后意思中先行理解, 猜测该词汇的涵义。
比如, reward的学习, 教师先不急于讲解这个词汇的涵义, 而是让学生看课文, 再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意让学生猜测这个词汇的意思。然后教师也可以将一个英语句式出示给学生:The school give him a reward of 1000dollar for his scholarship.从冠词“a”的出现, 学生很容易判断其词性为名词, 再根据后面1000 dollar的出现, 最后得出结论reward是奖励的词义。这种根据文章上下文猜测词义的方法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于该词汇的深刻印象, 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词汇的学习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创设词汇语境进行词汇的学习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 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 更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难题。我们常说词汇是语言的细胞, 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学生只有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 才能进行英语的交流。许多老师在进行观摩课的时候, 很少选择词汇教学的内容, 原因就是这个内容的教学不好处理。特别是教学效果不明显, 而且方式和方法都不容易把握, 因此很少有人选在词汇教学的内容做公开课。但不能忽视的是词汇是考试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 词汇教学必须给予一定的重视, 而且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词汇语境, 帮助学生学习好英语词汇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 克服学习英语的一个最大障碍。词汇的掌握,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如stadium (体育馆) 。学习这个词汇的时候, 我借助多媒体, 展示我国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一些精彩难忘的画面, 展示鸟巢和水立方等著名体育场馆。讲述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动人情境。然后借助这一气氛, 教师再用这个词构成多个句式, 帮助学生理解stadium (体育馆) 的多种用法。
3. 利用情景语境促进词汇教学
和汉语一样, 不同的情景中, 词汇的涵义是不一样的, 情景直接影响词汇的语意。利用一定的情景进行词汇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多个涵义, 从而增强学生使用词汇的能力。因此有经验的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定的情景, 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和兴趣。一词多意, 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难点, 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形式, 优化教学方法。比如, 教学help这一单词的教学,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情景, 让学生更加明晰一个词在某一个情景中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比如, I want somebody to help me carry chairs, 教师为学生模拟了一个场景, 学生帮老师挪了把椅子, 于是学生懂得了在这样的情景中help的意思就是帮助。教师在创设一个情景, 一个攀岩人员脚下一滑, 只有一只手扣着石峰, 大声地呼喊着help、help, 这时学生体会到, 在这样的场景中, help一词不是帮助的意思了, 是需要大帮助, 需要救命。不同的情景中如何使用同一个词汇, 学生便清楚明白了。
4. 巧借时事话题导引词汇
新课改实施以来, 老师们普遍重视了学生学习氛围的营造, 英语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 需要老师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氛围, 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怎样导入词汇的教学环节, 使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具有极大的兴趣, 是老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时事话题很多, 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时事, 也是开阔学生视野的途径, 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在英语教学中, 同样可以利用时事进行教学的引入, 给学生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 并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当下, 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 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宽阔了, 一旦提起某个时政话题,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会高涨起来, 学习兴致也会高起来。如教学时,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环保话题, 出示一些环保图片, 随后How to protect our earth?问题一提出, 学生就议论纷纷:plant trees;Don’t throw away rubbish. (throw away) ;turn off the lights. (Don’t waste electricity) , 等等, 这样就引出来了throw away, electricity的新单词。
5. 结合图片和文章内容填词, 提高运用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 编排方面是丰富多彩的, 可以说图文并茂。这样设计也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多选择使用图片, 引导学生看图填空, 为学生设计短文, 并把一些关键的词汇空下, 由学生填上。在英语的评价测试中经常有看图填空的题, 而且这类题目的分值也不低, 一般要占到15分左右。通过这样看图填空题的训练,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和运用能力。比如, 下面一个填词汇的题:
This is a picture of a_____.There are a_____teaching buildings in it.There are some_____and trees in it.There are_____students in the picture.Five of them are_____on a line.A boy in the_____is looking at them.There are two boys and they are playing_____, and two girls are_____on the play-ground.In the classroom you can see one boy is_____, the other two girls are_____.
本题有10个空, 一个空添一个单词, 这样经常训练, 学生词汇的学习、理解、记忆、运用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
关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 但是, 创设情境进行一定语境下的词汇教学, 经过笔者的实验, 发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词汇教学作为英语学习的重点内容, 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师一定要下大功夫, 多层面、多渠道地为学生的词汇学习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词汇这一基础打好了, 句、段、篇的学习就会迎刃而解。
摘要:英语学习是一门语言学习, 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存在需要一定的环境, 而且应用语言交流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 如果抛开语境就很难保证语言使用中的内涵及意愿。做好初中英语教学,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探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语境,词汇,情境,创设情境
参考文献
[1]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1983.
[2]郭著章, 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 (修订本)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
【词汇运用能力】推荐阅读:
运用语境教英语词汇11-19
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翻译及运用09-12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10-24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语境的运用06-29
运用思维导图辅助英语词汇教学07-17
英语词汇能力07-20
词汇记忆能力11-26
词汇记忆能力08-18
产出性词汇能力08-01
词汇学习能力09-06